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夏天的詩范文
時間:2023-04-04 00:57: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描寫夏天的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唯有蜻蜓蛺蝶飛。
【注釋】:
麥花——麥子秀穗叫吐花,呈白色綠色,在江南蘇州一帶是農歷四五月間。菜花——指油菜花。
鮮黃色,農歷四五月間落花結子,所以說“稀”。
日長——夏至白晝最長。籬落——籬笆。
曲院風荷
【清】陳璨
六月荷花香滿湖,
紅衣綠扇映清波。
木蘭舟上如花女,
采得蓮房愛子多。
夏吟
【宋】戴石屏
乳鴨池塘水淺深,
熟梅天氣半晴陰。
東園載酒西園醉,
摘盡枇杷一樹金。
初夏絕句
【宋】陸游
紛紛紅紫已成塵,
布谷聲中夏令新。
夾路桑麻行不盡,
始知身是太平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1.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白居易:《觀刈麥))
2.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李商隱:(晚晴))
3.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
4.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杜甫:《夏夜嘆》)
5.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復古:《大熱》)
6.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
(李昂:《夏日聯句》)
7.殘云收夏暑,新雨帶秋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8.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陽陰正可人。(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標題】:觀刈麥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五古
【內容】: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田家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標題】:晚晴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隱
【體裁】:五律
【內容】:
深居府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并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干后,歸飛體更輕。
【標題】:游赤石進帆海詩
【年代】:南北
【作者】:謝靈運
【內容】: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水宿淹晨暮。陰霞屢興沒。
周覽倦瀛肌?瞿肆昵罘。
川后時安流。天吳靜不發。
采石華。掛席拾海月。
溟漲無端倪。虛舟有超越。
仲連輕齊組。子牟眷魏闕。
矜名道不足。適己物可忽。
請附任公言。終然謝天伐。
【標題】:夏日聯句
【年代】:唐
【作者】:李昂
【內容】:
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李昂
熏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主——柳公權
【標題】:六月三十日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得潭字)
【年代】:唐
【作者】:岑參
【內容】:
亭晚人將別,池涼酒未酣。關門勞夕夢,仙掌引歸驂。
荷葉藏魚艇,藤花I客簪。殘云收夏暑,新雨帶秋嵐。
失路情無適,離懷思不堪。賴茲庭戶里,別有小江潭。
【初夏】
已過浣花天,行開解粽筵。店沽浮蠟酒,步}載秧船。古俗交情久,豐年樂事偏。
出波莼菜滑,上市J魚鮮。僧閣梅山麓,漁扉禹廟肌5で嗖豢苫,得句一欣然。
【初夏】
已作梅黃雨,猶余麥秀寒。穿林紅練帶,拔地碧瑯>葡虺畋弒。麓硬『罌懟K老始酰槔藝仕帷
【初夏】
麥秀微寒后,梅黃細雨前。湖灘初集鷺,堤柳未鳴蟬。琴帶輕陰潤,巾因小醉偏。晚來幽興極,又上釣魚船。
【初夏】
白白糍筒美,青青米果新。衰遲重時節,薄少遍鄉鄰。梅市花成幄,蘭亭草作茵。極知歡意盡,強起伴游人。
【初夏】
淡靄輕鍶胂某酰淮靶侶棠襝嗪簟3雒乓拙氤9槲裕淠壓さ雜欏
花徑蝶閑無墮蕊,酒樓人散有空壚。閩川茶籠猶沾及,肺渴朝來頓欲蘇。
【初夏】
雨足移秧后,風和剝繭初。昏昏時就枕,貿貿卻尋書。晚步身須杖,晨興發廢梳。滿城車馬客,誰復問何如?
【初夏】
百葉盆榴照眼明,桐陰初密暑猶清。深深簾幕度香縷,寂寂房櫳聞燕聲。
細詩聊憑幾,靜思棋劫對楸枰。浣花光景應如昨,回首西州一愴情。
【初夏】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b聲中夏令新。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初夏】
翦韭腌薺粟作漿,新炊麥飯滿村香。先生醉后騎黃犢,北陌東阡看戲場。
【初夏】
稻未分秧麥已秋,豚蹄不用祝甌窶。老翁七十猶強健,沒膝春泥夜叱牛。
【初夏】
買得新船疾似飛,蠶饑遙望采桑歸。越羅蜀錦吾何用,且備豳人卒歲衣。
【初夏】
槐柳成陰雨洗塵,櫻桃乳酪并嘗新。古來江左多佳句,夏淺勝春最可人。
【初夏】
杜鵑血盡啼未歇,蝴蝶夢殘心更狂。我自人間少情者,老來十倍惜年光。
【初夏】
賜食金盤出寶閨,玄熊掌映紫駝蹄。侯家但詫承恩澤,豈識山廚苦~?
【初夏】
隋家古寺郡西南,寺廢殘僧只二三。藜藿滿庭塵暗佛,時聞鐃鼓賽春蠶。
【初夏】
渺渺荒陂古埭東,柳姑小廟柳陰中。放翁老憊扶藜杖,也逐鄉人禱歲豐。
【初夏】
老翁賣卜古城隅,兼寫宜蠶保麥符。日日得錢惟買酒,不愁醉倒有兒扶。
夏日南亭懷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篇2
2、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
3、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陽陰正可人。
4、麥隨風里熟,梅逐雨中黃。
篇3
夏到我身邊
我非常喜歡夏天,因為夏天的陽光能使樹木長得枝繁葉茂,能使人們成長。
在夏天里要數花兒最美,你看在池塘盛開幾十朵散發著清香的荷花。真不愧是“水中君子”。就像是一個女孩在跳舞。當然描寫荷花的詩句那是數不勝數,下面就是寫荷花的詩:“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在夏天里花兒凋謝結出的夏果可是非常好吃的。比如夏天里的水果代表西瓜。西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糖和水份,是夏天里解渴的必備良藥。雖然西瓜好吃,但是西瓜里面有許多的黑籽,不能吃進肚子里,所以吐起西瓜籽非常的麻煩,因為這一點人類選出了無籽西瓜。雖然,這種西瓜沒有籽,但是沒有有籽西瓜甜,所以我們大家還是多買有籽西瓜,少買一些無籽的西瓜。
在夏天話最多的當然是夏雨了。夏雨最大的特點來的快去的更快。比如說在上午的時候下起了傾盆大雨,可是,不過一個小時,又變成了烈日炎炎的晴天了,所以說夏天的雨是捉摸不透的。當然夏雨有時好有時壞,因為夏天的雨和太陽最能使大樹生長。可是一些弱不禁風的花兒是絕對擋不住暴風雨的,所以有一些花兒就會活活的被淹死或者被雨滴打死。
在夏天的夜晚是非常美麗的。在自己家的樓頂上看布滿整個天空的星星和閃閃發亮的月亮,聽蟬和其他昆蟲的交響曲,當然夏夜也是非常難熬了,因為晚上總是二到五只蚊子來吵你,所以夏天的夜很難入眠。
啊!我最喜歡夏天。
篇4
秦添
語文,無處不在。在廣告上,電視上,網絡上,都能找到語文的身影,也都能從中學到語文。語文,是一首首優美動人的歌曲;語文,是一首首朗朗上口的文言文;語文,是一首首意境優美的詩歌。而我就從那一首首詩歌中,對語文有了更深一層的感受.
語文可以讓你看到"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一片生機盎然的春景。想象著,那活潑的燕子嘴里含著春泥,正在勤勞地工作--蓋新窩。別說是我,你一定也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機與活力了吧!
語文可以讓你看到"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中那清幽,涼爽的夏景。想象著,在炎熱的夏天,身處一所竹屋.那珠簾正在夏天的風中搖擺著她們那婀娜的身姿。時不時,還給我我們唱上一首清脆悅耳的歌,讓你陶醉不已。別說是我,你一定也感受到了夏天的清幽與涼爽了吧。
當秋天來臨的時候, 從“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中,我看到了語文;從“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的葉子中,我學到了語文;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凄涼中,我感受到了語文。
篇5
春天的岳麓山更是美麗,繁花盛開,岳麓山周圍有天馬、鳳凰、綠蛾、金牛等峰嶺拱數十公里,山中石骨港秀,樹木蔥蘢,如一翡翠玉屏,橫叢在湘江兩岸,人們稱它”碧嶂屏開,秀如琢玉”,有岳麓之勝,甲于楚湘”的美譽。所以,自古有無數名人稱贊岳麓山的春景,古代詩人杜牧的《山行》其中的一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其詩句就是贊美的岳麓山春天的愛晚亭。
岳麓山的荷,是夏天特有的景色,潔白或者粉紅的荷花,和翠綠的荷花,充滿著夏的氣息。初夏的荷,盛夏的荷,靜態的荷,動態的荷,各有千秋。歷代的文人墨客有許多贊美荷的文章、詩詞,詩詞中一些流傳千古的名句,更是把荷描寫得淋漓盡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是南宋詩人楊萬里《小池》中的名句。
“兮兮惜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岳麓山的秋更是美麗。描寫秋景的詩句更多,有戰國楚。宋玉《九辯》、漢朝劉徹《秋風辭》、三國魏曹丕《燕歌行》、晉國、陶淵明《酬劉柴桑》等。
篇6
關鍵詞:閱讀教學;批注;積極作用
語文閱讀教材中,如何指導學生批注,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著手:一是文本理解的疑惑點;二是文本留有的空白點;三是文本內容的矛盾點;四是文本描寫的精華點;五是文本描寫的著重點;六是文本蘊含的豐富點;七是文本角色的沖突點。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如能按此線索,提出疑問,尋找答案,寫上批注,對全文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現筆者就這一問題進行粗略論述。
1、依據閱讀節奏,指導學生有順序批注
閱讀是一個從淺入深,從表入里的層層推進、逐步感悟的過程。為了體現批注的層次性,依據閱讀節奏,可讓學生在三個時段進行有順序批注,課前批注,初讀感知;課中批注,再讀感悟;課后批注,研讀深悟。
1.1、課前批注,預習感知
學生初讀課文后,一定有疑問,有思考,有感知,有初步的情感體驗。比如《黃山奇石》一課,學生讀了課題后在旁邊兩次質疑:一是破題質疑(黃山有哪些奇石?這些奇石奇在哪里?為什么稱之為“奇石”?);二是破名質疑(怎樣破解這些奇石秘密?觀賞這些奇石之后,有些什么感受,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學生初讀課文后又寫了這樣的批注:“黃山之石真是奇特呀!讀著這些文字,我仿佛站在了神話般的黃山之上。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啊!難怪古人會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課前批注,以掃清閱讀障礙,初步思考課文后問題為主。
1.2、課中批注,復讀感悟
課堂上,師生共同走進文本,有思想的交流與碰撞,有情意的體悟與對流,有美感的激發與生成,學生獲得了精神滋養,就會流瀉于筆端。同伴引發的批注,教師誘導的批注,自己再發現的批注,一定會相得益彰,精彩紛呈。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例,一學生在課文中第二次描寫爬山虎處寫了這樣一段話:在與葉圣陶先生聊天中,“我”感到自己不再是一個小孩,而是一個大人,一個葉圣陶先生的老朋友。“我”感受到了葉老的認真、親切、質樸,此時“我”再看爬山虎,自然就覺得它綠得濃郁,綠得可愛。綠著的爬山虎,象征著葉圣陶先生對下代的關愛,“我”難忘爬山虎!三言兩語,卻是學生鉆研文本,與文本之間的親切對話。
1.3、課后批注,深入研讀
課后的批注是課堂對話的意猶未盡,也可以是對課堂對話的反思、提煉、總結。學了《幸福是什么》一課后,在談“我的幸福”時,學生這么寫道:幸福就是為村人挖一口井,幸福就是治病救人;幸福是學習中的一份滿意答卷,幸福是課堂上老師的一個微笑;幸福是他人困難時伸出的一雙援手;幸福是公交車上的讓座,幸福是遮風擋雨的傘;幸福是偎依在媽媽溫暖懷抱里的溫馨。只言片語,卻是學生對幸福意義的獨特感悟,是學生積極的情感活動,是對文本主題的升華。
2、依據閱讀個性,指導學生有指向批注
學生的閱歷有深淺,理解有強弱,觸角有長短,對文本解讀的層次有不同,層面也不同,批注的指向也隨之不同。依據學生的閱讀個性,筆者認為可以指導學生從如下幾方面進行批注:
2.1、批注理文法
這是對文本表達方法的梳理。如《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文章的最后一句是這樣的: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的。這與文章的題目表達的意思相同,有的學生這樣批注:這是在篇末點題,與題目相呼應,使文章結構更加緊密、嚴謹,可見,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給作者的印象是那么的深刻。作者難忘爬山虎,更難忘的是葉圣陶先生。以后寫文章的時候,我也要用到這種方法。再如,這篇文章是寫事的,為什么寫在葉老先生家做客時,作者兩次提及院子里滿墻的綠綠的爬山虎?這景物描寫的目的是什么?有學生這樣寫道:作者想到自己馬上就要見到斐聲國內外文壇的大作家,內心異常緊張。隨著與葉圣陶先生的接觸,葉老平和待我,使我緊張的心情頓時消失,正如“夏日的燥熱仿佛一下子減少了許多”,甚至連火辣辣的太陽也變成了“綠色的”。一切景語皆情語,這是作者在借描寫爬山虎的綠,表達自己心情的起伏變化。這樣的批注,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學生讀懂了文本,感受到了語文的含蓄之美。
2.2、批注展聯想
這是對學生知識儲備的激活。如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后,學生在詩旁邊寫滿了學過的表達離別之意,抒發惜別之情的詩文:“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讀古詩,敘別離,抒情意,此時讓學生批注,激活了腦海中優美的詩文儲備,強化了語言的積累運用,豐富了學生的真切情感。這樣的批注提升了學生的辨析能力,拓展了文本的內涵與外延,真真切切體現了語文是人文的語文。
2.3、批注話感受
篇7
春天是生發的季節,放飛心情,放松身體,我們卻穿著嚴肅的職業裝,在電腦前一坐一天;夏天要熱烈奔放,我們卻在低溫的環境中喝著冰凍飲料平復煩躁的心情;秋天需要內斂從容,我們卻要因為一個計劃而通宵達旦;冬天講究閉藏,精神內守,我們下班后卻在健身房揮汗如雨,美其名曰鍛煉身體。不按時吃飯、不按時睡覺、不按時工作……也許您會說是為了生存、為了事業不得不如此,可是生存又到底是為了什么?是在失去健康的時候追悔莫及?
常有人問我:“如何養生?”我回答:“不害生。”
“如何不害生?”“順應自然的節奏生活!”
《黃帝內經·靈樞·本神篇》:“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
順應四季變化即為養生之道
常有人說:我信中醫。其實何必信與不信,我們最應該相信的就是天地自然。研究《易經》者常用一句話:推天道以明人道。看四季的景象變化,體會一年之中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節奏,我們就應該明白,春夏要積極一點,秋冬應收斂一下。可惜由于世俗的煩擾、知識的龐雜,我們漸漸迷失了自己,尤其在健康上總希望借助別人、他物的力量。比如飲食,在現代營養學指導下好像變得非常專業。其實孔子早就說過:“不時不食。”簡單吧?簡單得我們都不敢相信!
春天屬木:韓愈有這樣的詩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驚蟄之后動物們擺脫了冬眠的狀態,雌雄交合,繁衍后代。人們則意氣風發、田間播種。古人用“木”來高度概括,通過植物的樣子讓我們憧憬春天的景象。
夏天屬火:“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盛一院香。”此時人體陽氣在體表,毛孔張開,汗水淋漓,萬物在夏天表達出來的是一片蒸騰、火熱的景象,沒有比“火”能更貼切地表達夏天的熱烈場景了。
秋天屬金:不像春天那樣姹紫嫣紅,也不像夏天那樣生機盎然,更不像冬天那樣粉妝玉砌,秋天有它獨特的美。秋高氣爽、田野金黃,一派豐收的場景。秋天西風刮起,樹葉黃了,一陣風吹來飄落滿地,體現出一種大自然的暴力,故陶淵明詩云:“門庭多落葉,慨然已知秋。”古人用“金”來概括這種肅殺的狀態,同時告訴人們,通過這種“暴力”,大自然留下了最有價值的東西——種子,就要轉入收藏的狀態,已經開始為明年的新生做準備了。
冬天屬水:“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和《沁園春·雪》比起來,所有描寫冬天的詩句都是蒼白的。動物們消失得無影無蹤,大地一片沉寂,水用固化、靜止的形態呈現在我們面前。植物經過播種、孕育、收獲,現在進入了收藏狀態。收藏得好才會有明年的播種,再進入下一輪循環。祖先用“水”潤下的性質來表達這種收藏。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春夏養陽就是促進用的發揮,生發、積極、熱烈、開合,秋冬養陰就是把體涵養得更好,收斂、寧靜、進補、閉合。
順應自然之道,就是養生了。
路新宇
中醫養生文化學者,執業中醫師,畢業于長春中醫藥大學針灸專業,精于經絡養生,推崇中醫四化:專業化、通俗化、簡單化、實用化。
篇8
初入明德,給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屈子湖了。屈子湖的水真是不亞于桂林一絲一毫啊!屈子湖的湖水真清啊!從太白橋上向下看,一眼就可望到那水中歡快暢游的小魚。屈子湖的湖水真綠啊!從遠處斜視,就像一塊毫無瑕疵的綠色翡翠。屈子湖的湖水真靜啊!你細細去看,也只有偶然一陣微風,吹動了湖水姑娘的鬢發。
屈子湖湖畔的景色真是美得讓人情不自禁的拍手稱好啊!最美的就是那柔中帶鋼的柳樹了。無風時,柳樹英姿颯爽地站在湖邊,勇氣無敵地守護著屈子湖;微風時,柳樹柔軟的綠色長發隨風飄起,像個害羞的姑娘照著湖水鏡梳理美麗長發;大風時,柳樹的長矛被風打得東零西散的,那英勇的身軀卻沒有動搖一絲一毫;電閃雷鳴時,柳樹成了和風雨搏斗的戰士,怒氣沖沖地甩去一滴滴雨水。湖畔邊,還有香氣迷人的梔子花,綠油油的小草。
屈子湖的性格真是多變呢!春天,屈子湖扭動腰肢。夏天,屈子湖哼起小曲。秋天,屈子湖金黃滿岸。冬天,屈子湖銀裝素裹。
篇9
【關鍵詞】現實態度 農事的歌詠 自然景物 創作風貌
一、現實生活態度的表白
陶淵明棄官歸田,在其一生及其對現實的態度上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他之出仕,如其《飲酒》中所說:“疇昔苦長饑,投來去學仕”。是為了免受饑餓。他在《歸去來辭》中表白說:“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其實這還只是部分的理由,也是他為人平實自謙的表現,他在《擬古》詩中說:“不怨道里長,但畏人我欺”。辭官歸去而避開其所憎惡的污濁世俗,即顯示了他對于當時現實的深切批判。而他由入世而至于逃避現實,也就客觀地揭示了當時現實的黑暗。
陶淵明到田園后的生活情況,在其詩中有著較充分的反映。他的許多詩篇,描寫了他親身參加農業生產的活動和感受以及生活景況。盡管他親歷了農業勞動的辛勤,并飽嘗了生活的艱困,但他卻能“竟抱固窮節”而毫不動搖,在《飲酒》(其九)中展示了詩人的形象性格,我們除了感到詩人如何純樸可親,更重要的是通過他對田父斬釘截鐵的回答,感到他固窮的意志多么堅決!他與屈原的處境雖不同,但他們反抗惡勢力而不與之合作,雖備歷困厄而毫不改變初衷,其態度之純正堅決則完全是一致的。這種死守善道而堅貞不屈的精神,正是我國知識分子高尚品質的體現,對后世的文人也有一定的教育意義的。
如上所述,可見陶淵明在其詩中所反映的生活和情感,無論其表現的狀態怎樣,都是與其所生活的現實密切相連的。他對所不滿的黑暗現實的批判和反抗,而與之毫不妥協,使讀者充分感到他的個性之堅強、人格之高尚。而當時現實社會的黑暗腐朽,也在其作品中獲得某些曲折的反映。尤其在當時文學創作的風尚下,一般著重追求形式的美,而缺乏真實生活內容,而陶淵明卻以其詩篇充分地表達其生活實感,給讀者顯示出一個完整的詩人精神面貌,就是這種現實主義的創作態度,使他的詩篇在中古時期閃耀出清美的光輝。
二、別開生面的農事歌詠
在作為周代詩歌總集的《詩經》中,有過許多關于農事的敘述描寫。如《風·七月》,《大雅》的《甫田》和《大田》以及《周頌·良耜》等,是其較著名的。以后很長時期,再難見到關于這方面的歌詠,這大概是因為農業在周初開始受到重視,故在這時的詩歌中得到較多的反映,以后習以為常,便很少被作為創作題材了。陶淵明之能把農事生活形為歌詠,是有著多種的原因的。作為封建地主階級的文人,與作為農業生產資料的土地有著不可分的關系的。他由于痛惡當時政治的腐敗黑暗,并感到置身其中的危險,便決意隱田園。但由于他的土地不多,為了生活,他不得不能加部分農業生產勞動,因而對農業勞動的意義有一定的認識,對農村生活有較深的愛好,于是有關這方面的敘寫,就自然地成了他抒情中的部分重要內容了。
陶淵明親身參加農業勞動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感情,在他的詩中有著較全面的反映,如:《歸園田居五首》之二在日常一般生活中,處處表現了對農事的關懷,可見他在農村中生活的融洽,似乎農業生產支配了他的整個精神世界,而農村生活中那種淳樸氣氛也反映得非常真切。他由于在人生中途才從事農業勞動,生產的能力和又紅又經驗當然很缺乏,因而效果不太好,以致生活并不豐足。他在《乞食》詩中描寫他在生活困難時求得朋友救濟時的狀態和心理,可能不免夸張了些,但是基本屬實的。
三、融注深情的景物描寫
陶淵明以對農村生活喜愛的心情,描寫了許多優美的農村自然圖景。如:《歸園田居五首》之一。王維的“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中的“墟里”句,便是從陶詩的“依依”句化出,濃德潛評《歸園田居五首》說:“儲,王極力擬之,然終似微隔。厚處樸處,不能到也。”正精要地道出了王的“墟里”句所以微遜陶的“依依”句之所在。又如:“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陰”。給人以夏日異常清美的陰涼之感。下句用一“貯”字自然地加強了上句“藹藹”的程度,使人儼如面對夏天里一片濃密的樹林。由于夏日的強烈,便使人感到濃密的樹林,集中了人們需要的陰涼,這里“貯”字即體現了人們這樣的心里。“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歸園田居五首》之一,這詩充滿著歡意的自然景物中,融合了詩人自己的暢適心情,禽鳥得意的歌唱,與詩人暢適的胸懷多么和洽!而這些形象鮮明生動的自然物象,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又多么接近而易于感受!
四、潰世獨立的藝術風貌
篇10
老李聽了說:“她最愛東坡肉!”
哈哈!是不是很有意思!由此可見坡是家喻戶曉。你了解他嗎?
坡就是我們常說的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蘇軾的詩詞大都感情豪邁奔放,喜歡用詩詞抒發個人感情和歌詠自然景物。下面請大家欣賞一首他寫景的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其一·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注釋】
1.望湖樓:在杭州西湖邊。
2.翻墨:像墨汁一樣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蓋,掩蓋。
3.醉書:在似醉非醉的情況下寫的詩。
4.跳珠:形容雨點像珍珠一樣在船中跳動。
5.白雨:雨很大,看過去白花花的。
6.卷地風:風從地面卷起。
7.水如天:遠遠望去,水天一色,連成一片。
【譯文】
烏云上涌,就如打翻的墨汁,卻又在天邊露出一段山巒,明麗清新,雨珠如跳動的珍珠,飛濺入船。忽然間狂風卷地而來,吹散了滿天的烏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鏡,明媚溫柔,水天一色。
【感受】
這首詩描寫了夏日西湖上一場來去匆匆的暴雨。當時作者正在望湖樓上飲酒,天氣忽變,暴雨將臨,只見天上黑云翻滾,就像濃濃的墨汁在天邊翻轉,在翻滾的烏云中,遠處的山頭還依稀可見,這時,如注的驟雨已經來到。白亮的雨點砸在船上,水花四濺,仿佛千萬顆珍珠,從天上倒下來。人們正在感受暴雨的壯觀場面時,忽然一陣狂風卷來,一下子吹散了烏云和大雨。云開雨散,頃刻間陽光灑滿西湖,望湖樓下水面平靜如鏡,空氣清新,遠遠望去,水天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