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家范文
時間:2023-03-29 09:19: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外婆的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以前,我聽人們說“四川沒川,山東沒山。”外婆家鄉也的確是有層層疊疊的高山環抱著,那兒的民宅與農家住戶統統依據當地的地貌特點,建有風情各異、各有特色的二、三層的白色小樓,同時也分不出東、南、西、北,正面與側面。山上長滿了青竹、翠柏、桑樹、橘子樹、山核桃、桂花樹等,一年四季常青常綠、蒼翠欲滴。走入外婆的家鄉后,真令人心曠神怡。山與山之間的溝溝叉叉,也都整理的平展展的,不遠不近的都有小土壩間隔,這是每年種植水稻的良田。一些坡梁地,每年都種植著油菜、小麥、紅薯、玉米、花生、芝麻等。各家各戶還養著大白鵝、板鴨和本地紅雞,鴨蛋、鵝蛋、雞蛋是當地人們生活中的可口食品。大白鵝的鮮蛋每個都有三兩多重,小孩子一頓都吃不了一個大白鵝蛋呢!鵝蛋的蛋白是青色的,蛋黃呈金黃,吃起來味道真鮮美。
嘉陵江里還養育著各有特色的魚類,有草魚、鯉魚、白鰱、鱔魚和名貴的團魚。站在嘉陵江邊,就可以看到蹦蹦跳跳的魚群,它們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生活著。名貴的團魚,呈橢圓形,固名叫團魚。團魚個頭雖然不大,每條多在2斤左右,它的兩只眼睛和頭頂的中上方都有一個圓圓的紅綠色的斑點,而且閃閃發光、發亮。團魚每斤值價380多元,因此在嘉陵江中是一個顯赫、名貴的魚種。
嘉陵江水養育著沿岸的人民,也養育著數不清的魚類和雞、鴨、鵝,也哺育著千萬畝的良田稻禾。
篇2
那天,當我們把電視抬到外婆家的時候,哇!全村的人幾乎都來了。因為那時,在村子里,外婆可是第一家擁有彩電的人家,大家都來一睹電視的風采。小朋友人小,擠在前排,大人們則擠在后面,有的踮著腳,有的探著頭,有的干脆站在小凳子上,整個房間幾乎都塞滿了。
“別擠,別擠!”我一邊管理秩序,心中不覺洋洋得意:城市里淘汰了的東西,鄉下還那么暢銷,自己仿佛是他們的領導者。于是,每個星期天,我總喜歡去外婆家,看著鄰居們擠在一起爭看彩電的樣子,很有點飄飄然,這可是我們家的電視呀!
轉眼,已經過去五六年,我因為功課比較忙,好久都沒有去外婆家了,對于外婆家那臺老彩電的印象總是擠滿了人,大家爭先恐后地在看的那種,很有自豪感。
篇3
我平時住在外婆家,每到星期五的晚上,爸爸、媽媽才來接我回家。那天,我記得是星期四,是我正常上學的日子,可是,外婆一大早就叫我給爸爸、媽媽打電話,說是讓他們晚上來過節。
“過節?”我順手翻開日歷,一看那天是2月26日,便感到有點詫異,“沒聽說今天是什么節呀!”
外婆微微一笑,說:“今天是農歷二月初二,春龍節。”
“我怎么沒聽說呀!”
“嘻嘻,你看——連二月二是什么節日都不知道,我們家的‘小博士’真夠孤陋寡聞了。”外婆揚揚眉毛,顯得很得意。
我知道外婆分明是在“報復”我。前些天,外婆看見街上有很多人在賣玫瑰花,就問我那天是什么節。嘻嘻,連情人節都不知道,真夠孤陋寡聞了。可是,今天的我卻有點尷尬,連“二月二”是什么節日都不知道,讓我這個“小博士”怎么在外婆面前立足呢?
那天臨上學時,我給外公悄悄留了一個紙條兒,請他上網幫我下載一些關于“二月二”的資料,并且懇求他為我保密——我一定要在外婆那里找回面子。那一天,我聽課時有些心不在焉,一直都在想著“二月二”的事兒。
中午,外公偷偷地塞給我一沓打印好的資料,我便關起門來“惡補”。原來,“二月二”在北方稱為“春龍節”,在南方稱為“踏青節”。據說,“二月二”在周代本是一個祭祀的日子,到了唐代已演變成一個民俗節日。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這句話的來歷與中國古代天文學和農業節氣有關。根據中國古代天文學的觀天模式,在周天黃道確定二十八個星座,稱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東南西北分成四宮,并按照它們的形象附會為四種動物。其中,東宮七宿被想像成一條巨龍。每到農歷二月,處于龍頭位置的角宿會在東方地平線顯現,所以俗稱“龍抬頭”。
哈哈,臨陣磨槍,不快也光——我想,只要我亮出“現買現賣”的關于古代天文學的一點知識,就準能把外婆“鎮住”。
吃午飯的時候,我問外婆:“你知道什么叫‘龍抬頭’嗎?”
外婆還是微微一笑,說:“我外孫子今年小學畢業,而且要考重點初中,這就是‘龍抬頭’啊!”
“這是迷信!”我還要繼續說點什么,卻見外公示意我打住,我就把后面的話咽下去了。外公小聲告訴我:“這是民俗,不是迷信。在民俗里,總是寄托著老百姓最殷切的企盼,等你長大了就會明白。”
我凝神注視著外婆,發現他的眼神里閃動著一種我從來沒有看見過的東西——大概就是外公說的那種“最殷切的企盼”吧?望著慈祥的外婆,我的心里涌動著許許多多的感動。我長這么大,還沒有見過怎么過“二月二”,不知道外婆會給我們做什么好吃的。我從資料上得知,在“二月二”這一天,各地的習俗都不一樣。外婆是北方人,會怎么張羅這個節日的伙食呢?
“外婆,今天晚上我們吃什么?”我充滿好奇地問。
外婆仍然是微微一笑,說:“保密。”
那天下午的課,我還是聽得有些心不在焉。
晚上放學回家,我像貓兒似的悄悄溜進飯廳,只見桌子上擺了滿滿一盤年糕——好像是從紅蜻蜓蛋糕店買來的那種,此外還有幾個涼盤兒和一瓶我喜愛的百事可樂。原來“二月二”也沒什么特別的呀!
我看見廚房的門欠著一條縫兒,便偷偷地去“偵察”。廚房里,外婆正在把切成薄片的豬頭肉往一個大盤里擺。她擺得好精心啊,一片一片的很有順序,豬鼻子挨著豬鼻子,豬耳朵挨著豬耳朵,擺好之后仍像一個不曾切開的豬頭趴在那里。然后,外婆往豬頭肉上撒了很多大塊的蔥花兒和各種佐料,最后放在鍋里蒸。
糟透了,真的糟透了!我是從來不吃肥肉的,今天這個節怎么過?
晚上,爸爸、媽媽在桌上對外公、外婆表示感謝,說你們的外孫子一定不會辜負你們的希望,爭取以最優異的成績畢業,并且一定考上重點初中。
“輪到你說了!”媽媽拉著我的衣袖,“請‘小博士’發表祝酒詞!”
我一直看著那盤子肥凜凜的豬頭肉發呆,一時竟然說不出話來。
“不說就不說吧!”外婆把一大塊豬頭肉夾在我的碗里,“來,常常外婆的看家菜。”
外公也鼓勵我說:“來,快吃吧,這道菜具有美容、健腦的神奇功效。”
在外公、外婆以及爸爸、媽媽四雙眼睛的“監督”下,我不得不把那塊豬頭肉塞到嘴里——說實話,我原本是想趁他們不注意時再吐掉的。沒想到,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后來我竟然大嚼大咽起來,外婆蒸的豬頭肉,肥而不膩,入嘴即化,糯嫩可口,那可是相當香啊!
篇4
外婆家鄉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到了夏天聚在樹下乘涼。吃過晚飯后,為了占位子,我早早地搬來一張竹搖椅擺在外婆家門前古樟下,古樟枝葉茂盛,有兩人合抱那么粗,據說有600多年的村齡。古樟前面是一條小溪,小溪長滿了挨挨擠擠的荷葉,在荷花的點綴下顯得氛外妖嬈。溪邊長滿了爭奇斗艷的野花,時不時傳來跳龍門及青蛙的聲音,微風一吹,散發出陣陣地清香。
我搶占一個十分陰涼又可以觀望天空的好位置,坐到竹搖椅上悠閑自在。此時鄰居家的小朋友也紛紛搬出竹床來占地方,叫喊聲伴隨著急促的腳步聲,“這是我的位置”,“明明是我先占到的,怎么成了你的位置”……像趕集似的好熱閑。過了許久,漸漸地安靜下來了,大家都拿盆子去裝水,然后把水潑在竹床下面,一盆接一盆地潑,直到地上全濕了為止,接著又用水摸一遍竹床。我看大家都露出了滿意的表情,心里癢癢的,也把竹搖椅抹涼快了,往上一躺,果然十分涼快。可是我躺了不多久又熱了起來,于是我接了一盆水,拿了一條毛巾急忙跑到古樹下,然后對小朋友喊:“我免費抹竹床,要的舉手。”這話還真靈,話音剛落,小朋友們就不約而同地舉起了雙手。我仔仔細細地把我的竹搖椅和別人的竹床抹了幾個來回后,小朋友們就迫不及待地要躺上去的時候,我立馬喊道:“全體讓一下,我要潑水了。”大家一聽,唰地一下站到我身后。我把盆子中的水,像滾保齡球一樣,邊跑邊潑水,兩下子就被我搞定了。大家爭先恐后地上了自家的竹床,吵吵鬧鬧,好不熱鬧。
樹葉搖擺,陣陣微風吹來,使人感覺涼爽了很多。此時,大人們也出來,他們有的手拿蒲扇;有的手拿毛巾;還有的……大人們有的在皎潔月光下打牌;有的下棋;有的聊家常;還有的講笑話。小孩子們有的在做游戲;有的在蕩秋千;還有的躺在媽媽懷里睡著了。而我呢?纏著外婆給我講常嫦娥的故事。
篇5
時光倒回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南方的一個小鎮。
一盞昏黃的豆油燈,一張脫了朱漆的梳妝臺,一方古舊的鏡子。一個老人在鏡前動作遲緩但一絲不茍的梳頭,我被一些細碎的聲音驚醒,睡眼朦朧的看著她,我的太姥姥(即姥爺的母親)。不一會她就梳好了,一個盤髻。這時她不知從哪里拿出的一朵絹花,粉紅的,端詳了很久她輕輕的插在頭上。
我被吸引住了,她那花白中帶些黃的頭發上,一朵粉花格外顯眼。像在茫茫白雪里的一株雪蓮,溫暖而驚艷。以至于今天我忘記的太姥姥的容貌還記得這一幕,那朵花。想必那時的她也如同今天的我在回憶多少年前如花的自己,和某個端午的早晨。可最終,她挑了一根最普通的銀簪戴在頭上。
一切收拾好了,她走到床前做了個動作示意我睡覺。我閉上的眼睛,但能感覺到燈滅了,和吱的一聲關門。之后就是一片安靜,我知道在艾草還沒有插上門楣時家里誰都不可以說話,要不然不吉利,我也絕對不可以出聲,這是大人們交待過很多次的。靜,真靜!
“小乖乖,起床了,太陽都曬屁股了。”我在姥姥那熟悉的叫喊聲中坐起來。姥姥拿來了前兩天才為我縫制的新衣,大紅的鑲著黑邊的衣衫,還用一根紅繩給我扎了一個沖天炮的發型。
“穿上鞋,去給太姥姥請安。”姥姥便給我穿上了那個紅的繡著仙桃的布鞋,出了臥室門,太姥姥坐在堂屋里。“太姥姥好。”說完我便跪了下去磕了三個響頭。
“乖,拿著納福籃一邊玩去。”她笑吟吟的拿起身邊的那個八邊形的布藍,在每一片布上都繡著不一樣的花,每一片布的邊與邊的交接處都要再用布札一個鳳凰頭,每一個鳳頭上都叼著七色的彩線穗子。
“姥姥好。”我拿著小籃轉身就向身邊的姥姥作了一輯。
“好,好,乖。”姥姥笑著往我小籃里放鴨蛋和糖果,“走出去洗洗。”姥姥放了東西就拉我到門外,洗臉盆里已注滿了清水。她從神柜上那一堆艾草里拿出幾根,沾了點水在我身上輕輕的拍了幾下說;“去禍去災,平平安安。”
洗了手和臉,我也拿了幾根艾草學著姥姥的樣子在房屋里的每個角落里都掃一掃,一邊掃還一邊說,“端午節掃一掃,蚊蟲螞蟻都往外面跑。”
早飯,一個棕子,一個鴨蛋,一碗粥,匆匆吃過。吃完后姥爺便用雄黃在我頭上畫了一個“王”字,據說這樣那些鬼蟻蛇蟲都不會傷害我。
“張奶奶好。”“李奶奶好!”吃完飯不能閑著,拿著小籃便挨家挨戶的串門,老人們都紛紛拿些零食往我小籃里放。不知何時小籃滿了,我便回到姥姥家。
“哪來的小老虎。”姐姐坐在堂屋里看我進來了笑的合不攏嘴。
“爸爸,媽媽,姐姐,你們什么時候來的。”我一邊說一邊撲到媽媽懷里,到姥姥家已經幾個月了真是很想她們。
“瞧瞧,又長壯了。”媽媽抱著我高興的說。
和媽媽親昵了一會,便和姐姐玩起來,一見姐姐的和我一樣的小籃里的東西沒有多少,我便拉著她向外走。一邊走一邊說哪家給的東西多,哪家的東西好吃。到了李奶奶家里她們見我又來了便說,“小丫頭,怎么又來了。”
“我是給姐姐帶路的。”說完便站在姐姐身后,姐姐便上前給那她請安。
“這是大丫頭吧,長的越來越俊了。”李奶奶忙扶起姐姐,笑著對身邊的和說“鬼靈精怪的,還長的張巧嘴。”
從李奶奶家出來又到張奶奶家,就這樣小籃又滿了。也中午了。
“快洗手吃飯,”媽媽已經在門口等我們了,滿桌子的飯菜都上了,雄黃酒也端上了。父親和太姥姥都坐在上席(在老家姑爺是客,應該坐上席),姥爺坐在父親身邊,別人吧都可以亂坐。
“吃吧。”太姥姥動了第一筷子之后我們才開始動筷,“來吃雞腿,跑的快快的。”太姥姥第一筷子是給我和姐姐的。“姥姥你也吃。”坐在太姥姥身邊的父親也挑了一塊肉給太姥姥,然后呢,姥爺給父親夾菜,姥姥給媽媽夾菜,媽媽在給姥姥夾菜,姥爺給父親倒酒,父親給姥爺敬酒`````````
“走???戳?廴ァ?rdquo;一家人其樂融融,歡歡笑笑的吃完了,姥爺便抱著我拉著姐姐向河邊走,父親跟隨著。母親則留在家中陪姥姥,一路上姥爺問了父親一些春耕的事情。
“快點,快點,都開始了。”我看見河邊好多人便大叫,對于大人的談話我是不感興趣的。他們便加快了腳步,我騎在姥爺脊背上,姐姐騎在父親的背上,河中的場景我看見了。
兩條龍頭的彩繪木舟,兩條木舟上的人都一樣多,不同的是一條木舟上的人系的是紅頭巾,另一條木舟上的人系的是藍頭巾。他向水中拋了些棕子,說了一些我沒聽懂也沒有記住的話。過了一會岸邊的鑼都敲了起來,那些龍舟上的人都坐的很整齊,等大鼓一響船像箭一般沖了出去,不一會兒就超出了我的視線。
“追龍舟呀。”旁邊的人都一邊叫一邊跑,姥爺和父親背著我們也在跑,可到了終可都賽完了,聽旁邊的人說是紅隊獲了勝。
在那里也沒有多留,因為姐姐明天還要上學,她們今天得回家。臨走時媽媽囑咐我她買給姥姥吃的東西我不要吃,要叮囑她們吃。我當時堅定的點點頭,事實證明這些東西還是被我給吃了。
到了分別的時候,我實在不舍就拉著媽媽的衣服。姥姥見狀就說:“李奶奶家的小牛剛才掏了好大一窩鳥,現在正在分小鳥,再不去就沒有了。”
我一聽松開手就往李奶奶家跑,當然沒什么小鳥,倒是有很多的小孩在玩過家家,我便加入其中,一直到吃晚飯。
篇6
南京市南化實驗小學 三(1)班張馳梁
“明天我們去看望外公外婆。”,媽媽宣布。外公外婆家我已經兩年沒有去啦。五月一日,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耀大地時,我們全家已在去外婆家的路上了。
走進外皮家庭院,哇!我吃驚的發現,院子比原來大了幾倍,漂亮而又新穎的推拉門代替了陳舊而又古老的木門,原來坑坑洼洼的泥土路也被水泥所覆蓋,引人注目的是路兩邊花兒顯得分外妖嬈,各種花兒爭奇斗艷,西北角的梨花雪白雪白的,猶如大雪覆蓋;旁邊的桃花粉紅粉紅的,競相開放。這些花兒,好似要和春姑娘比美,一時之間,讓我有一種“滿園春色關不住”的感覺!圍墻全給爬山虎安了家。我不禁感嘆:舊貌換新顏,農村庭院恬靜。
東北角有個小魚塘,水中的的魚兒正歡快地游動,仿佛在迎接我的到來。看到它們這些可愛的小家伙我忍不住央求來迎我們的舅舅:“舅舅,我要釣魚,我要釣魚。”舅舅經不住我的纏綿,給我拿來了魚竿和魚食。
一切準備就緒,我便開始地垂釣。
這時,一條頑皮的小毛魚從水面上游過,它仿佛就是為了戲弄我而來似的,一會兒觸弄魚浮,一會兒擺擺它的小尾巴,晃出一波波水紋,一會兒游開,一會兒又游來。咦,一只蝴蝶飛來,它停在了我的魚竿上,展開美麗的雙翅翩翩起舞。忽然我的魚浮有了動靜,一下,兩下,三下,我屏住呼吸,不敢喘氣,生怕驚動魚兒。只見魚浮突地一沉,又倏地冒起,說時遲那時快,我猛地一提,哇!好大的一條魚!我開心極了。我把魚兒放進了魚簍里,哼著歌兒繼續垂釣。
“乖乖,孫子來啦。”外婆樂呵呵說。
“外婆,你家變化好大呀。庭院真是世外桃源啊。”
“現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啊,現在,我們農村不比你們城里差多少哦。”外婆一臉自豪,“我和你外公一早一晚就在這院子里散散步,呼吸新鮮空氣,這不,越活越年輕。”說完,外婆大笑了起來,那笑聲驚動了花兒上的蝴蝶。
篇7
要說我最熟悉的地方,那當然是外婆家的小院了,迷人的景色使你大飽眼福。
小院子里種滿了各種各樣的樹,有:棗樹、橘樹、桃樹、柿子樹、栗子樹……到了金色的秋天,樹上結滿了又大又紅的棗,甜美的柿子,金燦燦的橘子……讓人羨慕不已,沒有人見了不饞涎欲滴。
站在小院前可以看見一個小池塘,池水清澈見底,可以看見水里成群的小魚。岸邊的垂柳,清澈的池塘,遠處的青山,在天地間形成了一幅絕妙的山水畫。
外婆家的小院,我的游樂園。春天,哥哥們爬上柳樹摘柳條,我就和姐姐編成手環、項鏈;夏天,我和哥哥姐姐們在小池塘里打水仗,濺起的水花映著我們愉快的笑臉;秋天,哥哥們用竹竿把水果打下來,我和姐姐就撿起來洗干凈分給大家品嘗;冬天最熱鬧,所有親戚和小孩在院子里狂歡著。
外婆家的小院,我童年的“快樂驛站”!
篇8
在屋子后邊的一片空地上,還有幾種花,鳳仙、月季、映山紅、大麗菊、雞冠花,各種各樣,依著季節順序,紅如火,粉如霞,白如雪……樸素中擁有著非凡氣質。在這些花的旁邊,還有一叢竹。青嫩的葉,筆挺的竿,互相交錯著,投下一片翠綠的濃蔭。這時候,還有幾株小小的筍,露出尖尖的腦袋,好像一使勁兒,就會齊刷刷地從地底下探出頭來。
雞,農村人家中總要養幾只的。外婆在院子里,壘上一個雞窩,養了幾只雞。從院子里走過,肯定會看見一只母雞和小雞們奔跑。雄雞高傲的挺著身子,儼然一位將軍在閱兵,斗志昂揚;又如同一個盡職的大丈夫在保護著自己的家人,守護著自己的家園。
離房子不遠處,有一條小河,清澈的水面上有幾只鴨子,在歡快地嬉戲。時不時地把頭伸進水里覓食,或是與同伴們嬉鬧“嘎嘎——嘎嘎——”的叫聲在水上回蕩,即使旁邊有人在洗衣、洗菜,也阻擋不了它們的歡樂。有幾只蜻蜓也愛湊熱鬧,在水面上飛行著。河旁的葦絮飄飄悠悠的,似乎把小河籠罩在了一起。陽光下的小河,顯得格外清澈,一陣微風拂過,水面上泛起了層層漣漪,波光粼粼的。
小河后就是大片大片的田地了。一行行排列的非常整齊。種著些青菜、油菜、豌豆、羅漢豆等。遠處還有一畝畝水田,可以看見一些農民們正在種秧苗,一排排秧苗隨著微風慢慢飄拂。
篇9
原來,是外婆家的珍珠雞在叫。我走過去看,它看見我來了,又開始“咕嘎咕嘎”地叫個不停,像是在和我打招呼呢!它叫了有半分鐘,才停下來。
珍珠雞的特點是全身的羽毛是黑色的,其中還有很多小白點,像一顆顆美麗的珍珠珍珠,所以叫珍珠雞。
剛才我看見有兩只珍珠雞,可現在怎么只剩一只了?我又仔細尋找,發現另一只珍珠雞臥在沙堆里休息呢,原來,它在和我玩兒“捉迷藏”呢。
篇10
然而,展現在我面前的卻是另一種姿態:花瓣三五成伴點綴在青褐色的樹椏上,為沉謐的桃樹增添一份生氣,經過昨夜的風吹雨打,花瓣已凋零一大半,滿地都是,我并為此而沮喪,或許是因這桃花生氣不減,或許是因這桃花爛漫多姿……
一陣風吹來,吹落了大片桃花,花瓣紛紛揚揚的飄落在地,我的背包上也是星星點綴,我抖落背包上的花瓣,恐腳踩著,就兜著落花,堆放在身旁。
不禁,想起這情景在哪里見過,凝望著漫天的桃花,心頭陡然一觸,正是暴雨坐在沁芳閘橋邊桃花底下一塊石上,細細品味《西廂記》的情景。
我亦否黛玉“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痛吟《葬花詞》。
面對桃花飄雨,亦否《牡丹亭》:“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我會把這遺失的美好畫出來,吟上一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此時發現桃花瓣,竟是那般柔嫩與光滑,花瓣邊緣非常柔潤,頂端成菱形,沒有一點凹凸,忍不住用手摸一摸,絲絲的,柔柔的,但又卻富有彈性。似乎,粉紅色只屬于桃花。的確芊芊世界中,沒有一種粉紅能與桃花的顏色媲美,只有桃花,才能將粉紅色展示水靈,與接近花蕊,顏色愈淡。看久了,心中便涌起陣陣溫馨。花蕊的裝飾讓桃花更具有特色:風格、圖案和色彩。
微微閉上眼睛,我清楚地看到那幅畫:冰清玉潔的桃花,像水一樣柔,似冰一樣清……遠處的喧囂聲回蕩在天際,我進入了一個純凈的世界。這里沒有嘈雜,沒有污穢,沒有骯臟……只留下一幅畫??盛開與凋零的桃花!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欲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