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養殖范文
時間:2023-03-30 22:42: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蛋雞養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1技術路線
在實施過程中遵循推廣新機具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總結、推廣的原則,走如下技術路線:信息技術交流機具科學選型大戶引進示范技術指導對比試驗總結宣傳推廣技術培訓完善蛋雞養殖機械化技術規程加大推廣力度和提高技術應用水平。
1.2技術特征
在蛋雞養殖中實現喂養、排糞、環境降溫這三方面機械化作業,解決以下問題:一是解決蛋雞養殖中勞動用工大的問題,單位勞動用工可減少50%以上;二是解決人工喂料不均問題,提高飼料利用率,節省養殖飼料成本的2%;三是減少人與雞的接觸時間,減少感染機會,改善養殖環境,促進安全養殖;四是減輕勞動強度,便于集中處理糞便,減少環境污染;五是利于養殖標準化作業,提高養殖規模和效率。(1)技術關鍵:①機械設備選型;②機械設備應用與養殖工藝的較好結合,實現養殖流程的改善;③總結與機械化配套技術相適應的標準化養殖技術。(2)實施目標:①應用自動喂料機,實現飼料的定時、定量喂養;②應用機械刮糞裝置,實現雞舍糞便的機械排除;③安裝濕簾降溫系統,改善夏季蛋雞養殖環境。
2實施內容及應用效果
經過一年來的實施,無論是機械推廣數量還是應用情況均取得顯著效果。項目實施的4個鄉鎮共推廣蛋雞自動喂養設備64臺套、機械刮糞裝管理推廣置85臺套、濕簾降溫系統143臺套,總計推廣應用蛋雞養殖機械292臺套,是計劃推廣應用機械260臺的112%,設備投入費用為164.4萬元。應用于67萬羽蛋雞的養殖,增加單位純收益4.61元/羽,全年新增純收益308.87萬元。實際推廣應用的機械數量超過計劃數,其原因主要是使用效果得到了廣大養殖大戶的普遍歡迎:推廣應用養殖機械,在節省勞動用工、提高規模養殖水平、實行標準化作業、改善養殖條件和環境等方面均取得較好的效果,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明顯。(1)在蛋雞養殖的三個主要作業環節———喂養、排糞和環境降溫實現機械化作業,減少人工作業,不僅提高效率,節省養殖成本,還為促進安全和標準化養殖提供條件。減少勞動用工和勞動強度,促進養殖的規模化和標準化,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社會效益顯著。(2)改善養殖環境,實現糞便集中和無害化處理,生態效益明顯,應用前景廣闊。
3技術性能對比與分析
3.1與人工養殖方式的對比
(1)自動喂料機改變了人工2~3次/d的喂養方式,采用少吃多餐的方式喂養,改為4~5次/d喂養,總喂養量不變。通過對比試驗,可以得出:采用機械化喂養,蛋雞采食均勻,發育均勻度高于人工喂養,它們的生產性能得以充分發揮。機械化喂養一次投料量少而均勻,且每天可多次投料(4~5次/d),飼料在料槽堆積少,雞采食時飼料拋灑明顯減少;人工喂養投料勞動強度大,每天投料次數少(2~3次/d)而一次投料量大,飼料在料槽里堆積多,雞采食時飼料拋灑嚴重。使用自動喂料機投料省時省力(喂飼一次僅用11min),使人們能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該機械還設計安裝了自動噴霧灑水降溫設備,在高溫季節雞產蛋性能得以充分發揮。自動喂料機采用脈沖式可調控式給料,給料范圍為0~125g,這大大地方便了根據雞不同階段的飼料需求來調節喂料量,減少飼料的拋灑浪費。(2)清糞機與人工清理相比,不僅效率提高達20倍以上,而且大大改善了勞動者的作業環境和勞動強度。正因為此,養殖場糞便清理周期從人工清理的7~10d縮短到1d,大大改善了雞的養殖環境。(3)濕簾通風降溫系統通過對雞舍用冷風循環通風,使進入舍內的空氣率先通過被冷水覆蓋的多孔紙簾,從而在炎熱季節保證雞舍內溫度保持在25~28℃,舍內外溫度相差8~10℃,保持較高產蛋率,減少死亡率,減輕雞舍有害氣體對蛋雞侵害;同時由于采用濕簾負壓通風和微電腦開關控制,雞舍溫度保持穩定,環保又節能。(4)建德市的對比試驗數據表明:蛋雞機械化養殖后,每只雞每年可多產10個左右雞蛋。按此計算,每萬只雞的雞蛋產量可增加5t,全市700萬只蛋雞通過機械化養殖年增收將達1750萬元左右。
3.2技術成熟度及難度
建德市機械化蛋雞養殖機械化率總體上水平較低。目前雖有不少設備的性能逐漸接近或達到先進水平,但大部分機械設備跟國外先進機具相比較粗糙,高科技含量低。就全市范圍而言,養殖生產的主體仍然是鄉鎮養殖專業戶和散養戶,整體機械化率不過百分之十幾,這和發達國家90%左右的水平差距明顯。應當說,目前相對較低的機械化水平已成為制約全市蛋雞養殖能力和技術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設備配套程度和綜合效益低,設施養殖場雖配有機械化設備,但單體的多,很難做到全程機械化,人工作業仍占主要比例。由于機械設備單項作業的多,成套作業的少,投資成本大,生產效率偏低,難以達到高產、優質、低耗的目標。因此,蛋雞養殖機械化總體水平還相當落后,難以適應當前全市蛋雞養殖業蓬勃發展的趨勢,蛋雞養殖機械化還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4發展措施及建議
(1)采取多種激勵機制,加大畜禽養殖機械研
究開發力度,積極探索產、學、研相結合的研究開發思路,重點攻關蛋雞養殖關鍵環節的機械。通過加強多學科的合作和多種先進實用技術的組合配套,加快蛋雞養殖新設備、新設施及新材料的研制開發步伐,降低設施畜牧業的投入成本,推進蛋雞養殖增長方式轉變,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
(2)通過實施各種科技、農機項目,有針對性
地加大對蛋雞養殖戶的扶持力度,在對農戶購置農機具進行補貼的同時,調動農民購機的積極性,推動畜禽養殖機械化的發展。對先進適用的畜禽養殖機械設備及技術進行大力扶持和推廣,采用無償提供或購置補貼等方法提供給養殖者使用。
(3)加強設施畜禽新技術培訓和示范推廣工作。
篇2
關鍵詞:蛋雞;飼養管理;冬季
冬季溫度過低時,雞的體溫散失加快,飼料消耗增加,致使產蛋量減少,雞體消瘦,容易感染疾病,所以冬季必須做好雞的飼養管理工作。
一、防寒保暖
蛋雞的生長發育最適溫度為16~18℃,16~24℃時,蛋雞產蛋率較高。當雞舍溫度低于5℃時,產蛋率下降,低于0℃時產蛋量顯著減少,低于-10℃時停產,同時還會增加飼料的消耗量,所以適宜的雞舍溫度是提高母雞冬天產蛋率的關鍵。因此,入冬前應堵塞迎風口面的窗戶,裝好玻璃或塑料薄膜;隨時檢查四壁及屋頂,在修補除換氣孔窗以外的所有孔洞及裂縫的同時,適當提高飼養密度或加厚墊料,采用這種方法可使雞舍溫度提高5℃以上。墊料要干燥,經常翻動,與雞糞混合,促進微生物活動,使其發酵,達到厚墊草的目的。另外,堅持每天聽天氣預報,防止寒流的突然襲擊。
二、補充光照
光照能促進性腺的分泌,從而促進產蛋,蛋雞每天需16h的光照,但是冬季晝短夜長,自然光照短于12h,不能滿足蛋雞對光照的需要,因此,需人工補光。一般1m2雞舍地面有2.7~3.0W白熾燈光源就能保證光照強度,燈離地1.8~2.0m,燈與燈之間3m左右,燈與燈之間的距離要相等,一般適宜的光照強度為5~10Lx,舍內各處光照均勻,保持燈泡清潔,否則影響光照強度。另外,凌晨是一天當中氣溫最低的時候,此時的低溫對處于睡眠狀態的雞所造成的冷刺激最嚴重,因此早晨4時開燈喂料,使雞在溫度低的時候開始采食和運動,增加機體產熱量,以提高其抵御寒冷的能力,緩解冷刺激所造成的不良影響。一般情況下,晚上8時即可關燈。補充光照時間一旦確定,就要準時開、關燈,持之以恒,切不可時斷時續,忽早忽晚。
三、通風換氣
養雞場多采用高密度飼養,冬季許多養殖戶為了給雞舍保溫,都將雞舍門窗緊閉,有的養雞戶甚至整個冬天也不打開1次,致使雞舍內有害氣體氨、硫化氫、二氧化碳增多。氨和硫化氫濃度過高時,會刺激呼吸道黏膜,誘發雞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導致產蛋量下降,進而降低經濟效益。因此,要定期進行通風換氣,以排出舍內的有害氣體,保持空氣清新,一般可利用中午比較暖和時打開門窗進行換氣,并注意不要讓冷空氣直接吹向雞體,更要防止賊風。另外,為有效清除或降低舍內氨氣等有害氣體濃度,可撒過磷酸鈣,每周0.05kg/m2或30mL/m3,進行過氧乙酸噴霧,每周1次。舍內的糞便、污物要每天清掃,也可降低氨和硫化氫濃度。
四、控制雞舍濕度
舍內的相對濕度以50%~70%為宜,最高不得超過75%。要經常檢修飲水系統,避免水管、飲水器或水槽漏水淋濕雞體、飼料,造成舍內濕度和雞體散熱加大。要保證排水暢通,及時排除舍內污水。
五、注意飲水
蛋雞的飲水量與氣溫高低有直接關系,水溫過低會明顯降低雞的耗水量。這是因為雞飲低溫水后會增加體熱的損失,加重冷應激,同時對消化道黏膜造成不良的刺激,甚至引起痙攣,而影響消化和吸收。因此冬季飲溫水為好,最好飲大蒜水,能健胃,促進食欲,助消化,而且能提高雞的抗病能力,對雞瘟、雞白痢等都有預防作用。水量偏少也會影響產蛋量。一般來說,喂干料時雞的飲水量約為采食量的2倍,若連續36h不給飲水,母雞產蛋量下降直至停產,因而要保證產蛋雞的飲水。
六、改善營養水平
冬季氣溫低,體熱容易散失,需要更多的營養維持正常體溫,產蛋也需要大量營養物質,為保持高產穩產,必須改善營養以滿足雞體抵抗寒冷和產蛋的需要。首先,增加日糧的能量水平,提高玉米、稻谷等能量飼料的比例,亦可添加適量油脂,適當減少麩皮、米糠等粗纖維飼料,并依產蛋情況適當增加日糧。其次,增加維生素和礦物質,全面滿足蛋雞對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的需要,可提高蛋雞產蛋量。另外,每隔幾天喂點碎辣椒,以刺激食欲,增加雞的抗寒力,同時夜間補喂1次粒料。:
七、疾病防疫
冬季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有傳染性喉氣管炎、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鼻炎和慢性呼吸道病等。對于這些疾病,除了做好日常的飼養管理工作外,還要按當地的疫病流行情況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并按程序有條不紊的免疫,使產蛋雞獲得較強的抵抗力,以防止疾病在雞群內擴散,從而在產蛋相對較少的冬季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八、減少應激
各種應激反應都會造成雞產蛋量下降或停產。因此,要保持雞舍內外及周圍環境安靜,禁止高聲播放音響、鳴笛等,以防雞受驚嚇而影響產蛋。飼養人員要穿著固定的工作服,嚴禁穿著紅色衣服進入雞舍,工作時動作要輕緩,嚴禁外界人員和車輛進入雞舍。要堵塞雞舍及雞場內外的鼠洞,定期在雞舍及雞場內外投放鼠藥以消滅老鼠;要防止犬、貓、鼠等進入雞舍驚嚇雞群。如有應激因素存在時,可在飼料中添加多種維生素,對由于應激反應造成的產蛋量下降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參考文獻
[1]付健康,王玉紅,崔春生,等.談談冬季的飼養管理[J].河南畜牧獸醫,2007,28(2):40.
[2]張桂新,張明江.產蛋雞冬季的飼養管理技術要點[J].吉林畜牧獸醫,2006(3):36-37.
篇3
【關鍵詞】無公害;蛋雞;養殖
無公害蛋雞生產是以保護人類健康、生產安全放心無公害雞蛋為目的的生產經營活動,它是人類社會健康發展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村穩定、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1 蛋雞養殖產業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蛋雞養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形成了大型規模化養雞場、牧業小區和農戶養殖這三種主要養殖形式。但同時,蛋雞養殖產業在宏觀管理、疫病防控、良種繁育技術、消費引導等層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1 生產規模小,生產水平低
目前,蛋雞養殖行業內存在許多小規模生產者,多為片面追求眼前利益而階段性低水平涌入,其盲目性和從眾性特點突出,這使行業主流受到了嚴重的沖擊,進一步降低行業利潤。另一方面,在沒有明確統一的國家質量標準、檢測監管制度又不完善的情況下,蛋雞養殖完全依靠市場自由競爭,這使得蛋雞品種相對單一,養殖過程簡單、養殖環境較差、養殖成本較低的低質低價雞蛋更易暢銷,而許多優質雞蛋反而無法獲得優價。
另外,由于蛋雞生產方式比較落后、規模化程度不高、先進適用技術的成果轉化率低,使得雞蛋生產水平較低。
1.2 食品安全隱患不容忽視
一方面,當前蛋雞養殖過程中存在安全衛生不達標、環境污染等問題,進雞、用料、污物處理、免疫制度等雜亂無章,缺乏統一的行業管理,疾病交叉感染,不少養殖戶綜合保健意識淡薄,衛生防疫意識差。另一方面,在蛋雞生產過程中,一些不法商販使用國家嚴禁使用的各種藥劑、抗生素、有機砷制劑等有毒有害物質作為飼料添加劑,導致藥物殘留超標,嚴重危害消費者安全。
2 無公害蛋雞養殖的相關政策措施
針對這些存在的問題,結合當前蛋雞養殖產業現狀,試提幾點體會和建議。
2.1 加大投入,轉變養殖方式
堅持“市場導向、科學規劃、分散養殖、適度規模、合理布局”的思路和“高起點、嚴把關、慎運作”的原則,在穩定現有生產規模、區域布局和產業鏈條的基礎上,通過加大政府和農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機構對蛋雞生產的投入力度、建立政策性蛋雞保險機構、吸納社會資金等途徑增加對蛋雞生產的資金投入,大力發展規模養殖,積極引導群眾利用荒地、坡地、旱地建雞場,盡快完成傳統養殖向無公害養殖方式的轉變,不斷提高蛋雞飼養的數量和質量。
2.2 科學養殖,規范飼養管理
堅持以“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為取向,全面推廣良種、喂養優質標準飼料、程序化免疫,提高蛋雞生活質量,提高蛋雞產蛋率;加大循環經濟發展力度,充分發揮蛋雞專業合作社的主渠道作用,積極開展種雞養殖、雞糞處理及飼料加工項目,拉長蛋雞生態養殖產業鏈;必須堅持發展現代蛋雞產業與建設文明新村相結合,堅持產業發展與節能減排相結合,生態養殖與綠色種植相結合,實現蛋雞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2.2.1 選擇無害場址
應在經省級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批準認證的無公害畜牧基地內選擇場址,場址內應設置專用的糞便、病死雞等廢棄物貯存和處理設施,以便對其進行統一集中的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
2.2.2 建造實用雞舍
以有利于為無公害蛋雞提供繁育和生產所需要的適宜溫度、濕度、光照、飼養密度、通風換氣、防止鼠鳥侵擾等為前提建造雞舍。同時所有的建筑材料不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質。
2.2.3 引進健康雛雞
應到畜牧行政主管部門認可(即獲得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的種雞場引進合格雛雞,完善良種繁育體系。到外地引進雛雞前還應向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報檢,雛雞起運前要對運輸車輛進行徹底清洗和消毒,并由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出具雛雞消毒證明和無疫區證明。雛雞引進后應隔離觀察至少15~30d,經獸醫確認為健康后方可進入生產區進行飼養管理。
2.2.4 使用綠色飼料
飼料原料、配合飼料、濃縮飼料、添加劑預混料和飼料添加劑應色澤一致,無氧化、蟲害、鼠害、結塊、霉變和異味等現象,有害物質和微生物允許量符合農業部頒布的《飼料衛生標準》。食槽中變質、發霉的飼料結塊應及時清除。飼料要在干燥、通風、衛生的條件下進行包裝、貯存和運輸,加藥飼料和非加藥飼料要標明并分開存放。飼料中可以添加農業部頒布的 《允許使用的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所規定的或取得試生產產品批準文號的飼料添加劑品種,但應嚴格按照產品標簽所規定的用法、用量進行使用。
2.2.5 進行標準管理
采用“全進全出”制和循環自由供飲水系統,要根據無公害蛋雞在不同生育和生產階段的生理特點為其提供和普通蛋雞一樣的適宜溫度、濕度、光照、飼養密度和通風換氣等雞舍環境,每天查看雞群采食和飲水等日常飼養管理的操作落實情況,將雛雞引進情況、雞群健康狀況、飼料和添加劑名稱、防疫和用藥情況以及每天的飼養記錄等內容及時準確地記錄并存檔保存2年以上,要對抽檢合格的正常雞蛋進行標準化收集、消毒、包裝、貯存和銷售。
2.2.6 降低藥物殘留
本著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原則認真執行允許使用藥物的種類、劑量、配伍、期限和停藥期等,選購信譽度較好的獸藥生產單位的藥物,在獸醫人員的指導下使用有處方的藥物,提倡聯合用藥、交叉輪換用藥和盡量使用酶制劑、中草藥等綠色獸藥及有機微量元素。使用藥物添加劑時,不得將成藥或制藥原料、殘渣直接添加到飼料中。產蛋雞開產前5周和產蛋期間發生疫病必須使用藥物治療時,從開始用藥到停藥期結束期間內生產的雞蛋不得作為商品雞蛋出售,應一律銷毀。
2.2.7 規范疫病防治
定期對周圍環境、設備用具和雞體本身等進行清潔消毒,不在產蛋期間使用酚類
和醛類消毒劑;對進入生產區或雞舍的人員嚴格消毒并更換干凈的工作服(鞋),每棟雞舍由專人進行管理并實行用具專用,飼養人員均不是傳染病患者,不在飼養區內飼養、宰殺其他畜禽;發生疫病時及時上報并對患雞進行隔離、確診和治療,根據鄰近地區雞病流行情況對禽流感等疫病科學地進行免疫接種和疫情監測。
3 促進協作,創新服務模式
篇4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機械化越來越成為實現畜牧養殖規模化的必由之路。同時,其也是提升包括蛋雞規模養殖在內的畜牧養殖效率的動力之源。因此,開展有關規模化對蛋雞規模養殖效率影響的調查與分析,對提升我國的蛋雞規模養殖水平,實現畜禽養殖的規模化和集約化、現代化意義重大。基于此,通過調查與研究,分析機械化對蛋雞規模養殖效率的影響。
關鍵詞
機械化;蛋雞;規模養殖;技術效率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與技術的發展進步,畜產養殖的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蛋雞規模養殖的勞動強度,提高了蛋雞的生產效率和產量,機械化開始成為實現蛋雞養殖規模化的基礎性條件[1]。筆者經過調查了解到,蛋雞的規模化程度已經達到了80%,相對于生豬、肉雞等畜禽品種水平較高。盡管如此,還是存在著自動化程度低、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因此,為了提升蛋雞規模養殖效率,提升我國畜禽養殖水平,開展機械化對其的影響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1蛋雞養殖行業的現狀
目前,蛋雞養殖呈現出了新的態勢。隨著科學技術和機械化的發展,蛋雞養殖產業淘汰了一批中小型的蛋雞養殖場,并建立了許多大中型的規模化、集約化的標準蛋雞養殖場,機械化和集約化程度都有所提高。但是,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區和縣市依然采用小群體、小規模的養殖方式,還有一些地方存在多種養殖方式。經過筆者的實地調查和研究發現,目前蛋雞養殖行業基本上分為2種,一種是機械化或半機械化蛋雞養殖,一種是純人工蛋雞養殖[2]。在機械化或半機械化蛋雞養殖場,蛋雞的養殖規模往往能夠達到2萬~3萬,養殖周期也保持在500d以內。在養殖過程中,行車自動喂料、自動飲水、集中集蛋、傳送帶清理糞便和機械風機降溫等機械化或半機械化方式大大提高了蛋雞養殖的效率,縮短了養殖周期。而在人工蛋雞養殖場,養殖規模往往只能達到4000~5000,養殖周期也常年徘徊在550~600d。養殖、喂料、飲食、清糞和通風這些工作統統需要人工操作,效率較為低下。
2機械化對蛋雞規模養殖技術效率的影響
2.1傳統的人工養殖的蛋雞成本與效益
以筆者實地調查的山東省某人工蛋雞養殖場為例,在其人工養殖初期,機械化程度較低,養殖科技水平也較低,且多表現為家庭養殖,養殖場規模較小,雞舍的建筑時間較長。筆者在調查和查閱資料后得出,人工養殖的蛋雞成本,主要包括飼料費、水電費、養殖人員工資、技術人員工資和修繕費等。根據計算,一只蛋雞的養殖成本大概維持在160元左右。在這期間,該農場人工養殖的大多是羅曼粉蛋雞,雖然其成期和產蛋期的成活率都最高,但其高峰產蛋期的產蛋率最低,大約80%;而且高峰期的持續時間相對較短,其飼養的周期較長,平均的雞蛋破損率也比較高,幾乎達到了1%。此外,由于人工效率低下的緣故,一個人只能飼養1000只左右的蛋雞。加上淘汰掉的蛋雞、雞糞售賣和雞蛋售賣的總收入,人工養殖的每只雞的收入大概在167元左右,單只雞的純利潤在7元左右。
2.2現代機械化養殖的蛋雞成本與效益
引入機械化養殖方式后,該養殖場的蛋雞養殖效率明顯提升。同時,伴隨著機械化的投資與投入,單雞的成本也有所提升。由于其養殖器械均為最新的機器設備,因而沒有管理費和維修費用。通過調查和研究得知,其養殖費用主要包括水電費、飼料費、技術人員工資、養殖人員工資、相關的財務費用和產蛋期人工的費用等。根據計算,一只蛋雞的養殖成本大概維持在230元左右。該養殖場通過機械化方式養殖的蛋雞產出的雞蛋,成本較高,且具有一定的品牌效應,因而售價也高于原來的人工養殖的售價。機械化產出的雞蛋大概可以賣出13元/kg左右的高價。再加上淘汰掉的蛋雞收入和售賣雞糞的收入,養殖一只蛋雞所帶來的總收入約為265元左右,其純利潤為35元左右。
2.3不同蛋雞養殖方式的成本與收益的比較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人工養殖時的成本較低,但相應的純利潤也較低。而在引入了機械化的養殖方式之后,雖然其養殖成本大幅增加,但相應的養殖效率、產出效率和單雞純利潤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3人工養殖和機械化養殖的對比與分析
從機械化蛋雞養殖的角度來看,機械的蛋雞養殖比人工養殖的綜合技術效率和收益要高。這充分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機械化養殖充分體現出了科學技術在養殖中所發揮的優勢。同時也得出,不同的機械類型所表現出的規模養殖效率的規律是有所不同的。采用機械化喂料、機械化采蛋,所形成的蛋雞規模養殖效率較高。
4結語
通過對當前的人工養殖和機械化養殖的現狀進行分析,得出了許多結論。譬如機械化養殖可以大幅提高蛋雞養殖的規模經濟,提升其蛋雞養殖技術效率;同時,人工養殖的最大制約因素是人均養殖的蛋雞數量太小,導致生產效率低下。由此可見,機械化對于蛋雞生產養殖的技術效率影響巨大,各養殖戶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使自己的養殖達到機械化程度。
作者:周地清 單位:江西省彭澤縣棉船鎮畜牧獸醫站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 氣象災害 蛋雞養殖 溫度
[中圖分類號] S8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10-0258-01
由于蛋雞禽白血病的蔓延,2012年7月―2013年10月,調查小組對江蘇徐州地區的18個蛋雞養殖場進行了抽樣調查,對著1800份的取樣分析后,調查結果顯示,各個蛋雞養殖場的蛋雞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感染禽白血病的現象,A/B亞型禽白血病在江蘇徐州蛋雞場內很普遍。通過分析研究后發現,這時期氣象災害的頻繁發生對蛋雞養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蛋雞養殖戶近幾年已經因對氣象災害的防范措施不到位,致使養殖場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損害。
一、氣象災害對蛋雞養殖的危害
1.氣象災害對蛋雞養殖溫度的影響
由于受大氣環流、冷暖氣團移動等因素的影響,高溫、低溫、霜凍、連陰雨、寒潮以及干旱等氣象災害會對大氣的溫度產生影響,同時,大氣溫度的變化將會對蛋雞的養殖產生影響。例如:在育雛期,如果雞舍的溫度適宜的話,蛋雞就會很活躍,到處運動,均勻分布;如果雞舍受到高溫的影響,蛋雞就會出現張嘴大喘氣以及張翅等癥狀;相反如果受到低溫氣象災害的影響,蛋雞會為了保持自身的溫度,而縮著頭并扎堆。成熟的蛋雞千只的產蛋量大概在900個,溫度過低或者過高的話,蛋雞的產蛋量只能達到600個左右。
2.氣象災害對蛋雞養殖濕度的影響
大(濃)霧、連陰雨、積澇等氣象災害對蛋雞養殖的濕度會造成影響,這樣對蛋雞的質量和產蛋量會產生嚴重的影響。過低的濕度會使蛋雞的毛變得很干,污染物等漂浮在空氣中,引起蛋雞患呼吸道疾病;過高的濕度,不利于雞舍的散熱,使雞舍處于悶熱的狀態,極易滋生細菌,引發大規模的禽流感等感染性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時防控,將會對養殖造成巨大的損失,一定程度上也會危害人類的飲食安全和身體健康。由于濕度變化造成蛋雞感染疾病,很多成熟蛋雞會出現短暫的歇蛋期,導致蛋產量降低,相比于平時,產蛋率會下降5%左右,如果感染范圍較大的話,產蛋率會明顯降低很多。
3.氣象災害對蛋雞養殖光照的影響
光照有促進蛋雞性成熟的作用,同時關照也有助于提高蛋雞的產蛋。在養殖蛋雞的過程中,合理的適宜的光照將有利于防止蛋雞早熟并且也可以提高蛋雞的產蛋率,延長蛋雞的產蛋高峰期。氣象災害這些不可控因素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光照,例如:在暖氣團的影響下,出現連續長時的艷陽天,在這種情況下,處于生長期的蛋雞會出現早熟的現象,嚴重違背了蛋雞的正常發育進度,對蛋雞以后的產蛋量和蛋雞的質量都會產生危害。新安縣某養殖戶600只蛋雞在雞群健康狀況良好的時候,產蛋率在90%,由于陰天氣,光照減少,產蛋率下降至40%左右,天氣放晴后,產蛋率才得以恢復。
二、對氣象災害的避抗對策
1.在遇到氣象災害時注意實時觀察蛋雞的情況
當遇到比較明顯的氣象災害的時候,蛋雞養殖戶要加強對蛋雞的糞便、呼吸以及產蛋率等情況的觀察,蛋雞養殖戶要進行及時的巡視,對于脫肛雞、病弱雞等出現異常的雞,要及時地進行隔離處理,防治疫病的擴散以及蛋雞死亡率的增高。另外,要對雞舍以及飼養區進行消毒處理,并且對雞舍的溫度、濕度、光照等進行調節。
2.蛋雞養殖戶要人為地控制雞舍的光照
蛋雞養殖戶在光照不足或者氣溫比較低的時候,要采用現代化的設備,用光照燈增加雞舍的光照,順便提高雞舍的溫度。尤其在蛋雞的產蛋期間,養殖戶更應該重視光照的時間和光照強度的控制。例如:在蛋雞18周的時候,可以在蛋雞群都達到標準的情況下,每兩周把光照的時間增加三十分鐘,等到了蛋雞的產蛋高峰期的時候必須保證每天的光照時間保持在十六小時,但是如果蛋雞的體重沒有達到標準,可以在二十周的時候再增加雞舍的光照時間。蛋雞產蛋高峰期間,雞舍的光照強度和時間必須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不能隨意地縮短光照時間,也不能隨意地減弱光照的強度,以保證蛋雞的質量和產蛋量,降低氣象災害對蛋雞養殖光照和溫度影響。
3.加強對疫病的防控
養殖戶可以在氣候變化無常的時候,在蛋雞的飲水和飼料中加入適量的土霉素、環丙沙星、丁胺卡那、氟哌酸、慶大霉素等抗生素、中草藥或者抗菌藥,防治在氣象變化下出現腸炎、大腸桿菌、雞霍亂、慢性呼吸道等疫病;其次,保證一周一次對雞舍及蛋雞的活動范圍進行消毒,加強雞舍的衛生管理,防止因為細菌的滋生導致疫病的侵襲,避免對蛋雞群造成嚴重的影響;再次,蛋雞養殖戶也可以喂飼蛋雞一定量的速溶多維、延胡素酸、維生素C等,提高蛋雞的抵抗力,減輕不必要的應激反應并提高蛋雞的營養需求,提高蛋雞的產蛋率;外來人員應該減少其進入蛋雞飼養區,蛋雞飼養人員在進入飼養區的時候需要提前進行消毒。氣象災害我們不可控,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提高防范措施來避抗氣象災害對蛋雞養殖的影響。
我國蛋雞產業經過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快速發展,一躍成為養殖規模和雞蛋產量位居世界第一的生產大國。但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蛋雞產業的發展水平仍遠遠落于這些發達國家之后。氣象災害作為影響蛋雞養殖的影響因素之一應該受到重視,盡量避免其造成的危害和損失,各個部門和相關人員都應該把氣象災害對蛋雞養殖業的危害重視起來,研討出有利于我國蛋雞養殖業發展的避抗對策。
參考文獻
[1]趙顏;蛋雞產蛋率下降的原因分析及對策;《當代畜牧》;2013年35期
篇6
一、材料與方法
1. 試驗動物
選取均勻度好、健康的30日齡脫溫固始雞和草蛋雞母雞,固始雞500只,草蛋雞650只,共計1150只,由雅安鳳茗谷禽類養殖專業合作社提供。
2.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單因子試驗設計,按雞品種分為兩個處理組。
3. 飼糧
參照美國NRC(1994)中的蛋雞飼養標準和中國NY/T33-2004中的蛋雞育成期飼養標準并結合生產實際情況,配制育成前期 (30~50日齡) 、育成后期 (51~133日齡)兩個階段玉米-豆粕型飼糧(粉料),飼糧組成及營養水平見表1。
注:①預混料為正規廠家生產的育成期預混合飼料,提供蛋雞育成期微量礦物元素(鐵、銅、錳、鋅、硒)、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D3、維生素E、維生素K3、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葉酸、煙酸、泛酸鈣)、蛋氨酸、膽堿、鹽、磷酸氫鈣、鈣粉。②營養水平是根據大料配方推測的數值,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鈣、磷等營養指標主要由預混料提供,滿足蛋雞育成期營養需求。
4. 飼養管理
試驗在雅安鳳茗谷禽類養殖專業合作社的鳳鳴鄉千畝海棠樹林下養殖基地進行,試驗時間為2016年4月8日至2016年7月20日,共計104天。試驗雞群在棲息的發酵床圈舍、消毒免疫程序、放養輪牧、飼料營養、管理程序等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進行育成期飼養。
5. 指標的測定
生產性能指標測定:30日齡體重、133日齡體重,試驗期間記錄每天采食量、死亡數,試驗結束計算平均采食量、成活率、育成期增重、料重比。
經濟效益指標:根據飼料原料和預混料價格行情,育成期飼料單價為2.6元/千克,育成期死雞折價20元/只,育成期增重折價30元/千克。在人工、藥物、疫苗、水電等投入基本一致的情況下,飼料費用在養殖成本中占比很大,本次試驗以飼料費用作為養殖成本投入,死淘雞折價作為養殖成本扣除。育成期雞的增重折價作為育成期養殖產出。育成期養殖總利潤=雞增重折價-飼料費用-死淘雞折價,育成期養殖平均效益(元/只)=育成期養殖總利潤/不同處理組雞存欄數。
6. 數據統計處理
試驗數據用Excel2003進行整理并進行比較。
二、試驗結果
試驗雞育成期(30~133日齡)生產性能對比具體見表2,兩個試驗雞群雖然都存在受到外力(壓死、咬死等)不可抗逆死淘情況,扣除不可逆外力引起死亡,以育成期正常死亡數計,固始雞成活率達到96.2%,草蛋雞成活率94.15%,固始雞成活率高2.05%。在料重比指標上,育成期固始雞為7.27,草蛋雞為6.05,可見草蛋u的飼料轉化率高于固始雞16.78%。在本試驗情況下,育成期草蛋雞體增重高于固始雞,正常成活率固始雞高,料重比則草蛋雞低。
育成期試驗雞養殖效益對比具體見表3,由于草蛋雞的料重比低于固始雞,育成期養殖效益(雞增重折價-飼料費用-死淘雞折價)草蛋雞較高,每只雞平均收益達到15.26元,比固始雞高出7.17元/只。
三、討論
在生產性能方面,本試驗結果表明育成期草蛋雞體增重和飼料轉化率優于固始雞,推測原因草雞是“土雞”的統稱,本試驗所選草蛋雞是融合了產蛋雞血緣的蛋肉兼用雞,含地方雞血液比例相對低于固始雞,其體重和體型相對較大,采食量要高于固始雞,生長速度相對較優,飼料轉化率相對較高;固始雞由于地方雞血緣比例高,抗應激能力相對較強,其成活率高于草蛋雞。
在養殖效益方面,由于飼料費用占養殖成本60%以上,本試驗以飼料費用作為惟一養殖成本進行概算,育成期雞增重是以土雞市場售價30元/千克進行折算,而育成期的死雞統一按20元/只的飼養成本折算,飼料價格按當前玉米、豆粕、預混料的價格進行概算。由于育成期草蛋雞的飼料轉化率和體增重都高于固始雞,本試驗概算的單位養殖效益草蛋雞較高。
篇7
層疊式籠養蛋雞飼養模式為新興的集約化養殖模式,國內對此模式下的球蟲病防控鮮見報道。絕大部分養雞生產者、專家及學者均認為球蟲病大多發生于10~30日齡的雛雞或35~60日齡的青年雞,籠養雞、成年雞則較少發病。根據筆者對層疊式籠養蛋雞的飼養實踐,認為需要對該養殖模式下產蛋雞的球蟲病予以足夠的重視。目前國內層疊式籠養蛋雞發展速度較快,筆者作為一個投產不久的30萬只層疊式籠養商品蛋雞養殖場的技術主管,經歷了一例蛋雞群暴發球蟲病的病例,通過觀察分析,探究了這一養殖模式下球蟲病發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控意見。
1發病情況
2011年10月27日,筆者接到某蛋雞場場長報告稱該雞場已經轉入產蛋雞籠的108日齡商品蛋雞突然出現了較多死亡。筆者迅速趕赴該雞場進行處置。該雞場的蛋雞養殖模式及飼養設備先進,采用全封閉式輕鋼結構雞舍,六層層疊式蛋雞籠養設備,自動喂料、自動飲水、自動集蛋、自動清糞(每層一條輸糞帶)、濕簾降溫與機械通風,每棟飼養商品蛋雞44 500只。筆者經過淋浴消毒進入雞舍后發現籠中的部分雞已經死亡,部分雞精神萎靡,羽毛蓬亂,縮頭閉眼、扎堆,白色糞便上帶有暗紅、鮮紅色糞便。死亡雞主要集中在中下層雞籠,截至當天共死亡272只。
2剖檢病變
將5只瀕死雞送到解剖室進行解剖,可見其盲腸腫大,粗如拇指,內有血凝塊或血液;小腸、心臟、肝臟、脾臟、肺臟等器官無其他明顯病變。
3診斷
取雞盲腸中的糞便、刮取盲腸壁病變部位少許上皮組織置于載玻片上,加生理鹽水1~2滴,調勻,加蓋玻片置顯微鏡下觀察,可看到寬卵圓形或橢圓形卵囊。根據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及鏡檢,初步診斷為球蟲病。
4防治措施
針對病情,指導車間負責人迅速對全群雞使用抗球蟲藥物進行防治。將自動加藥器刻度值調至2%位置,使用克球(主要成分為30%磺胺氯吡嗪鈉)進行喂服。藥物用量:第1天用克球(100g藥對150kg水)+多維;第2天用克球(75g藥對150kg水)+多維;第3天用克球(50g藥對150kg水)+多維,第4天用克球(50g藥對150kg水)+多維+黃芪多糖。第5~6天用黃芪多糖+多維,第7~9天用克球(50g藥對150kg水),每天均全天飲用。在當天用藥后死亡10只,第2天死亡12只,第3天死亡2只,第4天死亡1只,病情得到了控制。
該場隨后又引進兩批蛋雞,每批雞苗45 000只。筆者對其提供如下球蟲病防治方案:
(1)育雛期和育成期在每噸飼料中加入1%馬杜霉素500g。
(2)20日齡至126日齡期間,每隔20d左右交替使用克球、球蟲血痢凈(主要成分為鹽酸氨丙啉、磺胺喹噁啉鈉、維生素K3、增效劑、黏膜修復劑等)、利來球清(主要成分為地克珠利)等,在轉群前后各使用1次。
(3)平時搞好雞舍的衛生消毒,加強雞舍通風工作。
該場按此方案實施后,雞場的球蟲病僅零星發生,轉入蛋雞籠后沒有再發生球蟲病。
5小結與討論
(1)本次盲腸球蟲病暴發來勢較猛,因防治及時,僅死亡297只雞,病死率0.67%。因此,對于球蟲病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是很容易控制的。
(2)對球蟲病的流行病學必須重新認識。普遍認為球蟲病是地面平養雞普遍存在的問題,對于階梯式籠養蛋雞產蛋期間發生球蟲病確實少見,但對于新興的層疊式籠養蛋雞來講,球蟲病似乎并沒有通過籠養而得到改善。據筆者了解,球蟲病在國內一些大型集約化層疊式籠養蛋雞場中并非少見。
(3)對于層疊式籠養蛋雞發生球蟲病的原因,根據現場多次觀察,可能是在層疊式籠養蛋雞條件下,每次輸送帶輸完糞后總有一些雞糞殘留其上,雞啄食殘留在輸送帶上的糞便而感染發病。
篇8
【關鍵詞】耕水機 淡水養殖 技術 效益
1 耕水機淡水養殖技術原理
耕水,顧名思義,就是對養殖水體進行“耕耘”攪拌,耕水機的犁片在電機的帶動下,驅動水塘的底層水向上提升,由表面中心向四周緩慢推開,然后下降回流到水塘底部,再上升到水塘表面,由此上、下層水形成一個大范圍的環流回路,整個水塘變過去的“死水”為活水。在循環過程中,上升到表面的底層水通過與陽光曝曬和空氣接觸,利用大自然的光能風能,加速分解提升到表面的水底亞硝酸鹽和有機沉淀物,從而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同時,經過凈化和“吸入”大量氧氣的表層富氧水,從回流到水塘底部,實現了池塘溶氧和氣溫均勻分布,抑制厭氧菌而促進異養菌生長發育。水塘上、下水層通過長時間的循環對流,最終形成了一個水質清潔、溶氧水溫和酸堿度上下均勻的、適宜魚蝦等水產物生長的水體環境,是傳統“流水不腐”這一凈水理念的現代體現。
2 耕水機淡水養殖技術性能分析
為探索總結適宜的水質優化技術模式和技術規程,在項目進行中,課題組對實用耕水機的試點水塘和單純使用增氧機的傳統養殖水塘開展了試驗對比研究,對比試驗水塘選在我區石橋鎮辛店村漁業養殖專業戶趙傳華養殖場內。
2.1試驗部署
試驗分3組:第1組為增氧效果試驗,試點水塘僅使用耕水機,測定耕水機增氧效果;第2組為垂直分布試驗,測定溶氧、水溫上下分布均勻效果;第3組為水質優化試驗,試點水塘使用耕水機和增氧機,與單純使用增氧機的傳統水塘,對比驗證水質清潔優化效果。
2.2試驗條件
耕水機采用珠海耕水環保清潔有限公司生產的風光牌耕水機,增氧機采用750 W葉輪式增氧機。
2.3 數據記錄與分析
(1)耕水機增氧能力試驗。記錄耕水機增氧能力的數據見表1。試驗可知,功率大小不同的耕水機增氧效果是一樣的,數據結果都為0.11 kg/h(氧氣),增氧效果弱。但耕水機工作時,產生顯著水體環流和上下水層交換現象。(2)溶氧水溫上下分布試驗。試驗可知,上下水層開機24 h后,水溫均勻度達到97.8%,溶氧均勻度達到97.5%,基本趨于穩定,耕水機具有良好活水攪拌能力。(3)水質優化試驗 試驗可知。耕水機運行時,養殖水體的BOD和 COD分別降低了26.7%和27.3%,浮游物質、氮、磷、鐵、錳分別降低了85%、38%、58%、67%,透視度增加了1倍,濁度和色度降低了近50%,電耗僅為1/60。耕水機與傳統增氧機相比,具有水質改善功效,節能效果顯著。
通過對比試驗和材料分析可知,耕水機使用得當,運行一定時間后,具有均勻分布溶氧水溫和酸堿度、清潔水質的效果,并有一定增氧效果,為水產養殖物構建了優良的水質環境、為提高水產品品質和產量提供了可靠基礎。
3耕水機淡水養殖技術應用效益
通過試驗對比分析,應用耕水機水質優化技術節約電力30.5%,節約餌料13.2%,節約農藥20.7%,每1 hm2每年分別節約用電費用1143元,節約餌料費用2772元,節約農藥費用435元,合計每1 hm2每年節約養殖成本4450元;水產養殖產量提高15.6%,產值提高21.4%,每1 hm2每年平均爭創效益3852元,每1 hm2每年增收節支效益合計達到8302元。不僅如此, 耕水機水質改善和優化主要是通過葉片驅動,攪動養殖水體緩慢流動,實現上水層、下水層的循環對流,利用大自然的陽光和空氣分解有害物質,促進異養菌生產,達到水質清亮,溶氧、水溫均勻分布,為養殖產品構建適宜的水體環境,大大節約農藥使用,而且耗能低,只相當于家用日光燈的耗電能力,安全綠色環保低碳,體現了現代農業的發展理念。
4 耕水機淡水養殖技術模式和技術規程
4.1技術模式
通過在實踐中的探索、試驗、總結,課題組形成了科學有效的機械化水質優化模式:耕水機+增氧機配合使用,實現優化水質和增氧的雙重效果。即:根據養殖物品種和天氣變化引起的對溶氧需要的不同,耕水機械和傳統的增氧機械配合使用,實現清潔水質和增氧的雙重效果,從而達到優化水質、構建適宜水體的技術效果,為水產養殖業提升綜合效益,奠定堅實基礎。
4.2技術規程
篇9
一、養蝦的習性
青蝦廣泛地生活在湖泊、溝河之中,最喜棲息于多水草的淺水水域,它屬雜食性動物,幼體以浮游生物為主,成蝦食以水生植物腐敗莖葉為主。青蝦一般在7~9 月間產卵,每次產卵800~1200粒。由于受精卵得到母體良好保護,天然孵化率在92%以上。幼體經過3~4次脫皮,即變成幼蝦。幼蝦只需2~3個月時間,即可成熟產卵。青蝦繁殖力較強,雌蝦排卵孵化以后,很快就能再度排卵。
二、青蝦的養殖
青蝦養殖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直接放養青蝦,每畝放雌蝦500~800只,雄蝦300~500只,應在4月底5月初放養它。二是放養人工培育的幼蝦:先用一畝左右的池塘作繁殖池,在立夏前,從外河捕捉懷卵親蝦10~12.5公斤,從中選擇個體健壯、懷卵量大的放入池內,池中放入水草或楊樹根。待產期間每天上午喂豆漿一小桶 (約1公斤黃豆),后投一桶菜餅或糖糟的漿水(約干品5公斤)。幼蝦孵出后20天,可育出幼蝦250廳只。人工飼養青蝦,畝產可達15~25公斤,高產的可達 40~50公斤。
三、餌料供應
青蝦食性較雜在人工飼養時,各種人工飼料都可飼喂,如螺螄、蠶蛹、蠅蛆、魚粉等,植物性飼料有豆餅、米糠、麥麩酒糟等。投餌時間以下午5時為宜,可均勻撒在蝦池四周,數量適當,以免青蝦因饑餓而互相殘殺。
篇10
關鍵詞:羅非魚;養殖;技術
中圖分類號:S9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09-0197-1
1 概況
羅非魚是我國淡水水產品出口量的主導品種之一。2008年,全國羅非魚產量已超過120萬噸,出口量超過21萬噸,出口額4.5億美元。羅非魚是我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品種之一,也是最具產業化發展條件的品種,已走上產業規模化發展道路。
2 羅非魚的主要品種
目前,羅非魚的主要養殖品種有莫桑比克羅非魚(俗稱非洲鯽或越南魚)、尼羅羅非魚、奧利亞羅非魚以及各種組合的雜交后代等,當前主要養殖的是奧尼雜交種及尼羅羅非魚經過選育的吉富羅非魚。羅非魚是近年才大力推廣的優良新品種。由國際水生生物資源管理中心等機構通過對4個非洲原產地直接引進的尼羅羅非魚的品系(埃及、加納、肯尼亞、塞納加爾)和4個亞洲養殖比較廣泛的尼羅羅非魚品系(以色列、新加坡、泰國、中國臺灣)經混合選育獲得的優良品系,目前吉富已選育到17代,吉富品系每向下選育一代,其生長速度就加快6-12%,其生長速度的確是很快的。
3 羅非魚的成魚養殖
3.1 新建魚塘和舊魚塘改造 魚塘面積盡可能建成15畝以上,有條件的還可更大一點,水深3-4米,要求東西南北寬,有利陽光照射和增氧,要有水源,排灌方便,交通條件好,經驗證明塘大水深養大魚,隨著面積增大單位放養量可以隨著增加,塘面大溶氧條件好;舊塘要進行改造,具體做法是小塘改大塘,淺塘改深塘,低產塘改高產塘,死水塘改活水塘。池塘條件的好壞,直接決定魚產量的高低,好的魚塘,畝產1500-2000公斤不成問題。應提倡精養高產,不提倡廣養低產,廣養低產大大浪費資源,浪費人力、 物力、財力。
魚塘的清理消毒,把魚塘水排干或盡量排得最低,這樣可以節約藥物和開支,清塘藥物有:(1)生石灰。將石灰先溶于水,全塘潑灑。用量:塘水0.2-0.3米水深時用量50-75公斤,水深1米時用100-150公斤。(2)茶麩(茶籽餅)清塘,如果是餅狀的先打成粉,侵泡后全塘潑灑。用量:0.2-0.3米水深時畝用量10-20公斤,1米水深時,用25-30公斤。(3)漂白粉清塘,水深0.2-0.3米時,畝用量1公斤,1米水深時畝用1.5-2.5公斤。
幾種藥物比較起來,生石灰效果好,但成本高,勞動力強度大,茶麩使用簡單,成本低。用方面有時由于質量關系等,要適當調節用量,最起碼要把原塘的小羅非雜魚等毒死。清塘的同時,清理過多淤泥,堵塞漏洞,并曬塘7天,進水時,進水口要用40目網片過濾,接著做好放魚種準備。
3.2 羅非魚苗好壞的鑒別和選擇 要選用比較有信譽的種苗場,魚苗優劣的鑒別:(1)同種魚規格整齊,體色鮮艷有光澤,有粘液,體表光滑不粗糙。(2)行動活潑,集體游動,逆水而游。(3)魚體不損傷,鱗片和鰭條整齊。
3.3 魚塘放養的品種和數量(以羅非為主) 這里介紹畝產1000公斤以上的精養高產放養模式,見表1。
表1 池塘魚種放養情況
3.4 魚種運輸 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塑料薄膜袋充運輸。二是帆布桶專車運輸,采用哪種方法,主要決定于魚種的規格,一般來說魚種體長超過5厘米,最好采用帆布桶運輸,防止魚類背鰭刺穿薄膜袋造成漏氣死亡。
3.5 魚類配合飼料的投放 配合飼料是根據魚類各個生長期的營養需要人工配制的飼料。羅非魚粗蛋白質在28-35%的配合飼料即可。(1)投放量,原則上按體重比例投放,小魚比例高,大魚比例小,魚種階段投蛋白質較高的飼料,按體重4-6%,成魚階段按2-3%,0.75公斤以上體重按2%投放。(2)投放次數,魚種每天三次,成魚每天二次,一般上午9點時,下午5-6時。(3)投料做到四點:定時、定質、定量、定位。即定時間、定飼料質量、定量投放飼料、定投料位置。
3.6 養殖機械的使用 (1)投料機。每15畝魚塘面積配備一臺,投料機的好處是節約飼料,撒得均勻,又能使魚類吃飽吃得好。(2)增氧機。每10畝魚塘面積配備一臺3千瓦增氧機,增氧機被稱為增產和救魚機。
3.7 池塘日常管理 (1)早晚巡塘,巡塘的目的是觀察魚類活動是否正常,魚塘是否缺氧,天氣變化對魚塘 的影響,以便決定當天應做些什么,飼料投放多少。(2)做好池塘日志,科學養魚就是要掌握好各種數據。日志包括記錄放養數量、水溫、魚類活動情況、魚病情況、飼料投放量和成魚起捕數量等。(3)清除塘邊雜草。防止水質污染和敵害滋生。
3.8 成魚起捕收獲 養到什么規格起捕決定成魚的價格,一般來是說養至0.5公斤以上起捕最合適。再大的話,生長速度慢,飼料消耗多,對資金周轉不利。
3.9 池塘精養經濟效益分析 當前魚價較高的情況下,肯定精養高產比粗養低產好得多,越高產效益就越高。畝產1500公斤的收支情況分析見表2。
精品范文
1蛋雞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