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春天的詩歌范文

時間:2023-03-24 17:08: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贊美春天的詩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贊美春天的詩歌

篇1

春風,呼呼地吹著,

演奏著《贊春歌》。

春姑娘跳著好看的舞蹈,

開心地來到人間。

春先生吟著好聽的詩歌,

悠閑地來到人間。

小草贊美春天

小花贊美著春天,

小樹贊美著春天,

他們都說:

“春天真美”

春來了,春來了,

大自然贊美她,

人們贊美著她,

篇2

[關鍵詞] 唐詩;初春;盛春;暮春;風光無限

在脫下厚厚的冬裝之后,一身輕松的人們總是發(fā)自內心地鐘愛著春天。喜歡著東風暖日,喜歡著嫩草嬌花,喜歡著潤山碧水,喜歡著紫燕穿柳,花鴨戲水……自古而今,人同此情。因此,歷代詩人留下了無數(shù)贊美春天的詩篇。特別是在群星璀璨的唐朝,關于“春天”的詩篇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

一、詠初春的詩

詠初春的詩歌中所體現(xiàn)的情感狀態(tài),可用“驚喜”兩個字來概括。初春之際,詩人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大自然中最新引起變化的是楊柳:李白詩曰:“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宮中行樂詞八首》)杜甫詩亦曰:“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臘日》)

當然,歌頌初春的詩歌當中最有名的還要數(shù)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這首詩寫得非常精彩!柳干像碧玉妝成,柳條像絲絳垂下,而那一排排整齊、鮮嫩、透亮的綠葉是誰剪裁出來的呢?是二月春風像一把剪刀一樣裁出來的。這一比擬,可謂是獨出心裁。

這首詩好在兩點:一是層次非常清楚,從柳干寫到柳條,再寫到柳葉。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歌詠的是綠柳,但實際上歌頌的是春風,這一切的美好,都是春風帶來的。而這種創(chuàng)作現(xiàn)象并不僅此一例。如果說賀知章的《詠柳》是一詩雙詠,借歌詠綠柳以歌頌春風的話,那么韓愈的《早春》其一也是一詩雙詠,借歌詠綠草以歌頌春雨: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第一句用酥油來形容初春細雨對大地的滋潤,取喻實在是平常不過,可偏偏收到了奇妙之效。一觀此語,自如品味到酥油入喉,百般妙用,心中頓生,實在是絕妙至極;但偏偏下一句更加難得。第二句寫經細雨滋潤的剛剛萌芽的春草,遠望有淡淡的綠色,近看則草色又消失得難以尋覓。這一句體物甚微,一般人不易覺察,更不易道出。狀難摹之景,傳難表之情。初春的濛濛細雨,初生的茸茸春草,被詩人描繪得生機盎然。

描寫初春的詩句,唐朝還有很多都寫得非常好,在此就不一一列述了。這些詩的特色是重情趣,唐代詩人多用一種熱烈的情感去感受生活,給人以感染。

二、詠盛春的詩

詠盛春的詩歌在情感色彩方面可以用“興奮”兩個字來概括。盛春時節(jié),浩浩春風,蒙蒙春雨,融融春水,一起掀開了春天的帷幕,無限春色一起涌向大地。蓬蓬勃勃的春天呈現(xiàn)出欣欣向榮的景象,這正是詩人們馳騁才思情致的最好時機。詩人韓翃寫道:“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飛花”前加上“無處”來修飾,真正是“亂花迷人眼”的感覺了。白居易寫江南春光:“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憶江南》)。“紅勝火”雖典出“山青花欲燃”,但似乎已經略勝一籌了。

在盛春里最惹人動情的節(jié)日就是清明,古往今來描寫清明的詩歌數(shù)不勝數(shù),但最膾炙人口的還是唐代杜牧的《清明》: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詩歌寫得非常好。第一句中的“紛紛”寫的才是春雨,正像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所說:“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也像唐代詩人劉長卿所寫的:“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別嚴士元》)這個雨細到人的眼睛都看不見,不知不覺中卻把衣服濕潤了,體現(xiàn)了春雨和春風的特色。

第二句中的“斷魂”,所指感傷特別強烈。行人在外適逢清明,加之紛紛春雨,綿綿無盡,思鄉(xiāng)之情無疑更使人凄涼孤寂。想避雨、亦想消愁,于是便想找一個小酒館小飲幾杯。

第三、四句寫詩人“借問”,牧童不用言語,只用一個手勢作答,更富有形象性。全詩就像一幅《清明春雨圖》,素樸淡雅,字里行間飽含著濃濃的春意。

全詩中點睛傳神之筆,應在于“牧童”這個意象選取得好。這個意象跟整個畫面和整個情韻和諧一致,水融。“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天真無邪的牧童,與純樸無華的大自然渾然一體,確乎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美好的童心和美好的的春光交融在一起,這真是“真、善、美”和諧統(tǒng)一的一幅非常美好的畫面。今人有心者,甚至將此詩只以改動標點的形式就點化成一個劇本,這應是小杜當初未曾料到的。

三、詠暮春的詩

詠暮春的詩歌中的感彩可用“惋惜”兩字來概括。春天很美好,但任何美好的事物總是要過去的,這是永遠也無法改變的。暮春三月,春將歸去,引起人了們無限的惋惜和依戀之情,一種淡淡的感傷之情,彌漫在整個暮春詩中。人們不愿意春歸,春天也不愿意歸去。正如唐代詩人韓愈的《晚春》: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飛。

本詩將草樹人格化,前兩句說草木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回去了,所以“百般紅紫斗芳菲”,抓住春天剩余的時光更好地開放,想最后展示一下自身的美。寫的是花草,表達的卻是人不愿意春歸去的心情。

但是,春天畢竟要歸去,春花畢竟還是要凋謝,令人無可奈何,所以唐代詩人李賀的《南園》曰:

花枝草蔓眼中開,小白長紅越女腮。

可憐日暮嫣香落,嫁于東風不用媒。

詩人描寫像美女腮頰一樣美麗嬌艷的紅紅白白的花朵,終于嫣香零落。一般詩詞都是以花來形容美女,像“如花似玉”之類,詩人在這里反其用之,用美女來比喻花,把花落比做是女子出嫁,嫁的對象是東風,而且是自由戀愛,不用媒妁。真是出奇制勝,令人耳目一新。

篇3

在這個季節(jié)里,我們多想大聲地吟誦一首描寫春天的詩歌:“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

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我們在這里留下春日的足跡,讓我們一起來贊美它吧:“春姑娘輕輕揮灑春日的氣息,我們自然地呼吸著。這匆匆的步伐是誰呢,哦!原來啊,是春姑娘走在我們的身旁!”

篇4

俗話說:“無酒不成席。”這是說,美酒在筵席上是絕對少不了的。沒有美酒,哪怕滿桌山珍海味,也會讓賓客索然寡味。我在拜讀楊老師《春雪集》的時候,也有這樣的感慨:無味不成詩。在他的《春雪集》里,有淳樸的生活味,有芳醇的詩情味。歸納起來,大體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情味濃。詩言情,這是古人對詩詞創(chuàng)作的經驗總結。詩,不是人人都可以寫的。沒有生活情感的人,是決然寫不出什么好的詩歌來的。楊老師是內生活較為豐富的人。在他的筆下,春花秋月,山川形勝,是非曲直,人情世故等,都是他寫作的素材。而他在所寫的每一首詩中,都傾注了情,傾注了愛。如《周日下鄉(xiāng)偶得》一詩:

陽春三月原上行,心曠神怡放浪吟:

近水漣漪鴨洗塵,遠樹喧囂雀呼情。

舞蝶游蜂苦作樂,落花飛絮景觸情。

鄉(xiāng)野畫卷誰潑墨,妙筆天成繪丹青。

家鄉(xiāng)的春天,雖美不勝收卻難以繪就。然而,楊老師卻通過選擇水、樹、鴨、雀、蝶、蜂、花、絮等這些有代表性的物象,組成畫面,讓這些極其普通的事物在春天偉力的感召下,更加明媚富有靈性。同時,洗、呼、舞、游、落、飛等動詞的選用,使一個個靜止的或是平常的事物都鮮活起來。特別是一個“洗”字、一個“呼”字,把鴨們、鳥們的情態(tài)人格化,情緒化,這正是作者內心世界的折射――作者對春天熱情的贊美,對自然熱情的頌歌。這樣的寫法,在《游蝶園》、《黃山觀云》、《夏末游湖》、《春日過漫水公路》、《詠秋》、《紅草湖覽勝》、《紅柳素描》等詩作中俯拾即是。在寫人敘事方面,作者更是滿腔熱情:既有對心中英雄熱情的謳歌,如《中國航天事業(yè)奠基人――錢學森》、《訴衷情無私勇為-農民兄弟》、《秋波媚中流砥柱――經大忠》等首詩詞;也有對先人故友沉痛的哀思,如《永遇樂暮瞻人民英雄紀念碑》、《沁園春--春日懷煥明君》、《不死的靈魂――謹獻給那些在四川地震中獻身的老師們》等;既有對同事?lián)从烟托牡谋硎觯纭兑褂昙谋薄贰ⅰ对阱\穩(wěn)兄家作客》、《黃鐘?憶秋客農家》等; 也有對世俗現(xiàn)象無情的直陳,如《侃錢》等。

其次,韻味濃。一般來說,詩歌都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主要是

緣于精選的意象借助于一定的韻律,這樣讀起來就能平仄相間,抑揚頓挫,鏗鏘起伏,錯落有致,回環(huán)往復,具有悅耳的音樂之美。楊老師的詩詞,在這個方面也是十分講究的。他的許多詩詞,耐讀易記,朗朗上口。例如,《觀雪》

晨起推窗望,皚皚漫無邊。瓊枝生玉樹,白地映青天。

近水失歡笑,遠山斂嬌顏。忽聞鄰童語:阿婆糖不甜。

初讀似水淡,細嚼如蔗甜。它描繪了漫天皆白的雪景,體驗了真實生活的場面。全詩寫雪,而沒有出現(xiàn)一個“雪”字。首聯(lián)是總起,頷聯(lián)起,對雪像展開描寫,天光雪色,交相輝映;遠山近水,動靜相宜。尤其尾聯(lián),用小孩的呼告,讓人忍俊不禁地去設想小孩把白雪誤作白糖舔食時憨態(tài)可掬的形象。

再如《黃鐘?憶秋客農家》:

新秋香舒荷桂菊,農家又年豐。悠適故里:果蔬滿桌,大麥盈盅。

閑話農事,趣言人生,其樂融融。

情至酒酣:醉沐明月,醒浴清風。

語言的聲韻之美,對詩情的表達也同樣起到了較好的烘托作用。全詞十一句,上下兩闋,音節(jié)和諧,四句平韻,每韻都構成了一幅富有鮮明的感彩的生活畫面。全詞除開頭兩句外,其余各句都是四字語,讀來朗朗上口,節(jié)奏感強,詩人能把詩歌聲韻節(jié)奏的外在律與詩人感情的內在律有機融合,以此來透露農家豐收后的喜悅以及宴客時的便捷,滿桌的果蔬都是自家產的,芳香的老酒是自家釀的,吃的喝的,都是屬于綠色食品,沒有半點的污染。尤其是主人淳樸的宴客方式,不去街市購置大魚大肉,而是就地取材,傾其所有,這樣更顯得主人待客的純真,更顯得豐年的喜悅。于是乎主客開懷暢飲,話語滔滔,以至于沐月浴風,酣暢淋漓,顯示出自然美景和人物愉情的和諧統(tǒng)一。

在楊老師的筆下,口語、俗語也能入詩,而且用得巧妙,搭配得好,入了對仗,合了格律,讀來頗有韻味。如《春日下鄉(xiāng)偶成》:

三月春雨勝靈膏,滋潤萬物茁禾苗。

油菜雖則黃臉婆,引蝶招蜂惹。

詩中 “黃臉婆”本來是指女人步入中老年之后,風韻不存,憔悴不堪,滿臉皺紋,黯然失色的形象,這里用來說菜花,形象之極。再有“惹”,本來是指男女輕佻,不守本分,放浪形骸,為人唾棄的行為舉止,這里形象地說明菜花花市旺盛,蜂蝶爭寵,一方面贏來蝴蝶翩躚起舞,一方面逗得蜜蜂采花釀蜜。可見這種“詩化”的功夫并不簡單。

這樣的例子在《春雪集》里,還有好多,如《校園即景》中“翠鳥枝頭細吟哦,誰識北調與南腔”、《感事即興》中“欲剖肝膽給君看,又避王婆說瓜嫌”、《 冬日情思》“歲月無情多權酌,男兒有淚莫輕彈”等。當然,如果簡單一味地把口語俗語硬往詩里塞,可能會弄得粗俗不堪,那就不成為詩了。這里不再贅述。

第三、意味濃。詩當以意為主,意在筆先,意在旨存。所謂“詩言志”,這“志”就包括“意”,“志高”則言潔,“志大”則辭宏,“志遠”則旨永。而詩人之志,決定詩作之品,所謂詩者,人之胸襟也,人之靈魂也。

在楊國華老師的《春雪集》中,有許多詩詞反映了作者的意念、情感、志趣、理想、操守等。比如《菩薩蠻?松》:

霜凌大地萬物枯,惟有蒼翠不同殊。風疾從容笑,雪壓挺如初。

待到草木蘇,鶯歌伴燕舞。融入春色里,芳蹤覓何處?

詩中,作者謳歌的是松樹的形象與品質。當霜凝大地,萬物枯萎的時候,松樹向人們真正展現(xiàn)了生命的特質:面對冰霜,她蒼翠欲滴;面對風暴,她從容自若;面對春色,她毅然隱身。她那種自信、頑強、英豪的性格,使人聯(lián)想到松樹已經不在是普通的樹,而是具有頑強革命斗志和崇高精神品質的人了。特別是尾聯(lián)“融入春色里,芳蹤覓何處”兩句詩,從另一個側面,挖掘出松樹生命里更加可敬的內涵:她讓給其他事物去裝扮春天并展現(xiàn)自身的美麗,而自己卻不去邀功請賞。楊老師對松樹這種寬廣無私的品質的詮釋,另辟蹊徑,見解獨到。我至今還沒有在其他贊揚松樹的詩歌中讀到。為此,我聯(lián)想到生活中的楊老師,也正是具備這種品格的人。再如,《步以和》:

日月穿梭過,惟德久溢香。

生命作硯田,熱血鑄華章。

這是一首和作。楊國華老師和王錦穩(wěn)老師志同道合,情同手足,交往甚密,時有唱和。此前,王老師曾經以《讀國華兄和詩得》贈楊老師:“近蘭知君子,就竹明心節(jié)。 硯田播詩種,拍案呼語絕。”從王老師的詩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楊老師人格魅力的認同,對楊老師辛勤筆耕的贊美。而在楊老師看來,比金錢更寶貴的當是“美德”。只有德業(yè)雙馨,人的生命才有價值。于是,他在和王老師的詩中,以“生命作硯田,熱血鑄華章”來表明心跡,他要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他所忠誠的神圣的事業(yè)中去,發(fā)光發(fā)熱,譜寫人生的輝煌篇章。真的是可敬可賀啊!

篇5

明媚的春光,詩歌的晉江。

各位領導、各位詩人,來賓朋友們。今夜,我們懷著春天的愛,我們唱出心中的歌,共同為美麗的晉江喝彩。

晉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文秘部落原創(chuàng) 這里的天空大地門敞開;

晉江,是一片詩歌的土地,這里的長橋古寺飛神采,《朋友,請到晉江來》,請欣賞女聲獨唱《朋友,請到晉江來》,演唱者:李敏治。

2.

我們禮贊晉江的一草一木;

我們禮贊晉江的山山水水。請欣賞詩朗誦《晉江禮贊》,作者吳明哲,朗誦王亞波。

3.

長橋,古港、絲綢路,揮灑一部南遷的不朽巨卷;

新村、新城、新天地,追趕一輪新鮮的紅太陽。

啊,晉江,載一江沖浪的健兒奔向海外的海,天外的天!

請欣賞女聲獨唱《啊,晉江》,演唱者:謝婷婷。

4.

晉江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晉江有我永久的夢想。有一個人,用蘸滿花

香與祝福的旋律,寫成一首贊美詩,獻給這個多情的春天,獻給晉江!請欣賞詩朗誦《寫給春天》,作者黃俊,朗誦黃俊。

5.

是你我的距離,在現(xiàn)實和夢想之間。

你是我的距離,在愛情與春天之間。

請欣賞男聲獨唱《距離》,演唱者:陳昌成。

6.

請欣賞詩朗誦《雨巷》,作者戴望舒,朗誦王亞波。

7.

從春天出發(fā),你會看到繁花盛開的幽谷;

從春天出發(fā),你會發(fā)現(xiàn)森林背后的湖泊。

從春天出發(fā),你可以走得很遠,到達愛的彼岸,到達另一個春天。請欣賞詩朗誦《從春天出發(fā)》,作者安安,朗誦安安。

8.

春天來了,意味著開始;

春天來了,意味著生長。

此時此刻,我只想告訴你春天來臨的訊息;

此時此刻,我只想趕赴與春天美好的約會。請欣賞詩朗誦《我和春天有約會》,作者林珍燕,朗誦林珍燕。

9.

晉江海的對面是寶島臺灣,臺灣的晉江同胞有數(shù)十萬,兩岸血緣相近相親,文化同根同源,共同擁有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

這個春天,我們面對海峽歌唱:《兩岸相思花開時》,必是親人團聚期。

請欣賞女聲二重唱《兩岸相思花開時》,演唱者:曾雅雅,鄧麗萍。

10.

大海,鍛造了晉江人剽悍剛強的性格;

大海,孕育了晉江人浩如煙海的愛情。

請聽詩人吳謹程這樣吟詠:《大海,我永生永世的愛情》。

11.

請欣賞詩朗誦《致橡樹》,作者舒婷,朗誦吳娜亞。

12.

請欣賞詩朗誦《紅豆》,作者蔡其矯,朗誦安安。

13.

古樸典雅的南音,被被譽為 “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和“中國民族音樂的根”。歷史悠久的古老南音,一直是晉江人民雅俗共賞,廣泛流傳的民間音樂。下面請欣賞由晉江市南音協(xié)會帶來的南音表演。

14.

春天送你一首詩

送給你的是綠的生命,送給你的是美的故事,

送給你的是甘泉、是鮮花,是《春天之戀》

請欣賞詩朗誦《春天之戀》,作者吳謹程,朗誦:吳娜亞。

15.

縷縷春風掀動心中的詩情,

融融春意跳躍幸福的喜悅。

春天帶來了陽光,同時也帶來了生命。

詩人尹繼雄望著剛剛降臨人世的孩子,快樂地吟唱《你是我的春天,孩子》。

16.

今夜

一個充滿詩意的春天正向我們走來

今夜

一個春意盎然的閩南揚起浪花片片

請欣賞女聲獨唱《春暖閩南》,演唱者:鄧麗萍

17.

請欣賞詩朗誦《春天的演繹》,作者蔡和協(xié),朗誦吳蓉蓉。

18.

春天來臨,有鮮艷的色彩;

春天來臨,有飄揚的風箏。

來自季延中學的洪諾欣同學,她說,我要告訴全世界:《我在風中醒來》。

19.

中學生,是晉江的未來。她們渴望一個舞臺,渴望一種傾訴。這就是她們的《春之告白》,接下來請欣賞陳英妮同學詩朗誦《春之告白》。

20.

木偶戲是晉江最具魅力的藝術瑰寶之一,下面請欣賞晉江市木偶劇團帶來的木偶表演:《大名府》片段。

21.

傳說鄭成功題“丹心”二字于晉江東石寨的礁石上!從此,海峽兩岸的親人,同系這一方故土相思的石,同夢這一片兒時搖籃的地。下面請欣賞男聲獨唱《丹心曲》,演唱者:黃斌。

22.

海門夜半漁燈,洞口春深煙雨。這是一幅題于安平靈源寺的古聯(lián),描繪出了安平古鎮(zhèn)春天里的夜色美景。下面請欣賞男聲獨唱《安平夜曲》。演唱者:陳偉。

23.

閩南的詩人歌唱首都的春天

春天的禮贊祝福祖國的明天。請欣賞詩人肖鋒帶來的詩朗誦《春天在北京綻放》

24.

冬天帶來寒冷,正如春天帶來生命

生命需要春天的撫慰,生命需要自己的捍衛(wèi)。請欣賞詩朗誦《生命需要春天》,作者黃 良,朗誦柯芬瑩。

25.

請欣賞女生獨唱《兩個安平一個心》。演唱者:蘇春玲。

26.

春風得意馬蹄疾,迎著那噴薄的晨曦,踏著那紅火的土地

大家看,晉江,到處充滿富饒充滿希冀;

大家看,晉江,再創(chuàng)新的速度新的模式。

請欣賞男聲四重唱《晉江頌》。演唱者:肖 龍、江良江。

27.

這里擁有紅土地、藍海洋,這就是晉江;

這里展示新生命、大舞臺,這就是晉江。

這里的天空蔚藍高遠,這里的大地春意盎然。

改革開放的春天,為晉江插上騰飛的翅膀

春天熱愛的土地,為經濟譜寫發(fā)展的樂章!

篇6

【關鍵詞】詩歌物語;詩歌魅力;物語解詩

【中圖分類號】 1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139(2012)02-0015-4

當中秋明月映照中華大地的時候,人們會不約而同地想起李白《靜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當蘇州寒山寺的鐘聲響起,也會在人們心中蕩起張繼的千古名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為什么這樣短小的中國古代詩歌會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為什么只有20個字、28個字也能如鴻篇巨制的古典文學名著一樣流芳百世?詩歌的解讀一直如謎!

文學被稱為語言藝術,它使用獨特的創(chuàng)造性語言來塑造形象、表達感情。然而,在各種文學藝術樣式中,詩歌的語言卻受到了超乎尋常的限制——它的字數(shù)出奇的少!難道是它的文字中隱藏著更多的秘密嗎?于是,人們把過多的精力放在字、詞的探究上,就出現(xiàn)了一種事倍功半的情景:盡管不厭其詳?shù)卦谀切┕糯姼璧淖帧⒃~上下功夫,但卻遠離了詩歌應有的魅力。比如,對張繼《楓橋夜泊》的解讀,人們不遺余力地去咬文嚼字,掀起文字大戰(zhàn),但離這首名詩的情結所系卻越來越遠,乃至在央視電視主持人大賽上,大學畢業(yè)的年輕主持人都不能把握這首詩的旨趣。因為,這種“說文解字”的方法,使我們的詩歌解讀誤人了歧途——用文字的一般功能取代了詩歌語言藝術的特殊性。

那么,詩歌藝術的特殊性在哪里呢?或者說,詩歌藝術在語言上出奇制勝的奧秘在哪里呢?綜觀中國古代詩歌的文化淵源和那些膾炙人口的好詩所體現(xiàn)的特征,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詩歌物語是營造詩歌魅力的法寶,當然也是解讀詩歌魅力的一把鑰匙。

一、物象語言的運用使詩歌出奇制勝

詩歌物語,是中國詩歌中獨有的物象語言,它是詩歌意境形成的核心語言要素。如果說意境是詩歌的王冠,那么詩歌物語就是王冠上的明珠,它能使詩歌出奇制勝營造意境表達感情。比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它營造了月下思鄉(xiāng)的動人意境。里面的明月,就是核心語言要素,離開了那輪明月,一切皆無。有了那輪明月,無限相思盡在其中。可以說,這輪明月人詩,就使20個字勝過了兩萬、以至更多字的表現(xiàn)力。濃縮的是精華,用在這里一點不夸張!它把人類永恒的思鄉(xiāng)情結附著在明月上,詩中的明月,不再是一個物質實體,它成為《靜夜思》意境定的物象語言。

中國詩論告訴我們,詩用“賦、比、興”,而這三種方法都以物象語言的運用為主。在運用“賦”法的詩歌中,詠物詩必須以物象為主,這是自不待言的。而那些不直接詠物,但也是用賦的方法寫詩,同樣必須以物象語言人詩。在這方面,《靜夜思》是杰出的代表作,這里就不重復舉例。

詩歌在采用“比”和“興”的方法中,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物象語言的就更多、更常見。“比”法類如: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柳》是用“比”法歌頌春天的美好:“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樹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詩名是詠柳,從字面看,很容易把它表面化地說成是寫柳樹的。如果從詩歌物語人手,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首詩妙在借詠柳歌頌春天。這里。用了兩個比喻,一是將春風吹拂下長成的綠柳比成婷婷玉立的少女(小家碧玉),誰把碧玉妝成這么美麗的呢?是春天。一是直接把春風擬人化為能工巧匠(剪刀是能工巧匠的指代),這使春風成為象征美好春天的物象語言,廣為人們在贊美春天的詩歌中運用!又如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寸草心喻游子心、三春暉喻慈母恩,成為動人的物象語言。

“興”法類如: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寫離別情,從寒雨、孤山這兩個物象起興,先聲奪人地反托出對朋友的不舍情!又如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人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由兩個大氣磅礴的物象人詩起興,正面托出登高望遠、進取向上的情懷!

以上說明,物象語言是詩歌語言出奇制勝的所在,同時,也告訴我們,詩歌物象語言的運用,因為與人們豐富的感情世界息息相通而異彩紛呈。

二、物語解詩:《楓橋夜泊》是千古知音美絕唱

唐代張繼的名詩《楓橋夜泊》千古流傳,但對它的鑒賞,人們一般是這樣品味的:“夜半鐘聲就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詩人臥聽疏鐘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見《唐詩鑒賞辭典》,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這難道是《楓橋夜泊》的審美要義嗎?回答是否定的。

下面我們就試用詩歌物語這把鑰匙,來讀解張繼《楓橋夜泊》的魅力之謎。

篇7

各位領導、各位詩人,來賓朋友們。今夜,我們懷著春天的愛,我們唱出心中的歌,共同為美麗的晉江喝彩。

晉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這里的天空大地門敞開;

晉江,是一片詩歌的土地,這里的長橋古寺飛神采,《朋友,請到晉江來》,請欣賞女聲獨唱《朋友,請到晉江來》,演唱者:李敏治。

2.

我們禮贊晉江的一草一木;

我們禮贊晉江的山山水水。請欣賞詩朗誦《晉江禮贊》,作者吳明哲,朗誦王亞波。

3.

長橋,古港、絲綢路,揮灑一部南遷的不朽巨卷;

新村、新城、新天地,追趕一輪新鮮的紅太陽。

啊,晉江,載一江沖浪的健兒奔向海外的海,天外的天!

請欣賞女聲獨唱《啊,晉江》,演唱者:謝婷婷。

4.

晉江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晉江有我永久的夢想。有一個人,用蘸滿花

香與祝福的旋律,寫成一首贊美詩,獻給這個多情的春天,獻給晉江!請欣賞詩朗誦《寫給春天》,作者黃俊,朗誦黃俊。

5.

是你我的距離,在現(xiàn)實和夢想之間。

你是我的距離,在愛情與春天之間。

請欣賞男聲獨唱《距離》,演唱者:陳昌成。

6.

請欣賞詩朗誦《雨巷》,作者戴望舒,朗誦王亞波。

7.

從春天出發(fā),你會看到繁花盛開的幽谷;

從春天出發(fā),你會發(fā)現(xiàn)森林背后的湖泊。

從春天出發(fā),你可以走得很遠,到達愛的彼岸,到達另一個春天。請欣賞詩朗誦《從春天出發(fā)》,作者安安,朗誦安安。

8.

春天來了,意味著開始;

春天來了,意味著生長。

此時此刻,我只想告訴你春天來臨的訊息;

此時此刻,我只想趕赴與春天美好的約會。請欣賞詩朗誦《我和春天有約會》,作者林珍燕,朗誦林珍燕。

9.

晉江海的對面是寶島臺灣,臺灣的晉江同胞有數(shù)十萬,兩岸血緣相近相親,文化同根同源,共同擁有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

這個春天,我們面對海峽歌唱:《兩岸相思花開時》,必是親人團聚期。

請欣賞女聲二重唱《兩岸相思花開時》,演唱者:曾雅雅,鄧麗萍。

10.

大海,鍛造了晉江人剽悍剛強的性格;

大海,孕育了晉江人浩如煙海的愛情。

請聽詩人吳謹程這樣吟詠:《大海,我永生永世的愛情》。

11.

請欣賞詩朗誦《致橡樹》,作者舒婷,朗誦吳娜亞。

12.

請欣賞詩朗誦《紅豆》,作者蔡其矯,朗誦安安。

13.

古樸典雅的南音,被被譽為“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和“中國民族音樂的根”。歷史悠久的古老南音,一直是晉江人民雅俗共賞,廣泛流傳的民間音樂。下面請欣賞由晉江市南音協(xié)會帶來的南音表演。

14.

春天送你一首詩

送給你的是綠的生命,送給你的是美的故事,

送給你的是甘泉、是鮮花,是《春天之戀》

請欣賞詩朗誦《春天之戀》,作者吳謹程,朗誦:吳娜亞。

15.

縷縷春風掀動心中的詩情,

融融春意跳躍幸福的喜悅。

春天帶來了陽光,同時也帶來了生命。

詩人尹繼雄望著剛剛降臨人世的孩子,快樂地吟唱《你是我的春天,孩子》。

16.

今夜

一個充滿詩意的春天正向我們走來

今夜

一個春意盎然的閩南揚起浪花片片

請欣賞女聲獨唱《春暖閩南》,演唱者:鄧麗萍

17.

請欣賞詩朗誦《春天的演繹》,作者蔡和協(xié),朗誦吳蓉蓉。

18.

春天來臨,有鮮艷的色彩;

春天來臨,有飄揚的風箏。

來自季延中學的洪諾欣同學,她說,我要告訴全世界:《我在風中醒來》。

19.

中學生,是晉江的未來。她們渴望一個舞臺,渴望一種傾訴。這就是她們的《春之告白》,接下來請欣賞陳英妮同學詩朗誦《春之告白》。

20.

木偶戲是晉江最具魅力的藝術瑰寶之一,下面請欣賞晉江市木偶劇團帶來的木偶表演:《大名府》片段。

21.

傳說鄭成功題“丹心”二字于晉江東石寨的礁石上!從此,海峽兩岸的親人,同系這一方故土相思的石,同夢這一片兒時搖籃的地。下面請欣賞男聲獨唱《丹心曲》,演唱者:黃斌。

22.

海門夜半漁燈,洞口春深煙雨。這是一幅題于安平靈源寺的古聯(lián),描繪出了安平古鎮(zhèn)春天里的夜色美景。下面請欣賞男聲獨唱《安平夜曲》。演唱者:陳偉。

23.

閩南的詩人歌唱首都的春天

春天的禮贊祝福祖國的明天。請欣賞詩人肖鋒帶來的詩朗誦《春天在北京綻放》

24.

冬天帶來寒冷,正如春天帶來生命

生命需要春天的撫慰,生命需要自己的捍衛(wèi)。請欣賞詩朗誦《生命需要春天》,作者黃良,朗誦柯芬瑩。

25.

請欣賞女生獨唱《兩個安平一個心》。演唱者:蘇春玲。

26.

春風得意馬蹄疾,迎著那噴薄的晨曦,踏著那紅火的土地

大家看,晉江,到處充滿富饒充滿希冀;

大家看,晉江,再創(chuàng)新的速度新的模式。

請欣賞男聲四重唱《晉江頌》。演唱者:肖龍、江良江。

27.

這里擁有紅土地、藍海洋,這就是晉江;

這里展示新生命、大舞臺,這就是晉江。

這里的天空蔚藍高遠,這里的大地春意盎然。

改革開放的春天,為晉江插上騰飛的翅膀

篇8

關鍵詞:《冬》 冬天意識 嚴酷 個人命運 時代 承擔

九葉詩派是40年代后半期活躍在國統(tǒng)區(qū)的一個用現(xiàn)代主義手法,以《詩創(chuàng)造》、《中國新詩》等刊物為陣地,來表達現(xiàn)實感受的詩歌流派,代表人物有辛迪、杜運燮、鄭敏、唐湜、袁可嘉等九位。他們因于1981年出版了詩歌合集《九葉集》而得名。他們的作品都滲透著“現(xiàn)實主義”的文學特征:表現(xiàn)現(xiàn)代人的意識和體驗,揭示存在于現(xiàn)象背后的復雜與深刻。[1]穆旦就是這個詩歌群體中,最重要的一員。他曾在40年代活躍于中國文壇,但在特殊的歷史時期里,穆旦被迫停止了創(chuàng)作。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年里,穆旦創(chuàng)作了二十余首詩歌,這些詩可以看作是詩人在彌留之際,對人生的回顧與總結。《冬》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詩歌,不僅表現(xiàn)了詩人坎坷不幸的個人命運,更體現(xiàn)出詩人于黑暗之中的堅持與探索。

穆旦的《冬》創(chuàng)作于1976年12月,特殊的年代里,歷經磨難的詩人,無論是身心還是靈魂都已經相當?shù)钠v,但他卻依然從容鎮(zhèn)定,在充滿了強烈的“冬天意識”的整首詩里,詩人以生命之歌驅趕寒冷,憑借堅韌毅力承擔那個時代的困境和痛苦。從整個作品中,可以感受到詩人沉重而苦澀的情感,更有一份焦灼而熱切的渴望。

“冬”作為詩的主體意象,不僅是描寫自然環(huán)境冬季的嚴寒,更是通過冬的寒烈,渲染冬的嚴酷,表現(xiàn)環(huán)境的惡劣,是特殊時代環(huán)境和個人境遇的代言。

詩的第一章:“我愛在淡淡的陽光短命的日子,臨窗把喜愛的工作靜靜做完;才到下午四點,便又冷又昏黃,我將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多么快,人生已到嚴酷的冬天……”[2]詩人在詩中使用了冷色、晦暗的詞匯,即便是“太陽”也是“短命的”,呈現(xiàn)了一個處于黑暗的歷史隧道中的生命的顏色。在蕭瑟寒冷的冬季,酒可以使身體溫暖,抵御季節(jié)的寒冷,卻無法抵御人生的嚴酷。“嚴酷的冬天”是詩人現(xiàn)實人生的真實寫照:被勞動管制二十年,經歷了批判、檢討、蹲牛棚等不公正的待遇。詩人此時的境遇已經處于嚴酷的冬天,表現(xiàn)出時代與社會所給予他的沉痛和苦澀。雖然人生已是冬天,但是詩人仍能從嚴酷的冬天里看到“跳動的生命”“體會到人生的樂趣”,用熱烈的感情溫暖人生的冬天。

在第二章里,詩人以自然之冬,象征社會之冬,寫出外在社會環(huán)境的惡劣,“寒冷,寒冷,盡量束縛了手腳,潺潺的小河用冰封住了口舌,盛夏的蟬鳴和蛙聲都沉寂……春天是這樣深深隱藏,哪兒都無消息,都怕崢露頭角……”。[3]花和綠色本是大地應存的本色,但是寒冷的扼殺,使得一切都由蓬勃、盎然的生機轉為死寂。暗指特殊的社會環(huán)境會使人不敢向前,禁錮人的思想,使人的熱血變冷。

第三章詩人用裸的語言寫出了對“冬天”的憤怒與厭憎,“天氣是如此的肅殺,因為冬天是感情的劊子手,因為冬天已經使心靈枯瘦,因為冬天封住了你的門口,因為冬天是好夢的劊子手”。[4]詩人的情感或是說想發(fā)泄的念頭一觸即發(fā),爆發(fā)式的情感,情緒化的意象,寫盡了當時特定社會環(huán)境的冷漠與殘忍,把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扼殺揉碎。

《冬》的最后一章的書寫,像轉換的電影鏡頭一樣,首先呈現(xiàn)在鏡頭里的是馬房隔壁的小土屋,鏡頭定格在被冷風吹動得沙沙作響的窗紙上,幾秒過后,鏡頭突轉為帶著雪走進來的幾只泥腳。接著就是幾個鏡頭片段的拼接組合:“有的添木柴,有的在烘干,有的用他粗而短的指頭把煙絲倒在紙里卷成煙……”[5],背景則是一壺滾沸的水,其蒸騰的白色水霧和煙氣共同繚繞著的小屋。在陋室里,被“改造”的知識分子聚集在一起,吃著,哼著小曲,談著些枯燥的原野上枯燥的事物。這里影射著現(xiàn)實的“嚴酷”:他們已經不敢把內心真實的東西表現(xiàn)出來,特殊的環(huán)境,也只能談些無關痛癢的話題。

在不幸的個人命運和時代重壓下,詩人穆旦并沒有被嚴酷的現(xiàn)實所擊倒。盡管他慨嘆“多么快,人生已經到嚴酷的冬天”,可是他仍然看到了希望:“冰凍的小河還在冰下面流”,體現(xiàn)出對人生信仰的堅守,堅強的生命之河并沒有由于嚴冬的降臨而停滯,反而不斷地流淌。從與好友的會心閑談中得到了精神支撐與鼓勵,詩人相信太陽終會沖破“多日的陰霾”,“從枯樹枝漏下淡淡的陽光”。詩人還通過讀小說,來排遣內心的痛楚“你一本書躺在床上,在另一個幻象世界里周游,它使你感嘆,或使你向往”。

詩歌的結尾處這樣寫著:“北風在電線上朝他們呼喚,原野的道路還一望無際,幾條暖和的身子走出屋,又迎面撲進寒冷的空氣”,[6]雖然北風還在呼嘯,嚴酷的冬天還沒有過去,但是面對寒冷的荒原,真正的勇士敢于邁出勇敢的腳步向前。

詩人穆旦在創(chuàng)作這首詩歌的時候,曾經把初稿的一、二兩章,抄寄給好友杜運燮,讓其品讀,后來杜運燮在回信中坦率地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冬》的第一章各節(jié)最后一行均為“人生本來是嚴酷的冬天”的復沓,未免太悲觀。在征求好友的意見后,詩人穆旦把每一疊句都做了修改,并給好友杜運燮回信說:“這樣改動,你看是不是少了‘悲’調?”其實當他在試探性地征求杜運燮意見的同時,也明確表示了自己的觀點,他原意是要寫冬之樂趣,因為他覺得樂趣畫在嚴酷的背景上,表明越是冬天越能看到生命可珍之美。[7]原詩稿客觀地描述“本來”,這是現(xiàn)實,我們無力改變,只能去順從、適應,連反抗的力氣都沒有。“本來”之中滲透著無奈與無助。修改過后的作品傳達著這樣的一個訊息:冬天是人生所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只是一個歷程,一切嚴酷都會過去,“人生本應是嚴酷的冬天,人生沒有不請自來的春天”,包含著希望、寄托與希翼,可能讓詩人的原意更明顯些。

《冬》是詩人穆旦的最后一首詩歌,也可以說是生命的絕唱。它既是對生命的贊美,對人與人之間真摯感情的渴望,也是對堅韌精神的頌揚,是堅韌、頑強、勇敢的生命的贊歌。魯迅說過,“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真正的知識分子在沉默中也不會放棄對思想的求索。在作品中,滿含著詩人對深深隱藏的新春的期待。

詩人穆旦于1977年2月26日病逝,在1981年11月,詩人所受到的所有不公正評判終于得到了,盡管這春天對于穆旦來說已經來得太遲了,在他的有生之年沒有等到春天的到來,但他卻以一首《冬》預言著中國大地上嚴酷冬天的結束。謝冕曾經作文《一顆星亮在天邊》來表達對詩人穆旦的緬懷,結尾處這樣寫到:“一顆星亮在天邊,沖出濃云它閃著寒光。它照耀過,但濃云最終還是埋葬了它。在偏見的時代,天才總是不幸的。”[8]而今,詩人穆旦的詩歌受到讀者的喜愛,也得到文壇與社會的肯定。其詩歌作品《冬》中所流露的“冬天意識”在現(xiàn)今社會中依然有其珍貴的價值,讓人們在喧囂中尋求著滿足,在脆弱中學會堅強行走,“人生本應是嚴酷的冬天,人生沒有不請自來的春天”。

注釋:

[1]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3][4][5][6]李方:《穆旦詩全集》,北京:中國文學出版社,1996年版。

[7]陳伯良:《穆旦傳》,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版。

篇9

=============================================================

讀“中國詩歌網(wǎng)”“詩歌專欄”論壇元老·雨中的思念/詩歌《杏花開了春天來了》有感。附原作:

《杏花開了,春天來了》

文·心雨

邊城四月.暖陽高照

春風含笑輕輕一舞

最先知春的杏樹

還未來得及長出葉子

枝條上已是玉珠凝香.綻瓣吐蕊

點點白粉間跳出耀眼的輕紅

綻開的花蕊點燃了春

--

柳絲吐出三角芽

滿地的蒿草收剎不住

桃.李.蘋果情不自禁爆出滿枝的新芽

新嫩的葉兒似初醒的嬰兒

瞇瞇著眼睛似笑非笑

田野間的冬麥茸茸新綠

隨處可見的榆樹掛滿了榆錢

一串串一疊疊勾起了香甜的味蕾

--

盛開的榆葉梅爛漫成一團粉紅的白紗

一眼望去恰似一位曼妙生姿的回族女子

在靜靜地傾聽春天波瀾起伏的歌舞

--

一絲暖風將我抱出軟暖氣里的斗室

搖椅在明秀的春光里

敞開心懷接住這色彩斑斕的春新

還有什么能形容置身于春天里的感覺呢

就將這一片春光盛放在心中

呼吸著濾過的空氣

擁著陽光編織漸行漸遠的!

--

廣龍云霄:讀著,讀著,真的太賞心悅目和鼓舞人心了。天地花開競爭開放,就是人心的美感的展現(xiàn),就是我們偉大事業(yè)的鋪展,就是時代給予我們的命題。這,就是一首很自然很樸實充滿激情的作品,給予我的心思帶來了許多感懷與聯(lián)想……

——是啊,四月的春色里,美的意識,就這樣在我們周圍燦爛飄香,每一縷縷的空氣里都浸透了人心的歌聲和囈語,沁透著花香的氣息和鳥語的喧囂景象,在那充滿著希望的綠色意念里,多么的感人心地和激情涌動哪,我們都知道,春天就是萬物更新,生命復蘇蓬勃的時光,一切都在我們的意想當中逐一展現(xiàn),而我們的事業(yè)也是一樣,就在這么一個春色里,得到了最終的豐碩與豪邁,重大發(fā)展,特別是在那一片片令人心花怒放的花色里,人的心思難以平靜的,伴隨著時代的歌聲風流人心……因為中,讓我讀到了“中國詩歌網(wǎng)”“詩歌專欄”論壇元老·雨中的思念詩歌《杏花開了春天來了》,這一首詩歌,給予我的心地帶來了許多淳樸的色素與感懷風情,共同著那一個邊城的背景里,在花的天地中,誰的心思不就一起跟詩人一起敘說和抒發(fā)呢!!毫無選擇——走進陶醉人心的春花景色中。這,就是春天的美麗和無私,這,就是春天給我們帶來的希望,這,就是春景賦予我們的豪情夢想……我不想更多地去追尋那些深敖的詩歌評說語句,而是想在樸素感人的景象理念里去和詩人一起分享著花開的氣象,深層一點,那就是我們華夏大地春色美好的感人場面,就是我們特色建設的競爭壯美和豪邁人心的春色……作者在這一首詩歌里,全都都是采用直白和直接的白描手法、意象喻體交替浪漫來點綴和渲染著那些滿在枝頭上開放的景象,在色彩的烘托點綴當中來敘說與描述的天地人心氛圍,在大氣感人的景象里,揭示了我們人類和大自然相處融和的誠實心態(tài),讓我們的美好愿望共同在春色呈現(xiàn)無疑。你瞧,“枝條上已是玉珠凝香.綻瓣吐蕊//點點白粉間跳出耀眼的輕紅//綻開的花蕊點燃了春”。四月的春色風情迷人的形態(tài),不就這樣在我們的心地上呈現(xiàn)了嗎?!接著,在陽光和春風里,大地一片復蘇,人心充滿著激情和絮語,大地的美景,就是我們祖國的美好,百花競爭的景象真實映入眼簾, “桃.李.蘋果情不自禁爆出滿枝的新芽//新嫩的葉兒似初醒的嬰兒//瞇瞇著眼睛似笑非笑//田野間的冬麥茸茸新綠//隨處可見的榆樹掛滿了榆錢//一串串一疊疊勾起了香甜的味蕾……”所有的這一切動感意象,都離不開一種對生活的贊美和對真情的敘說,難道中,我們人類的一都不就是圍繞這一切展開的嗎!!分秒的點滴時光和人心期盼,都在每一綠率陽光和風雨中日新月異,萬象更新,豪情滿懷。不是嗎?人在花叢中起舞,人在花叢中相互追逐和嬉戲,都張顯了我們大地的生機與活力,都賦予我們偉大祖國的美好希望,所有的這一切都是認為所現(xiàn),都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精神財富……詩歌的最后一節(jié),就是只是人的心緒感懷與人生激情殊感,春色滿斗室,感懷蕩天地,春色人心美,豪情風流歌……讓我們一起——“敞開心懷接住這色彩斑斕的春新/還有什么能形容置身于春天里的感覺呢//就將這一片春光盛放在心中//呼吸著濾過的空氣//擁著陽光編織漸行漸遠的!”讀著,讀著,真的太賞心悅目和鼓舞人心了。天地花開競爭開放,就是人心的美感的展現(xiàn),就是我們偉大事業(yè)的鋪展,就是時代給予我們的命題。這,就是一首很自然很樸實充滿激情的作品,給予我的心思帶來了許多感懷與聯(lián)想……有一位我國的張同吾大評論家這樣給一位年輕詩人的信中說道:“我說你強化了我感知的春天的意緒,并不是因為你的詩描畫了春天的景色。倘若詩人只會淺直的詠嘆,或是以泥實的筆墨繪制生活的一隅,何需美妙的情思和深邃的靈魂?一只聰明的鸚鵡一位技藝圓熟的匠人足可勝任。我想,當你情思噴涌而出的時候,當你伏案揮灑的時候,似乎不會想到題材的界定,而僅僅是以具像化的方式為情感定型。詩人的情感有多么豐富詩的意蘊就有多么豐富,詩人的精神視野有多么寬廣,詩的涵納便有多么寬廣……”。真的,在詩歌的韻味和意象構說句式里,讓我的情感如此的博大與深遠,得到了最終的陶冶和升華,這就是我們詩人所創(chuàng)作的責任,也可以說在我們的作品中所賦予的那一個感召人心鼓舞豪情的文學魅力……

篇10

下面,就談一談自己在此方面做的一些嘗試。

一、 自我預習交流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前預習顯得尤為重要。以往在布置預習作業(yè)時,我只要求學生先通讀課文,然后勾畫字詞,借助工具書查閱相關資料等,能力強的學生能夠較充分預習,可是一些學困生預習的內容卻非常有限。為了幫助學困生,我嘗試著在課前添加一個交流預習作業(yè)的小環(huán)節(jié),因為,同齡人之間相互學習的效果有時勝于教師的講解,這樣的預習交流,不但幫助了學困生,補充了他們各自的預習內容,而且在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的同時,也提高了課堂聽課效果。

二、 從單一走向多樣

我在設計蘇教版小語教材一上《練習2》中“學用字詞句”作業(yè)時,考慮到本練習是對前面所學課文《人有兩個寶》的一個延伸,就改變單純就題做題的單一形式,從一年級學生的興趣出發(fā),這樣設計作業(yè):

一是“課堂練習作業(yè)”

1. 按照老師的樣子,用彩筆在白紙上畫出自己的小手,看誰畫得又快又像。

其意圖是讓學生先學會仔細觀察;接著,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和體會到“手”的用途之大、之多,是人身上的寶貝,非常重要;再次激發(fā)學生動手畫的興趣。

2. 說說手還能為自己、為別人做哪些事?請按照以下句式練習說話:“我有一雙靈巧的手,可以做

,可以做 ,還可以做 。”這項作業(yè)是在學生拼讀過“拍皮球、拿筷子、打電腦”之后,對學生的口語和思維進行訓練,認識到手能做很多事情,不僅為自己,還能幫助別人,在感受到“手”靈巧的基礎上,使學生體會到靠勤勞的雙手能創(chuàng)造一切,是幸福生活的根本,同時,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喜悅。

二是“課外練習作業(yè)”

1. 在彩紙上畫出自己漂亮的小手并剪出手形,在“手”上寫出帶有“手”的詞語或有關的兒歌等,第二天張貼在“我的小花園”展示欄里。

設計意圖:讓學生手、腦并用,既增加詞匯量,又開拓視野,豐富自己的知識。張貼學生的作業(yè),是為了鼓勵學生多學多用,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享受成功的喜悅。

2. 動手畫一幅畫或搜集樹葉拼做一幅葉畫。

設計意圖:根據(jù)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及當前的能力,他們識字量不多,設計此項作業(yè)的目的就是從他們直觀性較強,又喜歡畫畫的角度考慮,培養(yǎng)動手能力。

以上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的幾項作業(yè),每題的具體要求都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題與題之間又有一些梯度,其多樣性、綜合性就是一個情智化的作業(yè)設計。

三、 走向人文,貼近生活

語文教師不僅要掌握學科工具性,還得引導學生體驗語言文字中內含著的人文性。比如,在教學《三顧茅廬》一文后,結合《練習3》中關于三國故事成語的學習,要求學生課外讀一讀《三國演義》一書,講一講三國故事,再讓學生出一期關于“三國”的小報,由一個點拓展到一個面,引領學生走進故事,理解成語和小說。

讓語文回歸生活,是語文教師倡導和追求的目標。當同學們意識到所學的知識馬上就會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時,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就越發(fā)有意義。例如,蘇教版小語教材四下第一單元教學內容幾乎都是描寫春天的,教學時又正值初春時節(jié),我在設計課外作業(yè)時,就布置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尋找春天的足跡,可以在春風中放風箏,可以搜集贊美春天的詩歌、散文,舉行“春之聲”誦讀會,還可以合作編寫以“春天來了”為主題的手抄報,小報上匯集了贊美春天的詩歌、散文,還有學生自己拍攝和繪畫的反映春景、春趣的圖片等,畫面中透出生活的氣息,文字中洋溢著人文性。完成這類作業(yè)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充分學習了教材上的內容,還廣泛涉獵與教材相關的文學、繪畫等方面的知識,充分走進社會生活。

四、 凸顯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