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顏色的詞語范文
時間:2023-04-11 02:30: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描寫顏色的詞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五彩繽紛:指顏色繁多,非常好看。
3、萬紫千紅:形容百花競艷的春景。
4、五光十色:形容色澤鮮艷,花樣繁多。
篇2
【關鍵詞】ABB;式顏色詞;修辭功能
現代漢語詞匯中,有一類用顏色來描寫客觀事物性狀、情態的詞語,我們稱之為顏色詞,而ABB式顏色詞數量十分豐富。光是形容紅色,就有紅彤彤、紅通通、紅殷殷、紅艷艷、紅撲撲、紅橙橙、紅血血等詞匯。此外,ABB式顏色詞的修辭作用也不小。ABB式顏色詞因其描摹情態細致、表達形象生動、情感豐富、語言精煉等特點而被廣泛使用著。下面就ABB式顏色詞的修辭功能進行探討。
一、增強語言的音樂美
ABB顏色詞屬于三音節,是奇音步,這樣的詞語節奏上富有變化,產生一種活潑感。BB重疊的音節反復作用于人們的聽覺,能增強人們對語音的感受,產生一種回環往復的語音美感,并且這種重疊詞格外能表現出一種喜愛、親熱的情感。例如:
(1)我沖入這黑綿綿的昏夜,為要尋一顆明星;為要尋一顆明星,我沖入這黑茫茫的荒野。 徐志摩《為要尋找一顆明星》
例1句子中間完全相同,前后只是改動個別詞眼,“黑綿綿”修飾“昏夜”,“黑茫茫”修飾“荒野”。“綿綿”、“茫茫”相同語音的重復,還造成一種聲音的延勢。這種聲音的延勢還有力地烘托出了“昏夜”的黑暗綿長,沒有盡頭,“荒野”的黑沉與漫無邊際。
二、描摹情態細致入微
顏色詞重疊形式備受青睞,主要是因為這類詞語的修辭意義十分精確,被修飾的對象、程度、范圍、狀態都生動鮮明,貼切入微。具體說來有描摹物態、描摹人的情態、描摹情狀環境等方面。
(2)他現在才發現,那幾叢馬蘭花真的好看極了,藍瑩瑩的,象幾簇燃燒著的藍色的火苗。 路遙《平凡的世界》
(3)淑嫻望著春玲興奮得紅艷艷的臉,點了點頭,可是,接著又搖了搖手。 馮德英《苦菜花》
(4)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趙家的狗又叫起來了。獅子般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貍的狡猾。 魯迅《狂人日記》
例2中“藍瑩瑩”描摹的是事物的情態,寫馬蘭花的開放的狀態,細膩、形象、生動。例3“紅艷艷”描摹的是人的狀態。例4的“黑漆漆”描摹情狀環境。“黑漆漆”是狂人眼中世界的樣子,形象而深刻地揭示出,在長達千年的封建禮教的控制與壓抑下,社會的黑暗與陰森。
三、表達生動的形象感
“作為感官詞之一的顏色詞,能給讀者以視覺的刺激,滿足視覺上的要求,加深對事物的理解。” [1] ABB式顏色詞主要從色彩、形狀、情貌等方面給人以生動活潑的形象感。如:
(5)正當夏日時節,平原上莊稼長得綠油油的。 梁斌《紅旗譜》
綠油油:形容濃綠而潤澤,綠而有油光,多形容初生的莊稼和小草綠而密。
同一ABB式顏色詞存在很多同族詞,帶給人更加豐富多彩的形象色彩感。如“綠油油”、“綠瑩瑩”、“綠茸茸”,都是以“綠”的意義為基本的詞匯意義而構成的一組同義詞。但這三個詞的詞義和形象色彩還是有著細微的差異,如“綠油油”(形容濃綠而潤澤)側重于潤澤,“綠瑩瑩”(形容碧綠晶瑩)側重于晶瑩,“綠茸茸”(形容碧綠而且柔軟細密)側重于細密,因此可以使描寫的事物更加準確細膩形象。例如“黑”色詞族,有的給人顏色感如(“黑漆漆”形容顏色發黑),有的給人以具體性狀感(如“黑煞煞”形容臉色陰沉),有的則兩者兼有(如“黑刷刷”形容頭發、胡子等烏黑而且整齊密集)。
四、表達豐富的感情
顏色詞所表達的情感一般總是在上下文語境中才能體現和確定的。宗廷虎師說得正好:“領會一句話或一個詞,必須結合上下文的特定情境,才能領會透徹”。[2]顏色詞是在主體對客體的色彩認知與主體感情融合在一起的思維活動基礎上構造而成的。單音節顏色詞在附加不同的疊音后綴后, 使得這類顏色詞語也附著了主體或褒或貶的感彩。
顏色詞帶上不同的詞綴往往表示不同的感彩,后綴為“騰騰”“生生”“通通”“艷艷”“瑩瑩”“洋洋”等,通常具有褒義色彩,表示贊許、褒揚、喜愛、肯定的情感。例如:
(5)兩個青年的心在狂跳著,臉都紅騰騰的。 路遙《平凡的世界》
(6)他現在才發現,那幾叢馬蘭花真的好看極了,藍瑩瑩的,像幾簇燃燒著的藍色的火苗。 路遙《平凡的世界》
(7)夢見東頭的大木刻楞房子里住著一個老太太,她站在黃燦燦的葵花下,拋給我好多好多的石子。 遲子建《北極村童話》
例5中“騰”具有向上的意味,重疊后的“騰騰”增強了詞語表達的動態感,表“不斷向上”。作者把這樣有生命力的詞用于描寫“少平”“曉霞”“潤葉”,正是因為發自內心的深深的喜愛之情,對他們人生態度的贊許。例6中“藍瑩瑩”中的“瑩瑩”重疊運用,加重了色彩的明亮感與質地的剔透感,使所描摹的事物光彩奪目,惹人喜愛。例7中“黃燦燦”不僅描繪了葵花的顏色,而且流露出作者的喜愛之情。
“某些顏色詞的感彩便于作者抒發感情,表達對所述說或描寫的人或物的態度和看法。”[3]而顏色詞ABB式重疊詞語的后綴為“乎乎”“糊糊”“塌塌”、“溜溜”等,通常具有貶義色彩,表示厭煩、厭惡、貶斥或否定的情感。例如:
(8)所以盛夏時許多光著脊梁的小男孩的脖子和肚皮都是黑黢黢的,好像那上面匍匐著黑蝙蝠。 遲子建《清水洗塵》
例8中“黑黢黢”形象描繪小男孩身上臟兮兮的顏色,語帶貶義。
五、語言表達極具精煉
ABB式顏色詞在選擇詞綴很注意對近義詞的選擇與區別,從而表現事物之間的細微差別,增強語言的準確性和表現力,又避免了用詞單一,使得語言顯得詞匯豐富,活潑多變。
(9)突然那黑烏烏的人層變做了啞噤。茅盾《子夜》
(10)此時他的心神正在家鄉,在他那些田產上飛翔;他仿佛看見黑簇簇的佃戶的茅屋里沖出一股一股的怨氣,茅盾《子夜》
(11)離廠門四五丈遠,是那繭子間,黑的一排洋房。茅盾《子夜》
以上例句“黑烏烏”、“黑”、“黑簇簇”等都是描寫黑,但是所修飾的對象不一,“黑烏烏”用來描寫成堆的人,“黑”用來描寫深夜的廠房,“黑簇簇”用來描寫深夜佃戶村,這些詞用得都很恰當,且含有一定的感彩。像“黑”是描寫陰森恐怖的資本家的廠房,含有厭惡的感彩。再如“香又溶化了,變成了黃臘臘的薄香漿”中的“黃臘臘”,比用“黃燦燦”、“黃澄澄”、“黃亮亮”等詞傳神,因為它切合陳香的色澤。
ABB式的顏色詞可以使語言在最經濟的情況下, 通過調動人們的多種感覺, 增加了感觀感覺的密度和豐富性, 從而使得語言描述簡潔明了, 表達極為精煉。
總之,ABB式顏色詞數量豐富。這類詞如果運用得恰當,可以使語言生動形象逼真,給人以物象、色彩、動作的形象感,增加表達的效果。描繪事物的色彩,從而把一幅幅色彩斑斕、五彩繽紛的畫面呈現在讀者眼前,增強了語言表達的形象性、生動性。ABB式顏色詞豐富語言效果更加深入、細微、形象,并從多個角度突出顏色詞的意義,渲染了感彩,增強了語言的音樂美感。
【參考文獻】
篇3
一、立足文本,抓特殊句型仿寫
三年級“段”的訓練中,老師經常發現學生寫出的文章內容空洞、言之無物。其原因一是學生不會觀察,不會想象,即形象思維薄弱。二是他們生活知識和常用詞匯貧乏。因此,老師應結合平時的閱讀教學滲透寫句教學。如三年級上冊《我們的民族小學》中有一句:“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整句話都圍繞“安靜”一詞進行描述,樹枝、鳥兒、蝴蝶的描寫都是為了突出“安靜”的程度,這種寫法我稱之為“事物襯托法”。在《槐鄉的孩子》一文中,描寫天氣熱的句子同樣運用了這種方法。對文本中的特殊句型進行概括、呈現,對學生來說就是一種很好的借鑒。在小練筆《熱鬧的廣場》中,學生就能運用類似的句型進行描述,把熱鬧的廣場描寫出來了。
二、依托內容,抓細節性長句拓寫
《金色的草地》中有一段:“原來,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花朵張開時,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這是描寫花朵的長句組合,我通過學習之后,引導學生對描寫的內容“花”進行拓展練習。根據平時看到的花朵,能進行細致的描寫。于是學生能利用比喻的寫法寫出花的樣子,如:那荷花多像粉紅色的搖籃,蓮蓬就像搖籃里的娃娃,多有趣啊!通過一項內容的發散,讓學生練寫類似長句,能鍛煉學生對此類事物描寫的能力。
三、詞句互動,抓重點強化長句練寫
1.用詞寫句,多方練寫
我們可以運用單個或者多個詞進行寫句,通過給這個詞造句,把句子寫生動、寫具體。比如用“南轅北轍”造句,學生說:“如果政府只采用強行壓制的手段來對付民眾,這樣不是使事情更加南轅北轍?”在寫句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先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而且要知道這個詞適合出現在怎樣的句子中。這樣運用一個詞來寫句,其實是培養學生的感悟和寫作能力,只有在這樣的潛移默化中,我們的學生習作水平才能有所提高。
2.用句述詞,全面提升
用詞寫句是指句子中運用了這個詞語,然后再根據這個詞語寫長句,我們可以讓孩子選出自己感興趣的詞語進行描述。比如讓孩子通過一個長句描寫“衣衫襤褸”,把這個詞語的意思表達出來。學生寫道:“下雪天,這位老人只穿了件破舊的薄衣,褲子已經看不清什么顏色了,褲腳處垂著幾條布條。他蜷縮著身子,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雪地上。”孩子的表達沒有詞語解釋那么到位,但是我們需要培養的就是這種能生動具體描述的能力,習作中很多時候需要我們把腦海中、設想中、觀察中的一組鏡頭,寫得具體生動。而“用句述詞”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具體描述”的問題。
四、互動性描述,以觀察帶動長句練寫
1.提出動詞,進行練寫
如何把一個游戲或者一個連貫的動作描寫清楚,是老師教學最難的問題。針對這樣的描述,我們可以采用階梯式引領,逐層完善長句書寫。比如觀察老師喝茶的動作,先提煉出老師做了幾個動作,分別是哪幾個動作。有的說:“伸出、拿起、移到、喝、咽。”有的說:“走到、拿起、彎下、湊近。”接著讓他們根據自己所說的動作練習寫長句,把句連成段就是一段動作描寫。如:“只見老師走到講臺,伸出右手穩穩地拿起茶杯,移到嘴邊,喝了一口水,咽了下去。”用這樣的方法,學生不會產生無處下手的感覺。
2.加點形容詞,讓動作更形象
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學會從句中找出動作,并給動作加上形容詞。比如出示:“小明站在白線后面,眼睛注視前方,蹲下腿,擺動雙手,向前一跳,跳了兩米,真遠啊!”找出動詞后,學生給這些動詞加上了形容詞,句子變成:“小明站在白線的后面,眼睛緊緊地注視著前方,稍稍蹲下腿,用力擺動雙手,使勁地向前一跳,跳了兩米。真遠啊!”這樣能使學生作文時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五、穿上花衣服,動用五官充實長句練寫
篇4
論文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該重視豐富語言的積累,發展思維。本文從詞匯積累的三個層次貫通課內外的閱讀,探索語言積累的方法和途徑。
語言不僅是交際工具,也是思維工具。新課程非常重視語言積累,特別強調通過閱讀積累,通過生活積累,一再強調語文教學要放棄煩瑣的內容分析,要讓學生在大量語言實踐中掌握運用語言的規律。這一課程目標給每個語言教師提出了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語言積累的新課題。我們都知道,一種學習習慣的養成,一種學習能力的獲得,都離不開教師長期的訓練和培養,積累也是如此。下面我以二年級課文《李子核》教學為例談談指導學生詞匯積累的點滴收獲。
一、課外初"相識",拓展詞匯空間
擴大詞匯量,最佳的方法就是閱讀課外書籍,這已被眾多教師認同。許多積累作業都是由學生獨立完成,他們邊閱讀,邊摘錄好詞好句。教師很少參與其中,只是進行簡單地檢查批閱。我認為這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小學生的識別能力和自控能力都較差,詞匯積累中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只是記在紙上。所以教師要做恰當的引導。首先指導學生進行詞匯的分類整理。例:寫人類可分外貌、動作、心理、語言,寫季節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物候,寫物類分色、形、味。其次教師在學生課外摘抄的基礎上根據課文內容的需要,選擇出一些詞匯,或成講義,或成小黑板,加深學生對這些詞匯的印象,以備課堂上提取。比如《李子核》一文,我抓住文中三個訓練點:一是看實物運用課外詞匯,描寫李子的外形;二是描寫瓦尼亞臉紅的一個比喻句;三是動補結構的名式"他嚇得臉色發白"。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課外積累描述果子色、形、味的詞語,描寫紅顏色的事物以及描寫恐懼心理的詞語,分類抄于卡片上。
二、課內再"熟悉",強化詞匯學習
課外的積累,如果沒有經過長期的提取、運用,其鞏固率是相當低的,我們不能忽視這種現象:有些學生很喜歡看書,也很聽話地做了摘記,但是他作文里的詞匯還是那么貧乏。究其原因,就是一些好詞沒有經過及時的消化、強化,被遺忘了。這是很可惜的。如果語文教學中,有意識地創設語境,讓學生回憶課外獲得的詞匯,在加以運用,那么日復一日,所掌握的詞匯量就相當可觀了。在《李子核》一文的教學中,我作了如下設計:
1、看圖用詞。將一幅逼真的李子圖持在黑板上,激發學生的說話興趣。我先讓學生仔細地觀察李子,然后說出李子的顏色、形狀和味道。由于課外的鋪墊,學生的學習難度已相對降低了,學生一下子就說出"紅艷艷、紅通通、黃里透紅,又大又圓、圓溜溜、香噴噴、香氣撲鼻"等詞語。學生通過運用課外所學詞語對李子的描述,加深了對李子的認識,這對理解文中主人公瓦尼亞吃李子這一情節也無疑起到了過河拆橋的作用。
2、比較用詞。課文第三小節,描寫瓦尼亞難為情的表情,用了一個比喻句:"瓦尼亞的臉紅得像大紅蝦。"我出示大紅蝦的圖片,請學生找出大紅蝦和瓦尼亞的臉的相同點,通過比較,學生一下子說出兩者的共同點是"紅"。然后請學生根據這紅的特點,瓦尼亞的臉還像什么,學生馬上就說出了紅蘋果、紅櫻桃、紅辣椒、紅石榴等十多種物品。這樣,既鞏固了學生詞匯,加深了學生對比喻句的認識,又發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
3、體會用詞。課文第四小節描寫瓦尼亞聽了***話后,非常害怕,用了一個動補結構式:他嚇得臉色發白。我先讓學生體會瓦尼亞此時的心情如何,從哪個詞上可以看出瓦尼亞很害怕。然后請學生思考一下描寫一個人害怕,除了臉部表情以外,能否用其他一些與身體部位相關詞語來表達,接著引導學生說出"頭皮發麻、兩手發抖、渾身是汗"等等。經過這一系列的調整,大大激發了學生課外積累詞匯的興趣。4、多種形式用詞。將以上所學的詞匯制成卡片,在課堂上適時貼在黑板上,給學生直觀印象,總結課文時,以比賽游戲的方式再鞏固一遍。課后,又將卡片貼在教室的"學習園地"上,確保這些詞語在學生面前的再現率。
篇5
【學習目標】
1.從閱讀中發現并體會幾段相似文本的共同寫法。
(1)體會運用先總后分或先分后總的方式描寫烏的外形,是作者對鳥的整體描述,分開敘述的句子則從鳥類的特點入手。
(2)抓住鳥的外形特征進行描述。
(3)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更具形象。
2.學習有序的觀察和抓住事物特點具體描寫的寫作方式,對鳥進行外形的描寫。
3.通過對鳥外形特點的描寫,激發學生對鳥類的喜愛之情。
【學習重點】
掌握描寫鳥類外形特征的方法,學會仔細觀察,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有序觀察、具體描寫的寫作手法。
【學習難點】
掌握“找方法、按順序、抓特點、用比喻”的寫作方法,介紹烏的外形特征。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言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身邊有許多可愛、漂亮的小動物。有了它們,我們的世界才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對于這些可愛的動物,我猜你一定喜歡得不得了!你想了解它們、保護它們嗎?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鳥的樂園”,用我們的眼睛和筆把它們留在我們的心中吧!
二、猜猜你有多愛鳥——填填記記我能行
1.同學們,你能寫出和“鳥”有關的成語嗎?()____
2.你能寫出和“鳥”有關的詩句嗎?()
(試著把它們記一記,能做到的獎勵自己相應的星星吧!)
三、考考你有多愛鳥——想想比比我能行
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
——選自人教版課文《燕子》
它的顏色非常鮮艷。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它小巧玲瓏,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著一張又尖又長的嘴。
——選自人教版課文《翠鳥》
丹頂鶴有一身潔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邊兒卻是黑的。它的頭頂就像嵌著一顆紅寶石,鮮紅鮮紅的,怪不得人們都叫它丹頂鶴。
——選自蘇教版課文《美麗的丹頂鶴》
1.誰能發現這三段文字在描寫形式上有什么共同點?
2.它們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尋找相同點:()
①這三段文字寫的都是鳥的____。
②填一填,并想想你發現了什么。
③我知道這三段文字中的鳥都是按照____的觀察順序寫的。
④這三段文字都是運用____的方式來描寫鳥的。請你在前面的三段文字中找出這樣的句子,并用“_____”畫出來。
尋找不同點:()
①我發現這三段文字有不一樣的地方。(提示:可從寫作方式入手)
②我還發現……
3.我還記得這三段文字,我會背給大家聽。()
四、寫寫你有多愛鳥——寫寫評評我能行
從圖中挑選一種喜歡的動物,可以選擇采用“先總后分”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先分后總”的方式,然后按照“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觀察它的樣子,用上合理的比喻,也可以選擇“詞語超市”中的詞語,好好寫一寫吧!
詞語超市:
鸚鵡:嬌小 小巧玲瓏 圓溜溜 條紋 絢麗多彩 五彩的大衣 臉譜 黑豆 忽閃忽閃 小櫻桃 尖嘴 機靈 可愛 漂亮
貓頭鷹:褐色 白色的條紋 大愛心 圓圓的 銳利 照明燈 銅鈴般 立挺 靈敏 鐮刀 鐵鉤 威武 “夜貓子”“黑夜衛士”
選擇一:
(先總后分)____
選擇二:
(先分后總)____
五、評評你有多愛鳥——展示習作我能行
我共得____顆星:①我能用上“先總后分”或“先分后總”的方式;②我會用“從整體到局部”的方式仔細觀察,并寫一寫;③我可以用上比喻的修辭方式;④我的描寫能夠突出動物的外形特征;⑤標點合理。
六、找找你有多愛鳥——課后加油我能行
1.同樣是寫鳥,還有其他的介紹方式,推薦閱讀文章:巴金的《鳥的天堂》、馮驥才的《珍珠鳥》和屠格涅夫的《白鴿》。
2.其實許多著名作家也喜歡小動物,我知道國內的作家和作品:_______
國外的作家和作品:_______
3.找找課外書中對動物特點描寫的文章和內容,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搜集一些好詞好句吧!
七、夸夸你有多愛鳥——我的星星摘得多
1.這節課,我的表現( )顆星。
2.我也能學著寫自己喜歡的動物了,我會獎勵自己( )顆五角星。
板書設計:
鳥的樂園
找方法 先總后分 先分后總
按順序 從整體到局部
抓特點 細致觀察
篇6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得意;得言;教學實效
學習語文首先要突出它的學科性,既要立足工具,又要弘揚人文;既要得意,也要得言。因此,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我們必須做到以語言為主,以內容為輔,教學過程中要凸顯一個清清楚楚的學習語言的過程,讓學生在學習中習得語言,發展語言。
一、在朗讀中習得語言
讀是學生與文本之間對話的橋梁,是最主要、最常用的語文實踐。一位成熟的語文教師應該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讀書,設計不同形式的讀,讀其意,明其理,悟其情。既要感知課文大意,又要積累課文有關語言,以求在“得意”中不忘夯實“得言”基礎。
例如:有位教師教學《五彩池》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摘錄課文中有關描寫五彩池數量的、描寫五彩池形狀的、描寫五彩池顏色的詞語。結合積累,直奔教學重點,既有效地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又感知了五彩池數量多、顏色美、形狀奇的特點。
如教學《橋》時,可以以洪水為切入點進行教學:(1)自由初讀課文,把文章讀通順、讀準確。(2)找出描寫洪水的詞語、句子――“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當。”“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對這種語句要反復練讀。(3)品讀描寫洪水的詞句,體會洪水的可怕。(4)錄像再現山洪暴發時的可怕情景,用一句話描述你觀看后的感受。(5)指名讀、小組讀、齊讀,感受洪水的可怕。
二、在品味中感悟語言
朱熹說:“讀書譬如飲食,從容咀嚼,其味必長;大嚼大咽,終不知味也。”閱讀教學,教師需要引領學生聚焦語言,斟詞酌句、咀嚼文字,盡享文字的芬芳。例如:教學《搭石》第四自然段描寫家鄉人“謙讓互助過搭石”的畫面時,可抓住關鍵詞語“伏”“理所當然”進行品味。具體過程如下。
(1)指名讀,找出體現鄉親們美好情感的詞語(“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說上幾句家常話”“伏”“背”)。
(2)這些詞語中哪一個最能表達出年輕人對老人的關愛呢?引導學生通過表演,并對“伏”“彎”“蹲”“屈”進行換詞比較,體會家鄉年輕人對老人的尊敬。
(3)人們把背老人看成理所當然的事。誰能說說“理所當然”的意思?
(4)同學們,在你的生活中,還有哪些“理所當然”的事情?
(5)村子里的人都敬老,這是一道風景,請同學們帶著美好的感受讀讀本語段。
以上教學環節,引導學生抓住體現鄉親們美好情感的句子展開研讀,以讀促解、以解促讀,體會詞語背后隱藏的深刻內涵,感悟“搭石”風景的美,領會人性之美,把握文章的主旨,較好地實現精神和語言同構共生的良好效果。
三、在積累運用中發展語言
崔巒老師在全國第六次閱讀教學研討會說:“閱讀教學要培養語感,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感悟表達的精妙。”教師要讓學生在美讀中生情、動情。對文中的精彩詞、句、段,教師要引導學生背誦,強化積累。
在說寫運用中積累,在言意兼得中表情達情。加強語言運用的訓練,讓學生在“運用”中積累,在“運用”中“表意達言”。因此,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者應深鉆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可用素材,為學生提供運用的機會,創設積累運用的情境,架設語言轉換的階級,引導學生拾級而上,逐步內化語言,達到“言意兼得”的目的。
如《草原》中描寫草原美景的一段,語言優美、詞匯豐富,可這樣引導學生:(1)借助課文,描述畫面。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要學生借助課文語言,描述草原景色,想象畫面,感受其美。(2)運用語言,轉化語言。要學生用上“清鮮、明朗、高歌一曲、一碧千里、翠流、驚嘆、久立四望、低吟”等詞,以語言描繪草原景色。(3)借助語言,激活創新。讓學生運用上述詞語,描述一處春景,既積累了語言,又培養了學生表情達意的方法。
如在《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第三段的教學最后一個環節中,教師出示一幅海底世界情景圖,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將其中一種海底動物貼出并進行介紹,學生興趣倍增。通過口語式的介紹,學生既了解了海底動物的外形特點,又學到了采用恰當的說明方法把各種動物介紹得生動、形象。
《文心雕龍》曰:“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言”乃文章之本,閱讀教學只有有效地訓練“言”,切切實實地“咀嚼語言、品味語言、運用語言”,才能“嚼出味、品出意、習得法”;才能真正地實現閱讀教學的目的,提高教學的實效,才不會因“忘言”而導致丟失“根本”。
參考文獻:
[1]高華.關于非語言溝通與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性研究[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6,(07).
篇7
zhàn lán chèn shān fán zhí qínɡ bù zì jīn
xiàn mù yóu lǎn ào mì qīnɡ xī kě jiàn
2、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并用“(”標出。(6分)
教書(jiāo jiào) 弓弦 ( xián xuán ) 窟窿(lónɡ lonɡ)
復習(fú fù) 否則 ( fǒu fǎo ) 雖然( suī suí)
3、給多音字組詞。(6分)
zài( ) dà( ) xiánɡ ( )
載 大 降
zǎi ( ) dài( ) jiànɡ ( )
4、比一比,組成詞語。(4分)
蹈( ) 洲( ) 悔( ) 致( )
踏( ) 州( ) 誨( ) 至( )
5、在( )里填上“的” 、“地” 、“得” 。 (3分)
光彩奪目( )春天 時間過( )真快 快快樂樂( )學習
6、把成語補充完整。(4分)
大( )小用 ( )口同聲 和顏( )色 ( )雀無聲
蒼翠( )滴 落( )繽紛 勤學( )問 津津有( )
7、選詞填空。(6分)
① 一( )清泉。 一( )金光 (條 束 陣 個 眼)
②媽媽的神情變得( )了。 (嚴肅 嚴格 嚴厲)
③那只小貓,既漂亮,又活潑( )。 (靈活 靈巧 機靈)
8、按要求寫句子。(14分)
(1)擴寫句子。(3分)
①一群( )蝴蝶( )翩翩起舞。
②老師( )說:“你們的表現太出色了!”
(2)照樣子寫句子。(4分)
①例:蒲公英的花可以張開、合上。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
微風吹來,銀杏樹的葉子輕輕地搖著。
②例:這恰好表明有數不盡的駱駝。 這不恰好表明有數不盡的駱駝嗎?
這是我最喜歡的那本書。
(3)造句。(6分)
①從“舒適” 、“紛紛” 、“喜出望外” 、“應有盡有”中選一個詞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因為......所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把詩句補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6分)
(1)“嫦娥應悔偷靈藥,___________________。”是唐代詩人李商隱 《 》中的詩句。(2分)
(2)“__________________ 萬條垂下綠絲絳。”,詩句的意思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請你寫出一首你喜歡的課外背的古詩的題目《 》。(1分)
10、把語句補充完整。(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陰陰夏木囀黃鸝。
(2)日日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常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八仙過海-_ 。
得分
(一)閱讀語段,回答問題。(6分)
翠鳥愛貼著水面疾飛,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蘆桿上了。他一動不動地注視著泛著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來的小魚。
小魚悄悄地把頭露出水面,吹了個小泡泡。盡管它這樣機靈,還是難以逃脫翠鳥銳利的眼睛。翠鳥蹬開葦桿,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走了。只有葦桿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
1、填空。(2分)
這兩個自然段具體描寫翠鳥( )的事,說明翠鳥( )的特點。
2、用“--”在第二自然段中,劃出描寫翠鳥捕魚時動作的句子。(1分)
3、從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2分)
等候--( ) 鋒利--( )
4、仔細讀一讀劃“--”線的句子,這個句子告訴我們翠鳥的眼睛( )。(1分)
(二)課外閱讀。閱讀短文,回答問題。(9分)
陽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銀梨樹被蒙蒙細雨淋醒。它脫下破舊的外衣,又開始新的生活;它貪婪地吮吸著春天那清新、甜潤的露珠兒,慢慢地長出逗人喜愛的嫩枝綠葉。
五月,正是它擺開綠葉白花衣裳的季節,婆娑(suō)的綠葉襯托著朵朵潔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陽光照耀下,像一片銀色的海洋!
中秋時節,銀梨樹上掛滿了大大小小的果實。它的外形扁圓扁圓的,與蘋果的形狀相似。它總愛“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生長著。開始,果子的顏色呈淡綠色,后來顏色變黃了。來過這里的人都會對家鄉的銀梨贊不絕口。
走進果園,微風陣陣,你還可以聞到一股股清香,當好客的主人把又大又甜的銀梨送給你品嘗時,你就會知道銀梨皮薄、肉脆、水多、味甜,可口極了,銀梨確實可與北京鴨梨媲(pì)美。
我愛家鄉的銀梨。
1、從短文中找出合適的詞語填在括號內。(2分)
( )的細雨 ( )的露珠
( )的綠葉 ( )的海洋
2、 把寫銀梨果特點的詞語按要求填在橫線上。(2分)
(1) 形狀:
(2) 顏色:開始呈 ,后來
3、用“--”畫出一個比喻句。(1分)
4、短文是按時間順序來寫銀梨的,表明時間的詞語有:陽春三月、_______、
____________。(1分)
5、給短文加上一個合適的題目,填在文前的“--”上。(1分)
6、從文中選一個你認為用得的詞語寫在下面,并造句。(2分)
得分
篇8
1 吳蓀甫突然冷笑著高聲大喊,一種鐵青色的苦悶和失望。在他紫醬色的臉皮上泛出來。
(《子夜》)
“鐵青色”本是用來寫物的,這里用來寫人的心情“苦悶和失望”,將肖像描寫和心理描寫融為一體,使語句顯得簡潔生動、深刻有力。
2 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
(《記念劉和珍君》
“濃黑”是形容“非人間社會”的極端黑暗,這里甩來形容人的悲哀心情。表現了作者對黑暗現實的無比憤懣和對革命烈士深切懷念的感情。
3 他的‘圣處女升天圖’掛在神壇后面,那朱紅與亮藍兩種顏色鮮明極了,全幅氣韻流動,如風行水上。
(《威尼斯》)
“流動”本指液體或氣體的移動,這里用來形容這幅畫靜中見動的藝術美感,簡直把一幅。畫寫活了。
通感(也叫“移覺”),就是把一種感官的感覺移用到另一種感官上。使二者溝通起來。通感是以相似性為基礎而形成的,屬于比喻的一種特例。我們同樣用例子來感受一下:
1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荷螗月色》)
“光與影”本是視覺。而“和諧的旋律”、“名曲”卻為聽覺。作者將二者巧妙地溝通,用長短快慢高低強弱錯落有致配合適當的“和諧”的音樂旋律,描繪出月光透過云縫穿過樹叢而瀉在荷塘中濃淡不一,看起來勻稱自如恰到好處的朦朧月色。
2 建筑家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
《廢墟的召喚》) “建筑”訴諸視覺,“音樂”訴諸聽覺,作者將二者自然溝通起來,用感染力極強的富有動感的音樂藝術美來形容處于靜態的建筑藝術美,可謂匠心獨運。發人深思。
3 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
(《綠》) 作者觀賞梅雨潭的水,通過“滑滑的”、“軟”、“嫩”等詞語的妙用,將視覺移至觸覺,更加形象、細膩地描繪出了水的朦朧美。表達了作者為梅雨潭的水所陶醉的情懷,描摹出如詩如畫。
4 方鴻漸看唐小姐不笑的時候,臉上還依戀著笑意,像音樂停止后裊裊空中的余音。
(《圍城》)
不笑時的“笑意”屬于視覺感受,“余音”則是聽覺形象,這里之所以能用聽覺感受來描寫唐小姐臉上的笑意。是因為二者在意猶未盡、耐人回味等方面具有相似性。
可見,通感的形成離不開相似性。因為只有這種相似性才能使不同的感覺得以聯系和貫通,才能用描寫一種感覺的詞語來描寫其他能引起相似性體驗的感覺。
盡管移就修辭格也是把本來描寫甲事物性狀的詞語用到乙事物上。但它并不依賴于相似性。因此,通感與移就的區別在于相似性的有無,如果沒有相似性,盡管是用描寫一種感覺的詞語來描寫其他感覺,也只能是移就。而不是通感。比如:
1 向日葵的花瓣蕩漾著金黃的幸福。
(《新世界的歌》)
2 海月深深,我窒息于湛藍的鄉愁里(席慕容。
《命運》)
3 我閉著眼睛,立刻就闡到了客廳那邊龜背竹在半睡半醒中發出綠綠的氣味。
(《殘恨》)
反之,如果兩種感覺之間有相似性。二者之間的詞語錯位搭配就是通感,如“冰冷的聲音”、“沉重的語調”、“甜蜜的笑容”等等。
這兩種修辭格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單獨運用,則各得其妙;綜合運用,則更為生輝。
1 在微微搖擺的紅綠燈球底下,顫著釅釅的歌喉。
(《威尼斯》)
“釅”本指液汁濃厚,這里移用來形容歌聲渾厚甜潤,富有韻味。前者訴諸視覺,后者訴諸聽覺,二者溝通起來,就描繪出威尼斯人愛唱夜曲,并唱得優美動聽的濃烈的音樂氛圍
2 這方場中的建筑,節奏其實是和諧不過的。
(《威尼斯》)
“節奏”本形容音樂中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的現象,這里移用來形容建筑物色彩的濃淡強弱和位置的高低錯落的情形。前者訴諸視覺,后者訴諸聽覺,--者溝通起來,描繪出了圣馬克方場上建筑物特有的外形美。
篇9
關鍵詞:小學語文;演示法;聯系生活
斯米爾諾夫指出:“詞語只有在獲得感性的個人涵義而不是單純的作為‘客觀意義’存在的時候,它才能成為人類個體生命活動中的一個生氣勃勃的細胞”。因此,教師在詞語教學時,掌握一些詞語教學的基本技巧,從而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演示法,理解詞語
1.學生演示
小學生特別喜歡模仿和表演。因此,借助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學生獲得親身體驗,通過形象的動作神態理解抽象的詞語含義,這較簡單的“說教”或借助工具書會有更深刻、靈動的效果。如《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的第二自然段中“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一棵一棵的砍下來。”這里的“拎”字表達了小村莊的村民非常隨意砍伐樹木的心態。如何讓小學生感受到“拎”字背后的隨意,作者的惋惜與譴責呢?教者可以創設情境,請孩子們分別演一演村民“拎著斧頭上山砍樹"與"拿著斧頭上山砍樹”,通過動作的對比,他們一定會切身感受到當時小村莊人們的那份隨意與無知。
2.多媒體演示
使用現代化電教媒體,將詞語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觀地再現在學生眼前,可以起到變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形象,便于他們準確生動地理解。
如《秋天的雨》“五彩繽紛”一詞,筆者教學設計如下:
(1)多媒體演示秋天的美景:“黃色的銀杏樹、紅紅的楓葉、金色的田野、美麗的……”之后,請同學們帶著美好的感情默讀第二自然段,畫出表示顏色的詞語。(生畫出黃色、紅色、金黃色、橙紅色、紫色、淡黃、雪白)
(2)還有其他顏色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3)秋雨中,大地上有這樣數也數不清的顏色,文中哪個詞來形容?(五彩繽紛)
(4)請你回憶生活中看到的“五彩繽紛”的現象,用上它說一句話。
(5)反復誦讀、品味描寫“五彩繽紛”的句子。
“五彩繽紛”是文中的關鍵詞語。教師緊緊抓住它,環環相扣,集中下文中的其他描寫顏色的詞語,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五彩繽紛"的意思。同時,有效地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經驗世界,在充分想像中,讓學生對詞語的理解與生活鏈接。引領學生在感性與理性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
3.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詞語
小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已經接受了大量的信息。有一部分信息已與書面詞語建立了對應聯系,在生活實際中已理解掌握了這些詞語。但更多的信息與書面詞語并未建立聯系。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這類詞語時,教師如果指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去理解,則可收到最好的效果。例如“乳白、棗紅、米黃”這些詞語,可通過引導學生回憶平日所喝過的牛奶、所吃過的紅棗、所見過的小米的顏色而不講自明;而“山梁、樹冠”等詞,我們則可通過引導學生看相關的幻燈、圖片、實物進行理解。
二、分析詞語的形體、構成,理解詞語
常言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一種復雜的心智過程,它有助于幫助學生掌握每個漢字的音、形、義,加深對詞語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在情感體驗上得到一次升華,對語言的形成和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分析字詞的形體,理解詞語
在朗讀中,讀準字音,分析字形,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詞義,真正做到漢字音、形、義的統一。例如筆者在進行《開天地》中“滋潤”詞語的教學設計如下:①這個詞誰會念?②字音讀準了,能讀出感覺,讀出意思嗎?③這兩個字都是什么偏旁?④對啊,水分多了,干燥的秋季變得滋潤起來,萬物滋潤了,人滋潤了,感覺就舒服了!那該怎么讀?⑤聲音柔軟點,再舒服點讀?這樣教學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朗讀,不但從字的偏旁上理解了詞語的意思,而且懂得這個詞語的感彩,以及它在語境中的運用范圍。此時,“滋潤”不再是一個單調的詞,它有著充沛的水分,它象征著萬物復蘇。這樣使抽象的語言符號化為具體的事物,拉近了學生與“滋潤”的距離,使學生對它有了感情,有利于上升到情感上深刻理解詞語。
2.分析詞語的構成,理解詞語
漢語詞的構成可分為單純詞和合成詞,利用合成詞的特點,先將合成詞分開,給每單純詞組詞,找出適合這個合成詞意思的兩個意思加以合并,這個合成詞語的意思就可以確定了。例如:《珍珠鳥》中“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對“信賴”一詞和理解,可先分開“信”和“賴”,給“信”組詞,“信念、信任、相信……”,“賴”可組詞為“依賴、依靠……”最后據文中的意思,可選為“信賴就是信任并依靠”。又如“爭辯”就是爭論,辯論。“皎潔”就是明亮而潔白。
三、游戲法
“游蚴嵌童的心理特征,游戲是兒童的工作,游戲是兒童的生命。”在詞語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恰當運用有效的游戲,一定能激發孩子們的識字學詞的興趣,不但能增強識字學詞的效果,還能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與素養。
如教《操場上》的教學中,在教學完六個新詞后,設計了“詞語歸類游戲”。教學準備:“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詞語卡片,同桌兩人一份。教學方法:①同桌兩人分別把詞語讀正確;②把這些詞語中同類的擺在一起,然后說一說為什么這樣擺;③歸類方法可以任選一種。生組1:與“手”動作有關的為一類(打球、拔河、拍皮球),與“腳”動作有關的為一類(跳高、跑步、踢足球)。生組2: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為一類(打球、拔河、跳高、跑步),由3個字組成的詞語為一類(拍皮球、踢足球)。生組3:屬于球類運動的為一類(打球、拍皮球、踢足球),其他的為一類(拔河、跳高、跑步)。
這一“游戲”環節不但復習鞏固了六個新詞,還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正確給詞語歸類,發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篇10
一輪( ) 一輛( ) 一條( ) 一艘 ( ) 一匹( ) 一張 ( ) 一片( ) 一朵 ( ) 一把( ) 一扇 ( )
一杯( ) 一只( )
二、照樣子寫詞語
1、描寫顏色的詞語:碧綠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模擬聲音的詞語:嘩啦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表示動作的詞語:跑步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描寫春天百花盛開的成語: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描寫節日熱鬧景象的成語: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將句子寫具體
1、孔雀( )地抖動著( )的尾巴。
2、( )的蝴蝶( )翩翩起舞。
3、秋天,( )的盤子對著我們( )地點頭。
4、夜晚,( )的星星對著我們( )地眨眼。
5、( )的五星紅旗在國歌聲中( )地升起來了。
6、花園里,( )的花兒全都開了。
四、連詞成句,并加上標點。
1、我國 人口 國家 世界上 最多的 是
2、每天 我們 身體 鍛煉 堅持 都
3、老師 教師節 獻上 那天 我們 鮮花 給一束
4、咬著 小弟弟 甜甜的 淘氣的 蘋果 大口大口地
5、度過 時光 我們 快樂 一起的
五、按課文內容填空
1、《游子吟》是___代詩人_____寫的,最后兩句是_______________-。
2、_____的蠶姑娘,脫下___________變成_____________。
_____的蠶姑娘,脫下___________變成_____________。
_____的蠶姑娘,脫下___________換上_____________。
3、太陽的本領是_____,風的本領是_______________。使我們明白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
4、沐浴著_________,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_______啊!
5、木蘭告別了親人,___戰袍,__駿馬,__黃河,___燕山,來到了前線。在多年____中,她為國_________了赫赫__。
6、《春曉》后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我愛祖國的春天
冬天已經過去,春天不知不覺來到我身旁。
春天在樹枝上,嫩芽悄悄地鉆出來,把枝條打扮得綠油油的。
春天在花園里。藥開了,有紅的、粉的、金黃的……五彩繽紛,規美麗啊!最人的是蝴蝶花,像一群展開翅膀的花蝴蝶,在翩翩起舞。
春天在遼闊的田野里 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植的蠶豆和油菜 已經開出白色和金色的小花 散發出一陣陣清香
春天到了,祖國處處是春天,我愛祖國的春天。
1、短文有_____個自然段。
2、哪句話是全文的中心句:____________
3、給短文中沒有標點的自然段加上標點。
4、在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裝扮( ) 偷偷() 五顏六色()
5、把你喜歡的句子抄在橫線上。
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