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頌教師范文

時間:2023-03-21 03:19: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歌頌教師,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歌頌教師

篇1

這個節日唯一給人的感覺就是懷舊了,那些給予我們知識和引導我們成長的人,成為我們生命中的一個個階梯,一個個烙印……

九月金秋,丹桂飄香,柔風送爽。九月十日‘教師節’是如此響亮,從南國寶島到塞外邊疆,從三尺講臺到知識殿堂,無不沉浸在歡樂的海洋。‘老師,您辛苦了’,一聲聲真情的問候濃縮了所有的期望。‘老師,節日快樂’,一句句溫暖的祝福蘊涵了無數的吉祥!教師就像耕耘的老農背起了籮筐,沉甸甸地收獲雖然壓彎了脊梁,卻把幸福寫在臉上,這就是中國教師的寫照!這就是中國教師的度量!古人不是常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距成灰淚使干’來形容那些辛勤的老師嗎?我們也要學習老師那種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老師是園丁,我們就是一棵棵小樹苗,在園丁的培養下,長成參天大樹。老師是園工,我們就是一朵朵花,在園工的精心呵護下,長成一片花的海洋……

在教師節來臨之際,我祝各位老師節日快樂。

篇2

是誰一直在默默無聞地批改著堆積如山的作業啊?是誰一直在深夜準備著明天要上的課啊?是誰一直在給予我們知識,并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啊?是誰把雨露撒遍大地啊?是誰把幼苗辛勤哺育啊?這都是老師。老師如醇酒,味濃而易醉;老師如花香, 芬芳而淡雅;老師如秋天的雨,細膩又滿懷詩意;老師如寒冬的梅花,高潔又傲然挺立。老師,您就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種者。是您用美的陽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潤,我們的心田才綠草如茵,繁花似錦!

老師, 您對我們的付出與我們對您的回報是那樣地截然不同!如果說老師像那堆砌萬里長城的勞動者們,他們用汗水洗刷過的一塊塊磚建起了蜿蜒長城。那老師正是如此, 就像那建長城的人們一樣,不辭辛苦,用您所擁有的知識一點點地給予我們…… 您為花的盛開,果的成熟忙碌著,默默地垂著葉的綠蔭!您就象一根蠟燭,光雖然微弱,卻照亮了每一個人;您也象一級級石梯,幫助我們一步步登上學習的頂峰。啊,老師,您的精神,我永遠也不會忘懷!您的愛,太陽一般溫暖,春風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愛,比父愛更嚴峻,比母愛更細膩,比友愛更純潔。您的愛,天下最偉大,最高潔。

在那百花盛開的春天,我愿化作絢爛的陽光,為您增添幾分光彩。在那烈日炎炎的夏季,我愿化作一把遮陽傘,為您遮住那酷熱的陽光。在那樹葉飄零的秋季,我愿化作一件大衣,為您取暖。

篇3

寂寞的春放,煩瑣的冬日,講臺上的激昂慷慨,書桌旁的循循善誘,校園里的談筆風生,家訪時的苦口婆心,在經濟大潮的澎湃聲中,你們,堅守著寧靜的一隅,雕塑著精神的形象。

第一滴春雨溫暖了冰封的泥土,第一縷朝陽撫慰著心靈的湖水,你們用青春的經緯編織著我們藍色的憧憬,你們用生命的歌聲喚醒了一粒粒沉睡的種子!

于是,在你們亮麗的眼眸中,閃爍著人類最動人的光芒!

粉筆灰染白了你們的青絲,歲月壓彎了你們的腰板,而你們,精神依然抖擻,英姿依然朝氣勃勃,你們與鮮嫩的生命的相伴,你們的心永遠年輕!

一叢叢絢麗燦爛的鮮花,一顆顆飽滿碩大的果實,一片片如詩如畫的景致,不都浸透了你們不懈的追求、生命的歡笑和淚水?

篇4

大家好!再過幾天,我們將迎來第20個教師節。在今天的升旗儀式上,讓我們代表全體同學向辛勤培育我們的老師致以最崇高的少先隊的敬禮,并獻上一首頌歌寄上我們最誠摯的祝福。

九月,金色的季節;

九月,溫馨的季節;查字典

九月,鮮花盛開的季節;

九月,天真爛漫的季節。

迎著九月的和風,

我們來到大自然,

采一束鮮花送給老師

采一縷歡笑送給老師

今天是您的節日,

全體少先隊員們共同祝愿

愿您幸福快樂到永遠

忘不了,講臺上您那怡人的風采;

忘不了,夜燈下您那辛勤的身影;

忘不了,您那和藹可親的笑容;

忘不了,您那認真負責的精神。

是您把我們引上知識的航船;

是您,教我們如何暢游知識的海洋。

我們成功了, 您是我們的老師;

我們成名了。

您還是我們的老師;

無論我們有如何驚人的業績,您永遠是我們的老師。

面對我們這些新時代的紅領巾。

您只有微笑,煩惱與憂愁永遠留給獨處的日子,

您以為我們什么都不知道?

親愛的老師, 您辛苦了!

您的付出,

您的辛苦,

我們看得見。

看!鮮艷的紅領巾紅似火啊!

飄蕩在祖國的每一個角落。

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每一條紅領巾都是一個跳動的音符,

讓我們唱吧!

讓我們跳吧!

慶祝偉大的9月10日

慶祝光榮的9月10日

聽!那是一首多么美妙的歌。

那是一首獻給全天下老師的歌。

記住吧!9月10日。

篇5

教師是朋友,剛走上講臺的我們,身份雖然變了,但也只是從學校到學校(這是我們最純潔的樂園),看著天真無瑕、靈氣動人的孩子,你難道忍心做一個“長者”,居高臨下,讓他們伏首稱臣。非也非也,我們只有靠近他們,傾聽他們的心靈世界,做他們的"朋友",為他們提供機會、材料,作他們的后盾,支持他們的“工作”,我們才能走入他們的世界。

教師是演員,杜威曾說過“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所以我們得隨時留意自己的儀表,談吐舉止。因為我們漫不經心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會影響到孩子,不管有啥高興事,煩心事,都必須把它關到門外,然后輕裝上陣,始終用微笑來迎接孩子,構造情節,選擇內容,用你的情緒去感染孩子,引導孩子去發現、探索,享受其中的樂趣。在其過程中,你可以喜形于色,怒不可遏,這是因為孩子的年齡特點需要我們這么做,讓孩子強烈地感受到喜怒哀樂。當然,你得記住要把握一個度。做到這些教師豈不就是演員,只是演員的陣地在舞臺,教師的陣地在講臺罷了。不管講臺還是舞臺,都渴望贏得掌聲與喝彩。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這就得學會包裝自己。當然我并不提倡所有的一切都得“演”,在有些時候應該允許有點瑕疵存在,這就是以人為本,人性的教育,我們允許孩子存在錯誤,我想也應該允許教師的孰人之過吧!

教師是模特,孩子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學校度過,除了父母的影響外,影響最大的就是教師了。也許有人會說“我崇拜的歌星、影星是某某某”,但你們是否忽略了這樣的心聲“這是我們老師說的”,“老師,我最喜歡了”,聽到這些,難道你不為之光榮嗎?我在心中對自己無聲地肯定“我是光榮的人民老師”。

篇6

您像一支紅燭,為后輩獻出了所有的熱和光!您的品格和精神,可以用兩個字就是--燃燒!不停的燃燒!

您講的課,是那樣豐富多采,每一個章節都仿佛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看到了一個斑斕的新世界……

啊,有了您,花園才這般艷麗,大地才充滿春意!老師,快推開窗子看吧,這滿園春*,這滿園桃李,都在向您敬禮!

如果沒有您思想的滋潤,怎么會綻開那么多美好的靈魂之花?啊,老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有誰不在將您贊揚!

傳播知識,就是播種希望,播種幸福。老師,您就是這希望與幸福的播種人!

老師,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種者。是您用美的陽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潤,我們的心田才綠草如茵,繁花似錦!

您為花的盛開,果的成熟忙碌著,默默地垂著葉的綠蔭!啊,老師,您的精神,永記我心!

您多像那默默無聞的樹根,使小樹茁壯成長,又使樹枝上掛滿豐碩的果實,卻并不要求任何報酬。

您給了我們一桿生活的尺,讓我們自己天天去丈量;您給了我們一面模范行為的鏡子,讓我們處處有學習的榜樣。

您是大橋,為我們連接被割斷的山巒,讓我們走向收獲的峰巔;您是青藤,堅韌而修長,指引我們采擷到崖頂的靈芝和人參。

當苗兒需要一杯水的時候,絕不送上一桶水;而當需要一桶水的時候,也絕不給予一杯水。適時,適量地給予,這是一個好園丁的技藝。我的老師,這也正是您的教育藝術。

不計辛勤一硯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殘,種花容易樹人難。幽谷飛香不一般,詩滿人間,畫滿人間,英才濟濟笑開顏。

老師,您用人類最崇高的感情--愛,播種春天,播種理想,播種力量……

用語言播種,用彩筆耕耘,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這就是我們敬愛的老師崇高的勞動。

您工作在今朝,卻建設著祖國的明天;您教學在課堂,成就卻在祖國的四面八方。

老師,如果把您比作蚌,那末學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您用愛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經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顆顆珍珠,光彩熠熠。

您的教師生涯,有無數驕傲和幸福的回憶,但您把它們珍藏在心底,而只是注視著一待開拓的園地。

假如我是詩人,我將以滿腔的熱情寫下詩篇,贊美大海的遼闊和深遠。并把它獻給您--我的胸懷博大,知識精深的老師。

教師是火種,點燃了學生的心靈之火;教師是石級,承受著學生一步步踏實地向上攀登。

您像一支蠟燭,雖然細弱,但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照亮了別人,耗盡了自己。這無私的奉獻,令人永志不忘。

您講課的語言,悅耳像叮咚的山泉,親切似潺潺的小溪,激越如奔瀉的江流……

春蠶一生沒說過自詡的話,那吐出的銀絲就是丈量生命價值的尺子。敬愛的老師,您從未在別人面前炫耀過,但那盛開的桃李,就是對您最高的評價。

您的愛,太陽一般溫暖,春風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愛,比父愛更嚴峻,比母愛更細膩,比友愛更純潔。您--老師的愛,天下最偉大,最高潔。

螢火蟲的可貴,在于用那盞掛在后尾的燈,專照別人;您的可敬,則在于總是給別人提供方便。

是誰把雨露撒遍大地?是誰把幼苗辛勤哺育?是您,老師,您是一位偉大的園丁!看這遍地怒放的鮮花,哪一朵上沒有您的心血,哪一朵上沒有您的笑影!

您講的課,是那樣豐富多采,每一個章節都仿佛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看到了一個斑斕的新世界……

啊,有了您,花園才這般艷麗,大地才充滿春意!老師,快推開窗子看吧,這滿園春*,這滿園桃李,都在向您敬禮!

如果沒有您思想的滋潤,怎么會綻開那么多美好的靈魂之花?啊,老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有誰不在將您贊揚!

傳播知識,就是播種希望,播種幸福。老師,您就是這希望與幸福的播種人!

老師,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種者。是您用美的陽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潤,我們的心田才綠草如茵,繁花似錦!

您為花的盛開,果的成熟忙碌著,默默地垂著葉的綠蔭!啊,老師,您的精神,永記我心!

您多像那默默無聞的樹根,使小樹茁壯成長,又使樹枝上掛滿豐碩的果實,卻并不要求任何報酬。

您給了我們一桿生活的尺,讓我們自己天天去丈量;您給了我們一面模范行為的鏡子,讓我們處處有學習的榜樣。

您是大橋,為我們連接被割斷的山巒,讓我們走向收獲的峰巔;您是青藤,堅韌而修長,指引我們采擷到崖頂的靈芝和人參。

當苗兒需要一杯水的時候,絕不送上一桶水;而當需要一桶水的時候,也絕不給予一杯水。適時,適量地給予,這是一個好園丁的技藝。我的老師,這也正是您的教育藝術。

不計辛勤一硯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殘,種花容易樹人難。幽谷飛香不一般,詩滿人間,畫滿人間,英才濟濟笑開顏。

老師,您用人類最崇高的感情--愛,播種春天,播種理想,播種力量……

用語言播種,用彩筆耕耘,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這就是我們敬愛的老師崇高的勞動。

您工作在今朝,卻建設著祖國的明天;您教學在課堂,成就卻在祖國的四面八方。

老師,如果把您比作蚌,那末學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您用愛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經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顆顆珍珠,光彩熠熠。

您的教師生涯,有無數驕傲和幸福的回憶,但您把它們珍藏在心底,而只是注視著一待開拓的園地。

假如我是詩人,我將以滿腔的熱情寫下詩篇,贊美大海的遼闊和深遠。并把它獻給您--我的胸懷博大,知識精深的老師。

教師是火種,點燃了學生的心靈之火;教師是石級,承受著學生一步步踏實地向上攀登。

您像一支蠟燭,雖然細弱,但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照亮了別人,耗盡了自己。這無私的奉獻,令人永志不忘。

您講課的語言,悅耳像叮咚的山泉,親切似潺潺的小溪,激越如奔瀉的江流……

春蠶一生沒說過自詡的話,那吐出的銀絲就是丈量生命價值的尺子。敬愛的老師,您從未在別人面前炫耀過,但那盛開的桃李,就是對您最高的評價。

您的愛,太陽一般溫暖,春風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愛,比父愛更嚴峻,比母愛更細膩,比友愛更純潔。您--老師的愛,天下最偉大,最高潔。

篇7

[關鍵詞]詩歌教學;誦讀;范讀;悟讀;體悟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7)04003002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詩歌教學理應是最具美感詩意的教學。但我們不無遺憾地看到中學語文詩歌教學正以一種極端功利的方式殘忍地侵蝕了詩詞本身的美:教學目的功利化,過分注重答題應試技巧的指導;教學過程程序化,教學環節常以“解題―疏通―拓展”形式處理;教學氛圍沉悶,課堂上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教學忽視了詩詞的節奏格律、意象融情、內蘊豐富等典型特征。正如楊東平先生所說:“中學語文教學的種種問題,是將充滿人情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語文變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藝之學、知識之學,乃至變成一種應試訓練。”

詩人海子說過,詩歌是抒情的藝術。可以說,“情”是詩歌生命的第一要素。筆者認為學習詩歌離不開各種形式的誦讀,悟讀詩的意象、意境,感受詩人心中涌動的豐富感情,以至與詩人產生精神上的共鳴。

一、教師應重視范讀

如果教師自身融不進詩人的情感空間,怎談得上徜徉詩的海洋?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生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此語給難度較大的詩歌教學提供了切實可行之法,教師可以通過范讀撥動學生的心弦,使教師、學生、作者彼此溝通情感,產生共鳴。

范讀就是“示范之讀”,教師在誦讀時“讀之以情”,并且“授之以法”。

教師“讀之以情”,首先應體現在神情舉止上。教師受到詩中情境的感染,對詩人的境遇感同身受,悲痛著詩人的悲痛,快樂著詩人的快樂,教學時或豪邁或激憤或恬淡或傷感,教師就是詩情的演繹者。其次應體現在教學語言上。教師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語音會增添濃厚的教學詩意,學生傾聽著如此富有詩意的教學語言,更能順利進入詩歌的意境。當教師懷著沉重又舒緩的語調吟誦著“風急天高猿嘯哀”時,學生怎會不由衷地生發一種悲涼之感?

“授之以法”就是具體地引導學生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指導學生處理語音的輕重緩急,注意語氣的抑揚頓挫,借此漸入詩境。講解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筆者范讀時把握了字里行間所蘊含的詩人的志向、抱負與激情,讀時連貫,一氣呵成,在跌宕起伏的誦讀聲中再現了李白飄逸、不羈、熾烈的情感。教師的范讀震撼了學生的心弦,他們也很快融入了詩歌的氛圍之中。另外,教師也可借助網上的朗誦資源進行范讀。蘇教版必修一“吟誦青春”板塊中的《相信未來》這首詩的情感很難把握,朗讀時筆者感到很難處理,恰好網上有關于它的朗讀資料,學生第一遍聽時,并不能了解其內涵,故有些騷動,但第二遍聽時,他們一個個斂神屏氣,投入專注,筆者認為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總之,范讀要調動學生的情感,從而使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進而更好地理解詩歌內涵。

二、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悟讀

由于詩詞比較含蓄凝練,因此光憑理性思維很難體會到妙處,必須咀嚼玩味,沉浸在詩詞的意境之中,讓學生在咀嚼的基礎上,收獲審美愉悅、思想啟迪和文化涵養。筆者認為學習詩歌時應多引導學生悟讀。

P于悟讀,著名語文教育家劉國正有一段經典描述。他的老師教詩歌時,總讓學生自己讀,但老師常常自己吟誦,吟誦到好字好句時,總會晃著腦袋,連聲說“好啊”,并且讓學生靜聽或跟著哼。劉國正說他就是在老師的“好啊”聲中體悟到了詩歌的佳妙處。一聲“好啊”其實就是“悟”的體現。

1.品讀妙字佳句,體悟內蘊

古詩詞很講究煉字煉句,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在詩句的緊要處稍作停留,通過“換字”比較法等方式體悟字句的妙處。如“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字使春意擬人化,“鬧”字與“濃”字相比,更能凸顯紅杏競相開放、爭奇斗艷的濃烈春意,又活潑動感;“云破月來花弄影”中擬人化了的“弄”字比“投”字更能讓讀者聯想到花之妖嬈、影之婆娑。又如,當誦讀晏殊《蝶戀花》開篇“檻菊愁煙蘭泣露”一句時,稍作停留,引導學生體悟“泣”的妙處。“泣”字既交代了時間是清晨,也賦予了蘭草人的情態,清晨蘭草上的露珠仿佛是可人兒臉上滴滴晶瑩的淚珠,真是傳神妙筆,別出心裁。學生不禁會想,抒情主人公為何如此悲戚,所見之景皆著悲戚之色呢?如此,學生自然沉浸在詩詞的意境之中了。

2.品讀意象,體悟情感

所謂意象,簡而言之,就是作品中蘊含主觀情感的物象。詩詞常常借助物象寄寓作者含蓄而豐富的情感。如果教師逐字逐句地機械解釋,詩歌往往變得支離破碎,美感殆盡。那么如何領悟呢?不妨把意象作為抓手,來捕捉詩歌的內涵。以余光中的《鄉愁》為例,提煉四個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詩人從時間發展來組合意象,童年時期的母子分離,青年時期的新婚夫婦分離,中年時期的母子永訣,現在游子與祖國的隔離,形象地概括了成長的生活歷程和對祖國的綿綿懷念之情。教學時,可以通過誦讀,引導學生對物象進行感知體悟:為什么余光中先生要選取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四個意象呢?學生也就很容易地讀出了作者對故鄉、對祖國的那一份戀戀不舍的情懷。

3.品讀意境,體悟情感

詩詞大多借助意境來傳達主觀情思。所謂意境,其實是一幅藝術畫面,其包含了創作者的主觀情思、人生感悟以及物象的形神等。詩歌有送別詩、山水田園詩、羈旅詩、懷古詩等題材,這些詩歌或多或少地涉及景、人、事。所以,在學習詩歌時,可以引導學生聯想、想象,將詩歌轉化為一幅或是多幅連綴著的畫面。可以想象畫面中的主人公是誰,他的身份,其立足地、動作、神態、心情,身處何境地,所見之意象有哪些,意象有何特點,為何會有如此特點等,如此,領會了詩歌的“人”與“景”之后,詩歌的“志”與“情”也就不難讀懂了。

如學習柳永的《雨霖鈴》時,引導學生根據詩詞內容擴散思維:第一幅畫面的主人公是一對戀人,立足點是長亭,所寫內容是送別,所處境地是驟雨初過的暮色中,秋蟬掙扎著發出凄切的哀鳴聲,動作神態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等。下片畫面的主人公唯有詞人一人,立足點是一葉扁舟之中。詞人醉酒初醒,一輪殘月,孤零零地掛在天邊,晨風透露著涼意,楊柳依依,如此良辰,此般美景,千種風情,有誰能與之傾心分享,有誰能理解此刻詞人的萬千衷腸。思念的人兒山高水長不知何處,唯有那潺潺的流水靜靜流淌,就像詞人的愁情綿長不絕。當兩幅畫面呈現在讀者的腦海中,眼前自然會清晰浮現出纏綿悱惻、傷感別離、飄零孤獨的詞人形象。

總之,教師應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努力還原詩詞中主人公的生活場景,嘗試補充詩詞中有意留下的空白,以此來體會詩詞的豐富意蘊,主動收獲審美愉悅。反之,缺失想象力的詩詞教學是蒼白而乏味的,更無法打動學生的心靈。

因此,教師引導學生誦讀的過程,也是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體悟文本的過程。

三、教師應重視讓學生多吟誦多背誦

于漪老師在《面面觀》中說:“要反復誦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讀出感情,讀出氣勢,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的確,只有反復吟誦,才能感受詩詞獨具的韻律美,才能準確體會詩詞的精髓。

篇8

【關鍵詞】初中語文;詩歌;誦讀;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一、初中詩歌誦讀模式教學的基本含義

古詩詞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瑰寶,孔子曾經說過:“不學詩,無以言。”詩言志,詩傳情,古詩凝練,魅力無窮,同時它也是詩人言志抒情的藝術表達,凝練精辟的語言中富于跌宕起伏、平仄交錯的音樂美,能夠使讀者涵詠體味,感同身受。初中語文新課標指出:“初中階段背誦優秀詩文不少160篇,推薦篇目不少于70首。”由此可見,古詩詞的學習是初中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誦讀教學是初中語文詩歌教學中的重要方法。中央民族大學著名教育家徐世英教授曾說過:“講解是分析,朗讀是綜合;講解是鉆進其中,朗讀是躍出紙外;講解是攤平、擺開,朗讀是融貫、顯現;講解如同解剖,朗讀如同賦予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讀更能使人感受。”是的,誦讀教學就是讓學生通過邊朗誦邊閱讀的學習方式,運用視、聽、說三個主要感官,全方位投入學習,做到一心一意專注于學習,指導學生從誦讀中發現、感受作者的情思,有利于啟發學生的審美關注與誦讀興趣,使學生從中收獲語言美感,提高語感能力,提高學生的誦讀記憶質量等,更好地從詩歌語言中“得其味,變成活的語氣”。

二、誦讀教學模式對初中語文詩歌教學的意義

首先,提倡誦讀教學不僅可以促進中學生視覺器官、發音器官、聽覺器官等生理方面的發育,而且因為它是一個潛意識下的認識記憶過程,是一個由量變逐漸積累發展到質變的過程,由此促進學生心理層面的發展,提高學習效率

再者,誦讀教學模式旨在逐層落實“音讀—情讀—醉讀”,讓全體學生在看似簡單誦讀的基礎上進行逐層深入的品讀,體會詩人的情感,喚醒自己的真情,特別是通過“醉讀”,聯系詩人的情感和學生自身的現實情感需要,讓學生陶醉在詩境中,讓其他同學陶醉在誦讀學生營造的積極意義的氛圍中,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鑒賞能力。

最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通過誦讀母語可以讓我們尋找到本民族的精神家園,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可以說,誦讀是學習語文的一種最基本、最實用有效的方法,讓學生反復朗讀、吟讀、誦讀,“披文入情”,將外顯的語言文字內化為自身的思想情感,達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的境界,不僅能很好地培養他們的語感,還能激活其生活經驗,愉悅其心靈,使其通過直覺、頓悟、感悟、聯想、想象等途徑,快速理解文本,提升民族自豪感。

三、誦讀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詩歌教學中有效運用的具體策略

(一)初讀詩詞,讀韻味

為了提高誦讀效益,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作品的不同藝術特征采取不同的誦讀方式,可以聽讀、范讀、領讀,也可以齊讀。在語言層面上讀通全詩、畫出節奏,做到停頓正確。如在教授《赤壁賦》時,先讓學生自己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文章寫了些什么,并感覺它的停頓在哪里。這是一個對文本整體感知的環節,無論學生的理解是對或錯,是深或淺,是否全面,都可以暫時擱置,不做評價,而且要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說出自己的見解。學生的理解或許會有失偏頗,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品讀,進一步去思考。

(二)想象誦讀,悟詩情

任何文章的解讀都不能離開對情感的把握,有些文章的情感是外露于文字上的,而有些文章的情感則是隱藏在文本深處的。比如《錢塘湖春行》,在優美的景物描摹中其實蘊藏著作者淡淡的哀愁,不僅有情感的流露,更有情感的變化。而《赤壁賦》中,作者的情感又是怎樣的?是單一的還是富有變化的?

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根據詩句所蘊含的意象展開豐富的想象,進入詩文的意境。想象作者所描繪的人物、情節、場面等,品味深蘊其中的濃濃情懷,讀出作者的神韻,做到讀中入境,讀中悟情。其次要感受詩詞形象,學習文化精髓,曉之以理朗讀之。這樣朗讀就不只是停留于文字表面,而是有了自己的理解感悟,洋溢于古詩詞中的思想感情,通過朗讀展現出來,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自然成誦。

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很容易就可以梳理出作者的情感脈絡:樂—悲—喜。至此,我們已經了解了文章的內容,把握了作者的情感,能不能這樣認為:我們已經讀透了文章?這樣設問目的在于告誡學生解讀文本不應僅僅停留在文章表層,更是引導學生認識到走向文本深處才是解讀的根本。

(三)醉讀,品味精華

通過賞析,學生對文本內容特別是作者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這些或多或少會帶給我們一些啟迪與思考。能不能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談談哪些句子或哪些段落對你產生人生啟迪?設置這一環節的目的在于深化文本,在蘇軾曠達的胸懷、超然的態度以及不滯于物、無礙于是的襟懷中尋求精神的碰撞與交流,凸顯文本的人文價值。

參考文獻

篇9

    被申請人:xx發展有限公司 住所地:xxx.

    被申請人:xxx,男/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地址:xx省xx市xx區/縣,身份證號碼:xxxx,聯系電話:xxxx.

    申請事項

    依法查封被申請人xx發展有限公司擁有的xxx號小貨車,保全限額為人民幣5萬元;依法查封被申請人xxx擁有的xxx號轎車,保全限額為3萬元人民幣。

    事實與理由

    申請人訴被申請人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一案,貴院已經立案受理。為避免申請人的合法權益遭到侵害,防止被申請人逃避債務,保障申請人的權利在判決后得到實現,現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二條的規定,申請人特向貴院提出申請,請立即查封被申請人上列財產。申請人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關規定,向貴院申請財產保全擔保,并提供相應擔保。

    此致

    xx省xx市xx區/縣人民法院

篇10

誤區一:交警部門責任認定生效后,就只能以公安認定為準?

案例:齊先生開車在鄉間公路上行駛時,與騎自行車突然橫過公路的中學生陳某相遇。齊先生來不及剎車,將陳某撞傷。事后交警部門認定,齊先生超速行駛是肇事的根本原因,應負全部事故責任。齊先生則認為,陳某隨意橫過公路有一定的過錯。交警部門調解時,陳某做出較大讓步,雙方達成了賠償協議。然而,事后陳某檢查發現新的嚴重傷情,遂以調解協議顯失公平為由至法院,要求齊先生增加賠償額6萬余元。法庭審理時,齊先生提出原交警部門責任認定有誤,不應做為證據使用。對方則認為,齊先生當初即沒有申請復核,也未提起行政訴訟,說明齊先生是認可認定結論的。該說法對嗎?

維權提示:該說法沒有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十七條規定:在訴訟中,當事人為達成調解協議或者和解的目的作出妥協所涉及的對案件事實的認可,不得在其后的訴訟中作為對其不利的證據。同時,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關于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第四條規定: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公安機關所作出的責任認定、傷殘評定確屬不妥,則不予采信,以人民法院審理認定的案件事實作為定案的依據。交警部門出具的責任認定書也是證據的一種,若該證據與事實不符,當事人有權提出質疑,人民法院也應當依法予以全面審查后,做出是否采納的決定。

誤區二:接受調解后,不能再提起行政訴訟?

案例:羅先生駕駛父親名下的馬自達轎車與女友小蕓外出,路經某鄉級公路一處施工地段時,為躲避路面堆放物,與相向駛來的車輛剮碰,不慎翻于路邊溝下,造成小蕓當場死亡、羅先生重傷的交通事故。交警部門認定羅先生負全部責任,羅父與小蕓父母達成賠償協議。事后經人指點,羅父認為事發路段寬8.90米,堆放物占路寬4.45米,且在事故車輛行駛的前方無任何警示標志和防圍設施,這與事故的發生有直接因果關系。因超過申請復核期限,羅父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庭審中,交通部門辯稱,羅父既然已接受調解,說明已認可責任認定書,請求法庭駁回羅父的訴訟請求。該說法對嗎?

維權提示:交警部門的說法沒有法律依據。《行政訴訟法》第二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訟。”羅父認為交警部門的責任認定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依法屬于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更何況羅父的訴訟請求,是交警部門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行為,不是交警部門的調解行為。而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既不是調解行為,也不是法律規定的仲裁行為。

誤區三:申請重新認定是行政訴訟前置程序?

案例:村民王某被一輛機動車撞倒,肇事車輛逃逸。隨后,黃某駕駛的輕型貨車因躲閃不及,從倒地的王某身上碾軋而過,造成王某右腿骨骨折住院治療。經交警部門現場認定,貨車司機黃某負全部責任。黃某認為王某是被兩車輛撞傷的,認定自己負全部責任與事實不符。出于對公安機關的不信任,黃某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撤銷交警部門的責任認定。縣法院卻以“申請行政復議為前置程序為由,不予受理。向上級公安機關申請重新認定是行政訴訟前置程序嗎?

維權提示:該法院不予受理沒有法律依據,是錯誤的。當事人向上級公安機關申請重新認定,不屬于行政訴訟的前置程序。《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五十一條也規定:當事人對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有異議的,可以向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出書面復核申請。該規定強調的是“可以”,并非“必須”。《行政復議法》也未將“申請行政復議”規定為訴訟的前置程序。恰恰相反,《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五十二條第一項規定:任何一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訟并經法院受理的,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收到當事人書面復核申請后,復核申請不予受理,并書面通知當事人。這更加說明,向上級公安機關申請重新認定不屬于行政訴訟的前置程序。當事人不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完全可以不經行政復核程序,直接提起行政訴訟。

誤區四:執照無效、車未年檢,屬于當然過錯?

案例:2012年1月21日晚,郭某駕駛貨車行駛途中與對向行駛的李某面包車相撞,雙方車輛損壞嚴重,2人受傷。經交警部門現場勘察,查明郭某所持執照無效,所開貨車未經年檢;李某判斷失誤,措施不得力,制動失靈,認定雙方負同等責任。郭某不服,向上級公安機關申請復核被維持后,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法院依法判決撤銷交警部門處理決定,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維權提示:認定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責任,主要看三個標準:一是看事故當事人行為與事故發生之間有無因果關系,如果沒有因果關系,即使行為人的行為屬于違法行為,也不應負事故責任;二是看事故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三是看當事人過錯的程度。本案中,郭某在駕駛貨車途中,發現前方有車駛來,即按照會車的要求,靠右行駛,直至本車道靠右的人行道,并無違章事實。其所持過期的農機執照無效和貨車未經過年檢,雖屬違法行為,應當受到行政管理處罰,但與發生此起交通事故無直接因果關系,故不應負此起交通事故的責任。

誤區五:乘客跳車溺亡屬于意外事件?

案例:2012年8月24日下午雨后,張某駕駛面包車(內有何某等3名乘員)行駛至市區一處便橋漫水路段行駛時,因河水比平時大,張某停車察明水情后,將車開過漫水路段。一個小時后返回再次經漫水路段時,張某以為漫水路面的水位無變化,將車開入漫水路段,汽車因進氣管入水熄火。在水流的沖擊下,面包車發生傾斜,3名乘員先后跳入水中,其中何某溺水死亡。經交警部門認定:張某駕駛車輛未在確保安全的原則下通行,應負事故的全部責任。遂以交通肇事罪對張某立案。張某的律師認為,乘員跳水溺亡應屬意外事件,張某不構成犯罪。該說法對嗎?

維權提示:該說法與法律規定相悖。《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車輛應當在確保安全、暢通的原則下通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六十四條規定:機動車行經漫水路或者漫水橋時,應當停車察明水情,確認安全后,低速通過。本案,張某駕駛面包車行經漫水橋路段時,未停車查明水情,是明顯的違章行為,最終導致乘員何某溺水身亡,其行為構成交通肇事罪。

本案不屬意外事件。意外事件是指不能預見、不能抗拒、不能克服的事件,本案張某雖然去時已經安全通過漫水橋路段,但因其疏忽大意,回來時沒再次下車查明不斷變化的路況,主觀上明顯存在過失,應承擔過失犯罪刑事責任。

誤區六:路面嚴重破損致傷只能自認倒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