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風險評估范文

時間:2024-03-04 18:06: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風險評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風險評估

篇1

[關鍵詞]:重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對策

中圖分類號:F2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Abstract: This article has been explained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the social stability risk assessment for material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projects , and also has been introduced something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on assessments processes. Then it has been put forward some appropriate solu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decision-making.

Keywords: Material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projects;Risk evaluation of social stability;countermeasure;

中圖分類號:F294 文獻標識碼 :A

一、引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接踵而來的是各種社會矛盾逐漸高發起來。目前的社會矛盾覆蓋的領域廣泛、涉及的門類眾多,未來有進一步加劇的發展趨勢,已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比較受關注的方面有征地補償、移民安置、勞動就業、勞資糾紛、生態環境、分配不公等。從社會穩定風險定義出發,重大工程項目社會穩定風險是指在實施重大工程項目時存在的對社會和群眾生產與生活影響面大、持續時間長并容易導致較大社會沖突的不確定性[1]。

一般來說,重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建設對當地的經濟、社會及生態環境都會產生正面和負面的影響。地方政府對于投資項目產生的外部性應進行積極的引導,努力讓其影響朝著正的外部性方向發展,在不損害生態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基礎上努力爭取良好的經濟效益,盡量降低影響社會穩定的風險,從而避免發生。本文闡述了在實際風險分析和評估工作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并就如何進一步完善重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提出了一些思考。

二、項目社會穩定風險分析及評估現狀及存在問題

社會不穩定因素越來越多的根源是決策機制的不夠科學、不夠完善而產生的,近年來,我國各地因重大項目建設導致的社會風險問題時有發生,如2004年330萬千瓦的瀑布溝水電站因移民問題處理不善而導致的群體性械斗事件、2005年國華定州電廠灰場工程因征地補償未達成一致意見而導致的惡性械斗襲擊事件、2006-2009年廣東番禺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因未能廣泛征求民意而引發的群體性上訪事件、四川省什邡市鉬銅項目因群眾擔心環境污染引發的以及近期陸續出現各地群眾由于擔心PX項目的污染問題而導致該類項目陷入了“落地難”的困境[2]。

根據國家和地方的部署,重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將陸續開展社會穩定風險分析及評估工作。由于社會穩定風險分析及評估是一項新的業務,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存在以下問題,共探討:

1.部分項目的項目單位未委托有相應類別資質的單位編寫社會穩定風險分析報告,有些項目單位自己簡單的編寫了項目的社會穩定分析報告。由于站在立場不同,項目單位往往會隱瞞一些事實,努力避開項目建設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從而造成了社會穩定風險分析報告的“失實”,往往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從而埋下了社會風險隱患。

部分編制單位角色不清,在沒有受到項目所在地人民政府或有關部門的委托的情況下,錯誤的將社會穩定風險分析報告編制成了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報告。

風險識別不夠全面,有些高污染、高耗能的項目僅對環境風險及征地拆遷進行了識別,忽視了選址、土地利用、移民安置、施工組織管理等方面產生的風險。

風險調查方式過于單一。部分編制單位僅僅采取發放調查表的形式,并且調查對象過于單一,真正的利益相關者沒有調查清楚。此外,部分報告全盤引用環評報告中公眾參與調查的內容,忽視了該調查僅僅是從環保的角度考慮項目是否可行,實際上是不夠全面的,需要社會穩定風險分析篇章編制單位進行其他風險因素的補充調查,并進行統計分析。

風險分析方法過于簡單,有些報告僅僅定性的分析了可能產生的風險,沒有從定量和定性兩個角度去分析社會穩定風險。部分風險分析報告措施過于寬泛,可實施程度不高。

部分風險分析報告沒有給出風險分析結論,無法判斷采取風險防范措施后是否屬于低風險,是否處于可控范圍內,導致項目審批或核準無據可依。

風險評估報告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部分評估單位缺少對項目的詳細補充調查,可能出現“信息不對稱”現象,進而影響風險評估的結論,另外一方面評估方法還存在著單一性,比如比較前沿的研究方法“邏輯框架分析、層次分析法”等在目前的評估報告鮮有見到。

三、完善項目社會穩定風險分析的策略

根據以上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完善項目社會穩定風險分析報告的主要策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建議社會穩定風險分析編制單位由有相應行業的工程咨詢資質的第三方機構完成,而不是有項目業主自身完成,這樣更有利于體現工程咨詢行業“獨立、科學、公正”的原則,防止走過場。

關于風險識別,建議從規劃選址、征地拆遷補償、工程施工組織、生態環境、項目管理、經濟社會、安全衛生等多方面進行風險識別。

風險調查應列出調查者的組成人群及名單、問卷的問題及調查結果統計,復核調查范圍是否全面,是否調查了利益相關者特別是不利影響者的態度以及當地政府、專家和社會組織態度,應對調查結論進行全面分析,必要時召開座談會和聽證會。

風險估計應通過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風險措施應更加具體全面并具備一定的可操作性。

對于低風險的重大項目,根據分析出來的風險隱患、風險范圍和可控程度,提出化解矛盾問題的對策措施、預警措施和應急處置預案。 四、完善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的策略

1.建議項目所在地人民政府或有關部門的委托實施主體時優先考慮有相應資質的工程咨詢單位,利用其豐富的項目前期工作經驗把好項目的“穩評”關。

2.在完成評估報告之前應提供項目前置性文件,即規劃選址、用地預審及環評等。項目的規劃、土地、環評等手續如已完成的,其結論可以直接引用。

3.認真審閱由項目各編制單位完成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或項目申請報告、項目社會穩定風險分析篇章,認真審閱擬建項目前期審批相關文件(含規劃選址、用地預審及環評等前置性文件),如有可能,地方發展改革委在制定社會風險評估細則時相應要求國土、住建、環保、衛生等相關部門在前置性文件審批過程中增加社會風險評價,以便于提前介入并提前掌控風險。

4.現場踏勘及補充調查、廣泛征求、充分聽取意見。評估主體根據審閱結果,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根據需要直接開展或要求項目單位開展補充民意調查,可通過公示、走訪、座談會、聽證會,當面聽取意見,客觀真實反映廣大群眾意愿,作為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依據。

5.評估實施主體在廣泛征求和準確掌握民意的基礎上,應邀請委托單位、項目業主、相關專家(工程技術專家、項目施工組織專家、環保專家、維穩專家等)和各個職能部門代表(當地政府、規劃、環保、國土等)參加會議,重點圍繞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進行全面和客觀的評估論證。對風險分析篇章的內容和程序、評估的方法、識別的風險、反映的意見、提出的風險防范和化解措施以及評判的等級等方面內容進行全面評估論證,核實其正確性和合理性,從而確定項目的社會穩定風險處于高、中、低的哪個等級。

6.編制風險評估報告。評估主體根據社會穩定風險分析篇章的修編稿,編制評估報告,提出社會穩定風險等級,上報項目委托單位,作為審批、核準項目的重要依據。對于無風險、有較小風險、有較大風險和有重大風險的評估結論,做出可實施、可部分實施、暫緩實施、不實施的建議[2]。對于風險較小或者沒有風險的事項,應提出相應的預測預警措施和應急處置預案,并將風險妥善控制在預測范圍之內。

綜上所述,完善社會穩定風險分析和評估工作的目的在于把大量的社會穩定風險化解在重大項目開工建設之前,變堵截為疏解,使各類矛盾化解在既定的規則和程序內完成,進而從源頭上減少影響社會穩定風險的因素,確保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