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如初見范文

時間:2023-03-24 09:51: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人生若如初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會平靜地一個人走下去

如我們的相遇

永遠停留在最初的時候

心有不甘

卻又無能為力

留下遺憾

或許是對兩個人的一種傷害

止如初見的美好記憶

在腦海中

彼此都好好珍藏

直到永遠

人生若止如初見

我就不會看到在爭吵后

你帶淚的臉

人生若止如初見

我就不會看到在哭泣后

你紅腫的眼

人生若止如初見

我就不會看到在分別后

你傷心的淚

人生若止如初見

你就不會看到在爭吵后

悔恨的我

人生若止如初見

你就不會看到在哭泣后

脆弱的我

人生若止如初見

你就不會看到在分別后

傷痛的我

人生若止如初見

你留給我的永遠是最美

我留給你的永遠是純真

就像從未涉世的少男少女

兩小無猜

人生若止如初見

一切都將變得美好

沒有遺憾

沒有傷悲

同樣也沒有了生活的樂趣

怎樣品嘗酸甜苦辣的滋味

止如初見

是青春寫給人生的詩篇

翻過青春這一頁

人生還有成長、成熟

以及衰老、死亡的一頁

現在我們

珍藏起初見的回憶

明天我們

篇2

一個轉身,

就遁入人海里不再遇見。

一程心事,

也在北風的蕭寒里暗自消散,

誰還會計較陌上冷暖,

所謂緣分是不是淺薄的可憐?

////

若是,

心可以加密,

以鎖封緘,

淚痕只停留在表面,

流過了臉頰,

就流出了滄海桑田。

潺弱的等待,

放逐天邊,再無牽無絆。

誰又會去追問那無法相告的語言,

以及蘊藏的心事,

是否曾真假難辨?

////

若是那年,

時光只是站在對岸,

你我是歲月長河里的兩株浮蓮,

不曾有邂逅的緣。

偶然的風起迷了我的眼,遮蓋了我的清歡。

我遺落在忘川的哭泣,

即便你會聽見,

那些以往的冷暖也都與你無關。

花開了,

花落了,

都不在你的視線。

我孤單的情緣,

落入繁華背后的容顏。

然后,

長嘆一聲,飲盡風月三千,

醉臥成禪。

////

人生,

一場執意的奔忙,

有些疲憊,

偶爾不明智。

某一時刻,

某種糾結,

那種怦然心動,

會黯然落于枕邊,一直懷念。

很想停下,安靜的等待。

不逆流而上,

也不隨波逐流,

只在一處,畫出靜靜的喜歡。

////

若可以,

我愿只是一粒塵埃,

不被簇擁,

只老守田園,

過一程屬于自己的念。

人生,若只如初見,

桃花的顏,流水的緣,

眼里生明媚,

依舊是春天,

篇3

所以我愛的人是你,所以愛你的人是我

當我剛剛以為冬天悄悄走了的時候

默然,才發現其實夏天已經來了

抬起頭仰望蒼天

卻被陽光不小心刺痛了雙眼

如果只是遇見?那我們也應該有相交點

如果只是一個相交點?我們也應該有擦身的那一刻

如果我們站在地球的兩端?也應該有同時孤寂的時候?

如果只是如果?你也會在那個相交點為我轉身

如果只是因為寂寞?也請你說你愛我……

站在十字路口中,看著遠方,看著愛情,守望愛情。看著日暮的來臨,太陽把我的影子

拉得長長地,突然想起,人不可能是寂寞

愛過,總會有遺憾的。不是每朵花開都會結果。不是每段愛情都會完美。曾經的追求懵懂,曾經的沖動癡狂,曾經的愛過傷過恨過,曾經的笑過哭過醉過醒過,都如那時的花開,終會落英繽紛。只是隨著時日的漸逝。驀然回首時,會驚訝地發現,那曾經以為難以逾越的情關,那無法忘卻的刻骨銘心的痛楚,終將蝕化成微不足道的細小砂粒,在暮色藹藹的風中化為一絲略帶苦澀的淚,甚至飛散到你看不見的地方……

年輕時,我們不懂,以為愛情只有一次,后來長大了,才知道,和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愛情。愛情是可以分期進行的。愛情是永恒的,愛人是不斷變換的。換了心情,換了人,愛情也可以繼續……

篇4

我便化為一朵孤芳

青春時由人褒貶我的貌態

衰老時由風卷落

即使飽受踐踏

化作無奇的泥土

亦不會憎惡于你

——題記

——人生若只如初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兒,比翼連枝當日愿。

聆聽的你需要經過歲月的洗禮,才能明白這首詞的含義,有多么的令人深省。十五歲的時候,我對納蘭這首詞僅僅只是一種佩服與仰慕,佩服納蘭性德的生花妙筆,仰慕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的點徹全文的詞眼。

然而,二十歲的時候,我重讀這首詞,重讀“人生若只如初見”,忽然有一種心扉被刺的感覺,仿佛就在一瞬間,真正品味了些什么。開始懂得納蘭在寫這句詞時的痛郁以及那一份欲挽而留不住的凄惻悲涼。短短七個字,卻一語道盡千古風月,百態人情。

是啊,人生若只如初見... ...

我深深地嘆息,這是一句絕詞,更是一個天真的愿望。它若成真,那么源于感情的悲傷、怨恨與痛苦,又何以附諸眾生?那些美好,那些驚艷,那些情愫,便可以永恒地保留,無關相濡以沫的愛還是相忘江湖的痛,只是定格在相逢的那一刻,享受霧里看花的朦朧,月移花影的悸動。萍水相逢,留著一絲夢幻微笑于你,多么美好。

然而,人總是貪婪,想憑著這點好感去占有,一見鐘情卻不知道相許終身是多么漫長,而衍生出無數的悲傷悔恨,直至如敵人,使當初變得那么的可惜,或不忍回首。愛時似堤,覺可擋洪流般的歲月考驗,任它狂風暴雨,我們會紋絲不動。然而,最可怕的不是歲月的狂風暴雨,而是歲月的細水長流,滴破了那堅硬如石的感情,后知后覺,才醍醐灌頂般的徹悟。蝕心灼骨的青春旅途,多少曾許下山盟海誓生死相與的愛侶,如今各自天涯海角漠不相關。

你若不能緊隨我的余生,請不要說愛,也請不要占有我。我便化為一朵孤芳,青春時由人褒貶我的貌態,衰老時由風卷落,即使飽受踐踏,化作無奇的泥土,亦不會憎惡于你。那樣,我便不會去惋惜你將我擁下時的溫暖,也不會去痛恨你將我拋下時的無情。只會帶著你欣賞我時的目光,再度重生。

初見便就如驚鴻掠影,剎那飛去,若為了這一瞬美艷,將我捉住時。我便不再是驚鴻,而你那一瞥,亦不可重演,我們注定轟烈,無論聚還是散。而轟烈過后,總是靜得讓人慌亂,我不要,不要了。

是“等閑變卻故人心”的愴然,是“卻道故人心易變”的無奈,使我害怕浪漫總是短暫,使我明白漫長總會不滿。我愿就此被風卷落而去,也不想懷著對你的恨。玷污了遇見。縱我抱有春蟬到死絲方盡的信仰,到頭來,怕又是一次作繭自縛,為你忘了自己,淪陷在滿是你的夢里。

漫漫人生路,你我若是清風與明月,那該多好。我將記不起,什么時候遇見你,只記得你拂我一身塵云,我還你一片江山,無盡的纏綿。只記得你容我陰晴圓缺,我愛你溫柔無蹤。沒有怨恨沒有不滿,只有無言,因為我們,都在笑著。

然而。

可惜,你是弱柳,我是浮萍。你在岸邊,我在岸中。遠遠遇見,我癡迷你的身影,卻不得不隨水而去;你憐憫我的漂泊,卻不得不聽風搖擺。

可惜,你是歌鶯,我是游魚。你在天空,我在水里。遠遠遇見,我羨慕你的高飛,你羨慕我的遠走,我們互相憧憬,卻不可以一起遠走高飛。

可惜,你是夕陽,我是霜月,你在黃昏,我在黑夜。咫尺遇見,我羨慕你的光芒,你羨慕我的初升,我們擦肩而過,卻終究只能錯過。

初見的美,原來還包含著凄美,有幾多梁祝,這,便是人間。

試問,誰可以將歲月握住,將命運撕開,誰又有足夠的能力去抵抗它們帶來的顛沛流離與風雨波瀾?滅絕這不美的美,需要多大的勇氣開始與承受。

其實,這叫遺憾。

恩,若人生只如初見... ...

我深深地嘆息,這是一個天真的愿望,更是一份極致的遺憾。我流浪在茫茫人海中,與多少人擦肩而過,驀然抬眼,翩翩一個你,那樣的美,像神一樣,令我信仰,從此為你等遍“過盡千帆皆不是”的失落,從此為你嘗盡“閑敲棋子落燈花”的寂寞。我想要你,卻怕和你在似水流年中走散,我愛上相逢時候的你,卻怕愛不起之后的你,青春就是這般的矛盾。直至我賭上心碎的籌碼,和你春花秋月,和你暢談過往,和你相約白首,和你一起大聲喊,讓現實見鬼去吧!

我以為,我珍惜了初見;我以為,我握緊了遇見。

我鼓起了所有的勇氣,跨越距離與現實,我沒有錯過與你的初見。只是遺憾沒能和你到最后。唯可你明白一句——夜雨霖鈴終不怨。終不怨... ...

元稹癡情地說,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白居易安慰著說,天長地久有時盡。

柳永黯然地說此去經年,良辰美景應虛設。

李清照微醺和柳永一句,花自飄零水自流。

遺山高杯一舉:問世間,情為何物?

而納蘭起身抱酒反問,人生若只如初見?

隔世的我,剎那如夢初醒,在這場千年的風月盛宴里,這一句吟破了紅塵苦愁的源頭,吟痛了我久郁的秋心。

只是,若人生只如初見,又何來秋風悲畫扇?若人生已不如初見,問何事秋風悲畫扇,有何意義?

你這一句,撩起了我的愁,卻無法將它安頓下來。

在你抱酒一吟后,我聽見李商隱呢喃著,此情可待成追憶。

恩,此情可待成追憶... ...

如果說,人生若只如初見,是一句憂傷的問句,那么,此情可待成追憶,便是在悲傷后從容的回答。淡卻了故人心易變的傷感,接受已逝去的感情,不再去追究何事秋風悲畫扇的故事,不再作糾纏與掙扎,將最后一分美,最后一絲情,變得可追憶。我將所有的現在,歸于一句——只怪當時已惘然,告慰塵埃落定的故事。

請容我將追憶你的眼神,追憶你的發香,追憶你的指間的溫度,在時光的渡口,說一聲再見,不再遇見。

我會化為一朵孤芳

只帶著你欣賞我時的目光

青春時由人褒貶我的貌態

衰老時由風卷落

不抱望你對我再回首

即使飽受踐踏

化作無奇的泥土

只記住你的柔情

便不會憎惡于你

篇5

我愛、原諒我當天不懂得珍惜、只知任性壞事情...唯愿你此刻可于虛空中將心聆聽、將來若真的再有個約會會完成、真的會再有這樣深情、~~~~~~~~人生若只如初、誰決定人本性、或許生命中有埋沒姓名、純真愛難記認、人間本來應該是有情、望這不再熟識破落故城、何以變了這樣寧靜、長街失去歡欣笑聲、留下我孤單的一個生命、凝望這風雪未知那日會停、來世你我要是重認、能否找到彼此背影

我愛、如果愛情的路還可以再鋪、我不會讓你再為我哭、如今剩一個沒用到不可原諒、弄丟了自己的幸福的豬、當初愛到末路我選擇退出、~~~~~~~~~人生若只如初見、如果上天能給機會重新付出、我愿意放棄一切押上所有賭注、

我愛、一切又怎可以如初?不能言說的遺憾、終于開口時、滄海已成桑田、

只是太遲......

我愛、想念你是不是我的錯、因為想念、所以在電腦上流淌出的文字都是帶著淚痕訴于指尖、

我愛、不知道愛一個人可以愛多久、不知道愛一個人愛到心痛算不算長久、其實對、,我從來不敢言愛,就算這樣,你還是無聲地離開了、只留下心灰意冷的我、成為一具沒有呼吸的木偶、在家里伏螫了幾日、用冰冷的手指敲出這樣一段祭奠往事的心情、

篇6

記得那個時候,我十四歲,什么都不懂,天真,無知,認為這世間所有的人都可以信任,我是一個很平凡的人,就像無邊無際的世界當中,一只小小的螞蟻。

而你,十七歲,正是那個到江湖去闖蕩的年華。你有著無情的面孔,也有一顆無情的心,你任何人都不信,因為你知道,人的心是什么樣子的。你雖無情,但許多人都仰慕你,羨慕你。因為你有著尊貴的身份,有著強大的靈力。你是多少少女的如意郎君。

我們本來就是大相徑庭,一個天一個地,我們的距離如此的大,可是上蒼,偏偏讓我們相遇,偏偏讓我愛上了你。

那日我正準備上山去采藥,卻在那片森林里看到了受傷的你,我對這個世界太過無知,我不知道你是誰,可是看到你絕色的容顏,一見傾心。我便救了你。

在我的家里,我細心地照顧著你,你也細心的養傷,經過了一段的時間之后,我愛的你已經無法自拔。

篇7

謝爾蓋?亞歷山德羅維奇?葉賽寧(1895―1925),俄羅斯田園派詩人。1914年發表抒情詩《白樺》,1915年結識勃洛克、高爾基和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詩集《亡靈節》。1925年12月28日拂曉在列寧格勒的一家旅館投繯自盡。

關于詩人,永遠的問題是,要不要與他們結婚?顯而易見,鄧肯完全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她與他在語言不通(她講英語,而他只會俄語)的情況下,一見鐘情后就結婚了。

她是美國赫赫有名的舞蹈家,43歲。而他,俄羅期新興的抒情詩人,才25歲。他們的初見是1921年11月7日,蘇聯十月革命四周年紀念日,莫斯科大劇院里。他在臺下,她在臺上。他熱烈地看著臺上的精靈,她穿著紅衣紅帽紅鞋,伴隨著音樂,即興舞蹈。

接下來的晚會,他們被介紹認識。她早就讀過他的詩歌,萬沒想到他那樣年青、英俊,他的眼睛里閃爍著璀璨的光芒。她知道,那是愛情的光芒,而她被那光芒灼傷了。

晚會結束后,他們單獨相處,她如癡如醉地聽他朗誦自己的詩歌。雖然,她完全不懂俄語。可是,她覺得很美。她說,那是音樂,真正的音樂。音樂與詩歌從來都是相通的,而她的舞蹈本就是伴著音樂而生。

1922年5月2日,他們結婚。婚后,他們按照原定的計劃,踏上了去歐美的旅途,開始了他們的蜜月旅行。路線是早擬定好的,先后經德國、意大利、法國、比利時,最后到達美國。

其實,他原來對這趟出國游歷抱有某種計劃。除了商談自己的詩歌出版事宜之外,他更想親自體驗西方的生活,再寫一些異國風情的詩歌。

然而,現實與他的想象大相徑庭。他完全不懂外語,整個行程都只跟在她的身后,成為一個陪著笑臉的木偶。而西方社會的工業正在高速發展中。他這個從鄉村里成長,并得到許多創作靈感的詩人,慢慢覺得枯竭。他越來越想念自己的故鄉,夕陽照著高高的白樺樹,風在歌唱。他為很多俄羅斯的流亡者們在國外的凄苦生活而難過,他與她之間許多的矛盾也開始顯露,她是西方社會的上流人物,而他,始終是俄羅斯鄉村長大的孩子。他們生活的細節差異太大,對家庭的構想也差別太大。終于,他開始酗酒,脫得到處游蕩……

一年后,他們返回俄羅斯時,已經成了朋友――兩個人在巴黎時就有了君子協定,暫時不離婚,但作為朋友相待,并盡量去修復感情。

然而,他們再也沒有在一起,同年秋天,他們就離了婚。他先后經歷了兩段感情。但兩段感情都沒有能挽救他,1925年12月28日,29歲的他用一條皮帶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篇8

覓影花叢蹤跡尋,握筆思量律清琴。

檐上飛雪溶雨淚,寒風襲人浸紙灰。

繞廊輾轉寢難安,君魂已隔萬重山。

篇9

他永遠不會忘記五十多年前,那個秋日的午后,心中的女神竟與自己漫步于鄉間小道。她像孩童般歡跳著,身姿曼妙,朱唇微啟,眼波流轉,金色的陽光在波浪般的發間跳躍……這一切曾經如此美好,如今卻一點點地吞噬著他的心。

彼時,她是星光熠熠的性感女神,他卻只是初出茅廬的第三導演助理。她,30歲,風華正茂;他,23歲,純真青澀。他幸運地走入她最真實的世界,看到她最美艷的微笑和最憔悴的淚眼。她與他短暫甜蜜的一周被他視作珍藏一生的瑰寶。他用半輩子的光陰追憶著與她那一周的點滴,寫就了一本半自傳體小說《我與夢露的一周》(My Week with Marilyn),以此作為對她的緬懷。只因她是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讓全世界魂牽夢縈半個世紀的女人,直到今天,人們依然愛著她。而他,科林·克拉克(Colin Clark),只是一個不想遺忘她的人,他用文字留住了自己與她的美好瞬間。

2011年,在英國導演西蒙·柯蒂斯(Simon Curtis)的執導下,根據小說《我與夢露的一周》改編的同名影片上映。這不是夢露的傳記電影,但卻生動地展現了科林眼中那個不為人知的夢露。

一代性感女神的光環

1956年,夢露應邀到英國參演由表演藝術家勞倫斯·奧利佛(Laurence Olivier)導演并主演的輕喜劇《王子與》(The Prince and the Showgirl)。影片《我與夢露的一周》的故事情節就從這里開始。故事的記錄者科林是勞倫斯電影工作室的實習生,他親歷了《王子與》拍攝的全過程,還幸運地走進了夢露的私人生活。

當夢露乘飛機到達英國,緩緩從飛機升降梯上走下來時,所有的鏡頭都對準了她:標志性的紅唇、豐乳、纖腰、金發,代表那個年代摩登風尚的頭巾和及膝高腰裙——這個性感的女人周身都散發著女神般的光芒。英國媒體為之瘋狂,勞倫斯和妻子費雯·麗(Vivien Leigh)一起到機場迎接她。

Laurence: Gentlemen, it is my especial pleasure to introduce a woman who clearly needs no introduction.

在那樣一個年代,西方電影界不乏美麗的女星,但鮮有哪個能媲美夢露的獨特性感。當夢露第一次出現在《王子與》劇組時,身穿白紗裙的她嫵媚動人,連站在她身邊的費雯·麗都顯得黯然失色。費雯·麗曾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可謂美貌與演技兼備,但當她親眼目睹夢露那讓人窒息的美麗和丈夫看夢露時的愛慕眼神時,也無法掩飾自己的一腔妒意。

Vivien: I didn’t think she would be so beautiful. Disgraceful! Oh, she shines on that screen.

Laurence: Oh, darling. Puss, don’t upset yourself. You are ten times the actress she will ever be.

Vivien: Oh, if you could see yourself. The way you watch her!

Laurence: Oh, Vivien, you’re imagining things. Please.

Vivien: I hope she makes your life hell.

每次拍完場景看樣片時,勞倫斯看著大熒幕上夢露那張完美無瑕的面龐和自己在影片中與她的對手戲,覺得自己仿佛又回到了曾經的純真年代。影片殺青時,他用“狂歡已經結束了”來形容自己對夢露的不舍之情。他是電影人,是夢的締造者,而夢露就是他締造的電影夢中最完美的瞬間。

一位勤勉演員的執著

夢露出身于貧窮的單親家庭,從未受過任何正規教育。在那個年代的諸多女星眼中,她不過是個靠販賣性感為生的三流女演員。的確,性感之于夢露,既如同上天的饋贈,成就了她的盛名;又如同魔鬼的詛咒,讓她身陷“牢籠”。夢露明白這一點,但她不想做一個僅在舞臺上賣弄風情的花瓶,她想進一步拓展演藝之路,成為像費雯·麗那樣受人尊重的專業演員。

于是,夢露把《王子與》看做向好萊塢證明自己表演才華的良機。可是,當夢露遭遇嚴苛的英國電影公會和暴躁的勞倫斯時,本就對演技不自信的她變得焦慮不安,每天拍戲前都遲遲不敢從臥室里走出來。勞倫斯為她屢屢遲到而惱羞成怒,也逐漸對她失去耐心。幸好她的指導老師保拉·施特拉斯布格爾(Paula Strasberg)時刻陪伴在她身邊,在她極度焦慮時給了她最大的鼓勵。

Monroe: I can’t figure this stupid movie out.

Paula: You were wonderful, Marilyn, the most gifted actress I have ever known.

Monroe: No.

Paula: You were superb, Marilyn. You were divine. Have faith in your talent.

篇10

夕陽還是昨日的夕陽

夏天的落花不堪重撿

最真的祝福總在斷然揮手間

衣衫還是昨日的衣衫

沉睡的記憶不再斑斕

人生若如初相見

風不去吹近

蝶怎會飛遠

有一些花草喜于清冷

有一些時空懼怕火焰

我是那滿園的雛菊嗎

總想擁抱大地的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