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督導指導意見范文
時間:2024-01-12 17:47: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慢病督導指導意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人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基因治療;腺病毒;慢病毒
[中圖分類號]Q34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09)03-0342-04
Transduction of human adipose tissue-derived stromal cells using lentiviral vector and adenoviral vector: a comparative study
LI Dan,QIAO Qun,WANG Xiao-jun,QIAN Jian-ping
(Plastic & Aesthetic Surgery Center,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Beijing 10003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iency of human adipose tissue-derived stromal cells (hADSCs) transduced by adenoviral vector and lentiviral vector. Methods Adipose tissues were isolated to obtain hADSCs. Ad5F35-EGFP and LV-EGFP were constructed and transduced hADSCs at multiple of infection MOI ranging from 0,25,50,100,200,400,800. At 1,3,7,14,21d post transduction,EGFP positive was detected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nd flow cytometry (FCM), which was followed by cell proliferation determination assessed with MTT assay at different MOIs. After induction of hADSCs modified with EGFP, von Kossa staining and red oil O staining were performed to test the formation of calcium and oil concentration. Results hADSCs's marker CD31,CD34,CD45,CD106 and HLA-DR were negative,CD29,CD44,CD49d,CD105,CD166 were positive.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detected high EGFP. signal with hADSCs at 1d to 7d after infection by Ad5F35-EGFP and high EGFP signal with hADSCs at 21d after infection by LV-EGFP.FCM results showed that MOI of Ad5F35-EGFP and LV-EGFP enhanced transduce efficiency of hADSC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MTT assay showed that Ad5F35-EGFP( MOI=800) A had great contrast with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human adipose tissue-derived stromal cells; gene therapy; adenovirus; lentivirus
脂肪間充質干細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s) 是一類與骨髓間充質干細胞類似,具有多向分化潛功能的成體干細胞[1]。Zuk等在脂肪抽吸物中成功分離培養人脂肪間充質干細胞(hADSC),并發現其具有向脂肪、成骨細胞、軟骨細胞、內皮細胞、神經細胞分化的潛能[2]。對hADSCs進行基因修飾及標記示蹤,已成為研究其分化調控機制及細胞基因治療的熱點。病毒載體系統以其較高的轉導效率和良好的靶向性在基因治療中應用廣泛,不同類型病毒載體具有各自的優缺點。本研究比較攜帶增強型綠色熒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的梯度重組腺病毒(Adenovirus,Ad)及慢病毒(Lentivirus,LV)載體對體外培養hADSCs的轉導效率和基因表達水平,并觀察該基因修飾對hADSCs分化的影響,為進一步研究利用hADSCs進行基因治療提供實驗依據。
1材料和方法
1.1 hADSCs分離、培養擴增、細胞表面標志的檢測鑒定:脂肪組織取自在北京協和醫院整形美容外科接受腹部脂肪抽吸術的健康青年女性(5例),采取組織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無菌條件下,在局部腫脹麻醉下采用注射器法抽取50ml顆粒脂肪組織,靜置30min,去除上清液體,應用0.075%I型膠原酶(Sigma)37℃水浴震蕩消化30min細胞分散,應用等量含10%胎牛血清(HYCLONE)的低糖DMEM(GIBCO)中和膠原酶,800×g離心10min,重懸接種至25cm2培養瓶中,置于37℃、5%CO2、飽和濕度培養箱中。細胞融合至70%~80%后,以0.05%胰蛋白酶/EDTA消化,1:2比例傳代[3]。細胞接種后每次換液時用倒置相差顯微鏡(Olympus)觀測細胞生長與形態變化。取培養的第3代hADSCs經過消化離心(1000r/min,5min)后細胞重懸;細胞計數后將細胞濃度調整為1×108/L,分別于小鼠抗人CD29、CD31、CD34、CD44、CD45、CD106、CD105、CD166、CD49d和HLA-DR單克隆抗體(Santa Cruse)室溫反應30min,PBS洗滌2次后于FITC標記的山羊抗小鼠Ig-G(北京中杉金橋)避光作用30min,PBS重懸細胞,應用流式細胞儀(Beckman Coulter)檢測細胞表面標志。
1.2 重組腺病毒、慢病毒載體體外感染hADSCs:本實驗應用的病毒載體均攜帶巨細胞病毒CMV啟動子調控的增強型綠色熒光蛋白( EGFP)報告基因:5型、外殼纖維為35型嵌合型重組腺病毒(Ad5F35-EGFP)滴度為9×109 pfu/ml;第三代慢病毒(LV-EGFP),滴度為2×108 TU/ml,由北京本原正陽基因技術有限公司提供。采用第3代hADSCs,按每孔1×105接種到24孔板中,1天后細胞貼壁,將Ad5F35-EGFP及LV-EGFP分別以感染復數(multiple of infection,MOI)=0、25、50、100、200、400、800,其中MOI=0為對照組,加入到hADSCs細胞培養液中,置于37℃、5%CO2、飽和濕度培養箱培養12h后,培養液更換為含10%FCS的L-DMEM。
1.3 重組腺病毒、慢病毒載體對體外培養hADSCs的轉導效率及增殖的影響:病毒載體對hADSCs的轉導效率用報告基因EGFP的表達來反映。分別于感染后1、3、7、14、21天,感染細胞在倒置熒光顯微鏡(LSN 510,Zeiss)下觀察EGFP的表達,以表達EGFP細胞為陽性細胞。同時各組感染細胞分別加入0.25%胰蛋白酶消化,250μl PBS重懸后于200目濾網過濾送檢,應用流式細胞儀對各組EGFP陽性細胞率進行定量分析。MTT法觀察Ad5F35-EGFP及LV-EGFP對hADSCs增殖的影響:取感染后0、1、2、3、4、5、6、7天作為檢測點,向各孔加入MTT (Sigma) 20μl,37℃,5%CO2培養箱內孵育3h后吸棄上清, 加入150μlDMSO(Sigma)后輕柔振蕩10min。在酶聯免疫檢測儀(Bio-rad)490nm波長下讀取光吸收值A,計算平均值并繪制生長曲線。
1.4轉基因hADSCs體外誘導分化能力檢測:病毒載體感染后第3天,各組轉導EGFP基因的hADSCs經消化以每孔3×105接種至6孔板中,待細胞融合80%時,進行體外分化誘導實驗。在倒置顯微鏡及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并攝影。
1.4.1 轉基因hADSCs向成骨細胞分化:細胞在成骨誘導分化體系即地塞米松(10-7mol/L)、β-甘油磷酸鈉(10mmol/ L)、維生素C(50mg/L)中誘導培養14天,用von Kossa染色法檢測鈣化小結。
1.4.2 轉基因hADSCs向成脂細胞分化:細胞在成脂誘導分化體系即地塞米松(10-6mol/L)、1-甲基-3-異丁基-黃嘌呤IBMX(0.5mmol/L)、胰島素(10μg/ml),吲哚美辛(100μmol/l)中誘導14天,油紅O染色法檢測脂滴。
1.4 統計學處理:實驗所得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分析,應用t檢驗檢測組間差異,并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P
2結果
2.1體外分離、培養hADSCs的形態觀察與鑒定:原代細胞接種1天后在倒置顯微鏡下可觀察到散在的多角形貼壁細胞,7天后細胞形態逐漸轉化為成纖維細胞樣的長梭形(圖1),細胞融合后呈放射狀或漩渦狀,生長迅速,倍增時間約24~28 h,P3代至P10代細胞間無明顯形態變化。取第3代細胞行流式細胞儀檢測結果顯示:細胞表面分子CD29、CD44、CD49d、CD105、CD166呈陽性表達,CD31、CD34、CD45、CD106和HLA-DR呈陰性表達(圖2)。CD49d和CD106是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和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區分標記[1],表型鑒定可初步確定為hADSCs。
2.2Ad5F35-EGFP及LV-EGFP對體外培養hADSCs的轉導效率:Ad5F35-EGFP(MOI=25、50、100、200、400)感染hADSCs,1天后倒置顯微鏡即可觀察到EGFP陽性細胞,隨著病毒量增加,表達EGFP的細胞陽性率增加。感染后3天各組EGFP表達達到高峰,并可維持至感染后7天,此后至14天左右,陽性細胞數量開始減少,熒光強度逐漸降低至至消失。Ad5F35-EGFP( MOI=800)對hADSCs有細胞毒性(部分細胞皺縮死亡),后續的實驗無法繼續進行。LV-EGFP(MOI=25、50、100、200、400、800)感染hADSCs后,1天觀察到少量細胞表達EGFP,隨著時間延長,EGFP陽性細胞逐漸增多,直至7天表達EGFP細胞數量及亮度不再有明顯變化,此時MOI=25轉導效率為(15.5±1.4)%,隨著MOI增加轉導效率逐漸增加,最高至MOI=400時為(92.0±1.7)%,MOI=800時轉導效率無顯著提高。LV-EGFP感染后21天仍可見大量EGFP陽性細胞。感染后7天相同MOI值條件下,Ad5F35-EGFP對細胞的感染效率均高于LV-EGFP(P
2.3MTT法檢測結果:Ad5F35-EGFP及LV-EGFP在MOI值=25、50、100、200、400時感染hADSC所檢測A值,與對照組(MOI=0)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在高MOI(800)條件下,Ad5F35-EGFP對hADSC增殖有抑制作用,LV-EGFP與對照組A值相比無明顯差異,見圖2。
2.4轉基因hADSCs體外誘導分化能力檢測
2.4.1 轉基因hADSCs成骨誘導分化:轉染EGFP基因的hADSCs經過成骨誘導培養體系培養14天后,行Von Kossa染色發現有明顯的鈣化基質沉積,在倒置熒光顯微鏡下可觀察到成骨分化后的細胞仍然表達EGFP (圖3A,3B)。
2.4.2 轉基因hADSCs成脂誘導分化: 轉染EGFP 基因的hADSCs經過成脂誘導培養體系培養14天后,光鏡下可見80%以上的細胞胞漿內充滿脂肪小泡,油紅O染色呈陽性反應,對照體系不表達或只有微量表達。在倒置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到分化后的細胞仍然表達EGFP (圖4A、4B)。
3討論
hADSCs具有組織來源豐富,獲取效率高,可誘導分化為成骨、軟骨、脂肪、肌及神經前體細胞,分泌肝細胞生長因子、轉化生長因子β等細胞因子,以旁分泌方式促進血管新生并保護缺氧細胞等特點[5-6],在基因治療及組織工程再生醫學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本研究通過流式細胞儀檢測細胞表面分子結果顯示:CD31、CD34、CD45、CD106和HLA-DR陰性,CD29、CD44、CD49d、CD105、CD166陽性。其中CD105和CD166為干細胞標志分子[7];hADSCs表達CD49d,不表達CD106,與文獻報道一致[4];HLA-DR陰性表明其具有同種異體移植的可能性[8]。通過對細胞表面標記檢測,實驗所獲得的細胞可初步確定為hADSCs[9]。
選擇合適的載體將目的基因有效整合到hADSCs并保留其干細胞多向分化的特性,是研究hADSCs體內、外分化潛能及跨胚層分化潛能的關鍵步驟。腺病毒載體靶細胞范圍廣,能感染復制分裂細胞及非分裂細胞,感染效率及外源基因表達水平高,不整合入宿主細胞DNA,外源基因的表達隨著時間的延長而減弱[10],被廣泛用于基因治療、基因疫苗等實驗研究,其中Ad5F35型腺病毒載體對Ad5型腺病毒載體感染較差的細胞,特別是造血系統細胞、干細胞及部分腫瘤細胞的轉導效率較高[11-12]。慢病毒載體是一類逆轉錄載體,其基因組能整合入宿主細胞基因組,持久穩定表達外源基因。“第三代”慢病毒載體,其基因組的3'LTR的增強子功能缺失,從而形成自滅活(Self-inactivation,SIN),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病毒包膜上嵌合了來自水泡口炎病毒的VSV-G蛋白,使病毒能感染分裂和非分裂細胞。與MuLV等逆轉錄病毒載體有致瘤活性相比,慢病毒載體未發現有致腫瘤活性[13]。
本實驗使用了攜帶EGFP報告基因的Ad5F35與第三代LV載體分別對hADSCs進行感染,檢測轉導效率和外源基因表達差異。實驗結果表明,Ad5F35-EGFP、LV-EGFP均可以有效感染體外培養的hADSCs并表達外源基因EGFP。Ad5F35-EGFP感染hADSCs后1周內可見EGFP高表達,而LV-EGFP感染hADSCs后21天,仍能觀察到EGFP高表達。在相同MOI值條件下,Ad5F35-EGFP對hADSCs的轉導效率均高于LV-EGFP。轉導效率與病毒的用量間存在量效關系。在實驗中我們還觀察到,Ad5F35-EGFP在高MOI值(800)時對hADSCs有細胞毒性。因此,盡管Ad5F35對hADSCs的轉導效率略高于LV,但LV在外源基因表達時長及安全性方面更具優勢,LV作為hADSCs的外源基因修飾載體,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De Ugarte DA, Alfonso Z, Zuk PA, et al.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stem cell mobilization-associated molecules on multi-lineage cells from adipose tissue and bone marrow[J]. Immunol Lett, 2003, 89(2-3):267-270.
[2]Zuk PA, Zhu M, Mizuno H, et al. Multilineage cells from human adipose tissue:implications for cell-based therapies[J].Tissue Eng, 2001,7(2):211-228.
[3]李春明,劉毅.體外培養的人脂肪間充質干細胞生物學特性的研究[J].中國美容醫學,2007,16(2):159-162.
[4] De Ugarte DA,Morizono K,Elbarbary A,et parison of multi-lineage cells from human adipose tissue and bone marrow[J]. Cells Tissues Organs,2003,174(3):101-109.
[5] Zuk PA, Zhu M, Ashjian P, et al. Human adipose tissue is a source of multipotent stem cells[J].Mol Biol Cell,2002,13(12):4279-4295.
[6]Rehman J, Traktuev D, Li J, et al. Secretion of angiogenic and antiapoptotic factors by human adipose stromal cells[J]. Circulation, 2004,109(10):1292-1298.
[7]Silva WAJr, Covas DT, Panepucci RA, et al. The profile of gene expression of human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J]. Stem Cells, 2003, 21(6):661-669.
[8]Aust L, Devlin B, Foster SJ, et al. Yield of human adipose-derivedstem cells from liposuction aspirates[J]. Cytotherapy, 2004, 6(1):7-14.
[9]De Ugarte DA, Ashjian P H, Elbarbarty A, et al. Future of fat as raw material for tissue regeneration[J].Ann Plast Surg, 2003,50(2):2152.
[10]Barnett BG., Crews CJ, Douglas JT. Targeted adenoviral vectors[J]. Biochim Biophys Acta, 2002,1575(1-3), 1-14.
[11]Yotnda P, Onishi H, Heslop HE, et al. Efficient infection of primitive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by modified adenovirus [J].Gene Ther, 2001,8(12):930-937.
[12]Shayakhmetov DM, Li ZY, Ni S, et al. Targeting of adenovirus vectors to tumor cells does not enable efficient transduction of breast cancer metastases[J].Cancer Res, 2002,62(4):1063-1068.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為指導,以加強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才培養為基礎,以深化鄉(鎮)衛生院內部運行機制改革為動力,以創建活動為載體,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條件,提高鄉(鎮)衛生院的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全面落實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職能,為廣大農村居民提供價廉、方便、安全、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
二、創建目標
創建活動從20*年開始,利用3年時間,到2008年全省8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達到標準化水平:實現基本設施齊全、人員配置合理、服務功能完善、監督管理規范。重點加強預防保健、急救、產科和中醫科建設。
三、創建內容
(一)建設規模
鄉(鎮)衛生院根據鄉(鎮)行政區劃和當地衛生服務需求設立,布局合理,規模適宜,建設和基本裝備符合國家標準要求,保證開展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所需的基礎設施和條件。
1、建設標準
鄉(鎮)衛生院按其功能劃分為一般衛生院和中心衛生院。按照床位規模,可劃分為0-10床、11-29床和30床以上三種類型,鄉(鎮)衛生院床位規模一般不宜超過50床。建設標準按照《國債項目鄉鎮衛生院建設指導意見》規定的標準執行。鄉(鎮)衛生院功能分區合理,環境整潔、安靜、綠化、美化、凈化;對醫療污水、污物、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并達到衛生學標準;住院、手術、功能檢查等用房環境安靜;業務用房符合國家鄉(鎮)衛生院建設標準的相關要求。
2、設備配置標準
鄉(鎮)衛生院醫療設備器械裝備,應根據其不同功能定位及業務技術項目,合理配置。醫療設備器械裝備水平,應與其醫療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開展的業務項目及工作量相適應。設備配置標準按照《國債項目鄉鎮衛生院建設指導意見》規定的標準執行。
(二)科室設置
鄉(鎮)衛生院的科室設置應與其承擔的功能、任務和工作需要相適應。
1、一般衛生院的科室設置
①臨床科室:至少設有急診(搶救)室、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中醫科,設有獨立的防保科;有條件的可設置五官/口腔科;
②醫技科室:至少設有藥房、化驗室、放射科、功能檢查室、觀察治療室、注射室、處置室、消毒供應室、信息統計室;有條件的可設置手術室、產房、理療室、中藥炮制室、煎藥室;
③其他科室可根據需要設置。
2、中心衛生院的科室設置
在一般衛生院科室設置的基礎上,增加設置五官/口腔科、手術室、產房、理療室。
(三)人員配備
鄉(鎮)衛生院的人員(含預防、保健、醫療、護理、醫技及管理、工勤等所有在編人員)配備合理,與其承擔的功能、任務、服務人口和工作需要相適應,衛生技術人員必須具備法定執業資格,非衛生技術人員不得從事醫療衛生專業技術工作。
1、衛生技術人員總數不低于全院職工總數的85%;
2、臨床醫療服務人員必須具備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執業資格,其他衛生技術人員要具備初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資格;
3、配備專職防保人員3-4名;
4、護士配備應符合臨床和社區護理需要;
5、中醫執業助理醫師和中醫執業醫師占提供臨床醫療服務人員的8%—12%;
(四)體制與運行機制
鄉(鎮)衛生院由政府舉辦,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按職責管理;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在全縣范圍內公開、擇優選聘作風好、懂業務、善管理,具有中級及以上衛生技術資格的人員擔任鄉(鎮)衛生院院長;鄉(鎮)衛生院實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實行全員聘任制,建立起多勞多得、重實績、重貢獻的分配機制。
(五)功能與任務
鄉(鎮)衛生院預防保健、基本醫療、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康復等綜合服務功能完善;承擔轄區內公共衛生管理職責,實行鄉村衛生服務管理一體化。
1、預防保健服務:
①承擔轄區內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傳染病疫情、疾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相關信息的報告任務,嚴格執行法定傳染病登記報告制度,認真做好傳染病監測、登記、報告工作。
②負責轄區內預防接種工作。兒童計劃免疫“五苗”接種率以鄉鎮為單位達到90%以上;計劃免疫接種規范安全,接種卡、表、證齊全,填寫真實完整。
③有針對性地開展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地方病、職業病的防治、篩查和行為干預,以及對高危人群的監測和管理工作。
④提供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等重點人群的保健服務,開展婦幼保健、老年保健、精神衛生、康復醫療等工作的健康指導。
⑤做好孕產婦保健系統管理和兒童保健系統管理,孕產婦、兒童保健系統管理率分別達到80%,孕產婦、兒童保健手冊和登記表填寫完整。建立孕產婦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監測報告制度,上報及時。
2、基本醫療服務
①運用適宜的中西醫藥及技術,開展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和治療;
②提供急救服務,做到24小時應診,對急、危、重癥病人能進行維持生命體征的搶救,對無條件診治的應及時轉診,對情況緊急不能轉診的,應及時向有搶救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求助;
③醫護人員熟練掌握醫療器械的正確操作、徒手心肺復蘇等搶救技術;
④設產科的鄉(鎮)衛生院能提供正常產服務;
⑤提供出診、轉診和巡回醫療服務,出診隨叫隨到;
⑥積極開展農村社區衛生服務,進行社區衛生調查,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3、健康教育工作
積極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活動,深入農村社區、家庭、學校,開展健康指導,普及衛生防病知識,提高農村廣大居民基本衛生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
4、計劃生育技術及康復服務
①開展計劃生育咨詢、宣傳并提供適宜技術服務;
②提供康復服務。
5、其他工作
①積極支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和發展,提供規范的診療服務;
②負責對村級衛生機構的管理、技術指導及鄉村醫生培訓等工作;
③負責轄區內衛生工作有關信息的收集、整理、統計、分析與上報;各種統計報表填寫規范、數據準確、上報及時;
④負責對本轄區環境衛生治理、除四害、改水改廁等愛國衛生工作進行技術指導;
⑤根據農村居民衛生服務需求,提供其他適宜的醫療衛生服務。
(六)鄉(鎮)衛生院管理
1、鄉(鎮)衛生院命名規范;
2、認真執行醫療衛生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
3、嚴格執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及技術操作規程;
4、管理體系健全,各項工作有專職或兼職人員負責;
5、加強門、急診管理,嚴格執行首診負責制;
6、醫療服務規范,做到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收費;
7、門診登記、手冊,處方,住院病歷、護理記錄等醫療文書書寫規范,符合要求;
8、急救器械完好、藥品齊全,無假劣藥品,毒、麻、精神類藥品管理符合規定要求;
9、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嚴防院內感染發生;
10、一次性醫療用品使用管理規范;
11、加強人員培訓、考核,建立衛生技術人員技術檔案;
12、建立公示制度,設立公開欄,公開各種收費及常用藥品價格;
13、嚴格執行財務管理制度和醫療收費價格,監督審計制度健全;
14、防保人員經費和工作經費落實;
15、健全醫療事故防范措施,嚴防醫療事故發生;
16、各項規章制度健全,并認真執行。如鄉(鎮)衛生院工作制度,各級、各類人員崗位職責,診療護理常規及技術操作規程,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登記、報告制度,消毒隔離制度,醫療衛生工作登記、統計、報告制度,醫療事故登記報告處理制度等;
17、鄉(鎮)衛生院無經營性虧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良好。
(七)醫德醫風
鄉(鎮)衛生院實行醫德規范、職業紀律、收費項目、藥品價格公開,就醫秩序良好,有便民、利民措施。設立舉報電話、意見箱,聘請社會義務監督員,通過定期召開座談會、發放“征求意見卡”等形式征求患者意見。醫務人員佩戴胸卡上崗,著裝整齊、舉止端莊、語言文明、服務熱情、廉潔行醫,門診、住院病人滿意度達到97%以上。建立醫德醫風教育考評和獎懲制度并嚴格執行。
四、實施辦法與步驟
(一)創建活動以市為單位開展,按照省衛生廳下達的《河北省創建標準化鄉(鎮)衛生院實施規劃》,分年度實施。20*年全省標準化鄉(鎮)衛生院達到30%,2007年達到60%,2008年達到80%。
(二)20*年3月底以前,省衛生廳制定下發《河北省標準化鄉(鎮)衛生院考核評估標準》。各市衛生局根據省衛生廳制定下發的《河北省創建標準化鄉(鎮)衛生院實施方案》和《河北省創建標準化鄉(鎮)衛生院實施規劃》,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實施規劃并報省衛生廳備案。
(三)20*年4月1日開始,各市正式啟動創建標準化鄉(鎮)衛生院活動。
(四)標準化鄉(鎮)衛生院的考核評估,采取逐級申報的方法進行。每年10月底以前,各市衛生局在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申報的基礎上,對轄區內申報的標準化鄉(鎮)衛生院,按照《河北省標準化鄉鎮衛生院考核評估標準》,逐一進行考核評估。于11月10日前上報評估結果,并向省廳提出復核評估的書面申請,由省廳組織抽查復核評估。省廳復核后由各市衛生局進行命名表彰。省廳每年將在命名的標準化鄉(鎮)衛生院中擇優評定省級示范鄉(鎮)衛生院,并進行命名表彰。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開展創建標準化鄉(鎮)衛生院活動,對于加快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促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健康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從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充分認識開展創建活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把這項工作作為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重要舉措,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和工作目標。為確保創建工作的開展,省衛生廳成立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各市也要成立相應機構,具體負責組織實施創建活動。
(二)制定規劃,認真組織實施。各市衛生局要根據《河北省創建標準化鄉(鎮)衛生院實施方案》和《河北省創建標準化鄉(鎮)衛生院實施規劃》,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創建實施規劃、工作計劃、保證措施和檢查考核制度。要扎實工作,注重實效,防止形式主義,確保創建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篇3
一、社區衛生工作進展情況
(一)精心部署、統籌規劃。
結合*區實際,我局多次召開會議,傳達自治區以及*市關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發展建設的會議及相關文件精神,研究部署*區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積極整合現有衛生資源,制定《*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項目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20*年建設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區鐵路醫院轉型為新華西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區中醫院轉型為*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年,建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區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轉型為新華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下*中醫院社區衛生服務站轉為*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千鋼醫院轉型為*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平溝醫院轉型為卡布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規范籌建7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即:*鎮團結新村社區衛生服務站、*辦事處新城社區衛生服務站、*辦事處東山北社區衛生服務站、*辦事處獅城社區衛生服務站和*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辦事處鎮北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渠南社區衛生服務站。
(二)制定標準、明確目標。
《實施意見》明確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房舍規模、科室設置、設備裝配、人員配備等標準,按照“四個統一”(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標準、統一規范)的原則進行改、擴建。按照《<城市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辦法(試行)>的通知》精神,結合*區實際,我局制定《*區城市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辦法》,從社區衛生信息管理、社區健康教育、社區傳染病預防控制、社區慢性病預防控制、社區精神衛生服務、社區婦女保健、社區兒童保健、社區老年保健、社區康復服務、社區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社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及其他公共衛生服務等12個方面的內容進行評價考核,建立獎懲制度,實行績效掛鉤,健全基本的社區衛生服務功能,滿足居民的基本衛生需求。
(三)前期準備、加強培訓。
為了解我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實際情況,去年4月底,我局對轄區內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了初步調查,從基本情況、人員情況、衛生服務量以及房屋情況等4個方面33個項目進行了詳細地摸底;5月初,選派2名工作人員參加了自治區舉辦的社區管理人員培訓班;同時,選派34名醫護人員參加全科醫生(全科護士)培訓,今年將選派42名醫護人員參加全科醫生(全科護士)培訓,以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管理水平和專業技術水平。
(四)考察學習、借鑒經驗。
由于社區衛生服務是項新工作,我們赴臨近地區組織參觀學習,借鑒*、*、*、*的經驗和做法,結合我區的實際,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充分調動醫療機構和醫療人員的積極性,更好地開展我區的社區衛生服務建設項目。
(五)摸底調查、認真落實。
按照《實施意見》的要求,區鐵路醫院、區中醫院積極行動起來,依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科室設置、人員配備以及設備裝備等,對本單位的人員和科室進行了部分調整;從7月份開始,轄區內的6所醫院(區中醫院、區鐵路醫院、區人民醫院、區中醫院社區醫院、千鋼醫院、平溝醫院)和7所社區衛生服務站(新城社區衛生服務站、東山北社區衛生服務站、獅城社區衛生服務站、鎮北社區衛生服務站、渠南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衛生服務站、*鎮團結新村社區衛生服務站)抽調專人,利用業余時間,深入到各辦事處的社區開展摸底調查和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工作,截至目前,共建立健康檔案5.1萬余戶,建檔率達69%,慢病管理人數1.8萬余人次、婦女保健查體人數1.5萬人次,產前檢查人次數近5千人,60歲以上老人健康檔案建檔率達92%,并逐步開展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等“六位一體”的衛生服務。
(六)加強督導、嚴格考核。
按照《*區城市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辦法》,去年12月和今年9月底,我局組成考核小組,對20*年前3季度開展社區衛生服務的各醫療單位進行了認真細致的督導考核評價。考核結果顯示,各社區服務機構對本社區進行診斷和統計分析,衛生信息較完整;社區健康教育形式多樣,健康教育處方、宣傳講座、入戶宣講、托幼機構學校等影像資料齊全;傳染病報告卡和門診登記完整、網上直報及時;對社區慢性病人進行了篩查和分類登記,正在開展入戶隨訪工作;其他工作如社區婦女保健、社區兒童保健、社區老年保健、社區康復服務等工作也在逐步進行中。
(七)落實政策、保證經費
認真落實對社區衛生的補助政策,保證了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的必要經費,并加強了資金的使用管理。根據現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數、服務人口數、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數量,按照每人每年8元標準的70%預撥社區公共衛生服務補助經費194.696萬元,剩余30%的社區公共衛生服務補助經費作為獎勵基金,共計128.768萬元,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激勵先進。各項資金專項用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基本設備配置、房屋修繕的方面的支出。
二、婦幼保健
一年來,婦幼保健工作在區委、區政府及區衛生局的正確領導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認真學習十七大精神,以貫徹實施《母嬰保健法》為核心,加大了工作力度,開拓進取;以保障生殖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為重點;以為兒童婦女健康服務為宗旨,優化服務模式,拓寬服務領域,提高了我區婦幼保健工作的服務能力和科學管理水平,降低了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和出生缺陷發生率,使全區婦幼保健工作取得了長足進展。(一)、實施《母嬰保健法》,依法保護婦女兒童健康權益,我們采取了多種形式加大學習力度,貫徹實施《母嬰保健法》,
以兩個《綱要》衛生保健目標為核心,全面落實婦幼保健工作。為了落實新時期兩個綱要,今年我區在預防保健工作中大膽創新、任務層層分解、健全婦幼網絡,提高"以婦幼保健為重點,推進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的服務理念,開拓了婦幼工作新局面。
1、加強網絡建設、加大婦幼工作力度
我局對婦幼信息統計網絡進行了規范,對三級網絡服務劃片明確,婦幼工作實行目標管理,同時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對婦幼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及實施中的重點與難點,及時調整并采取了相應的對策。同時防保人員對15個三級網點進行了摸底調查,重點對新地鄉、千鋼辦事處、卡布其辦事處等偏遠地區進行了業務指導,對篩查出的體弱兒、高危孕產婦進行了特殊的管理,為準孕婦女及早孕期婦女免費發放葉酸及宣傳資料,以早期預防新生兒出生缺陷,得到了市級領導及群眾的一致好評。在早孕保健情況及產前、產時、產褥期保健和*區3歲以下4、2、1兒童體檢工作中,抓重點、抓落實,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2、心系兒童、強化管理
對*區托兒所管理實行劃片負責,責任到人,并簽定了目標管理責任狀,全區托兒所總數32個,入托兒童5096人,幼教人員302人,我區各醫療衛生單位為3819名兒童進行了健康體檢,檢查出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兒童4人,其中乙肝大三陽兒童2人,扁桃體生理性肥大兒童324人,其中影響生長發育扁桃體iii°肥大兒童5人,沙眼205人,齲齒743人,并進行了健康咨詢及指導工作。
3、婦幼雙系列管理及三網監測工作
我區婦幼保健工作承擔全*區27萬人口的婦幼保健業務指導及三網監測工作,15個婦幼保健三級網點所轄46個社區,21個自然村的婦女兒童保健工作及內蒙古衛生廳"三網監測"信息數據統計的工作,并承擔4個社區計劃免疫,婦女雙系列管理工作。孕產婦的系統管理率達90%以上,新法接生率100%,孕產婦的住院分娩率達100%以上,對高危孕產婦進行了100%的管理,兒童的系統管理覆蓋率達100%,管理率90%以上,體弱兒管理達100%;加強了計劃生育節育手術技能的提高,繼續實施"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兒破傷風項目",全年無新生兒破傷風的發生,無孕產婦死亡。
活產數為2652人,孕產婦建卡率為90.8%,產后訪視率為89.7%,孕產婦系統管理率為88.3%,住院分娩率為99.2%,新法接生率100%,高危產婦管理率為100%,孕產婦死亡0人,低體重兒發生率為1.7%,死胎死產數13人,嬰兒死亡9人,死亡率3.8‰,新生兒死亡9人,死亡率為3.3‰,5歲以下兒童死11人,死亡率4.3‰,新生兒訪視率為88.9%,7歲以下兒童保健管理率為86.7%,3歲以下兒童保健管理率為86.8%,海區出生缺陷21人。
(二)、出生缺陷防治項目
1、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針對全體人群開展預防出生缺陷的健康教育,以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網絡在宣傳教育中心的陣地作用,圍繞葉酸預防胎兒神經管缺陷、遺傳,孕期及早期保健等知識重點,利用文圖宣傳品培訓講座、廣播電視、報刊雜志、墻報專欄、群眾活動等宣傳形式,大力普及預防出生缺陷科普知識,宣傳內容貼近生活,通俗易懂,文圖宣傳品生動活潑、圖文并茂,讓群眾看的懂、記得住。
2、發放宣傳資料及競賽試題,精心組織全區開展宣傳活動。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任務
為積極推動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規范開展,提升公共衛生服務水平,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思路和措施:
(一)積極開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標準化建設。重點進行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標準化建設,確保考核目標的完成。
(二)加大宣傳力度,讓群眾更多的了解社區衛生服務。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讓群眾更多的了解社區衛生服務。同時加強健康教育,推廣科普知識,使廣大群眾樹立科學的保健意識,形成積極參與社區衛生服務的良好氛圍。
(三)提高社區衛生技術人員水平。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的崗位培訓,大力推廣社區衛生適宜技術,繼續開展對口支援工作和百名醫師進社區活動,提高社區衛生技術人員水平。
(四)社區衛生機構將承擔公共衛生服務職能,主動進入社區,開展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
篇4
一、培訓目標
2008—2010年,利用三年時間,對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開展以衛生適用技術和全科醫學知識為重點的在職培訓,進一步普及和提高農村基層防病治病能力,逐步建立一支能夠滿足農民基本醫療服務需要并具有較高專業素質的農村衛生人才隊伍,使農村居民能夠就近獲得質優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建設和農村居民身體健康提供人力支撐。
2008—2009年為第一輪培訓周期,年度目標如下:
1、遴選10項安全、有效、成熟、經濟的衛生適用技術,面向全市鄉鎮衛生院的在職衛生技術人員進行推廣。通過推廣應用衛生適用技術,帶動鄉鎮衛生院不斷更新技術,增加服務項目,提升服務水平,促進農村衛生服務工作深入開展。
2、對全市鄉鎮衛生院的在職衛生技術人員進行第一輪全科醫學知識培訓。通過培訓,培養其六位一體的全科醫療服務理念,使其熟悉社區衛生服務的功能與基本內容,掌握常見病、慢性病的社區防治和健康管理技能,全面提升綜合素質,不斷滿足廣大農村居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要。
二、培訓安排
(一)培訓對象
全市八縣三區鄉鎮衛生院的在職衛生技術人員。
(二)培訓內容、方式與時間
1、衛生適用技術推廣
(1)內容:根據省衛生廳的安排,從衛生部第二輪“十年百項”項目中遴選確定10項衛生適用技術(見附件2)。
(2)方式:委托好醫生醫學教育中心負責衛生適用技術視頻課件的制作,并借助其提供的視頻教學管理平成適用技術推廣培訓任務。教學點設在個鄉鎮衛生院,衛生院院長為教學點管理員。每項技術安排理論授課2學時,共計20學時。各教學點按照每周培訓1次,每次4學時的進度,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安排學習時間。
(3)時間: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工作進度見附3)。全市鄉鎮衛生院分5期完成培訓,每期培訓40-50所衛生院。
2、全科醫學知識培訓
(1)內容:省衛生廳組織編寫的基層衛生技術人員全科醫學知識與技能培訓教材。要求培訓對象人手一冊。
(2)方式:采用以集體自學、個別自學為主、教師授課為輔的方式進行培訓。
(3)時間:2008年4月至2009年9月(工作進度見附件3)。
三、培訓經費
省衛生廳安排的專項經費主要用于適用技術項目遴選、課件制作、視頻教學管理系統的建立與維護、教材編寫、師資培訓、考試考核及培訓管理與督查等,并為學員提供一定比例的全科醫學培訓教材購置補貼。工作經費由各縣區根據實際配套解決。
四、組織與管理
加強面向農村的衛生適用技術推廣和全科醫學知識培訓是提高農村衛生服務水平的重要內容和關鍵環節。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有關單位應高度重視,密切配合,確保培訓的實際效果。
(一)指責與任務
1、市衛生局:負責培訓方案的制定,并配合省鄉村衛生教育中心負責全市培訓工作的組織、考核、督查等各項工作。配備一定數量的輔導師資,根據情況適時組織技術操作演示教學。每個季度向省鄉村醫生教育中心報告各教學點培訓和管理情況。
2、縣區衛生局:各縣區衛生局為培訓組織的樞紐環節,應密切配合市衛生局,做好本縣培訓的組織、考核、督查和總結等各項工作。每月須按要求將各教學點培訓和管理情況匯總并報市衛生局。
3、鄉鎮衛生院:鄉鎮衛生院為培訓組織的基礎單元,應提供專門場地和設備用于培訓,實行院長負責制,嚴格按要求組織落實每項培訓活動,并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培訓工作開展情況。同時還應充分利用上站時間,召集鄉村醫生參加有關內容的培訓與學習。
4、好醫生醫學教育中心:負責與項目產權持有人聯系課件制作和推廣事宜。
(二)考核與監督
1、考核
(1)衛生適用技術推廣的考核成績包含2項:日常考核:30%,結業考試:70%。日常考核由視頻教學系統根據學員考勤和平時成績自動生成,結業考試采用隨機抽題形式,在培訓結束后通過視頻教學系統完成。好醫生醫學教育中心協助市衛生局進行成績統計分析。考核成績60分為合格,合格者頒發培訓合格證書,并授予省級繼續醫學教育Ι類學分5分。
(2)2009年8月,省鄉村醫生教育中心統一組織全科醫學知識考試,考試為全省統一命題。考試成績60分為合格,合格者頒發培訓合格證書。
(3)考核結果將作為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定期考核業務水平測試的主要內容。
篇5
近年來,大力推廣新農合支付方式改革,目前,全區已有70多個旗縣進行了不同的支付方式改革,成效初顯,參合農牧民自付費用降低,普遍反映比改革前更加“明明白白”消費。
“最初要求12個盟市分別選擇2—3個試點旗縣,各個旗縣根據自身情況進行支付方式改革,現在已全面推廣。”衛生廳基層衛生管理處岳峰介紹說,2010年,內蒙古衛生廳相繼出臺了《關于推進新農合門診統籌工作的通知》和《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支付方式改革試點指導意見》,改革方式選擇權被下放到各個旗縣。
·簡訊·
阿拉善盟試點“實名制”就醫
阿拉善盟在盟中心醫院、額濟納旗人民醫院試點推行“實名制”就醫,門診患者憑身份證進行實名掛號登記、繳費、就診,住院患者的入院登記也使用身份證定義真實的就診信息。
通過實名制就醫能夠量化醫療服務機構的就診流程,使醫療機構能夠全面掌握患者病情,為患者設計個性化的診療方案、護理方案和健康干預方案。建立醫患誠信關系、緩和醫患矛盾,提高醫療服務機構對醫療糾紛舉證的真實性,保障患者在醫療糾紛中的舉證事實,維護其在法律糾紛裁決中的公平性。同時,實名制就醫的推行將實現醫療機構的醫療信息數據與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的互聯互通,方便醫生了解患者的既往史、用藥史等基本情況。(張顯娟)
包醫一附院獲全國百姓放心百佳示范醫院稱號
中國醫院協會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動態管理第三周期總結表彰交流會暨第四周期啟動會日前在北京召開。會上,包醫一附院榮獲“全國百姓放心百佳示范醫院”稱號。院長霍建新被評為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優秀管理者。
近年來,包醫一附院按照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動態管理第三周期的總體目標,強化管理,改進服務,提高醫療質量,保證醫療安全,構建和諧醫患關系。2004年、2010年連續兩個周期被評為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
通過開展創建工作,廣大醫務人員的工作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進一步提高,醫療質量進一步提高。全院廣大干部職工將以此為契機,繼續鞏固創建成果,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全市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作出努力。(包衛)
目前,內蒙古新農合參合率已達95%,各旗縣逐步實行了門診總額預付、按病種結算以及按床日結算3種支付方式改革。其中,絕大多數旗縣實行了門診總額預付以及按病種結算制度,赤峰市、興安盟則嘗試了按床日付費制度。
記者了解到,自2010年11月實施床日付費制以來,興安盟扎賚特旗農牧民看病的費用明顯降低,住院天數也減少了,鄉鎮衛生院的住院次均費用由1550元下降到1130元。另外,按床日付費制度操作簡便,使得監管矛盾明顯減少,降低了管理成本。
內蒙古的大多數旗縣則針對門診治療和住院治療分別實施了“門診統籌總額預付制度”和“按病種定額付費制度”。據了解,包括呼和浩特市、巴彥淖爾市在內的新農合門診統籌已經覆蓋轄區所有的行政嘎查村,最大限度地滿足了農牧民群眾“小病不用出村,看病能夠報銷”的愿望。
在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門診統籌的定點醫療機構為基層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實行鄉村一體化管理的村衛生室,報銷比例為35%。準格爾旗衛生局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合管辦)副主任劉二成說,這個制度實施以來,在基層衛生服務機構進行的普通門診報銷人次已占總普通門診報銷人次的62%,發揮了引導參合農牧民在基層醫療服務機構就診的作用。
按病種定額付費大大降低了規定范圍內病種的治療費用。內蒙古準格爾旗衛生局局長李樹林坦言,目前,準格爾旗鄉鎮級醫院和旗縣級醫院均實施了該制度,包括卵巢囊腫、慢性膽囊炎、甲狀腺瘤、闌尾炎等20種當地常見病,目前住院費用定額報銷標準是85%,患者只需自付15%。“這大大降低了參合農牧民的負擔,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過度醫療現象的發生。”李樹林說。
包衛生局督導檢查醫療質量和血液安全工作
包頭市衛生局副局長云冠星率專家組前往包醫二附院和一機醫院,對2012年醫療質量、血液安全、“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和“三好一滿意”等工作進行了督導檢查。
檢查中,云冠星肯定了兩家醫院醫療質量等工作取得的成績,并對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一是要“持續改進質量,保證醫療安全”,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增強醫務人員安全意識,以推動醫療質量持續改進為目標,不斷總結經驗,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二是要摸清底數,查漏補缺,深入開展專項檢查活動,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做好醫院等級評審相關準備工作。
三是要加強醫院各部門聯動,相互支持,相互協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今后重點工作任務。(包衛)
包頭將擴大蘇木衛生院與二級醫院協作范圍
為進一步提高包頭市蘇木鄉鎮衛生院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服務水平,優化城鄉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加快建立對口協作長效機制,包頭市衛生局決定,從今年10月開始進一步擴大蘇木鄉鎮衛生院與二級醫院對口協作工作范圍。
包頭市衛生局要求各旗縣區衛生局至少選擇1所蘇木鄉鎮衛生院與市級醫院或旗縣區醫院、旗縣區中蒙醫院建立對口協作關系。
篇6
【關鍵詞】 疾病控制;體系;規范化建設;探討
為貫徹落實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建立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不斷提升疾病預防控制專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基本能力,赤壁市于2010年根據《湖北省衛生廳關于實施疾病預防控制“強基工程”的指導意見》(鄂衛辦發[2010]84號)的精神,緊緊圍繞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工作思路,開展了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規范化建設探討。
1 研究的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的對象 赤壁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直醫療機構和鄉鎮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
1.2 研究的內容 一是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規范化建設;二是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共衛生實驗室創等達標;三是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疾病預防控制職能完善;四是人才隊伍培養。
1.3 研究方法 緊緊圍繞保基本建設、保基本工作、保基本經費和強化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市直醫療機構、鄉鎮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公共衛生科、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規范化建設,并建立以服務質量和服務數量為核心,以崗位責任與績效為基礎,以質量體系和技術規范流程為支撐的考核和激勵機制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開展疾病預防控制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
1.4 資料來源 赤壁市基本情況來源赤壁市年鑒,其它資料來源于赤壁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檔案室。
2 結 果
2.1 赤壁市基本情況 赤壁市位于長江中游南岸,地處湘鄂邊陲,全市國土面積1723平方公里,轄有11個鄉鎮,3個辦事處,152個行政村(居委會),總人口52萬。2010年完成國民生產總值134.1億元,可支配財政收入5.28億元,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1333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044元,全市有8家市直醫療單位,11個鄉鎮衛生院和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設立了公共衛生科。
2.2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規范化建設,按照疾病預防控制基本職責的要求結合自身實際,設置了47類崗位,明確了各崗位的工作職責,制定崗位責任書并實施了考核,制定了30個制度并編制成冊,專業科室科學設置工作流程17個,并懸掛上墻,績效考核經咸寧市考核,達到良好等次。基本保障,按人員編制和人員經費政策,財政下撥經費230萬元,公用經費和業務經費120萬元,統一按照《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形象識別系統設計手冊》規范形象標識,建立了網絡和信息服務平臺,開展了政策法規和防病知識的宣傳,公布了投訴電話,在精神文明創建中,制定職業行為標準和崗位行為標準,被湖北省衛生廳授予“省級文明疾控中心”。在結核病、艾滋病防治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中,有項目實施方案,有工作計劃安排,有督導檢查,有總結評估報告。
2.3 疾控中心公共衛生實驗室創等達標,按照國家頒布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標準,公共衛生實施室設備配置A類57臺,B類16臺,C類9臺,開展新技術,新方法的標準與應用11項次,制定實施室管理制度29個,建立操作規程66個,實施標準化、信息化管理,經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實驗室管理辦公室考核達到甲級標準。
2.4 市、鎮、村三級醫療單位疾病預防控制職能完善 市政府加大了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基層醫療機構公共衛生科,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房屋面積、人員、藥品、器材的配備達到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必要條件,市衛生局制定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實施方案,組建了全科型公共衛生醫師指導團隊4個,共16人,對二級以上醫院、鄉鎮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綜合指導和培訓。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建了全科型公共衛生醫師責任團隊15個,負責重大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全面完成上級下達指標的工作任務。市衛生局組織基層疾病預防控制隊伍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技術規范培訓4次、120余人,利用“好醫師”網絡及光碟開展農村衛生人員、鄉鎮全科醫師、社區護士的公共衛生知識技能培訓320人,將晉升高級職稱的醫藥護技人員下派到農村鄉鎮鍛煉半年,實施城市對支援農村。市衛生局建立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工作績效考核工作制度,績效考核結果與經費及單位主要領導的年度考核、任免掛鉤,與工作人員工資與獎金掛鉤。鄉鎮衛生院和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均設立公共衛生科,公共衛生科下設傳染病與衛生應急管理、免疫預防、慢病管理等業務科室,并使用統一的標識標牌。
2.5 人才隊伍培養,市衛生局組建了疾病預防控制專家庫,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定期選派分管領導到上級疾控中心掛職鍛煉,選派業務骨干到上級疾控部門、醫療單位進修,全年共有12人次采取上掛下傳的方式進行鍛煉,有70人次參加上級進修或接受培訓,疾控中心開展內部集中學習15次,培訓人次達550人,有效提升了專業人員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
3 分 析
篇7
一、依法做好全區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工作
認真貫徹實施《義務教育法》,進一步深化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制度改革,積極穩妥地做好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招生工作,確保適齡兒童少年依法按時入學。
(一)根據“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原則,所有小學適齡兒童和小學畢業生均應在本行政區入學,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要主動適應社會需求,提高服務功能。按照“戶籍與居住地相結合,就近從優、控制擇校、積極穩妥”的要求,小學階段招生要確保適齡兒童依法按時入學。各類小學要確保完成招生任務,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本學片適齡兒童入學,確保適齡兒童和具有學習能力的各類殘疾兒童入學率達到100%。
(二)初中學校繼續實行“整體對口入學”的免試招生辦法。
(三)各級各類學校要嚴格按照劃定的學區進行招生,嚴禁違規跨區域、跨學區招生。行業與單位舉辦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要按照教育行政部門批準劃定的學區落實招生任務,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本學區適齡兒童入學。
(四)公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要按照《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外來務工就業人員子女接受基礎教育工作的意見的通知》(濟政辦發〔2003〕26號)要求,依法保障外來務工就業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不得收取外來務工就業人員子女的借讀費,接收外來務工就業人員子女就讀確有困難的學校,可介紹學生到我區外來務工就業人員子女定點學校就讀。今年,我區增設老屯小學為外來務工子女定點學校,以滿足外來務工就業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需求。民辦學校按有關規定招生。
(五)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收的新生須按性別采用電腦隨機混編的方法進行編班,不得以文化課考試的方式選拔新生或分“快慢班”、“重點班”、“特色班”、“分層次班”等,未經市教育局審批,不準設立“實驗班”。
(六)嚴格控制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班額。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意見》(魯政發〔〕7號)文件要求,小學招生每班不得超過45人,初中不得超過50人。
(七)根據《省教育廳轉發教育部關于治理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問題的指導意見的通知》(魯教基字〔2011〕2號)文件精神,為進一步解決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問題,公辦學校要進一步嚴格控制招收擇校生。義務教育各學段擇校生在高中階段招生時一律不享受指標生和推薦生待遇。自2011年開始,實施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計劃上報審查制度,各中小學須在每年4月20日之前,上報本學校年度招生計劃(含班數),凡學區因城市規劃、布局調整等問題涉及到的班額及班數調整的,均須上報市教育局審批后方可執行。
(八)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須于今年7月5日前結束,要按照省、市教育主管部門學籍管理的統一規定,為新生建立電子學籍檔案并于今年9月10日前報區教育局基教科。根據省衛生廳、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托幼機構)傳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魯衛疾控字〔2009〕5號)要求,小學生入學時須持預防接種證報到,對漏種兒童要及時給予補種,方可入學。
二、進一步改革完善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畢業考試和評價制度
(一)小學畢業考試由各學校自行組織命題考試,命題要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難易適度。小學要認真落實全面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辦法,制定切實可行的評價方案,填寫好學生成長記錄手冊。
(二)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精神,充分發揮初中學生成長記錄在學生評價中的作用,改革初中學生成長評價制度,實施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綜合素質評價制度由學生日常學習成績、基礎性發展目標評價成績和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三部分組成。初中學生必須達到綜合素質評價相關要求方可畢業。
1、學生日常學習成績。學生日常學習成績是對初中學生三年各學科學習成績的階段性和過程性評價,由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表現、小組學習、活動參與、出勤以及期末考試測評等內容組成。學生日常學習成績采用等級評價,分為A(優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個等級公布。每校每科A(優秀)等級的學生數原則上控制在全校該年級學生總數的25%至30%范圍內。學生的日常學習成績是學生畢業及升學的重要依據,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畢業領取《義務教育證書》,其日常學習成績每門均須達到C級(含C級)以上等級;達不到要求的學生可以參加補考,各學校將補考方案報區教育局審核后,按照區教育局規定的統一時間組織補考。補考成績達不到C級的考生不得領取《義務教育證書》。初中生物、物理、化學實驗操作日常學習成績等級考核為C(含C級)級以上的學生方可報考普通高中學校。
各學校結合自身辦學實際,制定學生在校日常學習評價管理制度。為保證教學質量,區教育局依據課程標準制定課程實施質量監測標準及檢測辦法,定期對初中學校課程實施水平進行質量監測。
2、基礎性發展目標評價成績。建立初中學生基礎性發展目標評價制度。學生基礎性發展目標評價要堅持內容全面、主體多元、方法多樣、注重過程、結果客觀的原則,評價內容依據《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6號)中提出的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等6個目標要求,評價結果包括等級和綜合評語兩部分。學生基礎性發展目標評價以一個學期為一個評定時段,在初中第六學期依據學生三個學年基礎性發展目標總體表現,按照A(優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4個等級確定基礎性發展目標評價成績,等級為A(優秀)的學生原則上不得超過該校初三年級學生總數的25%。綜合評語由班主任在征求其他任課教師意見并匯總全班同學意見的基礎上,對每個學生做出描述性評價。基礎性發展目標評價成績將作為學生畢業及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的重要依據,該成績為D級的學生不得領取《義務教育證書》,不得被普通高中學校錄取。基礎性發展目標評價由區教育局負責指導和監督,各初中學校具體組織實施。各初中學校要突出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德育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自2011年開始,各初中學校每年7月15日之前將本校初一、初二年級學生基礎性發展目標評價公示后的成績上報區教育局,由區教育局統一上報市教育局備案。
3、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義務教育初中階段實行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學業水平考試是義務教育階段的終結性考試,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將全面、準確地反映學生在學科學習方面所達到的水平。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由市教育局統一組織實施,學生學業水平考試成績是初中學生畢業及升學的重要依據,未參加學業水平考試的學生不得領取《義務教育證書》。
三、招生計劃
(一)小學。
全區今年小學畢業94個班,3751人。其中:公辦小學54個班,2333人;小學15個班,558人;兩鎮小學22個班,778人;民辦小學3個班,82人。
全區今年預計招生121個班,5000人。其中:公辦小學67個班,2928人;小學19個班,764人;兩鎮小學31個班,1164人;民辦小學4個班,144人。
(二)中學。
全區今年初中學校畢業74個班,3149人。其中:公辦中學68個班,2916人;鎮中學6個班,233人。
全區今年預計招生76個班,3533人。其中:公辦中學70個班,3316人;鎮中學6個班,217人。
四、加強領導,確保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招生工作順利進行
(一)加強招生管理,嚴格督促檢查。為切實做好全區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招生工作,區教育局成立招生工作領導小組,、兩鎮及、、、四個街道辦事處的教育辦公室、區屬各中小學校也要分別成立招生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各自范圍內的招生工作。要從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促進區域內義務教育健康均衡持續發展的高度,精心組織、規范操作,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要加強對中小學招生工作的督導檢查,切實維護招生政策的嚴肅性。
各小學要在招生摸底的基礎上,調查走訪,核定戶口,逐戶登記,按統一規定的時間發放《義務教育入學通知書》,上交新生花名冊。對棚戶區改造中出現的義務教育招生問題,由區教育局協調,妥善解決。
各學校要從維護社會和諧安定的高度出發,依法行政,嚴禁亂收費,對特困家庭學生要給予適當照顧。
(二)嚴肅招生紀律,維護教育形象。招生工作政策性強,涉及千家萬戶,社會高度關注,各級招生學校要把招生工作作為教育系統行風建設的重要內容,作為教育為人民服務的重要窗口,嚴肅招生紀律,維護教育形象。招生工作人員要認真對待工作,熱情對待群眾,耐心解釋政策,努力提高服務水平、工作效率。
(三)強化政策宣傳,增強招生工作透明度。要通過媒體以及學校宣傳欄、家長會等形式,廣泛宣傳義務教育階段招生政策,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同時,通過多種渠道,大力爭取社會各界和學生家長對義務教育招生政策及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篇8
一、做好醫改相關工作
(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衛生計生委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有關政策,健全醫療服務體系,合理配置醫療資源,繼續鞏固完善醫療聯合體建設,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為切入點,探索城鄉居民簽約服務,逐步落實上下聯動、急慢分治、雙向轉診、分級診療服務模式。
(二)深化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工作。市級醫院與受援衛生院結合實際簽訂2016年度對口支援協議,明確對口支援目標任務,細化支援措施,強化監督考核,帶動受援醫院管理和專業技術水平提升。
(三)加強二級綜合醫院急診重癥監護科、病理科、疾控科和康復科建設,加快推進市精神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做好人員培訓、設備購置等前期準備工作,確保2016年投入使用。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和我市社會資本辦醫相關政策和措施,營造良好的民營醫院發展氛圍,逐步提高民營醫院占全市醫療資源比例和發展質量,構建公立與民營醫療機構有序競爭、優勢互補、良性發展的多元化辦醫格局。
(四)提高老年病醫療護理服務能力,推進醫養結合發展。提高老年病的診療管理水平及醫療護理質量,增強康復醫療能力,建立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的有效銜接機制。
(五)繼續推進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做好各衛生院和村衛生所(社區衛生服務站)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統一藥品目錄、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零差率銷售工作;繼續加強公立醫院優先配備使用基本藥物管理,三級醫院基本藥物使用比例要達到30%,二級醫院基本藥物使用比例要達到45%,其他市級綜合醫院使用比例不低于50%,專科醫院應優先配備基本藥物,凸顯基本藥物主體地位。各醫院要建立切實可行的基本藥物使用制度,促進基本藥物合理應用。落實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政策,建立部分藥品價格談判機制,規范和推進高值醫用耗材陽光采購。
(六)完善疾病應急救助制度,理順工作流程,推進制度落實,做好對困難群體的疾病應急救助工作。
(七)深入推進臨床路徑管理,擴大專業及病種覆蓋面,擴大醫院覆蓋面,提高臨床路徑入組率,提高出院患者完成路徑率。
(八)鼓勵醫師多點執業,有效促進人才合理流動。做好醫改相關其他醫政醫管工作。
二、嚴格依法行政,持續加強醫療機構準入和行業監管
(九)結合醫改和全市醫療衛生“十三五”規劃,編制出臺全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
(十)依法加強醫療機構以及醫療機構診療科目準入管理,完善審批程序,嚴格審批行為,配合監督部門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十一)持續實施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十大指標”運行監管目標責任制,持續實施一級醫療機構醫療質量萬里行目標考核工作。積極推動醫院向精細化管理發展,帶動醫療服務、質量安全、服務效率、合理用藥、費用控制等關鍵指標進一步好轉。
(十二)根據省衛生計生委安排做好2016年度全省三級醫院巡查工作。
(十三)按照省衛生計生委“以評促建、以評促改、評建并舉、重在內涵”的方針,圍繞質量、安全、服務、管理、績效做好醫院評審評價工作。
(十四)加強國家和省衛生計生委明確的限制類和備案類醫療技術管理工作,做好醫療質量動態監管。
(十五)加強重點部門的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管理,進一步加強急診科、重癥醫學科、手術部、麻醉科、產房、血液凈化室、新生兒病房、口腔科、內鏡室、消毒供應中心(室)及藥學部等醫療機構重點部門、重點科室的監督管理,特別是基層醫療機構、民營醫療機構以及口腔診所的醫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提高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醫院感染管理能力。
(十六)持續加強合理用藥監管工作。重點突出衛生院及以下醫療機構抗菌藥物使用監管,加大處方點評和督查力度。加強醫療機構臨床藥師隊伍建設,加強藥品、醫療器械不良反應監測以及上報工作,提高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和細菌耐藥監測水平。
(十七)完善醫療服務質量管理與控制指標體系,充分發揮市級醫療機構質量控制帶頭作用,重點加強檢驗、病理、麻醉、心血管介入、急救、血液透析、新生兒等專業質量控制工作,持續改進醫療質量。
(十八)繼續做好醫師管理工作。認真做好2016年醫師資格考試工作。嚴格標準、嚴肅考紀,加大考場違紀違規查處力度,建立合格醫師隊伍。進一步規范執業醫師注冊管理。
(十九)繼續做好無償獻血和血液安全管理工作。加大無償獻血宣傳力度,鞏固無償獻血成果,做好先進申報及表彰工作,建立無償獻血科學管理長效機制,保障臨床用血供給,保證血液質量安全,血液核酸檢測率100%。加強臨床合理用血管理,繼續貫徹落實《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開展臨床合理用血評價工作,確保輸血安全。
(二十)積極組織醫政管理干部及醫院管理骨干參與上級組織的業務培訓。
三、深入開展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
(二十一)持續推進“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針對優化就診程序、縮短就診時間、改善就診環境等醫療服務指標,制定方案,細化措施,切實改善群眾就醫體驗。
(二十二)認真落實省衛生計生委、日報報業集團、省新聞出版廣電局《關于開展“持續改善醫療服務、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系列宣傳活動的通知》,展示服務成果,宣傳行業正能量,爭取在全省“示范醫院”、“示范科室”、“優秀醫務工作者”系列評選活動中榜上有名。
(二十三)按照省衛生計生委“強力推進三級醫院非急診預約掛號”要求,逐步提高市人民醫院非急診預約掛號比例,合理引導患者非急診預約,改善就醫秩序,營造溫馨就診環境。
(二十四)加強基層護理服務能力建設。繼續深化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優質護理服務內涵建設,健全護理質量控制與持續改進管理體系。建立護士分層級管理制度,推行責任制整體護理服務模式,建立護士科學績效考核和分配制度,調動護士工作積極性。以護士崗位需求為導向、以勝任崗位為核心建立護士培訓制度。探索開展養老護理、專業護理等特需護理服務。
(二十五)積極推動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化建設工作,提高醫院精細化、數字化管理水平。
(二十六)積極推動以市人民醫院為軸心的全市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促進“互聯網+醫療服務”行動在省、市、鎮及村的醫療服務領域順利實施。
(二十七)完善“三調解一保險”工作機制,推動醫療糾紛第三方人民調解機制順利實施,合理引導醫療糾紛進入第三方人民調解程序。所有一級及以上醫療機構繳納醫療風險基金或醫療責任險,研究制定門診部、個體診所繳納醫療風險基金和醫療責任險方案。加強醫患溝通,規范投訴管理,做好院內調解工作,妥善化解醫療糾紛。持續開展醫療糾紛案例分析講評活動,強化醫務人員醫療糾紛防范意識,配合公安機關,加大對“醫鬧”的打擊力度,杜絕涉醫違法案件發生。
(二十八)按照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的《關于建立醫務人員醫德考評制度的指導意見(試行)》的通知(衛辦發〔2007〕296號)要求,進一步加強全體醫務人員醫德醫風建設,提高廣大醫務人員職業道德素質和醫療技術水平。
四、多措并舉,著力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二十九)繼續完善醫療急救體系建設。按照《省鄉鎮衛生院急診科建設標準》加快衛生院急診科的規范化建設。按照《省急救站建設基本標準》,繼續加強市急救中心和各二級醫院EICU的規范化建設。繼續開展對院前急救人員的崗位培訓,開展多種形式的崗位練兵和技能比武活動,適應新時期應對各類突發事件醫療救治需要,提升院前急救水平。
(三十)持續做好各項重大傳染病醫療救治工作。認真落實國家、省和我市艾滋病醫療救治政策,疏通救治渠道,完善救治措施,充分調動定點救治機構人員積極性,認真做好督導檢查工作,確實提高艾滋病醫療救治水平。建立健全各類傳染病的醫療救治工作長效機制,加強感染性疾病門診和預檢分診點建設,切實做好感染性疾病的門診篩查、檢測報告和隔離救治工作;加強呼吸道、腸道傳染病和新發傳染病的應急救治能力建設,適時做好季節性傳染病醫療救治工作。
五、實施中醫藥優先發展戰略,提升中醫事業發展能力
(三十一)繼續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促進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升級,大力發展中醫“治未病”服務。開展中醫藥文化科普進基層活動,提升城鄉居民中醫藥文化和養生保健知識知曉率。推進市中醫院為龍頭的中醫醫聯體建設,力爭11個衛生院全部設立中醫科、中藥房,積極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為群眾提供簡便廉驗的中醫藥服務。以市中醫院為依托,建立市級醫養救治基地,進一步完善基層醫療服務功能,形成健康養老特色品牌。
六、以臨床重點專科建設、人才培養為重點,提升醫學科技教育水平
(三十二)持續做好省級重點專科和市級重點專科的管理工作;選拔、培養、引進、管理好學科帶頭人;加大對重點專科的扶持力度,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積極促進醫療技術通過引進、聯合、研發等不斷更新;建立和完善獎勵制度和激勵機制,提升區域內醫療機構急危重癥診治能力,降低市外轉診率。
(三十三)做好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加強制度建設,內涵建設,基地建設,學員管理;繼續做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招錄、培養及就業工作,認真落實畢業學生待遇等相關問題;大力培養全科醫生,繼續做好衛生院全科醫師轉崗培訓工作,認真落實國家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要求,加大全科醫生師資培訓力度,逐步建立適合我市的全科醫生制度,最大限度地滿足基層醫療服務需求,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穩步推進“3+2”助理全科醫生培養工作;扎實推進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積極申報國家級和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加強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加強鄉村醫生繼續醫學教育工作。
七、其他工作
篇9
健康行為形成率,及疾病相關知識知曉率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健康文明素質、提高居民群眾生活質量的必須長期堅持不懈抓緊抓實的工作內容。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1社區衛生工作計劃,供大家參考。
社區衛生工作計劃1一、世界衛生日為全面加強社區衛生管理工作,促進環境衛生整體水平不斷提高
1、加強對全轄區各居民組環境衛生的監督檢查,組織發動廣大群眾做好鞏固和發展創建成果的工作。
同時,積極組織義務清掃隊伍開展大掃除活動。防止出現管理松懈,衛生狀況滑波等現象,進一步鞏固、發展和提高創建成果。
2、在全轄區各單位開展創建“衛生單位”活動,推動各行各業愛國衛生工作的有效開展。
樹立典型,推廣經驗,營造整潔優美舒適的工作環境。
二、加大除害防病工作力度,努力擴大“四害”防治覆蓋面,有效降低全轄區“四害”密度
1、組織開展全轄區除四害統一行動。
動員全社會參與,組織開展春、秋除“四害”行動以及夏季除害、秋季滅蚊、冬季滅蠅滅蟑周等專項行動,全面控制“四害”孳生、活動的高峰季節。同時,加大公共場所的消殺力度,組織義務消殺隊伍定期做好道路綠化帶、預留地、待建地等日常除“四害”工作,嚴格控制“四害”密度,防止病媒生物傳染疾病在我轄區的發生和流行。
2、積極開展“四害”防治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努力從源頭上解決蚊蟲孳生問題。
根據上級的要求,在全轄區認真開展“四害”防治設施建設的組織和宣傳發動工作。
三、抓好轄區的衛生整治工作
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確保門前環境衛生。社區與轄區內臨街的單位、門店、住戶簽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責任書,并建立了管理臺帳;協管員每天對轄區內責任單位、門店、住戶履行門前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制情況進行檢查,并做好檢查記錄;對在檢查中發現影響市容市貌的違規違章行為及時進行勸阻和制止,責令責任單位、門店、住戶整改,對不及時整改的及時報告執法大隊;積極配合執法大隊查處影響市容環境衛生的違法。
四、廣泛開展社區衛生宣傳教育活動,致力提高居民衛生意識和健康素質
采取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立體式的宣傳模式,通過設立愛國衛生宣傳專欄、派發宣傳資料、刊登宣傳專版,廣泛宣傳愛國衛生工作。完善和豐富愛國衛生內容,及時向上級匯報工作信息,提供咨詢等服務;組織人員在各個小區派發健康教育資料,確保健康教育資料發放到每家每戶,積極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衛生行為。
社區衛生工作計劃2一、健全組織機構,完善健教工作網絡
今年我們將結合本社區實際情況,明確健康教導員的工作職責,組織人員積極參加市、區、街道組織的各類培訓,提高健教員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理論水平;加強健康教育管理基礎工作,定期召開健康教育領導小組成員會議,進一步完善健康教育資料;進一步建立健全醫療、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工作計劃等為一體的社區衛生體系。
二、大力開展健康教育活動
1、門診健康教育:醫生應有針對性開展候診教育與隨診教育。
2、健康處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屬至少一種健康教育處方,有針對性地對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屬開展健康教育2—3次。
3、積極開展健康教育活動:針對轄區內的健康人群、亞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點保健人群等不同人群,結合公共衛生服務,對轄區各居委會進行經常性指導。
配合各種宣傳日,深入開展咨詢和宣傳,有計劃、有步驟、分層次開展不同形式的預防控制艾滋病、結核、狂犬病等重大傳染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
同時廣泛普及防治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衛生科普知識,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進人們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
計劃全年開展相關知識的宣傳活動不少于9期,張貼相關宣傳欄不少于12期,舉行培訓講座不少于12期,內容富有鐸對性、時限性、靈活性、覆蓋性和普及性。
結合實際,制定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工作預案與實施計劃,對公眾開展預防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知識的宣傳教育和行為干預,增強公眾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
4、加強反吸煙宣教活動。
積極開展吸煙危害宣傳,充分利用黑板報、宣傳窗等多種形式,經常性地進行吸煙與被動吸煙的危害的宣傳。積極參與創建無煙醫院,醫院有禁煙制度,醫療場所有禁煙標
社區衛生工作計劃3在過去的20__世界衛生日里我社區衛生工作,以營造整潔優美的市容環境為目標,發動組織居民群眾和社區多方力量,在社區內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全面整治環境,消除“四害”,清理亂張貼,加強環保工作,創建綠色社區,開展全方位、多形式的宣傳活動,不斷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識和文明意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為了鞏固所取得的成績,落實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社區制定了20__年社區衛生各項工作計劃如下:
一、全面加強社區衛生長效管理,促進環境衛生整體水平不斷提高
1、加強對社區居民小區環境衛生的監督檢查,組織發動廣大群眾做好鞏固和發展創建成果的工作。
持之以恒的開展周末衛生勞動活動,集中清理亂堆放和清除衛生死角,通過街道干部、社區工作人員周末衛生勞動帶動轄區單位、群眾共同參與創建國家文明衛生城區工作中來。
2、繼續開展整治亂張貼、非法小廣告“牛皮癬”活動,采取包干包段和集中行動的方法,對轄區內所有樓院、小街巷等處的亂張貼進行清理整治。
建立長效機制,要求社區保潔員在保潔時,發現一處清除一處,并定期檢查。加強宣傳,鼓勵居民向社區等。努力為廣大居民群眾營造一個文明整潔的生活環境,將“治癬”工作推向深入。
3、組織開展愛國衛生月活動。
4月份是全國第愛國衛生月,社區將積極配合鞏固各項創衛成果、改善人居環境、提高衛生意識,組織全市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預防各類傳染病的暴發流行,搞好食品衛生、飲水衛生,衛生大清掃和除“四害”活動,防止蟲媒傳播疾病,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意識。
4、加大除害防病工作力度,努力擴大“四害”防治覆蓋面,有效降低全轄區“四害”密度。
組織開展全轄區除四害統一行動。動員全社會參與,組織開展春、秋除“四害”行動以及夏季除害、秋季滅蚊、冬季滅蠅滅蟑周等專項行動,全面控制“四害”孳生、活動的高峰季節。同時,加大公共場所的消殺力度,組織義務消殺隊伍定期做好道路綠化帶、預留地、待建地等日常除“四害”工作,嚴格控制“四害”密度,防止病媒生物傳染疾病在我轄區的發生和流行。
5、廣泛開展社區衛生宣傳教育活動,致力提高居民衛生意識和健康素質采取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立體式的宣傳模式,通過設立愛國衛生宣傳專欄、派發宣傳資料、刊登宣傳專版,廣泛宣傳愛國衛生工作。
完善和豐富愛國衛生內容,及時向上級匯報工作信息,提供咨詢等服務;積極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衛生行為。
二、廣泛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提高居民環保意識
“綠色環保社區”的創建是一項為轄區居民創造舒適人居環境的工作,同時也是一項具體事務性工作,需要轄區單位、社區居民的共同參與,需要全體社區成員的共同維護。為此社區將積極配合區、街環保、衛生加強對轄區單位環境保護工作的檢查和督促。為引導廣大社區居民的'文明生活方式,社區將組織志愿者隊伍,定期開展活動。倡議廣大的社區居民使用環保、無公害的產品,選擇綠色的生活方式,自覺控制生活中的垃圾、噪聲、污水、油煙的排放。
三、大力開展社區綠化工作
社區綠化工作是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社區將重視抓好社區綠化工作。發動社區居民共同對社區內樹木、花草進行細心的管理,不斷提升創建“綠色社區”工作的水平。
總之20__年,我社區環境衛生工作要積極做好愛國衛生工作,不斷提高衛生水平。社區干部和居民群眾齊抓共管,齊心協力,確保全年環境衛生各項工作任務的完成。
社區衛生工作計劃4我中心將根據市衛生局要求,結合轄區居民的需求和本中心的工作實際,認真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重點工作如下:
一、強化社區衛生服務品牌意識。
1、積極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人才培養。
2、做好示范中心的創建工作,響應政府醫改的號召,在原有基礎上更上一層樓。
3、根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對于《規范》內的9個類別,嚴格按照要求規范管理。
二、貫徹落實社區衛生服務方針政策
貫徹落實上級衛生主管部門有關社區衛生服務的方針政策,吃透上級下達的每一份文件精神,認真規劃實施。繼續加強婦幼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促進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各項措施。
三、完善組織管理提升服務能力
進一步完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組織管理和制度建設,提升服務能力。今年將繼續為轄區常住人口建立統一、規范的居民健康檔案,重點做好60歲以上老人、婦女兒童、慢性病人等重點人群的建檔工作。已建立的健康檔案通過規范化管理,發揮健康檔案的實質性作用。在更新轄區居民健康檔案的基礎上,建檔覆蓋率計劃達到80%。同時加強對慢性病老人進行健康管理。積極探索實行“首診在中心、大病去醫院、雙向轉診、分級負責”的管理模式。
四、努力提高社區衛生服務隊伍水平
1、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培訓,未經培訓的人員繼續參加市級衛生行政部門認可的全科醫師和社區護士崗位培訓和各項社區衛生服務技能培訓。
2、繼續開展全科團隊培訓工作,堅持每周四下午組織中心人員學習有關全科醫學和社區衛生服務方面的新理念和新技能。
五、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的主要功能
(一)、認真落實預防保健制度
1、掌握轄區居民的總體健康狀況及影響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險因素,認真制定社區健康促進規劃及實施計劃,在街道辦事處的積極配合下,每月至少舉辦一次健康教育講座,根據“衛生宣傳日”和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確定宣傳主題,提供有針對性的科學健康信息。
2、社區常住人口的預防保健主要指標處于良好水平。
(1)、法定傳染病報告率100%;
(2)、7歲以下兒童保健管理率逐年上升;
(3)、孕產婦保健管理率逐年上升;
(4)、35歲以上患者首診測血壓比例不低于90%;
(5)、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壓規范化管理不低于85%,并建立專項健康管理檔案。
(二)、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1、全科醫生熟練掌握相關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知識,正確處理社區常見健康問題。
2、及時提供家庭出診、家庭訪視等家庭衛生服務。
對特殊人群實行動態服務。
3、繼續開展中成藥、針灸、推拿、火罐、敷帖、刮痧、熏洗、穴位注射中醫藥服務。
(三)、提高康復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
1、繼續開展計劃生育技術指導、避孕藥具發放和咨詢點服務。
幫助重點對象落實避孕措施,開展避孕知識宣教,提高群眾對避孕節育措施知曉率。
2、充分利用康復站資源,由專業技術人員指導康復病人做康復鍛煉。
(四)、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能力。
1、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及時制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2、認真配合上級有關部門開展艾滋病和結核病的防治工作。
進一步加強手足口病、甲流等其他傳染病的防治宣傳。
3、完善院感管理制度,加強消毒處理和質量監控等工作嚴格執行《醫用垃圾處理辦法》,醫用廢物處理率100%。
六、嚴格社區衛生服務監督管理
1、定期迎接衛生行政部門對中心的監督檢查,并認真整改檢查中存在的問題。
2、認真接受衛生行政部門對社區衛生服務人員進行的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的培訓和醫德教育。
3、認真研究防范和處理醫療事故的預案,加強醫療質量管理和醫療事故防范。
七、開展健康管理工作
隨著不良的生活方式導致的疾病不斷上升,醫療費用不堪重負,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實現戰略前移,動員由醫院診治的病人康復后回到社區,對其的整體健康和疾病進行有效的管理,是我們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任務之一。
新的一年,我們將嘗試啟動健康管理工作,解放思想,大膽創新,計劃運作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管理試點工作,組織本院舉辦防病治病知識講座,同時,以展板等形式廣泛開展健康教育,以兒童、青少年、老年人、慢性病、知識分子等高危人群為重點宣教人群。旨在提升轄區人群的總體健康水平。
社區衛生工作計劃5講衛生、講文明、愛護自己的家園一直稱作為一種傳統美德。一點也沒有錯,不管是個人還是集體,衛生做好了,就禁止了“病從口入”。然而人們的身體健康有了保障的時候,就解決了“看病難,吃藥貴”這一難題。所以作為社區的管理人員,做好居民的衛生工作,新年度社區衛生工作計劃必不可少。
居民社區工作計劃的制定的主要目的使城市居民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經濟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根據《國務院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決定》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行動計劃(20--—20--年)》,結合《廣元市關于加快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實施意見》,社區衛生工作計劃有以下六點: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構建新型城市衛生服務為體系為內容,以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及內涵建設項目為重點,以完善服務功能和提高服務能力為核心,使我區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得到明顯提高。
二、原則
一是堅持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強化政府對社區衛生服務的責任;二是堅持轉變職能,完善內涵建設,創新運行機制,提高效能,穩步推進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努力提高社區衛生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三是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中西醫并重、健康促進,努力滿足居民日益增長健康需求。
三、目標
1.進一步完善、健全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2.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本年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隊伍整體素質得到提高,觀念轉變到位;
3.充分發揮好“六位一體”的功能,強化社區衛生內涵建設和能力建設;
4.進一步加強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建設,加大衛生服務覆蓋面,本年度在條件成熟的片區力爭新建2—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
5.繼續加強社區衛生服務的宣傳力度,增設服務內容,把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真正落到實處,使本年度城市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的知曉率、服務利用率和服務滿意率分別達到85%、75%的80%以上。
四、主要工作
1.堅持政府主導,鼓勵社會參與,有效利用現有衛生資源,合理布局,嚴格機構準入,完成09年2—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建設任務。
2.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內涵建設和高質量的居民健康檔案,配備必要的基本設備,充實“六位一體”服務功能,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加強專業技術、社區適宜技術和管理技能的培訓,積極推廣中醫藥服務,開展慢病防治、殘疾人康復、健康教育等促進活動,不斷提高社區衛生服務質量,使社區居民知曉率達到85%以上,享受服務在75%以上,逐步完善20--年民居民健康檔案內容,新建健康檔案達到10%以上。
3.轉變觀念,更新服務模式,主動開展上門服務、延伸服務、連續服務和臨終關懷服務,實施好社區衛生服務的優惠政策,具體落實“五免兩降”(免掛號費、免首診費、免出診費、免注射費、免健康咨詢費,降低住院費和降低住院治療費),開展愛心服務,推行家庭病房、家庭護理,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經濟、優質、廉價的社區衛生服務,社區醫生每月下社區不少于15天,慢病管理上門服務每人每年不少于10次。
4.創新運行機制,建立社區衛生服務長效機制,深入社區、深入家庭,這次社區工作計劃中要重點關注老年人、婦女、孕產婦、兒童、殘疾人,提高慢病管理質量,開展好一年一次的健康體檢。
做好社區醫療首診制和雙向轉診制,全面落實公衛人員下沉,強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院、疾病控制中心、婦幼保健院的功能定位和職責分工,加強工作銜接和資源共享,積極開展幫扶指導和雙向交流,方便群眾就近就醫,確保醫療安全。兒保建證、建卡率達100%,規劃免疫接種率達95%,孕產婦管理率達80%、住院分娩率達95%、高危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100%,并開展產后訪視每孕產婦不少于三次。
5.加強人事管理和人才培養,落實全科醫生、全科護士崗位培訓,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嚴格執行名額培訓計劃,安排好各培訓人員,不則不扣地完成任務。
進一步規范醫療行為,積極探索可行的工資分配方案,建立社區醫生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實行崗位責任、目標管理和量化考核,其考核結果與個人獎懲掛鉤,充分調動社區醫生服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現效率優先、多勞多得、獎勤罰懶。嚴格社區衛生人才準入,實行公開招聘、合同聘用,建立和完善辭聘制度,做到“辦事養人、能進能出”。
6.加強監督和業務指導,推行藥品集中采購,統一配送,規范、壓縮藥品流通環節,降低藥品成本,選擇與社區常見病、多發病為主的基本醫療藥物,使居民享受社區基本的廉價服務,醫療設備嚴格實行政府采購。
7.繼續加強社區衛生的宣傳力度和與部門的協作,特別是與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及部門間的聯系,提高社區居民的知曉率;
加強信息報送,實行微機網絡化管理,搭建社區信息平臺,形成上下貫通、左右聯接、信息共享的良好網絡化,為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提供科學依據,確保社區衛生工作的全面落實。
五、工作步驟及要求
一是繼續鞏固20--年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成績,打造社區衛生服務的亮點,突出各中心的特點,拓展服務功能,在服務觀念上更新方式、方法,讓社區居民更多更好地享受到社區衛生的服務。
二是加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宣傳,積極開展便民服務、主動服務和上門服務,為居民提供多種形勢的健康教育知識講座,增強居民的自我防病意識,加強與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的聯系,充分利用居委會的力量擴大宣傳面。
三是完善居民健康檔案,增添檔案新的內容。使社區衛生服務覆蓋居民達100%,居民建檔率達到85%以上,居民檔案利用率達到75%以上,重點抓好居民健康檔案的建立質量,杜絕“死檔案”。
四是調整社區衛生服模式,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充實社區衛生服務隊伍,落實固定的社區衛生服務人員,配備公衛執業醫師,按照省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決定》和《四川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和編制標準實施意見》,以及《廣元市關于加快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實施意見》的要求,落實好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編制審定,并將納入編制內的全科醫師、全科護士和公共衛生人員實行政府的財政預算,確保社區衛生服務隊伍的穩定。
五是建立健全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制度,推廣應用衛生部制定的"17項適宜技術"規范;探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鄉鎮衛生院的一體化管理;建立退出機制,實行動態管理;建立上下貫通、左右聯接、便捷高效的社區衛生服務平臺、共享信息平臺、交流咨詢平臺和健康教育平臺,逐步提高社區衛生服務管理層級化和快速化,提高社區衛生服務管理效能。
六、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
在市政府城市社區衛生領導小組的領導下,開展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服從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組織安排,落實專人管理社區衛生工作,明確責任,加強與各相關部門的緊密協調配合,認真履行職責,共同推進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區衛生局成立建專家組,負責業務培訓、技術指導和項目監測、評估等工作。
2.嚴格機制管理。
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將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20--年年度目標任務,建立協調機構,定期與社區居委會進行工作協調和信息反饋,加強與居民的聯系,及時了解居民對健康的需求;區衛生局將組織督導組,隨時督察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開展情況和工作中存在問題,確保社區衛生服務長效機制的建立
3.促進政策保障。
篇10
切實提高城鄉消防工作水平,為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全面落實“預防為主、防消結合”方針。全力保證人民生命財富平安,依照公安部和遼寧省、消防平安委員會的統一部署,經市政府同意,決定從2010年至2012年,全市范圍內實施構筑社會消防平安“防火墻”工程,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增強人民群眾滿意度和平安感為標準,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落實政府部門消防工作“四項責任”提高社會單位消防平安“四個能力”夯實農村社區火災防控“四個基礎”提高公安機關消防監督管理“四個水平”為著力點,努力構建“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消防工作格局,全面加強城鄉消防工作,不時提升社會防控火災的能力,有效預防和減少重特大火災事故發生,為全市經濟和社會健康和諧發展發明良好的消防平安環境。
二、組織機構
市政府成立構筑社會消防平安“防火墻”工程領導小組,為更好地實施構筑社會消防平安“防火墻”工程。組長由副市長孫強擔任,副組長由市公安局副局長毛加文、消防大隊大隊長付久成擔任,成員為市消防平安委員會成員單位。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市消防大隊,辦公室主任由付久成兼任,電話、傳真:
三、工作目標
2012年,通過三年努力。消防工作實現與經濟社會同步協調發展,消防平安責任網絡進一步完善,公共消防設施建設基礎不時夯實,覆蓋城鄉的多元化消防力量體系基本形成,公民消防平安素質普遍提升,全社會消防平安環境明顯改善,抗御火災的整體能力顯著提高,重大、特別重大火災尤其是群死群傷惡性火災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四、工作任務
(一)落實政府部門消防工作“四項責任”
將其作為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1落實組織領導責任。各鄉鎮、街道、園區要全面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消防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實施“十二五”消防發展規劃,落實消防經費保證、公共消防設施建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火災隱患排查整治等工作任務,保證與經濟和社會建設同步推進、同步發展;明確政府分管領導和消防平安委員會各成員單位的消防工作職責,定期召開消防聯席會議,研究消防工作中存在重大、突出問題;依照屬地管理原則,適時組織開展消防平安專項治理,確保如期消除隱患;重大節假日、重大活動以及火災多發季節,有針對性地安排布置本行政區域內的消防工作。
細化工作職責,2落實部門監管責任。各部門要按照《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消防工作的意見》大政發[2007]10號)中明確的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消防工作責任及任務”要求。量化工作指標,將消防工作納入本行業系統管理內容。依照各自職責加強監督管理,嚴格依法審核涉及消防平安的審批項目,加強消防平安源頭控制。并組織開展本部門消防平安檢查,積極整治火災隱患,強化消防宣傳教育培訓,落實各項消防平安措施,確保消防平安。
為公共消防設施建設提供可靠依據。要認真貫徹執行鄉村公共消防設施建設維護管理的有關規定,3落實設施建設責任。各鄉鎮、街道、園區要做好2011-2015年消防建設規劃編制工作。確保公共消防設施與城鄉水、電、路等基礎建設、維護等同步實施,對不能滿足滅火應急救援需要的及時增建、改建、配置或者進行技術改造。要根據全市消防站、消防裝備建設規劃有關規定,制定外地區2010年至2012年每年度消防站和消防裝備建設詳細計劃,有計劃、有方法地逐年加以落實。完全解決城鄉結合部、棚戶區、城中村”三合一”場所、務工人員聚集地等存在消防平安突出問題。
突出位置,4落實檢查考評責任。各鄉鎮、街道要將消防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建文明鄉鎮(村屯、社區)政府目標責任、領導干部政績等管理體系總體目標和政務督查內容。做到同計劃、同部署、同實施、同考評、同獎懲。每年年初,市政府與各鄉鎮、街道及有關單位簽訂或下發消防工作目標責任書,確定年度工作目標。每年年底,組織有關部門成立考評領導小組,對各鄉鎮、街道或有關行業系統的年度消防工作進行考評,對外地區消防平安總體狀況進行評價,并落實獎懲制度。
(二)開展社會單位消防平安“四個能力”建設
認真開展單位組建消防組織、落實逐級和崗位消防平安職責、遵守各項消防平安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維護頤養消防設施、記錄消防檔案簿冊、防火巡查和防火檢查等各項工作。對發現的火災隱患和不安全因素,1提高檢查消除火災隱患能力。要依照社會單位消防平安規范化管理工作的有關規定。及時采取有力措施,確保按期消除,切實做到消防平安自查、火災隱患自除,主體責任自負”
建立專職消防隊,2提高組織撲救初起火災能力。要督促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三十九條規定的單位。承擔本單位的火災撲救工作;其他單位要建立義務、志愿、保消合一”多種形式消防隊伍,確定組織機構、職責分工等要點,落實經費、裝備、通訊器材等保障措施,組建滅火行動組、通訊聯絡組,承擔撲救初起火災任務。要制定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其中人員密集場所至少每半年組織一次,其他場所至少每年組織一次,確保發生火災時員工能按職責分工及時到位、有效處置。要力爭在2012年前完成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由上崗培訓證到消防行業特有工種職業資格證書的過渡工作,解決人員更換頻繁、操作順序及設備性能不熟悉、日常管理制度不落實和建筑消防設施不完整好用等問題。
特別是要抽調一定數量的部門主管人員、保安人員、員工,3提高組織人員疏散逃生能力。要使單位的每名員工熟練掌握火場逃生的方法、順序、路線、突況處置及注意事項等基本自救技能。組建疏散引導組和平安防護救護組,承擔維護火場秩序、引導人員疏散、救護受傷人員等任務,確保一旦發生火災,能夠及時組織在場人員平安疏散,切實做到能火場逃生自救、會引導人員疏散”
設置消防設施布局標識、認知標識、操作使用標識和警示標語,4提高消防宣傳教育培訓能力。要按照“設施器材標識化、重點部位警示化”要求。規范其內容、式樣和懸掛張貼位置,使其圖文并茂,一目了然,方便易懂。要每半年至少組織一次對員工的集中消防培訓,新上崗員工或有關從業人員必需進行上崗前的消防培訓,達到懂基本消防知識、懂消防設施器材使用方法、懂逃生自救技能,會查改火災隱患、會撲救初起火災、會組織人員疏散”
消防平安重點單位要全面落實消防平安“四個能力”建設規范,單位消防平安規范化管理工程的基礎上。一般單位可結合實際,有重點地落實消防平安“四個能力”建設要求。2010年,屬于人員密集場所的消防平安重點單位全部達標;2011年,所有消防平安重點單位全部達標;2012年,屬于人員密集場所的一般單位基本達標。
(三)夯實農村、社區火災防控“四個基礎”
依照“十有”規范,1夯實組織建設基礎。依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各級綜治網絡。建立健全農村、社區消防平安指導委員會、消防工作組等消防平安自治組織,健全工作制度,確保基層消防工作有人抓、有人管。2010年,全市所有鄉鎮、街道要成立消防平安領導組織,2011年,全市所有行政村、社區要落實消防平安專(兼)職管理人員,負責日常消防平安工作。
確保完整好用;全市鄉村社區要采取依托治安崗亭或物業用房等辦法,2夯實設施建設基礎。各社區要督促物業管理單位加強公共消防設施的維護頤養。設置公共消防器材配置點,配齊滅火器材,滿足撲救初起火災需要。農村公共消防設施建設要納入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與道路、人畜飲水、電網、沼氣、信息工程等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同步建設、同步發展。對設有自來水管網的要按規范裝置消火栓;對使用天然水源的要建設消防取水設施;對農村散居住戶及缺水地區,要因地制宜解決消防用水。要結合“房改、電改、水改、灶改、路改”工程,組織村民合理堆放柴草垛,撤除違章建筑,打通消防通道,拓寬防火間距,提高建筑耐火等級,增強火災抗御能力。
實行消防平安聯防制度,3夯實群防群治工作基礎。村(居)民委員會要制定消防平安村規民約。定期開展消防平安宣傳和消防平安檢查、巡查,及時消除火災隱患,加強農村老、弱、病、殘等特殊人群的消防平安監護。社區內的小場所要采取區域聯防方法,開展消防平安互查互督;村屯要推行“七戶”聯防或劃分成若干個責任區的方法,實施消防平安檢查和提示。
整合資源、一隊多能、覆蓋城鄉”原則,4夯實隊伍建設基礎。各鄉鎮、街道要按照“專群結合。建立專職、志愿消防隊,承擔火災撲救任務。村、社區要依托現有治安巡邏隊、民兵預備役、青年志愿者,組建義務或志愿消防隊伍,并賦予保安人員消防保安職能,配備必要裝備器材,開展火災預防和撲救工作。2010年完成政府專職消防隊員的征招和派駐工作;2011年,80%鄉鎮、街道、村、社區要依照有關規定建成專職、志愿消防隊伍;2012年,所有鄉鎮、街道、村、社區要依照有關規定建成專職、志愿消防隊伍。
(四)提高公安機關消防監督管理“四個水平”
明確各警種職責,1提高火災隱患排查整治水平。要進一步深化消防、治安、巡防、刑偵、內保、保安、警務督察、政治部、紀委“多警聯勤”抓消防的工作機制。用足用好督導檢查權力,形成工作合力。公安消防部門要嚴格履行消防監督職責,主動分析研判消防平安形勢,針對突出問題繼續開展火災隱患排查整治,把火災隱患消除在火災發生之前。公安派出所要按照“強化主動作為、狠抓主責履行、確保主業開展、彰顯主力作用”要求,不時推進第三級消防監督工作深入開展。巡防民警要負責參與包括火災、各類災害事故和其他以搶救人員生命為主的滅火和應急救援的先期處置工作,協助消防部門和派出所開展消防監督檢查和消防宣傳工作。
以平安疏散通道、建筑消防設施、消防控制室為主要內容的消防平安專項整治,要協調組織有關部門開展以人員密集場所、易燃易爆單位、高層、地下建筑和城中村、城鄉結合部等為重點。加大對火災隱患分類指導整改力度。加強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嚴防未經消防驗收合格或消防竣工驗收備案抽查不合格的工程投入使用,對于超技術規范要求的新異特建筑,從嚴審核,慎重開展性能化評估,堅決預防發生“先天性”火災隱患。
允許經消防培訓考試合格的消防文職人員從事消防輔助檢查和宣傳教育培訓工作;全面推行執法信息網上錄入、執法流程網上運行、執法活動網上監督、執法質量網上考核,2提高消防監督執法規范化水平。積極探索解決消防監督警力缺乏的有效途徑。強化監督執法信息化應用能力;主動公開消防行政許可及行政處罰的依據、順序、進度、結果和火災隱患舉報電話、信箱或電子郵件,維護公民的知情、監督、投訴、舉報等合法權益;實行陽光執法,細化各類執法規范,嚴密執法順序,提高監督執法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依照相關規范配齊消防監督檢查設備,發揮科技效能,提高監督檢查的深度、廣度;全面落實上級有關消防監督執法技能競賽和創建消防監督執法示范單位、標兵的布置要求,開展執法示范單位創建和執法大比武競賽活動,分級、分批對消防監督人員和派出所民警進行業務培訓。
立足貼近生活、貼近實際,3提高消防宣傳教育水平。要以提高公眾消防平安意識和素質為目標。不時創新工作模式,開展大眾化、常態化的消防宣傳教育。要大力推動消防宣傳“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農村、進家庭”活動,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戶外視頻等各種新聞媒體和新興媒介,普及消防法律法規,教育廣大人民群眾增強防范意識,掌握防滅火和逃生自救知識。要以開放消防隊站、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為載體,舉行消防夏令營、體驗火場逃生、消防競賽等主題活動,提高全社會對消防安全的關注度、參與度。充分利用主流媒體設立的固定消防宣傳欄目,通過手機短信、樓宇電視、宣傳標牌等多種形式消防法律法規、消防科普知識和火災預警信息,開展在線咨詢,實現消防宣傳教育信息的資源共享。要認真落實《社會消防平安教育培訓規定》公安部令第109號)將消防知識納入學歷教育、義務教育、職業教育,著力抓好本行業、特種行業從業人員的多元化消防培訓。
不時探索、解決新時期消防工作中出現的體制性、機制性新問題、新情況;推行警務公開,4提高社會管理創新水平。要大膽解放思想、開拓思路。實行一站式窗口服務,推行消防行政審批廉政告知函制度,開展文明高效執法,縮短審批時限,做好指導服務,對符合有關要求工程的消防設計與竣工驗收備案抽查實行簡易順序,加強施工期間技術保證服務,指導單位使用符合消防產品準入制度的消防產品,對社會單位和群眾免費進行消防平安培訓和免費自動消防設施檢測。
五、工作方法
全市構筑社會消防平安“防火墻”工程要依照組織部署、樹立典型、全面推進、階段檢查、總體驗收五個步驟進行。
(一)組織部署。各鄉鎮、街道及有關單位要參照市政府構筑社會消防“防火墻”工程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的模式。建立本單位的構筑社會消防平安“防火墻”組織機構,下發指導意見或實施方案,明確工作目標、職責和要求,層層分解工作任務和細化工作規范,召開專題會議,廣泛動員部署,全面啟動此項工作。
(二)樹立典型。各鄉鎮、街道要積極指導培育樹立典型。至少建立1個鄉鎮、街道、村(居)民委員會、部門典型及各類型社會單位的典型代表。
(三)全面推進。各鄉鎮、街道要在發揮典型的示范作用。結合外鄉鎮實際,依照“突出重點、全面推進、逐步完善、整體提高”工作思路,強化各項工作措施,指導和推動構筑社會消防平安“防火墻”工程扎實深入開展。
(四)階段檢查。市消防平安委員會將組織有關部門組成工作組。對各鄉鎮、街道、各部門、各單位構筑消防平安“防火墻”工程總體進展情況進行督導檢查,發現、指出工作中存在問題和薄弱環節,指導各地及時改正。其中2010年11月中旬前完成屬于人員密集場所的重點單位“四個能力”建設達標驗收工作。
(五)總體驗收。社會單位消防平安“四個能力”建設由單位對照規范自我評價合格后。由市政府組織考核驗收;消防監督管理工作由市公安局組織逐級考核。2012年底,市政府要對構筑社會消防平安“防火墻”工程進行驗收,并做好迎接國家相關部門及省政府、政府的考核驗收準備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從講政治、促發展、保穩定的高度,切實增強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把此項工作作為“民生”工程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精心謀劃,全面安排,統一指揮,周密組織,狠抓落實。要堅決克服畏難和厭戰情緒,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監督,認真研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重大、疑難問題,力爭在國家有關部門及省政府的考核中取得好成績。
(二)強化指導。加大對工作重點單位、重點內容的指導力度。對工作薄弱、進展緩慢的單位要深入基層,加強調研,蹲點幫扶,實行“定人定崗定點”式的指導和專門培訓,確保每個行業、系統都能認真履行消防工作職責,每個單位有1至2名消防安全“四個能力”建設的明白人”和責任人。
(三)廣泛宣傳。大力借助消防宣傳“五進”等載體,全力宣傳構筑社會消防平安“防火墻”工程的重要意義、工作內容、工作規范和時間要求,形成強大聲勢,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構筑社會平安“防火墻”工程的良好氛圍。要發揮新聞媒體輿論監督作用,既要宣傳構建“防火墻”工程中出現的工作典型,又要加大對各種消防平安違法行為的曝光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