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工實訓課教案范文

時間:2023-12-26 17:56: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電工實訓課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電工實訓課教案

篇1

1.指導教師配備不足,難以全面關注每個學生的操作行為。在教學中,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個實訓室內有多名學生在喊“老師做完了”、“老師電機不轉啊”、“老師怎么燈不亮啊”,此時教師無法顧及每個學生的操作情況,有的學生索性自行通電調試)實訓教師負責的學生太多,不可能同時指導多名學生〕于是存在安全隱患,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二

2.學生缺乏安全意識或操作不夠規范.常存在許多安全隱患。比如,在電氣控制線路安裝調試過程中,學生完成接線后急于想知道接線是否成功,沒有按要求進行通電前的檢查,甚至沒有向教師申請就自行通電調試。有的學生接線錯誤,在通電調試失敗后未切斷電源就急于查線。

3.學生學習自信心不足,缺乏操作積極性,教學效果不理想。由于電氣實訓課程是特種作業,學生擔心操作不當會損壞實訓器材和危及人身安全,心理上排斥實訓課程而不敢動手操作,沒有學到應會的知識技能。影響教學質量,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改善電工實訓課程安全問題的措施

1.實施小班教學,增加實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主動探索,合作學習,互相交流。教師也可以掌控學習進程,以便觀察和指導學生的操作練習,消除實訓過程中的安全隱患,更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改善教學效果。

2.嚴格要求,遵守規章制度,遵循操作要求,注重安全和規范教育。

(l)上好第一節安全教育課。在開學上課的第一天,組織學生學習實驗室的規章制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讓學生了解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例如,教師應明確規定:學生作通電測試前,必須先向教師申請。只有教師同意了,才可以通電測試。同時,學生通電測試的整個過程,實訓教師都必須在場,進行必要的提醒和監護。

(2)教師以身作則,當好表率。經過相關課程的學習后參加電工考試,合格后取得證書才能進人社會工作。作為學生的領路人,必須強調安全教育,否則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容易出問題。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必須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教師的教學態度、專業技能和知識直接影響未來電工的素質。但目前的情況是,受生源的影響,很多職校生基礎薄弱,學習能力不足,缺乏學習熱情和興趣,導致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出現教學倦怠,沒有嚴格要求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有的教師甚至希望學生燒一燒保險,認為被嚇一嚇才好管理和教育。這樣的教學方式存在安全隱患,也給學生留下操作隨意、工作可以敷衍了事的印象,對安全生產沒有加以足夠重視,給將來的工作埋下安全隱患。

(3)結合工作崗位要求,用專業標準要求學生的一言一行。

第一,著裝。職校生正是青春期的年齡,都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教師有必要按照電工的標準要求他們的儀表和著裝:男生的頭發不能太長,以免遮住眼睛;女生的長發要束起來,不能妨礙操作。電工作業時,要著長衣長褲,腳上要穿底面絕緣良好的鞋子,絕對不允許穿拖鞋或赤腳;指甲不要過長,不戴首飾和發飾。

第二,掌握觸電急救方法。在進行專業知識學習之前,應指導學生學習觸電急救知識和技能。操作過程中一旦發生觸電事故,要能迅速做出反應,并實施正確搶救措施。正確的方法是先切斷電源,使觸電者遠離電源,將其放置在通風安全的地方,檢查觸電者身體狀況,必要時采用人工呼吸和胸外擠壓進行急救。

第三,讓學生掌握檢查方法。在電工實訓課中,凡是通電作業必須注重以下兩方面的檢查:①檢查工具,如萬用表、試電筆的檢查。只有經過即時檢查,確定正常的工具才能使用;②對通電電路的檢查。凡是需要通電測試的電氣設備或電路,在通電之前都必須檢查。沒有短路、斷路且絕緣合格的電氣設備和電路才能允許通電。比如,電力拖動電路要分別檢查主電路和控制電路。首先,檢查控制電路后,將萬用表調到n擋,兩表筆接電路進線端,觀察電路是否正常。按下啟動按鈕時萬用表顯示為線圈電阻,松開啟動按鈕時萬用表顯示為0o。若按下啟動按鈕時萬用表顯示為零則電路短路,需排除故障;如果是涉及正反轉的電路,除了檢查按鈕控制部分,還應檢查自鎖和互鎖部分;其次檢查主電路,用外力使主觸頭閉合時,分別測量從電源進線端到電動機出線端的三條線路,正常情況下三個電阻應分別為零。反之,用外力使主觸頭閉合時,如果某相的電阻為ao,說明此相電路沒有接通,查出斷點后排除故障。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嚴格要求學生:在通電測試前,都必須過檢查關。

篇2

“雙元制”職業教育是一種以培養高素質的技術工人、技術農民為目標,以實踐為核心,以企業為重點的職業培訓模式。其中,一元是學校,一元是企業,雙元有機結合,共同完成對學生的培訓。其主要特點:一是學校與企業互動辦學。學校圍繞經濟發展需要開設中職專業的專業課程及確定教養模式,企業根據所需生產崗位決定培訓什么工種及確定人數。學生大部分時間在企業以工人身份工作,無償使用企業的設備和技術進行實踐操作,以盡早適應工作。二是企業積極主動參與。大多數企業擁有自己的培訓基地,且主動與學校合作參與對學生的培養。幾年來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制訂切實可行的改革教學計劃

以實踐為主,理論為實踐服務。學校參照德國“雙元制”教學計劃,結合中國國情,依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與合作企業一起研制了一套融理論與實踐于一體的 “雙元制”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充分體現理論為實踐服務,突出實踐的主導地位,實踐需要什么樣的理論,理論教學就按需設置相應的課程及課時量。如原有機制專業設有17門專業課程,而“雙元制”機制專業僅設置專業文化課、專業基礎理論課、專業課、專業實訓4門必需的專業主修課。第一學年50%的時間學理論,50%的時間在校內實訓車間實踐;第二、三學年20%的時間學理論,30%的時間在校內實訓車間實踐,50%的時間在企業培訓。

在教學內容上,按照新制定的“雙元制”教學大綱,組織教師和企業專家重新編寫專業課教案,刪減大量與培訓目標無關的理論知識和公式推導等內容,增加了許多實用性專業知識。“雙元制”機制專業文化課開設政治、職業道德、語文、數學、就業指導、體育6門課,其中不包括工具學科——英語和計算機應用。專業基礎理論課刪減合并了電工學與機床控制、夾具與機械基礎、公差與配合、材料力學和金屬材料等。增加了CAD、CAM、數控車、數控銑等實用學科。還增加了鉗工、焊工等實用性強的課程,以使學生獲得綜合謀生能力。一年級文化課、專業課、實訓課時比例為3∶3∶4;二、三年級為1∶2∶7,從而加大了實訓課的力度。在教學形式上,重視實例演示和動手操作訓練。教師充分利用模型、掛圖、標本及實物,注重直觀教學法的應用,充分利用錄像、投影等現代化教學媒體。實訓課主要在實習車間和企業中進行。理論課教學也有半數以上是在有關的實習場所進行的。

二、制定切實有效的改革教學方法

實行“三點一線”。“三點”為課堂、實習車間和實習企業。在課堂教學中解決“應知”問題,包括廣闊的專業文化知識、專業基礎 理論知識等。其目的是告訴學生為什么這樣做和為什么這樣做是正確的。在實習車間中解決“應會”的問題,包括實際技能、知識應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互相協作的能力,并把理論聯系到實踐中去等。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清楚怎樣做。在實習企業中解決技能的熟練問題。成“一線”是這“三點”的有機結合,相互貫通。專業教學中涉及的每一知識環節的教學任務,都是通過課堂教學、教學實習和生產實習這個順序過程來完成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采取融理論與實踐于一體、循環往復、滾動式前進的教學步驟。在教學過程中,形成了小循環、大循環反復進行的運轉過程。以“雙元制”機制專業為例:機制專業教學設有鉗工、普工、焊工、數車、數洗等5個工種,備有6個專業實習車間。所謂小循環,是指對某一工種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過程,涉及這一階段的教學內容都必須由課堂到實習車間再到企業,以“三點一線”的方式組織教學。在這個“小循環”中,“掌握”是最基本的要求。所謂大循環,就是在每一循環完成之后,進入下一步的教與學,又是從一個工種開始,將7個工種全部輪換一遍。下一輪與上一輪形式相同,但有質的區別。理論要求相應更深,技能要求相應更高。就這樣,由小循環到大循環,再回過頭來由小循環到大循環,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往復循環前進,逐步提高技能培養層次,最終達到教學計劃中要求的熟練程度。

三、制定校內實習和管理改革方案

1.采用專業教師負責制

專業教師上專業課的同時負責實習指導,學校定考證指標。教師根據考證要求進行理論教學和技能訓練指導,有責任、有壓力,學生在實習中也有明確的目標。實踐證明效果良好,對專業教師有較高的技能要求。

2.校內實習采用交叉工種法

所謂的交叉工種法就是把一個教學班分成二個實習班。一班安排鉗工實習,另一班安排機加工或數控實習,按一定的周期進行輪換。這樣既解決了設備數量不足的問題,也使學生從一開始就能接觸到各種機床設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增加了各工種的實際實習時間,培養了學生的多種技能。

3.用企業管理方式來管理車間

重新制定了實習車間規章制度、各工種操作規程,并有專門的實習車間負責人進行全面管理,使學生盡早適應企業生產。尤其對學生著裝(進入車間必須穿工作服)、考勤制度、設備保養、工量具領用等作了明確的規定。

四、改革校企合作培養機制

加強校企合作,探索“訂單式”辦班的模式。“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就是學校與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共同研究用人規劃和培養計劃。通過簽訂委培協議書或以企業正式文件的形式予以落實。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是目前我們最接近德國“雙元制”模式的一種培養方式。學校連續幾年與“駐馬店昊華駿化集團”“中集華駿車輛有限公司”“天方藥業集團”等企業先后達成了“訂單式”辦班協議,并簽訂了正式的合同。學校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和企業的具體要求,修改教學計劃,由學校負責文化課和專業基礎課的教學,企業承擔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前二年半中,50%的時間在學校學習理論,50%的時間下企業進行實習,學習專業技能,最后半年全部進入企業集團生產性實習,并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

五、改革考試制度

對學生的考核分為階段考查、學期考試和畢業考試三級。階段考試是在每一個小循環完成后都要進行的考試,由學校統一組織,教學管理處出題、閱卷。學期考試由學校和企業共同組織、出題、閱卷。3年培訓到期,學生要參加用人企業組織的畢業就業考試——理論考試和技能考核。被確認合格者,由學校頒發相應專業的畢業證書。學生畢業必須獲得3個以上的證書:1個畢業證書、2個以上的技術等級證書。畢業生只有滿足這些條件方準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