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信畢業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2 20:00: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移動通信畢業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文獻綜述
近年來,隨著移動通信業的高速成發展,電信部門管理手段的現代化也逐步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為了使通信網絡的管理更加合理化、科學化,就需要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來代替低效、繁瑣的手工方式。因此使用計算機技術對移動通信設備進行管理已經勢在必行,這時移動通信網本地網管系統就應運而生。
同時,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許多傳統學科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從而誕生了一批新興學科,地理信息系統就是其中之一。其英文名稱為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簡稱gis。它能夠處理大量含有地理成分的數據信息,使你可以簡單而迅速地在大量的信息中查看其模式和關系,而不必不斷地訪問數據庫。
在通信網絡中,大量的設備都有其地理位置,同時,有大量的處理如果通過地圖來進行,則會又方便又直觀。因此在網管系統中,引入gis系統,在電子地圖上顯示基站、小區等各類通信網元的分布情況,并對網元進行實時監控管理、瀏覽配置信息和性能查看分析。
二、選題的目的及意義
選題背景出自項目“移動通信網本地網管系統”。該系統立足于tmn,以操作維護、環境監控工作為重點,實時監測全網的運行情況,快速響應網上的各種事件,提供性能分析報告,不僅為設備的集中操作提供了方便、可靠的技術手段,而且為網絡優化和經營管理決策提供了參考依據。
地理視圖作為本系統的一個子系統,是使用gis技術,在電子地圖上,將各類通信網元按地理位置顯示成一個分布圖。用戶可以對圖進行操作,也可以對網元的告警、配置和性能信息進行查看和分析處理。地理視圖是直接與用戶交互的前臺界面,其制作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用戶對整個系統的認識,可見地理視圖在此項目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此外,gis還廣泛應用于諸如交通管理、商業銷售等領域的軟件開發中,因此,研究和開發gis系統是很有意義的。
三、研究的重點內容
本畢業設計涉及到的主要內容有:數據庫存、internet網絡應用、mapinfo和asp技術。
系統的gis軟件平臺采用了mapinfo公司的maxxtreme。mapxtreme是一個基于internet的地圖應用服務器,可以通過internet或企業內部的internet向用戶地理信息。
該地理視圖系統是瀏覽器/地圖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三層結構,需要windowsntserver。其中
地圖服務器:windowsnt,internetinformationserver,mapxtreme
客戶機:windows95/98。
由于采用了maxxtreme,使系統在結構上成為瀏覽器/服務器的形式,順應了企業內部網向intranetx演變的潮流。在服務器端是用微軟的asp技術,需要用到其中的activex和vbscript技術。
地理視圖子系統要通過socket通信方法從網管系統的其他子系統獲得有關各種網元的數據流,對通信網中各種信息進行實時動態的監控、分析與顯示,并將處理所得數據傳入數據庫,以便進行信息查詢,同時數據庫要動態更新。可見,本次畢業設計既需要了解硬件知識,又需要有較熟練的軟件編程能力,既需要計算知識,又需要通信知識,是我所學專業知識在具體工作中的應用。
本次設計具有較高難度,但我相信,通過學習和不斷的努力,我一定能高質量的完成本次畢業設計任務。
四、進度安排
3月20日-4月15日
分析題目,查閱資料,學習與畢業設計相關的知識,作好前期準備工作。
4月16日-5月10日
劃分軟件工能塊,進行方案論證,編制軟件。
篇2
(1)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結合實際獨立完成課題的工作能力.
(2)對學生的知識面,掌握知識的深度,運用理論結合實際去處理問題的能力,實驗能力,外語水平,計算機運用水平,書面及口頭表達能力進行考核.
2.要求
(1)要求一定要有結合實際的某項具體項目的設計或對某具體課題進行有獨立見解的論證,并要求技術含量較高.
(2)設計或論文應該在教學計劃所規定的時限內完成.
(3)書面材料:框架及字數應符合規定
3.成績評定
(1)一般采用優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級計分的方法.
(2)評閱人和答辯委員會成員對學生的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的成績給予評定.
4.評分標準
優秀:按期圓滿完成任務書中規定的項目;能熟練地綜合運用所學理論和專業知識;有結合實際的某項具體項目的設計或對某具體課題進行有獨立見解的論證,并有較高技術含量.
立論正確,計算,分析,實驗正確,嚴謹,結論合理,獨立工作能力較強,科學作風嚴謹;畢業設計(論文)有一些獨到之處,水平較高.
文字材料條理清楚,通順,論述充分,符合技術用語要求,符號統一,編號齊全,書寫工整.圖紙完備,整潔,正確.
答辯時,思路清晰,論點正確,回答問題基本概念清楚,對主要問題回答正確,深入.
(2)良好:按期圓滿完成任務書中規定的項目;能較好地運用所學理論和專業知識;有一定的結合實際的某項具體項目的設計或對某具體課題進行有獨立見解的論證,并有一定的技術含量.立論正確,計算,分析,實驗正確,結論合理;有一定的獨立工作能為,科學作風好;設計〈論文〉有一定的水平.
文字材料條理清楚,通順,論述正確,符合技術用語要求,書寫工整.設計圖紙完備,整潔,正確.
答辯時,思路清晰,論點基本正確,能正確地回答主要問題.
(3)及格:在指導教師的具體幫助下,能按期完成任務,獨立工作能力較差且有一些小的疏忽和遺漏;能結合實際的某項具體項目的設計或對某具體課題進行有獨立見解的論證,但技術含量不高.在運用理論和專業知識中,沒有大的原則性錯誤;論點,論據基本成立,計算,分析,實驗基本正確.畢業設計(論文)基本符合要求.
文字材料通順,但敘述不夠恰當和清晰;詞句,符號方面的問題較少i圖紙質量不高,工作不夠認真,個別錯誤明顯.
答辯時,主要問題能答出,或經啟發后能答出,回答問題較膚淺.
(5)不及格:任務書規定的項目未按期完成;或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未掌握.沒有本人結合實際的具體設計內容或獨立見解的論證,只是一些文件,資料內容的摘抄.畢業設計(論文)未達到最低要求.
文字材料不通順,書寫潦草,質量很差.圖紙不全,或有原則性錯誤.
答辯時,對畢業設計(論文)的主要內容闡述不清,基本概念糊涂,對主要問題回答有錯誤,或回答不出.
對畢業設計(論文)質量要求
----論文內容符合任務書要求
1.對管理類論文要求:
·對畢業論文的要求是一定要有結合實際的本人獨立論證的內容.
·要求論點明確,立論正確,論證準確,結論確切
·論證內容要求有調查研究,有統計數據,對統計數據要有分析,歸納,總結,
·根據總結得出結論.
·最后有例證說明
管理類論文畢業論文行文的邏輯要領
增強畢業論文行文的邏輯力量,達到概念明確,論證充分,條理分明,思路暢通,是寫好畢業論文的關鍵.提高畢業論文行文的邏輯性,需把握以下幾點:
(1)要思路暢通
寫畢業論文時,思維必須具有清晰性,連貫性,周密性,條理性和規律性,才能構建起嚴謹,和諧的邏輯結構.
(2)要層次清晰,有條有理寫畢業論文,先說什么,后說什么,一層一層如何銜接,這一點和論文行文的邏輯性很有關系.
(3)要論證充分,以理服人,寫畢業論文,最常用的方法是歸納論證,即用對事實的科學分析和敘述來證明觀點,或用基本的史實,科學的調查,精確的數字來證明觀點.
(4)畢業論文行文要注意思維和論述首尾一貫,明白確切.
(5)文字書寫規范,語言準確,簡潔.
2.對工程設計性論文要求:
·有設計地域的自然狀況說明和介紹
·有原有通信網概況介紹及運行參數的說明
·有設計需求,業務預測
·有具體的設計方案
·有相應性能及參數設計和計算
·有完整的設計圖紙
例如:A市本地SDH傳輸網設計方案
一,A市概況簡介
二,A市電信局SDH傳輸網絡現狀(或PDH傳輸網絡現狀)
1,A市本地網網絡結構,交換局數量及位置,傳輸設備類型及容量
2,存在的問題及擴大SDH網的必要性(或建設SDH網的必要性)----需求及業務預測
三,A市電信局SDH傳輸網絡結構設計方案
1,網絡拓撲結構設計
2,設備簡介
3,局間中繼電路的計算與分配
4,局間中繼距離的計算
四,SDH網絡保護方式
1,SDH網絡保護的基本原理
2,A市電信局SDH網網絡保護方式的選擇及具體設計
五,SDH網同步
1,同步網概念與結構
2,定時信號的傳送方式
3,A市電信局SDH網絡同步方式具體設計
六,方案論證,評估
3.計算機類型題目論文要求:
管理信息系統
·需求分析(含設計目標)
·總體方案設計(總體功能框圖,軟件平臺的選擇,運行模式等)
·數據庫設計(需求分析,概念庫設計,邏輯庫設計,物理庫設計,E-R圖,數據流圖,數據字典,數據庫表結構及關系),
·模塊軟件設計(各模塊的設計流程),
·系統運行與調試.
·附主要程序清單(與學生設計相關的部分,目的是檢測是否是學生自己作的).
校園網,企業網等局域網設計
·功能需求
·對通信量的分析
·網絡系統拓撲設計
·設備選型,配置
·軟件配置
·子網及VLAN的劃分
·IP地址規劃
·接入Internet
·網絡安全
例如:××人事勞資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設計
1,開發人事勞資管理信息系統的設想
(1)人事勞資管理信息系統簡介
(2)人事勞資管理信息系統的用戶需求
2,人事勞資管理信息系統的分析設計
(1)系統功能模塊設計
(2)數據庫設計
—數據庫概念結構設計
—數據庫邏輯結構設計
(3)系統開發環境簡介
3,人事勞資管理信息系統的具體實現
(1)數據庫結構的實現
(2)應用程序對象的創建
(3)應用程序的主窗口
(4)菜單結構
(5)數據窗口對象的創建
(6)登錄程序設計
(7)輸入程序設計
(8)查詢程序設計
(9)報表程序設計
4,總結
設計報告格式與書寫要求
·設計報告應按統一格式裝訂成冊,其順序為:封面,任務書,指導教師評語,內容摘要(200~400字),目錄,報告正文,圖紙,測試數據及計算機程序清單.
·報告構思,書寫要求是:邏輯性強,條理清楚;語言通順簡練,文字打印清楚;插圖清晰準確;文字字數要求1萬字以上例如:(1)A市本地SDH傳輸網設計方案
一,A市概況簡介
二,A市電信局SDH傳輸網絡現狀(或PDH傳輸網絡現狀)
1,A市本地網網絡結構,交換局數量及位置,傳輸設備類型及容量
2,存在的問題及擴大SDH網的必要性(或建設SDH網的必要性)----需求及業務預測
三,A市電信局SDH傳輸網絡結構設計方案
1,網絡拓撲結構設計
2,設備簡介
3,局間中繼電路的計算與分配
4,局間中繼距離的計算
四,SDH網絡保護方式
1,SDH網絡保護的基本原理
2,A市電信局SDH網網絡保護方式的選擇及具體設計
五,SDH網同步
1,同步網概念與結構
2,定時信號的傳送方式
3,A市電信局SDH網絡同步方式具體設計
六,方案論證,評估
(2)A地區GSM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網絡優化設計方案
一,A地區GSM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現狀
1,A地區概況;人口,地形,發展情況
2,系統現狀;現有基站,話務狀況
3,現行網絡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①接通率數據采集與分析
②掉話率數據采集與分析
③擁塞率數據采集與分析
4,話務預測分析計算
二,A地區GSM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網絡優化設計方案
1,優化網絡拓撲圖設計
2,硬件配置及參數的優化
3,基站勘測設計及安裝
4,交換局容量及基站數量
5,傳輸線路的設計
三,網絡性能及分析對比
1,優化前網絡運行情況
2,數據采集與分析
3,撥打測試
四,網絡優化方案評價
(3)A市無線市話系統無線側網絡規劃設計
一,無線市話網絡概述
1,A市通信網絡發展情況
2,IPAS網絡特點
二,A市本地電活網絡現狀
1,現有傳輸網絡結構
2,傳統無線網絡規劃
三,無線網絡規劃設計方案
1,A市自然概況介紹
2,總體話務預測計算
3,IPAS網絡結構設計及說明
4,覆蓋區域劃分,基站數量預測計算
(l〉每個覆蓋區話務預測計算
(2)基站容量頻道設計
5,基站選址,計算覆蓋區域內信號覆蓋情況
6,尋呼區的劃分
(1〉各個網關尋呼區的劃分
(2〉各個基站控制器尋呼區的劃分
7,網關及CSC的規劃
(1)網關到CSC側2M鏈路設計
(2)CSC到CS線路設計
四,基站同步規劃
(4)A市GSM無線網絡優化
一,GSM網絡概述
二,A市GSM網絡情況介紹
2.1網絡結構
2.2網元配置
2.3現網突出問題表現
三,GSM網絡優化工作分類及流程
3.1GSM網絡優化工作分類
3.2交換網絡優化流程
3.3無線網絡優化流程
3.3.1無線網絡優化流程
3.3.2無線網絡優化流程的實際應用
四,網絡優化的相關技術指標
4.1接通率
4.2掉話率
4.3話務量
4.4長途來話接通率
4.5擁塞率
4.6其它
五,無線網絡優化設計及調整
5.1網絡運行質量數據收集
5.2網絡質量優化及參數調整
篇3
但是,據中國聯通的負責人透露,從1月8號開始試運營到4月8日全面放號的長達三個月的時間里,其cdma用戶僅僅達到80萬戶(其中原長城網的轉網用戶就有44萬戶,新增用戶只有區區的36萬戶)。而據中國聯通的經銷商估計,這個數字還有夸大的嫌疑。
不管上述數據的準確性如何,實際運營的效果都與聯通的既定目標相去甚遠。據聯通新時空(為聯通母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專門負責為中國聯通建設cdma網絡)的董事長兼總經理王穎沛透露,去年完成的一期工程容量為1581萬戶,再加上今年二期工程的擴容,2002年底其容量可達到近3000萬戶。
如今,聯通cdma全面放號已經一月有余,其市場反應仍然不能夠達到預期的目的。而據透露,中國移動的gprs網也將于今年世界電信日(5月17日)全面投入商用(目前已經能夠看到中國移動關于gprs網以及gprs手機的廣告)。屆時,cdma的前景將更加險不可測。
回顧中國聯通cdma從審批、建網、試運營、再到全面放號的整個風雨歷程,筆者深深地感受到,其實cdma項目本身并沒有什么錯,錯就錯在中國聯通的一系列推廣策略上,正所謂“定位明確,策略錯位”。可以說,是中國聯通自己親手葬送了一個大好的項目,同時也葬送了一個有利的機會——一個趕超中國移動的機會。
一、定位明確
應該說,中國聯通cdma項目的推出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并不是一時的義氣之舉。有兩點可以佐證:一是據媒體透露,當初中國移動也有意發展cdma項目,并與中國聯通展開過激烈的競爭,只是由于管理層的“不對稱管制”思維才使中國聯通拿到了這個炙手可熱的項目。二是中國聯通也曾經花了數千萬人民幣,請著名的麥肯錫(中國)公司做過詳細的市場調研和充分的論證,得出的結論是cdma的前景一片光明。
而筆者也一直認為,中國聯通的cdma項目是經得起理論和實踐的考驗的。
(一)“買方經濟”的到來。
中國移動通信產業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已經基本上完成了從“賣方經濟”朝“買方經濟”的轉變。消費者變得更加成熟,其消費的主體意識日漸增強,消費的選擇性也顯著增強。
這就使得以前的那種舊的“運營商提供什么產品和服務,消費者就選擇什么產品和服務”的“供求” 模式一去不復返,新的“求供” 模式正在變成現實——“消費者需要什么產品和服務,運營商就得提供什么產品和服務”。
這種轉變是一種革命性的轉變,它直接導致了中國聯通cdma項目的推出。正是因為這種轉變,中國聯通才不得不采取市場細分與差異化的競爭戰略,以更好地滿足中、高端用戶的需求。cdma正是中國聯通進行市場細分,采取差異化競爭戰略的選擇。
(二)競爭策略的轉變。
國外媒體在評論中國聯通時,常說她只會打價格戰。的確,由于手握信息產業部的“上方寶劍”(可以比中國移動的資費水平下降10%),中國聯通在移動通信市場上單靠價格戰這把利器,就使得自己的市場份額達到了2001年底的28.3%。
但是,價格戰也是一把“雙刃劍”。在運轉效率低下的問題沒有解決的前提下,價格戰使得中國聯通的利潤率逐年降低——堂堂數千億的盤子,卻只有區區幾十億的利潤。這對一個靠“壟斷概念”來吸引投資者的上市公司,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
正因為如此,中國聯通不得不改變自己的競爭策略,擺脫“低質廉價”的路線,而走“優質高價”之路。而cdma項目正好為中國聯通競爭策略的轉變,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三)“80/20”法則的出現
“80/20”法則簡而言之是指,80%的用戶僅提供了20%的利潤,而20%的用戶卻提供了80%的利潤。如今,這種現象也出現在了電信行業。
arpu,即每個客戶每個月的消費水平,是用來衡量一個電信運營商的用戶質量的主要指標,目前中國聯通的arpu僅為80多元錢(中國聯通董事長楊賢足語),遠不及中國移動的水平(中國移動為125元)。這使中國聯通利潤率逐年降低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而導致中國聯通的arpu水平低下的一個主要原因即是,中國聯通的中、高端用戶太少,用戶質量太差。由于中、高端用戶一般都是早期的手機用戶,而那時的中國聯通根本就沒有什么競爭力,這就導致了絕大部分中、高端用戶都聚集在了中國移動的旗下。
而目前電信行業正是那20%的中、高端用戶創造了80%的利潤,那80%的低端用戶卻僅創造了20%的利潤,盡管他們耗費了大量的電信資源。
因此,“80/20”法則的出現,使得中國聯通不得不橫下一條心,投資數百億資金上馬cdma項目,希望藉此機會爭奪中國移動的中、高端用戶。
(四)gsm之爭已經告一段落
盡管中國聯通在2001年底的市場份額達到了28.3%,但仍然無法撼動中國移動在移動通信市場的老大地位。而且,由于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需求的不斷發展,基于2g的gsm網已經不能夠滿足用戶的需要,3g的時代即將到來。可以說,聯通與移動的gsm之爭已經告一段落。
但對3g乃至4g的未來,誰也沒有把握。這是一個多方面力量博弈的結果,涉及到移動通信運營商、移動通信設備制造商甚至是各國政府等力量。
在中國政府和美國高通的鼎力支持下,中國聯通選擇了cdma項目。應該說在這個“摸著石頭過河”的年代,聯通的這種選擇是無所謂對與錯的,關鍵是看聯通自己怎么走(令人非常遺憾的是,聯通并沒有走好)。
二、策略錯位
關于中國聯通上馬cdma項目這一戰略性的問題,筆者認為并沒有什么錯,這一點上面已經詳加敘述。但是為什么cdma的市場反應不是很熱,筆者認為主要問題出現在中國聯通的市場推廣上,屬于策略失誤(或者叫策略錯位)。
下面,筆者將簡要分析一下導致cdma市場冷清的幾個主要原因。
(一)定位明確,促銷錯位
中國聯通cdma的定位是中、高端市場,這一點是毫無非議的。但是,在實際的市場推廣中,聯通的目標似乎并不是中、高端市場,出現了促銷錯位的現象。
例如,中國聯通一直希望借中國踢進世界杯的東風,把cdma與足球、韓國聯系起來,以期迅速打開市場。為此,中國聯通為cdma實施的許多市場推廣都是圍繞著足球的概念來進行炒作的,如“世界杯期間的熱門上場隊員——聯通cdma”等。但是,殊不知,中、高端用戶的球迷比例遠遠低于低端用戶的球迷比例。如果球迷中有很多中、高端用戶的話,那些足球俱樂部也不會把球票的價格定得那么低。
(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
由于中國聯通的gsm系統并沒有因為cdma的誕生而停網,而在繼續提供服務和吸納用戶,這就使得中國聯通必須同時運轉gsm和cdma兩塊牌子。但是,中國聯通除了在母公司下面有一個聯通新時空公司(主要負責cdma的網絡建設)之外,在具體負責市場推廣的各省級分公司里并沒有一個獨立的cdma運作部門,各省級分公司幾乎都是由同一市場部同時運作兩代移動通信模式。
其實,本來對于別的行業或者企業來說,這并不成為什么大的問題。但是,對于中國聯通來說,這卻是一個大的問題。在cdma推出之前,在運作gsm之時,中國聯通給廣大消費者的印象是一個提供“低質廉價”的產品和服務的電信運營商。而cdma是一個定位于“優質高價”的網絡,不但要打技術牌,更要打服務牌。由同一個部門運作兩塊差異明顯的牌子,難免損害cdma的高品質形象。
(三)技術領先,服務落后
對于中、高端用戶來說,是技術更加重要,還是服務更加重要?關于這一點,中國聯通選擇了前者,而中國移動則選擇了后者。為此,中國聯通大打技術牌,通過各種手段向廣大用戶灌輸相對于gsm系統來說cdma的環保性和健康性。而中國移動則大打服務牌。如,在一些機場里建立“全球通休閑吧”,為用戶提供各種上網、充電等免費服務。實踐證明,中國聯通錯了,而中國移動對了——中國移動的中、高端用戶穩坐在其gsm系統里,紋絲不動。
其實,技術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服務卻能夠被廣大中、高端用戶親身感受到,而恰恰服務也正是他們所需的。再加上由于cdma本身在技術上也存在著某些不成熟性,學術界對此也褒貶不一,因而單憑技術牌,而忽視了更現實的,也是廣大中、高端用戶更看重的服務牌,是很難打動理性的中、高端用戶的。
(四)自亂陣腳,自貶身價
既然聯通cdma定位于中、高端市場,就要注重培育cdma的高品質形象。這必然要求公司形象(中國聯通)與產品形象(cdma)的有機統一。因此,在cdma的推廣階段,中國聯通應該形成一個核心的概念,一切以維護高品質的形象為出發點,不管是cdma,還是中國聯通,或者是其它產品,要有“一盤棋”的概念。
遺憾的是,中國聯通并沒有這么做,或者沒有做好,或者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僅以其一則“短信互通,友情暢通”的廣告為例。其廣告語說“5月1日起,中國聯通與中國移動實現短信息全國互通。這一天終于到了,用短信息互相慶賀吧!”這明顯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的做法。這則“訴苦”型的廣告“明白無誤”地告訴了廣大用戶——中國聯通是一個弱勢群體。盡管消費者一般都有同情弱者的習慣,但在消費上,他們卻只買產品和服務的帳。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弱勢群體也等價于低質的產品和服務。
三、戰略重塑
(一)宏觀分析
1、機會(o)分析
(1)管制政策
由于電信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行業,涉及到國家的經濟命脈,因此中國政府對電信產業一直實行著非常嚴格的管制政策。移動通信產業也不例外,特別是存在著很嚴格的進入管制。
(2)國產化情結
為民族經濟的健康發展考慮,一直以來,中國政府都具有很強的國產化情結,對移動通信設備制造業的國產化也不例外。由于在2g(gsm)的發展上,中國的移動通信設備制造業起步較晚,致使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都被國外移動通信設備制造商們所霸占。鑒于上述教訓,中國政府力排眾議,決心發展cdma,以扶持中國自己的移動通信設備制造業。
國產化也給中國聯通帶來了一定的優勢:一、國產化的移動通信設備相對來說價格較低,而且樹立了cdma國產化的形象。二、由于是國內廠商,彼此間傳遞信息將變得更加容易,這將有利于移動通信產業鏈的有機銜接。三、國內廠商的力量都比較較弱小,相對于跨國公司來說,它們較易控制。
(3)中、高收入階層形成
由于國民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目前已經出現了一批有經濟承受能力的、并愿意追求卓越服務和高品質享受的消費群體。據去年12月11日出爐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透露,我國已經形成了一批中、高收入階層,“中產階級”的時代即將到來。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國家與社會管理階層(2.1%)(占人口總數的百分比,下同)、經理階層(1.5%)、私營企業主階層(0.6%)、專業技術人員階層(5.1%)、個體工商戶階層(4.2%)等較高收入群體。
(4)中、高端用戶的優質性
一般來講,相對于低端用戶,中、高端用戶的價格彈性不是很強,他們更加關注價格以外的東西,如售后服務、通話質量等,因而電信運營商可能獲得的消費者剩余也較多。此外,中、高端用戶還具有一定的榜樣作用,他們的行為方式和消費習慣一般處于潮流的尖端,較易被低端用戶所效仿。
2、威脅(t)分析
(1)反壟斷的呼聲
隨著反壟斷、促競爭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移動通信技術和市場的快速發展,中國政府可能逐步取消對電信產業,特別是對移動通信產業的進入管制。這對中國聯通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可能削弱了一頭虎(中國移動),但同時也引來了兩條狼(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這必將加劇移動通信產業的競爭程度,從而有可能減少中國聯通cdma的市場份額。
(2)國產化的后果
移動通信設備制造業的國產化也可能拖中國聯通cdma項目的后腿,除了在基站等網絡建設方面可能對整個cdma系統的正常運轉造成一定的影響之外,最大的影響將來自手機上。由于手機是一個人身份的象征,對中、高端用戶來說尤其如此。因此,國產化后的cdma手機可能因為其沒有品牌優勢,或者造型不甚完美等原因而不能夠吸引日益洋化的中國消費者。此外,國內廠商可能會因為對cdma系統市場前景的把握不定,而在cdma制式手機的大規模生產上猶豫不決。
(3)市場規模的制約
盡管我國的中、高收入階層已經形成,但絕大部分的國人仍然屬于較低收入階層。據去年12月11日出爐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透露,目前產業工人階層(22.6%)、農業勞動者階層(44%)、辦事人員階層(4.8%)、商業服務人員階層(12%)和城市無業、失業和半失業階層(3.1%)仍然占了我國人口總數絕大多數。
(4)中國移動gsm的反撲
中國移動是中國移動通信產業傳統的壟斷電信運營商,具有非常強大的市場力量,控制了中國移動通信產業高達72%的市場份額。面對中國聯通的cdma,中國移動最近推出的一系列聲勢浩大的反撲行動,以gsm對抗cdma。特別是她最近大打“服務牌”,期望以此保住gsm的市場份額。
(5)中國移動gprs的出擊
據透露,中國移動的gprs網將于今年世界電信日(5月17日)全面投入商用。目前,消費者已經能夠看到中國移動關于gprs網以及gprs手機的廣告。由于gprs網相對于cdma網具有后發優勢(消費者一般會“天然”地以為后推出的東西會比先推出的東西更加先進),因此對cdma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6)中、高端用戶的難促銷性
中、高端用戶一般是比較理性的消費者,他們一般具有較高的文化知識和豐富的消費經驗。此外,他們更在乎追求卓越的服務和高品質的享受,因而其需求較難滿足。因此,與低端用戶相比,對中、高端用戶的促銷更難。
(二)微觀分析
1、優勢(s)分析
(1)產品的技術優勢
屬于第2.5代的cdma系統與屬于第2代gsm系統相比,在技術上具有一些實實在在的比較優勢,如語音通信質量上、數據傳輸速度上以及抗輻射等方面。特別是曾經使用過gsm系統的高端用戶,對gsm系統的劣勢有比較深刻的體會。
(2)公司形象的優勢
作為新興的電信運營商,中國聯通一直是我國電信產業的“寵兒”。由于其誕生于中國電信獨家壟斷經營的市場格局之下,被賦予了打破壟斷、促進競爭,進而推動我國電信產業更加持續、快速和健康發展的歷史使命,因而倍受管理層的“恩寵”。在消費者心理也因為樹立起了挑戰者的形象,深受消費者的厚愛。
(3)定價優勢
由于實行“不對稱管制”的政策,與中國移動相比,中國聯通在資費水平上擁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可以比中國移動的定價低10%)。
2、劣勢(w)分析
(1)認識的誤區
對于非專業人士,除非親身感受到,可能并不會認同cdma系統的在技術上的各種優越性;即使認同,也可能對選擇cdma系統的必要性提出懷疑。
(2)兩代系統的沖突
由于中國聯通目前擁有gsm和cdma兩代系統,而這兩代系統無論是在運行網絡的技術上,還是在目標市場的選擇上,抑或在產品和服務的策略上,都存在著很大的區別。如何有機地運轉這兩代截然不同的系統,使它們都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就成了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三)swot分析
swot 優勢——s 劣勢——w
(1)產品的技術優勢(2)公司形象的優勢(3)定價優勢 (1)認識的誤區(2)兩代系統的沖突
機會——o so戰略 wo戰略
(1)管制政策(2)國產化情結(3)中、高收入階層形成(4)中、高端用戶的優質 1、以中、高收入階層為主要的目標市場。2、樹立公司和產品的形象優勢。 1、讓目標市場群體“知曉”cdma的技術優勢。2、兩代系統獨立運營。
威脅——t st戰略 wt戰略
(1)反壟斷的呼聲(2)國產化的后果(3)市場規模的制約(4)中國移動gsm的反撲(5)中國移動gprs的出擊(6)中、高端用戶的難促銷性 1、與國內移動通信設備制造商結成戰略聯盟。2、同時打技術和服務兩張牌。3、有針對性地打逆向價格牌。 1、加大游說管理層的力度。2、做好cdma的過渡性工作。3、注重營銷手段的多樣化。
四、戰略分解
(一) so戰略的分解
1、以中、高收入階層為主要的目標市場。
盡管目前cdma的市場反應有點不太盡如人意,但中國聯通絕對不能夠因此而改變自己的市場策略——轉而發展低端用戶。如果那樣的話,不但cdma網絡的數百億人民幣的前期投資難以回收,而且將重蹈gsm系統覆轍。此外,這對中國聯通的公司形象也將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因此,cdma應該以中、高收入階層為主要的目標市場,注重投資回報率,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在最有利可圖的客戶群體,以有效地為優先客戶群體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絕不能因急于拓展市場而盲目吸引非高端用戶群體。
為此,中國聯通對外宣傳的媒體和形式的選擇都要符合中、高端用戶的接受方式和思維習慣,而不能夠打錯靶子。如,中國聯通可以贊助浙江知識經濟俱樂部,在星級酒店里面樹立pop廣告牌,等等。
此外,中國聯通應該以理性的宣傳為主,同時要注意榜樣的作用。如,可以把目標市場分成幾個群體,分別邀請相關群體中的偶像級的人物,如經理階層的王石、專業技術人員階層的鐘朋榮等做廣告。這肯定會比中國聯通的“無名氏”廣告(如“我是╳ ╳ ╳”類型的廣告)效果要好。
2、樹立公司和產品的形象優勢。
作為新興的電信運營商,中國聯通一直是我國電信產業的“寵兒”。由于其誕生于中國電信獨家壟斷經營的市場格局之下,被賦予了打破壟斷、促進競爭,進而推動我國電信產業更加持續、快速和健康發展的歷史使命,因而倍受管理層的“恩寵”。在消費者心理也因為樹立起了挑戰者的形象,深受消費者的厚愛。
中國聯通應該積極利用自己的這種形象優勢,在公眾中樹立自己“積極進取、勇于挑戰、品質高貴、服務卓越”的美好形象。同時,要樹立起打破壟斷,促進競爭,推動中國電信產業的發展,進而為廣大消費者帶來更多社會福利的崇高形象,最終贏得顧客的青睞和好評。
為此,中國聯通要大力加強公共關系的建設和管理,與政府、產業界、學術界以及媒體和大眾等諸方面搞好關系,著重自身形象的宣傳和培育。
針對中國移動的gsm系統,中國聯通應該通過各種廣告或者非廣告的形式,把cdma系統打造成高貴、典雅、時尚、豪華、卓越的形象,把它打造成一個精品網絡。而把gsm系統貶為陳舊、過時的形象,以此吸引高品位的白領階層。關于這一點,中國聯通也可以效仿百事可樂對付可口可樂的做法。
另外,絕對不能夠針對中國移動的gsm系統來打價格戰。要樹立高質、高價的形象,使自己與中國移動的gsm系統區別開來,維持自己獨特的市場定位。如,中國聯通可以在廣告詞中套用“讓一部分人先享受起來”等訴求語,以吸引中、高端消費群體。
(二)wo戰略的分解
1、讓目標市場群體“知曉”cdma的技術優勢。
中國聯通應該積極地、主動地通過各種媒體,以廣告或者非廣告的形式,向目標消費者群體宣傳gsm系統的劣勢和cdma系統的比較優勢。關于這一點,中國聯通可以充分仿效百事可樂對付可口可樂的辦法,以實驗等方式有比較地進行。
同時,可以邀請一些通信領域的技術專家或者權威現身說法,進行技術上的講解和分析。或者邀請有關部門進行關于抗輻射等環保因素方面的技術鑒定,以增加說服力。關于這一點,中國聯通可以仿效佳潔士等牙膏產品的做法。
2、兩代系統獨立運營。
目前,中國聯通除了在母公司下面有一個聯通新時空公司(主要負責cdma的網絡建設)之外,在具體負責市場推廣的各省級分公司里并沒有一個獨立的cdma運作部門,各省級分公司幾乎都是由同一市場部同時運作兩代移動通信模式。一套班子同時運作兩塊差異甚大的牌子,這難免有損于cdma的高品質形象。
因此,中國聯通應該建立一個獨立的cdma市場推廣、運作部門,以使中國聯通的cdma真正區別與gsm系統(包括中國移動的和中國聯通自己的),把cdma系統定位于中、高端市場,以服務取勝;而把gsm系統定位于低端市場,以價格為贏。
(三)st戰略的分解
1、 與國內移動通信設備制造商結成戰略聯盟。
由于對cdma的市場前景把握不定,致使國內的許多移動通信設備制造商都不敢大膽上馬cdma手機生產線。而且由于國產手機在品牌、形狀與功能等方面的劣勢,使得終端設備這一個環節成為了中國聯通發展cdma系統的一個制肘。
為此,中國聯通應該利用自身強大的實力,堅定國內廠商對cdma系統的信心。如中國聯通可以大量定購國內移動通信設備制造商的手機,或者在出現了銷路不暢等問題時負責進行補償等。中國聯通還應該幫助國內移動通信設備制造商樹立自己cdma手機的品牌優勢。如中國聯通可以出面或者出資協調或者協助各cdma手機生產商像川酒一樣做“集體廣告”等,樹立國產cdma手機的綜合品牌優勢。
當然,最為重要的是,中國聯通應該與國內移動通信設備制造商結成戰略聯盟關系,或者實行后向一體化策略,參股、持股甚至控股國內移動通信設備制造商,以解決設備供給上的后顧之憂,同時達到多角化經營的目的,以增加收益、減少風險。
2、同時打技術和服務兩張牌。
在大打技術牌的基礎上,中國聯通應該著力于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即大打服務牌。對高端用戶的服務可以分為核心服務、有形服務和無形服務等三個部分,其中別具意義的是要提供意料之中的有形服務和意料之外的無形服務,特別是后者。
針對中國移動的“服務牌”,中國聯通應該針鋒相對,推出許多適合于中、高端用戶需要的服務方式。如,中國聯通可以跟各大銀行合作,研究、推出一種軟件,實現類似“一卡通”的“一機通”功能,以此樹立cdma手機“一機在手,一切不愁”的盡善盡美的服務形象。
另外,中國聯通可以為中、高端用戶提供捆綁式的產品和服務,并引入捆綁式的定價策略;同時建立價格壁壘,以留住中、高端用戶,讓低端用戶自動退出cdma系統。
總而言之,要讓中、高端用戶明白,中國聯通的cdma系統不僅僅是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產品,還是基于顧客各種需求的一個全面解決方案。要想用戶之所想,急用戶之所急,讓cdma手機成為其工作上的得力助手、生活上的知心朋友。如,可以把中國聯通分布在各地的營業廳改成“聯通沙龍”,為更好地為中、高端用戶(乃至低端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3、 有針對性地打逆向價格牌。
鑒于中國移動即將推出直接對抗中國聯通cdma系統的gprs系統,中國聯通有必要針對gprs系統大打價格戰。
這種價格戰將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價格戰。其操作程序為:(1)中國聯通首先應該積極尋求服務創新,爭取提供更多樣化的服務(這種服務最好能夠超過一般中、高端用戶的消費能力)。(2)在此基礎上,再與中國移動的gprs系統大打價格戰,把價格定在一般中、高端用戶能夠接受的范圍,從而打敗中國移動的gprs系統。
(四)wt戰略的分解
1、加大游說管理層的力度。
中國聯通應該加大對政府的游說力度,以最大程度上把握政府的想法和未來計劃。為此,要主動為政府實現其公共政策的管理目標提供必要的技術上和信息上的支持,并盡可能地影響政府的決策,使對移動通信產業的進入管制能夠盡量延長。
同時,由于cdma系統當初也是中國政府力推的,中國聯通應該積極地利用這種優勢,使中國政府做出更多有利于中國聯通cdma系統不斷發展的政策和決議。
此外,中國聯通應該充分利用自己的這種優勢,在新的電信運營商進入之前,或者站穩腳跟之前樹立自己新的競爭優勢(包括政策或者市場等各個方面的競爭優勢),以達到勝之不武的目的。
2、做好cdma的過渡性工作。
目前,中國聯通推廣cdma系統的一個極大的障礙就是,許多中、高端消費群體對cdma的前途沒有信心,因而在購買決策上猶豫不決。
為此,中國聯通應該讓用戶真正“知曉”cdma系統的前途(不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并為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提供各種完善的解決方案,切實做好cdma的過渡性工作,以解決中、高端消費群體的后顧之憂。
3、注重營銷手段的多樣化。
中國聯通應該創新性地進行cdma系統的市場營銷工作,要不拘一格地促進營銷手段的多樣化。
如可以實行以下一些營銷策略:“賣專家”策略、“賣技術”策略、“賣品質”策略、“賣功能”策略、“賣方便” 策略、“賣服務” 策略、“賣形象” 策略、“賣時尚” 策略、“賣品牌” 策略、“賣概念” 策略、“賣文化” 策略、“賣感覺” 策略和“賣情感” 策略等。
篇4
1.1專業定位不適應社會需求
專業人才培養不具有明確針對性,人才培養結構合理性欠缺,專業人才培養層次相對單一。造成這一問題根源是地方院校對行業企業實際需求不明,導致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不清。畢業生雖然專業知識結構比較全面,但實際工作能力不強,無法滿足企業實際需求。
1.2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
課程體系建設是地方高校軟件工程未來走內涵發展道路的核心。從調研地方本科學校現有軟件工程課程體系實情來看,傳統“學術型”課程體系架構占據主導,“應用型”與“學術型”課程體系架構區分度不明顯。
1.3教師隊伍應用型能力欠缺
地方高校軟件工程現有師資隊伍的實踐能力不足,專業教師參與企業生產科研活動的力度不夠。雙師型結構教師比例低于30%。
1.4專業人才就業率低與企業“無人可用”矛盾沖突明顯
軟件工程專業高層次應用技術和技能人才數量嚴重不足,同時應用技術和技能人才培養的學歷層次不高不能滿足企業實際需求。地方高校軟件工程專業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教學方式方法缺乏科學性、系統性,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沒有與行業就業有效對接,導致培養的人才無法滿足社會生產實際需求,導致“軟件工程專業畢業生無職可就,軟件開發行業以及相關軟件應用單位招不到滿意的員工”現狀普遍存在。
2軟件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理論設計
以行業、企業實際對人才需求為引導,軟件工程專業畢業生真實就業情況調查為依托,地方高校軟件工程專業課程一線教師眾多教學研究成果為參考,專業教師在企業掛職學習經驗體會為借鑒,圍繞地方高校軟件工程專業課程教學體系存在事實問題,來對地方本科院校軟件工程課程體系建設進行設計建設。設計建議如下:
2.1學科建設
以專業相關的行業、企業人才的實際需求和當前使用的主流開發工具或技術為依托來不斷調整專業架構,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完善人才培養目標,對專業進行合理定位,系統性調整教學方式方法,從而實現以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來引導地方本科院校軟件工程專業的學科建設。
2.2校企辦學
學科建設以輸出滿足行業、企業需求合格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通過校企聯合辦學,對學生進行定向培養、訓練,專業課程體系嵌入資格認證課程模塊,實訓課程以企業開發項目方式貫穿培養環節以達到提高專業人才的實際動手能力。
2.3師資建設
采取教師企業掛職鍛煉參與企業項目研究開發,共同承接開發項目等方式鍛煉提高師資隊伍實戰能力。教師在企業實戰經歷和相關經驗成果帶入到日常的教學環節,不僅能促進專業教師學術、科研能力提升,還能夠最大程度豐富、提高專業學科建設。
3三層結構課程體系建設
軟件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以工程教育理念為指導,項目實戰為背景,社會需求為導向,提高學生專業素養、理論知識體系以及實踐能力為宗旨。學生完整地專業培養環節結束后具有程序設計,系統分析,軟件設計、開發,項目管理,網絡和移動通信終端應用開發能力。
3.1基礎理論
由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構成:
①公共基礎課程主要涵括地方高校各現行必修公共課程,
②專業基礎課程是專業課程堅實的理論基礎,專業必修前導課程,是對軟件工程專業基本“計算”概念理解、掌握,問題計算求解能力和構建中小規模軟件系統綜合能力的初步培養。
3.2專業理論
以市場對人才需求為導向、行業最新前沿技術為引領、專業骨干課程為核心、專業素質全面拓展和綜合素養整體提高為目標來對專業主干課程進行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幾類課程:
3.2.1面向行業認知能力培養課程主要包括對行業、企業認知學習以及計算機專業知識學習等專業認知方面課程。一般包括行業相關法律、法規,從業道德規范,行為準則,經營管理常規模式,軟件項目開發流程等認知類課程。
3.2.2計算機編程與算法設計能力課程算法設計類課程主要包含離散數學、數據結構、算法分析以及數據結構課程設計等方面的課程;編程課程主要包含C語言程序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等傳統程序設計語言課,還包括當下企業應用最為廣泛的,最流行的技術前沿課程。
3.2.3軟件工程專業系統分析課程系統分析能力課程主要包括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軟件工程、數據庫原理等系統類課程。
3.2.4系統實現與集成能力課程系統實現與集成能力方面課程主要包括網絡編程、移動互聯開發編程、編譯技術、軟件開發以及軟件測試等課程。
3.3實踐
以校企聯合培養為手段,一至兩學年時長為周期,貼近企業實際需求為指導,綜合技能全面提高為目的來對專業學生進行實踐能力培養,方式如下:
3.3.1校企共同建設實訓課程以項目介入為主線,企業實際效益項目和高校產學研項目為實際授課主體。引進企業優秀項目人才或具有企業項目實戰經驗的教師來對專業人才展開課程實訓,全面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綜合素養。校企共同培養模式不但能夠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知識轉化生產實際速度,同時反向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知識的熱情,最終提高就業競爭力。
3.3.2合作企業崗位實訓針對畢業學生和部分專業老師做崗位綜合實訓:
①學生崗位實訓:讓學生真實參與企業項目實戰,充分消化吸收前期所學理論和技能知識,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為就業夯實基礎。
②老師崗位實訓:專業老師參與企業項目研發,并將企業項目開發經驗和技術進行梳理總結、編纂成冊,運用到實際日常教學環節,促進教學質量提高,有利于縮短理論轉化實際成果周期。
3.3.3校企合作運用項目方式指導學生做畢業論文(設計)畢業論文(設計)是對學生的專業知識掌握程度與提升高度的一次全面的考核,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次全面的實訓。但是傳統的教育模式導致大多地方院校工科專業學生畢業論文流于形式,與實際脫節。通過與企業合作運用項目方式指導學生做畢業論文(設計)弱化學生對畢業論文(設計)的抵觸情緒,可以進一步讓學生了解行業企業實際運作規范及最新技術,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實踐和技能能力的培養,為畢業后從容就業夯實基礎。
4結語
篇5
[關鍵詞]畢業設計 普通本科院校 平臺
一、概述
依托互聯網技術構建高校本科生畢業設計管理與監控平臺,實現畢業設計的信息化管理與監控,解決大學生在畢業設計教學環節中,在外實習、實訓,就業單位面試等特殊環境下的遠程通訊與師生互動交流問題,有效加強了畢業設計“散養化”嚴重的專業學生的監控與管理,實現高校本科生畢業設計教學質量管理的實時化、網絡化、現代化的4W全方位監控管理新模式。
二、平臺的管理與監控功能
(1)加強學生管理,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畢業設計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具體表現在:一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畢業設計能促使學生自學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創新能力的提高;二是實行畢業設計驗收制度。在畢業答辯前對每名學生的畢業設計進行結題驗收,不能結題驗收或未通過結題驗收的畢業設計不得參加答辯,限期整改。這樣可有效杜絕有些未認真進行畢業設計的學生答辯時隨意夸大自己畢業設計結果等問題,使學生真正重視畢業設計。
(2)加強指導教師的管理
加強指導教師的管理是提高畢業設計質量的關鍵。指導教師對畢業設計的指導工作要全過程、全方位地開展,在每一個階段都要及時對學生提出要求,使學生明確各個階段的目標、任務和方法。在畢業設計過程中,教師在適當的時候可以參與學生的設計,但應杜絕將全部資料甚至藍圖直接給學生的做法,這種做法有百害而無一利。教師應經常鼓勵學生對完成畢業設計充滿信心,同時又要讓學生明確必須經過不懈努力才能出色地完成設計任務。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應熱情地鼓勵學生自己克服困難,培養學生具有頑強的意志和克服困難的信心;當學生出現明顯錯誤時,教師應耐心地指出錯誤并及時糾正錯誤。
還可以成立專門的畢業設計督導小組,在畢業設計前期、中期和后期安排督導小組通過高校本科生畢業設計管理與監控平臺進行不定期檢查,加強對畢業設計的整個過程的管理。
(3)平臺的監控功能
畢業設計初期本平臺主要完成申報、選題、開題幾項功能。具體包括指導教師申報畢業設計題目,專業系或教研室嚴格篩選、審題畢業設計題目;畢業設計題目的、學生預選、指導教師向與之雙選的學生確定題目、專業系或教研室進行調配并公布選題結果、指導教師向學生下達畢業設計任務書;學生根據任務書的要求檢索、閱讀相關文獻,撰寫文獻綜述并對其進行翻譯,然后撰寫開題報告。
學生在該平臺上書寫電子日志,提交中期檢查報告,畢業設計中有任何問題學生也可以通過平臺與導師進行交互;導師通過平臺監控學生日志、請假等情況,隨時掌控學生的畢業設計進度。
學生完成全部設計任務后,通過平臺上傳畢業設計全部文檔,包括任務書、開題報告、文獻綜述、論文(或作品)終稿和附件材料等;指導教師對學生的論文終稿進行全面評審,撰寫評審意見后提交到答辯委員會;然后給出最后評定成績;評選本科生優秀畢業論文。從而實現畢業設計全過程的動態管理、進程跟蹤與質量監控。高校本科生畢業設計過程管理與監控平臺功能示意圖如圖1所示。
三、總結
拋棄舊有的對在外進行畢業設計的學生指導教師受到時空限制的監督弊端,開展利用移動通信技術,構建高校本科生畢業設計管理平臺。該平臺的建立,改善了畢業設計學生人數眾多, 地點分散,學校以及學院對于畢業設計學生管理、監督機制不健全、不完善的情況;也改善了畢業設計很多通知以及任務的發放都要通過紙面或者郵件的形式,管理手段落后, 導致管理信息的延誤和誤差, 影響畢業設計的進程的情況;也改善了以及畢業設計的監督力度、監督方式各個部門不夠統一, 管理流程不通暢的問題,突出強調導師負責制,加強了對指導教師的監控。通過該項目的實施,實現畢業設計管理“隨時隨地隨身”的教學管理新模式,達到畢業設計的“who、where、when、what”的4W監控。
[參考文獻]
[1]黃海,蔡筱青.高校E-learning教學平臺的規劃、管理和服務[J].現代教育技術,2010,(11):100-104.
[2]黃海,郭清順,道焰.中山大學數字化學習平臺教師使用手冊[Z].廣州,2013.
[3]洪穎.淺談高校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推廣和改進[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11):10-11.
[4]林日.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探索與思考[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0,(5):123-125.
[5]陳琳.中國高校教育信息化發展戰略與路徑選擇[J].教育研究,2012,(4):50-55.
篇6
在移動IP中,隧道的入口為移動節點的家鄉,隧道的出口為移動節點的外地。家鄉需要實現封裝功能,封裝后的數據包能到達外地,外地接到數據包后,進行解封裝,然后將數據包路由給移動節點。數據包離開隧道入口后,在沒有到達隧道出口前,可能出現路由環使它又回到了隧道入口處的情況,這樣每次隧道都為它加封一個IP報頭,而每個新的報頭都有自己的生存時間域(TTL)值,這樣就會出現數據包一直增大下去。為了防止這種遞歸封裝,可采用如下機制:預封裝的數據包的源地址就是隧道入口地址,此時假設遞歸封裝出現;預封裝的數據包的源地址與隧道入口處路由表指示的隧道出口地址相同,此時也假設遞歸封裝出現。
同時,如果家鄉要將移動節點家鄉鏈路上的廣播包送給移動節點,必須采用多重封裝,這時,里面一層隧道是從家鄉到移動節點的家鄉地址,外面一層隧道是從家鄉到移動節點的轉交地址。因為,如果不采用多重封裝的話,外地解封裝后收到的是廣播地址,它就不知道怎么辦了。因此,這種現象應該作為防遞歸封裝中的一種特殊情況處理。
在解封裝中,主要是將新IP報頭去掉,使原來IP數據報恢復出來,因此相對較為簡單。移動IP中,移動節點的外地已經保存了移動節點的注冊信息,它能夠將解封裝后得到的數據報路由給移動節點。這樣,就完成了從一個節點向移動節點發送一次數據的全過程。
二、移動IP節點在移動過程中通信的實現
通常情況下,按照[RFC2002]的標準,根據IPv4的移動IP方案規定,移動節點在外地鏈路上應該有一個外地位于隧道的出口,將從隧道發送過來的數據包轉發給已經移動到該鏈路上的移動節點,但是隨著IPv6即將成為事實上的下一代互聯網的標準協議,地址空間問題已經徹底的解決,移動IPv6協議中取消了外地。在本文,為了簡化問題的實現,我們規定,移動節點在外地鏈路上的轉交地址全部都是配置轉交地址,即不需要外地的轉發,移動節點直接位于隧道的出口,接收數據包。
1.移動節點的工作方式
移動節點基本工作方式有5個方面:
(1)搜索:搜索是移動節點能維持正常通信的前期工作,通過搜索移動節點首先確定自己的位置。
(2)注冊:移動節點確定自己在外地鏈路的時候,循環給家鄉帶理發送一個UDP包,通知它自己當前的IP地址,即外地鏈路取得的轉交地址,直到收到服務器的應答消息。
(3)注銷:移動節點重新回到家鄉鏈路的時候,循環給家鄉帶理發送一個UDP包,直到收到家鄉的應答消息。
(4)接收數據包:移動節點在家鄉鏈路接收數據包和固定節點的工作機制完全一樣。
(5)發送數據包:如果移動節點確定自己在家鄉鏈路上,它象固定節點一樣,使用TCP/IP協議,不需要對數據包進行額外處理,直接發送;否則,移動節點會發現要發送的數據包的源地址是當前鏈路的轉交地址,因此,它先將發送包源地址修改為家鄉地址,然后再發送。
2.搜索
移動節點利用搜索過程主要完成三個功能,即判定自身當前是連在家鄉鏈路上還是外地鏈路上;檢測自身是否已經切換了鏈路;如果已經處于外地鏈路,則取得外地鏈路上的轉交地址。搜索由兩條簡單的消息構成。
(1)消息是廣播消息,家鄉利用這個消息向移動節點宣布它們的功能。當一個節點在一條鏈路上被配置成家鄉服務器的時候,它就在這條鏈路上廣播或組播廣播消息,這使得連到這條鏈路上的移動節點可以判定該鏈路上是否有存在。如果有,可以從廣播消息中取得服務器的IP地址,并且判定的功能是什么。
(2)消息是請求消息,當移動節點沒有耐心等待下一個周期發送的廣播消息時,它可以發送請求消息。這個消息的唯一目的就是讓鏈路上的所有立即發送一個廣播消息。有些時候,移動節點快速地切換鏈路,而發送廣播消息的頻率相比而言就太慢了,這時請求消息就非常有用了。由于密鑰管理上的困難,移動IP不要求對這兩種消息進行確認。
3.注冊、注銷機制
移動IP的注冊過程在搜索之后。此時,移動節點已經可以判斷出自己的位置,是處于家鄉鏈路還是處于外地鏈路。當移動節點發現它的網絡接入點從一條鏈路切換到另一條鏈路上時,它就要進行注冊。另外,由于這些注冊也有一定的生存時間,所以有些時候,移動節點的位置并沒有移動,它也要在現有注冊過期時進行重新注冊。
移動IP的注冊過程是:通知家鄉它在外地鏈路取得的轉交地址;使一個要過期的注冊重新生效;在回到家鄉鏈路上時要進行注銷操作。
4.傳遞數據包的選路
根據移動節點的當前位置進行數據包選路的技術,這是移動IP的最主要技術之一。我們必須考慮兩種情況:移動節點連接在家鄉鏈路上時和移動節點連接在外地鏈路上時。后一種情況還有兩種情形:移動節點采用的是轉交地址還是配置轉交地址。由于IPv6已經成為下一代互聯網事實上的標準協議,并且IPv6不存在地址空間問題,因此,在IPv6下,移動IP將沒有外地。
篇7
軟件工程開題報告?? 論文題目:關于移動營銷平臺的相關研究課題
一、選題背景與意義
(一)選題背景
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和主導性產業,電信行業在推動國民經濟信息化,拉動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重要作用。新時期我國電信行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由于3G牌照發放、電信重組等發展機遇,預計2009年我國電信業將實現6%以上的增長。2009年第一季度,全國電信業務總量累計完成5867.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8%;全國累計凈增電信用戶2360.7萬戶,總數達到100564.1萬戶,突破10億戶大關。
預計到201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管理的工業行業的信息化投資可達500億元,預計可為電信運營業提供一個可觀的收入增長點(見圖2)。2009年1月7日重組后的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分別獲得TD-SCDMA、CDMA2000和WCDMA 3G牌照。3G將為中國電信產業帶來更多機遇,促進移動新格局的形成。三大運營商2009年僅在3G網絡建設的投資就達到1350億元至1650億元,加上三張3G網絡投入的手機補貼,2009年3G相關投資將達到1730億元至2030億元。
截止到2009年8月,中國移動用戶的總數已經突破了5個 億,單從用戶的規模來看,中國移動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運營商。同一年中,隨著完成與中國鐵通的重組工作,中國移動長期以來跛行的局面得以結束,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全業務運營。2010年,在擴大原有移動通信市場優勢的同時,中國移動還將在更多的領域競爭,從而維持其強勢地位。目前中國移動的市場份額在新增用戶市場上不斷遭到競爭對手的蠶食。根據運營商披露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09年11月,在新增用戶市場上,中國移動的份額降到了50.6%; 同年11 月新增移動用戶458 萬戶,同比下降了33.3%。與此同時,中國聯通在該月新增了141 萬用戶,中國電信則新增307 萬用戶。這些數據都表明中國移動的優勢地位也在不斷面臨挑戰。
(二)研究意義
通過海量網絡數據,分析把握客戶行為特征,為企業決策提供可靠依據。網絡系統積累的海量網絡數據對于運營商而言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利用數據挖掘相關技術,從所積累的海量網絡數據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在原有作業系統的基礎上提煉與升華,以實現客戶的細分和特征化,將大的客戶群體劃分成多個小的客戶群體,實現市場的分割,以便針對不同群體的客戶實現差異化服務,為企業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從而提升企業利潤或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通過數據挖掘技術有效的分析客戶信息,不但可以擴大企業的經營活動范圍,及時把握新的客戶需求和市場機會,有針對性地制定營銷策略,從而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還可以幫助企業更好的保留原有老客戶,同時吸引更多的新客戶。針對性地實施戰略,實現利潤最大化。借助客戶細分服務,運營商便能針對不同客戶的需求進行差異化服務,同時進行有效地成本控制,從而最大限度的提升客戶價值,以確保企業的盈利最大化,因此本項目選題基于數據挖掘的湖南移動精準營銷平臺優化研究進行研究和分析。
二、文獻綜述
目前,數據挖掘技術及知識發現已經成為計算機科學界的研究熱點。1999年,亞太地區在北京召開的第三屆會議PAKDD共收到158篇論文,反映空前熱烈。美國人工智能協會主辦的KDD國際研討會及數據庫、信息處理、人工智能、知識工程等領域的國際學術刊物都開辟了知識發現專刊,IEEE的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會刊最先在1993年出版了KDD技術專刊,其發表的5篇論文代表了當時KDD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動態,較為全面地論述了KDD系統方法論、發現結果的評價、KDD系統設計的邏輯方法,并且集中討論了數據庫的動態性冗余、高噪聲和不確定性、空值等問題,KDD系統與其它傳統的機器學習、人工神經網絡、專家系統、數理統計分析系統的聯系和區別,以及相應的基本對策。6篇論文摘要展示了KDD在從建立分子模型到設計制造業方面的具體應用。
國外很多計算機公司非常重視數據挖掘的開發與應用, Informix公司于1998年底收購了當時在數據挖掘技術上卓有成效的Red Brick公司。Red Brick數據挖掘在關系引擎中通過創建模型完成,這些模型在數據庫中表現為相應的表,并且這些模型可以通過結構查詢語言(SQL),能像普通表一樣被訪問和操作。向模型中插入數據的時候,數據挖掘計算就被執行了,然后建立含有計算結果的表。后者可以被觀察,用于對計算結果的理解,并且在其它數據集中進行預測。除此之外,IBM公司和微軟公司也成立了相應的研究中心進行這方面的工作,一些公司也已經提出了基于數據挖掘技術的商業智能解決方案。此外,相關軟件也開始在國內銷售,如SAS、SPSS、Platinum、BO以及IBM等。
三、研究內容和方法
本文研究內容首先針對湖南移動目前的運營現狀提出實現精準營銷的理念,湖南移動已經具備了實施優化精準營銷的條件并已經開始逐步實施,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證實基于網絡數據分析的客戶細分等方法適用于增值業務的精準營銷。本文根據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順序,采用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展開研究。
(1)系統分析法
本文在對相關理論和國內外研究現狀進行梳理總結的基礎上,構造本文的分析框架。
(2)定性與定量相結合
本文先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方法分析湖南移動精準營銷平臺優化研究的現狀,并對基于數據挖掘的湖南移動精準營銷平臺優化設計提出了系統方案,為完善湖南移動精準營銷平臺優化提供支持。
軟件工程開題報告篇二 一、選題依據(擬開展研究項目的研究目的、意義)
隨著社會的進步、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 ,用計算機實現企業人事工資的管理勢在必行。對于大中型企業來說,利用計算機支持企業高效率完成勞動人事管理的日常事務,是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推動企業勞動人事管理走向科學化、規范化的必要條件;而工資管理是一項瑣碎、復雜而又十分細致的工作,工資計算、發放、核算的工作量很大,一般不允許出錯,如果實行手工操作,每月發放工資須手工填制大量的表格,這就會耗費工作人員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計算機進行工資發放工作,不僅能夠保證工資核算準確無誤、快速輸出,而且還可以利用計算機對有關工資的各種信息進行統計,服務于財務部門其他方面的核算和財務處理,同時計算機具有著手工管理所無法比擬的優點.例如:檢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儲量大、保密性好、壽命長、成本低等。這些優點能夠極大地提高人事工資管理的效率,也是企業的科學化、正規化管理,與世界接軌的重要條件。
所以人事工資管理系統應運而生,成為利用計算機實現企業人事工資管理的基本。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建設的蓬勃發展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迅速完善,各個行業都在積極使用現代化的手段,不斷改善服務質量,提高工作效率,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給企業提出越來越嚴峻的挑戰,對企業體系無論是在行政職能、企業管理水平以及優質服務上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建設一個科學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必由之路。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是該企業運用現代化技術創造更多更高的經濟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工資管理作為企業內部的一種財務管理也是如此,由于企業職工人數較多,每一位職工的具體實際情況也不盡相同,各項工資條款的發放,如果沒有一個完整的管理系統來進行管理,那么勢必會給管理人員帶來種種麻煩,因此類似工資管理系統之類的財務軟件的開發勢在必行。現在中國企業已進入新管理時代,企業管理在經歷了計劃經濟時期的生產管理時代,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相結合時期的混合管理時代后,從九十年代末進入全面市場經濟時期的新管理時代.新管理時的中國企業管理是面向市場,基于現代企業制度,是中國模式,價值化,系統化,電腦化,國際化和普遍化管理的時代. 新管理時代的中國企業管理以建立競爭優勢,提高企業競爭力為核心.要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就必須整合企業經營,全面強化企業管理,形成企業持久發展的內功.越來越多的質優企業舍得在管理系統上投資的舉動,足以說明這一趨勢.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用戶需求不斷趨向多樣化,企業間關聯程度越來越密切的今天,要求企業行動必須快捷,靈敏,在管理的思想觀念,方式方法上不斷創新.人力已經很難完全達到要求,必須借助當代信息科技的最新成果,優化和加強企業的運營和管理.
三、研究方案(主要研究內容、目標,研究方法、進度)
主要內容:支持企業實現規范化的管理,支持企業高效率完成勞動人事管理的日常業務,包括新員工加入時認識檔案的建立,老員工轉出、辭職、退休等。目標:實現企業員工工資管理的系統化、規范化和自動化。
四、進程計劃(各研究環節的時間安排、實施進度、完成程度)
2006-03-10---2006-03-16收集所需資料2006-04-02---2006-04-16完成系統需求分析, 對人事查詢管理,人事維護管理,工資查詢管理,工資維護管理,等各個功能模塊的功能進行確定。2006-04-17---2006-04-25對數據庫表結構進行設計,將表結構導入數據庫。并對論文進行初步構思、編寫。2006-04-17---2006-05-05繼續完成功能模塊的代碼編寫。2006-05-05---2006-05-23設計測試實例,對系統進行測試,找出缺陷,進行完善。2006-05-24---2006-06-15完成畢業論文的編寫工作。
五、導師對文獻綜述的評語
簽字:
200
年
月
日
六、 專業意見
專業負責人簽字:
20
年
月
日
七、系部意見
院(系部)(章):
負責人簽字:
20
篇8
一、國內各通信市場營銷管理的現狀從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網通、中國電信等具有運營資格的運營商來看,中國移動通信市場營銷做的比較大,在原先營業廳基礎上,又發展了商場、專s賣店、等銷售形式,給人一種規模和實力的感覺,然而市場知名度高,但市場品牌忠誠度低;中國聯通起步晚,但市場經濟條件下沒有遲到的經營者,只有善于經營的贏家,中國聯通采取分銷商網絡營銷的思路引起業內效仿,但諸多不完善的環節也時常引起消費者反應;而中國網通屬于老品牌企業,但是制約其市場開發的因素較多,市場反應平淡。可以說,目前各通信企業市場營銷管理是各行其道,短期行為太多,缺乏長遠統一的規劃。從整個市場來看,我國通信企業尚未真正掌握專業營銷知識和操作技能,就其對市場的態度和行為而言,通信企業還處于為完成短期銷售目標而采用廣告、公關、有獎銷售等促銷手段為主的促銷導向型階段,尚未達到市場營銷導向型階段。
二、市場營銷管理體系的組成和細分一)從事過營銷的人都知道,市場營銷的表現是市場管理,市場營銷管理的實質是需求管理。企業在開展市場營銷的過程中,一般要設定一個在目標市場上預期要實現的交易水平。然而,實際需求水平可能低于、等于、或高于這個預期的需求水平,換言之,在目標市場上,可能沒有需求、需求很小或超量需求,市場營銷管理就是要對付這些不同的需求,市場營銷管理體系就是要對市場營銷管理進行科學有效組合。根據通信行業自身特點以及市場的發展情況來看,通信市場營銷管理體系應包括五個方面:①市場需求管理;②市場營銷網絡管理;③市場推動管理;④市場營銷環境管理;⑤市場營銷組織管理。這個市場營銷管理體系就是通過創造建立和保持與目標市場之間的有益交換和聯系,以實現通信企業的各種目標并進行分析、計劃、執行和控制的市場營銷指揮系統。
(二)市場營銷需求管理細分。我們知道,市場營銷管理的實質是需求管理。根據市場需求水平、時間和性質不同,市場需求一般有八種不同狀況:①負需求;②無需求;③潛伏需求;④下降需求;⑤不規則需求;⑥充分需求;⑦過量需求;⑧有害需求。一般來說,市場營銷需求管理包括目標市場分析和市場目標分析兩個方面。
目標市場。影響通信目標市場的因素較多,從市場定位、營銷策略、促銷政策、廣告方式、產品價格、產品包裝及外形到技術先進程度、購買形式、服務態度、營銷網絡建設、售后服務等方面都要認真考慮。目標市場變化不斷,通信運營商也要依據市場的變化不斷變化營銷管理思路。從手機市場上我們可以看到,手機從當初的組織消費購買到如今的私人消費購買為主,目標市場的變化也引起供應商的努力,小靈通從當初第一為主到現在形色多樣的各種機型,正是目標市場使然。各運營商要在研究目標市場的綜合情況時,不斷把目光投向市場的新變化,進行市場細分與目標市場新選擇,準確把握和預測市場需求的發展動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市場目標。那些收入穩定、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和地位的人群,固然是市場目標,各通信商關注的是新增長的消費層和高消費層新的消費變化。市場永遠在變化,所有穩定都是暫時的。不同的消費者有不同的變化,從行政機關公務員、企業老板到小業主、企業白領階層、打工仔,不同年齡不同性別,需求不同,變化也不同,興趣愛好各異,審美觀點有別,需要市場開拓者仔細研究,區別對待,進行準確市場定位。這一點我們從外企的情況可以看出,摩托羅拉手機以厚重大方為主,為行政機關人員和高級管理者所看重;諾基亞以專業公司著稱,倡導科技以人為本,平均不到一周時間推出新款,其先進的形象對新潮時尚人士和高級知識分子具有較強吸引力,而在全國各大媒體統一推出的《專業、全面、關懷》系列宣傳篇,更是把諾基亞推向大眾化市場;愛立信則以靈巧方便為高級商務人士所青睞;飛利浦更是以外形美觀色彩明快吸引著廣大青年消費者。我國的科鍵、波導、康佳則以工薪階層大眾化為主。可以說,這些市場定位都是企業對市場的適應和創造的結果,是企業市場營銷管理體系科學組合所迸發出的光輝。
(三)市場營銷網絡管理細分。市場營銷網絡管理就是要對市場營銷網絡進行有效地發展、引導、維護、控制,要從分銷商選擇、號源配置、產品價格、貨款結算、返款比率、宣傳方式、服務公約等方面統一管理。各通信商對各自的營銷網絡都有一整套自己的管理規定,需要注意的是加強分銷商的附加值開發和培訓。作為經銷商,也應該增加自身環節上的附加值,而這種附加值來自產品的售后服務和技術支持,各通信商今后應把相當多的精力用于培訓分銷商的這種增值的能力上,讓它們擁有自己的技術支持和服務方式,最終擁有自我增值的能力,這也是網絡管理的發展方向。
(四)市場環境管理細分。像一個人離不開周圍環境因素一樣,企業進行市場營銷離不開社會環境的影響,很難想象一個整日因顧客投訴而被媒體曝光的企業能在市場上運作得好。各通信企業作為服務行業更要注意釀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不但要注意人員、經濟、自然、技術、政治、法律、社會、文化等市場宏觀環境管理,而且要注意公眾、競爭者、市場、供商、分銷商、自身等微觀環境管理,通信市場環境管理要從廣告宣傳方式、公共活動、現場服務、企業形象、顧客投訴、售后服務、維修服務、行業公約等方面入手,做出相應的對策。目前各通信商內部設立的投訴臺、客戶服務中心、維修點等部門其實都是處理好市場環境的體現。
(五)市場推動管理細分。市場的起伏往往不以企業的意愿為轉移,市場的大海永遠也不可能風平浪靜,如何保持市場高彈性的理想狀態,是商家很感興趣的事,這其中市場推動管理就顯得很重要了。推動市場的方法很多,就其中常用的方法探討如下。
廣告推動。廣告是推動市場的試金石,有時一則成功的廣告就是一個廣闊的市場,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成熟和人們的消費意識提高,人們對廣告理智看待成份占多了。從營銷學角度講,攻破市場格局,要么向市場提供變革性的產品式服務,要么創造一種裂變式廣告,而裂變式廣告要以情突破,要富有沖擊力,鼓動性,能夠喚起消費者的購買興趣,同時要注意廣告媒體的選擇和廣告效果的分析,絕不可泛泛而作。
促銷推動。促銷是推動區域市場的一把利劍,推動市場屢試不爽,促銷的關鍵在于創意和計劃,成功于現場組織和管理。促銷在市場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幫助企業達到以下目的:
清理積壓產品,維持市場占有率,新產品上市,增加產品銷量,抵抗競爭產品。目前通信市場上業主在局部市場猛打促銷戰,從優惠降價到贈送禮品等形式,都免不了價格戰的痕跡,缺乏驚人的創意和舉措,現場的結果往往是禮品全部發放,購買者寥若星辰。
從國外的經驗看,通信業作為一個高檔消費市場,對公共關系促銷和巡回展覽等大型會議及集團的特殊促銷組合應多加研究。
篇9
關鍵詞:數字電子技術;產學研用;創新能力;工程實踐能力
作者簡介:周來秀(1969-),女,湖南益陽人,湖南城市學院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副教授;蔣練軍(1966-),男,湖南安化人,湖南城市學院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湖南 益陽 41300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1年湖南城市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30-0132-02
數字電子技術是電類工科的專業基礎課程,對學生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有直接的決定性作用,在歷屆電子競賽中也少不了數字電子技術的基礎知識。該課程不僅具有自身的理論知識體系,同時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1]
根據湖南城市學院“立足行業,面向基層,強化實踐,突出城市主題,‘產學研用’結合,培養為城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辦學特色,學院壓縮了該課程的理論課時。但考慮到該課程的重要性,有必要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在較少的課時里大幅度提高學習效率。要達到這一目標,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學生學習該課程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為此,教學組必須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必要的改革,將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的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課程設計統籌安排,在理論教學過程中穿插實驗教學、理論指導實驗,實驗鞏固理論,進而在課程設計階段實現創新性設計。
一、面向“產學研用”,改革理論教學
1.明確知識目標,學習價值清晰
教師在理論授課時主要運用項目教學法[2]和Multisim結合的教學模式,[1]且明確每堂課的知識點中哪些內容在設計實用電路時將要運用,在具體電子系統中又將完成何種功能等,讓學生認識到本課程確實學有所用。譬如計數器是用得最多的一種時序邏輯器件,主要功能有計數、分頻、定時控制、產生節拍脈沖和脈沖序列、數字運算等。在講授計數器內容時,其功能的應用可以舉大家熟悉的產品,如交通燈控制器的綠燈時間、紅燈時間及黃燈時間的控制就用到了計數器的定時控制功能。又如數字鐘的核心器件是計數器,其時、分、秒的累加及轉換就用到了計數器的計數功能;其秒脈沖是石英晶體振蕩器產生的高頻脈沖經計數器分頻后得到的,這里又用到了計數器的分頻功能。
2.激發學生熱情,學習高效可期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設計中必須安排一兩次讓學生上臺講授的機會,講授內容應是學生通過自學能夠講好的內容。如加法器內容可安排學生講授,因為加法運算在學計算機基礎時已學過,學生對這部分內容較為熟悉,只是沒有接觸具體電路。在具體操作之前可以先安排自學,然后請學生上講臺把加法器的特點、邏輯功能等講述清楚。嘗試這種方法布置任務后,學生課前課后都在討論自學內容,并且越主動的學生,其學習效果也越好。
另外,安排兩至三次以學生為主導的習題課。先布置幾個具有代表性和綜合性的作業,要求課后完成,課堂上請幾位學生上臺把解題思路告訴大家,這樣能檢驗作業是否真正經過自己的思考完成,也能發現完成過程中的知識缺陷。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多數學生希望能上臺講述解題思路。經過自學和習題研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必然形成積極互動的局面,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極大提高,學習興趣得以充分激發,同時表達等方面的能力也提高了。
二、落實“產學研用”,強化實驗教學
1.針對實際運用,優化實驗內容
針對現有的實踐技能培養側重于理論驗證性實驗問題,在設計數字電子技術課程實驗時采用硬件和軟件結合的實驗模式,對于驗證性實驗選擇在Multisim平臺上完成原理電路及實驗內容的仿真。而對于較復雜的設計性、綜合性實驗,則要求學生利用Multisim設計出原理電路,仿真結果正確后再進行實驗。
2.設計實驗陷井,體會活學活用
在設計實驗項目時,有必要設計一些具有陷井特征的綜合性實驗,即根據設計原理設計出來的電路,在實驗時其功能卻實現不了的實驗。如在學完計數器內容后要求學生用雙時鐘十進制可逆計數器通過反饋清0的方法構造一個四進制加法計數器。因該計數器的清0端CR為高電平有效,且為異步清0,故要構造四進制加法計數,理論上在Q2端用一根導線與CR直接相聯就可以了。實驗時用芯片74LS192的學生實驗成功,而用芯片CC40192的學生實驗失敗。原因是反饋清0信號停留的時間太短,芯片中的觸發器在動作時間上存在微小差別,使得動作慢的還沒來得及清0,CR端上的清0信號就消失了。學生首先懷疑任意進制計數器構造方法的可行性,根本沒聯想到上理論課時提到的異步清0信號為什么要鎖存,經過提示后,利用與非門二次取非來延長清0信號停留時間,最終解決了問題。又如同樣用雙時鐘十進制可逆計數器,通過反饋置數的方法構造一個初態為8的五進制減法計數器。學生設計的電路如圖1所示,從圖中可看出,計數器減到7(0111)時,在置數端會馬上得到一個置數信號0,由于CC40192是異步置數,因此不會顯示7,學生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輸出一直顯示8。為什么減不下去了呢?筆者要求學生畫出狀態轉換圖,并觀察譯碼狀態3(0011)的特點及8以后的數的特點,發現7(0111)和譯碼狀態0011后兩位相同,而學生在設計電路時只注意了譯碼狀態,通過提示,學生修改后的電路如圖2所示,最后成功實現了初態為8的五進制減法計數器功能。通過計數器這個實驗,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在利用所學知識指導實踐時,應根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活學活用,不能生搬硬套。
另外,在數電技術實驗教學中,排除故障是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最有效途徑。[3]在學生實驗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故障,有些是設備或元器件的問題,有些是人為因素。當學生實驗出現故障時,指導老師應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自己發現故障原因并排除故障。
三、貫徹“產學研用”,創新課程設計
經過系統的理論學習和實驗之后,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動手能力提高了,為進一步培養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打下了基礎。于是,在結課之后再集中兩周時間進行數字電子技術課程設計,以“產學研用”結合的形式完成該課程最后的學習環節。具體流程:第一周在學校完成,主要是確定設計方案和Multisim仿真,要求仿真結果符合設計要求。第二周在產學研實習基地制作實物。課程設計時將學生按20人一組分組,每組指派一個老師全程指導,指導老師為負責組的學生每人提供一個設計項目,每個項目都有設計要求和指標。項目一般來自生產實際和生活,是大家熟悉的產品。學生選題后,可拓展設計內容,也可以選自己更有興趣的題目,但一般必須每人一個題目,或者相同題目有不同實現方法。另外,課程設計期間,要求不同組的學生在不同實驗室上機查資料及仿真,指導老師則跟蹤在相應實驗室。
1.基于Multsim的電路設計過程
學生選題后,老師要引導學生查閱文獻資料,并要求學生在四天之內確定設計方案。在設計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可與同學和老師討論。在課程設計過程中,學生由于設計經驗不足,一次性成功概率不高,因而可能經歷反復修改電路的情況。如果按照傳統的電路設計方法,項目原理電路一畫出來就進行實物的制作,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做好實物后驗證時卻發現電路有錯,最后只得修改設計,然后又重新制作。這樣不僅容易損壞元器件,浪費資源,還會耽誤許多時間。且課程設計時學生多,會用到很多芯片,讓學生都在實驗室完成電路的設計制作與驗證不現實,因學院一般可做實物的實驗室有限,而能上機的實驗室較多。如果借助Multisim軟件(因EDA課程是下學期開課,此次課程設計不用EDA輔助設計)對設計電路先仿真,發現有錯時可輕而易舉地修改電路,也不需用實物,因而可節約硬件資源,縮短設計時間,提高效率。因此,課程設計過程中,方案初步確定后先用Multisim軟件搭建電路,然后針對每一條設計要求和指標進行仿真,如仿真結果不正確,就在Multisim平臺上修改電路。
2.制作實物及上交材料
設計電路經Multisim仿真無誤后,組織學生去實習基地制作實物。在實習基地主要學習制板、練習焊接以及調試,直到實驗結果正確。實物做好后,緊接著寫課程設計報告,并于第二周星期五時學生上交課程設計材料:實物及課程設計報告。實物驗收時,學生應根據設計任務要求和指標進行實驗。課程設計報告則按照工科論文格式書寫,要求有電路原理框圖、單元電路設計及工作原理介紹、總電路及工作原理介紹、仿真(或實驗)結果與分析、總結及參考文獻等。
四、結論
在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為找到一種適合培養為城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教學方法,以“產學研用”為指導,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提高學生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為目標,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應用水平的目的,對該課程理論、實驗、課程設計等環節進行教學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并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畢業論文的撰寫和科研開發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周來秀,蔣練軍.項目與Multisim結合,探索數字電子教學新模式[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7(25):6288-6289.
篇10
關鍵詞: 飛行試驗; 遙測傳輸; OFDM; SC?FDE
中圖分類號: TN911?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5)08?0062?04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OFDM and SC?FDE modulation technologies in flight test
GUO shi?wei, LIU dan, HUO jian?hua
(Testing Institute, Chinese Flight Test Establishment, Xi’an 710089, China)
Abstract: The lower spectral efficiency PCM / FM modulation mode is used in current flight test to transmit telemetry data. However, since the data needed to be transferred during the test flight has increased rapidly, it is need to expand the telemetry frequency band and use more efficient modulation mode to deal with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flight test requirements and spectrum resource constraints. In this paper, while investigating th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flight test telemetry channel,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OFDM and SC?FDE modulation technologies which have high spectral efficiency and high anti?jamming capability in flight test telemetry data transmission is analyzed.
Keywords: flight test; telemetry transmission; OFDM; SC?FDE
飛行試驗遙測傳輸系統是無線通信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飛行試驗遙測傳輸的數據量越來越大;同時為了給地面指揮員提供安全可靠的決策依據,對數據接收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高質量、高速率的寬帶無線通信已成為飛行試驗遙測系統發展的必然趨勢。在無線寬帶通信系統中,信道的多徑效應會嚴重影響通信的可靠性。采用何種方案對抗信道的多徑效應與提高系統的傳輸性能有密切的關系,在IEEE 802.16a標準中,建議了正交頻分復用(OFDM)和頻域均衡技術的單載波傳輸(SC?FDE)兩種方案應用于物理層中。同時,這兩種技術方案也是第四代移動通信的核心技術。在飛行試驗中使用頻譜效率更高的OFDM和SC?FDE調制技術,不僅可以緩解頻譜資源緊張的局面,可以有效改善試飛數據在無線傳輸時的抗干擾性能,而且對遙測系統的革新也將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1 無線信道傳輸特性
無線信道作為無線通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輸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無線通信系統的性能。飛行試驗遙測傳輸系統作為無線通信系統的一部分,主要是指地面遙測站與試驗對象之間的通信或者是試驗對象與試驗對象之間的通信。
由于無線信道具有復雜性和時變性的特點,信號在通過無線信道時會受到多種損耗衰減。一般,將無線信號在信道中傳播受到的影響分為自由空間路徑損耗、陰影衰落和多徑衰落三種。
1.1 自由空間路徑損耗
自由空間是這樣一種空間,在其內部的電磁波的反射、繞射、折射、吸收和色散等現象均不存在。當發射端和接收端之間存在一個電磁波可直射傳播而未被遮擋的路徑時,可以通過自由空間傳播模型來預測接收信號的強度。自由空間的路徑損失公式如下:
[PL[dB]=10lgPtPr=-10lgGtGrλ24π2d2] (1)
式中:[Pt]為發射端的發射功率;[Pr]為接收端的接收功率;[Gt]為發射天線增益;[Gr]為接收天線增益,λ為電磁波的波長;d是發射端與接收端之間的直射距離。對行試驗而言,發射功率、發射天線增益和接收天線增益都是固定值,接收功率可通過遙測接收機計算得出。當遙測天線校準時,發射端和接收端之間的距離也相對固定,即可計算出路徑損耗,比對之前的數據,可初步判斷遙測傳輸信道是否受到干擾。
1.2 陰影衰落
通常把電磁波在傳播的環境中,由各種障礙物對電磁波的阻礙和遮蔽形成的電磁波陰影區稱為陰影衰落。當試驗機通過不同障礙物的陰影區時將引起陰影衰落,遙測天線接收到的信號場強值會發生變化,若變化的過程中幅值低于遙測天線的跟蹤門限,天線的自跟蹤功能將不能使用。陰影衰落可以用一個概率密度呈對數正態分布的隨機變量來描述,可由以下公式描述:
[PLd[dB]=PLd+Xσ=PLd0+10nlgdd0+Xσ] (2)
式中:[Xσ]是一個零均值的高斯分布的隨機變量;[σ]為其標準離差。
1.3 多徑衰落
由于試驗機飛行速度很快,加之為了測出試驗機的安全包線,試飛員會操作試驗機做出各種機動動作,因此遙測傳輸的信號幅度和相位可能在短距離或短時間傳播后經歷了快速劇烈的變化。當遙測數據傳輸信道的周圍存在大量的建筑物時,到達接收端的電磁波信號經歷了不同的傳播路徑,因此具有不同的傳播延遲、不同的到達相位以及不同的多普勒頻移,從而使其具有隨機分布的幅度、相位。經過不同傳播路徑到達接收端的信號會相互干擾、相互影響,共同作用,將會產生衰落現象,稱為多徑衰落。由于不同路徑分量的幅度和相位不同,到達的時間和入射角不同,致使接收端接收到的復合信號在幅度和相位上會產生嚴重的失真。多徑傳播時電磁波信號會在時間上展寬,從而帶來符號間的ISI干擾。尤其是在試驗機起飛和著陸階段,ISI干擾造成遙測數據誤碼率增高,影響指揮員的及時決斷;同時由多徑產生的幅度變化會影響遙測天線的跟蹤性能。在飛行試驗時主要考慮的是多徑傳播、高速飛行時的多普勒頻移、高數據速率等因素。
2 OFDM與SC?FDE調制技術
2.1 OFDM調制技術
OFDM調制技術采用可以使信道頻譜重疊,但又互不影響的頻分復用(FDM)來并行傳輸數據,從而大大提高了頻譜的利用率。一般無線信道的頻率響應具有頻率選擇性,但對于每個子信道是相對平坦的,加之在每個子信道上進行的是窄帶傳輸,且信號的帶寬遠遠小于信道相關帶寬(取決于所選子載波數目),因此可以大大消除符號間的干擾。
OFDM 的核心思想是將數據流通過串并變換后,變成多路速率較低的子數據流,從而使得OFDM 符號長度比系統采樣間隔長很多,因此降低了由于時間彌散引入的符號間干擾(ISI)。在實際應用時,在傳輸數據中插入循環前綴,用來消除多徑傳播帶來的符號間干擾(ISI),同時也可以避免子載波間干擾(ICI)。如圖1所示為OFDM 系統的框圖。
發射端,先將調制后的串行數據流進行串/并變換,然后把并行數據通過傅里葉逆變換(IFFT)從頻域變換到時域,最后插入循環前綴(CP)通過無線信道發送出去。接收端與發射端的操作程序相反,移除循環前綴(CP)之后,通過傅里葉變換(FFT),將接收到的時域數據變換到頻域后進行信道均衡。IFFT與FFT變換的表達式如下:
IFFT變換:
[xk=1Ml=0M-1Xlexpj2πlkM, 0≤k≤M-1] (3)
FFT變換:
[Xl=k=0M-1xkexp-j2πklM, 0≤l≤M-1] (4)
OFDM調制的缺點主要有:對頻率偏移和相位噪聲敏感,尤其是與TDMA,CDMA和FDMA等多址方式結合使用時,數據同步器的設計尤為重要,同時由于需要采用相干檢測,需采用高效的信道估計器,以方便均衡器的設計;由于OFDM系統是由一系列相互獨立的調制子載波組成,且數目較多。因此會有概率出現較大的峰均比(PAPR)。為了能夠不失真地傳輸這些高PAPR的OFDM信號,發送端對高功率放大器的線性度要求很高且發送效率極低。雖然OFDM調制有其技術局限性,但可明顯改善無線信道的性能:抗多徑干擾,便于信道估計,易于實現頻域均衡,在飛行試驗起飛和著陸階段時可消除碼間干擾(ISI);陡峭的頻譜,頻譜利用率較高,有效地緩減了現行飛行試驗時遙測頻譜資源緊張的局面;易于實現天線分集和 MIMO 系統,為建設遙測天線陣列提供了技術支撐;因此OFDM在眾多國際標準中得到采用,將是未來寬帶無線通信的主流技術。
2.2 SC?FDE調制技術
單載波頻域均衡(SC?FDE)系統并非常用的單載波系統,而是在OFDM系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分塊傳輸系統,將系統的均衡技術放在頻域上進行,而非傳統單載波系統那樣在時域進行均衡。SC?FDE的系統框圖如圖2所示。可以得出,SC?FDE系統與OFDM系統結構基本上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SC?FDE系統將IFFT模塊放在了接收端。這樣在發送端,數據是在時域上經過調制之后直接送入信道進行傳輸,而非OFDM系統在頻域上調制。接收端接收信號后,經過FFT變換后,在頻域進行信道均衡,最后利用IFFT變換回時域。
SC?FDE系統既實用單載波傳輸方式,還保留了OFDM 系統處理信號的方法,因此SC?FDE系統兼具多載波技術(OFDM)和單載波技術的優點。與OFDM 相比,SC?FDE具有的優點有:
(1) 當電磁波傳輸存在時延擴散時,SC?FDE系統可取的與OFDM系統有近似的均衡性能,因SC?FDE均衡系統的復雜度與電磁波多徑擴散的對數成正比,因此接收端可以方便地對信號進行相關處理。
(2) 由于OFDM系統是由多個子信號疊加而成,若某一時刻,多個信號的相位一致,疊加信號的瞬時功率將遠遠大于信號的平均功率,導致較大的PAPR,功放相比SC?FDE系統需要更寬的線性范圍。
(3) SC?FDE對頻偏的敏感性要比OFDM小很多,從而部分減小了接收時頻率同步的代價。但單載波的信號映射方式不利于復用是SC?FDE的不足之處。
2.3 OFDM 和SC?FDE 的性能比較
本文從信道容量及峰均比兩個方面對比OFDM和SC?FDE系統,通過公式計算來比較二者的性能。
3 結 語
在對無線信道傳輸特性分析的基礎上,得出飛行試驗遙測數據傳輸時所關心的傳輸損耗,同時給出多徑傳播所引起的信號衰落的解決辦法。再對比OFDM與SC?FDE調制技術時,發現這兩種調制技術均適應與飛行試驗中遙測數據傳輸,與傳統的PCM/FM調制方式相比,不僅提高了頻譜利用率,緩解了遙測頻譜資源緊張的局面;同時較高的頻譜效率提供了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可以應對先行飛行試驗遙測數據傳輸高速率的需求;而且通過自帶的均衡消除了碼間串擾,大大增加了數據在傳輸時的可靠性,降低了誤碼率,為地面指揮員做出及時、正確的判斷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也為飛行試驗多目標監控提供了技術支持。
1.3 多徑衰落
由于試驗機飛行速度很快,加之為了測出試驗機的安全包線,試飛員會操作試驗機做出各種機動動作,因此遙測傳輸的信號幅度和相位可能在短距離或短時間傳播后經歷了快速劇烈的變化。當遙測數據傳輸信道的周圍存在大量的建筑物時,到達接收端的電磁波信號經歷了不同的傳播路徑,因此具有不同的傳播延遲、不同的到達相位以及不同的多普勒頻移,從而使其具有隨機分布的幅度、相位。經過不同傳播路徑到達接收端的信號會相互干擾、相互影響,共同作用,將會產生衰落現象,稱為多徑衰落。由于不同路徑分量的幅度和相位不同,到達的時間和入射角不同,致使接收端接收到的復合信號在幅度和相位上會產生嚴重的失真。多徑傳播時電磁波信號會在時間上展寬,從而帶來符號間的ISI干擾。尤其是在試驗機起飛和著陸階段,ISI干擾造成遙測數據誤碼率增高,影響指揮員的及時決斷;同時由多徑產生的幅度變化會影響遙測天線的跟蹤性能。在飛行試驗時主要考慮的是多徑傳播、高速飛行時的多普勒頻移、高數據速率等因素。
2 OFDM與SC?FDE調制技術
2.1 OFDM調制技術
OFDM調制技術采用可以使信道頻譜重疊,但又互不影響的頻分復用(FDM)來并行傳輸數據,從而大大提高了頻譜的利用率。一般無線信道的頻率響應具有頻率選擇性,但對于每個子信道是相對平坦的,加之在每個子信道上進行的是窄帶傳輸,且信號的帶寬遠遠小于信道相關帶寬(取決于所選子載波數目),因此可以大大消除符號間的干擾。
OFDM 的核心思想是將數據流通過串并變換后,變成多路速率較低的子數據流,從而使得OFDM 符號長度比系統采樣間隔長很多,因此降低了由于時間彌散引入的符號間干擾(ISI)。在實際應用時,在傳輸數據中插入循環前綴,用來消除多徑傳播帶來的符號間干擾(ISI),同時也可以避免子載波間干擾(ICI)。如圖1所示為OFDM 系統的框圖。
發射端,先將調制后的串行數據流進行串/并變換,然后把并行數據通過傅里葉逆變換(IFFT)從頻域變換到時域,最后插入循環前綴(CP)通過無線信道發送出去。接收端與發射端的操作程序相反,移除循環前綴(CP)之后,通過傅里葉變換(FFT),將接收到的時域數據變換到頻域后進行信道均衡。IFFT與FFT變換的表達式如下:
IFFT變換:
[xk=1Ml=0M-1Xlexpj2πlkM, 0≤k≤M-1] (3)
FFT變換:
[Xl=k=0M-1xkexp-j2πklM, 0≤l≤M-1] (4)
OFDM調制的缺點主要有:對頻率偏移和相位噪聲敏感,尤其是與TDMA,CDMA和FDMA等多址方式結合使用時,數據同步器的設計尤為重要,同時由于需要采用相干檢測,需采用高效的信道估計器,以方便均衡器的設計;由于OFDM系統是由一系列相互獨立的調制子載波組成,且數目較多。因此會有概率出現較大的峰均比(PAPR)。為了能夠不失真地傳輸這些高PAPR的OFDM信號,發送端對高功率放大器的線性度要求很高且發送效率極低。雖然OFDM調制有其技術局限性,但可明顯改善無線信道的性能:抗多徑干擾,便于信道估計,易于實現頻域均衡,在飛行試驗起飛和著陸階段時可消除碼間干擾(ISI);陡峭的頻譜,頻譜利用率較高,有效地緩減了現行飛行試驗時遙測頻譜資源緊張的局面;易于實現天線分集和 MIMO 系統,為建設遙測天線陣列提供了技術支撐;因此OFDM在眾多國際標準中得到采用,將是未來寬帶無線通信的主流技術。
2.2 SC?FDE調制技術
單載波頻域均衡(SC?FDE)系統并非常用的單載波系統,而是在OFDM系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分塊傳輸系統,將系統的均衡技術放在頻域上進行,而非傳統單載波系統那樣在時域進行均衡。SC?FDE的系統框圖如圖2所示。可以得出,SC?FDE系統與OFDM系統結構基本上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SC?FDE系統將IFFT模塊放在了接收端。這樣在發送端,數據是在時域上經過調制之后直接送入信道進行傳輸,而非OFDM系統在頻域上調制。接收端接收信號后,經過FFT變換后,在頻域進行信道均衡,最后利用IFFT變換回時域。
SC?FDE系統既實用單載波傳輸方式,還保留了OFDM 系統處理信號的方法,因此SC?FDE系統兼具多載波技術(OFDM)和單載波技術的優點。與OFDM 相比,SC?FDE具有的優點有:
(1) 當電磁波傳輸存在時延擴散時,SC?FDE系統可取的與OFDM系統有近似的均衡性能,因SC?FDE均衡系統的復雜度與電磁波多徑擴散的對數成正比,因此接收端可以方便地對信號進行相關處理。
(2) 由于OFDM系統是由多個子信號疊加而成,若某一時刻,多個信號的相位一致,疊加信號的瞬時功率將遠遠大于信號的平均功率,導致較大的PAPR,功放相比SC?FDE系統需要更寬的線性范圍。
(3) SC?FDE對頻偏的敏感性要比OFDM小很多,從而部分減小了接收時頻率同步的代價。但單載波的信號映射方式不利于復用是SC?FDE的不足之處。
2.3 OFDM 和SC?FDE 的性能比較
本文從信道容量及峰均比兩個方面對比OFDM和SC?FDE系統,通過公式計算來比較二者的性能。
3 結 語
在對無線信道傳輸特性分析的基礎上,得出飛行試驗遙測數據傳輸時所關心的傳輸損耗,同時給出多徑傳播所引起的信號衰落的解決辦法。再對比OFDM與SC?FDE調制技術時,發現這兩種調制技術均適應與飛行試驗中遙測數據傳輸,與傳統的PCM/FM調制方式相比,不僅提高了頻譜利用率,緩解了遙測頻譜資源緊張的局面;同時較高的頻譜效率提供了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可以應對先行飛行試驗遙測數據傳輸高速率的需求;而且通過自帶的均衡消除了碼間串擾,大大增加了數據在傳輸時的可靠性,降低了誤碼率,為地面指揮員做出及時、正確的判斷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也為飛行試驗多目標監控提供了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 王新征.OFDM與SC?FDE中的信道估計與均衡[D].濟南:山東大學,2005.
[2] 曾興雯,劉乃安,孫獻璞.擴展頻譜通信及其多址技術[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
[3] 杜雪.SC?FDE系統的同步技術研究[D].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4.
[4] 黃信安,李亞.基于PCM?FM體制下遙測作用距離研究[J].現代電子技術,2012,35(9):16?18.
, 2002, l: 27?36.
[6] 王文博,鄭侃.寬帶無線通信OFDM技術[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
[7] 張偉.OFDM系統信道估計與均衡[D].濟南:山東大學,2004.
[8] CHEN Pei, KOBAYASHI Hisashi. Maximum likelihood channel estimation and signal detection for OFDM systems [C]// Proceedings of 2002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S.l.]: IEEE, 2002, 3: 1640?1645.
[9] 趙曉菲.SC?FDE系統中信道估計技術研究[D].杭州: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