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消防總結范文

時間:2024-01-29 17:59: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鄉鎮消防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鄉鎮消防總結

篇1

成立了鎮應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領導,由黨委書記任總指揮,由黨委副書記、鎮長任副總指揮,其他黨政領導、,機關各部門、各單位、龍頭小學以及所涉村的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于綜治辦,由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具體分工為:

1、現場指揮:

2、報警員:

3、廣播員:

4、疏散引導組:

5、滅火行動組:

6、醫療救護組:

7、安全保衛組:

8、信息報送組:

二、強化學習,不斷提高

一是做好應急消防物資儲備。投資10萬余元,儲備4kg干粉滅火器六個,3kg手提式co2滅火器六個,40m水帶2盤,65cm水槍1支,6000瓦發動機1臺、棉被50床、毛毯20床、鐵鍬20把、水鞋30雙、電筒40個、警戒帶400米、麻袋50張、雨傘30把、雨披100個、喊話喇叭5個,鐵絲500米等物資,以備應急所用。二是明確演練內容為:火情報警;疏散人員;搶救檔案資料;使用滅火器滅火;連接室內外消防給水滅火;教學大樓如遇到火災等突發公共事件時的綜合演練。三是根據演練內容,不斷提高消防業務能力,對如何疏導人群、如何使用滅火器、如何緊急醫療、如何注意消防安全等業務進行深入學習,培養消防業務能手47人,全鎮干部消防應急水平顯著提高

三、現場演練,成效顯著

2014年5月20日下午2點半,鎮龍頭小學消防應急演練準時開始。鎮政府接到應急電話后,鎮應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宣布立即啟動火災發生處置應急預案。應急管理工作辦公室迅速召集全鎮應急管理分隊集合,迅速組織滅火戰斗,十分鐘內到達演練地點。具體工作有:一是廣播疏散。廣播員劉洪才告知“教學大樓三樓”出現火警,播放廣播:“全體職工請注意,現在教學大樓三樓發生火災,全體職工立即組織所有學生按火災發生處置應急預案展開行動;外來辦事人員及大樓工作人員從安全通道立即疏散;應急管理分隊請立即到位”。二是由電工(由張建國負責)切斷大樓主控電源。三是疏散人員,二樓人員的疏散,由唐春貴負責。三樓人員的疏散,由袁兵負責。人員到達一樓后,由既定的疏散工作小組成員對人員進行疏散。四是偵察火情。使用配備的應急照明工具、防護服、呼吸器等裝備,從上至下,逐層搜查,偵察火情,查看人員是否疏散。由宋子富負責。五是搶救擋案資料,重要檔案資料的搶救轉移,由龍輝負責。五是連接水源。打開大樓室外消防栓,連接水帶水槍、消防栓,利用室外消防給水進行滅火,由聶采久等負責。六是使用室內消防栓滅火,打開2樓、3樓樓梯間消防栓箱,取出水帶水槍,連接好消防栓,準備滅火。由唐志文等負責。七是使用滅火器滅火,使用三樓樓梯間的滅火器滅火,由唐華榮負責。八是現場救護。由劉東平負責,組織搶救隊員分成兩組搶運救護受傷人員。九是做好安全保衛。禁止不明人員進入龍頭小學危險區域,加強危重傷員向醫院的轉運,由派出所陳林及門衛安保負責。5月12日下午三點滅火結束,消防員清理現場,鎮消防安全演練順利圓滿完成。

四、存在的問題

此次演練雖順利完成,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

1、極少部分應急隊員存在應急反應慢問題。

2、個別應急分隊成員業務能力不熟悉。

3、現場駕馭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五、下一步打算

篇2

【本刊訊】 為貫徹落實全國安全生產工作會議精神,確保春節期間生產安全。1月27日上午,黃小晶省長、李川副省長帶領省直有關部門及福州市領導,深入福州汽車北站、福州火車站,慰問戰斗在一線的車站工作人員,認真檢查春運安全工作。

黃小晶等深入車站、站臺、候車室、維修間,檢查“三危”物品查處情況、行李安全檢測情況、日檢趟檢情況,了解乘客對春運安全工作的意見,檢查有關安全設備設施運行情況。

黃小晶省長要求有關領導和車站負責人要從講政治講大局、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高度,認真搞好春運安全生產工作,注意抓好每個環節、每個車隊、每個崗位,扎實、高效、穩妥地完成春運工作任務,確保每名旅客安全順利回家過年;處理好安全與發展、安全與效益的關系,使安全發展深入人心;要教育工作人員嚴格把好安全關,發運好最后一班車,送走好最后一名乘客,嚴禁司機疲勞駕駛,嚴禁車輛帶病上路,嚴禁攜帶危險品上車,切實把安全工作貫穿于春運工作的全過程。

福建省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趨好

【本刊訊】 2005年福建省各級、各部門采取一系列強有力措施,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確保全省安全生產形勢繼續保持平穩態勢,全年各類事故死亡人數同比減少451人。

據了解,2005年,福建省共發生各類事故35249起,同比上升2.3%;死亡4901人,同比減少451人,下降8.4%;受傷28024人,同比上升8.0%;經濟損失21644萬元,同比下降12.7%。其中工礦商貿事故起數381起、死亡397人、受傷52人、直接經濟損失3436萬元,四項指數分別下降5.5%、3.4%、42.2%和8.1%;道路交通事故死亡4125人、同比減少461人、下降10.1%。全省共發生各類重、特大事故95起、死亡384人、同比分雖下降1.0%和5.2%,其大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60%和38.1%。消防火災、道路交通、工礦企業、鐵路交通四類事故死亡4721人,比國家下達的控制指標4983人少262人。煤礦百萬噸死亡率6.21、比控制指標低0.43,億元GDP死亡率0.71、比控制指標低0.10,萬車死亡率9.82、比控制指標低4.71,全面完成了國務院安委會下達的2005年安全生產各項控制指標。

福建消防總隊慰問基層官兵及英烈家屬

“您的兒子犧牲了,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我們就是您的兒女!”從1月16日開始,福建省消防總隊總隊長陳積德、政委唐忠林等總隊領導帶領五個慰問小組先后深入基層慰問部隊、消防官兵和英烈家屬。

為貫徹以人為本、從優待警方針,落實公安部消防局《關于對公安消防部隊家庭生活比較困難的基層干部和已婚士官予以救濟的通知》精神,總隊黨委決定把走訪慰問活動作為新年為基層辦實事的一項重要舉措,于春節前夕對全省消防部隊部分基層單位、新兵連、退休老干部、英烈家屬、傷殘官兵和家庭生活比較困難的基層干部、已婚士官以及總隊掛鉤幫扶村進行慰問。這次慰問對象包括52個縣(市)消防中隊,4個新兵連,15名革命烈士、24名因公犧牲官兵家屬,永安“7?26”滅火救援3名重傷官兵,18名總隊退休老干部和遺屬以及家庭生活比較困難的基層營職以下干部和已婚士官、總隊掛鉤幫扶的永定縣金砂鄉上金村等。總隊給予每個慰問對象一定的慰問金,并寄發了慰問信,慰問總金額近100萬元。

(謝彬)

武夷山狠抓農村交通安全

春節后,農村客流量大幅增加,福建省武夷山交警大隊積極與鄉鎮政府及派出所配合,共同嚴把交通安全關,確保轄區農民平安出行。

一是宣傳教育突出“面”字。要求民警與各行政村交通安全宣傳員配合深入到農村的集市、住戶區大力宣傳交通法規,發放宣傳資料,把提高廣大村民交通安全意識的宣傳面擴得更廣。

二是部署警力突出“責”字。制定農村交通管理工作“勤務一體化”的方案,與各鄉鎮政府、派出所簽訂“春運交通安全責任狀”,政府與公安共同承擔起“保一方平安”的重責,把警力最大限度調配到路面上,切實將防范措施落實到位。

三是交通整治突出“嚴”字。大隊根據近年來農村交通事故報表分析的情況,加強對摩托車和農村“四小”車輛違法行為管控,重點針對無牌無證、超載濫載、酒后駕駛、超速、猛拐等事故發生的勢頭。

四是服務配合突出“實”字。大隊針對農村春節后客流量大,協調市大型客運企業增開鄉鎮班車,同時向市政府報批了農村報牌的優惠政策,并協調相關部門聯合下鄉報牌辦證,為農民朋友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同時也減少了交通違法行為的發生。

(鄧崇慧)

涵江區開展危險化學品安全專項檢查

日前,涵江區對全區危險化學品開展安全專項檢查,主要采取的措施:一、印發通知。對所有的全區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單位發出《關于做好年終歲末危險化學品安全專項檢查的通知》;二、自查自糾。要求各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負責人立即組織人員開展自查自糾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隱患;三、突出檢查。區安辦與區經貿局聯合對全區的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單位進行督查,督促企業主和安全生產責任人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落實整改,共檢查企業18家,發出隱患整改通知書27份,限期整改確保安全;四、嚴格執法。對轄區內3家無證經營危化品單位依法采取強制措施,責令關閉。

(涵江區安監局)

邵武市采取五條措施抓好煙花爆竹安全管理

一是把好進貨關,嚴格實行定點進貨許可制度,建立進出倉日臺帳制度;二是完善煙花爆竹商品專用儲存倉庫的硬件建設和制度管理;三是抓好各鄉鎮零售網點規范性經營和安全管理工作,開展煙花爆竹安全拉網式檢查;四是強化煙花爆竹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堅持以高標準的檢查、嚴要求的整改、高質量的驗收,督促批發企業做好零售網點經營許可證的年度核查工作;五是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監管和應急救援體系建設,落實編制、人員和經營場所,形成責、權、利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安全監管體系。

(邵武市安監局)

安全設重獎 工作有理想

篇3

一、雨情、汛情

我縣今年雨水情的主要特點是風調雨順,雨勢總體平穩,基本沒有出現較大面積的洪澇災害及嚴重干旱現象,具體表現在:

一是降雨量與歷年同期降雨量偏少。今年1-9月份,我縣各站點平均降雨量1158.03毫米,比歷年同期平均降雨量1393.20毫米偏少。其中1-3月份降雨量為132.10毫米,與歷年同期降雨量少,主汛期4-6月份降雨量597.34毫米,與歷年同期降雨量偏少;后汛期7-9月份降雨量428.59毫米,也與歷年同期降雨量偏少。

二是汛期雨勢相對平穩。但每月降雨量差別相對較大。4-9月份各站點平均降雨量分別為:126.73毫米、241.31毫米、229.3毫米、112.99毫米、275.54毫米和40.06毫米。

三是點降暴雨相對偏少,今年全縣最大降雨量是8月12日8時—13日8時,全縣平均降雨量66.6毫米,有29個站點降雨量大于50毫米,10個站點降雨量大于100毫米,最大降雨量站點是雙溪鄉白水站144.5毫米。

四是山塘水庫水位與正常年份持平。四月份以前,我縣山塘水庫蓄水量偏少,進入主汛期后,我縣連續降雨且雨勢平穩,雨量相對均勻,有利于山塘水庫蓄水,我縣抓住時機,提前做好了蓄水工作,為抗旱工作做好積極準備。

五是暴雨洪水造成了一定的災害損失。受暴雨洪水災害影響,今年我縣出現洪災,全縣14個鄉(鎮)均不同程度受災。據統計,全縣受災人口0.38萬人,受淹農田0.065萬畝,倒塌土坯房83間,沖毀水利設施29座(處),沖毀公路1.4公里,發生山體滑坡6處,塌方30余處;全縣累計災害損失0.74億元。

二、防汛工作情況

1、認真做好整改工作。入汛前,省市防指檢查組在我縣進行防汛檢查指導工作時發現的一些情況和問題,我辦高度重視。隨后,我辦對鄉鎮防辦、水庫電站、在建水利工程等防汛相關設施進行鄉鎮自查、檢查小組清查及防辦人員再次督查的全方位檢查,全面整改,并在全縣防汛工作會議上下達了《2014年防汛安全檢查情況及整改意見》,要求全縣各鄉鎮認真貫徹落實要求,迅速行動,具體安排,落實整改責任措施,全力以赴做好整改工作。

2、落實了防汛責任制。一是落實行政首長負責制。二是實行縣防指成員單位掛點聯系制度。三是落實山洪和地質災害聯戶防范責任制。組織對山洪和地質災害隱患點開展拉網式排查,逐點登記造冊,逐個發放山洪地質災害聯戶防范明白卡,每戶都指定了一名鄉或村干部為防范責任人。四是對小(二)型以上水庫分別落實“四個責任人”。即鄉(鎮)主要領導為行政責任人、水利員為技術責任人、一名村級干部為管理責任人、水庫安全管理員為觀察維護責任人。責任人都對外公布,接受社會監督。

3、組織鄉鎮防辦人員集中培訓。3月至5月,縣防汛辦召集鄉鎮防辦人員進行了3次業務培訓,重點培訓鄉鎮防辦人員通過“VPN”方式使用防汛抗旱決策支持系統,確定準備轉移和立即轉移雨量預警值,險情處置等內容。并通過投影儀演示了簡單易操作的雨水情查詢方法,制作了VPN登錄簡易流程表下發給各鄉鎮,統一配發了鄉鎮值班記錄本。通過培訓,提高了鄉鎮防辦人員業務能力和管理水平。

4、做好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工作。對部分在建工程存在的問題,縣防辦配合縣水利局向縣政府擬交了解決方案,采取措施加快施工。對于還沒有實施除險加固的各小型水庫(山塘),將溢洪道提前降低,提前控制險情,降低水位運行,確保安全;對原做過降低處理但不夠規范的小型水庫(山塘)一律重新進行溢洪道降低。在全縣防汛工作會議上,縣防辦下發了汛前安全檢查的整改處理意見,督促各鄉鎮對各自轄區水利工程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落實水庫大壩防汛物資儲備。

5、組織開展防汛安全檢查。2月18日至19日,縣防辦組織水利、民政、礦管、農業、工信等部門組成15個檢查組,對全縣14個鄉(鎮)和各小(二)型以上水庫管理單位進行了一次全面大檢查。檢查思想落實、責任落實、物資落實、隊伍落實、工程落實等情況,督促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盡快做好防汛準備工作,盡早查擺、梳理和整改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推動防汛工作責任、措施的落實。

6、加強水庫安全管理員管理。3月21日,縣防汛辦召集小型水庫安全管理員進行了統一培訓,加強了制度管理,簽訂了任務書,下發了《小型水庫安全管理員工作手冊》,嚴格規范水庫蓄水運行管理,嚴禁擅自超汛限水位蓄水,為入汛做好安全準備。

7、加強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開展了2014年山洪地質災害隱患點排查工作,在全縣防汛工作會議上,縣防辦布置各鄉(鎮)對地形地貌、山川河流、山洪地質災害易發區進行摸底調查研究,并在山洪易發區醒目位置設立轉移宣傳牌,將2014年山洪地質災害聯戶防范“明白卡”發放到戶,并交縣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備案。

8、加強防汛隊伍建設。一是專業抗洪搶險隊伍。專業抗洪搶險隊伍由森林消防、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基干民兵等專業隊伍骨干組成,每年進行2次以上搶險應急演練,汛期由縣人武部統一調度指揮。二是救災技術隊伍。包括水利、衛生、防疫、交通、民政、電信、供電、規劃建設等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在汛期由縣防汛指揮部統一指揮調度,為搶險救災和災后重建提供技術支撐。

9、開展了山洪災害預警系統汛前檢查與維護。在入汛前,縣防辦維護更新了山洪災害預警系統,一是聯系了設備供應商對故障設備進行了更換;二是聯系省水利廳決策支持系統維護專家對縣防汛抗旱決策支持系統進行了檢查更新;三是聯系了VPN供應商對VPN系統問題進行了優化,確保在入汛后鄉鎮防辦能夠順利使用VPN登錄縣防汛抗旱決策支持系統進行查詢。

10、做好防汛搶險物資儲備工作。我辦防汛物資實行倉庫儲備與現場儲備相結合、社會儲備與專業儲備相結合、政府儲備與商業儲備相結合,采取分級、分工程、分部門負責,各有所備、全面儲備。山洪災害預警末端設備銅鑼、手搖警報器及對講機等通訊預警設備均發放到各鄉鎮,并登記造冊;在做好一般性物資儲備的基礎上,還落實防汛專用挖機18臺、轉載機12臺、翻斗車8臺,確保一旦發生險情災害,可迅速調用投入抗洪搶險。

11、明確山塘責任,加強監管。我辦貫徹省防總文件精神,切實加強重點山塘安全度汛工作。3月28日,根據省防總12號文件要求對全縣山塘進行逐座排查,并將重點山塘登記造冊,按照山塘權屬明確安全責任人,明確監管責任人,制訂安全轉移應急預案,建立防汛信息報送反饋制度。

12、完善應急預案。我辦協助鄉鎮將防汛搶險應急預案在往年的基礎上修改完善,強化可操作性,加強應對實際能力,并計劃通過實戰演練來檢驗,確保預案真實有效。

13、開展應急救援演練。4月23日-24日,我辦協助組織由人武部、公安局、林業局、水利局、城管局聯合開展縣應急民兵沖鋒舟救援隊伍演練,對前期編制的應急預案進行了實踐,提高了我縣應急救援隊伍的實戰能力,確保我縣防汛應急救援工作成效。

14、認真貫徹落實全省2011年-2012年度國家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設工作,已率先完成第一階段工作任務。

15、全面完成了領導布置的其他各項工作。

在認真完成防汛工作的同時,按時按質完成了領導布置的其他各項工作。

一是參與水利工程項目規劃申報、施工管理;二是積極參于做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工作;三是認真處理水電工業硅有關事項。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我縣水系發達,加上地質地貌活躍復雜、高差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匯流時間短,洪水往往浪高勢猛,防不勝防,易發生山洪地質災害。

二是我縣病險山塘水庫面廣量大,部分山塘水庫存在防汛責任制不夠落實、防汛物資儲備不足、防汛設施較差等問題,安全度汛難度大。

三是我縣是山區、庫區縣,相當部分群眾切坡建房或在地質條件較差山體開采礦石、修路、墾荒等,破壞了山體結構和植被。在強降水的誘發下,很容易引起山體滑坡和泥石流,山洪地質災害防御難度大。

綜合上述問題,我縣防汛形勢相當嚴峻,任務艱巨。要堅持做好防汛工作,必須加強力量。可是,目前縣防汛辦日常專職工作人員只有3人,難于應對繁重的防汛工作,也不符合上級要求。因此,建議2015年縣防汛辦日常工作人員增加到4至5人。

四、2015年工作重點

一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省委10號和市委9號文件精神,檢查落實我縣《關于加快我縣水利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的實施意見,做到檢查到位,工作到位,落實到位。

二是進一步完善各項預案和制度。2015年,我辦將結合實際,配合省防辦認真做好貫徹落實全省2011年-2012年度國家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設工作,進一步修改完善縣、鄉、村三級山洪災害防御體系,充分利用省市搭建的山洪地質災害預警系統平臺,做到預案操作性強,便于實施。

篇4

1老年人建筑存在的問題

1.1安全疏散與規范要求不相符合調查研究表明,如今大多都是將其他建筑改造成養老院或者敬老院,如學校建筑、住宅樓建筑、臨時活動板房等,部分還會在居民樓或者自己家中直接設置為民辦養老院,室內疏散樓梯只有一部,安全出口數量和寬度嚴重不足,大部分老年人建筑超過了三層,但是并沒有按照國家技術規范標準設置封閉樓梯間等有效安全疏散通道。

1.2消防設施嚴重缺失通過對全國各地的養老院進行調查摸排,發現大部分老年人建筑沒有設置可靠的室內外消防供水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缺乏更是普遍,這種現象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和農村鄉鎮更加明顯。這種現狀極易造成無法及時探測火災的發生,火災發生之后,又無法采取有效撲救措施,加重了火災事故的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

1.3消防安全管理及教育有待進一步加強因為日常經費等諸多因素,老年人場所必要的管理護理人才缺失,并且這些工作人員普遍年齡較大,文化素質不高,加上老年人場所的消防組織、制度、崗位職責、安全教育等都流于形式,沒有認真貫徹落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松散,這樣容易造成火災隱患無法得到及時發現和有效消除。研究近些年出現的火災,很多都是因為管理人員的消防安全意識薄弱,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沒落實。

1.4用火用電不規范由于多數養老院是后期改建而成,沒有經過建筑審核和驗收程序,功能分區不合理,有些養老院的廚房和居住場所設在同一個建筑內,有的甚至設在首層樓梯間內,且沒有進行防火分隔,廚房內使用液化石油氣或天然氣,一旦發生火災,后果不堪設想。許多養老院電氣線路敷設不規范,存在亂接亂拉現象。

2老年人建筑消防安全對策

2.1對疏散走道和疏散樓梯的布置科學優化首先,保障安全疏散出口數量、寬度符合技術標準,并對疏散距離嚴格控制。對于一些改造的老年人場所,應按照消防技術標準,增設一定數量的安全出口,加大疏散通道的寬度,單一的出口和住宅疏散寬度顯然不能滿足老年人場所的消防技術標準,在增設安全疏散樓梯時還應按照消防技術標準設置相應形式的樓梯間。采用其他民用建筑的疏散距離標準來衡量老年人建筑安全疏散是否符合要求,顯然高估了老年人的行動能力,在老年人建筑設計方面,必然造成建筑消防安全先天不足。因此,采用更高的標準要求來設計和糾正老年人場所安全疏散距離問題更符合客觀情況,這個問題在已經實施的GB50016—2014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得到合理的解決。然而在舊版《建規》和《高規》中,并沒有將老年人場所或建筑的安全疏散距離進行區別對待,至少按照托兒所、幼兒園的規范標準要求。其次,對疏散布置進行優化。老年人場所應與外廊、陽臺等外部空間連通,以確保老年人場所具有良好通風排煙功能。一旦發生火災,不僅可以有效通風排放高溫有毒煙氣,而且可以為行動不便老年人創造更多的疏散時間,老年人甚至可以在這些與室外連通的空間等待消防救援。最后,對安全疏散設施科學設置;由于老年人行動能力不同程度上受到各種因素限制,老年人建筑理應充分考慮疏散交通無障礙設施的設置,對于乘坐輪椅或拐杖的老年人可以自行獨立使用坡道,火災發生時,能夠自救,消防員也可以借助于坡道來救助老年人。

2.2科學配置消防設施由于經濟發展水平及各地重視程度,老年人場所普遍存在消防設施缺失,甚至連最基本的滅火設施都無法保障。因此在各地開展老年人場所或建筑消防隱患排查整治過程,要充分借助于各類報警裝置,如煙感、手報、聲光報警燈,及時將火災信號探測并傳遞,以使老年人能夠在最佳逃生時間內逃生,同時,根據老年人的特點,在老年人場所宜設置火災智能救助系統,通過現代科技,即無線傳感技術,如物聯網、傳感網等,在火災或者其他緊急事件發生時,探測器就會發出報警信息,或者老年人發現火災后,按下救助按鈕,借助于無線網絡向監控中心、調度指揮中心等傳遞信號,以便更加及時的開展救助工作。對單層建筑面積在1500m2以上,或者總建筑面積在3000m2以上的老年人場所,舊版《建規》僅要求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而剛實施的新版《建規》已明確要求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故而對于既有的老年人場所,消防部門應積極建議業主單位采取措施增設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老年人場所或建筑應根據老年人的特點,對不需要設置室內消火栓系統的老年人場所或建筑,宜設置消防軟管卷盤或輕便消防水龍,對已設置室內消火栓系統的老年人場所或建筑,也宜在室內消火栓內增設消防軟管卷盤或輕便消防水龍。

2.3加強老年人場所的消防安全管理規定1)電氣防火管理要求。對于老年人場所的電氣設備及線路的安裝和維修,負責安裝和維修人員需要具備相應的電工資質,嚴令禁止無證上崗作業并且嚴格按照技術規范標準施工作業;此外老年人場所管理人員應當定期開展電氣設備和線路的檢測及維護,確保場所的電氣安全運行。2)可燃物和火源的管理要求。嚴禁在老年人場所使用或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要分隔設置明火作業區域和居住場所,如設置廚房,應盡可能采取集中供應餐飲,避免各起爐灶。同時應嚴格管控明火取暖照明及宗教迷信活動明火的使用。3)居住人數方面的要求。由于在我國法律法規中,對養老院的人員密度或人均居住面積沒有相關規定,加上人員流動性比較大,所以造成有時候人員密度明顯偏大。據排查統計,有的養老院一間不足10m2的房間就住有4人,人均居住面積不足3m2,一旦發生火災,疏散困難,極易造成較大的人員傷亡。筆者認為養老院、敬老院等養老機構應確保每個房間人數控制在一定數量之內,這樣不僅可以改善居住老人的生活質量,而且如果不慎發生了火災,也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現群死群傷的事故發生。4)四個能力建設要求。養老院和敬老院屬于人員密集場所,根據現行法律法規,要對單位消防安全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消防管理人員進行崗前消防安全知識培訓,將消防安全“四個能力建設”常態化,是老年人場所安全管理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管理素質,因此老年人場所必須統籌各方面工作,加大經費投入,開展安全管理人員的消防培訓教育,不斷提高安全管理人員的文化素質和安全管理水平,具備火災隱患的檢查消除能力、撲救初起火災能力以及消防宣傳教育和組織疏散逃生能力,使其適應老年人場所消防安全日常管理工作要求。

2.4部門建立聯動機制,強化老年人場所消防安全源頭管控公安和民政部門建立聯動機制,加強對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的準入環節和年檢環節監管。開辦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應當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提出籌辦申請,并取得《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準證書》,其條件之一就是要符合國家消防安全標準;新建、改建、擴建或改變建筑使用性質為老年人建筑,也應向當地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申請消防審核、驗收或備案。因此,民政部門審批《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準證書》時,可將取得公安消防機構的驗收或備案抽查合格手續作為審批條件之一,并在定期的年度檢驗過程中,聯合公安消防機構或公安派出所對其消防安全條件進行審查,最大限度地避免形成火災隱患。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