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的故事范文
時間:2023-04-05 14:03: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紙上談兵的故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并購 非上市企業 價值評估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企業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為了長久發展,不斷對企業產權資本經營進行深入挖掘。作為產權資本經營的一種有效方式,企業并購為人們所廣泛關注。企業并購的最終目的是提高企業的效益,因此,在企業并購過程中,企業價值評估非常重要。
一、非上市企業價值評估的特點
與公開上市的股份公司相比,非上市公司的價值評估相對較難執行。這主要是因為非上市公司的價值評估的評估信息難以確定,以及評估方法也不夠系統充分。由于非上市企業沒有公開市場證券交易,其財務信息不需要對外公開,外界難以進行有效監督,容易導致評估信息失真。通過選擇合理的價值評估方法,對于評估信息相對更為不確定的非上市企業價值評估,可以發揮一定修正和保障作用。
針對國內非上市企業參與并購活動,進行價值評估,主要是以賬面價值、現行市場價格、重置成本等為依據,靜態評估企業資產。一般而言,企業價值評估所應用的價值信息具有兩個特點,分別是動態性和整體性。在參與價值評估之前,歷史績效分析和績效預測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歷史績效分析主要是對企業涉及到經營管理、銷售以及人力資源等各個方面的運作狀況進行價值計算。除此之外,還需要考慮影響企業價值的幾個因素。影響企業價值的因素分別是目標公司資產的現時重置成本、資產的效用以及資產的預期獲利能力和在市場上的稀缺程度。根據這三點因素做全方位考慮,才能獲取較為理想的企業評估價值信息。在應用過程中,非上市企業的評估方法還具有以下特點:現實性、謹慎性、系統性、公正性及咨詢性。
二、并購中的非上市企業價值評估的方法
有一些因素包括財務報表不可靠、內部控制力度不夠、評估信息不對稱等對非上市企業價值評估會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對于非上市企業而言,選擇合適的評估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每一種估值方法都有特定范圍和側重方面。一般而言,要根據并購決策和并購性質決定所選用的評估方法。以下簡要介紹資產基礎法、市場法和收益法三種評估方法。
(一)資產基礎法
資產基礎法也稱為成本法,主要遵循在合理評估企業各項資產價值和負債基礎上、確定企業凈資產價值的評估思路。資產基礎法主要包括賬面價值法、清算價格法和重置成本法三種形式。
(1)賬面價值法。賬面價值是指資產負債表中股東權益價值或凈值,主要由投資者投入的資本加企業經營累計凈利潤構成,計算公式為:目標企業價值=目標公司的賬面凈資產。但這僅對于企業的存量資產進行計量,無法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成長能力和行業特點。為彌補這一缺陷,在實踐中往往采用調整系數,對賬面價值進行調整:目標企業價值=目標公司的賬面凈資產×(1+調整系數)
(2)清算價格法。清算價值是指在企業出現財務危機而導致破產或停業清算時,把企業的實物資產逐個分離而單獨出售的價值。清算價值法適合于目標企業作為一個整體已經喪失增值能力情況下的價值評估。
(3)重置成本法。重置成本是指并購企業自己重新構建一個與目標企業完全相同的企業需要花費的成本。當然,必須要考慮到現存企業的設備貶值情況。公式為:目標企業價值=企業資產目前市場全新的價格-有形折舊額-無形折舊額
資產基礎法的優勢有以下幾點,首先,所需資料數據易取得。由于目標企業財務數據的準確性,使得獲取資料并不復雜。另外,評估所需的市場價格與各種定額資料也有明確的依據。其次,可驗證率高。評估結果采用資產負債表顯示,理解不復雜。最后,適用面廣。針對價值標準和價值前提變動,也能確定和量化。雖然這種評估方法具有以上的優點,但是,在全面評估企業價值方面還存在不足。所以所產生的評估結果會出現不準確的情況。資產價值評估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對資產未來收益的前瞻性,以期準確把握一個持續經營企業價值的整合效應。因此,在對目標企業進行價值評估時,一般會著眼于企業未來的成長性和發展潛力。但是資產基礎法及其使用的價值類型并未對這方面進行考慮。
(二)市場法
市場法,主要通過將被評估企業與市場上同類型企業或已有并購交易案例企業進行比較來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的一種評估方式。市場法是以對比、調整財務指標或比率的方式來確定目標企業價值的。運用市場法的評估重點是選擇可比企業和確定可比指標。首先在選擇可比企業時,通常依靠兩個標準:一是行業標準,與目標企業從事類似的經營活動;一是財務標準,可比企業與目標企業規模相當。其次確定企業價值可比指標時,要遵循一個原則,即可比指標要與企業的價值直接相關。一般情況下,最有效的可比比率指標有市盈率(P/E)、收入乘數(P/S)、賬面價值乘數(P/BV)等。選擇比率指標主要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數據的獲取方式簡便,數據的變化規律易掌握;第二,受會計政策的影響程度;第三,能準確地反映企業價值的真實業績、盈利水平和長期發展趨勢等;第四,提供整個市場、行業和行業內單個企業目前對目標企業價值的評估信息。除了通過符合這四點標準之外,具體的評估條件目的和目標企業狀況也不能忽略。
由于市場法更加接近于現實狀況,所以,市場投資者更容易采用。從統計的角度總結出相類似企業的財務特征,使其獲得的結論降低了不可靠性。另外,對于企業的變化,它能較為準確地預測出比率的變化。但是市場法還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企業作為一個非封閉的系統,不僅內部結構會影響企業盈利,外部環境同樣會影響企業盈利。因此,在找尋相似的參照物企業過程中,會遇到問題。除此之外,由于可比比率反映的是市場對未來現金流量、利潤和其他影響公司價值的重要因素的判斷,若比率本身就不準確,那所得出的可比比率指標就不準確。另外,市場法并沒有把注意力分散到多項財務指標上,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忽略了其他財務指標對價值產生的影響。
(三)收益法
收益法求取評估對象價值的方式是,通過企業的預期收益能力為依據進行判斷。其中收益法主要分為兩種,分別是現金流量折現法(DCF)和經濟增加值法(EVA)。現金流量折現法(DCF)是根據現金流量定義來區別的,現金流量折現模型有股利折現、股權自由現金流量折現和企業自由現金流量模型。除了股利折現、股權自由現金流量折現兩種模型外,企業自由現金流量模型是一種常用模型。現金流量折現法是根據企業現狀,對企業未來所產生的自由現金流量進行預測,并通過換算轉化為現值,從而確認具體的企業價值。在進行評估時,注意評估對象,是多個或多種單項資產組成資產綜合體,但是不反映單項資產的現時價值。應用收益法進行評估時,評估計算公式是:
在現金流量折現法中,要注意預期收益和折現率需要精準的把握,否則,評估的準確性將受到影響。在對未上市企業進行評估時,股權流動性折價、控股溢價、少數股權折價是必須予以充分考慮的問題,目標企業的評估價值也需要進行相應調整。
收益法有效避免了市場價格波動所造成的影響,是評估非上市企業的一種可行性極高的評估方法。但運用收益法進行評估需具備三個基本前提,一是投資者在投資某個企業時所支付的價格不會超過該企業未來預期收益折算成的現值。二是能夠對被評估企業未來收益進行合理預測。對企業未來收益進行預測不僅要能夠分析判斷未來收益的變化趨勢,更重要的是能夠將未來收益量化出來,這是收益折現的關鍵。三是能夠對與企業未來收益的風險程度相對應的收益率進行合理估算,這是收益法的基本前提。
(四)評估方法選擇
從企業價值評估的基本方法本身來看,每一種方法都有其理論基礎和完整的評估體系,評估方法本身都是科學合理的。但在評估方法的運用中,每一種評估方法都有其適用的基本前提條件。對非上市企業進行價值評估,在方法的選擇上,不僅要考慮評估方法與評估目的、評估對象、評估時的市場條件,以及由此所決定的資產評估的價值類型相適應,還要充分考慮各種評估方法的基本前提條件。
一般情況下,資產基礎法適用于評估企業的非持續經營價值。在持續經營假設前提下,不單獨采用資產基礎法對企業的整體價值進行評估,而僅作為價值評估的底線。市場法在國外成熟證券市場上并購公開上市公司時應用得較多,鑒于當前我國資本市場發育程度,在尤其是對非上市企業價值評估中,其參考意義居多。盡管企業經營環境的不確定性、市場的瞬息萬變以及經營活動的復雜性,使得對被評估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估計變得越來越困難,收益法仍不失為未上市企業價值評估的核心基礎方法。
參考文獻:
[1]呂非易,王雪飛.基于自由現金流的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研究――以國內A股上市公司為例[J].企業研究,2014,(10):14-15,19.
[2]史玉光.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會計方法的思考[J].國際商務財會,2014,(4):41-44.
[3]程鳳朝,劉旭,溫馨.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標的資產價值評估與交易定價關系研究[J].會計研究,2013,(8):40-46,96.
[4]陳斌.國內非上市公司企業價值評估方法比較[J].商業時代,2011,(6):92-93.
篇2
古董這個行當,水很深,需要長年累月的實踐經驗加理論知識,任何一個門類想搞明白。沒幾十年功夫下不來。好在上天有好生之德。給咱們這些外行人留了一條活路,叫做知識盲點。
所謂知識盲點,是指一些文史上的小常識、小細節。這些東西大家耳熟能詳,實際上卻和想象中不一樣,形成了一個知識結構的盲區,不留神就會犯錯誤。如今市面上假貨很多。大部分都是低仿品。造假者水平不高,做工粗糙,經常會露出一些常識性破綻。只要我們掌握一些知識盲點,就能夠覺察到這些相對醒目的破綻。不致上當受騙。
比如,李白有一首詩,叫《靜夜思》。這詩大家小時候都背過,而實際上,這首詩的原文不是我們熟知的那個版本。在宋代洪邁的《萬首唐人絕句》里,原詩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到了明代,《萬首唐人絕句》被修訂了一下。第三句“舉頭望山月”改成了“舉頭望明月”。到了清代沈德潛的《唐詩別裁》,第一句“床前看月光”改成了“床前明月光”。到了蘅塘退士編撰《唐詩三百首》,把這兩句修改綜合到了一起。如果有人要賣給你件屏風。說是明代的,上面刻著《靜夜思》全詩。你過去一看,發現它第一句是“床前明月光”,那可以直接把這假貨扔出門去了。
再比如說,陸游有一首《示兒》,也是眾人皆知。它開頭一句“死去原知萬事空”,其實最初的版本寫的是“死去元知萬事空”,因為在明代之前,“原來”、“原知”都是寫成“元來”、“元知”,元字做本來。起初意。后來朱元璋嫌惡元朝,連元字也看不得,遂下令將“元來”改為“原來”。才成為現在通行的用法。了解了這個知識盲點以后。若有人給你看一樣南宋的古董。里面出現“原來”字樣,不用再做別的鑒定。一定是假的。
還有一個成語,叫“紙上談兵”,說的是趙括夸夸其談,在長平被坑殺了四十萬趙軍。可仔細想想,趙括是戰國時候的人,紙是什么時候發明的?西漢年間剛有紙的雛形,到了東漢蔡倫。真正意義上的紙才出現。實際上。“紙上談兵”這個成語最早出現,要到晚清那會兒,和趙括聯系到一起,差不多是民國時期。如果你看到一件古玩古書里提及趙括紙上談兵的故事,直接扔開就是,假的無疑。
此前古董界出現過一對明代青花暖水瓶,很精致,所有者宣稱是鄭和用過的,著實唬住不少人。可當這對暖水瓶的題款一亮出來,連我這樣的外行人都樂了。那題款寫的是“明成祖朱氏棣皇帝皇宮御用大明永樂六年戊子秋”。稍微有文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明成祖是廟號,皇帝死了才有,怎么可能在永樂六年就出現呢?
篇3
但是在這樣漫長的等待當中,我們可以看到那些所謂的故事情節似乎和我們的生活現狀也是息息相關的,正好像他們通過電影,電視劇反應出來的那些東西都是直擊生活表面,
可是我們一旦談起那些有關于旅行有關于夢想的話題,似乎都顯得有些太過于不可思議。
因為實際上這些東西并不只是說說而已,而我們這些所謂的紙上談兵也只不過是緩解自己口頭上的寂寞而已。 曾經他們在某個平臺上廣而談之,其實實際上也沒有什么具體的對策。
篇4
“三國”鼎力之足
——讀《三國演義》有感
趙世超
《三國演義》是我最傾入心血來閱讀的一本名著。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蜀、魏、吳三國大戰的故事。在這本書中有著多個機智的臣相、國君之間的的故事。如:火燒赤壁、草船借箭、空城計等。我最愛看《草船借箭》了,這一文是諸葛亮智得十萬余支箭的故事。這就是諸葛亮借用草船,在草船上插上稻草人,用喊叫逼使曹軍射箭,整整十萬支箭,在一兩個小時就輕輕松松地得到了,實在不難想象曹操見狀時的憤怒啊!諸葛亮的取勝靠什么,靠智慧!
我掩卷沉思,對啊!現在社會上是需要腦袋瓜靈活的人,那些書呆子只會紙上談兵,大老板們自然不會請他們了!我表姐剛開始是一個僅僅局限于書本知識的青年,實踐運用能力很差,可經我大姑的點撥引導。就成為了一個既有知識,又有能力的人才了。
我轉念一想,對了!學習不也是一樣的嗎?照樣需要一種靈活的機智,只有這樣在老師的課堂上才會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我愛《三國演義》,它是我最好的伙伴。
篇5
期末了,我被評為三好學生,為了開卷有益,學校獎給了我一本《成語故事》,我就決定,在這個寒假里,讀完這本書。
一翻開書,我就有點“望而生畏”,因為這本書的內容實在是太豐富了!一共有86個成語,并詳細寫了成語的溯源、成語釋義、注音、成語故事、近義成語、反義成語和靚句,讀練結合,還在成語后面編寫了練習和思考題目,這樣我就提高了閱讀效果,加深記憶。在故事中難懂的詞語和字都會在旁邊注解,并注音。在相對應的成語后面,還有名言寶庫。在每個成語的中間,還插了圖片方便我們理解,讓我們入木三分,舉一反三,因為寫了近義成語和反義成語,所以積累一個就是積累五個以上的成語。不愧是閱讀經典名著,提升人文修養,還有名師妙筆點評,知曉文章深意。
在我猶豫不決之間,爸爸媽媽給我布置了一個任務:每天抄9個成語,并背會成語的溯源、成語釋義、注音、成語故事、近義成語、反義成語。我想也是,都看了,那就不能半途而廢,要破釜沉舟,水滴石穿。
篇6
{1} 寫出“鐵杵成針”這個成語故事的主角,正確答案是李白。
我的學生有以下五花八門的答案:
老奶奶(果然有個老奶奶)
一個詩人和他的媽媽(老奶奶是李白的媽媽?)
鐵杵(果然是主角,無語……)
鐵杵和針(……汗!)
{2} 寫出“紙上談兵”這個成語故事的主角,正確答案是趙括。
學生的答案:
趙刮(……還算好)
一個大將軍的兒子(的確是……這樣的啊……)
孫子(我呸,侮辱孫子)
朱和亮(嗯?是……“諸葛亮”么?)
{3} 題目的要求是根據提示寫成語:“蚊子找蜘蛛―――”應該寫“自投羅網”。
看看學生們都寫了些什么:
蚊子找蜘蛛―――不安好心(這個這個,誰跟誰啊?)
蚊子找蜘蛛―――莫名其妙(的確是有點……)
蚊子找蜘蛛―――找死!(還有一個感嘆號!強悍的孩子!)
{4} 題目要求如上,“螃蟹過街―――”,應該寫“橫行霸道”。
答案有這些:
螃蟹過街―――七手八腳(你告訴我,手在哪里?)
螃蟹過街―――人人喊打(……可憐的螃蟹……)
螃蟹過街―――亂七八糟(W#$%@#$%,我也覺得有點亂七八糟!)
{5} 解釋“老手”這個詞中“老”的含義,正確答案是“熟練的,有經驗的”。
結果,有幾個學生這樣寫:
粗糙的(大概是深受《媽媽的手》這一類作文的啟發。)
不嫩的(老了,自然就不嫩了……你以為是在燉豬手啊?)
打游戲打得好的(對這種小孩,我還能說什么?)
{6} 最讓人吐血的莫過于這一題了,題目要求把以下四句話用關聯詞連接:1、張海迪姐姐癱瘓了;2、張海迪姐姐頑強地學習;3、張海迪姐姐學會了多門外語;4、張海迪姐姐學會了針灸。正確答案應該是:“張海迪姐姐雖然癱瘓了,但頑強地學習,不僅學會了多門外語,而且還學會了針灸。”
篇7
生活中的語文無處不在。這不,我從歷史的書中學到了語文.你們肯定會問歷史書中怎么會學到語文呢?那就請你們在讀我文章的同時去尋找答案吧!
每次上課前我都要預習以下下一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這不問題就來了,在我預習歷史書上的內容時,讓我碰見了幾個成語。例如:“退避三舍”“問鼎中原”“紙上談兵”這幾個成語,讓我很想知道這幾個成語的意思及其來歷。我決定一定要在老師講課之前知道這幾個成語的意思及其來歷。我搬來了工具書,左思右想,忙得我不可開交,這個工具書上沒有再找那個書,最后我終于在成語故事書上找到了這幾個成語。使我很高興。上歷史課的時候歷史老師也具體的給我們講了那幾個成語的意思,時間跟來歷,并且又多給我們講了一些關于春秋戰國時候的成語。例如:“圍魏救趙”大概就是說“公元前354年,魏國進攻趙國,包圍了趙國的都城,趙國危在旦夕。應趙國的請求,齊王命孫臏為軍師,率兵就趙,孫臏趁魏國內部空虛之機,直搗魏國的都城,魏軍被迫撤軍,緊急回師救援,孫臏在魏軍回撤的必經之地桂陵設下埋伏。在疲憊不堪的魏軍到達后發起進攻,大敗魏軍”這就是著名的“圍魏救趙”。這一節歷史課讓我覺得很有意思。老師講的很生動也很清楚。
現在,你們應該知道我是怎么從歷史書中學到語文了吧!其實,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只要你用心的去發現,總會找到的。
篇8
喝茶,對于我,已有幾年時間了。最近更是迷戀上了飲茶,工作之隙,下班之余,喝茶更是必不可少。論茶道,我自知還不夠格,但突發感悟,純屬紙上談兵,與君共享,望不吝賜教,多加指正。 感悟之——種茶:多選與多陽光多雨水的山坡之地,晝夜應較平地溫差大些,應該是有利茶多酚的凝聚,使茶更有韻味,喝起來更香,更久。
感悟之——制茶:茶應屬大自然的產物。從種,摘,選,到炮制,應該都是有學問和講究的。聽聞,茶園首摘第一遍上等好茶時,均要未出嫁的少女,且不需穿戴貼身的內衣等,并要放于胸前捂過,使茶的天然之香韻與少女的自然之韻味融于一體,達之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不過,此種應屬茶中極品,應非常人能品也。在摘茶后,應有選茶工序吧!將一些老葉,殘葉應進行挑揀,或許選茶在摘茶是已同時完成。最后應就是炮制了,也就是炒茶吧!這個應該是比較難的,當然應該很多人都會,但每人炒的茶,色、形、問、香韻應是不同的。應該是有經驗的,需要把握炒的手法,力度,火候(溫度),時間,及炒后處理。實情非我所知,望君知之,告之。
感悟之——泡茶:我想大家應該都能泡茶來喝,但我想泡茶應該也有學問的。在中國古代亦有茶師(茶匠),專職泡茶。聽于丹教授在百家講壇講《論語》中有一段,就講到茶師的故事。泡茶,應不慍不怒,性情平和,思路清晰,有條不紊。我想,應注意的是:選水,水溫,茶量,及沖泡時間的掌握。這個也需要因茶而異,而非等同。
感悟之——品茶:我想應從三點來注意,望,觀茶色;聞,感茶香;品,融茶韻。三點均留意,感受定有所不同,亦能品出茶之韻味,放松心情,進入一種忘我的境界。
另,品茶也要注意選相應的茶具,喝時也講究一種心情,心靜時品,品時思人生。
篇9
一、初中化學實驗低效教學的現象
化學新課標對實驗的要求有了新的內涵,不再局限于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還包含探究性實驗,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大膽研究,而不是停留在過去的“照葫蘆畫瓢”.
1.“紙上談兵”背實驗
一部分教師以考試大綱為指揮棒,認為只要學生能背會考試所要求掌握的實驗就行了,根本沒有認識到化學實驗的重要性;也有的教師因為部分化學實驗有一定的危險性,如實驗過程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等,逃避實驗;還有的是農村學校缺乏實驗設施等.基于以上原因,很多教師就采取“紙上談兵”的方法,讓學生背實驗,這種沒有親自動手實踐得到的化學知識是很膚淺地,也不利于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2.“照貓畫虎”演實驗
有一部分教師做實驗時,完全照本宣科,“照貓畫虎”,教師按著實驗步驟演示一遍,讓學生模仿性做實驗,這種實驗教學毫無趣味,很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他們僅僅是被動地模仿.這種教學,教師根本沒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怎么可能激發學生的潛能.
3.“媒體演示”秀實驗
網絡多媒體時代,多媒體成了教學中重要的輔助手段,但有部分化學教師甚至通過多媒體課件將一堂化學實驗課變成了動漫欣賞課,聲情并茂的多媒體,就如演電影一樣,學生變成了觀眾.當教師們在PK多媒體技術時,卻忘記了化學實驗的本質是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
4.“信馬由韁”放實驗
有的教師過分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化學實驗課教學中,只管讓學生信馬由韁地實驗,而忘記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教師要對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總結、指導,并因勢利導促進學生對化學的科學探究.
二、初中化學實驗高效教學策略
1.尊重主體作用
新課改與傳統教學的最本質的區別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要實現初中化學實驗的高效教學,就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實驗教學中親自動手實踐,并大膽探究,而不是教師演示,讓學生機械地模仿,或者干脆用多媒體體實驗.那些不負責任的做法就是對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踐踏,剝奪了學生的自,最終的結果是,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變成缺乏動手能力的高分低能兒.
2.重視合作探究
新課改背景下的化學實驗課的目的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自主協作、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學生的科學思維.教師在實驗課上遵照自主、自覺、自律的原則,進行科學分組、協作.通過實驗培養學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協助的意識,給每一個學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實驗中品嘗成功的喜悅.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探究性是指在開放的化學問題情境下,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3.情境激活課堂
為激發學生對化學實驗課的興趣,避免傳統化學實驗教學“照貓畫虎”的簡單的演示實驗,教師可根據化學實驗教學內容引進情景化教學模式.如通過小魔術、趣味生活場景、多媒體、化學小故事等,構建問題情境,從而激活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潛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講“酸堿指示劑”時,我以“變色玫瑰”的小魔術導入實驗,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進行探究性教學,最終通過實驗揭秘,讓學生認識到“酸使石蕊變紅色,堿使石蕊變藍色”的實驗結論.
4.生活實踐應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教育理念.化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因此學校實驗教學也不能脫離生活實踐.為拓展學生知識面,培養科學思維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自主探究,將化學實驗在生活中進行驗證.
篇10
書,提到它,大家都不陌生。看了它,能讓你變得冷靜,變得理智,變得幽默。可以這么說,書是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英國著名思想家培根曾經在《論讀書》中寫道:“讀書可以陶冶心情,可以充實生活,可以增長才干”。由此可見書對我們是有益處的。而我和書之間還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呢。
記得我剛上二年級時候,我隨著爸爸媽媽一起到南京來讀書。因為爸媽都放棄了工作來寧攻讀碩士學位,家里沒有正常的收入,所以生活比較困難,就連吃一碗混沌都得考慮一下,更別說買課外書了。有一次單元測試,后面的附加題是歷史人物連線,什么完璧歸趙、紙上談兵之類的。當時我真的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一時間腦子一片空白,很快下課鈴響了,我只好亂填一通,最后我那道題目只得了一個大零蛋。
這件事情對我的刺激很大,我懂得了要想想擴展自己的知識面,了解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識,就必須多書,蜀國名將關羽在《戒子書》中寫道:“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從此以后,我經常從學校圖書館、老師、同學那里借閱了許多圖書回來,一有機會就如饑似渴地吸收著書中的養分。
通過與書結緣,大量地讀書,書給予我大量的信息,豐富了我的知識。當我打開一本書就會里面那些豐富的歷史故事和精彩的故事情節所吸引。通過書,我認識了一鳴驚人的楚莊王,認識曾經三顧茅廬的尋求曠世奇才的劉備,認識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韓信,認識法國最偉大的思想家、孤獨的散步者——盧梭,認識令世人痛恨的納粹頭子希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