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塑料污染的方法范文
時間:2023-12-27 17:55: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減少塑料污染的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白色污染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隨意拋棄的白色廢舊塑料包裝制品(如塑料袋、塑料薄膜、農用地膜、快餐盒、飲料瓶、包裝填充物等)飄掛在樹上、散落在路邊、草地、街頭、水面、農田及住宅周圍,這種隨處可見的污染現象,稱為“白色污染”?!鞍咨廴尽闭茐闹覀兊纳姝h境,威脅著我們的身體健康。
1、廢舊塑料包裝制品的危害
塑料制品的廣泛使用,確實給人們帶來了不少方便,但由于人們對廢舊塑料造成的環境污染缺乏足夠的認識,將用過的廢舊塑料制品隨意丟棄,給環境造成了嚴重危害。這種危害主要有兩種:即“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
所謂“視覺污染”,是指塑料袋、飯盒、杯、碗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散落在城市、旅游區和河流水面等,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的刺激,影響城市和風景點的整體美感。
所謂“潛在危害”,是指聚乙烯等塑料原料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結構非常穩定,很難被自然界的光和熱降解,并且自然界幾乎沒有能夠消化塑料的細菌和酶,難以對其生物降解,所以塑料埋在土壤里可能會二三百年不腐爛。正是因為塑料降解時間長,潛在的危害才更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進入土壤里,會影響土壤內的物、熱的傳遞和微生物生長,改變土壤的特質。作為生活垃圾進入垃圾場填埋或散落在田野進入土壤后,廢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廢棄在地面和水上的廢塑料袋,容易被馬、牛、羊等動物當作食物吞入,塑料袋在動物腸胃里消化不了,導致動物腸胃肌體損傷和死亡,在動物園、牧區、農村和海洋,這種現象屢見不鮮。目前大多數人對“白色污染”的潛在危害缺乏清醒的認識。
2、廢舊塑料包裝制品的治理對策
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塑料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處理,如:城市環衛基礎設施拖欠帳多,垃圾收集容器、處理設施嚴重不足;垃圾未分類收集,能回收的未回收利用;垃圾的最終處置方式基本上停留在堆放或淺埋的水平;一些城鎮將江、河、湖岸作為天然垃圾場;在交通,旅游等窗口行業,除鐵路系統外,還沒有建立起與生產經營相配套的垃圾收集系統,對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垃圾放任自流;管理薄弱。
對塑料包裝廢棄物缺乏相關法規,以及人們的環境意識比較淡薄,造成濫用和隨意亂扔亂倒和現象相當普遍所致,并非塑料材料本身的責任。
治理污染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通力合作,需要廣大群眾的積極配合。
一是利用各行政單位和組織、新聞媒介,學校教育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普及有關知識,大力宣傳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提高公眾環保意識,積極參與廢塑料的回收,提倡使用有利于環境保護的包裝材料,減少包裝,節約資源,不用或者少用一次性包裝產品。提供垃圾分類回收,制止隨手丟棄垃圾,減少垃圾產生量。
二是限制或禁止使用難以收集處置的一次性塑料包裝物。在形成污染的廢舊塑料中,幾乎全部為塑料包裝物,尤其是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和一次性超薄塑料袋等。前者由于重量輕、體積龐大,清洗困難等原因造成回收成本高、難以有效利用。后者,由于使用面非常廣、很薄等原因造成環境中污染物隨處可見,回收困難。因此,限制或禁止使用難以收集、處置的一次性塑料包裝物,減少和控制使用塑料包裝材料。
三是政府部門可以出臺一些有關政策和措施限制生產和銷售,號召人們行動起來,用手中的布袋子代替用量很大的塑料袋,達到控制和減少“白色污染”的目的。
四是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大城市居民的環保觀念雖比前幾年有所提高,開始關注環境問題,但還沒有落實到自身的行動上,隨手拋棄廢棄物,亂倒,亂扔生活垃圾的行為隨處可見。新聞媒介的報導應加強對居民日常行為的引導教育。產生塑料廢棄物的生產、經營單位要增強責任感,充分認識到自身應履行的義務。
3、廢舊塑料包裝制品的利用
在管理上一是要對塑料包裝廢棄物進行立法。國家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棄物處理法》,其中對一次性塑料包裝材料和制品、塑料地膜等明確規定應當采用回收利用、易處置或在自然環境中易降解的產品。國家環??偟摹豆腆w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實施條例》,對有關包裝廢棄物的原則規定做了進一步的細化。二是強制生產者回收包裝廢棄物的試點。從1997年開始,國家選擇北京、天津兩市作為試點,要求生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企業按一定比例回收使用后的餐具。具體收集、處理工作由回收公司承擔。生產企業根據各自的產量向回收公司交納收集處理費。十幾年來,此項工作進展比較順利,北京市的回收率已達60%,天津市已達50%。
在技術方面要運用科技手段,借鑒國外3RID,采用減量、回收再用、再生利用、降解等措施,達到省資源化(減容、減量)、再資源化(回收利用)、無害化(可降解)的目的。
(1)省資源化(減容、減量)
省資源化即減容、減量,是減少或抑制塑料廢棄物的產生量,包括少用,即可用可不用的盡量不用或少用;或通過填充天然有機材料或無機材料,減少塑料用量,不僅節省有限資源,也可減少污染;或通過提高產品質量、增加功能,延長壽命,一物多用,減少一次性的塑料包裝的消費量;減薄,即在保證應用性能前提下,通過改變原材料配方和產品結構設計,使產品達到輕量化,薄壁化;減容,即通過壓實、溶解、消泡等方法減少塑料廢棄物的體積,以及開發適量包裝,抑制過剩包裝等。
(2)再資源化(回收利用)
再資源化即回收利用,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更重要的是包括從立法、回收、生產、檢驗、銷售等一整套系統工程問題,是各國積極開發,保證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經濟、資源、環境相互協調的有效方法,從塑料廢棄物總體而言,相當一部分是易回收利用的。但對一次性塑料廢棄物而言,必須根據各地廢棄物的種類、質量、數量、流向及處理方法,易回收又具有回收利用價值、經濟合算的應盡最大力度去回收、利用,包括材料、熱能、燃料油、化學品等,這不僅僅有利于保護環境,而且從節約地球有限資源,有效利用再生資源的角度均具有重大意義。但目前回收利用無論在廢棄物的分類、收集、回收體系的建立,高效回收技術和設備的研制開發以及回收料的產品方向等均會面臨許多技術經濟方面的難題,待于政府和民間加科技投入,能力合作作為重點問題研究解決。
(3)無害化(可降解)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一次性塑料廢棄物是很難收集的,如堆肥袋、垃圾袋、超市和早市用的輕型塑料包裝袋、中餐餐具、地膜等,這些領域可采用降解塑料就比較適宜。
篇2
我們準備訪問十二個人,問他們一些關于垃圾分類和白色污染的問題,問題是我們從書上和網絡搜集到的。結果,垃圾分類的問題有8個人答對,4個人答錯。白色污染的問題也是有8個人答對,4個人答錯。大部分人都答對了,經過調查,我們發現許多人對環保都很在意,也了解這方面的知識,但還是有一小部分人對環保知識不太了解。
什么叫白色污染呢?一次性的塑料制品(發泡塑料餐盒、塑料袋、農用地膜等)在使用后,缺少回收利用價值,大部分被丟在周圍環境里,造成“視覺污染”,破壞自然生態環境,因為這些塑料制品一般是白色的,所以叫白色污染。我們自己發現原來白色污染有很多危害。
1廢棄的塑料農用地膜留在土里,越積越多,時間久了,土壤結成塊,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造成產量減少。
2、扔在陸地上和水里的塑料制品,比如塑料袋、一次性餐盒,被動物吃掉,會造成動物死亡。
3、 在我們生活中,廢棄的塑料制品質量輕、體積大,很難處理。如果埋起來會占用大量土地,而且過很久都難以分解。如果燒掉,又會產生大量有害氣體,破壞空氣。
4、 科學家最近發現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中有一定量的苯乙烯單體,對人體健康有害。
白色污染危害這么大,我們該怎么辦呢?還是有辦法的,要少用塑料袋,最好用布袋或籃子買菜、裝東西。不能用一次性發泡餐盒,要自帶飯盒或用容易降解的餐盒。這樣白色污染就能減少許多了。
為什么又要實行垃圾分類呢?原來是因為以前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混在一起了,來不及處理,垃圾越來越多,影響了環境。后來有人建議進行垃圾分類,把不同的垃圾分開處理。這個方法很好,可以讓家庭垃圾變成肥料,還可以讓可回收垃圾變廢為寶,所以越來越多的國家實行了垃圾分類。
篇3
關鍵詞:白色污染 危害 防治 建議
眾所周知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白色污染在一步步的向我們逼近。白色污染主要來源于塑料包裝袋和一次性塑料餐盒。由于塑料制品的生產成本低、質輕、耐腐蝕、強度高、防水、便利、外形美觀、色澤鮮艷、生產技術成熟等特點在全國廣泛應用。但對其使用后回收難度大、利用價值低的塑料購物袋、垃圾袋等等,至今一直困擾著我們。[1]
一、何謂白色污染及其產生原因
白色污染是指一次性塑料制品(包括塑料餐盒、包裝材料、農用地膜等)在其使用后,由于缺少回收利用的價值,其中絕大部分被丟棄在環境中,不僅破壞了景觀,而且對自然環境也造成了危害。由于這種廢棄的一次性塑料制品通常為白色,因此被形象的稱為白色污染。
由于這些塑料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處置,垃圾沒有實行分類收集,能回收的不回收利用。垃圾最終的處置方式基本上停在堆放或淺埋的水平,一些城鎮將江、河、湖岸作為天然垃圾場,許多地方沒有建立起與生產經營相配套的垃圾收集系統,垃圾放任自流、管理薄弱,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比較淡薄,造成濫用和隨意亂倒現象普遍發生。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
1.白色污染危害人類健康
塑料袋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目前市場上流行的塑料袋絕大多數是小型企業或家庭作坊生產的,有大部分是再生塑料制品,是利用工業廢棄物和醫療機構丟棄的塑垃圾及垃圾站收集的廢舊塑料加工的。尤其是彩色再生性塑料袋,使用的著色劑通常含有苯并吡,是一種很強的致癌物質,與食品接觸后,可能會轉移到食品中對人體造成慢性中毒。[2]
2.白色污染對環境的影響
(一)視覺污染
走在大街上、街心花園以及著名風景區等經常會發現被隨意丟棄的塑料制品,不但影響了城市風景的美觀,而且嚴重污染了環境。
(二)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和收成
廢塑料特別是塑料膜、塑料袋、一次性餐盒、飲料瓶等,這些體積大、重量輕、不易腐爛、不易分解的塑料混入土壤中后,會影響地下水的下滲、植物對養分的吸收,因其不透氣而破壞土壤質量,影響植物的生長,從而使農作物減產。
(三)危及動物和水生生物的安全
動物誤食后易引起腸梗阻而死,若遺棄在江河、湖海,可導致水生生物的死忙。[3]
(四)潛在危機
有些白色垃圾不易回收,回收利用的成本高、效率低;難以降解,現階段主要處理方法有焚燒和填埋,若將其焚燒,則會產生大量的有毒煙霧,污染大氣。填埋處理不能隨處進行,否則將對土壤污染,且大規模集中填埋是一項大工程,耗資較大;高溫則分解出毒害物質,塑料制品本無毒,但在溫度達到65℃以上時,就會分解出毒害物質,污染環境,特別是食品污染最為突出。
三、白色污染的防治
對于白色污染的防治主要從行政和技術兩方面進行:
(一)行政方面
1.加強管理
在街道兩旁設一些垃圾箱,尤其是人流比較密集的街道。并請相關部門加以監督。在超市購物后使用的方便袋不再免費,而是收取一定的費用,這樣就大大的減少了塑料袋的使用。
2.禁止使用一次性難降解的塑料包裝物
我國部分城市頒布了相關法規、政策,禁止使用銷售和使用不可降解或難降解的塑料包裝袋和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通過采取這一措施,雖然在一定范圍,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白色污染”危害,但從實踐結果來看并不是十分理想。禁止使用此類包裝物,就必然要有其替代品的產生,但是替代品在價格與品質上均無法與塑料制品競爭。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僅靠行政命令,不考慮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操作起來是很困難的。
3.強制回收利用
對于一些清潔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可以循環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煉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體廢物處理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通用原則?;厥绽貌粌H可以避免“視覺污染”,而且可以解決“潛在危害”,緩解資源壓力,減輕城市生活垃圾處置負荷,節約土地,并可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這是一個標本兼治的好辦法。
(二)技術方面
1.以紙代塑
以紙代塑是指用紙制品代替塑料制品。一般紙制品分為兩種,一種是紙漿膜塑制品,主要是以蘆葦、蔗渣等草木植物漿為原料。另一類是紙板制品,主要原料是木材,每生產1噸紙板就需用七百噸水。用以上材料制成的紙制品,廢棄后很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解,因此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同時也解決了白色污染的潛在危害。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環境問題。造紙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造紙過程中也會產生大量的污水。[4]
2.開發可降解塑料
并不是所有塑料包裝物都是能回收利用的。例如,購物袋、垃圾袋和地膜等,回收難度大、利用價值不高應積極研制開發可降解塑料??山到馑芰鲜侵冈谏a過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劑(如淀粉、光敏劑、生物降解劑等),穩定性下降,使用后的塑料包裝廢棄物能在短期內,經光或生物降解作用,裂解為分子量較小的烯烴物質,粉碎成小碎片,達到緩解環境污染的目的。
四、建議
1.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
2.加強對城市、風景旅游區、交通干線、水域等地方的“白色污染”的管理工作。
3.加大科技投入,研制降解期短價格低廉的可降解塑料。[5]
4.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建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消除“白色污染”的良性運作機制。
5.建立全國性的專門法規,約束公民和餐飲、交通等行業的工作人員的行為。
參考文獻:
[1]馬艷茹,白色污染與塑料包裝物,2000.3
[2]劉春樂,讓“白色污染”遠離我們的生活,保定日報,2006年5月8日第B02版
[3]付宜飛,張鐵帥,白色污染的現狀與現狀分析,環境科學與管理,2006,31(3):2-5
篇4
由于我國的人口基數巨大,導致了龐大數字的塑料袋使用量,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袋生產和消費國家。巨大的塑料袋消耗量也帶來了非常嚴重的環境問題,對塑料袋的合理使用問題也被提上日程。
一、國家為什么要出臺“限塑令”
常被我們稱作“白色污染”的塑料袋,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在中國興起的,因為廉價、重量輕、容積大等優點廣受消費者的喜歡。但塑料袋的被埋在土壤中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被降解,處理起來較為困難,會對環境產生一定的污染。塑料袋的成分是聚乙烯,其本身是無害的,但由于要制成聚乙烯薄膜,需要在聚乙烯的基礎上添加諸多有害的添加劑,故對人體產生了傷害。
根據中國塑料協會的測算數據顯示,在國家的“限塑令”之前,每天中國人僅用于買菜就可消耗掉10億個塑料袋,除此外用于其他用途的塑料袋量在 20億個,總量可達160萬T,廢棄的塑料購物袋所產生的垃圾占需要清理的垃圾總量的3%-5%。由于塑料袋的降解過程非常的緩慢,所以會對環境造成十分惡劣的影響。對此國家各級政府都出臺過相應限制使用塑料袋的政策,但由于法規的區域性限制,導致法規實行的效果欠佳。2007年12月,國務院開始集結各級政府對塑料袋污染問題做研討,并制定了下發了《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限塑令”。并于2008年6月1日開始,各大超市商城實行塑料購物袋收費制度,以此來降低塑料袋的消耗數量,同時也進一步提高塑料購物袋的回收利用工作。
二、“限塑令”的短期成效如何
2.1 “限塑令”的短期效果
2008年6月“限塑令”開始正式實施,各大超市、商店都不再提供免費的塑料袋。根據統計表明,政策的出臺導致了塑料袋的使用量急速的下降,我們來看一組詳細的數據:
(1)單次購物中消費塑料袋的人數從“限塑令”前的99%,減少至43%,數據非常客觀,也就是說有6成的消費人群已經不會再購買新的塑料袋;
(2)消費的塑料袋個數極具下降?!跋匏芰睢敝?,消費者單次購物平均新塑料袋個數是2.517個,政策后的數量為0.535個,縮減的幅度接近80%;
(3)新的塑料袋使用量在下滑,提高了塑料袋的重復使用,根據統計顯示,”限塑令“之后塑料袋的重復使用次數增幅達到70%,由之前的不足1次到現今的1.5次,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
(4)塑料袋替代品的使用概率增加,由于“限塑令”的出臺,消費者在購物時,會根據所購買的物品的容量,按需購買新的塑料袋,同時增加了消費者對布袋、籃子等代替塑料袋容器的使用概率。
根據多方的數據可以看出,“限塑令”的順利實施,促進了消費者對塑料袋的使用率,減低了消費者購買新塑料袋的概率,同時增加了塑料袋代替品的使用幾率,因此,塑料袋的使用量得到大幅的減低。
2.2 “限塑令”在不同類型超市有不同的效果
根據“限塑令”的規定是針對各省市為消費者提供塑料袋的超市、商店等消費場所,由于消費場所和商鋪的類別不同,所以在“限塑令”實施的過程中,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現象。正規的大型消費場所,“限塑令”的執行率高達98.6%,消費者對塑料袋的購買也變得十分理性,新塑料的購買力在逐漸的減少;但在某些小規模超市、市場性的農貿市場,“限塑令”的執行力就有些差強人意,僅有33.8%占前者的1/3。大量的商販仍然向消費者提供免費塑料袋,而且這些塑料袋的質量大都不符合國家的標準,屬于超薄塑料袋,對環境產生了十分惡劣的影響?!跋匏芰睢闭叩某雠_對該類型消費場所沒有產生相應的影響,塑料袋的使用量仍然處在高位。
2.3 “限塑令”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效果
在“限塑令”的實施上,還存在地域的差異。在實施政策后,經濟較發達地區的新塑料袋的購買力呈下滑狀態,塑料袋的重復利用率則是直線上升,相比較之下,經濟欠佳的地區,新塑料袋的購買力出現了大比例的下滑,超過經濟發達地區,在塑料袋的重復利用率上則不及發達地區。經濟的發展伴隨著是人民的素質問題,從該項政策的實施也可以看的出不同地區的人文素質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三、超市塑料袋有償使用政策的不足及解決方法
3.1 超市塑料袋有償使用政策的不足
3.1.1 “限塑令”的執行力度不夠
根據“限塑令”的數據統計可以看出,規范的大型超市、商城和小規模的商鋪在政策實行力上還存在非常大的差距,而且兩者所使用的塑料袋的質量也沒有統一,后者所使用的不符合規定的超薄塑料袋對環境污染十分嚴重。
3.1.2 定價機制不統一
目前針對塑料袋有償消費,定價是商家自行決定的,大型超市針對塑料袋的容量大小,給出0.2元、0.5元不等的有償塑料袋,具有較強的執行力,但對于小型商鋪來講,塑料袋的價格則是亂象,沒用統一的定價。
3.1.3 塑料袋的質量有待提升
不同成分的塑料袋對環境的污染情況也不同,超薄的塑料袋污染情況最為嚴重?,F在市面上的塑料袋型號、大小各不相同,材質也不一樣,導致消費者在選購使用時會出現是否等價的顧慮。
3.2 超市塑料袋有償使用政策的解決方法
3.2.1 加強對商家的監控力度
調動工商力量對商家的“限塑令”執行情況做統計分析,同時利用市場進行有“獎勵”的監管,商家們在自省的同時還可以監督別人,打造有序的塑料袋消費市場。
3.2.2 加大塑料袋生產環節的監控
塑料袋的質量是環境污染的源頭,所以解決環境問題,就需要對塑料袋的制作環節進行把控。相關的執法部門需要嚴格把控塑料袋的生產商家的產品質量,對于沒有任何牌照的塑料袋小作坊要嚴懲。
3.2.3 樹立廣大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
通過社區的環保宣傳,加深廣大群眾對塑料袋有償消費的概念,同時明確環境保護的意識,樹立綠色消費的理念??梢苑职l一些可多次利用的購物袋,減少大家對塑料購物袋的需求。
【總結】2008年6月1日開始“限塑令”,控制了我國的塑料袋使用量,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環境,減緩了環境污染的速度。但現有的塑料袋有償消費市場,仍然存在“限塑令”的執行力度不夠、定價機制不統一、塑料袋的質量有待提升等問題,針對此也提出了加強對商家的監控力度、加大塑料袋生產環節的監控、樹立廣大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的解決辦法。在“限塑令”的環境保護的道路上,我國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篇5
生活垃圾是人類生活的副產品,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生活垃圾的產量正在逐步增加。一般生活垃圾可分為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生物垃圾等五類。垃圾對人類生活和環境的主要危害是:
第一、占地過多。堆放在城市郊區的垃圾,侵占了大量農田?,F在北京人每人平均年產垃圾440公斤,全市年產400萬噸左右,相當于兩個半景山。北京的垃圾堆放場地已有4500余處,占地超過1萬多畝。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時間也很長:煙頭、羊毛織物1—5年;橘子皮2年;經油漆的木板13年;尼龍織物30—40年;皮革50年;易拉罐80—100年;塑料100—200年;玻璃1000年。為此,我們既要少制造垃圾,更要注重垃圾的分類,回收利用,變廢為寶。少用一次性筷子、水杯、飯盒等制品,多用可重復使用的制品,減少寶貴的森林資源消耗;少用塑料袋,改用購物布袋,減少城市“白色污染”的危害;購買無氟冰箱、空調等環保電器,保護大氣臭氧層;少用高濃度洗滌劑,使用無磷洗衣粉,減少水污染。
第二、污染空氣。垃圾是一種成份復雜的混合物。在運輸和露天堆放過程中,有機物分解產生惡臭,并向大氣釋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機揮發氣體達100多種,這些釋放物中含有許多致癌、致畸物。塑料膜、紙屑和粉塵則隨風飛揚形成“白色污染”。
第三、污染水體。垃圾中的有害成份易經雨水沖入地面水體,在垃圾堆放或填坑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的酸性和堿性有機污染物,同時將垃圾中的重金屬溶解出來。垃圾污染源產生的滲出液經土壤滲透會進入地下水體;垃圾直接棄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則會引起更嚴重的污染。您看:頤和園、北海水面上漂著的塑料瓶和飯盒,香山、處林間山路上散落著和樹枝上掛著的塑料袋、面包紙等,一些游客只圖自己方便,造成旅游環境污染。如果動物誤食了白色垃圾不僅會傷及健康,甚至會導致死亡。
第四、土壤渣土化。垃圾直接施用于農田,或僅經簡易處理后用于農田會破壞土壤的團粒結構、理化性質和保水、保肥能力。特別是塑料袋、塑料布,如果埋在農田內,莊稼的根就不能生長,農田就會減產,可供人們食用的糧食就會減少。
第五、火災隱患。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在天然堆放過程中會產生甲烷等可燃氣,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災。隨著城市垃圾中有機質含量的提高和由露天分散堆放變為集中堆存,而在長期堆存中只采用簡單覆蓋致使垃圾產生沼氣的危害日益突出,垃圾爆炸事故不斷發生,造成重大損失。
第六、有害生物的巢穴。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而且能為老鼠、鳥類及蚊蠅提供食物、棲息和繁殖的場所,也是傳染疾病的根源。
篇6
隨著我國科技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中出現量一次性物品。如:一次性牙刷,木筷子和一次性注射器等等……這些物品雖然給我們帶來了方便,但是也給地球帶來災害。因為含有塑料一次性物品不但不可以溶化,還不可以消滅?!鞍咨廴尽笔堑厍蜃畲蟮臑暮χ?。為弄清“白色污染”能給我們帶來多巨危害,我做了以下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書籍 報刊
2、上網查找"白色污染"的危害資料
3、查關于"白色污染"的防治
三、資料的整理
信息渠道網絡 涉及方面什么是“白色污染”具體內容所謂“白色污染”,是人們對塑料垃圾污染環境的一種形象稱謂。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類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棄置成為固體廢物,由于隨意亂丟亂扔,難于降解處理,以致造成城市環境嚴重污染的現象。
信息渠道:網絡 書籍 涉及方面“白色污染”的危害 具體內容 白色污染存在兩種危害: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
視覺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環境中,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環境的美感.而白色污染的潛在危害則是多方面的。
1、一次性發泡塑料飯盒和塑料袋盛裝食物嚴重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當溫度達到65℃時,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質將滲入到食物中,會對人的肝臟、腎臟及中樞神經系統等造成損害.我們現在用來裝食物的超薄塑料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早在四十年前,人們就發現聚氯乙烯塑料中殘留有氯乙烯單體。當人們接觸氯乙烯后,就會出現手腕、手指浮腫,皮膚硬化等癥狀,還可能出現脾腫大、肝損傷等癥。在我國,我們用的超薄塑料袋幾乎都來自廢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業或家庭作坊生產的。這些生產廠所用原料是廢棄塑料桶、盆、一次性針筒等。生產時,首先用機械把原料粉碎成塑料粒子,再把塑料粒子放在一個水池里清洗(名曰消毒),取出來曬干,再用機械把它壓成膜,制成各種塑料袋。每次吃飯時,就有不少人用塑料袋裝飯菜,他們不知道這種行為不僅危害環境,也危害自己的身體健康。
2、使土壤環境惡化,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農田里的廢農膜、塑料袋長期殘留在田中,會影響農作物對水分、養分的吸收,抑制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造成農作物的減產。
3、填埋作業仍是我國處理城市垃圾的一個主要方法。但填埋后由于垃圾中的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很容易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圍的環境.如果進行焚燒處理,那么將是二次污染,不但會產生大量的黑煙還會產生二惡英.二惡英是目前世界上毒性最大的物質.進入土壤,至少要15個月才能逐漸分解.它會危害植物及農作物.對動物的肝臟及腦都有嚴重的損害作用.焚燒垃圾排放出來的二惡英,已經成為世界上關注的一個極敏感的問題.另外,由于塑料的餐具難降解,許多城市推廣紙制餐具,可是這也是不明智的.紙制餐具除了要用到草漿稻漿外還要加入1/3左右的木漿,那么這勢必造成大量的木材消耗,導致森林大量砍伐加劇.而我國的森林的覆蓋率僅為13.9%,人均占森林的面積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2%而且紙漿歷來是耗水耗能排污大戶.若污染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那么又會引起水污染,降酸雨.
信息渠道網絡涉及方面“白色污染”的防治具體內容
1、我們應盡量減少一次性塑料餐具和紙制餐具的使用。任何一次性餐具不僅不利于環保,也是對資源的最大的浪費。在日常生活也不要過度依賴塑料袋。讓塑料袋盡量二次使用.最好,做到買菜時用籃子或布袋,少用或不用塑料袋這樣對環保和身體都有不會有很大的危害.
2、回收廢塑料并使之資源化是解決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徑。其實塑料回收是有很大好處的,它不僅能再次制成成品,而且還能制成汽油和柴油.在發達國家已經很重視塑料的回收.
篇7
【摘要】 目的 了解醫院血壓計袖帶細菌污染情況,探討測量血壓時設置防護屏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方法 對60只血壓計袖帶的細菌污染情況進行調查,并對100例測量血壓時設置防護屏障做了研究。結果 血壓計袖帶污染情況嚴重,有無防護屏障對血壓值的影響差異無顯著性(P>0.05),同時防護屏障阻擋病菌效果好。結論 選用單層塑料薄膜可作為測血壓屏障物有效阻擋病菌的穿透,具有簡單易行、實用有效等優點。
【關鍵詞】 血壓計袖帶;污染;調查及防護
臨床上體溫計、壓舌板、止血帶等已實行“一用一消毒”。然而,與皮膚接觸面積遠大于上述物品的血壓計袖帶卻未做到定期消毒,這些物品由于反復使用,已成為醫院內感染的潛在污染源之一[1]。為此,筆者對我院60只血壓計袖帶的污染情況進行了監測。
1 研究目的
了解醫院血壓計袖帶細菌污染情況,探討測量血壓時設置防護屏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 物品準備
取全院各科血壓計袖帶60只,浸有含相應中和劑的無菌洗脫液的棉拭子60支,5cm×5cm規格板,一次性保鮮膜1卷,500ml輸液瓶60只。
3 取材及過程
3.1 血壓計袖帶污染狀況的監測 取樣方法:將血壓計袖帶置于桌面上展開,以接觸皮膚面距兩端各5cm處為取樣區,按《醫院消毒技術規范》(以下簡稱《規范》)用浸有含相應中和劑的無菌洗脫液的棉拭子1支,在5cm×5cm規格板內橫豎往返均勻涂擦各5次(共采面積100cm2),并隨之轉動棉拭子,剪去手接觸部位后將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應中和劑的無菌洗脫液的試管內,立即送檢。
3.2 設置防護屏障對血壓測得值影響的試驗 按隨機方法處理觀察對象100例,年齡20~45歲。試驗用屏障物選用單層塑料薄膜(常用一次性保鮮膜)。將薄膜繞上臂一周,在其外束血壓計袖帶,視為設置屏障物后測得值,按有無屏障物分別進行兩次測試,復測時水銀柱降至0處3min后進行復測。
3.3 屏障物的防護效果試驗 取我院各科常用的血壓計袖帶60只,500ml輸液瓶60只及相應的塑料薄膜。選用單層塑料薄膜為屏障物,500ml輸液瓶為上臂模型,將塑料薄膜及輸液瓶分別經熏蒸消毒或高壓滅菌備用。將塑料薄膜繞輸液瓶一周,再將血壓計袖帶沖氣使得水銀柱達20kPa持續1min,然后緩慢放至0處。在瓶壁和袖帶內側分別取樣送檢。取樣方法按《規范》要求。
轉貼于 4 結果
4.1 血壓計袖帶攜帶細菌情況 見表1。
4.2 血壓計袖帶病原菌構成比 見表2。
4.3 設置防護屏障對血壓值的影響 見表3。
4.4 屏障物的防護效果 細菌培養結果表明,60只血壓計袖帶上均有1~2種細菌生長,而塑料薄膜防護的輸液瓶上均無細菌生長。 表1 血壓計袖帶細菌污染情況表2 血壓計袖帶病原菌構成比 表3 100例不同條件下兩次血壓值對照
5 討論
醫院內感染是影響醫療護理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評價和決定醫院醫療質量的決定因素,加強醫院內感染的控制監督,已成為醫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2]。醫院內感染病原菌的傳播媒介中,由于血壓計袖帶反復使用,這種接觸傳染可能成為醫院內傳染病原微生物的常見方式[3]。
血壓計袖帶污染情況檢測結果表明,60只袖帶均帶有不同程度細菌污染。從監測結果看污染程度依次為外科、婦產科、內科及兒科。分析原因:(1)血壓計袖帶污染情況明顯與平時使用次數關系密切,且呈正相關,例如兒科血壓計用得最少,污染最輕;(2)袖帶污染程度與平時清潔消毒有關,例如內科病房雖然血壓計使用次數較多,但由于平時經常進行清洗和紫外線消毒等,所以該科的污染情況要比外科和婦產科輕得多。
根據臨床調查和試驗統計的結果,筆者認為,血壓計袖帶紫外線常規每日消毒一次,雖然對長期重復使用而言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未達到“一用一消毒”的原則要求,不能從根本上阻斷細菌傳播。建議每日一次常規紫外線消毒,有體液等污染時及時清洗、消毒。在每位患者測血壓時可用單層塑料薄膜作屏障以阻擋病原微生物的穿透。
關于設置防護屏障對血壓測定值的影響。筆者通過對100例不同條件下連續測量兩次,對測得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值進行自身對照,經統計處理差異無顯著性,說明設置防護屏障不影響對血壓的觀察。
6 小結
試驗研究表明:(1)血壓計袖帶攜有大量病菌,已成為醫院內感染的重要傳染源;(2)血壓計袖帶每日常規紫外線消毒一次,同時對每位測血壓的患者設置防護屏障具有實用意義;(3)防護屏障不影響血壓測量值;(4)選用單層塑料薄膜可有效阻擋病菌的穿透,具有可靠、價廉、方便等特點。
因此,血壓計臂帶等治療用品保持清潔[4]的基礎上,建議有關消毒隔離質控標準中增加對血壓計、聽診器消毒的規范要求,以減少醫院內感染。
參考文獻
1 郁慶福.醫院獲得性感染.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1-19.
2 吳安華,任南,文細毛,等.全國醫院感染監控網1998-1999年監測資料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0,10(6):401.
篇8
關鍵詞:綠色化學 環境保護原始污染
當今時代,化學真正成為了一門最有用的科學。化學科學的研究成果和化學知識的應用為推動人類的進步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目前,化學及其制品已經滲透到人類生活、生產和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但另一方面,化學化工的發展為人類的生活改善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能源和物質基礎的同時,又造成了很多的能源和環境問題。隨著化學品的大量生產和廣泛應用,人類對全球性環境污染的加劇、能源的匱乏和資源的減少日益關注?!熬G色化學”的出現,為人類最終從化學的角度解決環境和能源問題帶來了新的希望。
綠色化學稱環境友好化學或清潔化學,是指化學反應和過程以“原子經濟性”為基本原則,即在獲取新物質的化學反應中充分利用參與反應的每個原料原子,在始端就采用實現污染預防的科學手段,因而過程和終端均為零排放和零污染,是一門從源頭阻止污染的化學。 它的核心內容是原子經濟性,也是綠色化學的核心內容。綠色化學的原子經濟性的反應有兩個顯著優點:一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料;二是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廢物的排放。
滲透“綠色化學”思想:我國古代就有“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的保護自然環境的思想。今天,我們保護環境不僅要保護環境不受污染,而且要繼承古代環境保護的思想,合理利用資源,以保證資源的永久利用。我們應該懂得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為了更好地保護環境,許多國家正在廣泛地宣傳環境保護思想,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
還有就是白色污染是當今社會的一大公害,而且越來越受到公眾和政府的關注。塑料作為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由于它有良好的成膜性、絕緣性、成型性、耐酸堿、耐腐蝕,外觀鮮艷,而且它具有極其低廉的價格,隨著石油化工的發展迅速成為人類不可缺少的一種材料。然而隨著塑料的大量使用,廢棄塑料難于降解,嚴重污染了人們所居住的環境,還有的塑料會引起人類新的疾病的產生。這種綠色意識,是人類重新審視自然的表現。傳統觀念中把人類和自然放在對立的位置上,人類總是妄圖征服自然,操縱自然,為己所用,卻完全不顧及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破壞。而綠色意識把人看成是自然界中的一員,追求的是人與自然的統一以及人對自然的尊重。只有培養人類真正意義上的“綠色意識”,才能實現對環境,對人類更友善的化學――綠色化學。
因此,人類在生產、生活中都應貫穿綠色化學的思想,在生活中對其廢棄物要妥善處理,決不能隨意傾倒,造成環境污染,有的還可以變廢為寶。如使用環保節能電池;使用太陽能熱水器;使用節能燈;不食保護的野生動、植物等。如不使用難降解的一次性飯盒,少使用與廢棄塑料袋,不亂扔廢舊電池等。關注重大的綠色化學研究成果。如環境友好的海洋生物防垢劑,新配方汽油,環境友好柴油等。使用具有綠色環保標志的產品如綠色電冰箱,無磷洗衣粉,太陽能熱水器等。當然我們要鼓勵大家多騎自行車,少用機動車。
設計“綠色新工藝”:我國在環境資源、容量方面,總量雖大但人均擁有量很小。經濟生產的特點是工業技術水平整體不高,能源和資源消耗及污染排放量高,鄉鎮企業比重還是很大,“三廢”基本沒有經過任何處理就四處排放,污染十分嚴重。人們既不能走先污染破壞,后治理恢復”的道路,也不能走“邊污染,邊治理”的道路,而應該采取我國政府制定的“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大家動手,保護環境,造福人民”的環境保護方針,還要在化工工藝上采取更為綠色的、環保的工藝過程。綠色化學不是被動地治理環境污染,而是主動的防止化學污染,從而在根本上切斷污染源,所以綠色化學是更高層次的環境友好化學。
設計環保工藝:開展環境分析方法和標準化的研究,建立高靈敏度、高選擇性、快速、自動化程度高的監測方法;開發新材料、新能源、用綠色化學工藝代替經典工藝;在制定污染物向環境排放量標準的同時與其他手段相結合,積極開展處理和利用廢物的技術研究,變廢為寶。三廢的處理過程不應產生新的污染,這樣才能實現減少或消除污染。更有實際意義的是綠色工藝的設計。開發和生產綠色產品。綠色產品是指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和使用后不會危害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產品具有合格的使用功能及使用壽命,產品易于回收、利用和再生,報廢后易于處理,在環境條件下容易降解。如日常生活中適用的包裝材料,用后可以進行再利用,如用再生紙作購物袋,用再生塑料制造各種容積,不但可節約寶貴的資源, 還可以減少固體廢棄物的排放。
目前,隨著綠色化學作為學科前沿方向的逐步形成, 在很短的時間內,通向綠色化學的各種途徑已隱約可見。這說明綠色化學是有效的,也是有益的。從科學觀點認識,綠色化學是對傳統化學思維方式的更新和發展;從環境觀點認識,它是從源頭上消除污染;從經濟觀點認識,它合理利用資源和能源,降低生產成本,符合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其目的就是要把現有化學和化工生產的技術路線從“先污染、后治理”改變為“從源頭上根除污染”。
篇9
一、有關白色污染的相關知識
1、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埋入土壤中的塑料制品,對耕作和播種造成了極大困難,影響了農作物對水分、養分的吸收,污染地下水,使農作物減產甚至不產。如果將塑料燃燒,則會產生大量有害氣體,破壞環境。將塑料倒入海洋(海洋中塑料的分解需250年),若被海鳥、魚類誤食,會造成這些動物死亡,若是纏住一些艦船的螺旋槳,則會造成海上交通事故。
2、目前國際上較為先進的白色污染治理辦法。
白色污染形成的關鍵是塑料不易分解,因此,科學家研制了多種自毀可降解塑料,如生物自毀塑料、化學自毀塑料、醫用自毀塑料等。制造這些塑料的指導思想是:在塑料中加入某種化學物質,使塑料能被光照、細菌或其他化學物質溶解或消除。這些方法的共同特點是造價昂貴,無法與便宜的不可降解塑料競爭。我們盼望著早日出現可以與不可降解塑料一樣便宜的可降解塑料能夠回收、再生、利用。
二、調查情況
我們小組在學校隨機挑選50人參加我們的問卷調查,共收回45份,占90%(調查問卷附表),結果如下:
問題一: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嗎?調查者中,有2/3表示知道白色污染,而有1/3表示不清楚。結果表明,大部分中學生是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的,這與學校教育有很大關系(高二化學教材對于白色污染有過講解)。但仍有一部分(1/3)的人不清楚,這表明,學校還應加強對學生的教育。
問題二:你經常購買小食品嗎?71.1%的人偶爾購買小食品,22.2%的人經常購買,只有6.7%的人不買小食品。這是因為,學生族很少有時間在家吃早飯,所以來學校購買食品充饑的人很多,而食品包裝袋絕大部分都是塑料制品(請看以下的調查),這就為校園白色污染的產生提供了前提條件。
問題三:你如何處理塑料袋?上圖顯示只有7人(占15.6%)將塑料袋隨地亂扔,而扔進垃圾箱的占80%,但這并不表示大部分塑料袋進入垃圾箱中,因為據我們小組成員觀察發現,很多人雖然知道應當把塑料袋扔入垃圾箱內,卻總是扔到垃圾箱旁,風一吹,塑料袋就滿校園亂飛了。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在兩位選擇其他的同學中。一人表示會把塑料袋扔進視線所見的垃圾箱內。我們發現。校園內垃圾箱以前并不多,而且大多銹跡斑斑的,沉重、固定的老式垃圾箱十分不方便。不過本學期開始后,學校增加了垃圾箱的數量,這對于防治校園白色污染是有幫助的。
問題四:請同學對校園白色污染的處理方法提出一些建議。
提供建議如下:
(1)學校應教育同學們增強環保意識,多宣傳白色污染的危害。
(2)同學們不要隨意扔垃圾,對隨地扔廢棄物的人講講環保的重要性。
(3)學校統一將垃圾分類、回收,集中處理。
(4)增設垃圾箱,放在白色污染嚴重的地方(如小賣部門口)。
(5)設計一個環保標志,掛在醒目的地方。
(6)盡量減少用塑料袋包裝物品,并杜絕使用一次性發泡飯盒(現在校食堂使用的一次性飯盒就是國家禁止使用的飯盒,但仍在使用)。
(7)呼吁全社會增強環保意識。
(8)學校不要焚燒垃圾。
通過本次調查,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①大部分學生對于白色污染比較了解,但仍有部分人對白色污染的概念不清楚,這需要學校增強環保方面的教育。
②相當一部分人雖然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但依然使用或隨手丟棄白色污染物。由此可見,學校培養學生環保的觀念十分重要,同時學校也要作出實際行動,如多設置分類垃圾箱,組織回收有價值的垃圾等。
(三)學校白色污染現狀調查
通過上一階段的調查,我們已經調查清楚了學生對白色污染的了解情況,與同學們初步探討了如何防治校園白色污染。這一階段我們的主要目的是調查我們學校白色污染的情況,并對處理方法進行可行性探討。
首先,我們進行的工作是稱量一個班一天產生的垃圾,分揀出垃圾的種類、白色污染(如塑料袋、塑料瓶等)所占比重為多少,以此來估算十二中一天產生的白色污染物的數量。以高二某班為例,這個班一天所產生的垃圾約重2kg左右,主要成分是紙、塑料包裝袋、塑料瓶、易拉罐、發泡飯盒及一些果核等。其中塑料包裝袋有近l00個(幾乎全用于食品包裝),5個塑料瓶,7個發泡飯盒,2個易拉罐(鋁制)。不難看出,食品包裝是校園白色污染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們還發現,紙張和易拉罐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而且目前社會上也有回收廢紙、易拉罐的地方。于是我們把重點放在了塑料的回收再利用上。
在學校的垃圾站,我們遇見一位揀垃圾的人,他把塑料瓶進行了回收。我們小組成員上前詢問他回收的目的、價錢,而他沒有回答。為了查詢有關塑料的回收情況,我們小組特意利用課外時間對太原市各正規廢品回收站進行了采訪,可惜沒有發現回收塑料的地方。最后,通過上網查詢資料,我們得知:塑料是可以回收的,但不可以再利用來制造食品包裝袋(因為造價高,不能保證衛生與安全),只可用作建筑材料或農用大棚等。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違規生產的個體小企業私自回收塑料廢物,用一些有毒的有機溶劑清洗后再利用,這對人體是有害的。因此,學校在進行垃圾分類回收時,一定要將回收的塑料制品送到正規的回收單位。
三、結論
通過以上調查,我們發現校園內是存在白色污染的,以十二中為例,每天十二中要產生4000個左右的食品包裝袋,這會使多少畝土地喪失耕種能力!而且,學生對于白色污染缺乏緊迫感,采取不以為然的態度,這是十分危險的。如果每個人都這樣想,那么若干年后中國還有沒有可供種植耕作的土地?我們中學生不應該對白色污染這一社會問題不聞不問,而一定要拿出主人翁的精神,積極地去宣傳白色污染的危害,宣傳環保意識、從而使全社會的人都有環保觀念--這正是我們的目標所在。我們的建議:
(1)根據我們的調查以及我們所查的資料,我們建議學校實行垃圾分類回收制度,其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①每一個班在班內建立一個小型垃圾點,將垃圾按紙類、塑料、金屬(如易拉罐等)、電池、其他共五類分類收集。由于紙類、塑料數量較多,可以一天清理一次,另外考慮到電池對環境的危害,建議同學們把廢舊電池統一回收。
②學校設立幾個大型垃圾箱,統一回收各班分類垃圾箱中的垃圾,并在校園內多設置一些小型分類垃圾箱。學校負責與社會回收單位聯系,及時送出回收來的垃圾。
③學校應當設立一個評分制度,對垃圾回收工作開展得好的班級進行鼓勵?;厥盏氖杖胍部煞祷馗靼嗍褂?。
篇10
2、為什么需要垃圾分類?通過分類收集垃圾,容易分類處理不同種類的垃圾。既能提高垃圾資源的利用水平,又能減少垃圾處理量。
3、垃圾分類有以下優點:
(1)減少占地面積:分類垃圾,去除可回收的難以分解的物質,將垃圾量減少50%以上。
(2)減少環境污染:廢棄的電池等含有金屬水銀等有毒物質,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土壤中的廢塑料會導致農作物減產,因此回收利用可以減少危害。
(3)廢為寶:我國每年塑料快餐盒30億個,方便面碗5億~6億個,廢塑料占生活垃圾的3%—7%。 一噸廢塑料可以回收600公斤無鉛汽油和柴油?;厥?500噸廢紙,就不需要砍伐生產1200噸紙的林木。 因此,垃圾回收既環保又節約資源。
4、怎么分類垃圾?可以分類如下。
(1)可回收的垃圾。主要由五種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組成。廢紙:主要包括報紙、期刊、書籍、各種包裝紙、辦公用紙、廣告紙、紙板盒等,但紙巾和衛生紙太強,不能再利用。 因為有水溶性。塑料:主要包括各種塑料袋、塑料包裝、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礦泉水瓶、牙膏等。玻璃:主要包括各種玻璃瓶、碎玻璃、鏡子、燈泡、熱水器等。金屬:主要包括罐頭、罐頭等。布:主要包括廢衣服、桌布、毛巾、書包、鞋子等。
(2)生活垃圾。含有剩菜、骨頭、蔬菜根、果皮等食物殘渣。 根據生物技術可以現場加工,每噸可以生產0.3噸有機肥料。
(3)有害垃圾。包括廢電池、廢熒光燈、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這些廢棄物需要特殊的安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