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的詩句范文

時間:2023-03-28 11:06: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年的詩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年的詩句

篇1

記得小的時候,誰家做個稀罕的吃的,都會給左鄰右舍的人送的嘗嘗。那種鄰里間的走動,真的時刻透著濃濃的鄰居情。

只是,大概是后來,自己一直在城里住著。而如今又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總覺得鄰里間的關系,遠不如自己小時候看到的那般親近。

過年回來,蹭個鄰居家的無線網,第二天立馬給設置了限制。可以連接上,卻始終打不開。

每當這個時候,我總是不知道該感謝高科技帶來的好處?還是覺得科技太發達了,也不是件好事。

在這個高科技發達的今天,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更多的出現在手機上。而鄰里間真正的走動,總感覺比之前少了許多。而鄰居情,也總感覺淡了許多。

篇2

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作者:饒雪漫)

終于為那一身江南煙雨覆了天下,容華謝后,不過一場,山河永寂。(作者:一寒呵)

緣聚緣散緣如水,背負萬丈塵寰,只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作者:南希璨)

結局和過程都有了,再去糾纏,連自己都覺得貪婪。(作者:饒雪漫)

篇3

2、小年到了,想想沒什么送給你的,又不打算給你太多,只有給你五千萬:千萬快樂!千萬要健康!千萬要平安!千萬要知足!千萬不要忘記我!

3、小年到來拜年早,短信祝福問聲好,好運最先來報到,幸福生活跟你跑,事業大發步步高,日子開心處處妙,快樂心情伴你笑。

4、小年先來到,我把福來祝,好運天天交,生活步步高,彩票期期中,打牌次次贏,口味頓頓好,若敢把我忘,小心挨棍棒。

5、小年來到喜臨門,送你一只聚寶盆,裝書裝本裝學問,裝金裝銀裝財神,裝了健康裝事業,裝了朋友裝親人,時時刻刻都幸福。

6、把生活釀成酒漿,用快樂作瓶,用微笑命名,用和諧構圖,用舒暢著色,聘請看短信的你做永遠的品酒師!小年快樂。

7、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鉆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常與朋友聊聊天,古也談談,今也談談,不是神仙勝似神仙;愿你快樂一整年。

8、擠一臉燦爛笑,貼一簾窗花紅,扎一個中國結,置一堆年貨全,釀一缸情意酒,掛一對迎春聯,熏一塊老臘肉,喝一杯合家圓,籌一張大宏圖,道一聲賀小年!

9、辭舊迎新小年忙,送走灶王迎吉祥。陳年舊夢如云煙,新年到來一掃光。新春新景新氣象,開開心心如愿償。祝愿大家小年安康,笑容綻放!

10、送上一顆誠摯的心,愿你小年到來喜開顏;奉上一顆希望的心,愿你歸家路上一切順利;獻上一顆祝福的心,開心迎接將到的除夕!祝小年快樂,大年更快樂!

篇4

不同類型企業職工的工作態度顯著不同

根據中國城市居民調查(CNRS-TGI)連續調查顯示,國企、私企、外企員工數量和工作態度有明顯的改變,數據顯示,2001年,27.7%的城市居民是國有企業的職工,而到2010年,該比例下降為14.4%,同時私營企業職工所占比例由4.6%升至29.1%,私企對國民經濟和就業的貢獻愈來愈顯著。同時,CNRS-TGI還發現,國企職工更加傾向于安逸和保守,而私企和外企員工則更加愿意冒險。并為此承擔風險,國企職工中表示“我愿意承擔風險”的比例明顯低于外企和私企。

城市居民的生活由生存性需求轉變為享受型需求

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在十年間有明顯的提高。據CNRS-TGI數據顯示,食品支出在總支出中的比例由2001年的33.0%降為2010年的19.2%,居民的主體需求正從生存性需求向享受性需求轉變。自有住房和汽車的擁有比例也都有明顯的提升,分別上升了20v8%和14.2%。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進一步釋放,更渴望開放、多元的精神生活。居民中表示“我希望過更刺激和豐富的生活”的比例由2006年的35.8%迅速升至2010年的49.6%。

一線城市高收入者“有錢無閑”,導致生活滿意度下降

CNRS-TGI調查顯示,城市居民自我報告的生活滿意度也有所提升,2010年,表示“我很滿足目前的生活狀態”的比例上升至48.7%,不過仍然明顯低于英美等國家。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人沉浸在經濟和物質條件改善帶來的幸福之中,高收入的人群更有能力也更有意愿去享受生活,不過這些高收入家庭在某些方面呈現出和總體居民不同的趨勢。例如,近三年,一線城市高收入家庭對生活狀態的滿意度呈現下降態勢,這同他們工作繁忙,無暇享受生活是密切相關的。數據顯示,這些高收入人群平均每天同家人的溝通時間在近三年呈現下降趨勢。

互聯網的崛起是十年來中國媒介市場的最大變化

互聯網的崛起是過去十年中中國媒介市場極具影響力的事件,據CNRS-TGI跟蹤調查顯示,十年間,互聯網的日到達率由2001年的5.9%上升到2010年的45.2%。并且,中國互聯網受眾的增長速度明顯超過了發達國家。2010年中國互聯網日到達率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7.7%,而美、日則分別為5.7%和15.1%。其他傳統媒體中,十年間電視和報紙日到達率保持穩定,廣播和雜志則有所下滑;不過,就接觸時間來說,四大傳統媒體十年來均有所下滑,而互聯網的日平均接觸時間則由2001年的75分鐘上升至2010年的94分鐘。同時我們還發現,互聯網同報紙之間有一定的互補效應;而同雜志之間則呈替代關系;受眾在電視和互聯網之間容易形成多媒體的接觸習慣,這兩個媒體的重疊受眾在近年來迅速增加;從2007年到2010年,受眾對廣播的認同度持續提升,在這一批廣播愛好者當中,有車族、宅一族和年輕人的比例上升較快。廣播正日益成為車媒體和家居媒體。

過去十年戶外媒體的發展也令人矚目,2008年其周到達率為77%,2010年則上升至90.8%。不同的戶外媒體各有其受眾定位。從而實現精準傳播。數據顯示,近年來居民對戶外媒體的信任度和認同度在逐步提高,特別對戶外定點液晶來說更是如此。

開放背后呈現的依然是傳統價值的回歸

思想的多元化和市場的開放使人們有了越來越多的選擇,但這并不表明傳統文化的地位在下降。61.2%的城市居民認為,“尊重傳統習俗和觀念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比例高于法國和韓國等國家。人們對傳統價值的尊重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比如中藥補益類產品,同時也給力于部分本土品牌的成功。從2008年到2010年,傳統營養保健品的滲透率從10.7%上升到16.4%。

微量元素產品擁有較好的市場前景

篇5

論文摘要: 五年制高職院校的學生是一群比較特殊的群體,要經歷從青春期到成年人的變化,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逐漸形成。在這個階段,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巨大的。本文通過論述在新時代五年制高職院校英語教師應具備的素質,說明教師在構建和諧校園、和諧課堂中的重要性。 

 

教師在和諧課堂的構建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優秀的教師不僅能夠傳道、授業、解惑,而且可以成為學生的心靈導師。 

我國的教育體制及五年制高職院校的招生現狀決定了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很難達到普通本科院校學生的標準。對教師而言,教育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教師對學生的人格教育及個人素質的培養也要通過課堂教學完成。因此,和諧的課堂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平臺。而教師則是連接這個平臺的紐帶。 

一、五年制高職院校需要什么樣的教師 

“為人師表”、“傳道、授業、解惑”、“鞠躬盡瘁”、“誨人不倦”、“春蠶到死絲方盡”都是我國歷代教育家提出的師德規范和對教師人格的要求。現在看來,這些遠遠不夠全面。一個優秀的教師必然是有愛心,有責任心,能夠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潛能,對待學生一視同仁,并且能夠成為學生信任的人。這樣的教師有以下幾個特征。 

1.良好的體態、語言。 

根據我在西安外國語大學高職部作的一個調查,高職學生首先喜歡親切的、漂亮的老師,其次是知識淵博、專業素質強的老師。現在的大學生大部分是“90后”,多以自我為中心,自尊很強,喜歡觀察老師的外表和行為,以對某個教師個人的好惡來判斷這門課程的好壞。因此,一名合格的英語教師應該是注重儀容儀表的,每天面帶微笑地進入教室,聲音洪亮悅耳,發音純正,語音地道。這樣的教師一定會給學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不斷提升專業素養,良好的學習能力。 

如果教師的專業素養不過關,良好的第一印象就不能持久。教師要真正吸引學生還要靠淵博的學識,靈活的授課方式,以及和諧的學習氛圍。目前,在高職英語課堂中,普通高校采用的傳統教學法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無論是在精讀、泛讀,還是在聽力等課的教學中,一些教師始終采取滿堂灌的方法。教師注重講解語言點、單詞、句子結構,學生在課堂上也傾向于“沉默式”的學習方式。但高職英語教師不僅要將語言知識講授清楚,而且要靈活巧妙地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合理處置課堂教學問題,增強師生互動,多進行課堂練習,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正確引領學習興趣本來就不高的高職學生進行創新性學習。 

英語教師除了教授語言知識之外,還肩負著傳播文化的責任。一個精通英語的專家應該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雜家,只有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語言、文化知識,才能將課程講解得深入淺出,引人入勝。 

3.掌握心理學知識,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 

高職學生背景要比普通高校本科生復雜,學生學習動因多樣,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也比較復雜。根據調查,大約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孩子來自于單親家庭,還有一小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不濃,學習動力也不足。英語教師在面對這樣一個群體的時候,必須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心理、情緒、能力、性格等方面進行全面的了解,做到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環節。因此,高職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語言學、心理學方面的知識與英語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良好的溝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教師與學生課下的交流在高職院校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學生近期的思想狀況、學習情況,以及對此門課的意見和建議,這些都有助于教師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調整教學進度。 

4.注重經驗交流,重視課后反思。 

學生的學習動因是多樣的,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有差異的,同樣的教材,同樣的方法,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學習效果,如何因材施教,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最重要的研究課題。因此,高職英語教師一定要重視課后反思,這樣可以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同時與有經驗的教師、專家多交流,了解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身心特點,不能一本教案走遍天下,而要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 

二、教師在構建和諧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1.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優秀的教師能把學生牢牢地吸引到自己的課堂上來,并充分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潛力,讓學生在輕松、愉悅、民主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2.構建高效、科學、創新的課堂,促進學生個體的和諧發展。 

優秀的教師能尊重學生,張揚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和多樣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并為學生提供多種發展的機會與空間,讓課堂教育發揮最大的效率。 

3.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 

構建和諧課堂的過程,是教師自身進步與發展的過程,也是提升自身教學智慧、教學理念,豐富教學經驗的過程。 

三、總結 

五年制高職院校的學生是一群比較特殊的群體,要經歷從青春期到成年人的變化,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逐漸形成。在這個階段,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巨大的。一名優秀的高職教師應將外語知識與先進的教學觀念結合起來,改變以往在課堂上演講者的角色,不僅成為學生學習上的激勵者、促進者、輔導者和協調者,而且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心靈導師。 

 

篇6

【關鍵詞】北京;人口結構;居民消費;標準消費人。

一、北京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動特征

1、人口年齡結構仍呈橄欖型結構,處于人口紅利期。

從1990年-2011年數據看,伴隨外來人口的不斷流入,北京勞動人口比重不斷的增加,仍處于人口生產紅利期。其中,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動受外來人口流入影響較大,常住外來人口的年齡集中在20-39歲,這部分人口占外來人口的62.8%,可見外來人口的大量流入是北京市常住人口年齡結構變動的重要原因,預計這種結構變化趨勢仍將持續一段時期。

2、總撫養比持續下降,但是老年撫養比維持高位。

1990年-2011年,北京人口總撫養比呈現持續下降態勢。其中,少年撫養比1990年至2004年降幅較大,2005年至2011年進入平穩期;老年撫養比從1990年至2006年小幅攀升,整體趨勢處于上漲期,2007年至2011年維持在高位。老年人口的絕對量在2011年已經達到181.7,尤其是高齡老人的總量和比重都在上升,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社會問題。

3、人口結構變化在不同區域表現不同

人口區域變化呈現不平衡態勢,老年人口系數城市功能拓展區和城市發展新區低于全市水平,而首都功能核心區和生態涵養發展區高于全市水平。2000年-2011年,首都功能核心區與城市功能拓展區呈現小幅上升,分別為12.38%到13.63%、7.65%到8.81%;城市發展新區變化較小,從7.12%到7.27%,僅上升0.15個百分點;生態涵養發展區老齡化速度加快,由8.52%升至10.52%。

二、北京人口年齡結構變動對居民消費影響的實證分析

(一)基本假設及模型構建

1、基本假設

根據人口統計指標把全部人口劃分為三個年齡組:少兒(0-14歲)、勞動人口(15-64歲)、老年人(65歲及其以上)。

假設一: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有效的消費需求和消費能力。假設二:少兒的平均消費水平是勞動人口的α倍,老年人的平均消費水平是勞動人口的β倍,總人口P中有老年人αged、少兒ch、勞動人口l,標準消費人口為:SCP=α.ch+β.αged+l。

令C代表總消費額,則標準消費人的消費水平表示為:SC=C/SCP;令P代表總人口,每100人中相當于的標準消費人數表示為:SCPP×100=(α·ch+β·αged+l)×100。其中,ch、αged、l分別代表少兒、老年人、勞動人口在總人口中的占比。

2、模型構建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說與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說,均認為居民消費是根據其一生收入來決定的,不同年齡段人口的消費傾向和消費需求有差異性。且生命周期假說將人口年齡結構引入了消費函數。但目前還難以找到一個變量來表示人口年齡結構,且直接引入年齡結構變量的消費函數存在多重共線性,計量模型不能通過顯著性檢驗,所以無法直接將人口年齡結構納入消費函數。不過一些學者(王金營,2006;劉金玲,王東海,2008;白如冰,2010;于瀟,孫猛,2011)引入標準消費人概念和變量,成功地把人口年齡結構引入消費函數,本文將運用此方法進行分析。

標準消費人的消費水平是已經排除了人口年齡結構的影響,根據凱恩斯的絕對收入假說,影響居民消費需求的主要是因素是當期收入,我們構建消費函數(即模型一):SCt=β1+β2yt+ut。再根據杜森貝利的相對收入假說,居民消費需求有棘輪效應,還受到上期消費的影響,所以在消費模型中引入消費需求滯后項,建立修正模型(即模型二):SCt=β1+β2yt+β3SCt-1+ut。其中,SCt為t年標準消費人消費水平,yt為人均t年的GDP,ut為誤差修正項。

(二)數據整理與計算

1、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了1990-2011年的年度數據,主要包括人均消費水平、人均GDP和人口年齡結構,數據均來自北京市統計年鑒。

2、標準消費人及標準消費水平數據的計算

G.J.Stolnitz(1992)認為老年人消費水平相當于勞動人口的80%;于學軍(1995)、李建民(2001)、劉洋(2011)則認為老人消費水平相當于勞動人口消費水平的70%左右。不同的社會環境、經濟條件和文化傳統,會造成居民消費水平的差異。考慮北京市經濟社會的發展程度較高,本文以0.8為系數將老年人折算為標準消費人,同時將少兒的標準消費系數也定為0.8,據此將1990-2011年期間北京人口折算成標準消費人。

1990-2011年間,隨著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每100的標準消費人由94.44提高到96.4。如果消費總額既定,則標準消費人消費水平將因老齡化的發展而降低。根據計算得到的標準消費人總量和消費總額,可計算得到標準消費人消費水平,由此可得老年人口和少兒人口的消費規模和消費比重。如果將老年人和少兒人口都看作0.8個標準消費人的話,北京市老年人口消費總額由1990年的115.7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418.5億元,年均增長速度為19%,大于消費總額的年均增長速度18%。

(三)模型的檢驗與估計

1、模型一的檢驗與估計

SCt=1245.036+0.322413yt

(4.152963)(43.52187)

(0.0005)(0.0000)

R2=0.989552;DW=0.399127;F=1894.153;Sig=0.000000

R2為判定系數,反應模型的擬合度,其數值為0.989552顯示了模型高度擬合了1990年到2011年標準消費人消費水平與人均GDP的關系。模型也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因為所有的系數都有正確的符號,而且每個系數又都是個別統計顯著的,從而表明模型中所有變量與人均消費水平的關系都不顯著,人均GDP與人均消費水平呈非常弱的正相關,少年兒童比重與人均消費水平呈非常弱的負相關,而老年人口比重基本與人均消費水平不相關。由于參數估計未獲得顯著性檢驗,因此該模型不能作為反映人口年齡結構與人均消費水平的關系。

2、模型二的檢驗與估計

SCt=469.2360+0.069352yt+0.858707sct-1

(2.108356)(1.800822)(6.555986)

(0.0493) (0.0885) (0.0000)

R2=0.996845;DW=1.358855;F=2843.229;Sig=0.00000;該模型高度擬合北京1990-2011年間的消費水平與人均GDP水平的關系,模型總顯著性檢驗通過,各參數也均顯著通過檢驗。而且此模型的擬合優度明顯高于前面的模型,優點還在于可直接排除序列相關的干擾。上式表明:第一,人口年齡結構與居民消費水平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函數關系;第二,人均GDP的水平越高,人口年齡結構對居民消費的影響越大;第三,如果人口年齡結構變動,人口撫養比上升即αgedt+cht提高,人均GDP提高帶來的居民消費水平提高的速度將減小為:c't=0.318-0.0636(αgedt+cht)

三、結論與建議

(一)主要結論

1、雖然外來人口的不斷流入,一定程度上延緩了老齡化趨勢,使得北京勞動力供給充足,人口總撫養比處于下降通道,但難以掩飾老齡化尤其是高齡化的趨勢。預計未來人口生產紅利會出現下降,但是消費總量及結構的變化,為人口消費紅利的出現和擴大內需創造了重大契機。

2、人口年齡結構的老齡化趨勢,使得老年消費品消費總量增加,消費需求增強。并且老齡化的趨勢使得老年人口消費總量的增長速度快于少兒人口消費總量增長,這預示著未來老年消費市場的潛力巨大,特別是醫療保健、文化娛樂、社會服務等消費需求會增加。

3、當期收入水平和消費習慣是影響居民消費的兩個重要因素。老年人口的邊際消費傾向不僅與人均收入水平有關,而且與消費系數有關。老年人口與勞動人口的消費水平越是接近(即β接近1),人口年齡結構老齡化對居民消費的負面效應就越小,反之越大。

(二)政策建議

1、完善社會保障,緩解居民消費的后顧之憂。

一是堅持覆蓋廣泛、水平適當、結構合理、基金平衡的原則,逐步建立健全適合我市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二是對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加大政策強制性的力度,進一步保證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和建立。三是建立個人養老儲蓄制度,鼓勵老年人積極參加。即對設立的養老儲蓄賬戶設定最低儲蓄限額,鼓勵養老儲蓄。四是建立可持續的保險金體制,利用多渠道進行投資。發揮社會上養老基金會的作用,提供養老保障福利彩票等,鼓勵和引導社會各界投入老年產業的發展,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機制。五是要實現城鄉一體的養老保障制度的銜接,探索出適應城鄉最低生活的保障制度。

2、政府應提前對養老產業進行規劃引導和政策扶持。

一是對老年產業應采取福利性商業化運作模式,由政府牽頭,企業主體,市場主導來大力發展老年衛生保健、老年護理、老年娛樂、老年教育、旅游服務、再就業等老年產業。通過走社會化、產業化的道路,積極構筑多層次、全方位的老年產業發展體系。通過老年需求推動老年產業,通過發展老年產業,進一步培育、引導、滿足老年需求。二是把老年產業納入國民經濟發展總體規劃,作為國家扶持行業。制定引導老年產業發展的稅收、信貸、投資等政策,采取稅收優惠、減免費用、信貸支持等措施,采取各種優惠政策對老年產業予以大力發展和扶持,積極鼓勵、引導和規范個體私營和外資等非公有資本參與老年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文星,徐長生,艾春榮.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和居民消費:1989-2004.經濟研究,2008,7.

[2]王金營,付秀彬.考慮人口年齡結構變動的中國消費函數計量分析.人口研究,2006,1.

[3]王森.中國人口老齡化與居民消費之間關系的實證分析.西北人口,2010,1.

篇7

關鍵詞:人口結構;撫養比;城鎮居民消費;農村居民消費

中圖分類號:C92-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4149(2015)02-0011-10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5.02.002

收稿日期:2014-08-20; 修訂日期:2015-01-21

基金項目: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江蘇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發展影響及其對策研究”(2010ZDAXM004);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社會養老服務體制機制創新研究――基于江蘇蘇南、蘇中、蘇北的調查與比較”(13YJA840008)。

作者簡介:王歡,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人口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黃健元,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人口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and Household Consumption in Urban and Rural China

WANG Huan,HUANG Jianyuan

(Popul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 China)

Abstract:Population aging is dynamic and has effects on household consumption. Based on the 1987-2011 time serial data, this paper did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 agestructure and household consumption. The results of the empirical analysis show that: both urban and rural consumption rates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youth dependency ratio, the lower the child dependency ratio become, the less urban and rural household consumption ratio will be; urban and rural elderly dependency ratios have insignificantly relationship with consume ratio; elderly dependency ratio has stronger effect on household consumption than youth dependency ratio after the nation entering into the new era; youth dependency ratio has significant partial effect to urban household consumption. And elderly dependency ratio has significant partial effect to rural household consumption. The results implied that the consumption tendency is differ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Keywords:population structure; population dependency ratio; urban household consumption ratio; rural household dependency ratio

一、引言

消費是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在投資需求拉動和生產主導型經濟發展模式的支撐下,我國經歷了一段令世界驚嘆的經濟持續高增長期。然而,隨著經濟模式逐漸向消費主導型轉變,儲蓄持續偏高、消費持續低迷帶來的問題逐漸顯露,消費需求不足已經成為當前制約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現階段,盡管我國經濟增長率仍保持在年均7%以上的較高水平,高于美國、英國等西方發達國家,我國居民消費率卻以每年約1個百分點的速度持續下降,甚至低于部分發展中國家,形成了特有的“高儲蓄-低消費”局面<sup>[1]</sup>。

對于消費不足的原因,學界進行了多方面探討,認為影響消費的因素是復雜的:從利率水平、物價水平、消費行為習慣、收入支出不確定性,到歷史及文化傳統、經濟增長速度、社會保障制度、收入分配制度,都可能是消費率變動的重要原因。但隨著世界范圍內人口結構轉變進程的加速,人口年齡結構與消費之間的關系也逐漸被納入消費影響因素的研究范疇。莫迪利安尼(Modigliani)和布倫貝格(Brumberg)提出生命周期假說,為人口年齡結構對消費的影響提供了一個解釋框架<sup>[2]</sup>。生命周期假說認為,消費者一生的財富是封閉的,消費者只在其生命周期內享用所有財產,財產不會發生代際轉移,且消費者各階段的消費水平取決于其一生的總收入,消費水平與其生命周期密切相關,消費者將自己一生的預期收入在不同年齡段進行最優配置,以取得跨期效用最大化<sup>[3]</sup>。一般情況下,勞動年齡人口的收入在滿足自身消費之外,一部分用于撫養下一代,另一部分用于儲蓄以供退休后使用。勞動年齡人口對應于正儲蓄,而少兒人口和老年人口對應于負儲蓄。當一個經濟體中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上升時,經濟體總儲蓄率上升;當少兒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時,經濟體總儲蓄率下降<sup>[4]</sup>,即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會引起消費率和儲蓄率發生相應改變。

然而,國內外學者對中國人口年齡結構變動與消費之間關系的研究卻作出了不盡相同的解釋,得到與生命周期假說并不完全一致的結論。結論一,人口老齡化對消費有正向影響。汪偉通過對中國1989-2006年經濟增長、人口年齡結構的省際面板數據研究,認為撫養比下降是中國儲蓄率上升的原因,伴隨著撫養比的下降,經濟增長對儲蓄率上升的貢獻會不斷強化,反之則弱化<sup>[5]</sup>。譚江蓉、楊云彥基于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和人口普查省域截面數據研究,認為我國農村人口老齡化對農村居民消費傾向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與生命周期假說的結論一致,但對生命周期假說在我國農村地區的適用性提出了質疑<sup>[6]</sup>。結論二,人口老齡化對消費有負向影響。莫迪利安尼等人使用中國1953-2000年有關儲蓄的時間序列數據發現,儲蓄率和長期經濟增長率及負擔系數之間存在顯著的協整關系,認為人均收入增長率和少兒撫養系數的變化能夠解釋中國的高儲蓄率<sup>[7]</sup>。李春琦、張杰平則根據1978-2007年我國宏觀年度數據研究指出,少年撫養系數和老年撫養系數對居民消費均有顯著負向影響,農村居民消費習慣非常穩定,研究結論不支持生命周期假說<sup>[8]</sup>。萬克德等人通過對山東省1995-2010年城鎮居民消費的時間序列數據分析發現,人口老齡化將會引起城鎮居民儲蓄率降低,同時人口年齡結構的轉變也會帶來消費結構的變化<sup>[9]</sup>。毛中根等人利用1996-2010年省際面板數據研究發現,老年撫養比的提高是導致居民消費降低的一個重要原因<sup>[10]</sup>。結論三,人口老齡化對消費無明顯影響。科里(Kraay)基于1978-1989年中國分省居民儲蓄家庭調查面板數據的研究認為,在統計意義上,樣本期間撫養系數對儲蓄并不存在顯著影響<sup>[11]</sup>。李文星等人利用中國1989-2004年的省際面板數據,研究指出我國兒童撫養系數對居民消費具有負向影響,但這種影響并不大,老年撫養系數變化則對居民消費的影響不顯著,因此認為中國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并不是中國目前居民消費率過低的原因<sup>[12]</sup>。結論四,人口老齡化對消費具有階段性變動影響。于瀟、孫猛研究發現,在人口老齡化起步階段,老年人口比重快速提高的同時會伴隨著少兒人口比重的迅速下降,當少兒消費系數低于老年消費系數時,人口老齡化對消費的影響為正向,當人口老齡化進入中期階段時,會對消費產生負向抑制,當人口老齡化為晚期時,不會對消費產生影響<sup>[13]</sup>。綜合來看,上述研究大多支持了人口年齡結構與居民消費具有相關關系的觀點,但是由于研究方法、模型建構和變量選取等方面的原因,人口年齡結構轉變對居民消費的影響仍然尚無定論。

近年來,我國人口年齡結構轉變進程不斷加速。筆者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13》及國家統計局網站公布的數據計算得出,2012年底,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12714萬人,比2000年凈增加3893萬人,老年人口占比達到9.4%,超過人口老齡化國際標準2.4個百分點;14歲及以下少年兒童人口減少到22287萬人,比十年前凈減少6725萬人,少年兒童人口占比降低6.4個百分點至16.5%;城鄉人口年齡結構轉變差異則持續擴大,截至2012年底,農村地區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高出城鎮地區將近4個百分點。在這樣劇烈的人口年齡結構變化過程中,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勢必會受到一系列深刻而長遠的影響。本文關注的是,我國城鄉居民消費是否會因人口年齡結構轉變而產生相應的變化?如果是,人口年齡結構轉變與城鄉居民消費的關系如何?為回答這些問題,本文基于1987-2011年我國城鄉人口年齡結構與消費的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實證分析。與以往研究相比,本文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現有文獻多對我國城鄉居民消費情況進行分別研究,而本文則在同一分析框架下對我國城鄉人口年齡結構與居民消費關系進行比較研究,挖掘共性與異性;二是已有研究多采用截面數據或面板數據,缺乏就人口年齡結構因素對消費影響的動態分析,本文將基于協整理論進行更深入的探討;三是本文將采用更新的數據,做到規范分析和實證分析相結合。

二、我國人口年齡結構與消費變動

1.人口年齡結構不斷老化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計劃生育外力遏制下,我國總和生育率不斷降低,由高位水平下降至超低生育率范疇,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僅為1.18。持續超低生育率所帶來的,是人口年齡結構的劇烈轉變。筆者根據歷年《中國統計年鑒》以及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第五、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計算得出,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相對年輕,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僅為5.6%,少兒撫養比為41.5%,老年撫養比為8.3%,于2000年正式跨入老齡化隊伍之后,我國人口年齡結構進入加速轉變階段。截至2011年底,少兒撫養比進一步減少到22.1%,比1990年減少近20個百分點,而老年撫養比則上升至12.3%,比1990年增加了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我國城鄉人口結構轉變差距也在不斷擴大,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農村地區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僅高于城鎮地區0.6個百分點,而到2011年這一差距進一步擴大到2.4個百分點;在撫養比上,城、鄉少兒撫養比分別由1990年的30.77%和45.75%下降到2011年的8.39%和26.57%,城、鄉老年撫養比則分別由1990年的7.03%和8.87%上升到2011年的10.27%和14.62%。由此可見,在整體人口年齡結構快速老化的進程中,與城鎮地區相比,我國農村地區正在經歷更為劇烈的人口轉變過程。

2.消費率持續下降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城鄉居民收入也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根據歷年《中國統計年鑒》中的數據可知,2011年底,我國城鎮居民實際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達到7980.03元,是1990年的5.2倍,年均增長率為8.24%,農村居民實際人均純收入也從1990年的686.3元增加至2011年的2696.17元,翻了兩番,年均遞增6.08%。但與此同時,我國居民消費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卻逐漸降低,由1990年的48.85%下降到2011年的35.75%,降低了13.1個百分點。2011年城、鄉居民平均消費傾向僅為0.70和0.75,比1990年分別降低了0.15和0.90。盡管近年來我國居民平均消費傾向仍然處于相對較高水平,約將2/3的收入用于消費性支出,但從居民消費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持續下降的變化趨勢來看,消費不足仍然會對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造成不利影響。

三、模型構建與數據選取

1.模型構建

霍爾(Hall)在理性預期理論和生命周期理論基礎上構建了個人消費的隨機游走模型,認為個人當期消費主要是受到前期消費的影響,個人消費行為具有一定的穩定性<sup>[14]</sup>。基于霍爾的個人消費模型,本文將居民消費率作為對個人消費的度量,構建居民消費率的隨機游走模型:

conrt=conrt-1+ε(1)

其中,conrt為當期消費率,conrt-1為前期消費率,ε為隨機擾動項。為考察人口年齡結構對消費率的影響,本文將少兒撫養比(fyr)和老年撫養比(for)作為解釋變量納入霍爾隨機游走模型之中,得到如下模型:

conrt=α0+α1conrt-1+α2fyrt+α3fort+ε(2)

在模型(2)的基礎上,進一步考慮其他一些對居民消費率有影響的因素。莫迪利安尼等人在其對生命周期理論的擴展研究中發現,居民收入增長率會對居民消費率產生影響,兩者存在負相關關系<sup>[7]</sup>。凱恩斯(Keynes)也認為消費與收入密切相關,并存在消費傾向隨收入增加邊際遞減的可能<sup>[15]</sup>。因此,本文將人均收入增長率(incgr)納入模型以考察其對消費的影響。此外,本文還引入通貨膨脹率(ifr),以反映物價及宏觀經濟環境不確定性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同時,考慮到城鎮化進程中城鄉居民生活交集逐漸擴大,消費的示范效應可能會影響居民消費行為,故引入收入比(incr)反映這一生活變化對居民消費的影響。綜上,得到基本模型如下:

conrt=α0+α1conrt-1+α2fyrt+α3fort+α4incgrt+α5incrt+α6ifrt+ε(3)

人口年齡結構轉變意味著人口群體正在經歷一個青壯年人口逐漸減少、中老年人口不斷增多的動態變化過程,這一人口年齡結構轉變過程相應會引致人口群體消費行為的改變,從而使得整體人口群體在人口年齡結構不同轉變時期表現出不同的消費傾向。在分析人口年齡結構轉變與居民消費關系的時候,為對比不同人口年齡結構轉變時期消費行為的差異及變動方向,有必要引入人口年齡結構變量與時間變量的交互項。在式(3)中引入時間變量time與人口撫養比的交互變量,構成擴展模型1:

conrt=α0+α1conrt-1+α4incgrt+α5incrt+α6ifrt+α7time*fyrt+α8time

*fort+ε(4)

消費行為不僅與人口年齡結構有關,同時也受到收入水平的影響。無論是凱恩斯的絕對收入假說,還是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說等,都認為消費與收入、收入增長率有密切關系。由此,收入很可能會將人口年齡結構對消費的影響進行強化,即在居民收入增長率越高的情況下,人口年齡結構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可能就越顯著 <sup>[16]</sup>。本文在基本模型中加入人口結構與居民收入增長率的交互項,以反映收入因素對人口年齡結構與消費之間關系的影響,從而構成擴展模型2:

conrt=α0+α1conrt-1+α2fyrt+α3fort+α5incrt+α6ifrt+α9fyrt*incgrt+α10fort*incgrt+ε(5)

2.數據選取

本文數據來自1987-2011年中國城、鄉時間序列數據。居民消費率(conr)為居民平均消費傾向×100%,城鎮居民平均消費傾向為家庭人均消費支出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農村居民平均消費傾向為家庭人均消費支出與家庭人均純收入之比。人均收入增長率(incgr)為經過價格平減后(以1986年為基期)的實際人均收入增長率,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長率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長率為家庭人均純收入增長率。城鄉居民收入比(incr)為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之比。通貨膨脹率(ifr)由消費價格指數增長率近似替代,城鎮通貨膨脹率和農村通貨膨脹率分別由城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增長率和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增長率得到。少兒撫養比(fyr)為0-14歲人口占15-64歲人口比重,老年撫養比(for)為65歲及以上人口占15-64歲人口比重。時間虛擬變量time,取值為0和1(2000年之前time=0,2000年及之后time=1)。城鄉居民消費率、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長率、城鄉收入比、城鄉通貨膨脹率由1988-2012年《中國統計年鑒》中相關數據整理計算得到,少兒撫養比和老年撫養比由1988-2012年《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中國人口統計年鑒》相關數據整理得到。

四、 實證分析

1.平穩性檢驗

平穩時間序列是對時序變量采用傳統最小二乘法(OLS)進行回歸的必要前提條件,對于非平穩時間序列而言,傳統OLS估計會導致偽回歸,產生對結果的解釋偏差。因此,對時序變量進行計量建模分析前,應對各變量平穩性進行檢驗。本文采用ADF單位根檢驗方法,對消費率及相關解釋變量的平穩性進行檢驗。城鎮居民消費率、農村居民消費率、老年撫養比、少兒撫養比、家庭人均收入增長率、收入比和通貨膨脹率均為非平穩時間序列,但上述各變量的一次差分序列為平穩時間序列。限于篇幅,檢驗結果略。

2.Johansen協整關系檢驗

由單位根檢驗可知,城鄉居民消費率及各解釋變量均為I(1)過程,為同階差分平穩時間序列,符合協整關系檢驗的前提條件。協整分析的經濟意義在于揭示各時間序列變量之間存在長期穩定關系。進一步地,對于非平穩時間序列變量,只要變量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就可以建立動態回歸模型,這時模型殘差為平穩時間序列從而不會導致因虛假回歸引致的結果解釋謬誤<sup>[17]</sup>。通常情況下,用于變量之間協整關系的檢驗有恩格爾-格蘭杰(EG)兩步法和基于向量自回歸模型(VAR模型)的約翰遜(Johansen)極大似然法,前者主要用于兩變量之間的協整關系檢驗,而后者則可以用于多變量之間協整關系的檢驗。本文基于赤池信息準則(AIC)及施瓦茲準則(SC),確定滯后階數為1,分別得到城鎮居民消費率、農村居民消費率、老年撫養比、少兒撫養比、家庭人均收入增長率、收入比和通貨膨脹率各變量之間協整關系檢驗結果,詳見表1。

3.模型估計結果

基于OLS法,采用1987-2011年數據對我國城鎮、農村居民消費基本模型和擴展模型進行參數估計。從測算結果(初始模型)可以看出,雖然模型整體擬合效果較好,但是仍然存在部分變量不能通過統計檢驗的情況。說明模型解釋變量之間存在多重共線性,需要對部分變量進行適當剔除,否則會導致回歸系數估計失真,影響對模型結果的解釋。本文采用逐步回歸法剔除初始模型中的變量,得到修正模型估計結果,可以看出模型整體擬合效果均有較大提升;模型殘差序列的ADF檢驗結果顯示各殘差均為平穩時間序列I(0)過程(限于篇幅,具體檢驗過程略)。對于時間序列數據建模,最重要的是保證殘差序列非自相關性[18-19],鑒于本文模型中將滯后一期的因變量conrt-1作為解釋變量,違背了杜賓-瓦特森(D.W.)檢驗的原假設,這里采用拉格朗日乘數檢驗法對模型殘差序列的自相關性進行檢驗。殘差相關性的拉格朗日乘數統計檢驗結果顯示,不能拒絕模型不存在3階及以下殘差序列自相關的原假設,說明修正后模型的殘差不具有顯著的自相關性(見表2及表3),這些均反映出修正后模型估計結果的有效性。本文重點關注少兒撫養比、老年撫養比及其交互作用結果,具體參數估計結果見表2及表3。

表2及表3模型參數估計結果顯示,我國城、鄉人口年齡結構變動對居民消費率的影響并不完全一致。

基本模型修正估計結果表明,少兒撫養比對城、鄉居民消費率均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少兒撫養比越低,消費率越低。根據歷年《中國統計年鑒》中的數據,20世紀70年代以來,嚴格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使得我國城鄉生育率大幅度下降,平均每個家庭擁有孩子的數量急劇減少,少兒撫養比由

表2城鎮居民消費率估計結果(被解釋變量=conr)

80年代初期的54.6%下降到2012年的22.2%。在以質量替代數量的動機下,孩子數量的減少促使城鄉居民加大對子女人力資本投資,更加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然而,從絕對數量上看,計劃生育政策下孩子數量大幅減少家庭的即期消費支出仍然會低于擁有較多孩子的非計劃生育家庭的即期消費支出。此外,在孩子數量減少的情況下,“養兒防老”無法得到充分保障,增加儲蓄就成為我國城鄉居民普遍的替代選擇,這也是用于抵御老年風險的一種現實策略。由基本模型修正估計結果可知,城鎮地區少兒撫養比每降低一個單位,居民消費率將減少0.3961個單位,農村地區少兒撫養比每降低1個單位,居民消費率將降低0.3280個單位,可見人口年齡結構轉變并沒有造成我國城鄉居民消費率邊際變化的顯著差距。對于這個結果的一種合理解釋是,相對于城鎮居民,我國農村居民更懷有一種希望子女擺脫農村生活環境、真正成為城里人的心態。面對城鄉生活水平上的顯著差異,他們不得不在現有相對較低的生活水平基礎上大量減少消費,增加家庭儲蓄,以便在子女學習、工作、婚姻和住房等方面作出更多貢獻。這使得農村居民消費率與城鎮居民消費率對人口年齡結構的邊際變化率基本處于同一水平。

生命周期假說認為老年人處于生命歷程的負儲蓄階段,其消費來源于勞動年齡階段的儲蓄積累,老年撫養比與消費率應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然而實證分析結果并不支持這一結論。模型估計結果顯示,無論城鎮還是農村,老年撫養比對消費率的影響均不具有統計上的顯著性。雖然在城鄉人口年齡結構轉變過程中,老年人口增多可能會促使家庭成員對其的贍養支出增加,然而在我國社會保障不健全、謹慎消費習慣及贈遺動機等因素的影響下,老年人也具有較強的儲蓄動機。現階段我國人口年齡結構轉變過程仍處于起步階段,可能是這兩方面的效應相當,兩者相互抵消后使得人口年齡結構轉變并不對總體消費率產生明顯影響。但是,隨著人口年齡結構轉變的進一步加速,老年撫養比對消費率的影響將逐步顯現。

在城鄉消費率擴展模型1的修正結果中,時間變量與撫養比交互項time*for和time*fyr均能通過顯著性檢驗但符號不同,說明時間與撫養比之間存在交互作用,即在人口年齡結構轉變進程中的不同階段上,撫養比對消費率作用不同。對于城鎮居民,time*for系數為負,time*fyr系數為正,說明與2000年之前我國尚未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這一時期的消費率水平相比,人口年齡結構轉變帶來的老年撫養比的上升導致消費率減少,而少兒撫養比的增加則導致消費率增加;對于農村居民,time*for系數為正,time*fyr系數為負,說明進入21世紀之后,老年撫養比、少兒撫養比的上升則分別導致了消費率的上升、下降,人口年齡結構對消費率的時期作用與城鎮居民相反。由此可見,與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之前相比,現階段人口結構轉變在城、鄉區域對消費的影響是有差異的。此外,由擴展模型1的修正結果可知,對于城、鄉居民均存在time*for系數絕對值大于time*fyr,說明人口年齡結構轉變進入加速期后,相對于少兒撫養比,我國老年撫養比對消費率影響更大。

進一步地,修正擴展模型2的估計結果顯示,城鄉人口年齡結構均通過家庭人均收入增長率對消費率具有偏效應,但具體作用變量不同。對于城鎮居民,存在少兒撫養比對消費率的偏效應,具體為:conrfyr=0.4833-0.8901*incgr,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每增長1個百分點,偏效應增加0.4744個百分點。且隨著家庭人均收入增長率的提高,少兒撫養比對消費率的偏效應呈現線性遞減趨勢,當家庭人均收入增長率達到54.29%時,少兒撫養比對消費率的偏效應達到拐點。近年來,我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長率持續保持在8%左右,這意味著現階段城鎮少兒撫養比對消費的偏效應為0.4120,具有正向影響,說明城鎮居民家庭消費存在向子女傾斜,而老年撫養比對消費的偏效應不顯著可能與城鎮老年人具有相對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有關。對于農村居民而言,則存在老年撫養比對消費的偏效應,

具體為conrfor=1.7429+4.1930*incgr,即家庭人均收入增長率每增加1個百分點,偏效應增加1.7848個百分點,老年撫養比對消費率的偏效應隨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長率的增加而上升。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農村家庭人均純收入連年增長,根據歷年《中國統計年鑒》數據,增長率由2000年的4.18%增加至2011年的11.42%。然而在現階段尚不健全、水平較低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的情況下,家庭對老人贍養的責任不斷加重,可能會在較大程度上影響農村居民家庭消費支出決策,出現對老年人生活消費支出的家庭負擔水平隨老年人口數量上升而不斷增加的現象,這與農村老年撫養比對消費偏效應的線性增長模式是一致的。由上述偏效應分析可見,消費與人口年齡結構之間的關系在收入增長這一因素的影響下得到了強化與凸顯。

此外,基本模型中城、鄉居民消費率的一期滯后(conrt-1)系數均為正,且能夠分別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我國城鄉居民消費習慣較為穩定,雖然消費水平能夠隨收入水平增加而上升,但整體消費決策仍然比較謹慎。收入比(incr)對城鄉居民消費具有顯著影響,收入差距的擴大會導致消費率增長,這一點可能與城鎮居民對農村居民的消費示范效應有關。城鄉通貨膨脹率(ifr)與居民消費率之間不具有顯著相關關系,說明目前通貨膨脹率并不是消費率變動的主要原因。

五、結論與討論

總體而言,我國城鄉人口年齡結構與居民消費具有密切關系。本文利用1987-2011年時間序列數據,在單位根和協整理論的基礎上,基于OLS模型對我國城鄉人口年齡結構與居民消費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第一,城、鄉居民消費率與少兒撫養比之間均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少兒撫養比越低,居民消費率越低,少兒撫養比的降低對城、鄉居民消費率邊際變化的影響差異不大;但現階段老年撫養比對城、鄉居民消費率的作用并不顯著。

第二,人口年齡結構與時間的交互作用顯示:與進入人口老齡化時期之前相比,對于城鎮居民而言,老年撫養比的上升導致消費率減少,少兒撫養比的上升則導致消費率的增加;對于農村居民而言,老年撫養比、少兒撫養比的上升則分別導致了消費率的上升、下降;但無論是對于城鎮居民還是農村居民,當人口年齡結構轉變進入加速期后,老年撫養比對消費率的影響均大于少兒撫養比。人口年齡結構與收入增長率的交互作用顯示:城鎮、農村居民人口年齡結構通過家庭人均收入增長率對消費具有偏效應,其中少兒撫養比對城鎮居民消費率具有顯著偏效應,老年撫養比對農村居民消費具有顯著偏效應,這表明在家庭收入增長的情況下,城、鄉居民家庭消費分別存在向照料子女、贍養老人方面的傾斜。

第三,擴大內部消費需求是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關鍵。根據我國人口年齡結構與城鄉居民消費關系的實證研究結果,本文認為現階段政府首先應該加大對現代農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向農村居民作出政策傾斜,減輕農村居民的家庭負擔,增強農村居民的消費信心;其次,應盡快完善城鄉社會保障制度,特別是建立一體化的城鄉養老和醫療保障體系,縮小保障水平差距,降低城鄉老年居民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最后,政府還應宣傳、倡導積極的老年消費觀念,對老年市場的發展給予正確引導,大力扶持老齡產業發展。

本文在同一框架下對我國現階段城、鄉人口年齡結構與居民消費關系進行了比較分析。但由于人口老齡化是一個動態發展過程,人口年齡結構轉變與消費之間關系也并非一成不變。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城、鄉居民消費情況會如何變化,又會有哪些新的差異,這是需要長期動態研究的內容。在平均受教育年限延長、平均預期壽命延長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下,現階段國際通用定義下人口撫養比等人口結構指標的適用性也值得進一步商榷。此外,本文主要討論了人口年齡結構與消費之間的關系,但由于影響消費變動的因素具有高度復雜性(比如人口因素方面可能還與人口性別結構、空間結構等具有密切關系),同時也會受到如經濟發展水平、城鎮化與現代化水平、社會保障水平、收入分配制度、政府支出結構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這些均決定了將消費問題放入一個更豐富的研究框架中進行討論的可能性,相關內容尚待進一步展開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張樂, 雷良海. 中國人口年齡結構與消費關系的區域研究[J]. 人口與經濟, 2011(1): 16-21.

[2] MODIGLIANI F, BRUMBERG R. Utility analysis and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crosssection data [M] // KENNETH K K. PostKeynesian Economics. New Brunswick, NJ: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54:388-436.

[3] 祁鼎, 王師, 鄧曉羽, 孫武軍. 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對消費的影響研究[J]. 審計與經濟研究, 2012(4): 95-103.

[4] 張玉周. 河南省鄉村人口年齡結構對消費影響的實證分析[J]. 人口與經濟, 2011(5): 75-79.

[5] 汪偉. 經濟增長、人口結構變化與中國高儲蓄率[J]. 經濟學(季刊) , 2009(1): 29-52.

[6] 譚江蓉, 楊云彥. 人口流動、老齡化對鄉村居民消費的影響[J]. 人口學刊, 2012(6): 9-15.

[7] MODIGLIANI F, CAO S L. The Chinese saving puzzle and the lifecycle hypothesis[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04(1):145-170.

[8] 李春琦, 張杰平. 中國人口結構變動對鄉村居民消費的影響研究[J]. 中國人口科學, 2009(4): 14-22.

[9] 萬克德, 宋廷, 郭思亮. 山東省人口老齡化對城鎮居民消費需求的影響――基于六普數據的分析[J]. 中國人口科學, 2013(4): 82-88.

[10] 毛中根, 孫武福, 洪濤. 中國人口年齡結構與居民消費關系的比較分析[J]. 人口研究, 2013(3): 82-92.

[11] KRAAY A. Household saving in China [J].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2003(3): 545-570.

[12] 李文星, 徐長生, 艾春榮. 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和居民消費:1989-2004[J]. 經濟研究,2008(7): 118-129.

[13] 于瀟, 孫猛. 中國人口老齡化對消費的影響研究[J].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2(1): 141- 147.

[14] HALL R E. Stochastic implications of the life cycle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theory and evidence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8, 86(6):971-987.

[15]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 就業、信息和貨幣通論[M].魏塤,譯.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11:93-115.

[16] 羅光強, 謝衛衛. 中國人口撫養比與居民消費――基于生命周期理論[J]. 人口與經濟, 2013(5): 3-9.

[17] 王燕. 應用時間序列分析[M].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2:221-225.

篇8

關鍵詞:小學二年級;教學實踐;閱讀理解;一句話作文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進入二年級后,語文教學已從組詞造句向更深層次遞進了一步。日常教學實踐中,筆者嘗試采取了“說好一句話”“讀好一本書”“寫好一句話”等教學活動,通過課本教材知識的鞏固和掌握,增加課外閱讀練習,使學生在短文閱讀理解、語言表達等方面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一、說好一句話

小學低段的課本內容,大多簡單易懂,篇幅較短。在日常教學中,我們首先針對有的學生不愛表達,語言能力較弱的現象,以課本教材為主,加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方面進行了實踐。在課堂上,除了要完成書寫的練習之外,添加了講故事、說新聞、談趣事等小環節,每節課選一兩名學生上臺,講講他們看到的聽到的新聞,或者自己編個小故事等等。通過這些形式,培養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并提高了他們說好一句話的能力。不怕學生說不好,就怕不說,經過這樣長期的練習,每個學生都取得了優異于沒有參加此項活動學生的成績。

二、讀好一本書

除了在學習好課本上的知識后,還要積極拓展課外的知識內容,讓學生多讀報紙、多讀課外書,從而提高學生課外學習的興趣,拓展知識層面。

閱讀理解,也就是閱讀得多了,學習得多了,才能更好地理

解。讀非多讀不能達意也。只要認真地去讀一本書,不管是經典書籍,還是一般書籍,讀得多了,理解自然越深。

三、寫好一句話

既要學會說,還要學會寫。二年級學生從一句話作文開始,要逐步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文字的掌握能力。剛開始學,可能寫的言語很幼稚,句子也不完整,意思表達得也不準確,或者寫在紙上的最后只有一句話。這些都不要緊,只要他肯寫,只要他能寫,就是走向了成功的第一步。

語文學習就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多讀多寫多練,才能夠取得優異的成績。

參考文獻:

篇9

【教學目標】了解“田園”詩發展成“山水田園”詩。

師:前幾周我們學了兩首詩,誰來帶領大家背誦?

(師指一生領背誦《歸園田居》和《飲酒》)

師:這兩首詩的作者是誰?

生(齊):陶淵明。

師:陶淵明在詩歌創作上很有成就啊!誰來說說他的貢獻?

生:陶淵明是田園詩派的創始人。

生:“田園詩”描寫鄉村田園風光和田園生活,表達了詩人歸隱的志向和高潔的品質。

師:你們說得很全面。300年過去了,詩人們發現,不僅田園風光恬靜優美,大自然的山水風光也無限美好。于是,“田園”詩又往前進了一步,發展成了――猜一猜。

生:“山水田園”詩。

師:王維就是“山水田園” 詩派的代表之一。

二、 王維是天才詩人。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聲韻美

【教學目標】明白什么叫“字正腔圓”, 了解詩歌節奏。通過一遍遍形式不同的誦讀,感受詩歌的聲韻美。

師:同學們知道嗎,王維是天才,從小便聰明過人,十五歲進京考試,由于寫得一手好詩,而且精通音律,一下子便在京城的王公貴族之間傳開了。從此,王維小小年紀便成了有名的“詩人”。

(師出示《山居秋暝》)

師:這首詩是王維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之一。誰會讀詩題?

(一生讀)

師:字音咬得很準。一起讀“暝”。

(生齊讀“暝”)

師:齊讀詩題。

(生齊讀詩題)

師:古人吟詩講究“字正腔圓”,就是每一個字音都要讀到位。自己把古詩讀兩遍,要求字正腔圓。

(生自由讀古詩)

師:女生先來,好不好?

(師指一名女生讀)

師:讀得怎么樣?

生:吐字很清楚,字音咬得很準。

師:是的,基本做到字正腔圓了。再請一個男生,你來。

(師指一名男生讀)

師:誰來表揚他?

生:我認為男生讀得更好,聲音洪亮,有了點腔調了。

師:看來男女生讀詩各有優點。下面老師和大家一起讀,聽好。

師:我讀“空山――”你們讀“新雨后――”吟詩就好像唱歌,它的停頓比較講究,字音要拖長,才有韻味。

(師生合作,朗讀全詩。)

師:詩歌節奏很舒緩,大家的朗讀很有韻味兒!連起來試試,看看是不是字正腔圓,齊讀。

(生齊讀,朗讀很認真,注意了節奏和腔調。)

師:大家的吟誦真精彩!這就是詩歌的“聲韻美”!

三、 王維是山水畫家。賞析文字,感受詩歌的畫面美

【教學目標】通過想象賞析“明月”“松”“清泉”“石”等山林景物,感受“詩中有畫”。

師:讀了這么多遍,你覺得“山居秋暝”描繪的是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的景色?

生:這首詩描繪的是秋天山間的景色。

生:我給她補充一下,《山居秋暝》描繪的是一個秋天的雨后,山間黃昏時的美景。

師:這樣說已經很全面了,你讀得很仔細。王維把這座山叫什么山?

生:空山。

師:“空山”真的是空的嗎?什么都沒有嗎?

(生紛紛搖頭)

師:你從詩中看到了哪些

景色?

生:我從詩中看到了明月、松、清泉、石、竹、蓮,我是從第二句和第三句看到的。

(師出示: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師:你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把這兩句讀出來。

生:“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師:同學們知道嗎?王維不僅是詩人,還是有名的畫家。他開創了“水墨畫”,不用彩色,只用墨的濃淡來體現色彩。后來就有人贊美王維的詩“詩中有畫”。這樣一個善于創造美的大詩人,他眼中的“空山”一定不空,一定是富有詩情畫意的。用心讀一讀,你看到了怎樣動人的畫面?

生:我眼前仿佛出現了這樣的畫面:傍晚,山林里剛剛下過一場雨,月亮也升起來了,王維在山間散步,啊,空氣多么新鮮!

生:我看到一輪明月頑皮地跳上枝頭,乳白的月光透過濃密的松林在地面上投下了奇奇怪怪的影子。

師:看來王維富有童心啊!

生:我還看到清澈的泉水在月光的照耀下閃著銀色的波光,它們跳過山間的石塊,穿過密密的樹林,一路唱著歌兒從詩人身邊走過。

師:你真是王維的知音啊!在你和王維眼中,山林里司空見慣的景竟然是那么美好,像一幅水墨畫一樣。王維畫山水畫的技巧十分高超,他善于調墨,濃淡變化很巧妙,黑白的水墨畫比濃墨重彩的畫更美!他的詩和水墨畫兒一樣,淡雅宜人。你看,潔白的月光,青黑的石頭、墨色的老松、亮晶晶的泉水……

(師生欣賞圖片)

師:空山一點也不蕭條,空山景色優美,多有詩情畫意啊!把你感受到的,送到這短短的十個字中,讀!

(師指名讀)

師:你讓我感受到了“詩中有畫”!

(師指名讀)

師:你用朗讀在我面前展開了一幅《明月青松圖》!你讀得真有韻味!

(生齊讀)

師:這“空山”中可不光有美景,還有誰?

生:還有洗衣女子和漁夫。

師:有人,就有了生機啦!誰來讀?

(師指名讀)

師:我仿佛聽到了女孩子們洗完衣服回來的歡聲笑語,仿佛聽到了漁夫唱著漁歌高高興興地回來啦。這傍晚的空山,除了洗衣女、漁夫,還有什么人樂在其中呢?

生:我覺得應該還有小孩子聚在一起抓螢火蟲,玩游戲吧!

師:是啊,“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生:還有老人們聚在一起聊家常。

師:白發誰家翁媼,多悠閑!

生:還有婦女在家中做晚

飯,山間炊煙裊裊,家家戶戶飄出飯菜的香味!

師:雖是粗茶淡飯,但是格外香甜!

師:哦,原來空山不空,恰恰是悠閑歡樂的!你向往這種自由與悠閑嗎?你想到了什么地方?

生:人間天堂、世外桃源。

師:把你的向往與羨慕讀

出來。

(師指名讀,生齊讀。)

四、 王維是隱士。拓展閱讀,感受王維對隱居生活的熱愛

師:王維喜愛這美麗的山水、熱愛這悠閑的山水田園生活嗎?當時王維還有官職在身啊,這里只是他偶爾度假的地方。如果是你,你覺得是當官快樂還是享受山水田園生活快樂?

生:我當然喜歡悠閑的山水田園生活了,不用為國家大事操勞,不用擔心被人排擠。

生:雖然窮一點,吃的是粗茶淡飯,但是平平淡淡才是真。

生:如果身不由己,那我也會非常留戀這樣的地方,這樣的生活,每天靠自己的勞動獲得生活的來源,苦一點,但是自由自在,不需要給別人磕頭。

師:人各有志。我們來看最后一句,結合文后的注釋讀一讀,王維將會如何選擇?

(師出示:“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生齊讀。)

師:“空山”有優美的景色,有悠閑自在的人生!還有什么比身在“空山”更自在的呢?

(師生吟誦全詩)

五、誦讀王維名詩句,舉一反三,進一步感受“詩中有畫”

(師出示: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師:這句詩是王維晚年心境最好的寫照。讓我們看看,晚年的王維只想靜靜地享受什么?

(師出示以下詩句,生靜讀、思考。)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竹里館》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青溪》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過香積寺》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鳥鳴澗》

生:他只想享受這詩情畫意。

生:他只想和明月清風做伴,只想在山林里安安靜靜地度過晚年。

師:我們再來看看,晚年的王維,他只想靜靜地做什么。

(師出示以下詩句,生靜讀、

思考。)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酬張少府》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青溪》

生:他只想彈彈琴,釣釣魚,過悠閑、簡單卻無拘無束的生活。

生:他不想功名利祿,不想榮華富貴,只想簡簡單單。

師:把你最喜歡的詩句,朗誦給大家聽。

(師指名讀)

師:什么功名利祿,什么榮華富貴,都不如我的青山綠水,都不如我的明月青松!這就是詩人王維,畫家王維,隱士王維!這就是王維的山水田園詩!

【評析】

這是一節《12歲以前的語文》校本教材實驗課。教師以王維的一首詩《山居秋暝》為突破點,讓學生了解王維是一位“天才詩人”,是一位“山水畫家”,是一位“隱居山林”的隱士。通過誦讀感受詩歌的韻律美;通過想象賞析“明月”“松”“清泉”“石”等山林景物,感受詩歌畫面美;通過拓展閱讀,感受詩人的品格美。整個教學過程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教學環節環環相扣

教學前幾分鐘,教師先帶領學生回顧先前所學的田園詩,對田園詩發展成山水田園詩進行初步的了解。短短兩三分鐘的時間就將舊知和新知有機對接。接下來用三個環節來突破重點:王維是天才詩人,通過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聲韻美;王維是山水畫家,通過賞析文字,感受詩歌的畫面美;王維是隱士,通過拓展閱讀,感受王維對隱居生活的熱愛。三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學生對詩歌的領悟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誦讀指導貫穿始終

詩歌教學最重要的便是指導誦讀,讓學生在朗朗的讀書聲中自然而然地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動靜美。詩中頷聯和頸聯對仗工整,讀來朗朗上口。不僅如此,頷聯寫景,頸聯由景寫到人,動靜交錯,視聽結合。“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由此可見一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動靜關系的處理上,詩人匠心獨運,喜用靜觀中捕捉到的形象,以動態為靜態服務,以聲響為寧靜服務。譬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給人的感覺,猶如幾個精彩鏡頭剪輯而成的滾動畫面,場景在變,人物在動,“鏡頭”從一個動點跳到另一個動點。這種錯落有致的章法和變換靈活的句型,使得全詩充滿靈動與生氣。這樣精妙的詩,應當反復讀,好好讀。在本節課中,教師先給學生提出誦讀的要求:字正腔圓;然后在想象畫面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理解逐句誦讀,教師及時給予正面的評價,比如“你讓我感受到了詩中有畫”,“你用朗讀在我面前展開了一幅《明月青松圖》!你讀得有韻味”。

三、扣住詩句想象畫面

詩歌強調畫面美,在詩歌教學中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感受其畫面美是很重要的。王維山水田園詩最大的特點就是“詩中有畫”,這是啟發學生想象畫面、培養學生語感的最好教材。因此在教學中,對頷聯和頸聯的教學,教師就啟發學生大膽想象畫面,尤其在頸聯教學時,教師鼓勵學生想象詩句以外的畫面:這山中,除了洗衣女子和漁夫,還有誰也樂在其中呢?學生的眼前立刻豁然開朗,一幅幅生動的山村生活畫卷徐徐打開,這些生活片段是那么自由自在,那么溫馨幸福,那么令人神往!這個環節的處理為下面感受王維此時“隱者”的心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拓展閱讀舉一反三

篇10

非典型90后演技派

比起董子健的演技,人們似乎總是對他的身世更感興趣:父親董志華,內地知名演員,主演過《大上海1937》《過江龍》《西安殺戮》等影片;母親王京花,中國第一代經紀人,一手捧紅了范冰冰、李冰冰、胡軍等人。這樣的家庭讓1993年出生的董子健小小年紀就坐擁娛樂圈最浩瀚的人脈。然而,這個90后少年,內心卻好像住著另外一個人,有著超越年齡的成熟和沉穩。在這個鮮肉扎堆比誰更鮮的時代,小董就這樣愣愣地闖入了人們的視野。

劉杰和董子健合作過兩部影片,一部是董子健的處女作《青春派》,那部戲把董子健送上了金馬獎最佳新人的提名,第二部《德蘭》則讓他拿到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劉杰回憶起第一次見到董子健的場景:“我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就是一個剛鍛煉完、洗完澡的朝氣蓬勃的小孩兒。”如今,劉杰對董子健的評價很高,因為董子健是他深入接觸的第一個90后演員,他因此改變了對90后的看法。“現在我非常高看這一代人。在幸福時代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可能會有很多缺點,但在小董身上幾乎看不到,相反你能看到他豁達、仁義、努力、果決的特質,美好的詞都愿意放到他身上。”電影《德蘭》里,董子健要出演一個山里的孩子,導演要求演員在形體上也要是個山里的孩子,不能像城里孩子一樣肥嘟嘟的。但是,當董子健真的將體重降了三分之一時,導演還是大吃一驚,他沒想到“嬌生慣養”的孩子能夠這樣不傲嬌,肯于吃苦。

非傳奇小董

校園里沒有董子健的傳說。

2010年9月至2013年6月,董子健在北京第八十中學讀高中。高中時候的董子健,就和絕大多數國內十六七歲的高中男生一樣,穿著寬大的運動款校服,利用課間休息時間跑出去打籃球,然后一身臭汗回到教室上課,不是班干部也不是校草,成績不出挑,也不過分叛逆。董子健說,那時他的存在感并不強,有時參加活動,到場的同學會突然來一句:“小董,你也在這里啊!”

2013年的夏天,電影《青春派》上映時同學們才發現:電影里那個在高考前拍畢業照時,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大聲用泰戈爾的詩句向暗戀了三年的女生表白的居然,竟然是自己的同學。

少年董子健的“明星日常”

在電影《少年班》里,董子健飾演的吳未是少年班班長,也是少年班中唯一的“平凡”人,他是班上成績最差的人,是副校長媽媽精心“包裝”出來的少年天才。現實生活中,董子健卻基本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長起來的。母親王京花對董子健完全屬于“放養”,在他身上沒有被早早寄予望子成龍的心切,從小到大,他基本都屬于自由生長。自打懂事之后,董子健一直叫母親王京花“花姐”。花姐很少去劇組探兒子的班,甚至從未對媒體或者在任何公眾場合提到過關于兒子的話題。

在小時候接觸到的那些演員中,陳道明對董子健的影響最大。“我平時不敢叫他叔叔,都叫老師。道明老師不僅演技好,還不浮躁,讀很多書,沒事就玩玩手風琴、鋼琴,寫寫字,看看書,打打球,這個對我來說真的太牛啦,在這個圈子能做成這樣的,我覺得沒幾個。”董子健說。

不知是不是受了陳道明潛移默化的影響,見過董子健的人都說他有著超乎年齡的淡定。合作過的導演比如劉杰、賈樟柯都認為他的表演松弛自然。可董子健自己知道,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童年的他就跟母親王京花飛來飛去談項目,不管是遇到大導演還是大明星,他都看慣了,實在沒什么好緊張,好害怕的。

對事業,對生活,對感情,他的心里都有桿秤。而現在,他只想多看書看電影,多學習新東西,去更多的地方走走看看。董子健最大的夢想是冬天一個人坐上綠皮火車,一路途經烏蘭巴托再到莫斯科,車窗上全是哈氣,車里一人懷抱一個暖水壺,而車外,是大雪覆蓋的西伯利亞森林。耳機里放著火星電臺的那首電影主題曲《陸知馬俐》:

我要的不是你愛我

更不是你恨我

都他媽的太麻煩

我要的只是簡單的

只是誠實的

好好享受平凡。

(選自2016年第35期《北京青年周刊》,本刊有刪改)

粉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