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子不用橫著放范文
時間:2023-03-21 14:00: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梯子不用橫著放,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個人認為“梯子不用時請橫著放”這句話說的很好,該公司應該采納客戶的建議并嚴格執行。這個提議好的原因有兩點
梯子豎著放,雖然不占用空間,但是很容易倒下來砸傷人。梯子的高度一般在2——3米左右,也就是說靠近梯子兩到三米得距離都有可能被梯子砸傷。這樣一來,車間里的危險范圍擴大了,安全范圍就會隨之縮小。所以梯子豎著放不一定節省空間。梯子橫著放也不一定會很占地。我們可以將梯子挨著墻橫放著,這樣既安全,又節省空間,這是梯子橫放的第一個好處。
采納客戶意見的第二給好處是:一般情況下,梯子被使用時,是豎著的。橫著放的狀態都是沒有被使用的。所以梯子豎著放有兩種情況,一是梯子正在被人使用,二是梯子是被人放在那里的。車間里人多,事也多。做不同一項工作的人在同一時間內使用同一件工具的幾率也會很大。
如果,有人想用梯子。看到豎著放的梯子想搬走時,肯定會猶豫一下,這梯子是不是有人正在用,要是我搬走了別人怎么辦?要是等自己問清楚了,梯子是否正在被人使用的情況后再來取梯子。又會耽誤時間,影響工作進度。如果采納客戶的意見貼上:“梯子不用時請橫著放”的標語,并嚴格執行。當有人要使用梯子時,只要看一下梯子的狀態便可以知道梯子是否有人在用,這樣可以節省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篇2
進行必要的構思訓練,在思考、表達、交流的過程中,創設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現場創作”情境,既可避免寫作過程中不必要的錯誤,又有效地提升了同學們的言語及思維能力。構思訓練的具體流程如下:
一、根據材料提煉立意,訓練思維的聚合性
近幾年高考作文思辨性的材料作文成為主流,無論敘述型還是觀點型的作文材料。議論文寫作的第一步是審題立意:這是一個以聚合思維(又叫集中思維、收斂思維)為主的過程,需要在發散的基礎上概括,在概括的基礎上分析、比較,領悟材料的內涵,提煉出寫作的“觀點詞句”。
如何提升聚焦思考能力?首先要采用審題三步思維法:簡扼概括、深入探究、綜合比選;其次注重表達交流,動筆前充分研讀材料,可三四人一個小組進行交流討論,讓思維在不斷的碰撞中深入發展;最后還應滲透于日常的閱讀中,注重對文本中哲思語段的品讀領悟,也可補充“每日哲思語段”要求在發散的基礎上提煉中心,使聚焦思維訓練常態化。
所謂審題三步思維法是指:無論敘述型材料或觀點型材料,先用最簡的文字概括出材料中的各種現象或觀點,然后探究現象后的原因或本質,揭示觀點后的內涵,最后在比較鑒別中抓住重點、綜合權衡立意,力求綜合材料中正反內涵,體現思辨特征。
如2012年安徽卷“梯子不用時請橫著放”作文,文題是一段敘述性材料:
某公司車間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為了防止梯子倒下傷著人,工作人員特意在旁邊寫了條幅:“注意安全。”這事誰也沒有放在心上,幾年過去了,也沒發生梯子倒下傷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戶來洽談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條幅并駐足很久,最后建議將條幅改成“不用時請將梯子橫放”。
審題三步思維法圖示如下:
二、根據立意個性擬題,訓練思維的獨創性
俗話說:“題好一半文。”所謂心動神怡第一瞥,好的題目恰如文章的眼,能在第一時間抓住人心,使讀者折服,這樣的文題雖是偶然所得,卻也積淀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養與獨特的個性思維,體現了作者思維的獨創性。作文構思課上要引導學生在明確立意的基礎上個性擬題,互相切磋、展示、修改,使之趨于最佳。
好題目的要求有三點:準確貼切、簡潔凝練、醒目雋永。好題目的擬寫也有一定的方法,擬題的技巧主要有四種,分別圖示如下:
作文構思的擬題訓練可以在課堂集中展示交流;簡單的文題也可課堂擬題,鼓勵想到好題立即寫到黑板上。實踐表明,這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也經常會有學生帶來一個個意外的驚喜。所以大家要珍惜這樣的教育契機,不要文章寫成后再對題目作枯燥的評講,因為這樣一來你早已失去創作的激情。
三、根據觀點聯想素材,訓練思維的發散性
發散性思維,也叫求異思維、擴散思維,它是指思考中問題的信息朝向各種可能的方向擴散,并引出更多的信息,使思考者能從各種設想出發,盡可能做出合乎條件的多種解答。文章的中心明確了,題目有了(也可暫放一邊),接下來最重要的事就是開啟大腦,搜索寫作素材。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占有豐富素材是議論文寫作必備,素材源于平時的閱讀與積累,體悟與反思(光看不練的素材難留印象)。
議論文寫作素材有理論性素材與事實素材,前者包括名言警句、作品精華,后者包括人物言行、社會事件。作文構思發散素材時,要從感性素材入手,從閱讀中的文化經典、社會生活中的人事、以及相關名言警句等幾個素材積累模塊正反展開;也可從其他方面多角度發散,再由感性到理性,提煉各個角度發散出的“小觀點”,為文章展開富有層次的具體論述準備。仍以上面的文題“公民的擔當”為例,素材發散圖示如下:
四、根據觀點擬寫思路句,訓練思維的邏輯性
議論文以其清晰的結構、縝密的邏輯彰顯理性之美。作文構思時要注重訓練這種行文過程中環環相扣、層層推進的思維能力,比較有效的訓練方法便是根據觀點擬寫思路句,并交流改進,使之更合邏輯。思路句包括文章的開頭、結尾,以及每一個邏輯層次的領起句,這種領起句不同于提綱中的觀點句,而應是一種既有可讀性(要吸引讀者,常采用生動的句式或修辭,使句子凝練而有表現力)又明確的個性表達,其中的過渡句、小結句常獨立成段,視覺上會更清晰明了。
思路句寫作要先將議論文的結構范式教給學生,引導學生分析,充分掌握后即可嘗試。議論文的結構模式除傳統的并列、對照式,更適合學生采用的是“規范層進”與“自由層進”式。“規范層進”是指文章主體部分主要圍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中某一點或幾點逐層遞進地展開;或文章主體部分由“分析問題”寫到“解決問題”,即由“是什么(為什么)”寫到“怎么做”。結構清晰明了,一般有語言標志,即以“小論點”來提挈結構全文。
篇3
如果生命還剩8年,你打算做什么?
我們做 《5年高考3年模擬》。
2016年的高考馬上要來了。這幾天,南方和中部個別省份的考生和家長好像有些不爽。其實,全國各地的同學,提起高考,都是又愛又恨,包括被“地方上的同學”各種羨慕嫉妒恨的北京同學。 北京考生的不爽
為什么總說我們的錄取分數低?
化化,北京人,2007年參加高考
誰說北京的錄取分數線低?只不過清華、北大等高校對北京生源的錄取率高一些罷了。但哪個地方不是這樣?復旦大學招的上海考生不多嗎?浙江大學招的浙江考生不多嗎?西部地區個別省份考全國的高校都被照顧呢!
而且,北京許多學校更重視素質教育,全面發展。我們不僅要讀書考試,還要培養各種能力,上各種班,壓力也很大。北京孩子上清華、北大也很難。為了讓孩子上個更好的學校,有很多家長都把孩子送到其他省份去讀書,然后再回來參加高考。競爭也很激烈。
作為文科生,我覺得北京好的文科類院校比較少,只有北大、人大、北師大等少數幾所,不像理工科的高校那么多。相對理科生來說,我們文科生的選擇面比較窄。我這么說,大家會不會罵我?我只是從個人的角度說我的感受。而且,北京的語言類學校對男女考生嚴重不公平,比如北語、北外,女生要比男生考的分高很多才能上。 江蘇考生的不爽
讓人崩潰的“3+大綜合”和北京同學
彤彤,江蘇人,2002年參加高考
江蘇高考歷史上,曾經有過唯一一屆魔鬼程度創紀錄的“3+大綜合”,也就是語數外3張考卷+物理、化學、歷史、政治、地理、生物一張大考卷。聽著就很崩潰有沒有。9門功課哪門也不能偏廢。很不幸,姐就趕上了這一屆。
姐所在的高中是江蘇省一所國家級重點高中。高二畢業時,我們已經學完了高三的課程。于是整個高三我們都在復習、提高;做卷子、改卷子、講評卷子……做完了各種官方模擬卷,老師就自己出題組卷,那叫一個“暗無天日”啊。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高一時班上來了兩個北京的借讀生,托了親戚到我大江蘇的學校來接受“魔鬼訓練”的。她們的成績比我們班的倒數第一還差很遠!最終,她們回到北京參加高考后,都考上了北京還不錯的二本。
姐還算沒白吃苦,考上了江蘇本地一所211學校。班上有一位北京同學,一問高考分數,比我差了100多分啊(當年,北京采用“3+小綜合”,總分和江蘇卷一樣為750分)。不過人家挺淡定:要不是成績差,誰到外地上大學啊。 河南考生的不爽
省內沒名校,政策不照顧人口大省
老王,河南人,1995年參加高考
我對高考最大的不爽有兩個:一是相關政策沒照顧人口大省,二是河南沒有特別好的大學。
河南人多,高考競爭太激烈。我們填志愿時,學校要求:在河南招生的任何一所重點高校都得有人報考,但不能同時有兩個人報考同一所,一是避免同學之間競爭,二是保證每個成績好的同學都能上重點,三是確保學校的升學率。我當年想報考四川大學,但有個同學也報了,班主任就做我的思想工作,想讓我報西部的一個重點高校。我不愿意,班主任就聯合我父母一起做我的工作,他們說:我是應屆生,成績起伏很大,那個同學比我成績穩定,估計我考不過他,等等。我就同意了。結果,高考成績出來,我比那個同學分數高。我一個多月沒搭理我父母和班主任。第二個不爽就是河南沒有特別好的大學,如果有,我也不用千里迢迢跑到西部讀書了,河南考生的競爭也不會這么激烈。 福建考生的不爽
省內好學校不多,大家擠破頭考廈大
小孫,福建人,2010年參加高考
我對高考最大的不爽有兩個:一是省內競爭比較激烈;二是福建好的大學不多,選擇余地比較少。
因為福建的小孩高考都不太喜歡出省,幾乎所有的尖子生都會擠破頭往廈門大學那邊報,所以廈大可能原本的錄取分數并沒有那么高,但是被省內的學生給擠上去了,特別高,搞得我們考廈大也比較難。
福建好的學校太少,一般最好的、不喜歡出省的學生都去廈大了,其次的去了福州大學,再來就是省內普通的學校了。選擇余地太小。而且,北方的名校在我們這里招的人非常有限。
作文題目神馬意思?
小吳,安徽人,2007年參加高考 安徽考生的不爽
我對高考最大的不爽是作文題“不知所云”,坑人不淺。
連續多年,安徽省的高考語文作文題都被“吐槽”,因“不知所云”“晦澀難懂”而走紅網絡。有一年的題目是“提籃春光看媽媽”,有一年的立意角度是“彎道超越”,還有一年的材料是“不深不淺種荷花”,更離譜的是有一年命題是“梯子不用請橫著放”……雖然都是角度自選,但是材料和題目生僻啊!這些與學生生活距離遠,導致學生不會寫、寫不好的作文題目,真是坑人不淺。 山東考生的不爽
700多分才能上清華!
小周,山東人,2004年參如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