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遺傳教案范文
時間:2024-01-12 17:40: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物的遺傳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動物遺傳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3)01-0046-03
動物遺傳學,作為遺傳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動物性狀的遺傳和變異的規律、遺傳改良的原理和方法。動物遺傳學是動物科學本科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也是家畜育種學的理論基礎。本門課程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掌握該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及其簡單的實驗操作技能,為后續學習專業課和今后從事專業工作打下堅實的動物遺傳學理論基礎。
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各高校增設了本科教學的課程數量,同時壓縮傳統課程的課時數。就我校來說,動物遺傳學課程現僅有60學時,其中包括15學時的實驗課,但課程內容卻在不斷更新或增加,再加上遺傳學基礎理論抽象、邏輯性強,課程顯得枯燥,這些問題的存在促使課程教學必然作出改革。這幾年來,筆者所在的教學團隊不斷地探索動物遺傳學教學方式、手段及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工作,獲得了一些體會,現總結如下:
一、精選教材,革新教案
動物遺傳學課程講述的內容包括:遺傳的物質基礎、遺傳信息的傳遞與改變、遺傳的基本規律及其擴展、非孟德爾遺傳、群體遺傳學基礎、動物基因組學及動物基因工程,涵括了分子遺傳學、細胞遺傳學、群體遺傳學及基因工程等諸多方面的一般原理與方法,教學內容理論性強、信息面廣、復雜抽象。為使學生能更好地學習此門課程,選擇合適的教材是關鍵。市面上不同版本的動物遺傳學教材較多,綜合考慮本校動物科學專業的培養方向和遺傳學理論知識的最新發展情況,筆者所在的教研組選擇由李寧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動物遺傳學》作為課程教材,該書涵括了動物遺傳教學內容,理論知識系統,前沿性強。
為使學生更能理解和掌握動物遺傳學知識,教師編寫教案時力求突出教學重點,適度刪減和調整教學內容,并保證授課內容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此外,課堂教學盡量使抽象理論知識和概念通俗化,理論點與實際案例相結合。例如講授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內容時,結合遺傳疾病病例分析講解;適時添加遺傳學的最新研究進展,使學生對遺傳學的最新發展、最新趨勢有一定了解。革新教案,目的是增強動物遺傳學課程的興趣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突出教學重點,強化教學內容系統性
遺傳學的快速發展,使得動物遺傳學教學內容不斷豐富與革新,從三大定律到核外遺傳,從細胞到分子,從個體到群體,從質量性狀到數量性狀的遺傳,課程教學內容多而復雜,抽象概念多,缺乏直觀認識,學生理解困難。筆者所在的教研組根據本校學生的特點,結合專業培養和本科教學的要求,在選定教材的基礎上強調:突出內容的新穎性、前沿性,減少重復教學。例如三大定律、染色體部分內容在高中生物學中已經有學習,大學課堂在教學該內容時進行適當簡單復習即可;結合研究新成果,講授本學科基本理論知識和概念,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調整和優化教學內容,增強知識點的系統性和層次性,從遺傳物質的本質到遺傳信息的傳遞、改變,再到基因的表達、調控,使學生逐步深入地掌握課程知識。
三、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成效
在實際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的課堂情況,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學的成效。為了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筆者所在的教研組在動物遺傳學教學中,不斷探索多種教學方法。例如:課前留置問題討論,課堂提問,課后安排學生參與科研實踐,章節教學完成后及時組織測試等;充分發揮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潛力,添加直觀圖片或視頻來解析抽象概念和知識點,例如視頻展示DNA復制、轉錄和翻譯的基本過程,使學生更容易掌握知識點。課程教學緊密聯系動物生產過程中的遺傳現象和分子輔助育種技術的應用成果等,拓展學生視野,使他們認識到專業知識的應用價值和潛力,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四、改革實驗教學內容和方式
遺傳學是21世紀發展最快的生命學科之一,作為分支之一的動物遺傳學也在不斷更新。動物遺傳學實驗是學生驗證遺傳學理論和掌握遺傳學實驗技術手段的主要途徑。因此,為適應本學科發展需要,在動物遺傳學實驗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革新實驗項目、實驗設計和實驗方法。以往動物遺傳學實驗普遍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內容陳舊、單一,缺乏綜合性實驗,難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模式單調,以教師主導、學生臨摹為主要教學方式,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針對存在的不足,筆者所在的教研室綜合討論并結合學科實際建設情況,更新實驗教學內容,把原來耗時長、內容簡單的果蠅的飼養、雜交和唾腺染色體觀察等實驗刪除,新增DNA提取、PCR技術等分子遺傳學實驗內容和群體遺傳學方面的“人類指紋圖譜分析及遺傳統計”。探索多種形式的實驗教學方式,讓學生參與實驗設計、實驗前的準備工作,通過查閱文獻、收集信息、設計方案、動手操作、分析結果與作出總結等完整的實驗過程,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教學手段上,改變傳統的黑板板書,采用數碼互動顯微系統,通過多媒體課件,以圖片、動畫等形式生動、直觀地講解,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實驗原理、方法和步驟;利用數碼攝像頭能直接在顯示屏上觀察染色體的形態變化,并能客觀地保存效果理想的實驗結果;通過互動網絡,教師能及時監控和指導學生的實驗過程,有效地建立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機制,提高實驗課堂教學的效率。
五、完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
成績是督促和評價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制度是課程教學改革的內容之一。為了更好、更客觀地檢驗學生的綜合能力,筆者所在的教研組經過研究討論,確定動物遺傳學課程的綜合考核辦法:期末總評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兩部分組成,其中,期末考試成績占 60%,平時成績占40%(考勤占10%,課堂測試占10%,實驗占20%)。平時成績主要考查學生的學習態度、課堂紀律、實驗動手能力與分析問題的能力,而期末考試的內容注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和概念的掌握,以及對遺傳學知識的運用能力。綜合水平的考查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總之,動物遺傳學是一門不斷發展的學科,其知識廣度和深度都在不斷增加。為適應社會發展和動物科學專業本科生培養的需要,課程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驗教學與考核體系等多方面都需進行持續的改革與更新。此外,以學生為主導,以多種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提高教學的成效,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動物遺傳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概念,為其后續的專業課程學習及今后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聶慶華,劉滿清,駱毅媛,張細權. 動物遺傳學產學研結合教學實踐與探索[J].高等農業教育,2009(2):64-66.
[2] 張軍霞,祁得林,楊葆春,胡明德. 動物遺傳學教學改革探析[J].河南農業,2011(9):24-30.
[3] 張敏. 動物遺傳學教學改革的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0(4).
[4] 楊秀芹. 動物遺傳學教學現狀與建議[J].黑龍江畜牧獸醫, 2011(6):174-175.
[5] 孫桂榮,王春秀,李春麗. 畜牧專業動物遺傳學教學改革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 2012(15):32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