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標課件范文
時間:2023-03-19 07:58: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音標課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小學五年級學生。經過兩年的英語學習,有了簡單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的能力;同時,學生對英語學習有著較濃厚的興趣,喜歡表達自己的觀點,也具備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2、課標解讀
雖然在課程標準的一級標準里對語音沒有明確要求,但有關小學語音教學的二級要求中對語音目標的要求是:(1)知道錯誤的發音會影響交際;(2)知道字母名稱的讀音;(3)了解簡單的拼讀規律;(4)了解單詞有重音。(5)語音清楚,語調自然。
3、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認識開音節和閉音節,以及元音字母音標的學習,是一節單純的語音課型。四年級上冊已經學習了26個字母及例詞,學生可以初步了解其中的21 個輔音字母在單詞中的讀音。本節課的重點是啟發學生通過仔細讀單詞,自己總結出元音字母Aa和Ee的發音規律,讓學生獲得成功感,進而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認識開音節和閉音節,能夠聽懂,會說,會讀音標“ [ei]、[e] 、[]、[i:]、[i]、[p]、[b]、[m]
4.能力目標:
(1)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小組活動,促進他們養成動腦、動口和動手的好習慣,初步形成主動學習的意識。
(2)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5.情感目標:
(1)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熱情及學習興趣。
(2)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大膽開口,主動模仿。
6.教學重點、難點:
元音字母的兩種發音可能,在單詞中的運用。
教具準備:
課件、單詞卡片,音標卡片和磁鐵。
Step1、Warming up
1、Greeting each other。
2、Sing “ ABC ” song.
Step2、Presentation
引入:(T: We have five new friends, today.)導入5個元音字母aeiou,
A、教授[i:]的發音。
1)教師示范[i:]----穿針引線音,邊示范邊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線從左
向右拉。同時,解說發音要領:[i:]發音時,舌尖抵下齒,前舌中部最高,嘴唇向兩旁伸開,成扁平形。元音字母e及字母組合ee、ea、ie、ei可以讀作[i:]。
2)學生模仿,比一比,誰的發音最佳,并給予恰當的評價。
B、教授[i]的發音。
1)教師示范[i]----微笑露酒窩音,邊示范邊將手掌張開放到頭上向自
己的方向揮動。同時,解說發音要領:[i]發音時,舌尖抵下齒,前舌后部最高,舌前部向硬顎抬起比[i:]低些,下顎稍下垂,舌前部也稍下降。
2)邊做動作邊模仿。
(學習音標如同一年級小朋友學習漢語拼音一樣,有一個音與形的認識過程。課堂上,要求學生仔細聽音、觀察口形,認真模仿,但是課堂上模仿、拼讀過程一長,學生很容易厭煩,所以教學中,運用比一比的競賽方法,以及結合動作學習的方法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3)找一找。請學生們從26個英語字母中,找出哪些字母的發音包含[i:]。
(Bb、Cc、Dd、Ee、Gg、Pp、Tt、Vv)
解說[i:]是一個長元音,“:”是長音符號,比相應的短元音要長兩倍以上。[i:]不是[i]的單純加長。
C、教授[p]的發音。
1) 發[p]音。教師出示一張白紙,放在嘴前,示范發音,紙會顫動。要
求學生注意:發[p]時,雙唇緊閉,氣流從口腔沖出,送氣有力。[p]不響亮,單發[p]時,在遠處幾乎聽不見。
2) 開火車比賽發音。(p---p---[p] [p] [p])
(運用“p---p---[p] [p] [p]”這樣有節奏的練習發音,充滿趣味性,學生學得會非常有興趣)
3) 簡單拼讀:[p]—[i:]==[pi:],教師示范后,學生模仿發音。要領:輔音輕,元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
(由[p]、[i:]的字母音標發音到[pi:]的簡單拼讀,是一個由易到難的循序漸進的一個過程,學生不會有困難感,對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起到正面的推動作用。)
D、教授[b]的發音。
1)教師示范發音。要領:發音方法和[p]相同,但[b]在詞尾發得很輕,
不如[p]送氣有力。
2)個人讀-------同桌互讀。
3)出示圖片詞卡(ball)、bag、bed。教讀:[b]---[b]===bag、[b]---[b]===bag、[b]---[b]===bed
(將音標與單詞相結合,由點到面到訓練,讓學生練讀[p]在單詞中的讀音,給學生灌輸簡單的拼讀規律)
E、教授[m]的發音。
1)教師示范發音。要領:發音位置和[p]、[b]相同,發音比較響亮,應注意發[m]時雙唇始終是緊閉的。
2)個人讀--------男生女生讀。
3)請你說出包含[m]的單詞,給小組贏得小星。
(mum、mother、meet、miss、monkey、mouse、mouth、mike、)
(通過給小組加分的形式說出包含[m]的單詞,學生不僅復習了已有的
單詞,而且讓學生練習在不同的單詞里[m]的發音,那么對[m]的感知更加深刻。)
3、音標鞏固練習。
1)、學生簡單拼讀。
出示小黑板:[pi:] [bi:] [mi:] [pi] [bi] [mi]
[pi:p] [bi:p] [pi:m]
2)、字母、音標對比游戲。
教師出示一些卡片,其中有小寫字母p、b、m、I的卡片,有[p]、[b]、
[m]、[i:]、[i]的音標卡片,以及一寫其他字母或音標的卡片。教師說:show me the small letter p/b/m/I 。或說:show me [p]、[b]、[m]、[i:]、[i]。讓學生出示相應的卡片。
(通過字母、音標對比游戲,能培養學生自覺地把單詞、音標作音、形比較,直至掌握一些規律,學生逐漸明白“[ i]”表示音標,那么單詞中有“i”這個字母,不代表它就發[i]的音,逐步學會見形知音的本領,這樣的訓練,也能為今后學生單詞拼讀、速記單詞能力的培養作好鋪墊。)
4.假設元音和輔音兩支部隊在打仗,引出開音節和閉音節的概念,講授元音字母發音的兩種可能性,然后設計分組活動。
Step3、Practice
1、游戲“找主人”
教師準備單詞卡片。分別發給不同的學生。讓學生根據我們學習的發音規則,將卡片放在正確的位置。(今天我們的單詞小朋友,出去玩了之后,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請幫單詞小朋友找出自己的主人。找對一個加二分。)
Let’s read:
1、I’m a cat.I’m a fat cat.I’m a fat black cat.I’m a fat black cat in a hat.
2、 Good,better,best.Never let it rest.Till good is better .And better best .
教學方法是學說順口溜和TPR教學法。設計意圖:學說順口溜不僅可以使知識變得簡單、生動、印象深刻,而且通過這樣的訓練,真正將語音教學落到實處。
Step5、Summary
What did you learn in this class? We learned Aa and Ee’s pronunciation.
教學方法是啟發式教學法。設計意圖:通過對知識的小結,幫助學生將本課的信息進行加工、儲存,從而明確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總結評價,以評價促發展,培養小組團隊精神,激勵學生大膽開口,積極活動,為小組爭得榮譽。
篇2
[關鍵詞]新課標;音樂教學;音樂素養
從高中新課標頒布以來,音樂教學定然要體現課標要求,“高中生學習音樂要從分階段抓起,學會樂理知識,理解音樂涵義,增強音樂素養。”素質教育對學生的新要求,顯然有鼓勵創新能力的引導作用。正確認識深入領會新課標,為高中音樂教學開辟新的學研路子。
一、 從本課出發,“熱心”備課,鼓勵學生課前預習
新課標規定高中生每周有兩節音樂課。這既是一種機會,也是一次挑戰。音樂課一直以來是被稱為次課的。要想在高中教出水平,需要老師的耐心和慧心。備課是上課的前提,沒有備好課,就上不好課。教師在備課要注重抓四點:1.備學生。把學生放在心上,就要在備課上體現出來。站在學生角度想課,備課就有主動權。哪些學生音樂細胞少,哪些喜歡音樂,都要細心觀察,留心關注。2.備知識。一堂音樂課,不僅是唱歌,而且還要給學生一些音樂的相關知識。對音樂的愛好,欣賞,是高中生的心靈要求和生活需要,盡量備些有關知識,讓學生學有所得。3.備教法。怎么教好學生?不是說說而已的簡單事,需要老師的天性和悟性,還要責任心。4.備時間。什么時候,該做什么,都要有交代。這是不打沒有準備的仗的關鍵步驟。5.備要求。音樂課學得的知識,學生該掌握到什么程度。教師要心中有數。提出具體目標要求。可以分“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給學生一個明確的希望和等待。欣賞學生就要鼓勵學生,讓學生由“樂盲”到“樂忙”,積極配合老師做好課前預習。
二、 從本土出發,培養學生“專心”學習
筆者所在縣是個聞名的客家聚居地,有很多客家音樂元素和民間音樂藝術。為了盡量把這些外在的音樂因素轉化成學生的自覺藝術意識,一方面,利用課堂時間,傳播有關知識;另一方面,利用課外活動,鼓勵學生下鄉調查和考查,搜集民間音樂(包括音樂元素,舞蹈,樂器等)。在多年的教學生涯中,筆者從一個教學者身份,一下轉身變成了學研者。在課上有音樂欣賞,音樂活動,師生共同追求音樂美。每節課,筆者充分展示課改要求,把一節課劃成三步:一步講(老師),一步學(師生),一步賞(學生)。而且老師只講三分,留下七分時間,給學生自由學習和欣賞。比如,筆者講解國劇“京劇”時,給學生的不但是知識,而且還有愛國思想和藝術道德。對每個知識的學習,筆者突出“聽、說、評、品”作為重點,把學生的興趣一直定位為好學,好奇。藝術的杰作不在乎初感,在乎深入領會。欣賞音樂的美,需要有第一節奏――“序曲節奏”。就是領會過程。我們每次欣賞音樂都有體驗,心境很重要。心靜時,音樂很美;心煩時,最美的也討厭。所以,每次上課前,筆者會放一段很輕松的音樂,導引學生進入正題。有了第一節奏,接下來是“演出節奏”,這就是“游覽”過程。音樂的美,不僅是耳朵可以感受,而且靜心時,發現音樂也可以“看”風景。聽到了阿炳的《二泉映月》,誰不會看到一位偉大的盲人呢?學生們每次聽到,總少不了“送”一些同情的眼淚和感激的熱淚。三是“回門節奏”,就是師生互動過程。本土很多音樂元素都反映了客家生活。比如,應中央宣傳部邀請先后六次進京獻演的萬載儺舞,那些鼓樂、墊樂等,給人很美的想象空間。學生們的愛家鄉之情油然而生。
篇3
一、音標教學的作用
1.提高學生讀準單詞的能力
對于小學六年級的孩子來說,有了五年的英語基礎,對語音的模仿和表現的欲望都很強,所以對于他們來說學習音標不是難事情。更重要的是學會了48個國際音標可以使學生純正地發音,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要會說英語不難,難的是如何發音準確。音學會了音標就可以很從容的解決該問題。
2.有利于學生進行預習工作
老師肯定遇到過這樣的尷尬場面。早就布置的預習作業,很多同學都不知道如何下手。他們可以很快的完成練習題,但是讀音這部分還是要等到老師親自來教,并且在你預定的時間內是完成不了的。學生學會了音標就可以很主動的自己學習發音,拼讀單詞。
3.便于記憶單詞
英語的拼讀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不像漢字很零散,英語單詞的拼讀有規律可尋。會了音標還可以用來背單詞,學生甚至可以自己檢驗單詞拼寫是否錯誤,所以很大程度上能節省老師課堂上不少時間,接受新事物相對來講更快速。
4.更改陋習
老師們肯定見過各種各樣的初學者是怎么樣學英語的。有的把英語的發音翻譯成中文漢字,然后標到單詞旁邊。這是最常見的例子。要不就是要輔助于其它學習工具。過分的依賴導致了他們對于真正知識的掌握程度。學會了音標,就可以很輕松面對單詞的發音。改掉很多不必要的或者是錯誤的學習方法。音標的學習對于這一點有很大的益處。
5.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性
以前的學生在沒有學習音標之前,都是很依賴老師。條件好的學生會借助于很多文曲星之類的學習工具。他們在學習英語的同時可以很快完成說以外的任務,但是說這方面是很弱的。沒有老師他們就顯得很被動。學會了音標可以解決很多事情,更使他們的學習更主動有效。
6.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
為什么這樣說呢?很多學生的情況表明,他們的考試聽力部分是很容易失分的地方。稍微出現幾個連讀或者是快讀,就很明顯的要出現長時間的考慮和停頓。很多人事后會說,我聽都沒有聽到它就過去了;太快了,我都不知道它在講什么。音標掌握的很好的同學在這方面就會稍高一籌。正確的發音可以解決很多做挺立時的不利因素,也提高了應試的能力。
二、音標教學的方法
1.教音素
我會在1個月的時間里每節課花幾分鐘教學生準確地認讀所有音素。具體做法如下:
(1)集中教音標。把48個音標分為元音和輔音兩大類。元音分為單元音和雙元音,輔音又分為清輔音和濁輔音四種情況。
(2)巧記音標。把12個單元音分作6對;把8個雙元音分為3小組;清濁輔音10對;另記一個濁輔音舌邊音;再記另外7個濁輔音:
(3)將某些因素與漢語拼音作比較讓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模仿,反復操練。對于某些不易發準確的音標,進行講解和示范。學生一旦摸清了每個音標的發音部位和方法,便感到豁然開朗,興趣大增。
(4)發音方法:教元音時強調舌位和口形和舌位。在英語教學中,讓學生仔細體會舌位的變化,充分利用舌頭高、低、伸、縮時在口腔中的不同定位,發好單元音。利用舌頭在發音過程中的移動發好雙元音,要求發雙元音時要掌握三要素:先重后輕、先長后短、先清楚后模糊。
在教輔音時,告訴學生區分清輔音和濁輔音的關鍵在于聲帶震動與否。有意識地讓學生把手放到喉部,再感覺發濁輔音時產生的聲帶的顫振現象。“磨刀不誤砍柴工”雖然提前教音標花去了一定的教學時間,但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公開課的時候,學生興趣高漲。
2.教學生拼讀單詞
在學生會讀音素的基礎上教他們拼讀單詞就沒那么費勁了,我會從易到難地讓學生逐步拼讀,先從單音節詞入手。 如拼讀單音節單詞 lake /leik/,我教學生三個步驟:/ei/--/lei/--/leik/ ; 雙音節詞的拼讀分為兩個音節進行,如:river /i/--/ri/這是第一個音節,第二個音節是/?/--/v?/, 最后把兩個音節合起來讀/’riv?/。 這樣就完成了整個單詞的拼讀。多音節單詞拼起來有點費力,可教學生根據拼單音節詞那樣按音節拼讀,如:congratulation /k?n/--/gr?/--/tju:/--/lei/--/?n/。
三、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實踐
以深圳市小學英語課本Unit3 Space PartA, Book 11 為例,談談學生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實踐情況。
老師布置課前預習任務
(1)學生課后看音標,練習拼讀新詞;
(2)找出與該單詞元音音素發音相同的單詞;(可以小組合作)
如:單詞earth, 學生會找到 early, her, girl 等詞;moon, 學生會找到zoo, noon, cool 等詞。
(3)讓學生找出與這課新詞形似的單詞。(可以小組合作)
如:planet 學生會聯想到以前學過的單詞 plane , plan。
課堂展示
(1)老師請學生單獨拼出新詞的讀音,如該生拼讀不正確,由另一個學生糾正,然后播放錄音檢查學生發音是否正確;
(2)每個小組的學生到黑板上展示出與該新單詞元音音素發音相同的詞,老師負責檢測,錯誤的要讓學生分析發音的不同;
(3)學生通過投影儀展示他們找到的與這課新詞形似的單詞,有利于學生區別相似的單詞。
篇4
一
音樂感受能力是指學生對音樂的情緒體驗能力,是一切音樂能力的核心與前提。而情感是音樂的生命,只有在感受中才能得到渲泄。音樂教學作為以情感人來達到教育目的的一種載體,沒有情感就無法讓學生感受音樂,更談不上去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教學的主導者身份,用自己的激情來帶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的心靈在音樂學習中感悟升華,從而培養其良好的音樂素質。但在以往的音樂教學實踐中,很多時候都會忽視師生情感的交流和共振,下面我們來看同一教學內容的兩個片段。
(一)音樂欣賞《瑤族舞曲》――片段1
1.組織教學。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樂曲(板書課題――《瑤族舞曲》),請同學們安靜地聽,邊聽邊思考這首樂曲表現了什么內容,可分幾個樂段,每個樂段分別是什么樣的情景。
2.整體欣賞。
(1)教師放錄音,學生欣賞。(同時教師手拿指揮棒,隨樂曲充滿激情地舞動雙手。學生坐在位上,一邊聽錄音一邊欣賞教師的指揮。)
(2)欣賞后談話,教師與學生共同分析樂曲的結構及其所表現的內容(教師加上了富有詩情畫意的朗誦詞,隨音樂朗讀,學生聽),并拿出掛圖讓學生說出主奏樂器的名稱(這時學生很興奮,紛紛按照自己的想象說出一件件樂器的名稱,包括民族樂器)。教師在明確答案后,在黑板上寫出了樂器名稱。
3.分段賞析。
教師用鋼琴流利地范奏各旋律的主題,讓學生隨琴視唱。
4.小結,下課。
從這節課中,我們看到教師無論是在語言、教態,還是專業基本功上都得到了盡情發揮,教學過程富有激情,而學生只是作為觀眾在欣賞,沒有投入到音樂之中。但當學生在表現出對樂器的興趣時,教師又只一帶而過,沒有相機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樂器的音色及其表現力。
(二)音樂欣賞《瑤族舞曲》――片段2
1.情景導入。
播放音樂,投影美麗的瑤家山寨景色。
2.聆聽與感受。
師:今天,我們一起到一個美麗的民族去看一看,和那兒的人民一道載歌載舞來歡慶他們的節日。(有感情地直入主題)
(1)整體感知(初聽)。多媒體再次播放音樂,投影美麗的瑤家山寨景色,學生邊聽邊看。聽賞完音樂以后,請學生自由談感受。師:大家都說得很好,我們再想一想,在整首樂曲中,都是采用的相同的情緒和速度嗎?生:不是,有一段是優美抒情的,還有一段變得很歡快,后面又重復了一遍。師:這樣說來,你們一共聽出了有幾個部分,是嗎?生:是的。師:很好,這首樂曲就是三部曲式構成的。那么不同情緒的音樂表現的分別是什么內容?我們再聽聽好嗎?
(2)分段賞析(復聽)。教師用電子琴模仿對應的主奏樂器音色,讓學生邊聽邊用打擊樂伴奏或自己用豎笛吹奏,每聽一段,就一起交流感受。
二
通過兩個案例的比較,可以看出:音樂教學中必須強調師生的情感互動,只有師生情感的和諧統一,加上音樂這種有效的催化劑,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驅動學生學習動機的形成。
音樂教學如何讓學生獲得真正的體驗?我認為:必須在課堂中給學生留出自由活動空間,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條件,通過師生雙邊活動,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使學生通過切身體驗學習音樂文化,并在自己的體驗中嘗試創造。因為人的體驗不是從認知加工系統得來的,而是個體在同音樂相適應的切身體驗中發展而來的。學生音樂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活動,學生只有主動參與到學習之中,才會有所體驗。教師通過開放課堂教學,保持空間及時間上的靈活性,利用組織形式的多樣性來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活躍性,強調學生的“六動”,使學生在音樂魅力的驅使下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動手、動心,在體驗音樂中加強自己情感的主動性。如我在上《中國民歌》欣賞時,其中的《澧水船夫號子》采用了一種綜合體驗環節,讓學生創造性地通過體驗來切身實地地了解舊社會船夫們的悲慘生活。我用多媒體剪輯了一些船夫們與驚濤駭浪搏斗的場景,加上船夫號子有力的吆喝,放給學生欣賞。同時,學生在許多影視中也都看到過,舊社會船工行船,是以吆喝來指揮的,如“開船、扯帆、拉纖、靠岸”等。我在教學中,把全班按照座位順序分成幾個音樂小組,進行音樂情境的活動體驗,讓學生自己設計與行船有關的情節,“當一回船工”,隨著音樂邊律動,邊跟著吆喝,不僅僅是讓學生聆聽舊社會船工痛苦的,感受他們所在時代給予的沉重壓力,還很自然地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的音樂的空間和展示自我的場所,既調動了全體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又使音樂素質好一些的學生學習興趣和組織能力得到了提高。
篇5
論文摘要:寫字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本任務,是提高學生素質的必然要求,也是歷史賦予的重要使命。本文就如何在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引領下為寫字教學建構科學的教學體系、構建科學的訓練體系、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進行了闡述和分析。
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教育學生繼承漢字文化和漢字書寫文化,是孕育和發展我們人的一切文化素質、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的起點。對學生強化寫字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本任務,是提高學生素質的必然要求,是歷史賦予的重要使命。那么,如何在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引領下建構科學的訓練體系,使學生在寫字方面有所收獲呢?我結合本校的一些教學談一點認識。
一、確立科學的教學體系。
2001年國家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對不同學段的寫字教學都明確了非常具體的目標與要求。如第一學段(1-2年級)提出要“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還要“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到了第二學段(3-4年級)又進一步要求“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而第三學段(5-6年級)有了更高的要求“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并“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美感”。在這樣的新課程背景下,我們認識到基礎教育的寫字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眾教育”。我們不是為培養書法家而開展寫字教育的,我們應該根據新《課標》對學生提出的寫字的最低標準來要求每一個學生,為每一位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為此,學校在全校十九個班級開展書法實驗工作,在平時的寫字教學中確立了“三字(鉛筆字、鋼筆字、毛筆字)并舉,以軟筆促硬筆”的思想,從一年級開始就讓學生提毛筆、練大字。
我們該如何對照《課程標準》要求,放寬思路,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使書法藝術既體現《課標》精神,又具有其獨特的藝術性呢?眾多研究表明: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是天真浪漫、活潑好奇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指導他們選帖時應盡量以此為原則,而不能以教師的主觀愿望為出發點。但是,也許是受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顏柳歐趙《中學生字帖》的影響,在許多人的頭腦中仿佛中國書法唯楷書一體,僅顏柳歐趙四家,因而造成“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現象。一些書法教學者片面地認為這四家是每一個學書者的最佳人口,一開始就讓他們去臨習那些筆法精熟、法度森嚴的碑帖。但是,這些在少年兒童看來是呆板沉悶的,因為這與他們自然浪漫的特點格格不入,如果硬要如此,難免弄巧成拙。所以,我們不妨讓他們從漢隸或魏碑中那些用筆、結體稚拙率真、天然奇趣的碑帖人手,使他們有一種親切感,從而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激情。所以,教師應大膽地讓他們從眾多流派和碑帖中自由選擇臨習的范本。為此我校在內容的安排上實現了兩個突破:一是認識正楷與其他字體的關系的突破;二是在年齡結構與學習要求關系上的突破,嘗試了“師漢隸,學魏碑、習唐法”的學習思路,低年級以漢隸為主,中年級以魏碑為主,高年級以唐楷為主,提倡“百花齊放”,使學生在習字中解決“決心一信心一恒心”的心理矛盾。
二、構建科學的訓練體系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我們應該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寫字教學,作為語文課程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應注重課內外、校內外的結合,注重學科的相互滲透和聯系。
(一)課堂教學—寫字教學的主陣地。
1.寫字課堂教學,系統指導寫字。
寫字課是系統、集中、重點進行寫字指導和訓練的課程。為此,我校以每天40分鐘的寫字練習課為龍頭,以系統指導、教給方法、培養興趣、推進訓練為主旨,緊緊抓住三個必須”改進寫字教學。必須強化“兩姿”習慣的培養,我校組織專人對學生的“兩姿”情況進行不定期的抽查,對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時提出整改要求,并將抽查情況列人星級寫字班的評比之中。必須在指導方法上堅持四個結合:講解與示范相結合,指導與練習相結合,練習與賞析、講評相結合,一般要求與個別指導相結合。必須充分體現指導、訓練的系統性、漸進性,逐步提高學生書寫的質量。我校采用定期檢查(期中、期末各一次)和不定期抽查的方法及學生段位考核的辦法予以審核。
2語文課堂教學,有效加強寫字。
寫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語文課成了對學生進行寫字教學的一個重要陣地。針對傳統語文課堂教學普遍不重視寫字的實際,我校突出強調并落實“四個堅持”:堅持識字、寫字有機結合,即教學生寫字時有機地進行寫字指導。堅持指導寫字和訓練“兩姿”(即坐姿和執筆姿勢),培養習慣有機結合。堅持提高寫字技能技巧與審美教育、品性教養有機結合。即結合指導和評價、賞析,有效地激發審美情趣,陶冶審美情操;結合寫字,引導學生在實實在在的寫字練習中,培養專注、耐心和頑強的意志力,使品性得到實實在在的訓練和提高。堅持定期檢查和不定期的抽查相結合。每學期期中期末對語文作業作定期檢查,平時采用抽查的方法,了解學生的書寫情況,及時反饋整改,切實提高學生的書寫質量,并將檢查結果納人星級寫字班的評比之中。
3.各科教學滲透,配合抓好寫字。
為充分發揮全方位、全員化合力,我校在提高各科教師認識的同時,突出強調并落實了三點:一是各種寫字教學必須結合教學的相關內容有機滲透寫字教育,形成各學科齊抓共管的寫字教育橫系列;二是必須配合寫字教學,加強“兩姿”訓練,培養良好習慣;三是每學期配合寫字教學,在班上組織一兩次作業展覽。各學科協調配合,使學生養成“提筆即是練字時”的良好習慣。而且,我校也對學生的各科作業進行定期的檢查和不定期的抽查,有效地促進寫字教學的不斷深化。
(二)興趣小組活動—寫字教學的延伸。
課堂教學固然是寫字教學的主陣地,但興趣小組活動也可以鞏固寫字課的教學成效,并能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發展需求。為此,我校嘗試構建了三個層面的興趣小組,力爭在普及的基礎上,創造條件對寫字有專長的學生給予特別的關照。
1.書法精英班的構建。
精英班的構建以學生的已有寫字水平為依據,打亂年級的秩序,學生自愿報名,擇優編成,其指導老師亦由常熟市理工學院的專職書法教師擔任,滿足寫字水平發展較快的學生的發展需求。
2.書法提高班的構建。
提高班以學生已有的寫字水平為依據,在精英班編班后余下的自愿報名的學生中擇優錄取,打亂原班級的秩序編成,由學校的書法教師進行指導,滿足中等發展水平學生的發展需求。
3.書法基礎班的構建。
對精英班、提高班建立后余下的對書法感興趣的學生按年級段編成若干個書法基礎班,指導老師由年級段的書法教師擔任,重在初步培養學生寫字興趣。
隨著學生寫字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班學生隨時進行合理流動。
三、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沒有評價的教育是不完備的教育,寫字水平考核評價在寫字教學研究中起著檢測、反饋、矯正與驅動的功能。為此,我們嘗試在新《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引下,建立一個多層次、多角度的科學評價體系。
(一)組織開展寫字星級班的評比考核。
學校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關寫字的要求和國家教委《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寫字指導綱要》,結合《常熟市寫字合格學校的評估標準》及學生實際,制訂《董洪中心小學各年級寫字能力檢測辦法》,對學生的書寫質量、執筆方法、寫字姿勢、作業書寫習慣進行評價,并根據這一辦法在全校開展寫字星級班的評比活動。寫字星級班共分五個等級,根據平時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結果給分。每學期期末,根據各班得分情況,評定相應的級別,對三星級以上的班級、學校給予一定的獎勵。
(二)組織開展學生段位考核。
為促進評價激發學生的習字興趣和競爭心理,給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我校制訂了《董洪中心小學學生段位考核辦法》,要求全校所有學生每學期進行一次段位考核,考核分別設1-9段,鼓勵學生逐級而上,不斷進取。這樣,對不同段位學生提出不同訓練要求,進行不同輔導,實施不同評價,力爭做到因材施教,起到導向與激勵作用。
篇6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素有禮樂之邦的美稱。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民族文化的積淀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安塞腰鼓就是這遺產之一,它具有不朽的藝術魅力和民族特色,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的組成部分。隨著新一輪中小學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為了做好民族音樂的傳承和發展工作, 針對陜北地區農村青少年的年齡特點,我們可以把安塞腰鼓引進音樂課堂培養學生的樂感,發展學生的音樂本文由收集整理能力,并滲透思想品德教育。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激發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自信心。
一、音樂新課程標準
在音樂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課的基本理念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1]我們要如何把這些理念傳達給學生呢?只局限于課本教學是不夠的。
二、安塞腰鼓的現狀
安塞腰鼓是一種獨具特色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表演形式,被譽為“天下第一鼓”[2],具有2000 年以上的歷史是重要的民族音樂文化瑰寶。安塞腰鼓以其風格獨特、粗獷豪邁、強勁有力、氣勢恢宏而聞名天下,它巧妙地融合了田徑和武術動作,將黃土地人民憨厚樸實、威猛彪悍而又開朗樂觀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安塞腰鼓的發展命運卻值得我們反思。腰鼓傳授主要以師傅帶徒弟、老人帶新人等傳播方式為主,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腰鼓的學習者也越來越少。這類情況的出現主要歸因于腰鼓練功苦,耗時,報酬少,再加上老一輩藝術家的去世,使得很多傳統地道的腰鼓動作已經失傳。而且,一些自發的民間腰鼓隊也日趨衰敗,安塞腰鼓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享譽全世界的安塞腰鼓,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尷尬局面。安塞腰鼓是陜北土地上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怎樣才能讓它更好的保存及發展呢?安塞腰鼓進課堂將會為這個古老的藝術注入新的生命,并且為它翻開嶄新的一頁。
三、安塞腰鼓進入音樂課堂的意義
安塞腰鼓是重要的民族音樂瑰寶,民族音樂是素質教育中重不可缺的一部分。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素質教育則使音樂教育目標更為明確。[3]音樂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質,培養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以期使每個學生都擁有高貴的心靈與完美的人格。而要完成這一目的就不能脫離民族音樂教育。由此可見安塞腰鼓進課堂可以為中學音樂的教學帶來很多好處。
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豐富教學內容
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濃厚,將影響到他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是否能貫注全部的熱情,對于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生在學習中甚至達到“迷”的程度。正如一位教育家說過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4],所以學生的興趣如果被調動起來就會產生表達的欲望。學生就會主動積極地參與表現。中學生學習的特點就是學中玩,玩中學,所以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能使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潛移默化地受到良好思想品德的熏陶,也能為學生學習音樂增添興趣。安塞腰鼓的娛樂性非常強可以輕松愉快、瀟灑活潑,可以歡快激烈、粗獷奔放,餓可以較大的踢打、跳躍和旋轉動作,這些都可以極大的增加音樂課的娛樂性。由于陜北的多數農村還保留有安塞腰鼓每年春節至元宵節集中活動的活動習俗,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和群眾基礎,所以學生對這種藝術形式非常熟悉,也便于學生可以積極迅速的參與到活動中。隨著新一輪中小學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院系,針對陜北地區農村青少年的年齡特點開設安塞腰鼓課程,可以打破課本音樂教育的局限性增加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音樂教育,為傳統音樂教學增添新內容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2.“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有利于更好地開展音樂教學
陜北地區農村中學地處經濟欠發達城鎮,這里的學生基本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音樂學習,學生對音樂的認知局限性很大。由于辦學資金有限,音樂設施建設雖有了長足的發展,但依然無法滿足教學的要求,所以為了更好地開展音樂教育讓學生更好的了解音樂,發現音樂的樂趣并且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音樂中來,在教學中加入他們喜聞樂見的音樂活動形式是必要地。為了更好地開展陜北地區農村中學音樂教育,我對延安市寶塔區青化砭鎮中學初一初二的學生進行了關于“如何上好音樂課”的調查問卷。根據需要,學生各有一份針對性的調查問卷,調查結果僅供參考。在“你希望音樂活動課怎么上”中,選擇學習安塞腰鼓的占92.3%,選擇學習西方古典音樂的占5.6%,選擇都喜歡的占2.1%。所以雖然辦學資金有限,教學設施差,但是安塞腰鼓對場地要求低,只要有空地就可以開展,可以容納大量的學生去學習,更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篇7
藍黛語:新手上路,總要慢慢“磨合”一陣子。磨得習慣了對方的習慣,這鍋湯才“咕嘟”得起來。
學生李玉子提供新聞事件:去年9月結婚的前“魔巖三杰”之一的何勇和女作家尹麗川今年初離婚,4個月婚姻結束。雙方反應低調,外界普遍認為他們都是不適合婚姻的人,可能很快就發現婚姻只會束縛雙方的手腳。
分析癥狀:磨合期通常會在表面化的生活習慣上出現沖突:如作息時間、起居習慣、飲食口味輕重、時間觀念等等幾乎一切生活細節,都需要調適“中和”。
如何破解:剛剛結婚的兩個人,要有一個心理準備,即兩人的種種生活小細節如何磨合,肯不肯適應對方。這與大學宿舍里剛剛入住的室友之間有相似的相處之道。只是對大學時的室友,你或許可以 “視而不見”,但對他卻總也忍不住地想要矯正。可以準備一個兼顧雙方的新規則,來中和兩人的不同習慣。
結婚3年:分離期
藍黛語:國民經濟要軟著陸,婚姻也要軟著陸。當你儂我儂開始面對世俗生活,無可救藥的羅曼蒂克是就此GAMEOVER,還是能夠繼續把柴米油鹽醬醋茶看作是最浪漫的事?
學生黃梔子提供相關事件:布拉德?彼特VS珍妮弗?安妮斯頓好萊塢最經典的“金童玉女”童話終于破裂。珍妮弗的成長經歷帶來嚴重缺乏安全感的情感缺陷,“要不要孩子”的矛盾,生活觀念的差異以及安吉麗娜?茱莉的介入,是他們婚變的幾大原因。
珍妮弗說:“很多時候,我們會對彼此的改變難以適應”。“惟一的原因是我們都改變了,我們無法控制這種改變。但是我們都盡了最大努力去適應對方的改變。”
分析癥狀:
1 在考驗深層價值觀的具體事件上出現矛盾,拉大情感距離,類似于心理上的“離婚期”。
2 將在父母家庭中形成的情感矛盾帶入新家庭,舊矛盾繼續影響新關系。
如何破解:
1 價值觀調和并非易事但絕對需要溝通。 “接納”和“寬容”是必要的解決方式。
2 在父母家庭形成的心理危機、情感問題可向心理醫生尋求疏解,以免影響現有家庭。
結婚7年,七年之癢
藍黛語:大名鼎鼎的“七年之癢”,婚姻的毛毛蟲只不過輕輕抖了一下,結婚七年的一對璧人就霎時間分崩離析?婚姻最脆弱的軟肋在哪里?是禁不住別人狠狠的一口,還是受不了自己輕輕的一松手?
學生寶兒提供相關資料:電視劇《牽手》簡直就是“七年之癢”的標準教科書。放棄事業專心家庭的妻子以及不太領情的丈夫,溝通和共同語言越來越少,另一個女人的介入,激情難以為繼,事業和交際圈子又甚少交集……
分析癥狀:
1 容易出現外部問題。表面上挺好但內部已經缺乏激情,外來刺激因而很容易突破婚姻,出現婚外情。
2 對孩子教育理念的沖突也是導致夫妻反目的矛盾焦點。
3 生活重心不平衡、不相同,甚少溝通和交流,離心離德。
如何破解:
1 保持必要交流,時常聊聊各自的工作,保持相互了解,增強家庭向心力。
2 最好擁有一些共同的朋友,或一同出現在一些朋友聚會,制造生活的交集。
3 對異性同事不要過多談及家庭生活,這常常誤導對方。
篇8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學;創新;研究
為了規范高中音樂課程的觀念、定位、性質以及音樂教學的目的、模式與內容等標準,2003年的時候教育部有頒布了《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這個標準對于國內音樂教學改革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然而經過多年的改革,高中音樂教學效果仍然有些差強人意。學生們缺乏音樂學習興趣、學習的主動性欠佳,學習方法過于機械、被動。為此,我對當前高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能夠為促進高中音樂教學的發展貢獻出微薄之力。
一、目前高中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1.音樂教材的選擇和音樂教學觀念與實踐脫軌
音樂方面教材的選擇要突出風俗習慣、民族精神以及愛國主義等方面的內容, 加強音樂教學中的文化取向及屬性,將精神文明觀念和愛國主義思想在音樂教育中升華。通過音樂力量的幫助,提升學生的高尚品格,慢慢培養學生高雅的審美觀念,并且可以日積月累,塑造學生健康、積極的心理以及高尚的人格。然而因為教師把自身定位于音樂基本知識的教學者,用傳統教材照本宣科,忽視了高中音樂教學實用性以及實踐性的根本特色,造成音樂教材選擇和音樂教學觀念與高中音樂教學實踐脫軌。
2.音樂教學態度不積極、音樂教學目的不清楚
在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普遍都有著設備陳舊以及老化等現實的情況,老師教學的積極性遭受了打擊,導致老師僅僅將自己單單定位在音樂基本知識的教學者,忽視了教師自身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素質教育者的使命,導致工作欠缺熱情、音樂教學態度不夠積極、音樂教學目標不夠清楚。
3.學生缺乏音樂學習的動力,多數為被動式學習
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之下,當前音樂教學變成了那些考不上名牌大學而又想考取好大學的學生的另一條捷徑。學生的音樂學習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多數學生都想以報考音樂院校,并不是因為熱愛音樂學習,而只是因為想上個大學。由于不是興趣所在,多數學生音樂學習缺乏動力,而是被動地去應付音樂學習。
二、高中音樂教學創新與實踐的措施
1.變更教育教學的方法與策略
要轉變傳統意義中的以老師為中心的一味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老師在音樂教育教學中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營造出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應著重加強高中學生審美觀念的教育,將被動聽課轉變主動學習。要充分對各種科技教學方法加以利用,應用多媒體手段,將教學中的理論性知識轉化為感性化的知識。要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得學生們經過反復學習,理解到音樂的意境,以此提升高中學生群體對音樂藝術理解的能力,并且提升高中學生的音樂素養。要改變音樂課程的考試方法,用考查或者通過綜合表演的方法,使得學生在情感、創造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得以鍛煉提升。
2.將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及輻射思維作為重要教學內容
輻射思維指的是在解答問題的考慮進程中,不局限在一個難點或者一條線索上,而是根據目前的信息考試,從多個方面進行觀察,并且向多個方向拓展,不受到一般想法、方式或者規范的限制,同時從這些輻射且不同的思維中,尋求多種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出現多種不同的結果。輻射思維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創造性思維。創新思維是創新活動的關鍵因素,其擁有突發性、靈活性、敏捷性、整體性、獨特性及輻射性這幾個特點。創新思維對于高中學生順利解決現在或者將來會遇見的各種情況,學生可以較好的掌握知識點,同時可以把知識點廣泛的應用到其遇到的各種問題中去,使得學生順利完成學習活動。
3.開拓音樂實踐教育的道路
要加強高中學生中的各種文藝類社團的組建,主動組織群眾性的音樂藝術活動,比如藝術表演、音樂專題演講等。要積極鼓勵并支持學生參加各種歌手比賽之類的各種音樂藝術的比賽之中去,這樣,音樂人才可以在具備社會影響力的比賽之中嶄露頭角。在各種音樂實踐中主動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創作,包括填詞,譜曲以及進行自己配樂朗誦,能夠使高中學生自主地遨游在音樂的快樂之中,真實地享受到音樂藝術帶來的魅力。總而言之,應該為高中學生創造出一個展示其自身音樂才能和涵養的各種機遇,使得高中學生充實地領悟到音樂藝術所具備的審美觀念,并能發揮出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組織音樂課外教學可以使得學生的社交能力和心理素質得到鍛煉,鍛煉高中學生的品性,培養學生的情操,以此激發出學生積極向上、勇于挑戰的勇氣和自信,為學生以后進入社會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總結
總而言之,普通高中音樂教學課程是一科以音樂審美教育為重點,為弘揚我國民族音樂文化而開設的一門課程。所以,如何健全高中音樂教育制度,有效的提升音樂教學品質,從而充分的發揮高中音樂教學在素質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這就需要從事高中音樂教學的教師在長久的教學工作中去不斷的總結與探索。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 胸腺素 基因 克隆 表達
資料和方法
材料:①DH25為中科院微生物所保種,PUC19購自Promega公司,酵母菌、蛋白胨系OXOID公司產品。②主要試劑 Trizol和REMI1640購自Gibco公司。Taq聚合物、T4DNA酶為MBI公司,EcoRI、BamHI、TEMED購自寶令曼公司。AMV及baffer購自Pharmacia公司。MarksPBR322DNA/HaeⅢ購自華美生物工程公司。FCS為Hyclone公司產品。瓊脂糖、丙烯酰胺N,N'-亞甲基丙烯酰胺為Promega公司產品。Alkalnie Phospllatase、RT-PCR試劑盒為Promega公司產品。
胸腺上皮細胞(TEC)培養:取5個月引產胎兒,無菌條件下取其胸腺,以PBS凈去包膜與RBC,將其剪成1mm3以下組織塊,以PBS沖洗2次,再用REMI1640洗滌2次,棄液后平鋪于50ml培養瓶壁上。每瓶2~3塊。加入REM1640(含10%FCS)細胞培養液3ml(加入量以組織塊不浮起為限),放37℃5%CO2體積濃度條件下培養,24小時后換液,以后隔日換液1次。
RNA提取與測定:①收集14天的人胎胸腺上皮細胞,經PBS洗滌后,以REMI1640調成細胞數為5×106/ml移入Eppeudorf 管中,加入1ml的Trizo1試劑,余下步驟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提供程序進行。待真空干燥,去除樣品中的乙醇-20℃保存,以適量DEPC處理水溶解沉淀30μl,測定OD值與 RNA純度。②RNA測定:取3μl已提取的總RNA加入比色杯中,用 DEPC水稀釋至300μl進行比色,分光光度計為Pharmacia測定260nm和280nm吸光度。結果:A260/A280=1.88,RNA含量為6.9μg/ml×100。③鑒定電泳:以1%甲醛變性膠為凝膠板,0.5×TBE為電泳緩沖液。吸2μl RNA上樣緩沖液,離心混勻上樣6U/cm2電泳2小時。結果:暗室紫外燈下可見18S與28S的2條RNA條帶。
引物設計:根據已知人α1胸腺素基因序列使用計算機設計一對引物,使上下游引物分別含有EcoRI和BamHI酶切位點。上游引物P1:5′CGGAATTCCATATGTGAGACGCAGCCGCAG3′。下游引物:5′CGGGATCCTAGATTTTCTGCCTCTTCCACC3′。
RT-PCR:①逆轉錄:在微量離心管中依次加入RNA10μg10×Baffer 5μl(0.5mol/L,pH7.6,Triscl 0.7mol/L,KCl 0.15mol/L,MgCl2 0.1mol/L,DTT2U),5mmol/d,NTP混合物10μl,引物P1 2μl,引物P2 2μl,RNA抑制酶25U,AMV 2μl(20U)加DEPC水至50μl,混勻放42℃溫浴2小時。②擴增:取0.5mlEppeudorf 管依次加入上述逆轉錄產物0.2μl,10×Baffer 5μl,2.5mol/L,Dntp 5μl混勻,放入PE9600 PCR擴增儀。擴增條件:預變性94℃3分鐘,然后按94℃2秒、53℃2秒、72℃15秒,循環擴增30次,最后一次延伸72℃7分鐘,擴增結束。擴增產物用1.8%瓊脂糖電泳,以PBR 322DNA/HaeⅢ為分子量標識鑒定擴增產物,并將陽性條帶切膠洗脫乙醇,沉淀后-20℃保存。
重組Tα1DNA克隆載體的構建與表達:①將PUC19質粒和PCR擴增的Tα1DN段分別用EcoRI和BamHI進行雙酶切,電泳回收DN段,經過酚、氯仿抽提后-20℃凍存用于連接。②連接:目的基因小片段5μl載體1μl,10×Ligase
Baffer 10μl,T4DNA Ligase 1μl(3U)超純水11μl混合后16℃連接過夜。③轉化:取連接物10μl及減法制備的大腸埃希菌DH25混合,經冰上冷置和42℃熱擊90秒后,取20μl涂AMP平板,37℃培養過夜進行藍/白菌落篩選。挑出白色菌落再(擴增)培養,以堿裂解法提取質粒DNA,進行酶切、電泳與序列測定。
結 果
以10%瓊脂糖電泳在100bp處可見重組DNA條帶,經間接雙脫氧技術終止法進行序列分析,其結果與人α1胸腺素序列完全一致。
討 論
人α1胸腺素源于胸腺組分5(TF5),其中,α、β干擾素(IFN),白細胞介素2(IL2)和白細胞介素3(IL3)的增加為Tα1抗病毒提供了物質基礎。同時還發現Tα1對高親和力的淋巴因子的受體具有上調作用。早期研究表明[1],Tα1能誘導切除胸腺小鼠的骨髓和淋巴細胞表達成熟T細胞的標志,因此能增強經刀豆蛋白A激活的小鼠淋巴細胞分泌IL2 和增強IL2受體的表達。這充分顯示出Tα1廣泛的生物活性,因而被看作是一種生物反應調解劑,而且在人和動物間無種屬差異。Tα1如此重要的生物學作用引起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重視。如何能獲得純化的Tα1,多年來也成為專家學者的主攻方向。但是利用生化技術從動物胸腺中提取Tα1不但成本高,且純度也差,化學合成的Tα1也存在同樣的弊病。因此利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獲取基因重組Tα1不但能降低成本、大量生產,同時更能廣泛應用于臨床。我們應用分子克隆技術從人的胸腺上皮細胞中成功提取了Tα1基因片段,并成功進行重組克隆和表達經序列分析鑒定,與已知序列完全吻合,這給下一步蛋白質的表達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篇10
音樂美學 音樂表演實踐 主客體關系
一、前言
音樂美學是以哲學為基礎,以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研究方法來研究、闡釋有關音樂藝術普遍規律的學科。音樂美學是音樂表演實踐的基礎和理論指導。音樂表演是一個獨立的、創造性的實踐過程。它既再現了音樂作品的歷史時代與藝術風格特征,又體現了音樂表演者的審美意識與創造激情,展示了音樂表演者鮮明獨特的個性和嫻熟精湛的技巧,從而在音樂表演實踐中實現了音樂表演的客體與主體的統一。
由音樂表演活動中的創造想象活動是主客體矛盾統一的過程。作曲家創作的音樂作品是客體方面,音樂表演者的二度創作是主體方面。主體與客體是矛盾的兩個方面。在這對矛盾中,從唯物論的根本觀點看,音樂作品提供的音樂藝術形象是矛盾的主導方面,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音樂表演者的二度創作活動是非主導方面,是從屬性質的,音樂表演者的再創造必須是在忠實原作的基礎上進行的。從辯證法的觀點看,音樂表演者的二度創作是能動的方面,是再創造的主體,音樂作品是再造的對象,必須通過音樂表演者的二度創作生動再現其藝術形象,將這種美的藝術形象生動地展現給欣賞者。音樂作品與音樂表演者的二度創作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兩個方面。
二、音樂作品的客體制約性
作曲家創作的音樂作品制約著音樂表演者的二度創作活動。作曲家的原作是音樂表演者二度創作的原型與基礎。從客體上來說,音樂表演者只有在作曲家提供原作的基礎上進行的音樂表演活動才算是真正的二度創作活動,倘若二度創作不是建立在原作基礎上進行的,不忠實原作,偏離原作太遠就違背了音樂表演的本質。
1.音樂作品的時代背景制約著音樂表演者的二度創作活動
任何音樂作品都是特定歷史時代的產物,必定具有特定的時代烙印。音樂表演者就必須從歷史的角度把握音樂作品,盡一切可能去熟悉和體驗作曲者生活的時代環境,使自己化身為作品的創造者,與之同呼吸共命運,以便正確地表現作品的內涵。
2.音樂作品的題材內容制約著音樂表演者的二度創作活動
題材內容是音樂作品直接描寫的對象,它是作曲家對客觀生活有所感動而選取來予以加工表現的生活材料,是作曲家對生活有所發現有所感動,從而有意識地選取、提煉、加工過了的生活,是經過作曲家思想感情過濾了的生活。音樂作品的題材內容是豐富多樣的,如:古代題材或現代題材,山水花鳥題材或社會生活題材,偉人的題材或普通工、農、兵題材,和平建設題材或革命戰爭題材,悲劇題材或喜劇題材等,不同的題材內容就要求音樂表演者的二度創作不同的處理。
3.音樂作品的風格、特點制約著音樂表演者的二度創作活動
我們欣賞音樂作品時,只要加以分析比較,就會發現不同地方的作品、不同音樂家的作品具有各自不同的風格、特點,如:高亢嘹亮的陜北信天游、清新秀麗的云南民歌、熱情歡快的維吾爾族歌舞及著名作曲家海頓的熱情歡快、莫扎特的細膩抒情、貝多芬的自由奔放等。這就要求音樂表演者在進行二度創作時應搞清楚音樂作品的風格特點,才能更為正確地表現音樂內涵、塑造音樂形象。
4.音樂作品的表演形式、體裁等方面制約著音樂表演者的二度創作
以聲樂作品為例,音樂表演藝術按人聲分類可分為:男聲、女聲、童聲三大類,而音樂表演的形式有獨唱、重唱、齊唱、合唱等,音樂作品的體裁有民歌、勞動歌曲、頌歌、抒情歌曲、敘事歌曲、詼諧歌曲、諷刺歌曲、進行曲、舞蹈歌曲、大型的音樂套曲、歌劇等。音樂表演者只有根據自己的聲音類型、聲音特質來選擇合適自己演唱的聲樂作品,采用最佳的表現形式演繹和闡釋聲樂作品,才能使自己的表演與原作得到高度的融合。
三、音樂表演者的主體能動性
上面強調音樂作品的客觀制約性,我們并不能否認音樂表演者的主觀能動性。如果音樂表演者的二度創作僅僅只是再現原作的話是遠遠不夠的。正如亨利?伍德談到“樂譜上的標記無論怎樣的詳細也不可能每個細節都精確,沒有什么方法和記號能夠準確記下作曲家心里的東西。”樂譜潛在的內容需要挖掘,因而音樂表演者的表演應是富有個性的創造行為,必須根據原作提供的條件、方向、范圍去發揮自己的創造想象,把原作尚未表現出來的東西尋找出來,對原作進行豐富、補充和發展,賦予音樂作品新的內涵,真正深刻、全面、生動地演繹原作,使原作與音樂表演者達到高度的統一。
1.音樂表演者的人生觀、審美觀
音樂表演者的二度創作活動隨著表演者的世界觀、審美觀的不同而不同。人生觀和審美觀是音樂表演者創作活動的指導思想,如果音樂表演者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審美觀,音樂表演者就無法正確把握音樂作品的內涵及音樂表演的美學原則,就無法準確、生動演繹音樂作品。
2.音樂表演者的技能技巧
音樂表演者的技能、技巧及深厚扎實的基本功是音樂表演的精髓,沒有深厚扎實的基本功及嫻熟、精湛的技能技巧就無從談表演了,再好的作品都無法展示給欣賞者,它只能是無聲的音樂。因此音樂表演者的表演是至關重要的,正如法國作曲家拉威爾在談到演奏家對自己原先并不滿意的作品的再創造功勞時認為:“這部不完整、無創造性的作品的成功,我想主要歸功于卓越的演奏。”
3.音樂表演者的生活經驗及生活經歷
每一位表演者對作品進行二度創作時很難做到原樣的再現原作。因為不同的音樂表演者生活經歷、生活經驗不同,他們的性格、興趣、愛好也不同,他(她)總是以自己所興趣、愛好的方式來認識作品、感受作品、理解作品,最后表現作品、塑造作品的藝術形象。因此,同一個作品一千個人來表演可能就有一千種不同的風格,就“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的道理。
4.音樂表演者表演的環境
音樂表演者表演的場所一般在舞臺環境中進行,這種環境包括:舞臺設備、劇場氣氛、欣賞者的修養等,這些因素對音樂表演者都是一種客觀的刺激,能夠激發音樂表演者潛在的藝術創造激情,尤其是與觀眾欣賞者直接的交流,為音樂表演者提供了藝術創造廣闊的情感表現空間。
參考文獻:
[1]陳雪.論音樂美學對音樂表演實踐的現實意義[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