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舞范文

時間:2023-03-21 21:01: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命之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平靜本該是小毛生活的全部。在花叢里尋找喜歡的食物,吃完找一朵漂亮的花,躺在上面沐浴著陽光,聆聽風的搖籃曲,欣賞蝴蝶優美的舞姿,這是小毛生活的主題。

但寧靜毫無疑問是用來打破的。小毛在花瓣上翻著肚皮,一陣風拂過,帶來一陣小小的舒適。小毛定睛一看,蝴蝶雙翼輕盈地扇動,律動的觸角下雙眸流光溢彩,對足抱住花芯輕輕一吻,稍作停留,漸飛漸遠。

小毛每天看著蝴蝶飛來飛去,卻從沒近距離接觸過,因為那距離像夢一樣遙遠,以至于當夢臨近時那么措手不及。

幾天后,小毛和蝴蝶偶遇的那朵花已經凋零,小毛一直在等,等蝴蝶的到來,只是等到最后的一片殘紅凋盡,夢還是沒有再來。小毛很失落,但它有了新目標,尋找最漂亮的花,在上面等夢的到來。小毛穿梭在花叢之中,趴在花上看著成片的蝴蝶,小毛總可以在千百只蝴蝶中找到它的身影,只是它卻不知道。

小毛依舊每天為尋找最漂亮的花而奔波,小毛相信,自己能在千百只蝴蝶中找到它,它也可以在千百朵花兒中找到最漂亮的那一朵。陽光下,小毛終于等到這么一天,當蝴蝶停在花瓣上的時候,小毛已經迫不及待地爬過去,蝴蝶用好奇的目光望著它,小毛下意識地低下頭,在蝴蝶即將飛走的那一刻,小毛終于說出自己的心聲:“我很喜歡你,你可以留下來陪我嗎?”蝴蝶略微停頓一下,扇動翅膀飛走了。

蝴蝶就這樣地飛走了,什么也沒有留下。小毛很沮喪,它不知道該怎么辦,只是機械麻木地重復以前的生活。它沒有把這件事告訴任何一個同伴,它知道不會得到支持和祝福,引來的只會是嘲笑。小毛默默地告訴自己:“我有我的方向,我有我的驕傲。”

小毛的話對蝴蝶來說,并沒有在它心里激起多大的漣漪,但它對小毛卻也無法視而不見。因為小毛總是出現在那些很漂亮的花兒上,蝴蝶在尋覓漂亮的花朵時,總會發現小毛,蝴蝶很想避開,但每次經過時還是忍不住會去看。漸漸地蝴蝶發現小毛好像從來沒有離開自己的視野,它很想讓小毛放棄這個念頭。

蝴蝶很快付諸行動,它飛到那朵花上的時候,小毛已經爬過來了,怯怯地說:“你答應留下來陪我了嗎?”蝴蝶沒有說話,過了一會,蝴蝶指著旁邊最高的那顆樹說:“如果你能爬到那棵樹的樹梢我就答應你。”小毛想都沒想就說:“好!我會爬到上面去等你。”蝴蝶什么也沒說就飛走了。

過了幾天,蝴蝶飛到樹梢上去看,并沒有小毛的身影。蝴蝶很快否定了這個想法,這么高的樹,毛毛蟲怎么可能爬得上?只是想讓它知難而退罷了。但小毛并沒有放棄,只是這本來就是個極限的考驗,不只是意志,還有時間問題。

小毛歷經千辛萬苦,終于爬上樹梢,但等了很久都沒有看見蝴蝶。有一天,蝴蝶經過這棵樹,下意識地去看,小毛早已發現了蝴蝶,它瞪大眼睛,目光灼灼地望著,蝴蝶有點不知所措,但還是在樹梢上停下來,小毛顯得很興奮。

小毛:“我做到了,你看到了嗎?我爬上來了!”

蝴蝶低頭不語。小毛繼續道:“現在,你可以答應留下來陪我了嗎?”

蝴蝶沉默了,它實在無話可說,但它還是開口了:“我們根本就不是同一個世界的生物,我們是不可能在一起的。”

小毛緊張地說:“那你不是說只要我爬上樹梢就答應我嗎?現在我做到了!”

蝴蝶:“我只是想讓你知難而退,沒想到……”

小毛沉默地低下頭,過了許久,凄然一笑,說:“原來不管我爬得多高,我都是配不上你的,你走吧!”

蝴蝶走了,小毛覺得好累,好像生命沒有了寄托,曾經的種種在眼前浮現,揮之不去。

花蕊上,驚天一吻,驚醒了懵懂的心。

藍天里,優美舞姿,熾熱了羞澀的心。

繁花間,旦旦信誓,溫暖了卑微的心。

殘陽下,決絕言語,擊碎了透明的夢。

前一刻還滿懷希望,朝氣蓬勃,下一刻已物是人非,暮氣沉沉。幻滅的感覺讓小毛絕望得撕心裂肺,又怎么能甘心呢!思念如潮水來襲,已無力再掙扎,只能聽天由命了。

小毛趴在樹梢上呆呆地望天,它還心存僥幸,不愿放棄。一天天空空地守候,每天生活在回憶里,小毛迫切地想要逃離這個世界,這里的每一樣東西都讓它感覺到痛苦。回憶瘋狂地碾磨著它,它吃不下一口嫩葉,咽不下一滴露珠,看著漸漸變得透明的身體,小毛痛苦地想嘔出一顆心來,張張嘴,卻從疼痛的心中拉出一根長長的絲。“這也好,讓我在自己的世界里靜靜地死去吧。”小毛擺動著頭,把自己一層又一層地包裹了起來。

逝水流年,小毛不知道自己睡了多久。從黑暗中蘇醒,一種強烈的對于光明的渴望,讓小毛奮力地咬破繭,探出頭,第一眼看到的是遠方剛露出半邊臉的太陽,呼吸著濕潤的空氣,身體有說不出的輕松,這種感覺仿若重生。

律動的觸角,斑斕的翅膀,纖細的對足,它猛然發現自己已經變成了蝴蝶。小毛意識到自己的變化,抑制不住對藍天的渴望,展開斑斕的雙翅,迎著陽光,伴著風兒,輕盈的身影在繁花間飛舞。原來生命并不存在距離,痛苦的蛻變才是生命最完美的升華。

篇2

——————————————————分割線——————————————————

那個恐怖的夜晚。

倩雯和父母從國外歸來。一場突如其來車禍奪去了母親的生命。父親安然無恙。

第二天,躺在病床上的倩雯沒有醒。第三天,第四天……

到了第七天了,倩雯的手指微微顫抖了一下。爸爸很累,睡著了。醒過來的倩雯,微微睜開眼睛,看見爸爸平安無事,開心的笑了。

倩雯很渴,拿杯子,沒想到下床時摔了一跤。漸漸清醒過來的倩雯才意識到,自己的左腳沒有了。失聲痛哭的倩雯,吵醒了爸爸。

“寶貝兒,怎么醒了。不要哭,怎么了呀?”爸爸還是嬌慣著倩雯。

“爸爸,我想……我想跳舞。”又撲到爸爸的懷中。

其實,倩雯已經知道,她再也不能回到屬于自己的舞臺了。

倩雯,天生就愛跳舞,平時也悉心保護著腳。腳沒了,夢想也破碎了。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倩雯只能躺在病床上,看著窗外的小鳥,自由的飛翔。

【窗邊的訴說】

只有小鳥的歌聲伴隨著我。

看它們飛來飛去,

我是多么羨慕!

如果小鳥是歌唱家,

我將穿著白裙翩翩起舞,

像天使閃動著翅膀。

只有大樹上那些搖擺的葉子伴隨著我。

它們能在雨中享受沐浴,

我是多么羨慕!

如果大樹是指揮家,

我將在閃爍的燈光下,

用舞蹈編織著一個個美麗的故事。

只有藍天白云伴隨著我,

天空為它們講故事,

我是多么羨慕!

如果說白云藍天是伴舞者,

我將會是這個舞臺的主角,

所有的人為我歡呼!

——————————————————分割線——————————————————

過了幾周,倩雯不在摔東西了,心情好了起來。

爸爸推著輪椅,輪椅上坐著倩雯。

這是個舞臺,一個寬敞明亮的舞臺。是倩雯夢寐以求的舞臺。可是,一旁還有醫生,讓倩雯的心跳加快。

半個小時過去了,卻沒一點兒動靜。大門,打開了,推進來了一張白色的床。那顯然是倩雯的病床。

倩雯又躺在了那張熟悉的床上。那張還有殷紅的血的床,那張還有爸爸的淚花的床。

她笑了,這是倩雯住進醫院后第一次笑,笑得很甜,甜的……讓人感到心酸。倩雯以為,自己就要離開了,所以給爸爸留下了這一笑。那微微揚起的嘴角上,還有一小顆淚珠。這次,倩雯懂得了,什么叫做堅強。接著,長長的睫毛遮住了眼睛,倩雯開始在夢中遨游了。

醒來時,倩雯發現自己能走路了,腳上的那個小小的假腿支撐著她。

倩雯又能繼續她的夢想了。

每天都堅持練習,倩雯總是起得很早。雖然腳很疼,但為了夢想,不惜一切代價。

倩雯的第一次演出叫做《化蝶》,表演的很精彩,大家都鼓了掌。表演結束,倩雯的腳上流了一點血,她哭了,堅強的女孩兒也哭了。這是多么的來之不易呀!

——————————————————分割線——————————————————

篇3

2010年,在法國了一個以各類品種所組成的蜜蜂來修護皮膚的產品,同時展示了其在防止皺紋和肌膚松弛方面的重大發現。法國的研究發現了導致肌膚出現皺紋和松弛的元兇:肌膚組織的“微撕裂”,即肌膚中的微生物分子對皮膚組織造成的損傷。法國的科研團隊還發現,通過激活肌膚組織的自我修復功能,可以啟動肌膚的愈合機制。法國的科研團隊還破譯了蜂蜜產品DNA密碼和修復能力的源頭,是最有效的天然愈合修復劑。

2011年:法國推出了為不同肌膚類型設置的系列護膚品,主要功效為淡化皺紋、緊致肌膚,是帝皇蜂姿美麗傳奇的延續。專門的淡化皺紋、緊致肌膚配方,是任何熱衷生活、高科技以及希望肌膚散發年輕光彩的必備品。多重的天然氨基酸和修護完整能量的傳奇,這是今天在此推薦給大家的。

無限生命力之源

由內而外呵護肌膚,才是延緩肌膚老化的關鍵所在…

作為研究天然原材料的專家,法國科研團隊創建了一個科學研究平臺,目的是研究、分析和篩選最優質的蜂蜜和蜂王漿。發現其成分具有多重氨基酸和不可思議的自我修復功能。這一發現,加上精挑細選的蜂蜜和蜂王漿的復合物,其所含的成分能夠有效抑制肌膚的“微撕裂”和“氧化”等現象。

1. 修復功效:使用16小時后達63% 以上。

帝皇蜂姿的成分作用于肌膚組織修復的三個關鍵階段,通過重組肌膚的網孔,撫平皺紋、提高肌膚緊致度。

? 加快細胞向肌膚受損區域移動,從而促進肌膚組織的自我修復,“微撕裂”周圍的纖維母細胞重新積聚,肌膚隨時可以進行自我重建。

? 促進肌膚組織重建:測試版1.4-Gal-1乳糖苷轉移酶是一種關鍵的酶,有助于產生重要的膠原蛋白,在24小時內速度加快158%*。皮膚完成自我修復,并釋放“新養分”。

? 肌膚重組組織:主要蛋白質對肌膚的提拉效果在24小時內加快116%* 。皮膚從而變得更加緊致。

2. 卓越的抗氧化功效:幾乎減少50%自由基。

帝皇蜂姿具有卓越的抗氧化、消除黑眼圈功效。試管測試顯示,其中所含有的百里香蜂蜜和烏埃尚島蜂蜜可以有效減少自由基的產生。

篇4

萊文市不明生物刷新時間介紹:

每日不明生物出現時間隨機

當萊文市不明生物出現前6分鐘可通過右上角[日程]-[更多日程]-[萊文市]查看不明生物出沒位置

不明生物出現后只有20分鐘將其擊敗,否則會讓不明生物逃走,建議幸存者們組隊前往

篇5

今年春天,孩子們在房前空地上,斬草挖土,開辟出來了一個一丈見方的小花園。周圍用竹竿扎了一個籬(lí)笆(bɑ),移來了一棵玉蘭花樹,栽上了幾株月季花,又在竹籬下面隨意種上了幾棵扁豆和兩棵絲瓜。土壤并不肥沃,雖然也鋪上了一層河泥,但估計不會起很大的作用,大家不過是玩玩而已。

過了不久,絲瓜竟然長了出來,而且日益茁壯、長大。這當然增加了我們的興趣。但是我們也并沒有過高的期望。我自己每天早晨工作疲倦了,常到屋旁的小土山上走一走,站一站,看看墻外馬路上的車水馬龍和亞運會招展的彩旗,顧而樂之,只不過順便看一看絲瓜罷了。

——季羨林《神奇的絲瓜》

【文章導讀】

季老的散文平實典雅,淳樸而清新,情濃而自然,莊重而靈動。沒有華美的修飾,沒有絢麗的辭藻,用簡單而平實的文字表達出自己的心境。文如其人,季老曾說過“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以一顆恒心和清凈心致力于學術。《神奇的絲瓜》就是季老以他那顆純如璞玉的慧心,細膩地描寫絲瓜的成長過程,巧妙地展現絲瓜生存的智慧,抒發對絲瓜那頑強的生命力、敢于自我犧牲、甘于靜默的精神的贊頌之情。在這小小的植物身上,讓人們感受到生命力之強大,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美麗。

【精讀感悟】

這篇文章充滿著神奇:絲瓜籽生長之神奇,只是隨意地播撒它的種子,過了不久,絲瓜竟然長了出來,而且日益茁壯;絲瓜藤之神奇,這樣細的藤竟能在一夜之間輸送這樣多的水分和養料,供應前方,使葉子長得又肥又綠,給土墻增添了活力與生機;絲瓜的“瓜”之神奇,它能讓無法承擔重量的瓜停止生長,它能給處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擔重量的地方,它能讓懸垂的瓜平身躺下。連用3個“它能……”總結了全文,揭示了中心,概括出全文所寫的絲瓜神奇之所在。

作者的心靈感受與絲瓜的成長一同生發。先是常擔心絲瓜會墜落。這種擔心是多余的。最初長出來的瓜不再長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長。是為了其它瓜能更好地生長在這里。作者感悟到這個絲瓜好像具有人自我犧牲、顧全大局的精神。接著用比喻、反問、夸張等手法來展開感受,作者發現仿佛它能考慮問題,而且還有行動,抓住機會讓自己發瘋似地猛長,“不久就長成小孩胳膊一般粗了,那一根細藤怎么能承擔得住呢”?然而那兩個瓜彎起來竟然把身體放在窗臺上,化險為夷。最后擔心“這個瓜上面夠不到窗臺,下面也是空空的;總有一天,它越長越大,會把上面的兩個大瓜也墜下來,一起掉到地上”。事實又一次證明,這次擔心依然是多余的:那以為失蹤了的瓜,卻安全地“緊靠樓墻凸(tū)出的一個臺子上”。作者見證了奇跡,也感慨絲瓜每每遇到困難,總會有辦法解決的;善于抓住機遇;遇到困難時可以改變自我適應環境。

是的,絲瓜有著思想,是“沉默的奇跡”。一個小小的絲瓜緣何能引起作者如此深邃的思考?由絲瓜我們走近作者季羨林老先生。季老一生經歷了不少苦難,但他淡定從容,得而不喜,失而不悲。他曾在《清塘荷韻》中寫道:天地萌生萬物,對包括人在內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御。這種智慧是多么值得漂泊在物質世界的人們應該追求的境界。季老就是這樣一個能夠坦然面對生活的人。

能夠做到如此坦然,必定是一個心靈純潔,沒有被塵埃和欲念沾染的人,他淡泊名利,泰然于世,以一顆熱愛生活的心,去發現生活中的詩意和美。

【作者簡介】

季羨林,生于1911年,山東清平(今山東省聊城市臨清市)人。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著名文集有《天竺心影》、《朗潤園隨筆》、《留德十年》、《牛棚雜憶》。 季羨林先生德高望重,學識淵博,精通12國語言。他的散文更是當代散文中的瑰寶,是學生學做人、學作文的經典教材。他的散文有著完美的意境,精巧的結構,淳樸恬淡、極富音樂性的語言。

篇6

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二月,54歲的楊萬里赴官廣州,沿途皆有詩作,《桂源鋪》絕句就是他路過江西贛州桂源鋪時即景而成。

楊萬里的詩,初學“江西詩派”諸人,后專學陳師道五律,后又轉學王安石七絕,后又學晚唐絕句,到淳熙五年(1178),楊萬里忽然徹悟,作詩“瀏瀏焉,無復前日之軋軋矣”。每當公事已畢,楊萬里即攜扇漫游,見自然萬物皆成詩材,聯翩而至絡繹不絕,作詩遂非難事矣。從此以后,楊萬里辭謝前人,獨樹一幟,其詩被時人稱為“誠齋體”。

兩年后,楊萬里赴任廣州,正當此漸入佳境之際。他從家鄉一路南行:

《二月一日曉渡太和江》:“曉翠妨人看遠山,小風偏入客衣單。桃花愛做春寒信,只恐桃花也自寒。”

接著《晨炊黃宙鋪,飯后山行》:“山行行得軟如綿,急上籃輿睡霎間。夢里只聞人喝道,不知過盡數重山。”

又過萬安,寫《萬安道中書事》:“玉峰云剝逗斜明,花徑泥干得晚行。細細一風寒里暖,時時數點雨中晴。”

又過皂口嶺,寫《道傍小桃》:“吹盡殘桃無可殘,也無地上落花瘢。獨行尋到青苔處,拾得嫣紅一片看。”

又《憩分水廟望鄉》:“嶺北泉流分外忙,一聲一滴斷人腸。浪愁出卻廬陵界,未入梅山總故鄉。”

當楊萬里走到桂源鋪時,一首絕句脫口而出……

姜夔曾稱贊楊萬里,說他“翰墨場中老斲輪,真能一筆掃千軍。年年花月無閑日,處處山川怕見君”。從楊萬里南行諸詩看來,果真不錯。無論自然風物還是日常行事,楊萬里全都揀選入詩,“鋪敘纖悉,曲盡其妙”,行旅勞苦化作搖曳風情,瑣細中孕深致,尋常里見思量。楊萬里近乎于貪婪地體味著人生的一切經歷,并將其感受注入到所觀察的所有對象之中,因此萬物的自然消長與人的日常行為不再僅僅作為抒情的背景和契機,它們也往往代表了某種人生經歷,具有人生的邏輯,簡單說就是它們被理性地“擬人”化了,這或許就是所謂“格物致知”的結果,或許就是所謂“理趣”之所在。

而《桂源鋪》毫無疑問就是這樣一首深具理趣的作品。溪流沖破萬山的阻隔,終于奔騰而出,這樣平凡的山區景致又何嘗不是人生中常見的經歷?

楊萬里28歲中進士,56歲方得到朝廷的重視,66歲即告病返鄉,閑居十四年去世。楊萬里一生以詩名和氣節著稱,然而仕途偃蹇。54歲寫《桂源鋪》時,他或許渴望的仍是政治抱負的施展,果然兩年后即“堂堂溪水出前村”。66歲因為反對推行鐵錢觸怒孝宗及宰相留正而去官,此時的楊萬里或許渴望的是“堂堂”的氣節與獨立的人格。十四年的閑居生活中,正是權相韓侂胄專權時期,楊萬里屢召不出,韓侂胄請他為其南園作記,楊萬里說“官可棄,記不可作也”。臨死前,楊萬里聽說韓侂胄輕易北伐,寫下遺書曰:“韓侂胄奸臣,專權無上,動兵殘民,謀危社稷。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楊萬里的“孤憤”,亦何嘗不是“堂堂”之“溪流”的一種表現呢?

篇7

夢里的長風穿越了多少風塵,撩起的往事讓我感慨萬千。我喜歡歲月漂流過的顏色,喜歡少年嬉戲包裹著繽紛的彩衣,喜歡那段采摘滿山紅楓葉鑲嵌綴滿夢之花絮的日子。

山風輕輕撩動月光的長發,滿世界只有紅葉合思緒在飛……

人生,就是一首歌。歌里充滿愛恨離別,哭樂哀怨。歌聲載過成功的喜悅,也載過失敗的痛苦。在心里,我會把每一個心靈的夢溶進音樂那美妙的旋律中!

篇8

關鍵詞: 科學 創新 教育

創新教育已成為全社會的重要理念,是基于“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過程中對人才觀的思考。人們普遍認識到,人類的過去和現在離不開創造,人類的未來更離不開創造,而且未來在急切呼喚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高的創造力,都要多的創造性人才。在創新教育中,對兒童創造力的培養是核心。而創造力又是正常兒童普遍具備的一種心理能力。正如現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堅信的“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有的兒童拿起小樹枝就能給布娃娃打針,把粉筆切成片就可當做孩子吃的西藥,能把一塊沒有顏色的木頭當做一匹馬,用一團泥捏一捏當成小白兔……這些在成人看來似乎沒有意義,但就兒童的心理結構和已知水平而言,多少已包含了創(新)造成分。

兒童的創造力主要表現為創造性想象。幾乎所有的創造活動都少不了創造性想象,創造性想象和創造性思維被稱為創造力在認知層面上的兩大支柱。而在兒童的創造力中,創造想象的作用和地位更為突出。兒童想象的隨意性、跳躍性、非現實性也更加適合兒童的心理發展,更加推動兒童的創造活動。

如何在科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如何使其具有感知敏銳、強烈的好奇心和觀察力,以及思維靈活、流暢,不追求唯一正確答案、想象力豐富等創造性人格特點,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首先讓幼兒真正地探索起來

幼兒天生對事物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會以自己的方式探索事物、發現事物。尤其是3—6、7歲的幼兒,由于對任何事物都想探究一番,頭腦里充滿天真的幻想。我們應該看到其中孕育著創造個性的萌芽,并給予正確的鼓勵、引導,切不可輕率地認為這是“胡鬧”。讓孩子們真正地自己去發現、去探究,并給予他們寬松的場地,寬裕的時間,以及言論的自由,特別是問的自由。“發明千千萬,在于一個問……”在活動《針管》這一課時,我真切地感受到探究的重要。在和孩子們觀察了針管上的刻度、結構之后,我放開手讓孩子們玩起來水,隨后我提問:“你發現了什么?”孩子們不斷地發表自己的言論,“我一抽推進器,里面就進水。”“有時候能抽進許多空氣。”我隨意的用手指堵了一個小朋友針管前的小口,這個孩子就叫了起來,“抽不動了。”孩子們三三兩兩地試著抽動,“老師,我還發現堵住口,也推不出空氣。”“水也推不出來。”孩子們不知不覺地感受到了空氣的壓力、空氣的存在。這個課時進行到讓幼兒了解油水混合時,孩子不僅探究到了油比水輕,油水不溶,經過孩子們自己劇烈的晃動,還發現油水相溶的假象——乳濁液。(查資料得知)原來科學發明、創造就在孩子們的不經意玩耍中、探究過程中。從此,我更堅信地讓孩子們真正地探究每個活動內容,教師只做巧妙的引導,絕不牽著孩子的鼻子走。

二、讓幼兒實實在在地觀察

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經常談到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讓孩子觀察一下這個物體等之類的話語。因為只有在觀察的基礎上,才能有新的發現。幼兒從小就具有強烈的接觸物體、探究物體的本能與需要,以及幼兒生來具有的獨特觀察力和強烈的敏感性,只要與周圍事物發生直接聯系,他們就會以一種輕松的洞察力獨特地感受到周圍的事物。但限于孩子的年齡特點,幼兒觀察一般不細心、不全面、也不系統。我在認識《火》這個活動時,充分調動了幼兒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各種器官參加感受,尤其是提問要不斷地深化。如:“火苗的顏色全是黃色嗎?”“藍色的在哪?”“瞇起眼睛你還會發現什么?”幼兒說:“我看到一線一線的光。”“我看到了擴散開的七色光(彩虹)。”孩子們真正地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己發現了火苗的全部外在特征。當時我就在尋思,有多少人(包括大人)對司空見慣的火苗的觀察能比我們小朋友在這一節活動課上所了解得多。解放孩子的頭腦、雙眼、雙手、嘴,以及空間、時間,使幼兒實實在在地觀察,就是解放幼兒思維定勢,鼓勵幼兒發展創造。

三、使幼兒不著邊際地遐想

日本著名育兒專家內藤主張對于孩子的教育要順乎天性,崇尚自然,尊重兒童的想象,無論它是怎樣的怪誕離奇,本質上都是在尊重孩子的自由幻想,這是對孩子創造天性的最大保護。在幼兒科學活動中,我盡可能地為幼兒設置各種各樣的動人情景,讓幼兒置身于其中,充分調動起幼兒的全身心,動腦筋想辦法。于是孩子們很快地投入了角色,想出了各種各樣符合客觀的、荒誕離奇的辦法,這時教師除了肯定、贊賞、理解、參與之外別無他法。孩子們的想象力充分地發揮到了極點,跳躍性更大、隨意性、非現實性也更加明顯,創造力不斷地在樂趣中產生。比如在《磁鐵》活動中,請孩子們為太鋼叔叔們從廢棄物中挑出鐵制品,孩子們真的相信了太鋼叔叔們遇到了困難,你一言我一語地想出了辦法。從一開始用手揀出鐵制品,用磁鐵吸出鐵制品、用鏟子鏟除等方法到制造出機器人專控器專揀鐵制品、鐵鏟與磁鐵合作挑選鐵制品,最終集體創造出在吊車的頭部裝上強力磁鐵來完成這個工作。孩子們相互啟發、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從而獲得成功。

四、使孩子們隨機地了解更豐富的知識

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充分利用文學藝術作品增長幼兒的見識,激發幼兒的想象,使其獲得更多的直接、間接經驗,豐富想象的內容,并讓幼兒運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想。幼兒的生活是豐富的、有規律的,集體活動也是有數的,如何讓孩子們在戶外活動時、在吃飯時、在散步時感受自然的美妙、探索自然的奧秘?我認為隨機地豐富幼兒多方面的知識,積少成多,為幼兒的創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就說剛過秋天的落葉吧,秋天,葉子像金色的地毯鋪滿大地,孩子們喜歡撿東西,收藏東西,收集樹葉則是幼兒的一大樂趣,還可剪拼成各種動植物形象。樹葉分類時還可利用這個時機,用啟發式的提問了解、提高幼兒的認知水平,并按顏色、大小、形狀等分類活動進行,使幼兒在科學教育的同時接受美的教育。

隨機教育還經常發生在事出意外之時。如在準備進行的生熟雞蛋的辨別時,一個幼兒不小心打破雞蛋而打亂了計劃,既已如此,不如就地取材,讓幼兒觀察雞蛋破裂后的狀態。觸摸蛋液,感受,觀察蛋的不同凹陷形狀,等等。這種真正以幼兒為主體的設計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學到了知識,還不致使魯莽的幼兒心情沉重,其實包括成人都會有失手之時。

五、高尚品德的培養滲透

幼兒期二、三歲至六、七歲是一個人品德、個性開始形成的重要時期,從小對幼兒進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做到先入為主,就會在孩子大腦中留下好的痕跡。如果這個時期沒有受到良好的早期品德教育,小時不管,溺愛遷就,甚至縱容、護短。就會使孩子養成“任性”、“好逸惡勞”、“自私自利”、“霸道”等惡習。在科學活動中,注重幼兒富有責任感,對同伴友好、同情、團結合作的精神是至關重要的。縱觀古今,大多在社會上取得成就的杰出人物無不具有對社會的使命感,對親朋好友的愛心,對自己負責的高尚品德。

創造力是根植于人類自身的一種偉大力量,高超的創造力需要廣博的知識,浩瀚的心靈,深邃的智慧,堅韌的毅力,以及使命感。但是猶如任何一株參天大樹無不發源于一棵小小的幼芽一樣,幼芽受挫,大樹安在?讓我們每一位在幼兒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教師,都來細心地發現、照料幼兒創造力的幼芽,它萌發于你的平凡工作中,成長于你熱愛幼兒的心坎上。

篇9

一本章的主要內容和特點

本章包括《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和《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兩節教材。第一節教材需用1課時教學,第二節教材需用2課時教學。此外,有1個學生實驗。

第一節《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首先,在節的引言中,明確指出自然界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都是由化學元素組成的。接著,講述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組成生物體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三方面內容。

關于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的內容,一開始就指出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主要有20多種,緊接著以玉米和人體為例,將含量較多的化學元素以及這些元素的含量列成表。通過對表中內容的分析,概括出兩點:一是組成玉米和人體的基本元素是C、O、H、N;二是組成生物體的各種化學元素,在不同的生物體內,含量相差很大,由此進一步提出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和種類。

關于組成生物體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的內容,首先強調指出,在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C、H、O、N、P、S這6種元素是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接著,說明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進一步組成多種多樣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是生物體結構和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關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的內容,主要是從組成生物體和無機自然界的化學元素的相同和不同,提出了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一點是從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的事實,來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另一點是從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的含量與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比,兩者相差很大的事實,來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第二節《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首先,明確提出構成細胞的化合物,主要包括無機化合物的水和無機鹽,有機化合物的糖類、脂質、蛋白質和核酸。然后,依次講述構成細胞的這6種化合物。,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

關于無機化合物的水,著重說明它在細胞中含量最多;水在不同的生物體中和不同的組織、器官中含量不同;水在細胞中以結合水和自由水兩種形式存在;水在細胞內的重要作用。最后強調指出,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絕對不能離開水。

關于無機鹽,強調指出它在細胞中雖然含量很少,且大多數無機鹽以離子狀態存在于細胞中,但是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無機鹽既是細胞內復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又對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

關于糖類,主要說明它由C、H、O3種化學元素組成,它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也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糖類大致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等幾類(其中的葡萄糖、核糖、脫氧核糖、淀粉、糖元等是重要種類),以及它們在生物體內的分布和重要作用。

關于脂質,主要說明它由C、H、O3種元素組成,一般包括脂肪、類,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脂和固醇等;這幾類物質在生物體內的分布和重要作用,并強調指出,磷脂是構成細胞膜和多種細胞器的膜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

關于蛋白質,是本節的重點內容,教材中比較詳細地講述了有關內容。首先,強調蛋白質在細胞中只比水的含量少,大致占細胞干重的50%以上,它是細胞中各種結構的重要化學成分。接著,說明蛋白質主要由C、H、O、N4種化學元素組成;它是一種高分子化合物,相對分子質量很大;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蛋白質的分子結構是由許多氨基酸分子互相連接而成;蛋白質分子的多樣性,決定了蛋白質在生物體內有多種重要的功能。

關于核酸,首先明確指出核酸是遺傳信息的載體,它對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重要的作用。然后,說明核酸由C、H、O、N、P等化學元素組成,也是一種高分子化合物;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核苷酸;核酸可以分為脫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兩大類。

本節教材的最后一段指出,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這里也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在本章中,為了配合學習有機化合物的內容,安排了學生實驗《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鑒定》,主要是根據某些化學試劑,能夠分別使生物組織中上述三種有機化合物,產生特定的顏色反應,來鑒定生物組織中有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的存在。

二本章與其他章的聯系

1.本章是緒論后的開篇章,所講內容是最基礎的知識,因此與后面的各章都有密切關系,是學習好其他各章的基礎,教學中要注意前后知識的聯系。

2.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識,是講述第二章《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的重要基礎。例如,講述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會用到磷脂、蛋白質等知識。

3.第三章《生物的新陳代謝》,與本章聯系十分緊密。例如,講述植物的物質代謝時,要用到酶、水、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等知識;在講到人和動物的物質代謝時,要用到糖類、脂質和蛋白質的知識。

4.第四章《生命活動的調節》在講到激素的調節作用時,要用到蛋白質等知識。

5.第六章《遺傳和變異》在講到生物體的遺傳性和變異性時,有關蛋白質和核酸的知識,是重要的基礎知識。

篇10

潛心科研,奏響“生命節律交響樂”

人的生命過程是復雜的,又是奇妙的,它無時無刻不在演奏著迷人的“生物節律交響樂”。這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生物鐘。生物鐘是生物對地球以24小時為周期的循環變化長期適應而演化的內在計時系統, 控制各種生物節律 C 即生物體隨時間作周期變化的包括生理、行為及形態結構等現象。生物鐘對人健康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科學家試圖通過解密生物鐘,解釋生命現象和規律,重新設計對某些疾病的治療方案和治療藥物。”王晗表示。

其實,早在19世紀末,科學家就注意到了生物體具有“生物節律”的現象。20世紀80年代,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生物鐘的研究得到了迅速發展。并且該研究最早起步于西方,國內的研究是在近幾年才得到迅速發展的。進入工業化社會后,人類與自然的節奏相差越來越遠,導致生物鐘失調,引發了一系列的健康問題,使得對生物鐘運轉機制以及生物鐘對各種基本生命過程調控機制的研究,成為當今世界備受矚目的生命科學內重點研究的熱門方向。而王晗博士可謂是我國生物鐘研究領域的“領頭雁”,自2000年還在美國工作期間就獨立開展了斑馬魚生物鐘的研究,回國受聘于蘇州大學后,更是找到了生物鐘研究的施展平臺。

2011年,王晗一手創辦了蘇州大學生物鐘研究中心,并擔任中心主任。在這里,他帶領著一支集合了國內生物鐘研究領域的多位頂級專家的科研團隊,深入開展了生物鐘分子遺傳和基因組調控機制、生物鐘對生殖和發育的影響、生物鐘調節演化機制等方面的研究,并不斷取得了一系列驕人的成績。

為了闡明生物鐘調節的新機制,王晗帶領課題組不斷攻堅克難,打破技術瓶頸。他們通過運動實驗發現,Per2突變體斑馬魚在持續黑暗條件下,其相位延遲,活動減少;通過實時定量PCR分析發現,在per2突變斑馬魚中,部分基因表達上調,部分基因表達下調,表明Per2對于斑馬魚生物鐘是必不可少的;通過熒光素酶報告基因分析發現,Per2可抑制亦可增強特定基因的表達,說明其在斑馬魚生物鐘中起著雙重作用;通過細胞轉染和免疫共沉淀試驗發現,Per2可通過與核受體結合,增強bmal1b的表達。他們的研究確定了Per2在生物鐘調節中的積極作用。此外,課題組還發現斑馬魚Per2似乎在許多外周器官中有特異性的調控作用。

經過三年的潛心研究,課題組利用基因修飾技術(TALEN),成功制備了兩種斑馬魚per2無效突變體,并闡明了Per2在斑馬魚生物鐘中的基本功能,進而為PER2在脊椎動物晝夜節律系統中的積極作用,提供了關鍵證據。2014年12月28日,他們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了這一項最新研究成果,引起了全世界相關學者的極大關注。

開拓進取,讓生物鐘為人類健康服務

除了進行科學研究,王晗還主持了多項重大科研課題,2012年5月,我國生物鐘研究領域第一個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973)項目在蘇州大學正式啟動。王晗擔任“生物鐘在生殖系統與發育中調節的機制”研究的首席科學家。

該項目的研究背景源于,受計劃生育等體制影響,國內對生殖健康的要求高于國外。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平均每8對夫妻中就有一對遭遇生育困境,不孕不育人群比例高達10%-15%。世界衛生組織預測,繼心腦血管病和腫瘤之后,不孕不育將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三大疾病。

在研究過程中,王晗帶領課題組找到了生物鐘基因紊亂與男性生殖障礙相P的直接證據;證實生殖軸相關激素、激素合成基因,均可從生物鐘角度切入,調控其表達;確認了人為改變環境,可致使獼猴生殖系統、生理周期紊亂的事實等等。2016年,完成該項目各項指標,順利結題,為攻克不孕不育這一煩擾國人多年的疾病找到了診療的新途徑。

另外,課題組還以模式生物斑馬魚作為研究材料,在生物鐘調節的遺傳機制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采用反轉錄病毒插入,獲得了一個斑馬魚主要生物鐘基因per1b無效突變體,該突變體表現出了類似人類多動癥的行為。進一步研究發現,該突變體大腦多巴胺水平顯著降低,而去甲腎上腺素水平則顯著提高,這與人類多動癥患者情況一致。

通過大量細致地研究,該課題組發現了生物鐘直接調控斑馬魚多巴胺代謝過程中的兩個關鍵基因,并證實其影響著多巴胺能神經元的發育,從而揭示了注意力缺陷多動癥發病的新機制,并建立了斑馬魚注意力缺陷多動癥動物模型,為大規模篩選注意力缺陷多動癥藥物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目前,王晗已經將該研究成果發表于美國神經科學學會官方會刊《神經科學雜志》上,該研究的成功為眾多的多動癥患兒帶來了健康的希望,是人類醫學上的一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