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家鄉的景物范文
時間:2023-03-20 23:56: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介紹家鄉的景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作文;習作指導;寫作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310-01
習作課程: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習作
習作要求:能寫出景物的特點,能清楚的介紹景物的地點、特點、意境;按一定順序結構,思路清楚,書寫流暢,有豐富的想象力;寓情于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刻畫,表達出熱愛家鄉的感情。
教法交流:本單元的習作和口語交際安排在一起,先是通過口語交際來介紹家鄉的一處風景,要求學生介紹清楚風景在哪里,有什么特點,并要求表達出對家鄉熱愛的感情。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并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寫下來,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并展開豐富的想象,潤色文章,達到有血有肉的效果。
提起寫景作文,學生并不陌生,上學期學習了《美麗的小興安嶺》后,一定進行過描寫景物的小練筆。相對來說,小練筆比較簡單短小一些。這次寫一處家鄉景物的習作其實就是上次小練筆的繼續與擴展。怎樣才能寫好這次有關家鄉景物的作文呢?提以下幾點建議:
一、讀寫結合,學習寫法
描寫景物的方法很多,本單元的幾篇課文,從“抓特點、把特點寫具體、展開想象”三個方面做了很好引領,是學寫的絕佳范文,安排一些隨文學寫的單項練習,這樣學生就會在閱讀中扎扎實實地學到一些具體且可用的習作方法。
第一,選好要介紹的景物。家鄉一定有許多美麗迷人的風景,但是在一次小小的作文中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個一個去介紹。那到底選什么介紹呢?可以這樣選:所選擇確定的景物一定是值得自己自豪的,認為向別人介紹了別人會喜歡的。找到這樣的景物就需要去辨別比較──首先是這處景物(風景)在和其他景物對比的過程中,自己認為是最好的,自己最喜歡的,認為別人也能喜歡的。這就解決了“寫什么”的問題。
第二,抓住景物的特點介紹。景物的特點,就是這種景物與其他景物的不同之處,是它自己所獨有的。怎樣才能寫出景物的特點呢?很簡單,那就是要留心觀察要寫的景物!只有認真觀察了,才能發現它的特點,否則只能看到表面現象,寫起來也是蜻蜓點水!可以通過鍛煉細致觀察和比較能力,從同類事物中去尋找、發現他們各自的細微不同;然后再把發現景物的一個或幾個方面的特點介紹得明白具體,這樣,我們就能把景物的特點寫具體了。《荷花》第二自然段作者發現形態、顏色、氣味、大小等各個方面的細微不同,寫出了荷花池里三種荷花姿態不同。
第三,寫景一定要有順序。寫景的順序有觀察順序,如由遠到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上到下,由外到內等,還有時間順序,如《美麗的小興安嶺》就是按照四季的順序來介紹的。當然,寫作順序也并不是固定的,要根據表達需讓沒有到過這個地方的人一讀你的作文一目了然。
第四,要有豐富的想像,并表達熱愛之情。學生寫作文時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看著眼前的景物很美,但是,想介紹它的樣子、它的特點的時候,卻找不到合適的語言,不知道該怎么把它的樣子、它的特點說明白,說得讓別人也感覺到它很美。在這樣的情況下怎么辦呢?本單元介紹了兩個辦法:一是用用打比方的方法豐富想象。在《珍珠泉》中,作者寫“蕨草”和“悄悄開放的花朵”在珍珠泉周圍構成的圖案,這是什么樣 子?作者想象它們是“給珍珠泉編了個樸素的花環”;珍珠泉的水泡閃亮閃亮的,射出各色的光,這樣的美景怎么形容?作者想象“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作 者這樣寫,不但寫清楚了眼前景物的樣子,而且讓讀它的人覺得這景物很美,很喜歡它。二是觀察景物的時候,把自己想象成畫面中的一個美好的角色,就能夠更好 的喚起自己內心對景物的熱愛之情。《荷花》這篇文章里,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了畫面中的一個角色──一朵穿著雪白衣裳的荷花,他在荷花池里跟其他荷花一起跳舞,跟蜻蜓說話,跟小魚說話。讀著這樣的文字,想著這樣的畫面,誰都會不由自主地會產生熱愛之情。
讀寫練習舉例:可以仔細觀察一盆鮮花或找來一幅美麗鮮花的畫面,一邊觀察畫面鮮花的形色特點,一邊展開想象,針對其形狀或者顏色,看看可以想象出什么美好的內容來,聯系表達。
二、在整組教材之下的習作構思
1、一進入本單元的學習,就應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從自己了解的家鄉風景中去選擇“一處是最好看的,讓自己感到自豪,認為有必要向別人介紹的的風景。”如果自己平時了解不多,可以問問父母或者其他人,挑選一處,可能搞清楚到底有多好看。
2、選擇確定下來之后,就要帶著學生進一步思考:這處風景中,你認為最值得向別人介紹的一種或者幾種最有代表性的、自己認為最美的景物是什么?跟其他景物相比,有什么特點。
3、在課文學習中,通過隨文練筆學習描寫景物的一些方法,再運用從課文中學到的方法,去比較自己要介紹的景物有什么特點,把最美的特點找出來,在日記中練習著把這景物的特點寫清楚;同時,隨著學習“展開想象”,針對自己要介紹的景物特點,展開想象,看看能夠想象出什么美好的事物或者景象,練習在日記中把這景象寫下來。
4、口語交際一定認真準備,落實到位。向同學介紹自己認為家鄉最好看的景物,注意介紹清楚景物好看的特點(形狀、顏色、味道和自己的想象。大家相互評議,看看是否把只有一種自己認為最好看的景物介紹明白了,是否把自己喜愛的感情通過寫想象寫出來了。
篇2
1.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對自己喜愛的景物進行仔細觀察,弄明白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并展開想象。
3.學會按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抓住景物的特點。
4.要做到語句通順,不寫錯別字。
重、難點 1.能對自己喜愛的景物進行仔細觀察,弄明白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并展開想象。
2.學會按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抓住景物的特點。
3.要做到語句通順,不寫錯別字。
課時安排 3 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一、教學過程中的策略預設:(作文前)
結合口語交際進行。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開拓學生思路,寫出家鄉的景物及感受。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選擇自己喜歡的景物來寫。引導學生把自己觀察和發現《套娃廣場》的美和可愛之處表達出來。讓學生在小組交流,選出寫得好的習作,并說出習作好在哪里。最后在全班交流。選取好的以及有特點的習作做講評。在全班講評后,學生自己修改作文,也可以小組交流提出修改意見,最后謄寫清楚。在全班講評后,學生自己修改作文,也可以相互交流提出修改意見,最后謄寫清楚。
二、教學過程中
(一)話題交流,真情融匯:
1.談話引入.明確要求,小組交流。
2.準備素材
生報:(讀素材)滿洲里俄羅斯套娃廣場是全國唯一的以俄羅斯傳統工藝品――套娃為主題的旅游休閑娛樂廣場,集中體現了滿洲里中俄蒙三國交界地域特色和中俄蒙三國風情交融的特點。
生報(讀素材):主體套娃內部為俄式餐廳和演藝大廳。套娃外部彩繪由代表著中俄蒙三國的美麗女孩組成,主體套娃周圍有8個功能性套娃、200個代表全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小套娃和30個色彩繽紛的俄羅斯復活節彩蛋。在廣場音樂噴泉的周圍還有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十二生肖和西方占星文化的十二星座。夜色中,在近千盞彩燈的映射下,廣場上流光溢彩,仿佛是一個五彩繽紛的童話世界。俄羅斯套娃廣場將中俄蒙三國風情和東西方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是集旅游觀光和趣味性、娛樂性為一體的滿洲里標志性旅游景區。
(二)激趣,游戲引路:
1.猜謎語是大家喜歡的游戲。下面我們就做一個“夸家鄉,猜景物”的小游戲。(讓一個小朋友說家鄉的《套娃廣場》的特點,其他同學猜是什么地方)
2.評議誰說得好,為什么說得好。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激趣,引導學生進入寫作的氛圍,積累習作的語言,實際上也是抓住景物特點的訓練,為下面的習作指導做好了鋪墊。]
三、教學過程中的奇思妙想,開啟心路:
通過上節課的口語交際課,我們的家鄉是個非常可愛的地方。要注意把景物特點寫清楚,如能加上自己的想象或關于家鄉景物美妙的傳說,就更吸引人了!
(二)佳作引路,章法導寫:
1.按一定的順序仔細觀察景物,按一定的順序寫。
要根椐事物本身的特點和觀察的角度。觀察順序大體有三種:①按空間順序;②按時間順序;③按從整體到局部或從局部到整體。
本文可以按從整體到局部或從局部到整體來描寫。
2.抓住景物的特點寫。(大套娃,小套娃的特點)
3.帶著自己的感情寫。
4.按先總后分的順序寫。
5.描寫抒情相結合充分表達自己的感情。⑴師述:寫景往往是為了借景抒情,表達對家鄉或是對祖國、對學校的熱愛,或是贊頌大自然的宏偉、壯觀,或是寄托對美好未來的向往……,情和景交融起來,寫出來的習作才能打動人心。好的習作要有健康樂觀向上的思想感情。
[設計意圖:佳作引路,引導學生讀中學法,讀寫結合,一方面積累了習作的語言,另一方面借鑒文章的方法,快速打開習作的思路。在此前提下,學生習作也就有話可說,有法可行了。
(一)自我欣賞,同伴交流:(如果第三課時能完成習作,還有時間,也可以在第三課時進行,在小組里進行。)
1.朗讀自己的習作,把不通順的地方改通順。
2.同桌互相修改,相互啟發。
3.小組評選最佳,推薦一個參加全班交流。
(二)集體會診,創新行文:
1.挑選佳作兩三篇,集體會診,評議優點,指出不足。
2.對照評議出的毛病,修改自己的習作。注意借鑒別人的好方法好詞語。
(三)佳作展覽,評選最佳:
1.小組評選最佳:最佳開頭、結尾、句子、想象等等,越多越好。
2.班級展覽最佳。舉辦“美麗的套娃廣場”習作展覽。
(四)變格創新,自由表達。
四、課后反思:
篇3
冀教版四年級下冊 “綜合學習四?我的小筆頭”:暢游在如畫的風景名勝中,也許是讓你久久回味的一次經歷,也許是你在書中、夢中的一次遐想。不管是什么,都值得你把它記錄下來。
拓展思路
這次習作是寫自己游覽風景名勝的一次經歷。在我們的生活中,你可能游歷過壯美的山河,也可能游覽過名勝古跡、參觀過人文景觀、領略過異域風情……山川的博大、大海的遼闊、建筑的壯觀以及它們風情的迥異、歷史的悠久,肯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沒有游覽過風景名勝,也沒有關系,在我們的身邊,只要你用一雙慧眼去尋找、去發現,就會看到值得一寫的美景。在欣賞電視時、翻看畫報時,你可能也搜集到了不少有關自然景觀、人文景點的介紹資料,這些同樣是習作的素材。不論是著名的旅游景點,還是一處不起眼兒的小地方,想一想哪一處讓你心動了,難以忘懷了。拿起筆來,寫一寫你心中的美景吧!
習作提示
篇4
我們向同學介紹了自己去過的地方,現在就來寫一寫。要寫出這個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別人讀了也對這個地方感興趣……如果不想寫去過的地方,寫想去的地方也可以。
【習作指導】
小朋友,你一定去過好多地方,爸爸媽媽或者老師帶你遠游名山大川、名勝古跡、草原森林、海濱小島……同伴和你玩過家鄉的山澗小溪、果園田野、竹林菜園、高樓大廈……你心里還想著去好多地方。這些地方都是這次作文的材料,你只要從中選一處美麗好玩的還使你流連忘返的地方來寫,一定能把這次作文寫好。
作文時,你如果還能注意以下幾點,那么,你寫的地方就能更吸引讀者。
首先,要抓住所選地方景物的特點。景物的特點就是這一景物與其他景物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點,就是同樣的景物在不同的時節和地點,特點也是不同的。比如花壇里的花不同,特點也不同――月季艷麗多姿,桂花十里飄香;又如不同地方的水,特點也不同――海水波濤洶涌,湖水波光粼粼;還有不同時節的風,特點也不同――春風和煦,夏風熾熱,秋風蕭蕭,冬風凜冽,這些就是特點。
要發現所選地方景物的特點,你就得細心觀察,用心體會――調動自己的各種感覺器官,看看、聽聽、聞聞、摸摸、走走、問問,從形態、質地、大小、顏色、聲音、氣味等方面去認識景物,發現景物與眾不同的、特有的東西。這樣,作文時才能鮮明、準確地寫出不同景物的特點,才能讓筆下的“地方”避免一般化,讓讀者感興趣。
篇5
您好!近來身體可好?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學生,想請您在百忙之中抽空來看我的這封信,聽聽我介紹我的家鄉。
我的家鄉在家鄉在揭東,它是一個景色迷人,風景如畫,物產豐富的一個地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的家鄉不斷在變化,從矮小的平房到高大的樓房,從崎嶇的山路到寬闊的公路,現在的家鄉氣勢宏偉,景物華麗美觀。幽香陣陣的百花園,四季常青的萬竹園,賞心悅目、山清水秀的旅游點---風門古徑……引來了無數的中外游客;處處美景惹人醉!
家鄉的山,綠寶石般的山,宛如一只臥虎;樹木,宛如一支龐大的樂隊,在‘‘風’’的指揮下,奏出那嘩啦啦的山林交響曲。隨著這交響曲來到了萬竹園,沿著蜿蜒小路,漫步在幽幽的之間,眼前奇花異草撲面而來。清秀筆直的柳樹,翠
流的榕樹,色調和諧的松樹……高的,矮的,大的,小的,枝繁葉茂,郁郁蔥蔥,路旁百花爭妍斗艷,灼灼如火的‘‘洛陽紅’’,玉骨冰心的‘‘夜光白’’,端莊秀麗的‘‘ 魏紫’’……一朵朵、一叢叢,花香沁透心脾。加上園內奇石累累,曲徑通幽,亭臺水榭……湖光山色,鳥語花香,一定會讓您流連忘返。
家鄉的水更美,山清水秀的風門古徑,里邊兩股清澈見底的山泉,或高或低,時緩時急,發出不同的聲響,一會如鐵馬奔馳,一會如雷大作。特別是山泉匯流處的中心,有塊狀如牛形的巨石,黑黝黝發亮,虎生生遇人,泉水撞擊,水花四濺、拋玉擲金之聲,連綿不絕,聽來十分悅耳。
家鄉不但山美、水美、而且物產富饒。她是著名的水果之鄉,甜滋滋的甘蔗,黃澄澄的香蕉,果香四溢的火龍果,清爽可囗的桔子……人見人愛。她具有潮州特色的風味小吃膾炙人口,令人垂涎欲滴。她還是著名的工藝之鄉呢!
如今,在改革開放后的浪潮中,我們家鄉的山在變,水在變,物在變,變得更鮮艷奪目了。路旁綠樹成行,鮮花盛開,爭芳斗艷;一座座高樓犬廈拔地而起,新建的商場,餐館、郵電局、信用社、機場……真是讓人目不暇接。胡爺爺您聽了我的這一番介紹,感覺怎么樣?如果您想換一下工作環境的話,我們揭東就是最佳之處,我們家鄉的大門永遠為你而開!為客人而開!
好,就說到這里,打擾您了!
此致
篇6
一、寫作材料準備過程的評價
《新課程標準》強調重視對寫作材料準備過程的評價,“不僅要具體考察學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們占有各種材料的方法”。教學中,可以從實際出發為學生尋找或創設作文情境,在具體的時間、地點、環境中引導學生收集、積累寫作素材。在“按事物的幾個方面介紹事物”這一習作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通過調查活動,尋找家鄉有特色的事物或景物,并以填寫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學生寫作材料準備過程進行評價。調查問卷如下:
我愛我家――尋找家鄉特色調查活動
親愛的同學:
世界是美好的,我們的家鄉更是美麗的。只要你擁有明亮的眼睛,勤于思考的頭腦,你就能發現這些美。請選出具有家鄉特色的事物,如景物、工藝品、建筑等為觀察對象,利用周末進行觀察研究,以觀察作文的形式介紹給大家。
調查問卷的設計體現了學生對習作素材的整理,又呈現了學生在觀察中的體驗感悟。在調查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又引入了父母的參與,實現了多元評價主體參與。對學生寫作材料準備過程的評價,除了填寫調查問卷,還可以通過材料的展示、材料收集經驗介紹等形式進行反饋評價。既是對學生材料準備過程的肯定,也有利于習作過程的調控。
二、寫作過程和方法的評價
這里的寫作過程指將準備好的寫作材料整理安排成文的過程。在以往的作文教學中往往忽視了這一過程,將其簡單地壓縮為作文指導,教師將自認為重要的條條框框進行羅列、講解,隨后即讓學生自由習作。可以說這一過程完全流于形式,毫無實效可言。在發展性評價中,過程和方法的評價是學生習作能力綜合評價不可缺少的環節。在教學“我熟悉的人”這一習作訓練時,筆者嘗試著讓學生自行組織、自我指導習作,在學生活動之前簡單地出示了兩條活動提示:
--------------------------------------------------
友情提示:
1.想:寫誰?他(她)的什么事?他(她)說的、做的?
2.說:說想法;提建議。
--------------------------------------------------
學生按照提示獨立思考,并相互交流對各自的習作思路進行了評價調整。隨后,教師又組織全班集體交流,師生共同參與,提出了合理化建議。在交流評價時,一學生對鄒X同學《爸爸的火爆脾氣》的敘述,是這樣評價的:他選擇爸爸因為“我”語文沒有考到優秀而大發脾氣的事,反映爸爸的“火爆脾氣”是很合適的。寫這件事時,抓住爸爸“闖進門,猛拍桌子,握緊拳頭”等動作和大聲罵人的話,這是寫人的好方法。把爸爸比作“怒吼的獅子”,用了比喻的手法,更是錦上添花……在這一過程中,既對學生的構思作了反饋評價,又為落筆成文作了有效的鋪墊,可謂一舉兩得。教育心理學家西蒙茲指出:集體教學最有效的獎賞是教師對學生做什么和他做這件事的方法的認可。對學生習作過程和方法的肯定,是影響學生作文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3.作文修改的評價。作文修改評價“不僅要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內容的情況,而且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自評、互評,共同合作交流取長補短,提高作文水平。從三年級第一個學期開始,筆者就嘗試著在班級中開展“指手畫腳”改作文活動。從個人自評、小組共評,要求學生對同學習作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見。《這件事,好險》一文的小作者王XX,在自我評價習作時,是這樣填寫“作者語錄”的:
篇7
【關鍵詞】小學語文;暢所欲言;作文教學
隨著語文新課程的改革和新課程實驗教材的使用,我覺得以前的學生特別害怕寫作文,一提起作文就感到厭煩。而現在,經過五年新教材的教學實踐,學生不但對語文學科感興趣,而且對習作也有很大的興趣。我想,這是我們語文老師一直夢寐以求的事。究竟如何令學生喜歡習作,這就看你怎樣設計使用新教材,怎樣巧設課堂教學。
學生是因為不會寫,沒興趣寫,才導致他厭寫。因此,要讓學生有習作的自信心,有習作的興趣,才能使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入門的向導。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也曾經說過:“如果人們吃飯時沒有食欲,勉強把事物吞到胃里去,其結果,只能引起惡心和嘔吐,至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饑餓的驅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會樂于接受,并很好地消化它……”因此,作文教學要想得到良好的效果,必須使學生對作文“有饑餓感”、“有食欲”。
1 讓學生暢所欲言。
學生寫作文,最不喜歡的是老師規定內容范圍。因此,我一直以來都堅持以“讓學生暢所欲言為本”,減少對學生的束縛,為學生的寫作創造一個自由的空間,讓學生在自由舞臺上說出自己想要說的話。
在指導三年級學生寫《我的家鄉景物》時,我先讓學生課前收集有關家鄉景物的資料,包括文字、圖片和有關媒體介紹都可以。然后讓他們在課堂上邊展示,邊口頭介紹。這樣,學生可以向同學們大膽介紹家鄉的景物,表達了他們對自己家鄉的熱愛之情。同時,我還讓其他學生在恰當的時候給他提意見,讓他把話說得更完整。同學們也可以一起幫他修改不當的詞語,從而在快樂的氣氛中,讓學生的口頭作文水平得到提高,再指導他們寫下來。
于是,每次作文,我都利用一切時機,讓大家相互提意見、發表看法、欣賞作品、評改作品,為他們提供一個自由馳騁的舞臺,讓學生、家長、老師可以把想說的話盡情傾吐,從而拉近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老師和家長的距離,極大限度地激發學生說的積極性,為學生的寫作道路作鋪墊。
2 對學生適時表揚
在習作教學中,班上都會存在一種情況,有部分學生接受能力強,他們的作文水平提高比較快,而有部分學生的作文水平卻很難提高。如何令這部分學生由不會寫到會寫呢?
在我現在所教的班級,就有這樣的學生,他每次習作都達不到要求,不會動筆寫,字數不夠,總是說沒內容可寫。于是,我就叫他寫班上的事情,就從最簡單的事寫起。比如說,今天的班干部做什么事,得到了老師怎樣的評價,今天班上發生什么新鮮事……這些內容對他們來說,應該不難寫。盡管他們所寫的文章語句不通順,錯別字多,字數不夠,我都不會批評他。但只要他有一點點進步,我會對他的的表現作出肯定和贊賞。例如,我班的小鈞同學,是四年級學生,他第一次作文,只寫了兩三句話,而第二次卻寫了一段話,他每有一點進步,我就會讓他在班上讀出來,全班一起表揚他。小小的鼓勵,對我們老師來說只是花了課堂幾分鐘時間,但短短的幾分鐘卻可以令一位學困生從不喜歡寫到喜歡寫,對他以后的寫作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3 點評有效
新課程標準指出,應重視對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對有創意的表達應予鼓勵。在我的作文評講課中,我常指導學生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再由老師批改后再點評。在點評的過程中,我不僅僅會對那些優秀習作進行點評,幾乎全班學生的作文我都會點評。
如,學生通過自評、互評后,在用詞、表達、修辭手法等方面寫得好的,我就在班上表揚他們。通過對每個學生的點評,他們都會覺得很高興,開始有寫作的喜悅感、成功感,從而就消除了他們對習作的畏懼。另外,我還要求學生寫完作文后,把作文本放在班級內設置的作品展欄上,讓全班同學將所有的作品全部看一次,并向該同學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議,再把“成果”發回給學生,通過互相交流,達到互相促進。
我在指導學生寫《我》的時候,我會先讓學生寫好作文,自己修改,然后讓每個學生在小組里讀出他的作品,讓小組同學一起給他意見,指出不恰當的地方,再把全班作文放在作品展示臺,讓每一位同學都參與評改,最后讓老師修改,寫出親切而又鼓勵性的評語。這個過程,不但使每個學生都有了寫和評的機會,更重要的是能使每個學生在這個自評、互評的過程中,領悟到寫作的道理和方法,同時提高學生的作文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寫作的快樂。
4 拓展閱讀
常言道: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與寫作是密不可分的。老舍先生曾經把閱讀與寫作比喻為“吸收與輸出”的關系。沒有大量的閱讀,就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寫也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篇8
我的家鄉在汕頭,有山有水,十分美麗。而最為有代表性的是翠峰巖風景區,今天我帶你們一起去看看吧!
記得那一次,我和爸爸乘車沿陡坡行駛,旁邊松樹和翠柏向我們“招手”,像是在歡迎我們。不一會兒,一條石階出現在眼前,我們登上去向下一看,是一個碧綠的大水池,如同一面鏡子。一問,才知道是“放生池”。平靜的水面蕩漾著細小的波紋,一群魚兒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不斷有游客把魚放進水池里,怪不得叫做“放生池”。
我們接著往前走,來到了“龍泉井”。這口井有幾米深,我們打了一桶水洗腳洗臉,疲勞頓消;飲口龍泉水,涼入心脾。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口井有一個傳說:圣母娘娘曾來此地修煉。一日叔父來找她,勸她回去。可圣母娘娘決意不肯,決心來這里居住。叔父漫不經心地問:“這里又無水,怎么住?”圣母娘娘指石成泉,便有了龍泉井。
再往下走,路旁生長著奇花異草,頭上不時傳來清脆的鳥叫,讓人神清氣爽。不一會兒,眼前出現了一塊大石頭,上面雕刻著:石洞。我們向黑暗的石洞中走去,里面到處是圓滑的大石頭,石頭后面可供一人容納。
翠峰巖有太多的景物了,一時半會也講不完,有機會再講給你聽吧,有機會一定要來我的家鄉玩哦!
篇9
書中的啟蒙讀物:“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這些短小精湛的三字經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道理。
書中的科普文章:《月亮為什么不會掉下來?》《夏天時,冬天去了哪里?》讓我了解了神奇的大自然,幫我解答了一些大自然的奧秘。
書中的名言佳句:“謙受益,滿招損”“美不美,家鄉水”“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些句子都是從平常生活常識里概括出來的,表達了深刻的哲理。
書中還介紹一些我國江山如畫的景物,比如:雄偉的天安門、著名的日觀峰……讓我領略了祖國秀美的山川,使我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
這本書中有清新雋永的文字、回味悠長的寓言故事、絢麗純美的唐風古韻……,像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展現在我的面前。
篇10
一、溝通課堂內外,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只靠語文課堂教學無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而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恰好包括了生活、自然與社會中的問題等,填補了教材上的空白。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如果打破書本與生活的界限,把語文教學向社會、自然延伸,便可實現語文學科與綜合實踐課程的整合。如自然風光、風土習俗、新聞熱點等,均可作為活動的內容。
二、挖掘語文教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現行的語文教材,每一單元都安排了“表達交流”綜合實踐,有舉辦故事會、尋找自己的秋天、調查社會用字情況、關注動物等。這些實踐活動的內容本身,就能從不同側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在實施中,我們完全可以運用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方法,通過調查,搜集資料等多種形式開展活動,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
三、靈活采用多種方式,開展綜合和實踐活動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靈活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
1.社會調查。
如春節期間,我讓學生調查留守兒童的心愿;暑假期間,讓學生調查孤寡老人的生活和醫療保險問題;平時調查過家鄉水資源污染問題等等。讓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并嘗試形成書面報告,學生在活動中興趣盎然、感觸頗深。這樣的社會調查,讓學生走入社會,并在活動中學會與他人交往,培養他們勇于參與、大膽實踐的品質。
2.小記者、小導游活動。
可以讓學生當小記者,學習采訪;可以讓學生搞小發明、寫小論文;可以讓學生當小導游,介紹家鄉變化。如學習《小石潭記》后,我讓他們以導游的身份擬寫小石潭的景物介紹。
3.辯論會、演課本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