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師自我剖析范文
時間:2024-04-11 17:27: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中語文教師自我剖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挖掘教材的德育價值寫作中的引導以身作則的“榜樣”示范
語文這一學科該不該承擔起德育的任務,文道該不該分家,這一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學術界爭論的熱點問題。唐代韓愈在《師說》中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彼麑鞯婪旁谑孜唬鸵呀洖檎Z文的德育功能奠定了理論基礎。可以說,語文課責無旁貸地擔負著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價值觀等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在傳授文化知識,培養語文能力的同時,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身為高中語文教師的我也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和探索,下面筆者就如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價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
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解讀課文,循文求意,因意悟文。充分挖掘課文中的德育價值,可以按感知課文、理解閱讀、鑒賞評價三個環節進行。各環節的教學都體現著智育、德育、美育和諧統一。當然,教學中我們可以把重點放在鑒賞評價這一環節。通過分析鑒賞課文,挖掘文章中的理想情操教育的內容,對其進行道德品質教育。
如《項鏈》一文,寫了瑪蒂爾德為了一條項鏈付出十年艱辛的故事,學完本文我組織學生討論:對瑪蒂爾德這個人物怎么看待?在討論中學生一致認為,虛榮要不得,它是一個陷阱;另外,就是一個人應具備誠實的品德,誠實是做人之本。我趁機補充:孔子說:“內不欺己,外不欺人。”李嘉誠說:“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回報。”高爾基說:“誠實是人生永遠最美好的品格?!鄙勘葋喺f:“老老實實最能打動人心。”康德說:“誠實比一切智謀更好,而且它是智謀的基本條件?!毕嚓P的故事如:“狼來了”、“樵夫認斧子”、“華盛頓砍櫻桃樹的故事”等,正如孟子所說的:“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蓖ㄟ^這些內容對學生進行了品德教育。
又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寫了杜十娘為了純真的愛情,面對背信棄義毫無主見的李甲和惡卑鄙不道德的孫富時,她以死抗爭。雖然她這種做法不可取,可是她沒有違背做人的原則。我又趁機補充:從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中可領悟到崢嶸挺立的人格尊嚴;從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中可領悟到不同流合污的氣節;從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艱”中可領悟到心系天下蒼生的偉襟。
在此基礎上,教師可結合“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長期耳濡目染,學生就會逐漸地把它融入到自己的日常行為當中,慢慢地也就形成了正確的人生觀、榮辱觀和道德觀。
二、在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理性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
寫作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寫作能力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關鍵是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發現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如,我看到雜志上有篇報道,說某記者去采訪一個山區放羊娃,問他放羊干什么?放羊娃說為了賺錢,賺了錢娶媳婦,娶了媳婦生小孩,小孩長大再放羊。對此我先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放羊娃的人生是一個怎樣的人生?人生怎樣才有意義?人活著為了什么?于是學生議論紛紛,各抒己見。最后我要求學生把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寫成文字上交。這樣的作文課學生喜歡上,也喜歡寫,因為他們有話要說、有事可寫、有情可抒、有議可發。但教師要善于點撥,這樣對學生是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無形中引導他們正確對待自己的人生,明確人生應該要活得更有意義。
可見,在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理性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培養這種能力呢?
方法一:深入挖掘,學會“小題大做”。
郁達夫曾說:“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薄耙涣I场薄鞍氚昊ā贝_實小得不能再小了,但這“小”中卻能“見世界”“說人情”;朱自清的《背影》取材并非“高大”卻令人潸然;魯迅通過《一件小事》進行自我剖析與反??;……。這些都足以提示我們的學生:面對大千世界不能采取浮光掠影的態度,要學會“小題大做”,要從身邊瑣事中去體味市井百態,去關注社會,去感悟人生。例如:由剛建成的海河外灘公園遭人為破壞,供人觀賞的雨花石被拿光,聯想到提高公德意識,倡導良好社會風尚;從秋風又吹,空塑料袋在空中漫舞想到白色污染,進而聯想到保護環境;從制假造假泛濫現象意識到法制的健全與社會機制的完善等等。
應當指出的是,小題大做是一種提煉生活的能力,要找到物與意的契合點,并透過現象看本質,做出合乎情理的感悟,給人以思想上的啟迪。
方法二:品讀名言、諺語、成語,領悟前人智慧。
名言、諺語、成語是前人智慧的結晶,可以拿到課堂上讓學生品評、理解、感悟,并讓其舉生活實例加以印證,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生活。例如:“生活、苦難、孤獨、遺棄、貧困,這些都是戰場,都有它們的英雄?!保ǚāび旯┻@一名言,使學生聯想到了張海迪的自強不息,下崗工人的再創業,進而悟出:人生是由患難與歡樂組成的,要做生活的主宰者。練習中,師生情、父子愛、同窗誼、朋友道、市井畫均可入文。
方法三:通過對某些具體物象分析,讓學生展開類比聯想,聯想人生,感悟生活。
感悟是人對自然現象、社會現象本質的頓悟與認識。以“手表”為例,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可以觸發學生的不同感悟:由手表的指針總是在同一個圈子里旋轉可以悟出:人生不能象手表一樣永遠的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因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由時針、分針、秒針的分工負責、密切配合又可悟出:現在的社會、將來的生活需要與他人密切合作,共創輝煌。
總之,教師如能在寫作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發現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并且適當地加以點撥、滲透德育教育,對于學生良好品德的養成,會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學會引導,鼓勵學生“事事留心,處處在意,做生活的有心人”。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道德水平,實現了“文以載道”的教育功能。
三、以“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來“潛移默化”,讓學生體會“榜樣”的力量
葉圣陶先生說過:“身教最為貴,知行不可分”。進行思想教育,教師自己首先要接受課文思想內容的教育,并內化為思想行動,為學生作出榜樣,這樣,學生才會覺得老師的話真實可信。作為老師,如果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就會失信,這樣的老師,即使能說出大道理也不能說服學生。因此,我在教學中總是按照師德規范的要求去做,熱愛學生、嚴于律已、嚴謹治學、積極工作,給學生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我從教以來,認真教學,從未曠課,從未說謊,要求學生做的,自已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通過自己的言教、身教,影響學生,用自己敬業愛生的精神教育學生,學生好的思想品德自然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