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學的讀和寫探討

時間:2022-08-17 09:24:56

導語:中學語文教學的讀和寫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語文教學的讀和寫探討

摘要:語文教學是母語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讀”和“寫”能力。文章簡述語文“讀”與“寫”的教學現狀與教學目標,并從以讀促寫、以寫促讀,引導學生參照課文或范文仿寫,進行課外閱讀、鞏固寫作基礎等方面探討語文教學如何做好“讀”與“寫”。教師要在讀寫結合中引導學生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不斷提高語文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

關鍵詞:語文教學;“讀”與“寫”;學習方式;中學語文

語文教學是母語教學,學生雖從牙牙學語就開始使用母語,要想真正把語文學好,卻并非易事。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法,不能突出母語的工具性和基礎性,學生學到的知識不多,學習效率不高,學習內容實用性不強,最終導致部分學生不會“讀”也不會“寫”,這樣的教學不易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而讀寫能力是學生的基本素質,因此,語文教學要重視“讀”和“寫”。

一、語文“讀”與“寫”的教學現狀

目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不強,學生成了“考試機器”,部分學生參加工作后到了工作崗位上既“說”不好也“寫”不好。語文教學中還存在投入的時間多,但效率不高的問題。突出的問題是不能讓學生有更多“讀”的過程。如在教學的開始,部分教師忽略了讓學生“讀通”這一閱讀感知的基礎,往往是教師的解讀代替了學生的“讀懂”過程,教師把自己“讀”的結果機械地傳授給學生,沒有關注學生“讀會”這一環節。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及自主讀書學習的興趣、方式與能力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有的學校在進行早晚讀時,要么壓縮時間,要么安排讀那些非語言學科的內容,這樣在時間上就根本不可能給學生更多“讀”的機會。閱讀與寫作應該是一脈相承的,可是在教學實踐中,部分語文教師卻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割裂開來,導致許多學生在閱讀與寫作的學習上缺乏方法。部分學生的閱讀能力較低,對于文章的積累不夠,作文時無從下筆;而閱讀有了一定積累的學生,有時也不會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作文時平鋪直敘,語言枯燥,用詞直白,毫無美感可言,這樣的作文難以得到高分。因此,教師在加強學生“讀”的同時,更要重視引導學生不斷總結寫作的方法,從而運用到平時的作文當中。

二、“讀”與“寫”的教學目標

在語文教學中,“讀”不單單是要讓學生會念字,讀文章,更主要的是要讓學生通過“讀”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讀出情感,讀出共鳴,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能力和運用能力(包括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這個“讀”可以是有聲朗讀,也可以是默讀,甚至可以擴展到一般的閱讀。語文課程標準從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實際需要出發,制定了整合“三維”(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課程目標。但是多年以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關心的是“一維”(知識能力)的教育目標,所以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可以指導學生閱讀一些經典的文學作品,使其不但能在課堂上“讀”,而且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情況下讀。為了改變目前學生不會寫、寫不好的狀況,教師有必要安排適當的時間讓學生練習“寫”,學生也應該明白“寫”的重要性。學生不能只靠課堂上老師給的題目練習,而要按照教師的指導積極主動地多寫,這樣不但能提高自身的整體素養,而且能提高考試成績。

三、語文教學如何做好“讀”與“寫”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讀”好了才能在創作的路上暢通無阻。學生通過閱讀積累能夯實語文根基,為以后的創作打下基礎。閱讀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能豐富學生情感,為學生創作打好堅實的基礎。閱讀是寫作的關鍵,只有閱讀好的作品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嘗試。1.以讀促寫,以寫促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讀好的文學作品,在閱讀過程中增加知識的儲存量,引導學生從創作者的角度來思考文章的意蘊,分析作者的表述技巧和文字創建的巧妙意境,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場景自由發揮,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生帶入角色之中,體會作者所描繪的情景,為學生以后的“寫”奠定基礎。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寫”,將好的作品讓全班同學學習,讓學生自己來暢談其創作的靈感。教師還要注重發揮學生自身的特長,在平時可以多推薦和分享一些寓意深刻的文章,讓學生體會文字表達的魅力。教師也可以通過讓學生寫讀后感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以閱讀來促進寫作,以寫作來促進閱讀,這樣的語文教學不僅飽滿,而且不失真意。2.引導學生參照課文或范文仿寫教師在激勵學生創作的同時,可以有針對性地找來一些文章讓學生進行仿寫,對作品的仿寫也是提升寫作能力的一種手段。教材中的課文都是通過長時間積累所得的寶貴篇幅,學生對這些文章進行仿寫,能使其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師在教學生仿寫時要注意授課的方式方法,不能一味地去仿,要在仿的過程中加入自己的思想,能將文章所蘊含的思想化為己用,而不是完全地照抄,否則仿寫就失去了意義。仿寫的真諦是讓學生掌握寫作的手法,以原作作為依據進行對照,加入自己的感悟和體會重新續寫,產生新的作品,這也是學生進步的體現。3.進行課外閱讀,鞏固寫作基礎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增強學生對文字的掌控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升其創作能力。學生接受知識的方式不僅僅限于課內的范文,教師要將更多的學習延伸到課外,增加課外閱讀。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能將眼光僅盯在課本內容的講解上,可以向學生推薦更多好的作品,并針對好的文章進行講解,和學生一起探討作品的思想和寫作技巧,將作品表達的含義歸納出來,對精彩的部分要引導學生用筆記錄,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這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最佳途徑。在一些必讀科目上,教師可以多講一些人物的典故,使學生自發地產生閱讀的興趣,鞏固寫作基礎。

四、結語

“讀”和“寫”是密切相連的,無論是課堂上的,還是課后的。先讀后寫,寫后再讀,“讀”“寫”結合都是常見的學習方式,也是古人讀書寫作的好方法,所以不能將“讀”和“寫”割裂開。“讀”和“寫”都帶有兩方面的特性,一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讀和寫,二是學生在具有一定的基礎后的讀和寫,這都充分體現了師生互動。語文教學一定要十分注重“讀”和“寫”,讓學生在“讀”“寫”中掌握基礎知識,培養語感與情操,提高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讀寫結合中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不斷提高語文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章永生.教育心理學[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李瑜.閱讀教學與素質教學[J].現代教育研究,2014(13).

[3]吉云.核心素養下語文“悅讀”教學策略的構建[J].語文天地,2020(25).

[4]項沙沙.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學苑教育,2020(21).

[5]李桂香.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法初探[J].天津教育,2020(24).

[6]肖夢華.文本細讀,淺教深悟:核心素養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教育觀察,2020(31).

[7]王蘭英.小學低年級語文看圖寫話教學方法探究[J].教師博覽,2020(24).

[8]鐘妮曉.以讀代講,讀中感悟: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策略摭探[J].成才之路,2020(23).

作者:閆新合 單位:甘肅省民勤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