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管理應急預案范文

時間:2024-03-18 18:01: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危機管理應急預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危機管理應急預案

篇1

1計算機應用中的科學管理

1.1規范計算機的操作程序

計算機科學管理的首要前提就是規范的操作計算機,規范的操作計算機能夠大大降低計算機的故障發生率和病毒侵害率。在計算機的操作中,很多操作人員存在不良操作習慣,例如沒有規范的按照計算機的使用程序操作,體現的最多的就是關閉計算機操作中,很多人采取直接切斷電源的方式或者是長按關機按鈕,這都是極具風險的操作方式,其次,在計算機的應用過程中,還會經常出現眾多大功率的電器共同使用的現象發生,這樣也會加大計算機的應用隱患,使計算機處于高危的運行環境中。規范的計算機操作程序應該是正確開關機,按照操作步驟開機、關機,注意待機的注意事項,建議可以制定簡單易懂的計算機操作手冊,在遇到相關操作問題的時候,可以在手冊上尋求幫助。

1.2制定計算機科學管理體系

目前計算機科學管理體系的制定還相對缺乏,各單位部門在計算機的應用上存在較大隨意性,缺乏相關的計算機科學管理制度。因此應該制定計算機的科學管理體系,逐步完善體系建設,并制定全面具體的管理制度,要求操作員在計算機的操作中必須要嚴格的執行相關制度。并明確責任人,在計算機出現相關問題的時候,要第一時間追究責任人,將計算機管理落實到專人。這樣會有效降低計算機故障和病毒侵害的發生。其次,要形成長效的計算機管理制度,將管理落實到各個環節,既包括計算機的基本操作,也包括計算機的風險控制和安全防范措施的應用。

1.3加強專業知識培訓

各單位部門應該加強計算機應用專業知識培訓,使計算機操作員具備豐富的計算機專業知識,從而在操作的過程中提高操作能力,這樣也能夠最大程度的避免計算機安全事件的發生,并提高計算機的應用效率。眾所周知,計算機應用程序更新換代的速度很快,為了提高操作人員的業務能力,要經常性的組織專業知識培訓活動,建立完善的培訓體系,邀請計算機專業人士進行培訓,要求全員掌握培訓的內容,培訓之后還要進行技能考核,只有專業技能達標的人才能夠操作計算機。并將一些簡單故障的解決方法教給操作員,從而使操作人員在遇到計算機故障的時候可以自行解決。提高操作人員的專業技能能夠最大程度的避免因認為因素造成的計算機故障。

2計算機應用中的安全維護策略

安全操作計算機在降低計算機故障發生率中有重要的意義,安全操作計算機能夠將一些潛在的風險遏制在萌芽狀態中,據調查統計,很多計算機風險和故障的發生都是由于沒有按照安全操作規范導致的,因此安全操作應該是全體計算機使用人員夠應該掌握的基本能力。計算機的安全操作程序應該是:開機,先將計算機的外圍電源接連好,然后再啟動計算機。關機,關機程序與開機正好相反,關機是先關閉主機電源,然后再切斷外部電源,這是正確的開關機順序。其次是在計算機運行的過程中,切忌搬動主機、反復拔插電源和頻繁開關機器等。要盡可能避免一些不良操作,不良操作不僅會使計算機容易遭遇風險,而且還會縮短計算機的使用壽命。所有計算機使用者都應該遵循安全操作的步驟,應該自覺遵守安全操作規范。

2.1提高風險控制能力

計算機在運行的過程中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病毒的侵害,病毒的侵害對計算機的穩定運行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并且病毒的侵害也會導致重要信息的泄露和肆意篡改,危險性極強,產生的威力也很大。因此要進一步提高計算機的風險控制能力,必須要在計算機應用系統中安裝相應的殺毒軟件,并定期對殺毒軟件中的病毒庫進行清理,做好對病毒類型的分析。對于存在漏洞的系統設置也及時的補救,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系統的風險防范能力,同時要建立專線網絡避免混合線路易產生的系統漏洞。對于重要的軟件要做好備份,以防止在病毒發生的時候出現永久遺失。在計算機出現問題的時候,要第一時間確保文件的安全性,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對系統進行修補。

2.2加強安全維護措施

計算機的安全維護工作對于計算機的安全運行極其重要,而且提高安全維護措施能夠有效延長計算機的使用壽命。計算機的安全維護措施分為硬件維護措施和軟件維護措施,硬件維護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平時做好對計算機的調試和垃圾的清理,要定期的檢查計算機的硬件設備的使用程度,保證計算機硬件的清潔衛生,及時清理機箱上的灰塵。而軟件維護相對來說更重要也更復雜,包括對計算機應用軟件程序的調試、定期做好數據備份以及定期做好驅動程序的檢查,定期殺毒等。加強計算機的安全維護措施能夠將計算機的運行風險防患于未然,能夠及時的發現病毒,并針對病毒采取有效的方法和處理措施,從而提高計算機的安全運行能力。

3結語

篇2

0引言

普通外科是急危重患者集中、病種多、搶救任務重的科室,自開展建立并實施外科急危重患者應急預案以來,我們一改過去搶救患者的盲目性,重視患者的心理護理,提高了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及對醫方的滿意率,降低了死亡率,使搶救工作更程序化、系統化、制度化和規范化.

1臨床資料

200001/200506收治的建立并實施應急預案的外科急危重患者1680(男724, 女956)例,年齡13~68歲,其中各類彌漫性腹膜炎患者980例,各類嚴重腹部外傷患者700例,作為觀察組;同期和前期(199901/200506)非建立并實施應急預案的外科急危重患者1590(男697,女893)例,年齡11.5~71.0歲,其中各類彌漫性腹膜炎患者951例,各類嚴重腹部外傷患者639例,作為對照組.并對兩組在治愈率、死亡率、患者滿意率等方面進行詳細觀察、對比分析. 兩組患者在年齡和性別構成上無明顯差異. 觀察組建立各種外科急危重患者應急預案,包括創傷急救預案、抗休克預案、心肺腦復蘇預案、手術預案等. 根據病情迅速初診,積極實施并快速擬定科學的急救措施,如快速補液、常規開放2條以上的靜脈通路(套管針)、吸氧、有效止血等. 有休克表現時立即按休克應急預案處理,積極病因治療、抗休克、糾正酸堿失衡、止痛及抗感染治療. 有心跳呼吸驟停時,迅速按心肺復蘇的應急預案進行搶救,保持呼吸道通暢,口對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接壓,必要時氣管插管及呼吸機應用等. 對嚴重創傷、大出血患者要做好包扎固定、止血及快速補液等處理. 并在盡可能短時間內做好各種手術前準備或安全的轉移工作,病情危重的直接入手術室,爭分奪秒手術搶救. 同時做好患者心理護理工作. 對照組處理方法:入院時按一般性處理,急救護理措施按常規實施. 結果觀察組1680例,治愈1637例,治愈率97.5%、死亡43例(其中醫方因素1例,占2.3%),死亡率2.5%,患者及家屬滿意率97.5%;對照組1590例,治愈1398例,治愈率87.9%,死亡192例(其中醫方因素42例,占21.8%),總體死亡率12%,患者及家屬滿意率71.8%. 兩組在治愈率、死亡率、患者及家屬滿意率方面相比具有明顯差異(P

2討論

應急預案建立與實施的突出優點為:①醫生、護士有明顯的緊迫感,可緊急、有目的的處理危及生命的病情,而不是教條地按書本上的常規去按部就班的處理[1]. 如多數患者進入病房,直接入手術室手術搶救,床旁手術處理等等,爭取了救治時機,提高了搶救成功率,明顯降低了死亡率. ②在搶救過程中,醫護人員規范應用應急預案程序,體現出了他們的嫻熟操作和嚴謹的工作作風,增強了患者及家屬對醫生、護士的信任感,同時緩解了其焦慮、恐懼的心理,增強了患者安全感. 在搶救同時,不應忘記關心患者需求,保證患者精神上的松馳和身體上的舒適,在做每一項操作和護理措施時,都應耐心解釋,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對孤獨和恐懼的患者進行安撫,如握著患者手,撫摸患者的額頭等. 讓患者在急救的環境中感到到溫馨、舒適,以減少身體及精神上的痛苦. 提高了患者對醫護人員的滿意率,建立了良好的醫護關系,樹立了窗口形象. ③通過實施規范化的應急預案[2],提高了醫務人員的自身素質,增強了醫務人員尤其是護士和年輕醫生的工作積極性,提高了獨立思考、獨立工作的能力,體現了自我價值. 同時醫護人員法律意識增強,使工作有依可據,搶救患者得心應手. ④重視患者家屬的安慰工作. 因外科急診患者病情危重、復雜,其家屬的焦急心理較重,對患者愈后和醫護人員的期望值較高, 故接診人員應保持鎮靜,以恰當的語言向家屬解釋病情,進行必要的心理安慰,引導家屬在患者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態,以鼓勵患者積極配合醫護工作. 本組結果顯示,觀察組在治愈率、死亡率、患者及家屬滿意率等方面與對照組相比均具有明顯差異性,和文獻[3]報道一致,說明外科急危重患者建立并實施整體科學的應急預案具有顯著的臨床意義和社會效益,且可使急危重患者的搶救工作更程序化、規范化、系統化和制度化.

參考文獻

[1]王麗華. 現代急救護理學[M].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1994:76-77.

篇3

在教學的過程中,人與體育設備、器材之間的接觸和在活動的場所進行活動時可能存在著對體育運動參與者造成傷害的危險。學校體育設備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在學校體育工作中,為減少和消除因場地、器材和設施所產生的危害,根據危機管理計劃和程序而對危機直接采取的對策。由于意外突發事件所造成的危機狀態構成了對現有正常學校體育工作秩序的威脅,不僅使學生、教師和學校蒙受極大的損失,而且還會使學校體育的形象和聲譽受到嚴重的損害,直接影響著學生健康水平的改進和提高。因此,對學校體育工作中體育設備安全管理已成為危機管理中重要的內容之一。

一、英國學校體育設備安全管理的實踐案例介紹

John Severs所著《Safety and Risk in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一書(2003,Routledge, 11New Fetter Lane,London EC4P 4EE)較早地開始了對體育教學中危機管理的研究,書中提出了體育教學中危機管理的重要性,從教師、學校管理者、學生等方面出發,并結合不同體育教材的獨特性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分析,提出對危機事件進行評估的方法,提出了避免及減少危機事件的建議,并設計了體育教學危機管理評估表,方便學校及教師保障教學安全。其中在體育設備安全管理方面對體育場地器材和設施可能發生的危機進行了評估和識別并制定出相應的措施。本文就英國體育設備安全管理的實踐案例介紹如下:

在英國所有的體育設備必須符合英國標準(BS)或英國和歐洲的聯合標準,且聯合標準正在逐漸取代英國標準。

(一)檢查和維修

所有的健身器材應由有聲望專業公司的專家檢查。學校現在每年也有自己的維修,但一些學校的做法是每2―3年只安排一次維修,甚至直到可以看出設備有問題,才要求檢查維修。這是一個危險的做法,建議學校每年都安排巡查。

當設備不能很好地處于工作狀態時,比如出現裂痕、攀爬的架子或棍棒上的螺栓不正常,就一定要終止使用。該裝置應該受到特殊保護和處理,以便它不能被豎立、打開、移動,并明確標出不能使用的提示,直至進行修理。

其他設備如小的器材設備、游戲和便攜式設施也要定期地檢查和維修,如球門柱。雇傭專門人員進行維護和小心修理是非常明智的做法,所有的維護、維修工作必須是專業化的,以確保該設備完全達到規定標準。所有的器材,包括有裂痕的器具都必須修復損壞部分,否則放棄使用。

(二)存放

當設備不使用時應十分注意放置和存儲。小學禮堂通常沒有內置存儲區域,因此大件設備如體操跳箱、便攜式框架;小器具如墊子,籃子等,不應放在可用于其他類型的活動的禮堂大廳成為障礙物,尤其是涉及跑動的活動。

如果可能,一些設備應放在大廳專門指定的安全區域中,當這樣的空間也沒有時,設備應放在一角并予以封存,使學生不能與之接觸。

長凳和其他的體操器械,不應存放在其他物體的頂部,否則非常危險,它們可以單獨地置于大廳邊或兩端;小設備如球、帽子和籃球等設施不應放在地板上或長凳的后面;中等設備如大球應放在開口封閉的麻袋里,如果可以,把麻袋置于特制的鉤子或釘在墻上;小沙包、銅環和跳繩類器材可單獨放在籃子里或帶輪子的箱子里,并在適當的地方存放箱子,例如席子或體操墊應整齊擺放,而且要便于以后使用、運輸和放置。

(三)搬運和放置設備

應該教育孩子們如何正確地搬運和放置設備和器具。在器具和設施移動時必須是有組織地進行,使所有學生準確知道誰在干什么、運用什么樣方式、放在哪里,不能使用一些含糊的命令或建議,比如“把這個設備放在那兒”“你們中的一些人往這里走”“我們把體操設備分開”等;應該給孩子們展示一個正確的方法去抬起、降低和移動大型設備,并且給他們練習的機會。正確的方法必須始終堅持,例如學生排成行抬起一塊墊子的每個角落而不是拖;當學生沒有足夠大的力量去搬運這些器材時,工作人員應協助搬運;保持對班級其他人的注意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允許學生使用這些器具或設施,直至教師檢查器具或設備放在了正確的位置、安裝和檢測器材都適合使用時才允許學生使用。

(四)不使用的設備和器材

對于目前不使用的器材和設施應放在離活動區至少兩米遠的位置,器材已經取出但暫時不使用,也應放在離活動區至少兩米的位置,酌情放置器材是絕對必要的。

當器材已經使用完并不再使用時,應當從活動區移除,特別是球類以及他小件設備,如果遺留在地面上可能導致事故(扭傷腳踝或滑倒)的發生,使用完后必須搬移并如以前一樣放在指定區域或適當的容器里,切記至少遠離活動區兩米的距離。

小器具如小墊子和球拍不應該簡單地扔放,不管學生離放置點和容器有多近,都應在放置的區域將其軋好或卷起來。小器械如球和銅環等物品可能反彈或者滾動返回到活動區,散落的物品周圍容易出現問題,應立即再次使用或放回到永久存儲點。教師應該以正確的程序教育兒童,直到能夠安全和有秩序地將設備放置正確的位置。

(五)其他

一般說來,沒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去使用體育設備是錯誤的,特別是那些有一定重量而且容易觸及到的器械,器械可能不穩定,比如螺絲或釘子已冒出來了,所以無論是單獨還是合并使用一定要堅持器械穩定、結實、緊挨地面的標準。

1.墊子的使用

墊子應符合特定活動所需的最小厚度和類型,并在處于沒有開裂的完好狀態下,滿足附著在地板上的要求。

2.設備表面

設備表面應該適合做各種活動,并在學生的身體活動中處于完好狀態。

(1)戶外設備表面

在使用之前,必須徹底檢查所有戶外設備的表面,任何物體如玻璃、瓶子、罐子、石塊、棍棒等都應該被清除,表面的任何破損或裂縫都應被記錄和清理,如果認為有危險應及時予以維修,表面出現太多的損壞就不應該繼續使用。瀝青或其他人工表面場地(如操場、板球場等)應該及時清除樹葉,對諸如因天氣條件引起的霜凍應采取特殊表面護理。

操場。操場應該有一個平坦、均勻和防滑的表面。當評估報告顯示它們達不到短期標準時應該定期重鋪,表面上的粗砂石和塵土應予清除,如果有任何裂紋和表面缺失,受影響的地區不應該再進行使用,操場必須被封鎖直至修復完成。特別要注意的是操場表面的濕滑現象,為避免皮膚傷害,在有摔倒危險可能的地方參加活動(如攻擊性的運動)時都應該穿著運動褲、長袖衫。

草皮運動場。運動場應當適當覆蓋定期修割的草皮,并且是合理光滑的表面,因為凹凸不平的表面容易致人絆倒或失去平衡。應特別注意舊的補丁區域,這些區域應該定期重新鋪上草皮,如果確實存在這樣的補丁,并有堅硬的石塊或破裂,應最好避免在上面活動。

(2)室內地面

所有地板應該是非常干凈的、平滑的、完全沒有裂縫,學生應該穿有良好抓地力的正確的鞋子。木地板應該防滑并有足夠的彈性,尤其是對舞蹈和體操項目而言。濕地板非常危險,如果整個表面是濕的,課程必須推遲直到地面干燥;如果地板某部分是濕的(例如由于屋頂漏水),這一區域必須被封閉,還要給兒童危險警示,讓他們避開受影響的區域。

3.體育館的大廳和環境條件

體育館大廳應該通風良好,有合適的溫度,避免過強的光線;為孩子精心挑選窗簾或百葉窗;人工照明設施應妥善保護;游戲活動大廳和任何相鄰區域的窗戶要高,并有牢不可破的玻璃或保護裝置。

二、英國學校體育設備安全管理實踐案例的啟示

學校體育設備管理有必要引入安全危機管理意識,維護學生身體健康安全是現代學校體育的重要職責之一。評價一個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不僅要看他在一般情況下的體育教學、訓練、課余活動教學和管理能力和表現,更要看他在體育設備安全管理方面的表現。

完善體育設備安全管理體系,提高危機應對能力已經成為學校體育工作的一個重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工作理念為全面危機管理。學校體育安全危機管理是一種全面的危機管理,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過程的完整;二是體制的完善與機制的健全,主要有法律規范系統、預備系統和恢復評估系統等;三是將學校體育安全危機管理納入到學生健康與社會和諧的戰略高度。

2.工作方式從行政手段轉為依法行政。傳統的學校體育安全危機管理建立于教師教學文件管理基礎上,在這種方式下,法律對學校體育安全危機管理中的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在危機中的權利和義務都沒有明確的規定。

3.核心使命從應對因體育場館、場地、器材、設施因素所造成的身體傷害事故轉為學生自身安全意識的培養:安全意識、正確的方法、觀念等。也就是說,學校教師危機管理關注更多的是體育設備安全管理,如運動器械倒塌事件威脅到學生的健康安全。所以,體育設備安全危機管理應由學校管理部門、教師和對學生教育的角度來避免。

4.工作重心是以安全教育為主的安全防范,也就是說為最有效的安全教育來避免安全危機的發生。因此,學校體育安全危機管理的工作重心之一要傾向于安全教育和防范。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以人為本的觀念在英國體育設備安全管理中的目標是依靠人、針對人和為了人,因此學校體育安全危機管理必須以人為本。對體育場地器材設備可能發生的危機進行評估和識別并制定出相應的措施,這是提高學校體育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體育教學安全危機管理就是要使學校體育建立起正常的運行秩序,而要達到全面提高學生健康水平的目的,必須使學校體育工作有標準可依,并達到規范要求。

篇4

【關鍵詞】 血清素

關鍵詞: 血清素;肌,平滑;細胞,培養的;胃底;Ca2+ ;Fluo-3-AM;顯微鏡檢查,共焦

摘 要:目的 研究5-HT誘導胃底平滑肌細胞內鈣動員的機制. 方法 采用Ca2+ 指示劑Fluo-3/AM作為細胞內鈣離子的熒光探針負載培養的胃底平滑肌細胞,共聚焦技術檢測細胞內鈣熒光強度的變化. 結果 基礎狀態下SFSMC [Ca2+ ]i 熒光強度(FI)為264±15,5-HT10μmol L-1 使熒光強度的變化ΔFI為16.5±2.6;細胞外無鈣時,5-HT升高[Ca2+ ]作用被減弱,但除去細胞外鈣,并使用內羅啶(ryan-odine)孵育后,5-HT不再引起熒光強度的變化;10μmol L-1 米安舍林(mianserin)可部分拮抗5-HT升高[Ca2+ ]i 的作用,賽更定(cyprohetadine)不能抑制5-HT升高的胞內鈣;Mn9202和拉西地平(lacidipine)均能完全抑制5-HT升高[Ca2+ ]i 的作用. 結論 5-HT可通過促進外鈣內流及鈣池(SR)釋放使[Ca2+ ]i 升高;在胃底平滑肌5-HT升高胞內鈣部分通過5-HT2 受體,而不是通過5-HT1C 受體;5-羥色胺通過L型鈣通道促外鈣內流;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能通過阻滯L型鈣通道,而完全抑制5-HT促胞內鈣升高的作用.

Keywords:serotonin;muscle,smooth;cells,cultured;stomach fundus;Ca2+ ;Fluo-3/AM;mi-croscopy,confocal

Abstract:AIM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5-HT on[Ca2+ ]i dynamics in stomach fundus smooth muscle cells(SFSMC)of rats.METHODS Cells were cultured and loaded with Fluo-3/AM.[Ca2+ ]i was measured by fluores-cent intensity(FI)in each cell with confocal microscopy.RESULTS Resting FI level of SFSMC was264±15,10μmol L-1 5-HT elevated [Ca2+ ]i ,the change of FI was16.5±2.62;When extracellular Ca2+ was removed,a decrease in resting level and a small,transient increase in [Ca2+ ]i were observed.In D-Hanks solution with ryanodine,5-HT had no effect on basal levels of [Ca2+ ]i .The effect of5-HT was partly inhibited by10μmol L-1 mianserin,but cyprohetadine had no effect on5-HT.When pretreated with Mn9202or lacidipine,the effects of5-HT were throughly inhibited.CONCLUSION Data suggest that5-HT acts by5-HT2 re-ceptors on SFSMC to cause Ca2+ to release from introcellular stores,followed by Ca2+ influx,possibly through L-type cal-cium channels.And Mn9202has the complete antagonist ef-fect on5-HT.

0 引言

5-HT是胃底平滑肌的一個較強的激動劑,但與收縮有關的5-HT受體尚不能肯定,Cohen等

[1] 通過功能實驗認為選擇性5-HT2 受體拮抗劑不能有效地拮抗5-HT收縮胃底平滑肌的作用,同時通過功能實驗也證實胃底平滑肌不含5-HT1A ,5-HT1B ,5-HT1C 受體.而Baxter[2] 等認為縱向的胃底平滑肌含有5-HT2B 受體.但無論是5-HT2B 受體抑或是其他受體,Ca2+ 作為細胞的第二信使,對5-HT對胃底平滑肌的收縮作用起重要作用,可是其具體的作用機制目前還不清楚.本實驗采用熒光探針Fluo-3/AM標記培養大鼠胃底平滑肌細胞內Ca2+ ,通過共聚焦顯微鏡觀察單個細胞熒光強度的瞬時變化,探討5-HT可能的作用機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①大鼠胃底平滑肌細胞(stomach fun-dus smooth muscle cells,SFSMC)的培養,按參考文獻[3]介紹的方法并稍作修改.選用1~3d的SD大鼠(本校實驗動物中心提供,陜動字003號),75mL L-1 酒精消毒腹部后,暴露腹腔.剪取胃底,立即置冰冷的Hanks液中,仔細刮除食物殘渣及內膜,留下肌層和外膜,用冰冷的Hanks沖洗3~4次.用剪刀剪碎后,置于一定量的1g L-1 膠原酶中,放置37℃攪拌消化60min,每20min收集一次細胞,離心中止消化,以DMEM培養液(含100mg L-1 小牛血清)制備成細胞懸液,并調整細胞密度為109 L-1 .種植入培養瓶中,置37℃,50mL L-1 CO2 培養箱中孵育,貼壁90min后,將細胞懸液移入另一培養瓶,以后3d換液1次.至平滑肌細胞長滿成單層,此時細胞呈典型的“峰谷”狀排列,α-actin單克隆抗體免疫組織化學顯示,90%為陽性胃底平滑肌細胞.以250mg L-1 胰酶消化傳代.將3~5代細胞接種于一種特制的50mm中培養皿(培養皿下底部中央有一直徑1mm小孔,從下方粘貼一個蓋玻片),培養24h細胞貼壁生長,熒光標記檢測細胞內Ca2+ 水平.②所用藥品:(2,6-二甲基-4-3-硝基苯基)-1,4-二氫-3,5-吡啶二羧酸-3-甲酯-5-正戊酯(Mn9202))、拉西地平(lacidipine)均由本室合成,經核磁共振氫譜確證其結構,HPLC純度分析大于98%,使用時以二甲亞砜(DMSO) 150mL L-1 吐溫-80(1 50)配制;硫酸肌酐5-羥色胺(5-HT)、鹽酸賽庚定(cyprohetadine)、米安舍林(mi-anserin)、膠原酶、熒光探針Fluo-3/AM,依他酸(EGTA)、內羅啶(ryanodine)均購自Sigma公司,高糖DMEM為GIBCO公司產品;胰蛋白酶購自華美公司;Hanks液含(mmol L-1 CaCl2 1.3,KCl5.4,KH2 PO4 0.4,MgCl2 6H2 O0.4,MgSO4 7H2 O0.4,NaCl137,glucose5.6)D-Hanks液以0.1mmol L-1 EGTA代替CaCl2 .

1.2 方法

①用熒光探針Fluo-3/AM標記細胞內Ca2+[4,5] :以二甲亞砜將Fluo-3/AM配成1.0mmol L-1 儲備液低溫凍存,用時以pH7.4D-Hanks液稀釋成10μmol L-1 應用液,將各處理細胞以D-Hanks液沖洗3次,加入0.2mL10μmol L-1 Fluo-3/AM,避光置37℃卵育30min,吸出染液,以Hanks液洗3次,加入0.2mL Hanks液后用于檢測;②實驗分組及檢測方法:Hanks液+5-HT組;D-Hanks液+5-HT組;內羅啶(ryanodine)10μmol L-1 孵育5min后加入D-Hanks液+5-HT組;鹽酸賽庚定(cyproheta-dine)10μmol L-1 孵育5min后加入Hanks液+5-HT組;米安舍林(miaserin)10μmol L-1 孵育5min后加入Hanks液+5-HT組;Mn920210μmol L-1 孵育5min后加入Hanks液+5-HT;lacidipine10μmol L-1 孵育5min后加入Hanks液+5-HT組.將培養皿置于ACAS570載物臺上,在激光共聚焦顯微鏡下動態掃描細胞內熒光強度變化,激發波長488 nm,發射波長522nm,采樣頻率為488Hz,共聚焦系統由Bio-Rad公司MRC-1024提供的Time-Course/Ratiometric軟件控制,每皿選2~3個視野,以平均熒光強度(FI)變化反映胞內游離鈣濃度的相對水平.

統計學處理:數據經Pentium90微機系統Time-Course/Ratiometric軟件對圖形及時間進行實時測量而獲得.以x ±s表示,組間差異顯著性檢測用方差分析法,相關分析用直線回歸法.

2 結果

2.1 5HT對胞內[Ca2+ ]的影響

胃底平滑肌細胞在ACAS570上觀察,成規則的梭形,輪廓清晰,經Fluo-3/AM標記后的細胞中部熒光強度較強,周邊較弱.由于細胞所處狀態不同,基礎熒光強度稍有差別.Ca2+ 的平均靜息值為264±15(以熒光強度表示).5-HT能引起細胞胞質內[Ca2+ ]迅速升高,(129±17)s達最高峰,然后有一個高于基礎值的平臺期,FI(Peak-Resting)為16.5±2.6(Fig1).在無鈣含EGTA液中,5-HT也引起胞內鈣的短暫升高,并有一個較低的平臺期,FI(Peak-Resting)為8.7±1.5.用10μmol L-1 ryanodine在D-Hanks液中孵育10min后,再加入10μmol L-1 5-HT,不引起胞內鈣的變化.

2.2 5HT受體拮抗劑對5HT引起[Ca2+ ]i 變化的影響

在Hanks液中10μmol L

-1 mianserin孵育10min后,10μmol L-1 5-HT升高胞內[Ca2+ ]的作用被部分地抑制(P0.05).

2.3 DHPs鈣拮抗劑對5HT引起[Ca2+ ]i 變化的影響

分別以10μmol L-1 Mn9202和lacidipine在Hanks液中孵育10min后,再加入10μmol L-1 5-HT,二者均能完全的拮抗5-HT升高胞內[Ca2+ ]的作用(Fig2).

3 討論

細胞內的[Ca2+ ]的增加是平滑肌收縮的一個主要因素[3] ,許多影響收縮的因素主要是通過影響[Ca2+ ]i 而起作用的.Sanders等[6] 認為,在血管平滑肌,5-HT激動了5-HT2 受體,通過PLC/IP3 轉導途徑而促進鈣池釋放Ca2+ ,即IP3 激活細胞內鈣池SR上的IP3 受體,使鈣釋放增加(IICR機制),[Ca2+ ]i 升高;升高的Ca2+ 可激活SR上的ryanodine受體調節內鈣釋放,進一步升高[Ca2+ ]i .也有人認為[7] ,5-HT2 受體的激動可以引起細胞去極化,從而激發L型鈣通道使Ca2+ 內流,然后Ca2+ 通過內羅啶受體從SR短暫外流.但若5-HT激動其他亞型的受體,則可能通過減少或增加cAMP,或打開其它的離子通道來調節[Ca2+ ]i .Hirafujim等[8] 證實,在血管平滑肌5-HT促進內鈣釋放和外鈣內流與cAMP無關(Tab1).表1 實驗各組10μmol L(略)

在胃底平滑肌,關于5-HT受體的亞型尚有爭論.Baxter等[2] 認為,胃底平滑肌可能混有幾種5-HT受體的亞型,但在縱向的胃底平滑肌具有5-HT2B 受體,與其它亞型的5-HT2 受體不同的是,5-HT2B 的信號轉導途徑與PI的水解無關[9] ,而鈣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10] .

在培養的胃底平滑肌細胞5-HT可引起[Ca2+ ]i 的迅速升高,然后是一個持續的、升高的、穩定的平臺期.[Ca2+ ]的迅速升高依賴于胞外Ca2+ 的流入和胞 內Ca2+ 的釋放,而平臺期依賴于Ca2+ 內流.在無Ca2+ 液中,出現[Ca2+ ]的震蕩,表明Ca2+ 從鈣池的釋放依賴于Ca2+ 的內流.而使用ryanodine后5-HT不再引起[Ca2+ ]i 的變化.以上結果表明5-HT通過促進外鈣內流和促進胞內細胞器鈣的釋放來升高胞內[Ca2+ ]的.

在實驗中,使用L型鈣通道拮抗劑Mn9202和lacidipine孵育后,5-HT升高[Ca2+ ]i 的作用被完全抑制(P

參考文獻:

[1]Cohen ML,Colbert WE.Relationship between receptors medi-ating serotonin(5-HT)contraction in the canine basilar artery to5-HT1 ,5-HT2 and rat stomach fundus5-HT receptors [J].J Pharmacol Exp Ther,1987;243(1):264-269.

[2]Baxter GS,Murphy OE,Blackburn TP.Further characteriza-tion of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putative5-HT2B )in rat stomach fundus longitudinal muscle [J].Br J Pharmacol,1994;112(1):323-331.

[3]Missiaen L,De Smedt H,Droogmans G,Casteels R.Calcium ion homeostasis in smooth muscle [J].Pharmacol ther,1992;56:191-231.

[4]Qiao GF,Zhou H,Li BY,Li WH.Antagonistic effects of berbamine on [Ca

2+ ]mobilization by KCl,norepinephrine,and caffeine in newborn rat cardiomyocytes [J].Zhongguo Yaoli Xubao(Acta Pharmacol Sin),1999;20(4):292-296.

[5]Su ZL,Sun YR,Li N,Lu QG,Jiang SC.Calcium imaging of cochlear inner and outer hair cells and deiters’cells of the guonea pigs [J].Zhongguo Zuzhihuaxuo Yu Xibaohuaxuo Zazhi(Chin J Histochem Cytochem),1999;8(2):165-168.

[6]Sanders-Bush EM,Tsutsumi,Burris KD.Serotonin receptors and phosphatidylinositol turnover [J].Ann NY Acad Sci,1990;600:224-235.

[7]Fozard JR.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s and effector coupling mechanisms in peripheral tissues [A].In The Peripheral Ac-tions of5-Hydroxytryptamine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73-79.

[8]Hirafujim M,Nezy A,Kanai Y,Takeda S.Effect of5-Hydrox-ytryptamine on introcellular calcium dynamics in cultured rat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J].Res Commun Mol Pathol Pharmacol,1998;99(3):305-319.

篇5

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是當今世界普遍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對整個社會來說,加強應急管理、應對各種危機,及時處理和化解各類矛盾,已經被各國政府高度重視。全面提高應急管理人員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技能,扎實推進應急管理工作已經成為社會、政府、企業管理的核心職能之一。

應急管理工作要以科學的方法抓預防和應急準備,以科學的手段作好預警預報和傳遞信息,以科學的方法分析模擬事故影響及后果,以科學的判斷作為應急處置、救援方案的決策依據,以科學和技術的研究提升應急工作的水平。

應急管理應從對風險識別開始,分析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嚴重性,評估風險的接受程度,采取控制措施,使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上。危險辨識與風險評價是企業應急管理工作的基礎,也是確定應急范圍和對象、編制應急預案的關鍵。危險辨識與風險評價包括對危險因素和有害因素的辨識,以及對它們造成的后果和可能性的評價。危險辨識是確認危險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確定其特征的過程,即找出可能引發事故導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統、生產過程或場所的特征,評估事故后果。

應急預案是針對可能的重大事故或災害,保證迅速、有序、有效地開展應急與救援行動而預先制定的有關計劃或方案。它是在辨識和評估潛在的重大危險、事故類型、發生的可能性、發生過程、事故后果及影響嚴重程度的基礎上,對應急機構與職責、人員、技術、裝備、設施、物資、救援行動及其指揮與協調等方面預先做出的具體安排。應急預案基本功能是對有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做到超前思考、超前謀劃、超前化解,把應急管理工作納人經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軌道,從而化應急管理為常規管理,化危機為轉機,最大程度地減少突發事件給企業、政府和社會造成的損失。應急預案從應急功能和定位上分為總體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等;從應急目的和作用分為:救援預案、響應預案、處置預案(或方案);應急救援預案是應急救援準備工作的核心內容,也是我國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如在《安全生產法》、《突發事件應對法》、《消防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中均有明確規定。應急預案應明確在突發事故發生之前、發生過程中以及剛剛結束之后,誰負責做什么,何時做,以及相應的策略和資源準備等。總體應急預案是從總體上闡述處理事故的應急方針、政策,應急組織結構及相關應急職責,應急行動、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應對各類事故的綜合性文件。專項應急預案是是針對具體的事故類別、危險源和應急保障而制定的計劃或方案,是總體應急預案的組成部分,應按照總體應急預案的程序和要求組織制定,具有明確的救援程序和具體的應急救援措施,作為總體應急預案的附件。現場處置方案是針對具體的裝置、場所或設施、崗位所制定的應急處置措施。現場處置預案應具體、簡單、針對性強。現場處置方案應根據風險評估及危險性控制措施逐一編制,做到事故相關人員應知應會,熟練掌握,并通過應急演練,做到迅速反應、正確處置。應急預案應符合科學、實用、簡明、易行的總體要求,滿足國家法律法規和企業有關規定,適應突發事件的發生和發展機理,涵蓋對緊急情況的處理程序和措施,應急措施要具體明確,具備可操作性。

應急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再是一個安全環保部門或是生產運行部門單一部門管理的業務,而是一項關聯性很強的工作。應急工作在某種程度上不再象一些傳統管理工作那樣責任分明、界限清楚,比如,自然災害造成的裝置破壞會直接影響生產工藝的安全,生產工藝的安全發生問題也直接波及到人員的生命、環境和財產安全;同樣,社會事件、公共衛生事件會在局部引起恐慌,人們的心理、生活活動就會受到影響,給安全生產帶來危害。所以建立應急體系必須量化和分解應急工作計劃和目標,落實責任部門、責任人、職責權限、時間和資源,確保應急工作計劃和目標的實現,并能持續改進。

篇6

(一)理解和掌握刑事立案4各督的宗旨。刑事訴訟法之所以明確規定刑事立案監督,其宗旨就是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罰代刑等問題,解決人民群眾告狀無門的問題,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證國家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因此,檢察機關在立案監督中,不僅要主動挖掘案源,從審查批捕、審查工作、貪污賄賂檢察工作、監所檢察工作中發現案件線索,而目要認真接待被害人的申訴,維護申訴 的合法權益。

(二)區分“未立案”和‘ :立案”的界限。“未立案’’是指公安機關沒有發現或雖已發現,但正在審查,還沒有做出是否立案決定的案件。“不立案”是指公安機關已經決定不立案的案件。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涅 規定,沒立案的案件不屬于刑事立案 釜督的范圍。其中,如果是公安機關還沒有發現的案件,檢察機關發現后,應當按照刑事訴訟法第8絳的規定,移送到有管涪權的機關辦理。只有公安 關已經決定不立案的案件,才能按照立案監督程序辦理,在當前的司法實踐中,公安機關對于有犯罪行為應當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責任的案件而不立案的情況主要有:(1)放縱不理任其逍遙法外而不立案;(2)作罰款處理而不立案;(3)以勞動教養或治安處罰而不立案;(4)因當事人私下了結而不立案,因說隋,或干涉而不立案;(5)因犯罪事實沒有完全查清而不立案;(6)犯罪嫌疑人下落不明而不立案;(7)對于共同犯罪中—些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犯罪成員因取證難而不立案等。

(三)理清立案監督與偵查監督的關系。立案監督是針對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立案的案件,是解決符合刑事訴訟法規定的立案條件的案f牛骨皂否進入刑事訴訟程序的問題。偵查監督是針對已經進^刑事訴訟程序的案件,解決其偵查活動是否合法的問題。因此,對于已經進^刑事訴訟程序的案件,檢察機關經審查認為需要追捕、追訴的,一般不宜通過立案監督程序辦理,而應當建議公安機關移送審查批捕、審查。對于經建議仍不移送批捕,而又符合逮捕條件的,可以直接做出批準逮捕決定,送公安機關執行。而不宜直接通過立案監督程序,通知公安機關立案。

篇7

關鍵詞:貴陽市;應急管理;

貴陽市作為貴州省省會,是貴州對外經濟文化交往的中心城市,在整個城鎮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貴陽市城市人口、財產等各種資源高度密集,一旦發生突發事件,造成的經濟和社會影響都十分重大。我國現行的應急管理體制,是2005年建立在的。在2008年貴州冰雪凌凍和2010年貴州省關嶺縣泥石流滑坡事件中,它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需要改進完善,本文以貴陽市為例,對城市應急管理建設進行一些探討。

(一)加強貴陽市應急管理的必要性

城市應急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過程。城市應急管理就是城市政府針對城市所發生的各種危及城市公共利益的災害危機,采取及時有效的手段,整合各種資源,防止危機的發生或減輕危機的損害程度、保護城市公共利益的管理活動。由于人類的疏忽和錯誤造成的各種技術災害,一旦發生就是危害巨大,而且這些技術災害往往幾乎不能預警。城市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增加了城市各種災害發生的頻率、加大了對城市威脅的嚴重性。因此,如何通過建立科學的城市應急管理體制,來預防災害和減輕災害損失,就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內容。

(二)貴陽市的自然災害

貴陽市位于貴州省中部,地處東經106° 07′ ~ 107°17 ′,北緯26°11′~ 27°22′之間,屬全國東部向西部高原過渡地帶。地形、地貌走勢大致呈東西向延展,地勢起伏較大,南北高,中部低。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大量分布,既有高原山地和丘陵,又有盆地和河谷、臺地,海拔最高為1762米,最低506米,市區中心海拔1071米。對貴陽市城市建設影響較大的災害性原因主要有滑坡、凝凍等,這些災害是城市應急管理建設的重要內容。

第一,貴陽市地處亞熱帶高原濕潤季風氣候,由于雨水充沛極易導致泥石流、滑坡等災害性氣象。貴陽市的氣候具有下列特點: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受季風的不穩定性影響(進退的早遲和強弱),暴雨、冰雹、泥石流等氣象災害頻繁,

第二,貴陽市冬季多凍雨、凝凍。貴陽冬季常受云貴靜止鋒影響,多陰雨、少日照,氣候地域差異和垂直差異顯著,在強冷空氣或寒潮到達時,由于冷暖空氣交鋒而產生凍雨。

(三)貴陽市的技術災害

第一,系統化連鎖危機。貴陽市基礎設施網絡化使得災害造成的連鎖反應和間接損失大。

第二,食品安全危機。食品是關系貴陽市幾百萬人民生命健康的大問題,食品安全是貴陽市公共安全管理中的棘手問題之一。貴陽市食品市場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假冒偽劣、食品源和污染問題,有毒食品、黑作坊屢禁不止。

第三,安全生產危機。貴陽市安全生產潛在危機主要集中在建筑行業、化工園、工礦企業、鄉鎮企業和煤氣、水、電、城市下水道、公共交通等城市基礎設施領域。

第四,社會危機。影響社會穩定的一些問題仍沒有得到有效遏制,主要表現在:刑事案件仍呈高發狀態;反恐打黑除惡仍需加強;流動人口犯罪成為新焦點;由各種人民內部矛盾引發的數量集中,成為影響貴陽市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

所有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預防與解決,就會引發危機,這就需要建立與健全科學的城市應急管理機制,預防與減少公共危機,確保城市公共安全。

二、當前貴陽市應急管理建設的薄弱環節

近年來,貴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市應急管理建設,在公共衛生、安全生產、自然災害、社會穩定等重點領域初步構建了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雖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目前的相關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全民防災減災意識比較淡薄。社會公眾參與程度不高,防范風險能力薄弱。提高城市的應急管理,需要全社會的參與。

第二,應急職能機構和部門的職責不清和管理脫節。目前,每個大中城市都有公安、消防、醫療、交通、防洪、防震、供水城管、環保等20多個具有專業應急職能的機構及救援中心,有防洪、防震、防火、交通安全、衛生、海事、公安、安全生產等專業協調委員會或指揮部,各個部門有著自己的應急預案和措施。

第三,缺乏暢通的應急反應機制。主要表現在:(1)災害風險信息報告的標準、程序、時限和責任不明確不規范,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要求,瞞報、緩抱、漏報的現象時有發生。(2)各個應急信息系統相互分割,缺乏互通互聯,難以實現信息資共享。(3)缺乏綜合性的信息平臺和分析,包括在信息收集匯總、綜合評估、預測預警等方面。(4)報警出警效率不高。目前,在同一個城市里,有110報警、119火警、120急救、122交通事故報警等不同的報警號碼,仍缺乏統一的特服號碼,導致了突發事件發生時報警的不便,各救助系統又互不隸屬,機制不同,網絡不能互通互聯,一旦發生突發事件,不同警種與不同的防災部門之間很難快速協調,造成應急處置效率低下。

第四,缺乏強有力的應急保障機制。城市應急救援力量分散于多個部門,局限于各自領域,應急救援力量分散,易導致資源重復投入和因職責不明而互相推諉。

第五,應急法制建設的覆蓋面單一,各單災種法律法規之間缺少必要的聯系和制約。雖然我國在構建突發事件應急法律體系方面具有一定基礎,但缺少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基本法律作為“龍頭”,一些領域的應急法律規范仍不健全。

三、加強應急管理應采取有效措施

切實加強城市綜合防災和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提高應對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對于社會穩定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基于此,特提出如下措施:

第一,提高對加強應急管理的認識。加強基層單位和社會單元的預案體系建設,提高覆蓋率和可操作性應急預案體系要向基層延伸,推進各地區、各行業和各單位的應急預案建設,基本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覆蓋的應急預案體系。

第二,學習應急救災救援知識。城市應急管理是新鮮事物,有許多新科學、新知識、新技能需要我們去學習、去研究,探索其客觀規律;城市應急管理有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需要去調查、去解決。

第三,制定應急預案。應對危機救災救援預案,是搶險救災、應急救援的基本依據,制定應急預案,應根據國家應對危機管理預案和上級有關搶險救災、應急救援的方針、政策、指示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定下科學目標。應急預案應具有較強超前性、針對性、科學性、適用性,把制定預案的目標,定在可靠可行實用便于操作上。

第四,明確應急管理工作機構和職責,并建立應急管理值班制度。其次是強化對應急預案的落實工作。

第五,建立應急指揮機構。在新時期新階段新形勢下,必須建立一個集中領導,統一指揮,結構完整、功能全面、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指揮機構,并成立城市應對危機聯合指揮部,市聯指內部由綜合指揮部門、業務保障部門和專業指揮部門組成。

第六,完善應急救災救援法律法規,落實國家《突發事件應對法》。

參考文獻

[1] 湯鎖坤,劉其順.貴陽市城市氣候特征的分析研究[J].貴州氣象,1995(2);3-46

篇8

一、地方政府應對公共危機管理的合作困境

(一)從立法角度來看,當前我國在危機管理中關于地方政府間合作立法滯后,甚至是空白

地方政府從事社會活動應具有合法性。雖然我國已經制定《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以及專項應急預案、部門應急預案等,但是這些法律基本上是應急預案,覆蓋面較為狹窄、片面,沒有涵蓋到地方政府間合作,造成政府間合作立法空白,不能為地方政府間合作帶來法律支持和保障。地方政府間合作合法性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二)從地方政府作為“經濟人”角度來看,地方政府間存在競爭

地方政府間競爭嚴重影響地區間合作發生,是眾多障礙中最難治理的因素。在進行雙邊或多邊危機管理合作時,地方政府的理性使其進行成本和收益的計算與比較,引導地方政府行為并最終影響其選擇。由于各個行政地區發展不均衡,地方政府優越感以及資源流動規律使得地方政府更傾向回避合作。同時,我國地方政府績效評估指標體系不夠科學合理,某些地方政府只注重眼前和局部利益,只顧追求政績而忽視地方政府間合作,從而很難去關注地方政府間合作事務。

(三)從危機管理中組織機構與管理職能來說,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地方政府沒有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合理設立專門危機管理機構,并且危機管理的職責、職能和權責也沒有被相關法律和法規加以明晰、明確,這就可能會造成地方政府扯皮、踢皮球以推卸責任,降低危機管理效率;其次,在某一地方政府內部,不同部門承擔不同管理職能,這些部門之間很難形成分工合作、相互協調的局面,這使得地方政府間合作局面更難以實現。

(四)從信息管理體制看,地方政府之間在信息共享、溝通、公開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從思想觀念上來說,由于受到“官本位”思想影響,地方政府還沒有形成信息公開是其義務的觀念。同時,由于受到地域、層級、部門限制,大量中間環節存在于地方政府信息公開過程之中,導致信息失去其真實性甚至消失,無法實現地方政府間信息完全共享。這使溝通變得困難且效率低下,增加地方政府間合作難度。

二、促進地方政府合作應對公共危機管理的途徑

(一)加緊出臺政府危機管理法律法規,逐步實現地方政府間合作合法性

盡管我國在2006年1月8日頒布了《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隨后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并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法律法規,但是沒有相應法律來保障地方政府間合作權益并對他們的權利和義務進行規定。我國立法部門應盡快出臺危機管理中地方政府間合作的法律法規,以早日實現地方政府間合作制度化以及合法化。

(二)完善地方政府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做好危機管理成本的轉移性支付

雖然地方政府間競爭是必然的,但是如果能夠實現他們之間的良性競爭不但可以促進雙邊發展也可以促進雙邊危機管理合作。改善和完善政績考核標準是目前實現良性競爭的有效方式。將區域內總體發展和合作績效納入績效考核指標體系[1]。同時,在績效考核中實施負強化激勵策略,對沒有進行雙邊危機管理合作的地方政府實施一定懲罰。另外,由于實施危機管理合作會增加地方財政負擔,所以上級政府應做好轉移性支付以更有效地促進危機管理地方政府間合作進程。

(三)設立專門危機管理機構,明確地方政府合作權責

由于大多數地方政府沒有專門危機管理機構而且面對危機沒有充分準備,所以當危機發生時,地方政府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特別是當危機負外部性影響到周邊區域時,地方政府更無法有效地處理超越自身管理范圍的危機,所以地方政府應設立專門危機管理機構。同時,需要制定地方政府合作規則,明確雙方合作細則,明晰雙方職能、職責和分工,建立完備政府官員問責制度,完善“權責統一”行政體制并制定與行政問責相關的配套制度。

(四)建立信息共享體系,提高信息透明度,加快地方政府間信息化基礎建設

首先,地方政府間危機管理信息不應該相互獨立并且缺乏及時有效互動。為更有效地做好危機管理預防、處理、善后解決等工作,地方政府間應建立信息共享體系,使信息準確及時得到共享。其次,應該提高信息透明度,確保地方政府間信息公開化并保證信息真實性。再次,應加快地方政府間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以便在危機管理中地方政府間能夠形成聯動體系。

三、總結

危機管理中地方政府間進行合作是危機管理的必然趨勢。應該從制度上為地方政府間合作保駕護航,明確權責和職能來保障合作質量,完善信息化建設以保證信息共享。確保合作能夠真正地服務于危機管理工作,為社會穩定以及人民利益提供更完備的服務。

參考文獻

[1]彭婷婷.跨區域公共危機治理下地方政府合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管理觀察,2009 (05):38-39.

[2]郭銳.政府危機管理中的外部溝通與合作問題[J].長江論壇,2007(04):50-53.

篇9

關鍵詞:傳統風險;危機管理;信息管理;績效評估

政府危機管理,是政府通過監測、預警、預控、預防、應急處理、評估、恢復等措施,防止可能發生的危機,處理已經發生的危機,達到減輕損失,甚至將危險轉化為機會的目的,以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和財產權,維護國家安全。一般認為導致危機的誘因包括自然和人為兩種因素,與人為原因導致的風險社會不同,自然災害屬于傳統風險。應對自然災害的危機管理即為自然災害危機管理。

一、危機管理中的組織體系建設

(一)常設中央政府危機管理中樞機構

事實證明,國家最高危機管理中樞機構在整個危機管理體系的運作和決策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災害發生前的監測、預警和預控、預防階段,最高中樞機構能夠組織進行最科學的監測、最權威的信息。

(二)加強地方政府危機管理構建

首先,自然災害的突發性決定了地方政府必須具有迅速而強有力的危機管理反應能力。地方政府應該具有獨立處理一定級別以下的自然災害的能力和資源。

其次,由于自然災害的發生往往具有地區性的差異,因此各地方政府應該因地制宜強化本地區自然災害多發的領域,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高效率地探索本地區的自然災害危機管理體制。例如,地震高發區的縣市應該強化針對地震災害的危機管理能力,配備必要的資源。

(三)建立統一的信息管理系統

危機管理中比資源管理更為重要的是信息管理。

第一,要編制災害區劃,建立自然災害信息數據系統。我國自然災害種類繁多,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性也較大,而具體的災害信息往往分布于各縣、市、省,或者是部、局,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信息的條塊分割。因此,我國應進一步建立全國統一的自然災害信息數據庫。

第二,要建立統一的信息管理平臺。汶川大地震后,中央及地方政府及時災情信息,有關地震的信息,通過互聯網、電視、廣播、平面媒體、手機短信等途徑,以最快的速度傳遞,回應和動員了最廣大人民群眾共同抗震救災的熱情,有效地調動了最廣泛的救援資源,成為汶川地震救援工作的新亮點和不可或缺的重大支撐。

二、危機管理的系統運行和決策機制

(一)自然災害危機管理體系的監測預警

對于自然因素引發的危機,政府的監測、預警主要是通過觀測儀器、裝備和技術獲得有關災害的資料數據,來進行各種自然災害的分析、判斷、預報、統計、科研和管理。需要政府設有專門的管理部門,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對自然災害的前兆進行科學的管理和監測。

(二)自然災害危機管理體系的預控預防

針對自然災害可能引發的危機采取一些防范措施。一方面,對災害對象進行直接的防范。如對洪水的預控、防控,就是采取加固堤壩的措施。另一方面,要通過宣傳教育和培訓,強化了居民對災害的防范意識,提高普通民眾的自救互救能力。

更重要的是,為應對災害帶來的危機要提前編制應急預案,甚至進行相應的資源儲備。在編制應急預案時,要分層級,根據實際情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如在編制某地區的地震災害應急預案時,要依據可能發生的地震的不同級別、地震發生時的不同季節、天氣情況、時刻,分別編制不同層級的應急預案。每一層級的應急預案又要充分考慮到該地區的人口數量、人口密度、該地區建筑的抗震級別等等,據此推算出不同級別地震發生后可能造成的損失、人員傷亡和所需要的救援資源,做好相應的救援安排計劃。

(三)自然災害危機管理體系的應急處理

對于已經發生的危機事件,政府根據事先制定的應急預案,采取應急行動。此階段應該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屬地管理,統一指揮。實行災區統一指揮部的統一領導,是有效整合各種力量和資源、及時高效開展應急救援工作的關鍵。這種“屬地管理,統一指揮”的原則,也來自對汶川經驗的總結,它減少了許多中間環節,加快救災效率。

2、協調合作,權責清晰。在應急處理階段,要特別注重協調合作的原則,實現資源整合的最大化。同時,也要實行相應的責權機制,從法律、行政和道德方面明確各職能部門權利和責任。

3、依法規范,加強管理。建立、健全法規和規章制度是國家危機管理的根本前提。一方面,完善的相關法律體系能夠防止危機事件可能導致的社會秩序的混亂。另一方面,能夠有效規范危機救援工作的執行程序。我們需要進一步完善了危機管理基本法律的統一規范,提高危機管理應急立法的可操作性,健全專業領域的危機管理法律規范,改善危機管理法律的實施環境。

4、依靠強有力的專業救援隊伍。

第一,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對外稱為中國國際救援隊。到汶川地震后通過國際認證,在最近國內外發生的危機事件救援任務中多次出色完成任務。

第二,特種部隊,這些隊伍一般都是人員精干、通訊手段先進、武器裝備精良和專業化、高效能的專業部隊。汶川地震救援中,中國人民官兵們勇于犧牲自我、吃苦耐勞、勇敢果斷的品質和高效救援行動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第三,地方特色救援隊伍。地方特色救援隊伍能夠依據本地區的高發災害的特殊領域來裝備和培訓自己的救援隊伍,不僅避免了地方救援隊伍建設的盲目性,節約資源,而且在其他地區發生災害后,還能進行專業的跨地區救援。比如,汶川地震后,四川省組成了一支專業救援體系:包括有綜合應急救援隊,醫療救援隊,防疫防化救援隊和民兵應急突擊隊。在舟曲地震發生后,四川地震救援隊作為一支高效、專業的救援隊伍第一時間進入災區開展救援。

5、重視、規范和協調民間力量。在災害發生后的救援中民間志愿者隊伍的潛能和作用不可忽視。一方面,民間志愿者隊伍參與災害救援是全民動員和參與的重要形式。另一方面,設立專門的組織部門和專業的社會工作者對民間志愿者隊伍進行管理和培訓,使其朝著系統化和理性化邁進,能夠促其成為救援隊伍的特殊力量。例如,在舟曲地震救援中,西南民族大學的30名藏族學生經過專家心理培訓后,幫助救援隊成功克服語言障礙。

6、運用和提高普通民眾的自救互救潛力。一方面,災害發生的第一時間內,居民的自救能力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居民自救和互救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居民在第一時間配合醫療隊伍開展救援。

(四)自然災害危機管理體系的恢復重建系統

1、編制災后恢復與重建實施手冊。要根據相關法規法規編制災后恢復與重建實施手冊,給出災害發生后時間系列的各項措施,包括重建原則、政策、方案、時間計劃、資源等。給予災后重建以制度上的保證和法律上的監督。

2、大力提倡和發展社會保險事業。災害發生后,如何減少和補償人民的生命和財產損失也是恢復重建的重要工作內容,除了政府專項救災資金補償和社會捐助物資,社會保險在保障受災人民的生命財產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3、災后重建的心理干預不可輕視。目前,汶川的房屋、道路等硬件設施的重建工作基本完成,但人們心靈的復原還遠遠沒有完成。歷史經驗證明,“孤獨死”成了劫后余生者的最大問題。心理重建不是一個短期性的問題,要形成一個常態化機制。

三、在自然災害危機管理的過程中應該重點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第一,以人為本,生命第一。即把保障公民生命安全作為自然災害危機管理的首要任務,當自然災害發生后,要不惜一切代價保護、挽救最大多數人的生命安全。

第二,以防為主,常備不懈。即把危機的檢測、預警、預控、防控作為自然災害危機管理的中心環節。

第三,依法管理。危機狀況下的社會比任何時候更需要明晰的行為準則和法律規范,維持正常的社會秩序,約束公民行為,調集資源,處理特殊狀態下的各種利益關系和矛盾,都需要依法行政。

對汶川大地震、玉樹地震、舟曲地震、南方洪水等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以及其他社會突發公共危機事件等多重危機的應對,嚴峻考驗著黨的執政能力,也改變了政府的危機管理的策略,使我國進一步向完善的中國特色危機管理體制發展階段邁進。

篇10

【關鍵詞】公共危機管理 應對機制 困境 信息溝通機制 預警機制

有效地應對公共危機是現代政府體現其執政能力和綜合實力的重大表現,探索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公共危機治理之路,對于提升我國政府的危機治理能力和政府形象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公共危機管理中政府面臨的困境

(一)公共危機信息溝通機制不健全

公共危機事件演化的過程是危機信息傳播與擴散的過程。對信息的知曉程度是政府能否有效應對危機的前提。在目前的信息傳播機制中存在著三方利益群體:政府、民眾、媒體。當公共危機發生時,三者之間的相互博弈往往使得公共危機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公共危機信息溝通機制是我們亟待去完善的一部分。

(二)公共危機預警體制建設落后

我國公共危機預警機制出現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我國缺少統一的公共危機綜合治理部門對各個危機部門進行領導與整合;第二,各級地方政府缺乏操作演練,因此地方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有待驗證;第三,我國公共危機預警體制缺乏合作交流。從宏觀層面上來講,公共危機是各個部門、各級政府和各個國家都應該關注的事件。

(三)公共危機管理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

公共危機是復雜的,當某種公共危機發生的同時,其有可能伴隨著其他公共危機的發生,公共危機發生的領域有可能涉及多個方面。因此,從整個法律體系的層面來看,我國公共危機法律體系缺乏統一的《緊急狀態法》。其次,在除了戰爭災難以外,我國的憲法中并沒有涉及公共危機部分,對公共危機責任界定和懲治規定也未曾涉及,公共危機的治理缺乏法律的直接保障。

(四)缺乏對公共危機意識的宣傳和教育

與西方發達國家成熟的國民公共危機教育體系相比,我國相關的公共危機教育還剛剛起步,在一些偏遠地區由于各種硬件設施和軟件條件的缺乏,公共危機教育甚至還是空白,公共危機教育并沒有納入到我國的日常教育之中,高校也并未設置相應的公共危機管理專業,國民公共危機意識較弱,缺乏識別公共危機和防范公共危機等基本技能。

二、政府公共危機管理應對機制

(一)建立公共危機管理信息溝通機制

首先,在危機發生之前,建立高效的公共危機監測分析系統是非常重要的。各級政府部門可以通過組織專業人員和采用專業設備對潛在的公共危機進行監控、分析和評估,對危機可能發生的時刻進行實時預測,以便提前實施有效的輿情引導策略。其次,當公共危機發生時,政府應該在知曉危機發生后的第一時間運用恰當的語言將信息公布出去,掌握危機傳播的話語權,占據輿論的有利陣地,從而避免謠言的肆行,增加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從而有效地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去化解公共危機。最后,當存在不良媒體為了追求自身利益對公共危機進行歪曲與虛假報道時,政府應該充分利用自己的權威性對虛假信息進行糾正并附上相應的證據,并運用法律手段對虛假報道進行嚴厲懲治,從而將謠言扼殺在搖籃中。

(二)完善公共危機管理預警機制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任何的預警機制都是建立在對風險源的分析基礎上的,對于任何區域,政府首先應該根據歷史資料的現實情況對有可能出現的風險源建立風險檔案。其次,許多公共危機如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等的發展都存在著一個過程,相關部門應該根據公共危機的進展情況及時向公眾通知和警示。此外,在公共危機的預警體制建設過程中,國際合作和區域合作是不可或缺的,公共危機沒有國界,公共危機的管理需要全球合作。因此,國家與國家之間、政府與政府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可以通過交流探討、案例分析、專家匯報等措施加強交流與合作。最后,各級政府部門可以通過操作演練的方式對自己的應急預案進行不斷的完善,從而對應急預案的可行性和科學性進行驗證。

(三)健全公共危機管理法律體系

許多國家在公共危機管理法律方面都建立了統一的《緊急狀態法》,如美國的《國家緊急狀態法》、英國的《緊急狀態權利法》與《緊急狀態權利防御法》等。統一的《緊急狀態法》有利于充分調動各級人力、物力以更好地應對公共危機。因此,我國首先應該建立起一部適合我國基本國情的《緊急狀態法》。其次,在我國目前的憲法中并沒有與“自然災害、經濟危機、安全生產事故、衛生事件”等公共危機相關的措施條例,為了規范各級政府在面對公共危機時的行為,我國應該將緊急狀態下地方政府的權利寫進憲法。這樣一方面能夠為政府在面對公共危機時采取緊急措施提供法律依據,另一方面對政府在危機管理時的權責進行了規定,有利于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四)樹立全民公共危機意識

公共危機意識的樹立,政府首先要從思想上改變其盲目追求政績的理念,相關政府機構和科研機構應該加強對危機管理的研究,時刻要保持對公共危機的警惕性,做到居安思危與未雨綢繆。其次,要根據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多媒體等媒介加強對公共危機的宣傳和教育,在經濟貧困的偏遠地區可以利用廣播、收音機等傳統媒介進行宣傳,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可以充分地利用網絡媒體、宣傳手冊、報紙等媒介對公共危機進行宣傳,從而讓民眾對公共危機有基本的認識與了解。最后,樹立全民公共危機意識最重要的是將危機教育納入日常教育之中,從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危機管理教育體系。只有樹立了全民公共危機意識,才能夠在面對公共危機時真正地做到防患于未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