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林長制辦公室工作職責范文

時間:2024-01-22 18:14: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鄉鎮林長制辦公室工作職責,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鄉鎮林長制辦公室工作職責

篇1

【關鍵詞】河長制;管理;實踐

1 我市省骨干河道基本情況

我市現有省骨干河道11條,分別為流域性骨干河道長江,區域性骨干河道季黃河、夏仕港,重要跨縣河道靖泰界河,重要縣域河道夾港、上六圩港、下六圩港、十圩港、羅家橋港、安寧港及橫港。

我市東南西三面環江,境內長江岸線長52.3km;閘外江港堤防長95.69km,其中主江堤50.653km,港堤45.037km。沿江共建有通江涵、閘、站140座,其中節制閘34座,套閘2座,涵洞91座;穿江、港堤排澇站13座。我市境內港道密布,溝河縱橫,現有港道95條,多為南北走向,溝通長江。其中夏仕港為通南地區引排河道之一,長13km,沿線建有涵洞49座,水閘3座,提排泵站9座;夾港、上六圩港、下六圩港、十圩港、羅家橋港、安寧港及橫港組成全市“六豎一橫”骨干水系,總長123km。其中夾港長14km,涵洞60座,排澇泵站3座;上六圩港長16km,涵洞59座,水閘1座,提排泵站24座;下六圩港長17km,涵洞92座,水閘3座,提排泵站69座;十圩港長22km,涵洞54座,提排泵站17座;羅家橋港長18km,涵洞25座,提排泵站5座;安寧港長10km,涵洞13座,提排泵站2座;橫港長26km,涵洞2座,水閘10座,提水泵站9座;季黃河長15.2km;靖泰界河長53.4km,涵洞41座,水閘9座,提排泵站11座。

2 推行“河長制”管理的主要方法

2.1 強化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

去年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市政府出臺了《靖江市河道管理“河長制”實施方案》,加強河道管理“河長制”組織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全市范圍內河道“河長制”管理機構,全面落實全市范圍內河道“河長”。今年由于人員調整變動頻繁,及時對11條省骨干河道河長進行了調整。“河長制”實行分級管理、一河一長的工作機制。建立了市“河長制”辦公室,落實了管理單位和管理人員,制定了河長工作職責、“河長制”管理辦公室工作職責,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今年以來,扎實開展11條省骨干河道長效管理工作,并全面推進面上二級河道的管理。

2.2 不斷完善河道管護機制

一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辦法。出臺《靖江市水利工程管理實施辦法》,制訂《靖江市河道管理“河長制”實施意見》和農村環境“四位一體”綜合管護辦法,明確了管理目標、管理標準、職責分工和考核要求,使河道管護做到有章可循。修訂完善河道保潔、工程管理等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日趨完善并便于操作。二是,基本建立全市河道管護網絡。明確市堤防管理所、市江河堤閘管理處為流域性河道長江的管護單位,市河道管理處為一、二級河道的管護單位。市河道管理處通過簽訂管護責任狀、協議書等方式,明確管護責任主體,委托10個鄉鎮水利管理站對全市一、二級河道進行管護。全市共落實骨干河道管理人員42人、堤防、河道保潔人員61人,巡邏艇1艘,保潔船8艘。三是,落實配套保障資金。2014年,我市共落實省骨干河道和一、二級河道長效管理資金228萬元,省級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及省骨干河道管護經費386.9萬元。四是,全面完成“一河一檔”工作。截止2014年11月底,已按照考核內容完成11條省骨干河道“一河一檔”的編制工作。河道管理處和堤防管理所等管護單位,結合工作實際和管護歸檔需求,加強巡查日記等臺賬資料的歸檔管理,管護資料日趨完備。

2.3 明確河道管護標準,堅持“五無”管理

河道管護必須做到河面無漂浮物,無阻水障礙物;河坡石駁擋土墻無雜草,無垃圾;河道管理范圍內無耕翻種植,無違章搭建,無亂堆亂放,無亂倒亂扔,欄桿無藤蔓牽游;河道內無未達標的污水、廢水排放;河道出水口流水暢通;河道工程設施(如欄桿、擋土墻、臺階、宣傳牌等)無損壞,啟閉機械運轉正常等。

2.4 不斷完善監督考核機制

我市實行市鎮村三級考核機制,市對鎮堅持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檢查,通知督查和明查暗訪,隨機抽查和殺回馬槍式復核相結合。市水利局定期對各相關管理單位進行目標管理考核。市河道管理處和堤防管理所等單位積極推進“日巡、月評、季考”的監督考核機制,將考核結果與管護報酬掛鉤,對考核不符合要求的保潔員實行末位淘汰制,不能勝任的堅決予以辭退,有力的促進了河道長效管理工作。

3 “河長制”管理實施的效果

3.1 長江堤防管理力度加大

2014年共制止、拆除違章搭建26起,清除江堤堆放物8處,開展重載車輛上堤行駛整治52次,實施24家單位擅自占用江堤防汛通道整治,清除耕翻種植220畝,清理內坡雜樹雜草166畝,清除墳包、墳頭227個,蓄意破壞江堤林木、亂搭亂建等違章行為得到有效遏制。大力開展白蟻防治工作,對我市33.4km白蟻危害段全面治理,重點治理段3260米,共清雜110556平方米,設置引誘坑18667個,引誘樁1352處,埋設滅蟻藥20000包,查找到地面指示物地碳棒12處,挖除成年蟻巢5處,實施上九圩港至合興港段1280米的堤防灌漿,灌漿累計進尺3584米孔,解決白蟻危害、堤防窨潮滲漏等隱患。

3.2 河道管理有效加強

全面推行“河長制”,在省骨干河道管理的基礎上,全面推進面上二級河道的管理。建立農村河道“四位一體”綜合管護和“河長制”互補機制,全市河道實現“無盲點、全覆蓋、精細化”管理。重點加大了秸稈禁燒期間河道巡查力度,及時處置村民隨意向河道拋投秸稈情況。清除城區河道生活及建筑垃圾650噸、雜草1500噸,打撈漂浮物2400噸,清理出水口28個,查處違章違規行為14起、損壞河道公共設施8起,制止在河道管理范圍內亂開亂挖10起。

3.3 依法治水工作扎實推進

依法查處水事案件11起,確保了水事秩序穩定。嚴厲打擊長江非法采砂行為,組織開展打擊行動65次,拆除非法采砂船的采砂設施5條,抓獲不按規定停靠的采砂船只5條,處理4條非法采砂船只,有效遏制了長江非法采砂勢頭。

3.4 水資源管理嚴格有效

加強水資源管理,認真貫徹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緊扣三條紅線,創新舉措,節水管理取得新突破,飲用水源地順利達標,水生態建設穩步前進,水資源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3.5 安全生產工作常抓不懈

全年組織檢查活動29次,整改安全隱患22處,組織35人次參加各類安全生產培訓,職工安全意識得到增強。

3.6 涉水建設項目監管不斷強化

今年以來對靖江市上五圩港務、新天地港務、靖江港口發展有限公司等4家沿江企業涉水建設項目實施全過程監管,對閘站、護坡、堤防連接及補償工程等水利專項進行重點檢查,確保工程嚴格按水利批復要求建設。組織沿江企業涉水工程專項驗收工作,目前江蘇華澄重工有限公司已具備驗收條件,正在進行驗收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3.7 水情調度卓有成效

重點圍繞防汛防旱、“四城同創”加強引排水工作,全年沿江各閘共引水5.72億立方米,排水14.98億立方米;十圩閘全年排污3.5億立方米;下六圩泵站提水0.71億立方米;城區泵站調水沖污0.63億立方米,確保全市骨干河道和重點區域河道水質穩定。

3.8 水質監測工作穩步推進

根據河道管理工作需要,水質監測工作成為一項基礎工作,委托泰州市水文局對本轄區內的重點區域、重點河段開展水質監測工作,定期河道水質監測報告,為進一步改善河道水質提供科學依據。

4 今后的工作思路

按照全省水利工作會議要求,進一步加快建立省骨干河道管理“河長制”,持續深化河道長效管理工作。我市將緊扣省骨干河道“河長制”管理目標,按照省廳市局統一部署,以夯實基礎、完善機制、規范管理、資源保護為抓手,力爭在河道基礎工作上有新進展,在健全完善制度機制上有新突破,在加強河道長效管理上有新成效。重點將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4.1 全面推進河道管理“河長制”

河道管理“河長制”是河道管理重要機制,我市將充分發揮這一管理機制的作用,推進全市河道長效管理。一要,建立健全“河長制”組織體系。督促各鎮(辦事處)抓緊建立二、三級河道管理“河長制”辦公室,逐條逐段落實河道“河長”,落實管理機構、人員和經費。二要,加強河道管理基礎工作。認真履職,在水利普查的基礎上,開展區域內骨干河道、二、三級河道基本情況調查,摸清家底、掌握情況、提出建議,為“河長”開展工作提供支撐。三要,抓好河道管理考核工作。加強骨干河道考核組織管理,嚴格考核標準,通過考核評估和措施跟進,不斷提升河道管理水平。四要,加強職工培訓。制定技術人員職工培訓計劃并按計劃落實實施。

4.2 加強河道資源管理保護

根據“先規劃保護、后開發利用”原則,針對不同河道的功能定位,編制重點河道的保護規劃。建立骨干河道巡查制度,積極推行政府主導,水利部門牽頭,公安、海事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聯合執法機制,依法制止和打擊侵占河道水域、岸線資源、非法采砂取土等行為。按照分級管理原則,做好涉河建設項目行政許可工作。加大管護經費投入,加強工程維修養護,開展河道空間和河勢監測,促進河道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共贏。

4.3 加大經費投入,落實經費保障

切實落實公共財政對河道管護的投入,建立長效、穩定的河道管理投入機制。及時上報年度經費預算,嚴格按照批準的年度計劃執行,專款專用。

4.4 加強制度建設,提升河道管護標準

加強和完善河道管理單位制度建設,建立健全覆蓋河道管理運行全過程的監督管理機制,強化河道管護監督控制,提升河道管護標準,確保河道工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