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四季的詩句范文

時間:2023-04-04 10:38: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描寫四季的詩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描寫四季的詩句

篇1

思念的詩句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千秋歲·數聲鶗鴂》 宋·張先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邯鄲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相思似海深,舊事如天遠

《卜算子·答施》 宋·樂婉

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自由

《鷓鴣天·晚日寒鴉一片愁》 宋·辛棄疾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宋·辛棄疾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夏日南亭懷辛大》 唐·孟浩然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日思歸》 南北朝·薛道衡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無題·重幃深下莫愁堂》 唐·李商隱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玉樓春·春恨》 宋·晏殊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

《鄉思》 宋·李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鄉思》 宋·李覯

望闕云遮眼,思鄉雨滴心

《陰雨》 唐·白居易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秋夜寄邱員外 / 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 唐·韋應物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寄黃幾復》 宋·黃庭堅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寄黃幾復》 宋·黃庭堅

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謁金門·風乍起》 五代·馮延巳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端居》 唐·李商隱

日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

《長相思·其二》 唐·李白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唐·李商隱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如意娘》 唐·武則天

思念一個人的句子1

1. 寶貝寶貝我愛你,寫首情詩送給你,你是我的小甜蜜,喜怒哀樂為你急,吃飯睡覺想著你,上個廁所思念你,急著給你發消息。

2. 離別在那深秋,相聚在纏綿夢中。心上人,你可知道,我渴望著眼睛和眼睛的重逢。

3. 細訴 記不得有多久沒見你 你知否我的世界多寂寞 我想告訴你 我心中的小秘密,就是我在想念你。

4. 早上醒來發現自己丟了東西,卻不知是什么東西,找遍房間也沒有找到。后來想起那東西叫思念,昨夜夢里我讓它去你那兒陪你,莫非還沒有回來?

5. 每一縷微風,都愜意輕柔;每一絲牽掛,都情真意切;每一份思念,都情誼綿綿;每一聲呼喚,都飽含真摯;每一份祝福,都蓄滿美好:愿你幸福,快樂久久!

6. 在這思念的季節, 總會想起你這位好朋友 ,不知你近來可好, 深深祝福你快樂如意。

7. 在不經意的一瞬間,你自然而優雅地走進了我的視線,輕柔地撥動著我那塵封己久的心弦,我知道你的身影將成為我今生注目的焦點。

8. 兩人以發短消息傳遞情意稱為信愛戀,只收不發是自戀,只發未收是單戀,一發一收是相戀,常發常收是愛戀。

9. 思念一季的花香,是我無邊的賀意,愿你的青春,滿花滿朵滿芬芳。

10. 偶然中相遇,有緣不容易。也許天注定,錯過多可惜。明知相思苦,寸心難言盡。春節又將至,何時見到你?祝你春節快樂。你想我嗎?我好想你!

11. 不管時光瞬間流逝、變化萬千,唯一不變的卻是我對你的思念與祝福。

12. 上萬事緣在其中,生死尚有時,緣之深淺豈無肖定?緣來時喜,緣盡時悲!真是何苦又何必!不若有緣時珍惜。

13. 我不知道你最近是胖了還是瘦了,我不知道你最近穿了什么衣服,我不知道你和哪些人打了招呼,我不知道你聽了哪幾首歌,我不知道你半夜是不是失眠看了看手機,但是我知道我想你,不見面沒關系,你記得想我就好!

14. 晴天有你,雨天有你,風風雨雨中總有你,有你的身影,有你的心情,可是模糊視線的我,只能看見你的背。

15. 長夜空虛枕冷夜半泣,遙路遠碧海示我心,父母親愛心柔善像碧月,常在心里問何日報。

16. 你用優美的年輪編成一冊散發油墨清香的日歷,年年我都會在日歷的這一頁上用深情的想念祝福您的生日!

17. 再快的劍也快不過思念。你的影子就象月光,當我看見月亮的時候,月光早已落在我身上。

18. 遠方的你可要好好得照顧自己,不要感冒了流鼻涕,偶爾也可以打幾個噴嚏,那是代表我在想你!

思念一個人的句子2

19. 我想你的這一刻你是否感應到了?如果沒有的話,那是因為你已經習以為常了,我分分鐘都在想你!

20. 思念起千絲萬縷,楓葉飄漫天甜蜜。有你的白天陽光明媚,有你的夜晚月兒皎潔,有你的時候睡覺都帶著微笑,因為有你才幸福。此刻我想說:親愛的,我想你。

21. 月亮在天上我在地下,就像你在海角我在天涯。月亮升的再高也高不過天,你走的多么遠也走不出我的想念。

22. 交到你這樣的朋友,真是… 一毛不拔…鐵公雞!視財如命…小家子氣!記住,我永遠記得你這個朋友!

23. 朝朝暮暮人想你,愛心手機呼喚你,日日夜夜人念你,溫馨短信發送你,一片真情越千里,歡快彩鈴提醒你:天氣轉涼,記得加衣!

24. 摘上一朵鮮紅的玫瑰 送上小小的一張卡片 表達著我對你無限的思念 愿它能給你帶來無限的溫馨。

25. 西風老樹下人家,池塘邊落落野花,雨后的我,想起了我和你那共渡的美好時光。

26. 朋友,當你憶起我的時候,也正是我想念你最深的時刻,在這想念的日子里,讓我問候你近來可好嗎?

27. 寂寞時候想想我。想我的時候來看我,看我的時候拎水果,橘子香蕉和蘋果,橘子代表你疼我;香蕉代表你想我。

28. 呂裕達一片兩片三四片,片片思念你的臉,一滴兩滴三四滴,滴滴珠淚長相依,一寸兩寸三四寸,寸寸相思為你癡,愿我倆相愛相知。

篇2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24―0125―01

自古以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用來形容一個人知識淵博。地理知識與語文知識關系非常密切。學語文也在學地理。初中語文教材(人教版)“寫在前面”告訴學生語文與地理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從語文教學中可以學到許多地理知識。

一、古詩詞中的地形描述

我國疆域遼闊,地形地貌豐富多樣,描述各種地形的名家詩句數不勝數。比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就是描寫典型的山地地形的佳句,寫出了廬山的雄奇秀麗。“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則生動描繪了陰山腳下河套平原的坦蕩遼闊和牛羊肥壯、牧草茂盛的草原景觀。“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則寫出了四川盆地地形崎嶇的地貌。“仰望山接天,俯視江如線,對面能說話,相會要一天”道出橫斷山區的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各種地形的成因也各有不同,有地殼運動的內力作用,也有風化、侵蝕、搬運、沉積等外力作用,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就是對流水侵蝕地貌的描繪。

二、古詩詞中的氣候

我國的自然氣候復雜多樣,使得我國大江南北景觀各異。比如“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中“春風”就描述的是影響我國的夏季風從東南沿海吹來,由于路途遙遠,加之眾多山脈阻隔,使之不能到達我國內陸西北地區。“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則反映我國西北內陸地區由于距離海洋較遠而形成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冬冷夏熱,溫差大,降水少。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寫出了山地景觀的垂直變化。有時也可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來解釋這種氣候的垂直變化。“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是三種降水類型中對對流雨的形象寫照。“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表現了我國地勢西高東低,黃河自西向東流,也可解釋海陸間的水循環規律,陸地徑流入海,而海水只能通過大氣輸送到陸地上空,暗含水循環使得陸地上的水資源得以再生和補充。

三、古詩詞中的水文知識

我國水能資源豐富,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L江、黃河、珠江、瀾滄江和松花江的上游。水能資源的形成需要有三個最基本的條件即河道、落差和水量,而描寫這方面的詩句也不少。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即是對廬山瀑布的描繪,又可以從中看到瀑布蘊藏著巨大的水能資源。“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向我們展示了奔騰不息的長江流經三峽時一瀉千里、氣勢磅礴的壯觀景象,我們在體會大江東去,奔流入海,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時,也加深了對長江三峽水流湍急、水位落差大等特征的了解。“海潮歲月生,江水應春生”“絕岸愁傾履,輕舟故溯洄”等則展現了錢塘江洶涌澎湃卷潮而來的磅礴氣勢,潮汐能量巨大,若能開發利用必將造福人類。

四、古詩詞與天體運動

關于天體運動,古詩詞中也多有體現,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就能恰如其分的說明地球自轉運動所引起的晝夜更替景象。“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則寫出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物向東,天物向西的視運動。“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更是一句詩詞言清四季變化,萬物輪回。“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這首詩把初冬的水文、植被和天氣特點表現得優美如畫。

五、古詩詞中的人文地理

篇3

一、教給方法,讀懂詩句

教材中的古詩,是引導閱讀、教給學法的范例,須予以重視。詩句是文字、畫面、情感的統一體,如果僅僅要學生死記硬背,那它所給予學生的就只能是抽象的語言符號。因此,要提高學生對詩句的背誦效果,須以教材提供的詩句作為范例,教給學生讀詩句、釋詩義、想形象、悟情感、促積累的學習方法。讀詩句就是借助朗讀,讀正確,讀流利,做到朗朗上口;釋詩義就是根據文后的注釋,借助字典,由字到詞,由詞到句,把詩句的意思體會出來;想形象就是根據詩句的意思,展開想象,使詩句變成活的畫面;悟情感就是根據意思,結合形象,進入情境,感悟情感,并借助朗讀表達感情;促積累就是熟讀成誦,使詩句的語言文字、語言形象和語言情感有效地貯存于頭腦之中。達爾文說過:最有用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古詩文初看起來似乎艱澀難懂,但只要精心指導,讓學生掌握方法,就能事半功倍。

二、隨課拓展,積累詩句

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小學階段優秀詩文的背誦量為160篇,如何達到課標的要求,提高背誦的效率呢?筆者以為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這個例子,隨課延伸,巧妙穿插,拓展閱讀。在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基礎上,拓展閱讀與課文中的古詩描述的情境相似、表達的情感相關、說明的道理相近的詩歌, 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詩句意境的感受,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還可將課標中規定的詩歌背誦任務分解到各個年級相關的課文中,降低背誦難度,提高背誦效果。一般來講,每冊教材中安排4首詩,教學中可以教1首詩帶3首,那么每學期僅與課文相關的古詩背誦就可以達到16首,一學年可以完成32首。從三年級算起,在小學階段可以背誦120多首。這樣,平時只要稍加重視,小學階段的160首古詩背誦任務的完成應該是很容易的。這樣處理是不是難以在課內完成教學任務呢?不要擔心,只要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并注意引導他們遷移運用所學的方法,一節課完成3首詩的學習任務是完全可能的。教學中,教者要將重點放在詩句朗讀、意境想象、情感感悟上,不要條分縷析,不要深挖細掘,不要在微言大義上花太多的時間,要把有限的教學時間用在刀刃上,讓學生自讀、自悟、自背、自練。

為激發學生積累古詩文的熱情,我們還可以開展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促使學生主動積累,樂于記誦。如每學期舉行一次“古詩文背誦闖關”活動,以背誦40首古詩為基礎性要求,每增加40首突破一關,授予相關的等級證書,依次為初級、中級、高級。學生在闖關活動中,你追我趕,不甘示弱,體驗挑戰的快樂,品嘗成功的喜悅。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意,感悟詩情,鞏固學生古詩積累的成果,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分專題背誦。如反映愛國熱情的詩句有 ,說明人生哲理的詩句有 ,描寫四季景色的詩句有 ,表達友情的詩句有 。

三、重視盤活,運用詩句

小學生處于記憶的黃金時期,記憶力很強,在一段時間內完成一定量的古詩積累并不困難,但是所積累的古詩句,如若不能在日常的學習中被運用,成為聽從自己調遣的語言素材,時間一長就會遺忘。積累的目的不是知識的疊加,而是為了在言語實踐中運用。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經常調動學生語言倉庫中的詩句積累,幫助學生將所積累的詩句與相關的生活建立聯系,使古詩積累成為學生語言庫存中的積極語言,進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在閱讀情境中引導學生回憶詩句。在小學教材中有不少課文與古詩具有相似的情境,教師可靈活捕捉其聯系點,引導學生回憶詩句,既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又調動學生的積累,強化學生的記憶。如閱讀《黃果樹瀑布》時,引導學生回憶“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閱讀《荷花》時,引導學生回憶“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詩句;閱讀《第一次抱母親》時,引導學生回憶“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樣,課文情境與詩句的情境互為補充,相得益彰;課文情感與詩句情感互相促進,情意共生,既幫助學生感悟文本內容,又強化學生的詩句積累。

篇4

我是教室走廊的一盆植物

我本來是在廣闊的草木園里,但主人把我拿到市場里賣。當主人把我賣到新主人那里時,我已睡著了,當我睡醒時我已來到了新主人的學校了,在我眼前出現了一棟棟高大的教學樓。主人把我帶到604教室門外,我一年四季都挺拔地站著,不管刮風下雨。

有時,我聽到同學們瑯瑯的讀書聲,真讓人羨慕啊!真想也跟他們一起讀書。一次,火辣辣的太陽曬得我很口渴,小主人立刻把我抱回教室,馬上給水我喝,我大口大口地喝著。我被太陽曬得頭發由綠變黃,主人馬上拿剪刀精心地幫我設計發型。我在課室外聽到同學們的:議論聲、讀書聲和搶答聲。同學們學習我也學習,我還學會了描寫大自然的詩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我有時還看到主人和同學們到那玩耍。一次,一個搗蛋鬼把一個紙團扔到我的身上,把我的手腳都弄疼了,又把我的頭發拔掉,好心的同學幫我把打傷我的紙團拿掉。我希望這些搗蛋鬼不要再傷害我們這些為他們美化環境的小植物。

我在604班這個溫馨的小家里,我感覺到很幸福、很快樂、很自由。

篇5

高中語文教學,一段一段的讀,比如第一段作者是按照先描寫景,再闡述事情順序開展,其中還摻雜了作者心情的轉變,所以要學生邊讀邊思考作者在剛開始游赤壁時,景色是如何,心情又如何,是如何體現的?后面心情的轉變又是如何體現的?當學生按朗讀和思考的流程學習完后,教師再讓學生通過整篇文章的寫作手法,來說說跟《念奴嬌•赤壁懷古》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之處,從而達到更加層次的感受文章的語言特色和作者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通過欣賞文章的語言,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朗讀能實現學生對文章的了解和初步掌握,但要想進一步深入了解文章語言特色,寫作手法或是重點詞句,尤其是千古絕句,就需要加以揣測,這樣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比如在學習《江南的冬景》時,這篇散文語言清麗明快,在寫作手法上作者郁達夫并沒有從正面刻畫江南的冬季美景,而是通過古人的詩句來體現其美景的意境,而且詩句都是極其富有想象空間,所以教師要讓學生自己去體會這種寫作手法的特點。這時培養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的和自我學習,能學習到在寫散文時,可以采用引用詩句,多用色調來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的特點,而且適當的運用對比的寫作手法也能讓文章所描述的景物更具有特點和符合文章的要求,加上情感體驗,審美感的融入也能為文章更添色彩。除此之外,同樣是描寫雪景,但是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卻又是另一種寫作手法,也給讀者描繪出了冬天美麗的雪景,教師就可以節選出一段文章來讓學生進行自我鑒賞,從而體會語言的魅力。

三、通過融入自身情感進行閱讀,加強語文文學的熏陶感染作用

正如前文所述,語文課程內容豐富,其中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加上學生對每篇文章的感受和反應也是不同的,所以帶著情感去閱讀,欣賞文章,融入自身情感,能與作者的思想產生共鳴,也能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要想學生與文章中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其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利用現實生活中的情況,叩擊學生的心弦,激發共鳴。比如《我的四季》這篇抒情散文,作者將自己的人生比作成一年的四個季節,通過四季變化的不同來反應自己的一生和對人生的種種感悟,教師可以利用文章中作者的種種經歷,讓學生通過閱讀和探討,說說這些感悟給自己什么樣的啟示。經過討論發現,有的學生認為作者人生之春給她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通過用不毛之地,細瘦的胳膊,以及土地里的石塊和樹根還經常磕絆著她的犁頭等詞匯和句子,可見他的童年生活較苦,但是他也沒有怨天尤人,做到了對自己負責。有的學生則認為通過作者所遇到的困難,啟示自己以后遇到任何困難都要靠自己,犯錯誤之后懂得如何自檢。再比如學習《鄉土情結》時,為了讓學生認識到故鄉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則可以詢問學生什么是鄉土情結,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來回答,答案可能各有不同,當對這個問題探討完后,再讓學生帶著自己對鄉土情結的理解來閱讀文章,看看文章所表達的意思和跟自己想象的有什么區別,包括寫作手法,表達形式以及語言運用上都是怎么樣的,如果是自己來寫鄉土情結,又會采用哪種方式來闡述和表達等等,這樣既能讓學生經歷情感體驗,又能體味散文的語言藝術,鑒賞文章的意蘊美。

四、通過語文的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文化素養

高中語文教學課程的實踐活動大體上就是分角色朗讀和角色扮演,在進行分角色朗讀時,情感要求是必須的,所以這種措施能很好地讓學生把握住作者的思想情感,并與自己的體會相結合,從而達到共鳴的作用,比如《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教師可以找四個學生進行朗讀,文章第一節學生朗讀是需要富有沉重感,第二節需要急促的情感,第三節需要表現出抑揚頓挫,而第四節則需要語速加快,將情感推向,這些都需通過學生對文章的體會得以實現。對于角色扮演的實踐活動,考慮到課堂時間的有限和場地問題,所以盡量挑選一些簡單地,易扮演的作品,比如《最后的長青藤葉》可以找學生分別扮演瓊姍,蘇艾,貝爾曼,讓學生根據對文章的解析,對各自扮演的角色做自我介紹和性格分析,教師從中可以設計問題,類似于為什么瓊姍把最后的藤葉看的如此重要,這種心理狀態是怎么樣的,通過表演怎么體現等問題,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更為深入,同時也能使他們領會和運用語言文字,從而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

五、結語

篇6

內蒙古電力中學初一二班 梁迪

春風,夏花,冬雪,秋月,這四景乃人生中最美之景,任選其一都無可挑剔,真不知是哪位天仙賜給四季如此景致!

春風

風可是春天的一大特色。春天的風最柔、最輕。不像夏天的風陣陣熱浪,不像秋日的涼風颼颼,更不像冬日的刺骨寒風。春天的風,給人帶來一種無限的活力,使人感到清涼、自在。在經過了嚴冬那無情的冰冷之后,一陣微微的清風吹響了大自然的交響樂。那節節的翠竹,在春風的滋潤下,變得更加筆直、挺拔;那小睡的動物們,請春風幫助將它們的眼皮輕輕地掀起,走出嚴冬。看到這生機盎然的景象,我也忍不住想要出去多走一走,在草叢中,絲絲的涼風不斷撫摸著我,我不覺地停下了腳步,感受春風,看著春天,看著微風,看著自己慢慢地融入春的懷抱。

夏花

花是充滿詩意的。古代就有很多描寫花的詩句:“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梨花一支春帶雨,玉容寂寞淚闌干。”不一樣的花給人不一樣的感覺。百合那純白的花瓣,就像天空中潔白的雪花灑落。丁香的點點紫色,好似天邊的一抹彩虹。而玫瑰鮮紅的花朵,好象一團燃燒的火焰。到了夏天,花在哪兒都可以看到。在公園里,丁香、紫薇、牡丹、天葵、鄧伯花滿眼都是。各種花香在空氣中醞釀。游客都被艷麗的顏色和彌漫的花香吸引住了,久久不肯離去。它們高興地渲染著美麗的夏天。

秋月

大部分人想到月亮,都會感覺到憂傷和凄涼。而我卻不一樣:秋天的月亮,明亮、高遠。秋天正是天高云淡之際,這時賞月最好。有時我會在夜深人靜時欣賞月亮。每當月亮有變化的時候,我都會細細地觀察它,情不自禁地詠誦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美倫美幻的月亮掛在漆黑的天空,雖然有些孤單,但它卻能照亮整個夜空。每當看到月亮,我都會微微一笑,感謝秋月陪伴我度過漫長的黑夜,直到天明。

冬雪

篇7

【關鍵詞】韓國;梅;意象;儒學

一.韓國梅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韓國的梅文化起源于新羅末期崔匡裕所做的《庭梅》,唐朝留學的崔匡裕受到中國詩人詠梅熱潮的影響,回國后將梅文化發揚光大。后經由李奎報等人傳承,以高麗末期的士大夫階層為主進行創作。朝鮮前期,代表性的館閣文人徐居正的文集《題畫詩》中收錄有多首梅花詩,以宋朝林逋的軼事為題材所做的畫作和以梅花聞名遐邇的羅浮山神仙為題材的詠梅詩也小有名氣。到了朝鮮時代中后期,文人們的文化交流活動日漸頻繁,代表性的梅花詩人有樸齊家,丁若鏞,申濡等。到了近現代,梅的精神被傳播到各個領域,漸漸成為韓國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忽視的一道倩影。

二.梅意象的形成

梅花具有四季常青,不畏嚴寒的特性,在險惡復雜的環境中仍然可以保持翠綠挺拔、生生不息的姿態,在文人心目中,是“君子”的代表;又因其不貪戀繁華,“凌寒獨自開”,折射出剛直不阿的“隱士”品格;再者還有一些詩歌中出現的梅花意象與秀雅妍麗的“美人”和堅貞不屈的“戀人”形象聯系起來,用梅比喻女性外形的優美和一片丹心。

三.梅文化在韓國古典詩歌中意象的分析

(一)“君子”意象

徐居正在《題金季珍所藏蔡居敬墨梅》做詩道:

風霜操 ??? ??? ??? ??

如雨露榮 ?? ??? ??? ?? ???

到頭存淡泊 ??? ?? ?? ???

換骨幾豪英 ??? ??? ??,??????

玉色程明道 ??? ??? ???? ??? ??

鐵腸宋廣平 ??? ?? ??? ??? ?????

不須求面貌 ???? ??? ??? ????

默己合神精 ??? 神?經 ??? ??

《???》

詩中用“雨露”代指帝王的器重,用風霜中不畏嚴寒安然挺立于風霜中的梅花,來表達具有高潔情操的“君子志士”的意象,生動感躍然紙上;最后兩句表達了不求世人皆知曉,但求無愧我精神的高尚飄逸的情操。

金麟厚在《梅五詠亭次韻五首》中寫道:

春風愁與眾芳同 ?? ? ??? ?? ?? ????

笑倚崢嶸冰雪中 ??? ? ??? ??? ?? ??

不許世人輕物色 ??? ???? ???? ????

莫將容易比諸公 ???? ??? ??? ????

《????》

從上面的詩句翻譯可以看出,韓國古典詩歌中的“君子”意象,用筆比較含蓄,將情感寄托在描繪梅花的外部形象之后,并善于借助其他物體表達內心的情感,更多強調的是對國家的忠貞不渝。

(二)“隱士”意象

在韓國的古典詩歌中,常用梅花來代指“隱士”,詩人在受挫時感到塵世的不如意,于是寄情于山林風物,渴望清凈無爭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隱者高士的意象。

鄭道傳在《詠梅》中寫道:

縷玉制衣裳 ?? ??? ?? ??? ??

啜永養性靈 ??? ?? ??? ???

年年帶霜雪 ??? ??? ?? ??

不識韶光榮 ??? ??? ?? ???

名唱橫榧幾 ?? ?? ??? ?? ??

不許素慶侵 ??? ???? ???? ??

《???》

在這首詩中,用“玉”和“霜雪”來比喻梅花,突出了梅花不在意世俗的條條框框,在繁雜的世間保持清澈純潔而又安于寂寞的胸懷,展現了忠于內心、隱于世間的理想信念。

徐居正在《四佳集》中有詩《梅竹軒》,詩中寫道:

孤竹圣之清 ??? ???? ??? ????

梅也仙之骨 ??? ? ?? ??? ????

瀟灑伯仲間 ??? ?? ? ??? ????

天地一清白 ??? ??? ?????.

貞虛以為心 ?? ??? ??? ??

馨香以為德 ??? ??? ?? ???

高人有雅致 ??? ??? ?? ???

獨乃愛之酷 ?? ???? ?? ???

《四佳集》

這首詩在翻譯的過程中,著重刻畫了梅花清高的姿態和優雅的氣質,飄逸脫俗的梅花在這個浮躁繁雜的世間,散發著讓人無法不贊嘆的雅致高潔,讓詩人不得不深深的愛慕和贊嘆。

(三)“美人”意象

梅花因其容顏秀麗,自古便有“美人”意象。又因其本身具有暗香浮動一般的雅趣,梅的意象常常被活用為與女性和戀人相關聯的物體。如李慎儀的詩句:

??? ??? ?? ?? ?? ?? ??

?? ? ?? ?? ???? ????

??? ??? ? ?? ?? ? ??? ???

《石灘集》

在這首作品中,梅盡情的吐露著芬芳,蝴蝶聞到了這香味,憤然斬斷了情思。

李奎報在《梅花》一詩中寫道:

帶雪更妝千點雪 ? ??? ? ?? ?????

先春偷作一番春 ??? ?? ?? ?? ?? ???

玉肌尚有清香在 ? ?? ??? ?? ?? ????

瓊樂環娥月裹身 ??? ?? ??? ???? ?? ? ???

《東國李相國集》

從上面的詩句翻譯可以看出,韓國以梅花比喻女性,則側重于將其描寫成仙子或者修煉成精的梅仙,表達了詩人精神的寄托和美好的想象。

四.結論

韓國和中國同屬于東亞儒教文化圈,梅花的內涵和其詩歌里面的運用,其實就是儒學思想的表現。人類的道德性涵養和祖先崇拜這兩大儒教特性,始終滲透在道德體系中。詩歌藝術是一門創造性的工作,翻譯更是要求譯者具有信、達、雅的基本功。通過文人學者們的創造,以及譯者建立在原文基礎上的藝術性的加工,隱藏于自然事物內部的美和意義被逐步發掘出來。

參考文獻:

[1][韓]安賢在,《韓國的梅花》,福源出版社,2001年。

[2][韓]李仙玉,《朝鮮時代梅花圖研究》,韓國中央研究院,博士論文,2004年。

[3][韓]李宗燦、金河吉,《朝鮮后期作家論》,禮惠文化社,1998年。

[4][韓]李御寧,《梅花》,????,2001年。

[5][韓]陳在教,《李朝后期漢詩的社會史》,召命出版,2001年。

篇8

【關鍵詞】初中語文 古詩詞欣賞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6)02-0051-01

欣賞古詩詞對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至關重要。新課標強調文學作品教學的重要性,突出了文學作品教學的力度。七――九年級的語文課本收進了大量的古詩詞作品,難道這么優美典雅的作品就只讓學生讀讀、背背嗎?

筆者認為,有效的古詩詞教學應達到以下目標:

1. 讓學生成為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在閱讀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2. 通過一定時間的學習,學生能掌握欣賞古詩詞的基本方法,并能獨立進行古詩詞的學習和欣賞。

3. 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從陌生――了解――喜愛,從而步入詩歌這個神圣的文學殿堂,加大文學積累,提高文學素養。

文學者常說“讀史書使人明智,讀詩書使人靈秀。”學習古詩詞不僅能使人靈秀,更重要的是使人脫離庸俗和低級趣味,更加文明和高雅。學習古詩詞能造就和改變一個人的性格,能陶冶一個人的情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華。筆者不揣淺陋,在教學中作了一些嘗試。

一、準備階段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歌作品燦若星辰,因各種原因,我們的學生接觸甚少。為了引導學生走近古詩詞,七年級時,筆者就組織開展“古詩詞摘抄”活動。起初由學生自由摘抄在課外接觸到的詩詞,每月交流一次,教師挑選其中的優秀作品在班上張貼,并對優秀摘抄者進行表揚和獎勵,以激發積極性。接著要求全班同學每周背誦至少一首詩詞(在張貼出來的優秀作品中挑選)。再接下來進行分類摘抄。例如,要求學生按季節,分別摘抄描寫春、夏、秋、冬四季的詩詞;按作品描寫的景物,分別摘抄描寫風、雨、雪、月、花等景物的詩詞;按詩詞的內容,分別摘抄描寫送別、思鄉、愛國情懷、愛情、親情等的詩詞。一年下來,學生積累了大量的詩詞,更可貴的是培養了學生對古典詩詞的興趣。古人云:“厚積薄發。”個別學生還能靈活運用所積累的詩詞。在本學期的期末復習課上,有一道語言運用題,題目是:當你在困難中得到了父母的盡力幫助,你會怎樣對父母說出你的感激之情呢?同學們正在議論的時候,班上的“小才子”梁鑄安同學沖口而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父母愛我情。”這化用了李白《贈汪倫》的詩句,既精練典雅,又切題切情,答得相當不錯。

二、感性認識階段

筆者借用了讀大學時古典文學教師的做法:利用課前五分鐘,每次由一位同學上臺介紹一首自己喜歡的古詩詞。要講出詩詞的大意,或借助想象和聯想,盡量運用生動的語言,使作者筆下的自然景物和生活畫面呈現在同學們的眼前;然后說出喜歡的理由。同學們對古典詩詞已有了一些興趣,而且手頭上有很多材料,所以都躍躍欲試。當時,擺在他們面前的是缺少了評析的常識和經驗。于是筆者適當地作了指導,提示可從詩詞的表現手法、作品形象、意境和思想感情等角度切入分析,特別要關注個別詞語的應用效果。同學們表述的語言雖然有點稚嫩,但他們的參與熱情鼓舞了筆者。―部分同學主動查閱了一些與詩詞賞析有關的書和文章。在實踐中,許多同學都能感性地捕捉到詩詞的文眼。

三、合作、探究、自主鑒賞階段

篇9

1、

文學常識:作者:酈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

。《三峽》一文出自《水經注》這是記敘我國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書。

2、重點字詞:

自:在。

空谷傳響:空曠的山谷傳來猿啼的回聲。襄:上。

漱,這里是沖刷的意思。沿:順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御:駕。清榮峻茂:水清,樹榮,山高,草盛。

良:實在、真。

肅:寂靜。

:(zhǔ)連續。

引:延長。

絕:消失。

素:白色

旦:早晨。

嶂:高聳險峻如屏障的山峰。

朝:早晨。曦月:太陽,月亮。曦,日光,這里指太陽。

3、特殊用法:奔:飛奔的馬。

湍:急流。

三聲:幾聲。三,這里不是確數

4、

區別:

(1)

屬:屬引凄異(連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類)屬予作文以記之(囑咐)。

(2)絕:久絕(消失)。絕(山峰):極

阻絕:斷

(3)自三峽……(在)

自非……(如果)

5、通假字:闕;同“缺”,空缺。

五、一詞多義

①沿溯阻絕(隔絕)

②哀轉久絕(消失)

③絕巘多生怪柏(極)

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從、由)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①屬引凄異(連續)

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

①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認為)

②能以徑寸之木(用)

①略無闕處(“闕”通“缺”

空缺)②不知天上宮闕(宮殿)

①或王命急宣(有時)②或以為死,或以為亡(有的人)

6、重點句翻譯: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②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④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⑤懸泉瀑布,飛漱其間⑥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⑦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⑧常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⑨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7、理解性背誦:

1)寫山連綿不斷(長)的句子: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2)寫山高峻的句子: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從側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3)寫夏水的句子:(1)寫水勢兇險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絕。(2)寫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4)寫春冬三峽水的特點的句子: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峽秋景凄涼的語句是:空谷傳響,哀轉久絕。表現秋季凄清蕭瑟的句子是:林寒澗肅,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6)引用漁歌反襯三峽深秋清幽寂靜的句子是:“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引用漁歌作用:進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季肅殺、凄涼氣氛)

1、文中側面寫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文中側面寫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寫三峽全景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4、寫兩岸連山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5、寫山高的句子是: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6、由三峽水流洶涌湍急聯想到李白的詩歌是:《早發白帝城》

7、作者寫了春冬之時八種景物的特點和給予作者的感受是: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8、文章寫三峽春冬景色時,既描寫了“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的靜景,也描寫了“懸泉瀑布,飛漱其間”的動景,動靜結合,相得益彰

9、寫山連綿不斷(長)的句子: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10、寫山高峻的句子: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從側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

11、寫夏水的句子①寫水勢兇險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②寫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12、寫春冬三峽水的特點的句子: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13、烘托三峽秋景凄涼的語句是: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7、結構。結構:文章先總寫三峽地貌,(總寫)(第一段),再寫三峽四季壯麗景色,(分寫)(第二段)

8、文章表現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表現作者對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

9、運用:

(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見證了“三峽蓄水315”高峽出平湖的壯麗景象,酈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的三峽秋日的凄涼景象將一去不復返。

(2)由李白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這一詩句,你想到《三峽》中與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10、探討:

(1)文章為何先寫夏而后寫春冬、秋,春冬為何放在一起寫?

作為三峽景色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山和水”,而其中最具魅力的三峽夏天迅猛、兇險的江水,所以先寫夏天景色,后寫春冬的明麗多姿,最后寫秋天的悲涼之景。這也符合讀者情感認知的順序。可見寫景順序的選擇,是根據內容和讀者認識而定的。

(2)文章第一段寫山,第二段寫水,這樣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寫山的特點,為寫水設置了條件或為下文作鋪墊,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抓住特點描寫三峽的四季之景:夏季的景色——水流湍急;春冬景色——清榮峻茂;三峽的秋天——寂靜、凄涼。

③結合文章內容,用一句話概括三峽的景色特點:雄奇險峻,清幽秀麗。

④合寫春冬的目的在于:展現風平浪靜時節三峽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點。

⑤作者描寫了春冬之時的八種景物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怪柏、懸泉、瀑布。

(3)作者是如何從不同的季節景象來描寫江水的特點的?

答:夏天,寫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險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兇險和疾速的特點。春冬之時,水退潭清,景色秀麗,突出了三峽春冬景色的清麗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靜,水枯氣寒冷以高猿哀鳴襯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

(4)文章結尾引用了漁者的歌詞,有什么作用?

答:文后引漁歌,從本段說對前面寫景的補充,是借漁歌抒寫作者眼見“晴初霜旦,林寒澗肅”景象和耳聽“高猿長嘯,屬引凄異”之聲的感受,見此景,聽此聲,哀傷、悲涼之情油然而生。從全文看,結尾引漁歌與開頭的“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呼應。為赴王命,為了生計,漁民、船夫終年在兇險的驚濤駭浪中掙扎搏斗,苦不堪言,危不顧命,自然景物盡管令人賞心悅目,卻給勞動人民增加了苦難。渲染了三峽秋天蕭瑟凄涼的氣氛。

(襯托“晴初霜旦”之時“林寒澗肅”的凄涼情景,渲染蕭瑟的氣氛。)

九、問題研究

1、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三峽自然景觀的?

答:文章先寫山,后寫水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

2、結合文章內容,用一句話概括三峽的景色特點:雄奇險峻,清幽秀麗

3、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寫法表現三峽的特點?

答: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寫出了三峽山高嶺長峽窄的特點。

4、寫“朝發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這是什么寫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詩?

答: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漲流急,也突出了三峽夾江對峙、狹窄險要的特點。寫法:側面描寫。想到李白的《早發白帝城》。

5、作者描寫了春冬之時的八種景物是:

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怪柏、懸泉、瀑布

7、從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漁者歌謠的作用是什么?

答:進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從側面渲染三峽秋天蕭瑟凄清的氣氛

8、文章第2段和第3段各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有何特點?

答:

第2段:寫夏季景色,突出了水勢兇猛迅疾的特點。第3段:寫春冬季節的景色,突出了山高水清,草木茂盛的特點

9、文章為什么先寫山,后寫水?寫水為什么先寫夏水?

答:先寫山,寫出山高嶺連峽窄的特點,為下文寫水作鋪墊。夏水浩大,所表現出的奔放美最能突出三峽雄偉壯麗的特點,所以先寫。

10、歸納本文的中心:

答:作者通過對三峽形勢和四季景色的描繪,顯示了祖國河山的雄偉秀麗,表現了他熱愛祖國河山的深厚感情

11、請分別概括三峽夏、春冬、秋三段時間三峽景物的美點。

①夏季:水勢迅急兇猛(奔放美)

②春冬:景色秀麗奇絕(清悠美)

③秋季:蕭瑟凄涼(凄婉美)

12、文末引用漁歌的作用是什么?

答:一方面突出三峽秋天的凄涼,渲染蕭瑟的氣氛,另一方面又暗示三峽山高嶺連峽窄的特點,照應前文。

13、古詩文中描寫三峽的名句還有哪些?

答:

①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杜甫

②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

③夜發青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李白

10.開放性試題

①三峽適合修建水力發電站,也可以從本文找出兩個理由。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并寫出文中印證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勢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

原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或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篇10

【關鍵詞】生活作文;廣采素材;勤于筆耕;閱讀整合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引詩入文添文采”是中考作文指導校本課程。語文課程標準對第四學段的寫作要求是要從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生活,體驗生活,并且能夠抓住事物的特征來感知與認知生活現象,文章表達力求有一定創意;注重在生活中悉心采擷文章素材,創造性構思立意;還要養成列出寫作提綱快速起草初稿與不斷修改加工的寫作習慣。如此筆耕不輟,定能提高自己獨立寫作的能力。本課案例的設計宗旨,就是引導學生學會能從多角度來觀察社會生活,搜集寫作素材,有創意的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1.學習寫作中引用詩詞的積累方法,增添寫作文采,提高寫作興趣和能力。

2.培養學生熱愛唐詩宋詞的學習情感和良好的寫作引用習慣。

二、教學步驟的策劃

(一)課前設想,活動導入。請以“我喜歡――”為話題說一段話,要求表意明確,語言優美,至少恰當地運用一種修辭方法。100字左右(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寫作熱情。)

(二)教師示范,由點到面。教師以我喜歡――為話題進行口頭表達:我喜歡“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的初春情韻;我喜歡“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的夏日風采;我喜歡“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的秋之高爽;我喜歡“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冬之素雅。我喜歡唐詩中的四季,更喜歡四季中的唐詩。老師說的好嗎?大家想學嗎?那么就讓我們一起踩著唐詩宋詞的情韻開始本節課的學習。(板書課題)(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感知引詩入文的語言表達風格,激發本課學習的積極性。)

(三)方法點撥,采擷資源。方法一要直接引用,激發興趣。屏幕顯示示例:漫步于秋日落葉徐徐的小徑上,不禁吟了一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慨嘆落葉的悲哀與不幸。其實,落葉的生命或許就是這樣,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繽紛。但換個思維方式,正如龔自珍所言:“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嘛!我們應該欣喜,好好享受這落英繽紛的秋景(《尋找快樂 精彩人生》開頭段)。方法二要擇引詩句,自主感悟。示例:聆聽書聲,是南唐后主“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的傷懷;是梁啟超“天地大矣,前途遼矣,美哉我少年中國”的期盼;是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堅守本心;是木蘭替父從軍,心昭日月。聆聽書聲,是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惆悵;是辛棄疾“千古江山,英雄無覓”的悲涼;是“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展望(《書聲嘹亮》節選)。方法三要媒體優化,引發立意(有多媒體屏幕展示)。方法四要積累詩詞,萌趣。示例:長夜無聲,唯書自語。掩卷沉吟的片刻,仿佛穿越回千百年前那個詩意棲息的洛城春夜,誰家玉笛暗飛聲,低回出一嘆離人,一聲折柳的離鄉愁緒。仿佛行走在一夜魚龍舞的煙花長街、雪柳短巷,聞鳳簫聲動,觀玉壺光轉,回首只影闌珊處《文學恰如此歌行》片段。方法五要軼事誘發,聯想體悟。把詩人軼事與詩詞創作融為一體,培養聯想與想象,益于自主體驗社會生活。(設計意圖:結合佳作片段,讓學生掌握引詩入文的幾種具體方法,能夠學以致用,自主發展。)

(四)詩海拾貝,以小見大。指導學生分組探究,將自己積累的詩詞佳句及作者的相關軼事分類整理,互動交流,小組推薦典型交流展示。(設計意圖:增加學生的積累,盤活個體的語文學習資源,培養善于積累靈活運用的作文習慣。)

(五)小試牛刀,創生佳作。請學生根據剛才小組交流的內容,運用學習的引詩入文的方法完成仿寫練習,并體會身邊佳作的寫作技法。深入領會引詩入文的技法。1.仿寫訓練。(1)瀟灑是一道恪守在每個人心靈中的美麗風景。瀟灑的內涵保羅萬象,“采菊東籬下”是一種清凈的瀟灑;“勝似閑庭信步”是一種喜悅的瀟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夢想馳騁于塞外遼闊的大漠,在夕陽的金黃中感受“長河落日圓”的雄渾;我夢想置身于江南秀麗的小鎮,在綿綿的細雨中體味“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情調_____________________。2.范式探究。學生閱讀上屆學生的三篇佳作,并探究引詩入文的方法及妙處。用多媒體超鏈接展示三篇文章,學生閱讀研討(例文附后)。(設計意圖:用我們學生的優秀作文作為例文,讓學習者感覺到寫出好文章并不難,目標很容易達成,從而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體會引詩入文的方法的具體靈活的應用,樹立學生寫好此類作文的信心。提高作文教學的實效性。)

(六)拋磚引玉,立竿見影。總結本課學習的寫作訓練手段,適時強化訓練對策。從以下兩個題目中任選一個作文題目,運用所學詩文和積累資源,開展學以致用實踐評價檢測(口語與書面語結合,反復循環,形成常規)。命題:1.我踏著詩詞的韻律______采擷蘊藉的意境_____2. 品讀課文詩詞_______,我真受益匪淺_______。

(七)板書設想,簡約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