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語的故事范文

時間:2023-03-17 05:38: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歇后語的故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歇后語的故事

篇1

精選故事類的歇后語

關羽看《春秋》--一目了然

齊桓公進迷谷--靠老馬識途

許褚戰馬超--赤膊上陣

孫二娘開店--住不得

孫大圣聽了緊箍咒--頭痛

孫權殺關公--嫁禍于人

孫行者上天--忘了自己從哪塊石頭里蹦出來的

孫行者鉆進鐵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孫武用兵--以一當十

孫悟空碰著如來佛--認栽

孫悟空的金箍棒--隨心如意

孫悟空大鬧天宮--慌了神

孫悟空封了弼馬溫--管它官大官小

孫悟空借火扇--一物降一物

孫悟空變土地廟--尾巴難藏

孫悟空進了八卦爐--煉結實了

孫悟空打筋斗--十萬八千里

孫悟空七十二變--神通廣大

孫悟空戴上緊箍--有法無用

篇2

1.八卦陣里騎馬——闖不出路子

2.靶場上的老黃忠——百發百中

3.霸王別姬——無可奈何

4.霸王請客——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

5.班門弄斧——自不量力

6.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突如其來

7.倉官不識“串”字——中中

8.程咬金上陣——三板斧

9.穿草鞋游西湖——忘了自己身份

10.東吳殺人——嫁禍于曹

11.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12.關夫子對曹操——饒他三不死

13.關公老子——滿面紅

14.關老爺赴會——單刀直入

15.關云長敗走麥城——吃虧全在大意上

16.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17.漢高祖斬白蛇——一刀兩斷

18.好漢上梁山——逼出來的

19.黃忠出陣——不服老

20.黃忠上陣——老當益壯

21.假李逵碰到真李逵——冤家路窄

22.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23.姜子牙的坐騎——四不相(像)

24.蔣干盜書——上了大當

25.開封府的包公——鐵面無私

26.孔夫子拜師——不恥下問

27.孔夫子搬家——凈是書(輸)

28.孔夫子背書籍——里面大有文章

29.孔夫子的背包——準是書(輸)

30.孔夫子的褡褳——書袋(呆)子

31.孔夫子的硯臺——心太黑

32.孔夫子的嘴巴——出口成章

33.孔明加子龍——智勇雙全

34.梁山上的好漢——逼出來的

35.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

36.穆桂英大破天門陣——陣陣出馬

37.南郭先生吹竽——不會裝會

38.潘金蓮的腳趾頭——一個好的沒有

39.騷狐貍見不得關二爺——邪不壓正

40.屬魏延的——頭上有反骨

41.隋煬帝游江南——自坐龍舟人拉纖

42.孫二娘開店——宰客

43.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44.唐三藏過火焰山——沒咒念了

45.唐僧跑進和尚廟——同吃一碗齋飯

46.唐僧上西天——取經去了

47.王羲之寫字——入木三分()

48.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急白了頭發

篇3

關鍵詞:對外漢語;歇后語;教學方法

“歇后語是廣大人民群眾在豐富的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來并廣為流傳的現成話。它作為交流思想的固定的造句材料,同成語、諺語、慣用語一樣,是詞匯體系中的特殊成分?!雹儆捎谛笳Z是漢民族文化的載體,它準確而生動的表現了漢民族文化的基本內容,同時也表現了現代漢民族獨特的心理結構和思維方式。因此,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中,了解歇后語的構成和類型成為重中之重。只有了解了歇后語的構成和類型,才能找到合適的方法進行歇后語的教學活動,達到教學目的。

一. 歇后語的構成和類型

(一)歇后語的構成

整個歇后語由類似謎面和謎底的兩部分組成,而前后兩個部分采用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去表示同一個意思。前部分敘述一種情況,它采用形象的比喻、夸張或諧音等方式來引人聯想,與后部分緊密配合去表達本意。而后面部分是對前部分進行解釋,是整個歇后語的真正的語義所在。歇后語的前后兩個部分相互配合使得漢語具有了生動、活潑、形象、風趣的特點,進而達到讓人們更好的理解所講述的道理的目的。

(二)歇后語的類型

1.喻意歇后語

歇后語的前部分運用了一個形象生動的比喻,后部分對前部分進行解釋、說明,并點出真正意義之所在,這就是喻意歇后語。

(1)本義喻意

本義喻意是指歇后語的后部分對前部分進行直接的,不需多加聯想的解釋說明,即解釋說明的意義是字面上的意義,如“兔子的尾巴——長不了”,“大海里丟針——無處尋”。

(2)轉義喻意

歇后語后部分的解釋說明不是用它的字面意義表示的,而是用字面之外更深一層的意義,即需要人們進行聯想的轉義,這就是轉義喻意。如“木頭眼睛——看不透”的“看不透”不是說眼睛是木頭做的所以看不透,而是引申到不能透徹理解認識的意義。

2.諧音歇后語

諧音歇后語是指歇后語的后部分借助詞語與事物之間的音同或音近從而造成一音雙關效果,即一個歇后語有兩種解釋說明,從而達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用意。此類歇后語的表面意思是次要的,而內在的意義才是主要的。例如,在“臘月里的蘿卜——凍(動)了心”中,表面上的意思是蘿卜冰凍的結實,其實則是是說人心發生了波動。諧音歇后語主要有以下兩類:

(1)音同諧音

幾個字或幾個詞的聲母、韻母和聲調均相同的諧音是音同諧音。如在“旗桿頂上綁雞毛——好大的撣(膽)子”中,就是由于“撣”與“膽”兩字的同音而造成的諧音。再如,在“牽著胡須過河——牽須(謙虛)”中,音同諧音是由“牽須”與“謙虛”兩詞的造成的。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如“小蔥拌豆腐——一青(清)二白”,“孔夫子搬家——盡是書(輸)”……

(2)音近諧音

音近諧音是指幾個字或幾個詞的聲母、韻母和聲調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相同的部分,即音與音之間僅是聲音相近但并不時完全相同。如“醬蘿卜——無纓(因)”的“因”與“纓”是聲母和聲調相同,但韻母不相同,音相近。

二.利用歇后語的構成和類型進行教學

歇后語是我國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所創造的—種獨特語言形式,是智慧的結晶。同時,歇后語的類型和構成特點,即由類似謎面的前部分與類似謎底的后部分結合方式和表現方法的多樣性,決定其成為教學的難點。我認為可以利用歇后語的類型和構成特點進行教學,從而把漢字教學、語音教學、修辭教學、文化教學與歇后語教學相結合,以促進歇后語教學的成功,同時也可達到雙贏的效果。

(一)與漢字教學相結合

以歇后語表現方法中的析字法為理論依據,把漢字教學與歇后語教學相結合。例如,“自大上加一點——臭”,驕傲自大是不好的,而比“自大”還過分一點,那不就成了“臭”?!靶淖诸^上一把刀——忍了吧”,心上放上一把刀,這肯定會使人感到很不痛快,所以當然要“忍”了。利用析字法我們可以從另一個側面進行漢字教學,同時也教授了歇后語。

(二)與語音教學相結合

語言是音義的結合體,其中的“音”就是語音。學習任何語言都必須學習語音,因此語音教學在語言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漢語語音中,聲母、韻母和聲調是最基本的,并成為教學的重點。而在歇后語中,諧音歇后語利用語音來達到獨特的效果。例如,“張飛媽媽姓吳——吳氏生飛(無事生非)”,“吳氏生飛”是對前一部分的直接說明,是字面意義,而它的實際意義是“無事生非”,這種實際意義的表達,要通過“同音”詞語的轉換才能實現。

(三)與修辭教學相結合

歇后語不管是從構成方面還是類型方面,它都大量的運用了修辭方式。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我認為以歇后語具有的修辭性為理據,利用各修辭格的特點去拓展學生想象力,促進歇后語的教學。如,“大海里丟針——無處尋”運用了夸張和比喻兩個修辭格。此歇后語夸大的把丟了的物品比作“針”,尋的范圍比為“大?!?,從而得出結果“無處尋”,這就使得學生更容易理解歇后語意思。

(四)與文化教學相結合

語言是文化的凝聚體,是文化總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切文化的創造都離不開語言的作用,而且文化的積累也是通過語言保存的。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是相依相存、密不可分的。同時,在不同語言文化的交流中,學習他國的語言語無疑是了解一國文化的最重要的方式。歇后語作為漢民族文化的載體,它準確而生動的表現了漢民族文化的基本內容,同時也表現了現代漢民族獨特的心理結構和思維方式。但是,文化的不同能夠導致學習語言的障礙。所以,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中,我認為可以將文化教學融入歇后語教學中,從而培養學生的文化底蘊。同時,也可以利用文化知識加深對歇后語的理解。例如,在“張飛穿針一大眼對小眼”中的“張飛”是三國時代的人物。《三國演義》給張飛塑造了“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領虎須”的形象,并多次出現“圓睜環眼”、“大眼”等等的描寫。因此“大眼”是張飛的突出特征,并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樣就在講文化故事中教授了歇后語,并還加深了對歇后語的理解,培養了文化底蘊。

綜上所述,歇后語作為民族文化的載體,準確而生動地表現了漢民族文化的內容、漢民族獨特的心理結構、思維方式、審美情趣和價值體系。本文具體分析歇后語的構成和類型,從而引入歇后語的教學方法,即把歇后語教學與漢字教學、語音教學、修辭教學、文化教學相結合。這樣才能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中,提高歇后語教學質量。(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參考文獻

[1] 武占坤、王勤.現代漢語詞匯概要[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

[2] 駱小所.現代漢語引論[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5.

[3] 萬藝玲.詞匯應用通則[M].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9.

[4] 夏雨、楚風.歇后語集萃[M].北京:國紡織出版社,2009.

篇4

關鍵詞:關聯理論;歇后語;日譯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3)04-0177-02

一、關聯理論與翻譯

關聯理論是1986年Sperber和Wilson在Grice合作原則的基礎上提出的認知語用學理論,強調交際過程是說話方提供關于其意圖的明示刺激,聽話方通過推理來尋求最佳關聯理解的過程。最佳目標是保留傳達交際線索的風格特征,反映話語的信息內容及表達此信息內容的方式,以及這樣的風格特征要達到的特殊效果。

作為交際的翻譯活動,譯者對源語的理解和翻譯過程中對語碼的選擇所依據的自然也是關聯性。翻譯過程涉及原文作者、譯者和譯文讀者。哥特的“三元論”充分考慮譯文讀者的認知環境和反應,該論認為翻譯行為包含兩個明示-推理過程:原文作者向目的語讀者示意其交際意圖,而譯者則根據原文的語境信息以及關聯原則對原作者的交際意圖進行推理理解;譯者根據自己對目的語讀者的期待和接受狀況估計,對原作者的交際意圖和信息加以示意并傳達給譯文讀者。

然而目的語讀者的期待和文化背景不同,同樣的話語,不同讀者可能讀出不同程度的關聯性,達到不同語境效果。因此,關聯理論視角下譯者須再現在其與目的語讀者共享的認知環境中可能產生最大語境效果,從而使譯文達到最佳關聯。即譯者必須考察目的語讀者的認知環境及闡釋的任何方面在此認知環境中的關聯性,根據最佳關聯性目的做出翻譯決定。

二、歇后語與翻譯

歇后語是中華民族的獨特文化,以短小且風趣形象著稱。作為“引子”的前半部分就像謎語,而作為“后襯”的后半部則如謎底。通常人們只說前半部分,讓聽者自己去領會和猜測其本意,如:瞎子點燈――白費蠟、大姑娘上轎――明里哭暗里笑等等。恰當地運用歇后語可使語言生動活潑、富含韻味,給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如《駱駝祥子》中的很多歇后語都起到了這種作用,在寫虎妞到曹先生家去找祥子,見面第一句話就說:“你可倒好!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頭??!”這句歇后語恰當地表達了虎妞對祥子不露臉的不滿和怨恨,調侃的口吻使得語言幽默風趣,同時有助讀者更為清晰地理解老舍筆下的那個社會,更為深刻地理解祥子的悲劇命運。

正是由于歇后語負載著深厚的民族文化特征和色彩,包含著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內涵,很難被外國讀者所理解和接受。在涉及具有文化特色的翻譯中,有些文化需要譯出,否則會導致目標語讀者的理解障礙,而另外一些文化則無需翻譯,目標語讀者可以通過自己的邏輯推理充分理解譯文所要傳達的源語意圖。如何有效地處理含有文化因子的翻譯,就要求譯者以關聯理論為指導,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翻譯策略,尋求最佳關聯并恰當表現,以較好地達到翻譯目的。漢日兩門語言雖其相似性較多,但詞匯、語音和句法等語言特征的差異性也給歇后語的日語翻譯帶來不小影響。從關聯理論角度來看,翻譯就是一系列復雜的認知推理過程,在此過程中,譯者需要以最佳關聯為指導,對語境進行全面的理解和分析,靈活運用多種翻譯策略,力求找到最佳關聯,創造出合適的語境效果,從而使目標語讀者達到最大關聯和最好的閱讀效果。

三、實例分析

歇后語翻譯重在準確傳達其作者的意圖以實現其交際功能并恰當譯出其風格,運用關聯理論指導歇后語翻譯能從根本上抓住其翻譯的本質,本文擬運用關聯理論,通過對立間祥介和中山高志的譯著《駱駝祥子》中先后出現的幾句歇后語翻譯進行比較分析,從而探討歇后語日譯策略及其語用效果。

1.“你可倒好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頭啊”她的嗓門很高,和平日在車廠與車夫們吵嘴時一樣。

A:「おまえもいいなもんだよ。でてったきり、知らんぷりとはねえ。車夫たちとやりあうときと同の甲高い聲でそれだけ言うと同時に…(立間祥介,P132)

B:「いいなもんだね。’肉包子’(肉まん)を犬にぶっつけたように、まるでってこないじゃないかね聲の調子は非常に高く、日頃車場で車夫らとわめき合うときとわりなかったが…(中山高志,P129)

“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頭”意為得到好處后有去無回,此處為虎妞責備祥子嘗到甜頭后就消失之意。立間詳介只翻譯了后半部分的有去無回,目的語讀者難以體會嘗到甜頭這層含義,而中山高志則采用了直譯,將原文意思準確翻譯出來,讓目的語讀者直接感知源語語言特色并完成從源語作者到目的語讀者的跨文化交際目的,實現源語和目的語間的最佳關聯。

2.有急等用錢的,有愿意借出去的,周瑜打黃蓋,愿打愿挨。

A:急場の金に困っている人があればこそ、こちらも貸してやるのであって、周瑜が黃蓋を打擲したようなもの(苦肉の策。『三國志の故事)、武士は相身互いじゃないか、と。(立間祥介,P119)

B:大急ぎに金がいる人があり、また貸してやろうという人があれば、周瑜が黃蓋を打って大 芝居をやったのと同じことで、渡りに船じゃないか。(中山高志,P116)

“周瑜打黃蓋――愿打愿挨”出自《三國演義》,沒有閱讀過《三國演義》的日本讀者很難理解故事的來龍去脈,也就無法真正理解此歇后語的真正含義。立間詳介和中山高志都將歇后語的前半部分直譯了出來,而對歇后語的后半部分采用了不同的翻譯方式,立間詳介意譯為「武士は相身互い,同時為了不造成文化喪失,又采用文內加注的方式進行了信息彌補,如此一來目的語讀者通過閱讀譯文便可了解周瑜打黃蓋這一典故的文化內涵;而中山高志則套用了日語固有慣用語「渡りに船,用日本原有文化形象直接替代源語中難以理解的特有文化,目的語讀者的潛在語境得到激發,把歇后語的前后兩部分聯系起來,也能得到與源語作者意圖相等同的語境效果,但卻容易造成信息缺失,如該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等等。

3.看祥子沒動靜,高媽真想俏皮他一頓,可是一想他的正直勁兒,又不大好意思了:“你真行。‘小胡同趕豬――直來直去’,也好?!?/p>

A:祥子がなにも言わないので、高馬は皮肉のひとつも言ってやろうかと思ったが、一途な彼の性格を思うと、それもかわいそうに思った?!競イい?、あんたは。ばか正直にやるだけのことをやってみるのも、またいいだろうさ。(立間祥介,P124)

B:祥子がてこでこも動かないのを見て、高馬は本でちょっとからかってみってやろうと思ったが、彼の真正直さを考えてこれもすまぬことだと思い直した。「お前は本當にえらいよ。石部金吉式も結構だ。(中山高志,P121)

“小胡同趕豬――直來直去”意指人的性格直率、沒有城府。立間祥介將“小胡同趕豬――直來直去”翻譯為「ばか正直にやるだけのことをやってみる,采用意譯方式,雖然能讓目的語讀者理解原文的意思,卻也喪失了原文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及語言風格。中山高志將原文譯為「石部金吉式,石部金吉式是日本人所熟知的人物,性格直來直去、不會靈活變通。這無論從涵義還是語言形式都與原文較為貼切,可視為實現了最佳關聯。

4.“他必審問我,我給他個徐庶入曹營――一語不發’?!?/p>

A:そうすりゃ、相手はだれだってことになるけどあたしは知らぬ存ぜぬでおしとおす。(立間祥介,P139)

B:爺さんきっと根掘り葉掘り聞き出そうとするに決まっている。あたしは徐庶が曹操の所に連れてこられたときのように一言も言わない。(中山高志,P135)

《三國演義》三十六回中出場的徐庶是蜀國劉備的參謀。因其母親被魏國曹操所挾持做了人質,他入了曹營,但身在曹營心在漢,從沒為曹操獻過計策。立間祥介使用意譯法,略過謎面,只翻譯了歇后語后面的謎底部分。中山高志則采用了直譯法,按原樣翻譯并在譯文后面對該歷史故事做了加注說明,這樣不僅有助于目的語讀者理解原文,同時還保存了原文特有的文化及語言風格特征。

綜上不難發現,在將漢語歇后語翻譯成日語時運用關聯理論可以很好地突出其語用效果。但由于不同語言本身風格不同,即便是中日兩國語言及文化存在如此錯綜復雜的影響滲透關系,在翻譯中“得其意忘其形”也在所難免。歇后語本身的獨特形式很難得以保留,大多數情況下無法像在漢語中那樣只講上半句,下半句無需說明。故歇后語的日譯采取何種方式取決于它本身的特點以及譯者對目的語讀者文化視域的把握,對那些比喻生動形象而又淺顯易懂的,應盡量保留原文的內容和形式,可采取直譯,讓目的語讀者接受一定異域文化以利于文化傳輸;對于目的語讀者較難理解的歇后語,又可依據具體情況進行套譯,方便讀者理解,但須注意文化缺失的恰當彌補??傊g時雖無固定標準或模式可套,但盡量做到保留原文風格的同時也適當考慮目的語讀者的接受程度,必要時利用多種方式進行文化缺損彌補即可。

參考文獻:

〔1〕Gutt, E.A.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 [M] .2nd edition.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2000.135.

〔2〕Gutt, E.A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 [M].2nd edition.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2000.215.

〔3〕老.駱駝祥子.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

篇5

芝麻開花――節節高、竹籃打水――一場空、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這些都是小朋友們非常熟悉的歇后語。歇后語風趣、形象、生動,用它編寫故事一定能引人閱讀。現在,就用自己熟悉的歇后語編一個故事吧。

寫作指導

怎樣才能使編寫的故事生動有趣呢?這里有四把神奇的金鑰匙。

主題突出

歇后語的前部分大多是形象的比喻,后部分才是其表達的真正意思,要深入挖掘其含義,然后以其為作文的主題。比如“茶壺里煮餃子――倒不出來”,本意一目了然,就是茶壺的嘴很小,無論怎樣倒,裝在茶壺里的餃子都倒不出來,比喻某些人雖然有學問,但是不能彰顯或發揮出來。比如一位同學編寫的歇后語故事《貓哭耗子――假慈悲》的結尾是這樣寫的:

耗子被貓的哭聲感動了,竟情不自禁地去安慰貓。誰知貓一甩頭,咬住了老鼠。老鼠啊,你可要記住――江山易改,秉性難移??!

小作者在結尾點明文章的主題思想,引發讀者的思考。

情節精彩

故事講究情節的一波三折,平鋪直敘會使讀者失去閱讀興趣。怎樣才能使故事情節精彩呢?作文《貓與老鼠交朋友》的開頭是這樣寫的:

眾所周知,貓是老鼠的天敵,老鼠遇到貓便會逃之夭夭,但當當鼠就是不怕貓!

這當當鼠究竟是怎樣的老鼠呢?留下了懸念,引起讀者的興趣。

語言生動

語言是思維的外衣,運用生動優美的語句,一定能使作文錦上添花。比如一位同學寫“吃晚飯了,老鼠不斷地往外擠”,語言平淡,不夠生動。稍作修改,變成“吃晚飯了,老鼠一窩蜂似的往外擠”,不僅突出了老鼠多,也突出了“擠”得熱鬧。再如一位同學寫《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明晃晃的火苗一跳一跳的,飛蛾暗暗地想: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把火撲滅!

運用名言警句,故事一下子生動了。另外,運用詩句、俗語、歇后語等都會使作文的語言生動。

大膽想象

想象是神奇的翅膀,會使故事更加吸引人。雞只能在地上奔跑,要是想象它在空中飛翔,非常有創意!進行想象時可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將動植物想象成人,可以說話,可以思考,懂得人的喜怒哀樂……比如《狗拿耗子――多管閑事》中的一段:

狗生氣地瞪了一眼耗子說:“你呀,別敬酒不吃吃罰酒!再動,我就把你咬住,咬得你粉身碎骨!”

狗的語言、感情、動作都是小作者大膽的想象,生動、精彩。

小朋友們,現在你已經有了四把神奇的金鑰匙,趕快拿起筆編寫歇后語故事吧!

【佳作展示一】

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興化戴南中心小學五年級 姜雅晨

老K家養了一只狗,它常常蹲在門口,瞇著眼睛,警惕地看著從身邊匆匆而過的人。

一天,花貓追趕一只老鼠,老鼠十分機靈,躲進了洞里。狗看見貓的狼狽樣,幸災樂禍地說:“貓兄,怎么讓老鼠跑了呢?”貓連忙解釋:“我的腳受傷了?!薄肮〔痪褪亲嚼鲜髥幔易揭恢唤o你看看!”

狗屏息凝神,蹲在老鼠洞口。不知不覺3個小時過去了,閃亮的星星在空中調皮地眨著眼睛,老鼠趁著夜色出來了。狗撲了上去,老鼠敏捷地躲過,狗一下撞到墻上,頭上鼓起了一個“小山”似的包。老鼠見了,得意地跑到桌子上跳起了“霹靂舞”。狗氣得暴跳如雷,一下子將桌子掀翻了,碗和盤叮叮當當響個不停,驚醒了主人。主人生氣了,向狗追去,狗狂叫一聲落荒而逃。(運用比喻、擬人修辭和象聲詞,還有成語與警句,使文章風趣、生動。)

貓見了狗的狼狽相,哈哈大笑:“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佳作展示二】

貓鼠交朋友――信不得

興化市戴南中心小學五年級 馮奕

貓不小心扭傷了腳,孤苦伶仃地躺在家里,幾天沒吃東西了,唉聲嘆氣地說:“餓死我了,快撐不住了!”老鼠剛好路過貓家門前,聽到貓的話,很好奇,從門縫里往里面瞧。貓發現了老鼠,裝出一副熱情的樣子說:“老鼠大哥,快進來!”

“咦,貓今天怎么如此熱情?”老鼠有些受寵若驚。

貓滿臉堆笑地說:“老鼠大哥,以前咱倆是冤家,多不好?。∫院笪覀兓瘮碁橛?,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嘛!”

老鼠將信將疑地說:“好的!”

貓見老鼠同意了,便說:“老鼠大哥,我想喝水,給我倒一杯好嗎?”

老鼠想了想,倒了一杯水遞給貓。貓喝了一口,說:“還是有朋友好,不然我怎么能喝到水呢?”

貓摸了摸咕咕叫的肚子說:“鼠大哥,你要是能給我弄點吃的,就更好了!”老鼠急忙跑回家拿來玉米,與貓分享。(情節精彩,抓住貓的神情變化,寫貓對老鼠的熱情,與下文貓露出本來面目形成強烈對比。)

一周過去了,玉米沒有了,老鼠愧疚地對貓說:“貓弟,現在吃的東西沒有了……”

貓狡猾地笑了一下,說:“哦……你倒杯水給我吧!”

老鼠將杯子遞給貓時,貓一把抓住老鼠說:“怎么可能沒有吃的,你不就是最豐盛的大餐嗎?”

老鼠竭力掙扎,但無濟于事,只能長長地嘆了一口氣說:“唉,貓鼠交朋友――信不得!”

篇6

鐵拐李的葫蘆:不知賣的什么藥。

鐵拐李的葫蘆里是什么?鐵拐李是古代神話故事中的八仙之一。他滿臉絡腮胡子,一只瘸腿上鮮血淋漓,腋下挾著一根鐵拐,是個叫花子的形象。據說他姓李,名玄,原來也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修煉得道之后的某一天,他忽然高興起來,靈魂出竅,去找太上老君下棋,把個軀亮留在山洞里。不想來了一只吊暗白額猛虎,三口兩口把李玄的軀體吃了。待李玄的靈魂回來,再也找不到“家門”了。無可奈何,只好在空中飄游。一日見山腳下倒斃了一個瘸乞丐,就借那尸體“寄托”復元,成了后來那個模樣。他又用法術把瘸乞丐的打狗捧變成鐵杖,從此號稱“鐵拐李”。他背上背著一個碩大無比的葫蘆,聽說裝的都是靈丹妙藥,可是他自己腿上的傷卻一直沒治好。所以人們創作了歇后語:鐵拐李的葫蘆——不知賣的什么壬與。

鐵拐李的葫蘆這句歇后語含有眨義,比喻某些人講的好聽,但與自己蛇行為對不上號。

傳說鐵拐李姓李,名洪水,隋朝峽人,學道于終南山。一次他元神出殼,沒曾想尸體為虎所食,只得投身于一個跛乞丐,成了現在模樣的仙人。山東的那個版本,卻有著一個完全不同的鐵拐李成仙故事,不妨說來大家聽一聽。

篇7

黃鼠狼給雞拜年歇后語

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黃鼠狼給雞拜年釋義:指偽裝善良,實則包藏禍心,貶義詞。

例句:太不正常了,平常對你這么惡毒,突然開始獻殷勤,明顯就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黃鼠狼給雞拜年相關歇后語

黃鼠狼冬眠——高枕無憂

黃鼠狼拜月亮——裝神能鬼

黃鼠狼吃雞毛——填肚塞腸

黃鼠狼吃天鵝蛋——想的美

黃鼠狼穿道袍——冒充善人

黃鼠狼的脊梁——軟骨頭

黃鼠狼的尾巴——凈值錢的毛

黃鼠狼叼雞——又去無回

黃鼠狼剁掉尾巴——皮肉不值錢

黃鼠狼給雞治病——只死不會活

黃鼠狼和狐貍結婚——臭味相投

黃鼠狼借雞——有借無回

黃鼠狼上雞窩——有空就鉆

黃鼠狼偷雞——背著人

黃鼠狼聽見雞叫——垂延三尺

黃鼠狼沒打著——惹了一屁股臊

黃鼠狼撒尿——臊皮轟轟

黃鼠狼背兔子——心有余而力不足

黃鼠狼成大仙——害人精

黃鼠狼請客——用計(雞)了

黃鼠狼咬病雞——專抓倒霉的

黃鼠狼給雞拜年的故事(一)

黃鼠狼給雞拜年一只黃鼠狼先后兩次竄入一戶主人家的雞窩里偷雞都得手了。誰知大年初一凌晨第三次偷雞時被主人放的捕鼠夾夾住,黃鼠狼疼得直叫。主人聞聲趕來,氣憤地對黃鼠狼說:“你叫什么叫?深更半夜竄到我家偷雞,把你活捉是罪有應得,你還有什么好說的?!秉S鼠狼辯解道:“我真是冤枉啊,我來雞窩不是偷雞的。”主人不解地問:“那你來我家雞窩干什么,難道是與雞約會?”黃鼠狼一本正經地說:“不,我是來給雞拜年的。”

黃鼠狼給雞拜年的故事(二)

從前,有一只黃鼠狼,專門偷雞摸狗,壞得不得了,所以大家都很討厭它。

一天,黃鼠狼又餓了,尋思著怎么弄只雞填填肚子??墒?,別人家的雞籠都是用鎖鎖上的,偷不出來了。突然,它靈機一動:“那邊雞媽媽家不是生了幾只小雞嗎?這些小雞嫩嫩的,不是更好吃嗎?對,就這么辦!”

說干就干,黃鼠狼拿塊布圍在嘴邊,提了一只籃子,身上全部用布包著,像個木乃伊似的。

偽裝成功后,它來到雞媽媽家的門口,從門縫里往里張望,發現雞媽媽和雞寶寶們正在一起玩耍呢!于是,它捏著鼻子,尖著嗓子說:“您好!您在家嗎?我是鴨爸爸,我來給您拜年了”。雞媽媽聽這聲音不像是鴨爸爸的,便從門縫里往外看了看。只見這個“鴨爸爸”頭長長的,嘴巴大大的,全身毛茸茸的,屁股后還拖著一條毛長長的尾巴……呀!這不是鴨爸爸,而是黃鼠狼呀!

雞媽媽心想:“黃鼠狼哪有那么好心,來給我們拜年,它肯定想偷吃我們家的雞寶寶吧”。雞媽媽一下子識破了黃鼠狼的詭計。它小聲地對雞寶寶說:“你們別出聲,我來對付它”。

篇8

一般人常使用比喻來表達某一種本來很難說得清楚的情境或意念,而以比喻的結構形成的成語很多,例如:光陰似(箭)。

試試看,下列比喻結構的成語,你能正確回答的有多少?

1.骨瘦如 ( ) 2.心亂如 ( ) 3.守口如 ( )

4.如 ( ) 灌耳 5.面如 ( ) 色 6.如 ( ) 隨形

7.柔情似 ( ) 8.揮汗如 ( ) 9.如 ( ) 得水

二、成語迷宮

下面的方格內,由49個漢字組成的成語迷宮,以“暢”字為入口。以“影”為出口,一共要經過16個成語(或四個字的詞組),且上一個成語(或四個字的詞組)的最后一個字是下一個成語的第一個字,每一個字都要用到,但不能重復。可以橫著走,也可以豎著走,不可以斜著走。你能行嗎?

三、巧填“羊”的歇后語

你知道下面這些和羊有關的歇后語嗎?請你選擇合適的詞句,填在破折號的后邊,使這些羊的歇后語一一配對。

選擇欄:充好人 無家可歸 自投羅網 出洋(羊)相 大處不算小處算 鉤心斗角 言行不一 靠不住 白日做夢 各人有各人的福

1.羊看菜園―― 2.羊身上取駝毛――

3.豺狼披羊皮―― 4.迷途的羔羊――

5.牽羊進照相館―― 6.綿羊進狼窩――

7.掛著羊頭賣狗肉―― 8.丟了羊群撿羊毛――

9.羊吃青草貓吃鼠―― 10.山羊打架――

四、巧填“食”字成語

請你根據下面的解釋,把相應的“食”字成語填進括號內。

飽食終日 布衣蔬食 豐衣足食 自食其言

自食其果 自食其力 廢寢忘食 錦衣玉食

A.說了不算,不守信用 ( )

B.靠自己勞動養活自己 ( )

C.吃飽肚子,不做事情 ( )

D.干了壞事,自作自受 ( )

E.衣食簡單,生活簡樸 ( )

F.不去睡覺,忘了吃飯 ( )

G.吃穿充足,生活富裕 ( )

H.衣美,生活奢侈 ( )

五、填成語,找人名

在下面每個空格中分別填上一個漢字,使每一行都成為一個成語。然后在所填寫的漢字中,找出隱含著的四個人名。說說他們其中一個人的有關故事。

彩 厲 往 高 將 手 前 燈 芒 同 粱

奪 風 開 望 仇 起 想 結 畢 存 美

目 行 來 重 報 家 后 彩 露 異 夢

六、看圖譯成語.

下面每幅簡圖都是一句成語的密碼,你能破譯出來嗎?

七、根據具體語境填寫相關的歇后語

1.這次我的成績肯定不夠理想,當老師報分數時,我的心里是 D 。

2.馬上要進行數學期末考試了,明明擔憂得不行,希望我能在考試時幫

幫他,我只能苦笑著告訴他:“唉,我也是 ?!?/p>

3.“你的作文怎么又是 ?”老師責問明明。

篇9

1、了解中國漢字的演變及發展;

2、趣味學習,提高學習興趣;

3、了解學習諺語、謎語、歇后語、成語、對聯等;

4、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字,進一步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操。

教學重點:

1、了解中國漢字的演變及發展;

2、了解學習諺語、謎語、歇后語、成語、對聯等;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字,進一步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操。

教學難點:

1、了解學習諺語、謎語、歇后語、成語、對聯等;

2、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字,進一步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操。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前面我們一起學習了《倉頡造字》,了解了漢字的起源與發展.知道了最早的漢字創造者:黃帝的史官――倉頡。(當然這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漢字并不是哪一個人或是哪一個時期的產物,而是廣大勞動人民共同創造的!)據考證現今發現的最早的漢字是:殷商的甲骨文。經過漫長的演變過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才形成了今天的簡體文字。

二、趣昧學習

漢字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形成了獨特的體系,并以它特有的魅力影響著世人,目前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聽到這個信息,你們是否有一種特別驕傲的感覺呢?――那么你們就應該更認真地學習,讓漢語在你們這一代人中更好的發展!本堂課我們將采用小組合作競賽的學習方法,答對者記10分,看看誰最棒,你們有沒有信心?

1、謎語大比拼:

A、我們來玩個游戲:猜謎語。老師出題目,各小組長舉手搶答(注意只準舉手,不準吵鬧,否則不予答題機會)

出示大屏幕,謎語題目:(幻燈片)

1、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

2、千字頭,木字腰,太陽出來從下照,人人都說味道好。

3、一點一橫長,兩點一橫長,你若猜不出,站著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見水裝不滿,長草難收拾,遇食就可餐。

5、一些運動員,在運動場接受記者采訪。當記者問及他們的姓氏時,他們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個動作,讓記者猜?;@球運動員指了指前面的兩棵樹;跳高運動員順手撿了一根木棍,放在土堆旁;武術運動員拿過教練的書,放在劍的旁邊;圍棋運動員撿了一顆棋子放在一個瓷盆上。你知道他們姓什么嗎?

6、

7、

B、同學們的表現都很不錯,現在請各小組將你們搜索到的謎語指明考考其他組。(師引導、評價)

c、看樣子大家都喜歡玩這個游戲,但是你們知道什么是謎語嗎?(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測的隱語,分為:謎面、謎目、謎底三部分。《師結合前文講解》它起源于中國古代民間。最早的記載是黃帝時期,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2、歇后語,(同學們剛才的表現非常不錯,老師可沒有預想到,看來我是門縫里瞧人――把人看扁了!我希望同學們能繼續努力,爭取芝麻開花――節節高!好不好?)

A、老師剛才這句話中有什么特點?(用了歇后語)

B、你們覺得用歇后語有什么好處呢?(語言幽默,有趣)……的確如此,歇后語是古代勞動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生活語言形式。它短小,風趣、形象,分為前后兩部分,就像謎語的謎面與謎底。我們一般只需說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別人就應該明白了,它可以分為諧音,喻事,喻物或故事幾種類型,你們有沒有興趣來嘗試嘗試。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孔夫子搬家――凈是輸(書)

小蔥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錐子――真(針)好

四月的冰河――開動(凍)了

隔著門縫吹喇叭――名(鳴)聲在外

c、非常不錯,那么還愿意小組之間來比一比嗎?吧你收集到到的諺語考考其他組的同學!

3、諺語(同學們的興趣可真高!剛才你們所了解的歇后語是一種“現成話”(板書)形式,下面我們將學習另一種“現成話”形式,它也是人們在生活中的實踐經驗經歸納總結形成的短小精干的語言形式――諺語,也叫俗語。)它包括天氣、農諺、做人原則等多方面。

1、老師這里收錄了幾條,請同學們參考學習。(教讀)

有雨山戴帽,無雨山沒腰。

單村易被盜,孤羊易狼叼。

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吃水不忘打井人

明人不說暗話,響鼓不用重錘。

眾人拾柴火焰高

入秋一天,水冷三分

2、現在請同學們小組討論2分鐘,誰能簡單的說說其中一條諺語所說明的事實或闡述的道理?

3、你們有沒有收錄到或聽到你的家人說過的哪些諺語呢?(小組交流討論并匯報,談談自己的理解。)

三、拓展

剛才的諺語當中:“入秋一天,水冷三分”告訴了我們季節變換,提醒大家注意添加衣物。值得高興的是2013年春節快到了!請同學們回想一下:以前在過春節的前一天,你的爸媽會干些什么呢?(打掃清潔、購買蔬菜水果糖果、貼春聯……)春聯也叫對聯,楹聯,對子,它源于古代的“桃符”,是可以刻在木頭、柱子、石頭上的對偶句,也可用紙貼在門楣(分為上聯、下聯、橫聯,有時也不要橫聯)。老師這里有幾句比較經典的對聯供大家欣賞:

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

花甲重逢,更多三七歲月;古稀雙慶,增添一度春秋。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希望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下去多收集,并與同學多交流。

四、總結

本堂課我們學習了漢語中的一些基本知識,你們有哪些收獲或感受呢?(生討論)

漢語文字是優雅的文字符號,也可以說是一門藝術。同學們請讀讀下面這幾句話:

1:世界上有一個國家,她的每一個字,都是一首優美的詩,一幅美麗的畫。這個國家就是中國。――印度前總理尼赫魯

2:漢字是智慧和想象力的寶庫。――井深大

3:漢字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安子介

4:符號文字最有國際性。漢字是符號文字,漢字有希望成為國際文字。――錢偉長

篇10

一、投放材料要豐富、形式要多樣化

語言區最基本的投放材料即圖書、圖片,能夠通過幼兒自由閱讀,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幼兒閱讀興趣和能力。在投放圖書時可將圖書分為童話、兒歌、社會、自然科學等幾大類,供幼兒更加明確地選擇。

2.表演材料的投放。

3.創設“小舞臺”“小劇場”,投放“錄音機”“自制電視機”。

除此之外還會根據預設目標投放相應的一些材料,如“說量詞”“相反詞”“字寶寶變魔術”“有趣的歇后語”“描漢字”等豐富的材料。

在開展主題活動《中國娃》時,在語言區為幼兒提供古代四大發明圖片,引導幼兒講述;提供《月亮船》等相關故事圖片,引導幼兒有感情地朗讀和創編;為了讓幼兒了解中國文字的演變,我們制作了圖文并茂的“漢字的演變史”等圖文,讓幼兒進行觀察、配對學習。

我們把主題教育活動中的圖片、材料在課后投放到區域活動中,作為延伸活動。如主題活動中的一節語言活動《七色花》課后,我把教具材料“七色花”圖片和“花朵”投放到了語言區域中,幼兒在進行區域活動中能自主的選擇這項活動,或復述“七色花”故事,或講述句式“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說出了許多美好的愿望,學習了句式,豐富了詞匯,提高了語言講述能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內容的選擇應當符合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應當充滿趣味性。具有趣味性的操作材料是決定幼兒主動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響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在活動中提高各種能力,感興趣的材料能讓幼兒在反復操作過程中,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發展創造性思維,提高語言水平。

材料選擇來源于幼兒生活。如“小相冊”。我們讓幼兒收集自己平時生活中的各類照片,做成“小相冊”“開心一刻”等,因為這時他們經歷過的事情,除了有自己的照片也有熟悉的小伙伴的照片,孩子們比較感興趣,讓孩子們有話可說、想說,愿意拿來看并講述,并通過提問“說說誰為你拍的”“你和誰一起去的”“這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好玩的”等,鼓勵講各種經歷,如去哪兒玩了等,通過提問和啟發孩子思考,發展孩子的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皮亞杰認為:“兒童的智慧源于操作”。通過操作材料能引發幼兒動手、動腦,支持幼兒與活動環境的積極互動,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對客觀事物進行動手操作和動腦思考,使幼兒語言區域活動中不感到乏味。

又如我們大班幼兒進行了自制小書,讓幼兒把自己想說的事畫成一頁一頁的故事,或從廢棄的圖書上剪下自己需要的圖片,然后幫助他們進行裝訂,最后再讓他們來進行創編、講述,通過實踐我發現幼兒對自己親手制作的圖書更充滿興趣,愛不釋手,他們很樂意去選擇自制小書閱讀。

類似的材料還有臺歷故事、釣魚、粽子里的故事、骰子上的故事等等,這些操作性強、具有趣味性的操作材料 讓幼兒充滿興趣,樂此不彼的去選擇,大大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自主性。

《指南》指出:“應尊重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個體差異,體現個別化教育”“促進所有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諧發展是學前教育工作的目標”。每個幼兒的認知水平、經驗和能力不同,因此我們在語言區域中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特點投放不同層次的活動材料,注意提供難度不同的材料,按照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要求,使材料“細化”,充分發揮活動材料的優勢,這樣便于教師對不同能力的幼兒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

骰子上的故事,我們也制作了多種,有一個骰子上6副圖片的,也有幾個骰子一組的,它們分別有角色(人物或小動物)、地點、事情的圖片,讓能力比較弱的幼兒取兩個骰子一個是人物一個是事情,投骰子后,根據骰子上的圖片說一句話。能力稍強的幼兒取三個骰子一個是人物一個是地點一個是事情,投骰子后,根據骰子上的圖片說一句更長的話。能力更強的幼兒可以把四個骰子連起來說一個簡短的故事。這樣的材料能靈活多變,隨機性大,因為骰子有六個面,隨便哪一個面就可以說一句話。四個骰子幼兒選擇性也多;難度也在不斷增加,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需要。

我們在材料的設計和提供上應根據不同水平幼兒發展的需要,為不同水平層次的幼兒提供不同的材料,盡可能地促進了不同水平的幼兒在原有基礎上的提高。

語言區域材料不能一成不變,而要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的發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進行調整、補充。如像手偶、指偶、頭飾一類的材料也是需要不斷豐富的,每隔一段時間,向孩子們介紹來了哪幾位新成員,孩子們會感到無比新奇,相同的游戲就不會因為玩過了而不再感興趣??磮D造句、圖片也不能總是一成不變,這樣幼兒的興趣會逐漸減少,應根據幼兒的活動情況,定時更換新的圖片內容,又如幼兒自帶的圖書,可以3—4周更換一本,圖書破損度減小,幼兒給同伴講述的興趣卻不會降低。在區域活動中隨著幼兒游戲水平的提高,也要及時進行補充、調整,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改進或摒棄不適合的材料,開發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針對性,更符合幼兒的發展水平。如“有趣的歇后語”,我們采取了“圖片”的形式,投放這些材料后孩子開始時充滿興趣,但是因為缺乏相關的知識經驗,因此不知道如何去操作、學習,于是我再次調整措施,給孩子講解“歇后語”的相關知識,讓他們了解什么是歇后語,但是我發現他們選擇這項工作的興趣仍然逐漸減少直至沒有,一個月后再也沒有孩子選擇這項工作,我們便不再投放“有趣的歇后語”,會考慮在以后作為有目的教學的活動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