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壓的概念范文
時間:2024-04-08 11:32: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妊娠高血壓的概念,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何謂妊娠期高血壓?目前尚無統一定義或概念。為擴大臨床醫生和患者的思維,防止漏診或誤診,本文所談的妊娠期高血壓包括以下三種情況:原發性高血壓婦女懷孕者、妊娠期發現與高血壓相關疾病(如腎臟疾病、嗜鉻細胞瘤或主動脈縮窄等)者和與妊娠相關高血壓或稱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妊娠中毒癥、先兆子癇)患者。
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準備懷孕前3個月就要調整好治療方案,最好等待高血壓控制達標后再懷孕,這樣會減少妊娠期降壓藥治療對胎兒的傷害。如是在妊娠期發現與高血壓相關的疾病,就應該終止妊娠,積極治療相關疾病。大部分婦女懷孕20周后,血壓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原有高血壓者隨著妊娠月份的增加高血壓更會加重。
篇2
研究總結出高血壓科疾病特點和診治范圍有以下意義:①確定高血壓科應收治哪些病人;②確定高血壓科醫師為了治好這些疾病要具備的技術水平、經驗和方法;③培養高血壓科??漆t師對高血壓科患者整體觀點全面分析等能力;④為醫院和高血壓科選擇和培養專科人才提供科學依據;⑤為衛生部門領導、醫師協會建立高血壓學科準入制度提供技術保障;⑥研究出更好的高血壓診治方法,促進學科發展,保障人民健康。
就高血壓科醫師應掌握哪些常見的繼發性高血壓疾病,筆者進行了幾年的研究觀察。在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安貞醫院各科室領導和專家的支持下,我們高血壓科對每一位門診和住院的高血壓患者均進行病因診斷,包括繼發性高血壓原發疾病的確定和原發性高血壓危險因素的確立,以便針對病因治療。在連續診療的1210例住院高血壓患者中發現各種繼發性高血壓病人共183例,占同期住院高血壓病人總數的15.12%。其中各種繼發性高血壓原發疾病見附表,綜合復習國內外各專家資料。
從附表看出,繼發性高血壓占高血壓患者的比率在20世紀為5%~10%,而到本世紀的統計上升為10%~15%,主要與臨床醫師重視和醫學檢查手段提高有關。如果從今以后我國廣大臨床醫師更重視做好繼發性高血壓篩選和確診工作,將會更多的發現各種繼發性高血壓疾病,使高血壓患者得到病因治療,高血壓得到理想控制,心腦腎得到理想保護。
為此,我們確定腎實質疾病、腎動脈狹窄、多發性大動脈炎、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庫欣綜合征、甲狀腺功能亢進證、嗜鉻細胞瘤、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橋本甲狀腺炎、垂體瘤、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和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等為高血壓科常見病種。要求高血壓科醫師以及從事與高血壓學科相關工作的大內科醫師必須掌握才能勝任工作。同時向高血壓科醫師提出如下要求:①掌握上述各常見的繼發性高血壓病種的處理;②通過掌握上述常見病種的處理,學會鑒別診斷分析方法;③對于少見疾病能從專科書籍查找。
篇3
Meisinger指出,在多元生存率分析中,年齡、體質量指數和父母糖尿病史對男性和婦女來說都是糖尿病的較為重要的獨立危險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與男性和婦女的糖尿病危險性呈逆相關。此外,該研究小組在糖尿病的其他危險因素方面還發現了與性別相關的差異。僅對男性而言,收縮期高血壓、經常吸煙和每天大量的酒精消耗與糖尿病發生有關。而在婦女中,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只包括尿酸水平增高和缺乏體育鍛煉[1,2]。
1 家族遺傳
父母是糖尿病患者,其子女罹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比較大。并且1型和2型糖尿病都有遺傳。但并不是有糖尿病父母必有糖尿病子女,這與后天的飲食和運動等生活習慣有密切關系,主要是不良生活方式誘發了糖尿病。不管怎么說,家里都有糖尿病,就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發生糖尿病的可能性比一般的人多一點。
2 高血脂和高血壓患者
還有以往有過相關疾病病史的,比方說有過高血壓、高血脂的。另外懷孕期間血糖高過的病人,就是有過妊娠糖尿病的人也需要注意。懷孕期間分娩大孩子的病人,比方說是嬰兒出生時體質量超過4公斤的,甚至于更重的孩子,像這種生巨大嬰兒的母親就容易得糖尿病。還有就是同時有脂代謝異常的,因為糖脂代謝異常密切相關,尤其是三酰甘油高,容易引起胰島素的抵抗,像有這些情況的人都屬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根據1994~1995年的調查發現,高血壓患者中大約36%的人是糖尿病患者,24%的人屬于糖耐量減低者。高血壓與2型糖尿病常常并存,這類病人比較容易患上心腦血管瘤和腎臟并發癥[3]??刂蒲獕?、血脂、戒煙尤為重要。臨床上常見到高血壓與肥胖癥、糖耐量不正常、高胰島素血癥、2型糖尿病、血脂紊亂并存,這被稱為“X綜合癥”,除了遺傳因素,就是環境因素(熱量攝入過多,體力活動過少)造成的。另外,血脂本身是一種能量,如果能量攝入過多,又不運動,體內的能量釋放不出去就會高血脂。所以應多進行有氧運動。
3 肥 胖
肥胖主要是代謝紊亂造成的。北京地區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發現,肥胖者中有 25%的人是糖尿病患者,有25%的人是糖耐量(糖代謝不正常)減低。所以有必要提醒忙碌的上班族和頻繁赴宴的朋友,晚餐不可無節制,亦不可過晚,因為晚餐后睡眠時是一天中迷走神經興奮性相對最高的時候,此時人體內的消化腺分泌旺盛,消化酶活性增高,機體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也隨之增強。對大多數人來說,豐盛的晚餐后,血糖、血脂和血氨基酸水平均明顯升高,隨之胰島素大量分泌,糖原和脂肪合成增多。加上晚餐后能量消耗少,“夜游”的胰島素加速脂肪轉化,長此以往便會肥胖。
4 分娩過巨大嬰兒的女性
是糖尿病的易感人群。尤其是妊娠期間糖尿病患者,日后發展成糖尿病的可能性就更大。營養過剩、胎兒過大等都是誘發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簡單歸納來說,就是年齡大的尤其40歲以上的、肥胖的、腦力勞動的、家里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有冠心病、高血壓、血脂異常的、懷孕期間有過妊娠糖尿病的、生過巨大胎兒的人,這些人都屬于高危人群。
5 小 結
首先,我認為要控制好可控制的危險因素,這就必須加強糖尿病知識的宣傳和教育。有些因素沒辦法控制的,像年齡總是在變大變老,但體質量、食量這些因素是可以控制的。體質量可以減輕一點,吃東西稍微節制一點,體力活動增加一點,通過“少吃一點,多動一點”這種方式,就可以較好地預防糖尿病。對于有發生糖尿病可能性的人來說,要有及時檢查的意識,早發現早治療。早發現早治療,這就是我們通常講的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的概念。一級預防就是我們在有發生糖尿病可能性的人中間加強這方面的宣傳教育,改變生活方式,使他們不發生糖尿病或減少罹患糖尿病的機會。二級預防就是在病人一旦發生糖尿病以后,我們及早治療,使糖尿病得到及時控制,避免發生并發癥。因為糖尿病引起殘廢和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并發癥。據統計,八成以上的糖尿病的醫療費用是花在糖尿病慢性并發癥上?,F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肌梗死、腦中風等心腦血管并發癥的已不罕見。如果能做到及早防治糖尿病,就能有效地避免并發癥,那糖友們這一輩子雖然有糖尿病,但依舊可以享受正常的健康人生,不會因為糖尿病影響工作能力,更不會因為糖尿病而提前衰老,走入死亡。再次強調,預防糖尿病的關鍵是控制好可控制的糖尿病發病因素;預防糖尿病并發癥的關鍵是全面控制好糖尿病,包括控制好高血糖、高血壓,糾正血脂異常和肥胖;及早發現糖尿病并給予科學治療。
綜上所述,在選擇降糖藥物的時候,要針對患者發生并發癥來選擇具有降糖外作用的藥物,對于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急性冠脈綜合征等有心血管病病變高危因素的患者要慎重選用降糖藥。
【參考文獻】
[1] 葉任高.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79.
篇4
1.1考核內容的變化1.1.1考試內容編排由學科到系統新大綱一改以往的護理基礎、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婦科護理、兒科護理5大板塊模式,變成為基礎護理知識和技能、循環系統疾病病人的護理、妊娠、分娩和產褥期疾病病人的護理等共21章內容。其特點是打破了傳統的學科界限,以整體的系統的病癥為學習內容,由單一學科、單一知識、單一技能轉向護理整體知識、整體理論、整體技能;從單科知識點應試轉向與職場背景及病人緊密相結合的技能整合應用[5]??荚噧热莞邚V泛性、整體性和系統性。1.1.2由??频饺苄纬闪Ⅲw整合考試內容增加了《精神障礙病人的護理》《生命發展保健》《中醫基礎知識》《法律法規與護理管理》《護理倫理》《人際溝通》6門課程。通過對新大綱的分析可以看出,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將更加貼近臨床實踐,更加強調護理的獨特性。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除了對學生在校學習的理論知識的要求有所提高外同時還要考核學生參與臨床護理過程中所具備的倫理道德、法律常識及人際溝通技巧。新的大綱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更加全面、更加細致[6]。與此同時,新大綱對授課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盡快找到教學與考試要求的差距,找出造成差距的原因,并作為改進教學的依據。1.1.3打破學科界限,突顯臨床實踐能力針對疾病譜的變化,新大綱要求考生具有更加豐富的臨床??谱o理技能,能夠對病人復雜的病情、適應社會變化的需求,在護理實踐中應用護理程序與人際溝通技巧幫助病人達到最佳健康狀況,從而滿足人類健康的需要。例如“胎盤早剝的護理措施”“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藥物選擇”“妊娠期高血壓的治療方法”“妊娠合并肝炎的護理措施”“妊娠合并淋病的相關問題”等。要求考生除了考慮病人是妊娠期孕婦的特殊身份外,還需兼顧到內科、外科、傳染科等常規護理措施。所以,只有應用兩門以上學科知識才能對試題做出正確的回答。又如妊娠期高血壓的考題,如“最適宜妊娠期高血壓病人的治療方法是什么?”首先,考生在做答時要選出高血壓的治療方法,這屬于內科護理范疇;其次,又要考慮到妊娠期高血壓的產科護理特點,這又屬于婦產科護理范疇,綜合兩門學科知識的正確運用才能給出準確的答案。在臨床實際工作中,單一病癥的病人較少,合并癥的病人居多,考題中對并發癥或合并癥的護理措施的考查就是檢驗考生合理運用多學科知識處理復雜病癥的綜合能力,這種考查對護生臨床工作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1.2考試題型的變化強調臨床操作和實踐技能,臨床病例題量增大。2011年以前的考試大綱規定,婦產科護理學所占比例為15%,其中記憶概念性題目占60%。從2011年開始,考試題型改革,近3年的實踐能力模塊中,《婦產科護理學》所占比例平均為15.9%,以病例形式出現的題目占《婦產科護理學》題目的89.5%,其中比較復雜的病例分析題占57.9%,相應減少了記憶概念性題型[7]。新大綱對學生知識綜合運用能力、臨床實踐分析能力有更高要求。考試題型更加注重考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每一道試題就是一個臨床實際問題,通過各種臨床情景來命題,考查學生評判性思維、收集資料、推理判斷、做出決策的能力。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題型的改變體現了多學科的相互滲透,這種考試形式的變化更能夠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學生運用書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改變對傳統的教學方法形成了沖擊,這就要求現行的護理教育教學模式應與新一輪的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接軌。通過分析近3年的考試情況及考試大綱,現提出以下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方案。
2用新的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引導婦產科護理教學改革
2.1熟悉和掌握教材上的知識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內容大部分都是教材上的知識,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讓學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識點。有意識幫助學生學習整理歸納知識,把握知識點中“最”“首先”“首要”“常見”等關鍵詞,例如,婦科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為子宮肌瘤,婦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為宮頸癌,婦科病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為卵巢癌等。再例如,早產、流產、胎膜早破的誘因以及物理化學檢查結果列表比較以便于學生掌握和記憶。2.2有效教學設計,改進授課方式在《婦產科護理學》的教學中,結合新大綱的要求,將《婦產科護理學》整合為新生兒和新生兒疾病的護理、妊娠期疾病的護理、分娩期疾病的護理、產褥期疾病的護理、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的護理、婦科腫瘤的護理、生命發展保健等7個課程模塊,并將護理人文知識滲透課程的內容中。應用模塊課程可以加強基礎課程和臨床課程之間的縱橫聯系,提高學生在臨床工作中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據有關資料報道,在歷次護士執業資格考試中考生的綜合應用型題目考得相對較差,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加強學生臨床思維的培養,提高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能力[8]。所以,在授課中加強案例教學、情景教學、以問題為導向教學,增加學生實踐的學時數,注重知識的縱橫聯系至關重要。教師要善于歸納總結,特別是有相同點的疾病要歸納整理,如流產、異位妊娠、前置胎盤、胎盤早剝這些病癥都是妊娠期出血性疾病,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混淆,因此可以根據各種疾病的異同點來比較學習。2.3以考試大綱為復習導向指導學生按照大綱中的內容進行復習,提高其應試的針對性,對大綱中的重點內容要重點復習,力求熟練掌握。讓學生適當地做些模擬試題,讓學生熟悉試題的類型,掌握答題的技巧,避免因答題方式的錯誤而丟分。在組織學生進行應試復習時,除了讓學生復習掌握所學的《婦產科護理學》知識外,還要注意《婦產科護理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例如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內科保守治療原則和尿瘺的外科手術治療指證等。2.4熟悉試題類型,掌握解答方法對試題類型要熟練把握。多年來,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全部采用客觀題型———單項選擇題,選擇題不同于名詞解釋或簡答題等主觀題,答題要求精準,答案只有唯一。如果平時不注意歸納總結及鑒別比較,考試結果多是錯誤的。因為選擇題強調的是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如果沒有弄清楚各疾病之間的內在聯系與區別,對一些關鍵考點不能準確把握,則難以應對考試,而這也正是選擇題考試的大忌。故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考前輔導時應注意將考點、難點進行歸納總結,相似的疾病進行比較鑒別。如妊娠早期出血性疾病常見的有各種類型流產和宮外孕,首先將流產和宮外孕區分開來,必須抓住關鍵的區分點:子宮的大小與停經的天數是否相符———相符的是流產,不相符的是宮外孕。比較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學會讓學生對比憶,對比著記憶就不容易忘記。例如前置胎盤和胎盤早剝這兩種疾病,它們的共同癥狀為妊娠晚期出血,但更重要的是掌握它們之間的區別:前置胎盤是妊娠晚期無誘因、無疼痛的反復陰道出血;而胎盤早剝是妊娠中晚期有誘因、有疼痛的陰道出血。2.5掌握考點,突破重點教學中教師要認真研究考試大綱和考點,把考點講透徹,并用練習題的形式使學生加深理解。從生源情況來看,我們面對的是中高職學生,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強,如何使其在較短的考前兩個月急訓中掌握考點,我校采用了講授教學法,通過教師口述、講解、講授、解析等形式向學生系統地傳授知識。這種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具有直接性、可控性和高效性。理論教學內容必須淺顯易懂,講解要形象、通俗。《婦產科護理學》重點在于牢記一些重要的數據,如何將這些枯燥的數據在短時間內記住,全靠教師的有意識的歸納總結[9]。例如骨盆各平面的徑線既繁多又難記,其中骨盆入口平面的前后徑、中骨盆橫徑和出口橫徑是最??嫉目键c,教師可以總結為:從上到下的值分別是11cm、10cm、9cm,這樣就能幫助學生有效識記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識。2.6加強見習和實習工作書本上的知識往往是枯燥抽象的,而臨床實踐則豐富多彩、具體形象。在見習和實習工作中,注意指引學生做學習的有心人。通過學生的親眼所見和親身接觸,使其對各個系統和婦產科專業中的常見病、多發病,尤其是典型的病例留下難以忘卻的深刻印象。例如,對妊娠期高血壓并發子癇病人的臨床觀察和搶救處理以及對羊水栓塞病人的搶救治療,由此再讓學生結合書本知識復習一遍,就會讓學生對這兩種疾病的區別和共同點以及護理和治療的內容終生難忘。此外,學校應加強與學生實習所在醫院的交流合作,針對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對實習護生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例如:護理查房和面向實習生的學術講座注重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實習期間的出科考試參照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要求進行考核;實習醫院配合學校對實習生定期組織模擬考試;學校可適當調整教學計劃,安排學生提前進入實習崗位,使學生在實習結束返校后有更充足的時間復習備考。
3小結
篇5
主要研究方向為睡眠間歇低氧的損傷機制與多器官靶向損害關系的研究。近年來分別主持并承擔了天津市科委及市教委的科研課題,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課題6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科研論文60篇,部分SCI收錄。著書主編3部,參編書5部。今年分別獲得天津醫科大學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高血壓因其高患病率和致殘、致死率一直是國內外重點防治的心血管疾病和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這里主要指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是常見的睡眠呼吸疾病。調查發現,高血壓和睡眠呼吸暫停兩個疾病有很高的共存性,約50%的OSA的患者同時患高血壓,近30%的高血壓患者并存OSA。文獻還報道,高達83%的頑固性高血壓患者合并OSA。
早在1976年,就有研究者觀察到OSA患者存在夜間血壓增高,且部分患者的日間血壓也呈現持續增高現象,由此初步推測OSA可能與高血壓有關。之后,多項臨床、流行病學和基礎研究均證實OSA可以導致和(或)加重高血壓,OSA與高血壓的發生、發展有相關關系。以志愿者和不同動物為實驗對象的數項研究也表明,睡眠呼吸暫停模式的間歇低氧可以通過炎癥和氧化應激反應損害血管內皮的舒縮功能、增加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活性和增強交感神經興奮性等機制導致血壓的持續升高。美國威斯康辛州睡眠隊列研究證實,24小時血壓水平與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間存在線性相關關系,并且這種線性關系不依賴于體重指數(BMI)等混雜因素。2003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睡眠呼吸疾病學組對全國20家醫院OSA患者的高血壓患病率進行調查后發現,我國OSA人群的高血壓患病率接近50%,且晨起與夜間血壓增高和非杓形改變的趨勢非常顯著。研究證實,高血壓的患病率及血壓升高的程度與OSA的嚴重程度存在明確的相關關系。臨床研究還證實了有效治療OSA可以降低血壓和高血壓患病率的事實。實際上,OSA引發的高血壓并不僅局限于成人,研究顯示,OSA已經成為當代兒童高血壓的重要病因之一,而扁桃體、腺樣體的切除和CPAP治療對兒童高血壓患者的療效明顯優于成年患者。
2008年,美國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病學會基金會等總結了近30年睡眠呼吸暫停與心血管疾病領域的工作成果,參考了416篇文獻,發表了題為“睡眠呼吸暫停與心血管疾病”的共識,其中OSA與高血壓的內容作為共識的第一部分登出。美國高血壓預防、治療和評價委員會第七次報告(JNC-7)也把OSA作為高血壓的重要和主要病因,明確指出由OSA引發的高血壓是可以確定病因的繼發性高血壓。
目前,95%的高血壓患者被診斷為原發性高血壓,多需終生服藥,給患者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精神和經濟負擔。應當引起公眾和臨床醫生重視的是,OSA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高血壓高發人群,按照兩者的患病率推算,我國有≥3 000萬高血壓患者可能與OSA有關,如果這部分患者的高血壓通過治療OSA能得到緩解甚至根治,這應該成為我國高血壓防治領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式進展,有可能從總體上降低高血壓的患病率、合并癥發生率,甚至死亡率。而且,早期、正確診斷和有效治療睡眠相關性高血壓,不僅有益于高血壓的人群防治,更將促進國人整體健康水平的提升。本文僅就睡眠呼吸暫停相關性高血壓的診斷和治療作一簡要介紹。
睡眠呼吸暫停相關性高血壓的診斷
首先,臨床醫生需要了解“睡眠呼吸暫停相關性高血壓”的概念,以及是否OSA患者同時伴有的高血壓就一定與OSA相關等實際問題。從概念層面上講,由OSA引發和(或)加重的高血壓均應該被稱為“睡眠呼吸暫停相關性高血壓”,其中包括OSA是引發高血壓的主要和關鍵因素的高血壓患者,以及其他原因的高血壓患者(包括原發性高血壓因OSA致使高血壓程度加重者)。因為OSA是引發和(或)加重高血壓的重要病因、誘因,因此伴有高血壓的OSA患者很難完全排除OSA對血壓的影響。所以,遇到這類患者時,醫生需要認真完善相關檢查和結果分析,包括對OSA降壓療效的分析,不能輕易作出與OSA無關的判斷,以免延誤治療。
在高血壓患者中篩查OSA睡眠呼吸暫停相關性高血壓的臨床診斷主要涉及到兩大人群,即OSA人群和高血壓人群。由于高血壓患者中OSA的高發生率和OSA的高漏診率普遍存在,因此在高血壓患者中提高OSA的診斷率對于治療睡眠呼吸暫停相關性高血壓實為重要。但是,目前OSA可以引起和(或)加重高血壓的觀念還遠沒有被社會、患者甚至醫生所普遍認識和接受,多數OSA合并高血壓患者的OSA還得不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因此,在高血壓人群中及時篩查和確診OSA的前提是加強對OSA與高血壓相關性的認識,學習和掌握有關OSA的基本知識,增強對OSA的診斷意識。
在日常的高血壓臨床診治工作中,醫生需要仔細詢問高血壓患者是否存在打鼾現象、打鼾的程度,特別是睡眠中有無呼吸暫停、睡眠中憋醒、惡夢以及日間嗜睡和胃食管反流等OSA的主要臨床表現。同樣,OSA的相關臨床體征也非常重要,例如患者的肥胖程度,雙下頜、頸圍和腹圍增大,鼻或咽部狹窄和阻塞等都是診斷OSA的必須和必備條件。對臨床特征符合和具有OSA可能性的患者,應及時轉診到有診治條件的醫院或科室完成多導睡眠圖監測,以便及時明確診斷、盡早確定患者是否存在OSA及其嚴重程度,以及對血壓造成的影響,進而及時針對OSA進行合理和規范化治療。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只有嚴重的OSA才會影響血壓,輕度甚至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5次/小時的OSA患者(不符合OSA診斷條件)、部分鼾癥患者和上氣道阻力增高的患者也可能發生高血壓和血壓節律的異常,對這部分患者及時采取針對性睡眠呼吸障礙干預,對高血壓防治也存在積極作用。
在OSA患者中篩查高血壓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在OSA人群中及時篩查高血壓患者。由于相當一部分高血壓患者沒有臨床癥狀,因此對到醫院就診的OSA患者,醫生必須測量血壓并了解患者的血壓變化情況,需要詢問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壓相關的臨床癥狀,如頭痛、頭暈、心悸、后頸部疼痛、后枕部或顳部波動感等;建議有條件的OSA患者在家中定時、自行測量并記錄血壓水平,以便全面了解患者夜間與晨起血壓等重要信息;協助OSA患者在多導睡眠監測過程同時完成血壓的動態監測,以期明確OSA患者是否已經并存高血壓和血壓節律異常等問題;對于已經接受OSA治療的患者,還應注意患者的血壓變化以及血壓的變化是否與治療有關,以便評價OSA對血壓的客觀影響。
如果患者同時存在高血壓和OSA,在病史詢問過程中,臨床醫生還需要認真地詢問和客觀分析高血壓與OSA發生的次序先后,OSA與高血壓嚴重程度的關系,血壓的晝夜變化情況,以及OSA治療對高血壓控制的療效等,這些對于判斷OSA是否為高血壓的真實病因和影響程度有重要臨床意義。高血壓家族史也是診斷高血壓的重要條件之一,因此醫生還必須認真詢問和分析,以區別患者是否存在原發性高血壓的可能。此外,高血壓患者的藥物治療方案及其療效亦是分析病情的重要依據,如頑固性高血壓患者的OSA發生率很高,但治療OSA后的血壓下降十分顯著。
另外,針對一些處于特殊臨床情況的高血壓患者,如妊娠、腎功能衰竭和腦卒中后高血壓,也需要關注是否并存OSA。由于妊娠、腎功能衰竭和腦卒中都可能引發和加重OSA,而OSA反過來也會引起并加重高血壓,甚至威脅患者和胎兒的健康與生命。因此,及時診斷和治療OSA,可使這些患者的病情、生活質量甚至生存狀態得到顯著改善。
注意血壓晝夜節律監測 血壓的晝夜節律對于判定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壓和血壓節律異常,以及這種異常與OSA的關系尤為重要,異常的血壓節律對健康和生命是有害的。一項4 000名受試者的檢測數據表明,夜間血壓不下降或下降減少的患者,全因病死率增加。正常的血壓晝夜節律應該是睡眠后血壓逐漸降低,醒后逐漸升高,在一定波動范圍內,被稱為夜間的“杓型”改變。而OSA患者因為夜間頻繁發生的間歇性低氧會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夜間本應下降的血壓反而升高,被稱之為 “非杓形”,甚至“反杓型”改變。夜間血壓升高是具有OSA特征性血壓節律異常,這部分夜間血壓升高的患者可以表現為日間高血壓,也可以日間血壓正常,但晨起高血壓的患者比例是很高的。診斷夜間高血壓需要注意夜間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血壓>120/70 mm Hg,與日間高血壓診斷標準不同。對患者的24小時血壓監測,對發現就診時血壓不高的高血壓患者(隱性高血壓)非常重要。研究顯示,OSA患者人群中隱性高血壓的比例高達32%。因此,對于OSA患者的血壓最好能做24小時血壓監測,或囑患者或家屬定時,特別是夜間和晨起測量血壓,這樣會大大提高高血壓的診斷率和治療率。
OSA患者高血壓的另一個特點是藥物抵抗性高血壓,或稱為頑固性高血壓,即服用3種降壓藥(其中包括1種利尿藥),血壓仍然不能被控制的高血壓。研究同時證實,有效治療OSA,對這部分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有很好的療效。
睡眠呼吸暫停相關性高血壓的治療
OSA的治療和對高血壓藥物治療是睡眠呼吸暫停相關性高血壓的治療的兩個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其中,OSA治療包括持續氣道正壓通氣(CPAP)、手術和口腔矯治器等治療。減肥、治療和一些生活習慣干預,如戒煙酒、睡前禁服鎮靜藥等也有一定療效,只能作為鼾癥、輕癥OSA患者的治療和中重度患者的輔助治療。對睡眠呼吸暫停相關性高血壓患者OSA的治療,強調OSA治療的徹底性和療效的高標準,即治療必須使AHI<5次/小時,睡眠低氧得到完全緩解,只有這樣才能評價OSA治療是否可以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
目前,CPAP治療是OSA的首選,特別是對同時患有高血壓的OSA患者。CPAP猶如一個氣體支架,將睡眠中阻塞的上氣道撐開,已達到治療OSA的目的。目前療效最佳的一項研究證實,治療壓力CPAP可使日間血壓降低10.3/11.2 mm Hg,夜間血壓降低12.6/11.4 mm Hg。然而,多數研究表明,CPAP對日間降壓效果是輕度的,對夜間高血壓的降壓效果是顯著和肯定的。病情較嚴重的OSA、難以控制的高血壓及依從性更好的患者CPAP治療后血壓下降更多。對于難治性高血壓患者,CPAP、口腔矯正器都能有效治療和減輕OSA,也能起到降低血壓作用。從CPAP對OSA的治療機理講,它遠不止表現為表象的血壓下降。因為OSA特征性的間歇低氧會導致全身性的炎癥反應、氧化應激反應和交感神經的過度興奮,這些病理過程是形成高血壓的基礎和內環境。治療后炎癥因子和氧化應激損傷減輕和消除,增強的交感神經興奮性下降是肯定的。由OSA引起高血壓的主要因素和條件解除,至少使血壓不再繼續升高或下降,沒有高血壓的OSA患者不再發生高血壓,起到對高血壓的預防和治療雙重作用。
篇6
【關鍵詞】可逆性后部白質腦病綜合征;影像學;癲癇;皮質盲;PRL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 study of 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 HE Ni, FENG Qin, HEN Yo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Peoples Hospital of Deyang City, Deyang, Sichuan 618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tiologies, clinical and imaging characters, and therapy of the 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 (PRLS) for improving the diagnosis accuracy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Methods The etiologie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maging characters, and treatment effect of 21 PRLS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Of the all 21 patients,6 were male and 15 were female. The associated diseases included eclampsia(4 cases), severe hypertension(7 cases),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lupus nephrosis(5 cases), severe lung infection(3 cases), and tumor chemotherapy(2 cases).Acute onset, headache, vomit, epilepsy, transitional blindness were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he abnormal signal in CT or MRI mainly located in the occipital lobe, partly located in the pariet al lobe and temporal lobe, little located in the white matter of frontal lobe, brain stem and cerebellum. The neural symptoms can rehabilitate in a short time by dehydration and cure of the basal diseases. Conclusion PRLS represents a spectrum of clinical syndrome with particular imaging characteristic, when combined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basal diseases, it can be diagnosed and cured early and has favorable prognosis.
可逆性后部白質腦病綜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LS)是一組基于臨床影像學改變的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頭痛、嘔吐、癲癇、意識改變、一過性皮質盲。最早由Hinchey在1996年描述并命名[1]。Hinchey等認為此病的發病機制是由于大腦后頂枕部局部腦水腫,命名為可逆性腦后部白質病變綜合征。現將我院2001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21例符合可逆性后部白質腦病的臨床資料,結合文獻,回顧性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21例患者中,男6例,女15例。4例子癇,嚴重高血壓7例,系統性紅斑狼瘡、狼瘡性腎病5例,嚴重肺部感染3例,腫瘤化療后2例。年齡23~68歲,其中23~45歲12人,46~68歲9人。
1.2 臨床表現 急性起病,頭痛、嘔吐、癲癇、意識改變、一過性皮質盲。體征:血壓可驟升,眼底一般正常,光反射正常,提示皮質盲,深反射活躍或亢進。本組病例中頭痛嘔吐18例;癲癇17例;意識障礙10例;皮質盲14例;記憶力、注意力下降16例。
1.3 腦脊液及腦電圖 腰穿測顱內壓:180~290 mmH2O 16例,正常5例,常規生化基本正常,病原學檢查均陰性。腦電圖:輕度異常14例,中度異常7例。
1.4 影像學特征 21例均行頭顱CT,及15例行頭顱MRI,部分同時行MRA檢查。本組病例中21例均可見雙側枕葉基本對稱病灶;16例頂葉對稱或不對稱病灶;顳葉8例;小腦5例;腦干4例;額葉4例。6例患者行MRA均未見明顯異常。
1.5 治療及預后 21例患者經脫水降顱壓、對癥治療、積極治療基礎疾病(包括終止妊娠、控制血壓、抗感染等),神經系統癥狀均可在短時間明顯好轉。8例2~3周后復查頭顱MRI者,病灶完全消失者6例,明顯減少者2例。
2 討論
2.1 病因及發病機制 PRLS的概念最早于1996年由Judy Hinchey[1]提出,多見于惡性高血壓或妊娠子癇、嚴重腎臟疾病、惡性腫瘤化療以及各種器官組織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患者[2,3]。Hinchey等認為此病的發病機制是由于大腦后頂枕部局部腦水腫。盡管病因多樣,但卻出現了相似的神經系統癥狀和影像學表現,為多何選擇性累及大腦半球后部,目前多認為是由于大腦半球后部是由椎基底動脈系統供血,相比較前循環的頸內動脈系統缺少豐富的交感神經支配,所以后部白質更容易出現血管的滲透性增加引起血管源性的腦水腫。臨床上患者的癥狀、體征和影像學表現大多會隨著血壓的控制而較快消失,故提示該病病變性質是一個可逆性的血管源性腦水腫過程[4]。
2.2 臨床表現 臨床主要表現為急性或亞急性起病,癥狀包括頭痛、精神行為異常、癲癇、一過性皮質盲等,癲癇發作持續時間多較短暫,很少發展為癲癇持續狀態。預后較好,這些癥狀可以在數天,數周內完全消失,但如果未能得到正確治療,也有可能進一步惡化而導致繼發顱內出血、梗死或其他不可逆白質病變。
2.3 影像學檢查 頭顱影像學檢查主要累及大腦半球的枕葉、頂葉、顳葉的皮質下白質以及小腦、腦干等部位,對稱或不對稱。CT顯示為低密度影,MRI為長T1長T2信號。FLAIR序列更敏感,能顯示早期微小的局部異常。DWI以及表觀彌散成像(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的測定,能與其他性質的疾病進行鑒別,因為細胞毒性腦水腫在DWI上呈現高信號,在ADC上呈低信號,而PRLS為血管源性腦水腫,在DWI上呈現等或低信號,在ADC上呈現高信號。借助這兩種檢測序列可區別缺血性腦損傷的細胞毒性水腫與PRLS的血管性水腫,特別是與基底動脈尖綜合征鑒別有很大的臨床意義[5]。
2.4 診斷及鑒別診斷 查閱文獻,本病尚無統一診斷標準,但早期識別及診斷對制定治療方案及預后非常重要。結合文獻診斷要點包括:①有高血壓、妊娠、腎功不全、惡性腫瘤化療、嚴重感染等基礎疾病。②臨床表現為急性或亞急性起病,以頭痛、嘔吐、癲癇、一過性皮質盲為主。③頭顱MRI提示以雙側腦后部白質為主的水腫性改變。④排除其他可能的腦白質病變。⑤經正確治療后,顱內病變為可逆性,預后良好[6]。鑒別診斷:①病毒性腦炎:病毒性腦炎病灶多累及額顳葉,精神癥狀、高級神經活動下降、癲癇等皮層受累的癥狀較多,癥狀持續時間長,預后差。腦電圖、腦脊液檢查等可鑒別。②脫髓鞘疾?。好撍枨誓X病往往具有一些特征性的影像學表現,視力減退多為視神經受累,而非皮質盲。缺乏基礎疾病病史、病程呈緩解復發或進行性加重、腦脊液寡克隆帶陽性等可鑒別。③ 靜脈竇血栓形成:特別是子癇、腫瘤患者需注意鑒別,該病MRI顯示腦水腫、腦梗死或出血,MRV提示顱內深淺靜脈、靜脈竇狹窄、閉塞。因顱內壓增高,眼底檢查多異常,PRLS眼底檢查大多正常。④基底動脈尖綜合征:累及雙側小腦上動脈和大腦后動脈,MRI的DWI和ADC可予以鑒別兩病。
2.5 治療及預后 PRLS早期為可逆性的血管源性腦水腫病理過程,但延誤治療有可能造成神經細胞不可逆損害。治療措施主要包括:①積極控制高血壓,有作者認為控制血壓至少要低于發病時血壓水平的30%~40%[1]。②加強對癥治療,如控制癲癇的頻繁發作,但抗癲癇藥物不必長期使用,同時適當使用脫水劑治療。③原發病的治療:原有嚴重基礎疾病應針對性積極治療,正在使用環孢素A或其他細胞毒性藥物的患者應停用或根據情況減量,待病情緩解后可以繼續使用。本病是一種預后良好的疾病,多數患者可以完全康復而不遺留神經系統癥狀體征,提高對本病的認識,及早作出正確的診斷和治療,以免誤診。
參 考 文 獻
[1] Hinchey J, Chaves C, Appignani B, et al. A 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 N Engl J Med,1996,334(8):494,500.
[2] 張慧,王德新,趙偉秦.可逆性后部白質腦病綜合征1例報告冊.中華神經科雜志,2005, 38:600.
[3] Shin KC, Choi HJ, Bae YD, et al. A 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with thrombocytopenia treated with cyclosporine. J Clin Rheumatol,2005,11(3):164,166.
[4] Covarrubias DJ, Luetmer PH, Campeau NG. 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 drome:prognostic utility of quantitative diffusion weighted MR images.AJ NR Am J Ne, uroradiol,2002,23(6):1038,1048.
篇7
[關鍵詞]高血壓 合理用藥 并發癥
高血壓一直都是困擾大多數中老年人的一種頑固病癥,它的癥狀主要表現為頭疼、眩暈、耳鳴、肢體麻木等,它的成因大部分是由于患者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造成的,而高血壓作為最常見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圍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我國1991年對15歲以上94萬人群抽樣普查,高血壓標化患病率為11.26%,與1979-1980年相比,10年間患病率增加25%。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至2020年,非傳染性疾病將占我國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將占首位。由這組數據可以看出,高血壓病癥將會迎來一個發病的高峰期,為了遏制這一趨勢的到來,我們應該抓住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
一、高血壓病及高血壓并發癥的概念
高血壓病是指在靜息狀態下動脈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謝紊亂以及心、腦、腎和視網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以器官重塑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休息5分鐘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測得的血壓>=140/90mmHg可以診斷為高血壓。
高血壓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高血壓的各種并發癥:高血壓病患者由于動脈壓持續性升高,引發全身小動脈硬化,從而影響組織器官的血液供應,造成各種嚴重的后果,成為高血壓病的并發癥。高血壓比較嚴重的并發癥有腦出血、心力衰竭和腎功能不全等疾病。高血壓的各種并發癥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殺手。
二、治療高血壓病的常用藥物
1.利尿藥。比較常見的藥品有:呋塞米、依他尼酸等。這種藥物的臨床效果比較好,一般來說用于高血壓治療,通常小劑量氫氯噻嗪(6.25-12.5mg/d)即可獲得滿意降壓作用。每天最大劑量不超過100mg。長期單獨應用,應與保鉀藥合用。但該藥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比如電解質紊亂、潴留現象、代謝性變化和高敏反應等,所以說一般情況下利尿劑使用時,劑量宜小,不宜大。
2.β受體阻斷藥。β受體阻斷藥的種類多,降壓機制、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相似。其主要差別是對心臟β1受體的選擇性,內在擬交感活性、生物利用度和體內消除速率等。理想的β受體阻斷藥具有以下特點:長效、心臟選擇性、常用劑量即可發揮療效、具有益的藥代動力學特征、有血管擴張作用、不影響脂質代謝。
常用的藥物有:普萘洛爾、美托洛爾等。長期、大劑量使用時會出現相應的眩暈、胃腸紊亂的不良反應,比較嚴重的有心臟抑制作用,包括嚴重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誘發急性心衰或支氣管哮喘、四肢冷厥及雷諾現象。
3.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ACEI是近十年來廣泛地應用于臨床的一類新型、安全、有效的降壓藥。雖然,直到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才正式將ACEI列為一線降壓藥物,卻為抗高血壓治療增添了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有效藥物。因為ACEI降壓程度可與受體阻滯劑相比,接近利尿劑的降壓能力;較受體阻滯劑和利尿劑更能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常用藥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這種藥物對決大多數輕、中度高血壓有效,特別對正常腎素型及高腎素型高血壓療效更佳。降壓作用強且迅速,副作用小的優點。但這種藥物對胎兒有影響,它的持續服用會導致引起羊水減少,胎兒顱蓋、肺發育不全,生長遲緩,甚至胎兒死亡,所以妊娠期婦女應禁用本類藥。
4.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斷藥。常見藥物有:氯沙坦、洛沙坦和纈沙坦等。在此我們以氯沙坦為例進行了解。本品為血管緊張素Ⅱ(ATⅡ)受體AT1亞型拮抗藥。ATⅡ受體AT1亞型主要位于血管和心肌組織。ATⅡ與位于細胞膜上的ATⅡ受體結合,增加胞漿內Ca2+可用度,引起血管收縮。ATⅡ受體拮抗藥可松弛血管平滑肌、擴張血管、增加腎鹽和水的排泄量、減少血漿容量。ATⅡ受體拮抗藥具備ACEI的阻滯AI轉換成AⅡ及抑制ACE所介導的降解緩激肽和P物質的作用,沒有ACEI產生的血管水腫及咳嗽等副作用。這類藥物的安全性有待進一步觀察。
5.鈣通道阻滯藥。鈣通道阻滯藥選擇性阻滯細胞膜上鈣通道,干擾鈣內流;也可作用于肌漿網上的鈣通道,使鈣貯存減少,使心肌或血管平滑肌鈣離子濃度降低,興奮性減弱,導致心肌收縮力降低、血管擴張。
鈣通道阻滯藥是由一大組不同類型化學結構的藥物組成,按化學結構的不同可分為三類如二氫吡啶類,苯烷胺類,地爾硫桌類。這三類藥物基本作用均為抑制鈣進入細胞內,僅作用部位有所側重而不同。
6.α1受體阻斷藥。這種藥物近幾年被推為第一線降壓藥物。α1受體阻滯劑通過選擇性作用于突觸α1受體,使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都擴張,降低心臟前、后負荷,血壓下降。這種藥口服吸收較好,生物利用度高達90%。α1受體阻滯劑降壓顯著??捎糜诟鞣N病因、不同嚴重程度高血壓的初次治療,對嗜鉻細胞瘤引起的高血壓也起降壓作用。但也伴隨不良反應,可出現頭痛、口干、周圍性水腫和體重增加等問題,老年人服用尤需注意。
三、高血壓用藥的注意事項
1.個體化選藥,高血壓患者的降壓治療,不僅要降低血壓,還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應根據患者的發病因素、病理生理改變特點及對藥物的耐受性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由80年代的階梯式選藥方法發展到90年代的個體化給藥方案。目標是不僅要降低高血壓,而且要避免各種危險因素。
2.聯合用藥,長期單用一種藥,有效率往往降低,故也需聯合用藥同類藥物,一般不宜合用。不同類藥聯合治療,各藥劑量減少,相應減少各藥的副作用。為了增強療效,聯合用藥比單純增大單個藥劑量更合適。
篇8
【摘要】當前婦產科對胎兒及新生兒的護理中,常見的異常護理主要包括胎兒窘迫的護理 和新生兒窒息的護理,本文從胎兒及新生兒的異常護理的相關概念談起,然后分別對胎兒窘迫和新生兒窒息的護理評估和護理診斷進行分析說明,在此基礎上就胎兒及新生兒的異常護理措施就行剖析。
【關鍵詞】胎兒窘迫 新生兒窒息 護理措施
一、 胎兒及新生兒的異常護理概述
1、 胎兒窘迫
胎兒在宮內有缺氧征象,危及胎兒健康和生命者,稱為胎兒窘迫。根據胎兒窘迫發生的速度,又分為急性與慢性。急性胎兒窘迫多發生于分娩期;慢性胎兒窘迫多發生于妊娠晚期,產婦多伴有妊娠合并癥或并發癥。孕期加強檢查及孕婦自我監護,分娩期嚴密監測產程進展和胎心變化,可以早期發現胎兒窘迫異常,為搶救胎兒創造有利時機。
2、 新生兒窒息
指胎兒娩出后一分鐘,僅有心跳而無呼吸或未建立規律呼吸的缺氧狀態。臨床特點是新生兒窒息根據Apgar評分分為輕度與重度:評分8~10分為正常,4~7分為輕度窒息,0~3分為重度窒息。窒息是新生兒常見的病癥,也是新生兒死亡及傷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 胎兒及新生兒的異常護理評估與護理診斷
(一) 胎兒及新生兒的異常護理評估
1、 胎兒窘迫的異常護理評估
(1)健康史/致病因素
首先,母體因素:如妊娠高血壓疾病、心臟病、貧血、急產等;其次,胎兒因素:胎兒畸形、宮內感染、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等;最后,胎盤及臍帶因素:胎盤早剝、前置胎盤、臍繞頸、臍帶打結等。
(2)身體狀況
一是胎心率改變,胎心>160次/分,或
(3)輔助檢查
主要包括胎動計數、胎兒電子監護、NST為無反應型、OCT出現晚期減速、胎盤功能檢測以及血氣分析、B超等。
2、 新生兒窒息的異常護理評估
(1)健康史
了解有無新生兒窒息的誘因如高血壓、貧血、產程延長、前置胎盤等,產程中鎮靜劑、麻醉劑使用情況(藥物、劑量、使用時間、給藥途徑)。
(2)心理狀態
產婦因擔心新生兒的安危出現焦慮、恐懼的心理,表現為分娩疼痛、切口疼痛暫時消失,急切詢問新生兒情況,焦慮不安。
(3)輔助檢查
查新生兒血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新生兒頭皮血PH值,了解缺氧和酸中毒情況。
(二)胎兒及新生兒的異常護理診斷
1、 胎兒窘迫的異常護理診斷
一是氣體交換受損(胎兒)與胎兒宮內缺氧有關;二是焦慮與胎兒有生命危險有關;三是有胎兒受傷的危險與胎兒缺氧及搶救胎兒需要手術有關;四是預期性悲哀與胎兒可能死亡有關。
2、 新生兒窒息的異常護理診斷
第一、氣體交換受損與呼吸道內羊水、粘液等梗阻有關。
第二、清理呼吸道無效與呼吸肌張力降低有關。
第三有感染的危險與搶救操作時可能的損傷及缺氧引起的抵抗力下降有關。
第四、產婦焦慮與新生兒生命收到威脅有關。
三、 胎兒及新生兒的異常護理措施
(一) 胎兒窘迫的異常護理措施
1、 一般護理
首先,加強孕期檢查,并增加檢查次數;其次,指導孕婦自測胎動,有異常及時到醫院檢查;最后指導孕婦左側臥位,階段吸氧,改善胎兒缺氧狀況。
2、 醫護治療配合
一方面,要遵醫囑給藥,遵醫囑可靜脈滴注葡萄糖及維生素C,糾酸、補液、給氧等;另一方面要終止妊娠,產程中密切觀察產程進展及胎心變化,有條件者可用胎兒監護儀監護,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配合醫生做好術前準備及搶救新生兒的準備工作;協助醫生進行手術助產。
3、 病情監護
嚴密監測和動態評估胎心音一般15分鐘聽取并記 錄一次胎心或進行胎心監護。嚴密監測胎動、胎動時胎心率變化的情況。
4、 心理護理
創造安靜、舒適的環境,向孕婦及家屬疾病的相關知識及治療經過,耐心解答孕婦及家屬的問題,減輕焦慮,使孕婦積極配合治療護理。
5、 健康指導
宣傳孕期檢查的重要性,使孕婦主動定期檢查,積極治療各種妊娠合并癥和并發癥,教會孕婦妊娠晚期自測胎動,發現異常隨時就診。
(二) 新生兒窒息的異常護理措施
1、 一般護理
對復蘇后新生兒加強觀察和護理,保證呼吸道通暢,密切觀察面色、呼吸、心率、體溫,按醫囑用藥,預防感染,做好重癥護理。側臥、保暖、吸氧、延遲哺乳,以靜脈補液維持營養。嚴密觀察產婦宮縮、陰道出血情況,保持外陰清潔。
2、 病情監護
嚴密觀察新生兒的皮膚顏色、呼吸、心率、喉反射、肌張力。待呼吸道通暢后給予氧氣吸入。
3、 心理護理
介紹本病的相關知識,對于重度窒息患兒,應告知產婦新生兒可能因重度缺氧出現后遺癥(智力障礙);搶救新生兒應有條不紊,避免喧嘩、緊張,以免增加產婦思想負擔。
4、 醫護治療配合
首先,準備:分娩前做好搶救新生兒的準備,包括人員、設備、器械、藥物等;其次,醫護配合:積極配合醫生按A、B、C、D、E程序進行復蘇。A即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暢。B即建立呼吸。C即維持有效循環。D即藥物治療。E即評價。
5、 健康教育
指導產婦和家屬學會觀察新生兒的變化,如呼吸是否平穩、面色是否紅潤、哭聲是否響亮,吸吮力和大小便是否正常,以便盡早發現新生兒異常,及時就診。
參考文獻
[1] 程小紅. 新生兒窒息110例的臨床病例分析及處理措施[J] 中外健康文摘,2011(06).
篇9
神經系統的發育最易受早期營養狀態的影響,人腦中神經細胞的增殖期是從妊娠開始3個月至出生后一年,而維持神經細胞的營養、傳導等支持細胞的增殖是從妊娠后期延續至出生后兩年[2]。在嬰兒期腦的發育最快,腦細胞的增殖是一次性成熟的,在增殖期發生的營養不良會使增殖細胞數目減少,即使日后去除病因,神經細胞亦不再復制或再生,造成不可逆的腦功能障礙。而在增殖期以后的營養不良會影響腦細胞體積,待營養改善后仍可恢復至正常水平。因此,小兒出生后至3歲的營養狀況對其智力發育影響顯著。
早期營養不僅對生長發育和智力有影響,而且對成年后的某些疾病如高血壓、肥胖等亦有影響。歐洲一項有926例早產兒參加的多中心營養干預臨床實驗發現,在13~16歲,母乳喂養組的平均血壓低于配方奶喂養組,而不同配方奶喂養組之間無差異[3]。有許多研究均顯示母乳喂養對成年后避免患高血壓有保護作用,尤其是對收縮壓影響較大[1]。而肥胖不但與營養過剩有關,營養不良同樣會增加肥胖的風險,現在有不少流行病學證據表明,胎兒期和兒童期早期營養不良增加了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發生肥胖的機會和心血管相關疾病的機會[4]。
低出生體重兒的宮內發育已不可改變,而完全可以通過科學合理的選擇出生后營養支持來盡可能減輕或避免宮內發育不良對健康所造成的影響。
低出生體重兒包括早產低出生體重兒和足月低出生體重兒(SGA又稱足月小樣兒)。早產兒為未成熟兒,其特點是肝腎功能差,肺功能發育不成熟,消化能力弱,由于賁門括約肌松弛,易嗆咳、腹脹、吐瀉,腸壁黏膜薄、吸收能力差。如果喂養不當,極易造成嚴重的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常可危及生命。足月小樣兒又稱成熟不良兒,其代謝率較同體重的早產兒要高,易發生低血糖、體溫不升等。低出生體重兒因“追趕性生長”所需營養供應更多,對喂養的要求亦更高。需要更加科學合理的方法來解決這一供需矛盾。
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食品,對于低出生體重兒來說尤其如此。1.母乳中所含必需氨基酸比例合適,酪蛋白為β酪蛋白,含磷少,凝塊小,白蛋白為乳清蛋白,促乳糖蛋白形成,酪蛋白與乳清蛋白化為40∶60,與牛乳相反,易被消化。2.乙型乳糖含量豐富,利于腦發育及雙岐桿菌、乳酸桿菌生長,產生B族維生素,促進腸蠕動,有助于營養物質消化吸收。3.母乳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亞油酸含量較豐富,還有卵磷脂、鞘磷脂以及?;撬岬壤谀X發育。母乳中含有乳脂酶,有利于缺少胰脂酶的早產兒對脂肪的消化吸收。4.母乳中電解質濃度低,蛋白質分子小,適合早產兒不成熟的腎發育。5.母乳中鈣磷比例合適(2∶1)利于鈣吸收,含鋅、銅、碘等微量元素,且生物利用度高,利于低出生體重兒生長發育,而鐵含量雖然與牛乳相似,但是人乳中鐵的吸收率為49%,而牛乳中鐵吸收率僅為4%。6.母乳pH值為3.6,而牛乳為5.3,對胃酸緩沖力小,利于消化酶發生作用。7.母乳尤其是早產兒母親的乳汁中含有豐富的SIgA,且在胃中不被消化,直接增強嬰兒的抗感染能力;人乳中的催乳素也是一種有免疫調節作用的活性物質,可促進新生兒免疫功能的成熟。母乳中的乳清蛋白中含大量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和溶菌酶蛋白,亦具有較強的抗感染作用。8.母乳中鈉含量低且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母乳喂養可降低成年后患高血壓的風險。9.母乳中含有多種免疫因子,如血小板醋酸水解酶能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所以母乳是預防早產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最好的乳品[5]。10.母乳喂養經濟、方便,增加了母子感情交流,有利于低出生體重兒適應環境,增加嬰兒的安全感,對嬰兒的情感發育大有益處。
目前,在農村不少處于哺乳期的婦女因不知母乳喂養的優點,輕易地就放棄了母乳喂養,外出打工掙錢,認為除了可以買奶粉喂孩子還有結余,這樣即養了孩子又掙了錢,她們不知道這樣做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低出生體重兒出生后有吸吮能力者,應鼓勵母親進行母乳喂養,糾正家屬認為奶粉比母乳好的錯誤觀念。好多家長認為過去沒有錢買奶粉才給孩子吃母乳,而現在有錢了就要給孩子買奶粉吃而放棄母乳喂養,孰不知這樣做大錯而特錯,應給以宣傳、糾正,盡可能普及母乳喂養,提高母乳喂養率。若嬰兒不能吸吮則應擠出母乳通過滴管或鼻飼喂養。不能提供母乳或母乳量不足者應選擇配方接近母乳的質量好的低出生體重兒配方奶粉。
不能完全腸內營養者,要結合部分腸外營養和微量喂養。腸外營養包括氨基酸、葡萄糖及部分維生素。過去常在出生3天后才應用氨基酸,而新的資料表明氨基酸可以提前到出生24小時內應用,是安全有效的,及早獲得氨基酸可以刺激胰島素分泌,改善糖耐量[6]。我院應用的是4%氨基酸,按1.0~1.5/kg蛋白質計算加10%葡萄糖,24小時經輸液泵泵入。最大劑量給至3.0/(kg/d)。葡萄糖則足月小樣兒按4~6m/kg,早產兒可按6~8mg/kg輸注,因早產兒低血糖往往無癥狀,靠監測才能發現,必須監測血糖,及時糾正低血糖,避免因血糖過低造成腦損傷。隨時調整輸糖速度,維持血糖穩定。腸外營養還要注意補充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K1,以防維生素K缺乏癥發生。
低出生體重兒因“追趕性生長”,每天所需熱能更多,推薦120kcaL/(kg.d),完全腸外營養熱能往往難以達到,應結合少量腸內喂養,少量腸內喂養不但補充了腸外營養的熱能不足,而且能刺激腸蠕動,促進腸道功能發育。有研究顯示,早產兒少量腸內喂養可顯著提高血糖、胃泌素和抑胃酞的血漿濃度,而全腸外營養的早產兒未發現類似激素變化。以前多采用延長禁食時間來避免NEC,而目前有大量研究證明,盡早開奶,少量腸內喂養能縮短低出生體重兒的住院時間和達到完全腸內喂養的時間,且不會增加NEC的發生率[6]。少量腸內喂養指每天10~15mL/kg母乳或早產兒奶,5~7天不增加奶量,以后根據是否有胃內殘留、是否腹脹、腹瀉以及大便情況,決定是否增加奶量。作為臨床醫生,低出生體重兒出院后仍應給以營養指導,以便幫家屬作出正確選擇。
總之,為了提高低出生體重兒的健康及生存質量,我們應該從妊娠期開始關注他們的膳食計劃,盡可能改善胎兒宮內營養;出生后幫助他們選擇正確的喂養方法及體格鍛煉、健康的生活習慣,減少與營養有關的慢性疾病的發生,提高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楊慧明,毛萌.早期營養對生命質量的遠期影響[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9,24(11):803-805.
[2]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25-430.
[3] SinghaL A,Cole TJ,Lucas A.EarLy nuotrition in Preterm infants and Later blood pressure,two cohorts after rendomised triaLs[J].Lancot,2001:413-419.
[4]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52-557.
篇10
關鍵詞:高血壓??;天麻丹杜湯;尼群地平片
中圖分類號:R544.1 R289.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349(2007)05―0383―03
高血壓病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給社會及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負擔。積極有效地防治高血壓,對減少心腦血管病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意義。從中醫腎虛血瘀來探究高血壓病有著重要作用。2004年1月一2006年10月運用自擬天麻丹杜湯治療高血壓(I級、Ⅱ級)病人100例,現將其臨床療效及對相關指標的影響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本研究共觀察150例病人,按照隨機單盲對照法分為兩組,治療組(天麻丹杜湯組)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齡30歲~70歲(53.5歲±8.6歲);病程6個月至35年(9.25年±10.53年)。對照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齡30歲~69歲(52.6歲±9.2歲);病程7個月至33年(8.79年±11.23年)。兩組病人性別、年齡、病程、高血壓分級及治療前癥狀積分等比較,經r2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與納入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及病情分級標準采用1999年《WHO/ISH高血壓治療指南》的標準。
中醫診斷標準,中醫證型參照《中藥新藥治療高血壓病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藥新藥治療血瘀證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藥新藥治療腎陽虛證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藥新藥治療腎陰虛證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取主要癥狀表現,制訂高血壓病腎虛血瘀證的標準。主癥:眩暈、頭痛、耳鳴、健忘、胸悶、胸痛、腰膝酸軟、舌下絡脈青紫;次癥:心悸、失眠、口干、顏面潮紅、舌質暗、舌體或胖或瘦或有淤點、淤斑,舌紅少津或舌淡苔白、脈弦細或沉澀。主癥按輕、中、重分別計2分、4分、6分,次癥按輕、中、重分別計1分、2分、3分,主癥具備4項以上,次癥具備1項或2項即可診斷。
1.3排除標準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合并有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以及精神病病人,Ⅲ級高血壓病病人。
1.4治療方法兩組基礎治療相同,即采用尼群地平片(汕頭金石制藥廠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4021069),每次10mg,每日3次,美托洛爾片(倍他樂克,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2025391),每次12.5mg~25.0mg,每日2次。治療組在此基礎治療上服用天麻丹杜湯,藥物組成:天麻10g,丹參15g~30g,杜仲15g,僵蠶10g,牡蠣30g,田七5g,蟬衣10g。加減:腎陽虛加補骨脂15g、肉蓯蓉10g、仙靈脾10g;腎陰虛加女貞子15g、旱蓮草15g、桑寄生15g;肝陽上亢加石決明30g鉤藤15g;痰濕壅塞加法半夏10g、白術10g、茯苓15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對照組在基礎治療上服用安慰劑,藥物組成:黨參10g,茯苓15g,白術10g,神曲10g,麥芽10g,甘草5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兩組病例均以7d為1個療程,觀察期為4周。
1.5觀察指標觀察兩組血壓、臨床癥狀及舌、脈象的變化,生活質量評定及不良反應。血壓的測量方法按照“全國心血管流行病學和人群防治工作座談會”制訂的方法測量。
1.6療效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1993年的《中藥新藥治療高血壓病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顯效:①舒張壓下降10mmHg(1mmHg=0.133kPa)以上,并達到正常范圍;②舒張壓下降雖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或以上。有效:①舒張壓下降不及10mmHg,但已達到正常范圍;②舒張壓較治療前下降10mmHg~20mmHg,但未達到正常范圍;③收縮壓較治療前下降30mmHg以上。須具備其中1項。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者。
1.7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f檢驗,計數資料采用r2檢驗,各項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
2 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比較(見表1)兩組治療后收縮壓、舒張壓均有明顯降低,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降壓療效比較治療組顯效61例,有效30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91.00%;對照組顯效29例,有效16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0.00%。兩組降壓療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治療后臨床癥狀 治療組對諸主癥均有明顯改善,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4兩組病人治療前后生活質量的變化(見表3) 兩組病人生活質量經治療后在多方面均有明顯提高,治療組多項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在生活質量改善方面,治療組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天麻丹杜湯可明顯改善高血壓病病人的生活質量。
2.5不良反應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血、尿、便常規等安全性檢測結果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高血壓病是病因尚未十分明確而以血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獨立疾病,是全球范圍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也是我國目前非傳染性疾病中患病率最高、心腦血管并發癥最嚴重的疾病。中醫沒有高血壓的概念,而是根據病人所伴有的頭痛、眩暈、失眠等自覺癥狀及舌脈等體征注重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宏觀辨證與微觀辨證相結合,從辨證入手進行論治,通過調整機體陰陽的平衡,促進心、腦、腎血管病理改變的恢復。通過查閱國內有關文獻及結合自己的臨床科研實踐認為,高血壓病病人常出現疲乏、眩暈、頭痛、胸悶胸痛、耳鳴、健忘、腰膝酸軟等表現,且
其具有密切的內在聯系,病理機制多與腎虛血瘀有著密切的關系。而腎虛血瘀揭示了多種病癥發展的總趨勢。由于高血壓發病以中年以后的人群居多,中年以后肝血腎精漸虧,肝血虧虛,筋脈失于濡養,腎精不足,髓海不充,作強不能;且高血壓病病程較長,其絡脈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變,“久病人絡”,導致病理產物瘀血、瘀濁的產生,瘀血內阻,絡脈不通,氣血不能正常運化,腦失所養而致病,腎虛血瘀二者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研究表明,中醫腎虛為整體功能低下和失調,表明衰老指標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血脂代謝紊亂等;血瘀證的病理基礎是微循環障礙、血流動力學障礙、血液流變學改變等,而自由基的過量生成與微循環障礙有關。一些氧自由基代謝失衡性疾病多兼瘀證,而瘀證病人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自由基代謝紊亂。但腎虛血瘀二者相互聯系,虛可以致瘀,瘀又加重虛,形成惡性循環,從而導致高血壓的產生,造成了高血壓病病人的生活質量下降,影響了高血壓病病人的生命質量,腎虛為其本,血瘀為其標。因此,從腎虛血瘀理論人手,采用補腎活血法治療本病,對病變的發展防治可能會起到較好的效果,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及生命質量。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化,現代醫學關于高血壓新的治療觀點,已將改善高血壓病病人的生活質量列入高血壓病治療的三大目的之一。中醫中藥治療高血壓病副反應少,對改善癥狀效果較好。中西醫兩種方法巧妙結合,取長補短,可取得比一種方法治療更好的療效。本研究以西藥為基礎治療,中藥改善臨床癥狀,針對本病腎虛血瘀的病機,由天麻、丹參、杜仲、田七等藥物組成天麻丹杜湯,方中天麻熄風通絡,田七活血化瘀,杜仲補肝腎、益精血、強筋骨,共為主藥;輔以田七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僵蠶祛風通絡,蟬衣熄風止痙,牡蠣重鎮安神、平肝潛陽。全方具有補腎活血功效。由于切中本病腎虛血瘀之病機,全方藥僅數味,但方簡力宏,更妙在一補一活,一收一散,既能活血化瘀而疏通經絡氣血,以絕毒之源,并使未生之瘀毒防之,使已生之瘀毒化之,又能使。腎之精充足,伎巧出焉,故臨床獲得滿意療效。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天麻能擴張血管,緩解神經肌肉的緊張,有一定的降壓作用,有耐缺氧,使心腦血管疾病病人血中SOD活性明顯升高,降低血清脂質過氧化物(LPO)含量;丹參有增加微循環血流、降壓的作用,能明顯降低LPO含量,并相應升高SOD活性;杜仲有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有明顯的降壓及強壯作用,對高血壓的主要癥狀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牡蠣具有降血壓、抗動脈粥樣硬化、抗心律失常、改善心力衰竭等藥理作用;田七能使血液中LPO含量顯著降低,使腦組織的SOD活性升高,對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和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均有明顯的增強作用,并有降血壓、抗心律失常、抗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