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鄉村景觀規劃設計范文
時間:2024-01-17 17:17: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淺談鄉村景觀規劃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國的鄉村數量較多,并且在開發的過程中,逐步的與市場經濟相互融合,與社會需求相互融合,對于旅游景觀的規劃設計,得到了很好的成就,同時在城市內部獲得了較多的支持。但是,鄉村旅游景觀規劃設計要想得到長久的進步,還是應該在自身的特色方面努力,不能盲目的跟風,這并不容易得到預期效果,還容易造成嚴重的損失。
1、鄉村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的內容
1.1意向規劃
與城市不同,鄉村在發展的過程中,每一名鄉民都需要積極的參與,雖然也有一定的官員領導,但是如果違反了民眾的意志,很容易造成強烈的沖突,并且在鄉村的穩定性方面,也會造成特別不好的影響。本文認為,鄉村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當中,意向規劃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產生的影響是非常突出的。首先,在意向規劃的過程中,有必要在社會上進行大量的調查、研究,要從客觀上把控好意向的正確性【1】。一般而言,鄉村的意向規劃,是需要大家投票來完成的,鄉民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也可以選擇不參加整體規劃,在給予的選擇性方面較為突出。其次,在意向確定以后,要在組織鄉民代表,去考察分析,搜集較多的資料與數據。鄉村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當中,如果出現了嚴重的偏差現象,特別容易在未來的工作中,造成特別大的隱患,同時產生的損失也是特別強烈的。因此,意向規劃的重點,也僅僅是意向方面的內容,后期的各項具體實踐工作,才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決定了鄉村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的成敗。
1.2整體格局規劃
就鄉村旅游景觀規劃設計本身而言,有些村落的覆蓋范圍較大,有些村落的覆蓋范圍較小,我們想要在最終的工作上得到理想的成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從多個方面來努力。結合以往的工作經驗和當下的工作標準,認為在整體格局規劃方面,應按照積極、謹慎的態度來完成,不能出現嚴重的負面影響。首先,在整體格局規劃的過程中,應該能夠讓鄉民獲得更多的利益,能夠給自身的未來發展,提供較多的支持【2】。例如,華西村是我國著名的旅游村,但是旅游景觀的開發、設計,并沒有阻擋本身經濟的建設、發展,反而是形成了一定的特色,讓前來旅游的人員,不僅可以去參觀,同時還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經驗和指導,經過長久的發展、拓展以后,華西村已經贏得了我國“天下第一村”的美譽。其次,在整體格局規劃的過程中,還需要將固有的一些功能進行不斷的強化。鄉村所擁有的資源較多,這是傳統城市所不能比擬的。為了在今后的全局規劃上,得到更好的成績,需要將自身的特色更好發揮出來。例如,前來鄉村旅游的人,都厭倦了城市的喧囂,喜歡寧靜的氛圍。此時,很多鄉村在電視當中都出現過,本身可以吸引較多人前來參觀,再加上對房屋的簡單裝修、周圍環境的簡單治理,可以供游人居住、休養等,實現了長久盈利項目的建設,并且得到了社會上的高度認同。
2、鄉村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的對策
2.1增強整體保護規劃意識
我國在現階段的發展中,對環境的關注度是非常高的,為確保日后的設計能夠得到理想的效果,創造出更高的價值,必須積極的增強整體保護規劃意識。首先,鄉村本身的生態環境較為良好,但這是鄉民積極保護的結果,沒有重要污染的企業,也沒有大量的排放污染物。在開展鄉村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必須將整體保護工作不斷的加強【3】。例如,在日常的規劃工作中,必須對各種污染物限定排放,特別是生活垃圾的處理,以及游人的一些規范等,都要做出嚴格的制定,不能表現出較高的隨意性,這很容易造成鄉村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的方向偏差,同時造成的各種不良影響,也難以在短期內得到解決。
2.2避免經濟效益主導,減少過渡開發
在鄉村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當中,肯定會涉及到經濟方面的內容,可是我們不能完全按照經濟效益主導的原則來工作,這樣特別容易造成工作的嚴重缺失和不足,如果出現了過渡開發的現象,很容易對鄉村本身造成嚴重的破壞,屆時再進行保護和彌補,不僅在難度上特別高,同時還容易造成嚴重的惡性循環。以目前的情況來看,鄉村旅游的迅速升溫,過急的開發和利用不僅使資源沒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充分發揮其經濟效益,而且對鄉村環境產生了巨大的負面作用,因此在進行規劃時,我們應充分考慮當地社會和經濟發展規劃,從整體大環境考慮,找出自身優點,形成合力,最終達到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最大化。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必須對鄉村的經濟效益有一個明確的制定,按照階段性提升、鞏固的原則,讓所有的鄉民,都能夠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這樣才能彌補他們的損失。鄉村的開發過程中,應堅持執行綠色開發的原則,保護鄉村環境的過程中,促使綠色開發的內容,給國內的各個行業發展,提供更多的支持與肯定,最終能夠創造出的價值是無限的。
2.3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鄉村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當中,除了要在上述的幾項工作中努力,還必須在相關的法律法規上不斷的健全。鄉村的發展,與我國未來的建設,存在非常密切的關系,倘若在法律法規上出現了缺失的現象,則熱別容易造成嚴重的隱患,屆時所造成的不良問題,將難以在短期內得到解決。本文認為,沒有政策,沒有法規,就難于管理,也不能保證其健康、持續發展。因此政府應積極制定發展鄉村旅游的優惠政策,制定鄉村旅游管理法、觀光農業管理法、鄉村民俗文化旅游管理法、農家樂管理法等。使得l村旅游景觀規劃,實施有法可依,有規可循。另一方面,在法律法規的實施過程中,必須保證堅持執行,不能出現任何的人情現象。現階段的鄉村旅游景觀規劃,得到了社會企業的很大資助,在具體的權利、責任、利益分配上,也愈加復雜,這也是要重點管控的。
總結:
本文對鄉村旅游景觀規劃設計展開討論,現代化的工作當中,設計可靠性、可行性不斷提升,在問題的解決上,達到了良性循環的目標。日后,應繼續在設計工作上深入研究,加強鄉村的特色發展,推動國家和社會的更大進步。
【參考文獻】:
[1]于瀟倩. 鄉村生態旅游景觀規劃設計原則初探[J]. 長治學院學報,2011,06:25-27.
篇2
關鍵詞:錫伯族民俗村;鄉村景觀;地域性文化主題;未來方向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 A
1 老虎頭民俗村的構建在遼河保護區開原段規劃中的緣起與風格定位
1.1 老虎頭民俗村的構建在遼河保護區開原段規劃中的緣起
近來,遼河的生態保護建設已成為國家級的重點開發項目。遼河作為遼寧母親河,其覆蓋面積之廣、可利用資源之多、未來發展前景之大,毋庸置疑的使遼河保護區旅游景觀規劃成為各地方發展的重中之重。
老虎頭村位于慶云鎮政府西南5公里處,瀕臨于遼河中游東岸。老虎頭村作為遼河區唯一的錫伯族聚居村落,其歷史上一直是錫伯族、蒙古族等古民族聚居地,至今這里的村民都是地道的錫伯族人,村里仍保留著濃郁的錫伯族風俗。為了充分挖掘老虎頭村傳統地方文化,促進遼河旅游產業的發展,在十二五期間,全力打造全省錫伯族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型,打造東北唯一錫伯族民俗村。
1.2 老虎頭民俗村的構建在遼河保護區開原段規劃中的風格定位
遼寧地區地大物博,有豐厚的旅游資源,包括:濕地植被資源、珍惜鳥類資源、水產資源等。不僅如此,遼寧的少數民族眾多,這使得遼寧的文化旅游資源也非常豐富。開原亦是如此。作為遼河唯一的錫伯族聚居村落,老虎頭村現階段可查人口共1818人,其中1660人為錫伯族,占總人口的90%,是全市錫伯族人口高度聚居的村屯。西遷民族錫伯族,其民風民俗有著獨特的魅力,包括他們的傳統美食、節日和少數民族的獨特舞蹈等,都將給我們帶來別樣的民俗風情。
老虎頭村目前是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型,是開西現代農業示范區的代表,不就也將是東北唯一的錫伯族民俗村。
所以,老虎頭錫伯族民俗村旅游項目的風格定位將結合遼河的治理開發,農業與民俗共同發展,打造富有地域性錫伯族特色的鄉村景觀。
2 老虎頭錫伯族民俗村的構建
2.1 老虎頭村的地域性文化主題與民俗村的構建
通過對老虎頭村的實際調研和分析,老虎頭民俗村的地域性文化主題分為:(1) 以錫伯族西遷為背景的老虎頭村建村故事;(2) 錫伯族的傳統美食;(3) 錫伯族漁獵生產文化;(4) 豐富多彩的錫伯族民俗生活和手工藝品;(5) 獨特的錫伯族傳統民居與鄉村景觀藝術;(6) 遼河母親河對錫伯族人生活變化的見證。老虎頭民俗村的構建將從這六個主題中逐一進行。
2.1.1 錫伯族西遷歷史長廊
老虎頭村距遼河景觀游道一公里左右,利用現有道路,在其道邊樹立記錄以錫伯族西遷為背景的老虎頭村建村故事的雕塑。滿足了游客的求知欲、增添了民俗村的歷史文化感。
2.1.2 錫伯族傳統美食農家院
開原錫伯族的特色飲食是面酒與達子粥。錫伯人喜酒,這是祖上傳來的漁獵生活的組成部分。這種酒稱面酒,家家都有。錫伯人喜歡喝一種粥,如八寶粥內再攙大肉,是其獨特的飲食,人稱達子粥。面酒與達子粥,再配上滿錫兩族著名的“碗”,讓游客的味蕾過足了民俗癮。錫伯族傳統美食農家院的開設,大大增加了錫伯族村民的收入來源,也帶動了村民的生產熱情。
2.1.3 錫伯族騎射表演
錫伯族人精于騎射,其風俗上更是處處離不開騎射活動。利用現有河灘條件開展騎射活動,自然化游覽場地。游客來到這里定少不了體驗“縱橫遼海盡情挽弓”。
2.1.4 錫伯族節日慶典和紀念品
開原老虎頭等地錫伯族的傳統民族節日,一是抹黑節,二是西遷節。每年農歷正月十六日是抹黑節。西遷節是每年四月十八日,錫伯族人從四面八方匯集在一起,趕廟會,唱山歌,舉行各種文體活動,并把這一天定為自己的傳統節日――西遷節。節日的紀念品全以手工制作,免費發放給游客。游客按需購買民族服飾、紀念品等。杜絕亂收費等現象,為其旅游產業的良性發展做鋪墊。
2.1.5 錫伯族傳統民居體驗與村落景觀
錫伯族先人為應對嚴寒氣候建了傳統的巢居、穴居;勿吉、人的建筑形式“采用了筑城(堤) 穴居”;早期民居地印子、馬架子等建筑技術和應對氣候環境的生活方式給今天的建筑設計帶來了新的靈感。東北地區冬季寒冷漫長、旅游季節性強,是;老虎頭村旅游業開發的不利因素。因此,村民的住房與傳統民房相結合,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建筑風格。讓游客們住進富有民族特色的錫伯族民居。
而村落仍保留著蒙、滿的聚落方式,從現有村外圈隱約可見的橢圓形溝渠和村內南北交錯的街路,可以看到女真部落山城和曼陀羅平面規劃的影響。村落建筑均為一層高,街路寬與建筑高度尺度親切、比例協調。
2.1.6 搭建錫伯族歷史劇場
在村落開設劇場搭臺,將錫伯族的西遷故事、遼河與老虎頭村錫伯族的歷史情緣等富有文化內涵的民族風情以歷史劇的方式展現給游客。在滿足游客求知欲的同時,將錫伯族的文化和歷史傳承下去。潛移默化的增添了村民的民族榮耀感。
2.2 老虎頭村鄉村資源的應用
老虎頭村農副產品豐富以觀光為主、采摘為輔的果蔬采摘園是典型的具體形式之一。游人融入自然野趣的采摘環境中,體驗休閑的快樂,享受采摘成果。這種保持自然野趣的景觀形式,目前普遍受到游客的歡迎。農副產品開發利用型景觀的具體形式多種多樣,在保持原生態的前提下,可以根據市場需要、游客興趣,有選擇地種植農、林、牧、漁業的各種農產品,通過農副產品銷售與特色餐飲美食、采摘垂釣活動等結合,可以形成“采摘園”“垂釣世界”“美食村”等特色景觀。
2.3 老虎頭錫伯族民俗村的構建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2.3.1 發揚民族淳樸,勿忘民族文化
一個民族的文化是這個民族歷經幾千年知識的積累和經驗的總結,是精神財富的歷史沉淀,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如果不注意保護就會枯竭乃至消失。因此,開發民族文化資源要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利用民族文化資源發展旅游業,同時又能成功保護文化遺產,這是老虎頭錫伯族民俗村發展過程中要著力解決的問題。勿忘民族文化,不貪圖小利,將錫伯族人的淳樸熱情發揚開來。
2.3.2 堅持生態可持續發展之路
面對民眾日益增強的生態、環保意識,的生態景觀發展是鄉村旅游景觀的命脈。生態環境的破壞、濫用人工景觀的“去自然化”,是萬萬不可取的。在發展的同時,也要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統一的原則,堅定地走生態可持續發展道路,老虎頭錫伯民俗村的明天才會更好。
結 語
老虎頭錫伯族民俗村的民俗風情和鄉村生活豐富多彩,充滿樂趣。使游客們在領略民俗風情的同時增添了民族文化,并將娛樂消費與文化消費融為一體呈現了一種全新的、藝術化的鄉村民俗文化。為開原段的遼河保護區增添了新的活力,成為當地經濟發展新的領跑點。
參考文獻:
[1] 陳伯超;閆家村鄉村旅游景觀規劃中滿族文化的表達[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7.
[2] 周立軍,陳伯超,張成龍,等; 中國民居建筑叢書:東北民居[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3] 陳艷珍,開發遼寧民俗文化資源促進旅游產業發展[J]遼寧經濟,2012.4.
篇3
【關鍵詞】建筑學;城市規劃;設計
中圖分類號: R126.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城市規劃設計的原則
城市規劃設計的原則,是正確處理城市與國家、地區、其他城市的關系、城市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城市建設的內部關系等的指導思想。在城市規劃編制過程中,應遵循和堅持以下原則:
(1)整合原則。規劃設計要堅持從實際出發,正確處理和協調各種關系的整合原則:應當使城市的發展規模、各項建設標準、定額指標同國家和地方的經濟技術發展水平相適應;要正確處理好城市局部建設和整體發展的辯證關系,科學考慮城市各類建設用地之間的內在聯系,合理安排城市生活區、工業區、商業區、文教區等,形成統一協調的有機整體;要正確處理好城市規劃近期建設與遠期發展的辯證關系;要處理好城市經濟發展和環境建設的辯證關系,避免重復“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2)經濟原則。城市規劃要堅持適用、經濟的原則,貫徹勤儉建國的方針,這對于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尤其重要。
(3)美學原則。規劃是一門綜合藝術,需要按照美的規律來安排城市的各種物質要素,以構成城市的整體美,給人以美的感受,避免“城市視覺污染”。
(4)社會原則。所謂社會原則,就是在城市規劃設計中樹立為全體市民服務的指導思想,貫徹有利生產、方便生活、促進流通、繁榮經濟、促進科學技術文化教育事業的原則,盡量滿足市民的各種需要。所以規劃設計要注重人與環境的和諧和大力推廣無障礙環境設計。
二、城市規劃設計措施
1、建筑形式與體量建筑是城市空間中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建筑及其群 體組合的優劣直接影響人們對城市環境的評價。在城市規劃中,根據城市整體形態結構和塑造區域特色的要求,對建筑形式及體量進行控制,包括建筑高度、容積率、建筑密度、外觀、沿街后退、風格、尺度、色彩、材料等內容。
2、綠化景觀規劃注重高質量的生態學效應,因地、因材制宜地配置草坪、灌木、喬木等生態要素。植物培植以鄉土樹種為主,充分考慮寒地城市特定的生態條件和氣候特點。冬季由于缺少綠化,景觀較為單調,城市利用率和其他季節相比不高。因此,一方面應選擇適合于寒冷地區生長的植物類型,加大常綠樹種的比例,并避免設置大面積的空曠草坪。在城市規劃設計和環境塑造上,應符合季節變化,使城市在一年四季中可展示不同的自然生態景觀。通過這些極富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觀,改變寒地城市冬季蕭條的景象。另一方面,在塑造城市自然景觀的同時,還應注重城市局部生態環境的改善。城市綠化設計夏季以遮陰通風為主,冬季以向陽避風為主,因而,在冬季主導風向一側可設計常青樹作為防風屏障,而在向陽的一側采用落葉喬灌木,達到冬季不阻擋陽光,夏季又可遮蔭的效果,改善城市熱環境質量。
3、交通與步行 交通是城市的運動系統,是決定城市布局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影響城市的形態和效率,它包括車行道、步行道、高架輕軌、地鐵等的線路選擇,站點安排、停車設置以及換乘系統組織等。 步行是市民行為中最普遍的內容。人行步道是組 織城市空間的重要元素。步行系統包括步行商業街、林蔭道、二層或地下步行道。很好地組織步行系統,能減 少市中心人們對汽車的依賴,改善城市的人文和物理環境,保障市民的安全感,促進零售商業的發展。人行步道是城市規劃強調以人為中心的重要體現。
4、城市規劃的人性化設計城市是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相結合產生的人群聚居空間。人是城市的使用者,也是城市的主體。城市人口的生活、工作、學習和所有社會活動都提托城市而展開。因此,城市的規劃與設計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需要一個舒適、安全、文明的城市環境。城市規劃設計恰恰就擔負著創造這樣一個舒適生活環境的責任,讓城市環境更加適應人的綜合需要,不僅是人性化的城市規劃與設計的依據,也是人性化城市規劃設計的目的。在進行城市規劃設計總體布局時,城市人性化設計的理念要求無論位于何地、無論規模大小,都應該在基本設施與布局上公平均等。從人的生存與發展需要出發,對環境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設計,使其在完成對人的服務的時候,更有利于提升人的生活質量。在規劃設計總體布局時,應當更好地體現出對人的關注和關懷,在各項公共設施和配套設施上要體現出對弱勢群體幫助。在城市規劃設計中關注好城市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長率、城市生命線系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交通安全、重大氣象災害預防等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人口生活質量,使之城市發展相適應。人性化的方向在提倡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顯得更加重要,是當前以及今后一段時期城市規劃設計的重點關注點。
5、城市規劃的生態設計城市是一個復合的高度人工化的生態系統,具有依賴性大、不完善、不穩定的特點,缺乏像自然生態系統那樣較為完善和諧的自控機制,為此,應用生態學的原則和方法去調控城市內部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提高物質轉化與能量利用的生態效率,開發城市未被利用的人力、物力和環境資源,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對維護城市的生態平衡十分重要。生態學原則有以下內容。①城市發展與環境質量的平衡。一是在了解城市生態系統結構的基礎上,樹立全局觀念,完善和執行城市的總體規劃設計,將良好的經濟效益與高質量的生態環境相結合;二是在城市規劃設計上,對城市環境實施容量控制。環境容量是指環境可承受的既定利用方式的綜合上限,包含人口容量、土地容量、綠化容量及交通容量等;三是在注重經濟與環境平衡的基礎上,優化城市的生態結構,考慮城市與郊區、鄉村的合理區劃及功能配置。如在市郊發展生態農業,改善城區周邊環境,從而緩解市中心的生態壓力;要處理好城市經濟發展和城市生態基礎設施環境的平衡。②注重整體與局部的關系。要強調區域性,生態問題的發生、發展都離不開一定的區域。生態規劃要將城市放在特定的區域中,從大的背景設計人工化環境在區域內的布局和利用。規劃要有全盤統籌的眼光,促進生態穩定,追求最佳效益。城市生態系統的完善有賴于其子系統的平衡發展,創造良好的城市生態環境與具體的每一幢建筑密不可分。在提倡建筑單體生態設計的同時,建筑設計要著眼于城市設計,從城市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出發,考慮建筑與周圍環境及所在生態系統之間的關系。
結語 總之,現代城市設計已成為城市建設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城市規劃、建筑學、景觀建筑學、市政工程學(含道路、橋梁、地鐵、輕軌等)緊密聯系,城市設計既貫穿在城市規劃的各個階段,又成為城市規劃與建筑、景觀和市政等詳細工程設計的聯系橋梁。尤其是城市重要地段,為確保環境質量,城市設計已成為城市詳細規劃之外必不可少的設計階段。
參考文獻
[1]杜美忠.建筑設計在城市規劃設計中的重要性[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02).
[2]周玉榮.淺論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的關系[J].內江科技.2009(O1).
[3]楊任旭.淺析現代智能建筑規劃設計[J].知識經濟.2009(04).
篇4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城市空間的不斷擴張,城市的門戶地區隨之不斷外移,城市原先的門戶逐漸成為城市的中心區域。相應的,原本主要承擔對外交通職能的道路必須承擔起日益增加的市內交通功能,肩負著城市對外交通和內部交通的雙重使命。其結果是既無法較好的服務于對外交通,又無法保證市內交通的通暢,并且對城市景觀環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在城市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通過道路改造及城市設計的手法,實現對外交通道路向城市主要道路的轉變?本文將以連接西安、咸陽兩市的世紀大道為例,對該問題進行探討。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2、對外交通性道路向城市道路轉變涉及的主要內容
在城市對外交通性道路向城市生活及景觀道路轉變的過程中,主要面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職能定位的轉變
城市對外交通性道路主要指以城市為基點,與城市外部空間(其它城市、鄉村)進行聯系的交通運輸形式,多以公路出現,其職能也主要是對外交通為主。
城市道路分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主干道又分為生活性主干道、交通性主干道等,同時又可兼有景觀性道路的功能。重要的城市道路也可能同時具有交通、生活、景觀多種功能,或者成為城市重要的發展軸線。明確城市道路的等級、職能是道路改造的首要問題。
(2)綠化景觀改造
城市對外交通性道路由于多處于城鄉結合部,大部分缺少有規劃的綠化景觀,以鄉村景觀或郊區景觀為主,或僅在入口及門戶空間規劃具有標志性的門戶空間綠化景觀。
城市道路綠化景觀應從美學的觀點出發,在滿通功能的同時,充分考慮道路空間的美觀以及與周圍景觀的協調性,為了讓使用者(駕駛員、乘客以及行人)感覺安全、舒適、和諧所進行的設計。它涉及到城市規劃、環境設計、建筑設計、道路美學、園林學、環境心理學等學科的知識,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殷立文,李鐵軍,米江。淺談道路景觀設計,黑龍江交通科技,1999(4):16 17]。結合對外通道路現狀綠化,同時與周圍景觀協調,并突出改造道路的特點,是道路改造需要考慮的第二問題。
(3)道路交通規劃與對外交通的疏解
對外通道路多以公路形式出現,與城市道路斷面形式的設計也有所不同,如何在現狀道路斷面的基礎上,結合城市與區域道路交通體系規劃,將城市公交系統、慢行系統等規劃引入其中也是道路改造需要考慮的又一問題。并且考慮對過境交通的屏蔽和疏導,使區域內生成的集散車流能便捷的與的干道系統尤其是快速路系統銜接,避免過境交通對城市生活的影響。
(4)沿街建筑整治與改造
對現狀保留建筑及近期改造建筑提出具體整治措施,分段實施,統一沿街立面。整治措施主要分為兩類,一類為圍墻遮擋、綠化遮擋和廣告牌遮擋,第二類為清洗粉刷立面、統一門頭牌匾等。并結合周邊土地利用規劃,提出新建建筑在建筑風貌,高度、色彩等方面的實施建議。
(5)城市標識與城市家具
城市標識作為一種視覺識別藝術,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所有的人,城市標識系統設計是城市公共環境設施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既是實用與美觀的高度統一,又是探尋民族文脈的點睛之筆。人們在感知城市標識系統所表達的形象的導引信息時,還可以充分感受其周邊的環境品味,了解地方文化特色和文化習慣。 城市家具也是對應城市公共生活需要而產生的,并與城市發展的歷史密切相關。城市是一個大的容器也是一個大的舞臺,人類借助各種舒適和富有藝術性質的“道具”——“城市家具”,導演了豐富多彩的生活。
因此,城市標識和城市家具也是在對外交通性道路向城市道路轉變過程中,需要補充和完善的內容。
(6)城市夜景照明
對外通道路大部分缺少統一的照明規劃,甚至沒有照明。而城市夜景照明已經成為城市景觀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城市的照明水平體現了這個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經濟實力。城市夜景照明也面臨著如何將城市景觀和城市功能照明相結合,如何將綠色節能的理念融入其中,如何體現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等問題。在對外交通性道路向城市道路轉變的過程中,城市夜景照明也是規劃設計的一個重要而不可缺少的環節。
3、案例分析
3.1項目背景
隨著《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獲批,西安(咸陽)大都市將成為國家級經濟區的核心城市及關中地區的中心城市。以此為契機,省政府提出了建設“西咸新區”的目標。作為西咸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灃東新區的發展建設也正在快速推進。
灃東新區所在地,是原西安、咸陽兩市城鄉結合部,世紀大道是灃東新區內唯一一條已建成的東西向主干道,西接咸陽,東連西安西三環, 全長約13.5公里。世紀大道區域的開發建設也是灃東新區率先啟動與形象展示的區域。
曾經的世紀大道作為連接西安與咸陽的重要交通干線,為兩市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歷史性貢獻,如今,在西咸新區建設的大背景下,她正經歷著從城市邊緣地帶向城市中心區的過渡和演變。如果說西咸新區唱響了城市建設的新樂章,那么世紀大道作為新區的門戶,正是這樂章的絢爛前奏。
3.2、職能解析
世紀大道的職能根據灃東新區建設做出相應調整,逐步弱化其交通職能,提升其城市道路職能,由原來的交通性為主的對外交通道路向生活、景觀性為主的城市道路方向轉變,使其成為展示西咸一體化成就,展示灃東新區新風貌的平臺。規劃在分析灃東新區規劃基礎上,將未來城市道路的多重功能融入其中:
(1)城市交通空間——擁有機動車、行人、自行車、公交車等多種出行方式,各自獨立、便捷換乘的空間
(2)城市藝術展示空間——展現城市活力、反映城市特色的藝術文化空間
(3)城市公共活動空間 ——擁有公眾參與場所、休閑活動的空間
(4)城市綠色廊道空間 ——擁有樹木、綠地,低炭、低能耗的生態空間
(5)城市生活功能空間 ——城市交通與周邊土地使用相得益彰的空間
3.3注重可實施性與示范性的改造方案
3.3.1道路交通概念規劃
(1)對外交通
現狀西安至咸陽的交通連接主要由世紀大道來承擔。隨著昆明路延伸段及秦漢大道的實施通車,預計未來昆明路與秦漢大道將分擔世紀大道70%以上的交通量,遠期世紀大道入口空間應特別強調對過境交通的屏蔽和疏導,使區域內生成的集散車流能便捷的與的干道系統銜接,促進世紀大道由對外交通性向生活性轉變,提升城市景觀。
(2)公交系統規劃
實現灃東新區一條線串聯幾個點,帶動一大片的城市TOD發展模式。倡導并實踐綠色、生態、環保的城市新區發展新思路。
規劃在區內形成半環加兩縱的快速公交主干線。快速公交可為全區發展以及區內各片區發展的系統性、連續性、關聯性、互補性提供交通保證。
規劃常規公交線路覆蓋區內各主要區域。規劃體現直達性,同時通過樞紐站與BRT相連來實現長途出行。
通過設計慢行優先的道路系統鼓勵核心區內的自行車交通。并通過與常規公交以及快速公交的換乘保證運輸效率。
(3)慢行系統規劃
自行車作為公認的綠色健康環保的出行方式,符合灃東新區,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是新區風貌的一個代表物。規劃中央自行車專用道是在國內道路設計方面的一個創新。建設成本低,見效快。世紀大道的建設將在新區起到示范作用,未來的新區建設應形成獨立的自行車系統,從真正意義上實現綠色、低碳的出行方式。
3.3.2詳細方案構思
世紀大道全長13.5公里,根據現狀道路的斷面形式與綠化植被的不同,將現狀分為A、B、C三段。
根據現狀三段道路斷面形式以及綠化植被的不同,本次規劃提出兩種設計方案,分別為大改造方案與小改造方案。
本著改變西安市道路特色不鮮明、地標性不強的現狀,以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規劃方案一的大改造方案在道路中央布置了包含自行車道的寬闊中央分隔帶,兩側設置快速公交車道,宏偉大氣,最大程度彰顯了灃東新區低碳生活的理念,通過對路面的整合增加了人行道的寬度,沿街設計街邊線性公園,為市民提供了休閑的場所。
6米寬的自行車專用道通過綠化帶與機動車道相分隔,形成安全、獨立的自行車專用空間。在滿足雙向通行的同時,將身著裝備的騎山地車的人、滑板運動愛好者引入其中,體現年輕的活力的氣息。兼顧交通、娛樂、健身多種功能。15米的三機動車道滿足現狀通行量。
綠化景觀以樹冠濃密,四季分明的欒樹與櫸樹為主要行道樹,結合紅葉李,小葉女貞等灌木,形成層次分明,四季變化多端的綠化景觀效果。
從漢磚紋理提取出人行道透水磚的紋樣,體現傳統元素與現代文化的交融?;◢弾r結合卵石鋪地作為漫步道主要材質。
在保證專向轉向車道前提下十字路口實行四相位信號燈配時控制,中央自行車道可通過在等待區域之間的轉移,依照信號指示,在一個信號周期內無沖突實現各方向的通過,并實現與常規自行車道在兩側的道路的銜接。
規劃方案二的小改造方案最大優點是改動量小,以最小的投入引入快速公交,可實施性更強。同時堅持對自行車優先、自行車道優化的設計原則。自行車道與人行道共面設計,與機動車道通過綠化完全隔離。中央設置快速公交車道。
現狀綠化茂盛卻沒有達到很好的景觀效果,原因是缺乏層次感和色彩不夠豐富。小改造方案綠化景觀近期整治措施通過對適合西安種植的喬灌木種類分析,選擇適合普通栽植,成本較低,色彩效果顯著的如櫻花、紅瑞木。針對現狀植被種植情況,采用見縫插花的種植模式。力求實現一盞燈將建筑點亮,一棵樹將景觀提升的效果。
快速公交停車進站方式的詳細規劃設計。通過對開門方式、能否超車、中間是否設自行車道進行多方案比較。結合灃東新區規劃,人口容量估算,公交運行量估算等因素,為以后快速公交專項設計提供依據。
3.3.3標識及公共家具設計
標識及公共家具主色來源于灃東新區LOGO圖形中“山”與“水”的基本色,山青水藍正是灃東新區高品質環境的外在表現。
快速公交車站的設計源于灃東新區LOGO水波紋圖形,以防腐木質與鋼化玻璃為主要材質,結合藤類植物的點綴,給人以貼近自然的原生態感覺。
常規公交候車亭頂面采用太陽能板,使太陽能轉化為DC電源,用以供應道路兩側路燈照明,實現全段照明分段供應。改變了獨立太陽能路燈不美觀,太陽能利用率低的現狀。
規劃設計透景圍墻、半透景圍墻和實體圍墻三種標準圍墻。滿足灃東新區不同路段的不同遮擋需求。
3.3.4夜景照明設計
以“推進綠色照明,保護全球環境”為設計理念,街道照明整體風格以樸素、大方為主,突顯百年大街的穩重,局部通過燈具的新穎設計,又不失現代、時尚的氣息。
人行道照明采用行道燈結合鑲嵌于地面鋪裝的LED光源共同照明的方式,通過LED燈低能耗的特點體現綠色照明的理念。
3.3.5沿街立面整治
對現狀保留建筑及近期改造建筑提出具體整治措施,分段實施。整治措施主要分為兩類,一類為圍墻遮擋、綠化遮擋和廣告牌遮擋,第二類為清洗粉刷立面、統一門頭牌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