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提取物范文

時間:2023-03-15 10:54: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藥提取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藥提取物

篇1

國際管理模式可借鑒

廣義的中藥提取物是指以世界范圍內(nèi)的傳統(tǒng)草藥為原料,利用現(xiàn)代植物化學提取分離技術,提取分離所獲得的、具有明確指標成分的單一組分或混合組分。在國際市場,中藥提取物商品形態(tài)包括三類:

一是純度達到%以上的,以單一化合物為檢測對象的中藥提取物,其結(jié)構(gòu)清楚、藥效明確、藥理學研究資料全面,屬國外藥典登載品種或藥品專利保護品種,在國內(nèi)一般稱其為天然藥物或植物化學藥物,如蘆丁、甘草酸、紫杉醇等均屬此類。

二是經(jīng)過一定分離如柱層析分離、沉淀分離、萃取分離等分離工藝過程所獲得的部分成分較為集中的多組分中藥提取物,或有效部位有明確的含量測試指標,被測成分一般為活性成分,含量在%之間,并得到藥物學界相對公認的提取物,如銀杏黃酮、藍莓提取物。但由于它們還含有相當?shù)钠渌煞郑瑢@些未知成分的藥理作用并未深入研究,因而,在使用時不斷有新的發(fā)現(xiàn)。

三是經(jīng)過水或乙醇提取、未加分離的單一中藥浸膏粉或流浸膏,這些浸膏粉有明確的質(zhì)量控制標準。

上述三種類型的中藥提取物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有不同用途和法規(guī)管理。

在美國,中藥提取物主要有如下用途:第一類天然藥物單體化合物,作為治療性藥物或添加劑使用;第二類和第三類多組分的植物提取物只作為健康食品原料或食品添加劑。目前美國正在組織科研機構(gòu),對在歐洲已經(jīng)作為藥品管理的一些多組分提取物的品種進行評價,對部分中藥品種也已受理。從目前公布的資料來看,今后幾年,美國將會完善對這些提取物的管理。

日本是世界上除中國以外,系統(tǒng)地完成了漢方藥制劑生產(chǎn)的國家。日本約用年時間完成了漢方藥制劑生產(chǎn)的規(guī)范化、標準化過程,結(jié)果大大提高了漢方藥制劑的質(zhì)量,漢方藥制劑的生產(chǎn)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漢方藥制劑從原來的《一般用漢方藥制劑》發(fā)展到《醫(yī)療用漢方藥制劑》,允許在《國民健康保險》中支付有關費用,并開始大規(guī)模進入國際醫(yī)藥主流市場。日本政府排除眾議,承認漢方藥制劑的組方合理性和療效但僅限于張仲景時代的種中藥經(jīng)典方劑;內(nèi)服制劑只承認浸膏制劑;日本政府出面組織研究,實行“官、產(chǎn)、學結(jié)合”,選擇典型的漢方藥制劑,從保證穩(wěn)定的質(zhì)量要求出發(fā),對生產(chǎn)全過程進行全方位的質(zhì)量監(jiān)控研究,總結(jié)經(jīng)驗,制定有關規(guī)定《漢方》。

德國是進行植物藥研究最古老、管理最完善的國家,既有有效的天然單體化合物藥物,又有經(jīng)過分離的多組分天然植物提取物,也有未經(jīng)過任何分離的草藥粉末和草藥油脂等多種形式的組分。

目前,中藥提取物的使用主要是國際市場,在國內(nèi)應用還很少。絕大多數(shù)中藥提取物在國際上的使用主要作為健康食品的原料,只有少數(shù)進入了國際醫(yī)藥領域。究其原因,并不是國外對這些中藥提取物的藥用療效不認可,而是受法規(guī)和使用傳統(tǒng)的限制。由于中醫(yī)理論的復雜和深奧的描述語言使西方醫(yī)藥界無法深入理解,同時很多中藥組方過于龐大,也使國外一些大的研究機構(gòu)望而卻步,從而將研究集中在單味中草藥的多組分有效部位研究和較小的中藥復方的研究上。

標準體系建立是關鍵

目前,絕大多數(shù)的中藥提取物沒有國家標準或行業(yè)標準,但是,生產(chǎn)企業(yè)不能沒有組織生產(chǎn)的技術依據(jù),商業(yè)企業(yè)不能沒有產(chǎn)品交付的質(zhì)量標準。因此,在無通用標準的情況下,建立企業(yè)標準是必需的。質(zhì)量研究為標準的建立奠定了基礎,相應的技術標準至少應包括“兩個標準三個規(guī)程”:藥材質(zhì)量標準和提取物質(zhì)量標準;藥材栽培規(guī)程、提取物生產(chǎn)工藝規(guī)程和檢驗操作規(guī)程。

中藥提取物質(zhì)量研究和技術標準的建立是一個持續(xù)的、需要不斷完善的過程,技術成熟往往滯后于市場的要求。質(zhì)量管理的研究表明:在既無技術標準又無質(zhì)保體系的情況下,是不可能生產(chǎn)出合格產(chǎn)品;有技術標準但無質(zhì)保體系產(chǎn)品質(zhì)量也是不穩(wěn)定的,質(zhì)保體系是對技術標準的有益補充。因此,對中藥提取物生產(chǎn)經(jīng)營企業(yè)來說,建立一個完整的、有效的質(zhì)量保證體系非常必要。

中藥提取物質(zhì)量保證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質(zhì)量研究。因此,中藥提取物生產(chǎn)經(jīng)營的質(zhì)量保證模式,以采用標準為宜,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從研究開發(fā)到售后服務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不合格情況。同時,由于中藥提取物具有藥品的質(zhì)量特性,應充分借鑒具體的藥品管理系列規(guī)范,如藥材栽培管理規(guī)范、藥品研究開發(fā)管理規(guī)范、藥品生產(chǎn)管理質(zhì)量規(guī)范、藥品經(jīng)營管理質(zhì)量規(guī)范等。建立一個切實可行、合理的質(zhì)量保證體系有助于提高企業(yè)中每個崗位、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質(zhì)量意識,提高中藥提取物的質(zhì)量規(guī)范化和質(zhì)量水平。

產(chǎn)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不可或缺

政策、法規(guī)環(huán)境是中藥提取物及其技術應用到現(xiàn)代中藥企業(yè)中的保證。

中藥提取物能否應用到中藥管理體系中,并將其擴大到傳統(tǒng)中藥企業(yè)是面臨的主要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國家政策的制定或修訂是使中藥提取物納入到現(xiàn)代化的中藥產(chǎn)業(yè)過程的保證,如果沒有國家法規(guī)的出臺和鼓勵,這些先進的植物天然產(chǎn)物生產(chǎn)工藝過程和質(zhì)量控制辦法,進入產(chǎn)業(yè)化的整體進程將會延遲。因此建議:

相關部門應組織攻關團隊,加強基礎研究,組織產(chǎn)、學、研結(jié)合,制訂中藥提取物產(chǎn)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

推動中藥提取物的標準化進程,使其納入到中藥現(xiàn)代化的主流中去;

國家有關部門在制訂產(chǎn)業(yè)發(fā)展時,應對中藥提取物產(chǎn)業(yè)給予優(yōu)惠政策,以推動中藥提取物的產(chǎn)業(yè)化進程;

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學習國內(nèi)外一切先進的管理辦法和經(jīng)驗,增強中藥提取物產(chǎn)業(yè)的競爭力。

篇2

【摘要】

目的以雷公藤提取物為研究對象,探討中藥提取物溶解性能的測定方法。方法運用沉淀法、指標成分溶解量法、粒徑測定法對雷公藤提取物溶解性能進行考察。結(jié)果3種方法各有優(yōu)缺點,但表達的藥物溶解性能變化趨勢基本相同。結(jié)論3種方法對中藥提取物的溶解性能進行考察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關鍵詞】 雷公藤提取物 雷公藤甲素 溶解性能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determinative methods for dissolvability of extract of herbs by research on the extract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MethodsTo determine the dissolvability of the extract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by precipitation method, dissolvability of active component method and mean diameters method. ResultsThree methods had their own feature, but the changed tendency of dissolvability was identical on the whole. ConclusionThree methods all have representation in investigating dissolvability of extract of herbs.

Key words:Extract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Triptolide; Efficiency of dissolve

近年來,運用中藥提取物直接制成制劑越來越廣泛,中藥提取物的溶解性能直接影響制劑的制備工藝、穩(wěn)定性及藥效,但有關中藥提取物溶解性能的研究報道較少,而對溶解性能考察方法的探討更是缺乏。對混合物質(zhì)的溶解性能研究已經(jīng)廣泛地出現(xiàn)在食品、化工、化學等領域,研究的主要方法有沉淀法、電導率儀法、粒徑法等,其原理主要是測定混合物質(zhì)的飽和溶解度。目前,未曾見將這些方法應用于中藥提取物溶解性能研究的報道。

雷公藤制劑在臨床上多用于治療類風濕、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移植反應等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療效已被廣泛認可。雷公藤口服制劑因毒副作用較多,在臨床上的應用受到很大的限制[1],因此,雷公藤外用制劑的研究越來越多。本實驗以雷公藤提取物在外用制劑常用試劑中的溶解性能為研究對象,對其溶解性能的考察方法進行探討。

1 材料

1.1 儀器電子天平(BT25S,北京賽多利斯儀器系統(tǒng)有限公司);離心機(GL-16,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數(shù)顯鼓風干燥箱(GZX-9140);超聲波清洗器(KQ3200E,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激光粒度儀(Zetasizer Nano S,馬爾文儀器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譜儀(Agilent1200,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

1.2 試藥異丙醇(上海溶劑廠,批號20060523);無水乙醇(安徽安特生物化學有限公司,批號8512073606) ; 肉豆蔻酸異丙酯( IPM,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批號30158628);甘油(汕頭市西隴化工廠,批號05120221);蒸餾水(實驗室自制);油酸(汕頭市西隴化工廠,批號0304081);雷公藤提取物(桂林市三棱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批號06072);雷公藤甲素對照品(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111567-200502)。

2 方法與結(jié)果

2.1 方法

2.1.1 沉淀法主要通過向一定量溶劑中加入過量溶質(zhì)進行溶解,過濾并恒重未溶解溶質(zhì),計算溶解量。計算公式[2,3]為:溶解量=100×(W溶質(zhì)加入量-W未溶解溶質(zhì)量)/W溶劑質(zhì)量。操作如下:分別稱取雷公藤提取物0.3,0.6,0.6,0.6,0.5,0.5 g,各加入4 ml水、無水乙醇、異丙醇、油酸、IPM、甘油,30℃超聲20 min,放置至常溫,離心,濾過,沉淀物烘干至恒重。

2.1.2 指標成分溶解量法雷公藤甲素為雷公藤提取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故以雷公藤甲素為指標,考察雷公藤提取物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情況,即溶解性能。

2.1.2.1 指標成分含量測定方法的建立

色譜條件[4]:色譜柱大連依利特E17151110 (5 μm,4.6 mm×250 mm)不銹鋼柱。流動相為乙腈-水(23∶77),流速1.0 ml/min,柱溫30℃,檢測波長218 nm。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精密稱取恒重的雷公藤甲素對照品9.6 mg,置10 ml容量瓶中,用無水乙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搖勻。精密吸取上述溶液1 ml置10 ml容量瓶中,用無水乙醇定容至刻度。精密吸取1 ml置2 ml容量瓶中,用無水乙醇定容至刻度,作為對照品溶液。

線性關系考察: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2,4 ,8,10,12 ,14 μl,按上述色譜條件測定,以濃度C為橫坐標,峰面積A為縱坐標,進行線性回歸,得標準曲線:A=43.708C+12.796,r=0.999 7(n=6)。線性范圍為9.6~67.2 μg/ml。2.1.2.2 供試品制備

供試品組①:分別稱取0.1g雷公藤提取物,各精密加入1 ml甘油、水、油酸、IPM,30℃超聲20 min,靜置至常溫,離心,濾過,濾渣烘干,分別加入無水乙醇溶解并定容至10 ml,作為供試品溶液。

供試品組②:分別稱取0.2g雷公藤提取物,各精密加入1 ml無水乙醇、異丙醇,30℃超聲20 min,靜置至常溫,離心,濾過,精密量取0.5 ml,揮干,殘渣加無水乙醇溶解并定容至10 ml,作為供試品溶液。

2.1.3 粒徑測定法主要通過向一定量各溶劑中加入等量溶質(zhì)使溶解,再進行混懸液的粒徑測定,根據(jù)混懸液粒徑分布間接反映溶質(zhì)在不同溶劑中的分散情況,即溶解特性。操作:分別稱取雷公藤提取物0.2 g,各加入水、無水乙醇、異丙醇、油酸、IPM、甘油5 ml,30℃超聲溶解20 min,依參考文獻[5,6]測定粒徑。

2.2 結(jié)果

2.2.1 沉淀法測定結(jié)果見表1。表明不同溶劑中雷公藤提取物的溶解能力為:無水乙醇>異丙醇>油酸>IPM>水>甘油。表1 雷公藤提取物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情況(略)

2.2.2 指標成分溶解量法測定結(jié)果見表2。表明不同溶劑中雷公藤提取物中雷公藤甲素的溶解能力為:無水乙醇>異丙醇>油酸>IPM>水>甘油。表2 雷公藤提取物中雷公藤甲素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情況(略)

2.2.3 粒徑測定法測定結(jié)果見圖1。表明等量雷公藤提取物溶于一劑,形成混懸液的粒徑為: IPM>油酸>無水乙醇>異丙醇(水和甘油對雷公藤提取物的溶解能力較差,形成懸浮液粒徑過大,超出儀器測量范圍)。

3 討論

沉淀法為常用的溶解量測定方法,國標GB5750-85和衛(wèi)生部《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規(guī)范》中用于測定生活飲用水中溶解性總固體的量。該法相比其它兩種測定方法,操作方便快捷,儀器設備簡單,極其適用于水及其他低沸點溶劑中中藥提取物的溶解量測定,且能全面客觀地反應出中藥提取物在各溶劑中的溶解情況。但該法的烘干、恒重步驟給測定高沸點溶劑中中藥提取物的溶解情況帶來一定困難。例:測定雷公藤提取物在油酸(沸點286℃)、甘油(沸點290℃)中的溶解量時,需運用紅外及其它手段進行烘干、恒重,無法用常規(guī)烘箱操作。相比粒徑測定法及指標成分溶解量法,該法實驗誤差相對較大,且溶質(zhì)消耗量大,不適合貴重藥物及毒性藥物的溶解性能考察。

指標成分溶解量法為含量測定常用方法,被廣泛應用于中藥質(zhì)量控制的各個領域,普及面廣,精密度高,重現(xiàn)性好。相比其它兩種測定方法,該法主要通過測定中藥提取物中指標成分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量,間接反映其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能,無法全面客觀反應整個中藥提取物溶解情況,且針對黏度較大的溶劑,本法操作有一定技術難度。例:測定雷公藤提取物中雷公藤甲素在甘油、肉豆蔻異丙酯等溶劑中的溶解情況時,含量測定樣品中甘油、肉豆蔻異丙酯等易殘留并在高效液相色譜柱上產(chǎn)生吸附,縮短色譜柱的壽命,并影響含量測定結(jié)果。

粒徑測定法重現(xiàn)性好,精密度高,溶質(zhì)和溶劑消耗量小,適合于貴重藥物及毒性藥物溶解性能的考察。該方法能較全面反映中藥提取物的溶解性能,為中藥提取物制劑的輔料選擇提供有力的依據(jù),但該法無法定量溶解量,形成混懸液的粒徑大小能否全面客觀地反應中藥提取物在溶劑中的溶解情況仍需進一步探討。相比其它兩種測定方法,該法相對繁瑣,需要對連續(xù)相黏度、分散相的折射率等參數(shù)進行查閱或考察。

實驗中對各測定方法的相關性進行了研究,結(jié)果見圖2和圖 3。由圖可知,運用以上3種方法從不同角度探討雷公藤提取物的溶解性能,結(jié)果基本一致,表明運用以上3種方法對中藥提取物的溶解特性進行考察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從提取物溶散及制劑釋藥角度考慮,粒徑測定法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中藥提取物的溶散及釋放。例:粒徑分布圖顯示雷公藤提取物分散在無水乙醇中和油酸中呈現(xiàn)兩個粒徑分布區(qū)域,而在異丙醇和IPM中只出現(xiàn)一個粒徑分布區(qū)域,表明雷公藤提取物各組成成分在異丙醇和IPM中,能夠以保持原提取物中的比例進行分散,說明其溶解具有均一性。釋藥過程中,更能表現(xiàn)出湯劑的同步釋放原則。

從輔料適應性角度考慮,以上3種方法綜合運用更能全面、客觀、科學地進行輔料的篩選。例:透皮制劑應選用溶解能力較好,且溶解具有均一性的溶劑。沉淀法和指標成分溶解量法表明,無水乙醇和異丙醇對雷公藤提取物及雷公藤甲素的溶解能力較強,而粒徑測定法表明,異丙醇中雷公藤提取物能夠按組分原比例進行分散,因此雷公藤透皮制劑選擇異丙醇為溶劑依據(jù)更充足。

參考文獻

[1]曹偉平,楊更亮,張紅醫(yī),等.雷公藤有效成分制備的研究進展[J].中草藥,2002,33( 2) :187.

[2]徐君,葉敏,趙思明. 膨化米粉溶解特性及膨化米糊流變學特性研究[J].糧食與油脂,2003,1:4.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規(guī)范[S].2001: .

[4]陳曉明.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雷公藤飲片中雷公藤內(nèi)酯醇的含量[J].中國藥房,2006,17(9):696.

[5]詹秀琴,郭立瑋,付廷明,等. 微米/納米雄黃微粒的制備及粒度測定[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3,19(1):24.

篇3

【關鍵詞】脫發(fā);毛發(fā)稀疏;防脫;三七;何首烏;川芎;側(cè)柏葉;當歸

脫發(fā)是指頭發(fā)異常脫落的現(xiàn)象。是指頭發(fā)異常或過度的脫落,其原因很多,常見的有脂溢性(即雄性型)脫發(fā);神經(jīng)性脫發(fā)以及病理性脫發(fā)。市面上有防脫發(fā)產(chǎn)品,但該品是完全采用云貴高原特有的中藥提取物應用先進科技生產(chǎn)的洗護品,因此,有必要評估其輔助治療脫發(fā)問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臨床資料

1.1資料20例患者,男15例,女5例, 其中脫發(fā)8例,頭發(fā)稀疏12例受試者入選標準包括:1.年齡在28-55歲健康男女;2.受試者頭部表現(xiàn)出如下臨床特征:脫發(fā)、毛發(fā)稀疏、頭發(fā)容易折斷

1.2研究方法:由受試者進行雙盲測試,治療前后自身對照研究.具體流程如下:

1.2.1研究觀察時間:整個研究過程60天,包括3次回訪,分別在首診、第30天、第60天

A.首診:受試者的選擇;受試前檢查:受試者的頭部特征;填寫自我調(diào)查問卷B.第30天:檢查::受試者的頭部特征;總體效果評估及耐受性C.第60天:檢查::受試者的頭部特征,;總體效果評估及耐受性

1.2.2產(chǎn)品方案:受試者每兩日使用滇虹康王洗發(fā)水洗發(fā) (8.0ml/次)洗發(fā)后,涂抹護理液(5.0ml/次),持續(xù)按摩1-2分鐘后清洗。

2診斷及療效評價標準

2.1脫發(fā)問題診斷標準:①頭發(fā)、頭皮油膩,頭頂出現(xiàn)脫發(fā);②焦枯發(fā)蓬,缺乏光澤,掉發(fā)、斷發(fā)嚴重;③前頭與頭頂部,前額的發(fā)際與鬢角往上移,前頭與頂部的頭發(fā)稀疏。

2.2評價標準

2.2.1脫發(fā)、毛發(fā)稀疏療效判定標準:

A.脫發(fā)面積評分:0為無脫發(fā)掉發(fā)現(xiàn)象(恢復>80%)、1為脫發(fā)面積15cm2(恢復<30%);B.生況評分:0為生長出較多新頭發(fā),較治療前有較大改善;1為生長出部分新頭發(fā);2為生長出較少新發(fā);3為基本沒有新發(fā)生長C.療效判定:基本治愈:頭發(fā)恢復面積>80%,脫發(fā)現(xiàn)象消失,頭發(fā)明顯生長;顯效:頭發(fā)恢復面積>60%,脫發(fā)現(xiàn)象明顯消失,頭發(fā)開始生長;好轉(zhuǎn):頭發(fā)恢復面積>30%,脫發(fā)現(xiàn)象基本消失,頭發(fā)緩慢生長; 無效:頭發(fā)恢復面積<30%,脫發(fā)現(xiàn)象仍然存在;好轉(zhuǎn)或輕度改善以上算有效

2.2.2安全性評估:主要評估使用產(chǎn)品后,受試者的客觀刺激參數(shù)。按4級分級法評價紅斑,瘙癢等癥狀。標準:4級評分:3=嚴重、2=中度、1=輕微、0=無。

3結(jié)果

3.1使用滇虹康王洗護品后,對脫發(fā)、毛發(fā)稀疏改善程度評估在受試者20例中,脫發(fā)8例,有效率為87.50%。毛發(fā)稀疏12例,有效率達83.33%。總的觀察,有3例有明顯改善,6例有改善,8例有輕度改善;總有效率高達85.00%(見表1)。

表1 脫發(fā)、毛發(fā)稀疏效果評估

3.2使用滇虹康王洗護品后,對產(chǎn)品安全性的評估治療前后均未發(fā)生不良反應。

4討論

脫發(fā)影響外觀形象,嚴重時會給患者帶來十分沉重的心理壓力。近年來,在社會快速發(fā)展過程中脫發(fā)者更常見。目前臨床上出采用藥物、針灸等方法治療,有一定的副作用及使用局限性。因此,有必要探討具有一定功效、無使用局限性、以及能恢復頭皮健康的洗護品治療脫發(fā)問題的效果。

本研究采用含復合中藥提取物的洗護品輔助治療脫發(fā)問題,8例脫發(fā)受試者有效率為87.50%。12例毛發(fā)稀疏受試者有效率達83.33%。總有效率達85.00%(P<0.05)。說明滇虹康王洗護品對脫發(fā)、毛發(fā)稀疏具有很好的輔助治療效果。

試驗過程中未發(fā)生不良反應,說明該產(chǎn)品溫和安全。

滇虹洗護品中主要含三七、何首烏、川芎、側(cè)柏葉、當歸提取物。三七含有三七皂苷,黃酮苷、三七素、揮發(fā)油及氨基酸等化合物,具有活血、補血、抗衰老等多種藥理藥效作用[1];何首烏能益氣血、營養(yǎng)頭發(fā),且其延緩衰老是一種綜合作用[2];川芎能擴充頭部毛細血管,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加頭發(fā)營養(yǎng)[3],防止斷發(fā)和脫發(fā);側(cè)柏葉活血,改善毛囊發(fā)育生長,促進頭發(fā)再生,增強毛囊代謝功能;當歸具有補血、活血作用,能擴張頭皮毛細血管,促進血液循環(huán); 滇虹康王洗護產(chǎn)品根據(jù)中藥組方原理,結(jié)合上述中藥材藥理作用與表現(xiàn),將復合提取物應用于產(chǎn)品中,輔助治療脫發(fā)及毛發(fā)稀疏。

因此,滇虹康王洗護產(chǎn)品對脫發(fā)、毛發(fā)稀疏具有明顯的療效,安全性好。

參考文獻

[1]劉英.中藥三七對血液系統(tǒng)的藥理藥效研究進展 [A].中國醫(yī)療前沿,2009,17(4):17.

[2]王訪,張有權(quán).抗衰老中藥的藥理研究近況[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2,13(4);227-228.

篇4

藥物化妝品(藥妝品)是化妝品和藥物的聯(lián)姻。藥妝品含有多種活性成分,用于皮膚表面,可以影響皮膚的生理功能。抗皮膚衰老化妝品是藥妝品中重要的一種,添加中草藥提取物的抗皮膚衰老化妝品具有功效持久穩(wěn)定、作用溫和、副作用小等優(yōu)點。隨著全球人口平均年齡的增加,抗皮膚衰老化妝品深受開發(fā)者的重視和消費者的喜愛。因此,研究開發(fā)含有中草藥提取物的抗皮膚衰老化妝品是當前國內(nèi)外化妝品研發(fā)的熱點之一。

皮膚衰老是人體衰老的組成部分,它主要表現(xiàn)為自然衰老和光老化兩種形式。延緩皮膚衰老可以針對引起衰老的原因及衰老引起的生理病理變化采取措施。中草藥提取物延緩皮膚衰老的作用具體表現(xiàn)在保濕、抗氧化損傷、抗紫外線輻射及影響組織細胞生長代謝等方面[1]。

1皮膚保濕

近年保濕劑的研究方向是深層的保濕成分,植物提取物較受重視的是植物多糖的保濕功能[2]。多糖分子中的羥基、羧基與水分子形成氫鍵而結(jié)合大量的水分,具有較強的保濕功能。蘆薈提取物是植物保濕劑,在化妝品中廣泛應用。黏多糖是人體皮膚主要成分之一,它們可維持皮膚的彈性,有很強的保濕作用。蘆薈汁含有大量黏多糖,性質(zhì)類似透明質(zhì)酸,有很好的和保濕作用。蘆薈中的蒽醌類成分還具有防曬和消炎作用[3,4]。靈芝提取液含有靈芝多糖及三萜類化合物,除有良好的保濕性能外,還具有抗氧化等作用,是化妝品中較理想的抗衰老添加劑[5]。

透明質(zhì)酸酶具有水解透明質(zhì)酸的作用,可促進皮膚的老化。研究發(fā)現(xiàn)荊芥、梔子、魚腥草、小豆蔻、萍蓬草、竹節(jié)人參、丁香、獨活、軟紫草、北沙參、火麻仁及薏苡仁等的提取物具有較強的抑制透明質(zhì)酸酶的作用[6]。因此,其提取物亦可直接或間接地起到保濕作用。

2抗氧化損傷

人體內(nèi)多余的自由基會引起脂質(zhì)過氧化反應,引起機體衰老。抗氧化是預防和治療皮膚老化的有力手段,也是許多活性物質(zhì)達到抗皮膚老化作用的重要途徑。目前對中草藥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研究較多,最為常見的是植物多酚類。植物多酚的大量活性酚羥基賦予它們很強的抗氧化性,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實驗動物模型上局部使用或口服多酚類物質(zhì)能夠抑制紫外線輻射引起的腫瘤發(fā)生,產(chǎn)生這種生物作用的重要物質(zhì)是綠茶中的表沒食子兒茶素-3-沒食子酸酯(EGCG)。張素慧等[7]研究發(fā)現(xiàn),茶多酚、茶色素能改善光老化模型小鼠真皮彈性纖維病變,兩者可不同程度地緩解小鼠皮膚組織線粒體DNA(mtDNA)的缺失突變,延緩皮膚光老化作用方面二者無顯著差別;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是比維生素A、C更強的自由基清除劑[8]。同時,花青素還有抗衰老、抗紫外線、抗輻射、增白及保濕等作用[9];大豆中的大豆異黃酮[10],法國海岸松樹皮提取物碧蘿芷等,均具有強大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3抗紫外線輻射

紫外線輻射是促使皮膚衰老的重要外在因素。紫外線吸收劑可吸收短波和中波段紫外線,使之轉(zhuǎn)化為熱能,減輕因日曬引起的皮膚損傷。許多中草藥提取物具有較強的紫外線吸收作用。

甘草提取物具有防曬效能,其防曬的主要成分為黃酮化合物,其分子內(nèi)的共軛體系對紫外光和可見光均可強烈吸收。此外,甘草提取物具有一定的美白作用。甘草還含有皂苷類活性成分,如甘草酸具有抗炎,抗氧化,抑菌,治療創(chuàng)傷,有效清除超氧離子和羥基自由基,顯著抑制脂質(zhì)體過氧化物的作用[11]。甘草提取物是優(yōu)良的化妝品添加劑。黃芩苷取自中藥黃芩,能強烈吸收230~350 nm的紫外線,黃芩苷對曬傷的皮膚亦有很好的修復作用。此外,黃芩提取物具有抑制病原微生物、美白、抗過敏及顯著的抗氧化作用,在化妝品行業(yè)中較為廣泛的應用[12]。蘆丁是從槐花米中提取的黃酮類化合物,它對紫外線和X射線有較強的吸收作用,化妝品添加10%的蘆丁可使紫外線的吸收率高達98%[13]。

4影響組織細胞生長代謝

促進皮膚細胞分化增殖,使新生與老化細胞的平衡恢復正常,以及增加膠原蛋白合成是抗皮膚老化的主要途徑之一[1] 。

人參作為美容佳品應用歷史已久,人參皂苷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它們可促進細胞新陳代謝,加快衰老皮膚細胞核酸和蛋白質(zhì)合成,刺激皮膚成纖維細胞活性,促進膠原蛋白合成,使皮膚趨于年輕化。王紅麗等[14]發(fā)現(xiàn),人參皂苷(100 mg/kg?d-1)可使D-半乳糖所致的衰老模型小鼠皮膚中羥脯氨酸含量明顯升高,提示人參皂苷具有促進膠原蛋白合成的作用。同時發(fā)現(xiàn),小鼠皮膚內(nèi)丙二醛(MDA)含量顯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酶的活性升高;紅景天提取物有很強的抗衰老作用,對真皮成纖細胞有刺激作用,促進成纖細胞分裂、合成和分泌膠原蛋白[1];黃芪提取液可提高皮膚中膠原蛋白含量,有抗皮膚衰老的作用[15];邵鄰相等[16]發(fā)現(xiàn),佛手提取液組小鼠皮膚中膠原蛋白的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佛手提取液具有抗皮膚衰老的作用。

溫和的角質(zhì)剝脫劑可促使皮膚老化角質(zhì)層中細胞間鍵合力減弱,加速細胞更新速度并促進死亡細胞脫離,改善皮膚狀態(tài),對皮膚有除皺抗衰老的作用[3]。在化妝品成分中常用的角質(zhì)剝脫劑有α-羥基酸(AHAs)和β-羥基酸(BHAs)。AHAs又稱果酸,如羥基乙酸、蘋果酸、酒石酸等[17],有保濕作用。BHAs屬芳香族化合物,它們是新一代的果酸,可從天然植物柳樹皮、冬青葉和樺樹皮等中得到[1]。水楊酸是BHAs的代表,另一常用的是莨菪酸。

5結(jié)語

綜上所述,中草藥提取物在化妝品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其抗衰老功效已日漸引起人們的重視。在研究和開發(fā)中草藥抗皮膚衰老化妝品時,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5.1深入研究中國歷代本草文獻及醫(yī)方著作

我國傳統(tǒng)的中草藥在幾千年外敷內(nèi)服的應用實踐中已積累了許多經(jīng)驗,它們大量地散現(xiàn)于歷代的文獻著作中,應加以總結(jié)和研究,汲取精華,與當今先進的化妝品生產(chǎn)技術相結(jié)合,推陳出新,開發(fā)出安全有效的現(xiàn)代藥妝品。

5.2提取物的純化與質(zhì)量控制

中草藥提取物成分復雜,不論是單味藥或復方提取物,將其作為化妝品添加物前,必須純化。一方面可以減少提取物的刺激性成分和不良氣味,更重要的是純化能增強提取物的美容功效,并有利于質(zhì)量控制。

目前,中藥材使用情況較為混亂,選取中藥材時,應選用質(zhì)量優(yōu)良的藥材,盡量選用道地藥材,并統(tǒng)一采收時間,這有助于增強和穩(wěn)定提取物和化妝品的療效,同時有利于產(chǎn)品內(nèi)在質(zhì)量的控制。

5.3中草藥提取物與其它活性物質(zhì)的聯(lián)合應用

中草藥提取物作用溫和,必須長時間使用才能見效。將中草藥提取物與其它活性物質(zhì)聯(lián)合使用,可以部分地克服單一使用中草藥提取物的缺點,有助于提高藥物化妝品的品質(zhì)。

5.4局部使用化妝品與服用保健品相結(jié)合

局部使用化妝品對延緩皮膚衰老具有一定的意義,但對人體整體性抗衰老作用不大。使用保健品可減緩人體細胞、組織及器官的衰老。將內(nèi)服外用結(jié)合起來,能進一步延緩衰老進程,表現(xiàn)在外表上則是皮膚充滿活力。

5.5重視中草藥提取物的多重作用

每一種中草藥提取物用于化妝品時,其作用往往不是單一的,在評價中草藥提取物的美容作用時,特別是在開發(fā)新產(chǎn)品時,要從多方面著手,使用多種模型綜合評定,盡可能地提高提取物的美容功效。

參考文獻

[1]劉瑋,張懷亮. 皮膚科學與化妝品功效評價[M].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1.

[2]董云發(fā),凌晨. 植物化妝品及配方[M].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1-64.

[3]劉仲榮,楊軍,楊慧蘭,等. 抗皮膚老化化妝品活性成分的研究進展―皮膚老化與化妝品系列講座六[R]. 中國美容醫(yī)學,2005,14(3):362.

[4]董銀卯,劉宇紅,王云霞. 蘆薈保濕性能的研究[J]. 日用化學工業(yè),2001,31(6):56-58.

[5]黃光斗,賈澤寶. 化妝品用保濕劑研究和應用[J]. 湖北工學院學報,1998,13(3):9-12.

[6]澤邊善之. 生藥對皮膚相關酶的抑制作用[J]. 藥學雜志[日],1998,118(9):423-429.

[7]張素慧,呂俊華,李校,等. 茶多酚和茶色素對紫外線照射致小鼠皮膚光老化的防護作用[J]. 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03,34(6):561-564.

[8]張冰若,勞業(yè)興,蘇薇薇. 原花青素的研究現(xiàn)狀及開發(fā)前景[J]. 中藥材,2003,26(12):905-908.

[9]段玉清,謝筆鈞. 原花青素在化妝品領域的研究與開發(fā)現(xiàn)狀[J]. 香料香精化妝品,2002(6):23.

[10] 高斌,朱俊東. 大豆異黃酮與皮膚美容[J]. 中國美容醫(yī)學,2005,14(30):380-381.

[11] 王建國,周忠,劉海峰. 甘草的活性成分及其在化妝品中的應用[J]. 日用化學工業(yè),2004,34(4):249-251.

[12] 龔盛昭,揭育科,袁水明. 黃芩苷在功能性化妝品中的應用研究[J]. 日用化學工業(yè),2003,33(3):200-203.

[13] 龔盛昭,何遠倫. 蘆丁在抗衰老化妝品中的應用研究[J]. 香料香精化妝品,2003(2):19-21. [14] 王紅麗,吳鐵,吳志華,等. 人參皂甙抗皮膚衰老作用實驗研究[J]. 廣東藥學院學報,2003,19(1):25-27.

[15] 李娟,李靜,呂春平,等. 黃芪抗皮膚衰老作用實驗研究[J]. 日用化學工業(yè),2000,30(1):61-62.

篇5

關鍵詞:藥用植物;植物病原菌;超聲提取;抑菌作用

中圖分類號:S482.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1)09-1809-03

Study on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en Ultrasound Extracts from Medicinal Plants

LIU Jing-yu,XUE Guang-h(huán)ou,WANG Xiu-ling,SONG Ming-h(huán)ui,WANG Lei,F(xiàn)AN Hai-yan

(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61, China)

Abstract: The extracts from 10 medicinal plants were obtained through 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ion method. And then their inhibitive activities to variety of plant pathogens and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were tes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tracts of clove, cinnamomum cassia, rhubarb, aristolochia debilis, scutellaria had notable inhibitive activities to Rhizoctonia solani Kuhn, Gloeosporium piperatum, Fusarium oxysporum f.sp. Niveum, 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end. f.sp. Melonis, Fusarium oxysporum f.sp. Lycopersici and Fusarium oxysporium f. sp. cucumerinum. The inhibitory rate of clove and cinnamomum cassia’s extracts could reach to 100%. The inhibitory rate would be affected strongly by the concentration of extracts if the extracts came from rhubarb and scutellaria, and this inhibition strengthen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concentration under considered concentrations; but there was no obvious effect when the source plant was Aristolochia debilis.

Key words: medicinal plants; plant pathogens; ultrasound extraction; inhibition effect

植物次生代謝產(chǎn)物是植物在長期協(xié)同進化過程中,通過次生代謝途徑產(chǎn)生的能抵御病蟲害侵入、抑制其他物種生長,從而在競爭生長過程中處于相對有利地位的化學物質(zhì),而其成分天然,經(jīng)過長期的衍化,可以進入天然能量代謝系統(tǒng),毒性低,對環(huán)境污染小[1]。據(jù)統(tǒng)計,地球上的植物至少有50萬種,其中許多植物具有抑菌或殺菌作用,Wilkins等曾報道有1 389種植物有可能作為殺菌劑的原材料。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國內(nèi)外陸續(xù)展開了有關抑菌殺菌植物的篩選工作[2-7]。 我國植物資源豐富,植物產(chǎn)生的次生代謝產(chǎn)物超過40萬種且具有對環(huán)境兼容性好等特點,從中發(fā)現(xiàn)活性強的植物源殺菌劑是當今農(nóng)藥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現(xiàn)代農(nóng)藥的發(fā)展方向之一[8]。

在植物源農(nóng)藥中,相對于植物源殺蟲劑而言,植物源殺菌劑的研究還比較薄弱,特別是對果蔬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相對較少。本研究利用超聲波輔助提取法從10種植物中提取活性物質(zhì),采用生長速率法進行離體抑菌試驗,確定其對多種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并研究了植物提取物濃度對其抑菌效果的影響,旨在為今后應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材料

10種藥用植物均購自沈陽市同仁堂藥店,分別為大黃(Rheum officinale Baill)根莖及根、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干皮及枝皮、山茱萸(Macrocarpium officinale (Sieb. Et Zucc. ) Nakai)成熟果肉、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mb.)花蕾及果實、白術(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根莖、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根莖、紫菀(Aster tataricus L. f.)根和根莖、白果(Ginkgo biloba L.)種子、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根、馬齒莧(Portulaca oleracea L.)地上部分。

供試菌種為番茄立枯絲核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辣椒炭疽菌(Gloeosporium piperatum)、西瓜枯萎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Niveum)、甜瓜枯萎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Melonis)、番茄鐮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lycopersici)、黃瓜枯萎菌(Fusarium oxysporium f.sp. cucumerinum),由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免疫室肖淑芹老師、植物病理室劉志恒老師提供。

1.2試驗方法

1.2.1植物提取物的制備取粉碎的植物材料24 g,按料液比1∶20(質(zhì)量體積比)加入到體積分數(shù)為80%的乙醇溶液中,于400 W功率下進行超聲提取2次,每次超聲提取時間為30 min,合并濾液并用旋轉(zhuǎn)蒸發(fā)儀濃縮,再將濃縮液置于冷凍干燥機中干燥12 h,制成提取物干粉。

用體積分數(shù)為5%的乙醇溶液溶解提取物干粉,配制成濃度為0.6 g/mL的提取物母液,保存?zhèn)溆谩?/p>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1.2.2抑菌試驗在無菌條件下,用移液管量取相應的母液移入裝有PDA的三角瓶中,配成藥液濃度為0.06 g/mL,乙醇體積分數(shù)為0.5%的PDA帶藥培養(yǎng)基,對照組培養(yǎng)基中加入體積分數(shù)為0.5%的乙醇,趁熱搖勻、制成平板。接種生長一致的供試菌菌餅(?準=6.0 mm),使菌餅帶菌絲的一面貼在培養(yǎng)基表面,28 ℃下培養(yǎng),培養(yǎng)2~5 d后,用十字交叉法測量菌落直徑。每處理3次重復。

菌落生長直徑=菌落直徑平均值-6.0;

菌絲生長抑制率=(對照菌落生長直徑-處理菌落生長直徑)/對照菌落生長直徑×100%

2結(jié)果與分析

2.1植物提取物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10種藥用植物的提取物均對供試植物病原菌的菌絲生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體結(jié)果見表1。丁香和肉桂的提取物對供試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菌絲生長抑制率可高達100.0%;其次為木香和大黃提取物,對絕大部分供試病原菌的菌絲生長抑制率在70%以上,其中木香和大黃的提取物對辣椒炭疽菌的抑制率分別高達96.4%和89.0%;黃芩提取物的抑菌效果也較好,對供試病原菌的抑制率均在50%以上,對辣椒炭疽菌的抑菌率更高達90.7%;紫菀、白術、白果、山茱萸、馬齒莧等5種藥用植物的提取物雖對病原菌的菌絲生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但總體上抑菌活性不強;馬齒莧的提取物甚至對黃瓜枯萎病菌產(chǎn)生小幅度的促進生長作用。同時,對于同屬于鐮刀屬的甜瓜枯萎菌、番茄鐮刀菌、西瓜枯萎菌和黃瓜枯萎菌4種真菌,各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也略有差異。

2.2植物提取物濃度對抑菌效果的影響

取抑菌效果較好的丁香、肉桂、大黃、木香、黃芩等5種藥用植物提取物的干粉,分別配成濃度為0.2、0.4、0.6 g/mL的提取物母液,并以1∶9的體積比倒入PDA培養(yǎng)基中進行抑菌試驗,試驗結(jié)果(表2)表明,丁香、肉桂的提取物在試驗最低濃度為0.02 g/mL時,對供試病原菌的菌絲生長抑制率仍可高達100.0%;大黃、木香、黃芩則由于提取物的濃度不同對供試病原菌的抑制效果不同。用SPSS軟件分別分析大黃、木香、黃芩3種植物提取物在不同濃度時對供試病原菌菌絲生長的抑制作用,發(fā)現(xiàn)不同濃度的大黃、黃芩提取物對供試菌的抑制作用有顯著差異,即抑菌率受提取物濃度影響較大,且在試驗濃度范圍內(nèi)提取物濃度越大抑菌效果越好;而不同濃度的木香提取物對供試菌的抑制作用在試驗濃度范圍內(nèi)受濃度的影響不大。

3結(jié)論

植物源殺菌劑具有與自然環(huán)境相容、低殘留、對生態(tài)環(huán)境污染小、對害蟲的天敵危害較小、使病原菌不易產(chǎn)生抗藥性和取材方便、價格便宜等特點,在生產(chǎn)上可替代化學殺菌劑使用或與化學殺菌劑混合或輪換使用,克服化學殺菌劑易引起的抗藥性和殘留問題,增加農(nóng)產(chǎn)品的市場準入率,減少化學農(nóng)藥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體健康構(gòu)成的威脅,為無公害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病害防治和農(nóng)產(chǎn)品的安全生產(chǎn)提供保障,作為新一代生態(tài)友好型殺菌劑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我國有豐富的植物及中藥資源,是植物源殺菌劑的理想來源。本研究中10種藥用植物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丁香、肉桂、大黃、木香、黃芩的提取物對番茄立枯絲核病菌、辣椒炭疽菌、西瓜枯萎菌、甜瓜枯萎菌、番茄鐮刀菌和黃瓜枯萎菌的菌絲生長均具良好的抑制效果。肉桂和丁香的提取物對供試6種病原菌的菌絲生長抑制率均可達100.0%;大黃和黃芩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受提取物濃度影響較大,且在試驗范圍內(nèi)提取物濃度越高抑菌效果越好,而丁香、肉桂、木香的抑菌效果受提取物濃度影響不明顯。同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不同的植物提取物對不同病原菌的菌絲生長抑制效果各不相同,即使對于同屬于鐮刀屬的4種真菌,各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也不盡相同。本研究僅針對植物提取物對幾種蔬果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進行了初步探索,后續(xù)的試驗應在活性追蹤指導下對抑菌活性成分的高效提取分離、結(jié)構(gòu)闡明及構(gòu)效關系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JANAS K M, CVIKROVA M, PALAGIEWICZ A, et al. Constitutive elevated accumulation of phenylpropanoids in soybean roots at low temperature[J]. Plant Science,2002,163:369-373.

[2] 張一賓,張懌. 世界農(nóng)藥新進展[M].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7.

[3] 喬康,姬小雪. 植物源殺菌劑研究進展[J]. 農(nóng)藥研究與應用,2009,13(4):15-19.

[4] 黃奔立,朱華,顧艷,等. 藥用植物對5種蔬菜病菌的抑制作用[J]. 揚州大學學報,2006,27(3):84-86.

[5] 姬志勤,劉偉. 農(nóng)藥活性天然產(chǎn)物及其分離技術[M].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0.

[6] 趙成愛,孫輝,王呈玉,等. 6種中草藥水提物對黃瓜黑星病菌抑制活性的室內(nèi)篩選[J]. 農(nóng)藥,2010,49(6):453-455.

[7] 彭萍,肖玉華,王曉慶,等. 茶園綠色高效無害化防治技術[J]. 南方農(nóng)業(yè),2010(3):32-34.

篇6

關鍵詞:麻黃-附子藥對;麻黃類生物堿;平衡溶解度;表觀油水分配系數(shù);高效液相色譜法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1.022

中圖分類號:R2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7)01-0091-04

Investigation of Dissolvability of Ephedra Alkaloid in Compatibility Ephedrae Herba- 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 WANG Yan-hong, LIU Shu-bo, GUAN Feng, CHEN Da-zhong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4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equilibrium solubility and apparent oil/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of ephedra alkaloid in the compatibility Ephedrae Herba-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ransdermal delivery. Methods The extract was prepared by 70% ethyl alcohol and D101 macroporous absorbent resins. Dissolvability of its main effective components (ephedrine and pseudoephedrine) in the compatibility Ephedrae Herba-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 was determined by 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HPLC method; the oil/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of ephedrine and pseudoephedrine in n-octanol-water buffer solution system were determined by shaking flask method. Results The extract had optimum solubility in methyl alcohol and acetonitrile, and ephedrine and pseudoephedrine had optimum solubility in buffered solution of pH 7.4. Oil/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of ephedrine and pseudoephedrine in n-octanol-water system was 0.101 with lgP=-0.99 and 0.076 with lgP=-1.12. Oil-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s of ephedrine and pseudoephedrine in the extract were affected by pH. Conclusion The extract has optimum solubility in high polar solvents. Ephedrine and pseudoephedrine have certain fatsoluble and water-soluble in suitable pH, which was beneficial for transdermal absorption.

Key words: compatibility Ephedrae Herba-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 ephedra alkaloid; equilibrium solubility; apparent oil/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HPLC

麻黃-附子為臨床常用藥對,在《傷寒論》的麻黃附子湯、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烏頭湯等方劑中均有應用。麻黃辛溫,具有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功效;附子辛熱,具有回陽救逆、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473359);黑龍江省科技廳青年基金項目(QC07C107);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H201472);黑龍江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11531357)

通訊作者:陳大忠,E-mail:

補火助陽、散寒止痛功效。兩藥配伍能夠取長補短、相輔相成。近年來有關麻黃-附子藥對的研究多集中在口服煎煮給藥方式,經(jīng)皮應用的報道較少[1-2]。經(jīng)皮制劑以其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小、避免藥物首過效應的特點,逐漸成為常用藥物應用形式。藥物的理化性質(zhì)是影響經(jīng)皮吸收的關鍵因素。本試驗以麻黃生物堿類成分為考察指標,測定其平衡溶解度和表觀油水分配系數(shù),以期明確其理化性質(zhì),為藥對中有效成分的膜透過性的預測及中藥復方經(jīng)皮給藥提供依據(jù)。

1 儀器與試藥

AB265-S電子天平,梅特勒公司;HZS-HA水浴振蕩器,哈爾濱市東聯(lián)電子技術開發(fā)有限公司;LC-20AT型高效液相色譜儀,日本島津公司。

麻黃、黃附子均購自哈藥集團世一堂中藥飲片有限責任公司,經(jīng)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中藥鑒定教研室孫慧峰副教授鑒定,分別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Ephedra sinica Stapf的干燥草質(zhì)莖和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母根炮制加工品;乙腈(色譜純),美國迪馬公司;鹽酸麻黃堿對照品(批號171241-201508)、偽麻黃堿對照品(批號171237-201208),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2 方法與結(jié)果

2.1 麻黃-附子藥對提取物的制備

取麻黃、黃附子,按2∶3比例混合,加入pH 2的70%乙醇提取溶劑,回流提取2次(2、1.5 h)。減壓回收乙醇后,加水配成濃度為0.4 g/mL的上樣液,通過D101大孔樹脂,水洗除雜質(zhì)后,收集70%乙醇洗脫液,揮干乙醇,真空干燥,得麻黃附子干浸膏提取物(以麻黃堿計14 mg/g、偽麻黃堿計6 mg/g)[2]。

2.2 麻黃生物堿類成分含量測定

2.2.1 色譜條件 色譜柱為Diamonsil C18(5 ?m,250 mm×4.6 mm),流動相為乙腈-0.1%磷酸溶液(2∶98,每100 mL中加入0.04 mL三乙胺),檢測波長為190 nm,流速為1 mL/min,柱溫為30 ℃。

2.2.2 混合對照品溶液的配制 分別精密稱取鹽酸麻黃堿、偽麻黃堿對照品25.14、12.52 mg,置25 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搖勻,即得混合對照品溶液。

2.2.3 供試品溶液的配制 稱取提取物0.2 g左右,精密稱定,置50 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搖勻,即得供試品溶液。

2.2.4 標準曲線的繪制 精密吸取一定量上述麻黃堿和偽麻黃堿對照品溶液,按倍數(shù)關系稀釋成8種不同質(zhì)量濃度的溶液,分別吸取10 ?L進樣測定,記錄色譜峰峰面積。以對照品質(zhì)量濃度為橫坐標,相應峰面積積分值為縱坐標,進行回歸處理,得回歸方程Y=76 152X+1E+06,r=0.999 4和Y=87 629X+129 116,r=0.999 6。結(jié)果表明,麻黃堿在0.02~10.06 ?g范圍內(nèi)線性關系良好,偽麻黃堿在0.01~5.01 ?g范圍內(nèi)線性關系良好。

2.2.5 精密度試驗 精密吸取混合對照品溶液,連續(xù)進樣6次,進樣量10 ?L,按“2.2.1”項下色譜條件測定,計算峰面積,結(jié)果鹽酸麻黃堿峰面積RSD=0.45%(n=6);鹽酸偽麻黃堿峰面積RSD=0.88%(n=6)。表明精密度良好,符合含量測定基本要求。

2.2.6 穩(wěn)定性試驗 取供試品溶液,于0、6、12、18、24 h精密吸取10 ?L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按“2.2.1”項下色譜條件測定,計算峰面積,麻黃堿峰面積RSD=1.58%(n=5),偽麻黃堿峰面積RSD=1.96%(n=5)。表明供試品溶液在24 h內(nèi)基本穩(wěn)定。

2.3 平衡溶解度試驗

2.3.1 沉淀法 稱取提取物0.2 g左右,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不同溶劑(水、甲醇、乙醇、乙腈、乙酸乙酯、丙酮、三氯甲烷、正辛醇)及不同pH值(2.25、4.99、6.8、7.4、8.98)緩沖液各5 mL,放入恒溫水浴振蕩器中,溫度保持在37 ℃,振搖24 h,使其達到充分溶解。將藥液連同殘留的固體藥物一同轉(zhuǎn)移至已經(jīng)恒定質(zhì)量的離心管中,12 000 r/min離心10 min,傾出上清液,殘渣和離心管在70 ℃真空干燥箱中烘干并稱定質(zhì)量,計算提取物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度[3]。溶解度=(m加入量-m未溶解量)÷溶劑體積。結(jié)果測得平衡溶解度分別為31.8、35.78、25.94、0.42、33.14、11.3、10.4、7.44、40.16、36.66、34.94、31.3、21.88 mg/mL,說明不同溶劑中提取物的溶解度依次為甲醇>乙腈>水>乙醇>三氯甲烷>正辛醇>丙酮>乙酸乙酯。不同pH值磷酸緩沖液中的平衡溶解度見圖1 。

2.3.2 指標成分法 分別精密吸取上述離心后的各溶液上清液3 mL置5 mL量瓶中,加甲醇定容至刻度。經(jīng)0.45 ?m濾膜過濾,取續(xù)濾液10 ?L,采用HPLC測定溶液中麻黃堿和偽麻黃堿(色譜圖見圖2),并計算指標藥效成分的溶解量。結(jié)果表明,37 ℃條件下,麻黃堿在水中的平衡溶解度為275.19 ?g/mL,偽麻黃堿在水中的平衡溶解度為132.31 ?g/mL,在有機溶劑中的平衡溶解度見表1,在磷酸緩沖體系中的平衡溶解度見圖3。由結(jié)果可知,37 ℃時麻黃堿和偽麻黃堿在甲醇中的溶解度最大,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對較大,在三氯甲烷中的溶解度最小。指標成分麻黃堿類在磷酸鹽緩沖液中的溶解度均隨pH值的增大呈現(xiàn)先緩慢減小后增大然后再減小的變化趨勢。麻黃堿和偽麻黃堿在pH 7.4磷酸鹽緩沖液中的溶解度最大,分別為344.27 ?g/mL和162.22 ?g/mL。

2.4 表觀油水分配系數(shù)的測定

選擇正辛醇為油相,pH值分別為2.25、4.99、6.8、7.4、8.98的磷酸鹽緩沖液及蒸餾水為水相。取提取物0.2 g左右,精密稱定后置5 mL量瓶中,加入被正辛醇飽和的水和系列pH值的磷酸鹽緩沖液,超聲30 min,12 000 r /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2 mL,用甲醇稀釋至5 mL,取上清液過0.45 ?m濾膜,取20 ?L,經(jīng)HPLC測定其中指標成分的濃度(C0)。再取上清液2 mL置具塞錐形瓶中,分別加入2 mL被水飽和過的正辛醇溶液,加塞,置于37 ℃恒溫水浴振蕩器中,振蕩24 h,靜止后取上層油相2 mL,用甲醇稀釋至5 mL,混勻,過0.45 ?m 濾膜,取20 ?L,經(jīng)HPLC測定其中指標成分的濃度(C1)。按公式計算表觀油水分配系數(shù)(P):P=C1/(C0-C1)[3]。結(jié)果表明,37 ℃時麻黃堿、偽麻黃堿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數(shù)分別為0.101(lgP=-0.99)、0.076(lgP=-1.12)。麻黃堿和偽麻黃堿的lgP值受pH值影響較大,在pH 6.8時lgP值達到最大,pH 7.4時為最低。之后隨pH值的增加lgP值有所降低。結(jié)果見圖4。

3 討論

油水分配系數(shù)是影響藥物胃腸吸收和經(jīng)皮吸收的重要因素。文獻報道,藥物吸收的最佳范圍是-1

麻黃堿和偽麻黃堿的lgP值受pH值影響較大:在pH 6.8時lgP值達到最大,分別為1.336、0.923;pH 7.4時lgP值最低,分別為0.884、0.01。說明藥物所處的酸堿環(huán)境能夠影響生物膜透過性,可以考慮通過調(diào)整pH值來改變膜透過性,增加透皮吸收。對提取物中主要有效成分研究結(jié)果也表明,溶解度的變化趨勢受到pH值影響,故在提取制劑工藝和控制指標成分供藥體系時應注意選擇合適的pH值,以提高有效成分的溶解效果。

參考文獻:

[1] 周慧芳.麻黃-附子藥對配伍化學成分及代謝組學的研究[D].廣州: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

[2] 劉振強.麻黃附子細辛湯經(jīng)皮滲透特性及穴位效應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

[3] 任衛(wèi)高,楊洋,葛少波,等.清肺消痤凝膠提取物平衡溶解度和表觀油水分配系數(shù)的測定[J].中成藥,2015,37(7):1613-1616.

[4] 王雪超,杜美容.鹽酸小檗堿溶解度與相分配系數(shù)研究[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7(1):26-29.

[5] 談唯,丁冬梅,張振海,等.羊藿黃酮類組分表觀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數(shù)的測定[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4,20(10):5-7.

[6] 辛然,陳彥,賈曉斌,等.枳實中黃酮成分及其提取物大鼠腸吸收特性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0,35(14):1850-1854.

[7] 錢一鑫,康冀川,文庭池,等.銀杏黃酮苷元的平衡溶解度和表觀油水分配系數(shù)的測定[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1,22(7):1643-1644.

[8] 管詠梅,孫振,張文秀,等.白頭翁總皂苷提取物的基本理化性質(zhì)考察[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4,20(14):41-44.

篇7

關鍵詞:腹足綱;頭足綱;藥用軟體動物;淺析

作者介紹:郝秋菊,女,遼寧營口人,遼寧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崔軍,男,遼寧鞍山人,遼寧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1引言

腹足綱(Gastropoda)動物體制不對稱,具有螺旋形的貝殼,頭部發(fā)達,有一對或2對觸角及明顯的眼。口內(nèi)有顎片及齒舌,足發(fā)達,腹面廣平,適于爬行。趙汝翼等統(tǒng)計并鑒定出大連海產(chǎn)腹足綱動物共有78種,隸屬于58屬,34科,6目。

頭足綱(Cephalopoda)動物全部為海產(chǎn),肉食。身體左右對稱。分頭、足、軀干三部分,頭部發(fā)達,兩側(cè)有一對發(fā)生的眼,多數(shù)為內(nèi)殼或無殼;足著生于頭部,特化成腕和漏斗。漏斗位于頭腹面,頭于軀干之間,羽狀鰓一對或兩對。心耳和腎的數(shù)目與鰓一致,具軟骨。口內(nèi)有顎片及齒舌。神經(jīng)系統(tǒng)感官發(fā)達。閉管式循環(huán)系統(tǒng)。直接發(fā)生。趙汝翼等統(tǒng)計并鑒定出大連海產(chǎn)頭足綱動物共有10種,隸屬于7屬,5科,2目。

這兩個綱的藥用種類很多,如:石決明、海螵蛸等。

2藥用動物

2.1腹足綱

2.1.1鮑科(Haliotidae)

2.1.1.1動物形態(tài)特征

皺紋盤鮑(HaliotisdiscushannaiIno):是鮑科的一種動物。貝殼扁而寬大,呈耳狀。螺層3層,各層縫合線淺,殼塔矮小,僅呈隆起狀。殼頂鈍,體螺層極大,由第二螺層中部開始體螺層邊緣有一排呼水孔列,沿著呼水孔列左下側(cè)面有一條明顯的螺溝。殼口為卵圓形,外唇邊緣鋒利,內(nèi)唇厚而向內(nèi)卷曲,形成上寬下窄,無厴,足發(fā)達。在大連地區(qū),老虎灘、星海公園、黑石礁、河口、黃龍尾、獐子島等都可采集到或有采集過記錄。

2.1.1.2化學成分及用途

鮑魚肉的餾分物:“鮑靈Ⅰ”、“鮑靈Ⅱ”、餾分物C等分別有抗菌,抗病毒作用,或兼有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彭汶鐸等研究發(fā)現(xiàn),鮑魚提取物對小鼠學習和記憶有影響。鮑魚酶法提取物(EEA)對學習和記憶有明顯的增強作用,此作用強于傳統(tǒng)水提物(WEA)。在鮑魚體內(nèi)還分離到多糖,如:Hal_A,Hal_B等。

鮑魚的貝殼在中藥中稱為石決明,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此外還含有多種氨基酸,膽素及殼角質(zhì)。有平肝潛陽,清熱,鎮(zhèn)靜熄風,明目解毒,通淋等。用于治療高血壓,頭目眩暈,青盲內(nèi)障,胃酸過多,淋病,吐血,失眠等。高曉紅近幾年來應用自擬石決明湯加減治療偏頭痛,得到良好的效果。郝富英等用石決明研細末治療燒傷。

2.2頭足綱

2.2.1蛸科(Octopodidae)

2.2.1.1動物形態(tài)特征

短蛸(OctoposocellatusGray):體型小,頭部短小。眼發(fā)達,周圍具有棘,兩眼間有一個紡錘形或半月形的斑塊。第2至4腕之間的區(qū)域內(nèi)有一個橢圓形的金色圈。腕較短,腕序為4>3>2>1。雄性吸盤大于雌性,雄性左側(cè)第2腕莖化,端器小。短蛸在大連河口有發(fā)現(xiàn)。

長蛸(Octopusvariabilis(Sasaki)):體中型,兩眼間無斑塊,兩眼前無金圈,漏斗器呈“VV”型。各腕長,順序為1>2>3>4,一個最長的為第4對的2倍,雄性在第3腕莖化,僅為左側(cè)的1/2,端器大,鑰匙形。長蛸在大連星海公園、小平島、河口等地有發(fā)現(xiàn)。

2.2.1.2化學成分及用途

上述兩種動物中含有牛黃酸,章魚堿等,還含有各種氨基酸、肽、蛋白質(zhì)等,共含有15種消化酶。他們具有補氣養(yǎng)血,通經(jīng)下乳的功能,主治產(chǎn)婦乳汁不足。

2.2.2烏賊科(Sepiidae)

2.2.2.1動物形態(tài)特征

金烏賊(SepiaesulentaHoyle):頭部短,眼后有一突出的線形肋。鰭窄,位于體部左右,全緣。腕長短相近,腕序為4>1>3>2,吸盤4行,雄性左側(cè)第4腕莖化,中部吸盤小。腕超過體長,體具有紫素斑。金烏賊在大連老虎灘有發(fā)現(xiàn)過。

針烏賊(SepiaandreanaSteenstrup):體較小,體瘦長,后端尖細。雄體為圓錐型,腕序為:2>4>1>3,第2對比其他腕長2倍以上。雌性體肥短近卵形,腕序為2>1>4>3,個腕長度相差極小。針烏賊在大連老虎灘、獐子島發(fā)現(xiàn)過。

2.2.2.2化學成分及用途

烏賊的墨是為防衛(wèi)而分泌的,其富含蛋白質(zhì)、必須氨基酸、礦物質(zhì)等營養(yǎng)成分,具有止血、升白細胞、抗腫瘤、抗輻射的作用。杜鐵平等做實驗證明烏賊墨具有抗菌活性并分離出抗菌物質(zhì)。上述兩種動物的內(nèi)殼在中藥中稱為海螵蛸。陳忻等從烏賊內(nèi)殼中提取出甲殼素和殼聚糖。魏江洲等在國內(nèi)外首次從海螵蛸中提取分離得到海螵蛸粗多糖,并隨后對其實驗初步發(fā)現(xiàn)海螵蛸多糖CPS21對小鼠實驗性潰瘍性結(jié)腸炎具有治療作用。海螵蛸中還含有大量的無機元素。

海螵蛸具有止血,制酸之功能。主治吐血,便血,崩漏帶下,胃潰瘍,胃酸過多;外用治創(chuàng)傷出血,下肢潰瘍久不收口等。

3結(jié)束語

大連地區(qū)這兩個綱的海產(chǎn)軟體動物資源豐富,不乏蘊藏著巨大的藥用價值。大連地區(qū)的農(nóng)民已經(jīng)通過海產(chǎn)養(yǎng)殖來增加自己的收益,但他們只是對一些食用率較高的動物進行養(yǎng)殖,并沒有重視到藥用動物所蘊藏的巨大價值。目前一些藥用動物體內(nèi)的主要成分還不是十分清楚,還有待進一步研究,這樣可充分挖掘和發(fā)揮他們的藥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趙汝翼,程濟民等.大連海產(chǎn)軟體動物志[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2:1-153.

[2]彭文鐸,陳啟亮等.鮑魚酶肽提取液對小鼠學習和記憶的改善作用[J],營養(yǎng)學報,20__,26(1):45-48.

[3]高曉紅.石決明湯治療偏頭痛45例[J].中國民間療法,20__,10(8):34-35.

[4]郝富英,郝富香.石決明治燒燙傷[J].山東中醫(yī)雜志,20__,21(6):340.

[5]杜鐵平,周培根,等.烏賊墨抗菌活性分離與研究[J].現(xiàn)代食品科技,20__,2(1):69-71.

篇8

【關鍵詞】中學體育教學;教學內(nèi)容;德育教育;體育意識

一直以來,我國基礎教育的體制問題始終存在,雖然經(jīng)歷數(shù)次改革,卻仍然沒有得到良好的解決。應試教育的目的性和功利性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失去了樂趣和自然的動力。這種教育體制背后隱藏的是不正確的教育理念,并且這種理念有著愈演愈烈的趨勢。在平時被大家關注較多的是基礎文化課的功利性和教學誤區(qū),向體育課、音樂課這樣的課程往往會被忽略。本文對中學體育教學中的誤區(qū)進行探討,并給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對解決中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所幫助。

中學體育教學在基礎教育的其他學科里面和音樂、美術一樣,給人的感覺是無足輕重的。這就造成了從上至下對體育課程的不重視,這種不重視的結(jié)果影響著體育教學的質(zhì)量,并間接影響到學生的體育行為、體育意識,以及其他學科的學習。在對中學體育教學進行仔細的分析后發(fā)現(xiàn),主要存在以下幾個誤區(qū):

一、對體育課程的不重視

這主要體現(xiàn)在學校方面。相對語、數(shù)、外等這樣的主要課程,體育課顯得可有可無。很多學校重視文化課的教學,一切以文化課為主,其他輔課全部讓位于需要參加中考的文化課。于是就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有文化課需要加課、需要進行考試等現(xiàn)象的時候,首先被擠占的就會是體育課之流的課程。這從本質(zhì)上反映了校方對體育課程的不重視。

由于學校對于體育課程的不重視,直接導致教師的教學積極性的下降。加之班主任及其他文化課老師對體育課的擠占和輕視,使得體育教師從思想里對體育教學的認真態(tài)度有所下降,對課程設置、教學的組織和教學方法的改善都會相對放松。這樣的結(jié)果會直接作用到學生的課堂,對學生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由于學校和教師對體育課的消極態(tài)度,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也變得扭曲。課堂的參與度和投入度都有所降低。

不難看出這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對學校、教師、學生任何一方都無益處。因此,這樣錯誤的教學觀念必須改變,必須把體育教育的重要性提到一定的高度,保證體育課程的常規(guī)課時,提高體育教學的整體水平。

二、為考試而設置教學內(nèi)容

盡管校方也好、教師也好、學生也好,甚至包括家長,對體育課都是不夠重視的,但是中考體育的30分卻是他們誰都不想失去的。于是為了保證這幾乎是努力就能穩(wěn)穩(wěn)拿到的30分,體育課程的設置變得僵硬化和模式化。

全國各地的中考體育項目不完全相同,有的地方可以自由選擇,組合搭配。有的地方則是固定的3個項目。無論哪種,都成為中學體育課堂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這樣教學內(nèi)容的設置雖面無大礙,卻實有偏頗。試想是否只有所謂的專項訓練才能達到最終的目的呢?答案一定是否定的,體育和文化課不同,體育更注重的是身體素質(zhì)的提高、體育能力的培養(yǎng)和體育意識的養(yǎng)成。這些之于學生的意義遠大于中考的30分。并且有了良好的身體素質(zhì),培養(yǎng)了一定的體育行為能力,并養(yǎng)成了良好的體育意識,學生的中考成績不會太差。現(xiàn)在體育教學變得本末倒置,舍本求末,放棄了體育教學中的最精髓的東西,單純的追求分數(shù)帶來的利益。這使得體育教學變了味道,更讓學生對體育課程失去興趣,剩下的只有功利的訓練。

三、體育與德育的割裂

“體者,載知識之體而寓道德之舍也”,這是出自同志的一句名言,這句話形象地說明了體育和德育之間的關系,即體育教育和德育教育是不能割裂開來的。可是長久以來,很多人都把體育當成一門獨立的學科,和文化、美育、德育對立開來。事實上,從同志的話不難看出體育和德育之間的關系。

將德育教育融入到體育課程中,在體育教學中滲入愛國主義教育、民族主義精神、競爭的意識、頑強的意志、堅韌的性格、無堅不摧的組織紀律性、精神文明的意識和安全意識等,這些都不僅對體育教學有著良好的推動作用,也對學生思想意識的培養(yǎng)有著積極的效果。

在今天看來,體育仍以其豐富的活動性、社會性不斷地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教育,并起著重要的影響。

四、體育意識培養(yǎng)的缺位

體育意識是客觀存在的體育現(xiàn)象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是人對體育感覺、思維和判斷的總和,是人對體育運動總的認識和看法。對于中學體育教學的現(xiàn)有模式來說,對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存在著缺位現(xiàn)象。

學校和老師著力培養(yǎng)學生應對考試的能力,而忽略了體育意識對學生的重要性,這仍然是舍本逐末的一種做法。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體育意識,就不會對體育課程和體育運動包括體育考試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就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幅降低。而教師對體育意識培養(yǎng)的不重視,最終導致的結(jié)果是課堂教學難以順利、有效的開展。因此,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在中學體育教學中至關重要。

篇9

關鍵詞:中藥提取物溶解性能分析

引言

近年來,運用中藥提取物直接制成制劑越來越廣泛,中藥提取物的溶解性能直接影響制劑的制備工藝、穩(wěn)定性及藥效,但有關中藥提取物溶解性能的研究報道較少,而對溶解性能考察方法的探討更是缺乏。對混合物質(zhì)的溶解性能研究已經(jīng)廣泛地出現(xiàn)在食品、化工、化學等領域,研究的主要方法有沉淀法、電導率儀法、粒徑法等,其原理主要是測定混合物質(zhì)的飽和溶解度。目前,未曾見將這些方法應用于中藥提取物溶解性能研究的報道。

雷公藤制劑在臨床上多用于治療類風濕、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移植反應等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療效已被廣泛認可。雷公藤口服制劑因毒副作用較多,在臨床上的應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雷公藤外用制劑的研究越來越多。本實驗以雷公藤提取物在外用制劑常用試劑中的溶解性能為研究對象,對其溶解性能的考察方法進行探討。

一、材料

1.1儀器電子天平(BT25S,北京賽多利斯儀器系統(tǒng)有限公司);離心機(GL-16,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數(shù)顯鼓風干燥箱(GZX-9140);超聲波清洗器(KQ3200E,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激光粒度儀(ZetasizerNanoS,馬爾文儀器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譜儀(Agilent1200,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

1.2試藥異丙醇(上海溶劑廠,批號20060523);無水乙醇(安徽安特生物化學有限公司,批號8512073606);肉豆蔻酸異丙酯(IPM,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批號30158628);甘油(汕頭市西隴化工廠,批號05120221);蒸餾水(實驗室自制);油酸(汕頭市西隴化工廠,批號0304081);雷公藤提取物(桂林市三棱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批號06072);雷公藤甲素對照品(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111567-200502)。

二、方法與結(jié)果

2.1方法

2.1.1沉淀法主要通過向一定量溶劑中加入過量溶質(zhì)進行溶解,過濾并恒重未溶解溶質(zhì),計算溶解量。計算公式為:溶解量=100×(W溶質(zhì)加入量-W未溶解溶質(zhì)量)/W溶劑質(zhì)量。操作如下:分別稱取雷公藤提取物0.3,0.6,0.6,0.6,0.5,0.5g,各加入4ml水、無水乙醇、異丙醇、油酸、IPM、甘油,30℃超聲20min,放置至常溫,離心,濾過,沉淀物烘干至恒重。

2.1.2指標成分溶解量法雷公藤甲素為雷公藤提取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故以雷公藤甲素為指標,考察雷公藤提取物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情況,即溶解性能。

2.1.3粒徑測定法主要通過向一定量各溶劑中加入等量溶質(zhì)使溶解,再進行混懸液的粒徑測定,根據(jù)混懸液粒徑分布間接反映溶質(zhì)在不同溶劑中的分散情況,即溶解特性。操作:分別稱取雷公藤提取物0.2g,各加入水、無水乙醇、異丙醇、油酸、IPM、甘油5ml,30℃超聲溶解20min,依參考文測定粒徑。

2.2結(jié)果

2.2.1沉淀法測定結(jié)果表明不同溶劑中雷公藤提取物的溶解能力為:無水乙醇>異丙醇>油酸>IPM>水>甘油。

2.2.2指標成分溶解量法測定結(jié)果表明不同溶劑中雷公藤提取物中雷公藤甲素的溶解能力為:無水乙醇>異丙醇>油酸>IPM>水>甘油。

2.2.3粒徑測定法測定結(jié)果表明等量雷公藤提取物溶于一劑,形成混懸液的粒徑為:IPM>油酸>無水乙醇>異丙醇(水和甘油對雷公藤提取物的溶解能力較差,形成懸浮液粒徑過大,超出儀器測量范圍)。

三、討論

沉淀法為常用的溶解量測定方法,國標GB5750-85和衛(wèi)生部《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規(guī)范》中用于測定生活飲用水中溶解性總固體的量。該法相比其它兩種測定方法,操作方便快捷,儀器設備簡單,極其適用于水及其他低沸點溶劑中中藥提取物的溶解量測定,且能全面客觀地反應出中藥提取物在各溶劑中的溶解情況。但該法的烘干、恒重步驟給測定高沸點溶劑中中藥提取物的溶解情況帶來一定困難。例:測定雷公藤提取物在油酸(沸點286℃)、甘油(沸點290℃)中的溶解量時,需運用紅外及其它手段進行烘干、恒重,無法用常規(guī)烘箱操作。相比粒徑測定法及指標成分溶解量法,該法實驗誤差相對較大,且溶質(zhì)消耗量大,不適合貴重藥物及毒性藥物的溶解性能考察。

指標成分溶解量法為含量測定常用方法,被廣泛應用于中藥質(zhì)量控制的各個領域,普及面廣,精密度高,重現(xiàn)性好。相比其它兩種測定方法,該法主要通過測定中藥提取物中指標成分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量,間接反映其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能,無法全面客觀反應整個中藥提取物溶解情況,且針對黏度較大的溶劑,本法操作有一定技術難度。例:測定雷公藤提取物中雷公藤甲素在甘油、肉豆蔻異丙酯等溶劑中的溶解情況時,含量測定樣品中甘油、肉豆蔻異丙酯等易殘留并在高效液相色譜柱上產(chǎn)生吸附,縮短色譜柱的壽命,并影響含量測定結(jié)果。

粒徑測定法重現(xiàn)性好,精密度高,溶質(zhì)和溶劑消耗量小,適合于貴重藥物及毒性藥物溶解性能的考察。該方法能較全面反映中藥提取物的溶解性能,為中藥提取物制劑的輔料選擇提供有力的依據(jù),但該法無法定量溶解量,形成混懸液的粒徑大小能否全面客觀地反應中藥提取物在溶劑中的溶解情況仍需進一步探討。相比其它兩種測定方法,該法相對繁瑣,需要對連續(xù)相黏度、分散相的折射率等參數(shù)進行查閱或考察。

實驗中對各測定方法的相關性進行了研究,運用以上3種方法從不同角度探討雷公藤提取物的溶解性能,結(jié)果基本一致,表明運用以上3種方法對中藥提取物的溶解特性進行考察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從提取物溶散及制劑釋藥角度考慮,粒徑測定法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中藥提取物的溶散及釋放。例:粒徑分布圖顯示雷公藤提取物分散在無水乙醇中和油酸中呈現(xiàn)兩個粒徑分布區(qū)域,而在異丙醇和IPM中只出現(xiàn)一個粒徑分布區(qū)域,表明雷公藤提取物各組成成分在異丙醇和IPM中,能夠以保持原提取物中的比例進行分散,說明其溶解具有均一性。釋藥過程中,更能表現(xiàn)出湯劑的同步釋放原則。:

從輔料適應性角度考慮,以上3種方法綜合運用更能全面、客觀、科學地進行輔料的篩選。例:透皮制劑應選用溶解能力較好,且溶解具有均一性的溶劑。沉淀法和指標成分溶解量法表明,無水乙醇和異丙醇對雷公藤提取物及雷公藤甲素的溶解能力較強,而粒徑測定法表明,異丙醇中雷公藤提取物能夠按組分原比例進行分散,因此雷公藤透皮制劑選擇異丙醇為溶劑依據(jù)更充足。

參考文獻:

[1]徐君,葉敏,趙思明.膨化米粉溶解特性及膨化米糊流變學特性研究[J].糧食與油脂.2003.1:4.

[2]曹偉平,楊更亮,張紅醫(yī),等.雷公藤有效成分制備的研究進展[J].中草藥.2002.33(2).187.

[3]陳曉明.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雷公藤飲片中雷公藤內(nèi)酯醇的含量[J].中國藥房.2006.17(9).696.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規(guī)范[S].2001.

篇10

【摘要】

目的研究維吾爾藥牛舌草中總黃酮的最佳提取工藝。方法采用正交實驗確定各因素的影響大小,確定維吾爾藥牛舌草中總黃酮的最佳提取條件,通過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總黃酮含量。結(jié)果乙醇濃度對維吾爾藥牛舌草中總黃酮的提取影響作用最大,牛舌草中總黃酮的最佳提取工藝為:乙醇75%;料液比1∶6;溫度90℃ ;提取2次,1.5 h/次 。結(jié)論該研究可為牛舌草總黃酮工業(yè)化提取提供理論依據(jù)。

【關鍵詞】 牛舌草 總黃酮 正交實驗 提取工藝

Abstract:ObjectiveTo optimize the extraction process of total flavonoids in Anchusa italica Retiz.MethodsThe content of total flavonoids was determined by UV spectrophotometer.The influence of each factor was measur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s. ResultsThe concentration of ethanol had the greatest effect on the extraction of total flavonoids.The optimal condition was as follows:75% ethano1,90℃,1∶6(W/V)and extracting 2 times(1.5 h each time).ConclusionThis study provides the theory basis for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Key words:Anchusa italica Retiz; Total flavonoids; Orthogonal experiment; Extraction process

維吾爾藥材牛舌草為紫草科植物意大利牛舌草Anchusa italica Retiz.或琉璃苣Borage officinales L.的地上部分,維吾爾醫(yī)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常用藥材之一,具有生濕生熱、調(diào)節(jié)異常黑膽質(zhì)、生濕補腦、祛寒補心、爽心悅智、潤燥消炎、止咳平喘等功效[1]。意大利牛舌草經(jīng)預試內(nèi)含有黃酮等多種化合物,但目前未見深入研究的報道。黃酮類化合物許多研究已表明生物類黃酮具有多種生物活性[2],除有抗菌、消炎、抗突變、降壓、清熱解毒、鎮(zhèn)靜、利尿等作用外,在抗氧化、抗癌、防癌、抑制脂肪酶等方面也有顯著效果[3]。由于黃酮類化合物的這些生物活性使得對它的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掀起了黃酮類化合物的研究、開發(fā)及利用熱潮。

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一般有水煎法[4]、堿提酸沉法和有機溶劑提取法。水煎法和堿提酸沉法會帶入大量水溶性雜質(zhì),對以后的純化和分離工作帶來諸多不便。由于有機溶劑的提取方法具有工藝簡單、效率高和較經(jīng)濟等優(yōu)點[5],本文對用有機溶劑提取意大利牛舌草中黃酮類化合物的工藝進行了研究,旨在為其工業(yè)化提取提供理論依據(jù)。

1 器材

1.1 儀器

111-型二兩裝高速中藥粉碎機(浙江瑞安環(huán)球藥械廠);SHB-III循環(huán)水式多用真空泵(鄭州長城科工貿(mào)有限公司);旋轉(zhuǎn)蒸發(fā)器(上海申生科技有限公司);U-3000紫外分光光度計(日本HITACHI公司)。

1.2 試藥

意大利牛舌草,購自新疆和田地區(qū)維吾爾藥材市場,經(jīng)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藥物研究所標本室張彥福研究員鑒定為意大利牛舌草(Anchusa italica Retiz.),粉碎后過20目篩備用。95%醫(yī)用乙醇;蘆丁標準品(中國藥品生物制品鑒定所,含量測定用,批號0080-9705);亞硝酸鈉、硝酸鋁、氫氧化鈉、乙醇均為分析純。

2 方法與結(jié)果

2.1 標準曲線的制備準確稱取蘆丁標準品10 mg,置50 ml容量瓶中,加70%的乙醇溶解并稀釋到刻度,配制成濃度為0.2 mg·ml-1 的蘆丁標準液。精密量取配制好的蘆丁標準液0,0.2,0.5,1. 0,2.0,3.0,4.0 ml,分別裝入10 ml容量瓶中,加5%亞硝酸鈉0.4 ml,放置6min后加入10%硝酸鋁溶液0.4 ml,放置6 min,再加入4%的氫氧化鈉溶液4 ml,加水至刻度,搖勻,放置15 min后在500 nm波長處進行比色測定,以吸光度(A)為縱坐標、蘆丁標準品濃度(C)為橫坐標作線性回歸,得方程為A=9.440 5C-0.009 4 (r=0.999 7)。

2.2 提取條件的研究及結(jié)果

2.2.1 提取方法及溶劑的確定取牛舌草粉碎后過20目篩,備用。在對常用的溶劑提取法(水提法和醇提法)進行對比實驗后發(fā)現(xiàn),牛舌草含大量黏液質(zhì)用水提取有一定的困難,采用乙醇提取法提去牛舌草中的總黃酮效果較好。

2.2.2 溫浸法正交實驗設計為了進一步找出乙醇提取的最佳試驗條件,將乙醇濃度(A)、提取溫度(B)、提取次數(shù)(C)、料液比(質(zhì)量比)(D)、提取時間(E)5個因素進行正交實驗設計。實驗因素水平見表1。表1 實驗因素水平(略0

采用L16(45 )正交表進行實驗,以總黃酮含量為考察指標。具體步驟如下:精密量取提取液0.5 ml,置于10 ml容量瓶中按標準曲線的制備方法測定吸光度,通過標準曲線,得其含量。實驗結(jié)果見表2~3。

通過對實驗誤差的計算,并以實驗誤差去檢驗各因素的顯著性,最后經(jīng)方差分析可知,影響總黃酮提取的因素為A>C>B>E>D,即乙醇濃度>提取次數(shù)>溫度>提取時間>料液比。其中,A因素對實驗均有顯著影響,B,C,D,E因素對考察指標無顯著性影響,故確定最佳提取工藝為A3B4C2D1E3 ,即乙醇濃度75%、溫度90℃、提取次數(shù)為2次、料液比為1∶6、提取時間為1.5 h為優(yōu)選提取工藝。

3 討論

由表2~3可知,首先,乙醇濃度對牛舌草中總黃酮提取率影響最大,乙醇濃度高,極性小的黃酮類化合物易得;乙醇濃度較低,極性大的黃酮類化合物易得,故選取75%乙醇為最優(yōu)。其次,提取溫度對提取的影響僅次于乙醇濃度,溫度升高總黃酮的含量隨之增加,但達到一定程度即增速緩慢,且消耗能源。由于本試驗中使用的料液比值較大,提取很充分,所以其影響力較小。一般來講,增加液料比有利于牛舌草中黃酮的提取,但液料比過大不僅增加乙醇消耗且回收難度大。表2 正交實驗設計和結(jié)果(略)表3 方差分析結(jié)果(略)

本實驗采用正交實驗的方法對牛舌草中總黃酮的提取條件進行了優(yōu)選,正交實驗方差分析表明,影響總黃酮提取的因素為:乙醇濃度>提取次數(shù)>溫度>提取時間>料液比。確定最佳提取工藝為乙醇濃度75%、溫度90℃、提取次數(shù)為2次、料液比為1∶6,提取時間為1.5 h。優(yōu)選出的提取工藝結(jié)果重復性好,回收率高,操作簡單,結(jié)果可靠。這為牛舌草中總黃酮的進一步研發(fā)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參考文獻

[1]阿布熱依木·卡地爾.中華本草·維吾爾藥分卷[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99.

[2]肖坤福,廖曉峰.黃酮類化合物研究進展及應用[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3,4:14.

[3]張萍,王玉珠,李紅寧,等. 蕎麥中生物類黃酮的提取方法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7,28(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