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鑒定范文

時間:2023-03-16 06:45: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藥鑒定,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藥鑒定

篇1

【關鍵詞】 半顯微鏡技術;性狀鑒定;中藥藥材;真?zhèn)?a href="http://www.uv63h8.cn/haowen/68920.html" target="_blank">鑒定;應用

隨著臨床用藥的不斷發(fā)展和合理化,中藥在臨床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由于西藥在臨床上的濫用,副作用越來越多,傳統(tǒng)中藥作為中國的寶貴資源,在治病和保健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由于中藥藥材種類多,藥材質(zhì)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藥物的療效,過去我們只對藥物的性狀、 外觀、受潮等方面進行鑒定,不重視藥物的藥效,大大降低了中藥成分在藥品中的治療效果。因此,對藥物成分、結構、藥效進行有效的鑒定,是確保臨床用藥安全和療效的重要手段。半顯微鑒定是利用顯微技術對中藥的細胞?組織?構造進行顯微觀察與分析【1】,以確定其品種和質(zhì)量的一種鑒定方法,逐步在應用于臨床中。

1 半顯微鏡技術在中藥藥材鑒定中的重要性

半顯微技術是利用顯微鏡來觀察中藥或粉末的組織構造、細胞形狀、內(nèi)含物,辨別中藥成分的所含藥量和真?zhèn)巍K蓪χ兴幈砻嫣卣鞯姆糯螅宄仫@示其表面的紋理,對一些細小的果實種子類扁平的中藥飲片?葉類及花類藥材鑒定真?zhèn)魏托誀睢?】。如茯苓為菌類中藥,在顯微鏡下可呈現(xiàn)不規(guī)則分枝狀團塊及菌絲;牛黃屬于動物類藥,顯微鏡下可呈現(xiàn)黃色小顆粒或不規(guī)則團塊,團塊內(nèi)有大小不等類方形晶體,而偽品則無此征象,還有如人參、天麻等藥物利用草酸鈣結晶的存在辨別真?zhèn)危蟠蠼档土伺R床用藥中由于藥物偽劣影響的藥物的療效。半顯微鏡技術在中藥藥材鑒定中起到監(jiān)督、管理的作用,對臨床合理用藥和辨別真?zhèn)嗡幬锲鸬阶饔米饔谩?/p>

2 半顯微鏡與性狀鑒別、放大鏡鑒別的區(qū)別

半顯微鏡與性狀鑒別是中藥藥材鑒別的常用的2種方法。性狀鑒別是利用眼看、手摸、鼻嗅、口嘗等對中藥的形狀、大小、顏色、質(zhì)地、斷面、氣味進行鑒別,不需要任何試劑,比較直觀、快速,但其鑒別只靠人的主觀意識來鑒別真?zhèn)危倚枰e累豐富的經(jīng)驗及掌握正品的性狀特征,對鑒別真?zhèn)斡忻つ啃浴?/p>

放大鏡鑒定主要是鑒別藥材形狀的常用方法,但其只對藥材的表面進行鑒定,對一些藥材的更為細微的特征效果就不是很理想,而且對其性狀很難描述。

半顯微鏡技術可針對性的對中藥表面特征的放大,清楚地顯示其表面的紋理,而且對其橫斷面和粉粒狀顆粒進行內(nèi)部結構的辨認,而且可利用掃描儀進行實物掃描和圖像放大,清楚的看到藥材內(nèi)部的細微結構,使其對中藥藥材的鑒別能力大大提高,有效減少了偽劣藥物在臨床中的使用【3】。

3 半顯微鏡技術在中藥藥材鑒定中的優(yōu)點

半顯微鏡技術在中藥藥材真?zhèn)舞b定中占有重要作用,可對藥物的品種和質(zhì)量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和鑒定,保證用藥安全性。顯微鑒定主要包括組織鑒定和粉末鑒定。組織鑒定通過對藥材的切片進行觀察區(qū)別其組織構造特征,對完成的藥材和粉末狀藥材特征相似的同種藥物進行鑒別;粉末鑒定通過對藥材的粉末進行鑒別其細胞分子及內(nèi)含物的特征,對破碎?粉末狀藥材或中成藥的鑒別效果好,2者對于中藥藥材的不同形狀、種類、部位選擇不同的鑒別方法。半顯微鏡技術利用低倍的顯微儀器來觀察藥材,保證結果的準確性及區(qū)分藥物的廣泛性,而且解決了其他鑒定對表面特征進行鑒別而無法觀察到藥材組織構造特征?細胞分子和內(nèi)含物,提高了藥物真?zhèn)蔚蔫b定性。此方法操作簡單、迅速、對藥物的內(nèi)部結構觀察更為細致,是鑒定在中藥藥材真?zhèn)蔚闹匾椒ā?】。

在進行中藥藥物鑒定時,應注意:(1)根據(jù)藥物的種類和需觀察的品種,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藥材,制備不同的顯微制片,然后依法進行鑒別;(2)必須掌握植(動)物解剖的基本知識,掌握制片的基本技術;(3)對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藥物分類、不同的部位選擇不同的顯微鑒定方法。

4 結論

半顯微性狀鑒定可通過顯微鏡觀察中藥的組織構造、細胞形態(tài)及內(nèi)含物等特征來鑒別中藥的真?zhèn)危瑢τ谝恍男誀铊b別上難以鑒別真?zhèn)蔚幕蚍勰畹乃幬镉休^好的鑒別意義,還能從中藥飲片?葉類及花類藥材的切面或粉末、草酸鈣晶體的形態(tài)大小、石細胞的有無、形態(tài);花粉粒及菊糖的有無中鑒定出中藥藥材的真?zhèn)巍8鶕?jù)不同的藥材,選擇不同的鑒別方法,快速準確地鑒別中藥真?zhèn)危瑥亩鵀楸WC藥品質(zhì)量提供前提。

參考文獻

[1]康廷國主編.中藥鑒定學[M].北京: 中國 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34-39

[2]姜紅,陳霞,快速鑒別九種中藥材的半顯微性狀鑒定法[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09,09:389~390

篇2

【關鍵詞】中藥庫房管理;中藥鑒定;作用分析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409-02

中藥庫房管理直接決定臨床中藥用藥的安全,在醫(yī)院管理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中涉及中藥的采購、中藥入庫檢驗、分類儲藏、倉庫設備維護及藥品領用情況記錄等[1]。中藥鑒定主要是鑒定中藥的品種和質(zhì)量,制定中藥材標準,關系到中藥的采購和入庫檢驗,是中藥入庫的質(zhì)量命脈,在中藥庫房管理中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嚴格的中藥鑒定可以杜絕或最大程度減少偽劣中藥入庫,保障臨床應用中藥的安全性,提高醫(yī)療質(zhì)量。根據(jù)我院近年來中藥庫管理和中藥鑒定的實踐經(jīng)驗并結合相關文獻資料進行探討分析,現(xiàn)總結如下:

1注重中藥材的來源、道地性

我國中藥材種類繁多,資源豐富,幾乎每個地區(qū)都有其獨特的中藥材,例如,東北三省有知名的長白山人參,西北地區(qū)新內(nèi)甘寧四區(qū)具有豐富的枸杞,西南地區(qū)云貴川三省的天麻,廣西地區(qū)的何首烏以及泰山的白首烏等等[2]。由于中藥材的特殊性,即使同一種藥材其產(chǎn)地不同,質(zhì)量也會存在明顯差異。這是因為不同地區(qū)的土壤成分、水質(zhì)、日照量、氣候、降水量、肥料等等自然條件的差異所致。因此,中藥材品種、產(chǎn)地的復雜化致使市場上中藥材的質(zhì)量優(yōu)劣不等,良莠不齊。這就使臨床上形成了使用“道地藥材”用藥原則。“道地藥材”是指產(chǎn)地歷史悠久、品種優(yōu)良、療效突出,帶有地域特點的一些藥物,如吉林的人參,遼寧的細辛,云南的三七,內(nèi)蒙古的甘草、黃芪,四川的川芎、川烏、川貝母,重慶的黃連、陳皮等[3]。選擇和使用“道地藥材”是保證臨床用藥效果的重要前提。這就要求中藥庫房管理人員在進行中藥材采購過程中,對藥材供應商嚴格審查,對各種中藥材的產(chǎn)地進行備案、審查。提高中藥庫房相關人員的專業(yè)素質(zhì),熟悉道地藥材相關知識,練好“經(jīng)驗鑒別”基本功,對所采購藥材進行有效鑒別。

2對中藥材的優(yōu)劣進行辨別

由于中藥材的采收方法與時節(jié)、中藥材的運輸和儲存,以及中藥材的炮制等諸多因素的不確定性,使中藥材的藥效、質(zhì)量不盡相同。近年來,中藥材從生產(chǎn)、加工到運輸、儲存的成本提高,使中藥材的價格有所提高,特別是緊缺和貴重的中藥材。在金錢利益驅(qū)使下,一些不法分子在中藥材的生產(chǎn)銷售過程中造假摻假。例如,假川貝母、假制龍齒、假沉香等,還有用杏果經(jīng)過加工假冒烏梅,銀子草的根假冒柴胡等,更有甚者使用蘋果皮和山楂皮來制造板藍根沖劑等等。所以,中藥庫管理人員在中藥材的采購過程中就應進行嚴格鑒定,防止偽劣藥材入庫,保證中藥材的質(zhì)量。

3傳統(tǒng)中藥鑒定方法的應用

傳統(tǒng)中藥鑒定方法包括來源鑒定、性狀鑒定、理化鑒定、顯微鑒定等四種[4],被稱為中藥材鑒定四大傳統(tǒng)方法。首先鑒定來源,中藥材大多為植物,對中藥材的根、莖、葉、花、果實等仔細觀察、鑒別,必要時可以與標本進行參照對比,確定中藥材的具體學名,然后根據(jù)礦物學中的相關知識確定中藥材的來源。比如,臨床用藥上,在外觀凌霄花以及洋金花相似度非常高,不過凌霄花為茄科,二強雄蕊,兩長兩短,花絲彎曲;洋金花也為茄科,但屬于離心雄蕊,等長,花絲通直。故而對兩種藥物進行鑒別是,需要對雄蕊的數(shù)目以及形態(tài)予以認真地觀察和鑒定[5]。性狀鑒別是中藥材鑒定的主體。人們憑借藥材的外觀性狀特征來判斷中藥品種質(zhì)量的真?zhèn)蝺?yōu)劣,即為中藥性狀鑒別,又稱經(jīng)驗鑒別。經(jīng)驗鑒別一般包括“形狀大小表面顏色質(zhì)地,斷面氣味水火試”等方法,是通過眼看、手摸、鼻聞、口嘗、水試、火試等十分簡便的手段來鑒別藥材的外觀形狀特征,進而區(qū)分藥材真?zhèn)蝺?yōu)劣的方法[6]。經(jīng)驗鑒別簡便易行,不需要現(xiàn)代化的設備,廣為中藥材鑒定工作人員采用。經(jīng)驗鑒別要求工作人員具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豐富的鑒別經(jīng)驗。許多臨床常用的中藥可憑經(jīng)驗進行直觀的性狀鑒定來進行區(qū)分如黃連、玄胡等;有些中藥材可用水試方法來鑒別,如西紅花泡入水里后可形成黃色溶液、秦皮浸泡后的浸出液日光照射下可呈碧藍色熒光、蘇木在熱水中變成紅色等;部分中藥材可用火試的方法進行鑒定,如海金砂點火發(fā)出爆鳴聲;青黛燃燒冒出紫紅色煙霧;當進行性狀鑒定不能區(qū)分中藥材時,就要使用顯微鑒定等方法進行區(qū)分,如粉末藥材、花粉類中藥等[7]。李潔[8]運用顯微鑒定技術鑒別松花粉與蒲黃,可用于識別中藥材摻偽現(xiàn)象,如鑒別麝香仁中有無摻入荔枝核粉等。中藥材的顯微鑒定是指用顯微鏡對藥材的組織切片、粉末、組織或者表面制片進行觀察,以鑒定中藥材的真?zhèn)巍⑵焚|(zhì)。理化鑒定是指用化學或物理的方法,對藥材中所含某些化學成分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鑒別試驗,以鑒別藥材的真?zhèn)巍⒓兌群唾|(zhì)量的優(yōu)劣,一般應用于含不同化學成分的形狀相似而又無明顯顯微鑒別特征的藥材[9]。

4現(xiàn)代科技中藥鑒定新技術的應用

現(xiàn)代科技中藥鑒定技術在很多方面可以彌補傳統(tǒng)中藥鑒定方法的不足,中藥庫房管理中應高度重視,并根據(jù)實際情況積極開展應用。中藥材品種多樣,有些相差甚微,且經(jīng)過加工炮制之后一些藥材的性狀發(fā)生明顯改變,使鑒定分辨工作更加困難,僅憑傳統(tǒng)的中藥材鑒別已經(jīng)不夠滿足臨床的需要。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為中藥材的鑒定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也為中藥材處理儀器與技術的進步提供了很大幫助,摧動中醫(yī)藥事業(yè)走向標準化、高速化、信息化進程。現(xiàn)代科技中的中藥材鑒定新技術主要包括:①色譜法:包括薄層色譜法(TLC)、薄層掃描法(TLCS)、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氣-相色譜法(GC)、氣質(zhì)聯(lián)用法(GC/MS);②光譜法:包括紫外光譜法(UV)、導數(shù)光譜法(DS)、紅外光譜法(IR)、熒光光譜法(PF)、核磁共振光譜法(NMR)、質(zhì)譜法(MS);③X衍射分析法(XRO);④差熱分析法(DTA);⑤分子生物學技術:包括多聚酶鏈式反應(PCR)、隨機擴增DNA法(RAPD);⑥掃描電鏡技術(SEM);⑦計算機圖像分析技術(CIA);⑧電泳法(EP):包括毛細管電泳法(CE);⑨多元回歸分析;⑩電分析法(EA):包括示波極譜法、等電點法;11X射線熒光光譜法[10]。目前,色譜法和光譜已經(jīng)在中藥材的鑒定中得到廣泛應用。王建云等以梅花鹿血、鹿鞭、鹿茸、毛為鑒定對象,采用微量DNA提取技術以線粒體DNA Cytb通用引物L14841和H15149擴增約307bp的DN段,擴增產(chǎn)物純化后用雙脫氧鏈終止法測定其序列,得出梅花鹿毛、血、鹿鞭的DNA序列完全一致的結果,證明其來源都是梅花鹿,而鹿茸由于其來源不詳,與其他的梅花鹿DNA具有明顯的差異[11]。這些新技術在臨床的應用更加確保并提高了對中藥材的鑒定分辨水平。

近年來提出的中藥系統(tǒng)鑒定法使中藥材的鑒定達到一個更系統(tǒng)、精切、科學的水平。中藥系統(tǒng)鑒定法(systematic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SICMM),指基于DNA測序技術及開放的DNA數(shù)據(jù)庫,結合傳統(tǒng)的中藥性狀鑒別、顯微鑒別和理化鑒別等多種技術手段,對未知藥材、飲片及其粉末等的基原和真?zhèn)危M行多方法、多角度的作證和鑒別,達到中藥鑒定客觀化、標準化和精確化的目的[12]。該方法系統(tǒng)整合了多學科的知識和技術,將經(jīng)驗和技術,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微觀與宏觀完美結合,使中藥材鑒定實現(xiàn)準確、客觀。

總之,中藥材鑒定在醫(yī)院中藥庫房管理中起到?jīng)Q定性作用。傳統(tǒng)的中藥材鑒定方法與現(xiàn)代科技中藥材鑒定的新技術、新方法相結合,可以相互補充,多途徑、全面的對中藥材進行確切的分類、鑒定和評價,以保證臨床中藥材的優(yōu)良性和道地性,提高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所以,應該重視中藥鑒定在中藥庫房管理中的作用,嚴格執(zhí)行。

參考文獻

[1]顏卜義.淺談醫(yī)院中藥庫房管理[J].健康必讀雜志,2011,(11):108.

[2]盛明智.中藥鑒定在中藥庫房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醫(yī)學叢刊雜志,2004,4(1):127-128.

[3]李家邦.中醫(yī)學[M].北京市: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17.

[4]李培海.中藥庫房管理中中藥鑒定的作用分析[J].光明中醫(yī),2013,28(7):104.

[5]熊敏.分析傳統(tǒng)中藥鑒定方法的運用[J].中醫(yī)中藥,2013,1:264-265.

[6]劉秋艷.侯士良教授對中藥鑒定的認識[J].中醫(yī)研究,2012,25(1):66.

[7]陳瓊?cè)?中藥庫房管理中中藥鑒定的作用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1):243.

[8]李潔.淺談幾種顯微技術在中藥鑒定中的應用[J].國醫(yī)論壇,2008,23(3):45-46.

[9]劉淑蘭,等.中藥鑒定技術的發(fā)展及文獻研究分析[J].中國醫(yī)藥信息,2008,25(2):78.

[10]胡妮娜,等.傳統(tǒng)中藥鑒定方法的研究發(fā)展概況[J].中醫(yī)藥信息,2008,25(3):17.

篇3

1 靈芝

靈芝為多孔菌科植物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實體,多為人栽培。浙江、江蘇產(chǎn)量較大,靈芝的主要鑒別特征:① 赤芝:外形呈傘狀,菌蓋腎形或半圓形,邊緣較薄,常稍內(nèi)卷;上表面黃褐色至紅褐色,邊緣常漸變?yōu)榈S褐色,有光澤,具多層環(huán)紋和輻射狀皺紋;下表面淡棕色至紅褐色。可見無數(shù)菌管細孔;斷面上層菌肉白色至淡棕色,下層菌管暗褐色,縱向緊密排列,菌柄圓柱形,較細長,側(cè)生或偏生,表面紅褐色至紫褐色,光亮。②紫芝:菌蓋皮殼與菌柄均呈紫黑色或黑色,有漆樣光澤。菌蓋斷面上層菌肉銹褐色。③栽培靈芝:子實體較粗壯,肥厚。菌蓋皮殼紅褐色光澤較差或無光澤。常被有大量粉塵樣的黃褐色孢子,菌柄較粗短,混偽品的主要特征:①無柄或柄極短者。有樹舌(平蓋靈芝,白皮殼樹舌)粗皮靈芝、紫光靈芝、無柄靈芝(樹芝)、黃褐靈芝;②有柄者:福建假芝:菌柄平側(cè)生,孢子近球形。白邊靈芝:菌蓋具白邊。喜熱靈芝:菌肉兩層,孢子卵形,無小刺。

2 川貝母

川貝母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的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或梭砂貝母的干燥鱗莖。前三者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松貝”和“青貝”,后者習稱“爐貝”。川貝母的主要鑒別特征:①松貝: 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高0.3~0.8 cm,直徑0.3~0.9 cm。外層鱗葉2瓣,有“懷中抱月”特征,其中小鱗葉從底部伸出直達頂部,頂部閉合,底部平,可坐立;②青貝:呈圓錐形,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相對抱合,頂部略開裂,底部平,可坐立;

③爐貝:呈斜長圓錐形,猶如馬牙,表明具黃褐色的“虎皮斑”,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頂部開裂,底部歪斜,不能坐立。

常見偽品:①小東貝母:略呈橢圓形,外層鱗葉2~3瓣,大鱗葉抱合小鱗葉,小鱗葉不達頂端,大多為大鱗葉的一半或2/3,基部不齊,略尖,不能坐立;②平貝母:本品呈扁球形,如算盤珠狀,外層鱗葉2瓣,肥厚飽滿,大小相近或一瓣稍大,互相抱合,頂端微平或微凹入,開裂底部平。

3 人參

篇4

〔關鍵詞〕色譜;中藥鑒定

〔中圖分類號〕R2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6019-(2010)04-40-02

色譜法又稱色譜分析法、層析法,起源于20世紀初,是一種分離和分析方法,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尤其在藥物的研究領域顯示出獨特的優(yōu)越性。常用的色譜有高效液相色譜(HPLC)、薄層色譜(TLC)、氣質(zhì)聯(lián)用色譜(GC-MS)、反相HPLC、高速逆流色譜(HSCCC)等,現(xiàn)就其在中藥研究領域的應用探討如下。

1中藥分離鑒定研究

中藥化學成分的復雜性和多樣性,致使性質(zhì)差異、生物活性不同。近年來,研究人員利用色譜技術對中藥分離制備,藥理作用明顯增強。洪波等〔1〕采用高速逆流色譜(HSCCC)法,以氯仿-甲醇-0.3mol/L鹽酸(4∶3∶2)為溶液系統(tǒng),從附子中分離得到了15-α-羥基新烏堿單體;俞雁等〔2〕應用HSCCC技術,采用一次進柱過程從延胡索粗提取物中分離制備活性成分延胡索乙素。康純等〔3〕利用微乳薄層色譜對黃酮類的槐米、黃芩等7種中藥材及中藥飲片、復方蘆丁片、雙黃連口服液等7種中成藥進行分離鑒定,得到理想效果。

2中藥質(zhì)量控制研究

2.1中藥有效成分測定

中藥的有效成成及含量影響藥物的吸收代謝。高效液相色譜-蒸發(fā)光散射檢測器(HPLC-ELSD)可以全面控制中藥中整體物質(zhì)群,真實反映中藥內(nèi)在化學成分。曹進等〔4〕運用HPLC-ELSD對復方清開靈注射液其中7種有效成分定量測定,方法學考察結果良好。張皓冰等〔5〕采用氣相色譜-質(zhì)譜(GC-MS)聯(lián)用技術對多組分低級性、小分子量、具揮發(fā)性的麝香的含量測定,測定范圍內(nèi)有較好的線性關系和回收率,特征碎片定量有較好選擇性,能準確進行含量測定。此外,孫冬梅等〔6〕采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測定不同產(chǎn)地陳皮藥材中橙皮苷的含量,為評價陳皮藥材質(zhì)量提供依據(jù),并為制成合格的陳皮配方顆粒提供依據(jù)。

2.2中藥有效部位確定

中藥有效部位,是指當一味中藥或復方中藥提取物中的一類或幾類化學成分的含量達到總提取物的50%以上,而且一類或幾類已知化學成分被認為是有效成分,該類或幾類成分的混合體即被認為是有效部位。中藥有效部位只是用化學方法進行含量測定得到的一個結果。近年來,許多醫(yī)藥研究者就中藥有效部位的某種化學成分研究分析、鑒定。胡亞楠等〔7〕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譜測定腦脈通有效部位中阿魏酸含量的方法,阿魏酸平均回收率為99.2%,RSD為2.08%。李軍等〔8〕利用HPLC法測定甜葉菊有效部位中4個酚類成分含量,4個化合物平均加樣回收率(n=3)均在98.69%-100.9%之間,且RSD均小于3%,此法的實踐為甜葉菊有效部位質(zhì)量標準的建立提供科學依據(jù)。

2.3中藥指紋圖譜確定

我國中藥質(zhì)量標準通常是利用色譜或光譜手段鑒別和測定一種或幾種有效成分、活性成分、指標成分,或藥典規(guī)定的常規(guī)檢查項目,但這些方法還有局限性,結合指紋圖譜,能夠反映化學成分全貌。高效液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技術將HPLC對復雜樣品高分離能力與質(zhì)譜具有高效選擇性、高靈敏度以及專屬性結合起來,有效的提高中藥鑒定的準確率。韓鳳梅等〔9〕研究山麥冬甲醇提取物中物質(zhì)組成情況,建立了山麥冬HPLC-ESI-MS特征指紋圖譜,其中山麥冬提取物色譜圖中17個共有峰的重現(xiàn)性與精密度RSD

3結語

高效液相色譜具有高效、高靈敏度、應用范圍廣、分析速度快、載液流速快等特點,在中藥主要用于分離分析藥物組分含量、藥物動力學研究、指紋圖譜確定等方面;高速逆流色譜主要用于中藥的分離制備單體;薄層色譜是快速分離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質(zhì)的一種很重要的實驗技術,適用于少量樣品(幾到幾微克,甚至0.01微克)的分離;高效薄層色譜能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假相薄層色譜能夠用于藥物微量物質(zhì)的檢查和體內(nèi)藥物分析,另外,微乳薄層色譜常用于中成藥的分離和鑒定;高效液相色譜與其它色譜聯(lián)用繪制測定指紋圖譜,為中藥快速發(fā)展提供了科學支撐。

4參考文獻

1洪波,司云珊,趙宏峰,等.高速逆流色譜法分離附子中的15-α-羥基新烏堿〔J〕.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4,26(1):57-58,65.

2俞雁,金艷,徐超,等.應用高速逆流色譜技術從延胡索中分離制備延胡索乙素〔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基礎研究,2006,8(2):331-333.

3林輝概,戈早川,李志良,等.表面活性劑用于黃酮藥物的薄層色譜分離鑒定的研究〔J〕.藥學學報,1991,26(6):471.

4曹進,徐燕,張永知,等.清開靈注射液HPLC/ELSD指紋圖譜建立及質(zhì)量相關性研究〔J〕.分析化學,2004,32(4):469.

5張皓冰,陶奕,洪筱坤,等.氣相色譜/質(zhì)譜(GC/MS)聯(lián)用測定麝香中甾體成分的研究〔J〕.中成藥,2005,27(1):79-83.

6孫冬梅,畢曉黎,胥愛麗,等.HPLC法測定不同產(chǎn)地陳皮藥材中橙皮苷的含量〔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09,15(11):1-3.

7胡亞楠,馮素香,王淑美,等.腦脈通有效部位中阿魏酸的含量測定〔J〕.河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8,23(137):34-5.

8李軍,姜華,石仁兵.HPLC測定甜葉菊有效部位中4個酚類成分含量〔J〕.藥物分析雜志,2009,29(4):536-539.

篇5

[關鍵詞] 中藥;鑒定技術;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 R92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7210(2012)04(b)-0011-03

中藥,是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瑰寶。用于治療疾病在我國源遠流長,已有千年歷史,因其副作用小,對慢性、消耗性疾病具有獨特的、西藥無法取代之特點而聞名。在成藥制備的過程中,中藥藥材的真?zhèn)舞b別和品質(zhì)評價占有重要的決定成分,同時也構成了臨床應用和中藥科研積極發(fā)展的前提保障。中藥材品種復雜、種類繁多,通過多種成分、多層次、多靶點以及多種途徑綜合作用于人體以發(fā)揮效用;每種藥材的內(nèi)在成分十分復雜,質(zhì)量也較不穩(wěn)定,使之難以對其進行定量定性分析,在某種程度上極大的阻礙了在臨床上的應用發(fā)展[1]。

中藥的研究、生產(chǎn)和應用過程中都離不開中藥的鑒定,在中醫(yī)藥發(fā)展中,對中藥進行的嚴格技術鑒定的過程,就是為了保證中藥質(zhì)量,保證臨床用藥的安全和有效。我國的中藥鑒定伴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在中藥處理儀器與技術中獲得進步,已經(jīng)在原有的植物鑒定、性狀鑒別、顯微鑒定以及理化鑒定等傳統(tǒng)方法的基礎上獲得了很大的技術改進,中藥處理的技術人員在結合現(xiàn)代技術的同時,增強了中藥材真?zhèn)舞b別和品質(zhì)評價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并推動其逐步走向標準化、高速化、信息化等發(fā)展方向。本文將對應用于中藥鑒定的主要方法進行以下綜述。

1 顯微鑒定

由于中藥材的植物特性,大多數(shù)中藥材因為生長環(huán)境相同,需要的成長因素相同等的原因而趨于外形、味道等的相似,但是藥性卻相去甚遠,尤其是很多的近源品種,外觀大同小異,難于分辯。單純依靠觀察外形難以鑒別準確。顯微鑒定方法適用于含中藥粉末的制劑,是鑒別中藥材真假的有效手段之一,具有簡便、快捷、準確的優(yōu)點。顯微鑒定,指的是用顯微鏡觀察藥材的組織切片、粉末、解離組織或是表面制片與成方制劑中藥材的組織構造、細胞形狀以及內(nèi)含物等特征的方法。王世清等[2]對婦科再造丸的研究結果表明,當歸、三七等的分泌細胞作為顯微鑒定的特征而起鑒別作用。陳俊華[3]曾對中藥粉末的顯微特征進行綜述。

2 水試、火試

水試,又稱入水,主要是通過以水濕潤、浸泡、煮沸或?qū)⑺幉耐度胨铩⑴c水共研等來觀察藥材表面或水液所發(fā)生的變化,如遇水膨脹,產(chǎn)生黏液、泡沫,水變色,呈現(xiàn)熒光,產(chǎn)生特殊氣味以及水面出現(xiàn)漂浮物等。雞血藤塊,投入沸水中,可見有似雞血的紅線散開[4]。火試,即采用燃燒、灼燒、隔物加熱等方法以觀察藥物反應時所發(fā)生的變化,如產(chǎn)生煙霧、氣味,熔融及膨脹等。雄黃火試后殘渣愈多則其質(zhì)愈次,沉香燃燒后若無黑色油狀物流出則為偽制,輕粉火試后若留殘渣則不純[5]。

3 色譜分析法

色譜分析,其實就是層析法,是目前中藥鑒定和成藥鑒別的比較常規(guī)、有效的一種鑒定方法。特別是針對結構和植物組成相對復雜的中藥材,色譜分析能夠在分離藥材成分的同時,又分別予以分析鑒定。在實際的鑒定中,常用色譜分析法分為紙色譜法、薄層色譜法、氣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等。學者研究已經(jīng)取得一定的成果,例如吳憲[6]通過薄層色譜法對小果微花藤根、瘤枝微花藤根、防己等類似的藥材進行真?zhèn)舞b定,其結果證明三者來源不同,所含成分不同,前兩個在中藥使用中,不可作為防己入藥。楊琳等[7]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建立穿心蓮藥材的指紋圖譜并對不同來源的穿心蓮藥材進行比較。采用液相色譜(LC)-MS聯(lián)用技術測定10批豆科植物補骨脂樣品,鑒定共有峰和特征峰,計算共有峰的相對保留時間與相對峰面積,標示了12個共有峰,為豆科植物補骨脂的全面質(zhì)量控制提供參考[8]。

4 光譜法

利用光譜對中藥材進行分析鑒定的方法通過驗證現(xiàn)在已經(jīng)作為有效的鑒定方法被大多數(shù)國家醫(yī)學界接受,其利用紫外光、熒光以及紅外光線等的波長不同,穿透性不同,而對藥材進行鑒定。光譜分析的優(yōu)點在于其操作簡便、使用快捷、鑒定準確,且對中藥材樣品的取量和破壞也相對較小,同時能夠最大化的重現(xiàn)藥材特性,提供更多的信息內(nèi)容。這些優(yōu)勢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tǒng)中藥鑒定的不足,并逐漸成為主要的常用鑒定手段之一。孫素琴等[9]在對不同產(chǎn)地的45種山藥樣品進行道地性與非道地性的模式識別研究的過程中,利用具有的指紋特性結合模式識別技術的紅外光譜SIMCA法,在研究中重建山藥樣品的紅外特征圖譜,作為模式識別提取的特征數(shù)據(jù),取得了滿意的分類效果。劉小平等[10]應用紅外光譜法測定數(shù)據(jù),將相同波數(shù)數(shù)值歸于一起,結果示六味地黃丸及其缺不同藥材后的紅外光譜數(shù)據(jù)存在一定差異。

5 電腦圖像鑒定

所謂電腦圖像鑒定,其實就是半導體成像器件類(CCD)攝像機采集低倍顯微鏡下的鑒定要本,將通過攝像機獲得的彩圖輸入已經(jīng)建立起來得Apollo DN3500圖像分析系統(tǒng),通過圖像格式轉(zhuǎn)化以后,將得到的各類系類參數(shù),例如直徑、橫切面,體積等數(shù)據(jù)進行特定圖像程序分析鑒定。就是用這種方法,秦路平等[11]對15種葉類氣孔、22種細小果實、22種花類花粉及20種細小種子類生藥成功的進行了各種參數(shù)的分析。豐富了中藥材的品種和使用。

6 聚類分析法

顧名思義,聚類分析就是進行同一類中藥材品質(zhì)評價鑒定的一種方法,研究者針對同一批樣品或一系列變量,利用不同的模糊相似系數(shù)或長短距離計算公式對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以獲得可以分類、鑒定和評價藥品質(zhì)量的動態(tài)聚類圖。蘇薇薇[12]以砂仁及其偽品的紫外光譜為量化特征,通過應用此類方法對實驗樣品進行了鑒定,通過這次的實驗,證明聚類分析法的實驗結果與傳統(tǒng)的生物學鑒定方法所得結果吻合,同時也昭示了中藥鑒定技術的發(fā)展以及聚類分析法發(fā)展的廣闊前景。

7 電泳法

電泳法,指帶電荷的供試品在惰性支持介質(zhì)中,通過電場的作用向其對應的電極方向按照各自速度進行泳動,使組分分離成狹窄區(qū)帶,用適宜的檢測方法記錄其電泳區(qū)帶圖譜或計算其百分含量。謝立[13]、賈江濱[14]應用高效毛細管電泳法分別對龍眼肉、烏梅以及其混淆品的蛋白多肽進行分析鑒別,依據(jù)高效毛細管電泳法指紋圖譜的明顯差異能夠有效鑒別。宋賢麗等[15]應用毛細管電泳成功鑒別了6種決明屬的藥用植物種子。

8 DNA分子遺傳標記技術

DNA分子標記技術,即DNA分子診斷技術,其研究方法相對復雜,針對DNA分子具有的多態(tài)性,對其各類特性,如缺失、易位、倒置、重排等,或者因其長短與排列不一的重復序列等機制進行進行診斷和標記。生物的外觀性狀、組織結構、細胞形態(tài)、化學成分等不單受遺傳因素影響,而且與生物的生長環(huán)境、發(fā)育階段及生理狀態(tài)相關。但DNA作為遺傳信息直接載體,不受上述因素影響,故DNA分子遺傳標記法具有相當程度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王建云等[16]以梅花鹿血、鹿鞭、鹿茸、毛為鑒定對象,采用微量DNA提取技術以線粒體DNA Cytb通用引物L14841和H15149擴增約307 bp的DN段,擴增產(chǎn)物純化后用雙脫氧鏈終止法測定其序列,得出梅花鹿毛、血、鹿鞭的DNA序列完全一致的結果,證明其來源都是梅花鹿,而鹿茸由于其來源不詳,與其他的梅花鹿DNA具有明顯的差異。Shaw等[17]用RAPD方法對人參、西洋參、三七及其偽品進行鑒別,根據(jù)擴增產(chǎn)物,就可有效鑒別3種藥材。

9 結語

中藥鑒定過程中所發(fā)展起來的各項技術以及這些技術包含的特點,對中藥材的臨床應用、成藥制備等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其發(fā)展的組成部分。在整個中醫(yī)藥發(fā)展中,人們通過各種的鑒定方法豐富了對藥材的認識,提高了對藥材品質(zhì)、特性等的評價水平,促進了我國中醫(yī)藥的發(fā)展和中藥鑒定的長遠進步,同時還要在發(fā)展新技術的同時,對傳統(tǒng)方法鑒定進行研究完善,促進二者的結合和共同發(fā)展,多途徑、全面的促進我國中藥鑒定學合理、健康、穩(wěn)定的進步提高。中藥鑒定新技術的運用將逐步引導中藥鑒定向標準化、高速化、信息化發(fā)展。此外,尚有電鏡掃描法、示波極譜法、核磁共振波譜法等創(chuàng)新科技正在應用實驗階段,這些新的技術發(fā)展對于完善中藥鑒定的標準化,增強中藥鑒定的科學性,都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參考文獻]

[1]籍承厚.中藥鑒定方法的新進展[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7,4(21):6.

[2]王世清,鄭蕓.婦科再造丸的顯微鑒定研究[J].中成藥,2003,25(12):1026.

[3] 陳俊華.中藥粉末顯微特征圖繪制技術淺談[J].中國中藥雜志,1992,17(5):316.

[4] 王建升.水試法在中藥鑒定實踐中的應用[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9,20(8):2056.

[5] 江蘇新醫(yī)學院.中藥大辭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1639.

[6] 吳憲.防己的真?zhèn)舞b定[J].河北中醫(yī),2003,25(3):306.

[7] 楊琳,張振秋.不同產(chǎn)地穿心蓮藥材高效液相指紋圖譜的比較研究[J].中藥材,2008,31(1):32.

[8] 洪亞君,周波波. HPLC-MS技術在中藥鑒定中的應用[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34(3):438.

[9] 孫素琴,白雁.道地山藥紅外指紋圖譜和聚類分析的鑒別研究光譜學與光譜分析[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3,23(2):258.

[10] 劉小平,宋青,陳笑宇,等.六味地黃丸的紅外光譜鑒定研究[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08,18(3):245.

[11] 秦路平,鄭水慶,張衛(wèi)東,等.20種細小種子類生藥的計算機圖象分析[J].中國中藥雜志,1997,22(3):137.

[12] 蘇薇薇.聚類分析法在砂仁及其偽品鑒別分類中的應用[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1998,11(2):158.

[13] 謝立.龍眼肉及其混淆品蛋白多肽高效毛細管電泳法鑒別[J].中成藥,2000,22(6):436.

[14] 賈江濱.烏梅及其混淆品李子的蛋白多肽高效毛細管電泳法鑒別[J].第一軍醫(yī)大學學報,2000,20(4):S25.

[15] 宋賢麗,郭寶林,劉克武,等.6種決明屬藥用植物種子毛細管電泳法鑒別[J].中國中藥雜志,2003,28(6):491.

篇6

1明確目的,培養(yǎng)興趣

從大的方面講,學好《中藥鑒定技術》能夠保證中藥的質(zhì)量,確保患者用藥安全;從個人自身的角度說,尤其中藥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必須掌握好這項專業(yè)技能,為將來的工作打下堅定的基礎。關于學習《中藥鑒定技術》的興趣培養(yǎng)應該講究循序漸進,逐步培養(yǎng)。在明確目的基礎上,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理論聯(lián)系實踐,學習興趣自然就會提高。

2掌握技巧,科學記憶

2.1形象記憶法

充分利用學習者對已知事物的了解和認識,發(fā)揮想象,把生疏的內(nèi)容具體化、形象化、熟悉化[1]。一些老藥工總結的中藥鑒定的術語,都是多年經(jīng)驗的總結和濃縮,一般都很形象鮮活,要作為重點記憶,有時往往1個簡明的術語就可以輕松地將1種藥材的真?zhèn)舞b別出來,這需要對常用的術語充分地理解和認識。例如:中藥防風根頭部有明顯密集的環(huán)紋,鑒定的術語稱為“蚯蚓頭”,有的在環(huán)紋上還具有殘存棕褐色毛狀葉基,術語稱為“掃帚頭”,非常形象。如:天麻(冬麻)的“鸚哥嘴”;蘄蛇尾端1個長三角形側(cè)扁的鱗片,習稱“佛指甲”;中藥黨參蘆頭膨大,具多數(shù)疣狀突起的莖痕,形如石獅子的頭,習稱“獅子盤頭”;還比如山參的“雁脖蘆”、“棗核”、“鐵線紋”、“珍珠疙瘩”等都非常形象,記住了這些術語,這些中藥的性狀特點也就鮮活地呈現(xiàn)在腦海里。

2.2諧音記憶法

對于一些數(shù)據(jù)等需要硬性記憶的內(nèi)容可以利用諧音法來幫助記憶,如:據(jù)《中華本草》記載,全國中藥資源(包括民族藥和民間藥)共12 807種,其中植物類藥11 146種,動物藥有1 581種,礦物藥有80種,可以這樣記憶這些數(shù)字,比如植物類藥11 146種,可以記“妖要藥死了”,意思是“妖(1)怪要(1)被藥(1)死(4)了(6)”,動物類藥1 581種,可以記為“要(1)我(5)發(fā)(8)喲(1)”,礦物類中藥80種,可以配合“八”和“十”的手勢(攥起一個拳頭,然后伸出拇指和食指做“八”的手勢,再雙手十指展開做“十”的手勢),這樣配合肢體動作80也就記住了。這樣記住了11 146、1 581、80這3個數(shù),將三者相加就是總數(shù)12 807種。

2.3口訣記憶法

把中藥的性狀通過自編一些學生能理解的歌訣或順口溜來幫助學生記憶。比如西紅花的性狀鑒別描述為“本品呈線形,三分枝,長約3 cm。暗紅色,上部較寬而略扁平,頂端邊緣顯不整齊的齒狀,內(nèi)側(cè)有一短裂隙,下端有時殘留一小段黃色花柱。體輕,質(zhì)松軟,無油潤光澤,高燥后質(zhì)脆易斷。氣特異,微有刺激性,味微苦”。為了方便學習和記憶,特用4句自編的“詩”給概括為“柱頭入藥三分枝,顏色暗紅頂不齊。內(nèi)側(cè)裂隙黃花柱,體輕質(zhì)軟氣微異”。

2.4邏輯記憶法

按照一定的順序,通過中藥鑒定技術知識理解,把一些概念、定義和描述,按照內(nèi)在聯(lián)系來記憶。比如性狀鑒別所描述的氣香,聯(lián)系到顯微鑒別中的油細胞或油管或樹脂道。油細胞等物質(zhì)或構造的存在是因,氣香或異味是果。

2.5關鍵字提示記憶法

從1段話的每1句中提出1個能代表該句的關鍵字,再把這些關鍵字組合成1句順口壓韻或諧音有一定意思的句子來進行提醒記憶。例如:有的教材中引用《藥品管理法》第48條對假藥的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假藥:①藥品所含成分與國家藥品標準規(guī)定的成分不符的;②以非藥品冒充藥品或者以他種藥品冒充此種藥品的。”把“規(guī)定”中的重點詞挑出來,如“成分不符的”、“非藥品”、“他種藥品”,再進一步把重點字“不”、“非”、“他”提出來,調(diào)整順序后連在一起記為“非他不(可)”,為了方便自己記憶故加上了個“可”字,“非”指的是“非藥品”,“他”是指規(guī)定中“他種藥品”的縮略,“不”是“成分不符”的縮略。這樣再聯(lián)系具體規(guī)定的內(nèi)容,記憶起來就更加方便。

3手腦并用,繪制簡圖

簡單說就是通過綜合運用自己的身體器官,以加深對中藥識別的記憶效果。具體的來說:一是理論學習時,根據(jù)教材中的描述以及看到的圖片或圖像,繪出每種中藥的性狀或構造簡圖,并在簡圖旁進行標注,比如標注上外觀有沒有突起、絨毛、殘留的根或莖、紋理以及皮部或木部的顏色等[2]。二是在實訓中,邊觀察具體的中藥個子貨和飲片,邊進行繪圖,同時對比書中的描述繪出的該種中藥的圖片,看看有什么不同,以便糾正不正確的理解。在實際應用中,有的初學者反映以“我畫得不像”或“我畫得不好看”為理由,就不畫圖了,其實繪圖的目的是手腦并用,加深記憶,圖像畫得好看與否本身意義不大,關鍵是自己能看懂,加深自己對中藥特點的形象記憶,為實踐中識別中藥服務。經(jīng)過實踐驗證,通過手繪簡圖的方法進行記憶的效果非常好。

4課外閱讀,開闊眼界

中藥鑒定技術是一門發(fā)展完善的技術。很多知識內(nèi)容都是我國中醫(yī)藥歷史傳承下來的寶貴財富,由于受當時歷史的局限性,很多方法和經(jīng)驗還有待于后人用科學技術來驗證[3]。目前新的研究成果不斷涌現(xiàn),有的驗證了傳統(tǒng)經(jīng)驗,有的了原有經(jīng)驗和結論,國家藥品標準也在不斷更新提高。課本知識總是落后于現(xiàn)實的發(fā)展,因此不要滿足于課堂和課本上的知識,要在課外多閱覽一些有關的專業(yè)報刊雜志和書籍,了解最前沿的技術,開闊眼界,啟發(fā)思維,跟上時展的步伐[4]。

5參考文獻

[1] 劉國權,趙光輝.高等教育心理學[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59.

[2] 王滿恩,張繼.中藥鑒定技術[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17-19.

篇7

關鍵詞:近紅外光譜技術;中藥鑒定;定性、定量分析

我國有著豐富的中藥材資源,約有12000多種【1】。我國已經(jīng)深入研究了400多種中藥材,并從中篩選出了800多種生物活性成分,鑒于中藥材成分十分復雜,難以檢測其有效成分,近紅外光譜技術的應用很好的解決了這一難題,憑借簡單、無損、快捷的檢測方式,實現(xiàn)了中藥檢測的多、快、好、省。近紅外光譜技術是一項新興的中藥分析檢測技術,在中藥檢測定性及定量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近紅外光譜技術應用原理及特點

近紅外光譜(NIRS)技術是一項新興的通過近紅外光譜區(qū)所包含物質(zhì)信息進行有機物定量定性分析的方式。它是一種間接分析技術,通過建立定標模型分析未知樣品中的定量及定性。近紅外光譜技術在中藥鑒定方面廣泛應用。

美國材料檢測協(xié)會將波長在780-2526nm(12500-4000cm-1)范圍之內(nèi)的電磁波定義為近紅外光譜區(qū),近紅外光譜區(qū)是吸收光譜區(qū)人們發(fā)現(xiàn)的第一個非可見光區(qū)【2】。有機分子振動時的合頻、倍頻吸收特定波段的電磁波形成的譜帶即為近紅外光譜。有機分子中含氫基團X-H( )等振動的倍頻以及合頻所吸收信息都是光譜主要記錄的信息。物質(zhì)不同,近紅外區(qū)域吸收光譜也各不相同。近紅外光譜(NIRS)分析物質(zhì)定性、定量的基礎就是各種物質(zhì)不同的特定吸收特征。近紅外技術根據(jù)近紅外光譜吸收的不同特性對樣品中化學成分進行定量、定性分析。

近紅外光譜(NIRS)技術進行檢測樣品成分分析過程中具有以下特點:(1)快速掃描。通常是一個樣品的全光譜圖只需1min便可獲得;(2)只需一次光譜檢測就可以結合已經(jīng)建立的校正模型對檢測樣品進行組分、非化學參數(shù)的測定;(3)進行樣品檢測時候無需破壞樣品;(4)很少或根本不需要實施用品的預處理;(5)可對樣品進行定性、定量分析;(6)采用光導纖維可以實現(xiàn)有毒材料、惡劣環(huán)境及過程分析等遠程分析。

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目前只能進行常量分析,0.1%是其檢測極限,目前還不能進行痕量分析。(2)需要采用參比方法對大量代表性樣品實施測定,并結合化學計量學方法,建立校正模型。(3)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并不是原始方法,原始方法的準確性是決定測定準確性的標準。

二、NIRS在中藥鑒定中起到的作用

2.1 對中藥進行定性分析

1、鑒別中藥材的真?zhèn)巍V兴幉牡恼鎮(zhèn)舞b定目前主要方法有依據(jù)藥材形狀鑒定、理化鑒定、顯微鑒定、核磁共振波譜法、裂解氣相色譜法等。對于一些同屬相近、同科的種類,采用理化鑒定、顯微鑒定及形狀鑒定難以得到準確的結果,需要先對藥材實施樣品處理。采用近紅外光譜與判別分析法、聚類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可以準確、快速對多種常用藥材進行鑒別。現(xiàn)今已經(jīng)可以采用近紅外光譜技術成功鑒別丹參,對天門冬根、紫云英根及高麗參等外形極為相似的藥材也能夠辨別其真?zhèn)巍?/p>

2、分析中藥材的產(chǎn)地。由于我國中藥品種繁多、產(chǎn)區(qū)廣泛,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鑒別方法很難準確的鑒別出準確產(chǎn)地。目前主要采用形態(tài)學特征進行中藥質(zhì)量控制方法的鑒定,并結合少量的顯微鑒別法、分光光度法及薄層色譜法等鑒定方法,采用這種方法很難快速、有效的進行產(chǎn)地鑒別。邢旺興等【1】依據(jù)近紅外漫反射光譜與聚類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對使用7種紅曲藥材進行鑒別,這7種藥材均以紅曲霉屬真菌發(fā)酵制作。鑒別結果相比較掃描電鏡、形態(tài)學檢驗結果沒有差別,由此可見使用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可以快速、簡便的分析中藥材,且可靠性、重現(xiàn)性較高。

2.2對中藥進行定量分析

1、常規(guī)分析。薄層色譜法及氣相色譜法是常用的中藥有效成分常規(guī)定量分析法,但是中藥散劑組成相對較為復雜,如果采用常規(guī)方法定量分析,需要先進行預處理,測定特定組分的量才能夠確定散劑主要成分含量,采用近紅外光譜能夠進行散劑成分的直接測定。陳斌等【1】檢測葛根中總異黃酮的含量,采用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僅用7min就得到了準確的測定結果,不但效果達到理化檢測要求,同時也極大提高了分析效率。

2、在線質(zhì)量控制。傳統(tǒng)分析技術通常情況下是進行離線分析,需要對待分析樣品進行預處理,分析結果存在滯后性。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可以實現(xiàn)快速在線分析,將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與光纖技術有機結合,可以在線分析中草藥提取、純化、濃縮等過程【3】。

(1)提取過程監(jiān)控:提取中藥過程中,因提取液中活性成分常常低于雜質(zhì)的含量,造成提取速度慢、不準確等問題,中藥生產(chǎn)過程中缺乏質(zhì)量控制手度。采用近紅外光譜分析技、可以快速、準確、無損的進行中藥生產(chǎn)過程中的活性成分含量測定。從源頭上解決中藥生產(chǎn)的安全性,穩(wěn)定性及可靠性,促進了中藥技術的進步及產(chǎn)品質(zhì)量的提升。

(2)純化過程監(jiān)測:楊南林等【1】采用光纖近紅外透射光譜方法解決了大孔吸附樹脂純化過程在線分析問題,并把這項方法運用在預測黃連純化過程中生物堿洗脫曲線方面,精確度與工業(yè)過程分析要求相一致。

(3)濃縮過程監(jiān)測:瞿海斌等在紅參濃縮過程中運用了近紅外光譜技術,實現(xiàn)在線分析,能夠隨時對人參總皂苷含量、乙醇濃度等進行監(jiān)控,實時反映濃縮狀態(tài),是中藥制藥過程中質(zhì)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三、結語

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在中藥檢測體系中廣泛應用在定量、定性的檢測方面,相信伴隨深入研究中藥化學成分的發(fā)展,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會取得更為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參考文獻:

[1] 王升. 近紅外分析技術在中藥檢測體系中的應用[J]. 中國科技縱橫. 2011(5):339

篇8

【關鍵詞】中藥配方 藥材

中藥飲片是按照中醫(yī)藥理論,根據(jù)調(diào)配或制劑的需要,對經(jīng)產(chǎn)地加工的凈藥材進一步切制、炮制后,可直接供臨床配方使用的中藥。有些藥材飲片經(jīng)炮制后,常失去原有的性狀,顏色也發(fā)生改變,致使其與其他顏色或性狀相似的藥材飲片混淆,造成配方出現(xiàn)差錯。為規(guī)范中藥配方,區(qū)別外形相似藥材飲片,本文對外形相似的幾組中藥飲片從來源、性狀、功能等方面進行闡述,以期為確保臨床用藥的安全性、準確性和有效性提供參考資料。

一、蘇梗、G芥、薄荷

三者均為植物莖葉入藥,呈四棱狀,長約1cm,黃綠相兼或兼棕色,可見白色莖髓,葉皺縮破碎。

蘇梗:來源:唇形科植物紫蘇的干燥莖。飲片性狀特征:呈方柱形,四棱鈍圓;直徑0.5-1.5cm;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四面有縱溝及細縱紋2-5mm,常呈斜方形,木部黃白色,射線細密,呈放射狀,髓部白色,疏松或中空;氣微香,味淡。功效:解表散寒,行氣寬中,解魚蟹毒。

荊芥:來源:唇形科植物荊芥的干燥地上部分。飲片性狀特征:莖呈方柱形,直徑0.2-0.4cm;表面草綠色或淡紫色,被短柔毛;體輕,質(zhì)脆,易破碎;斷面類白色,中央有白色圓形髓部或中空;氣芳香,味微澀而辛涼。功效:解表祛風透疹,炒炭止血。

薄荷:來源: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飲片性狀特征:莖呈方柱形,有對生分枝,直徑0.2-0.4cm;表面紫棕色或淡綠色,棱角處具絨毛;葉的邊緣有細鋸齒;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白色,髓部中空;氣芳香,味辛涼。功效: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二、天花粉,山藥,白芷

三者均為白色或類白色不規(guī)則切片,外表皮均呈淺棕色。

天花粉:來源:葫蘆科植物栝樓或雙邊栝樓的干燥根。飲片性狀特征:呈類圓形或不規(guī)則切片;外表面黃白色或淡棕黃色,偶有黃棕色外皮殘留;切面白色或淡黃色,粉性散在多個黃色筋脈點,略呈放射狀紋理;質(zhì)堅實,不易折斷;氣微,味微苦。功效: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消腫排膿。

山藥:來源:薯蕷科植物薯蕷的干燥根莖。飲片性狀特征:呈類圓形厚片;外表面淺棕色,切面白色或類白色,散在淡棕色小點,粉性強,指甲刻劃易出細粉,手捻有滑膩感;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氣微,味淡,久嘗發(fā)酸,嚼之發(fā)黏。功效:補脾胃、益肺腎。

白芷:來源:為傘形科植物白芷、川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飲片性狀特征:呈類圓形或類方形切片;表面可見皮孔樣橫向突起散生;斷面灰白色,顯粉性,形成層環(huán)棕色,近方形或近圓形,環(huán)外散有多數(shù)棕色油點,木部約占斷面的1/3;氣香濃烈,味辛,微苦。功效:祛風除濕,通竅止痛,消腫排膿。

三、熟大黃,制首烏

二者均為黑褐色或棕褐色小方塊,皺縮,粗糙,可見淺色筋脈紋,質(zhì)堅硬。

熟大黃:來源:蓼科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藥用大黃的干燥根及根莖,切厚片或塊,酒蒸熟。飲片性狀特征:呈不規(guī)則塊狀,直徑3-10cm;表面黑褐色,粗糙;切面黃褐色或棕黃色,顆粒性,有的可見放射狀細紋理,髓部寬廣,星點環(huán)列或散在;質(zhì)堅實,有的中心稍松軟;氣香特異,口嘗味苦澀。功效: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jīng)。

制首烏:來源:蓼科植物何首烏的塊根的炮制加工品。飲片性狀特征:呈不規(guī)則皺縮狀的厚片或小方塊;直徑4-12cm,厚約1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凹凸不平,有光澤,可見淺色筋脈紋或木部;質(zhì)堅硬,斷面角質(zhì)樣,棕褐色或黑色;氣微,味微甘而苦澀!功效:解毒,消癰,潤腸通便。

四、茯苓,葛根

二者切片均呈立方體小塊,色澤之地均相近。

茯苓:來源: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飲片性狀特征:呈立方小塊;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顯隆起的皺紋;體重,質(zhì)堅實;斷面呈顆粒形,有的具裂隙或中間抱有松眼,外層淡棕色,內(nèi)部白色,少數(shù)淡紅色、無臭,味淡,嚼之粘牙。功效: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葛根:來源: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飲片性狀特征:呈長方形厚片或小方塊;長 5-35cm,厚0.5-1cm;外皮淡棕色,有縱皺紋,切面粗糙;粉性明顯,呈黃白色;質(zhì)韌,纖維性強;氣微,味微甜!功效:解肌退熱,生津,透疹,升陽止瀉。

五、小結

外形相似中藥飲片的鑒定對中藥配方至關重要,上述所述及的幾組易混中藥飲片只是臨床重要配方中常用的部分中藥,以此為例,綜合運用理論與實際技能鑒定,可有效識別外形相似中藥飲片,從而有效控制中藥配方質(zhì)量,確保中醫(yī)臨床用藥的安全性"準確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康廷國.中藥鑒定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

篇9

關鍵詞: 中藥鑒定技術 教學方法 教學研究

教學是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實現(xiàn)的。而為了達到教學目的,把一定的教學內(nèi)容教給學生,有效地利用教學的時間、空間,發(fā)揮教學設備的作用,都需要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來體現(xiàn)。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xiàn)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綜合課堂教學與現(xiàn)場教學的優(yōu)勢,采用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方法,把課堂搬到實踐場所,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從感性認識入手,加大直觀教學的力度,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加入技能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職業(yè)技能。

中藥鑒定技術,是職業(yè)學校中藥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課程。中藥鑒定技術以中藥材、飲片為研究對象,中藥材的真?zhèn)蝺?yōu)劣為主要研究內(nèi)容,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中藥鑒定對中藥品種的確定及質(zhì)量的控制至關重要。而中藥鑒定學這門課程的內(nèi)容卻極其枯燥,怎樣提高職業(yè)學校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職業(yè)技能,如何組織教學使所學藥材更加易學易認?理論,實踐安排更加合理,是每個中藥鑒定技術教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根據(jù)職業(yè)教育特點,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結合中藥質(zhì)檢員等職業(yè)崗位群的內(nèi)涵標準,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了篩選、調(diào)整、重新組合。以來源、性狀、顯微、理化四大鑒定為主線,采用分組教學、現(xiàn)場教學、討論教學、競賽等多種教學組織方法進行教學實踐,能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教學中按四大鑒定的分類,集中對每種鑒定進行理論和實踐教學。比如:集中時間訓練學生來源鑒定,其他鑒定方法則少涉及或不涉及。集中訓練性狀鑒定,顯微鑒定,理化鑒定也都一樣。這樣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理解。

一、來源鑒定部分

理論與實踐交替進行,將100種中藥按來源不同分成若干組別,每次理論講2-3組,包括藥材的品種,源流,藥材的產(chǎn)區(qū),加工方法等。以提高學生對藥材品種的認識。然后實踐,在中藥標本室觀察這些藥材原植物的特點。最后教師再選取典型的工作任務,學生在教師的協(xié)助下,進行典型工作任務的訓練,并在多次的訓練中提煉出共性的操作過程與方法,再指導其他工作任務的訓練。后來的訓練,教師可逐漸減少指導,學生獨立完成任務,從而促使學生從幫助成功到自主成功。比如:讓學生先試寫來源鑒定的步驟。可以給學生進行提示:拿到標本該怎么確定是什么植物?先看什么?再看什么?要對比什么資料?等等。學生能在老師引導下自己分析,最后自己得出結論。要始終讓學生作為鑒定的主角,老師作為配角。

二、性狀鑒定部分

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將400種中藥分成若干組,將需要重點學會區(qū)分真?zhèn)蝺?yōu)劣的藥物大致平均分配到各組。每次上課一半時間教師講解辨認要點,按照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來看,辨認要點不能太多,太多學生記不住。每個藥材記二到三個要點最合適,如:重點藥材的真?zhèn)蝺?yōu)劣鑒別方法,偽品的來源,造假的情況等。另一半時間學生分組識別,討論。將其中重點的藥材性狀內(nèi)容提煉出來,填寫記錄。每次課采用有獎競答、分組游戲競賽等方式,讓學生能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很容易學會辨認藥材,并對重點藥材的真?zhèn)蝺?yōu)劣有深切的認識。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地掌握了中藥性狀鑒定的手段和認偽、識偽的方法。

三、顯微鑒定部分

打破傳統(tǒng)按藥材用藥部位分類、來進行顯微鑒定教學的方法,改用選取典型顯微特征來訓練學生,能大幅度提高大部分學生的顯微鑒定水平。在研究藥材的顯微鑒定教學時會發(fā)現(xiàn),很多藥材都具有相同的顯微特征,比如:山藥、半夏、浙貝、川貝、大黃等,都有淀粉粒。但是每一種藥材的淀粉粒特征又不同。在設計顯微鑒定教學實驗的時候,可以設計把都含有淀粉粒的藥材作為一組,讓學生比較各種藥材淀粉粒的不同。其他顯微特征也可以這樣集中起來,這樣做第一個好處是,避免很多學生看顯微特征的時候找不到“北”。傳統(tǒng)按單獨藥材進行顯微實驗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學生到底有沒有看到教師要求看的特征是不好判斷和評測的。但是這樣集中的看,就可以避免上述問題。第二個好處是,在實驗中學生不知不覺就能體會到不同藥材用顯微如何鑒別的方法。

四、理化鑒定部分

與上述顯微鑒定類似,選取中藥鑒定常用的理化鑒定方法進行集中訓練,讓學生不斷重復,不斷強化,達到技能提高的目的。比如:在中藥鑒定中比較常用熒光鑒定,選取實訓內(nèi)容時,把典型中藥和可以用熒光鑒定的藥材都放一起,讓同學反復訓練,反復比較。把重點放在實踐技能的提高上,從單項技能的提高擴展到整體中藥鑒定水平的提高。

篇10

[關鍵詞]中藥鑒定學;數(shù)碼互動實驗教學

中藥鑒定學是中醫(yī)院校中藥專業(yè)的必修課程之一。該課程具有實踐性強和綜合運用中藥專業(yè)各門基礎知識的特點。筆者根據(jù)學校的實際情況對中藥鑒定學實驗教學模式重新設計,現(xiàn)總結如下。

1專業(yè)現(xiàn)狀

1.1中職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

中職學校錄取的“問題生”日漸增多。這些學生包括相當一部分的家長普遍認為,沒能考上高中,隨便找所職業(yè)學校就讀,有個出路就算了。學生專業(yè)的選擇也是服從家長的安排,對自己所學專業(yè)的意義和前景茫然無知,更毋庸談興趣和熱愛,從而導致對專業(yè)漠然,缺乏理想抱負,對學習缺乏興趣,在學習態(tài)度上,求知欲低,主動性差,上課睡覺、聊天、玩手機等現(xiàn)象嚴重。因此,中職專業(yè)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如何調(diào)動學生學習專業(yè)知識的積極性,讓學生對所學專業(yè)產(chǎn)生濃厚興趣。

1.2課時分配不合理陳舊的教學理念

往往提倡“以理論教學為主,實驗教學為輔”。而這門科目恰恰是非常需要直觀地教學,加強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根據(jù)教學大綱和崗位工作的要求,廣東省江門中醫(yī)藥學校(以下簡稱“學校”)中藥專業(yè)學生最起碼要能辨認300種常見中藥材,而中藥鑒定學實驗課總課時90學時。其中,觀察藥材顯微特征實驗課占70學時,而中藥材的辨認僅有20學時,導致學生對中藥材鑒別能力的低下,教師不能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教學大綱的任務,學生也無法達到崗位工作的要求。

1.3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模棱兩可

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一樣,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由教師在講臺上講解實驗內(nèi)容,而學生則在講臺下聽教師講述,沒有充分發(fā)揮實驗課的教學意義。千遍一律的講述和微乎其微的動手空間讓學生漸漸失去對中藥鑒定的興趣。

1.4理論與實踐脫軌

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未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還是以“教師為中心”,無形中讓學生喪失了對學習問題獨立思考和解決的能力,在教學設計中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辨別藥材、藥材功效及應用的掌握都有所欠缺,也導致所學的理論知識無法應用到實際工作中。

2中藥鑒定傳統(tǒng)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2.1顯微鑒別照書繪圖缺乏真實性

中藥鑒定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實驗課程在教學計劃中占了比較大的比例,傳統(tǒng)實驗教學內(nèi)容絕大部分為粉末顯微鑒別。教師先是花了大量的時間去講授實驗內(nèi)容。接下來,學生拿粉末進行臨時制片和顯微觀察。那么就存在一個問題:有些學生草草做好臨時制片,壓根不看顯微鏡下的特征,憑著自己本有的繪畫基礎,依葫蘆畫瓢把書上的圖照著畫下來。另外一部分學生,從制片技術到粉末觀察,都非常認真,動手能力很強,對特征也掌握地較好,但是無奈于繪圖水平低,導致實驗報告完成的質(zhì)量低。而學生太多,教師無法一一確認學生顯微鏡下的特征,只能依靠學生的實驗報告來評價學生對實驗內(nèi)容掌握的程度。這樣就導致了不認真操作的學生存在蒙混過關的僥幸心理,而認真操作的學生因為不會繪圖導致實驗報告低分,大大打擊了他們對實驗課的積極性,無法真實地反映出實驗課的學習效果。

2.2實體藥材辨別比重過小

顯微鑒別居多,觀察藥材較少,很多學生對粉末特征的了解很模糊甚至看不懂,雖然顯微觀察也很重要,此科目也作為考試科,學期末進行單列算分測試,但每次考試結果都不理想。最重要的是,畢業(yè)生反映,顯微這一鑒別方法在工作崗位上幾乎用不上,而最重要的中藥材的辨認在實驗課程中反而沒有重點掌握。

2.3設備閑置使用率低

目前,學校實驗室存在設備閑置、使用率低的不良現(xiàn)象,過去老前輩留下來的儀器設備無法善待運用,或者現(xiàn)在實驗課的安排不能物盡其用。

3中藥鑒定學實驗教學具體改良內(nèi)容

3.1實驗手冊的改良

實驗手冊未能編寫與教材相適應的實驗內(nèi)容,給教學工作帶來不便。為了讓學生把實驗所學知識更好地應用到工作崗位,更好地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相結合,針對學生對中藥性狀鑒別和功效應用的要求,我們需要重新修訂《中藥鑒定學》實驗手冊,鼓勵教師優(yōu)化實驗教學設計,加大實驗內(nèi)容的實用性和實驗課程設計,保證實驗課的有趣性和多樣化,做好理論知識和實驗內(nèi)容的銜接。

3.2實驗環(huán)境的改良

3.2.1營造中藥文化環(huán)境

為了讓學生感受到中藥專業(yè)的學習氛圍,我們把中藥鑒定實驗室的三面墻都充分利用起來,在其中的一面墻上掛上了戥稱,旁邊貼上了“十八反”和“十九畏”的禁忌口訣歌,時刻提醒著學生在調(diào)劑過程中要注意配伍禁忌。另外一面墻則貼著一些常用的方歌,在第三面墻上貼上了50種常見中藥飲片以及原藥材的清晰彩圖并在下方把中藥專業(yè)要求必須掌握的300種中藥裝在透明的盒子里。一套按照藥用部位分類,一套按照功效分類。學生在中藥鑒定實驗課上可以通過眼看、手摸、鼻聞等直觀藥材實物的鑒別方法,更熟練地掌握藥材的性狀特征,避免理論與實踐脫軌。本實驗室同時在第二課堂和自修的時間對學生開放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覺學習的好習慣和有效管理學生的業(yè)余時間。除此之外,中藥鑒定實驗室的改良也為往后廣東省中等職業(yè)學校中藥傳統(tǒng)技能競賽選手的選拔和培訓奠定了基礎。

3.2.2引進高端設備

學校在今年購入80臺雙目顯微鏡、2臺可視性顯微鏡、2臺實物投影儀、2臺50寸多媒體觸摸屏和配套電腦均為以后的教學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因以前制作的幻燈片經(jīng)投影儀投影后,模糊且不真實,看到的顯微特征和實際顯微鏡下的粉末特征完全不一樣,無法真實地將特征準確地繪出來。而可視性顯微鏡可以滿足教學的需求,在課堂中與學生顯微鏡聯(lián)網(wǎng),同步觀察每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特征,并且可以通過高清投影至多媒體觸摸屏上教師可以通過觸摸屏上真實的圖像對學生進行講解,還可以放大縮小。比如在觀察木栓細胞時,很多學生無法辨認,教師可以使用某學生制作的臨時玻片中的木栓細胞作為示范,再通過觸摸屏放大倍數(shù)展示給學生看,對其特征進行詳細的講解后,學生均能準確地找到木栓細胞,大大提高了課堂效果,也激發(fā)每個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教師還能通過觀察每個學生顯微鏡下的畫面,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制片技術的問題,指導學生改正,現(xiàn)場解決學生疑惑。

3.3課堂教學模式的改良

都說學生學習效果的好壞,除了自己的努力和學習方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習興趣。那如何調(diào)動一個學生對專業(yè)學習的興趣。是教師需要不斷研究和更新的重要課題。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到教學成果。教師用什么樣的教學法,是否能直接影響學生上課情緒和意志領域,是否能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如果都具備了,那么這種教學法就能發(fā)揮高效作用。

3.3.1用不同的小游戲達到不同的學習效果

在實驗課中,可多設置些小游戲。例如針對中藥功效的課,教師在乒乓球上寫上“解表藥”,然后讓學生到藥材中去找出解表藥,然后在解表藥中按照辛溫解表藥和辛涼解表藥,分組比賽,按準確率得分,可以用實驗報告加分的形式獎勵,也可以用罰搞衛(wèi)生等作為懲罰。這樣能激發(fā)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也能提高學生參與度。再比如教師要求學生熟練掌握藥材性狀,可以把實驗課堂教師提供好的藥材,讓學生按照藥用部位、藥材顏色、質(zhì)地或者氣味等,進行歸類。另外,可以讓學生提前做好功課,課堂上講述一些有趣的中藥小故事,例如“斷腸草”的故事——神農(nóng)氏從小聰明過人,經(jīng)常幫助周圍的人解決難題。相傳,神農(nóng)氏有著一副透明的肚腸,能清楚地看見吃到腹中的東西。為了尋找能解決群眾疾病苦痛的藥材,他嘗遍百草,哪怕中毒也在所不惜。有一次,吃到一種葉片對生的藤。藤上長滿了淡黃色小花。于是,放進嘴里咽下。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毒性發(fā)作很快。當他還沒來得及吃下解毒的藥時,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自己的腸子已經(jīng)斷成一截一截的了。這位嘗近無數(shù)草藥的神農(nóng)就這樣斷送了自己的生命。因此也被稱為“斷腸草”。近年,全國各地也出現(xiàn)多起誤食斷腸草以為是金銀花而喪命的案例。所以我們一定要清楚辨認斷腸草的原植物特征和藥材性狀特征。通過這樣有趣的中藥小故事,更能加深學生對中藥材鑒別的認識,加強對中藥功效及藥名和藥材性狀特征的掌握。

3.3.2應用信息化教學

教師多做生動有趣的實驗微課,在微課中可加入一些關于某些藥材的經(jīng)典故事或現(xiàn)代的藥材應用實例,幫助學生對藥材的來歷、性狀特征、功效應用的記憶。現(xiàn)在,學生手機的使用普遍率高達99%,甚至很多學生都用兩部手機。上課玩手機的學生也非常多。利用這一現(xiàn)象,用智能手機來實現(xiàn)信息化,用多種信息化平臺來進行實驗微課的播放、實驗報告的完成等來增加學生的互動性,提高學生實驗課興趣。這種直觀形象的呈現(xiàn)實驗內(nèi)容能增添實驗的娛樂和互動性,也讓學生樂于參加到這種信息化的學習過程中來,提升實驗教學效果。

3.3.3通過課堂的加分制公平合理評價實驗報告

剛才提到實驗報告僅靠繪圖功底或者抄襲來完成的。為了提高對實驗報告評分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我們還可以通過課堂的獨立操作能力打分,可以為按照我們課堂中的小游戲或者小競賽的得分,來綜合評估學生的實驗報告。這樣也能真實反映學生的實操能力和對課堂內(nèi)容的完成度。

4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