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杵磨針范文

時間:2023-04-10 12:08: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鐵杵磨針,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有恒心就能完成看似不可能的困難的任務,所以要堅持,有恒心和毅力。

2、成語典故:本文出自《方輿勝覽》,說的是大詩人李白小時候因讀書不順,棄學了。棄學途中偶遇一老婦人用鐵杵磨針,對自己的觸動很大,終于發奮讀書,最終學有大成。“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就出自這個故事,這句話也成為激勵后人持之以恒求學的名言警句。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一、樹師德風范,育四有人才

二、建立班級管理制度,引導學生成為遵紀守法的楷模

三、重視家庭教育,架起情感之橋

四、開辟第二課堂,豐富課余生活

五、協調課任老師,共同管理班級

關鍵詞:師德 制度 第二課堂

班主任工作的成敗,直接影射于班級學生榮辱,以及學生各方面成績的優劣。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終遵循以下幾條原則來開展工作,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一、樹師德風范,育四有人才

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教師是否具有高尚的師德,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條件,只有德才兼備的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敬重與信賴。學生才能聽其言,信其道,仿其行。更何況,羨慕和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教師是學生心目中耀眼的榜樣。與學生相處、相論、相議,理應做到言出必行、行而必果。以師德風范引導他們走出思想的誤區,以“師愛”熏陶他們的心靈,培養他們做“四有”人才。

二、建立班級管理制度,引導學生成為遵紀守法的楷模

“沒有規矩,怎成方圓”!班主任工作,班級管理,首先必須有一套嚴而可行的規章制度,讓學生思想言行有規可循,有據可依,心目中有一衡量自己的尺子。《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已為我們的管理提供了具體的內容,但是還缺少具體的落實措施,所以班主任還應根據學校、政教處制定的一些條例、規章、制度,制定出相應的《班規》、《德育分扣分條例》及符合本班實際的,切實可行的獎懲措施。使學生在嚴格的自控與他控中,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重視家庭教育,架起情感之橋

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大量的事實表明:學生的品德、才智方面表現出來的差異,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家庭教育的不同,班主任的一個重要工作任務就是溝通學校和家庭的聯系。作為班主任,要全面提高學生的德才質量,首先必須深入學生,了解學生,不僅了解學生的在校表現,還要了解其在家、在社會上的表現。緣于此因,我們班主任必須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及時了解學生的在校情況和了解學生課余在家的情況。定期家訪和對部分學生進行應急家訪。學生家庭密切配合,耐心教育,允許學生犯十次、二十次、五十次……甚至更多的錯誤。但,這并不是放縱,也不是寬容,而是印證這樣一句話“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同時也體現一點,教師教書育人理應誨人不倦,以情激情,以心換心。正是這樣持之以恒的精神,使學生在班級這個大家庭中感受到無比的溫馨,在這種氛圍里不斷地進步。

四、開辟第二課堂,豐富課余生活

開辟第二課堂,與學生同勞同樂,陶冶情操,寓教育于活動之中。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了解學生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礎。”每個學生的內心都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作為班主任只有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才能在教育中有的放矢。于是在課外,我經常與學生一起打球、大掃除;與他們一起組織班會活動,組織參觀黃華岐頭山部隊駐地;給他們講故事;組織野炊……趁機找個別學生談心,這一系列活動都會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平易近人,從而敞開心扉,爭抒情懷。第二課堂的開辟,有利于樹立良好的班風,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增強集體主義精神,有利于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

五、協調課任老師,共同管理班級

班級管理并不僅僅是班主任個人的事,作為一名班主任必須協調好各課任老師間的關系,從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深入實際,團結協作,共同配合,互相提高,管好班級,育好學生。

總之,班級管理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繁重的工作。探行其間,苦樂相受,要采擷更多的“美麗”,必須培植“愛心”,涵養“耐心”,樹立“信心”!

參考文獻:

[1] 石中英 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M],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篇3

解釋:一針刺下去就見到血,形容醫術十分高明;現在多比喻說話直截了當,切中要害。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一針即瘥。”

2、如坐針氈

解釋:像坐在插著針的氈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出處:《晉書列傳四》:錫性亮直忠烈,屢諫愍懷太子,言辭懇切,太子患之。后置針著錫常所坐處氈中,刺之流血。

3、大海撈針

解釋:是在大海里撈一枚針;比喻范圍大,事情很難辦成,含有白費力氣之意。

出處:明朝王錂《春蕪記》:“覓利如大海撈針,攪禍似干柴引火。“

4、鐵杵磨針

解釋: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工夫,多么難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出處:《方輿勝覽》: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5、針鋒相對

解釋:比喻雙方在策略、論點及行動方式等方面尖銳對立。

篇4

李白出生在盛唐,小時侯聰穎過人,但是十分貪玩。有一次,他偷跑出學堂來到河邊,看見一個老奶奶正再用鐵杵磨針,李白很驚訝,“這怎麼可能?”“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老奶奶的話讓李白恍然大悟,最終發奮學習。

李白的努力另我敬佩,他的骨氣更值得我學習。他在為官期間不恥與阿諛奉承,受到排擠,依然選擇了憤而離京。同時寫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侍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千古名句。

讀李白的詩你會有豐富的感受。它們有的瀟灑飄逸,有的愁緒綿長,有的豪邁奔放。。。。。。從“我輩豈是蓬蒿人”我體會到了他的壯志,“我寄愁心與明月”又讓我感受到了他的柔情,“抽刀斷水水更流”這是他的無奈,“長帆破浪會有時”又寫滿了他的執著。這就是李白的詩,他令我回味無窮。

篇5

我們從小就聽過“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有確,任何事情,只要肯下功夫,就會夢想成真。

今天,當我們想起文學著作時,都會被紅樓夢的魅力折服,書中的人物描寫得淋漓盡致,人物細節描寫得非常精細。可它的原著作者曹雪芹為了這部小雪也是嘔心瀝血,費盡心思,他寫作的《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終于給我們留下了如此精細的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英國首相丘吉爾,他是一位出類拔萃的演說家,被列為世界十大著名的演說家。可沒有人會知道,丘吉爾第一次在議會上發表演講時,卻栽過一次大跟頭——當他發表演講時,說到一半,竟然忘記了下文,臺下的人都覺得有些羞恥,有些人甚至在小聲地笑,丘吉爾怎么也想不起來了。憋得面紅耳赤、滿臉通紅,頭發都豎了起來,手心緊張得出了汗,無奈的他只好中斷演講,緊張得腿都抖的他,走下了臺。但他毫不氣餒,潛心研究演講技巧,有幾次,他練得嘴唇都干裂了,流血了,還有了廢寢忘食的習慣。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丘吉爾終于練成了演講技巧。隨后一個月,很快的成為了20世紀著名的演說家和卓越的政治家。

縱觀成功人士的經歷,我們都會發現其中的奧妙,那就是具有哲理性的名言——功夫不負有心人。

篇6

1、林州人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將開鑿出的土石千里迢迢運到山外,盡管困難重重,但他們百折不撓,最終挖通了紅旗渠。

2、愛迪生在多次實驗失敗的情況下,百折不撓,愈挫愈勇,終于找到了合適的燈絲材料。

3、在學習中,會遇到無數困難,我們發揚百折不撓的精神,直到最后的勝利。

4、做任何事,我們都要有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和鐵杵磨針的毅力,切忌邯鄲學步,否則只能一無所成。

5、我們要學習革命先輩百折不撓的精神。

6、唐僧師徒一路跋山涉水,百折不饒,終于取訪真經。

7、林州人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將開鑿出的土石千里迢迢運到山外,()盡避困難重重,但他們百折不撓,最終挖通了紅旗渠。

8、我們面對困難不能灰心喪氣,要有百折不饒的決心去解決他

篇7

文言文中對于概括內容,把握主旨的考查,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對所述事件或所說道理進行綜合判斷、推理,說出整個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或對材料內容進行評論等。我們學習文言文,不但要學習積累一些經典句子,更要了解作者傳達給我們的內容,包括文章刻畫了什么人物,敘述了什么事件,闡述了什么道理。從這些事件中看出人物的品質、事件的意義、文章的主旨、得到的啟示等,而這些內容也正是文言文閱讀考查的重點、難點。

【典例呈現】

(2014?四川達州卷)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回答問題。

[甲]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乙] 鐵杵磨針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

1.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

2.這兩個故事,給你怎樣相同的啟示?

【考點解析】

考點一 概括內容

[思維軌跡]例題中的第1題考查的是對文言文整體內容的把握和概括。題干要求分析愚公移山的原因,移山的目的,并且要求用原文回答。通讀選文,我們可以看到:“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正是愚公移山的原因。通過愚公“聚室而謀”,可以概括出其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參考答案]1.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考點二 把握主旨

[思維軌跡]例題中的第2題考查的是對文章主旨的把握。《愚公移山》和《鐵杵磨針》敘述的都是主人公有恒心、有毅力,最終取得成功的事例。因此,從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有毅力,這樣才能成功。

[參考答案]2.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有毅力,這樣才能成功。

【技巧總結】

解答這種類型的題目首先要了解全文的大意,然后根據題目要求找出相關信息。主要有三種方法:第一,引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第二,摘錄原文中的關鍵詞語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話回答(可聯系原文中的有關詞句)。

作者的觀點態度有的比較含蓄曲折,這就要注意發掘相關語句的隱含信息。有時作者的觀點散布在各處,應適當地進行綜合概括。

1.審讀題干,尋找區域。要認真閱讀題干,明確題目要求,然后在通讀全文、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從原文中找出或圈定與要求相對應的所有段落、語句,再加以歸納概括。

2.辨別文體,聯系背景。敘事類文言文應注意文中寫了幾件事,體現了人物的什么品質,主旨是什么;議論類文言文應注意作者主張什么,反對什么,運用了什么論據材料,論證了什么道理。

3.理清思路,劃分層次。即結合文章的寫作思路和層次結構來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要分析段與段之間的內在聯系,特別要注意區別統攝段和支撐段,從而把握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傾向。

4.根據實情,準確表述。表述內容要點和中心思想常用到的技巧有:摘錄、拼接、分析。“摘錄”,即是直接摘錄文章中相關的原詞、原句作答,特別要注意抓關鍵詞、中心句和承上啟下的過渡句。“拼接”,即將分散在文章各處的詞句有機地拼接起來。“分析”,即對相關內容進行整合分析、提取歸納等。

【專項訓練】

一、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i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1.你認為鄒忌和齊威王是怎樣的人?請簡要說明。

2.面對妻、妾、客不同程度的贊美,鄒忌從“不自信”到“暮寢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樣的品質?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哀溺文序

[唐]柳宗元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絕湘水①。中濟,船破,皆游。其一氓盡力而不能尋常。其侶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為?”曰:“吾腰千錢,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應,搖其首。有頃,益怠。已濟者立岸上呼且號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貨②為?”又搖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貨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選自《柳河東集》)

[注釋]①湘水:即湖南境內的湘江。②貨:這里指錢。

1.用一句話簡要概括這篇短文的主要內容。

2.根據文章內容,請你說說文中永之氓溺死的原因,并談談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示?

三、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扁鵲見蔡桓公

[先秦]韓 非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

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選自《韓非子?喻老》)

篇8

關鍵詞:地鐵;剛性接觸網;磨耗分析

Abstract: the rigid catenary is a kind of engineering cost low, safe and reliable power supply method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igid suspension overhead contact system, and to shenzhen environmental center line operation after a period of rigid catenary key abrasion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parts thoroughly discussed, to have th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 the subway; Rigid catenary; Abrasion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U231+.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前言

現代架空剛性接觸網在地鐵已有30多年的發展歷史,而在鐵路的特殊區段(低凈空隧道、橋梁等)的應用則更早。剛性接觸網是一種工程造價低、安全可靠、無或少維修的供電方式,法國、西班牙、瑞士、日本、韓國等國家地鐵在應用,地鐵剛性接觸網有瑞士FF公司的“Π”形懸掛和日本“Τ”懸掛(主要是匯流排的形狀)。目前已在我國廣州、南京、上海、深圳等地鐵上應用,普遍使用“Π”形懸掛。

接觸線異常磨耗的問題是剛性接觸網常見問題之一,以深圳地鐵環中線接觸網系統為例,自2011年6月試運營以來,就已經在錨段關節處、中間接頭處、懸掛點處、曲線地點等部位發現出現嚴重磨耗問題,對運營安全產生了一定影響。

2. 剛性懸掛接觸網特點

(1)結構簡單、施工方便、造價低

剛性懸掛匯流排下嵌入傳統柔性懸掛接觸導線后,即等同于柔性懸掛承力索、接觸導線和架空饋電線的作用,因此剛性懸掛的結構形式相對于傳統的柔性懸掛接觸網來講簡單、緊湊方便。

(2)安全可靠、易于維護

剛性懸掛接觸網處于無張力自然懸掛狀態,依靠鋁合金匯流排的剛性來保持接觸導線的位置恒定,懸掛結構變得更加簡單,節約了有限的隧道空間。由于剛性懸掛接觸網不存在張力作用,完全消除了突發斷線之憂。而且, 日常維護和事故搶修工作量比柔性接觸系統要少得多,事故平均恢復時間較柔性懸掛短得多,所有剛性懸掛提高了運營的安全可靠性。

(3)形式特殊、要求較高

剛性懸掛采用硬質鋁合金材質,施工過程中的小失誤都可能造成永久性缺陷,造成匯流排永久變形,有可能在錨段中間形成無法修正的缺陷,它不可能像柔性懸掛那樣可以通過系統本身的匹配關系進行彌補。

(4)靈活方便、性能優良

剛性接觸網可根據需要,在特殊的地方設計為可移動的形式。如在地鐵車輛段檢修庫、隧道段人防門、防淹門等地方,在需要檢修或關閉人防門、防淹門時移去上部剛性懸掛,待檢修完成或打開人防門、防淹門后再移回這部分剛性懸掛,恢復正常工作狀態,這一特點的優越性顯而易見。

3. 地鐵剛性接觸網重點磨耗

環中線地鐵列車的時速為80km/h,屬于國內一般標準。在列車運行過程中,受電弓靠滑動接觸而收取電流。這就要求受電弓滑板與接觸網導線可靠接觸且磨耗小,滑板運行中在有效范圍內與導線滑動接觸。受電弓在工作高度范圍內與接觸網的接觸壓力大小不變,變化適中。但現場環境、安裝工藝以及設備狀態對接觸壓力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造成了局部重點磨耗。

(1)錨段關節的重點磨耗

錨段關節的磨耗相對比較嚴重,也是整個環中線最普遍發生重點磨耗的部位。當絕緣錨段關節處于列車加速區段時,磨耗現象非常明顯。列車加速度大,取流較大,造成電氣磨耗較重。通常線面有放電拉弧痕跡,而且加速過程中,弓網關系處于波動狀態,沖擊力及接觸壓力都不是穩定的,受電弓完成由接觸單支懸掛到接觸雙支懸掛的過程中接觸壓力變大,造成機械磨耗增大。同時,工作支與非工作支的高差也影響導線的磨耗,非支抬升過高或過低,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電氣或機械磨耗。(如圖一所示)

圖一 錨段關節的重點磨耗

(2)匯流排中間接頭

在實際運行中發現,匯流排中間接頭處也出現磨耗相對較大的情況,這是由于中間接頭處距離定位點較遠,且剛性懸掛無抬升量,受電弓的接觸壓力和沖擊力無法緩解,造成整個懸掛不斷處于振動狀態,其結果是最后所有的振動能量逐漸“消化”在剛性懸掛系統中,造成整個懸掛系統零部件松動,接頭兩端的匯流排下垂使該處導高過低甚至出現硬點而造成的,主要是機械磨耗。例如前海灣站上行線LC007--LC009定位的跨中處(如圖二所示),由于導線高度低于標準的4040mm,且超過±10mm的誤差范圍,導致出現重點磨耗。

圖二 中間接頭處的重點磨耗

(3)曲線段、減振道床磨耗嚴重

磨耗現象按照線路及道床不同的類型結構來區分,一般情況為曲線段較直線段磨耗大,減振道床比整體道床磨耗情況嚴重,坡道較直線平道磨耗大。在五和站-坂田站上行線,檢修人員就發現了約為2m長的重點磨耗區段。該區段為列車出站加速區段,且為曲線段,匯流排沒有與軌面完全水平,有一定角度。使接觸線不僅有重點磨耗,且出現了偏磨的情況,曲外側磨損較大。如圖三所示,游標卡尺所指的部分偏磨相對嚴重。

圖三 曲線段的接觸線偏磨

(4)弓網關系不良

地鐵的弓網關系,對受電弓與接觸網的磨耗均有影響。通常要求碳滑板硬度適中、導電性能好、接觸電阻較小、重量輕,以保證導線滑動過程中同時具有較小的磨耗。經對受電弓進行檢查后發現,碳滑板的磨耗不是均勻分布的,而是集中到幾個部位。每條碳滑板在距離中心點約200 mm范圍內各形成2個較深凹槽,凹凸表面高度差較大,存在不均勻磨耗的碳滑板由于圓弧過渡不平滑,造成弓網接觸不良,列車運行時打火、拉弧現象明顯,碳滑板磨耗加劇且存在明顯燒傷現象。(如圖四)這主要和剛性接觸懸掛的安裝有關,按照設計標準,每個錨段應該呈正弦曲線分布,最大的拉出值不超過200mm,但剛性匯流排不像柔性那樣可以完全布置成“之”字形,這樣就造成了剛性接觸懸掛的拉出值分布較為集中。(拉出值分布如圖五)

圖四 受電弓碳滑板的嚴重磨耗

圖五 環中線拉出值分布圖

(4)接觸線不完全落槽或脫槽

由于前期施工質量原因,出現較多接觸線未完全安入匯流排卡槽中或脫槽的情況,這種情況直接造成接觸線磨耗異常。由于環中線所采用的接觸線為120mm2銀銅合金導線,與受電弓接觸面相對較小,會加快磨耗程度,并且環中線正線部分區段水患較為嚴重,隧道漏水會對接觸網懸掛部分的底座、匯流排、接觸導線等產生各種腐蝕及水垢,導致接觸導線表面不光滑,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磨耗。

圖六 接觸線不落槽造成的磨耗

4.后續磨耗改善措施及建議

剛性接觸網的重點磨耗情況較為普遍,如何改善這種情況也是重要的運營維護工作。目前,深圳地鐵環中線接觸網專業人員,針對錨段關節、曲線段懸掛點等磨耗較為嚴重的部位,結合現場實際情況,按照相關檢修標準進行了調整。對磨耗嚴重、有明顯拉弧燒傷痕跡的跨中匯流排接頭處進行接觸網設備冗余改造,加裝定位,確保跨中接觸導線高度及弛度,保證受電弓沿接觸線做水平直線滑行運動。

對于其他改善磨耗問題的措施,建議選用純碳滑板替代浸金屬碳滑板,并提高碳滑板打磨標準,加密碳滑板打磨周期;適度減小受電弓抬升力,并上線試驗;對接觸線磨耗異常的錨段(區間),建議試更換為150mm2截面的接觸線,對其運行狀態進行重點觀察分析。可以學習廣州地鐵接觸網專業人員所采用的“剛性接觸網接觸線局部換線”技術,對磨耗范圍較小的接觸線進行換線處理。

5.結論

剛性接觸懸掛作為一種新技術,第一次應用在深圳地鐵軌道二期工程項目(環中線、蛇口線)中,專業人員對該類系統設備的維護經驗還稍顯不足,仍在不斷地探索和總結之中。這需要不斷深入學習相關的業務知識,增強與國內外地鐵同行的交流與學習,提高對接觸網局部磨耗嚴重等缺陷隱患的處理措施及水平,使剛性接觸網系統更加穩定,為城市地鐵的安全運營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 清末民初,京奉鐵路(關外段),遼西,城鎮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 K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457-6241(2014)14-0039-08

鐵路是社會經濟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其發展規模體現著社會經濟發展的整體水平,被視為城鎮現代化的推動器。近代遼西城鎮發展與京奉鐵路(關外段)①交通運輸密切相關。由于鐵路具有大批量、長距離的運輸能力,使較大規模的物資交易及商業貿易成為可能。因此,“一條交通線所經之地,往往給沿線的重要站點帶來巨大的物流、人流和信息流,使之成為人口物流集聚地,繼而為此處的居民提供從事商貿、手工業等非農業的條件,從而最終形成城鎮。”②京奉鐵路(關外段)的開通,在遼西地區形成了鐵路運輸網絡并進一步促進了梯級商品市場的構建,開啟了遼西地區鐵路沿線城鎮的早期現代化進程。③

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是實現人口和物資有序流動的前提,也是一個地區走向現代化的重要條件。唐胥鐵路可視為近代中國鐵路修建的肇端,而京奉鐵路正是以唐胥鐵路為基礎,向東、向西不斷拓展而最后建成的。光緒十六年(1890年)李鴻章提出將正在修筑的津唐鐵路拓展到關外的設想:擬修鐵路包括關內、關外兩部分,其中關內段從唐山到山海關;關外段自山海關起,經錦州、新民過遼河到達奉天,再經鐵嶺、開原至吉林寧古塔,終至吉林琿春。①此計劃得到清政府認可,委派李鴻章監理督辦。光緒十七年,李鴻章在山海關設北洋官鐵路局,第二年動工修建,光緒十九年鋪軌到山海關。光緒二十年開始由山海關向關外延展,同年,修至中后所(今遼寧綏中)。后由于爆發,鐵路建設被迫中止。光緒二十四年,清政府向英方借款1600萬兩白銀,開始續修綏中至新民段。期間因發生“庚子事件”,鐵路不僅停工并遭到俄國嚴重破壞。《》簽訂后才開始續修,光緒二十九年12月修至新民。光緒三十三年,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中國議定新奉鐵路條約》,將日本在日俄戰爭期間修筑的皇姑屯至新民間的窄軌鐵路日金166萬售予清政府。6月,清政府將新奉鐵路改造為寬軌鐵路,京奉鐵路全線貫通。當時被西方視為“中國鐵路世紀的開始”。②1911年12月,清政府將鐵路由皇姑屯修至奉天城,1912年通車。至此京奉鐵路主干線告成,總長度849.39公里。

京奉鐵路另建有支線9條,即豐臺支線、通州支線、西沽支線、北戴河支線、葫蘆島支線、溝營支線、錦朝支線、打通支線、通裕鐵路等。其中關外段支線主要有以下幾條:

連葫鐵路:自連山站起,至葫蘆島站止,營業里程12.07公里。③葫蘆島位于營口和秦皇島之間,是遼西地區不凍良港。東北物產豐富,而“以無出口良港之故,一切利權盡歸外人壟斷”。④清末,東三省總督徐世昌籌劃修建葫蘆島港,筑港工程于1910年開工,時停止工程建設,期間修成了連山灣至葫蘆島鐵路。

錦朝鐵路:自錦縣(今錦州)車站起,至北票煤礦止,營業里程112.6公里。錦朝鐵路于1921年4月1日開工,10月鋪設至義縣50公里。1922年期間停止工程施工。戰后,京奉鐵路分為關內與關外兩局管轄。在關外,設立奉榆鐵路局繼續投資筑路,1924年12月,義縣至北票鐵路全部完工。錦朝鐵路既是京奉鐵路支線,也是東北自建鐵路中最早完工的鐵路支線。

溝營鐵路:自溝幫子車站起,至營口河北站止,營業里程91.1公里。溝營鐵路于1898年動工,當時著名鐵路專家詹天佑曾幾度親臨營口,負責鐵路施工。1900年鐵路竣工通車,設胡家窩鋪站、雙臺子站、大洼站、田莊臺站和營口(河北)站。⑤民國時期,為抵制日本滿鐵公司對交通的壟斷,東北地方政府以降低運價的辦法,利用溝營線與日本控制的南滿鐵路競爭,使經營口發送至東北各地的貨物都集中于河北站。

打通鐵路:自大虎山車站起,至通遼站止,營業里程251.7公里。打通鐵路又稱大通鐵路,其修筑是“為了進一步形成對南滿鐵路、中東鐵路的包圍之勢,開發東北三省西部蒙旗之出產物料,以培養京奉路之根本”。⑥為避免與日本方面發生爭端,打通鐵路修筑時采取利用已有鐵路策略,新修段主要目的是將舊線連接,從而形成干線。打通鐵路首先利用大虎山至八道壕間的29公里運煤鐵路,接著從八道壕起修,1925年8月至新立屯,1927年1月展至彰武,年底接至通遼。1927年11月15日正式營業。⑦

通裕鐵路:自女兒河站起,至大窯溝止,營業里程30.59公里。1916年6月開通,經過金柱山、女兒河、郭家屯、柴家屯、黃家屯而達大窯堡。通裕鐵路是民營鐵路,擁有機車2輛,客車2輛,貨車6輛。⑧

京奉鐵路(關外段)主干線與支線的修建,構成了遼西鐵路運輸網絡,對遼西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首先,擴大了商品流通和人口流動的規模。1921年京奉鐵路(關外段)客運量為4716559人,貨運量8009615噸,營業收入為12470092元;到1927年客運量為5516569人、貨運量為7811886噸、營業收入為18779308元。⑨其次,帶動了遼西地區礦業的開發。1921年設北票煤礦有限公司,資本額現洋500萬元,工人3000多;①1923年錦西通裕煤礦公司改日本合辦為華商督辦后,修筑砂鍋屯至女兒河的輕便鐵路,以求運煤于外埠;②1922年黑山八道壕煤礦開辦,資本170萬元,每日產煤約250噸。③第三,推動了營口進出口貿易的迅速發展。鐵路開通后的1901年,營口的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了4226.2萬海關兩,比上年增長了近一倍。④尤為重要的是,鐵路運輸網絡提高了商品輸送速度,縮短了城鎮與鄉村的空間距離,促進了遼西區域梯級商品市場的建構。

通遼:奉天西北部的城鎮,除了打通支線外,尚有數條鐵路在這里交匯,溝通了遼西與蒙古的交通。該地工業以造紙、皮毛加工和制糖業為主,1931年有主要工廠42家,資本額12.26萬元,手工業工場206家,資本額23.5萬元。30年代初通遼有城鎮人口3.7萬人。⑧

遼西區域城鎮經濟的增長,將大批勞動力吸引到城鎮,從事各種非農業生產,推動了城鎮工業、商業、服務業等行業的發展,從而真正開啟了遼西區域城鎮的早期現代化進程,變昔日閉鎖隔離的城鎮為近代開放統一的城鎮體系。遼西地區城市早期現代化主要表現為:

第一,城鎮社會經濟功能增強。傳統中國城市社會具有政治、軍事、文化、經濟和交通等基本功能。京奉鐵路(關外段)的開通對遼西傳統城鎮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力和深刻的影響力,城市的經濟功能日趨彰顯。這在專業市場、手工業和工業發展、商業組織和金融機構等方面有所體現。清末民初,錦州城內已經有了專業化的市場。銀市在南街路北觀音閣,每日清晨錢商聚集;糧市有3個,一在小凌河西,一在東關土門外,一在北門外東城;馬市在北門外以西,稅捐分局門前;魚市在南街路西;靛市在東街路北;鐵市在北街路東;棉花市在西關關帝廟后。①此外,還有柴市、瓜市、油市、飯市、車市、木行、石廠等。遼西地區近代梯級商品市場體系形成后,為使商業更加井然有序,遼西各地紛紛成立商會,以調查商業興衰、研究經營商業的新理念、改良商品以擴大銷售市場、協和商情以調息商訟。②1906年,錦縣商會在城內南街成立,隨后義州商會、寧遠商會、鎮安縣商會、錦州天橋商會相繼成立。商業貿易中需要大量的資金融通,于是經營存儲貸款、貨幣兌換的近代金融機構分布于鐵路沿線城鎮。1906年8月駐錦奉天官銀號在城內東街成立;1907年大清銀行錦州分行成立;1914年8月錦縣交通銀行成立;1916年錦縣廣濟銀行成立。到1913年,錦縣有錢業戶數30家,資本總額664712元,北鎮縣有11家,資本總額406176元。③典當業也發展起來,1917年錦縣城鎮有寶增當、寶興當、惠豐當等19家。④遼西地區城鎮最初占據主導地位的軍事功能逐步讓位于城鎮的經濟功能。

第二,城鎮規模不斷拓展。城鎮現代化的實質為農業人口向城市遷移聚集的過程,其表征為城市人口數量的增多與城鎮區域的拓展。京奉鐵路(關外段)的開通開辟了關內東北移民的新渠道,陸路移民迅速增加。1918年,山東、河北一帶前往東北打工的人約35萬人,其中“從煙臺出發者12萬人,從龍口出發者10萬人,從青島出發者9萬人……乘膠濟鐵路、津浦鐵路再轉京沈路者2萬人”。⑤1926年從山東、河北一帶去東北的勞力有50萬人,其中由京沈線來者13萬人。⑥可見,鐵路移民所占比例已經由6%升至26%。移民為城鎮興起提供廉價的勞動力,也增加了城鎮人口數量。1918年錦州城內居民人數為35231人;⑦興城城內及四關總戶為2054戶,人口為10887人。⑧隨著城鎮人口的增加和商業規模的擴大,城區面積也不斷擴展。清初,錦州市街周圍建修城墻,布局以鼓樓為中心,塔廟、官街呈方格式排列,規模狹小。清代中葉以后,城區向北、向東方向發展。清末,已經在天主教堂主體建筑外面向北拓展并安置工業與商業設施。京奉鐵路(關外段)開通后,劃出建設車站等服務性設施的區域,拓寬了城市面積,并形成了從古城東門外向北直通火車站的一條大馬路,俗稱老馬路,即今錦華街。在車站附近有天泰來德和棧、同義棧、福興隆等幾家商號,隨后,在白日北里火車站貨場北部形成了居民區。⑨1916年,錦縣自開商埠,商埠區規劃在古城東北部,即今凌河區衛東街以西,解放路以北,經市婦嬰醫院向西北折,到良安街北轉,北至氣象臺,東北至石橋子,呈橢圓形,周長10余千米,面積9平方千米,⑩進一步拓展了錦州城區的面積。遼西地區鐵路沿線其他城市情況與此相類似。

第三,城鎮文化的多元化。京奉鐵路(關外段)沿線城鎮是異質多元文化的復合體。其一,中西文化雜糅。近代隨著西方的商品輸入,西方文化也隨著宗教、教育、傳媒等各種媒介在遼西地區擴散開來,使原有的封閉的傳統社會文化受到強烈的沖擊。其中影響力最大的是基督教。民國初期,錦州有基督教會15個,教民998人;彰武有教會2個,教民67人;北鎮縣有教會5個,教民395人;溝幫子有教會3個,教民193人;新立屯有教會2個,教民226人。{11}教民在信仰西方宗教時也順理成章地接受了西方文化和社會習俗。西方藝術、出版物等等,更加順暢地傳播到本地區。教會學校的教育體制和教育內容逐漸被認可,并成為教育改革的范本。商埠的城市建筑、電燈、自來水、電報、電話、無線電、近代郵政、電影、交響樂等西方近代文明的傳播,促使遼西的城鎮居民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思想觀念、價值判斷體系也不斷更新。如原來被傳統的婚姻觀念視為恥辱的離婚問題不僅不再受到責難,反而得到同情甚至推崇。但傳統是一個民族過去所創造的種種制度、信仰、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等構成的表意象征,它構成了一個社會創造與再創造自己的文化密碼。①從民族心理的角度來看,一個民族不可能輕易改變自己的特性而去完全接受來自另一個世界的理念,世世代代積淀而成的傳統也無法斷然割舍。因而,遼西城鎮呈現出一種復雜的新舊雜糅的社會文化現象。其二,中原文化與本土文化并存。文化是“由人類創造的,也是依附于人類而存在的,地理環境的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多樣性使文化因地而異,因人而異,表現出強烈的地理特征”。②近代關內向東北移民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人口移動之一,可謂“全部近代史上空前的大舉”,③中原文化以移民作為文化的載體進入了東北。由于關內移民的文化程度較高,處于文化的主導地位,從而同化了本土文化。遼寧的錦州、葫蘆島一帶的居民的語音,至今仍有河北北部的腔調;而遼西的朝陽一帶,則與河北北部的承德等地的語音相同。遼西地區隨處可見冠以漢語姓氏且結尾字帶有屯、店、堡、莊、鋪、窩棚等的村落,如劉屯、胡家窩鋪等,這都是與關內漢族移民起名的特征相同的。④在長期的雜居生活中,遼西地區移民與當地居民“無論在語言、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家族制度、倫理觀念、經濟行為各方面都大同小異”。⑤但中原傳統文化由于脫離母體環境而發生異變,移民改變遼西地區文化面貌的同時,自己也在一定程度上為當地本土文化所同化。從而遼西城鎮呈現出中原文化與本土文化并存的現象。

京奉鐵路(關外段)的開通促使遼西地區成為溝通關外的重要商路和文化通道。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京奉鐵路經過的城鎮都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如石山站至今仍是一個小鎮。鐵路交通只是因素之一,還需要其他條件的配合。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短短二十余年的時間里,以京奉鐵路(關外段)為介質,遼西區域商品貿易的購銷范圍不斷拓展,區域交易日趨繁榮,沿線綏中、興城、錦西、錦州、溝幫子、通遼等城鎮凸顯現代化色彩并日漸發達,彰顯了京奉鐵路(關外段)是近代遼西城鎮早期現代化和遼西區域社會變動的最重要的動力因素。

篇10

那時正值暑假,每天天剛蒙蒙有點亮色,父親便用他那二八式大自行車載著我向城里駛去。道路兩旁是一望無際綠盈盈的莊稼地,田地里野花香味混合著濕潤泥土的氣息撲鼻而來,沁人心脾,讓人心曠神怡。

一向為人師表的父親對我的教育從不敢有一絲懈怠,同時也為也排遣長途的孤寂,在每次往返路途中,他都要給我講成語典故或是一些名人傳記,然后讓我再用哪些成語遣詞造句。每次進城治完病后,他還會帶我去一個景點參觀玩耍,然后回來要求我把在城里的所見所聞再寫成作文。起初我是十二分的不情愿,但因為懼怕父親的威嚴,還是照父親的要求一絲不茍地做了。再后來,我竟然逐漸被父親繪聲繪色的講述給征服了,像著了迷似的,有點無法自拔,由最初的被迫接受到后來自己的主動請求。由心不在焉到聚精會神。一路上,如果沒有父親的講述,我就像干旱的莊稼缺少了雨水的滋潤一樣,沒有一點活氣。通常在未出門前就纏繞著父親給我講了。

一路上,我趴在自行車的前架上,早已無暇顧及路邊的花花草草及行人車輛,父親的講述把我的思緒帶入到了另一個天地。時過境遷,每次憶起當時的那種情景,內心仍舊會情不自禁地涌出一種別樣的溫馨。

從父親每日的講述中,我了解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典故和歷史名人:從“精衛填海”、“鐵杵磨針”我學習到了做事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從“夜郎自大”懂得了謙虛謹慎;從“高山流水”知道了友情的來之不易;從“約法三章”懂得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