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讀書筆記范文

時間:2023-03-26 13:47: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育讀書筆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教育讀書筆記

篇1

玫瑰與教育讀書筆記

《玫瑰與教育》作者是北京清華大學附小副校長竇桂梅老師寫的。

我最喜歡《心中盛滿陽光》,文中她提到了“境由心生”。她說:“如果你把所處的環境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獄;如果你把周圍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如果你把所處的環境變化魔鬼,你就在制造地獄;如果你把周圍地人群變成天使,你就在營造天堂。”好花要有好心情賞,有好的心情才能欣賞到好的風光。你的內心如果是一團火,你就能釋放出光和熱。因此,面對教育在有些讓人不滿的現象,面對自己的專業成長的困惑與壓力,我們要從中尋找陽光、快樂的地方,緊貼地面行走,激情向上生長。退去浮華留下平實。讓我們踏實前進,留下深深的足跡。

讀了竇老師的書,我感覺到了她在教學的過程中是快樂的,她的這種快樂溢于言表,并深深感染著我。作為教師的我們,要上堂課不難,通過磨練上堂好課也不是很難,但是并不是每一個上課的老師都是快樂的。竇桂梅老師的快樂是一種單純而高尚的快樂,一種在平凡中演繹精彩的快樂,一種生命與童年相約的快樂,是一種緣于對教育工作、對學生真誠的愛的快樂。竇老師在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只要與孩子們在一起,心情就會變得像藍天一樣純凈。”這樣的話聽起來很容易,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卻很難達到這樣的境界,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不斷制造意外的孩子時,厭煩的情緒總會爬上心頭,這種厭煩就是因為我們還沒能完全把自己的愛浸透到孩子們的骨子里。

讀《玫瑰與教育》感慨頗多。感慨自己還需要多下功夫,盡快地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我想我們也都應該好好調整自己的心態,做教育之園中的玫瑰,把自己的正能量散發給學生。

篇2

近來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這本書,用了較長的時間。該書分為上下篇,上篇分別從十個方面闡述了自己的理想教育,分別是: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這實質上是體現了作者的“教育理想觀”。下篇是從教育政策的層面,對目前中國教育領域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在宏觀上的探索,旨在為教育的決策提供理論參照,集中體現了作者試圖將教育理想轉化為實踐或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接軌的愿望,是對自己所描寫的教育理想的進一步深化,是對教育理想的一種理性探求。除此之外,從教育預測的層面對未來中國教育發展的走勢及發展前景的展望,其中既體現了作者對中國未來教育發展的熱情與信心,也體現了作者對中國教育改革進程中所存在的一些缺弊的憂思。全書用遠大的教育理念深入探尋未來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用精辟的語言勾畫了21世紀教育理想的燦爛和輝煌,闡述了教育的偉大使命和責任,使人們對未來的教育充滿信心。

其實,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與無私的奉獻。教育需要詩意,需要洋溢著浪漫主義的情懷。教育需要機智,需要把握每一個轉瞬即逝的機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輕的心跳昂奮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與探索”。這段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朱永新教授生動地闡述了教育需要的因素。

我們現在是一名學生,在將來也有可能從事教師這個職業,所以在看書的時候,我也在想要成為一名理想的教師,到底需要什么呢?但是不管怎樣,首先要做的便是要有豐富的知識。學習是教師維持其職業生命連續性的重要手段,是教師實現其職業生命價值升華的必要通道。尤其是在整個社會正在倡導和踐行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理念的今天,作為教師更應該率先接受終身教育和堅持終身學習。只有多學,持續地學,才能不斷更新觀念,才能贏得教師的持續發展。

其次,我想激情也是很重要的,不光是教師這個職業每個職業都是需要的。如果在工作中沒有激情,更何談能夠熱愛和全身心的投入。沒有激情的教學活動就像是一灘死水,教師自身沒有激情,又怎么能夠帶動學生,那么學生又怎么能有激情投入到學習中去。

另外,作為一名教師,心理素質也一定要好。面對的學生形形,性格也各異,當然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時候,教師良好的心理素質就很重要了,能夠更好地解決教學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這些心理素質有:堅韌、剛強、不屈不撓等等。

篇3

1、什么是科學?

通常科學是指近代科學,一般把伽利略的研究工作和他對實證方法的確立,看作是現代科學誕生的標志。科學原指自然科學。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世紀90年代的新的定義,科學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小學科學中論及的科學,至少包含科學知識、科學研究和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還可以包括科學素質等。

2、探究式科學教育過程的特點?

探究式科學教育是在教師引導下,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學習過程,它主要表現為:

(1)探究式科學教育過程要求保護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2)探究式科學教育過程強調要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態度;

(3)探究式科學教育依靠和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4)探究式科學教育重視學生之間的相互談論和合作;

(5)探究式科學教育希望促進學生科學態度的養成。

3、“做中學”科學教育實驗項目簡介

XX年,中國教育部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同倡導和推動在中國開展科學教育改革項目,。取名“做中學”。即在幼兒園和小學中進行基于動手做的探究式科學學習和科學教育。讓兒童親自參與對物體和自然現象的發現,讓他們通過觀察與實驗,接觸實際,達到以下目的——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激發學習科學的主動性;激發想象力,擴展思維;獲得重要的科學概念和科學概念之間的聯系;學習探究的技能;改善合作和交往能力;促進語言和表達能力的發展。有關“做中學”的很多資料,可以登陸漢博中國少兒科學教育網。

4、什么是探究?

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在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中給出了定義:探究是一種多層面的活動,他包括:進行觀察;提出問題;通過閱覽書籍和其他信息資源來了解什么是已經知道的知識;制定調查研究計劃;根據實驗方面的證據,評價已經知道的知識;用多種手段來搜集、分析和解釋數據;提出解答、闡述和預測;交流結果。探究需要對假設進行證明,需要運用批判和邏輯思維,并考慮其他可供選擇的解釋。

5、要正確理解探究式科學教育

探究式科學教育是在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學習環境中,讓兒童親歷科學探究的學習過程。它大致包括:根據實際情景、觀察到的現象和可以獲得的信息,從兒童已有的知識、對問題的了解和已具有的科學概念(想法)出發,提出問題;對問題的解答進行推測;為證實推測而設計實驗或進行觀察;收集和整理數據;得出 結論和進行交流;提出新的問題……在有些探究課題中,還鼓勵學生將學到的科學知識和日常生活相聯系。

在科學教育中,經常爭論的問題是:探究式科學教育究竟是一種用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的學習科學的方法,還是本身就作為一種課程的目標。〈科學課程標準〉認為,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的,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對年幼的學生來說,可能學習探究的過程比掌握具體的知識更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我們認為,小學的科學教育中只是承擔科學啟蒙的任務,不追求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的觀點是不正確的。如果不是在兒童的認知發展規律和兒童已有的科學基礎上精心選擇和組織兒童探究的內容,而只是在課堂上采用零碎的、雜亂的案例,那么這樣的探究式科學教育將會是效率很低的教育,也不可能達到培養兒童探究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探究式科學教育中,需要把讓兒童建立新的科學概念(想法)、改善和糾正已有的科學概念以及探究能力、科學態度的培養結合起來考慮。

在探究式科學學習的過程中,不同層次的探究活動可以有不同的側重,但是,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來說,探究過程的各個環節是不能分割的,不能說用這個科學活動來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用另一個活動來教學生如何設計實驗,在通過一個活動來教學生總結,這樣做不是完整的探究過程,也達不到探究式教育的目的。

6、為什么要以探究的方式來學習科學?

在知識社會里信息的綜合和生成數據本身一樣重要。因而,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還要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要培養他們分析和推理的能力,還需要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要培養他們分析和推理能力,還需要培養他們綜合運用信息的能力。實施探究式科學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科學家的意見、教育理論的支持和學習科學(神經教育學)的啟示這三個方面都認為如此。

7、教師在探究式科學教育中的作用?

教師是課堂中科學探究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支持者,但不是學生探究進程中掌握主動權的人。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和設置環境,單進行探究活動的主體是學生,能不能達到預定的目標,最終取決于學生本人的情況和努力。作為科學教師需要掌握或了解三方面的知識:科學概念和模型、教學法以及兒童認知和情感的發展規律。

在探究式科學教育中,需要幫助兒童在他們原由想法的基礎上,逐步發展正確的科學概念。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常常不能靠一節課來完成,而是需要設置一系列的課來實現。設計系列的課,有助于了解概念之間的聯系,為學生制定一個連續的學習過程。我們經常稱這樣的系列課為一個模塊。

8、學生是主動的學習者

學生是探究式科學教育過程中主動的學習者,這表現在:

學習者分享了最初對特定時間或現象的看法和解釋;

學習者收集到其他人對特定事件或現象的看法;

學習者檢查支持他們自己的觀點和其他人的看法的證據;

學習者提出問題;

學習者提出探明事件或現象的探究計劃;

學習者進行數據收集、解釋

學習者根據實證來確定或修正原由的意見或解釋;

學習者想其他人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解釋;

學習者提出進一步探究的問題。

9、提出合適問題的注意點

(1)探究的內容與方式符合兒童實際的認知水平

完并不等于探究。那種把探究式學習簡單解釋成為“玩中學”的提法是不全面的。

(2)問題應該和一個通過這次探究可以正式的自然科學的概念有關。最好一次探究活動集中探討一個問題,而不是想學生提出一大堆問題,或是不明確的科學問題。

(3)不宜向兒童涉及復雜系統的探究題目

(4)在提出的題目所包含的探究過程中,盡可能包括定量的測量和定量的描述。

(5)我們不主張在小學階段對社會科學問題進行探究。

10、如何組織討論

討論是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重要的互動過程,是探究式科學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學環境。教師將學生引入探究的環境,了解學生的想法,指導教學過程,進行教學評估,學生之間需要相互學習和啟發,都主要靠討論。

討論是發展兒童思維的過程;討論是培養學生傾聽別人意見、對比不同意見,學會尊重事實、尊重別人、尊重不同意見的過程;討論是培養學生語言和表達能力的過程;討論是培養學生敢于爭辯和進取的過程。

11、關于觀察的策略

(1)教會學生圍繞一個概念有目的的進行觀察,學生會學得更有效;

(2)設法改變某些事物,并觀察發生了什么,盡可能用多種感官來進行觀察,學生會觀察得更深入;

(3)觀察是探究的一個環節,要和學生的語言發展以及其他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

篇4

《愛的教育》以一個意大利四年級小學生安立柯的眼光,以日記體的形式,從四年級開學的第一天記起,一直寫到第二年的七月份全學年結束為止,全書共100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主人公安立柯的學年日記;他的父母親及他的姐姐在他的日記本上所寫下的勸誡性、啟發性的文字;老師每月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感人的小故事。

《愛的教育》講述的是情感故事,全書以孩子的口吻告訴我們:素質教育就是“愛的教育” 。

有些同學追求時尚,家長說了幾句,便惡語中傷;有些同學因為父母批評了幾句,就賭氣不理睬他們。他們無法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愛。有些同學說:他們和父母沒有共同的語言,父母對他的愛也在減少。其實,愛的表達方式有許多種:訓斥、嘮叨都是父母們特有的“語言”。不要找任何借口,也不要以任何年齡的代溝、交往的隔閡為理由,因為這些代溝、隔閡或許不是因為父母,而是你造成的。

每個人都應該孝敬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為你所付出的太多,太多。而你能匯報的卻又太少,太少。不尊重父母的人是不會受到別人的尊重的。回報并不指一定要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一句謝謝,一句表示關愛的話語,一張獎狀,一張成績單或許就是他們想要的最好的會報。

篇5

暑假期間,我閱讀了北師大出版社出版的《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一書,感觸很多。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觸是要想在歷史課堂上實施有效教學就必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知識的入門,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必將成為他學習的內在動力。學生對學習有無興趣,既是反映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標志,也是衡量教師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實施有效教學,就成為眾多教師不懈追求、不斷探索的重要課題。

一、講究開頭,激發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每節課能否都有個好的開頭,直接關系到這節課的成敗。如果教師一上課就照本宣科,平鋪直敘,就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甚至成為催眠曲,因此必須講究開頭藝術。要盡可能一開始就引人入勝,把學生吸引住。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教師必須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的開講導語,用別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導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

二、講好插圖,引發興趣

新編歷史教科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插圖多,直觀性強,形象生動。講好課文中的有關插圖,對引發學生興趣,增進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記憶,提高教學質量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學中,由于插圖很多,限于課時,教師不可能每圖都講,只能根據教材要求和講課需要選擇講解。有些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插圖如果沒有向學生講解,就會使學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經過教師講解,既引發了學生的興趣,又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了知識。如七上第8課《戰國七雄》中的《商鞅舌戰圖》。因為“商鞅變法”是這一課的重點。戰國時期封建社會的形成,是通過以商鞅變法為代表的各國的變法或改革來實現的。講好《商鞅舌戰圖》,既可以使學生了解商鞅作為改革家的氣魄和才華,又可讓學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又是當時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從而提高學生對商鞅變法帶來的歷史作用,即“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加強,逐步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的認識,也為以后理解秦滅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打下基礎。為起到這個作用,我在講課時,讓學生看《商鞅舌戰圖》的同時向學生講解:“圖中就是當時商鞅舌戰大臣的情景。中間席地而坐的是秦孝公。商鞅,這個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正在跟反變法的大臣辨論。你看他手拿竹簡,引經據典,振振有詞。他說:只要對國家有利,對百姓方便,就不必效法古代。他響亮地喊出了“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的變法口號。坐在他對面的是兩個保守派大臣甘龍和杜贄,被商鞅駁得張口結舌,坐不安席。這一場歷史性大辯論,最后由秦孝公作決定:他說:“商鞅說得對,就按商鞅說的去辦”。在講述這個故事的過程中,學生全被吸引往了,達到了引發學生興趣的效果。

三、巧設疑問,以疑激趣

學習新知識,實際上就是設疑、解疑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設置一些疑問,把它擺在學生的面前,使他們先感到“山重水復疑無路”,后激勵他們去尋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當學生找到“又一村”后,就會產生一種。這種又能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通過一環扣一環的設疑解難,把學生引向似如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又一村”的境地,這樣既激發了興趣 ,又掌握了知識。

四、創設情境,以情求趣

篇6

【關鍵詞】 三氧消毒機;紫外線;手術室;空氣消毒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disinfectant effect of ozonizer and ultraviolet ray.Methods In six years results of bacterium culture were compared in 110 times of ozonizer disinfection and 99 times of ultraviolet ray disinfection.Results The bacteria were (166.43±127.34) in ozonizer disinfection,but bacteria were (235.50±3.61) in ultraviolet ray.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 (t=3.84,P<0.01).Conclusion Ozonizer disinfection is more effective than ultraviolet ray.

【Key words】 ozonizer;ultraviolet ray;operation room;air sterilization

為確保手術室無菌環境,需要對手術室空氣定期進行消毒。以前筆者采用紫外線照射的方法,但紫外線存在穿透力弱、消毒效果不穩定、存在死角殘留、殺菌不徹底和對人體有一定危害等缺點[1]。自1999年9月筆者根據手術室容積安裝了三氧消毒機,空氣消毒效果明顯提高,現對2種消毒方法空氣培養結果作一比較,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取1996年1月~1999年9月采用紫外線手術室空氣細菌培養報告99份和1999年10月~2005年9月采用三氧消毒機空氣消毒手術室空氣細菌培養110份報告。其中由本院醫院感染監控科采標本培養報告185份;由市防疫站采標本培養報告24份。

1.2 方法 (1)三氧消毒機法:(GB120H、GB200H、GB280H成都肯格王三氧電器設備有限公司制造)按手術間體積每日安裝80~160W三氧消毒機2臺。消毒前,清潔整理手術間,拖濕地面,密閉門窗,靜態消毒2h后關機,繼續密閉30~40min。手術完成后采用動態消毒2h。(2)紫外線法:紫外線光管按≥1W/m3安裝,照射距離2m以內,每天照射1h,每天2次。

1.3 空氣細菌采樣方法 兩種方法空氣消毒后結果檢測均按國家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要求,采用平板暴露法進行采樣。由醫院監控科或市防疫站定時對手術間取標本進行空氣細菌學檢測。

1.4 統計學方法 將兩種方法消毒結果進行兩樣本均數的比較。

2 結果

共采集標本209份,細菌培養結果見表1。

表1 兩種消毒方法空氣細菌培養結果 (略)

注:經t檢驗,t=3.84,P<0.01。兩種消毒方法細菌培養結果對比差異有非常顯著性

3 討論

3.1 臭氧消毒機機制及特點 臭氧又稱三子氧,分子式為O3。臭氧穩定性極差,在常溫、常濕下可分解為氧氣,對環境污染小。臭氧主要依據其強大的氧化作用而殺菌,可氧化分解細菌的葡萄糖氧化酶,脫氫氧化酶,可殺死細菌繁殖體、芽孢、病毒、真菌等[2]。去除化學藥品產生的異味。現代用電暈放電產生臭氧的技術為臭氧用于空氣消毒提供可靠的方法[1,2]。采用交變電壓電暈放電使部分氧氣分解聚合為臭氧。

3.2 紫外線消毒機制 其波長為210~328nm可使微生物DNA失去轉化能力而死亡。紫外線對多數微生物具有殺滅作用,但其釋放能量低,穿透力弱。同時對人體黏膜和皮膚有燒傷作用[3]。

3.3 兩種空氣消毒效果評價 三氧消毒法與紫外線消毒法細菌學檢測結果經統計學t檢驗,差異有非常顯著性(t=3.84,P<0.01)。三氧消毒機靜態消毒時,殺滅細菌、霉菌首先作用于細胞膜,繼而破壞膜內組織,直至殺死。滅活病毒是通過直接破壞其RNA或DNA物質完成。動態消毒是將靜態消毒后的潔靜空氣再經機內閉式超強紫外線反復照射,使室內環境在人在條例下達到最大限度的控制細菌增長,保持細菌處于低水平狀態。動態消毒時對人員無害[1,3]。適合于手術間及手術期間的消毒。傳統紫外線易受環境清潔程度、光管使用時間、空氣濕度和遺留照射死角等因素的影響,消毒效果不穩定。臭氧具有較強的空氣彌散能力,彌補了紫外線的缺陷,這可能是消毒效果優于紫外線的主要原因。兩種消毒方法對比效果差異有顯著性(P<0.05),三氧消毒機明顯優于紫外線方法。

3.4 臭氧作為強氧化劑 對橡膠制品有老化作用,故使用臭氧空氣消毒時應取走室內橡膠制品。同時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先將室內地板拖濕,保持濕度>60%,門窗要密閉,人員勿進入,待停機30min后臭氧還要為氧氣后方可進入[3]。

參考文獻

1 宋文清.三氧消毒機對手術室空氣消毒效果的觀察.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13:1026.

篇7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書寫讀書筆記,有效地書寫讀書筆記

在提高讀書筆記教學質量之前,首先應該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促進學生可以有效地融入讀書筆記教學的情境中來,對此,老師首先應該全面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尤其是需要了解每個學生在書寫讀書筆記時的閱讀偏好以及寫作能力,然后再安排或是選擇具有針對性的讀書筆記任務,讓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到書寫讀書筆記的教學活動中來。

二、做好語文基礎知識的講解,尤其應該鞏固與延伸標點符號、修辭手法等學生語文基礎能力

老師應該做好對學生基礎語文知識的培訓,尤其應該將標點符號、修辭手法、關聯詞等常用的語文基礎知識進行細致化的講解與梳理,保證學生可以擁有良好的語文基礎能力,使學生準確進行詞匯選擇、語言組織、段落劃分等,?讀書筆記成為學生鍛煉寫作能力,提升寫作技巧的重要方式,進而提高讀書筆記的書寫質量。

三、弱化讀書筆記的形式,讓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想要寫的、愿意寫的、能夠寫的

老師應該弱化讀書筆記的形式,也就是不能將讀書筆記的內容敲死,一方面應該結合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設計,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寫隨想、寫感悟、寫體會,總之,就是要讓學生選擇自己想要寫的與愿意寫的,只有這樣,才能發揮讀書筆記的作用,也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讀書筆記的質量,促使學生完全投入到書寫讀書筆記的教學情境中來。

四、發揮老師對閱讀教學的引導與管理作用,做好學生讀書筆記教學的個性化輔導

老師還要主動發揮對閱讀教學的引導與管理作用,重點放在對學生寫作質量的管理與輔導上,而不是對學生寫什么、怎樣寫、如何寫的關注。老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興趣以及寫作能力來合理分配讀書筆記的寫作任務,讓學生有話說、能夠寫、寫得好,讓學生個性與個性讀書筆記結合起來,讓讀書筆記不是學生的學習負擔,而是情緒與心理的釋放。

五、組織讀書筆記交流活動,開展主題辯論會或者演講會,讓讀書筆記活起來、動起來

老師還可以定期組織讀書筆記交流活動,尤其是讓學生根據生活、情感、人生、理想等讀書筆記內容來組織主題演講會或是辯論會,一方面讓學生之間進行情感上的溝通與交流,促使讀書筆記的內容變得更加立體與豐富,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分享讀書筆記內容來激發學生寫作的榮譽感與積極性,讓讀書筆記從量到質都有一個全面的提升。

六、運用多媒體等教學輔助資源進行讀書情境的創設,安排學生在課堂上書寫讀書筆記

篇8

關鍵詞 奧運會 藝術體操 帶操

中圖分類號:G834 文獻標識碼:A

本文根據2012年倫敦奧運會鄧森悅彩帶項目與世界冠軍成套動作的實際應用情況的數據統計、分析和對比, 結合藝術體操帶的器械特征和器械技術與身體難度動作、藝術、完成的情況, 分析比較我國現役最高水平運動員鄧森悅帶操與世界冠軍卡納耶娃的成套動作,從而找出我國與世界頂尖運動員差距。

1研究結果與分析

1.1難度分析

1.1.1 D1組難度對比分析D1難度中規定每套成套動作中可完成8-12個身體難度,最終總分值不得超過10分。規則中還規定帶操成套動作中,必須完成4個跳步難度以及4個轉體難度。倫敦奧運會比賽中世界冠軍卡納耶瓦帶操中身體難度僅用10個就可以總分達到10分滿分,而鄧森悅則需12個身體難度,總分值才達到10分滿分,也就是說卡納耶娃的單個身體難度分值要高于鄧森悅的最高難度分值。如成套中卡納耶娃的最高分值的身體難度為轉體,分數達到2.00分(0.6+0.7+0.1+0.6),鄧森悅的最高分值的身體難度為轉體,分數為1.2分(0.8+0.1+0.3)。

鄧森悅的12個身體難度中4個跳步、5個轉體、2個平衡和1個柔韌,卡納耶娃的10個身體難度中有4個跳步、4個轉體和2個柔韌,在數量相同的4個跳步中,鄧森悅的總分值為3.00分(0.8+0.6+0.8+0.8),卡納耶娃的總分值為3.2(0.8+0.8+0.8+0.8),兩人的跳步基本都選擇了軀干后屈反跨跳或軀干后屈反跨鹿跳,只有鄧森悅的第二個跳為軀干后屈跨跳,分值較前者較低。

由此可見鄧森悅的身體難度水平與卡納耶娃的身體難度水平還有差距。由此推理,我國與世界強國身體難度水平還存在差異,只有加強身體難度訓練,不斷創新,增加單個難度分值,就可以大大提高難度分數,取得優異成績。

1.1.2 D2組難度對比分析

“D2”,器械難度這一概念是國際體操聯合會頒布的 《2009 - 2012 年版藝術體操規則》中出現的,指的是器械拋或無拋、驚險性的接和器械的獨創性動作,它與身體難度( D1) 一起構成藝術體操成套動作難度價值,且各占 50%,且價值相同,最高10分。彩帶項目中器械的應用主要有螺行的圖案以及變換,蛇形的圖案以及變換,地面劃八字,大拋、結合接的小拋等,運動員需結合自身特點選定器械難度并填寫表格,不限定器械熟練性動作的數量,價值最高為10分。

D2難度的提出,標志著藝術體操的可看性更高,因此對運動員的要求也就提高了。運動員要在做好身體難度的同時,訓練自身器械使用熟練情況,不斷創新,有技巧的運用器械提高成績。在賽場上器械的簡單技術獲得的只能是較低的分數,只有提高器械技術的熟練性和驚險性,將器械基本技術加難、加險,拓寬運用,才能獲得較高的難度分值。

通過觀看2012年倫敦奧運會藝術體操比賽中鄧森悅和卡納耶娃的帶操錄像,明顯的觀察出卡納耶娃的器械熟練度高于鄧森悅。鄧森悅的成套動作中器械難度較為單一,器械“基本組”多半配合身體難度以及節奏步展現,而卡納耶娃的成套動作中器械難度則豐富多樣,器械“基本組”則均衡選擇了身體難度、節奏步、地面運用以及方向(節奏)變換等方式,使之成套動作更加豐富多彩。

鄧森悅與卡納耶娃除了運用配合方式不同外,成套驚險性方面也有很大差異,如成套動作中手臂滾帶棒的動作,卡納耶娃運用單臂后滾方式,而鄧森悅則使用雙臂下滾,一個是視線內,一個是視線外,明顯卡納耶娃的動作分值較高,觀賞性上更加驚險、精彩。在彩帶拋或無拋方面,鄧森悅共有小拋2次,拉帶拋2次,大拋4次,而卡納耶娃共有小拋4次,拉帶拋5次,大拋6次,無論是小拋還是大拋驚險動作都多出鄧森悅一倍。

通過對比分析,明顯可以看出鄧森悅與卡納耶娃之間的差距較大,驚險性和觀賞性還較低,只有通過加強練習,創新器械動作等方法盡早改善我國器械難度分數落后的局面,縮短我國運動員與世界優秀運動員的差距。

1.1.3 D組難度分數對比分析

2009-2012年出臺的藝術體操規則中,規定藝術體操成套動作中,規定難度分為D1身體難度以及D2器械難度,最終難度分數為(D1+D2)/2。最高分數為10分,裁判員評分時實行扣分制度。

2012年倫敦奧運會藝術體操彩帶項目比賽中鄧森悅的“D”組難度分為9.05分,扣除分數0.95分,卡納耶娃的“D”組難度分為9.4分,扣除分數0.6分,兩人相差分數為0.35分。雖然從分數上看相差不是很大,但從動作的創新性、難度的難易程度以及器械的熟練程度上看還是有明顯且較大的差距,觀賞性與驚險性也待加強。

篇9

一、指導思想

為創建書香校園,倡導終生學習理念,不斷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努力打造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積極奮進的教師隊伍,結合本校實際,決定在全校開展教師讀書沙龍活動。

二、活動目的

1、通過閱讀,使廣泛教師汲取教育名著精華,提升閱讀品質,

提高自身文化素養。

2、通過活動,搭建思想交流、教育研究、教學研討、成果展示的交流平臺,教育與理論相結合,解決實踐中的困惑。

3、通過讀書交流展示活動,學習教育理論,更新教育觀念,促進教育創新,形成積極進取、共同進步的學習型教師隊伍。

4、以教師的讀書行為引領學生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共創書香校園文化。

三、組織機構

組長:校長

副組長:副校長

組員:xx xxxxx老師

記錄員:xx老師

四、參與對象

全體教師

五、活動時間及地點

時間:每月第三周星期三(18:30—20:30)

地點:二(2)班教室

六、活動過程

(一)策劃階段(2020年5月)

學校策劃讀書沙龍方案,明確教師讀書內容。教師依據方案要求制定個人讀書成長規劃和讀書目標(讀書筆記填好計劃清單)。

(二)實施階段(2020年6月—2021年6月)

1、學校組織實施讀書沙龍活動。活動主要分兩大塊:一是自主閱讀。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閱讀兩部教育名著,并做好讀書筆記,每月至少四篇;二是集體交流活動。學校定期舉辦讀書分享、讀書筆記展示和讀書交流等活動。

2、讀書沙龍活動中落實“三個結合”,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一是讀書沙龍要與課堂探究結合。積極探索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問題,提高教學質量;二是讀書沙龍要與教學反思相結合。多探討教學中出現的疑難困惑,從而實現思想的碰撞與交流;三是讀書沙龍要與案例相結合。從班級管理、課堂教學、專業成長等方面進行研討。

(三)總結階段(2021年6月)

學校對每月、每學期和一年的讀書活動開展情況分段進行及時總結,收集好活動中的資料并存檔。

七、活動形式

1、自主閱讀:必讀書目與自主選擇結合。

必讀書目:《致教師》、《給教師的建議》、《愛心與教育》、《賞識你的學生》等。

自主選擇:另鼓勵教師在必讀書目的基礎上,根據自身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書籍。

2、定期活動

教師沙龍活動每月一次,每次圍繞對應主題展開活動(詳見附件)。每次由三位教師主講,需根據書本內容,結合實際教學現象或問題進行闡述觀點,每人5-8分鐘。

八、活動要求

1、參會教師必須準時參加,有事需提前請假,不得無故缺席。

2、每次參加活動的教師提前準備發言材料,帶好業務筆記本,作好記錄,主講人材料統一A4紙打印,并在活動開展前上交一份電子稿給負責人。有配PPT展示的教師需提前銬至電腦桌面。

3、在每次活動前,教師應整理自己的讀書筆記以及業務筆記,待活動結束后,教師將讀書筆記上交查閱(具體另行通知)。

4、活動若有變動,另行通知。

九、獎勵制度

1、學校建立健全讀書經費投入管理、評價激勵等保障制度,此活動納入教師績效考核。

2、全校老師積極參與,定期進行評比,設立各主題活動的一等獎一名(獎項可適當根據人數調整),并給予一定的物資獎勵。

3、片區相關活動比賽,此活動結果將納入推選依據。

篇10

一、提高學生認識,激發閱讀興趣

當今在校中學生已很少去閱讀是不爭的事實。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由于課業負擔的過重,由于當代音像文化的崛起,大多數的中學生從小沒有接受過很好的書籍熏陶,已經喪失了閱讀的興趣,一有時間便沉溺于電視肥皂劇中或浸泡在電腦游戲中。要想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書籍上來,首先應該提高他們的認識,使他們明確閱讀的重要性。音像作品雖好看,但它直接作用于感官,給人的感覺是平面的,而文本閱讀要運用頭腦去思考,給我們留下了廣闊的創造性和思維空間,它給人的感覺是深刻的,我們只有徜徉于文學海洋中,才能深刻體會到文字的奧秘。要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只有這樣,他們才不會把課外閱讀看成是另一種類型的課業負擔,才會心甘情愿地將課外時間用在閱讀上。具體的激趣方法有:

1.介紹有關作者的生平、思想引發學生興趣

例如李清照曲折的人生經歷,例如蘇軾儒、道、佛雜合的復雜內心思想,還有很多文學家、革命家的故事、事跡都可以使學生產生好奇心理,從而激起他們的閱讀興趣。

2.美文片斷賞析激發學生興趣

選取一些名篇片斷,如的戲劇、徐志摩的詩歌、林語堂的小品文、沈從文的小說片等在課堂上欣賞,使學生體會作品的美妙意境,從而激發學生繼續閱讀的興趣。

3.利用課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課堂語文教學上,教師情智并舉,將感情融人課堂,用生動的充滿激情的教學,引領學生走入文學殿堂,使學生充分地認識到閱讀文學作品的美,從而激發其閱讀興趣。

二、注重閱讀方法指引

閱讀的方法有很多,從閱讀時效上可大體歸為精讀、略讀、快讀三種。精讀重在吟誦涵泳,文道兼收,強調閱讀的深度;略讀重在觀其大意,提綱挈領,強調閱讀的廣度;快讀重在一目十行,過目成誦,強調閱讀的速度。不同的書要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甚至同一本書的不同章節,我們也可以運用不同的方法來讀,要做到重點突出。好書、美文要精讀、細讀、反復地讀,而有些書、文章只須知其梗概,就可以運用略讀或快讀。另外,還要指導學生拿到一本書應先看作者介紹、前序后跋,再翻看書中內容的一段或幾段,初步決定讀不讀,以何種方式讀,在讀的過程中再按興趣、喜好來讀。總之,“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跟睛來看,用自己的手來做”,靈活運用三大閱讀技法,當然還可以探索出其他適合自己的有效方法,使閱讀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和速度,從課內到課外,博覽群書,汲取豐富的文化營養。

三、課外閱讀與讀書筆記結合

“不動筆墨不讀書”,課外閱讀一定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課外閱讀顧名思義是在課外進行的,教師如果光提倡、光強調,緊接著就放任學生自由發展、自覺閱讀,缺少了檢查、督促的環節,勢必不能使大面積學生有所獲、有所提高。我們搞課外閱讀無非是想達到提高學生文化素質、健全學生心靈人格、提高學生審美鑒賞能力、提高學生語文讀、寫、說能力的目的,而這些最終目的都沒有一個量化標準,無法測試。而且即便能測試,課外閱讀也不是靈丹妙藥,在一個月、一個學期就能奏效。記讀書筆記除了能夠加深學生對讀物的理解,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外,另一方面,也是督促檢查學生課外閱讀開展情況的好辦法。只要長期堅持課外閱讀、堅持記讀書筆記,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滿意效果。

另外,指導記讀書筆記一定要要求具體而細致。可以讓學生每人準備一本裝訂精美的筆記本,并給自己的“文集”起一個特別的名字,開頭先預留兩頁作為整理目錄時所用,接下來分類為摘錄和心得兩部分。讀書時一個未見過的詞語、成語、一段名言、警句,甚至一個精彩的句子、一段優美典雅或振聾發聵的話、一個典型的事例,都可以記在筆記本的摘錄部分,而讀后的感想、評論或賞析,大凡有所得,不管是片斷或篇章,都記在筆記本的心得部分。

讓讀書筆記成為自己忠實可愛而又形影不離的朋友。每次翻開課外書籍時同時打開讀書筆記,當你慢慢咀嚼、細細品味作品之間,讀書筆記已在不知不覺中寫了好幾頁。而重讀讀書筆記,時常會有所發現,產生新的思想,進而達到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提高語文素質的目的。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系列活動,促進課外閱讀

例如舉行課外閱讀交流會,同學們介紹各自讀過的好書及讀書感受,或針對一部多數同學都讀過的作品各抒己見,展開討論,從而營造一種多讀書、讀好書的氛圍。

再如舉辦課外閱讀欣賞會,學生將自己喜愛的散文或詩歌以朗誦的形式介紹給大家,美文共欣賞。

定期檢查讀書筆記,提倡同學之間傳閱讀書筆記,或適時舉辦讀書筆記評比會、展示會,對記得好的同學及時采取各種形式的表揚,強化學生記讀書筆記的意識,使之成為一種習慣。課外閱讀活動要不拘方式,以能促進學生課外閱讀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