中西醫結合方案范文
時間:2023-12-19 17:51: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西醫結合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R692.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717(2011)04-0808-03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hronic Renal Failure Treatment Protocols Research
YAO Yuan-zhang,XIE Shong-fang,DING Jie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Integrated TCM WM,Nanjing 210028,Jiangsu,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Meta-analysis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Integrative Medicine treatment programs of 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in nearly a decade,we set down the program to treat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in decompensated stage and early failure stage.? According to a randomized, open and parallel controlled principle,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53 cases for 3 months conclud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ntegrated treatment of 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in reducing proteinuria, lower serum creatinine and blood urea nitrogen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combining Chinese and Western treatment of 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has its own clinical advantages, but until now there are no representative programs. So the next research focus on: ①Perfect the Instructive Integrative Theory②Combining the current stages of chronic renal failure to confirm the main treatment indicators in different stages is the key to develop effective treatment programs of Integrative Medicine③Effective selecting and research of Chinese medicine is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 in Integrated Treatment of 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Key words:chronic renal failureintegrated TCM and WMtreatment protocols research
收稿日期:2010-11-10
基金項目:江蘇省科技廳資助項目(MB2006713)
作者簡介:姚源璋(1956-),男,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研究方向:醫學臨床和科研。
慢性腎功能不全(CRF)的綜合治療是目前臨床醫生取得的共識,要點集中于低蛋白飲食、降壓、糾正貧血以及盡可能地祛除原發病因素,但一直未能得到令醫生和患者滿意的結果。在這一難題破解之中,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不同程度上取得了臨床療效,并具有一定臨床優勢,卻又存在著很多需要深入研究之處,尤其是不同類型治療方法有諸多可討論之處。鑒于此,我們對慢性腎功能不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從理論和臨床上進行了相關研究。
1 慢性腎功能不全診斷與治療概況
慢性腎功能不全是指任何疾病使腎單位發生進行性破壞,在數月、數年、或更長的時間后,殘存的腎單位不能充分排出機體代謝廢物和維持內環境穩定,因而使體內逐漸出現代謝產物的潴留和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紊亂以及腎臟內分泌功能障礙的一種綜合征。傳統上慢性腎功能不全分為代償期、失代償期、衰竭期、尿毒癥期四期,由于慢性腎功能不全是由多種腎臟疾病發展而來,為了更準確和及時的描述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演變階段,國際腎臟病學界目前多采用美國腎臟病基金會(NFK)腎臟病患者預后和生存質量(K-DOQI)標準和近年的KDIGO標準,兩者均把慢性腎臟病分為五期,二者在表述腎小球濾過率(GFR)為標準的腎臟損害程度方面是一致的,在腎臟損害相關術語描述上有一定區別。
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治療西醫學以一體化治療為共識,保守治療階段主要以改變生活方式,低蛋白飲食、給予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控制高血壓、減少蛋白尿,糾正代謝性酸中毒,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糾正高脂血癥、改善脂質代謝異常,抗凝和改善微循環【sup】[1]【/sup】作為治療方法。中醫學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目前仍以辨證論治為主,辨證方法多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于2002年頒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up】[2]【/sup】的本虛標實方法為藍本,立足于扶正與排毒,作者曾于1999年、2006年兩次綜述中醫藥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思路方法和藥物【sup】[3]【/sup】,辨證論治方法一直是治療主流,但存在著各種辨證方法差異大,用藥分散度大,臨床難以重復等缺點。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方法目前無明確界定,大多采用在西醫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醫中藥療法,鐘宏琳【sup】[4]【/sup】綜述近年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方法,其西醫方法為:①優質低蛋白、低鹽、低磷的飲食并足夠的能量供給方法;②針對引起CRF原因的病因治療,如治療慢性腎炎、慢性腎盂腎炎、原發性高血壓、糖尿病等;③對癥治療,如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失調,改善貧血、治療心力衰竭、改善消化道癥狀、降血壓、抗感染等;④控制可逆因素,如控制疾病復發、糾正電解質紊亂、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等引起CRF急性加重因素。中醫治療包括了中藥內服、外用、中藥內外合用、中藥灌腸、中藥制劑靜脈用藥、針灸療法。
2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方案理論研究
本研究確定慢性腎功能不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從以下4個方面進行。
(1)探討中西醫結合理論。中西醫結合是我國的原創性醫學,盡管歷經50年的系統臨床實踐,但迄今對中西醫結合醫學概念尚未有明確的共識或權威性描述。我們在前人的認識和臨床實踐基礎上認為,中西醫結合醫學是用中醫學規律和方法研究西醫學、或用西醫學規律和方法研究中醫學而產生的不同于中、西醫學的,有利于人類健康的技術、方法和理論的醫學科學;其外延應包括整個中西醫結合醫學體系。
(2)明確西醫學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立足點。西醫學一體化治療方法實質上是預防、對癥治療、替代治療三部分內容。替代治療是終末期腎衰的治療方法,對于處于失代償期和衰竭期的患者,還沒有真正意義上可以阻止腎功能下降的方法。降壓、降脂、治療原發病會不斷造成患者所服藥物的增加,不能從實質上阻止腎功能的丟失;嚴格的低蛋白飲食是在犧牲生活質量的基礎上換取暫時的減輕腎臟的代謝壓力,最終衰竭的腎臟還是要進入終末期。因此可以認為,一體化治療是一個過渡階段的治療方法。
(3)確定中醫學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優勢。中醫學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有兩大特色,一是充分利用機體現有功能排除毒素,以使機體進入良性循環;二是最大可能的恢復受損組織器官的功能。由于中藥的復雜性和臨床經驗的特殊性不能使已獲取療效的方法得到良好臨床重復,但長期的臨床療效已得到患者和臨床醫生的認可,不斷地臨床和實驗室研究將會不斷給出階段性答案。本研究薈萃分析近十年中醫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方法,即試圖尋找中醫學集中治療點,以利于本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
(4)明確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結合點。慢性腎功能不全的進展原因是腎臟結構的不斷破壞,其結果是腎功能的不斷丟失,其微觀表現是各種尿毒癥毒素的堆積、各種炎癥因子的不斷變化、腎臟纖維化進程不斷加重、腎臟血流動力學異常變化。阻止和減緩各種微觀損害,是保護腎臟結構免遭進一步破壞的主要環節。中西醫學多年的臨床實踐證實其在上述方面的醫療效果各有優勢,因此從中西醫學理論和實踐分析,慢性腎功能不全中西醫結合治療點可選擇為改善腎臟血流、排除毒素、抗纖維化、減少炎性介質四個方面。
3 中西醫結合治療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方案臨床研究
課題組依據臨床回顧性研究結果和文獻分析結果得出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治療方案,并按照隨機、開放、平行對照原則進行臨床觀察。選擇年齡為18~70歲慢性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及衰竭期早期患者,性別不限,無感染等高代謝狀態可逆因素,無不穩定性心臟、肝臟等疾病,CCr20~50mL/min或Scr186~442μmol/L(2.1~5mg/dL),設立中西醫結合治療組和西醫一體化治療對照組共53例,其中治療組38例,對照組15例,兩組治療前基本資料見表1。
表1 治療組對照組治療前資料比較(±s)
注:統計過程中性別男性定義為1,女性定義為2;血壓單位為mmHg;血肌酐單位為μmol/L;血尿素氮單位mmol/L;尿蛋白定義為每一個“+”為1;24h尿蛋白定量單位為mg/L;內生肌酐清除率單位為mL/min。
上述基本資料分析,各組P值均大于0.05,兩組治療前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
治療組對照組基礎治療:病因及其他基礎基礎疾病控制,如糖尿病、鈣磷代謝、酸堿平衡,避免腎毒藥物。
治療組方案:①低脂低鹽優質低蛋白飲食(0.7g?d【sup】-1?【/sup】kg【sup】-1【/sup】);②血壓指標(DM:125/75mmHg;非DM:130/85 mmHg);③糾正貧血藥物(<95g/L,用促紅素、葉酸、鐵制劑,≥95g/L,不再用糾正貧血藥物)。④ ACER制劑(SCr≤300μmol/L)⑤補腎健脾活血解毒煎劑(血脂明顯增高合用水蛭制劑)。
對照組方案:①低脂低鹽優質低蛋白飲食(0.7g?d【sup】-1?【/sup】kg【sup】-1【/sup】);②血壓指標(DM:125/75 mmHg非DM:130/85 mmHg);③糾正貧血藥物(<95g/L,用促紅素、葉酸、鐵制劑,≥95g/L,不再用糾正貧血藥物)。④ ACER制劑(SCr≤300μmol/L)。⑤調脂藥物(血脂紊亂者)。
入組患者均連續觀察3個月,重點觀察治療前后血肌酐、血尿素氮、蛋白尿、甲狀旁腺激素、C反應蛋白等實驗室指標變化和患者飲食、體能變化、舌質舌苔變化。相關結果見表2~3。
表2 中西醫結合組治療前后結果比較(±s)
以上治療結果顯示,中西醫結合治療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有階段性臨床療效,中西醫結合組內比較,治療3個月后血尿素氮、血肌酐及尿蛋白降低有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血肌酐、血尿素氮降低有統計學意義。但治療3個月后內生肌酐清除率的升高及其他指標的下降兩組沒有統計學意義。
4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方案評價
本研究嘗試在探討中西醫結合理論內涵和外延基礎上,系統分析了西醫學和中醫學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方案,進行了小樣本短時間的臨床驗證,對目前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方案有如下認識。
(1)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的特點:包括本研究在內,目前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方案基本是在西醫學對因、對癥治療基礎上,結合使用中醫治療方法而成。本方案特點是薈萃分析了近10年中醫學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方案和藥物,結合作者臨床實踐所獲得的治療方案。但作者分析認為,目前各種可稱為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案,尚未能夠體現中西醫結合治療優勢,因而均不能成為中西醫結合理論指導性方案。
(2)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的優勢:盡管目前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方案尚不完善,但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的優勢是確定的,這是因為慢性腎功能不全是一種復雜的疾病綜合征,疾病過程中可有多器官、多系統損害,且因果互為影響,中西醫治療學目前均沒有成熟方法獲得理想治療效果,而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的多環節、多靶點控制和相對明確的治療目標,可能在不同程度上減少單純西醫治療的藥物過多、副作用過大難點和單純中醫學治療的階段性靶點不清,僅限于癥狀描述問題。
(3)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方案的不同階段變化:如上認識,慢性腎功能不全有不同的臨床發展階段,因而應有不同階段的治療方案,如何準確的掌握不同階段的疾病本質,從而制定合理的不同階段治療方案,中西醫學都有很多工作要做。
5 討 論
(1)完善的有指導意義的中西醫結合理論是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所必需的。
理論來源于實踐,反過來又有效的指導實踐活動。中西醫結合系統臨床實踐已經進行了五十余年,具有了較豐富的實踐積累,應該有系統理論的產生。慢性腎功能不全是一種復雜的臨床綜合征,中西醫臨床治療方法的累加未能達到中西醫學取長補短、創造新療法的目的,原則上不是中西醫結合,若要獲得理想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方案,完善的有指導意義的中西醫結合理論研究是不可或缺的,這也是臨床各種疾病中西醫結合治療所需要的。
(2)結合目前慢性腎衰分期標準,明確不同分期慢性腎衰的主要治療指標是制定有效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的關鍵。
慢性腎功能不全不同階段的關鍵指標是腎功能丟失的程度不同,界定標準是腎小球濾過率(GFR)的大小,這是目前各種分期的依據。但依據GFR的分期方法不能準確提供病變腎臟的炎癥狀態、纖維化程度、免役紊亂機制乃至于機體內環境紊亂狀態,因此會使各種治療方法處于粗放型狀態。若結合目前的分期研究,明確不同階段的治療指標,可能更有效的阻止腎功能的不斷丟失。
(3)有效中藥的篩選和研究,是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的重點和難點。
根據分析結果,目前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的藥物可分為瀉濁解毒類、活血化瘀類、補益類等,每一類藥物眾多,可重復性差,且單味中藥提取物常常臨床療效可疑。如何依據中西醫理論篩選出依據明確、可重復性強的慢性腎功能不全治療方藥,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參考文獻
[1] 黎磊石,劉志紅.中國腎臟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1381.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2: 163.
篇2
關鍵詞:重癥肌無力危象; 中西醫結合; 前瞻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R774.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4-0001-03
重癥肌無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種主要累及神經肌肉接頭處突觸后膜上乙酰膽堿受體(AchR)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當患者急驟發生呼吸肌嚴重無力以致不能維持換氣功能時稱重癥肌無力危象(myasthenia gravis crisis,MGC),如不及時搶救可危及患者生命。MGC是重癥肌無力死亡的主要原因。
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一院在鄧鐵濤老教授的帶領下,治療MGC有30年的臨床經驗,特別是在危象病人搶救及預防治療方面有豐富的治療經驗,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并篩選優化出一套中西醫結合的綜合治療方案。該論文將此方案應用于前瞻性的臨床救治中,驗證中西醫結合救治方案的臨床療效。
1 一般資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1.1.1 病例來源:2007年01月-2008年03月期間,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住院部的MGC的病人。
1.1.2 診斷標準
1.1.2.1 重癥肌無力診斷標準及臨床分型標準
1.1.2.1.1 根據1997年全國神經免疫會制定
1.1.2.1.1.1 活動后加重,休息后減輕,晨輕暮重的隨意肌無力(上瞼下垂、眼球活動障礙、復視;面肌無力;咀嚼、吞咽、構音困難;上肢、下肢、頸部無力、氣短)。
1.1.2.1.1.2 膽堿酯酶抑制劑試驗陽性(有效)和對箭毒類藥物的過度敏感。
1.1.2.1.1.3 低頻重復電刺激波幅遞減,微小終板電位降低,單纖維肌電圖上顫抖增寬。
1.1.2.1.1.4 血清乙酰膽堿(Ach)受體抗體增高。
1.1.2.1.1.5 電鏡下神經肌肉接頭處突觸后膜皺折減少,變平坦Ach 受體減少。
一般具備前2條臨床即可作出診斷。
1.1.2.1.2 采用改良Osserman分型方法。
1.1.2.2 重癥肌無力危象診斷標準
1.1.2.2.1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肌無力》[1]臨床表現為四肢無力,吞咽困難,口腔分泌物增多,呼吸急促表淺,呼吸頻率>25次/分,口唇指甲紫紺。血氧飽和度
1.1.2.2.2 中醫診斷標準:采用鄧鐵濤老教授參考李杲的“脾胃一虛,肺氣先絕”描繪的重癥肌無力危象圖的臨床癥狀為診斷標準:脾胃虧虛,大氣下陷,延及五臟主癥:呼吸困難,吞咽困難,構音困難,頸軟頭傾,唇甲紫紺,軀干全身無力。
兼癥:參照《中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2002年版及1995年版)。結合回顧性分析的五臟相關圖的結論,臨床以脾腎虛損型最為多見;
次癥:胞瞼下垂,身體困倦,朝輕暮重,納減便溏,腰膝酸軟,小便清長,怕冷,氣短。
舌象:舌質淡或暗,體胖大或有齒痕,苔薄白或少苔或白膩苔。
脈象:脈沉細或沉細尺弱。
若經2個以上專家辨證確屬其他證型者,排除。凡具備主癥和(或)兼癥2-3項兼見舌苔脈象即可。
1.2 納入標準:凡符合診病標準,年齡在18-65歲之間的重癥肌無力患者,受試者知情,自愿簽署知青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1.3.1 合并嚴重其他系統疾病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1.3.2 藥源性重癥肌無力患者
1.3.3 先天性重癥肌無力患者
1.3.4 合并惡性胸腺瘤者。
1.3.5 年齡在65歲者。
1.3.6 不愿意按照方案進行治療或不能堅持治療者。
1.3.7 淋巴血漿置換治療的患者。
1.3.8 6個月內使用大劑量丙種球蛋白者。
2 救治方法
2.1 基礎治療及護理:重癥肌無力危象屬于急危重癥,患者多處于臨界呼吸衰竭狀態,必須保證臥床休息和足夠的睡眠,應進行心率、呼吸、血壓和血氧飽和度連續監護,并注意適宜的氣道管理,包括呼吸道濕化、定時拍背吸痰、更換、給氧,并做好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的準備。積極去除誘因,如積極抗感染治療、給予足夠的營養支持,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及內環境穩定,預防危象發生。
2.2 西醫基本救治方案
2.2.1 危象發生首先判斷患者危象類型,給予對癥處理:①肌無力危象:甲基硫酸新斯的明0.5或1mg肌注或0.5或1.0mg靜注。如有藥物過量癥狀,酌情用阿托品0.5mg肌注,如心率明顯加快時則可不注射阿托品。恢復吞咽后藥物改為口服。②膽堿能危象:立即停用抗膽堿酯酶藥物,并用:阿托品0.5或1.0mg肌注或靜注,15-30分鐘重復一次,至毒堿樣癥狀減輕后減量呀間歇使用,直至恢復。③反拗性危象:本組研究病案中未出現反拗性危象:若出現此危象建議,停用一切抗膽堿脂酶類藥物,至少3天,然后從原藥量的半量開始給藥,同時改用或并用激素。危象解除后處理:應繼續使用抗膽堿酯酶類藥物,并配合其它治療。上述危象視病情,必要時靜推甲強龍或地塞米松,如果患者病情未見好轉,避免出現危象死亡,立即予插管機械輔助通氣,定時吸痰及霧化;持續高流量吸氧;留置胃管,鼻飼藥物及流質飲食。
2.2.2 膽堿酯酶抑制劑:溴吡斯的明 60mg Qid(一般為7AM,11AM,5PM,10PM)時間分配保證患者足夠的睡眠。兒童15-30mg Qid服法同前。
2.2.3 積極控制感染,抗炎藥物選用:通常禁用競爭突觸后膜AchR的抗生素,特別是氨基糖苷類藥物,主張選用對神經肌肉無阻滯作用的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大環內酯類等??拐婢幱梅颠虻?。
2.2.4 糖皮質激素:給予靜脈給地塞米松(最大劑量15mg/d),癥狀好轉后改強的松(臨床經驗一般給予患者0.3~0.5mg/Kg•d,如有患者病情控制比較困難,給予1mg/Kg•d);
2.2.5 必要時進行血漿交換療法、及丙種球蛋白靜脈滴注沖擊療法等。本組兩例進行血漿交換療法;一例進行丙種球蛋白沖擊療法(20g/日),效果一般。
2.2.6 針對某些藥物副作用給予對癥處理如保護胃粘膜、補鈣、補鉀,口水分泌物多給予適量的阿托品、654-2等。
篇3
吉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吉林 132013
[摘要] 目的 探討男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體(CT)和解脲支原體(UU)感染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方法 選取該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間收治的男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體和解脲支原體感染患者80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分別為40例,對照組采用西醫的方案進行治療,治療組采用中西結合的方案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同時分析兩組患者CT和UU的轉陰率情況。結果 治療組患者有效率達到95.0%,對照組患者有效率達到62.5%。兩組相較而言,治療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CT和UU轉陰率分別達到92.8%、90.5%,對照組患者單項CT和UU轉陰率分別達到75.6%、78.2%,兩組相較而言,治療組單項CT和UU轉陰率和對照組有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2個月后,兩組患者均為出現復況。結論 利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男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體和解脲支原體感染療效顯著。
[關鍵字] 男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體;解脲支原體;感染;治療方案
[中圖分類號] R7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12(b)-0157-02
[作者簡介] 王冰峰(1966-),男,吉林人,學士,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微創泌尿外科和男性生殖學。
在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中,沙眼衣原體(CT)和解脲支原體(UU)是主要病原,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治療,將很容易轉變為慢性,甚至引發多種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導致男性不育等[1]。近幾年來,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提高,采用中醫結合治療的方式,對男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體和解脲支原體感染患者有著顯著療效[3]。對此,為了探討男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體和解脲支原體感染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該研究選取該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男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體和解脲支原體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男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體和解脲支原體感染患者80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為泌尿、男科門診患者,利用PCR方法對病原體DNA進行檢測,以陽性者作為確診的主要依據[2]。治療組患者中,病程1~3年,患者主要表現為尿黃患者12例,尿痛10例,尿道刺癢8例,排尿困難10例;CT陽性患者有15例,UU陽性者25例;送檢標本中,有18例前列腺液,12例,10例尿道分泌物。對照組中,病程2~5年,患者主要表現為尿黃患者10例,尿痛8例,尿道刺癢16例,排尿困難6例;CT陽性患者有22例,UU陽性者18例;送檢標本中,有10例前列腺液,15例,15例尿道分泌物。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各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組采用西醫的方案進行治療,即利用由浙江大德藥業生產,規格2 ml:0.2 g(按C38H72N2O12計)的阿奇霉素0.5 g,實行靜脈滴注,每日一次,連續治療一周。而治療組采用中西結合的方案進行治療,即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中藥進行治療。其中,中藥藥物組成分包括10 g黃柏、茯苓、牡丹皮、車前子、滑石以及30 g生薏苡仁、20 g蒲公英、20 g紫花地丁。將其水煎2次,熬制成湯劑,分兩次進行溫服,30~40 mL/次,治療一周[4]。在治療過程中,如果患者淋球菌出現陽性則加入黃芩和土茯苓;如果患者陰癢,應加入苦參、地膚子和篇蓄等。
1.3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性病防治手冊》[5]為參考依據。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后,如果患者PCR復檢病原體轉陰,無臨床癥狀產生,且無尿道分泌物等,則為治愈;如果患者癥狀減輕等,則為有效;如果患者病原體未發生任何變化,甚至有加重的現象,則為無效。
1.4 統計方法
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處理,臨床療效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組患者有效率達到95.0%,對照組患者有效率達到62.5%。兩組相較而言,治療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 兩組患者CT和UU轉陰率情況比較
治療組患者CT和UU轉陰率分別達到92.8%、90.5%,對照組患者單項CT和UU轉陰率分別達到75.6%、78.2%,兩組相較而言,治療組單項CT和UU轉陰率和對照組有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2.3 兩組患者病情復況
兩組患者均經過2個月的治療后,均未出現復況。
3 討論
作為一類原核細胞型微生物[6],沙眼衣原體和解脲支原體的生物特性在細菌和病毒之間[7]。基于這種特殊性,使得部分泌尿生殖道感染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然而,在利用PCR方法檢測病原體的過程中,依然呈現陽性,同時伴有尿黃等癥狀[8]。近幾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快速提高,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對治療男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體和解脲支原體感染患者有著顯著療效。
該研究中,治療組的治療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利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案要優于西醫治療的方案[9]。對于西藥方案來說,以阿奇霉素做為首選的治療藥物[10],但這種藥物具有一定的耐藥性[11],無法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而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結合中藥,可以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治療組CT和UU轉陰率和對照組有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中和姜華的研究保持一致[4],在姜華的研究中,利用中西醫治療男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體和解脲支原體感染患者154例,中西醫治愈142例,4例有效,8例無效,有效率達到94.8%,其結果明顯優于單純使用中醫治療的效果。而該研究中治療組患者有效率達到95.0%,對照組患者有效率達到62.5%,在治療2個月后,兩組患者均未出現復況。所以,利用中西醫治療男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體和解脲支原體感染患者,要比單純利用中藥進行的治療效果好,這主要因為中藥成分中所含有的黃柏、蒲公英等藥物,均具有清熱解毒、燥濕利濕的作用[12],而牡丹皮具有活血和涼血等功效,又加之車前子具有清熱利水的作用,患者經過溫服,尤其是對于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以及淋病等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利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案,對治療男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體和解脲支原體感染患者有著明顯治療效果,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周輝譜,林楚懷. 男性泌尿生殖道衣原體及支原體感染分析[J]. 中國醫學文摘:皮膚科學,2011,28(3):133-134.
[2] 張善輝,丁虹,馬文.756例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實驗室診斷[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2,23(10):1085-1087.
[3] 王云良,張貽榮.804例泌尿生殖道患者解脲脲原體和沙眼衣原體檢測結果分析[J].海峽藥學,2010,22(11):140-141.
[4] 姜華. 中西醫結合治療男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體和解脲支原體感染154例[J].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26(4):539.
[5] 王小艷,陳達燦.沙眼衣原體泌尿生殖道感染中醫藥研究進展[J].新中醫,2003,35(11):7-69.
[6] 梁曉誼,李麗嫦,林仕慶,等. 男女泌尿生殖道衣原體檢測及支原體藥敏結果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4,32(4):464-466.
[7] 吳玉霞. 男性泌尿生殖道分泌物1250例檢測結果分析 [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20):1627.
[8] Nandini Dendukuri,Liangliang Wang,Alula Hadgu. Evaluating Diagnostic Tests for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 the Absence of a Gold Standard: A Comparison of Three Statistical Methods[J].Statistics in Biopharmaceutical Research,2011,3(2):385-397.
[9] 李汝廣. 泌尿生殖道支原體和衣原體感染檢測及支原體耐藥性分析 [J]. 河北醫學,2011,10(9):1627.
[10] 王元. 420例非淋球菌性生殖道感染患者的解脲支原體和沙眼衣原體感染分析[J]. 安徽醫學,2013,34(2):191-193.
[11] Carmen Rodriguez-Cerdeira, Elena Sanchez-Blanco , Alberto Molares-Vila. Unveiling New Molecular Factors Useful for Detection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due to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fection[J]. ISR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12,22(15):386-388.
篇4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療法;腎臟疾病; 體會
【中圖分類號】R692.5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5-0086-01
1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臟病的優勢
1.1 “中西醫結合要源于中醫,而高于中醫;源于西醫,而高于西醫”。這才是中西醫結合的目標,也是中西醫結合的優勢所在。如難治性腎病綜合征在使用潑尼松、細胞毒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等治療的同時,再結合雷公藤多苷、火把花根片或中藥湯劑等中西醫結合療法,其療效較單純中醫或西醫療法顯著提高。中藥還可明顯減輕大劑量激素引起的醫源性柯興綜合征副反應,減輕環磷酰胺引起的消化道反應及骨髓和性腺功能的抑制。中西醫對疾病不同階段的治療,各有優勢和劣勢,中西醫結合能取長補短,使病人得到一體化的治療。如IgA型腎病表現為單純性血尿時,西醫無特異性療法,中醫湯劑加火把花根或雷公藤多苷有比較好的療效;在表現為中等蛋白尿和血尿時,以小劑量激素、ACEI加中藥湯劑或雷公藤多苷有比較好的療效;在大量蛋白尿時,則以大劑量激素、ACEI加中藥湯劑、雷公藤多苷或火把花根治療;出現細胞性新月體時,則以大劑量激素沖擊治療;出現慢性腎衰竭(CRF)1、2期時,以中藥湯劑口服、中藥保留灌腸及中藥熏洗,同時配合減輕腎臟“高灌注、高濾過、高壓”的ACEI和ARB等治療;到尿毒癥期以替代治療為主,中藥配合改善營養等中西醫結合治療為輔。中西醫結合在疾病各個不同階段切入,各施所長才能得到最佳的一體化治療。
1.2 判斷疾病預后,提高治療敏感性。例如,腎病綜合征不同的病理類型都可以表現脾腎陽虛證型,而微小病變的脾腎陽虛證對治療反應好,預后好,局灶節段硬化的脾腎陽虛證對治療反應差,預后差。西醫診斷下的中醫辨證,提高了中醫對腎病預后的認識。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臟病同時也存在的問題和困惑:中藥的成分復雜,經過炮制、配伍、煎煮和體內代謝后,成分的變化更是不得而知。因此,中藥很難用單一指標去考察其療效,作用機制不明。中醫學的特點是辨證論治,其“證”的研究是中醫基礎理論的核心,是中醫現代化的瓶頸。
2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臟病的前景
2.1 中西醫結合治療腎病的報道很多,療效也比較好,但現在還沒有中西醫結合治療CKD的優化方案出臺。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已經開始資助中醫腎病臨床優化方案的研究,另外,建議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科技部門以及企業以各種形式支持中西醫結合腎病優化方案的研究,為編寫中西醫結合防治腎病指南提供證據,為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的決策提供依據,為行業診治CKD提供最有效的方法,提高腎病的診療水平。研究優化方案時,需注意以下問題。為使臨床試驗信息透明化,提高研究的社會公信度,請在臨床試驗開始前,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臨床試驗注冊平臺認證的臨床試驗注冊中心注冊;為優化出最佳的方案,請在做優化方案時,先將專家的經驗在協作組內討論,并在協作組外征求中醫腎病專家、西醫腎病專家、腎臟病理專家、免疫學專家、藥理學專家、統計學專家、醫學經濟學專家、倫理委員會以及護理學專家的意見。
2.2 優化方案制定后,進行多中心、大樣本、隨機盲法對照臨床試驗,客觀評價其方案的療效和安全性。第一次臨床試驗結果出來后,針對臨床試驗存在的問題,將方案再優化再試驗直至優化出滿意的方案;CRF應按原發病進行單病種優化研究。CRF是多種病因引起的臨床綜合征,病因不同,其進展的機制和速度不一樣,臨床療效和預后也存在差異。因此,CRF應按其原發病分類進行優化研究。另外,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和慢性腎小球腎炎也要按病理類型進行單病種優化方案的研究。利用系統生物學的方法,探索中醫腎本質的研究 。
2.3 系統生物學是由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相互作用組學、表型組學及生物信息學等組成,通過生物信息學把基因、蛋白質、代謝產物及表型等橫向的研究結果整合起來,采用系統綜合的思路和手段從整體水平上動態地對一個集合體的存在特征、活動規律和相互聯系加以描述。中醫傳統理論最具特色的就是整體觀和辨證觀,與現代的系統生物學思路不謀而合。以功能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為核心的系統生物學方法,將為中醫腎虛證本質的研究提供科學的手段。
3 結論
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分會已經在媒體開展宣傳,舉行講座,組織普查,但還有待其他相關學會及政府部門積極行動起來,加大宣傳,引起社會的廣泛重視,并組織專業人士參與大規模尿常規普查。建議及早建立我國在臨床廣泛應用檢測腎小球濾過率的方法,對可能引起慢性腎臟病的住院病人和體檢者進行GFR評價;對高血壓病、糖尿病、痛風等引起繼發性腎臟病的因素及早進行預防;對已有腎臟病要積極干預治療,防止腎損害的進展。
篇5
【摘要】中西醫結合防治慢性腎臟病有優勢,也存在一些問題。通過中西醫結合防治慢性腎臟病的措施,對中醫藥治療腎臟病作用機制的研究;加強優化方案的研究;探索中醫腎本質的研究,組織普查,加大宣傳,早期預防。降低慢性腎臟病給社會、家庭、患者造成的危害,以提高中西醫結合防治慢性腎臟病的診療水平。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慢性腎臟病的危害;優勢; 討論
1 慢性腎臟病的危害
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已經成為全球性公共健康問題。國際腎臟病學會預測全球每十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慢性腎臟病,預計2015年全球約3600萬人死于慢性腎臟病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防治是跨越國家、民族、政治等全球性公共健康問題,是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必須面對的嚴重挑戰。慢性腎臟疾病具有“三高”特點,即患病率高、合并心血管病率高和死亡率高。同時,它還具有“三低”的特點,即知曉率低、人們對這種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知曉率低、防治率低。慢性腎臟疾病如果治療不及時,會發展至終末期腎功能衰竭,即腎臟被逐漸破壞,最后腎功能幾乎全部損壞,結果是代謝產物及多余的水分在體內堆積,引起水分及電解質紊亂。如不接受透析,患者將有生命危險。目前我國尚無準確的CKD流行病學數據。據2005年北京市石景山地區40歲以上常住居民CKD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CKD患病率為9.4%。據此推算,我國CKD病人將超過1億。CKD患者血肌酐超過150 μmol/L時,死于心血管并發癥者是普通人群的15倍。防治CKD,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去積極干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中西醫結合治療CKD的優勢
許多腎臟病專家都在積極探索腎臟病治療的中西醫結合之路,如陳香美教授科技項目“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 IgA)型腎病中醫證治規律研究”,為IgA型腎病的中醫證治規律提供科學證據;黎磊石院士開發研究中藥提取物雷公藤多苷,為臨床腎臟病的治療提供有效的藥物。中西醫結合在腎臟病領域有明顯的優勢。
2.1科學診斷慢性腎臟病,提高治療敏感性。如,腎病綜合征不同的病理類型都可以表現脾腎陽虛證型,而微小病變的脾腎陽虛證對治療反應好,預后好,局灶節段硬化的脾腎陽虛證對治療反應差,預后差。西醫診斷下的中醫辨證,加強了中醫對腎病預后的認識。
2.2 加強臨床療效,中醫、西醫對疾病治療的不同階段,各有利弊,中西醫結合能互補,使病人得到較好的治療。如,IgA型腎病表現為單純性血尿時,西醫無特異性療法,中醫湯劑加火把花根或雷公藤多苷有比較好的療效;中西醫結合治療在腎臟疾病各個不同階段切入,各施所長才能得到最佳的治療。如,難治性腎病綜合征在使用潑尼松、細胞毒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等治療的同時,再結合雷公藤多苷、火把花根片或中藥湯劑等中西醫結合療法,其療效較單純中醫或西醫療法顯著提高。中藥還可明顯減輕大劑量激素引起的醫源性柯興氏綜合征副反應,減輕環磷酰胺引起的消化道反應及骨髓和性腺功能的抑制。
3 中西醫結合治療CKD存在的問題
中西醫結合在腎臟病領域有明顯的優勢,也存在不少的問題
3.1缺乏循證醫學證據, 療效機制不明確: 有關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腎臟病報道很多,但絕大部分都停留在專家個人的經驗和各自單位的臨床觀察,沒有進行多中心大樣本隨機雙盲對照臨床試驗,其療效的客觀性很難確定。中藥的成分復雜,經過炮制、配伍、煎煮和體內代謝后,成分的變化更是不得而知。因此,中藥很難用單一指標去考察其療效,作用機制不明。在中藥治療的基礎上,聯合西藥治療,其療效機制更是不清楚。
3.2 缺失基礎理論指導, 尚未形成中西醫結合醫學理論:中醫學的特點是辨證論治,其“證”的研究是中醫基礎理論的核心,是中醫現代化的瓶頸。目前中醫臨床是以“整體觀念”為主導思想,以辨證論治為特色的系統論思想指導實踐;西醫是以“還原論”為主導思想,以邏輯思維為特征,以實驗手段為主要研究方法,借助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等手段來指導實踐。中醫、西醫都是在各自的理論指導下進行臨床實踐,還沒有形成中西醫結合醫學理論,新理論的形成還有待漫長的時日。
4 中西醫結合防治CKD的討論
4.1加強中醫藥治療CKD作用機制的研究 : 加強中醫藥治療腎臟病的作用機制研究是目前的熱點,許多腎病工作者研究了治腎病中藥復方或單味藥對腎臟病理和功能的改善作用,以及對細胞因子和基因的調節作用,為臨床尋找有效的藥物,做了大量有意義的工作。鑒于中藥多成分、多靶點、多途徑和多效應的特點,很難判斷有效或無效成分,也很難用單一指標考察其療效,對它的代謝途徑不清楚,半衰期不明,其療效機制還是用“黑箱理論”去解釋。由于目前的技術和方法所限,這種研究要延續很長一段時間。加大中醫藥治療腎臟病的作用機制研究,為腎臟病領域的研究提供借鑒。
4.2 利用系統生物學的方法,探索中醫腎本質的研究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對腎陰虛證、腎陽虛證進行了環磷酸腺苷、環磷酸鳥苷、內分泌、免疫和基因等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還沒有找到中醫腎虛證的特異指標。系統生物學是由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相互作用組學、表型組學及生物信息學等組成,通過生物信息學把基因、蛋白質、代謝產物及表型等橫向的研究結果整合起來,采用系統綜合的思路和手段從整體水平上動態地對一個集合體的存在特征、活動規律和相互聯系加以描述。中醫傳統理論最具特色的就是“整體觀”和“辨證觀”,與現代的系統生物學思路不謀而合。以功能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為核心的系統生物學方法,將為中醫腎虛證本質的研究提供科學的手段。
4.3優化中西醫結合治療CKD單病種方案的研究 :目前,中西醫結合治療腎病的報道很多,療效也比較好,但現在還沒有中西醫結合治療CKD的優化方案出臺。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已經開始資助中醫腎病臨床優化方案的研究,如杭州市中醫院王永鈞教授牽頭的11家醫院腎科參與的“CKD 3期中醫證治優化方案的示范研究”和上海中醫藥大學龍華醫院陳以平教授牽頭的“中醫綜合治療膜性腎病多中心前瞻性臨床研究”。程振遠教授等多位專家提出多種免疫抑制劑早期中小劑量干預,非激素治療或小劑量激素配合治療的多靶點治療方案。他們的研究方法和結果將為中西醫結合治療CKD優化方案的研究提供借鑒。優化方案制定后,進行多中心、大樣本、隨機盲法對照臨床試驗,客觀評價其方案的療效和安全性。第一次臨床試驗結果出來后,針對臨床試驗存在的問題,將方案再優化再試驗直至優化出滿意的方案。
4.4組織普查,加大宣傳,早期預防,積極干預治療: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分會已經在媒體開展宣傳,舉行講座,組織普查,以引起社會的廣泛重視,并組織專業人士參與大規模尿常規普查。CKD患病率和病死率高,合并心血管事件的危險性增加,醫療費用昂貴,但知曉率卻不足10%。有的人一生都沒有做過尿液檢查,腎臟有沒有問題一無所知。因此,2006年國際腎臟病學會和國際腎臟基金聯合會聯合倡議,將每年3月份的第2個星期四定為“世界腎臟日”,目的就是喚起全球各界人士對CKD的高度關注。早期預防,積極干預治療。要整合各種社會資源,有效提高我國慢性腎臟病知曉率、早期診斷率,提高慢性腎臟病臨床診治水平,降低慢性腎臟病給社會、家庭、患者造成的危害。
參考文獻
[1] 陳香美, 王海燕. 提高慢性腎臟病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減輕對國民健康的危害[J]. 中華內科雜志. 2006; 45(6).
[2] 張路霞, 左力, 徐國賓, 等. 北京市石景山地區中老年人群中慢性腎臟病的流行病學研究[J]. 中華腎臟病雜志. 2006; 22(2).
[3] 王鋼. 中醫腎臟病學研究方向與展望[J]. 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 2004; 5(6).
[4] 孫澤庭, 聶正懷, 鄧崇平. 中西醫結合的現狀與思考[J]. 醫學與哲學. 2006; 27(3).
篇6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宮頸糜爛;臨床價值
宮頸糜爛是因子宮頸出現急性或慢性病變引起,是婦科病癥中相對常見的一種,若遷延不愈,極有可能誘發宮頸癌,對患者的生命構成進一步危害。據資料顯示,目前婦科門診中,約40%~50%的患者是因本病引起[1],積極的臨床施治,對控制病情、改善預后很有必要。本研究中,筆者采取中西醫結合方案對36例患者進行救治與對照分析,取得較滿意的實驗結果,現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期間到我院婦科治療的72例宮頸糜爛患者充當此次研究的主要對象,患者年齡范圍24~52歲,中位年齡是(41.8±3.7)歲;病程范圍2~21個月,中位病程是(10.8±3.3)個月。所選患者均在入組前由影像學等檢查證實,與宮頸糜爛的相關判斷指南相符合[1],納入已簽署知情文件者,排除合并其他重癥、精神障礙、屬于過敏體質或無法全程配合實驗者,通過隨機數表法將72例患者等分成兩個組,組間的中位年齡及病程等一般數據的比較均相仿,不具統計學意義,即P>0.05,符合統計要求。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根據常規西醫治療標準進行用藥,包括:①取適量硝酸銀溶液均勻涂抹于宮頸口、糜爛面等位置,再蘸取適量生理鹽水涂抹,以防局部黏膜被灼傷,每周用藥1次,共涂抹4周;②將新諾明+西咪替丁+阿莫西林碾成粉末,劑量各為3片、3片和2顆,每2d涂抹1次,共涂抹4周。
觀察組采取中西醫結合方案治療,即在上述西醫治療的前提下,增加我院自擬中醫活血化瘀湯(黃芪20g,赤芍20g,山藥、冰片、丹參和桃仁各12g,莪術、苦參和苦杏仁各10g)進行治療,每日1劑,經水煎后分2次口服,于月經前1周用藥,連續用藥2個月經周期。
1.3 療效標準[2]
觀察兩組受試患者的平均出血時間及其創面愈合時間,同時給予3個月跟蹤隨訪,統計宮頸糜爛的復況。臨床療效:①顯效:治療后創面正常愈合,宮頸局部黏膜光滑,無糜爛情況,且3個月內無復發;②有效:治療后糜爛程度明顯改善,癥狀有所好轉;③無效:治療后糜爛程度與治療前相比無明顯改變,自覺癥狀仍明顯。
1.4 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17.0軟件處理本實驗數據,由卡方(X2)與t分別對計數與計量資料進行檢驗,組間數據由[n(%)]和(x±s)描述,最后由P<0.05對數據的統計學意義進行判斷。
2 結果
2.1 臨床施治情況
如下表所示:
表1 兩組的臨床施治情況分析(n,%)
可見,實施治療后,觀察組共34例創面得到良好愈合,宮頸糜爛癥狀得到有效緩解,臨床總療效達到94.44%,相比對照組的27例(75.00%)明顯更高,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其他臨床數據分析
如下表所示:
表2 兩組的其他臨床數據分析
可見,在宮頸糜爛出血方面,觀察組的平均時間相比對照組有明顯縮短,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在創面愈合時間的比較上,觀察組實施治療后創面愈合相比對照組更快,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個月跟蹤隨訪,發現兩組均有患者復發,其中觀察組共2例,復發率是5.56%,相比對照組的8例(22.22%)明顯更低,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宮頸糜爛是危害女性生理健康的一種常見婦科病,其通常是因感染造成,并在已婚、已育女性中多發,發病時往往有陰道分泌物增加、會瘙癢、經間期出血以及尿頻、尿急和尿痛等諸多表現。常規給予西藥涂抹對減輕本病癥狀效果尚可,然而療效有限,糜爛面愈合時間過長,而且治療后有較高的復發率,不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近年多項臨床研究針對該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進行了報道,均對其臨床療效做出了肯定評價。晉陽秋等[3]研究對112例患者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與對照分析,提示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改善白帶異常、下腹墜脹等癥狀更具效果,臨床療效達到97.3%。一項研究指出,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案施治,還能夠有效調節患者局部血液循環,促使其血液流通率增加,整體療效更有保證[4]。
從祖國中醫角度論治,宮頸糜爛應隸屬于“帶下病”范疇,主要病機在于外感濕邪,疏泄不通,運化不利,致氣滯血瘀,加上七情過極,損傷肝腎,引起帶下增多。故中醫臨床主張以活血化瘀、補氣固腎為治療原則。我們認為,中藥活血化瘀湯中,黃芪藥性溫和,味甘,有益氣固表的功效;赤芍利于清熱涼血、活血祛瘀;山藥是補脾固腎的常用藥,能夠起到健脾補肺、益胃補腎的功效;丹參可活血祛瘀、調經止痛;苦參可清熱燥濕;苦杏仁可抗炎鎮痛、降濁消郁;冰片可清熱止痛、通竅解郁;桃仁、莪術可破血行瘀。并且,現代藥理學證實,冰片還具有消炎抗菌的作用,能夠促進肉芽組織再生,加速創面的愈合,而桃仁提取物則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舒張血管和抑制炎癥反應等多種功效[5]。在西醫治療的前提下合用上述中藥治療,可發揮活血祛瘀、益氣補腎之功效,對治愈本病更具成效。此次研究中,我院主要采取中西醫結合方案對觀察組進行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實施治療后的臨床總療效相比對照組有更明顯提高,達到94.44%(P<0.05),且觀察組的創面平均出血時間更短,愈合速度更快,復發率更低(P<0.05),與高巧連等[5]研究結果基本相符。這說明采取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宮頸糜爛是安全可行的,而且復發率的降低,對減輕患者醫療負擔、提高其生活質量也具有一定作用。
綜上所述,對婦科宮頸糜爛患者實施中西醫結合方案治療,療效更加理想,更有利于止血和促進創面愈合,且可控制復發,適合加強推廣。
參考文獻:
[1]劉芳.中西醫結合治療宮頸糜爛52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6(18):45,48.
[2]趙衛清.中西醫結合治療宮頸糜爛80例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2,18(5):154.
[3]晉陽秋,李桂英,張彥波.中西醫結合治療宮頸糜爛112例臨床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3,19(10):49-50.
篇7
[關鍵詞] 輸卵管妊娠;中西醫結合;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1[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0)03(a)-082-02
孕卵在子宮體腔以外的部位種植、發育稱為異位妊娠。據資料統計,近年來異位妊娠的發病率占所有已知懷孕總數的1%[1],其中絕大多數為輸卵管妊娠(95%)。異位妊娠是造成妊娠女性發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且其發生率在世界范圍內處于增長趨勢[2]。據我科資料統計,近10年來輸卵管妊娠患者每年有200例以上,為本科室收治排名第一的病種。
隨著血β-HCG定量檢測的靈敏和高分辨率的陰道B超診斷技術的普遍應用,未破裂型輸卵管妊娠的早期診斷率明顯提高。在長期的臨床工作及實踐中,我科總結出輸卵管妊娠中西醫結合量化治療方案,通過停經時間、腹痛情況、血β-HCG定量、B超下輸卵管包塊最大徑及B超下盆腔出血量最大徑5個方面對每一位輸卵管妊娠患者進行評分,根據評分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從而降低了臨床上過急手術或盲目藥物治療的傾向?,F將我科2007年1月~2009年6月間收治的符合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輸卵管妊娠患者189例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7年1月~2009年6月我科收治的未破裂型輸卵管妊娠患者189例,年齡19~41歲,平均29.3歲。診斷標準按照《婦產科學》[1]第5版相關標準確立診斷標準。納入標準參考《中西醫結合婦產科學》[3]所診斷的未破損期患者。排除標準:①不符合診斷標準及納入標準者。②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或有血液系統疾患者。③非輸卵管妊娠者。④輸卵管妊娠已破損型或符合純中藥治療組者。
1.2中西醫結合治療條件
根據我科制訂的中西醫結合輸卵管妊娠治療方案[4]。積分9~10分未破損型輸卵管妊娠患者,選擇中西醫結合治療。輸卵管妊娠的病情影響因子評分模型見表1。
1.3治療方法
1.3.1中醫基礎治療以活血化瘀,殺胚止痛為治法[5]。①宮外孕Ⅰ號方(丹參15 g、赤芍15 g、桃仁15 g),每日1劑,再煎,日服2次??杉犹旎ǚ?5 g、蜈蚣15 g、紫草15 g。②散結鎮靜膠囊(康緣藥業生產),4粒, 口服, 3次/d。③雙柏散(側柏葉、黃柏、大黃、薄荷、澤蘭)100 g,外敷下腹患側,1次/d。④丹參注射液,20 ml,靜脈滴注,1次/d。
1.3.2西藥治療西藥治療選用米非司酮(RU486)150 mg口服,每日1次,連服5 d。
1.4護理
1.4.1常規護理臥床休息,住院期間不予請假外出,保持外陰清潔,加強巡視,重視患者生命體征檢測,每4小時測量體溫1次,血壓及脈搏每4~6小時測1次,同時觀察患者的精神及意識狀態,四肢溫度,有無冷汗、面色蒼白、表情淡漠、脈搏細速、血壓下降等腹腔內出血休克的早期癥狀,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防止出血性休克的發生。
1.4.2心理輔導①輸卵管妊娠患者由于性格、文化程度、家庭狀況等原因,以及涉及生殖器和性方面的問題,很多患者會產生對疾病的恐懼、對生育功能的憂慮、對治愈出院的時間和療效的擔憂。②輸卵管妊娠與早期先兆流產鑒別診斷比較困難,在早期B超不能明確診斷的情況下,往往需要住院3~5 d后,根據血β-HCG變化情況進一步明確診斷,且在治療過程中,每位患者血β-HCG值下降幅度不同,部分在治療早期還有上升情況,保守治療時間長短不一。所以在未明確診斷及治療效果未能立竿見影的情況下,患者會產生憂慮、懷疑、不理解,甚至憤怒的心理。而以上患者常見的心理,給診斷、治療及護理效果帶來很大的影響,所以每位護理人員應該對輸卵管妊娠的發生、疾病發展、診斷、治療方案等有個清楚的認識,并針對不同患者的實際情況和心理狀態,采用不同的護理措施和心理輔導,使患者配合治療,提高輸卵管妊娠保守治療的成功率。
1.4.3病情監測記錄患者腹痛出現,腹痛程度,墜脹感的有無;陰道流血的時間、量、色、質。每周1次B超(以陰道彩超為佳),關注盆腔內出血的最大徑和盆腔包塊大小的變化;動態觀察患者血B-HCG情況的變化。
1.4.4出院指導加強預防宣教,囑年輕女性避免不良性生活行為;未生育或仍有生育要求患者應避孕半年,再次懷孕前應行子宮輸卵管造影術,了解輸卵管通暢程度;對已生育患者注意避孕,盡量避免煙、酒等不良嗜好。所有輸卵管妊娠保守治療成功患者應禁性生活及盆浴1個月,注意生殖道的正確護理,預防各種生殖系統的感染,及早治療慢性盆腔炎癥,防止異位妊娠的再次發生。
2結果
2.1療效評價
2.1.1近期治愈陰道流血停止,腹痛消失;婦科B超檢查妊娠包塊縮小1/2以上;β-HCG測定連續2次陰性。
2.1.2有效陰道流血停止,腹痛消失;婦科B超檢查妊娠包塊縮小不到1/2或無增大;β-HCG測定連續2次陰性。
2.1.3無效腹痛加劇或伴失血性休克;婦科B超檢查妊娠包塊增大;β-HCG持續陽性且有增高趨勢;需改行手術治療。
2.2治療效果
中西醫結合藥物保守治療輸卵管妊娠患者189例,有效162例,因患者要求轉為手術治療15例,因破裂轉為手術治療12例。
3討論
3.1中藥在輸卵管妊娠保守治療中的療效及優勢
3.1.1內服藥①紫草:有一定的抑制滋養細胞生長和分化的作用。李媛[6]用大劑量紫草配伍宮外孕Ⅱ號方治療異位妊娠30例,總有效率為96%。②天花粉:《本草綱目》記載治胞衣不下。田德明等[7]報道,運用天花粉蛋白注射液保守治療90例未破裂型異位妊娠患者,其中86例在1次注射后治愈,治愈率為91.1%。③宮外孕I號方:吳雪銀[8]認為:中藥治療宮外孕,主要是利用藥物的殺胚作用及活血化瘀類藥物,如丹參、赤芍、三棱、莪術等調動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的作用,以殺死胚胎,促進包塊吸收。
3.1.2綜合療法①中藥外敷法:藥物敷貼療法,具有溫煦氣血,通達經絡的直接作用。②中藥靜脈點滴:丹參注射液,藥力平和,活血化瘀而不傷正,故對氣滯血瘀,胎元阻絡為病機的輸卵管妊娠具有很好的療效。
3.2正確、 細心周到的護理在輸卵管妊娠治療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輸卵管妊娠是婦科的疑難疾病,一旦發生輸卵管妊娠破裂、流產,則可能直接危及患者生命。目前先進的檢測技術使輸卵管妊娠被早期診斷,而中西醫結合治療在減少患者痛苦,減輕經濟負擔,保存生育功能上提供了很大的優勢。護理人員通過系統的護理措施及心理輔導,可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增強保守治療的信心和耐心,積極配合治療,提高保守治療的成功率。在保守治療過程中予嚴密監護,防止急危重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樂杰.婦產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04.
[2]Jackie I Tay, Judith Moore, James J Walker.Ectopic pregnancy[J]. BMJ, 2000,(320):916-919.
[3]羅頌平.中西醫結合婦產科學[M].廣州:廣東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57.
[4]姚靜,宋陽,鄧高丕.輸卵管妊娠中西醫結合量化治療方案的前瞻性研究[J].中國中醫藥科技,2006,13(4):260-261.
[5]鄧高丕,宋陽,何燕萍.輸卵管妊娠辨病分期辨證分型治療方案的研究[J].遼寧中醫雜志,2007,34(11):156-157.
[6]李媛.大劑量紫草在非手術治療異位妊娠中殺胚作用的臨床觀察[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1999,20(1):28.
[7]田德明,石少鳳.天花粉與MTX治療異位妊娠的療效對比分析[J].中國實用中西醫雜志,2008, 21(5):452-453.
篇8
[關鍵詞]創傷性骨折;中西醫結合;骨科
[中圖分類號]R68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721(2016)06(a)-0089-03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fracture.Methods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4,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fracture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10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by taking the computer random method,each group had 50 cases of patients.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symptomatic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mb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for treatment.The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callus formation time,fracture healing time,soft tissue repair fine rate,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the VAS pain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soft tissue repair fine rate was 92%,the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80%,76%)(χ2=6.061,4.762,P=0.014,0.029).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6%,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20%)(χ2=4.332,P=0.037).The formation time and healing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2.83±0.82),(6.62±1.28) months,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3.72±1.05),(8.94±1.73)months] (t=4.724,7.623,P=0.000,0.000).The VA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17±0.83),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3.59±0.95)scores] (t=7.959,P=0.000).Conclusion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traumatic fractures,treating with the combined therap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as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healing of fracture and improve prognosis.
[Key words]Traumatic fracture;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創傷性骨折主要是指因外部暴力作用于骨平面而導致的骨折,這類骨折患者的軟組織往往出現損傷,疼痛較為劇烈[1]。目前,臨床治療創傷性骨折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但在手術后患者容易發生便秘、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對患者的骨折愈合較為不利[2-3],故在創傷性骨折患者手術后還有必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本次研究為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創傷骨折的臨床效果,特選取100例創傷性骨折患者進行研究,分別實施單純的西醫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評價其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選取該階段內我院骨科門診收治的100例創傷性骨折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對象,所有患者均經影像學檢查被確診為創傷性骨折,均接受手術治療。手術前,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手術方法進行詳細的了解,均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且此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許可。按照計算機隨機抽取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21~69歲,平均年齡為(45.17±15.62)歲;交通事故致傷28例,高空墜落致傷17例,重物砸傷5例。觀察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為(45.29±15.86)歲;交通事故致傷29例,高空墜落致傷16例,重物砸傷5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西醫對癥治療方案進行治療,根據骨折的類型選擇相應的手術治療方式,對骨折部位進行常規消毒、清理,將發生壞死的軟組織和骨屑清除,C臂機透視下復位,復位效果滿意后選擇相應的內固定材料對骨折斷端進行固定,必要時可采用石膏托或夾板進行外固定;手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以預防感染,必要時可給予患者適當的鎮痛藥,定期復查。
觀察組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進行治療,共計8周,西醫治療方案同對照組,中醫治療主要包括中藥治療、針刺治療,中藥方劑選用桃紅四物湯、補腎活血方,桃紅四物湯的藥方組成為川芎6 g、牛膝9 g、白芍9 g、紅花10 g、桃仁10 g、熟地黃20 g、當歸20 g,補腎活血方的藥方組成為丹參30 g、雞血藤30 g、山藥15 g、續斷15 g、骨碎補15 g、鹿角膠15 g、杜仲12 g、菟絲子12 g、山茱萸12 g、羊藿12 g、澤瀉10 g、水蛭10 g、獨活10 g、炙甘草6 g,加水煎煮,1劑/d,每劑300 ml,分別于早間、晚間服用;針刺選取足三里、太沖、懸鐘、陽陵泉、阿是穴等穴位,針法為先瀉后補,留針30 min,1次/d。
1.3觀察指標
手術后對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軟組織修復優良率、并發癥發生率、骨痂形成時間、骨折愈合時間以及疼痛程度評分。
1.4評價標準[4-6]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即治療后6 d內成功消腫止痛;有效,即治療后7~11 d 內成功消腫止痛;無效,即治療后臨床癥狀未得到改善??傆行?顯效+有效。
軟組織修復效果判定標準:優,7~10 d內軟組織有效修復;良,11~15 d 內軟組織有效修復;可,16~20 d 內軟組織有效修復;差,軟組織修復時間>20 d。優良=優+良。
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評估,總分為0~10分,0分表示無疼痛,10分表示疼痛劇烈且無法耐受。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9.0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的比較
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6%,明顯高于對照組(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軟組織修復優良率的比較
觀察組的軟組織修復優良率為92%,明顯高于對照組(76%)(P
2.3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6%,明顯低于對照組(20%)(P
2.4兩組骨折愈合及疼痛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的骨痂形成時間、骨折愈合時間較對照組均明顯縮短(P
3討論
創傷性骨折在臨床上屬于多發性疾病,主要是在外部暴力作用下發生的骨折,往往伴隨有軟組織受損,其發病率在近年來隨著交通事故、高空墜落事故的增多而出現增高趨勢[7-8]。目前臨床上治療創傷性骨折的方法以手術治療為主,主要是根據患者的骨折情況、軟組織受損情況,選擇相應的手術方式和固定材料對患者的骨折斷端進行有效復位和固定,從而保證骨折在對線情況下得到有效愈合[9],但由于創傷性骨折患者往往伴隨有軟組織受損,其骨折斷端處血運不暢,容易發生感染,手術后也可能會出現便秘、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對患者的預后極為不利[10],故在常規手術治療后還需給予相應的治療措施。
近年來,隨著中醫學在臨床上逐漸得到重視,中醫治療手段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中西醫結合療法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創傷性骨折的中醫治療原則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接筋續骨為主[11-13],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了桃紅四物湯、補腎活血方以及針刺治療,其中桃紅四物湯中的紅花和桃仁為君藥,具活血化瘀的功效,川芎、當歸為臣藥,可補血、活血,白芍、熟地黃為佐藥,可活血化瘀,牛膝為使藥,可引導藥性、接筋續骨;補腎活血方中的丹參、水蛭可養血行氣、活血化瘀,山藥、續斷、骨碎補、鹿角膠、杜仲、羊藿可滋陰補腎、強化筋骨,雞血藤、菟絲子可活血舒經,山茱萸可滋肝補腎、固腎澀精,澤瀉可清熱利水,獨活可通痹止痛,炙甘草可中和藥性;而針刺通過刺激相應穴位,可有效促進穴位局部血運,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14-19]。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軟組織修復優良率較對照組均明顯更高,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明顯更低,觀察組的骨痂形成時間、骨折愈合時間較對照組均明顯更短,觀察組的VAS評分為較對照組明顯更低,這充分證實了中西醫結合療法在創傷性骨折中的顯著效果。
綜上所述,在創傷性骨折的臨床治療中,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具有顯著的效果,可有效促進骨折的愈合,改善預后。
[參考文獻]
[1]黃永平.中西醫結合治療創傷性骨折43例療效觀察[J].西部中醫藥,2012,25(9):76-77.
[2]魏偉明,葉握球,黃濟嘉,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創傷骨折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5,5(15):74-76,82.
[3]Michael AP,Vijaya BC,Yong KK,et al.Effect of surface treatment and Z-axis reinforcement on the interlaminar fracture of jute/epoxy laminated composites[J].Eng Fracture Mech,2013,114(1):104-114.
[4]Brand S,Klotz J,Hassel T,et al.Intraprosthetic screw fixation increases primary fixation stability in periprosthetic fractures of the femur-a biomechanical study[J].Med Eng Physics,2014,36(2):239-243.
[5]王三忠,施曉峰.中西醫結合治療骨創傷后疼痛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2):2964-2965.
[6]何永紅,任春霞,黃杰,等.老年創傷骨折的中西醫結合辨證施護規律探討[J].現代醫藥衛生,2012,28(2):277-279.
[7]楊正杰,王剛,沈潔,等.中西醫結合創傷骨科80例療效觀察[J].亞太傳統醫藥,2014,10(10):57-58.
[8]江共濤,張斌,李姝,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創傷性骨折41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3(23):67-68.
[9]曹中興,劉克春.中西醫結合治療創傷骨科110例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5,34(2):73.
[10]趙文星.中西醫結合治療創傷骨科疾病的臨床療效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5,18(23):3244-3245.
[11]相躍峰.中西醫治療創傷骨科疾病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傷殘醫學,2015,23(8):60-61.
[12]盧迪.中西醫結合治療創傷骨科疾病療效觀察[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4,14(4):81,91.
[13]吳榮光.89例中西醫結合治療創傷骨科患者的臨床療效探究[J].醫學信息,2015,28(42):244.
[14]陳建穎.中西醫結合治療創傷骨科疾病療效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19):4366-4367.
[15]徐衛平.中西醫結合治療創傷骨科疾病臨床療效研究[J].亞太傳統醫藥,2014,10(1):60-61.
[16]田海明,陳曉強,畢建中,等.針刺伏兔配合毫火針點刺阿是穴治療急性腰扭傷32例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33):102-104,108.
[17]陳曉強.跪取伏兔結合新醫正骨治療急性腰扭傷的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34):111-113,125.
[18]亓秀娟,高淑紅.針刺陽性筋結點療肩周炎臨床觀察[J].西部中醫藥,2014,27(9):131-133.
篇9
【關鍵詞】 中西醫結合; 青年人群; 高血壓病; 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44.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5)19-0124-02
原發性高血壓是心血管內科比較常見的疾病之一,其最顯著的特征是體循環動脈壓增高。近年來,青年人群高血壓患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20%成年人患有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近年居高不下,已成為威脅青年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1]。本研究通過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青年人群高血壓病效果,評價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為進一步提高青年人群高血壓患者干預提供科學依據?,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4年10月在筆者所在醫院診治的原發性青年人群高血壓患者84例,所有患者診斷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中的高血壓血壓水平的定義與分類標準。其中男52例,女32例,年齡25~40歲,平均(30.6±6.4)歲;病程1~8年,平均(4.2±2.3)年。納入標準:(1)年齡25~40歲,性別不限;(2)排除有繼發高血壓,合并心、腦血管、肝、腎及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等;(3)依從性較高,能完成整個治療療程。排除標準:(1)已經進行抗高血壓治療;(2)合并有其他腫瘤疾病。使用拋硬幣法將84例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2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采用針刺治療聯合西藥,對照組單獨采用西藥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口服硝苯地平緩釋片(生產廠家:青島黃海制藥有限責任公司,批號:H31022750),藥物劑量為20~40 mg/次,2次/d,分早晚服用,持續治療4周。同時進行針刺療法,具體為:患者取平臥位,將頸部充分暴露在外,并將人迎穴行常規消毒后,垂直進針,緩慢刺入,深1.5寸即止,并施以小幅度高頻率捻轉補法1 min,留針15~20 min;再行合谷、太沖二穴針刺,同樣消毒后行垂直進針,緩慢刺入,深1寸即止,并施以捻轉瀉法1 min,留針15~20 min;最后行曲池、足三里二穴針刺,穴位消毒后垂直進針、緩慢刺入、施以高頻率小幅度捻轉補法1min,留針15~20 min[1]。以上針刺療法每日早晚各1次,連續治療4周。對照組給予口服硝苯地平緩釋片(生產廠家:青島黃海制藥有限責任公司,批號:H31022750),藥物劑量為20~40 mg/次,2次/d,分早晚服用,持續治療4周。兩組患者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健康知識教育,如:戒煙限酒,少食用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合理控制體重,加強身體鍛煉,進行適當的運動。
1.3 療效評價標準
原發性高血壓療效評定標準,顯效:患者頭痛、煩躁、眩暈等臨床癥狀明顯減輕,舒張壓下降正常范圍,或是下降≥10 mm Hg;有效:臨床癥狀大部分有減輕,舒張壓降至正?;蛳陆?0~19 mm Hg,收縮壓下降>30 mm Hg;無效:臨床癥狀與舒張壓等均未有明顯改善。總有效=顯效+有效。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壓、心率、脈搏比較
觀察組舒張壓、收縮壓、脈搏、心率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4周后,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高血壓病是臨床最常見的心血管病,目前我國高血壓病發病率呈升高趨勢,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18.8%,全國約有高血壓患者2億[2-3]。高血壓病與腦卒中及心臟病發生有關系,因此必須引起重視。高血壓病治療的目的主要是通過藥物治療使高血壓患者血壓達標,最大限度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和病殘的發生率。國內研究表明,高血壓病發病高峰年齡有提前趨勢,青年人群高血壓患病率明顯增高[4]。原發性高血壓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通過服藥藥物將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研究表明,使用中醫療法也能降低患者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中醫療法目前較為常用的為針刺療法[5-6]。使用西藥治療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但是也存在缺陷,主要是西藥藥物不良反應較大,部分患者無法耐受而中途終止服藥或改服用其他藥物。中醫針刺療法主要通過對患者的人迎、合谷、太沖、曲池、足三里等穴進行針刺[3],調理和刺激患者體內脈絡,到達平肝降逆、活血散風功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接受西藥治療的基礎上進行針刺療法,患者舒張壓、收縮壓、脈搏、心率各項指標均明顯好轉,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說明中西醫治療方案治療青年人群高血壓是可行,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颊邩酚诮邮???赡茉蚍治觯褐形麽t結合可充分發揮互補作用,針刺療法主要針對人體穴位進行刺激,調理脈絡,操作上就有較高的安全性,無不良反應,能幫助患者調節血壓,疏通脈絡。高發海等[7]研究結果顯示,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病,效果明顯優于單純采用西藥。胡為斌等[8]研究結果亦顯示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效果明顯優于單純西藥治療。
綜上所述,在青年人群高血壓患者中開展中西醫治療方案是可行的,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患者的血壓、心率、脈搏等指標均控制在正常范圍,且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少,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黃彤,周慶云,蔡恒,等.針刺結合中藥足浴輔助治療高血壓病的療效觀察[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18):2139-2140.
[2]李建民.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病120例[J].遼寧中醫雜志,2011,38(2):322-323.
[3]周淼焱.針刺治療原發性高血壓及獲得性因素對降壓療效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3):219.
[4]方偉.中西醫結合治療對高血壓患者血壓晨峰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9,27(5):1110-1112.
[5]王鴿.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病79例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11,17(3):162.
[6]孫韶華.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病陰虛陽亢型48例臨床觀察[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4,24(3):154-156.
[7]高發海,魯靜.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病的臨床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5(8):45-46.
篇10
【關鍵詞】 中西醫結合;發展趨勢;方法
【中圖分類號】R2-03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3)12-0487-01
中西醫結合治療是我國強調的衛生工作政策。對全世界的醫藥學都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F代醫學發展的研究要求高度分化和高度結合的統一。宏觀整體觀測方法是中醫學的特色方法,而微觀分析方式是西醫學的特色方法,兩者進行結合是科學研究方法中的典型,同時也是推進醫學成熟發展的主要方法。
1 有關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論的探究
(1)目前,中西醫結合治療工作對循證醫學進行了廣泛的應用,以提高臨床療效為突破口,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如果想要獲得突破行的進展,就必須把重點放在大力提升臨床療效等方面,將提升臨床療效作為一個突破口,只有提升其療效,才能為理論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礎。先要提高臨床療效,首要要做的就是大力推進循證醫學的思路及方法措施,在多年以前循證醫學就被提出,獲得了全球范圍內臨床專家的認可。因此,在中西醫結合臨床治療領域,也應該相應的借鑒循證醫學的做法。在臨床實踐及研究中,可以將循證醫學的思路及方法加以借鑒應用進來,可以有效的提升中西醫結合治療中的臨床診斷及治療效果,進而推進中西醫結合事業的快速發展。如今對循證醫學的廣泛使用已經推進了現代醫學革命的進步,同樣,循證醫學的廣泛使用也定會推進中西醫結合事業的進步。
(2)宏觀整體和微觀分析進行結合。宏觀整體就是將系統論及系統分析法結合來研究中西醫學,把醫學看作是一個整體,分別將中醫和西醫視為它的兩個分系統,駐足于醫學這個整體,觀察中西醫之間的不同,在根本上防止片面性(比如用西醫來解釋中醫或是用中醫來解釋西醫)。同時將中西醫的發展過程進行動態的聯系,來掌握中西醫學的各自特色本源,進而找到能夠深入理解這些特色的思路,推進中西醫理論的發展。
微觀分析是通過方法論、認知論、語言工具等從內在及深層次原因來分析方向的發展,深入探究,找出中西醫學中的相同語言。具體來講,對中醫學的概念、命題、理論進行細微的觀察研究,特別是對中醫哲學進行大力的探究。
(3)疾病、癥狀、藥物相組合。所謂的疾病、癥狀、藥物結合的研究,基于中國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當代科學研究和技術(涵蓋現代醫學)為方法,以提升臨床療效為目標,以研究基本為基礎,研究癥狀為重心,研究藥物為重點,使疾病、癥狀、藥物有機的進行組合來研究,互相影響,互相促進。這不僅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和研究思路,也是科研過程中實施的具體方案。
(4)設立動態聯系及綜合的思維方式。中西醫具有不同的理論觀念及特點,中醫學對傳統哲學思維過于依賴,是一種整體的醫學體系,其特點是:整體理念、辯證求因、宏觀調整等。中醫學最重視的是辨證論治。中醫學的基本治療方式使宏觀調整。當代西醫學的發展模式依然是還原分析法。當代科學技術的飛速前進帶動了西醫學從多層次、多學科向縱向發展,給西醫學帶來了突飛猛進的變化。
盡管中西醫特點各不相同,但人類生理病理活動規律不會由于認識方式的不同而變化。因此,兩者是有相通之處的。盡管中醫學和西醫學的診療方式不同,但是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兩者間的相似處慢慢的被發現??梢哉f兩者在醫學理論、方法論、診療方式等方面具有不同的認識高度,但是有都殊途同歸。首先要以辯證的態度對待中醫,吸納其思想的核心內容。另一方面積極鼓勵當代醫學想縱向發展,在這種基礎上完成現代科學方法和整體辯證思維的結合。在比較靜態、獨立、簡便的基礎上設立動態聯系及綜合的思維方式。
2 發展趨向
2.1深入中西醫對比研究
加大對中西醫對比的研究,從表面現象的對比到成因分析及實體共性的討論,以推進中西醫的結合。在以往的研究基礎之上,今后將重點研究深層原因和實體共性。通過多角度的比較,發現中西醫的不同認識視角、不同的方向及不同層面體現出的多樣性生命活動。
2.2科學合理的利用現代科學技術
現代科學技術給中西醫提供了客觀的根據。隨著當代醫學的不斷前進,現代科學技術已然成為醫學交流的一個平臺,它不但為中西醫學的共同點找到內在聯系的實質,而且對中醫學的差異也能很好的進行觀察,對各方面的差異做出合理的解釋,進而深化科研的縱向發展。比如,中學指出疼痛、瘋癲與“淤血”有關,西醫學則指出是與神經有關,現代血液流變學指出,不正常的血液流動導致失調的神經活動,而失調的神經活動也有可能是血液流動不正常。所以兩者可能從血液和神經的相互作用中,結合成為一個新的理論。
2.3中西醫結合治療
中西醫結合的前進方向應該遵循一個開放的,多態的,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系統。在不久的將來,無論是科學家、醫學家還是醫藥公司將會層出不窮的開展中西醫結合的研究工作,使中西醫結合研究的方向具有科學性、層次性、綜合性等特點。對多種類科學知識進行有機的結合,探索發現新的醫學認識,界定新的醫學界限,創造新的醫學成果及技術,編制新的中西醫結合理論的新概念的框架,創建中西醫結合理論的新體系。推進中西醫結合理論和實踐的統一結合及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新陸,周永紅.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及其運用原理[J].光明中醫,2011(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