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造林范文
時間:2023-03-16 11:46: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植樹造林,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植樹造林技術;管理措施
1植樹造林技術方法
不同的造林方法具有不同的特點及其應用條件。選用哪一種造林方法,既取決于造林樹種的繁殖特性,又取決于造林地的立地條件和經營條件;因此,必須把這幾個方面綜合起來進行分析,以作出正確決定。
1.1 播種造林法
播種造林法又稱直播造林,是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進行造林的方法。這種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積造林地上進行造林。但是這種方法造林對造林立地條件要求較嚴格,造林后的幼林撫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較高。播種造林的適用條件:適合于種粒大、發芽容易、種源充足的樹種,例如橡櫟類、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種子,再如華山松、油松、馬尾松和云南松等中小種子,但要有環境條件較好的造林地。其次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種災害性因素較輕,對于邊遠且人煙稀少地區的造林更為適宜。
1.2 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又稱為栽植造林、植樹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為造林材料進行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對不良環境條件的抵抗力較強,生長穩定,因此,對造林地立地條件的要求相對而言不那么嚴格,能夠比較穩定地達到較高的造林成活率;適應性強,生長穩定,是植苗造林方法的最大特點和主要優點;植苗造林方法不受樹種的限制。總之,植苗造林法受樹種和造林地立地條件的限制較少,是應用最廣泛的造林方法。植苗造林應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種苗、營養繁殖苗和移植苗。有時在采伐跡地上進行人工更新時,可以利用野生苗。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關鍵是苗木本身能否維持水分平衡,所以在造林過程中,從苗圃起苗、選苗、分級、包裝到運輸、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過程都要保護苗木不致失水過多。
1.3 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又稱分生造林,是利用樹木的營養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莖作為造林材料直接進行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能夠節省育苗時間和費用,造林技術簡單,操作容易,成活率較高,幼樹初期生長較快,而且在遺傳性能上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這種方法主要用于適用營養繁殖的樹種,如松樹、楊樹、柳樹、泡桐和竹類等,分殖造林的材料來源,受母樹的數量與分布狀況的限制,在母樹分布稀少的地區,不宜用分殖造林方法進行大規模造林。分殖造林要求有立地條件較好的造林地,特別是造林地土壤濕潤、疏松,以利于插穗生根成活。
1.4 其他方法
1.4.1 插條造林。插條造林在春季和秋季都可以進行,春季應在發芽前,土壤解凍后這一段時間內。而秋季則應在落葉后到土壤凍結前。具體工序為:先整好地,作壟,提前灌透水,然后用塑料薄膜將整個壟面覆蓋然后按一定的株距將插條插人壟中,用細土將薄膜上的插孔蓋住,當長出葉子后,即可撤掉薄膜;還有一種方法是在插前用石蠟速蘸插條的上切口,即蠟封,以防止插條水分過度散失,然后插入壟中。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一定要插正,即插穗的大頭向下小頭向上。
1.4.2 插根造林。這種造林方法和插條造林方法差不多,在春秋季均可進行,所不同的是插穗用的是粗 1cm 以上的根,剪成 1.5~2.0cm 長的段。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提前整好的地上挖直徑 20cm,深 30cm 的坑,將根按 45°角傾斜埋入,要注意,插穗的方向是大頭向上,上部不但不外露,反而要埋人土下 2~3cm。
2植樹造林的目標及規劃
植樹造林對于人類居住環境的保護和改善,對于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植樹造林步伐,是我國林業建設上的一項重要任務。建國以來,黨和國家十分重視植樹造林,組織開展了大規模的植樹造林運動,并制訂了一系列法律制度,促進和保障了植樹造林工作的開展。
森林覆蓋率是衡量一個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通過動員全社會力量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增加森林植被覆蓋面積,是實現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所以,森林法和森林法實施條例明確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植樹造林規則,因地制宜地確定本地區提高森林覆蓋率的奮斗目標。
造林綠化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是一項宏偉的系統工程。必須搞好長遠規劃和短期計劃,在戰略布局、奮斗目標、發展步驟以及關鍵措施等方面進行統籌規劃,合理安排,以保證造林綠化的各項任務,目標能夠有計劃、有準備、有步驟地得以實現。
3植樹造林管理措施
3.1 幼林撫育管理
幼苗撫育通常是指在造林后至郁閉前這一段時間里所進行的各種技術措施。新造幼林一般要經歷恢復(緩苗)、扎根、生長并逐步進入速生的過程。林木在一生中,這是個關鍵的轉折階段,對以后速生豐產關系極大。同時,這個階段的幼林基本上處于散生狀態,林木的主要矛盾是與外界環境的矛盾。幼林撫育的根本任務,在于創造優越的環境條件,滿足幼林對水、肥、氣、光、熱的要求,使之迅速成長,達到較高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并適時郁閉,為速生、豐產、優質奠定良好基礎。因此,幼林撫育管理的內容主要應從土壤管理入手,通過松土、除草,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排除雜草、灌木對幼林的競爭。另一方面對林木本身進行必要的抑制調節,如除蘗、平茬、間苗及修枝等,使之迅速健康地成長成林。
3.2 封山育林管理
封山育林是我國勞動人民培育森林的傳統方法,主要是對具有天然下種或萌蘗能力的硫林、灌叢、采伐跡地以及荒山、荒地,通過封禁和人工輔助手段,使其成為森林或灌草植被。這種造林技術措施曾被日本人譽為 " 中國式的造林法 "。經過多年的實踐證明,封山育林好處很多,一是可以加快綠化速度;二是用工少成本低;三是森林生態效益好。通過封育建成的林區大都是多樹種的混交復層林,對保持水土,提高土壤肥土、防治病蟲害、保護珍稀物種都十分有利。因此說,封山育林是培育森林資源,加快綠化的一項戰略措施,各地應該因地制宜大力推廣實施。為了進一步加快封山育林步伐,1998年原林業部頒布了《封山育林管理暫行辦法》對封山育林管理制度進行了規范。
3.3 退耕還林措施
退耕還林就是對宜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耕地,有計劃地停止耕種,并恢復林木植被,以減輕水土流失,涵養水源。大力推進退耕還林工程的實踐,是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站在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的高度,著眼于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的高度,著眼于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全局,審時度勢,面向新世紀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規劃和計劃的編制內容,規劃應當包括下列主要內容:范圍、布局和重點;年限、目標和任務;投資測算和資金來源;效益分析和評價;保障措施。年度退耕還林實施方案,應當包括下列主要內容:退耕還林的具體范圍;生態林與經濟林比例樹種選擇和植被配置方式;造林模式;種苗供應方式;植被管護和配套保障措施;項目和技術負責人。
4義務植樹,全民行動
4.1 加強義務植樹宣傳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已開展多年,雖然盡責率穩步提高,但還有相當一部分適齡公民未履行植樹義務。一些人對義務植樹的法定性還不了解或者存在模糊觀念,綠化意識、生態意識和責任意識都不到位。因此,應充分利用各種媒體,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宣傳群眾喜聞樂見的內容,宣傳義務植樹和綠化國土的科學理論,典型人物、先進單位的高尚思想和輝煌業績,使“人人皆知,個個盡責”。
4.2 創新義務植樹機制
按照“政府要綠,群眾得利”的原則,不斷創新機制,增強“促活”動力。
5結束語
我國林業產業不斷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林業產業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已經步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森林資源的發展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林區的整地、造林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綠化國土、改善環境,是我們黨和政府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為人民謀利益的具體體現。我國林業產業不斷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林業產業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已經步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林業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篇2
春回大地,生機勃發。為深入推進國土綠化,進一步做好農村環境整治工作。XX村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和鄉黨委、鄉政府的植樹造林推進國土綠化的號召,組織群眾和黨員開展“植樹造林推進國土綠化”為主題植樹造林活動,全村共78人參加植樹造林活動。
春風吹拂蔚藍色的湖面,蕩起微微的漣漪,春意盎然。3月31日和4月2日上午9時許,在XX村務植樹基地上一臺挖掘機挖坑,一排排整齊的坑溝很快就呈現在眼前。廣大群眾和黨員一同揮動鐵鍬忙綠起來,有的扛苗樹、有的扶苗、有的培土、有的澆水,大家分工協作、相互配合、熱情高漲、干的熱火朝天,三人成組、五人成團。植樹現場,處處是忙碌的身影,一番熱火朝天的勞動后,一棵棵新栽種的樹苗亭亭玉立,在明媚的春光中展現勃勃生機,為初春的羊湖岸邊平添絲絲活力。在2天的時間里,近1250株樹苗在此“落腳生根”。
通過此次植樹活動,既發揚了廣大群眾和黨員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又強化了保護生態環境和綠化家園的責任感、使命意識,在全村內營造“植綠、護綠、愛綠”的濃厚氛圍,為確保消除“無樹村、無樹戶”工作奠定了堅強的基礎。
篇3
植樹造林;樹種;分殖造林;植苗造林;播種造林;播條造林
1.目前我國森林資源的現狀
我國是森林資源比較豐富的大國,面積達到了15894.1萬hm2,但是其中森林資源的覆蓋率就顯得很低,僅僅只有16.55%,世界大國排名相對靠后,人均森林面積僅有0.128hm2,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世界排名120位,人均森林蓄積量為9.048m3,與世界平均水準0.65m3相比,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另外,我國的森林資源中還存在這些問題,從樹的種類來看,類型較為單一、在結構上不合理。尤其是很多森林資源處于粗放經營的狀態,久而久之,集約經營水平越來越低,影響生產量、生產質量以及利用率。從全局來分析,我國森林目前還處于低產值、微效益的經濟階段,這類情況必然會加劇我國森林資源的不斷消耗,并且不能得到相應的發展與進步,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因此,加強植樹造林是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2.做好準備工作
樹種的選擇。良好的品種直接影響到植樹造林的成活率與質量,所以,樹種的選擇非常關鍵。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堅持因地制宜,通常情況都是以本地樹種為主,選擇適合本地栽植,但是為了實現樹林的結構層次更好的優化,可以適當的選擇外地樹種與本地樹種的結合,無論什么樹種,選擇的時候應該生長健壯、五根系病蟲害的苗木,提升苗木的成活率。
整地。準備工作,例如整地等等,比較重要。整地之前要做好詳細的規劃設計。對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土壤翻墾的主要工序,有效清除造林地上存在的雜草、灌木以及采伐之后所遺下的倒頭、秸稈、倒木等等。有全面清埋、塊狀清理以及帶狀清理三種模式。通常在春季與雨季之后可以造林,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需要在造林前一年的雨季時對土地進行平整。實際整地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整地方式,要堅持盡量減少的原則,清理的方法推薦采用火燒、割除以及適當的采用化學藥劑。
造林時間的選擇。時間上一般是安排在下午,目的是為了防止陽光下暴曬之后,苗木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選擇下午,加之一夜之后,苗木的存活率會高很多。同時,要避開雨季,最好是下雨后的連陰天。
3.植樹造林方法技術控制措施
植苗造林的方法。植苗造林的方法也稱之為植樹造林、栽植造林等等,是在選擇好具有完整根系的苗木之后作為造林基本材料的手段。優勢在于:對不良環境有領好的抵抗能力,生長健康狀態比較文帝,所以,根系完整的苗木對于造林地的地理環境條件要求不會那么苛刻。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造林過程中,苗木根系有很打擊率可能被擠壓后變形或者失水受損傷。植苗技術要求較高,需要先育苗,同時也很節省種子。總之,植苗造林的方法受到樹種與造林地理條件影響較少,目前是我國采用最為廣泛的造林手段。
分殖造林的方法。分殖造林法是直接開始造林,利用樹木的枝、干、根等部位,選擇的部位都具有生根發芽特性。分殖造林法的主要優勢在于不需要育苗,技術相對簡單,并且便于炒操作,成活率也很高。這種模式下造出的林木成活快,能夠保持木本的優良特性。例如,我們熟悉的楊樹與柳樹等等,通常都采用這個方法進行造林。
播種造林的方法。播種造林法是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到造林地之上,也稱之為直播造林。這種方法的優勢在于進行大面積造林,不僅講育苗的環節省去,而且能有效控制投資成本,成林速度也很快等等。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這種造林方法對于立地條件的要求比較高,在造林后的幼林撫育管理措施要求水平也比較高。播種造林的適用條件為:適合種子顆粒比較大、生長趨勢強、發芽容易、種源豐富的樹種,例如:油茶、油桐、核桃等等這類大粒種子樹種。另外,造林地土壤需要充足的水源,并且自然災害出現的幾率較小,尤其是人煙稀少的邊遠地區非常適宜。播種造林的方法有:穴播、塊狀播種、撒播等等。在播種之前要求對種子處理的手段有:消毒、催芽等等手段,保障春播、早出芽幼苗的抗旱能力,降低野獸的危險系數。
插條造林的方法。插條造林法是利用樹木枝條的一段作為插穗,然后將之直接插于造林地之中,實際造林過程中需要注意插穗的規格與插穗的前期處理以及對插穗的選擇,還要重視栽插的深度與季節氣候。通常是在春季進行栽插,土壤解凍之后與樹木發芽之前的時間是最佳的。秋季落葉后與土壤解凍之前也是栽插的最佳時機。選一到兩年生、粗1.5~2.0cm,枝條做插穗剪成長度為35~45cm,并將多余的枝條清除,嚴格根據相關規定的行距進行事先調整,然后在林地里進行扦插??梢愿鶕嶋H的情況,選擇春秋兩季進行栽插,采用塑料薄膜、細土的方式進行覆蓋。后者開展的順勛是:整地、做壟、提前灌透、塑料薄膜或者細沙覆蓋壟面等細節程序,從實際情況入手將株距規劃出來然后將插條插入壟中,并利用細土將薄膜上面的插孔蓋住,在葉子長出來之后,才將薄膜清除。
篇4
首先,造林整地的第一個步驟是對目標土地進行清理,清理的目的是對土地表層以及地表下不算深的泥土進行一次全方位大規模的清理。由于土壤成分的復雜性,具體的清理方法也不盡相同,對一般肉眼可見的雜物等可以使用機器清除或者人工清除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在清除完畢后需要對整塊土地進行鋪平等工作,如果土地里的雜物實在太多難以清理或者在機器或者人工清除后,可以用原始的火燒法進行徹底的清理,有條件的地區可以使用化學試劑清理的辦法來消除土壤中的害蟲,確保苗木在土地上健康成長。其次,對于整地的具體辦法一般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具體分析,如果林地是在平地上,一般使用犁溝等方法,如果林地是在山地上,一般使用水平階等方法。還有,目前所廣泛使用的整地方法是塊狀整地法,是將一塊土地進行集中翻整來造林整地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夠大量節省時間與勞力。
2植樹造林的具體技術
2.1直播造林法
這是一種原始、簡單而又被廣泛運用的造林方法,這種方法的優勢在易于操作,沒有技術難度,如果播種的面積越大,直播造林法的優勢越能夠顯現出來。但是,直播造林法也有其一定的缺陷,缺陷之一就是對土地的質量的要求略高,而且播種后對幼苗的管理、灌溉等管理措施的要求也是相當之高的。因此,為了應對這幾點難題,使用播種造林法的種子一般都是顆粒飽滿、生命力頑強、對環境是盈利極高、經過多代雜交之后品種優良的樹種。
2.2栽植造林法
栽植造林法所利用的原料就是一株根系發達、完整的樹木,以其來作為材料進行造林,這種方法有著其他方法無可比擬的優點:即使生長環境差,也能夠對環境有著較強的適應能力,并且生長情況相當的穩定。而且與直播造林法不用,栽植造林法對土地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這種方法對樹苗的根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還要在栽植的過程中避免因為操作失誤而產生對根系損傷情況,因此,為了克服以上弱點,現代的栽植造林法首先要培育好苗木。
2.3分殖造林法
從技術層面來說,分殖造林法一般使用樹木的枝干部分以及相關的營養器官來作為造林的原料,這種方法目前正在大面積的推廣,其主要優點有:節省了大量的樹種以及幼苗,不僅如此,利用分殖造林法所長出樹木的生長速度都遠遠快于正常生長好的樹苗,而且分殖造林法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成活率極高,能夠很好地保持母樹的優良性狀。
3人工播種
3.1撒播
撒播是一種工作效率比較高的播種方式,就像其名字一樣,工作人員只要將其種子撒到地表即可,而且在撒播之后基本不需要做任何處理,也不需要用土將種子覆蓋起來,在撒播之前如果實際條件不允許也可以不進行整地工作。撒播這種播種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節省了相應的生產成本。但是由于其粗獷的播種方法,常常會有野生動物等破壞撒在地表的樹種。因此,不是所有地方都適用于撒播,一般來說,撒播應該利用在急需綠化、大型機械難以到達的地方。
3.2條播
條播,即在樹種之間保持一定的行距,這種播種方法比較隨意,一般來說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來排成單雙行,但是在條播之后要用一定質量的泥土對種子或者樹苗進行覆蓋。一般來說,條播不適用于大型機械化造林,因為這樣會造成巨大的樹種消耗,因此,在林地改造等運動中運用條播的方法較多,對于使用條播方法的樹種也有要求,根據我國的現實情況,一般來說是灌木類的樹種使用較多。
3.3塊播
塊播,顧名思義,在一塊土地上大面積地種植樹苗,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大面積地培育樹林,但是這種方法的缺陷是步驟多、繁雜。如果不是有經驗的研究人員很容易出錯,因此塊播的方法在實際應用中使用地較少。
3.4穴播
首先,要在土地上挖上定植穴,同時注意每個定植穴與相鄰的定植穴之間的行距、間距。在定植穴挖好后,在每個定植穴內投入一定數量的樹種,播種完成之后對定植穴進行覆土處理。這種方法有其一定的優點:實施起來簡單,難度較小,而且對土地質量要求不高,對樹種的要求也不苛刻。
4總結
篇5
關鍵詞:植樹造林;造林管理;探討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5)04-0151-02
1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也日益凸顯。比如溫室效益、水土流失、森林火宅、洪澇災害、土地荒漠化以及物種滅絕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與我國森林面積的銳減有著直接關系。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工作,既可以讓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得到保護與改善,同時還對人們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十分有利。因此,不斷擴大我國林業的覆蓋率,實行大面積的植樹造林已是必然的趨勢。在進行植樹造林時,也要注重造林的方法與技術,要加強對植樹造林的方法與技術的研究,并在林業管理過程中,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林業質量與面積的提高。
2植樹造林工作的重要意義
植樹造林是指通過人工干預森林的方式,提高森林面積、植物種類和生物多樣化的生產速度,在實現改善生態環境、減少環境污染、涵養淡水資源和重構生態的同時,還能美化人們生產生活的環境,推動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讓人們在生存發展的過程中,能夠獲得更好的資源和空間,為人們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保障。另外,植樹造林也是當前世界上廣泛運用的保護生態環境的方法,并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
3植樹造林的技術種類
3.1播種造林技術
播種造林技術也被稱之為直播造林技術,該技術是將林木種子直接在造林地上進行播種。播種造林技術有著簡單、方便的特點,便于施工,不需要進行育苗的工序,在大面積植樹造林工作中應用的比較廣泛[1]。但是播種造林技術對造林地有著較為嚴格的要求,并且也需要做好幼林撫育措施。一般來說,適合播種造林的樹種要具備種粒較大、發芽容易、種源充足的特點,比如核桃、油茶、橡櫟類等種粒較大的樹種,或者是馬尾松、華山松、油松等種源、發芽條件良好的中小粒樹種。另外,在進行造林活動時,也要選擇有良好環境條件的造林地,要確保造林地受到的各類災害性因素較少,并且還要有較為充足的水源,不能在人煙稀少或者偏遠地區開展植樹造林活動。
3.2植苗法植樹造林技術
植苗法一般適用于樹種限制大、立地條件差的植樹造林工作,因為植苗法有育苗工序,所以能夠通過人工干預讓種子發芽率得到提升,從而有效提高種子利用率。在使用植苗法時要選用根系完整的苗木,這樣才能和惡劣的環境條件進行對抗,并不受苗木缺水與外傷的影響[2]。植苗法對于云南地區各類樹種都有著較強的適應能力,所以被廣泛應用于植樹造林工作中,尤其是在灌木林更新、跡地更新等工程中,植苗法植樹造林技術是最佳的選擇。
3.3分生造林技術
分生造林技術也被稱作分殖造林技術或者扦插造林技術,該技術直接使用樹木的各營養器官進行扦插造林,比如枝條、樹干、根系等。分生造林技術能有效減少育苗的時間與費用,操作比較簡單容易,并且有著極高的成活率[3]。因為母體為幼苗提供了足夠的營養,所以在初期生長很快,抵抗能力也很強。但是分生造林技術對樹種與造林環境的要求很高,用于扦插的樹種需要有足夠的營養,比如楊樹、柳樹、泡桐以及松樹等。同時,也必須要有充足的分生材料,即母樹數量較大,分布集中,有良好的立地條件和疏松濕潤的土壤,這樣才能在插穗時促進根部存活。因此,在云南某地區選擇分生植樹造林時,首先要看母樹分布是否集中,立地條件是否良好等,否則該地區在植樹造林時就不能選擇分生造林技術。
4造林管理的措施
4.1幼林撫育管理
在幼苗快速生長時期,幼林主要處在一種散生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之下,外界與樹木間的矛盾是幼林成長過程中最主要的矛盾。在進行幼林撫育管理時,為幼林構建一個環境良好、水分充足、營養豐富的生長條件是主要的任務,讓幼林在生長時所需要的各種元素都能夠得到滿足,從而促進幼林更加快速、健康地生長。因此,在開展幼林撫育管理過程中,對于幼林四周的土壤環境,要及時做好除草、松土等工作。另外,對與某些土地性質較差的地區,要注意改善其土壤性質,只有這樣,才能為幼林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并確保幼林能生長得更加旺盛。
4.2封山育林管理
封山育林管理有著眾多的好處與優勢,在我國有利于更好地對林區進行管理。其好處與優勢為:第一,封山育林能夠促進植物快速生根發育,實現植被覆蓋的大面積擴大與提高;第二,封山育林經濟效益很大,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相關費用,用最少的資金獲得最佳的管理效果;第三,封山育林能夠促進森林向著更好的狀態發展,不斷提高林區整體生態效益。另外,在實行封山育林管理時,和其他造林中同種類植物種植方式不同,一般都是利用多種類樹木混合種植方式,通過運用混合種植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并有效減少各種病蟲害、提升土壤利用率等,混合種植方式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管理也簡單。因此,在我國森林資源培育管理方式中,封山育林管理所取得的效果是顯著的,在林業發展中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在封山育林管理過程中,必須從封、育兩個方面入手,如果僅僅只做好封的措施,那么就等于任由林區中的植物隨意發展,預期的經濟效益是難以實現的,并在很大程度上對森林的發展帶來不良影響。而只做好育的措施,忽視封的作用,那么樹木生長的環境就得不到保障,育林目的也不可能實現。所以,在實行封山育林時,封和育都要同時進行,這兩者缺一不可。
4.3退耕還林措施
退耕還林是指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停止耕種,有效減少耕地出現水土流失或者土地沙化的現象。在容易沙化、易發生水土流失的耕地上實行退耕還林政策,能夠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因此,大力提倡并堅決落實退耕還林政策,對于國家和民族的長遠發展,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5結語
目前,國家給予了林業足夠的重視,因此,在不斷加大植樹造林的同時,還要注重造林技術水平的提高,要綜合使用各種有效的措施,加強對造林的管理,同時還要做好各種宣傳工作,呼吁社會共同參與到植樹造林工作中來,只有這樣,才能推動我國林業朝著產業化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葛愛玲.淺談植樹造林技術與管理[J].農民致富之友,2013(14):83,50.
篇6
今年栽竹,明年吃筍。
清明筍出,谷雨筍長。
竹筍不怕千斤石,就怕牛來踏。
年年留筍竹滿山。
油茶是個寶,吃用不可少。
油茶不刈草,一世枯到老。
若要茶,十月挖(中耕)。
柴刀鋤頭動得勤(中耕),茶子沉沉滿樹林。
植樹造林,富國富民。
家有寸材,不可當柴。
一年之計莫如種谷,十年之計莫如種樹。
路是人開,樹是人栽。
栽樹忙一天,利益得百年。
現在人養樹,來日樹養人。
眼前富,拾糞土;長遠富,栽樹木。
人要文化,山要綠化。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吃山要養山。
綠化賽過寶,一寶變百寶。
林帶林網,賽過鐵壁鋼墻。
城鎮變綠海,除塵少公害。
荒山變林山,不愁吃和穿。
干勁足,荒山發;干勁大,頑石怕。
治水先治山,治山先栽樹。
綠化禿山頭,濁水變清流。
山上綠幽幽,泉水不斷流。
揭了山皮,餓了肚皮。
山崗多栽樹,水土不下流。
要想風沙住,地上多栽樹。
圩堤多栽樹,汛期擋浪頭。
河邊樹成排,不怕洪水來。
植樹把林造,抗旱又防澇。
山上栽滿樹,等于修水庫;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樹木成林,風調雨順。
房前栽柳,房后栽槐。
荒山荒地栽刺槐,不愁沒燒柴。
高山松樹核桃溝,溪河兩岸栽楊柳。
向陽油茶,背陰杉木。
陽山淺土栽松,陰山泥深植杉。
背風向陽栽干果,沙楊土柳石頭松。
向陽石榴紅似火,背陰李子酸透心。
栽松要敲得兇(栽后把土踏實),不兇不成功。
插杉無法,上七下八(上留七寸,下插八寸)。
種柏怕春知(立春前),插杉怕雨來(雨水前)。
柳樹不怕淹,松樹不怕干。
陸上千年楓(宜干土),水中千年松(宜濕土)。
楠木是金子,樟柏是銀子。
栽花要栽月月紅,種樹要種不老松。(滿族)
榆要稠,槐要稀。
家有榆槐,不可當柴。
火從小時救,樹從小時修。
早采種子一包漿,適時采收種子壯。
禾要秧好,樹要苗好。
種樹無時,莫教樹知,多留宿土,刈除陳枝。
山坡朝陽地發暖,春栽宜早不宜晚。
過河要搭橋,造林要育苗。
八月桂花香又香,大樹靠的根來養。
苗要種好,樹要根好。
種樹無它巧,只要用力敲(根土要實)。
樹木栽得密,樹干直如筆。
靠山吃山,吃山養山。
光栽不護,白費工夫。
栽樹容易保樹難。
三分造,七分管,成林有保險。
兒不管教不成人,樹不培植不成林。
栽一株活一株,樹林里面出珍珠。
有林山泉滿,無樹河套干。
一年燒山十年窮。
山上毀林開荒,山下必定遭殃。
篇7
從現在開始:
1.購買簡單包裝的商品,選購綠色產品、綠色食物,倡導綠色消費;
2.少用一次性制品(木筷、紙杯、紙巾等),減少垃圾,進行垃圾分類,回收資源;
3.使用節能電器,電器使用后完全關閉電源,節約用電;適度使用空調;
4.多騎自行車、多坐公交車,為節能減排出力;
5.重復使用紙張,雙面打印,多發電子賀卡、電子郵件,保護森林;
6.親近大自然,參加植樹造林活動,認養(捐植)一棵樹木,寄托自己的理想,埋下自己的愿望。
7.在家中,多養幾盆花。
8.關心愛護綠色生命,保護身邊的綠化成果,廣泛開展“植綠、護綠、愛綠、興綠”文明活動,爭做綠色文明使者,讓我們家園的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
篇8
重視林木覆蓋率,忽視植被的生態功能。我國將森林覆蓋率作為衡量林業建設的重要 指 標,然而植被是否能充分、有效地發揮其生態功能,除了其覆蓋范圍這一因素外更重要的是 其所處的生態系統是否穩定和完整。目前大量營造的人工林,林分結構單一,樹種簡單,生 態系統結構不完善,功能不協調,因而造成了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生態功能卻日益下降的 局面。在城市園林綠化中大量引進草坪、一年生花卉和四季常綠物種,追求大草坪上點綴樹 木的“洋化”、“浪漫”,卻忽視了這些植被的生態功能,致使綠化植被主要的功能表現為 城市的一個景點,而非一個重要的綠地生態系統。
重視造林的規模和聲勢,忽視森林的質量。我國每年的林業建設投資都在幾百億元,但 是,我國森林覆蓋率平均每年僅提高0.1個百分點。重視造林數量,忽視造林質量,沒有做 到適地適樹是重要的原因。如一些地區在防沙、治沙中,重視植樹造林,而這些地區多處于 降水量低于400毫米的干旱、半干旱地區,是不“適樹”地帶,造林效果一般不好,樹木成 活率低,生長不良,保留下來的也多是“小老頭樹”。
重視人工造林,忽視自然生態恢復。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原生植被就是灌木和草本植 物,不適合種樹。在這些地區人工造林,“年年種樹不見樹,歲歲造林不見林”,造成了大 量人力物力的浪費,且貽誤了自然恢復的寶貴時間。在降水量低于400毫米的地區不宜搞純 灌木造林,應以草為主,草灌結合。在干旱和高寒地區,應考慮“宜荒則荒”,不應人為擾 動歷史時期緩慢形成的土表。事實證明,無論南方北方,封育都是植被恢復的最佳途徑。自 然恢復的植被可以形成天然的植物群落和完整的生態系統,避免了生態退化、外來物種入侵 等弊端。
重視整齊劃一,忽視多樣性。天然的生態系統多種多樣,包括物種組成的多樣性、空間 結構的多樣性、年齡結構的多樣性等等,這些多樣性使得生態系統的功能穩定。而在人工林 的建設中,大量營造純林,林齡一致,成行成列,不能形成高低錯落、層次豐富的結構,林 地生態功能低而不穩。
重視引種,忽視物種的地帶適宜性和外來物種危害。我國外來有害植物中,超過一半是 人為引種的,物種引進成為生物入侵的“主渠道”之一。目前草坪引種、退耕還林還草工作 中,大量引入外來物種。不注意因地制宜利用本地種,很可能導致外來入侵物種增加,危害加劇。
篇9
關鍵詞:造林整地方法
我國林業產業不斷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林業產業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已經步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去年,我國林業產業總產值達5860億元;松香年產44萬噸,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出口家具13億件,出口數量居世界首位。經濟林產品年產量也已達7000多萬噸。林業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據統計,中國目前林業產業的發展每年可解決4500多萬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大約占到農村剩余勞動力的37.5%。在南方集體林區158個林業重點縣,農民收入的40%以上來自于林業產業。但是和國外林業相比,我國林業既有一定的優勢,也有多方面的劣勢,優勢與劣勢并存。所以我們還要重視營林建設,本文同時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的方法,把我國林業溶入了國際林業體系中,與世界各國聯系更加緊密,合作更加廣泛。因此,我們要提高認識,學會運用整地、造林的方法,盡快使我國經濟與國際經濟接軌。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環境條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過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條件、清除灌木、雜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時間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還可以改變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減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層的溫度要比有植被覆蓋時上升得快,整地后改變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溫度狀況發生變化。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長情況顯著改善。整地還能保持水土、減免土壤侵蝕,同時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質量。
一、造林地的清理與整地方法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墾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雜草、竹類以及采伐跡地上的枝丫、梢頭、站稈、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為全面清理、帶狀清理和塊狀清理3種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為割除清理、火燒清理和用化學藥劑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機具,如推土機、割灌機、切碎機等機具。清理后歸堆和平鋪,并用火燒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噴灑化學除草劑,殺死灌木和草類植物。
整地方式分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為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墾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區。局部整地是翻墾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
帶狀整地是呈長條狀翻墾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帶狀整地方法有:水平帶狀、水平階、水平溝、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溝、帶狀、高壟等。
塊狀整地是呈塊狀的翻墾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應用的塊狀整地方法有:穴狀、塊狀、魚鱗坑;平原應用的方法有:坑狀、塊狀、高臺等。
二、人工播種方法
撒播:均勻地撒播種子到造林地的方法。
一般不整地、播種后不覆土,種子在條件下發芽。工效高,成本低。作業粗放,種子易被植物截留、風吹或水流沖走、鳥獸吃掉,發芽的幼苗根系很難穿透地被層。
適用條件:勞力缺乏、交通不便的地區,皆伐跡地、火燒跡地,急需綠化的地方,中小粒樹種。
條播:按一定的行距播種,可播種成單行或雙行,連續或間斷。
播后要覆土鎮壓??蛇M行機械化作業。種子消耗量比較大
適用條件:跡地更新,次生林改造;主要為灌木樹種和個別喬木樹種
穴播:按一定的行、穴距播種的方法。
根據樹種的種粒大小,每穴均勻地播入數粒到數十粒種子。播后覆土鎮壓。操作簡單、靈活、用工量少。
適用條件:適用各種立地條件。大、中、小粒徑的種子都適用。
塊播:在大塊狀整地上,密集或分散地播種大量種子的方法。塊狀面積一般在1m2以上。可形成植生組。施工比較復雜。
三、植樹造林常用方法
1、播種造林法:又稱直播造林,是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進行造林的方法。這種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積造林地上進行造林。但是這種方法造林對造林立地條件要求較嚴格,造林后的幼林撫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較高。播種造林的適用條件:適合于種粒大、發芽容易、種源充足的樹種,如橡櫟類、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種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種災害性因素較輕,對于邊遠且人煙稀少地區的造林更為適宜。
播種造林的方法有:塊狀播種、穴播、縫插、條播和撒播等。播種前的種子處理包括消毒、浸種和催芽等措施,對保證春播,早出芽,增強幼苗抗旱能力,減少鳥獸等危害極為重要。
2、植苗造林法:又稱栽植造林、植樹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為造林材料進行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對不良環境條件的抵抗力較強,生長穩定,因此,對造林地立地條件的要求相對地說不那么嚴格。但是,在造林時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損傷或擠壓變形和失水,栽植技術要求高,必須先育苗,卻也節省種子??傊?,植苗造林法受樹種和造林地立地條件的限制較少,是應用最廣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應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種苗(又稱原生苗)、營養繁殖苗和移植苗。有時在采伐跡地上進行人工更新時,可以利用野生苗。近年來,有些地區發展營養器苗造林,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關鍵是苗木本身能否維持水分平衡,所以在造林過程中,從苗圃起苗、選苗、分級、包裝到運輸、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過程都要保護苗木不致失水過多。最好是隨起苗隨栽植,盡量縮短時間,各環節要保持苗根濕潤。
3、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樹木的營養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莖作為造林材料直接進行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能夠節省育苗時間和費用,造林技術簡單,操作容易,成活率較高,幼樹初期生長較快,而且在遺傳性能上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但要求有立地條件較高的造林地,同時分殖造林材料來源,受母樹的數量與分布狀況的限制,這種方法主要用于適用營養繁殖的樹種,如松樹、楊樹、柳樹、泡桐和竹類等。
4、其他方法
(1)插條造林
插條造林在春季和秋季都可以進行,春季應在發芽前,土壤解凍后這一段時間內。而秋季則應在落葉后到土壤凍結前。選擇1.5-2.0cm粗,1-2年生的枝條,剪去側枝,剪成長30-40cm的插穗,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事先整好的地里扦插,然后踏實。插深為使插條的上部露2-3cm。如果土壤較旱,應該用細土覆蓋;此外也可以使用塑料薄膜,采用壟作,可在較為干旱的地區應用此法。具體工序為,先整好地,作壟
,提前灌透水,然后用塑料薄膜將整個壟面覆蓋然后按一定的株距將插條插入壟中,用細土將薄膜上的插孔蓋住,當長出葉子后,即可撤掉薄膜;還有一種方法,是在插前,用石蠟速蘸插條的上切口,即蠟封,以防止插條水分過度散失,然后插入壟中。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一定要插正,即插穗的大頭向下小頭向上。
(2)插根造林
這種造林方法和插條造林方法差不多,在春秋季均可進行,所不同的是插穗用的是粗1cm以上的根,剪成15-20cm長的段。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提前整好的地上挖直徑20cm,深30cm的坑,將根按45度角傾斜埋入,要注意,插穗的方向是大頭向上,上部不但不外露,反而要埋入土下2-3cm。
篇10
關鍵詞:造林整地方法
我國林業產業不斷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林業產業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已經步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去年,我國林業產業總產值達5860億元;松香年產44萬噸,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出口家具13億件,出口數量居世界首位。經濟林產品年產量也已達7000多萬噸。林業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據統計,中國目前林業產業的發展每年可解決4500多萬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大約占到農村剩余勞動力的37.5%。在南方集體林區158個林業重點縣,農民收入的40%以上來自于林業產業。但是和國外林業相比,我國林業既有一定的優勢,也有多方面的劣勢,優勢與劣勢并存。所以我們還要重視營林建設,本文同時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的方法,把我國林業溶入了國際林業體系中,與世界各國聯系更加緊密,合作更加廣泛。因此,我們要提高認識,學會運用整地、造林的方法,盡快使我國經濟與國際經濟接軌。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環境條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過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條件、清除灌木、雜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時間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還可以改變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減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層的溫度要比有植被覆蓋時上升得快,整地后改變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溫度狀況發生變化。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長情況顯著改善。整地還能保持水土、減免土壤侵蝕,同時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質量。
一、造林地的清理與整地方法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墾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雜草、竹類以及采伐跡地上的枝丫、梢頭、站稈、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為全面清理、帶狀清理和塊狀清理3種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為割除清理、火燒清理和用化學藥劑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機具,如推土機、割灌機、切碎機等機具。清理后歸堆和平鋪,并用火燒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噴灑化學除草劑,殺死灌木和草類植物。
整地方式分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為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墾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區。局部整地是翻墾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
帶狀整地是呈長條狀翻墾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帶狀整地方法有:水平帶狀、水平階、水平溝、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溝、帶狀、高壟等。
塊狀整地是呈塊狀的翻墾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應用的塊狀整地方法有:穴狀、塊狀、魚鱗坑;平原應用的方法有:坑狀、塊狀、高臺等。
二、人工播種方法
撒播:均勻地撒播種子到造林地的方法。
一般不整地、播種后不覆土,種子在條件下發芽。工效高,成本低。作業粗放,種子易被植物截留、風吹或水流沖走、鳥獸吃掉,發芽的幼苗根系很難穿透地被層。
適用條件:勞力缺乏、交通不便的地區,皆伐跡地、火燒跡地,急需綠化的地方,中小粒樹種。
條播:按一定的行距播種,可播種成單行或雙行,連續或間斷。
播后要覆土鎮壓??蛇M行機械化作業。種子消耗量比較大
適用條件:跡地更新,次生林改造;主要為灌木樹種和個別喬木樹種
穴播:按一定的行、穴距播種的方法。根據樹種的種粒大小,每穴均勻地播入數粒到數十粒種子。播后覆土鎮壓。操作簡單、靈活、用工量少。
適用條件:適用各種立地條件。大、中、小粒徑的種子都適用。
塊播:在大塊狀整地上,密集或分散地播種大量種子的方法。塊狀面積一般在1m2以上??尚纬芍采M。施工比較復雜。
三、植樹造林常用方法
1、播種造林法:又稱直播造林,是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進行造林的方法。這種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積造林地上進行造林。但是這種方法造林對造林立地條件要求較嚴格,造林后的幼林撫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較高。播種造林的適用條件:適合于種粒大、發芽容易、種源充足的樹種,如橡櫟類、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種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種災害性因素較輕,對于邊遠且人煙稀少地區的造林更為適宜。
播種造林的方法有:塊狀播種、穴播、縫插、條播和撒播等。播種前的種子處理包括消毒、浸種和催芽等措施,對保證春播,早出芽,增強幼苗抗旱能力,減少鳥獸等危害極為重要。
2、植苗造林法:又稱栽植造林、植樹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為造林材料進行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對不良環境條件的抵抗力較強,生長穩定,因此,對造林地立地條件的要求相對地說不那么嚴格。但是,在造林時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損傷或擠壓變形和失水,栽植技術要求高,必須先育苗,卻也節省種子??傊?,植苗造林法受樹種和造林地立地條件的限制較少,是應用最廣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應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種苗(又稱原生苗)、營養繁殖苗和移植苗。有時在采伐跡地上進行人工更新時,可以利用野生苗。近年來,有些地區發展營養器苗造林,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關鍵是苗木本身能否維持水分平衡,所以在造林過程中,從苗圃起苗、選苗、分級、包裝到運輸、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過程都要保護苗木不致失水過多。最好是隨起苗隨栽植,盡量縮短時間,各環節要保持苗根濕潤。
3、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樹木的營養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莖作為造林材料直接進行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能夠節省育苗時間和費用,造林技術簡單,操作容易,成活率較高,幼樹初期生長較快,而且在遺傳性能上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但要求有立地條件較高的造林地,同時分殖造林材料來源,受母樹的數量與分布狀況的限制,這種方法主要用于適用營養繁殖的樹種,如松樹、楊樹、柳樹、泡桐和竹類等。
4、其他方法
(1)插條造林
插條造林在春季和秋季都可以進行,春季應在發芽前,土壤解凍后這一段時間內。而秋季則應在落葉后到土壤凍結前。選擇1.5-2.0cm粗,1-2年生的枝條,剪去側枝,剪成長30-40cm的插穗,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事先整好的地里扦插,然后踏實。插深為使插條的上部露2-3cm。如果土壤較旱,應該用細土覆蓋;此外也可以使用塑料薄膜,采用壟作,可在較為干旱的地區應用此法。具體工序為,先整好地,作壟,提前灌透水,然后用塑料薄膜將整個壟面覆蓋然后按一定的株距將插條插入壟中,用細土將薄膜上的插孔蓋住,當長出葉子后,即可撤掉薄膜;還有一種方法,是在插前,用石蠟速蘸插條的上切口,即蠟封,以防止插條水分過度散失,然后插入壟中。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一定要插正,即插穗的大頭向下小頭向上。
(2)插根造林
這種造林方法和插條造林方法差不多,在春秋季均可進行,所不同的是插穗用的是粗1cm以上的根,剪成15-20cm長的段。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提前整好的地上挖直徑20cm,深30cm的坑,將根按45度角傾斜埋入,要注意,插穗的方向是大頭向上,上部不但不外露,反而要埋入土下2-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