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故事范文
時間:2023-04-04 11:32: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法制故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法制節目出現初期,直擊偵破現場、展現庭審交鋒、推理探案、以法斷案等各種形態的電視法制節目競相出現,令人目不暇接。然而,這些形態各異的節目有一個本質上的共同點,即以案普法。這種節目時間久了,會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幾年前,再現偵破過程極為吸引觀眾,究其原因,是那時的觀眾對公安破案知之甚少,所以,競相一睹為快。而庭審類節目,更因為觀眾對法庭的好奇和陌生,讓他們產生了強烈的獵奇心理,因而,觀眾對這類節目情有獨鐘。當觀眾對偵破過程已經不再感到新奇,對庭審程序已經大致了解的情況下,對節目產生厭倦心理,是很正常的。對現在的觀眾而言,除了在不必集中精力的前提下獲取必要的新聞信息和娛樂需要之外,想讓他們長時間停留在法制節目前,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講故事。任何一個與案件有關的故事,都與法律脫不了干系,關鍵是要變過去的法律先行為故事先行,在故事中點擊法律,把說案件變為說人,將法律的傳播由直接變為間接,讓觀眾在聆聽人物故事中感受法治。
二、突出法制節目故事性的表現手法
首先,要巧妙設置懸念。好的懸念設置,能使節目的表述跌宕起伏,增強節目的故事性。設置懸念應根據欄目的時間長短和事件的復雜程度來確定,筆者認為,一般情況下,一期15分鐘的法制節目,平均5分鐘左右設置一個懸念就比較合適。首先要設置一個總懸念。總懸念在節目開始就要提出,并要隨著矛盾沖突的上升不斷加強,直到事件發展得以釋疑。總懸念往往是節目的主要情緒支柱,最能吸引觀眾,也是節目的重要看點,其設置應符合現實生活發展規律及人物性格命運。
其次要設置兩個小懸念,并在節目中穿行,作為事件的副線或者次要方面不斷展現,以加強觀眾的期待心理,小懸念的設置應符合觀眾的收視心理,張弛有度。只有這樣,才能使整個節目全篇貫通,看起來精彩,也能較好地消除觀眾的收視疲勞。
再次,要追求現場的真實性。電視法制節目雖然沒有新聞的時效性那么強,但電視法制節目的案件都是真實的。一期好的電視法制節目,必須在敘述故事的過程中,通過畫面營造一種現場感,通過畫面的精心包裝,呈現出一種像是現場的狀態,讓觀眾有意無意地產生這就是現場的錯覺。中國法制類節目發展到今天,缺的不是評論,也不是探討,缺的就是真實的現場。現場的張力勝過一切有聲有色的描述和評論。
篇2
中華民族在悠悠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中華文明主要依賴漢字傳承至今。先民們很早就使用他們創造的古文字,先后在龜甲、獸骨、青銅、陶、石料、竹、木、絲綢等材料上大量記述社會生活事件。經過上千年的探索,中國人才終于發明了“紙”這種質優價廉的書寫材料。
追溯中國古代造紙技術發展的淵源,不能不對造紙術發明前使用過的文字載體作簡要介紹。漢字出現的確切年代難以考證,大約在新石器時代的后期,漢字的雛形出現在石壁上、陶器上,如江蘇省連云港將軍崖新石器時代的巖畫,有專家認為是文字出現以前人類表達的“稷神崇拜圖”,這樣的巖畫在內蒙古的陰山等地也有發現。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的陶片上也刻寫有原始的近似文字的符號,如來自陜西的半坡陶盆、山東大汶口文化的灰陶尊。早期人類創造的這些形形的圖畫和符號可視為后來出現的象形文字雛形。
目前所知道的最早的成熟漢字,是殷商時代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甲骨文”。商周兩代是我國青銅器高度發展時期,鑄刻在鐘、鼎等古代青銅器或其他金屬器物上的漢字字體稱為“鐘鼎文”或“金文”。金文的制作需要經過復雜的鑄造工序,而在石頭上刻寫文字則方便得多,戰國的秦國刻石“石鼓文”一般看作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字刻石,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在山東的嶧山、泰山等地刻石,以頌其功,使用的文字為秦朝統一文字后的小篆書體。
用紙之前國外使用的書寫材料,大體有石、木、土坯、動物皮(如羊皮紙、牛皮紙實為皮革加工而成的薄片)、莎草片、樹葉等。相比較而言,還是中國的竹木簡牘和縑(jiān)帛實用。戰國時期的《墨子》記載:“書于竹帛,鏤于金石,琢于盤盂,傳遺后世子孫者知之。”“竹帛”即竹簡和縑帛,這是戰國至秦漢時期乃至紙張出現以后很長一段時間里主要的書寫材料。最早的書籍,是用書繩將簡編連而成的策(冊)。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晚年“讀《易》,韋編三絕”。可見孔子所讀之《易》是用“韋編”即皮條編連的簡冊。簡冊寫錯字了沒有橡皮只好用刀削去,這就是“刪”。竹木簡牘材料易得,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是主要書寫載體。但這種材料卻并不輕巧,老子寫《道德經》五千言,所用的竹簡得要好幾輛馬車拉,所以叫“學富五車”, 這些有學問的人搬一次家可費勁了,那叫“汗牛充棟”,秦始皇每日批閱的寫在簡牘上的奏章往往重以石(每石120斤)計。如果寫在紙上,可能連一斤重的紙也用不完。當時還有一種書寫材料,就是輕巧漂亮但昂貴的蠶絲織品縑帛,如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大量帛書,是精美絕倫的書法作品。但縑帛昂貴,只有極少數豪富貴族才使用得起。隨著文化的普及,社會迫切需要方便實用又價廉物美的書寫材料,造紙術應運而生。
一般認為,造紙術是東漢蔡倫發明的。但近年考古發現,紙約在西漢初期即已出現。蔡倫(約61―121年)的功績在于對造紙原料加以拓展,并改進造紙技術,作出了較大貢獻。根據《東觀漢記》《后漢書?蔡倫傳》等文獻的記載:蔡倫為尚方令時,“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漁)網以為紙”。樹膚即樹皮,麻頭及破布、漁網都是麻質的,這些造紙所用原料豐富廉價易得。他還改進了造紙用具,革新了造紙技術。改進造紙術以后,造紙質量得到提高,規模不斷擴大,他的技術得到朝廷贊許并加以推廣,史稱“蔡侯紙”。
篇3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四中全會吹響了“依法治國”的新號角,從法制到法治,依法治市成為未來中國政治經濟建設發展的主基調。圍繞著如何依法治市,各行各業都在實踐中摸索解決問題的思路與辦法,尤其是一些“老大難”問題,如果不從依法治市的角度出發,恐怕很難解決。
就股市而言,股市中的“老大難”問題就是投資者最為詬病的退市難問題。
經歷了20多年的風雨發展歷程,中國股市從創立之初的滬市“老八股”和深市“老五股”發展到了如今2500多家上市公司的規模,參與股市投資的證券賬戶達到了一億三千萬戶,中國股市已經成為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
然而,在中國股市的發展道路上,有一塊頑石始終橫亙在前行的道路中間,那就是退市難。換而言之,也就是“只進不出”。盡管監管部門推出了一系列上市公司退市的相關制度,但是由于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遭遇到諸多阻擾,特別是一些利益集團的干擾,使得一大批“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混跡于上市公司行列之中,這些上市公司早已經“資不抵債”,卻在頭頂上戴著“殼”資源的光環招搖過市,股價也被一些居心不良的投資機構炒至天外天之上,中國股市平均市盈率之所以居高不下,就是這些瀕臨退市的上市公司惹的禍。
更有甚之,一些投資機構還投其所好,把這些瀕臨退市的上市公司劃歸在一起,搞了一個所謂的“殼”資源板塊,每逢歲末,這些“殼”資源公司面臨退市大考時,總有一塊意料之外的大餡餅從天而降,把這些瀕臨退市的“殼”公司從退市的懸崖邊緣拉回來,這些機構也從炒作這些瀕臨退市的上市公司中大撈一把。于是乎,在中國股市中形成了一道獨特靚麗的風景線,投資者從炒股中賺錢最多的板塊不是業績優異、分紅慷慨的大盤藍籌股,而是資不抵債的“ST”板塊個股,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讓大盤藍籌股跌跌不休,“ST”板塊個股雞犬升天。很多業績不錯的上市公司眼見股價上漲無望,寧愿戴上“ST”的帽子賺股價投機的錢,也不愿遵從價值投資的規律。當投資者已經形成了炒作“ST”板塊個股的習慣,“ST”板塊的隊伍也是越發壯大。如今,國內股市的“ST”板塊已經發展成為擁有49家上市公司的家族。
篇4
瑋瑋在訴狀中稱,今年5月她又入住醫院進行鋼釘拔除手術,要求保險公司支付意外事故致殘保險金5000元,以及髓內固定鋼釘拔除醫療保險金等費用5000余元。保險公司則辯稱,根據合同中的“殘疾程度與給付比例表”,瑋瑋的傷殘程度不屬于學生團體保險需支付保險金傷殘程度范圍,公司無須支付這筆費用。另外,根據保險合同約定事故發生,超過180天的醫療費用不予理賠。
本案件的爭議在于,根據《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的規定,瑋瑋因交通事故已構成了七、九、十級傷殘。可瑋瑋的傷殘程度卻“超出”保險合同的約定。保險公司是否可以免除支付傷殘保險金的責任呢?
法院認為,保險公司將意外殘疾限定在所制訂的范圍之內,但是無論是保險公司、投保人、被保險人,均無法排除意外傷害危險的發生,或者預知會發生何種意外傷害后果。若一旦發生約定范圍之外的傷殘,必然會引起保險公司與被保險人的爭議。
瑋瑋的傷殘程度超出了限制范圍,假如由于合同沒有規定瑋瑋的這種傷殘,使她不能獲得傷殘保險金,顯然不公平,也不能體現保險“分散風險、補償損失”的職能。除非保險合同中明確約定,除“殘疾程度與給付比例表”范圍之外的傷殘,不屬于傷殘保險金的支付范圍,保險公司才可以免責,但是合同并沒有如此約定。
篇5
【關鍵詞】企業價值評估方法 發展趨勢 實物期權
一、企業價值評估方法
(一) 現金流量折現法。
現金流量折現法基本思想是企業最終創造的可自由支配的現金流量決定了企業的價值。它遵循著增量現金流原則和時間價值原則,在實際應用中主要有股利折現模型,股權現金流折現模型和企業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通過先預測企業未來的現金流,再分析現金流量中的風險程度,最后選擇一個折現率將企業現金流折現得出企業價值,這種方法有著深厚的經濟學基礎,可以精確的評估企業價值。但是,現金流和風險的不確定性為這種方法的使用增添的一定的難度,同時它僅考慮現有投資機會產生的現金流增量,忽視了潛在的投資機會。
(二)相對價值法。
相對價值法是根據可比公司的市場價值衡量目標企業的價值。不同企業股票價值之間不具有可比性,因此要通過對可比公司市場價值修正才能真實的反映目標企業的價值。主要方法有市盈率法(市價/每股收益),市凈率法(市價/每股凈資產),收入乘數法(市價/每股收入)。這種方法使用簡單,在實踐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但是,通過比率和可比公司進行評估,容易忽略關鍵的價值決定因素如風險、成長性、收益等,導致評估結果和內在價值不符;相對比較方法是根據可比公司的市場價格展開的,當可比公司普遍被高估(低估)時,評估結果也隨之高估(低估);同時相對比較方法在根本假設方面缺乏透明度,評估結果操縱的可能性更大。
二、企業價值評估的意義
企業價值評估是分析和衡量一個企業或一個經營單位的公平市場價值,并提供有關信息以幫助投資人和管理當局改善決策。
(一)為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作出參考,實現利益最大化。
價值評估是基礎分析的核心內容,企業價值與財務數據之間存在一定關系,這種關系在一定時期內是穩定的,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中的投資主體,也是被投資的對象,由于投資雙方信息的不對稱,要保證投資的合理性,有必要對現有投資機會進行一個正確的評估,以達到雙贏的目的。同時評估的結果可以作為投資者與被投資者談判的重要依據,也可以作為被投資者相關會計入賬的基礎。
2.2 有助于企業提高自身價值,并把企業價值作為業績評價的依據
對于企業管理者來說,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已逐漸取代了利潤最大化目標,企業價值是價值目標管理的核心,是企業管理和決策的重要驅動因素。通過價值評估可以幫助管理層進行優勢和劣勢的分析,有效的改善經營決策。然而在實踐中,由于我國資本市場不發達,相關經濟基礎條件不健全,價值評估的固有限制,使得如何實現客觀公正的評估企業價值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的發展趨勢
(一)期權定價模型。
20世紀70年代以后,期權定價方法為企業價值評估開創了一條新思路。期權是一種契約,它賦予持有者在特定的時間或該時間之前,按照特定價格買進或賣出一項資產的權利。實物期權是金融期權理論在實物上的推廣和發展,它是利用期權定價模型進行評估的一種新興的評估方法。
期權理論研究表明,期權總價值是由“內在價值”和“時間價值”兩部分構成,其中內在價值是標的資產市價與期權執行價格的差額,時間價值是期權超過內在價值的部分,是一種等待的價值,波動的價值,時間越長,標的資產價格出現波動的可能性越大,時間的溢價就越大。
(二)期權定價在企業價值評估中的應用。
在應用現金流量評估項目價值時,我們通常假設公司按既定的方案執行,執行過程中不會進行重要的修改,實際上,管理者會隨時關注各種變化,如果事態表明未來前景比當初設想更好,他會加大投資力度,反之則會設法減少損失。只要未來是不確定的,管理者就會利用擁有的實物期權增加價值,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既定方案,這種實物期權隱含在投資項目中。如今企業迅速發展,經營風險越來越大,即時選擇顯得非常重要,突顯了期權估價技術的獨到之處,特別是需要把握市場機遇的高科技企業,這種隨時可能變成現實的獲利機遇構成企業價值的一部分。
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價值內在的驅動因素不同,因此,在進行價值評估時要注意區別對待,使用不同的評估方法和模型,結合企業自身的特點,能夠更加真實準確的反映企業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李光明.企業價值評估理論與方法研究[D].中國農業大學,2005.
[2]譚三艷.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研究[J].財會通訊,2009(8).
篇6
新新搬新家,買了一套新沙發。沙發是真皮的,顏色紅色。沙發設計得真好,那種人性化的設計,兩個扶手,座墊做得象真人的大腿,一坐下去,立刻有一種被人擁抱的溫暖感覺。
但有一天,他發現沙發好象沒有買來的那么好用:坐墊不象以前那么舒服,軟塌塌的,還掉顏色,天氣熱了,真皮散發出難聞的氣味。這種現象越來越嚴重。新新氣憤地去找賣沙發的要求退換沙發。
賣沙發的感到很意外,因為他第一次聽到顧客這樣的意見,突然他又好象想起了什么。他問新新:怎么褪色了?新新把證據,一件染紅的紅衣服往賣沙發的手里一扔說,你自己看。老板用水把衣服一洗,馬上打電話報了警。
police趕來了,立刻把新新叫到房子里問話。police用眼睛看著新新,象要看穿新新的五臟六腑。police問第一句:“你怕嗎?”新新一下子緊張了:“我沒干壞事兒,為什么要怕?”
篇7
為落實《浙江省突發公共事件物資能源應急保障行動方案》和《浙江省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切實履行經貿系統作為牽頭部門的應急保障工作職責,加快建立和完善重要物資和能源的應急加工、應急采購和應急調用機制和體系,建立相關資源的動態數據庫,經研究,啟動全省突發公共事件物資能源應急保障重點響應企業聯系制度,現就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進一步完善經貿系統應急工作體系。根據《浙江省突發公共事件物資能源應急保障行動方案操作手冊》,省、市兩級經貿系統應急工作體系已落實到位,請各市盡快將工作體系延伸到所轄各縣(市、區),確保應急聯系工作有專人負責,工作落實,責任落實。
二、建立省、市、縣三級企業聯系制度。根據突發事件分級處置原則,必須自下而上建立應急資源動態數據庫,建立企業聯系制度是數據庫的基礎。各縣(市、區)先在轄區確定應急響應企業建立聯系制度;各市聯系制度企業擴展為市本級和所轄各縣(市、區)的應急響應企業;省級聯系制度企業擴展為省級和全省11個市的應急響應企業。
三、應急響應聯系制度企業的確定方式。根據應急商品目錄,分品種選擇若干生產企業和若干流通企業作為應急響應聯系企業(1家企業可同時作為若干應急商品的應急響應企業)。首批建立企業聯系制度的應急商品在生活必需品以及經貿委系統牽頭或協助保障的商品中選擇(附件1)。應急響應聯系制度企業需根據企業類別填寫推薦表(附件2)。
四、做好宣傳發動和應急企業推薦工作。應急聯系企業將在各級政府應對突發事件組織協調物資供應中發揮重要作用。各級經貿部門要下大力氣做好宣傳發動和組織工作,引導企業增強社會責任意識,逐步充實和擴大應急聯系企業隊伍,盡可能使所用應急商品都有相對應的應急聯系企業。為確保全省應急聯系制度企業的數量,各市的推薦企業應在100家以上。
篇8
一、故意制造事故罪的行為特征
為了準確地創設懲治故意制造事故罪的專門條款,我們有必要認真研究故意制造事故的行為特征。現將故意制造事故罪的基本特征概括如下:
1.行為人主觀上有制造事故與規避責任的故意。
主觀上的故意是本罪區別于過失肇事的根本特征。故意制造事故具有明顯的預謀性特點,絕大多數在事先經過周密策劃,有的還結成團伙,采取分工合作、交叉組合、各司其職、經常變換作案地點等辦法提高作案的成功率。故意制造事故的動機具有多樣性,在牟利、泄憤、報復、要挾、損毀他人信譽等具體動機的支配下,都可以出現故意制造事故的行為。行為人是否謀取了非法的利益不影響本罪的認定。
由于實施本罪的動機往往是牟利、損毀他人信譽等,故行為人規避法律責任的特點十分突出,往往是制造事故的行為十分隱蔽,在現象上事故的責任卻明顯地落在相關人的身上或呈現為意外事件。如果用慣常的思維模式判斷,很可能難以發現隱匿在暗處的故意性行為。
2.行為人利用了某些客觀條件或相關人的過錯。
故意制造事故不可能“白手起家”,利用某些客觀條件或者相關人的過錯是行為人得以逃避法律責任的重要前提。故意制造事故的關鍵性行為總是隱蔽的、短暫的,制造事故的機會也往往稍縱即逝,作案人的蓄意而為大多與相關人的過錯交織在一起或被表象化的過錯所掩蓋。故意制造事故者對客觀條件與相關人過錯的利用是極具智能性且有機緣性的,這一特點在高科技領域的反映尤為突出。
3.行為人熟悉相關規則,具有相應的技能。
故意制造事故是一種智能化、技術化的犯罪。一般而言,行為人一是熟知法律法規;二是掌握相關行業的管理規章、操作流程、控制漏洞;三是有比較熟練的技術技能;四是利用相關人的過錯或某些客觀條件。這也許就是故意制造事故罪與一般破壞、、毀壞類犯罪(如刑法第一百一十六條至一百一十九條的規定及第二百七十五條故意毀壞財物罪、第二百七十六條破壞生產經營罪等)的區別。
4.行為人犯罪證據的獲取難度相對較大。
如果我們確認與事故相關的犯罪不僅僅由過失構成,就應當承認我們在獲取故意制造事故的犯罪證據方面的經驗相對薄弱。加之故意制造事故的情況錯綜復雜,發現和獲取犯罪證據的難度可想而知。但是,偵查工作的難度與刑法的完善是不同范疇的問題,刑法總不能因為某種犯罪的查證難度太大而明知有漏洞也不去彌補。
二、故意制造事故罪的法理依據
依筆者陋見,故意制造事故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只要求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本罪的客體是正常的社會秩序、交通運輸安全、公眾健康、醫療衛生等。本罪在客觀方面必須有故意制造事故與規避法律責任的行為。本罪的主觀方面必須是出于故意,過失不能構成本罪。
應當承認,故意制造事故的犯罪并非今日剛剛出現,在過去的日子里此類犯罪的數量、質量也許還處于社會能夠容忍的范圍內。隨著我國社會大踏步地跨入知識經濟時代,故意制造事故的犯罪將呈現上升的趨勢。以刑法第三百三十一條傳染病菌種、毒種擴散罪為例,該條明文規定:“從事實驗、保藏、攜帶、運輸傳染病菌種、毒種的人員,違反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有關規定,造成傳染病菌種、毒種擴散,后果嚴重”即構成犯罪。在筆者查閱到的所有教材中均注明“本罪的主觀方面是過失”或“過失構成本罪”。那么,是否可以由此得出傳染病菌種、毒種不可能被故意擴散傳播呢?回答應當是否定的。
篇9
關鍵詞:相對估值法 絕對估值法 ddm 市盈率 市凈率
一、理論概述
對擬發行股票的合理估值是定價的基礎。通常的估值方法有兩大類:一類是相對估值法,另一類是絕對估值法。
1. 相對估值法
相對估值法亦稱可比公司法,是指對股票進行估值時,對可比較的或者代表性的公司進行分析,尤其注意有著相似業務的公司的新近發行以及相似規模的其他新近的首次公開發行,以獲得估值基礎。主承銷商審查可比較的發行公司的初次定價和它們的二級市場表現,然后根據發行公司的特質進行價格調整,為新股發行進行估價。在運用可比公司法時,可以采用比率指標進行比較,比率指標包括p/e(市盈率)、p/b(市凈率)、ev/ebitda(企業價值與利息、所得稅、折舊、攤銷前收益的比率)等等。其中最常用的比率指標是市盈率和市凈率。
2. 絕對估值法
絕對估值法亦稱貼現法,主要包括公司貼現現金流量法(dcf)、現金分紅折現法(ddm)。該理論最早可以追溯到艾爾文•費雪(irving•fisher)的資本價值理論。費雪在其1906年的著作《資本與收入的性質》(the nature of capital and income)中,完整地論述了收入與資本及價值的關系。他認為資本能帶來一系列的未來收入,因而資本的價值實質上就是未來收入的貼現值。
相對估值法反映的是市場供求決定的股票價格,絕對估值法體現的是內在價值決定價格,即通過對企業估值,而后計算每股價值,從而估算股票的價值。
二、估值方法與估值模型介紹
(一)市盈率法
1. 市盈率的計算公式。市盈率=股票市場價格/每股收益,每股收益通常指每股凈利潤。
2.每股凈利潤的確定方法。(1)全面攤薄法,就是用全年凈利潤除以發行后總股本,直接得出每股凈利潤。(2)加權平均法,就是以公開發行股份在市場上流通的時間作為權數,用凈利潤除以發行前總股本加加權計算得出的發行后總股本,得出每股凈利潤。
3.估值。通過市盈率法估值時,首先應計算出發行人的每股收益;然后根據二級市場的平均市盈率、發行人的行業情況(同類行業公司股票的市盈率)、發行人的經營狀況及其成長性等擬定發行市盈率;最后,依據發行市盈率與每股收益的乘積決定估值。
(二)市凈率法
1.市凈率的計算公式。市凈率=股票市場價格/每股凈資產
2.估值。通過市凈率定價法估值時,首先應根據審核后的凈資產計算出發行人的每股凈資產;然后,根據二級市場的平均市凈率、發行人的行業情況(同類行業公司股票的市凈率)、發行人的經營狀況及其凈資產收益率等擬定發行市凈率;最后,依據發行市凈率與每股凈資產的乘積決定估值。
(三)股利貼現模型(ddm)
1.模型介紹
股利貼現模型(ddm,discounted dividend mode1),通過將未來的股利貼現計算出股票的價值。其數學公式為:
d為股票的內在價值,di為第i期的股利,r為貼現率。根據對股利增長率的不同假定,股利貼現模型可以分為零增長模型、不變增長模型、二階段增長模型和多元增長模型。
2.股利貼現模型實用性分析
股利貼現模型適用于經營狀況穩定、有穩定的股利發放的企業,但因為股利發放因各公司股利政策的不同而不同,即使兩個業績和規模相當的企業,也可能因為股利政策的不同,經股利貼現模型計算出的價值出現很大的差別。對于我國股市中很少發放股利的公司,或者出現虧損而暫時不能發放股利的公司,該模型不是很適用。
(四)現金流貼現模型(dcf)
現金流貼現模型(dcf,discounted cash flow)認為,公司的價值等于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的貼現值。模型為:
其中v代表公司的價值,cft為未來第t期的自由現金流,r為貼現率。
根據現金流界定的不同,dcf又可分為公司自由現金
流貼現(fcff)模型和權益自由現金流(fcfe)貼現模型。
1.公司自由現金流(fcff)貼現模型
fcff(free cash flow of firm)是公司支付了所有營運費用、進行了必需的固定資產與營運資本投資后可以向所有投資者分派的稅后現金流量。類似于上面的股利貼現模型,按公司自由現金流增長情況的不同,公司自由現金流貼現模型又可分為零增長模型、固定增長模型等等。
2.權益自由現金流(fcfe)貼現模型
fcfe(free cash flow of equity)是公司支付所有營運費用,再投資支出,所得稅和凈債務支付(即利息、本金支付減發行新債務的凈額)后可分配給公司股東的剩余現金流量,根據權益自由現金流增長速度的不同,權益自由現金流貼現模型也可分為不同的增長模型。
3.自由現金流貼現模型的實用性分析
與股利貼現模型不同,自由現金流貼現模型更注重公司為股東創造價值的能力。顯然對于較少發放股利或股利發放不穩定的公司,該模型要比股利貼現模型更為適用。其缺點是該模型的結果可能會受到人為的操縱(操縱自由現金流等),從而導致價值判斷的失真;另外,對于暫時經營不善陷入虧損的公司,由于未來自由現金流難以預測,故該模型也不適用。
三、實證分析
我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為例來進行實證分析。由于自由現金流貼現模型主要運用于具體項目上,而對于公司股票的估值偏差較大,因此我沒有選用此種方法。
(一)運用相對估值法估算北京銀行股票價值
從全球的視野來看,商業銀行的pb估值水平主要集中在2-3倍,考慮到中國銀行業的高增長、未來金融業的綜合經營以及企業所得稅和營業稅改革帶來的潛在收益,中國上市商業銀行的pb估值水平可以比全球平均估值水平高50%,即達到3-4.5倍。如果市場對銀行未來的業績增長更樂觀,則相應的估值水平會更高。
價格(rmb)20071220 2006ape 2007epe 2006apb 2007epb
工商銀行 7.89 44.96 41.53 4.94 5.06
中國銀行 6.43 35.41 35.72 3.93 3.87
交通銀行 14.75 46.96 47.58 6.81 5.92
招商銀行 37.81 79.52 55.60 10.18 8.83
中信銀行 10.09 100.92 67.27 11.87 4.85
民生銀行 14.76 44.45 44.73 8.89 4.73
興業銀行 49.60 70.92 40.33 9.63 6.70
浦發銀行 49.41 61.42 54.90 14.06 7.86
華夏銀行 18.58 57.46 47.64 7.26 6.17
深發展 36.70 56.42 40.78 11.35 9.15
南京銀行 18.78 43.59 39.13 9.84 3.54
寧波銀行 21.62 86.58 72.07 17.21 7.07
a股平均 60.72 48.94 9.66 6.15
大銀行平均 42.45 41.61 5.23 4.95
中銀行平均 67.30 50.18 10.46 6.90
城商行平均 65.09 55.60 13.52 5.31
工商銀行 5.58 32.24 31.14 3.54 4.02
中國銀行 3.89 22.64 21.47 2.52 2.56
建設銀行 6.66 29.85 31.94 4.26 4.56
交通銀行 10.80 30.23 40.32 4.39 5.51
招商銀行 31.55 59.24 60.99 7.58 8.62
中信銀行 5.04 48.28 42.57 5.68 6.17
h股平均 34.84 38.07 4.46 5.24
綜合考慮了a股和h股的pe與pb值以后,我對北京銀行的pe與pb的取值范圍,估計如下:pe 40.51-48.97,pb 5.13-6.86。預計2008年初,北京銀行的股價范圍估計是:2
1.06元-25.46元。
(二)運用股利貼現模型估算北京銀行股票價值
1.模型的選擇
“北京銀行”(證券代碼:601169)于2007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根據超常增長、過渡增長和穩定增長三個階段,我選用三階段增長模型來進行計算。
2.模型中參數的確定
(1)對于d的確定。鑒于北京銀行剛剛上市,還未進行過股利分配,我決定運用北京銀行05-07年的eps與北京銀行上市前三年的平均股利分配率(約35%)的乘積來替代其每股股利,結合其業務增長情況和中信證券對其出具的投資價值研究報告,我對北京銀行的2007年的eps進行了預測,北京銀行2005-2007年的eps分別為:0.34元、0.45元、0.55元。我選取2007年為基期,因此d0=0.20。
(2)對于g的確定。根據上面的假設,g在2005-2007年間平均以42%的速度增長,預計2007年以后的3年內,北京銀行會繼續保持這種超常增張的態勢并逐步進入由超常增長轉為穩定增長的過渡期。回顧北京銀行的發展歷程發現:其總資產從96年底的217億發展到2006年底的2730億,11年間增長了近13倍,年復合增長率30%。現在是中國資產規模最大的城市商業銀行,資產規模超越成立已久規模較小的全國性商業銀行深發展。據統計,北京銀行傭金及手續費凈收入2004-2006年復合增長率達91%,2006年同比增長更是高達192%,增長迅速。其費用收益比近三年一直處于30%左右,遠低于同行業,這也反映出北京銀行明顯的經營效率優勢。另外考慮到2008年企業所得稅的降低以及其獨具的首都區位優勢,因而可以預見,在2007年之后北京銀行的業務還將保持穩定高速的增長。在綜合考慮了中信證券的盈利預測分析和北京銀行自身的成長趨勢以及中國銀行業同業比較的成長性分析后,我將超常增長階段的g設定為35%,穩定增長階段的g設定為3% 。
(3)對于r的確定。對于權益資本成本r的計算,我采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其模型為:
ri為股票i的預期收益率,rf為無風險收益率,rm為市場組合的預期收益率,β為貝它系數。
我采用最小二乘法來回歸這個模型。以北京銀行股票和上證綜合指數的日交易數據作為樣本①,時間跨度為2007年9月19日至2007年12月20日。無風險資產的收益,采用最近一年期的國債收益率。為了便于回歸分析,我將capm變一下形。
我做了如下換元,令:
此時,capm 變形為:
接下來,我們用最小二乘法回歸這個不含常數項的一元線性模型。
運用spss軟件進行回歸,回歸結果為β=0.7321,參數的f檢驗、t檢驗和d-w檢驗均通過。模型可寫為:y=0.7321x。0.7321即為北京銀行的股票收益相對于市場組合收益的β系數。
3.股票價值估算
基于5%的無風險利率,5%的市場風險溢價 ,以及β=0.7321。運用上面的模型計算北京銀行的股票目前的預期收益率,繼而估算出該股票的價值。將上面求出的各個參數值代入模型,進而估算出該股票2008年初的價值約為20.38元。
四、結論
北京銀行這只股票最近一直在20元左右波動,2007年12月20日的收盤價為20.06元。本次研究的估計值基本在20-25元的范圍內。由于研究過程中無論是模型還是比較數據大多數都涉及大量的假設與判斷,并且有很多實際左右市場走勢的因素又難以用變量或數值表述,因此難免會出現估計值與實際值發生較大偏差的情況。
股票的定價和估值既有理性的計算,更有對市場供求的感性判斷。如果僅僅依賴公式計算,就過于武斷;事實上,股票的價格是隨著股票市場景氣程度不斷變化的,因此定價的藝術體現在定價的過程之中。
五、參考文獻
1.楊海明、王燕,《投資學》,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楊青麗、呂小九,“或兼大中小銀行之美的‘省商行’”——北京銀行投資價值報告,中信證券,2007年9月
3.趙永,“收益貼現模型及其在中國證券市場的應用”,維普資訊
4.陳浪南,屈文洲,“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實證研究”,經濟研究,2000年第4期
5.格里•格瑞、蘭德•伍瑞奇,《股票價值評估》,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
篇10
什么是改寫呢?改寫是在原文基礎上,豐富已知形象,擴充已有認識,填補藝術空白的一種寫作訓練法。在詩歌教學中使用此方法,既有助于鑒賞詩歌,又有助于習作練習。改寫一般遵循“確定故事、確定場面、再現情境、表達旨趣”的寫作規律。“確定故事”是根據詩歌提供的信息,結合作者的創作背景,確定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確定場面”是找出活動地點、主要人物、主要活動,加以渲染;“再現情境”的關鍵是根據已確定的場面,豐富詩歌的形象,填補詩歌的藝術空白,如還原此時此地意象的方位、形狀、色彩、聲音、氣味,填補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表達旨趣”一般有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兩種方法。改寫作品的方法簡單易學,基本上是靠想象和聯想來添加成分,補充內容。在這一方面,詩歌的改寫訓練能夠起到窺一斑而見全豹的效果。“詩言志,歌詠言”,詩人往往不對客觀現實作全面具體細致的描繪,而是選取現實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片段,描繪出一幅幅感人的生活畫面,烘托出與這種畫面相吻合的情調(氛圍),塑造出一個個飽含感情的藝術形象,表達詩人的處世態度和人生理想。好的詩歌還要求在短短的篇幅中高度概括地反映社會生活和時代變遷。學生在詩歌改寫過程中接觸到了人類歷史長河里一個個詩人的偉大心靈和不朽的人格魅力。如學習杜甫《登高》一詩時,可將詩歌內容改寫成一段敘事散文。其文如下:
(一)
時當深秋,我立于高山之上。抬頭仰望浩瀚的天際,茫茫之中有著些許凄涼。秋風刮過,夾著幾聲猿的哀鳴。江水清透,映著白沙。鳥兒從空中飛過,凄厲的叫聲,伴隨著呼呼的秋風,像塞北的羌笛聲。數不盡的樹葉脫離了枯黃的樹干,飄蕩在空中。再看那長江水,滾滾而下,勢不可當,轟轟的聲響在這寂寥的秋天顯出幾分悲壯。
在這樣充溢著悲傷與沉郁色彩的秋天里,年過半百的我獨自抱病登上了這高臺,遠望秋景,只覺心中郁郁不暢。再看看自己,艱難的命運與國家坎坷的前途為兩鬢抹上了濃濃的霜色。貧病交加,只得將酒杯擱置一邊。在這秋風秋景中,即使站在高處也找尋不到“一覽眾山小”的暢快之感,有的只是沉郁悲痛的心情。腳下的這方土地,本應氣象萬千,呈現大唐繁盛的面貌,可如今山河破碎,盛唐之夢早已不復存在,戰爭洗劫了往日的幸福生活,百姓苦不堪言。本想借酒消愁,怎奈新停酒杯,只好面對茫茫天宇,長聲嘆息。
(二)
客居在外,心頭總是煩悶。離開京城很多年了,人已漸漸衰老,而心愿卻不曾實現。又是一年重陽節,獨自登上高處,感懷日月。
風呼嘯著刮過,寥廓深遠的天空回蕩著凄慘的猿鳴聲。江水清澈透明,飛鳥在小島上盤旋著,或許在期待秋天的到來。秋是來了,真的來了。落葉在空中飄蕩著,像鳥兒一樣盤旋著,可最終還是禁不起地心引力的吸附,回到地面。滿地的落葉,讓人無法整頓精神。再看那滾滾向前的長江水,沒有一絲退意,猶如心中的愁緒。貧病交加的我,獨自登上高臺,遙望蕭瑟的秋景,不禁想起了自己多年來的艱辛、苦痛,是它們染白了我的雙鬢。可如今,潦倒的生活,讓我無法再用痛飲的方式解除心中的苦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