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糾紛案件時效性范文

時間:2024-03-22 18:03: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經濟糾紛案件時效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經濟糾紛案件時效性

篇1

關鍵詞:域名;爭端處理;方式;評析

中圖分類號:D9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894(2006)04-0043-05

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給國人帶來了全新的信息工具概念。而隨之而來的域名糾紛日趨增多,讓法律界人士和網絡專家們意識到,必須整合兩者的力量才能較好地解決這一新類型糾紛。從我國目前的情況看,除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以下簡稱:CNNIC)的域名爭議解決機制以外,訴訟解決的方式也逐漸占據一定地位。此外,傳統的調解和仲裁,亦應當能夠有所作為。然而,由于域名糾紛專業性較強,現有的爭端解決方式又各有側重,不完全涵蓋所有的糾紛類型。加上不少人將CNNIC指定的仲裁機構處理域名糾紛與仲裁方式混為一談。為此,對我國現有的域名爭端解決方式作一梳理評價,很有必要。

一、域名爭議的行政解決方式及評析

目前,我國域名注冊主管機關是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它是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授權對全國注冊網站名稱進行統一注冊試點的主管機關,對網站名稱實施注冊登記管理,對符合注冊條件的,頒發《網站名稱注冊證書》和《經營性網站備案登記證書》。任何單位或個人有權對網站注冊申請提出書面異議,由注冊主管機關組織網站名稱評審委員會負責處理注冊網站名稱及其有關糾紛等事宜。以工商行政管理局為主導的爭議解決方式,有其特殊性。第一,處理糾紛有限性。在工商局將注冊申請人申請注冊的網站名稱進行初步公告期間,工商局主要對3類糾紛情形進行評審處理。一類是擬注冊的網站與他人擁有的企業、事業等單位名稱相同的;一類是與他人所擁有的注冊網站名稱近似并可能造成他人誤認的;還有一類是其他原因可能造成他人誤認的。第二,處理結果或者批準注冊,或者不予注冊。第三,糾紛處理的主動性。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執法者的地位,決定了其有職責主動監督并撤銷那些已注冊但惡意搶注他人網站名稱的網站名稱,收回其《網站名稱注冊證書》。

CNNIC 作為我國國家代碼頂級域名管理機構,負責管理和維護域名中央數據庫,指定注冊服務機構,向廣大用戶提供域名注冊和解析服務,同時指定民間爭議解決機構作為域名爭議解決機構,實施相應的域名爭議解決辦法和程序規則,采取專家組負責制的在線爭議解決方式,通過網上投訴、網上答辯、網上裁決的形式,快速高效地解決域名爭議,域名爭議解決機構所作裁決,由它所指定的域名注冊服務機構負責執行。2000年12月,CNNIC授權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CIETAC)域名爭議解決中心,作為其指定的域名爭議解決機構,以網上爭議解決的方式,負責解決.省略”域名,德國保時捷公司提出“porsche.省略、”域名投訴,寶潔、安捷倫、美洲銀行、星巴克、美國在線、西門子、索尼、歐萊雅、米其林、寶馬等著名跨國公司的中國域名爭議投訴案件。應該承認,這一域名爭議機制已經成為域名爭議解決的主要方式。域名爭議行政解決方式的固有優勢有:

1. 裁決者專業性強

域名糾紛不僅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術特征,還涉及到知識產權、侵權等專業法律知識。爭議解決機構實行專家組負責爭議解決的制度。專家組由1名或3名掌握互聯網絡及相關法律知識,具備較高職業道德,能夠獨立并中立地對域名爭議作出裁決的專家組成。域名爭議解決機構通過在線方式公布可供投訴人和被投訴人選擇的專家名冊。截至目前為止,域名爭議解決機構的專家組成員為55人,其教育背景和實踐經歷均貫通網絡科技和法律知識,有助于處理具有特殊專業要求的域名糾紛。

2. 裁決快捷高效

域名糾紛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商業化與信息化的結合,致使域名糾紛的當事人具有要求盡早解決糾紛的訴求。在CNNIC的域名爭議解決辦法程序規則中,規定了先進的在線投訴與解決管理機制。有關案件的投訴、受理、審理和裁決等程序性事項均通過互聯網進行。鑒于目前電子簽章存在一定的技術障礙,在CIETAC域名解決機制程序中,中心秘書處的秘書人員除要求當事人提交電子文本外,還要求當事人提交相關文件的書面文本。裁決書也同樣會將經專家簽署的書面文本寄送當事人。但是從提交投訴到答辯到專家組作出裁決,有嚴格的時間要求。正常情況下,域名爭議解決程序不舉行當庭聽證(包括以電話會議、視頻會議及網絡會議方式進行的任何聽證),以便加快案件的處理。如無特殊情況,專家組應于成立后14日內就所涉域名爭議作出裁決,并將裁決書提交域名爭議解決機構。這有力地保障了網絡糾紛的快速解決。

3. 裁決易于執行

爭議解決機構裁決注銷域名或者裁決將域名轉移給投訴人的,自裁決公布之日起滿10日的,域名注冊服務機構予以執行。由于CIETAC域名爭議解決中心的建立需要有域名管理機構CNNIC的授權,因此被授權的域名爭議解決中心所作出的裁決往往被無條件接納而直接由該管理機構執行或者推動執行。域名注冊使用過程對于管理機構的依賴特性,決定了裁決一旦作出,不太可能出現執行難的狀況。

盡管CIETAC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在處理域名糾紛上具有一定優勢,但是其局限性也十分明顯。

1. 受理的糾紛有限

CIETAC域名爭議解決中心被授權處理的糾紛是因互聯網絡域名的注冊或者使用而引發的爭議,所涉爭議域名限于由CNNIC負責管理的.CN域名和中文域名。其他的域名,如“.ORG”“.NET”引發的爭議,不受此中心解決。

根據CNNIC的規則,當某個三級域名與在我國境內的注冊商標或者企業名稱相同,并且注冊域名不為注冊商標或者企業名稱持有方擁有時,注冊商標或者企業名稱持有方若未提出異議,則域名注冊人可繼續使用其域名;若注冊商標或者企業名稱持有方提出異議,在確認其擁有注冊商標權或者企業名稱權之日起,CNNIC為域名持有方保留30日域名服務,30日后域名服務自動停止,其間一切法律責任和經濟糾紛均與CNNIC無關。

2. 裁定敗訴方責任方式有限

裁決僅限于域名自身存在狀態的變化。在認定投訴人域名投訴成立的前提下,專家組的裁決僅限于域名自身狀態的變化,要么裁決將域名轉移給投訴人,要么裁決注銷域名;如果專家組認定投訴人的投訴不能成立的話,即裁決駁回投訴人的請求。如果投訴人的投訴具有惡意,濫用糾紛解決機制,屬于反向域名侵奪的情形,專家組應在裁決中宣布。專家組的裁決不涉及任何損害賠償,這就可能造成被侵權人為了實現經濟損失彌補,不得不另外尋求其他的解決途徑。

3. 裁決效力并非終局

在投訴人提出投訴之前,爭議解決程序進行中,或者專家組作出裁決后,投訴人或者被投訴人均可以就同一爭議向CNNIC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訟,或者基于協議提請中國仲裁機構仲裁。可見,在投訴至CNNIC爭議解決機構進行行政調處之外,還有訴訟或仲裁方式與之平行展開,兩者并行不悖。此處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啟動投訴程序,再要以司法程序抵擋CNNIC授權進行的行政調處,其管轄法院是固定不可選的,即CNNIC所在地法院。這恰又印證了CNNIC授權民間機構解決糾紛具有的行政處理性質。

由此可見,CNNIC體制下的域名爭議解決方式作出的專家裁決并不是去替代訴訟或仲裁解決方式,也不是去對域名建立一種高水平保護機制,而是對域名的一種低水平保護,其目的是要提供一條迅速的、低成本的解決當前社會中大量出現的域名惡意搶注問題。現存的這一體制將很多空間留給了法院和仲裁、調解方式。

二、司法程序解決及評析

中國網絡域名糾紛案件發生于1999年4月。涉及網絡域名爭議的案件,自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受理我國首例域名與商標權爭議案件以來,北京、上海等地法院已受理多起域名糾紛案件。像“tide”(汰漬)、“ikea”(宜家)、“safeguard”(舒膚佳)等域名糾紛案件的判決結果,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和討論。目前,我國法院審理域名糾紛案件主要適用的法律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計算機網絡域名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此外《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因域名注冊、使用而引起的知識產權民事糾紛案件的若干指導意見》也具有較強的指導價值。作為解決域名爭議的主要方式,通過法院的司法程序處理糾紛,具有以下特征:

1. 解決糾紛類別較多

以國家強制力為保障的司法程序,是民眾保護自身權益的有力武器。法院受理的域名糾紛,指所有涉及計算機網絡域名注冊、使用行為產生的民事糾紛,包括有域名與域名之間、域名與馳名商標、普通注冊商標、商號、知名商品特有名稱、姓名等權利主體之間的糾紛案件。相比較CNNIC指定CIETAC處理的僅涉“.CN”或者中文域名糾紛,司法解決糾紛的類別更為廣泛,尤其是以國外域名持有者作為被告的涉外糾紛,只能通過訴訟解決。

2. 審案法院級別較高

域名糾紛涉及諸多計算機專業知識,對于審理法官的計算機水平和科技法律知識提出了新的要求。考慮到我國中西部地區計算機普及率較低的現狀,目前法律規定,只有中級人民法院可以受理關涉域名糾紛的。就地域管轄而言,仍舊按照民事訴訟法的一般規定,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侵權行為地法院受理域名糾紛。倘若難以確定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實踐上通常將原告聯機發現該域名的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視為侵權行為地。

3. 敗訴方責任方式較多

根據司法解釋的規定,人民法院在認定被告行為侵權后,可以作出要求敗訴方停止侵權、注銷域名、轉移域名、賠償損失的判決。具體來講,首先被告停止侵權,不得使用域名。之后有兩種情形,一種是被告注銷此域名,即必須到域名注冊管理機構辦理域名撤銷登記手續。被告逾期不履行的,原告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向域名注冊管理機構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予以強制執行。另一種是原告請求將被告域名判歸其所有的,人民法院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可以判令由原告注冊使用該域名。原告可以持判決書到域名注冊管理機構辦理域名轉移的相關手續,人民法院可以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如果原告證明自己因被告的行為產生了實際損失,則法院還可以判令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這一點的威懾力強于前述CNNIC的處理方式。

三、域名爭議的仲裁解決方式及評析

仲裁方式解決民事糾紛,其秘密性、終局性的特征既照顧了當前競爭環境下各個公司要求對于自身的商業糾紛處理予以保密的要求,同時又能擺脫CNNIC處理結果無條件服從法院判決的陰影。更重要的是,倘若當事一方是國外公司的話,采用仲裁方式的快捷優勢就更能體現出來。因為在我國的訴訟程序中,涉外民事糾紛是沒有審限限制的,如果出現不公情形,糾紛進入審理階段也可以拖上一兩年,這顯然不是受害公司希望的。為此,CNNIC 的《域名爭議解決辦法》也明確其專家組裁決效力將服從于有效仲裁裁決。

因此,仲裁作為解決糾紛的一種途徑,似乎能夠在網絡新時代處理域名新糾紛中發揮更大作用。然而就目前的糾紛處理看來,仲裁方式解決域名爭端并未如人所愿擔當重任。這不得不牽涉仲裁的最基本的特質――意思自治。仲裁必須以當事人達成仲裁協議為前提,如果沒有當事人合意將雙方特定糾紛交付特定機構或者個人解決,仲裁機構無權介入當事人的糾紛。而事實上,域名糾紛多為侵權糾紛,侵權當事雙方事先或事后達成仲裁協議的可能極小,以至于仲裁處理方式難以成為解決域名糾紛的主要方式。

四、域名爭議的調解解決方式及評析

調解是我國古已有之的糾紛處理方法,源于傳統的息訟止訟觀念。如能運用得當,其友好性、協商性可以使雙方實現雙贏,亦不失為商業社會的上策。盡管從法律的角度上看,以調解方式處理的域名糾紛,雙方當事人對調解人和調解書只有道義上的尊重和禮貌,并沒有義務遵守調解書的內容。調解書沒有法律約束力和強制執行力。但是,通過找到恰當的調解人,初步達成調解意向,將來進入有約束力的處理程序中,此書面的調解意向作為證據提交,也可以對最終糾紛的解決起到輔助作用。

五、結 語

域名存在強烈的資源稀缺性,而由此表現出的惟一性、專有性、識別性、無形性和全球性使得域名的價值無法估算,域名爭奪之戰在所難免。為了規范域名的使用秩序,營建良好的網絡環境,應當提倡多種途徑解決糾紛,各種途徑各有所長,但司法程序作為最終解決糾紛的一道屏障,在未來的糾紛處理中相信能更多地體現出其權威性、終局性的優越一面。作為深陷糾紛困擾的當事人,則要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妥善有效的處理方式。

(作者單位:上海對外貿易學院)

參考文獻:

[1]王克楠.中文域名注冊與糾紛解決機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J].電子知識產權,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