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語法范文
時間:2023-03-26 19:10: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名詞語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引言
近年來,借助網絡媒體的力量,網絡語言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迅速傳播,如2010年11月11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就使用了“給力”這一詞語。可以說,網絡詞語正悄然滲入我們的生活并影響我們的言語和語言。同現代漢語相比,網絡詞語的兼用、活用現象更明顯,它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現有的語言,使語言更具時代氣息和生命力。
如同上述提及的“給力”一詞,相當一部分網絡詞語在形式、語義和語法功能上都產生了一些變化,例如:一些詞匯本身不發生詞性和形式的變化,隨著社會的發展它們卻產生了新的含義(如“打醬油”、“躲貓貓”等),一些網絡詞匯的新義則是通過縮寫概括而形成(如“蛋白質=笨蛋++弱智”)的,從而使貌似舊的詞語具有了新的語法功能。
網絡交流通過諧音、縮寫、音譯等形式獲得新的語義的詞語。這些詞形原本就存在于日常的交際中,但由于網絡交際的需要產生了變化,在語義和語法功能上有所延伸。以“偶”為例,它本身就存在,但由于交流的需要,具有了“我”的含義,從詞語本身來看,它是“舊”的,從語義變化上看,則是“新”的。本文專門從名詞在句中所充當的語法成分及其結合關系入手,分析網絡舊詞新用中名詞新的語法功能,重點討論網絡舊詞新用中名詞的語法功能及這些網絡名詞在產生新義時其語法功能的變化情況,并試圖對變化中的詞匯和語言進行語義、語法的解釋。
2.網絡名詞的形式構成和語法意義
網絡詞語是在網絡這樣一個隨意和自由的交際環境中產生的,在日常運用中也不拘于一定的形式和語義,一個詞往往具有不同于現代漢語的用法和語義。網絡詞語的構成看似隨意,但細究起來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大體有以下分類。
2.1詞性不變但具有新意的名詞
如:“純凈水”指沒有任何內容的灌水;“包子”可表示笨或者長相欠佳的人。
2.2通過縮寫而具有新意的名詞
它們是由幾個詞(可以不是名詞)經縮寫組合而成,在形式和語義上都發生了變化。以“覺皇”為例,是“睡覺”和“皇帝”的縮寫,形容愛睡覺、常在各種場合睡覺的人;“特困生”=特別+愛困的+學生,是特別容易犯困的學生。
2.3通過音譯或諧音而來的名詞
這也是舊詞新用的一種體現方式。例:“杯具”它是“悲劇”的諧音,與之相對應的“餐具”是指“慘劇”;“鴨梨”是指“壓力”。
2.4通過字母拼音指代的名詞
如:GF是girl friend的縮寫;PLMM是漂亮美眉全拼的縮寫。
2.5具有網絡新意的名詞性短語
如:“樓上的”是指比你先一步回復同一個主題帖的人,與之相對的是“樓下的”;“什錦八寶飯”中“什錦飯”是主席粉絲后援團,“八寶飯”就是總理粉絲后援團。
3.網絡名詞的語法功能概述
語言單位可以依據其在句子中的的語法功能進行分類和命名,一般認為有主語謂語等八種一般句法成分。本文主要針對網絡詞語中的名詞作探討,按照其在句中承擔的成分,進行分類并確定其語法功能。
3.1網絡名詞作主語和賓語
作為主語和賓語是名詞十分普遍的用法,現代漢語中關于名詞用作主語和賓語的例子舉不勝舉,而網絡用語中的名詞也是同樣的情況。
主語表示被修飾、描述的對象,回答“誰”或“什么”等問題。以“樓主”為例,它的含義發生了變化,延伸為指發帖子的人,在句中可以作為主語,承擔相應的語法功能,回答“誰”的問題;“留學生”則是通過“留級”和“學生”的縮寫形成,也可以承擔主語的語法功能,回答“什么”的問題;相應的,諧音部分,以“童鞋”為例,它是“同學”的諧音,可作主語,指代被描述的事物,回答“誰”或者“什么”的問題;對于名詞性短語而言,主要是作為名詞性主語使用,如“數碼相機”,它是指攝影藝術的毀滅者,是一種比較含蓄的諷刺用語。在用作主語時,可以回答“誰”或者“什么”的問題。
賓語是動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對象,分為名詞性賓語和謂詞性賓語,名詞性賓語俯拾皆是,謂詞性賓語充當賓語則必須在能帶謂詞性詞語的動詞后面,網絡中也受這些規則的約束。名詞性賓語的例子有很多,如:“老大”是指常被眾人吹捧又常被眾人暴打的人,它可以作為受事賓語或施事賓語承擔相應的語法功能;“總經理”是“總是”、“經常”和“被修理的人”的縮寫,含有被動的含義,多作受事賓語。在諧音類名詞中,“斑竹”表“版主”,也寫作“板豬”,它可以作為施事賓語或受事賓語充當相應的成分。謂詞性賓語由謂詞性詞語充當,在網絡詞語中類似的謂詞性名詞充當賓語的情況也不少,如:“灌水”它原來的網絡含義是指在論壇發表的沒什么閱讀價值的帖子,現在習慣上會把絕大多數發帖、回帖統稱為“灌水”,不含貶義,它可以用作動詞后帶的賓語,表示動作的承受者;“潛水員”是指天天在論壇里呆著,但是不發帖,只看帖子而且注意論壇日常事務的人,它也可以用作謂詞性賓語,承擔賓語的語法功能。
3.2網絡名詞作謂語
謂語是陳述主語的,通常是謂詞性詞語,一定條件下也可以是名詞性詞語。謂語是對主語作敘述、描寫、或判斷,回答“怎么樣”或“是什么”等問題,是句法結構和語義解釋的核心。名詞或名詞性詞語作謂語的情況比較少見,僅說明事件、天氣、籍貫、年齡、容貌、數量等。如:“他,水手一個。”此處的“水手”是指喜歡灌水的人,在句中為謂語,回答“是什么”的問題,與此類似的詞語還有“恐龍”(指長得不太好看的女生)、“總經理”(總經理=總是+經常+被修理的人)等;在“我稀飯他。”這一句中“稀飯”是“喜歡”的諧音,承擔謂語的語法功能,回答“怎么樣”的問題,類似的還有“果醬”(是“過獎”諧音,可視作動詞)、“頂”(論壇里的帖子一旦有人回復,就到主題列表的最上面去了。這個回復的動作叫做“頂”,與“頂”相對的是“沉”);除此之外,一些名詞性短語也可作謂語,承擔相應的語法功能,如“這個人,樓上的”一句中,“樓上的”就被用作謂語在句中出現,回答“是什么”的問題,同樣的還有“幾樓的”(除樓主外,回復帖子的人稱為“二樓的”;“三樓的”)。
3.3網絡名詞作定語
定語是對中心語性質、形態的限定,可以突出事物的特性,可以直接修飾中心語,也可以通過添加“的”字來修飾中心語,但在網絡名詞的使用過程中,名詞多直接用來修飾中心詞,往往不加“的”字。從“什錦八寶飯”來看,“什錦飯”是主席粉絲后援團,“八寶飯”就總理粉絲后援團,“什錦八寶飯”二者,它作為定語對粉絲團進行了分類劃分,突出其特性;諧音類詞中“蝦米”是指“啥,什么”的意思,來自閩南語發音,在句中作為定語,用來修飾物體,表示相應的語法意義。在字母類名詞中,像“ZT”(“豬頭”的縮寫,引申有ZT3―“豬頭三”)、“BUG”(原指“臭蟲”,后來在網友日常使用中把跟電腦有關的故障都稱之為“BUG”)、“XHW”(“小黑屋”的縮寫,來自“貓撲”,在“貓撲”,違反規則是要被“關小黑屋”的)等都可以用作定語,修飾中心語。
3.4網絡名詞作狀語
除狀語除副詞外,還可以由時間名詞、能愿動詞、形容詞、介詞短語等充當,可以直接修飾動詞作狀語的一般名詞是少數,限于表示方式手段、狀態的詞。狀語的語義類型有限制性和描寫性兩類,網絡名詞用作狀語時亦然。在現代漢語中,助詞“地”是狀語的標志,但網絡詞語中助詞“地”的標志作用消失了,往往不需要加“地”,而是直接修飾動詞。如:“我粉喜歡這個娃娃的。”(“粉”是“很”的意思,受閩南方言影響而來),“粉”代替“很”直接修飾“喜歡”,表示程度的含義,這類詞還有“賊”(也是表達“很”的意思,源于北方方言)、“表”(是“不要”速讀連音,據說來自上海人的發音)、“灰常”(是“非常”的諧音)、“濉保ū疽濉骯猓明亮”,但在網絡語義中,因其象形而被賦予“郁悶、悲傷、無奈”之意)等;“醬紫”(是“這樣子”速讀連音,也作“絳紫”)用作狀語表示情況、條件或語氣等,起強調作用,這樣的用法也適用于“神馬”(是“什么”的諧音)、“介個”(是“這個”的諧音)等詞語。
4.結語
以上我們討論了網絡名詞的各種語法功能。它們可以用作主語、賓語、謂語、定語和狀語,但不能用作補語,其中主語和賓語是最主要的。有些詞本身并不是名詞卻被賦予了名詞的特性;部分詞或者隨著語義的發展,從形式和語義上都發生了變化,有了多種語法功能,這些都是網絡名詞的創新之處,“舊詞”往往可以“新用”,在句中充當相應的成分,其語法功能有轉變或延伸。隨著網絡使用人群的不斷增長,這些詞語的新用法將會對日常語言使用造成影響,并成為影響現代漢語發展的一大不可忽視的因素。
參考文獻:
[1]彎淑萍.從“范跑跑”到“樓脆脆”――談ABB格式造詞現象.語文建設,2009,2:60-61.
[2]鐘舟海.網絡流行詞語淺析.語文學刊,2009,9:122-124.
[3]王彥彥.網絡語“杯具”及延伸詞句的認知研究.當代修辭學,2010,1:75-79.
[4]鐘玖英.網絡雙關與社會文化心理.畢節學院學報,2009,(27),6:1-6.
[5]張旋.論網絡語言中的諧音現象.現代語文,2010,6:81-83.
[6]白小麗.網絡語言中的拆字合字表達.現代語文,2009,2:148-149.
篇2
【關鍵詞】認知語法 可數名詞 物質名詞
一、引言
我們生活在物質世界中,每時每刻都在與世界上的事物進行互動,在這個過程中便形成了對事物的認識。因此,認知語言學家開始嘗試探究語法結構與人的認知方式及概念結構之間的關系,進而探究語言背后的認知規律。
在認知英語語法中,把相對穩定地存現于世界上的概念實體稱為‘事體’,語法上將其編碼為名詞。事體主要分為兩類:物體和物質,反映到語言學中則為可數名詞和物質名詞的區別。不同于漢語,區分英語名詞可數性時,我們不能僅根據自己的常識來主觀臆斷該事物能否從直觀上被個體計數來判定。在認知語法學家看來,英語中沒有絕對的可數名詞和物質名詞之分,在實際語言交際的過程中,可數名詞可用作物質名詞,物質名詞亦可用作可數名詞,兩者之間并非涇渭分明,其間的界限是模糊的。
二、可數名詞和物質名詞的認知區分
在認知語法中,物體和物質的區分有三個標準:界限性、內部構成特點及可數性。這三個標準也同樣適用于可數名詞和物質名詞的區分。
1.界限性。人們在對客觀物質世界的認知過程中,傾向于運用空間上的有界和無界來感知事體。英語中可數名詞是有界事物,它占有明確的三維空間,有其清晰的邊界,構成它的各個部分是一個整體,并且以離散的個體形式存在,如bike;物質名詞表示的是無界事物,它沒有清晰的輪廓且以連續的形式存在,如water。
2.內部構成特點。事體的內部結構主要分為同質和異質。物體有獨特的內部結構和組織方式,所以物體的各部分是異質的;而物質的內部組成結構相同,所以物質的各部分是同質的。如bus,它是由許多不同的零部件整合成的一個具有特定功能的個體,當它被拆卸之后,便不再具有bus的功能了;而pork,無論怎么切分,我們得到的仍舊是原本的pork,只是其體積大小發生了變化。因此,表示切分前后有差別的物體名詞為可數名詞,表示切分前后沒有差別的物質名詞為不可數名詞。
3.可數性。有些外觀相似或者功能相當的事體可以視為同一范疇,它們是可數的。如英語詞典、張培基散文集和小王子,它們都是供讀者閱讀的,所以被歸為書籍的范疇。然而,我們不能把不同的事體歸為一類,也就是不能把枕頭和鼠標歸為同一范疇。所以,可數名詞指代的就是外觀相似或功能相當的同一范疇內的不同事體,它們在概念上是可以被復制和計數的。可復制性是指事物可以累加,得到的是多個獨立實現功能的事物,例如:一支筆加另一支筆,結果就是兩支可供人們使用的寫字工具。物質一般是不可以被復制的,正如上面所述,無論多少pork放在一起仍為pork,只是體積增大了,所以物質名詞不具有可數性。
事體的這些屬性是密切相關的,例如:物體的有界性和異質性為名詞的可數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無界性和同質性則在某種程度上對物質名詞的不可數性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可數名詞在語法上有復數形式-s,并且可以用基數詞來直接修飾(如ten girls);與此相反,物質名詞不存在復數形式(如*milks),并且也不能用基數詞來直接修飾(如*two teas)。若要表達物質名詞“數”的概念則需依靠有形的物量詞來為其劃界,這些物量詞常常是一些表示容器、物質形狀的詞,如a puddle of water等。
三、可數名詞與物質名詞間界限的模糊性
原型范疇理論認為原本混沌的思想概念需要通過語言將其范疇化,但范疇之間的界限并不是清晰分明的,而且不同文化背景的社會成員對客觀物質世界的范疇化結果截然不同。因此,在區分物體和物質兩個范疇時,有界性、內部構成及可數性的標準也不是恒定適用的,僅可作為一個范疇成員歸屬度的判定依據。那些通常情況下的可數名詞亦可用作物質名詞,反之亦然。例如:
1.You will get a lot of hotel for your money.
2.hey are excellent Scottish whiskies.
Hotel本是可數名詞,但在1中其表示的是旅館給人帶來的舒適感,此時可數名詞便用作物質名詞。這實際上是一種概念上的轉喻思維,hotel是用場所代替場所帶來的舒適感。Whisky原本為物質名詞,但在2句中顯示了可數性特征,此處是用威士忌酒的復數形式來表示不同品牌或種類的威士忌酒。物質名詞通過轉喻來表示該物質的種類,因此,此時的物質名詞表達的是有界的物體概念。
總體來說,英語中的名詞可劃分為可數名詞和物質名詞(不可數名詞)兩類,但名詞的可數性會因語境而異,其含義也會隨可數性而改變。本文基于英語名詞可數與不可數的認知原理,對兩者的區別從界限性、內部構成特點及可數性三個方面進行了探究,旨在幫助英語學習者建立英語思維的物質世界觀,進而培養運用英語思維來區分英語名詞可數性的習慣。
參考文獻:
[1]Günter Radden & Rene Dirven.Cognitive English Grammar[M].John Benjan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7:63-73.
篇3
可數名詞單變復常見的7中形式:
1、大部分加S,比如chairs;
2、以s x ch sh結尾的加es,比如boxes;
3、以f/fe 結尾的變 f/fe為V 加es,比如leaves;
4、以元y結尾的直接加s,比如toys。以輔y結尾的變y為i加es,比如ladies;
5、以o結尾的,部分加es,部分加s,比如photos ,heroes;
6、單復同形: one fish ,two fish;
7、單復異形:one foot ,two feet。
關于2不可數名詞用法的考核3名詞所有格4冠詞的用法,我們在題里進行解說。
接下來,大家一起看題。
加’s,所以選A。
9、我們在花園里可以看到很多漂亮的蝴蝶。考察可數名詞單數變復數,以輔音字母加y結尾的,變y為i再加es,所以選A。
10、這是我的兒子,他是一個誠實的孩子。考察冠詞的用法。表示“一個”用a/an,記住老師說的這個方法:當單詞的首個發音因素為元音因素時用an,當首個發音因素為輔音因素時用a。honest首個發音因素為元音因素,所以選B。
11、在單詞house中有一個h。考察冠詞a/an的用法,h首個發音因素為元音因素,所以填an。
12、森林里有很多狼。考察可數名詞單變復,通過many可以看出來,后面加可數名詞復數,以f/fe 結尾的變 f/fe為V 加es,所以填wolves。
13、他們是德國人。考察各個國家的人的單變復的,通過are可以看出來,后面加可數名詞復數,German的復數形式的Germans。注意這個知識點是考察最多的知識點,也是同學們錯誤最多的一個知識點。在課堂上我們已經講的很清楚了,再好好復習下咱們的“中日不變英法變,其它S加后邊”吧。
名詞試題
1. Don't make noise. The _______ are sleeping.
A.baby B. babys C.babies D. babyes
2. There are many _______ on the farm.
A.sheep B. sheeps C. cow D. horse
3. Can you give me two _______.
A. glass of milk B.glass of milks
C. glasses of milk D. glasses of milks
4. I am very hungry. I can eat three ________.
A. piece of bread B.pieces of bread
C. pieces of breads D. piece of breads
5. Two hours_______enough for me,I can finish the work.
A.are B.were C.is D.am
6. Tomatoes and ________ are vegetables.
A. potato B. potatos C. potatoes D. a potato
7. There are two kinds of _______. One is red, the other is black. I
want to catch them. I like to eat ____.
A.fish, fish B.fish, fishes C.fishes, fish D.fishes, fishes
8.Miss Green is a friend of _______ .
A. Mary's mother's B. Mary's mother
C. Mother's of Mary D. Mary mother's
9. We can see many beautiful _______ in the garden.
A. butterflies B. butterfly C. butterflys D. butterflyes
10.This is my son. He is _______ honest boy.
A. a B. an C. the D.
11.There is _______"h"in the word house.
12.There are many ________(wolf) in the forest.
13.They are __________(German).
真題解析
1、 不要制造噪音,寶寶們正在睡覺。考察輔音字母加y結尾可數名詞單數如何變復數的,通過are 可以看出來主語應該是復數,baby 是輔音字母加y結尾的,變y為i再加es,所以選C。
2、在農場里有許多……。考察單復同形的,通過many可以看出來,后面加可數名詞復數,sheep 單復同形,所以選A。C和D 是單數,必須排除。
3、可以給我兩杯牛奶嗎?考察不可數名詞的用法。液體類為不可數名詞,不可數名詞沒有單復數之分,不可加s,不可數名詞的用法很重要的兩點:1不可數名詞當單數處理,The water is clean;2不可數名詞前面的量詞可數。所以兩杯glass需要變成glasses,選C。
4、我十分的餓,可以吃三片面包。bread為不可數名詞,bread 后不可加s,但前面的量詞可數,所以piece需要變成復數pieces,選B。
5、 兩個小時對我來說足夠了,我可以完成這工作。不可數名詞的用法3,當時間 重量 金錢 距離做主語時,謂語動詞用單數。剛才第三題已經講過不可數名詞的前兩個用法了,趕快把這個三個用法都總結好,記牢固,考的幾率很大。two hours做主語,所以選C。
6、西紅柿和土豆都是蔬菜。and連接的兩個名詞都用復數,potato變成復數形式加es。小學階段能遇到的以o結尾的需要加es 的有hero mango tomato tomato(英雄愛吃土豆西紅柿和芒果),所以potato復數加es。選C。
篇4
關鍵詞:中醫名詞術語;詞素翻譯法;翻譯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3)03-127-02
中醫術語的概念和用語大致可分為三類:基礎理論、中藥方劑和臨床診治,其中基礎理論基本名詞術語主要體現在哲學的陰陽五行學說、中醫生理學的藏象學說、氣血津液精神、經絡腧穴和中醫病理學的病因病機方面。中醫術語數量很多,WHO西太區、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頒布的國際標準中有4000余條,其中WHO西太區的ISTFCM標準中關于中醫基礎理論的基本名詞術語有797個,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頒布的ISNTCM國際標準中關于中醫基礎理論的基本名詞術語有1266個(李靜、胡建鵬,2012)。中醫名詞術語的翻譯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從理論到實踐都需要一套完整的程序和體系。李照國(1997)認為現在中醫名詞術語的翻譯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譯語混亂。中醫翻譯上除了極少數名詞,絕大部分術語的翻譯都不統一。這一現象尤其存在予基礎理論方面的概念翻譯上。二是譯語冗長。中醫用語的特點是言簡意賅,但如果譯者對這些術語缺乏明確的認識,譯文就會冗長不堪。三是釋義不明。譯者如果不深入了解中醫用語的表層與深層結構在漢文化中的統一,就無法正確翻譯原文,致使譯語無法再現原文信息。
本文擬就詞素翻譯法為焦點論述其在中醫名詞術語翻譯中的應用,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詞素翻譯法的定義及應用范圍
詞素是構成詞的最小的有意義的單位。詞素翻譯就是利用英語中的詞素(前綴、后綴、詞根)和連接元音字母-o-、-i-、有時也用-u-連接,創造新詞的一種翻譯方法(李照國,1993)。比如eleetropuncture(電刺),acupoint(穴位),monoyin,monoyang(一陰,一陽)等詞就是詞素翻譯法在中醫翻譯中的常見例子。
這一翻譯法的提出解決了許多棘手的翻譯問題,但任何一種方法都有一定的實用范圍,如果譯者對詞索翻譯法的技術要求及適用范圍缺乏明確了解的話,容易形成濫用傾向,造成不良后果。下面簡要地介紹一下“詞素翻譯法”的適用范圍及要求。根據李照國(1997)的觀點,“詞素翻譯法”的適用范圍一般來說有以下兩個方面:
1.采用其他譯法無法保證譯語的簡潔性。中醫用語的典型特征就是言簡意賅,濃縮性強,一個重要的治療方法或理論往往用兩個或四個漢字即可完滿地予以概括。但是這一特點在譯語中卻很難得以較好地體現。比如,中醫常見概念“得氣”,一般譯為getting the acupuncture feeling,這個譯文顯得冗長,而且表達不清楚。“得氣”指的是針感,在中醫英語中,acu-已經專門用以表達“針刺”這一概念,而在英語中“感”也有一個固定的詞素,即esthesia。將這二者結合在一起,就可以獲得一個譯語acuesthesia。即“得氣”。
2.采用其他譯法無法保證譯語的專業性。嚴格來說,中醫語言同樣具有專業性,而且這種專業性是有層次性的。在翻譯時,也理應在譯語中保持其專業性。如何保持其專業性呢?基本的做法就是使譯語盡量脫俗,盡量符合科技用語的表達習慣。下面以一組流行的中醫名詞術語譯語為例來說明如何保證譯語的專業性。
風秘
constipation due to wind-evil,風癇
epilepsy induced by wind-evil,濕瀉diarrhea due to wemess-evil,濕毒toxic material produced by wetness-evil
“風”和“濕”譯作wind和wetness,雖然在字面上與原文一一對應,但是在某種意義上失去了醫學術語所應有的專業性和嚴肅性。如果使用“風”和“濕”的英語詞素來翻譯即可解決這一問題。
英語中“風”的詞素是anem/o,在表示“由風(邪)所致”這個意思時,可以在anem/o之后加上詞綴-genotm,從而獲得一個新詞anemogenous(即“由風所引起的”)。從語義上看,anemogenous與“風”是對等的;從形式上看,anemogenous具有較強的專業色彩;從專業水平上看,anemogenous具有所指單一即運用局限這樣一個專業化水準很好的特點,是一個理想的譯語。
通過這樣詞素的轉化,我們就可以比較容易地翻譯一系列的相關術語。例如:
風秘
anemogenous constipation,風癇
anemogenous epilepsy induced,風痢
anemogenous dysentery,風眩anemogenous dizziness
由上例可以看出,詞素翻譯不但大大提高了譯語的專業化水平,而且使譯語顯得更加簡潔。
類似的,英語中“濕”的詞素是hygr/o,在表示“由濕(邪)所致”這一意思時,可以在hygr/o之后加上詞綴-ge-nous,從而獲得一個新詞hygrogenous,(即“由濕所致的”)。同理,相關的中醫名詞可以譯為:
濕瀉hygrogenous diarrhea,濕毒hygrogenous toxicity,濕咳hygenous cough,濕病hygrogenous diseases
當“風”、“濕”結合在一起時,以上翻譯方法同樣有效。比如,中醫中常說的“風濕頭痛”、“風濕腰痛”一般翻譯成:
headache due to wind-wetness evll
lumbago due to wind-wetness evil
這樣的譯語不但專業性差,而且詞形冗長。根據前面對“風”、“濕”的翻譯,這里的“風濕”可以譯作anemohygrogenous。那么,上面的兩個術語分別可以譯為:
anemohygrogenous headache
anemohygrogenous lumbago
類似的,“風熱”可以譯為anemopyrogenous,與其相關的一些術語可以做如下處理:
風熱牙疳
anemopyrogenous gingivitis,風熱頭痛anemopyrogenous headache,風熱耳聾
anemopyrogenous deafness,風熱咳嗽anemopyrogenous cough,風熱眩暈anemopyrogenous vertigo,風熱腰痛
anemopyrogenous lum-bago,風熱麻痹anemopyrogenous sorethroat
二、詞素翻譯法的優勢
結合以上諸例,下面談談詞索翻譯法的優勢。
根據刁驤、胡幼平(2006)的研究,詞素翻譯法的優勢可以概括為以下六條(筆者引用時稍作增刪):
1.簡潔。中醫用語的突出特點就是簡明扼要,譯名理所應當也要保持這一點,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譯名的信息密度。
2.專業化。運用詞素翻譯法來翻譯中醫術語,會創造出一些符合西方社會規范的專業術語,有利于中醫在世界范圍的傳播。
3.規范化。中醫名詞術語規范化涉及中國語言學、中醫理論、比較認識論、西方語言學和認識論、臨床醫學等五個方面,因此,術語規范化有著重要的意義。采用詞素翻譯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譯語的混亂程度,不失為統一中醫譯語的方法之一。
4.交際性強。雖然詞素翻譯法用于中醫翻譯會產生大量的新詞,但因其構詞的基本單位――詞素是為目標語讀者所熟知的,即便有少量特有的“中醫詞素”,選用的也都是已被西方讀者所廣泛接受和認同的,加之上下語境的結合,理解其意思并不困難。較之上面提到的wind等傳統譯法,其交際功能的優勢還是十分明顯的。
5.便于掌握。前文已提到醫學英語詞素的構詞能力十分之強,據統計,掌握大約200個常用詞素或結合型之后,不用借助詞典,就可以理解一般的醫學術語。因而。對于目標語讀者來說,掌握了中醫翻譯中的常用詞素。理解大部分中醫詞匯也就易如反掌了。
6.便于檢索。由于采用詞素翻譯法的譯語與西醫名詞術語的吻合度更高,因而在檢索時檢出率更高,這無疑是有利于中醫藥的對外交流與發展的。目前,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輯的“Medical Subject Headings(MeSH)”中已經建有中醫學主題詞表,但其收錄的詞條只有“針灸、陰陽、氣”等極少的中醫藥詞匯,急需擴大與完善。詞素翻譯法以其簡潔、專業、易統一,與西醫術語吻合度高的優勢。有望成為建立英文版中醫藥主題詞表的主要手段之一。
三、詞素翻譯法的局限性
需要說明的是,類似“風”、“濕”、“熱”這類中醫術語或概念的針對性比較強,經過深層次的語義分析,借助英語詞素的知識,可以創造出相應的英語詞匯來表達其意義,但使用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不可濫用。實際上,詞素翻譯法也并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靈丹妙藥。超出了一定范圍,詞素翻譯法也會變得無能為力。這個范圍需要譯者靈活把握。
在中醫名詞術語翻譯的廣闊領域中,詞索翻譯法無疑有積極的意義,但是這個方法對譯者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譯者首先要精通醫學外語;需要具有一定的語言學和翻譯學的知識;需要掌握中醫基本理論;需要具有扎實的中醫古文基礎;熟悉中國古代哲學;最好還要了解西醫的理論和療法。惟其如此,才能勝任中醫翻譯的工作,把中醫的精髓翻譯、介紹到其他國家去。即使如此,譯文的實際效果還要接受目標語讀者的檢驗。中醫走向世界任重道遠,需要一代代人不懈地努力。
篇5
一、英語中名詞變成復數后的譯制
在英語領域中,名詞具有單復數的語法特征,它通過本身的詞形變化來表示單復數,漢語名詞卻沒有這一特征。
例1:請代令兄致候。
(1)please send my best regards to your elder brother
(2)Please remember me to your elder brother
(3)Give my kind remembrance to your elder brother
(3)是唯一錯誤的翻譯,英語中問候可用動詞send,give,make,pay present等,名詞為regards wishes,remembrances,compliments等但這些字均為復數形式,所以(3)中的remembrance改為remembrances.
例2:我每天抽一包煙。
(4)I smoke one pack of cigarettes a day.
(5)I smoke twenty pieces of cigarettes a day.
(6)I smoke twenty cigarettes a day.
(5)是錯誤的,cigarettes是可數名詞,二十支香煙用twenty cigarettes.
例3:江西有多少人口?
(7)How many peoples are there in Jiangxi?
(8)What is the population of Jiangxi?
(9)How many population has Jiangxi?
(10)What is the number of Jiangxi’populations?
選擇中(7),(9),(10)是錯誤的,在(7)中people作“民族”解釋時才有單復數之分,故peoples應改為people.(9),(10)中“populations”一個地區人口之總數,不能加“s”,也不能用many修飾。
英語名詞復數的翻譯,在學生日常學習中很容易被忽視。
本人總結下列四種英語名詞變復數后的譯法:
(一)籠統譯法
英語可數名詞復數形式可用來表示含糊多數的意義,除作者特別強調的概念外,一般不再加含糊多數的詞。
例:The atom is made up of a nucleus with negative electrons revolving around it.原子是原子核和繞核旋轉的若干負電子組成。
(二)具體多數譯法
翻譯名詞時,如果根據上下文可以明確知道復數名詞所代表的具體數目,我們可以直接把具體數目譯出來。
例:Each time the magnet is broken,new poles are formed,as indicated in fig.磁體每折斷一次,就有二個新磁極形成。
(三)重疊譯法
漢語表達英語名詞可以通過把漢字重疊來表示復數含義,以進一步加強語氣。
例:The sun and stars are luminous bodies.太陽與星星是發光體。
(四)“不同種類”譯法
英語物質名詞與抽象名詞的復數形式可以表示多種種類。
例:The properties of steels depend on the quantity of carbon they contain.各種鋼的性質取決于它們的含碳量。
二、英語中抽象名詞的漢譯
英語中抽象名詞用得很廣,了解抽象名詞的這些特點,可以較好地指導與幫助學生的英語學習,所以學生在翻譯英語抽象名詞的時候,可以采用以下具體翻譯法。
(一)具體翻譯法
例:a practical solution實際的解決方法.
(二)動賓結構翻譯法
例:In the porcelain factory there was reluctant praise for the Japanese expert’s help.在瓷廠,對日本專家的幫助作了一些言不由衷的好評。
三、專有名詞的翻譯法
專有名詞是單個人物,地方或事物的名稱,專有名詞的翻譯如果混亂會嚴重影響原文信息的清晰度,干擾學生對原文的理解,甚至產生誤解,專有名詞的翻譯應遵循三條基本原則:
(一)名從主義原則
指專有名詞的音譯與轉寫應盡量依照專有名詞指對象所屬國家或民族的讀音和寫法。
如:Paris不能譯成“巴黎斯”。Rome譯為“羅馬”不譯成“羅米”。
(二)約定俗成原則
指通行已久并為普遍采用的譯名,即使不合音譯標準,也不必做更改。
如:Chicago不譯“棋卡哥”而譯“芝加哥”,Eden不譯“依登”而習慣譯為“文登”。
(三)按實定名原則
“按實定名原則”在名詞的翻譯上有其深刻的含義,對某些專有名詞來說,理解其指稱對象或內容是正確譯名的先決條件,專有名詞如地名,河名,山名等,一般采用音譯,如New York譯為“紐約”。
四、名詞術語及外來語的翻譯
術語,指社會與自然科學方面的專門名詞,如“社會主義”“青霉素”等,外來語指“玻璃”,“尼龍”等,名詞術語的漢譯方法有五種:
1.純音譯法
Coffee 咖啡;sofa沙發
2.純意譯法
Submarine 潛水艇;cold war 冷戰
3.象征性意譯法
Pyramid 金字塔;spaceship 宇宙飛船
4.音意兼譯法
Human 幽默;romantic 浪漫的
5.產生新詞法
Hydrogen 氫;zinc 鋅
五、結語
名詞翻譯是翻譯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要遵守“忠實通順”的翻譯的原則,違背這一原則,必然會造成困難重重,或是譯出令自己云里霧里,甚至啼笑皆非。
參考文獻:
[1]張培基.英語翻譯教程[M].上海外語出版社.
篇6
國內外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王俊文:(中國國際貿易學會會長):
今天我們再一次和各位領導、專家、學者、企業界的朋友們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當前的復雜的經濟問題。在此請允許我代表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出現一些積極的跡象,美國、日本經濟表現好于預期,就業消費和工業生產有所回暖,新興經濟體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力度有所加強。但是國際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的深層次的影響還在發展,希臘債務危機還沒有根本解決,葡萄牙、西班牙債務危機再次凸顯。一些國家大選臨近,經濟問題政治化的傾向更加明顯。世界經濟總體增長發展的態勢沒有改變,經濟復蘇仍然是一個長期艱難取得的過程。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仍處于較好的局面,但國內經濟運行也存在不小的下行壓力。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很多,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因此,2012年對于中國外經貿來說也是極具挑戰的一年。從有利條件看,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出現了一些好的跡象,OICD先行指數從去年以來持續回升,我國的傳統優勢依然存在。但我們應該更加清醒的看到,外貿發展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加大,制約因素錯綜復雜,形勢不容樂觀。
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邁出了堅定的步伐,2011年我國境內投資者對全球132個國家和地區3391家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的這些投資,累計實現投資總額600億美元,同比增長1.8%。截至2011年底,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在全球178個國家和地區涉及對外投資企業1.82家,累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投資3220億美元。從長遠來看,堅持對外開放和貫徹“走出去”戰略將是我國基本國策,這也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趨勢。如果我們不主動全球化,在觀念上輸了,在資源配置上也輸了。
分析告訴我們,21世紀前十年是發達國家去工業化的時期,未來十年可能是發達國家再工業化奪回地位的十年。不可否認,產業轉移是全球化對全球精致資源更加合理配置的結果,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從中獲益,但是副作用也日現,尤其是表現為貧富差距等經濟問題。對于中國這樣的新興經濟體來說,未來我們很可能要兩線作戰,既需要應對來自越南等其他發展中國家對低端制造業的爭奪,又需要應對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對高端制造業的爭奪。當前正是中國制造業全球化的最好時機,中國企業要加快創新,在新一輪全球產業的布局中搶占世界產業的制高點。
從深圳雙降現象看我國的出口走勢
趙晉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外經貿部副部長):
從去年年底,包括最近4月份我去深圳做了一次調研,這次調查報告上報之后都有總理和幾位副總理的批示,在參與一些政府決策方面起到了一定的參考依據作用。
這個報告的題目是這樣寫的“從深圳雙降現象看我國的出口走勢”。什么叫做深圳的雙降呢?大家知道,深圳是中國的第一大出口城市,它的出口按照2011年的出口額計算的話,占到我們全國的13%,在城市里排名是最靠前的。但是在今年1至2月份,深圳市的出口是負增長,尤其嚴峻的是什么呢?它的工業增加值和工業銷售產值都是負增長,這個被稱之為深圳的雙降現象。由于它在我們對外貿易中的重要性,所以這個問題還是備受各方關注的。
深圳雙降這個現象它的原因何在?對于我們來考察中國今年的外貿出口走勢有一些什么樣的借鑒或者參考意義?這可以說是我們這個調研研究的主要出發點和目的。
應該說,從我們調研的過程中,涉及到今年以來出口增速回落或者下降的主要原因,無非是國際市場需求的收縮,再加上2011年我們人民幣綜合有效匯率大幅度升值,我們說的是綜合有效匯率,而不是單指對于美元的匯率。比如說我們對于去年分析就會發現,去年前半年把物價因素考慮在內,我們的綜合匯率變化并不大,因為我們前半年物價指數比較低。相對而言我們的一些競爭對手,像巴西、印度,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包括南非在內,它們的綜合有效匯率實際上反而是上升的。所以從2011年上半年來說我們的壓力還并不非常明顯,但是下半年就出現了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從7月份到12月份我們的綜合有效匯率上升了將近6%,更多是由于我們的物價上升帶來的。而我們的競爭伙伴下半年的情況正相反,南非綜合有效匯率下降了11%,巴西貶值10%,印度7%,韓國5%。
當然還有其他因素,比如員工成本上升。在廣東、深圳,盡管在目前形勢比較嚴峻的情況下,但是它們每年還在上調最低工資標準,據說現在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深圳市。企業對這點不了解,它們的工資已經高于最低工資標準,但是你上調最低工資標準有一個導向的作用,企業員工就會認為,既然政府都在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同樣應該給我們漲工資。所以對于企業而言工資上調的壓力也非常大,非常明顯,所以勞動力的成本上升也是企業反映最強烈的問題。
還有一個原因跟產業轉移有關。比如從今年年初的情況來看,我們整體出口增長速度明顯回落,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東部沿海地區對全國出口貢獻明顯下降有直接關系。你比如說深圳的富士康,我們知道這是一個出口規模非常大的企業,它的出口在2011年占整個深圳市出口的18%,所以對深圳來說是舉足輕重的。富士康在今年一季度的時候,它在中國國內公司全部出口增長了48%。但是問題在于它的大量出口定單已經從深圳轉向了河南、四川,雖然它全國出口增長了48%,但僅僅深圳富士康這一個企業定單轉移,就使得深圳市出口速度回落了5.8個百分點。所以總的可以看出東部沿海地區對全國出口增長貢獻率乏力、下降、回落,實際上也是導致我們今年出口形勢嚴峻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今年我們全國出口走勢到底會怎么樣呢?我們現在一個基本判斷就是,全年增長速度比一季度,或者比1至4月份的速度明顯回升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這是一個非常基本的判斷。 但總的來說,今年外貿出口要實現10%確實有很大的難度。我們要換算成它對我們整個經濟的影響是什么?我們初步測算了一下,由于去年我們是出口增長20%,假定我們今年即使是10%,增長速度已經回落了一半,這意味著出貨值會導致工業銷售產值回落一到兩個百分點左右。如果再按照2011年的人均產值計算的話,意味著將會減少79萬到158萬左右的新增勞動力就業需求。所以,這不論是對我們整個經濟增長還是對我們的就業,都會造成一定的壓力,這是對全年形勢的判斷。
中國外貿發展形勢嚴峻的深層次原因
李健:(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中國外經貿研究所所長):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從原來進出口100多億美元,到2011年已經是3.64萬億美元。三十多年增長最快的是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之后,2002年到2008年這幾年。這幾年年均增長速度達到了20%-30%,遠遠高于這三十年的平均增長速度。為什么呢?因為這些年世界經濟高速增長,我們入世獲得紅利,還有我們各種有利因素這幾年都達到一個高峰。但是在十五末、十一五開始的時候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這其中有一些中長期的深層次原因。
第一,從國際背景看,改革開放前面二十多年是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時期,世界經濟持續增長時期,但是從2006年、2007年這幾年開始經濟全球化進入調整時期。我們國家前二十多年是大規模產業轉移時期,到十一五時期,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之后,由于經濟全球化帶來一系列矛盾需要調整,所以現在舊的轉移已經差不多了,新的轉移正在醞釀。 還有在改革開放前二十多年,全球資源能源供給是充裕的,但現在全球資源能源供給緊缺的問題以及碳排放問題都提出來了。
第二,改革開放前二十多年,我們各方面的改革很快,而且不斷擴大開放,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貿之后,我們各方面與世界貿易接軌,所以出現了改革開放的紅利。最近這些年,隨著我們履行入世承諾完畢,各個部門都認為好像沒什么好開放的了,實際上好多部門都在拼命想辦法往回收,所以改革開放的動力在漸漸失去。
第三,前面二十多年我們大規模吸引外資,實際上就是承接了國外產業,不光是利用外資,實際上我們吸收了國外先進的技術、管理,利用了跨國公司產業轉移帶來的不斷增長的國際市場。可是最近幾年我們外資進入在放慢,最近外資使用實際上在下降。
第四,前面二十幾年我們保持了一個低廉的價格要素,不光是勞動力成本,而且我們的資源、能源,我們的電、水、土地價格,包括環保收費政府都在壓這個價格,資源能源一些要素成本的改革進展緩慢,所以要素成本總體上保持比較低的價格。最近這些要素成本進入急劇增長時期,尤其是沿海地區的土地成本。
這些就造成了全球經濟要調整,我們國內經濟也在調整。世界經濟,我們知道到2008年終于爆發了金融危機,開始了一個調整和低增長期。盡管我們在金融危機之后很快走出危機,但是走出危機之后,我們一些中長期的問題并沒有解決,它還在發揮作用,就導致了我們現在進出口形勢更加嚴峻,從2010年開始到2012年前四個月,總體上進出口增長速度是逐步回落的趨勢。這個趨勢就說明什么呢?金融危機之后,世界經濟貿易要調整,發達國家要調整,發展中國家也要調整,總體上需求已經跟金融危機之前不一樣了。
美國市場是穩定出口的重要板塊
何偉文(中國國際貿易學會 中歐、中美經濟戰略研究中心共同主席):
大家知道,今年1到4月份全球增長6.9%,全球出口貿易今年1到4月凈增加總額189億美元,其中美國市場拉動了兩個百分點,貢獻度28.7%。而相比之下,日本、東盟、韓國加在一起大概也就是這個數。
美國市場貢獻的增量非常接近東盟十國、日本、韓國增量之和,其他金磚國家,印度、俄羅斯、巴西、南非增量加在一起也就是美國的四分之一。所以我們需要擴大開發新興市場,但是仍然要重視發達市場,美國依然是我們出口增長的主要市場。
比較一下,美國各個大類產品從全球進口跟從中國進口增速有什么不同?總的來講基本差不多,從全球進口增長8.6%,從中國進口增長9.0%。美國進口第一大類是石油天然氣,第二大類計算機及電子,這也是咱們對美國出口的第一大類,咱們占一點優勢;美國進口的第三大類是運輸設備,中國對美國出口運輸設備也很大;化工,中國占有明顯優勢;機械,美國第五大類進口產品,去年增長17.6%,中國差不多是對美國的第六位,還有一點點優勢;服裝都是差不多,電器、家電也都差不多,它們的增長速度都不快,從中國進口增長也不快。
這幾大類,計算機、運輸設備、機械是美國進口的幾大類,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長也比較快。我們的增長點在什么地方呢?計算機、機械、運輸設備,總增量占到對美國出口總增量的一半以上。服裝、電器設備電器雖然是咱們對美國出口的第三、第四大類,但是在美國市場大致已經占到三分之一,所以增長潛力不大。服裝同比增長3.3%,電器設備也就3.3%,都增長不快。 所以,重點應該穩住計算機及電子、機械、運輸設備三大類,而不是在過去傳統的低端的、勞動密集型,這個增長潛力已經不大。
當然,最關鍵的是美國經濟形勢,如果經濟形勢趨壞,那么咱們整個出口環境就要趨壞。一季度美國經濟增長2.2%,但是到5月份以來情況有些變化,歐債危機沖擊,全球金融市場引起一定恐慌,美國經濟復蘇也出現新的反復。我們總的判斷美國經濟基本面大體穩健,還是可以的。我們不光要看GDP,要看個人消費和總額,如果這個穩住了基本就穩住了。
第三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新機遇
張向晨:(商務部政策研究室主任):
今年4月21日,英國經濟學人雜志上發表了一個文章,講“第三次工業革命”,引起了世界的爭論、評論、熱議。它基本的觀點就是說,現在第三次工業革命正在發生,第一次指的是18世紀末英國的蒸汽機;第二次是美國發生的20世紀初的流水線。第一次是機器代替了手工生產,第二次是流水線代替了單個的機器生產,第三次的核心就是制造業的數字化,它會體現一個小批量、個性化的生產趨勢。這篇文章是這么講的,實際上對于第三次工業革命并不是由經濟學人的報告引起的,今年2月份美國賓州大學教授里夫金,這是一個未來學家,他已經出版一本書就叫《第三次工業革命》。他的觀點和經濟學人不完全一樣,我估計經濟學人是看了他這本書之后寫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副標題是“經濟模式如何改變世界”,因為他是未來學家,不光是對工業革命有什么看法,還對世界改變有看法。他認為,通信技術相當于一個人的中樞神經,能源是血液,這兩者結合在一起就構成了整個系統。具體講,他認為現在正在興起的工業革命由五大支柱組成,第一,就是傳統能源向新能源轉型;第二,分散化生產;第三,能源儲存,用新技術來儲存能源,把能源儲存起來;第四,能源的互聯網,能源可以收集然后再共享;第五,運輸工具的改變,用電池插電代替原來傳統運輸。
他對未來的預測,他認為是一個重大的改變,即生產方式上原來是集中的流水線生產,現在要改成分散式生產。他的一些觀點我們現在還需要研究,不能夠輕易茍同,他認為新的工業革命會顛覆原來的經濟理論,因為原來經濟理論是單獨競爭,追求財富。里夫金的觀點是,因為能源走向了再生能源或生態方式,大家不用再去爭這些東西,大家是合作互利的過程,經濟學的貪婪、私欲、崛起可能會根本改變,他認為甚至對國際關系、達爾文主義的弱肉強食也會改變,因為能源也不需要你再去搶,因為是可再生資源,大家就不用再去爭了。同時,他認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也會發生改變,過去那種封閉的人們之間的關系,現在變成一種互利的、大家合作的一種方式。這就是里夫金這本書的大概內容,充滿浪漫的幻想,我們現在還不能想象人類社會會變成那樣的情況。但是至少他對信息技術和能源的結合有他非常敏銳的地方。
在新興工業革命來臨的時候,美國新的工業化革命浪潮出現了四個特征:一是無線網絡技術快速增長。美國在五年之內,它的第四代網絡會覆蓋98%,可能個別地方能完全覆蓋。二是云計算帶動美國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因為大企業現在都在用云計算這種方式,會使儲存、數據處理能力大大增強,這是根本性的改變,節約的不是10%、20%,是90%的費用都會節省掉。三是推動智能制造業發展。智能制造業,就是三合一,機器、數據、新材料合在一起,就是所謂智能制造業。最典型的就是所謂的三維打印機,要做一個牙齒,把牙用的新材料弄在里面,根據你的口腔進行設計以后,最后打印出來就是自己的牙,在實驗里面是可以做到的,這就是它的智能制造業。四是醞釀新能源的技術突破。美國在2010年頁巖氣存量已經超過了1300億立方米,也就是說它80%的天然氣已經可以自給了。有人預測在2030年甚至更早的時候美國就可以實現能源獨立,用很便宜的能源來支撐制造業發展,這應當說是一個非常重大的變革。
面對這樣一個世界潮流,從研究者角度,從各國的產業政策角度,我們需要對這個新的第三次工業革命進行一些跟蹤、研究,也提出我們的一些對策和思考。我們不久前請了一些專家做了討論,其中一位專家郭重慶,中國工程院院士,八十多歲了,但是頭腦非常清晰,他提出,第三次工業革命確實在悄然到來之中,其實信息技術是引領性的,信息技術推動了產品的制造和服務,提供了數字化、智能化、互聯化,人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提供客戶定制的商品服務。他認為有一種戰略需要我們關注,云海戰略,云計算服務,海就是對海量數據的挖掘、分析、優化和決策,所有產業都是依據這個來發展和創新的。
對于第三次工業革命對于我們國家的影響,現在我們還只是初步評估,我簡單跟大家說一下,我們也是一個判斷。
第一,這次新的工業革命會使美歐的一些制造業加速回流的傾向,我們國家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會面臨一個挑戰。因為這種分散化的生產方式,不再過于依賴那種大規模的流水線,這是一個趨勢。人類本來經過這么一個變化:過去是個性化的,我要什么東西做什么東西;實行流水線以后是標準的,不利于人的個性;但是現在回到高級的、程度不同的個性化需求,因為我需要什么馬上就在網絡上提出來,制造商就可以做。這種情況對于我們來說當然是一個挑戰,我們過去幾十年是靠生產線的,幾千個工人在一個車間里,這可能以后會受到挑戰。
第二,全球產業結構會發生深刻調整,我們國家在全球產業結構當中的地位也會受到挑戰。在過去幾十年里,我們在全球化的產業鏈中占據一席之地,雖然很低端,但是我們有一席之地,這一席之地是非常難得的。一個國家如果不根據你自己的特點占據全球產業鏈你根本不可能有收益,現在絕大部分發展中國家不能夠在全球產業鏈中占據一席之地,而我們能夠占據一席之地。世貿組織說你千萬不能低估這個成就,解決了多少人的就業,絕對不能是只有3%-5%的收益,實際上收益比這還要好很多。我們也不能把這個說得太夸張了,全球產業鏈,你不想要人家還不一定留你呢,都是競爭的,好像大家都在一個平臺上玩,真的是適者生存,你不能往中高端走,低端的你留不下,你就會被甩出去。
第三,我們吸引外資的成本優勢會減弱。就是市場優勢,我們如果有新的市場優勢,這是一個吸引外資的主要力量,因為生產要素的成本我們不具備優勢了,我們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市場優勢。里夫金那個書里面寫了,市場很重要,因為所有新的制造融合是根據用戶的需求,但是中國在2020年左右成為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這個優勢是全世界沒有的,我們有這么大的消費市場,不管你是哪兒的你得考慮,這樣的話可以發揮我們的優勢。
第四,低端勞動力需求會下降,高端勞動力需求會上漲。這也可以理解,簡單的流水線工程可能需要得越來越少,完全可以通過機器手代替掉。需要你有智慧、有創意的人在網絡上參與,這對于我們是一個挑戰,當然可能對大學生就業面臨一個新的機遇。
第五,知識產權問題。知識盈利不是成本,知識產權是一把雙刃劍,在互聯互通的平臺上更容易獲得,對于我們來說獲得什么東西很容易,但是另一方面,你自己搞出來要保護也比較難。保護、利用是一個兩難的選擇,網絡上你要仿制、復制很容易,但是你要創新不那么容易,兩者有一個互動的關系。
綜合來看,這種新的工業革命的浪潮會給我們發揮我們的后發優勢,完成產業升級,總體來說是一個機遇。就是說新的工業革命到來了縮短了我們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他們在搞,我們也在搞。中國是傳統的創新國家很少有人贊同,這方面我們是弱的,但是如果說中國是善于學習的民族大家是認同的,這時候我們正好可以盡快學習,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3D打印技術對國際貿易帶來的影響
李永:(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兼職副會長):
剛才張司長說的分散服務、分散經營,或者叫分散式生產方式,在里夫金的書里講的是民主制造,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制造商,今后的3D打印技術可以使每一個人都能去做一個潛在的生產商。盡管這聽起來像是科幻,但是它已經成為事實,而且注定要改變我們判斷工業生產的思維方式。關于3D能不能夠改變制造模式?實際上已經不是今天在討論,其實從2007年、2008年就有人在討論,只不過最近這一兩年的時候,有人在思考這個問題,3D打印能不能改變這個世界?
打印技術能不能成為主流產業呢?現在大概可能只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即使更長一點時間,但是一定會成為主流的生產方式,而且這種主流生產方式所帶來的影響是什么呢?對于國際貿易的影響,我自己感覺大概會有這么幾個因素:
第一,全球生產鏈縮短。因為中間環節減少,這種縮短就會增加它在本地化的3D打印規模,進而有可能導致貿易流量的減少,因為它減少了運輸環節,一個方面是減少了運輸成本,另一方面,也會導致國際貿易運輸量的下降。
第二,全球產業合作減少。也就是說,外包轉為內包,如果我們現在在做外包的話,未來十幾年的趨勢就是,可能你的外包就做不下去了。而且會導致去全球化的現象,貿易國對貿易的依存度可能會下降。
第三,發達國家依靠技術的優勢,要重新把握貿易和投資商的主動權。未來因為他站在技術高地,他可以來選擇他的貿易和投資方式。
第四,對外投資會更多針對當地市場。未來可能到中國來投資,在3D打印技術成熟的時候,來到中國不是為了生產再拿走或者是分銷到其他的市場,而是為了滿足當地的市場需求。
第五,發展中國家可能再一次陷入被動,一方面可能會成為原料的提供者,另一方面還要面對3D打印規模化生產導致的勞動力需求減少的困境。在這個過程當中,3D打印是不需要勞動力的,勞動力的成本因素在里面變得非常少,所以這樣的話可能會產生勞動力過剩,甚至是社會不穩定。
篇7
關鍵詞: 名詞修飾語 排序規則 認知學
一、前言
英語句子中可以修飾名詞的有形容詞、名詞或名詞所有格、動詞不定式、分詞及其短語、動名詞及其短語、代詞、數詞、介詞短語等,用于說明該名詞代表的事物的特征[1]。為了清楚界定某個名詞代表的事物的特征,一個名詞中心詞可以有多個修飾成分。例如,承擔此任務的形容詞就可分別用于:表示人們觀點、表示形狀、表示年齡和時代、表示顏色、表示國籍和地區、表示材料等。多個名詞修飾語同時修飾一個名詞,就有修飾語排序問題。關于兩個及兩個以上的形容詞修飾同一名詞的排序,一般語法書籍都有講解,如《朗文英語語法》描述為:品質尺寸新舊樣式顏色產地過去分詞,但僅限于指出應該如何排序,沒有對排序規則作出解釋。目前大多數語法書籍都是這樣羅列語法規則的,這使英語語法的教與學都成了非常枯燥的工作:規則陳列式的講授與囫圇吞棗式的機械記憶降低了英語語法學習的效率,使英語語法在英語習得中未能占據應有的地位。即使有人總結了排序規律,采用巧妙的方式來幫助記憶規則,也沒能從根本上解決“為什么是這樣的排序”的問題。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在于當前的英語語法的研究范式仍由描寫性語法占據統治地位。
英語語法研究的發展已經經歷了三個階段:完全盲從拉丁文法、規定性語法(重視的是語言的使用規范,即只有符合該語言外殼的才是規范的英語)、描寫性語法[2],研究對象從語言表象、淺、易的語言外殼逐漸推進到深層次的語言內核。描寫性語法注重語言的靜態的形式化描寫,重視語言的共時使用規律的研究:在語言使用過程中,某一語言現象只要是符合大多數人的表達習慣,就是合理的[3]。20世紀90年代以來,從認知角度來研究人類語法形式的形成過程似乎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并提出了解釋性語法的概念。解釋性語法側重語法現象的語義和語用分析,認為語言結構和認知過程是并存的,語言使用要建立在經驗的基礎上,并與人類心理發生關系[3]。人類語言是認知的外部表現形式,人類的認知規律必然由語言形式表現出來:無論語法單位多么復雜,它都是一個“事先包裝好了的組合體”,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說成是“習慣”或“自動化”,即人的認知在語言中的自動體現。語法現象就是語言使用者已經徹底掌握了的,可全憑自己的思維能運用自如的,各語言單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語言外殼結構[4]。解釋性語法使探討人類共同語法的視角從物化的語言表象轉向人的認知和思維,從對語法現象的歸納總結轉移到發現反映人類語言發展共同規律、制約語法現象的深層機理,從而建立起更為全面、合理的語法理論模型――以認知為基礎的語法學。
人類思維和認知總的來說是相通的,人類總的認知模式是一樣的,共同的認知模式決定了人類語言在語言形式上也存在共性。研究人的認知在語法中的體現,同時為語法的教學實踐提供了一套嶄新的理論模式和方法論,對于語法的教與學意義深遠[3]。
從認知的角度研究名詞修飾語的排序,是把名詞修飾語排序這種語法結構同人的意識、心理聯系起來,尋求從認知角度出發對語法結構的合理解釋。我們可以從解析人類的認知規律入手,找到相對固定的語言形式與人的認知規律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運用人的認知和思維對語法現象進行解釋的目的,使以往的語法規則陳列式教學升華到語法現象的解釋性教學。通過解釋規則,便于理解規則,更重要的是利于應用規則。
二、認知規則
人類的認知包括三個過程:感性認知、理性認知和實踐檢驗,由此構成了人類總的認知框架:人類的認知總是從實踐開始,從實踐中獲取感性認知,然后這種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知,最后回到實踐中去,接受實踐的檢驗,并獲取更多的認知。感性認知獲得的是關于事物表象的、外在的一些性質的認識,能首先被人的感覺器官所認識,事物的這些外在性質經過人的理性思維、分析、綜合,逐步揭示事物內在的、本質的性質,這就是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知的過程。認知的這三個過程受制于一個總的認知原則:定性分析應優先于定量分析[3],即人類對事物的定性分析是對事物總的、宏觀的認識,是一種先入為主的感性認識,是通過簡單的、直接的對現象的觀察得到的觀點,認識的層次比較低,難度也小。定性分析優先于定量分析的認知原則實際上也是從現象再到本質的過程。
劉冰泉等將總的認知框架具體化,總結出十個細節化的認知規則,即人類對事物性質的認知順序總是先簡單后復雜,先低級后高級,先易后難,先具體后抽象,先外后內,先直接后間接,先現象后本質,先宏觀后微觀,先信息量少后信息量大,先總的、一般性的、普遍性的,后具體的、特殊的[3]。其中先易后難和先信息量少后信息量大是認知規則的兩大代表類型,最易感知、最易理解的事物性質最先進入人的認知系統,形成知識,認知的規則在包括名詞修飾語的排序規則在內的語法中反映出來。
三、事物性質(特征)分類及認知的順序
事物的性質(特征)總體上可分為外在性質和內在性質。
外在性質包括:大小(長短、高矮等)、形狀(樣式)、顏色、新舊等。外在性質往往是通過感性認識來了解。從信息量來比較,有關事物的顏色、形狀方面的信息要比有關事物的大小、新舊方面的信息要多得多;從認知的難易程度來比較,認知事物的大小、新舊、形狀、顏色的難度依次增加。
內在性質包括:質地(材質)、產地、用途等。質地(材質)有時可以通過感知(看、摸)就可以了解,有時需要查詢才能了解;而產地等內在性質則必須經過人的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這一高度,經過人的查證才可能知道;用途這一內在性質則屬于實踐檢驗階段。
名詞修飾語排序的語法規則,往往符合先外后內、先定性分析后定量分析、先信息量少后信息量大和先易后難這幾個認知規則。
四、名詞修飾語排序語法規則的認知學分析
本文引用例句主要來自《大學英語語法――講座與測試》)[5],后文不再一一注明。
1.大小+形狀
a small round table
smallround體現的是從易到難的認知規律,同樣是桌子的外在性質,判斷一張桌子的大小比判斷它的形狀要容易得多,同時也體現了先信息量少后信息量大的認知規律。
2.大小(長短、高低、形狀)+顏色;年齡(新舊)+顏色
a tall white building
a new pink blouse
tallwhite和newpink的排列順序體現的是從信息量少到信息量大的認知規律,有關事物的顏色方面的信息要比有關事物的高矮、新舊方面的信息要多得多。
3.多個同類名詞修飾語――讀音短的在前,讀音長的在后
a red,blue,and white flag
the shy evasive untrustworthy smile
這兩個例子中,修飾中心名詞的幾個修飾語是屬于對事物同一類型性質進行界定的形容詞,從形式上看,redbluewhite和shyevasiveuntrustworthy的排列順序是,同類形容詞――讀音短的在前,讀音長的在后,體現的則是從簡單到復雜、從易到難的認知過程:這些單詞的拼寫和拼讀的難易程度是從簡單到復雜,從易到難,從省力到不省力。這些形容詞往往屬于同一類,例如red,blue,white同屬于表示顏色的形容詞,shy,evasive,untrustworthy同屬于表示特性的形容詞。
4.大小、形狀、年齡、顏色+國籍(地區、出處)
a beautiful large green Chinese carpet
beautiful屬于定性分析,beautifullargegreenChinese的順序首先體現了定性分析優于定量分析的認知原則,即總的、普通性、一般性的、宏觀在先的原則;如前所述,largegreen的排列順序體現的是信息量少到信息量大的認知規律;Chinese這一從屬關系則需要人的認識由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因為地毯到底是哪個國家的,必須經過人的認真的詢問才能知道。
5.定性+材料(物質)形容詞或名詞
a useful oblong tin box
useful屬于定性分析,因為一個事物是否有用,是不能用數字來表達的;oblong是表示形狀的名詞,應該屬于定量分析的范疇,usefuloblong的排列順序體現了定性分析優于定量分析的原則;tin是表示材質的名詞,從useful到oblong再到tin的排列順序體現了人的另一認知規則,即從事物的外在性質到內在性質的認知。
6.其它詞+用途、類別形容詞、名詞或現在分詞
a plastic garden chair
plasticgarden的排序體現了從易到難的認知過程,椅子是不是由塑料做的,可以通過肉眼或經過觸摸就可以知道,而椅子是不是一把花園椅(用途),則要通過人的綜合分析(如:研究它的形狀)或是經過人的查證才可能知道的。
7.其它詞+用作形容詞的名詞
the clear blue morning sky
clear屬于定性范疇,clearblue的排列體現了定性分析優于定量分析的認知原則;blue,morning同屬于定量分析,但判定一個物體的顏色要比判定時間容易得多,所以bluemorning的排序體現了認知由易而難的過程。
8.其它詞、國籍(出處)+顏色等
the delicious French red wine
delicious屬于定性分析,所以定性分析必須優先,體現了總的、普通性、一般性的、宏觀在先的原則;French這一從屬關系則需要人的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經過人的查證才可能知道;red wine則屬于事物的內在本質,該酒的種類是紅酒,不是白酒,也不是紅色的酒。
9.出處+過去分詞
a Chinese made coat
Chinesemade的排列體現的是從現象到本質、從易到難的認知過程。
10.現在分詞+出處
a fast-running Chinese sports car
fast-runningChinesesports的排序體現了從感性認知到理性認知再到實踐檢驗的認知過程。fast-running屬于感性認知,人們可以通過視覺能感覺得到的;Chinese這一從屬關系需要人的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經過人的查證才可能知道;sports(是指車的最終用途)屬于實踐階段,這也是認知的最后的一個階段。
11.動名詞緊放在名詞之前
audio-visual teaching aids
audio-visualteaching的排序體現了從總的、普通性、一般性的到具體的、特殊的認知過程。audio-visual屬于總的、普通性、一般性的認知,屬于定性分析,teaching指的是輔助設備的最終用途,屬于實踐檢驗階段的問題。
五、結語
英語名詞修飾語的排序規則在語法書籍里,它只是一個結果,發掘這個結果的過程被抽去了,但它仍然可以反映制約產生的是此結果而非彼結果的內在規律,從認知的角度分析名詞修飾語排序規則,就是重現發掘過程,這個重現過程有助于理解僅以結果形式出現的語法規則。我們對英語名詞修飾語排序規則進行了認知學分析,排序規則是符合認知規則的,可以用認知規則很好地解釋英語名詞修飾語排序規則的語法現象,對語法教與學的實踐大有助益。
參考文獻:
[1]北京工業學院外語教研室編.科技英語基礎語法[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81:284-287.
[2]黃和斌.英語語法的宏觀思考[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6):96-103.
[3]劉冰泉,況新華等.英語名詞短語形容詞修飾語排序的認知學分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5):11-13.
[4]熊學亮.認知語用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207.
篇8
在人類發展史上,工業革命是社會發展的根本推動力量。自18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經歷了三次重要的工業革命。工業革命不僅能夠促進生產力的提高,在工業化進程中,國家的經濟結構、教育體系、勞動力結構、公民生活方式等都會發生重大變化。因此,工業革命的發生和推進對于以培養勞動力市場所需人才為主要職能的職業教育具有重要影響,18世紀以來人類社會整個工業化過程的推進伴隨著職業教育總體規模的擴張和職業教育體系的完善(張原,2012)。自進入2010年以來,關于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呼聲日益高漲,2013年 4 月,“工業4.0”的概念第一次在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提出,2016年1月,在瑞士達沃斯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把“第四次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作為會議主題,并題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未來的就業、技能和勞動力戰略》的報告。報告提出,目前,世界正在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開始階段。基因學、人工智能、機器人、納米技術、3D打印和生物技術的發展預示著人類社會正在經歷一場涉及所有領域的深刻革命。而隨著整個工業體系的調整,大部分職業及其需要的技能也將經歷根本性轉型。因此,第四次工業革命不僅是一場以技術革新為特征的工業革命,其更是對未來工作、技能和教育根本性變革的源動力。從這一角度出發,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必須盡快作出相應變革,培養適應新技術革命所需的技術技能人才。
首先,加快培養適應新興制造業發展需要的高端技術技能人才。智能化生產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根本特征,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的應用將給傳統制造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可以把工人從程序化的操作中解放出來,將精力集中在創新和增值業務上。因此,職業教育必須加強專業更新和層次發展,更加重視培養學習者的創新技能和素養,以加快培養智能制造、3D生產等新興制造業發展需要的高端技術技能人才。
其次,建立終身化的培訓體系,加強對現有工人的技能提升培訓。越來越多新技術的應用,將會導致就業市場日益分化,出現低技能、低收入和高技能、高收入兩個極端。在這一背景下,沒有專業技術的勞動力找工作會越來越困難,需要中低等技術行業的就業機會也會減少,新興工業革命還會削減新興市場廉價勞動力的優勢。因此,走向終身化、全民化是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發展的必然趨勢,以加強對那些被排擠出就業市場人的再培訓。
第三,改革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的課程設置和內容體系,重視培養學習者適應勞動力市場變化的通識性或穩定性職業能力(skills stability)。從以前工業革命的經驗看,構建起新型工業發展需要的培訓體系和勞動力市場機構往往需要幾十年的時間,而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技術變化的快速性。在這一背景下,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必須重視培養學習者跨行業的通用職業技能和能力,如終身學習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跨學科思維能力、重視環境友好的綠色工作技能等。同時,更加重視學習者的工作場所學習,培養其嚴謹的工作精神和實踐技能。
篇9
【關鍵詞】英語 語法變化 語言規律 啟示
一、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英語成為全球通用的國際語言,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語言之一,全世界有三億多人使用,是聯合國規定的六種工作語言之一。自我國20世紀70年代末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英語在中國人的語言教育領域取得了僅次于漢語的地位,在教育的各個階段(從學前教育、小學、中學、大學到職業后續教育)英語都得到了大力普及和高度重視。國人投入了巨大的熱情和資源學習英語,取得的成效可謂豐碩,單就英語語法來講,北京某著名高校的英語教授幾年前披露:當前中國人在研究英語語法方面的水平整體上已經超越了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們。是否確如該教授所言?筆者未曾考證,但它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人在學習英語過程中對語法的重視。國內市面上琳瑯滿目的英語語法輔導資料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據。
語法是音義結合的各結構單位之間的組織規則的匯集,它包括詞的構形、構詞規則和組詞成句的規則。一種語言的語法規則是指說這種語言的人必須遵守的習慣,它存在于每個說話人的腦子里,表現在他說出的話語中。每個人運用這些規則都得心應手、靈活自如,盡管他對這些規則的掌握是不自覺的。一個人說出來的話一般都符合他所掌握的那種語言的規則(有時也難免會犯一些語法錯誤),但是如果沒有經過專門的學習,他是不會覺察到他說的這種語言是有規則的,更不知道究竟有哪些規則。所以,學習任何一種語言時都很有必要掌握這種語言的語法,英語當然也不例外。
學習是人的一種有意識的活動,必須運用正確的觀點和恰當的方法。相比于方法,觀點更重要,因為方法是技術性的,而觀點是方向性的。如果有了正確的觀點做指導,學習就能勢如破竹、甚至事半功倍。如果沒有正確的觀點做指導,學習就會事倍功半、甚至誤入歧途。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處于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我們在學習英語語法過程中也應當秉持這一觀點,否則就可能犯守株待兔、刻舟求劍之類的錯誤,與學習的初衷南轅北轍。下面筆者將運用一個動名詞復合結構的例子來驗證上述觀點。
二、剖析一個動名詞復合結構變化的例子
根據常識,權威的往往是可靠的,往往才有說服力。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就是一部權威的工具書。該詞典的第六版在“出版前言”中指出:“《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系《牛津高階英語詞典》的英漢雙解版。眾所周知,《牛津高階英語詞典》是世所公認的權威英語學習詞典,出版50多年來,五經修訂,暢銷不衰,總發行量逾3000萬冊,不僅為英語學習詞典的編纂樹立了典范,對英語教學的發展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已經成為中、高級英語學習者必備的工具書”商務印書館2014年6月出版的第八版是目前在中國國內的最新版本。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六版)》中,approach詞條有如下一個義項:
noun 1[C](待人接物或思考問題的)方式,方法,態度:She took the wrong approach in her dealings with them.她用錯誤的手段和他們打交道。(以下簡稱“例句1”)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八版)》中,approach詞條也有這個內容,只是把上面這個句子翻譯為“她和他們打交道的方式錯了。”
如果按照以往關于英語語法的共識,“例句1”中的dealings應當去掉s,改為dealing。原因如下:
本文引用薄冰2002年所著的《高級英語語法》一書的觀點來論證這個問題,此書的觀點代表了眾多英語語法研究者的共識。
薄冰教授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專家,在英語語法研究方面造詣精深,當屬泰斗,其關于英語語法的著作在我國銷量很大,在業內聲譽極高,幾十年來影響了幾代國人。所以,薄冰教授的觀點理所當然地權威。
第一,按照薄冰教授所著的這本《高級英語語法》P311-330的解釋,上述“例句1”中的“her dealings with them”稱為“動名詞復合結構”,由名詞的屬格或物主代詞后加動名詞構成,在句子中多用作主語或賓語。
顯然,在“例句1”中“her dealings with them”作in的賓語。
第二,動名詞同時具有動詞特征和名詞特征,動名詞的動詞特征是可以有賓語和狀語,動名詞的名詞特征是可以用作主語、賓語等。“例句1”中的dealing with顯然是個動名詞,因為它有自己的賓語them,從而應當去掉dealings詞尾的s;進而her dealing with them是一個動名詞復合結構,作介詞in的賓語。
第三,有的動名詞只有名詞的特征而沒有動詞的特征,這種動名詞稱作名詞化的動名詞。名詞化的動名詞不能像動詞那樣有自己的副詞、副詞短語、賓語等,但可以作為名詞,有自己的冠詞、定語(形容詞或形容詞短語)以及復數形式。薄冰所著的上述《高級英語語法》一書P329有以下例句:
He keeps his savings in the bank.他存款于銀行。(有復數形式)(以下簡稱“例句2”)。
很明顯,“例句1”中的dealings with不是名詞化的動名詞,因為它有自己的賓語them,從而dealings with不能被看作是名詞化的動名詞的復數形式。
第四,薄冰所著的上述《高級英語語法》一書P315在講解動名詞復合結構時給出了如下一個正確的例句:
Excuse my interrupting you.請原諒我打斷你的話。(以下簡稱“例句3”)
這個句子同時出現在《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六版P591和第八版P712的excuse “verb原諒,寬恕”詞條下,只不過是翻譯為“對不起,打擾你一下。”
以筆者可以查閱到的資料,直到2010年5月出版《薄冰高級英語語法》一書薄冰教授一直都延續了以上關于動名詞復合結構的觀點。
“例句3”和“例句1”很相似,“例句3”是正確的用法,從而也可以印證“例句1”中的dealings應當去掉詞尾的s。
眾多的語言專家持有和薄冰教授相同的觀點。例如姚蘭芝2012年在其主編的《英語語法詳解》一書中的表述;還有薛永庫2013年在其主編的《通用英語語法》一書中的講解。
綜上所述,似乎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了:“例句1”是錯誤的,“例句1”中的dealings應當去掉詞尾的s,改為dealing。
但是,事情沒這么簡單。且看下面的進一步探究。
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簡稱COCA)是由美國楊伯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Mark Davies教授開發的美國最新當代英語語料庫,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英語平衡語料庫,涵蓋美國這一時期的口語、小說、流行雜志、報紙和學術期刊五大類型的語料,在這五個類型方面基本呈均勻平衡分布。COCA免費在線使用且在線方便(網址是http://corpus.byu.edu\coca);規模大(擁有4.5億個以上的語料);查詢速度快(一般用時僅幾秒鐘);詞性標注易于理解;時效性強(每年至少更新兩次并且每年新增至少2000萬個詞匯)。COCA是觀察美國英語使用和變化的一個絕佳的窗口。
筆者通過搜索COCA語料庫發現:
(1)“her dealings with”有33條語料。例如USA Today有以下這個句子:
As for her dealings with Kahlo:“She admired Frida from an artistic point of view, …”(以下簡稱“例句4”)
而搜索“her dealing with”只有兩條結果。
(2)搜索“dealing with”詞條,可以看到以下這個句子:
…only time I′ve seen somebody shot.And,you know,in my dealings with homicide investigators,for example,one of the things they like to do.(以下簡稱“例句5”)
“例句1”出自《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的第六版和第八版,由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其英文版,代表了英國當代英語的最新發展趨勢。“例句4”和“例句5”出自COCA語料庫,代表了當代美國英語使用和變化的最新趨勢。“例句1”、“例句4”和“例句5”中的her\my dealings with都作了介詞的賓語。這表明:當deal with意為“打交道”,在句子里以動名詞復合結構的形式作介詞的賓語時,當代英國英語和當代美國英語都可以用復數。
但是,@種新的處理方式已經不再符合以薄冰教授為代表的以下傳統觀點:動名詞復合結構由名詞的屬格或物主代詞后加動名詞構成,其中的動名詞不能使用名詞化的復數形式。
三、結論與啟示
本文闡述了《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的第六版和第八版、薄冰等語言專家以及COCA語料庫關于deal with意為“打交道”并在句子里以動名詞復合結構的形式作介詞的賓語時的不同處理,從中至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與啟示。
第一,現代英語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以前被語法學家們認為錯誤的用法現在卻變得很通行。本文發現的deal with這個例子或許只是“冰山一角”。
第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正確觀點,也是我們學習語言時應當牢固樹立的觀念。辯證唯物主義認為:靜止是相對的,變化是絕對的,任何事物時刻都處于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據此,包括英語在內的所有語言也應當是發展變化的。本文發現的deal with這個例子印證了上述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第三,語言的變化(當然包括語法的變化)是緩慢的、漸進的。
第四,英語語法的發展和變化給英語教學、考試、研究、詞典的編纂等方面不斷提出新要求。在教學和考試方面,要求教師和命題人密切關注英語語法的最新變化,以變化后的內容為教學或命題的依據。在語法研究方面,要求研究者適時更新出版物的內容。在詞典編纂方面,要求編纂者及時更新詞典的內容,把英語的最新變化及時傳遞給讀者。
第五,功能強大的英語語料庫是英語學習者應當掌握的學習資源。英語語料庫借助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儲存和更新了海量的語料資源,更能及時反映英語的最新變化。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語言的發展變化有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內因是指語言系統內部各要素彼此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外因是社會的發展變化。限于筆者目前的研究能力和研究視野,本文只是發現了deal with在動名詞復合結構中的歷史變化這一現象,未深究導致該變化的原因,這將是筆者后續努力的方向,也期待能啟示志同道合者繼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岑運強.語言學概論(第四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4:148.
[2]A S Hornby.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六版)[M].商務印書館,2005.4.
[3]A S Hornby.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八版)[M].商務印書館,2014.6.
[4]薄冰.高級英語語法[M](第二版).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1.
[5]姚蘭芝.英語語法詳解[M].東華大學出版社,2012.7:206.
[6]薛永庫.通用英語語法[M].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出版發行,2013.9:245.
[7]汪興富,Mark Davies,劉國輝.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COCA)――英語教學與研究的良好平臺[J].外語電化教學,2008.9(123):27-33.
篇10
關鍵詞:語法意義;短語;語素;語綴
1、用“們”表復數語法意義的結構形式,語法書和教材都有所論及,在談及可跟“們”組合的詞時,語法書和教材列舉了指人名詞和人稱、物稱代詞兩類三種用法;在談及可跟“們”組合的短語時,語法書和教材一般只列舉了聯合短語這一種用法,這是不客觀的。
實際上,在名詞中,不僅指人名詞可與“們”組合,構成復數詞語,指物名詞也能與“們”組合,構成復數詞語。在短語中,不僅聯合短語可與“們”組合,構成復數形式的短語,有些偏正短語、同位短語也能與“們”組合,構成復數形式的短語。
2、指物名詞與“們”組合,構成復數詞語的表達形式,語法書和教材認為這是“擬人”修辭手法,中學語文也是這么處理的。比如,初中語文第一冊里、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這么三例:
①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
②薄薄的雪,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好。
③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教師在講析這些句子時,均稱這種現象是擬人手法,這種觀點認為,只有名詞后才能用“們”表示復數形式,“們”是專用于人的。這種處理方法欠妥。
首先,這種觀點混淆了構詞與修辭的義界,“擬人”屬修辭現象,修辭是講詞語表達的使用手法,目的是為了提高表達效果;而在名詞后加上表復數的語綴,組成復數名詞,目的則是構造的形態,這是構詞現象。構詞現象和修辭現象屬于兩個平面上的東西,相互間不能替代。
其次,所謂擬人,是指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靈性,一個指物名詞能否產生擬人修辭效果,取決于其前的人格化修飾語或其后的人格化說明語,也就是說,當指物名詞處于表人格化的語境中,同句中表人格化的修飾、說明成分相結合時,由整個句子產生擬人效果,而不是靠在指物名詞后加上某個輔助語素而成其為擬人效果的。離開具體的語境,指物名詞無從表達擬人修辭手法。如例句①中的“油蛉”“蟋蟀們”都是擬人,因為它們后面都用有人格化的說明語,我們不能說“油蛉”是因“蟋蟀”后用上了“們”才成為擬人的,我們也不能說“蟋蟀”后用有“們”就是擬人,“油蛉” 后沒用“們”便不是擬人。例句②就不是擬人,因“鳥雀們”的說明語“覓食”是用于禽獸的用語,例句③也不是擬人,因句中的謂語中心語“Ade”,是“我”發出的,是“ 我”支配物,而不是物支配“我”,人可與人告別,人也可與物、處所告別,“Ade”如是“蟋蟀們”“ 覆盆子們”“木蓮們”發出的,此句則為擬人。
第三,作為構成復數詞語的“們”,與其他詞語組合,它所表達的是復數形式這一語法意義,另外,就詞語本身所含的詞匯意義和語法意義兩種內容來說,詞匯意義是詞語本身固有的基本意義,其中不含帶修辭功能;語法意義是指語言成分及成分與成分之間的組合關系所表達的意義內容,它是詞語自身的形態變化,或與別的詞語發生關系,或入句后才有的,其中也不含帶修辭功能。
可見,語綴“們”與指物名詞組合,除了在指物名詞的新形體中表達復數這一語法意義外并不表達其他的什么意義。
指物詞語后加“們”表達復數已有成式,如“它們”,“它們”所表達的復數這一語法意義與人稱代詞“我們”、“你們”、“他們”、“她們”所表達的復數語法意義是一致的。人稱代詞“我們”、“你們”、“他們”、“她們”在表復數這一語法意義上,與指人名詞加“們”表復數語法這一點上又是一致的。“們”與人稱代詞、物稱代詞、指人名詞組合表復數這一方面,“們”的功能相同,語法意義相互對應,由此可知,語綴“們”只有表復數這一種語法意義。因此,當指物名詞的復數與“們”組合時,生成出的只能是指物名詞的復數形式。
“們”在表復數這一語法意義時,與人稱代詞、物稱代詞、指人名詞組合,可用一等式表示:(我、你、他、她)們=(它)們=(人、孩子、同志)們=(蟋蟀、木蓮、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