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教師的作文范文
時間:2023-04-09 05:01: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寫教師的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Teacher, you for our dedication and sweat! You are like a candle, lights others and burning itself.
When I enter school of that day of, you takes good care of us, do you remember? That is one thing in grade two. Before the open cultural festival, we go out to rehearse location. At that time, I didn't care a bit of a headache, feel for a moment, but my head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ain, this is when the teacher is sick you find me, just come over to ask what is wrong with me? I said a bit of a headache, and then you touched my forehead said "you have a fever. Let me rest in their seats, etc. My mom came to pick me up.
In the end, I just want to say "teacher festival happiness, I hope you have a better tomorrow".
在這個收獲的季節,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在這里我首先向您道一聲,老師,祝您教師節快樂!
老師,您為我們奉獻了多少血汗啊!您就像一支蠟燭,照亮別人,燃燒自己.
篇2
關鍵詞 說作文 大學英語 寫作教學 必要性 問題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On the Necessit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Saying
Composition" Writing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HUANG Mei, LI Yunhui
(Xingzhi College,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uzhou, Jiangxi, 344200)
Abstract Writ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English. Though the importance of writing has been realized increasingly, the actual writing result is not satisfactory. Based on the reflection on several major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thesis will analyze the necessity of a writing teaching method which is named "saying composition" in theory, and several questions in usage tha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Key words saying composition; college English; the teaching of writing; necessity; question
“說作文”,就是在課堂寫作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先進行口述后形成文字的寫作教學方法,通過調動師生的聽、說、思、行、看、讀、寫等多種因素相結合的互動效應,進而形成的既有教師的積極介入,又有學生的主動習作的先說后寫,以說,寫后再說,說寫結合的寫作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構思活動,強調寫作過程與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批判思維能力之間的關聯,是“說作文”寫作教學法的核心思想。①在我國,英語寫作一直是英語教學中最為薄弱的環節。“說作文”法就是力圖讓學生在寫作觀念上發生徹底轉變,使他們能夠以一種新的認識來看待大學英語寫作。
1 寫作教學的發展現狀
筆者認為當前國內外幾種主要的英語寫作教學法均有不足之處,這也是筆者提出“說作文”法的初衷。自1997年6月以來,在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開始實施“作文最低分”制計算CET考試成績。②然而筆者發現,在當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仍存在著不少問題:教學上的應試教育嚴重;過于重視學生的寫作“一次性成品”,而忽略學生所需要的幫助和情感因素;學生存有心理障礙和畏難情緒,漢語思維表達現象嚴重。③
(1)成品寫作教學法強調寫作的結果,容易忽視學生如何學習寫作,忽視學生自己創作的主動性,把錯誤看作敵人以至于使學生害怕犯錯誤。(2)過程寫作教學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對寫作過程進行必要的指導。如果教師不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標準范文,將使得使用人工輔助語言的時期延長。同時忽視對寫作原則和技巧的系統學習,一旦缺乏有效的引導,學生會失去寫作的目標。(3)體裁教學法是隨體裁理論的發展而出現的,但存在教學方法呆板、枯燥,忽視創造性的語言操練活動,學生難以掌握所有體裁的種類等不足。(4)過程體裁教學法是Badger和White在成品教學法、過程教學法和體裁教學法的基礎上提出,但并沒有給出具體的可操作的寫作步驟。特定的體裁,特定的語篇對學生實際寫作能力的運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就學生寫作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以及對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提高都不利。(5)王初明的“寫長法”。提倡“以寫促學”,主張通過加大語言運用量,促使學生的外語能力向運用層面高效轉化。④但該法所導致的結果很可能與其所要達到的目標要求相反。對英語基礎不扎實的學生而言,寫作本身已是令人頭疼的事,興趣沒有提高的話,再讓他們將作文寫長,結果可想而知。(6)“體驗英語寫作”。該法試圖通過自然學習法則的應用解決寫作教學過程中“如何啟迪思維,如何創新寫作”兩大主要矛盾,以幫助寫作者完成從“痛苦寫作―快樂寫作―學術寫作”這樣一種發展模式。⑤該法設計方案詳盡具體,操作程序復雜。如果在普通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普遍推廣,很可能將使學生回到“痛苦寫作”的境地。2010年楊永林在“體驗式”語言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又將其發展為“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寫作教學新模式。⑥
凡此種種,均缺乏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視。培養學生邏輯和批判思維能力,則是“說作文”法的核心。
2 “說作文”需注意的問題
“說作文”寫作教學方法,是在借鑒和反思Krashen的語言輸入理論和奧蘇貝爾德有意義言語學習理論的基礎上,將學生“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和要求緊緊圍繞“思”來進行,致力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綜合能力的發展。當然,筆者此文提出的“說作文”寫作教學法,對當前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不能說是包治百病,其自身也有不少需注意的問題。
2.1 把握基本原則
(1)激發興趣原則。學生最有效的直接動機就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贊賞,贊賞是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添加劑。(2)主體性原則。教師要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其主體意識,讓學生大膽地嘗試,放手讓學生評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3)理論聯系實際原則。說者不僅要說清其寫作構想,還要說清其寫作構想的理論與實際方面的依據,將寫作理論與寫作實踐結合起來。(4)循序漸進原則。宜采取“小步調”的辦法,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逐步發展。
2.2 關注課堂管理
教師應注意控制課堂,盡量給每個學生都有說的機會。同時注意調控學生說的內容的可行性,避免部分學生有意起哄。師生在評說學生說的內容時,應盡可能多的鼓勵,提一定的參考意見,切忌完全否定。同時評說應先從詞句入手,然后是立意,結構等,由易到難,使學生意識和掌握寫作的基本方法。
2.3 合理進行評價
以學生字詞句等方面的準確度,以及寫作的非智力因素是否得到強化為評價依據。采用總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對學生寫作能力形成的各個階段進行評價,隨時隨地進行,同時實施同伴互評等評價方式。學習者的情感態度沒有好壞之分,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是語言習得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⑦
從一定程度上講,“說作文”寫作教學法還有待完善,但值得肯定的是,“說作文”法將使學習者和教師對大學英語寫作有一種新的認識,使學生逐漸喜歡上寫作,對提高大學英語寫作的效果也有一定的幫助。
注釋
① 李云輝.大學英語“說作文”寫作教學方法初探[J].中國農業教育,2010(6).
② 劉寬平等.提高中國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J].外語教學,2003(6).
③ 蔡慧萍,方琰.英語寫作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9).
④ 王初明.外語寫長法[J].中國外語,2005(1).
⑤ 楊永林,羅立勝等.體驗英語寫作研究__來自清華大學英語夏令營“體驗英語寫作教學”團隊的報告[J].中國外語,2005(6).
篇3
一、品賞美文,以讀促寫
第一次入選“蘇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的文本大都是文質兼美的大家名篇,其中熔鑄著人文精神,包含著語文因素。高中生能從這些人文話題中獲取心靈的滋養,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基于此,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本美的思想、美的語言、美的文字去咀嚼玩味、去表達展示,通過對課文的閱讀,學生會驚喜地發現作品的精彩、豐富、博大。學生在審美中獲得了愉悅,在審美中獲得了靈感,于是,他們身上的文化趣味特征就會明顯增強。在此過程中將審美所得內化為自己的東西,不斷豐富自己的語料庫。有了大量素材的積累,并學會選擇,善于運用,在寫作的時候能根據文章主題的需要自覺地拿來為我所用,他們寫的文章就不會蒼白無力,而是內容豐富,有血有肉,多姿多彩。比如在教學時,有意識的讓學生背誦一些精彩語段,像《祖國山川頌》、《荷塘月色》、《肖邦故園》這幾篇課文里有大量描寫四季之景的優美語段。我在教學中,要求學生仔細地去品讀欣賞并熟讀成誦。果然,學生是很有靈性的,在周記《我們的校園》中,就靈活運用上了。他們學習《祖國山川頌》大量運用修辭的手法,活用《荷塘月色》的句子,結合《肖邦故園》寫四季之景的格式,可以說恰到好處,如鹽融水,渾然一體。再如學了《我的五樣》,可以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寫寫自己的選擇,為什么這樣選擇;學了《我與地壇》,讓學生寫一寫自己對生命的思考或者對親情的感悟;學了《品質》,可以讓學生為主人翁格斯拉寫一段頒獎詞,等等。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充分運用教材,發揮閱讀與作文的整體作用,以讀促寫,使教材真正成為學生寫作的源頭活水。
二、依托專題訓練,提高寫作的針對性
寫作是一種技術,對于技術而言,要想切實地掌握它,反復的操作訓練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作文教學的現狀卻是教師和學生都為此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生的作文質量依然不高。為什么多年的作文教學事倍功半,難以走出高耗低效的窘境?筆者認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即我們高中作文訓練計劃性不強,隨意性大,對語文教材中安排的與課文相應的作文訓練,利用率不高。
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在寫作教學的編排上以其全新的呈現方式為我們的作文訓練提供了很好的范例。總體設計突出:(1)體系性,絕大多數學習專題后面都配有寫作訓練設計。既是相關專題內容的自然生發,又自成相對完整的系列。這樣的設計很好地體現了每個專題的人文精神,利用“在場”特點,引導學生寫作。同時,動態發展的系列還有效地矯正了傳統僵化的作文教學帶來的學生作文模式化,沒有個性的弊病;(2)開放性,給出多題供學生選擇,學生也可自擬題目寫作,這就為學生提供了選擇和創造的空間。以開放的觀念引導學生,利于激發他們強烈的寫作欲望,形成濃厚的寫作氛圍;(3)有機性,多專題的寫作實踐,和有關口語交際練筆的題目,經過有機整合,使“表達與交流”的目標得到具體落實。看似“無心插柳”,實則匠心獨運。
篇4
關鍵詞:構思性寫作;英語議論文;教學啟示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0845(2007)07-0042-02
收稿日期:[HTSS]2007-03-05
基金項目:本文為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質量和教學改革項目([2005]198號)“師范英語專業實踐型教師素質發展研究”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羅明禮(1966-),男,四川犍為人,講師,碩士,從事英語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一、影響英語議論文寫作的因素
1.無構思性自由寫作
寫作過程可分為感知、構思和表述三個階段,構思是介于感知和表述之間的重要環節。構思性寫作不僅包括寫作前作者對寫作材料或給定題目的感知和體驗、寫作主旨的醞釀和確定以及寫作材料的選取和提煉,而且還包括作者對文章結構形式的思索以及表達方式、表現技巧和表現手法的預想。對于構思環節的重要性,徐龍年教授認為,構思是作者對材料進行思維加工的過程,是文章表述的先決條件,構思是形成寫作的通道,是感知與表述之間的橋梁,是決定文章質量的關鍵。
構思雖然是寫作過程不可缺少的環節,然而在英語議論文寫作教學中常常被很多學生忽視。筆者從事普通高師英語專業寫作課程教學4年來,發現學生在課堂限時議論文寫作時往往沒有經過構思就進行寫作。筆者曾經對所教“大二”學生進行了一項議論文寫作構思情況的追蹤調查:
表一 第一次議論文限時練習之后的調查表
從上表可知,連續四屆英語專業“大二”學生在初次進行英語議論文寫作時只有7%左右的學生在寫作前有構思的習慣,有8%左右的學生知道要進行構思但不知道如何進行構思,有85%左右的學生沒有構思的意識。本人利用參加教研活動的機會,與同類師范院校英語寫作課程教師交流時得到了一致性的看法。這足以解釋為什么學生TEM4和TEM8考試的成績與自己估計的分數相差甚遠了。筆者把這種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即進行構思、想到那里就寫到那里的議論文寫作稱為“隨意性寫作”或“無構思性自由寫作”。這就是許多學生在TEM4和TEM8寫作項目中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2.英漢語思維差異對英語議論文寫作的影響
英語專業學生參加TEM4和TEM8水平測試在寫作項目方面成績普遍存在偏低的現象。從語言表層錯誤看,這些錯誤屬于“詞不達意”、“語言干癟”、“連貫性差”、“中式英語”(Chinglish)等問題。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學生習慣于將母語的語言表達習慣和思維定式移植到了英語議論文寫作中。眾所周知,思維和語言緊密相關,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思維則依靠語言來表達。由于歷史和文化的因素,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思維方式、思維特征和思維風格。中國傳統思維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尚象,而西方傳統是尚思。漢民族重形象思維,而英民族重抽象思維。這兩種思維模式明顯地反映在英語議論文寫作的篇章結構上,英語篇章的組織和發展主要呈直線型,而母語為漢語的學生的議論文寫作則呈螺線型。
不同的構思直接影響作者寫作的表現手法。中國學生在表達思想時慣于繞圈子,常避開主題,從寬泛的空間和時間入手,從整體到局部,從大到小,由遠及近,往往把主要內容和關鍵問題保留到文章最后才拿出來或采取含而不露的所謂“不言而喻”的模式。這種寫作方法常常叫西方人摸不著頭腦。英語思維模式采用直接切題的方法,以邏輯、分析和線性為特點:在遣詞造句謀篇上普遍從一般到具體、從概括到舉例;在寫作結構上習慣于把“果”置于“因”之前,以達到開門見山,引起讀者注意的效果;在表現手法上,通常是以一個主題句(topic sentence)開頭,然后再按照一條直線展開,在以后的支撐句(supposing sentences)中發展這一中心思想。相比之下,這種直線型語篇結構顯得更為直觀。由此可見,漢語式的思維模式不僅是學生在TEM4和TEM8的寫作中得分偏低的原因之一,也是他們在寫作中沒有掌握英語構思性寫作技巧的關鍵所在。
3.缺乏足夠的英語議論文教學資源的輸入
影響英語專業學生構思性寫作的另一原因還與他們的英語議論文輸入量不足有關。Paul Davies認為,寫作首先要收集與主題相關的信息和觀點,然后按一定的邏輯順序組織信息和觀點,接著把它們構建成段落并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最后編輯文字并寫出篇章。寫作的每一個步驟都與信息的接受、解碼、重組和儲存相連。有效的寫作需要作者調動大腦中的已有圖式。
圖式理論認為,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只有激活已有的知識結構才能寫出文章。有學者把寫作過程劃分為積累、構思、表達的過程論和強調寫作過程的構思論。該理論強調積累在寫作過程中的重要性,這也符合語言學家Krashen“大量的輸入”和“可理解性的輸入”以及行為主義心理學家關于“刺激-反應-強化”對語言表達的促進作用等理論論述。Krashen的輸入假設“i+1”也解讀了作者在寫作過程中的積累與創新的關系。因此,寫作者平時閱讀并分析大量的議論文對日后無論是限時作文練習還是TEM4和TEM8考試以及今后的畢業論文寫作均大有益處。然而,筆者對學生平時閱讀英語議論文的情況調查結果卻令人大失所望。
表二 學生平時閱讀英語議論文情況
從上表可以看出,筆者所教學生在“大一”時很少閱讀英語議論文,更不用說分析優美的議論文了。由于他們沒有平時的大量積累和有效的輸入,自然在寫作時就不知道需要構思和如何進行構思了,當然也就會受母語思維的影響,寫不出符合西方思維模式的英語議論文了。
二、培養學生構思性寫作的途徑
1.培養構思性寫作意識
構思是作者對寫作材料進行思維加工的過程。提煉主題是構思的切入點,它自始至終制約著構思的全過程。
英語議論文寫作構思有兩種基本方法:擴散型構思和收斂型構思。前者是作者有目的地圍繞主題展開思路,借助于想象和聯想將大腦中原先存在的各種信息溝通和聯結起來,從而產生形象性和觀念性新信息的構思過程。以Friendship(友誼)為題進行三段論構思,三段的主題句為1)Friendship,in abroad sense,exists between allhuman beings.2)Friend ship betweenfamiliarpeople iS also important.3) FriendshipbetweencloseJHendsshouldbeconsistentandlasting.這樣的構思有利于作者從三個側面,由大到小,從廣義到狹義,層層深入、層層遞進鋪展成文。在每一段落中,作者均可以概括性地舉二至三個事例進行說明或論述。這樣的構思能以主題為中心、以平行結構為主線一脈貫穿全文,巧妙地呈現作者的觀點。收斂型構思是指作者對文章的材料進行整理,將那些與主題有關的材料進行集中或回攏,舍棄與主題無關的信息,對與文章有關的尤其是主要的信息進行分析與綜合、論述與推理的構思過程。寫作時,作者通常以別人的觀點作為引子,最后亮出自己的觀點。以“Divorce:A Good Thing or a Bad Thing?”(離婚:好還是不好?)為題進行三段論構思。其第一段通常為Different people hold different views on the issue of divorce(主題句總攬全段和全文).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divorce means social instability or immorality…(從一個方面).On the contrary,other people think that marriage should not be an inescapablechain to bind a men and a woman……(從另一個方面).If the couple have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and can no longer be compatible with each other,the author thinks the best way out is to get adivorce(提出自己的觀點,即文章的論點)。作者在文章的第二段將對上述兩個方面進行對比分析;在最后一段,作者從正反兩個方面對自己的觀點進行分析與綜合、歸納與總結并提煉自己的觀點。
2.強化英語寫作思維能力的培養
英民族善直線思維,重抽象思維,重視形式邏輯和辯證思維。在英語議論文寫作時,學生應以邏輯、分析、線性為基準點,力求把要點放在句首、段首,以達到直截了當的效果,突出客觀事物對人的作用和影響;運用有形的聯結手法以達到句法形式的完整,使其表現形式嚴密,受邏輯形式的支配。因此,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學生不僅要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還應該遵照英民族在遣詞造句等方面的表達習慣進行表達。
在用詞方面,應當盡量使用豐富多彩的短語;在句法結構方面,應遵循重心在前的原則;在使用主從復合句時,通常將主句置于從句之前;在語態使用方面,學生應多使用被動語態,以符合英語重物稱的表達習慣。為了能更有效地用英語思維,學生平時可盡量使用英語詞典,學會以英語思維的方式直接去理解生詞或短語,逐漸達到對英語詞義抽象化理解的境界。
3.增加英語議論文的輸入量
在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各項技能的提高是相輔相成的。其中,“讀”與“寫”的關系最為密切。“讀”是輸入性技能,是“寫”的基礎;“寫”是輸出性技能,“寫”的終點就是“讀”的起點。盡管有不少的學生見到所給題目后便覺得有很多話要寫,內容也充實,但由于詞匯貧乏,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最終也寫不出內容切題、意義連貫、語言得體而令人滿意的議論文。實踐證明,多讀多寫是提高英語議論文寫作水平的唯一途徑。
大量的英語議論文輸入還能有助于解決學生普遍存在的先在腦海里用漢語構思,然后將構思好的漢語腹稿譯成英語的習慣問題。當學生以后遇到給材料作文時,他們便會下意識地從自己已有的相關文章的結構信息中提取與之相關聯的內容圖式和結構圖式,來幫助自己構建新的文章的框架。
參考文獻:
[1]畢建模.略論寫作構思與問題規范[J].岱宗學刊,2002(3).
[2]吳效剛.寫作過程:構思與非構思的共存互補[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1).
[3]徐龍年.試論寫作過程中的運思[J].蘭州學刊,2005(1).
[4]周麗娜.英漢思維差異與大學英語寫作[J].大學英語,2006(1).
篇5
關鍵詞: 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思考
在中考中,作文分數占的比例為41.7%。可以看出,作文分數的提高非常關鍵。為此,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采取了各種辦法,幫助學生提高作文成績。但是,很多學生依然在語文寫作中困難重重,比如不知如何下手,文章結構混亂,主題偏離等。介于此,本文結合在寫作教學中的多年經驗,提出在寫作教學中的一些嘗試和思考,以此來促進寫作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進入初中階段,學生的身體、心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時刻關注他們的這些變化,采用積極的方式引導,避免消極情緒的產生。除了在學習中幫助學生,在生活中教師同樣要尊重、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在寫作教學中,部分學生因為沒有掌握寫作方面的技巧,成績很不理想。然而,針對以上情況,有的老師不但沒有給予及時的疏通、鼓勵,反而采用言語刺激的方式,給這些學生在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久而久之,這部分學生就會自暴自棄,更加影響學習成績。因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寫作教學中非常重要。只有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變得融洽之后,才能產生對寫作的興趣,從而投入到學習當中。
二、引導學生抒發自己的內心,寫作真情實感
很多學生不會寫作文,不知道要寫什么。往往長篇大論寫了很多,雖然引用了一些華麗的辭藻、或者名人名言,但是文章沒有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非常空洞。基于這點,教師在平時的練習中,應該要求W生將自己的體會融入到寫作中,通過寫作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包括對自己的看法,對文章的看法,以及對整個世界的看法。只有將自己的真實意思表達出來,才能深入的進行思考、探索,進而寫出有意義的文章。否則,寫作就是記流水賬,毫無意思。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跟同學們分享最近發生的新聞、時事,讓他們發表意見,或者同學之間來分享對一些事物的看法和體會,通過這樣的方式激發他們表達內心世界的興趣,從而運用到寫作中。
三、擴大語文閱讀的范圍
語文學習的基本要求就是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其中,閱讀的作用非常關鍵。通過大量的閱讀,不僅激發了學生閱讀、思考的興趣,而且增加了對外國文化的了解。閱讀量增加了,久而久之語感也就增加了。因此,在課堂教學之外,教師可以搜集各種關于國外文化的知識,論文包括民俗習慣、風土人情、等等方面。在學生閱讀的同時,建議他們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段落摘錄出來,在平時的交流時可以和大家來分享。傳統的寫作教學方法單一、枯燥,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學效果低下。因此,為了加大寫作教學的影響力,必須不斷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
四、運用科學技術,激發寫作興趣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寫作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多媒體資源,突破地域、條件限制,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知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語文寫作的質量和水平。比如一節作文課,可以突破傳統的文字命題方式,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讓學生在看完短片之后來寫作。這樣的練習方式,不僅材料生動、豐富,而且能夠有效的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同時,在觀察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產生深刻的體會,并在聯系實際生活的基礎上,進行思考、探索,有助于激發他們在寫作中的創造性思維,從而創作出更加真實、新穎、獨特的文章。
五、采用創造性想象的寫作方法
創造性想象體現了人類的高級思維能力。所以,將這種方法運用到寫作訓練中,對增強學生的想象力有很大的幫助。在創造性想象中,經常采用特征列表的方法。比如,針對“愛護大自然”這篇作文,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特征列表。與此同時,讓學生將寫作內容分成不同的層次,找出問題的原因,以及解決的對策。比如,在寫“保護大自然”這篇作文時,可以讓學生根據題目,寫出相關的特征。
可以看出,這些特征雜亂無章,沒有直接體現出與作文的直接聯系。因此,要求學生在眾多的特征中提煉出關鍵詞,然后找出其中的聯系與規律,最終完成寫作。與傳統的既定模式不同,特征列表使學生在寫作中腦洞大開,從而充分發揮他們在寫作中的想象力。這樣,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在寫作方面的創新能力,從而給人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
六、結語
在傳統寫作教學中,教師主要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無法掌握寫作的技巧。鑒于此,在現作教學中,教師必須從教材、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創新教學的方法。本文結合實際的教學經驗,提出了在寫作教學中的幾點嘗試,以及思考。包括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寫出真情實感,擴大語文的閱讀范圍,運用科學技術,激發寫作興趣,采用創造性想象的寫作方法等。希望可以起到參考的作用。
參考文獻:
篇6
傳統的作文教學在結構和時間的安排上存在較多的弊病,有效作文教學則把兩節課的作文教學劃分成三個階段:寫作前的準備階段、寫作階段和寫作后的批改評賞階段,三個階段既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同時各階段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三個階段又可以分成六個既相互聯系,又各自獨立的寫作環節--說、想、寫、改、評、賞。
1.巧妙運用課外效應,做好寫作前的準備
⑴根據單元作文的要求和教師作文的計劃,指導學生在本次作文之后就提前開始積累下次作文的材料。如一名教師布置《愛的啟示》作文訓練,要求學生認真觀察、細心體驗在一周內,在家庭、學校、社會體味到了那些愛。有一個同學在習作中寫道:要知道爸爸、媽媽是否愛自己,只要看到下一個拐角處就行了,這篇只寫了父親"一個回頭"的文章比那些送傘、送醫院、買禮物的文章更能打動人,因為他寫的是自己經過觀察和思考的真實體驗。同樣,寫景、寫事的文章也是如此,學生有了積累,不僅有的寫,而且還會養成細致觀察和思考生活的好習慣。
⑵指導學生隨機積累,從日常積累中尋找話題:比如在寫作前進行一周趣聞報道活動,形成習慣,學生就會注意周圍的生活、關心國內外大事,教師和學生都可能從學生的敘述中找到靈感,引出一個發人深思的話題,這些故事和話題都可能成為學生寫作中難得的素材。
⑶開展"一句話作文主題"活動,教師通過話題的展開,明確了寫作內容,不要忙于讓學生寫,先讓學生說,"我寫的是什么內容,通過這個內容,我想表現什么主題?"如寫一個人,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寫的是誰?他有什么特點,你想選取那些典型事例來突出他這個特點?學生說的過程,就是對寫作內容和寫作主題的思考和明確過程。
此外,寫作的準備過程還包括教師的寫作指導,包括內容(選材)和文法指導兩個方面。其中文法指導更重要,如作文結構的指導,任何一種作文的結構都由開頭部分,中心部分和結尾部分組成,寫人、寫事、寫景、寫物,記敘、說明、議論無一例外。掌握作文的結構,是學生布局謀篇的基礎;又如寫作方法的指導,開頭怎么寫,結尾怎么寫,中間部分記敘要具體、有序,描寫要細致傳神,抒情要真實感人,議論要畫龍點睛,過渡要自然,銜接要緊密等。
2.重視寫前的想和寫后的自改,使寫作過程的每個環節都扎實有效地進行
"心中有溝壑,胸中有成竹",要使學生養成先想清楚再動筆的習慣,"一句話作文主題"是粗略地想,"列出詳細的提綱"是細致地想,列提綱的過程就是學生想明白的過程,起碼要讓學生明白自己的作文分幾段,每一段的內容寫什么,如寫一個人,開頭怎么寫,結尾怎么寫,中間運用那幾個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的什么特點等,只有想明白了,學生才能下筆如有神,一氣呵成,文章才能如行云流水,一氣貫通。學生動筆的過程其實只是思維的書面化的過程。學生寫作完成后,要讓學生養成自讀自改的習慣,最起碼要讓學生讀兩遍自己的習作,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增刪和潤色,如文字標點、語病、措辭,內容的增刪、結構的完善等,仔細想一想,我們自己寫的東西不就是自己改出來的嗎?不要怕浪費時間,其實寫作文,真正寫的過程沒有什么可說的,寫作的功夫在于寫前和寫后,我們只要想一想作文在中考試卷上占的分數和比例,想一想寫作在一個學生的語文學習生涯中,乃至學生一生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價值,就會感覺到寫作習慣的養成是多么至關重要。
3.采用靈活多樣的批改方式,變原地踏步為遞進提高
⑴教師面對面的批改:在班級容量小于20人的班級,,因為學生寫作速度有快慢之分,教師的閱讀能力又明顯高于學生,可以利用學生寫作的時間差對大部分學生進行面批面改。特點,教師辛苦、學生愉悅、效果顯著。
⑵學生互批:把學生分成2--4人小組互相批改作文。這種批改要把握三個環節:一是小組的劃分要科學合理,考慮到學生作文水平和性格的差異;二是教師對學生互批的指導和監控要到位,尤其要明確每次批改的標準,掌握標準由少到多、循序漸進、由簡單到復雜、可操作的原則。第一階段:只提出一個優點、一點建議;第二階段:書寫正確、文字流暢;敘事完整、有頭有尾;有真實的情感;第三階段:文字正確、語言優美、生動有表現力;內容選材新穎,緊扣中心;結構嚴謹、巧妙;有創新、強烈的情感等,教師靈活掌握作文批改標準,每次作文都有所側重。三是要求學生寫下相應的批語,教師對學生批改的情況及時進行檢查和評價。
⑶教師有選擇、有層次地抽查批改學生的作文。每次作文,教師要堅持面批或抽查批改班級四分之一以上的作文,做到有變化、無規律。這樣教師既可以及時檢查學生互批的情況,掌握學生作文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評,同時也可以有效地預防學生懶惰、敷衍心理的產生。
4.建立以評賞促提高的激勵機制,形成佳作賞析的寫作氛圍
作文評賞是寫作教學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應該在每次作文后都寫出書面的作文評析報告,作文講評要做到四有:有針對性(抓住習作中出現的共性問題)、有層次性(針對不同的學生使用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著眼點(詞句、篇章、段落、語言、選材、立意結構等)、有收獲和提高(學生大部分都有收獲,力求每個學生都有提高)。
篇7
關鍵詞:描寫 教學 導學 啟示
描寫是作文最常用的表達方式,對于小學生來說,描寫主要指簡單的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描寫呢?我在教學中采用了“導學啟創”的思想方法,收效顯著。
一.人物描寫的導學啟創
人物描寫就是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把人物的某些特征具體描繪出來的一種表達方式。人物描寫一般分為外貌描寫、語言描寫、行為描寫、心理描寫等。
例如,我教肖像描寫的時候,先舉了《一面》中關于描寫魯迅的外貌一段文字讓學生品讀――“黃里帶白的臉,瘦得叫人擔心;隸體一字的胡須;頭上直豎著寸把長的頭發;左手捏一枝黃色煙嘴,按煙的一頭已經熏黑了;穿著牙黃羽紗長衫。”讀后給學生講:直豎的寸發,隸體“一”字的胡須是魯迅形象的特色,黃白的面孔則是勞累的表現,描寫人物肖像,就要抓住人物特征。在我的指導下,一位同學對兩位女老師的肖像進行了這樣的描寫:“張老師:濃眉毛,大眼睛,山鼻子,虎嘴巴,魁梧身子誰也比不了她。王老師:眉如柳葉,眼似丹鳳,嘴像櫻桃,發同瀑布。她二人若是笑起來,卻讓你出乎意料:張老師聲細而含蓄,王老師聲洪又奔放。”這段描寫,從肖像和聲音兩個方面對老師作了比較,寫出了老師的“不同”,很有創意地展示出了清新的藝術形象。
又如,我教學生學習對話描寫的時候是這樣做的。用課件出示一個小學生的習作《我和姑夫聊天》――
我問:“今天下雨了,姑夫你為什么還穿短袖?”
姑夫說:“我剛喝了一杯熱茶,出汗了。同時,我和你在一起,心里總是熱乎乎的。”
我寫作文的時候,姑夫一看我開頭的一句話,說:“你寫的開頭這句,是開門見山的方法。”
我高興地說:“我是這樣理解開門見山的:一個人要去爬山,一開門,眼前就是一座山。”
姑夫說:“你理解得太好了,寫作文的時候,直接寫要寫的事,不寫與這件事關系不大的事,這就是開門見山。”
學生閱讀后,我就講解了對話描寫的分段格式,冒號和引號的正確應用等小知識,有學生仿照范例,寫出了這樣的習作――
我寫“我得水痘”的“痘”的時候,姑夫突然站起來,說:“你居然會寫‘痘’字,并且寫得很正確,我還以為你不會寫呢?”我說:“我是這樣理解的:水痘是一種病,所以不是豆子的‘豆’,只要給‘豆’字加一個病字頭,就變成水痘的‘痘’了。”我還說:“水痘產生之前,會發高燒的,然后一個地方會出現紅顆粒,顆粒很癢,不能撓。水痘會傳染的,一周后回好起來。”
再如,我指導學生進行行為描寫訓練的時候,給學生舉了這樣的例子――
下課鈴一響,王小剛不等老師離開教室,就飛奔出門,直沖操場上的單杠。敏捷的他,縱身一躍,抓住橫杠,在杠上旋轉起來,那形象,真像奔馳的車輪。突然,他停止翻轉,騎在杠上,一只手遮在額頭上,眼睛眨巴著,呲牙裂嘴,發出幾聲尖叫,活脫脫一個美猴王的形象。
學生欣賞這段文字后,模仿出了下面的片斷――
吳老師上課前總是在門口一站,用左手敲幾下門警示一下我們,等我們的吵鬧聲停下來,才一腳跨進來,登上講臺,穩步走到墻角的講桌前,一個正規的“立停”,一個正規的“向右轉”,像軍官檢閱士兵樣,挺胸抬頭,環視學生,然后放下手中的教科書和教案本,鏗鏘有力地喊:“上課!”,等我們起立喊完“老師好”后,他不回應“同學們好”的禮貌語,深深地一鞠躬,便開口講課了。
二.景物描寫的導學啟創
教學的時候,我首先出示范例讓學生學習。如――
花壇里的花兒五顏六色,白的像雪,紅的像火,粉的像霞。這些花在綠葉的陪襯下耀眼奪目。如果有微風吹來,這些花就像小孩子一樣捉起迷藏。
――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欣賞這段文字,深受啟發后自由習作,寫出了這樣的作文――
云的形狀變化無窮。有時候像一座雪山,像棒棒糖,像白色的天線,像一卷衛生紙,像一本白色的本子,像一個小孩,像一個氣球,像一支鋼筆,像一片葉子,像一只老虎,像一棵樹,像一朵花,像一架飛機,像一艘小船,像一幅畫,像一幅書法字,像一輛小汽車,像一個花盆,像一個鉛筆盒,像一列火車,像一架大炮,像許多積木,像一只狗,像一片大海,像一條龍,像一只鴨子……
篇8
關鍵詞: 初中作文 改進方法 博覽群書 引導練筆 提高成效
寫作能力是判斷學生語文能力的主要標準之一,學生寫作水平高低,直接反映語文教學的成敗。當前,筆者在語文教學中發現,有的學生寫作能力、表達水平不盡如人意,文不對題,條理不清,內容空洞,有的學生怕作寫,提到作文就頭疼,作文寫得干巴巴。針對上述情況,教師要從學生的成長進步和終身發展出發,創新教學策略,注重教會方法,讓學生廣泛閱讀,學會作文,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一、創新策略,改進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寫作熱情
創新作文教學策略,改進作文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寫作方法,調動學生的閱讀寫作情感,是廣大奮戰在教學一線的教師追求和努力的方向。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重調動和激發學生發自內心的創作情感,要把握學生的語文基礎、寫作能力、生活實際、思想狀況,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在具體寫作訓練中,引導學生結合感知實際、生活實際,精心設計作文題目,教給學生寫作方法,給出適合學生的寫作材料,用手中的筆寫出自己的內心感受,寫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我在教學中,經常為學生精心設計一些貼近學生感知實際的題目,引導學生捕捉生活中閃光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寫作情感。在教學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一課之后,我讓學生以《背影》為題,讓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進行創作,寫一寫生活中父親、母親、祖父、祖母、外公、外婆等至親的形象,由于貼近學生的生活情感,學生下筆如有神,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我將一些精彩片段在課堂上范讀,學生沉醉于教學情景之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成效。在組織學生外出旅游時,我引導學生以“感悟自然”為題進行作文;在教學《藤野先生》之后,我以《一張照片的回憶》為題,引導學生敘事寫情。由于這些命題貼近學生的生活、感知實際,激發了學生的寫作情感和創作熱情,學生文思泉涌,妙筆生花,寫出了一批優秀習作,我把好的佳作選出來在全班范讀,引導學生向佳作的作者學習,并引導學生把好的習作向《中學生作文》、報社等推薦發表,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而且取得了較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二、拓寬視野,發散思維,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教師要引導學生博覽群書,拓寬學生視野,發散學生思維。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讀書寫作中提高自身的能力與素質。隨著時展,科技進步,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利用現代媒介增加自身的閱讀量,擴大知識面,獲取知識,存儲信息,把閱讀過程中獲得的信息轉化為創新能力。我向學生推薦《中國青年報》、《讀者》、《中學生學習報》等報紙雜志,向學生介紹、評價最新書籍、文章,引導學生閱讀、體味、揣摩寫作規律與創作方法,養成“善思考、勤動筆”的良好習慣,多讀多思,多練多寫,拓寬學生閱讀視野,積累創作寫作素材。為提高教學成效,教師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有機安排語文教學實踐活動,組織學生開展詩歌背誦、知識搶答、成語沙龍等專題比賽活動,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調動學生主動發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實踐中,我引導學生長期收集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跡,讓學生在課堂上用150字左右介紹自己崇拜的名人的事跡,一段時間后,評出最佳作品,進行表彰,不但調動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感,而且訓練了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初中學生思維活躍,他們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我聯系教學實際和教學進度,引導學生創作“感受春天”、“成功很難嗎”、“換位思考”等命題作文,激發學生寫作欲望,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三、積極引導,評改結合,提高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
篇9
關鍵詞:作文教學 大學生寫作現狀 中學作文教學 改進措施
寫作,是人類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和社會實踐活動,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以及社會交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這個群體和寫作的關系格外密切,那么學生這個群體中的大學生的寫作現狀是怎么樣的呢?大學生的寫作現狀又能反觀出中學作文教學中存在什么樣的問題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筆者所在團隊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問卷,對大學生的寫作現狀進行調查,采用抽樣調查的方式,調查對象為大學一年級、正在進行《大學語文》學習的學生。以下是對調查結果進行的分析。
對于“你是否喜歡寫作”這個問題,大部分大學生的態度是“比較喜歡”和“一般”,這說明大部分的大學生沒有將寫作視為興趣,另一方面,也僅7.24%的人不喜歡寫作,說明寫作課程是相對容易開展的。在寫作中,學生遇到的問題是什么呢?14.33%的人認為“語言表達不流暢”,59.63%的人因“表述問題不深刻”而苦惱,7.7%的人認為是“寫作偏題、跑題”,18.34%的人認為“結構混亂”影響寫作水平的提高。從比例上可知,寫作的困難主要是“表述問題不深刻”,那原因何在?“表述觀點”的文章多為議論文,而議論文表述不深刻,主要是論點不明確、不善于使用議論方法。這是寫作者的素養問題,與作者的人生閱歷、文化素養有關。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最擅長的文體是散文,占總人數的63.64%,其中有高中寫作水平的占57.32%,而上大學后寫作水平有提高的僅占8.94%,上大學后強制性寫作的占64.25%。從以上幾個問題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首先,大學生寫作的形式單一化,這一現狀與中學語文作文要求是脫不了干系的,據調查,中考、高考作文中明確提出作文題材不限,詩歌除外,而這就直接導致學生在寫作中散文和小說占主導地位,寫作形式單一化,由此可見,中學的作文教學體制是存在問題的。當然我們也要從寫作者自身找原因,目前學生的創作想象力匱乏,創作思維形式化也是導致這個問題的原因。優秀的作品不應局限于題材,束縛于形式,作品的創作應該向多樣化、豐富化方向發展。其次,大學的作文教學體系不完善,缺少一個成熟的寫作教學機制,對寫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再次,大學生寫作的激情不高,題材少。當今的大學生,很少關心國家大事,閱讀的知識面越來越窄,不注重平時積累。寫作是一個認識自我、認識世界的特殊的實踐過程,不了解世界、脫離了社會的寫作是不被認可的。靠背素材,編故事是不能打動讀者的。好的作品一定是作者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一定是能引起讀者共鳴的,而現實卻是寫作者激情不高,寫作題材少,這也是當代大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嚴重問題。調查結果還顯示,經常去圖書館的大學生中除了看專業書籍,看文學書籍的只占總人數24.19%,而大部分大學生去圖書館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這是被動的求知,大學生們“被看書”“被寫作”的現實讓我們擔憂。調查還顯示,62.1%的調查對象想過在大學期間創作一部小說,這證明部分大學生有寫作欲望,但最終作品問世的人卻寥寥無幾,這是什么原因呢?首先,大學生的寫作水平還停留在高中階段的那種不完善,沒有形成體系的層次上。其次,大學期間學校組織的寫作方面的比賽較少,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體制不夠健全,相關機構重視程度不夠,忽視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另外,大學生寫作的自主意識不強,隨著互聯網的作用日益明顯,不少人一寫文章就百度,長此以往,寫作能力退步。大學生入學后寫作調查結果還顯示,能夠保持經常寫作的學生較少,這也突出了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那就是寫作懶惰心理越來越普遍。當然還有五分之一的學生大學后不寫作,這些都需要引起重視。關于寫作途徑,51.31%的學生仍堅持紙筆寫作,余下的學生則使用網絡媒介,比如新浪微博、騰訊空間日志,人人日志等等。在仍然堅持寫作那部分人中,一半的人采用傳統寫作途徑,另一半的人借助網絡媒介進行寫作,對那些使用網絡媒介寫作的同學更新頻率進行調查,結果顯示,14.95%的學生每天都在更新狀態,27.27%的學生一周更新一次,26.04%的學生一個月更新一次。那么這些學生都更新一些怎樣的內容呢?將近70%的人寫自己的心情與感受,向自己的圈子里訴說自己經歷的挫折、小成功和小喜悅。也有一部分人寫感謝生活、感謝生命、激勵自己和他人的文章。還有小部分的學生發些無聊的新聞。這些內容中不乏一些很有見解的思想。在此次調查中,我們還發現許多同學不注重材料的積累和知識技能的儲備。調查結果顯示,60%的同學沒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大多數的同學對作品的寫作技巧和思想情感沒有深入的了解。隨著電子書籍的出現,人們的閱讀速度不斷加快,文化快餐已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因此,很多人不能夠認真仔細地閱讀一本書,更沒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使得在寫作過程中缺少素材和技巧。做讀書筆記有助于錘煉人的思維能力和邏輯分析、推理、總結的能力。所以,應該重視讀書筆記對寫作的作用。根據調查,大學生的寫作能力很少被社會關注,大學生所掌握的寫作知識和技巧大都來自于初高中的學習,這次調查的結果也很好地印證了這一點。90%的學生認為提高大學生的寫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寫作能力已成為大學生所必備的基本能力和素質。在提及寫作重要性的同時,不得不提到寫作的意義,每個人的創作目的不同,所以對寫作意義的理解也不同。有的人認為寫作的意義是增強技能;有的人則認為寫作的意義在于提高素養,特別是文學素養;還有許多的人認為寫作的意義在于感情的升華與表達。對于寫作的意義并沒有明確的規定,每種觀點都有合理性。所以,對于大學生來說,提高寫作能力已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為了更好地了解當下中學作文教學現狀,我們走訪了部分初、高中以及作文輔導機構,對他們的作文教學進行調查,發現當下的作文教學要為大學生的寫作教學現狀負一定的責任。我們在常規教學中,因為種種原因忽視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束縛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的寫作處在一種僵化的模式下,被動寫作現象嚴重,部分作文輔導機構追求短時間內快速提高作文水平,這種拔高對學生寫作后勁的發揮無疑是有負面影響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既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又要學生的自身努力,兩者缺一不可。以下是我們提出的解決措施:
1.從基礎抓起。中學是寫作能力形成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要注重培養中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尤其是“讀”的能力。閱讀是寫作前期最好的儲備,老師要指導學生進行合理有效的閱讀,教學生做簡單的讀書筆記,鼓勵學生養成每天寫日記的好習慣。久而久之,學生寫作的能力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有明顯的提高。
2.鞏固基礎,強化訓練。進入中學,對寫作的要求更高,所以要充分激發中學生的寫作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針對興趣這一點,可以通過看圖作文來引起學生的寫作興趣,這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又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此外,中學階段老師應該從多方面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訓練,鼓勵學生多寫,不局限于一種或是兩種題材,要從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多方面進行嘗試,這樣更有利于學生語言思維能力的提高,要摒棄“寫作文只是應付考試”的錯誤觀念,要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進行寫作,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寫出優秀的文章。
3.注意觀察,培養人文情懷。中學階段學生已經初步形成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所以老師要鼓勵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只有善于觀察生活的人才能寫出真實、感人的文章。很多中學生寫出的文章缺少真情實感,平淡無奇,這是因為他們不注重觀察生活,所以老師要引導學生對身邊的一花一草進行觀察,感受親情友情,享受生活,珍愛生命,從身邊一點一滴的真實的人、景、情寫起,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會真實、感人。
4.培養良好的文學素養。這個過程需要老師和學生齊心協力。老師不僅要讓學生積累教材上優美的語段,還要不斷擴展延伸,并且引導學生提高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注重學生文學底蘊的培養,為班級訂購文學期刊雜志,舉行寫作比賽,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寫作技巧。這個過程學生形成的文學素養對寫作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本課題系牡丹江師范學院“大學生實踐創新項目”,項目名稱:“基于大學生寫作現狀調查的中學作文教學策略探究”,項目編號:2011xscx041。)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師范教育司.中學作文教育實踐問題研究[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俞發亮.中國學生作文惹爭議[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劉震云.作文素質[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篇10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針對中學生寫作動機的現狀,尋找激發學生寫作動機的方法和途徑。通過寫作內部需求的培養與激發以及寫作外部誘因的設置與運用等一系列的動機行為策略,進一步激發與維持初中學生強烈的寫作動機。在教學實踐中,引發中學生的寫作需要,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培養寫作興趣,激發寫作熱情,提高學生寫作積極性。
一、作文教學中寫作動機的相關概念及功能
驅使人們活動的動因或者力量,包含個人的主觀意圖、愿望、心里的沖動或者企圖達到的目的等就是動機。動機包括內驅力和誘因兩個部分。內驅力是指在主體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內部推動力,是一種來自內部的刺激。誘因指的是外部刺激,是主體趨向或者逃避的對象。在主體需要的前提下,動機的產生決定著人的行為的多樣性和方向性。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動機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內部動機是指學習者對于學習本身產生興趣而產生了動機,并且在學習過程中動機使學習者產生了巨大的自我認可感和自我滿足感。外部動機是指學習者因外部刺激而產生的動機。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并沒有絕對劃分開來。在實際生活中,學習者往往受到多個方面的刺激產生內外兩種動機,并且在一定條件下,內外兩種動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動機的功能主要分為喚醒功能和指向功能兩部分。第一,喚醒功能也就是動機喚醒主體使主體進一步參與到活動中來,喚醒主體水平的提高以及注意力的集中。第二,指向功能。當動機指使主體參與活動時,動機指使主體選擇更加適合自己的任務或者工作,本質上就是忽略某些客觀主體而使活動指向某些特定主體,使活動具有一定的指向性。
二、我國初中作文教學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寫作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是很有實用性的,比如在與家庭、學校和社會等進行溝通交流時學生的作文水平是衡量學生語文素養的一個重要指標。語文作文教學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其中,作文教學是提高學生認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綜合性訓練。然而,雖然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視作文寫作的指導,但結果且不盡人意。在廣大初中教學中,由于某些教師應試教育的思想,寫作教學一直處于閱讀教學的附屬地位,在初中學生尤其是鄉鎮農村初中學生的寫作學習中占的比重不是很大。
目前,很多教師都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寫作教學中,講解了大量的寫作知識,也制定了嚴密系統的教學計劃。但是,事實卻不讓人滿意。在這種教學中,只有極少數基礎好文學素養高的學生達到了預期的寫作提升目標。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實,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是教學觀念上的差距以及認識上的偏差。學校過分關注成績的提升,以成績作為考評教師教學成績好壞的標準,由此可見,即使教師在教學中強調寫作的重要性,但事實上教師講解的寫作知識是相當有限的,這也是為了追求成績的快速提升,為了使學生和家長得到滿意的學習效果。這樣,學生學習的寫作知識很有限,寫作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不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此外,學生的寫作水平得不到普遍提高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我國的考試制度、教師的指導、寫作過程以及學生自身文學素質等都是制約學生寫作水平提高的因素。語文教學中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不夠明確的教學方向,根據老舊的作文寫作標準指導學生,寫作訓練方式不夠靈活,忽略學生的心理狀態,寫作訓練內容與現實生活脫節,忽視了作文寫作的豐富性和發展性,學生自身素質較差,文學素養不夠,思想淺顯,這些都是導致學生作文整體水平不高的原因。
三、我國初中作文教學激發學生寫作動機的有效方法
我國初中作文教學激發學生寫作動機的任務還沒有完善,目前反映出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著低效現象。可以從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創設寫作情境;激勵學生進行詩歌寫作,引導學生堅持日記寫作等幾個方面來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解除應試寫作的束縛,改變被動寫作的局面。但目前中學生整體作文水平令人擔憂,學生對寫作缺乏熱情和興趣。下面,從三個方面分析一下我國初中作文教學激發學生寫作動機的有效方法。
第一,重視并尊重學生的寫作需要。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考慮到學生的內在需求,讓學生使用自己喜歡的語言進行表達交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如果一味的要求學生按照命題格式來寫,勢必會埋沒學生的寫作才華,扼殺學生的寫作靈感,不利于寫作教學的進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提倡學生寫“自由作文”或者課外以寫“小品文”的方式給學生留作業,充分激發學生的寫作潛能。
第二,加強學生的閱讀積累量,拓展學生寫作視野。鼓勵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推薦適當的有助于寫作提升的書籍給學生閱讀。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是息息相關的,只有閱讀量達到了一定程度才能豐富寫作素材以及提高寫作技巧,可以說這二者是可以通過訓練培養結合在一起的,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第三,設立有效平臺,培養學生的寫作成就感。首先,在寫作教學中,作文教學要設立合理可靠、行之有效的寫作目標。創設合適的寫作情景,激發學生寫作熱情,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從認知心理學的內部動機來看,激發學生自身的寫作熱情是提高寫作水平十分有效的方式。其次,對話評講作文,這是批改作文的一種有效方法。教師通過批改作文,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請優秀學生講解自己的寫作體會和寫作經驗,提升學生寫作的成就感,進而鼓勵學生積極寫作,不斷提升作文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