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游戲范文

時間:2023-03-24 23:15: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舞蹈游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舞蹈游戲

篇1

在《夢幻舞廳》的虛擬世界中,玩家能獲得真實的經營感受,伴著輕快舞步暢享游戲帶來的非凡成就感!

俱樂部舞廳輕松獲得

在《夢幻舞廳》中,一個俱樂部想要開設舞廳必須符合一些條件,滿足了這些條件后,俱樂部就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舞廳了,之后各位董事長就要悉心經營好它了。

首先董事長們需注意俱樂部的建設度,每周第一天早上6點系統會刷新俱樂部建設度排行榜,對于俱樂部建設度榜前20名的俱樂部董事長發放一張“俱樂部舞廳卡”,系統會以任務的形式給出,董事長上線跳過第一支舞后就可以得到俱樂部舞廳卡。集到4張此卡即可到俱樂部舞廳頻道開啟一個俱樂部舞廳。

在俱樂部管理面板中,董事長可以點擊“申領舞廳”按鈕來彈出申領界面,申領舞廳需要一定的條件,只有滿足條件的俱樂部才能夠成功申請到,申領的玩家必須是俱樂部的董事長;玩家必須擁有四張俱樂部舞廳卡;玩家所在的俱樂部等級達到3級;玩家所在俱樂部的建設度超過500點。申領界面中,玩家可以選擇舞廳場景,設置歌曲BPM范圍。《夢幻舞廳》中,每個舞廳都有一個BPM的范圍,這樣就把舞廳進行了細分,以招攬不同技術水平的玩家。

申領成功后即開啟一個時效為30天的俱樂部舞廳,并且回收玩家4張俱樂部舞廳卡,扣除玩家所在俱樂部500點建設度。從此董事長就可以用自己的智慧來經營了,舞廳也成了俱樂部成員們的主場,這種自豪感和成就感不言而喻。

想做大富翁嗎?

《夢幻舞廳》的推出讓熱愛舞蹈游戲的玩家歡呼雀躍,經營類的概念被完美時空引入到舞蹈休閑游戲中,的確是一種創新。在《夢幻舞廳》中,獲得舞廳的俱樂部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開始舞廳經營了。玩家可從自己的經營戰略出發,購買各種道具投資于其上,例如新歌、新場景以及多倍經驗卡和多倍游戲幣卡等道具,吸引更多玩家進入,這樣舞廳經營者才能收取更多門票收益,獲得經營利潤以便進行下一次的舞廳投資,這就是經營了。舞廳經營其實就和現實生活中做生意一樣,玩家要找到投資和回報的平衡點,做到收支平衡。當然賺錢是最理想的了,同時要避免因為投資不利或管理不善造成破產。《夢幻舞廳》的游戲樂趣在這也顯露了出來,在整個舞廳經營過程中最大的樂趣不是一次性的大筆收益,而是你利用商機不斷賺取收益的這個過程。

篇2

    一、情節化、趣味化的活動內容是幼兒學民舞的基石。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內驅力。《綱要》也多次指出:“幼兒很容易對藝術活動表現自發的熱情和興趣,但是這種自發的興趣多屬于淺層興趣,往往帶有情緒色彩,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歡’的水平上。”要使幼兒對民間舞蹈感興趣,就必須有趣味性的,適合幼兒的活動內容,使幼兒的興致導向內化,將表面的熱情轉化為幼兒主動從事民舞活動,所以我會選擇一些形象性強、節奏感強的舞蹈作品,如:傣族舞《金孔雀》,蒙古舞《綠洲小騎兵》等,以形象地表現動物為主的舞蹈,激起幼兒喜愛動物的本能。

    1、視聽結合,充分激發幼兒對民舞的興趣。

    在民舞教學中,我會結合舞蹈內容,從網上搜集相關的資料,制作成PPT向幼兒介紹有關少數民族的知識,幫助幼兒了解少數民族的服裝、生活習慣、民俗民風,增強他們的感性知識,為幼兒學舞蹈打下基礎。

    我將網上收集來的民族服裝的圖片進行歸類,并制作了三個課件:《傣族服裝展》、《新疆服飾展》和《蒙古服飾展》,并配以相應的曲目,分多次讓幼兒欣賞。在欣賞過程中,孩子們大聲討論,發表著自己的見解,“啊,這個衣服真漂亮,像孔雀的羽毛。”有的說:“啊,像多漂亮的花”……在視覺的沖擊下,孩子們感受到民族服飾的美。在活動中,我不僅讓幼兒欣賞,還提供機會讓幼兒感受一番,我讓小朋友帶來了碎花小棉布,用簡單易行的方法讓幼兒打扮自己,做了回“傣族小姑娘”和“傣族小伙子”,孩子們被自己的打扮感染了,拍著手歡呼著:“啊,真好看……”除了這些,我還把一些民俗搬進了課堂,如傣族青年男女“丟包傳情”的習俗,我就用沙包代替香包,讓幼兒分組玩起了“丟抱傳情”的游戲,使幼兒深刻體會到了民族文化的內涵和“有趣”,同時也體會到了活動本身的趣味性,通過游戲的轉化,使幼兒成為積極主動地參與者,成功的將幼兒對游戲的熱情移情到民舞的學習中來,大大提高了幼兒對舞蹈課的興趣,使幼兒在看看、玩玩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投入了老師的“圈套”。

    2、通過角色扮演讓幼兒感受音樂,激發學習民舞的熱情。

    幼兒對民舞的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就應該對舞蹈的音樂有充分的感知,在熟悉音樂的基礎上學習舞蹈,幼兒會變得更為主動、積極。如大班舞蹈《騎上我的小毛驢》是一個新疆舞蹈,動作韻味相對難領會,還有特定的詼諧的感覺。在指導這一舞蹈時,我就充分讓幼兒感受音樂本身的趣味性。我和著音樂生動地講述了《阿凡提的故事》,讓孩子從心里喜歡阿凡提的聰明勇敢,幽默詼諧,孩子們笑的前仰后倒的,在輕松的氛圍中,幼兒欣賞了歡快活潑的新疆舞旋律,感受到了新疆民族樂的優美與動聽,使幼兒產生興趣。除了通過故事讓幼兒感受并熟悉音樂,我還讓幼兒親身體驗音樂,我為幼兒自制了簡易的“小毛驢”體育玩具,讓幼兒聽著音樂,騎上“小毛驢”做一回“阿凡提”。在活動中孩子們的情緒高漲,很快進入角色,能深刻體會到音樂的哪些地方比較有趣,哪些地方比較優美。這一游戲性的角色扮演,使幼兒真正喜歡上了音樂,喜歡上了舞蹈。貼近幼兒生活的教材才會讓幼兒易于接受和理解,所以我為幼兒選擇的舞蹈作品都是貼近幼兒生活的,這樣易于幼兒感受作品的內容與情感。如蒙古舞《吉祥三寶》,節奏自由流暢,曲調生動活潑,被廣大群眾所流唱,小朋友也非常喜歡,通過情節的表現:爸爸、媽媽、孩子一家人幸福的生活,被幼兒所接受,以此豐富孩子的情感,大大激發了幼兒學習舞蹈的熱情。適合孩子的,孩子喜歡的,才是最好的。

    二、生動、形象化的教學方法是叩響幼兒學民舞的內心動力。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好的教學方法能緊緊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引發孩子的求知欲,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案例:傣族舞《金孔雀》

    傣族舞蹈《金孔雀》表現的是傣族舞的“三道彎”特征和一些傣族舞中的一些手位組合,舞蹈中充分展現了小孔雀在合邊“喝水”、“嬉戲”的情景。如何讓這種情景被幼兒所理解呢?如何讓幼兒主動地學習舞蹈動作呢?如何讓幼兒把動作很好地表現出來呢?這一系列的問題引發了我的思考。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情感是一種巨大的動力,能推動人們對一件事物或一種行為采取贊成或反對,追求或舍棄的態度。在這個舞蹈教學中,如果能充分調動孩子的情感參與,使之與舞蹈作品反映的內容產生情感共鳴,那么,動作的練習與趣味性就會處于一個和諧統一的境界,就可以把單一的動作練習變成生動有趣,形象化的愉快教學,使孩子容易理解與掌握。第一次活動時,我為自己精心打扮了一番,用小碎花的棉布做成了傣族筒裙,上面穿了件閃亮的小背心,頭上戴了顯眼的孔雀頭飾(這套服裝是由我們班的家長委員資助的),音樂響起,我全身心投入地跳了起來……孩子們個個瞪大了眼睛,“哇,真漂亮,我也要學”,雯雯拍著手羨慕地看著我,“是孔雀,老師在跳孔雀舞”,成成也在發表自己的見解,我知道孩子們被我的表演深深地吸引了,為這個舞蹈教學起了個良好的開端。我把這個舞蹈作品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對音樂的感受,第二部分是對學習基本動作,也是舞蹈教學的重點,第三部分是學習隊形的變化,實施這三部分內容教學的宗旨是:通過游戲移情的教學,讓孩子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為了讓幼兒能充分感受這段音樂所表現的情感:孔雀喝水、走路和孔雀玩耍的情景,我就為每個幼兒做了一個小孔雀的標記,讓幼兒扮演孔雀,并啟發幼兒回憶課件的內容,說說孔雀是怎么樣喝水的?又是怎樣走路的?并讓幼兒學一學、做一做。幼兒對動物模仿比較感興趣,在音樂的伴奏下,模仿地惟妙惟肖,我還把孩子們的活動情景拍攝下了,放進電腦,讓孩子們欣賞自己的表演,成功感油然而生。

    基本動作的學習是舞蹈的關鍵,所以在這部分教學中我不僅注意自己的講解、示范生動、形象化,而且還把動作故事化、生活化,利用幼兒感興趣的事、喜歡的故事或兒歌幫助幼兒掌握。

    在學習手形時,我通過兒歌的形式幫助幼兒很快掌握了要領:拇指、食指面對面,中指、無名指、小指站起來,不推不擠站起來。有很多小朋友會不知不覺地將后面三個手指靠在一起,所以在兒歌中我強調了“不推不擠”這一要求,這樣一來,孩子們很快就能掌握了。“三道彎”是傣族舞蹈的基本動作,舞蹈教學的重點。這個動作難點是要讓幼兒注意出胯及旁點的腿膝蓋要往外翻,同時注意雙腿的彎曲。在活動中,我發現很多小朋友的腿都是直的,很別扭,我多次示范、強調后效果也不佳,真納悶時,我靈機一動:“咦,孩子們們不是對故事挺感興趣的嗎?我和不把動作要領編成一個故事呢?”于是我就開始嘗試:一天,小白兔出去玩(右腳往旁邊出一步),看見了一個小水溝(膝蓋往外轉),它想,我能跳過去嗎?于是就想試一試,一、二、三跳(雙腿彎曲),哎呀,沒想到摔了個大跟斗,屁股摔地真疼啊(出胯),“哈哈哈”,小朋友被我講的故事逗地直笑。為了能讓幼兒弄清先出右腿,我就在他們的右腿上貼了個小兔的標記,就這樣,孩子們在充滿童趣的故事教學中很快掌握了“三道彎”。舞蹈中還有個轉身的動作,小朋友一時很難搞清先往哪個方向轉,我又通過小朋友愛畫畫的事,幫助幼兒學習轉身的動作:伸在前面的手當作小蠟筆,舉在頭頂的手當作媽媽,我邊說邊做“小蠟筆,學畫畫,朝著媽媽畫畫,畫呀畫,轉呀轉,畫成一個大圈圈”,沒想到令我頭疼多時的轉圈動作就在孩子們喜歡的畫畫游戲中完成了。在這種情景化、故事化、生活化的教學中,我能看到孩子們學習舞蹈起來樂此不彼,興趣昂然,常常會發現在操場上幾個小朋友在一起講著故事,跳著動作呢。通過嘗試,讓我體會到一個成功的舞蹈教學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教師的語言講解要生動、精練、富于童趣。

    講解動作的語言要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激發幼兒的興趣,不要用死板的手怎么做?腳怎么做來完成動作的練習,應該適合幼兒的興趣趨向。生動、形象的兒歌,故事可以喚起孩子們的興趣,從而讓孩子不會覺得學舞蹈是件很累、很難的事情,要善于運用形象性語言,幫助幼兒掌握動作要領。

    2、善于用各種手段調動幼兒感官,激發學舞的欲望。

    在舞蹈教學中教師的示范至關重要,一般在舞蹈教學前教師可以通過自身的全面示范,展示個孩子們看,在視覺的沖擊下,對舞蹈產生興趣,在不知不覺中被老師感動,產生情感共鳴和碰撞,激發他們學舞蹈的欲望。另一方面可以讓幼兒多欣賞成品舞蹈作品,讓幼兒多看、多模仿,在潛移默化地環境熏陶下,使幼兒熱愛舞蹈,從而產生濃烈的興趣。在分步學習動作時,教師要注意將動作逐步簡化,轉化成幼兒喜歡的兒歌、故事,使孩子在情景中學習舞蹈,掌握動作要領。

    三、道具的使用是幼兒學民舞的推力器。

    “兒童在游戲時是最專注的,他們以一種鄭重其事的態度來游戲,把全部精力都投入進去,往往只專心于與游戲有關的動作、語言、道具及情節的發展,而早已忘卻了物與我及真與假的分別。”正因如此,幼兒在接觸學習民舞的過程中,我還注重舞蹈的道具及服飾的使用,使幼兒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我會用最簡易的方法制作一些頭飾、服飾什么的,讓幼兒穿上它們學舞蹈,這樣幼兒對動作方位的把握、力度的掌握更易理解。

    1、服飾可以幫助幼兒感知動作的到位與否。

    在幼兒學習舞蹈時,我們經常會說這樣一句話:“小朋友,要出胯。手上舉,動作要到位。”但是在幼兒的世界怎么能明白“到底什么是到位呢?要怎樣做才到位呢?”對他們來說沒有明確的參照物,是很難達到老師的要求的。幼兒的思維是具體而直觀的,只有明確的可以參照的標準給他們,才能明白什么才是到位。如幼兒在學習“三道彎”時,我讓每位幼兒準備了一塊小棉布,為每位幼兒制作了一條小筒裙,“小朋友穿了筒裙,要做到你的屁股、腿不能往前動了,就說明你的動作到位了。”我這樣跟小朋友說。由于筒裙的包裹,孩子們就能體會到胯應該出到哪里?腿應該出到什么地方了,動作到位就輕而易舉地完成了。

    2、道具能幫助幼兒感受作品情感。

    蒙古舞《綠洲小騎兵》節奏歡快、活潑,充分表現了遼闊的大草原上一群活潑歡快的孩子,其中一組雙手揮動摔跤的動作,幼兒很難掌握,表現不出動作豪放的氣勢,于是我讓小朋友拿了條尾巴,一方面可以當韁繩使用,另一方面要求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把尾巴從前往后甩,小小的一條尾巴讓幼兒很快掌握了從前往后的甩臂動作,而且能很好地將動作的力度表現出來,我在教學中這樣引導小朋友:“怎么樣甩才會把尾巴甩起來呢?”有的說:“要很用力”,有的說:“要從前往后甩,這樣才好看。”“蒙古的小朋友在大草原上跳舞就是這樣感覺,很用力的,很有熱情的,所以蒙古舞蹈比較豪放……”一個小小的道具,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增添了教學情趣。自那以后,我經常會使用一些小道具作為教學輔助手段,如新疆舞《快樂的阿衣古麗》,我讓小朋友戴上帽子,拿上鈴鼓來練習,小小的道具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而且很容易地讓幼兒體會到動作的要求,幼兒在這種“玩”道具的情景中學的不亦樂乎。當然,在使用道具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對道具使用的要求明確,知道怎么拿,怎么使用才能讓幼兒揮灑自如,然后將要求明確給孩子,并一一指導孩子使用,道具使用的好也為幼兒學民舞起到了鼓舞的作用。

篇3

【關鍵詞】學前教育 學前兒童音樂舞蹈 教學游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藝術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要充分發揮音樂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可見,音樂對幼兒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學前兒童教育組成部分的學前兒童音樂教育顯得極為重要。那么,學前音樂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音樂、舞蹈、游戲。

學前兒童音樂蘊涵深遠的教育價值,潛藏著豐富的教育契機,建構著堅實的成長階梯。對于兒童的身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學前兒童天生喜歡音樂,他們和成人一樣有著對音樂的審美需要,并對音樂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表現欲;學前兒童天生喜歡舞蹈,通過與音樂的配合使孩子獲得表現和交流,促進孩子身體運動能力和協調性的發展;學前兒童天生喜歡游戲,可以發展兒童的主動性、創造性、自主性,促進身體的發育。

學前教育是人類的一個永恒話題,我國學前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門學科都有特有的研究領域,由于教育對象的年齡不同、各教育階段的具體任務、內容和方法不同,具有各自的特點和規律。有效促進學前兒童的發展,是學前教育的根本任務,兒童的發展包括身體和心理兩方面,通過兒童參與音樂舞蹈游戲的教學實踐活動,來實現學前教學是一個重要過程。

學前兒童的音樂教學以其內容、手段和形式更貼近孩子的天性,呈現出其獨有的生動活潑。在兒童音樂教育所具備的審美性、游戲性、綜合性三大特點中涵蓋了學前教學中“音樂舞蹈游戲”的主題。

一、音樂舞蹈游戲在學前兒童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在學前兒童音樂中,唱歌是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歌唱給他們帶來無窮的樂趣,還能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孩子的情操,啟迪他們的心靈。例如,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孩子的節奏感、旋律感、音色感、速度力度感,通過唱歌、欣賞教學中體現出來。唱《數鴨子》,讓孩子先從節奏開始,按照音樂的韻律道白、旋律,用聲音模仿小鴨子、老爺爺、大鴨蛋……把歌曲用歌聲形象地描繪出來。其實,在唱歌教學中,不僅讓孩子歌唱,也要融入孩子的表演、律動等以使歌曲更完美地表現出來。

學前兒童的舞蹈教學以律動活動為主,通過模仿動作、舞蹈、身體節奏動作等來表現孩子的音樂活動,同時還促進了孩子身體運動能力和協調性發展以及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同樣和音樂也是不可分割的。例如,在完成《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教學活動中,讓孩子探索用各種手腳的動作表現音樂的交替:踏踏腳、拍拍手、拍拍腿、抖抖肩;重重踏腳輕輕拍手、重重拍腿輕輕抖肩……讓孩子在輕快的音樂中體驗交流、合作的美好情感。在教學中還要教會孩子去模仿打鼓、小鳥飛、洗衣服……白云在天上、小溪在地下、田野向遠處……簡單的步伐、隊列……慢慢的,孩子就會用肢體在音樂作品表現出故事的情節。

學前兒童的游戲教學是兒童借助對現實的認知、理解,在假想的情境中模仿與再造成年人的實踐活動,兒童音樂教育的趣味性、游戲性最能直接體現在音樂游戲中。在教學中,通過聽聽、唱唱、動動、玩玩去增加孩子的節奏感、協調性,讓他們自由靈活地享受音樂活動的全部樂趣。因此,游戲也是綜合的活動形式,它是歌、舞、樂三位一體的。如《找朋友》《丟手絹》《一分錢》《摘星星》等都可以通過音樂游戲教學來完成。

通過教學實踐證明,音樂舞蹈游戲在學前兒童教學中應該形成完美的一體,可以讓孩子們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去開展有意義的感知、注意、記憶、想象、理解等心理活動,從中形成堅持、專注,不怕困難等寶貴品質;讓孩子擁有快樂的同時,體驗到游戲規則及人們之間的協作關系、成敗的教訓等。

二、音樂舞蹈游戲教學環境的創設

學前兒童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學環境的創設也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孩子們創設一種聽、視、感、觸的環境、氛圍,以激發、感染、誘導孩子的情趣,讓師生共同分享音樂本身所蘊含的情感世界。

語言。教師可以通過繪聲繪色的語言引導孩子走進音樂的情境。當欣賞《百鳥朝鳳》時,讓孩子豎起耳朵傾聽每一個音符,尋找各種小鳥的叫聲,把孩子帶入大自然,使他們陶醉在鳥的世界里。

美術。美術融入音樂教學中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唱《國旗國旗真美麗》時,老師在黑板上畫了國旗、紅花、藍天、帶著翅膀的孩子……這些正好是歌詞的再現讓孩子在學唱歌曲中了解情境。

道具。道具的使用是學前兒童音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教師做的道具、圖片、桌椅板凳等,讓孩子在音樂舞蹈游戲中玩、樂并感受著、體驗著、創造著、成長著……簡單的道具情境在教學中能產生生動的效果。

音樂舞蹈游戲教學環境的創設還可以通過很多方式表現,如聲音、光線、多媒體等。

三、音樂舞蹈教學游戲中提升教師的素質

1.幼兒教師。不僅要具備廣博的知識儲備,還要知識更新、音樂教學必備的專業技能和不斷提高的教育理論水平。

2.幼兒教師不但要掌握學前教育的專業知識和理論,還要具備分析當前學前教育的現狀的能力。

3.幼兒教師。要有良好的自身的素質、高度的敬業精神、職業風范、思想修養、人格魅力。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學前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基礎,也是全民素質教育的基礎。《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學前教育對幼兒身心健康、習慣養成、智力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堅持科學保教方法,保障幼兒快樂健康成長”。所以,在學前音樂教學中,音樂舞蹈游戲應放到學前藝術教學中的重要位置。

參考文獻:

[1]華夏.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與活動設計[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王懿穎.學前音樂教育[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郁文武,謝嘉幸.音樂教育與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篇4

幼兒對音樂有一種天生的熱愛之情,在輕快、活潑的音樂中,他們都會情不自禁的隨之手舞足蹈;在恬靜、舒緩的音樂中,他們也會徐徐進入夢鄉;在悠揚的音樂中,他們的思維也會天馬行空般的自由。為此,教師應當用好音樂這一輔助工具,選擇適合幼兒的音樂,既能激發他們的興趣,讓幼兒感受藝術美的氣息,還能夠讓幼兒的天真燦爛、純潔無暇的童真充分的展露出來。注重審美教育過程,關注幼兒的心靈幼兒舞蹈教育中的審美教育重在情感的交流與熏陶。為此,教師應當為幼兒營造舒適、輕松的環境,讓幼兒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在一些游戲、交流、表演的活動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受到美的熏陶。

若不注重過程,而只注重結果,過多的去強調技能的訓練,則可能會讓幼兒感到索然無味。幼兒表現欲很強,對音樂和節奏有著與生俱來的的感受,幼兒隨著音樂自由舞動時,也能夠促進其對音樂的感受。在幼兒的舞蹈動作之中,傳達著他們對舞蹈美的感悟。如,在排練《孔雀飛飛》這只民族特色鮮明的舞蹈時,既有現代重金屬音樂的節奏之美,還有傣族舞蹈的柔美相伴,讓幼兒想象著,自己是活潑漂亮的小孔雀,身材挺拔、舞姿優美,體會他們齊心協力,共建美好家園的幸福,讓幼兒感受其中的文化,體驗民族舞蹈之美。每次排練結束,都要及時肯定幼兒的精彩表現,鼓勵幼兒大膽的展現自我,幫助幼兒舒緩緊張情緒,獲得信心。

在舞蹈中滲透童真和童趣幼兒舞蹈不在于傳授過多的技能,而在于讓幼兒喜歡上舞蹈,喜歡上藝術,提高他們動作的協調性,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讓幼兒敢于在觀眾面前以舞蹈的方式展現自己內心的情感。教師也可以創設一些生動活潑的情境,讓幼兒能夠體驗其中的真情實感,然后以舞蹈的方式傳達出這種情感。如,《小卓瑪》的舞蹈教學中,教師根據情境設計出沉醉、被好朋友喚醒、一起玩耍、端茶招待好友、送別朋友的一系列情節,既讓幼兒易于理解,還能夠幫助他們梳理整套動作中的順序,明白自己在舞蹈中的角色,在領會情感的同時,也讓幼兒明白了藝術源于生活的道理。

在幼兒舞蹈中滲透童真和童趣,讓舞蹈符合幼兒的年齡與心理特點,才能夠促使他們感受舞蹈之美,在身臨其境般的情境中舞出情感,體驗至真、至善、至美。幫助幼兒在活動中豐富審美情趣在一定的角度看來,舞蹈教學可以說是幼兒身心愉悅、情感交融的活動。一是欣賞優秀的舞蹈作品,提升幼兒的審美情趣。如以多媒體放映舞蹈視頻,配上歡快的音樂,色彩鮮艷的畫面,優美的動作,都能夠讓幼兒得到美的熏陶。二是組織幼兒現場觀賞少兒舞蹈演出。現場的燈光、服裝、舞姿等都給了幼兒心靈的震撼,很好的調動了他們的審美體驗。三是在游戲中獲得舞蹈技能。以生動形象的語言來描述舞蹈動作,讓幼兒在游戲般的情境下學習,效果會更好。如交替步訓練時,以“我們都是好朋友,你走我也走”來比喻兩只腳,練習基本動作時,以“春天來了,小青蛙出來活動筋骨”來形象比喻。舞蹈是一門美的藝術,幼兒舞蹈教學中如何培養幼兒的審美意識,如何讓幼兒學會感受美,是廣大教師都在積極研究的問題。筆者認為,感受美、體驗美是出發點也是落腳點,激發興趣是基礎,注重教育過程是根本,童真童趣是前提,豐富審美情趣是保證。

作者:蔣麗娜 單位:欽州市合浦師范學校

篇5

【關鍵詞】舞蹈編創;幼兒;技法與運用

中圖分類號:J71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247-01

幼兒舞蹈編創課程是一門具有較強綜合性和實用性的課程,幼兒的舞蹈編創能力可以促進幼兒對舞蹈知識的全面掌握,有利于幼兒舞蹈編創教學的開展。本文結合舞蹈教學中的實際教學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出幼兒舞蹈教學的技法及其運用,為幼兒舞蹈教學提供參考。

一、幼兒舞蹈編創教學的意義

幼兒舞蹈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的一種方式,舞蹈編創能力是培養幼兒創造能力的手段,是一種舞蹈創作藝術。而藝術創作來源于生活,來源于想象,那么舞蹈編導就不應局限于簡單的跳舞運動,更重要的是展現藝術的內在美。幼兒舞蹈編創是養成舞蹈編創技法的重要條件,編創課程是為了培養幼兒的舞臺表演應變能力,對幼兒舞蹈編創思維的拓展有較大的影響。因此,要在舞蹈編創教學中不斷提高幼兒的編創思維能力,提高幼兒各方面的素養。

二、幼兒舞蹈編創的原則

(一)專業性原則。幼兒舞蹈編創者要充分掌握舞蹈知識和各種舞蹈技能,擁有豐富的舞蹈編創經驗,有較好的舞蹈基礎,能靈活運用不同的舞蹈動作塑造舞蹈形象,可以充分利用身體動作進行優美的舞蹈表演,創作出吸引幼兒的舞蹈作品。

(二)綜合性原則。除了舞蹈專業知識,還要求舞蹈編創者了解文學、心理學、音樂、繪畫、運動、游戲等方面的綜合知識,在充分了解各種藝術知識的同時,會適當地將這些藝術運用到舞蹈編創中去,增強舞蹈編創的內涵,創造出更符合人們需求的舞蹈。編創者在進行舞蹈編創選材時,要充分考慮舞蹈的內容,選擇合適的音樂,以優美的律動組合和舞蹈動作展現出來。

(三)實踐性原則。舞蹈編創者在整個舞蹈編創過程中要結合生活實踐,從幼兒的生活特點出發,編創出適應幼兒心理特點和幼兒興趣的舞蹈動作。體驗生活中以幼兒的舞蹈動作創作的優秀作品,不斷歸納總結,深化舞蹈的內涵。幼兒舞蹈編創者要結合幼兒的舞蹈需求,不斷深化自己的舞蹈編創內涵,創作出優秀的舞蹈作品。

三、幼何璧副啻唇萄Ъ擠及其運用

(一)游戲化舞蹈編創技法及其運用。游戲化舞蹈編創技法適應幼兒的心理特征,游戲舞蹈是在教師的帶領和引導下,幼兒和教師一起伴隨著音樂的節拍進行的有規律的舞蹈動作。舞蹈動作的規律是根據音樂的節奏和內容的不同而設定的舞蹈游戲,幼兒在游戲中進行舞蹈動作的學習和表演,這種舞蹈技法符合幼兒的特點,激發了幼兒的舞蹈表演興趣,促進了幼兒舞蹈動作學習的效果[2]。部分幼兒的身體動作意識比較薄弱,可能無法準確地支配身體動作,這時在進行游戲舞蹈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音樂的內容和節奏的選擇,結合音樂的內容和節奏,做出相應的舞蹈動作,例如拍拍手、跺跺腳、摸摸頭等動作,漸漸地掌握自己身體的各部位,以便日后的舞蹈編創教學的開展。游戲化舞蹈編創技法可以使幼兒熟悉舞蹈動作的身體部位,提高幼兒舞蹈表演能力。

(二)集體舞蹈編創技法及其運用。集體舞蹈的編創對幼兒的舞蹈編創能力的提高也發揮著一定的作用,集體舞蹈是很多幼兒一起進行的舞蹈表演,其舞蹈編創要求的就是舞蹈動作的統一、舞蹈氛圍活躍、幼兒運動量適中,展現集體舞蹈的整體美[3]。集體舞蹈編創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幼兒的集體意識和團結互助精神。集體舞蹈的伴奏音樂一般都是比較有節奏感的、輕快的音樂,幼兒在舞蹈表演時可以根據音樂的內容調整自己的身體動作。集體舞蹈的動作編創過程中,舞蹈的動作要簡單,符合幼兒的身體運動特點,展現幼兒集體間的團結等特點。例如在編創數鴨子集體舞蹈過程中,就要使幼兒進行小鴨子動作的模仿,表現出數鴨子時的歡快心情。這樣的集體舞蹈的編創既表現了集體的合作意識,又展現了舞蹈的美感。

(三)律動組合舞蹈編創技法及其運用。幼兒進行舞蹈編創過程中的律動組合,是幼兒根據舞蹈伴奏音樂的節奏,進行舞蹈動作的創作,不同的舞蹈伴奏音樂、舞蹈動作、音樂的內容等都決定著不同的舞蹈律動。可能會由于幼兒沒有進行專業的舞蹈訓練,所以幼兒在學習舞蹈編創時,可以將簡單的舞蹈律動應用到舞蹈編創過程中來。

四、結束語

通過我們對幼兒舞蹈編創教學技法及其運用的分析,舞蹈編創可以激發幼兒舞蹈編創的靈感,給幼兒帶來對舞蹈學習的興趣。舞蹈編創教學技法及其運用要結合幼兒的舞蹈運動需求和幼兒的心理特點,從實踐中進行幼兒舞蹈編創,激發幼兒的舞蹈創新思維,提高幼兒舞蹈編創的整體素養。

參考文獻:

篇6

參考文獻:

[1]王穎.基于即興舞蹈的幼兒舞蹈教育[J].黃河之聲,2011,(13).

[2]馮苗.兒童舞蹈生活意義探究[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0).

[3]張婧.舞蹈《流動娃》藝術特色探析[J].大眾文藝,2012,(10).

篇7

無錫太湖旅游導游詞一

各位游客:

早上好!歡迎大家來無錫游覽,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進行太湖精華游,我感到很高興。太湖,面積2400平方公里,相當于400個杭州西湖那么大,是中國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位于江蘇,浙江兩省之間周圍有無錫、蘇州、常州、湖州四個城市。2400多年前吳越春秋時,吳王闔閭首開太湖畫舫進行水上旅游,并首創太湖般菜;唐宋時期,太湖又以盛產太湖石出名。太湖,號稱三萬六千頃,還有72座島嶼山峰點綴其間,組成了一幅山外有山、湖中有湖的天然畫卷。

我們首先游覽的是真山真水的黿頭渚公園。黿頭渚,渚就是突入湖中,三面臨水的半島,因狀如黿頭而得名。相傳明朝的時候,有一個漁夫在湖中遇到風浪,誤入黿頭渚,舍舟登岸,發現這里茂林修竹,落英繽紛,疑為世外桃源,不忍離去。后又打柴遇仙,得道出世,為這里留下罷拔幾分神秘色彩。黿頭渚向南可望煙波太湖,惡青島海濱浩淼氣概;往北能觀碧波蠡湖,有杭州西湖的明媚風光。在這么一片真山真水的自然景色中,輔之以別具匠心的人工點綴,使之成為觀賞太湖風月最理想的游覽勝地。黿頭渚以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卻遼闊的無邊風月,以及早中晚、晴陰雨景致各異的神奇變幻和春花秋月、夏荷冬雪的四時之景吸引著歷代文人墨客,無數中外游人。

(澄瀾堂)

澄瀾堂,建于1931年,是仿照明代宮殿式樣建造的,面闊五間,四周游廊,寬敞豁達,氣宇不凡。澄瀾堂的“澄”是指湖水平靜清澈,“瀾”是波瀾起伏之意,取名澄瀾堂,是說在這里可以飽覽太湖多變的天然景色。

澄瀾堂位于黿頭渚的高處,居中面湖,視野開闊,遠眺近覽,景色各異。

(甘露寺)

這里是甘露寺,甘露寺原在鎮江北固山上,是孫權的母親、劉備的“丈母娘”念經的地方。因為東吳起先建都在鎮江,火燒赤壁之后才遷都南京的。

三國城內的甘露地建于山坡之上,經二組臺階到達建在7米高的平臺上的甘露寺山門,山門內沿斜坡登上6米高的平臺,可到佛殿。殿內有釋迦牟尼佛像,旁邊是吳國太的經心,吳國太相女婿就在此拍攝。

赤壁之戰后,孫、劉曹均勢鼎立。周瑜設下“美人計”,假稱把孫權的妹妹孫尚香許婚劉備,京口招親,然后扣下劉備,逼還荊州。劉備則按諸葛亮之計,設法讓孫權之母吳國太甘露寺相親,弄假成真,并帶著孫夫人一起返回荊州。這就“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靈山大佛)

1994年10月20日,“中國無錫靈山大佛奠基典禮”在小靈山上隆重舉行,這標志著“世界第一大佛”即將誕生。

靈山大佛是一座高達88米的露天青銅釋迦牟尼立像,投資超億元,用銅700噸。比聳立于紐約赫德森河口“自由島”上的自由女神銅像——被譽為“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巨像”還高42米,用銅量是自由女神的3倍。比“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樂山大佛——“世界第一大佛”再高17米。由此可見,靈山大佛是世界之最。

靈山大佛采用錫青銅材料鑄造,除因青銅件持久耐用外,更重要的是青銅藝術是源于石器時代的古典藝術精粹,同時也是中國傳統發族文化中極為燦爛的一部分。青銅的古樸素雅和優美細致,在世界藝術上享有崇高地位,這為大佛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再者,青銅時代正在佛教形成的朝代,代表著佛教源遠流長,歷史悠久。

大佛的建筑結構設計則由設計上海東主明珠電視塔而名揚海內外華東建筑設計院承擔。此工程由于采用了高新技術,可防止巖層滑坡和巖石風化,可搞7級地震和12級以上大風,而且防雷,還設有煙警、溫警兩套報警系統,達到自動噴淋降溫、防火的聯防作用。

大佛內層主體工程于1996年5月28日舉行了封頂典禮。內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只是大佛的主心骨,然后主心骨外焊接鋼支架,鋼支架上再安裝青銅材料鑄造的大佛銅板,最后將焊接起來形成完整的靈山大佛,靈山大佛的焊縫總長度達30公里。

大佛的銅板鑄造是一頂大規模、高難度的工程,由航天工業部南京晨光機器廠承建。該廠曾運用航天技術成功地為香港寶蓮寺鑄建了“天壇大佛”,贏得了國內外各界人士的致贊譽。南京晨光機器廠根據著名雕塑家吳顯林創作的8米高靈山大佛的佛像小樣,通過電腦放大11倍再切割分片澆鑄成銅板。88米高的靈山大佛的佛體部分共由1560塊銅板拼接而成,第塊銅板平均厚8毫米,高2米,重約600公斤,共用青銅達700噸。1995年7月24日正式開爐澆鑄,耗時一年完工。1996掂5月30日,靈山大佛第一塊凈重666公斤的錫青銅板佛體開始安裝,1997年4月3日靈山大佛圓頂,1997年11月15日靈山大佛落成開光。

靈山大佛高88米,加上三層裙樓基座,總高達101。5米。大佛的腳趾前端高80厘米,趾甲寬有60厘米。

靈山大佛的建造,不僅僅是創下了一個世界紀錄,更主要的是他將在宗教文化、社會文明、經濟發展等方面產生巨大影響。

靈山勝境將成為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人文景觀,成為人們向往的游覽勝地。

無錫太湖旅游導游詞二

各位游客:現在前往游覽的是有“太湖第一名勝”之稱的黿頭渚。它距無錫市區18公里,是無錫境內太湖西北岸的一個半島,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狀如浮重翹首而得名。山清水秀的黿頭渚是無錫最佳游覽勝地,著名文學家郭沫若曾有“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詩贊,道出了重頭清今人神往的意境。游客們:在前往黿頭渚的途中,讓我先來介紹一下太湖。

【太湖概況—民間傳說—成因和物產】

有關太湖的來歷,民間有多種說法:相傳在很久以前,王母做壽,在天宮大設皤桃宴,玉皇大帝命四大金剛送去一份壽禮,是一個大銀盒,里面裝有72顆特大的翡翠,外表還雕飾著千姿百態、五顏六色的飛禽走獸,如同一只聚寶盆,令在場的各路神仙贊不絕口。但王母設宴時沒請孫悟空,于是這位齊天大圣就大鬧天宮。當他看見王帝送的這只大銀盒時,一棒打翻,銀盒便從空中翻落下來,砸到地上成了一大坑,銀盒立即化成了湖水。因湖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天”字上的一橫落在下面成一點,就是“太”,所以此湖取名為“太湖”。而72顆翡翠分撒在太湖之中,變成了72峰。本來銀盒是圓的,被孫悟空打了一棒,這便是太湖不圓的原因。

游客們:太湖的傳說,發人遐想。其實,太湖原是一個大海灣,約在5000多年前,這里地殼下陷,東部的泥沙不斷淤積,導致長江三角洲向東伸展,西部的洼地便形成煙波浩森的太湖。然而,民間傳說更增添了太湖的神秘感。

太湖為我國第三大淡水湖,自然條件優越,氣候溫和,雨量充足,物產特別豐富,水產品種多達30多種。其中以銀魚、青蟹、白蝦最為有名。各種水生植物也深受客人的喜愛,如蓮藕、菱白。水芹、藥菜等已成為人們品嘗“綠色植物”的美味佳肴。

【黿頭渚所處的位置—人文景觀的營建經過】

各位游客:我們的車開過寶界橋后,就進入了充山(也叫南犢山)。重頭清就位于南犢山西端,請看山形突入太湖水中,三面臨水,好像一只巨大黿頭伸出水面。這就是黿頭渚。黿頭渚獨占地勢,在這里可以眺望太湖,三山仙島隨波浮動,如同仙境一般,令人心馳神往。因此,在明朝時,這里早已被稱為“世外桃源”,是富人們郊游踏青的地方。

【充山隱秀—聶耳亭—鹿頂迎暉—舒天閣—范蠡堂—西子池—中日櫻花友誼林—江南蘭苑】

沿著空中列車站的石路向上,便到春花區內,大家看到的水池名叫“翠湖”,它利用地勢,順其自然回旋在幽谷之中。水邊的土山是人工堆積的,種植著桃李、杏梅、玉蘭、杜鵑、月季等花卉和竹、柳、香樟等樹木。在翠湖的水面上,架設著一曲一直兩座橋,直橋名為“跨綠”,曲橋名為“俯青”。水邊兩層樓是供游人品茗小憩的地方,上層為“醉方樓”,下層為“春風人座”。樓邊的方亭,名叫“家風”。大家繞過“寥風”小亭,穿過“俯青”曲橋,便看到山坡上林邊有一六角形的“竹亭”。6根柱子仿照毛竹形狀,十分逼真。因“個”字形如竹葉,此亭命名為“個亭”。

篇8

清華潔華親子學校地處清華大學院內,每期孩子的家長都非常重視對嬰幼兒的培養,他們很希望在親子園中,能夠學到一些兒歌、游戲,便于在家中指導嬰幼兒的活動,增加親子娛樂的時間增忝親情。

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更多的家長認識到玩具對嬰幼兒發展的重要性。家長們不惜價格的昂貴,為自己的寶寶購買他們認為是好的、適合的玩具,提供給孩子們玩耍。殊不知,雖然購買的玩具是漂亮的、耐用的、環保的、便于清洗的,但是這些玩具并非適合自己的寶寶,而且在選擇過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作為親子教師,我們要讓爸爸媽媽深刻地意識到教育不是花錢就可以解決的事情,還需要付出才智。

在嬰幼兒發展階段,什么樣的玩具既適合家長的操作,又能滿足嬰幼兒的發展需求;既能使玩具的使用期延長,又可以保持嬰幼兒對玩具喜愛的興趣,這是值得我們和家長認真思考的問題。

作為一名親子學校的教師,既要掌握嬰幼兒的心理生理特點,又要掌握不同階段嬰幼兒的發展關鍵期,還應該激發家長學習的興趣,更多的是教會家長在家中提高指導嬰幼兒的能力。教會他們組織設計適合嬰幼兒特點的游戲活動,學做簡單的教具。特別是能夠利用家中的廢舊物品制作,設計的玩具應該具有教育的功能、適合嬰幼兒的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孩子的游戲伙伴。

我在活動中,注意讓家長創編改編游戲,玩出花樣,學會創編游戲、改編游戲的方法,在“一物多玩”中,有一些體會。

我根據嬰幼兒的發展情況,初步嘗試制作了“歡樂棒”這種玩具。它制作簡單、易學,而且能夠變換多重玩法,引起了家長們的興趣。

制成成品后,我們請家長們分散活動15分鐘,自由玩耍。有的家長不會與寶寶玩耍,就模仿其他家長的樣子游戲;有的家長還特別認真的用筆記錄玩具的發放與種類;有的家長,在游戲過程中相互討論;還有的從被動的游戲,到主動的參與一一經過與家長們的探討,總結出近21個游戲。我們把21個游戲,又細分為三大領域的游戲活動,即體育領域、音樂領域、語言領域。

一、體育領域

1 走的游戲活動:

(1)把歡樂棒擺放在地上,成平行的兩行,請家長和嬰幼兒從中間走過,依次形成排隊過小橋的游戲情景。(短距離直線走)

(2)家長和嬰幼兒站在圓圈上,順時針或逆時針走,手握歡樂棒前后自然擺動,幫助嬰幼兒初步形成正確向前走、一個跟著一個走的概念。(弧線走)

(3)把歡樂棒當作需要運送的物品,從指定的地點出發,到達指定的目標。(長距離直線走)

(4)把歡樂棒擺放在地上,有一點弧度,形成彎彎曲曲的小路,請家長和嬰幼兒行走。(曲線走)

2 跑的游戲

(1)把歡樂棒別在腰上做尾巴,玩捉尾巴的游戲。(四散跑)

(2)把歡樂棒當成接力棒,進行跑的游戲活動。(直線跑)

(3)教師提供一個鈴鼓,在家中可以換成任何物品。家長手拿鈴鼓向后移動,嬰幼兒手握歡樂棒,擊打鈴鼓。(追趕目標跑)

3 跳的游戲

(1)家長與嬰幼兒手握歡樂棒,嬰幼兒站在跳床上,感知一上一下的運動的頻率,初步形成跳的概念。(原地跳)

(2)把歡樂棒平放在地上一排,家長與嬰幼兒依次跳過。(雙腳向前跳)

(3)把歡樂棒平放在地上多排,家長與嬰幼兒依次跳過。(雙腳向前連跳)

4 投的游戲

(1)學習自編兒歌《放煙花》,家長說兒歌,嬰幼兒根據內容做相應的動作。(原地向上投擲)

(2)家長和嬰幼兒站成一排或站在圓圈上,手握歡樂棒向指定目標投擲。(向前投擲)

(3)教師提供鈴鼓,家長手持鈴鼓接近嬰幼兒,嬰幼兒手拿歡樂棒向鈴鼓投去,擊打成功,鈴鼓會響一次。(擊物投擲)

(4)面對面的游戲。家長與嬰幼兒面對面站好,距離不宜過長,相互拋接。(互投)

(5)向后投。這種方法嬰幼兒做到較難,但是在游戲中能有個別嬰幼兒做到。(前提是能夠分清前后)

5 踢的游戲

(1)家長雙手扶嬰幼兒腋下,離開地面10公分左右,讓嬰幼兒體驗腳與歡樂棒的接觸可以將它踢動。嬰幼兒平衡能力穩定的情況下,可以讓嬰幼兒自由進行游戲。

二、音樂領域

1 揮舞歡樂棒,進行舞蹈表演,引發嬰幼兒喜歡聽音樂,并能夠根據音樂旋律的快慢做相應的動作。同時,在做動作的同時還可以讓嬰幼兒感知不同的旋律。舒緩的搖籃曲、節奏明快的進行曲,選擇反差較大的音樂表現形式便于嬰幼兒感知區分。

2 學習藏貓貓。游戲活動主要訓練嬰幼兒會聽音樂做游戲活動。在游戲活動中,能夠進入角色表演。

三、語言領域

1 學習方位詞(上下里外)

家長把歡樂棒放在身體的某一個方位,讓嬰幼兒學說方位詞。如:上:把歡樂棒放在頭上;肩上;腿上;桌子上;

下:椅子下;腳底下;手下;

里:書包里;兜里;書里;抽屜里;

外:門外;屋外……

2 學說一句話

把歡樂棒當成商品來賣,學說簡單的一句話。

篇9

各位游客:現在前往游覽的是有太湖第一名勝之稱的黿頭渚。它距無錫市區18公里,是無錫境內太湖西北岸的一個半島,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狀如浮重翹首而得名。山清水秀的黿頭渚是無錫最佳游覽勝地,著名文學家郭沫若曾有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詩贊,道出了重頭清今人神往的意境。游客們:在前往黿頭渚的途中,讓我先來介紹一下太湖。

【太湖概況民間傳說成因和物產】

有關太湖的來歷,民間有多種說法:相傳在很久以前,王母做壽,在天宮大設皤桃宴,玉皇大帝命四大金剛送去一份壽禮,是一個大銀盒,里面裝有72顆特大的翡翠,外表還雕飾著千姿百態、五顏六色的飛禽走獸,如同一只聚寶盆,令在場的各路神仙贊不絕口。但王母設宴時沒請孫悟空,于是這位齊天大圣就大鬧天宮。

當他看見王帝送的這只大銀盒時,一棒打翻,銀盒便從空中翻落下來,砸到地上成了一大坑,銀盒立即化成了湖水。因湖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天字上的一橫落在下面成一點,就是太,所以此湖取名為太湖。而72顆翡翠分撒在太湖之中,變成了72峰。本來銀盒是圓的,被孫悟空打了一棒,這便是太湖不圓的原因。

游客們:太湖的傳說,發人遐想。其實,太湖原是一個大海灣,約在5000多年前,這里地殼下陷,東部的泥沙不斷淤積,導致長江三角洲向東伸展,西部的洼地便形成煙波浩森的太湖。然而,民間傳說更增添了太湖的神秘感。

太湖為我國第三大淡水湖,自然條件優越,氣候溫和,雨量充足,物產特別豐富,水產品種多達30多種。其中以銀魚、青蟹、白蝦最為有名。各種水生植物也深受客人的喜愛,如蓮藕、菱白。水芹、藥菜等已成為人們品嘗綠色植物的美味佳肴。

【黿頭渚所處的位置人文景觀的營建經過】

各位游客:我們的車開過寶界橋后,就進入了充山(也叫南犢山)。重頭清就位于南犢山西端,請看山形突入太湖水中,三面臨水,好像一只巨大黿頭伸出水面。這就是黿頭渚。黿頭渚獨占地勢,在這里可以眺望太湖,三山仙島隨波浮動,如同仙境一般,令人心馳神往。因此,在明朝時,這里早已被稱為世外桃源,是富人們郊游踏青的地方。

篇10

1、四川師范大學,四川師范大學舞蹈學院是西南地區較好的一所舞蹈學院,始建于1996年,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700人,是國內舞蹈專業本、專科招生規模最大的舞蹈專業院校;

2、四川大學,四川大學舞蹈系成立于1999年,并于同年招收舞蹈表演專業方向四年制本科生,2003年獲批舞蹈學本科專業,同年招收舞蹈學專業四年制本科生;

3、四川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舞蹈系籌建于1998年,1999年,四川音樂學院舞蹈系正式向社會招生,首屆招收學生34名。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