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衛生健康教育內容范文
時間:2024-03-19 10:40: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校衛生健康教育內容,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為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開學初,在校園內劃分好每班的清潔區,實行責任制,制訂了衛生檢查制度,每周進行一次室內外衛生檢查,并全校公布,做好校園綠化、綠地清潔,每周還進行個人衛生抽查,使學生通過檢查督促,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定期組織大掃除,通過勞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親愛的讀者,小編為您準備了一些學校健康教育工作總結,請笑納!
學校健康教育工作總結1學校健康教育是利用學校教育,使兒童少年獲得衛生知識,轉變衛生態度,產生衛生行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促進身心健康,為終身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礎教育。我校根據《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及“學校健康教育評價方案(試行)”的要求,結合本校實際情況,認真貫徹落實,以全面貫徹落實教育方針,促進學校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不斷增強廣大學生的健康知識,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具體做了如下工作:
一、建立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責任到室、到人,分工明確
二、進一步普及健康知識教育
確保每周0.5課時健康教育課,開課率為100%,做到有課本、有教師、有計劃、有教案、有課時、有考核、有等第。這是傳授健康知識的基礎陣地,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性教育,做到在歡快的、激進的氣氛中讓學生自覺地接受知識,理解并掌握知識,從而建立健康的理念。
另外,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健康知識講座,選擇一些常用的、有難度的衛生知識,進一步強化傳授,或根據季節性的變化,有目的地進行季節病的預防宣傳,如流感、肝炎、性病等。
三、加強健康教育課管理
①教材和教具:教材做到
1、體現“中小學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的八項內容;
2、教育內容(文字、插圖)無概念錯誤;
3、課文深度和文字質量符合教學規律;
配備好教具,包括掛圖、模型、幻燈片及其它類型的健康教育用具。
②教學計劃:每個年級都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教學計劃,并做到教學進度、教學內容與計劃一致。
③教案:包括課時、課題、教學目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具、教學內容及過程、教學小結等8項主要內容;教案書寫力求做到無概念錯誤、整潔、簡練等3項主要內容。
④師資培訓:保證授課教師平均每人每學年接受120小時以上的培訓。培訓的形式有:培訓班、集體備課、教研組活動、教學活動、觀摩課等。
⑤授課質量:要求授課教師做到概念清楚、啟發式教學、語言生動、理論聯系實際、板書工整等5項。
4、硬件實施到位:采光照明與黑板、課桌椅、飲水與洗漱設施、廁所設施、教學用房等均對照評價標準進行添置、改善。
5、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行為。
知識教育是基礎,讓學生建立健康的衛生行為是關鍵,平時班主任及任課教師應時常督促學生行使衛生的行為,如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早晚刷牙、飯口漱口等,這些看似簡單的衛生行為以及一些健康行為實際操作項目如:身高的測量、體重的測量、脈搏的測量、體溫的測量、做眼保健操的正確姿勢、正確的讀寫坐姿等,使之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及技能。
6、營造宣傳輿論氛圍。
學校利用一些特定的宣傳日,大力宣傳發動,有“愛牙日”、“防艾日”等專題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開展一些如“愛眼知識問答”,通過班隊課、家長會等宣傳契機,進行健康傳播活動。
學校健康教育工作總結2本學期我們始終貫徹學校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和學校健康教育工作評價方案,把實施素質教育,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作為我們工作的重點。本著“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長抓不懈,領導重視,教師認真執行,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使全校師生逐步樹立起了健康理念。
一、具體工作
(一)認真落實好學校健康教育工作計劃。以明確的工作計劃為指導,做到工作有目標,有方向,有全局觀念,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高度重視,統一領導,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網絡。我們一直以來十分注重抓好學生身體、心理素質等在內的綜合教育,把健康教育工作作為學生整體素質來抓。為此,學校成立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根據《學校健康教育評價方案》,調整和確定健康教育的目標掌握學校健康教育的工作內容,使之逐步進入科學化的軌道。
(三)完善健康教育監督評價體制。以校長為組長的健康教育監督評價小組,總結去年的工作經驗,今學期對健康教育監督評價體制進一步完善,豐富了評價內容,健全了評價標準。整個健康教育評價本著公正、公平、客觀的原則,真正做到有計劃、有落實、有監督、有評價、有獎有罰,大大提高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四)立足根本,營造氛圍,學校健康教育成效逐步顯現
我們堅持將健康教育列入了整個教學計劃,對培養學生的良好衛生習慣及常見病的防治起了很好的作用。學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堅持做到“五有”,即有課本,有教案,有課時,有考核,有評價;充分利用廣播、黑板報等形式,積極開展衛生知識宣傳,提高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同時,我校針對學生身心發育特點,選擇教材,以及將學習方法指導等納入健康教育內容,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二、反思與展望
(一)我校教師關于健康教育的科研水平還處在較低的水平,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以教育促科研、以科研帶教育的良性發展的模式。
(二)在健康教育的具體執行的過程中,往往會忽視學生個性化的教育。我們在工作中過于強調學生的共性,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個性的尊重和塑造,這一點有違健康教育的宗旨。我們在塑造學生共性的同時又很容易忽視對學生創造性的塑造。社會迫切需要的是創造性的人才,健康人格不但要求學生生理、心理健康,還需要有創造性的個性品質。
(三)健康教育工作發展不平衡,還離健全、完善的健康教育模式有一定的距離。我們在很多時間只注重對學生進行說教,而忽視了身體力行對學生有著更有效的教育意義。
相信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必將更上一層樓。
學校健康教育工作總結3學校健康教育是學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之一,是確保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環節。在過去的一年里,我校認真貫徹執行《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堅持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防治相結合的原則,進一步開展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工作,使學生身體素質明顯提高,促進了健康教育的開展。
一、完成工作情況
在過去的一年里,我校健康教育、衛生保健已完成的具體工作如下:
1、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宣傳活動
在健康教育的活動中我校所采取的形式是多樣的,根據上有關部門的要求、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宣傳日、等進行宣傳活動,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1) 利用廣播、板報進行宣傳教育 (2)積極開展青春期健康教育
在青春期健康教育中,我們認真制定計劃,并根據計劃的內容認真執行,重點進行五、六年級的青春期教育,在過去的一年里,我校針對年齡的特點單獨出了板報,在11月1日舉行進行了以青春期教育為主題的班隊會、開設青春熱線、青春問卷調查等一系列宣傳活動。使學生的生理、心里得到均衡發展。
2、上好健康教育課
多年來,我校把健康教育課當成健康教育宣傳的主渠道,我校健康教育課一直按照上級的標準開足、開滿課時,做到每兩周上一節課有專職的教師上課,教師認真備課,上好每一節課。并以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學,把上課、宣傳、活動等內容融為一體,做到學生有筆記,有教材,有年終考核成績,使健康教育能從多層次,多角度,寬領域,面向學生進行教育。
3、積極進行吸煙危害身體和“碘缺乏病”的防治
向學生宣傳吸煙的危害,吸煙和被動吸煙都會影響自身的健康和發展,吸煙不但影響身體發育,而且影響智力的發育,學校在開展此項活動的同時,針對一些在校吸煙的教師和家長進行教育,杜絕在學生面前吸煙,給了學生一個清新,健康的學習生活環境。在“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中向學生宣傳“碘缺乏病”的危害,特別是缺碘對青少年的危害,缺碘不但影響兒童的智力發育,而且可以患地方性甲狀腺腫大,讓學生學會防止碘的流失,有效地保護自己。
4、認真做好學生的體質監測及體質監測后的統計工作
每年的體質監測工作在上半年完成,根據有關部門的規定,我們做好了檢測前的準備工作,利用廣播對學生進行培訓,讓學生了解了體質監測的重要意義,了解了如何配合醫生做好體質近側,完成了監測任務。下半年做好了檢測后的統計工作,上報有關報表,整理了有關資料。在近側過程中發現的學生患病問題,及時統計出來,及時與家長聯系,防止有關學生的病情因此延誤,使監測工作達到了真正的目的。
5、積極進行常見病的防治工作
在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工作中,我校始終堅持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積極開展了“六病”的防治工作,把預防齲齒,沙眼,視力不良當作了重點來抓。
教育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認真做好眼保健操,并做好眼保健操質量的監督檢查工作,使學生做操質量明顯提高,學生視力不良患病率穩中有降。
教育學生從小養成早晚刷牙,飯后漱口,睡前不吃零食的良好習慣,定期檢查口腔,早發現齲齒早治療,是控制齲齒發生和發展的有效途徑。從體質監測來看齲齒的患病率下降十多個百分點。
在預防沙眼的工作中,教育了學生用流水洗臉,不用臟手揉眼睛,發現沙眼患者要積極的治療,特別要發現一人患病要全家治療,這讓有效地疾病的傳播和蔓延。今年沙眼的患病率與去年相比明顯下降。
學校健康教育工作總結4一年來,我校認真抓好健康教育工作,使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邁上一個新臺階,取得了一些成績,現在總結如下:
1、衛生教學,傳授知識。
(1)課堂健康教育,做到了“五個有”:即有教材、教師、教案、教時、評價。教導處定期與不定期檢查教師的上課和備課情況,百分之百的老師都是按計劃備課上課,起到了預設的效果。
(2)為學生提供了心理、生理衛生知識教育服務。各年級在開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礎上,還開設了心理健康講座。學校建立的專門的心理咨詢室,由專門的心理老師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培養了學生提高調控情緒的能力。
(3)提高了學生預防疾病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了解了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了解了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細菌性痢疾等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
(4)控煙知識教育。在辦公室、公共場所、醒目位置設置了明顯的控煙、勸阻吸煙的標志、標識。加強教職工及家屬行為規范管理,教職工不得在校園公共場所、學生面前吸煙。大力營造吸煙有害健康的輿論。目前,在校園里已經看不到吸煙的人員,就是家長來學校,看見禁煙標記,也主動配合,不抽煙了,應該說:這項工作的開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5)食品衛生。學校食堂,嚴格執行食品衛生法律法規,嚴把食品進貨關和加工操作關。為師生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2、衛生環境,有益健康。
(1)在硬件上,校舍、采光、用水、安全、廁所、桌椅配置等均達到了國家標準。在軟件上,政策落實,制度到位,衛生服務優良,檔案資料齊備,實行依法治理。
(2)通過宣傳教育,全體師生懂得了環境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明白了避免在不利于身體健康的環境(如大霧、灰塵、噪聲等)中進行體育活動等。
(3)學生個人衛生基本做到頭發整潔、無異味;指甲勤剪;面、耳、頸干凈;衣服鞋帽整潔、無異味。教育師生逐步形成健康了的生活方式。
(4)搞好健康教育宣傳櫥窗,配合衛生院印發了健康知識宣傳資料,利用學校媒體加大宣傳的教育力度,組織了廁所消毒。
(5)開展了環境衛生評優活動。各班劃分了包干區。每天由專人檢查,當日整改。打分結果公布。
3、衛生服務,健康監測。
(1)做好常見病的防治工作。
進一步加強了對常見病的預防和治療,通過專題講座、黑板報、小廣播等形式,對學生及家長進行指導,要求改善飲食及不良飲食習慣,糾正偏食,增加動物性食物,提高個人衛生水平,注意用眼衛生。
(2)加強學生視力保護工作
以“防近”為中心,定期檢查學生的用眼衛生,提高了眼保健操的質量,各班進行眼保健操的檢查評比,積極改善學校衛生條件和設備,保證教室有良好的采光和照明。
(3)做好傳染病控制工作
積極抓好傳染病監測控制,落實好校園消毒、殺蟲、滅鼠和注射相關疫苗等預防措施。
當然,跟我們的目標相比,我們覺得還有一些工作需要加強,我們將繼續努力,創新我們的工作,為宜陵鎮的衛生事業服務,更為我校師生健康服務。
學校健康教育是學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之一,是確保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環節。在過去的一年里,我校認真貫徹執行《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堅持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防治相結合的原則,進一步開展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工作,使學生身體素質明顯提高,促進了健康教育的開展。
學校健康教育工作總結5健康教育是衛生工作中一個重要方面,通過各種形式的健康宣傳教育可以使學生了解更多的衛生知識,提高自己的防病能力,為將來學習打好基礎,基于以上原因我校著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每周進行兩次健康教育的內容。
一次是每星期二的健康教育課,由各班主任根據健康教育課程的要求進行講授,這項工作由教導處和衛生老師共同把關,另一次是每星期一的衛生廣播。主要是區里的一些重要精神,學校的一些事項布置以及常見病知識的宣傳等。無論是采取哪種形式,都做到有備課、有教案、有檢查記錄。事實證明開展一定規模的健康教育,對學生來說,既增長了知識,又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做好防病工作
防近工作是學校的重頭戲,目前學生中的患近率仍較高,如何降低學生患近率?每年開展兩次防近宣傳周,各班進行黑板報評比,讀寫姿勢評比、眼保健操評比等,取得了較好成績。希望盡自己的力量來降低學生的患近率,使它們的眼睛更明亮。
三、創建工作
篇2
【關鍵詞】孕婦學校;健康教育;干預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以及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對保健知識的需求也更為迫切。孕期健康教育是以人為本,以提高孕婦生活質量為目標「1。孕婦學校的管理也尤為重要。本次研究是對全市37個鄉、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孕婦學校現狀予以評估。
1 對象及方法
1.1調查對象 全市37個鄉、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1.2 調查方法 組織了專業人員,采取現場查看、詢問了解的方式,評估標準為自制的《孕婦學校評估標準》,內容包括①孕婦學校的組織管理,包括成立成立孕婦學校領導小組及建立孕婦學校師資隊伍;②固定孕期健康教育的場地、設施(包括音響、話筒)、教具;③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等。
1.3 干預措施 1、將孕婦學校評估分數直接納入到婦幼衛生年終考核總分,年終進行婦幼衛生工作的評比;2、健康教育是惠民政策中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其中一項,健康教育的成效直接與下撥經費掛鉤。
1.4統計分析 應用SPSS16.0軟件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X2檢驗進行單因素分析。
2 結果
干預前后孕婦學校現狀的單因素分析
3 討論
孕婦學校是孕婦接受孕期健康教育基地,而要建立高素質的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以及孕產婦健康教育需求的孕婦學校正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2所以孕婦學校的管理
3.1 擴大目標人群健康教育覆蓋率 羅文容 陳越如「2等報道中提到孕婦對授課模式中講座、觀看錄像等傳統方式是最受歡迎、較感興趣的授課模式。由此,我們需為孕婦提供一個溫馨、舒適的授課地點,讓其有一個良好的心境,在愉悅中接受健康教育知識。在本次研究中也發現了通過對孕婦學校規范化的管理后,健康教育覆蓋率、知曉率干預前后有統計學意義(P
3.2 加大對孕婦學校的監管 從本次研究來看,除孕婦學校設施(話筒、宣傳櫥窗)外,其余5項在干預前后都有統計學意義(P
健康教育與每一個人的健康息息相關,孕期的健康教育更是關系到出生人口的素質「3。在今后的孕期健康教育中我們要根據不同孕期婦女需求,以孕婦感興趣的內容和方式吸引她們,同時用為孕婦提供最舒適,愜意的授課地點。
參考文獻:
[1] 蔣潔,尹新紅,等. 不同孕期孕婦健康教育知識需求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2012,15(27):2254
篇3
作為培養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育相結合師資的高師體育衛生教育專業,培養出的學生是否適應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育相結合的需要,直接影響中小學生體育與健康教育的開展。因此,探討我國高師體育衛生教育專業辦學方向和模式,深化教學改革,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急切的。
1高師體育衛生教育專業的現狀
1.1體育衛生教育專業還未能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國家教委關于《“九五”期間農村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意見》規定:完全小學以上的學校,均要按國家教委頒發的九年義務教育教學計劃開設體育、健康教育課。并要求到2000年各省會市、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的健康教育開課率要達到100%,縣鎮以上學校要達到80~90%,縣鎮以下學校要達到70~80%;凡開設健康教育課的學校,其健康教育師資均應接受培訓并達到規定的要求。那么,學校體育與健康相結合師資就更加奇缺。據調查,現在我國農村不少鄉級中學還缺乏合格的體育教育和健康教育教師,缺乏衛生保健教師。學校衛生工作根本無法實施,嚴重制約著體育與健康教育的發展。即使有的中小學校開設了體育與健康教育課,也面臨師資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缺乏專業師資的情況。目前,我國學校健康教育師資主要由校醫、保健教師、班主任、大隊輔導員、培訓后的體育教師擔任。但這些師資不是缺乏衛生保健知識,就是缺乏體育知識,根本不能完成體育與健康教育相結合的任務。因而,迫切需要高等師范院校培養出既能上體育課又能上健康教育課的大量專業師資。這為我們開辦的體育衛生教育專業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廣闊的“市場”。盡管如此,體育衛生教育專業仍未能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和大力發展。
1.2體育衛生教育專業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師體育衛生教育專業自創建以來,經過幾十年的不斷探索、實踐,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成績,為培養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育相結合師資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但由于該專業起步晚,發展參差不齊,有關理論、思想、方法、資料、文件等幾乎沒有建立,至今全國尚無材、大綱,教材奇缺,教材內容、范圍不能確定,嚴重影響教學,制約著專業的發展。加之體育衛生教育專業的體育課程照搬了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而體育教育專業課程理論較為混亂,課程設置不合理,以競技運動項目為主線的教材內容繁雜、重復,還沒有從根本上建立以增強體質、增進身心健康為中心的新的課程體系。此外,體育課程與健康教育課程相互獨立,各自為政,不能互相促進,體育與健康教育兩類課程內容沒有融為一體。還未能使該專業學生明白,體育與健康教育相結合教學的真正意義在于能促進人的體質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培養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體育意識和終身主動參與體育運動的習慣;并能幫助樹立科學的生命觀和健康觀,有利于改變不利于健康的各種行為和生活習慣,增強自我保健能力。
1.3體育衛生教學觀念陳舊
一方面,體育教學仍以運動技術教學、運動訓練為中心,把教學工作的重點放在單純傳授知識、技術、技能上,忽視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科學方法和綜合能力的嚴格培養和訓練,更談不上加強對學生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陳舊繁雜,缺乏篩選和更新。必修課與專修課重復過多。術科教學中過分強調動作的“標準化”,練得多,講得少,甚至把專項選修課變成運動訓練課。考核評分方法缺乏科學性,帶有嚴重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另一方面,健康教育教學基本上停留在單純傳授知識這一個層面上,培養學生健康行為和生活習慣的問題沒有引起各有關方面的重視。教學手段單調,講課“滿堂灌”。顯然,這樣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難以適應現代化體育衛生教學的發展需要。
2高師體育衛生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規格
在1992年國家教委的《高等師范院校體育衛生教育專業教學計劃》中,專業培養目標是:“本專業的任務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初級中學體育與健康教育師資。”這一目標較為概括,宜根據現代體育教育思想、課程發展趨勢、中小學校實際需要制定明確、具體的專業培養目標。為此,筆者擬將體育衛生教育專業培養目標表達如下: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合格的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育師資,使體育衛生教育專業培養出來的師資既能用體育鍛煉(方法和手段)來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又能用衛生保健知識來維護健康,發展體能;具有促進學生身體心理素質提高的能力,具有培養中小學生終身體育觀和終身健康觀的能力,具有熟練操作體質測試和健康測試的能力,具有從事全民健身指導工作的能力。在培養規格方面,應根據21世紀對體育與健康教育人才素質的需求和我國的國情,要求該專業學生應掌握本專業所必須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對本學科的發展有所了解;懂得教育教學規律,以及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科學方法,具有較強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以及班級組織管理能力;能勝任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開展初級衛生保健工作;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衛生習慣;具有正確的審美觀念和一定的藝術鑒賞能力;培養動手能力,樹立勞動觀念,熱愛勞動,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
3加強高師體育衛生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3.1合理調整課程結構
它包括兩大方面的課程:一是體育課程;二是健康教育課程。首先,體育課程應根據終身體育教學總目標(完善體格,增強體質,促進身心全面發展;掌握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為終身體育打好基礎)。重視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能力,使體育經常化,成為生活內容的一部分,并以此目標為原則,改革體育課程結構,增大體育課程的總體彈性。注意增加選修內容,將健身、健美活動以及民族傳統體育納入體育課程中,加強實踐課時,改革運動教學大綱,編寫出能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為主的體育課程大綱。在新大綱指導下,編寫出能增強學生體育意識、提高健身能力、培養終身堅持參加身體鍛煉習慣為主線的新的教材體系;做好競技運動教材化的工作;增加身體鍛煉知識、方法等內容的教學,運動處方原理、運動生理的效果、運動的健康效益等教學內容,編好教材。其次,健康教育課程應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以便該專業學生掌握較為系統的醫學、衛生、保健知識,并能診治學校常見病、傳染病等,養成良好的文明衛生習慣,增強自我保健能力,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促進和保護身心健康為目標,編好醫學、衛生教材,注意《臨床醫學概論》、《基礎醫學概論》、《預防醫學概論》、《護理學概論》、《學校健康教育學》、《精神衛生學》等課程內容的廣度,掌握好深淺度,注意內容的實用性、實踐性、科學性、趣味性。為此,我們經過反復研究、實踐、論證,制定了高師體育衛生教育專業課程結構。其中,核心課程為:人體解剖學、運動生理學、基礎醫學概論、預防醫學概論、學校健康教育學、學校體育學、田徑、球類、體操、體育心理學共10門;基礎課程為:政治理論、思想品德、外語,計算機應用基礎、教育學、體育測量與評價、運動創傷學基礎、武術、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生物化學、體育科研方法、中小學體育教材教法、健身健美操、臨床醫學概論等14門;選修課有:體育概論、體育繪圖、護理學概論、精神衛生學、運動營養學、體育游戲、體育康復、推拿按摩、體育社會學、群眾體育學、藝術體操、乒乓球、游泳等14門。教育實踐8~12周,其中體育教育實踐5~8周,健康教育實踐3~4周。#p#分頁標題#e#
3.2建立以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實效為中心的成績考試制度
在體育課程評價中,應改變過去的運動技術、技評和達標考核體育成績的體制和做法。注重將體育課程評價與體育教學結果評價緊密結合,樹立身、心、群三維綜合評價觀,建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體育考試。改變單純用外部行為度量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并以此作為衡量教學效果和健身效果依據的評價原則。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先天條件、興趣、愛好和性格特征,區別對待。允許學生按教師提出的教學目標,根據自身的特點、起點和潛能,設計制定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的目標,保底但不封頂,因人施教,不拘一格地促進其最優發展,切忌忽視個體差異的教學武斷,以及絕對化指標對學生實施強求一律的“一刀切”,使體育教學真正轉向素質教育。在健康教育方面應以理論、行為和實踐結合起來考核,確保課程評價更好地為體育衛生教育專業的改革、建設和發展服務。
4高師體育衛生教育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
要辦好高師體育衛生教育專業,使其充滿生機和活力,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教育素質好、學術水平高、結構合理、適應性強、樂于奉獻的教師隊伍。然而目前體育衛生教育專業師資隊伍的現狀不容樂觀。現有教師隊伍“專才”多,“通才”少。而現代素質教育要求教師首先是一個“教育專家”,然后才是一個“理論專家”和“技術專家”。如何盡快提高專業教師的教育素質、科學素養和理論水平,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認為,首先應加強思想建設,提倡敬業愛業精神,加強師德教育,增強青年教師教書育人的自覺性和責任感;加強理論學習與教改結合,以新的理論知識指導教學和科研。其次加強學科建設,培養骨干教師。要以學科建設為載體,通過學科群點的組織和建設,通過立項的科研課題和研究室的建設,為廣大教師創造展露才華的廣闊天地,使他們得以在較高層面上的學術環境中增長才干,催生出高水平的學術梯隊,從而建立一支數量足、層次高、素質好、后勁大的中青年骨干教師隊伍。再次,加強教師在職培訓,盡快提高隊伍素質。中青年教師要自覺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篇4
我們始終把實施素質教育,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作為我們工作的重點,特別是對學生的健康成長作為重中之重。對于學校的健康教學,我們表現在長抓不懈。
一、規范管理制度,強化管理觀念
1、領導高度重視,統一思想,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網絡。
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健康教育領導小組。成員包括了各班班主任,小組內部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組織有序。根據《學校健康教育評價方案》,掌握學校健康教育的工作內容,調整和確定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標,使之逐步進入科學化的軌道。學校定期召開健康教育會議,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形成了定期匯報,定期總結,及時改正,上下一心,齊心協力,共建健康校園的喜人局勢。
2、認真落實好學校健康教育工作計劃。
以明確的工作目標為指導,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學校把健康教育作為一項長期工作來抓,從指導思想上明確了工作的長期性、持久性,并讓每位工作人員都認識到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3、立足根本,營造氛圍,成效逐步顯現。
我們堅持將健康教育列入了整個教學計劃,對培養學生的良好衛生習慣,常見病的防治起了很好的作用。學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堅持做到“五有”,即有課本,有教案,有課時,有考核,有評價;充分利用廣播、櫥窗、黑板報等形式,積極開展衛生知識宣傳,提高學生自我保護意識。
二、健康教育常規工作長抓不懈
1、以節日為切入點,開展豐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動。
以衛生節日為切入點,配合政教處團委的中心工作,適當選擇學校衛生工作主題,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健根康教育活動,使學生從中獲得衛生、保健知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掌握自我保健方法。本學年活動主要內容有:防治宣傳,飲食衛生,對初一年級進行了禁毒、防艾、心理健康等保健知識講座。學校還利用網絡、電視、黑板報、宣傳窗、校園廣播、班會、講座等陣地進行健康知識宣傳,讓健康知識深入人心。為了調動學生參加健康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校組織了黑板報、手抄報、征文等比賽活動 ,學校還開展了“技能展示活動周”,把健康教育和學生的專業實際相結合,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健康意識。
2、注重培養學生衛生習慣,提高了學生衛生意識。
每年新生入校,學校都要組織對新生進行身體檢查,建立新生身體健康檔案,做到預防疾病有據可尋。平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是關鍵,班主任及任課教師時刻在督促學生注意個人衛生習慣的養成。如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勤洗衣物等,從點滴入手,逐步形成習慣。此外,學校還非常重視學校的環境衛生工作,由學生會成立衛生檢查小組,采取班主任重點抓,學生每天相互督促檢查,校領導、教務處、政教處組織抽查等方法,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規范。經過一年的規范和培養,學生的衛生習慣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亂丟垃圾等不文明行為在校園里越來越少,主動撿起廢紙的學生越來越多。
3、多種渠道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確保學生健康成長。
篇5
關鍵詞: 高校健康教育 實施現狀 大學生健康
1.引言
健康教育是21世紀衛生保健的基本策略,是一項投入少、產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高校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健康教育工作,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的重要舉措,也是貫徹落實黨的學校衛生工作方針的重要部署。健康教育越來越被人們重視,但因我國高校健康教育課程起步較晚,發展不盡如人意,還存在著教材未形成體系、師資力量不強、教學管理缺失等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高校要在“以人為本”教育理念指引下,審視高校健康教育現狀,正確看待高校健康教育課程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改革,提高高校健康教育質量,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為祖國的合格而又優秀的建設者。
2.健康教育內涵的厘清
何為健康教育?有人將健康教育等同為衛生醫務教育,這種認識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我國將健康教育定義為: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和教育活動,促使人們自愿地改變不良的行為和影響健康行為的相關因素,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美國健康教育問題聯合委員會對健康教育的定義是:健康是一切影響于個人、社區與種族的健康知識、態度和習慣的經驗的總和。世界衛生組織(WHO)1991年在芬蘭召開的世界健康教育大會上指出:健康教育及其相關理論是一種嶄新的科學文化,它的著眼點應是如何促使人們建立和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以消除危險因素,更好地促進和保護人民群眾的健康[1]。盡管各方面對健康教育的定義各有所述,但其主要思想都是著眼于消除危險因素,強調個人從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的自我保健。
健康是身體、心理、道德和社會等方面健康與適應的完滿狀態。健康教育是有關人的生命發展的教育,學校健康教育也就更不能只停留在向學生簡單地傳授衛生知識和方法,進行身體疾病防治的教育這一狹窄的層面上,還應培養學生正確的健康觀、生活觀、價值觀,以及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和素質等方面。換言之,學校健康教育最終落腳點是通過學校健康教育的方式和力量,使學生自愿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養成健康的行為習慣,使每個受教育的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成為德智體美全面健康發展的人。
3.高校健康教育教學現狀分析
3.1教學管理的缺失
1993年頒布的《大學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距今已18年,作為指導高校健康教育工作最為嚴肅的政策,其中很多理念和措施已不合時宜,不能反映新世紀初高校健康教育發展形勢的新需求。2005年,教育部衛生部共同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我認為此類政策出臺說明國家的重視,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卻暴露出目標不明確,內容不詳盡,缺乏操作性和系統性的問題。首先是導致高校健康教育目標不明確,健康教育教學形同虛設。有調查顯示絕大多數高校要么未開設健康教育選(必)修課,要么以舉辦宣傳講座草草了事;其次,高校沒有設置專門的健康教育管理實施部門,即使有些高校成立了健康教育教研室,也嚴重缺乏教學資源;最后,由于對健康教育認知存在著差異,造成高校管理層及部分教育者認為高校健康教育是說起來挺重要而做起來卻顯得次要的課程,這直接導致高校健康教育學科發展的“先天缺鈣”。從總體上來講,我國急需建立一套符合現代健康理念的高校健康教育政策體系和教學實踐管理體系。
3.2高校健康教師隊伍培養與發展現狀
當前高校健康教育教師多由校保健醫生或體育教師兼任,這與我國健康教育人才培養起步晚不無關系。1991年秋,天津師范大學在全國師范院校中首先開設健康教育專業2年制大專班,之后上海、江蘇、北京、廣東等地5所醫科大學、衛生學校陸續開辦健康教育專業[2]。當前全國100多所醫學院校開設健康教育專業的院校不多,人才培養才剛剛開始起步,全國的體育院校也僅僅培養兼職的健康教育師資,并沒有單獨開設健康教育專業,全國僅有20余所高師院校開設健康教育專業。盡管這些渠道培養了一批健康教育專業人才,但仍不能滿足學校健康教育對專業教師的需求。
對比美國的健康教育人才培養情況,我們應該有所啟發。美國從1920年開始,在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麻省理工學院的師范學院中就設立了健康教育學學士學位。到1930年,學校健康教育發展成了與其他重要學科一樣的主要課程。目前美國有200所大學設立了健康教育專業,其中20所可以培養健康教育專業的碩士、博士。在健康教育中所有的課程,教師都必須具備健康教育專業碩士以上學位,并經學校健康教育專業的上崗培訓,獲得證書后方能開課。美國學校健康教育的蓬勃發展與其重視學校健康教育師資的培養密不可分[3]。
為緩解高校健康教育師資力量缺乏的問題,高校可在現有資源配置的基礎上,將醫師、體育教師、心理咨詢師、營養師、健康管理師等具有專業知識背景的老師納入高校健康教育的師資隊伍。同時,學校應出臺進修政策,支持相關教師去接受健康教育再培訓,不斷提高課程教學水平。
3.3教材及課程體系的建設現狀
由于我國高校健康教育尚處于起步階段,教材建設滯后,教材大都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形式呆板,內容顯得相對簡單枯燥,尚未形成比較穩定的學科體系。前期編寫的高校健康教育教材側重于衛生知識和預防疾病的講授,內容單一且枯燥,學生普遍不感興趣,教學效果不佳。反觀近幾年出版的教材,能夠根據高校教育方針、健康教育的目標和大學生的生理、心理、年齡特點、社會角色來制定,一改前期教材的不足,同時也做到了與《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有機銜接。還缺少健康意識、健康行為與健康評價等方面的內容。
此外,我國高校對健康環境和氛圍的營造缺乏重視,例如美國的學生可以坐在滿壁形態逼真,甚至堆放著“骼骸”的教室里聽課;香港的健身課更是在流動的車廂里進行,光電技術將人體奧秘展示得淺顯易懂,讓學生學得輕松快樂。另外,我國高校健康教育課程體系應注意多引入能提高大學生健康控制與健康管理能力的教學內容。
4.改進高校健康教育教學對策的思考
4.1拓展教學方法來提高教育質量
我國高校健康教育教學多采用室內講授法。雖然組織容易,形式單一,但是多知識的灌輸與少動手操作的教學讓學生極易產生枯燥感。美國的健康教育課程計劃就有專題健康教育課程模式,類似于專題講座,強調的是以某一個與健康問題有關的,在群體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再如,多主題或全面性的健康課程模式,課程詳盡復雜并且有全國代表性。借鑒美國的教學組織經驗,我們可以將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通過學科教學、主題班會、團會等方式尤其是要運用多媒體教學和網絡平臺開展健康教育教學。還可通過建設健康校園的環境,如在校園中布置專題講座墻報、板報、海報、電子屏幕等方式舉行定期和不定期專題系列活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進行健康教育。此外,高校或與當地衛生防疫工作結合,緊貼形勢,開展講座、提供咨詢、衛生幫助等志愿活動和服務,來改變高校健康教育教學形式單一、流于表面的做法,多渠道地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力,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為學生一生幸福打下堅實的基礎[4]。
4.2高校健康教育評價
有教學必須實施教學評價,建立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能夠指導高校健康教育的教學發展。高校教育部門應當在健康教育教學過程中對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環境、教學管理諸因素進行教學評價與管理,尤其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和教師教學工作過程的評價。教育部頒布了《學校健康教育評價方案(試行)》,其中明確規定了中小學健康教育的評價指標,卻唯獨沒有列出高校部分的評價指標。教育部門要建立高校健康教育的評價機制,從高校健康教育目標和質量監控等方面促進教學質量的發展。
5.結語
大學生是祖國建設的生力軍,大學生的全面健康關系到國家的命運,高校要充分認識到開展健康教育活動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厘清健康教育的內涵,明確高校健康教育目標,加強教學管理、教學改革和課程體系建設,強化師資培養,提高教育質量。使畢業生在帶著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走出校門的同時還樹立健康和健身意識,成為家庭與社會健康的行為大使,帶動社會群體健康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人駿.健康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183.
[2]孫波.以“健商”理念為依托.探求高校體育教學新思路[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6:9.
[3]范錦勤.芻議高校健康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3):114-115.
[4]張延香.以“健商”理念為依托探求高校體育教學新思路[J].中國廠礦醫學,2009,(12):706.
[5]孫亞慧,姚慧,林偉.高校健康教育課設置思路的探討[J].現代預防醫學,2009,(3):522,534.
篇6
【關鍵詞】學校健康教育;現狀;對策;體育課程
學校健康教育是通過課堂教學和健康教育活動,使兒童青少年掌握常見病防治和衛生保健知識,增強學生自我保健意識,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從而達到預防疾病、增進健康、提高學生個體和群體的健康水平的目的。學校健康教育擔負著增強學生健康的重任,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它對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我國學校健康教育的現狀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的學校健康教育工作在有關部門領導、專家、學者以及教師們的共同探索與實踐過程中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特別是中小學健康教育正在成為促進全民基礎健康教育、提高全民身心素質的重要途徑。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科技與教育的飛速發展,各種社會問題與教育信息接踵而至,原有學校健康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將面臨著更進一步的優化與改革的必然趨勢。通過學校教育真正培養出有知識和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使之適應社會發展的潮流,在迎接未來的挑戰面前具有積極應對能力。
二、不同國家學校健康教育實施現狀的對比
健康教育已成為許多國家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健康教育標準作為學校健康教育的指導框架,在各國都得到了高度重視。比如美國將學校健康教育列為基礎教育的一部分,制訂了相應的國家健康教育標準,明確規定了從幼兒園至中學學校健康教育的操作指標。英國教育改革條例將學校健康教育定為橋梁課系列之一,把健康教育課程的內容融入其他基礎學科以及更加廣泛的學校生活之中。
近年來,我國學校健康教育正在快速發展;但與美國相比,學校健康教育仍屬相對較新的領域。雖然我國學校健康教育的基本法規已較為完善、對學校健康教育工作也有了明確要求,但在實踐中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我國應加快完善學校健康教育管理體系的建設,以便形成有效的健康促進模式;健康教育的目標要體現現代健康理念,讓學生能夠知道如何終身健康地生活;學校健康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落實于學校教育活動當中,應多途徑、多渠道、多方式地對學生進行健康指導,積極探索出一套有中國特色的體育健康促進模式。
三、加強學校健康教育的對策
學校健康教育是整個健康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健康教育不同的是它所面臨的對象主要是在校的學生。學生是教育工作者的主體,教育工作者的方針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如果把學校比喻為人才的加工廠,那么,學校的健康教育則是這個加工廠的基礎工序。潘麗英的《學校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一文指出:學校應該著手完善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加強對課程體系的研究和課程內容的布置安排;教師作為健康教育知識的主要講授者,應優化教師結構,提高教師的專業業務素質。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相關機構都應該重視對教師專業知識的培訓,鼓勵學校醫護人員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健康教育理論和知識、教案編寫、課件制作等,成為健康教育隊伍引領者。
四、學校健康教育課程的意義
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健康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促進學生終身學習的基本保障。青少年是社會發展的代表,他們的身體狀況、心理狀態以及學習和生活狀況等健康問題日益受到社會的關注。青少年健康成長不僅依賴于社會為他們提供的健康環境和保障制度,更依賴于他們所受到的健康教育狀態。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素質的高低,重要表現之一是文明程度,體質的增強、良好的衛生習慣、文明行為方式是社會進步的標志。健康習慣的培養是健康教育的真正目的,中小學生可塑性強,是養成各種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一旦形成就可終身受益。
總之,從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出發,基礎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是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換,健康教育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一門新生的學科。青少年學生作為跨世紀的一代人,必須掌握有關健康的知識,逐步完善自己的綜合素質,以健康的心態迎接新的挑戰。健康教育可以引導青少年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自尊自愛,尊重他人,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完善自我的人生觀,世界觀,成為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更健康、更幸福、更和諧的新時代的新人。
參考文獻:
[1]王云.中國學校健康教育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年第20期
[2]楊梟.我國學校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6年第7期
[3]渠淑坤.進一步優化學校健康教育模式的思考與對策[J].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
篇7
【關鍵詞】 傷寒;副傷寒;綜合預防;健康教育;學生
【中圖分類號】 R 254.1 G 4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5-0546-02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on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Among Boarding Students in Quanzhou/LI Yong-hong, YANG Jin, LIN Mei, et al.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Nanning (53002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t schools. Methods Twenty boarding primary middle schools in Quanzhou county were selected as intervention schools and another eighteen were taken as controls respectively.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cluding health education and chlorination of supply water, were carried out at intervention schools. The changes of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of students on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and the final results of intervention were analyz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Results The knowledge, proper attitude and health behavior of students at intervention school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schools. In the duration of intervention, the cumulative incidence rate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at intervention schools was significant lower than controls (0.39‰ vs 2.53‰,P
【Key words】 Typhoid fever;Paratyphoid fever;Universal precaution;Health education;Students
我國傷寒副傷寒發病率一直處于較高的水平,雖然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在農村推行“改水”措施,全國傷寒副傷寒發病率呈下降趨勢,但病例分布高度不均,貴州、廣西等省份的病例占全國報告病例的70%[1]。廣西傷寒副傷寒的流行模式是散發與暴發并行,暴發疫情主要集中在農村和城鄉結合部的寄宿學校[2]。為有效控制學校的傷寒副傷寒疫情,廣西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合作,于2006年3月至2007年12月在疫情較重桂北地區開展了包括健康教育和飲水消毒措施的校區綜合干預研究。本文就綜合干預措施的效果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桂林市全州縣的38所城鄉寄宿中小學學生。根據以往5 a的平均發病率,采取整群隨機抽樣方法,將項目學校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其中干預組學校20所,對照組學校18所。衛生知識、態度和行為(KAP)調查對象為:項目學校的小學四、五、六年級及初中和高中一、二年級學生。干預前干預學校和對照學校各調查學生2 119和2 040名,干預后分別調查3 204和3 002名。
1.2 干預內容 綜合干預措施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和飲水消毒2個方面。健康教育方面:20所干預學校除按規定開展衛生課外,每個學校設立永久性宣傳標語5條以上,每個學期由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或鄉鎮衛生院防保人員對每個學校開展衛生知識講座2次、組織衛生知識競賽1次,每個班級每個月制作宣傳板報1期、每周舉辦專題班會1次。教育內容包括傷寒副傷寒的病因、臨床癥狀、治療、預防等方面的衛生知識及防病、治病應有的正確態度和行為。飲用水消毒方面:每個干預學校安排專人負責學校飲用水的消毒與管理,采用加氯(萬消靈,由廣西壯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供)消毒法對水井和蓄水池進行消毒,并通過測定余氯和定期抽樣進行衛生學檢驗方法評價消毒效果。對照學校不進行任何干預。
1.3 問卷調查方法與內容 干預前,從每個項目學校的每個年級隨機抽取1個班級;干預后,每個項目學校每個年級隨機抽取2個班級。調查內容包括是否知道傷寒副傷寒、主要臨床表現、傳播途徑、預防措施、病后采取的措施及平時飲食、洗手等衛生習慣等,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形成包含33個問題項的封閉式調查表。KAP調查分別在干預措施實施前(2006年3月)和實施1 a后(2007年6月)進行,采取統一調查表,由自治區和全州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人員實施調查,調查表由調查對象填寫。
1.4 統計學分析 剔除有漏項和邏輯錯誤的調查表,然后雙份錄入采用Visual Foxpro 6.0軟件建立的數據庫,應用SPSS 13.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分析指標包括KAP中的知識知曉率、正確態度和衛生行為形成率及總答對率,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取0.05。
計算研究期間干預學校和對照學校學生傷寒副傷寒的累積發病率、綜合干預措施的相對危險度(RR)及95%可信區間(RR值95%CI)、干預的保護率,組間發病率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取0.05,RR值95%CI采用Woolf法[3]計算。
2 結果
2.1 KAP調查結果 見表1,2。在實施健康教育措施前,2組學校學生關于傷寒副傷寒的衛生知識知曉率、正確態度形成率、衛生行為形成率均不高,調查項目總答對率分別為59.80%和59.19%,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69,P=0.681)。
實施健康教育措施1 a后,干預組和對照組學校學生調查項目總答對率分別為82.80%和76.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483,P
實施綜合健康教育后,干預學校學生在傷寒副傷寒知識知曉率、態度正確率及行為形成率方面較實施前均有顯著提高(χ2=472.095,259.123,245.245,P值均
2.2 綜合干預結果 從2006年3月至2007年12月,干預學校和對照學校學生分別發生甲型副傷寒6例和31例,累積發病率分別為0.39‰和2.53‰,干預學校的發病率顯著低于對照學校(χ2=23.715,P
3 討論
廣西校區傷寒副傷寒疫情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衛生條件(如水源、食堂、住宿等)較差外,學生對傷寒副傷寒的基本衛生知識匱乏、廣泛存在飲用生水及缺乏洗手習慣等也是主要誘因[2]。在目前徹底改善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衛生條件相對困難的情況下,增強學生衛生防范意識、養成衛生行為就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如何培養衛生行為,Greenberg等[4]認為,處于學齡期的兒童更容易接受衛生知識培訓。因此,在學校加強相關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學生不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并能使習慣成自然。我國已有相關研究證實,通過開展健康教育可有效控制學校或農村地區肝炎、痢疾、傷寒與副傷寒等腸道傳染病[5-6]。
研究結果顯示,項目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方式不但對學生衛生知識水平的提高及正確態度、衛生行為的形成有顯著促進作用,而且能產生不能排除飲水消毒的貢獻。通過1 a多的綜合健康教育措施的實施,干預學校學生在傷寒副傷寒知識知曉率、正確態度和衛生行為形成率均達到80%以上,不僅較以前有明顯提高,且也優于對照學校學生,說明在學校開展健康教育的效果是顯著的。至于對照學校學生在傷寒副傷寒的知識、態度、行為方面得到明顯改善,主要是因為本研究中所有的項目學校均選自同一個縣,干預學校與對照學校交叉分布、彼此相鄰,且這些學校平時互有來往。由此,在干預學校開展的健康教育措施對對照學校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影響,無形中也促進了這些學校對健康教育措施的開展。
以往對學校健康教育的效果多為學生KAP現況調查[7]或專項健康教育前后學生KAP變化的評價[8]。本項目通過1 a多時間,研究對象近3萬名中小學生,對15 500多名學生進行了傷寒副傷寒防制的綜合健康教育,結果綜合干預措施的保護率為84.58%,說明綜合干預措施對于防制校區傷寒副傷寒具有顯著作用。雖然無法確定健康教育在綜合措施中的單獨效能,但從其明顯改善學生傷寒副傷寒的知識、態度、行為的角度分析,健康教育對控制校區傷寒副傷寒自然有一定貢獻,因此,健康教育不失為一項防制校區傷寒副傷寒的有效且可行的措施。
4 參考文獻
[1] 王魯茜,闞飆.傷寒、副傷寒的全球流行概況及其預防控制.疾病監測,2007,22(7):492-494.
[2] 董柏青,龔健,林玫,等.廣西壯族自治區2001-2005年傷寒、副傷寒疫情暴發原因分析及控制對策.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6,27(8):734-735.
[3] 王建華.實用醫學科研方法.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70.
[4] GREENBERG MT, WEISSBERG RP, O'BRIEN MU, et al. Enhancing school-based prevention and youth development through coordinated social, emotional, and academic learning. Am Psychol, 2003,58(6-7):466-474.
[5] 戴壽桂.積極開展健康教育控制學校肝炎流行.中國健康教育,1999,15(4):17-18.
[6] 肖貴軒,楊坤,劉武垣,等.健康教育對控制腸道傳染病的效果評價.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8,24(4):423-426.
[7] 余小鳴,張芯,楊土保,等.中國中小學校健康教育研究:學生健康知識態度行為現況.中國學校衛生,2007,28(1):7-9.
篇8
一、綜合管理:期初制訂出工作計劃及各項制度,劃分好各班衛生包干區,要求各班做到一日二小掃(早晨、放晚學后),一月一大掃,節日突擊掃,訂出衛生檢查評比制度,由各班衛生委員配合校醫室做到天天檢查、打分,一周小匯總,一月大匯總,并公布衛生檢查結果。
二、做好各班衛生干部的培訓:期初召開各班衛生委員會議,重點布置本學期學校衛生工作任務,要求衛生干部在環境衛生、疾病防治、驅蟲普治、季節性傳染病防治、學生營養等方面,與校醫室密切配合,把工作做好,并做好眼保健操培訓。
三、健康體檢:于9月底或10月初對全體學生進行一次全面健康體檢,體檢率達98%以上,對檢出陽性體征做好進一步查治工作。
四、近視眼防治:第3周為“防近宣傳周”,通過衛生專欄(印刷)、廣播宣傳等形式進行防近知識宣傳,對視力為4.6—4.9假性近視采用“增視明、珍珠明目液”進行治療,控制近視率上升。
五、牙病防治:根據市防疫站要求,本學期學生使用保健牙及防齲牙膏,結合“9.20愛牙日”,做好愛牙宣傳及正確刷牙方法宣傳。
六、學生營養:人類生命首先在于營養,為了向學生介紹營養知識,及“營養與健康”的關系,于10月份搞一次營養知識專題講座,一期營養知識專題板報,一節營養知識健康教育課。
七、傳染病防治:通過衛生專欄及廣播形式,對學生進行夏秋季傳染病、食物中毒以及流行性感冒等防治知識宣傳,預防傳染病的發生。
八、健康教育:結合學生愛眼、愛牙、營養、傳染病以及學生六病防治工作實際,每學期刊出衛生專欄與廣播宣傳(3次),對學生進行健康知識教育。
九、食品衛生:本學期學生用餐由配餐中心提供,餐具專人專用。
十、疾病防治:做好學生及教職工常見病的治療監測工作。
十一、及時上報各類工作報表,將本學期工作歸檔于“學校衛生檔案”中。
*學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計劃
健康教育既是愛國衛生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學校衛生工作不可缺少的內容。為了進一步加強健康教育工作,根據上級有關要求,針對我校特點,著重在提高學生對健康教育的認識水平,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等方面著手,特定本計劃:
一、健康教育主要內容。
1、中學生防近知識教育。
2、學生口腔保健知識教育。
3、學生營養與健康知識學習教育。
4、針對季節性特點,開展防治傳染病教育。
5、學生生理衛生教育。
6、關于青少年進行科學體育鍛煉教育。
7、上級安排其他教育任務。
二、健康教育時間安排。
計劃每1—2個月安排一個教育主題依次進行,每學期安排3—4個教育內容,一學年完成全部教育內容,教育時應避開期中、期末考試時間。
三、健康教育方式及措施。
健康教育工作針對學校工作特點和受教育對象情況,以靈活多樣方式進行。
1、以衛生專欄板報進行宣傳教育。
2、以訂閱“營養小報”形式擴大教育面,要求每班訂報不少于4份,全校不少于100份。
3、以講座形式開展教育。每學年計劃組織1—2次專題知識講座。
4、學校將衛生健康教育工作與文明班級考評有機結合起來,以調動全體師生的積極性和責任感,使健康教育成為全校師生的自覺行動。
學校衛生工作的對象是正處在迅速生長發育過程中的青少年一代,而學生是處在長知識、長身體的時期,他們的學習、勞動、體育鍛煉、生活等衛生問題都直接關系到他的生長發育和身心健康,關系到他們成年后的體質,甚至關系到整個民族的興衰。為了搞好學校衛生工作,根據《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根據上級下達的任務指標,根據本校的工作指導思想及工作實際,特制訂如下計劃:
一、綜合管理:期初制訂出工作計劃及各項制度,劃分好各班衛生包干區,要求各班做到一日二小掃(早晨、放晚學后),一月一大掃,節日突擊掃,訂出衛生檢查評比制度,由各班衛生委員配合校醫室做到天天檢查、打分,一周小匯總,一月大匯總,并公布衛生檢查結果。
二、做好各班衛生干部的培訓:期初召開各班衛生委員會議,重點布置本學期學校衛生工作任務,要求衛生干部在環境衛生、疾病防治、驅蟲普治、季節性傳染病防治、學生營養等方面,與校醫室密切配合,把工作做好,并做好眼保健操培訓。
三、健康體檢:于9月底或10月初對全體學生進行一次全面健康體檢,體檢率達98%以上,對檢出陽性體征做好進一步查治工作。
四、近視眼防治:第3周為“防近宣傳周”,通過衛生專欄(印刷)、廣播宣傳等形式進行防近知識宣傳,對視力為4.6—4.9假性近視采用“增視明、珍珠明目液”進行治療,控制近視率上升。
五、牙病防治:根據市防疫站要求,本學期學生使用保健牙及防齲牙膏,結合“9.20愛牙日”,做好愛牙宣傳及正確刷牙方法宣傳。
六、學生營養:人類生命首先在于營養,為了向學生介紹營養知識,及“營養與健康”的關系,于10月份搞一次營養知識專題講座,一期營養知識專題板報,一節營養知識健康教育課。
七、傳染病防治:通過衛生專欄及廣播形式,對學生進行夏秋季傳染病、食物中毒以及流行性感冒等防治知識宣傳,預防傳染病的發生。
八、健康教育:結合學生愛眼、愛牙、營養、傳染病以及學生六病防治工作實際,每學期刊出衛生專欄與廣播宣傳(3次),對學生進行健康知識教育。
篇9
全面貫徹《學校衛生工作條例》,認真實施《學校健康教育評價方案》,積極響應市政府提出的建設健康城市的號召,對兒童青少年進行健康知識教育和衛生習慣的培養,使之形成良好的行為模式,為新一代的公民的身心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礎。
二、工作目標
1.按照學校健康教育評價方案的要求,自評分達90%以上。
2.健康教育開課率達100%,每周保證0.5課時的健康教育課。
3.健康教育做到五有:有教師、有課本、有教案、有課時、有評價。
4.學生健康知識知曉率達95%以上,健康行為形成率達90%以上,成績合格率達100%。
三、工作重點
1.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由學校領導、任課教師組成的健康教育領導小組,明確各自的崗位責任,形成每月一次的健康教育工作例會制,確保三率達標。
2.認真抓好健康教學工作。每個健康教育的教師都要認真制訂教學計劃,使用符合國家規定的教材,熟悉鉆研教材,編寫出規范的教案,要做到12個有:有授課日期、有課題、有目的、重點、難點、有教學方法與手段、有教具、有教學效果、有教后記、有教學內容、過程、小結。教案書寫應做到無概念錯誤、整潔等。要認真上課,教學中要采用啟發式,要理論聯系實際,語言生動、板書工整,充分用好教具、掛圖,盡可能使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堂課質量。健康教育課要專課專用,不得擠占。要重視課后學生健康行為的養成,把健康教育落到實處。要認真組織平時的抽測和期末的檢測,并認真做好檢測卷的批改和質量分析工作。
3.加強師資培訓工作。學校加強對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提高健教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
4.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利用學校的一切宣傳陣地,做好健康教育宣傳工作,學校每月出一期專題板報,校宣傳櫥窗、少先隊和班級黑板報每期開辟衛生欄目;利用家長學校向家長宣傳控煙的好處,在校園醒目的地方都設有禁煙標志,要求全校職工、學生家長不得在校園內吸煙;每月一次對全校師生進行衛生、健康知識講座;每學期對高年級學生進行一至二次的青春期衛生知識教育;以少先隊活動的形式走向社會,進行衛生、健康知識宣傳。
5.利用“世界愛滋病日”“愛牙日”愛眼日“中國學生營養日,開展宣傳活動,積極開展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一個學校帶動一個社區”的健教活動,倡導積極向上科學合格的生活習慣和健康行為。
6.加大檢查力度。學校既要加強健康教育知識的宣傳,更要加大平時檢查督促的力度。健康行為的要求包括:頭發、面、耳、頸干凈,無頭虱;衣著整潔,無異味;手潔,勤剪指甲;每生準備一只杯子,一塊手帕;飯前便后洗手;坐姿端正,注意用眼衛生等。本學期將要開展眼保健操比賽,以推動學生認真做好眼保健操,提高做眼保健操的質量。確保近視率控制在9%以下,近視新發病率控制在1%以內,要配合衛生室做好防病治病工作,提高師生健康水平。
7.做好總結、評比工作。期末各班要認真做好總結工作,將組織衛生、健康工作進行經驗交流。學校要繼續做好資料的保管、建檔工作,使資料管理規范。
四、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建立健康教育領導小組。
2.制訂健康教育計劃。
3.召開衛生、健康教育教師會議。
三月份
1.織眼保健操比賽。
2.搞好室內外環境衛生。
3.布置宣傳欄。加強學生春季常見病、傳染病的預防。
4.組織外出宣傳活動
四月份
1.健康教育講座。
2.廣播操比賽。
3.搞好室內外環境衛生。
4.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五月份
1.布置宣傳欄。加強學生夏季常見病、傳染病的預防。
2.搞好校園環境衛生,個人衛生。
3.維護公共衛生、講究衛生道德。
4.做快樂、健康的人
六月份
1.珍愛生命從現在開始
2.搞好室內外環境衛生。
3.勞逸結合輕松應對考試
4.健康教育總結、評比。
學校衛生健康教育工作計劃二衛生健康教育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增強我校廣大師生健康衛生意識,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與生命質量,根據教育局和上級保健部門的工作要求,特制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xx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堅持政治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的健康教育基本原則,通過多種傳播途徑和手段,在廣大師生中深入開展健康教育工作,培養學生的各種有益于自身、社會和全民族健康的行為和習慣,普及衛生科學知識,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不斷提高全體師生的衛生知識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從而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的目的。
二、建立健全衛生健康教育組織機構
為加強健康教育工作的領導,成立學校衛生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健康教育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協調。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教育局安辦
醫院辦公室電話: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強健康教育的宣傳。學校通過廣播、墻報、黑板報、升旗儀式、班(隊)會等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做好流行病、H7N9禽流感、結核病、血吸蟲病、手足口病、狂犬病、細菌性痢疾、食物中毒、艾滋病等疾病的宣傳預防。同時充分利用各種衛生紀念日這大好的宣傳教育契機,進行廣泛的宣傳教育,使衛生保健意識深入人心。如利用3月3日全國愛耳日、4月全國愛國衛生月、4月7日世界衛生日、5月8日世界紅十字日、5月20日中國學生營養日、5月31日世界無煙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6月6日全國愛眼日、6月26日國際禁毒日、9月14日世界清潔地球日、9月20日全國愛牙日、10月31日世界勤儉日、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等進行廣泛衛生知識宣傳,積極宣傳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接種工作,及季節性多發病預防。
同時充分利用各種衛生紀念日這大好的宣傳教育契機,進行廣泛的宣傳教育,使健康保健意識深入人心。教育師生樹立“學校是我家,健康靠大家”的濃厚意識,增強師生“講衛生、重健康、防疾病”的意識和自律行為,提高師生“人人都是衛生工作者”的主人翁責任感和自覺性,真正營造起人人維護學校環境衛生,人人規范公共衛生行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人重視除害防病,科學健身的良好氛圍。
2、切實做好學生的晨檢工作,班主任及各任科老師要提高對學生晨檢工作的認識,發現學生有發熱、流感、猩紅熱、水痘等流行性疾病癥狀的,應在最快時間報告衛生室。平時學生因病缺課的要及時登記并報衛生室。發現有傳染病癥狀的學生,班主任和衛生保健老師要迅速向有關部門和領導報告并迅速采取措施,隔離病人,并送醫院治療。要做到學校、班級兩級重點監控。
3、繼續加強校園環境衛生。安排好各班室外保潔責任區,并堅持每天清掃一次。看見公共場所有垃圾、紙屑,有關班級要及時清掃。學校衛生室、后勤組要督促好清潔工做好室內外環境的保潔,廁所的清潔、消毒和垃圾的及時處理。各個班級、辦公室、專用教室要加強清潔衛生值日制度,要堅持做好每天清潔一次,每周大掃一次,保持班級、辦公室、專用教室日常的清潔、整齊、美觀。門衛室人員要按要求做好校門內外場地的清潔工作。
4、進一步加強“六病”防治工作。預防近視眼、沙眼、齲齒、蛔蟲、營養不良、貧血,特別是加強近視的預防。重點監控學生視力,近視生常抓不懈要持平。衛生保健老師和全體任課老師要十分注意學生正確的用眼衛生知識和指導學生做好眼保健操,做到穴位準確手法正確。切實保證眼保健操時間、檢查、監督落實,準時上課、下課不拖堂,不讓學生疲勞作業。嚴格落實“三個一”(一尺一拳一寸),規范用眼衛生,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協同家長對學生預防近視、保護視力的宣傳教育,做到預防為主保護為主,及早發現、及早糾正、及早治療,共同保護學生視力。
5、繼續開展衛生創建與檢查評比活動
開展各類衛生創建活動,組織德育處每天對各班級的衛生工作進行檢查、評比,做到天天檢查、周周評比,不斷提高環境衛生質量。做好總結材料。
6、開設健康教育課,注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
要結合學生心理和生理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健教活動,設立衛生監督崗,實行衛生流動紅旗評比等,促進學生健康意識的提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意識行為、習慣。
7、加強食堂衛生、飲食、飲水衛生。食堂負責人及衛生保健教師要加強對食堂從業人員在個人衛生、食品加工烹飪、分發,以及飲水桶、餐具消毒、工作場所保潔等各個方面的指導和監督,確保食品安全、衛生、堅決杜絕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繼續加強對食堂從業人員的食品衛生知識培訓,嚴格食品衛生操作規程和每天清潔工作場所的要求,確保師生飲食安全,努力做到:“衛生有保障,營養有標準,口味有改善。”同時要嚴格做好食堂從業人員的晨檢工作,學校要定期和隨時對食堂衛生工作進行檢查抽查。學校教室及學生活動場所每周消毒二次。
健康教育大課內容安排
二月份:春季流行病的預防知識、H7N9禽流感防控知識
三月份:血吸蟲病預防,健康保健血吸蟲病防治知識問答四月份:學校結核病的預防、狂犬病防治知識
五月份:兒童手足口病的預防、學生的膳食營養
六月份:6月6日愛眼日,常見食物中毒的預防
九月份:傳染病簡介,飲水衛生與疾病
十月份:兒童口腔疾病防治知識,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
篇10
推進國家衛生縣城創建工作,為加快“健康”建設。提高城鄉居民的衛生意識、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養成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斷增強全民健康文明素質,現就加強2011年健康教育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工作為目標,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動員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活動,促進健康教育工作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發展。
二、工作目標
住院患者及家屬相關衛生知識知曉率≥80%;
健康行為形成率≥80%新創建2所市健康促進學校;學校健康教育課開課率達100%中小學生健康知識知曉率≥85%。
職工相關衛生知識知曉率≥80%
健康行為形成率≥70%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80%。
創建一批無吸煙單位、無吸煙學校、無吸煙醫院。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網絡機構
各級各部門要成立健康教育機構,加強基層健康教育網絡體系建設。明確分管領導,落實專兼職人員具體負責本單位的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機構、人員、經費、設備、場所、工作六落實。
(二)抓好城區健康教育工作,圍繞創建國家衛生縣城。
把健康教育工作納入醫院評比、獎懲、考核活動中。每年組織醫護人員進行健康教育技能知識、公共衛生知識和職業危害自我防護知識培訓。定期為病人上健康教育課,1扎實推進醫療機構健康教育。縣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要督促各醫療衛生機構繼續完善健康教育組織。發放健康教育處方,向病人宣傳衛生健康知識、預防保健知識、疾病康復知識,提高住院病人及家屬的自我保健能力,住院患者及家屬相關衛生知識知曉率達到80%以上。
將健康教育課納入正常的教學計劃,2全面推進學校健康教育。縣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督促全縣各類學校完善健康教育組織。按照《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和《學校健康教育評價方案(試行)開設健康教育課,開課率達100%加強學生健康行為養成教育,重點做好心理健康、控制吸煙、環境保護、遠離、預防艾滋、防止意外等健康教育工作,確保中小學生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分別達到85%和80%以上。按照《中國健康促進學校評價指標》繼續開展健康促進學校的創建活動,積極開展各項健康促進活動,力爭年內創建2所市健康促進學校。
對從業人員定期進行健康體檢,3強力推進行業健康教育。各鄉鎮要督促轄區各工礦企業認真開展健康教育工作。不斷開展多種形式、內容與本行業相關、面向本單位職工的健康教育宣傳活動,確保職業衛生知識、女工保健知識培訓率≥95%對新職工、女工、接毒接塵工人開展崗前、崗位安全與健康培訓。確保職工相關衛生知識知曉率達到80%以上。食品企業每年必須有組織地接受《食品安全法》及與食品有關的營養、衛生、傳染病知識培訓,確保從業人員《食品安全法》知識培訓率100%
緊密結合衛生防病工作和廣大群眾普遍關心的衛生熱點問題,4穩步推進大眾傳媒健康教育。報、電視臺、公眾信息網要設立健康教育欄目。開展多種形式的衛生宣傳和健康教育,對創建國家衛生縣城活動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縣健康教育所要在車站、廣場等大型公共場所的電子屏幕開展健康教育,城區主要街道和廣場、公交車站臺等人群集中地設立固定健康教育宣傳專欄。各機關事業單位健康教育要做到年度有計劃、總結和工作活動記錄,定期進行職工健康體檢,職工健康檔案和有關文件資料保存完整。
針對常見病、多發病、重大傳染病組織居民群眾開展義診、咨詢、知識講座、行為干預等活動。廣泛宣傳《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確保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80%健康行為形成率≥70%縣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要統一抽調專家組建“社區健康知識巡講隊”社區開展傳染病、慢性病和日常健康行為等健康知識宣講。5有效推進社區健康教育。桃花源鎮要督促各社區設立健康教育活動室。
(三)抓好農村健康教育,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積極推進“全國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要充分發揮鄉鎮衛生院的作用,各鄉鎮要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舉辦健康教育講座,普及衛生科普知識,運用廣播、電視、黑板報、宣傳欄、培訓班、宣傳材料等多種形式,宣傳基本衛生知識、疾病預防知識、健康保健知識,努力提高農村居民的衛生知識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使農村居民和中小學生的基本衛生知識知曉率和健康相關行為形成率分別達到70%和60%80%和60%縣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要組織縣級各醫療衛生機構分期分批派出衛生技術人員,各鄉鎮開展健康教育,推廣普及衛生知識。
(四)開展多種衛生宣傳日活動,圍繞重點傳染病的防治。
以開辦宣傳專欄、印發宣傳單、懸掛宣傳標語、開展義診咨詢等形式,各級各部門、各單位要運用廣播、電視等媒介。廣泛開展“3.24世界防治結核病日、9.1傳染病防治宣傳日、12.1世界艾滋病宣傳日、愛國衛生月”世界衛生日”計免宣傳日”等主題活動,廣泛開展健康教育活動,普及衛生防病知識。
(五)開展控煙宣傳活動,圍繞創建無吸煙單位。
建成區無煙草廣告和變相煙草廣告,1依據《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和《市愛國衛生條例》開展經常性的控煙宣傳和執法檢查活動。促進公共場所控煙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宣傳吸煙的危害,2認真開展“5.31世界無煙日活動”各級各部門要運用多種宣傳工具。普及煙草危害相關知識,開展吸煙行為干預,降低公民吸煙率。各類公共場所要有明顯的禁煙標志,禁止吸煙,并有相關的管理人員。
采取有效措施凈化民眾的工作、生活、學習環境,3繼續開展創建無吸煙單位、無吸煙學校、無吸煙醫院等活動。廣泛動員民眾。命名表彰一批控煙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