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頸部腫瘤范文

時間:2023-04-09 19:46: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頭頸部腫瘤,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頭頸部腫瘤

篇1

張老師15歲的兒子小強非常懂事,學習也好,很少讓父母操心。最近他告訴父母,一側鼻腔老是有點鼻涕,有點堵,父母想可能是鼻炎,中學學習正緊張,就到醫藥商店買了3支滴鼻液給孩子點滴,但用了一段時間后癥狀不見好,這才帶孩子到專科醫院檢查,診斷為鼻腔腫瘤。傷心的父母難以相信,不多言語的孩子除了鼻子稍有不適外,其他方面都好啊,怎么就得了這病呢?傷心之余后悔沒給孩子早點找醫生。

原來,頭頸部腫瘤早期時對全身代謝干擾少,極少引起明顯的全身癥狀,而以局部癥狀為主,有些部位甚至在早期時可無癥狀。早期聲帶腫瘤可有聲音嘶啞,它與慢性喉炎引起的聲音嘶啞的區別是不因禁聲或聲休(不說話或少說話)而好轉,并逐漸加重;咽部腫瘤可有咽異物感;鼻腔腫瘤可有患側流涕、涕中帶血、鼻塞;鼻咽癌可引起吸涕帶血、頸部腫塊和一側耳悶等。由于患者在出現以上癥狀時并不影響學習和工作,常常不引起重視,等到病情加重才就醫,往往喪失了最佳治療時機。

也許由于生活中慢性咽喉炎、慢性鼻炎實在是司空見慣了,容易使人忽視。但當鼻塞、流涕或涕血老是固定在一側鼻腔,聲音嘶啞逐漸加重,不因休息、禁聲而好轉,當頸部出現無痛性腫塊時,應引起高度重視。

頭頸部腫瘤經有經驗的專科腫瘤醫生檢查,在門診即可通過簡便易行的方法,如窺鼻器、間接鼻咽鏡和喉鏡等檢查被發現,通過病理檢查進行確診,通過內窺鏡、CT等手段確定病變范圍,大多數頭頸部腫瘤只要早期診斷,給予及時正確的治療,都可能被治愈。許多患者經過合理有效的治療,仍能像正常人那樣工作和學習,甚至生兒育女。

篇2

關鍵詞:頭頸部腫瘤;放療;護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overall nursing and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cancer radiotherapy.Methods 42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cancer radiotherapy as the research object,is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21 cases each.The control group,conventional medical guide and suit the nursing team overall care.Results After nursing,the team overall life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Head and neck neoplasms;Radiotherapy;Nursing

作者所在醫院通過對21例頭頸部腫瘤放療患者實施全面的整體護理措施,取得了非常良好的護理效果,有效的提升了患者的整體生活質量水平,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現作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頭頸部腫瘤放療患者42例,劃分為護理研究組與護理對照組,每組各21例。分組后,護理研究組年齡38~76歲,平均(59.8±5.8)歲,男11例,女10例,其中牙齦癌1例,扁桃體癌2例,舌癌和口底癌3例,喉癌3例,鼻腔和鼻竇惡性腫瘤5例,鼻咽癌7例。護理對照組年齡37~78歲,平均(59.2±5.1)歲,男12例,女9例,其中牙齦癌1例,扁桃體癌1例,舌癌和口底癌4例,喉癌3例,鼻腔和鼻竇惡性腫瘤6例,鼻咽癌6例。經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在男女構成比例以及年齡、腫瘤病情等方面的對比上,均不存在明顯的差異(P>0.05),具有充分的臨床可比性。

1.2方法 在相同治療方法的基礎上,根據組別,僅對護理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的醫護引導與對癥護理,對護理研究組患者實施干預范圍更加全面的整體護理措施。整體護理方法措施如下:①放療前的護理:重點加強心理護理。消除他們對放療存在的各種消極看法與消極心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②放療過程當中的護理:注意保持患者放療照射部位的清潔與舒適,根據治療所需的實際情況,對患者的上頜竇、鼻咽部位進行沖洗,以增強放療照射的敏感性;引導患者進行有效的口腔功能鍛煉,預防出現放射性張口困難。③放療結束后的護理:做好放射治療照射野的皮膚護理,避免放射性的潰瘍,注意增強患者免疫功能和骨髓功能,預防感染。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治療后應當注意的各種事項,囑患者按時入院復查,如果有異常情況出現,要立即入院接受檢查與治療。

1.3觀察指標 主要觀察患者在放療結束后的整體生活質量水平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①整體生活質量水平觀察主要采用QOL生活質量調查表,對患者精神心理、生活質量、生命體征以及臨床癥狀進行觀察評分,得分42分以上為優秀,得分20~41分為良好,得分20分以下為差。優良率計算公式為:優良率=(優秀例數+良好例數)/患者總例數。②滿意度觀察調查方法為,請患者對護理進行評價,評價選項包括非常滿意、滿意以及不滿意,整體滿意度計算公式為:整體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患者總例數。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本文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進行檢驗,如果P0.05為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研究組患者整體生活質量水平得分為優秀者15例,為良好者5例,為差者1例,優良率95.23%,護理對照組得分為優秀者6例,為良好者11例,為差者4例,優良率80.95%,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另外,經調查計算,護理研究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整體滿意度為100%,護理對照組僅為85.71%,對比差異同樣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在當前放射治療已經成為了治療頭頸部腫瘤的首選方法,能夠取得較為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是在患者接受放療的過程當中,也還需要對其實施全面、整體的護理干預,這樣才能使患者的治療效果與生活質量得到有力保障[2]。

從本文的臨床研究結果來看,護理研究組患者的整體生活質量水平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護理對照組患者,且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這說明較常規性的護理措施而言,對頭頸部腫瘤放療患者實施干預范圍更加全面的整體護理措施,可以進一步提升患者的整體生活質量水平,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值得加強臨床推廣實踐。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 帶蒂組織瓣修復;頭頸部腫瘤;缺損;護理;心理護理

近年來,帶蒂組織瓣修復頭頸部腫瘤術迅速發展,是頭頸部腫瘤外科的新技術,熟練的應用此技術不僅可以保證腫瘤切除術的徹底性,還能有效的進行局部功能的重建和容貌的修復[1]。但是患者常常存在著焦慮、抑郁、恐懼、緊張等不良心理,對于疾病的治療與康復非常不利。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的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重視,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保持樂觀的情緒,建立戰勝疾病的自信心,鼓勵患者積極的配合治療與護理對于術后患者疾病的康復有著積極的臨床意義。我院通過在帶蒂組織瓣修復頭頸部腫瘤術后缺損護理工作中采用常規護理聯合心理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護理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07年2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頭頸部腫瘤患者40例為臨床研究對象,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齡16-76歲,平均年齡56.5歲。病情類型:喉癌以及下咽癌14例,頰癌8例,腮腺癌7例,舌癌6例,口咽癌3例,鼻面部腫瘤2例。帶蒂胸大肌皮瓣16例,單蒂全腭瓣8例,額瓣4例,頜下瓣4例,斜方肌皮瓣2例,其他任意瓣6例,皮瓣最大為6cm×7cm,最小為3cm×4cm。組織瓣完全存活率為92.5%,部分存活率5.0%,總存活率為97.5%。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將患者隨機平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措施 對照組給予臨床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聯合心理護理。根據每位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態、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社會背景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護理干預。

由于頭頸部腫瘤患者術后不僅外貌遭到破壞,局部功能也表現為受損[2],如口腔術后吞咽困難、吐痰功能障礙,語言表達不清,而且出現口角流涎;喉癌的患者術后失音,不能表達自己的意愿,急躁不安,再加上氣管造瘺,咳嗽的時候可能會出現痰液外噴,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患者的身心帶來極大的不適。護理人員應當積極主動的與患者進行交談,根據患者不同的個體情況,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與移植皮瓣有關的成活因素[3],如患者的心理狀態、營養狀況、傷口的感染情況、休息情況、抵抗力、環境污染等,介紹患有同種疾病但康復情況良好的患者,鼓勵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疾病,增強自身的營養,盡可能的減少親友的探視,保持周圍環境的清潔,防止發生交叉感染。如果患者產生悲觀厭世的情緒,應安排專業人員進行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的沮喪、抑郁心理,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自信心,對于術后的恢復有著重要的意義。

1.3 療效診斷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質量的滿意程度,可分為優、良、差,同時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價。

1.4 統計學分析 將所得的數據錄入到SPSS15.0數據庫中,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X2檢驗,當P

2 結果

經過合理、有效的常規護理聯合心理護理,實驗組患者的滿意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焦慮、抑郁評分也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

3 討論

隨著社會與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醫學與護理模式所關注的對象已經變為患者的心理、生理和社會方面的需求[4],心理護理可以幫助患者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緩解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從而積極的配合治療與護理。這就要求醫護人員不僅專業知識要過硬,操作能力要精湛,還應掌握一定的社會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主動的與患者進行溝通,盡可能的滿足患者合理的身心需求,讓患者盡快的適應自身角色的轉變,提高患者對于治療的依從性對于術后的恢復有著重要的意義。我院通過在帶蒂組織瓣修復頭頸部腫瘤術后缺損護理工作中采用常規護理聯合心理護理,提高了患者對于護理質量的滿意度,消除了患者的焦慮、抑郁等情緒,效果良好,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周琦,余蓉.帶蒂組織瓣修復頭頸部腫瘤術后缺損165例護理體會[J].山東醫藥,2012,52(4):115-116.

[2] 劉永玲,杜曉霞.頭頸腫瘤游離組織瓣移植修復術后血管危象的影響因素及護理管理對策[J].中國現代護理雜志,2010,16(31):3666-3668.

篇4

關鍵詞:醫學圖像分割;隨機游走;區域生長;生物靶區;頭頸癌

中圖分類號:TP39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974(2016)02-0141-09

18F-脫氧葡萄糖(18FDG)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PET)是一種在分子水平上非侵入性的生物學特性成像方法,是核醫學影像最先進的分子影像技術之一,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惡性腫瘤的檢測和分期,并已成為當前腫瘤生物調強放療計劃和療效評估研究的重要影像技術[1-3].基于PET影像的高精度腫瘤生物靶區勾畫是腫瘤放療計劃和療效評估的基礎,但腫瘤PET影像不僅信噪比低,而且空間分辨率低、部分容積效應嚴重,頭頸部腫瘤周圍正常組織的18FDG標準攝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通常還和腫瘤的SUV非常接近,因此,PET影像中的腫瘤邊界通常模糊,且與毗鄰正常組織的分界不清晰.腫瘤內部還具有各向異性的生物學特性,因此,高精度的腫瘤生物靶區勾畫非常困難.

腫瘤生物靶區勾畫本質上是腫瘤PET圖像分割問題.隨機游走(random walk, RW)是一種基于圖論的交互式圖像分割方法[4-6],它將圖像的分割問題轉化為圖的Dirichlet最優化問題[5].隨機游走圖像分割算法在圖像像素數量比較少的情況下,分割速度快,分割效果好,特別是在處理含有強噪聲、弱邊界或缺失邊界、有模棱兩可的圖像區域時顯示出了突出優勢.這些特性使得隨機游走算法非常適合處理PET圖像.Bagci等[7]和Onoma等[8]最先將隨機游走方法應用在肺部腫瘤PET圖像分割中,并取得不錯的效果.但由于頭頸部解剖結構復雜,目前尚未見有關將隨機游走方法應用于三維頭頸癌PET圖像分割的文獻.

隨機游走分割結果一方面依賴于種子點的位置和數量,另一方面依賴于頂點間邊的權值計算方法.種子點越多,提供的前景與背景區域信息就越多,相應的分割結果就越令人滿意 [9]. 我們也發現腫瘤PET圖像分割隨機游走問題的求解不僅需要提供正確標記的腫瘤和非腫瘤種子點,而且種子點的數目和位置對圖像分割結果有很大影響.不合適的種子點標記,可使隨機游走問題無法有效求解;種子點數目不充足,可導致分割結果不理想.但是,在三維PET情況下,人工選擇種子點不僅效率十分低下,而且種子點不足難以得到令人滿意的分割結果,尤其對于PET SUV圖像中生物特性各向異性的腫瘤分割更是如此.因此,我們根據頭頸癌PET SUV分布特點,提出采用三維自適應區域生長和數學形態學膨脹方法,將包含腫瘤的感興趣區域分為核心腫瘤區域、正常組織區域和待定區域三類,并將核心腫瘤區域全部體素點標記為腫瘤分割隨機游走問題的生物靶區種子點,同時將正常組織區域全部體素點標記為非生物靶區種子點,這樣只需要對待定區域的體素點進行隨機游走分割.這不僅使隨機游走問題的求解速度顯著提高,而且大量的種子點使腫瘤分割結果更準確.另一方面,我們發現頭頸部腫瘤和其周圍正常組織PET SUV圖像具有不同的對比度紋理特征,提出一種基于PET SUV及其對比度紋理特征量的腫瘤分割隨機游走頂點間邊的權值計算方法,以便更好地區分腫瘤和其周圍高SUV的正常組織,進一步提高腫瘤分割結果精度.

1經典隨機游走方法

受條件限制,我們無法獲取每個病例的病理標本作為金標準.因此,我們邀請3位經驗豐富的放療科醫生獨立地對每個病例分別進行手工勾畫大體腫瘤靶區(gross tumor volume,GTV),然后由另外一位經驗豐富的放療科主任醫師綜合以上3位醫生勾畫結果給出最終的GTV,我們將這個最終的GTV作為參考標準(ground truth, GT).為了驗證提出方法的性能,本文采用Dice相似性(similarity, SIM)、靈敏性(sensitivity, SEN)和特異性(specificity, SPE)作為定量評價指標.

3.1性能指標

定義1相似性是指實驗方法所得勾畫結果與金標準的重合程度.SIM值越大表明兩者幾何形狀重合得更好.定義為:

3.2與傳統隨機游走方法性能比較

有研究[16]指出:在三維下的隨機游走分割算法中,采取三維26-鄰域來構造圖所取得的分割效果最佳.因此,本文采用三維26-鄰域來描述三維空間內體素與其相鄰體素的關系.為了便于比較,且根據文獻[5],本文對于所有隨機游走方法選取β,β1和β2值均為90.為了簡便起見,我們將手工選擇種子點和未將紋理引入權值函數(即β2=0)的隨機游走算法記為傳統隨機游走方法.圖4給出了不同種子點選擇方法所得到的隨機游走分割結果.圖4(b)和圖4(j)是手工選取的種子點,圖4(c)和圖4(k)是本文基于三維自適應區域生長方法自動選取的種子點.從分割結果來看,用手工選取種子點的隨機游走方法分割效果并不理想,圖4(f)和圖4(n)顯示結果都出現了欠分割.這是因為在三維圖像分割中,醫學圖像情況復雜、數量較多,手工選取種子點費時費力且帶有很大的主觀性,種子點太少不足以表征前景和背景區域的特征,造成分割結果不理想.本文提出的自動選擇種子點方法是通過大量實驗,在保證較好的分割結果和較快的分割速度前提下選擇得到的.本文方法在執行過程中不需要人工干預選擇種子點,從而在保證分割結果精確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方法的執行效率.

圖4(a)中黑色方框內的腫瘤和正常組織的PET SUV很相近,腫瘤組織與其右側腮腺毗鄰,邊界沒有明顯的界限,此時(11)式中(Ii-Ij)2趨近為0,而相應的腫瘤和正常組織對比度紋理則有明顯界限(見圖4(d)黑色框內),此時(Ci-Cj)2非0.圖4(i)與圖4(l)也是類似情況,圖4(i)中腫瘤不僅與其左側的腮腺邊界模糊,而且與其下方的小腦組織也沒有明顯的界限.本文提出的改進的權值函數,將PET圖像的SUV信息與PET圖像對比度紋理聯合起來,兩者融合后的相應邊權值wij將比僅考慮SUV時減小,從而有利于正確區分腫瘤和高SUV正常組織.(十字點集:背景種子點,中間星號點集:前景種子點,封閉曲線:腫瘤輪廓,前兩行為本實驗的一例病例,后兩行為另外一例病例的實驗結果)

圖5,圖6和圖7給出了本文自動選取得到種子點的分割結果與傳統手工選取種子點隨機游走分割結果定量比較.從圖5可以看出,本文方法性能明顯優于傳統隨機游走方法.本文方法分割結果比傳統隨機游走方法分割結果與參考標準的相似度平均提高32.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檢驗: H=1, P

表1給出了本文方法與傳統隨機游走方法運行的CPU時間對比結果.從表1可以看出,本文方法的運行時間要明顯少于傳統隨機游走方法的運行時間,本文提出的方法比傳統隨機游走方法平均提速9.34倍左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檢驗: H=1, P

3.3與傳統閾值法比較

為進一步檢驗方法的性能,我們還將本文方法的分割結果同時與經典的40%最大SUV值(記為40% SUVmax)閾值法和SUV 2.5閾值法(記為SUV 2.5)的分割結果進行了比較.從圖8可以直觀地看到40% SUVmax閾值法和SUV 2.5閾值法都將與腫瘤毗鄰的正常組織包括進來了(見圖8(c)(d)中箭頭所指區域).傳統手工選取種子點數量不足造成了傳統隨機游走三維圖像分割效果并不理想,圖5,圖6和圖7中顯示,對于有些病例,傳統隨機游走分割效果甚至不如40% SUVmax閾值法和SUV 2.5閾值法的分割效果好,這也證實了隨機游走算法依賴種子點的數量和位置,種子點數量不足導致傳統隨機游走方法分割效果并不理想.而本文提出的方法卻能夠得到較好的分割結果,如圖8(b)所示.本文所提方法的分割結果光滑圓潤,沒有離散點,充分顯示了本文方法的優越性.

4結論

本文在三維自適應區域生長方法的基礎上提出一種新穎的自動選取腫瘤PET分割隨機游走種子點的方法.利用PET圖像SUV的分布特點,通過三維自適應區域生長方法結果來確定隨機游走種子點.由此得到的種子點,不僅數目充足,減少了圖中未標記節點的數目,使計算時間大大減少,計算速度明顯提高;而且位置合理,充分地利用PET圖像的全信息,可以很好地表示腫瘤區域和正常區域的特征.本研究還將PET圖像基于NGTDM提取的對比度紋理特征引入隨機游走分割方法的權函數中,改進后的權函數自適應地融合了PET SUV特點與PET圖像對比度紋理特征,進一步提高了PET圖像分割精度.

實驗結果表明,針對不同頭頸癌PET圖像分割任務,本文提出的分割方法比傳統隨機游走方法均表現出更好的分割效果和更快的分割速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而且在與腫瘤毗鄰的正常組織具有與腫瘤區域相似SUV值等較難分割情況下,該方法利用PET圖像紋理信息改進了腫瘤分割的準確性.該方法還有待大規模的臨床研究,以確定其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NAQA I E. The role of quantitative PET in predicting cancer treatment outcomes[J].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Imaging, 2014, 2(4): 305-320.

[2]SCHWARTZ D L, FORD E, RAJENDRAN J, et al. FDG-PET/CT imaging for preradiotherapy staging of head-and-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 2005, 61(1): 129-136.

[3]SUREZ F J P, MALDONADO S A, DOMNGUEZ G M L, et al.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imaging in head and neck cancer[J]. Acta Otorrinolaringologica Espanola, 2003, 55(7): 303-309.

[4]WECHSLER H, KIDODE M. A random walk procedure for texture discrimina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1979,1 (3): 272-280.

[5]GRADY L. Random walks for image segmenta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06, 28(11): 1768-1783.

[6]MEILA M, SHI J. Learning segmentation by random walks[C]//Proceedings of Advances i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2001.

[7]BAGCI U, YAO J, CABAN J, et al. A graph-theoretic approach for segmentation of PET images[C]//Proceedings of 2011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Society. New York: IEEE, 2011: 8479-8482.

[8]ONOMA D P, RUAN S, GARDIN I, et al. 3D random walk based segmentation for lung tumor delineation in PET imaging[C]//Proceedings of 2012 9th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medical Imaging. New York: IEEE, 2012: 1260-1263.

[9]GRADY L, SCHIWIETZ T, AHARON S, et al. Random walks for interactive organ segmentation in two and three dimensions: Implementation and validation[M]//Medical Image Computing and Computer-Assisted Intervention-MICCAI 2005. Berlin: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05: 773-780.

[10]SHI J, MALIK J. Normalized cuts and image segmentation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00, 22(8): 888-905.

[11]LIU Guo-cai, ZHU Su-yu, WANG Yao-nang, et al. Hierarchical and adaptive volume-growing methods for the PET based biologic target volume delineation for radiotherapy treatment planning[C] //Proceedings of 2011 IEEE Nuclear Science Symposium and Medical Imaging Conference (NSS/MIC). New York: IEEE, 2011: 4293-4295.

[12]REED T R, DUBUF J M H. A review of recent texture segmentation and feature extraction techniques[J]. CVGIP: Image Understanding, 1993, 57(3): 359-372.

[13]AMADASUN M, KING R. Textural features corresponding to textural properti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1989, 19(5): 1264-1274.

[14]CUI H, WANG X, FENG D. Automated localization and segmentation of lung tumor from PET-CT thorax volumes based on image feature analysis[C]//Proceedings of 2012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Society (EMBC). New York: IEEE, 2012: 5384-5387.

篇5

[關鍵詞] 頭頸部腫瘤;放射治療;臨床護理路徑

[中圖分類號] R6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02(a)-0173-03

Clinical nursing path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radiation therapy

HUANG Chun-lan DING Jin-quan WANG Li-ping LI Li-hua LI Jin-xiu

Department of Radiation Therapy Technology,Tumour Hospital of Ganzhou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Ganzhou 34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application efficacy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radiation therapy. Methods 60 cases with head and neck cancer radiation therapy from Janary to Dec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All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each of 30 cases.Intervention group was nursed with clinical nursing path,and control group was nursed with routine care.Psychological,surgical situation,surgical complication rates of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Anxiety,hostility,paranoia,terror,somatization,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depression,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 psychiatric disorders,and SCL score of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Head and neck cancer;Radiation therapy;Clinical nursing path

頭頸部腫瘤除具有一般惡性腫瘤的特征外,還具有一些獨特的特征,其影響呼吸、消化、內分泌、視聽說功能。放射治療或者以放射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是治療頭頸部腫瘤的基本原則,患者在放療過程中容易發生乏力、納差、骨髓抑制、放射性皮炎、黏膜炎等,放射治療后容易發生照射部位黏膜干燥、皮膚及軟組織纖維化、唾液分泌減少及感染等并發癥[1-2]。臨床護理路徑是近年來在臨床上推廣的一種護理理念,研究顯示臨床護理路徑能夠達到更好的護理效果,縮短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3-4]。本研究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頭頸部腫瘤放射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12月在我院治療的頭頸部腫瘤放療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30例。干預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35~70歲,平均(57.1±10.6)歲;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34~73歲,平均(58.3±12.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頭頸部腫瘤放射治療的常規護理,包括入院后常規健康教育,對患者進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評估患者的心理情況,制定護理計劃。干預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臨床護理路徑管理,建立臨床護理路徑小組,成員包括醫生、護士、檢驗師、藥劑師等,制定預期治療目標,包括檢查項目、飲食指導、康復指導、健康教育、護理程序、給藥方案等。臨床護理路徑護理由1名責任護士從入院到出院主要負責,由臨床護理路徑小組監控,按照制定的臨床護理路徑內容進行護理,根據入院后的不同時間點按照制定的護理路徑進行相對應的護理,入院當天發放臨床路徑表格,進行入院介紹,入院第2天進行各項常規檢查,放射前準備等,交代放射治療的注意事項,第3天向患者講解頭頸部腫瘤的特點,臨床癥狀,放射治療的必要性。放射治療期間全程關注患者情況,向患者講解放射治療的基本知識,常見的不良反應,相應的預防和應對措施,指導患者放射治療期間的飲食、活動以及休息,減輕不適感,出院當天進行出院指導,協助辦理出院。

1.3 觀察指標

出院當天采用癥狀自評量表[5]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包括9個指標,5級評分方法,無癥狀為0分,嚴重為4分,記錄患者住院費用、住院時間等。采用自制調查問卷對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評估,每個條目根據掌握情況計分0~4分,總分100分,達標為≥80分。采用自制量表對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進行評價,滿分100分,滿意為≥90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心理狀況的比較

干預組癥狀自評估量表中的焦慮、敵對、偏執、恐怖、軀體化、人際關系、抑郁、強迫癥狀、精神病癥及SCL總分得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等候放療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的比較

干預組等候放療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患者等候放療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的比較(d,x±s)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及健康教育達標率的比較

干預組護理滿意率及健康教育達標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及健康教育達標率比較[n(%)]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醫學影像學、計算機技術、多葉準直器等與加速器技術密切結合,三維適形放療、調強放療、圖像引導放療等精確放療技術相繼被應用于臨床中,使得放射治療學得到迅速的發展,特別是頭頸部惡性腫瘤,如鼻咽癌、口咽癌、喉癌、下咽癌及鼻腔、鼻竇惡性腫瘤等,精確放療不但提高了療效,而且顯著地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率。放射治療的手段是電離輻射,目前仍是惡性腫瘤重要的局部治療方法,放射療法可以使腫瘤組織崩解、毒素被吸收,照射數小時或1~2 d后,患者可出現全身反應,表現為虛弱、乏力、頭暈、頭痛、厭食,個別有惡心、嘔吐等,特別是腹部照射和大面積照射時,反應較重。

臨床護理路徑是根據某種疾病的診斷、治療等制定的一種治療護理流程,按照臨床護理路徑表進行,使治療和護理標準化[6-8]。既往的研究顯示臨床護理路徑能夠促進患者康復,縮短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4],臨床護理路徑以循證醫學證據及指南為指導,促進對疾病的管理,發揮規范醫療行為、減少變異、降低成本、提高質量的目的[9],臨床護理路徑表的制定具有內容簡潔、易讀,適用于多部門多學科的具體操作,注重協同性、治療的結果、實踐性[10],臨床護理路徑是在臨床路徑的指導下,按照醫囑、病情來指導護理工作,使護理工作規范化,其規范也保障了患者的安全,臨床護理路徑小組對過程的評價和監督也能夠促進臨床護理路徑的改進。

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能夠有效地縮短患者術后的康復時間,縮短術后抗生素的應用時間,規范術后抗生素的應用,其可使患者預先指導住院時間、診療內容、費用以及出院后回歸社會等情況,促進患者進行自我管理,調動患者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11-12]。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優化了護理方案,體現了最佳的護理計劃,并且不斷地進行更新和改進,規范化、程序化的管理,大大降低了醫療負擔[13]。臨床護理路徑采用工作流程圖的方式表示,其強調了實踐性,是醫務工作者在醫療活動中可操作的時間表,明確規定哪天、什么時候,在什么情況下,怎么處理患者,路徑中所涉及的方法強調了有效性、實踐性,即對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該怎么做有詳細明確的規定[14-15],臨床護理路徑減少了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的隨意性、盲目性和不必要的重復。

非手術患者臨床路徑實施效果評價方法包括了住院費用、住院時間、并發癥情況、患者轉軌、健康教育知曉情況、患者滿意度等。本次研究中,干預組實施了臨床護理路徑,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心理狀況自評量表得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在入院時已經了解自己住院治療的流程,同時護理嚴格按照時間進行,在放射治療期間全程關注患者情況,指導患者飲食、休息、活動等,這些均有助于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干預組等候放療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與對照組也有顯著差異,干預組患者嚴格按照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能夠更好地完成放療前的準備,盡快進行放射治療。放射治療期間,對患者的全程指導,能夠降低放射治療的并發癥情況,減緩患者的不適感,從而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降低患者的住院費用,在患者出院當天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及健康教育達標率進行評價,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的滿意度和達標率也顯著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頭頸部腫瘤放射治療的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管理,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縮短放療前的準備時間、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提高護理滿意率及健康教育達標率。本研究因臨床資料限制,未能搜集到患者不同臨床護理方法對患者放射治療后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以期在今后的研究中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 蘇群.頭頸部腫瘤患者放療引起的唾液腺功能減退癥和口干癥治療的Meta分析[J].甘肅醫藥,2015,34(4):258-261.

[2] 馬艷會,婁霄,杜平.頭頸部腫瘤患者放療期的營養狀態變化及毒副反應研究[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5,21(7):1021-1024.

[3] 韓桂芳.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中的效果研究[J].中國傷殘醫學,2015,23(10):36-37.

[4] 王利,李永紅,劉丹丹,等.臨床護理路徑在乳腺腫瘤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 7(12):240-241.

[5] Derogatis LR,Rickels K,Rock AF.The SCL-90 and the MMPI:a step in the validation of a new self-report scale[J]. Br J Psychiatry,1976,128:280-289.

[6] 鐘方萍,潘旅平,黃家元.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效果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5, 23(6):164-166.

[7] 高春霞,葉鳳清,周月輝,等.臨床護理路徑在終末期腎病患者動靜脈內瘺成形術圍術期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5,36(10):2118-2119.

[8] 王桂蘭.臨床護理路徑預防顱內多發動脈瘤圍手術期并發癥的臨床效果[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8):128-129.

[9] 張潔.臨床護理路徑在眼科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中國傷殘醫學,2015,23(9):193-194.

[10] 薛朝華,薛峻嶺.臨床護理路徑在眼科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36):66-67.

[11] 顏美榮.臨床護理路徑在子宮肌瘤切除術中的應用效果[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11):1701-1702.

[12] 王秀梅.臨床護理路徑對心肌梗死30例健康知識水平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15,24(7):153-154.

[13] 向梅,劉愛華.臨床護理路徑在胃癌手術患者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8):75-77.

[14] 薛梅芳.腦出血患者行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價值[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8):137.

篇6

[關鍵詞] 利咽解毒方;頭頸部惡性腫瘤;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

[中圖分類號] R473.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01(a)-0136-02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Liyanjiedu Decoction in the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Head-neck Malignant Carcinoma Acute Radiation Oral Mucosa Reaction

NING Peng, JIANG Fan, ZHANG Yi

PLA Third Hospital, Baoji, Shanxi Province, 72100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effect of liyanjiedu decoction in the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head-neck malignant carcinoma acute radiation oral mucosa reaction. Methods 8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ead-neck malignant carcinom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2 cases in each, all of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radical radiation therapy,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garg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oral liyanjiedu decoction, the incidence rate of radioactive oral mucosa reac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ral mucosa reac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a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adiation dose was obviously more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Liyanjiedu Decoction; Head-neck malignant carcinoma; Radioactive oral mucosa reaction

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為頭頸部惡性腫瘤患者放射治療常見并發癥,輕者會出現口腔黏膜充血性水腫,主要表現為吞咽不適、口干咽痛等癥狀,嚴重者會出現口腔黏膜白膜反應,主要表現為潰瘍及滲血、口咽疼痛、吞咽困難、聲音嘶啞等,部分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及低熱,少數患者無法進食,出現營養不良[1]。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也會導致病原微生物經損壞的口腔黏膜屏障導致系統感染,引起更嚴重的并發癥,給患者的健康及生存質量造成嚴重影響[2]。為了進一步對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反應的防治方法進行分析探討,該研究對該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84例頭頸部惡性腫瘤患者進行隨機對照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整群選取該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共收治的84例頭頸部惡性腫瘤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42例患者,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齡為29~73歲,平均年齡為(44.9±3.8)歲;病程為7個月~3年,平均病程為(0.93±0.24)個月。觀察組42例患者,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齡為32~66歲,平均年齡為(45.2±4.7)歲;病程為11個月~3年,平均病程為(1.05±0.33)個月。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基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根治性放射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采用西藥含漱治療:500 mL氯化鈉溶液(0.9%)+5萬U慶大霉素+10 mL利多卡因(2%)+4000Uα-糜蛋白酶+10mg維生素B12,混合,15 mL/次,含漱2 min,5~8次/d,持續至放療結束。

觀察組患者服用利咽解毒方治療:方劑構成為:苦參20 g,虎杖30 g,山茱萸20 g,生地黃30 g,薄荷6 g,射干15 g。水煎服,1劑/d,分5~8次服用,持續至放療結束。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放療劑量及口腔黏膜反應出現的時間;以參考文獻標準對口腔黏膜愈合效果進行評價[3]:疼痛顯著緩解或完全消失;潰瘍面積減小1/3及以上;潰瘍在1周之內愈合。以具備3條標準為顯效,以具備1~2條標準為有效,以不具備以上標準為無效,治療有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

1.4 統計方法

將所得數據錄入SPSS 22.0軟件包處理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例數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對計量資料以t檢驗,以(x±s)的形式表示,當P

2 結果

2.1 口腔黏膜反應出現時間與放射劑量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口腔黏膜反應出現在放射治療的(20.8±4.4)d,對照組為放射治療的(16.2±3.7)d,觀察組患者的口腔黏膜反應時間明顯晚于對照組(t=6.714,P

2.2 口腔黏膜反應愈合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的口腔黏膜反應愈合有效率為83.33%,對照組的口腔黏膜反應愈合有效率為42.86%,觀察組的愈合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表1 兩組患者口腔黏膜反應愈合有效率比較[n(%)]

3 討論

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為頭頸部惡性腫瘤放療治療的常見不良反應,多由射線損傷口腔黏膜,導致細胞的分裂與增殖變弱,導致微血管的管壁出現腫脹、管腔變窄、阻塞等[4-5]。受損部位由于血供不良影響了損傷的修復及愈合,增加了傷口感染的發生率,嚴重者需中斷治療,從而嚴重影響了治療效果[6]。

中醫指出,放射性損傷病機主要為熱盛傷陰,其中放射治療是熱性殺傷劑,而隨著放射劑劑量的不斷增多,熱盛蘊結,灼津傷陰,對口腔黏膜造成直接損傷,從而導致口腔黏膜潰瘍及咽干疼痛等[7]。

本研究觀察組患者遵循利咽解毒、養陰清的原則,采用利咽解毒方治療,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口腔黏膜反應出現在放射治療的(20.8±4.4)d,對照組為放射治療的(16.2±3.7)d,觀察組口腔黏膜反應時間明顯晚于對照組(P

總之,對頭頸部惡性腫瘤患者放療過程中聯合利咽解毒方治療可有效延遲患者口腔黏膜反應出現的時間,促進口腔黏膜的愈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梁毅,林少俊,潘建基,等.133例III期鼻咽癌調強放療的療效及不良反應分析[J].中國癌癥雜志,2012,11(3):212-213

[2] 黃雄,蔡傳書. 痰熱清注射液治療頭頸部腫瘤急性放射性黏膜損傷的臨床療效[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40(5):1090-1092.

[3] 方向東. 痰熱清聯合放化療治療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臨床觀察 [J].中國醫藥指南,2013,24(11):281.

[4] 袁惠芳.中藥涼血解毒湯治療頭頸部惡性腫瘤放療所致放射性口腔炎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5,3(2):72-73.

[5] 王洪乾,蒙富斌,李濟培,等. 熱毒寧霧化吸入治療鼻咽癌放療急性放射性口咽黏膜損傷的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4,6(22):46047.

[6] 李彩萍,譚潔媚,鄧金笑,等. 康復新液口服與霧化吸人法治療放射性口腔粘膜反應療效觀察[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3.19(13):1922-1924.

[7] 徐雪芳,曹琪,顧燕婭. 頭頸部腫瘤病人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全科護理,2012,10(10):2627-2628.

篇7

關鍵詞:中部六省;投資環境;因子分析

中圖分類號:F540.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0)0100810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總體經濟出現了持續快速增長的黃金時期,但是,與此同時,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格局也日益顯現。1978年東部地區人均生產總值是西部的1.86倍、中部的1.56倍,到2007年分別擴大到2.39倍和2.05倍。如何改善環境、轉化資源、提升中部各省對外商投資的吸引力,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是中部各省面臨的一大難題。

選用2008年中部六省的統計數據,根據統計規則和專家意見,構建涉及基礎設施建設、國民經濟發展、對外經濟活動、科技創新、人口因素五大類別,總共42項細分指標的投資競爭力評價體系,應用因子分析法和聚類分析法的相關理論與方法,實證評價中部各省的外商投資環境,并找出對各省影響較大的相關因素,為進一步改善各省外商投資環境,并促進中部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1 指標選取與研究方法

1.1 指標選取

外商投資環境的好壞不僅受到國家宏觀政策的影響,更取決于當地人口、經濟、社會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本文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與客觀性,選取了涉及五大類別的42項細分指標,具體指標見上表(1),Zi(i=1,2…10)代表自然環境與基礎設施建設,Ji (i=1,2…11)代表國民經濟發展狀況,Wi (i=1,2…13)代表對外經濟聯系,Ki(i=1,2…5)代表科教創新,Ri(i=1,2,3)代表人口因素。所選變量除R2為2007年數據外,其他原始數據均來自各省2008年度統計公報,比值則是經過相應數據計算得來。

1.2 研究方法

本文將采用因子分析法來評價中部六省的外商投資環境,并通過綜合因子得分對六省的外商投資競爭力進行排名。數據分析過程在統計軟件SPSS13.0中進行。因子分析的原理就是用少數幾個共性因子去描述許多指標或因素之間的聯系,即將相關比較密切的幾個變量歸在同一類中,每一類變量就成為一個因子,以較少的幾個因子反映原資料的大部分信息。運用因子分析,就可以很方便地從多個變量中找出影響外商投資環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進而找出改進的對策。

2 實證分析

由于各個變量的度量單位各異,先對數據進行標準化,然后在SPSS13.0中進行因子分析。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統計結果顯示,五個公因子的特征值分別為15.526、11.256、8.055、4.523以及2.641,方差貢獻率分別為36.967%、26.8%、19.178%、10.768%以及6.287%,5個公因子的累積方差貢獻率為100%,完全包含了42個原始變量的信息,可見公因子的提取是合理有效的。

與第一個公因子Fac1相關系數絕對值在0.7以上的有13個變量,相關度達0.9以上的四個變量為J1(地區生產總值)、Z5(城市用氣普及率)、J8(工業成本費用利潤率)以及K5(萬人擁有高校數),可解釋為綜合經濟因子。影響第二個公因子Fac2的主要變量有11個,相關度達0.85以上的四個變量為J10(城鎮年人均消費支出)、Z4(自來水供應量)、W13(外國旅游者人數)以及Z1(自然地理位置),可解釋為自然因子。與第三個公因子Fac3相關系數絕對值在0.7以上的有10個變量,相關度達0.9的四個變量分別為W2(外商投資企業注冊資本)、W3(外方注冊資本)、W1(外商投資總額)以及W5(三資企業占總資產比重),該因子可解釋為外商因子。與第四個公因子Fac4相關系數絕對值在0.7以上的有5個變量,相關度最大的四個變量分別為J3(人均GDP)、K4(人均教育經費)、R2(15-64歲人口比重)以及K3(萬名職工專業技術人員數),該因子可解釋為人力資源因子。與第五個公因子Fac5相關系數絕對值在0.7以上的有3個變量,相關度最大的兩個變量分別為W9(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貨物進出口總額)、W10(按境內目的地和貨源地分貨物進出口總額),該因子可解釋為貿易因子。

根據因子得分系數和原始變量的標準化值計算各省各因子的得分數。由于本文選取了6個省份的42個變量,并且提取了5個公因子,因而所得到的因子得分系數為42x5的矩陣,記為R=(rij)42x5,原始變量的標準化值則為6x42的矩陣,記為B=(bij)6x42。各省各因子得分矩陣S=BxR=(sij)6x5,分析時六省順序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以及湖南,以山西省為例,其各因子得分的計算公式如下:

Fac1=b11 x r11 + b12 x r12 + … + b1 42 x r1 42

Fac2 =b11 x r21 + b12 x r22 + … + b1 42 x r242

Fac3 =b11 x r31 + b12 x r32 + … + b1 42 x r342

Fac4 =b11 x r41 + b12 x r42+ … + b1 42 x r442

Fac5 =b11 x r51 + b12 x r52 + … + b1 42 x r542

同理計算出其他各省各因子得分。隨后,根據各單個公因子得分與對應的方差貢獻率進一步計算得出各省的綜合得分,計算公式如下:

綜合得分Score=Fac1 x Var1 + Fac2 x Var2 + Fac3 x Var3 + Fac4 x Var4 + Fac5 x Var5(Vari,i=1,2,3,4,5,為因子方差貢獻率)。

各省外商投資環境的因子得分以及綜合得分如下表2所示:

根據因子得分以及綜合得分結果將各省外商投資環境進行排名,排名結果如下表3:

3 實證結論

根據上述因子分析的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綜合得分居于首位的河南省在綜合經濟因子上的表現遠好于中部其他5省,占據著絕對優勢。這主要得益于河南省自中央實施中部崛起戰略以來,大力實行產業轉移,加大政策優惠和優秀人才的引進等一系列措施。

(2)湖北省以微弱的差異居于綜合得分的第二位,但是在自然地理位置以及外商因子中位列首位,同時其他三方面的得分均位于第二位。湖北省自古以來均為水陸交通要道,素有“九省通衢”的美名,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為湖北的經濟發展提供了不少便利條件,武漢自明清以來即成為中國最為重要的商業重鎮之一,而且漢口曾是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通商口岸。在科教方面,湖北高校眾多,人力資本優勢明顯,但是一直以來,湖北人才外流比例較大,而且近幾年湖北的發展變革速度較慢,這可能就是導致其綜合得分不敵河南的原因。

(3)湖北省的外商投資環境綜合得分遠不及河南和湖北,但是又明顯優于其他三省,居于綜合排名的第三位。從單個公因子得分來看,湖南的地理區位條件較好,但是綜合經濟發展、人力資源等因素則較為平庸。

(4)江西、安徽得分較為相近,排名分別為第四、第五,盡管從地理區位來看,兩者分別毗鄰經濟發達的省份浙江和福建,但是整體外商投資環境并不突出。這與兩省的整體經濟發展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省域現有經濟狀況、自然地理區位以及人力資源因素都影響著外商投資環境的好壞。

(5)山西除了人力資源以及貿易因子外,各單項因子得分均位于中部六省的底層,綜合排名位第六名。這主要是因為山西省位于我國中西部地區,地理位置較為偏僻,交通也不便利,長期以來的主導產業為煤炭開采與出口,產業結構不合理,第二產業產值高達61.48%。盡管其人均GDP位于六省之首,但是其人口總量僅為河南的35.9%,湖北的59.3%。因而山西整體的自然經濟環境對外商投資的吸引力較小。

4 對策建議

如何在中部崛起的整體發展戰略下改善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外商資本的引入,促進各省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呢?本文根據上述因子分析的結果給出以下建議:

(1)提高現有基礎設施的利用率,并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完善社會基礎設施的建設。無論是就單個省份,還是對中部區域而言,良好的基礎設施建設都是吸引外商投資必不可少的條件。

(2)加速產業結構調整,迎接東部產業轉移的浪潮。隨著中央政策的引導,東部地區加工貿易企業將掀起新一輪向中西部轉移的熱潮,許多跨國企業的生產基地也將隨之向中西部轉移,中部各省應該抓住這個吸引外商投資的機遇,利用外資來加速自身經濟的發展。

(3)加強人才的保留與引進措施。21世紀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擁有高素質的人力資源不僅為構建良好的外商投資環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無窮的動力。

(4)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構建自主創新產業。在吸引外商投資的過程中,不能一味地以廉價的勞動力成本為優勢,而應該逐步建立起自主創新的科技優勢,以科技優勢吸引外資的進入。

(5)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盡管吸引大量外商投資有利于促進各省的經濟發展,但是也應該堅守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基本準則,因為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就不僅要考慮到現階段的經濟利益,而且應該考慮到子孫后代的長遠利益。

(6)加強區域合作,走互利共贏的發展道路。中部六省應該充分利用地域優勢,進一步改善六省之間的交通狀況,加強區域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與合作,在實現整體區域競爭力提升的同時實現各省的優勢發展。

參考文獻

[1] 對中部六省區域經濟發展情況的分析與思考(上)[N].經濟日報,200949.

[2] 盧紋岱.統計分析[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

[3] 李雪平,鄧宏兵,莊軍.中國省域投資環境競爭力比較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6,(33).

[4] 羅樂,張應良.區域投資環境競爭力評價――基于七省(市)的實證分析[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

篇8

[關鍵詞] 頭頸部腫瘤;游離組織移植;術后修復

[中圖分類號] R739.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10(b)-0040-02

目前頭頸部惡性腫瘤的主要治療方法為手術結合放化療,術后缺損是臨床醫生必須面對的問題,給患者帶來容貌缺陷和功能缺損,影響患者的康復及生存。應用游離組織瓣移植修復術后缺損可提高手術切除率,并改善生存質量。據國內外文獻報道,游離組織瓣移植的成功率已達95%以上[1],與傳統的帶蒂組織瓣移植相比,可以更好地減少并發癥[2]。筆者2008年1月~2011年1月采用游離組織瓣移植修復46例頭頸部腫瘤術后缺損,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收治的初發頭頸部惡性腫瘤患者46例,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齡37~69歲,中位年齡52歲。其中,舌癌6例,頰黏膜癌3例,口咽癌6例,下牙齦癌7例,上頜竇癌5例,顴、額部良惡性腫瘤12例,頸部血管瘤7例。其中良性腫瘤16例;鱗狀細胞癌30例,其腫瘤分期為T3 11例,T4 19例。術后病理證實5例出現頸部淋巴結轉移。

1.2 術前準備

所有患者均行術前全身檢查以排除手術禁忌證,并經多普勒彩色超聲定位頸橫動脈,檢查血管有無狹窄、粥樣硬化等,評估皮瓣成活性。

1.3 治療方法

1.3.1 手術治療 16例良性腫瘤予手術切除治療后行游離組織瓣移植Ⅰ期修復術。30例惡性腫瘤患者均行頸部淋巴結清掃術,原發灶根治手術。分期為T3的11例患者均給予單純手術根治術治療:舌癌2例,頰黏膜癌1例,口咽癌3例,下牙齦癌5例。分期為T4的19例患者給予誘導化療加手術加放療治療:舌癌4例,頰黏膜癌3例,口咽癌2例,下牙齦癌3例,上頜竇癌5例,顴、額部惡性腫瘤2例。誘導化療采用DBF方案[3],即順鉑(DDP) 80 mg/m2,d1;氟尿嘧啶(Fu )0.75 mg/m2,化療泵連續灌注,d1~5;博來霉素(BLM)15 mg,肌注,d1~5;3周為1個療程,共2個療程。術后給予常規放療治療,原發灶給予放療劑量55~70 Gy,頸部給予放療劑量50~60 Gy。

1.3.2 游離組織瓣移植 根據缺損類型、程度、部位、面積、患者年齡等情況,采用游離組織瓣移植Ⅰ期修復。皮瓣一般為橢圓形,面積為6 cm×7 cm~10 cm×12cm,略大于缺損面積。共移植游離組織瓣46例,其中橈側前臂皮瓣修復頰黏膜缺損5例,舌缺損6例,口底缺損5例,磨牙后區缺損1例,供養血管為橈動脈和頭靜脈[4];游離腹直肌皮瓣修復舌缺損3例,供養血管為腹直肌的穿支血管;修復上頜骨缺損5例,額面頭皮缺損4例;游離腓骨骨皮瓣修復下牙齦缺損6例,下頜骨缺損4例;游離空腸瓣修復咽喉部環形缺損7例。

1.4 觀察指標

術后用手持式超聲多普勒進行皮瓣監測[5],30 min~1 h觀察1次,觀察移植瓣的成活情況,及時發現并發癥等異常情況。全部患者隨訪3~12個月觀察腫瘤控制情況,術后3個月調查修復后形態和功能滿意度,滿意:吞咽正常,發音正常,外形滿意;基本滿意:發音質量一般,可交流,可進食半流質,外形一般,尚可接受;不滿意:不能發音,不能吞咽,外形差[6]。

2 結果

2.1 術后皮瓣存活情況

全部46例患者無圍術期死亡,術后42例皮瓣全部存活,存活率為91.3%,傷口一期愈合良好。3例皮瓣遠端部分壞死,早期探查,均予及時解除靜脈受壓或行血栓取出術,并將壞死組織修剪至見新鮮滲血,缺損區填塞碘仿紗條,后皮瓣成活。移植成功率為97.8%(45/46)。1例空腸瓣壞死,系空腸靜脈與頸內靜脈端側吻合后扭轉,壞死組織清除,7個月后二期手術成功。

2.2 并發癥發生情況

所有患者無繼發感染的發生,并發癥發生率為6.5%,為咽瘺2例、喉瘺1例,均愈合良好,取材部位均愈合良好。

2.3 隨訪情況

術后隨訪3~12個月,原發灶復發2例,均死亡;頸淋巴結復發1例,死亡;無瘤生存43例。頭頸部形態及功能滿意26例,基本滿意12例,不滿意5例。

3 討論

頭頸部腫瘤因其解剖復雜,器官、神經眾多,在應用綜合治療的同時,仍然偏重于局部治療。而無論是根治性手術還是放化療,都會對患者的呼吸、發音、吞咽功能造成損害,也威脅患者的生存質量[7]。手術后的重建、修復也隨之受到了外科醫生的重視。游離組織瓣移植技術在國內外都得到了廣泛應用,本研究通過應用游離組織瓣移植修復46例頭頸部腫瘤術后缺損,來評價該技術的可靠性。

臨床修復重建手術,要求安全可靠,并發癥少,不影響患者的住院時間,在修復外部形態和恢復機體功能兩方面均能提供幫助。關于游離組織瓣的選擇,應根據缺損程度,組織類型、修復目的和患者的實際狀況來考慮。如對于舌缺損,應用橈側前臂皮瓣修復,可以確保舌自由運動,甚至可以采用包含前臂外側皮神經的神經感覺性皮瓣進行修復以恢復感覺。而口腔下頜骨缺損重建目前常用以下4種骨組織瓣:游離橈側前臂骨皮瓣、髂嵴骨肌皮瓣、肩胛骨皮瓣及腓骨骨皮瓣[8],臨床醫生應根據不同的需要來進行選擇。累及咽喉腔的缺損,游離橈側前臂皮瓣可以用來作咽部重建,而空腸組織瓣移植因其不受血管蒂位置和長度奴限制的優點,目前多用于上消化道的重建。不過對于進行放療的患者,術后10~14 d 才能開始對組織瓣進行功能評價和口腔進食。覆蓋大面積的頭皮缺損,則可以選擇背闊肌瓣,因其具有較長血管蒂且扁、寬、廣。此外,手術者的技術特點和經驗,也會影響組織移植的成功率。本研究移植成功率為97.8%,皮瓣存活率為91.3%,并發癥發生率為6.5%。

目前游離組織瓣移植術的成功率在95%以上,但仍需要警惕并發癥的發生,尤其是術后繼發感染和瘺道形成。并發癥會延長患者住院時間,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游離組織移植成功的關鍵就在于保證移植組織的充足血供和良好的靜脈回流。所以術后監測游離瓣的血供也十分重要。臨床上多采用手持式超聲多普勒、可植入式20~40 Hz 超聲多普勒及激光多普勒探頭等儀器實施術后監測,可以及時發現血管危象和其他異常情況。如果發現或高度懷疑游離皮瓣存在動靜脈血管危象,應立即進行手術探查,積極挽救游離瓣。

綜上所述,臨床醫師在術前應對缺損部位、特點進行充分評估,以便選擇合適的游離組織供區,根據患者的需求,采取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案,安全可靠地修復局部頭頸腫瘤術后缺損,減少并發癥,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Wei FC,Demirkan F,Chen HC,et al.The outcome of failed free flaps in head and neck and extremity reconstruction:what is next in the reconstructive ladder?[J].Plast Reconstr Surg,2001,108(5):1154-1160.

[2] 毛馳,俞光巖,彭歆,等.545塊頭頸部游離組織瓣移植的臨床分析[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2003 ,38(1):3-6.

[3] 魏秀春,柳月安,李玉芳,等.以順鉑為主聯合化療用于頭頸部癌的誘導化療療效觀察[J].腫瘤防治雜志,2002,9(3):278-279.

[4] 王金德,李群,楊潔,等.改良游離上臂外側皮瓣應用解剖研究[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3,48(1):37-41.

[5] 張莉,李智賢,劉選恩,等.彩色多普勒超聲顯像應用于軸型皮瓣血管的檢測[J].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05,6(1):36-38.

[6] 朱飛,寧金龍,李小靜,等.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復顱頜面部巨大缺損的臨床應用[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05,28(4):299-301.

[7] 房居高,魏秀春,王超,等.不同治療方式對頭頸部癌患者生存質量影響的研究[J].山東醫大基礎醫學院學報,2001,15(1):21-22.

篇9

[關鍵詞] 頭頸部惡性腫瘤;調強放療;涎腺放射性損傷;中醫藥治療;蘭州方

[中圖分類號] R730.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03(a)-0091-05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supplemented Lanzhou Decoction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radiation-induced salivary gland damage

ZHANG Guiqiong1 GAO Liying2 HAN Pengbing2 RAN Juntao2 ZHANG Xiaoyu2 DONG Yanqin2 DONG Fang2 LI Jin2

1.Department of Integrated TCM & Western Medicine, Gansu Provincial Cancer Hospital, Gansu Province, Lanzhou 730050, China; 2.Department of Radiation Oncology, Gansu Provincial Cancer Hospital, Gansu Province, Lanzhou 73005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supplemented Lanzhou Decoction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radiation-induced salivary gland damage. Methods Twenty two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malignant tumors who were first diagnosed and accepted the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n the Department of Radiation Oncology of Gansu Provincial Cance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3 to October 2014 were chosen. All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 (10 cases) and Western medicine group (12 cases).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The patients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 were combined the supplemented Lanzhou Decoction and radiotherapy, the others in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 were applied the reduced glutathione sodium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he damage degree of salivary glands (clinical symptoms such as dry mouth, saliva viscosity, taste change) of all patients was graded according to the acute radiation reaction criteria of 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 (RTOG) at the end of treatment with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Results The rates of 0, 1, 2 levels of salivary glands damage degre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 were 30% (3/10), 60% (6/10), 10% (1/10). In Western medicine group, the rates of 0, 1, 2 levels were 8% (1/12), 42% (5/12), 50% (6/12). The 3, 4 levels of salivary glands damage degree in two groups did not occur. The salivary gland damage degree of patients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in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The supplemented Lanzhou Decoction can relieve the radiation-induced salivary gland damage of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cancer, the curative effect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reduced glutathione sodium.

[Key words] Head and neck cancer;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Radiation-induced salivary gland damag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Lanzhou Decoction

放射治療是頭頸部惡性腫瘤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1],其對腫瘤的局部控制、提高患者的無瘤生存率及總生存率均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但涎腺位于頭頸部,大多包含在放療靶區內,由于涎腺是對放射線高度敏感的器官,故放射線在殺傷惡性腫瘤細胞時,與其鄰近的涎腺組織也會受到損傷,導致涎腺分泌減少、口干、吞咽疼痛、味覺降低等系列并發癥,這些并發癥嚴重影響此類放療患者的生活質量,部分患者無法堅持正常的放療療程,需延長治療的時間,甚至可能會終止治療方案。因此,對涎腺放射性損傷防治措施的研究一直是國內外學者關注的熱點。近年來通過改進放射治療技術、放療前行頜下腺移植轉位以及合理使用促涎劑和細胞保護劑等,不同程度地減輕了放射性涎腺損傷。但放射性損傷是一個多系統、多因素、多階段、炎性損傷修復過程,上述的措施因為需要在專科進行手術,費用高,存在手術并發癥的風險以及藥物的副作用,使用不便,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療效欠佳等原因,使此類技術在臨床上沒有常規開展。頭頸部惡性腫瘤患者放射治療后,仍有約40%的患者為口腔干燥所困擾[2]。中醫藥作為實踐醫學,其整體觀、思辨理論以及中藥的多靶點性、復雜性、天然性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許多中醫工作者在放射治療臨床中做了有益的探索,提示中藥可有效減輕放射治療導致的放射性炎癥、各種消化道不適癥狀、白細胞下降和免疫功能降低等毒副作用[3]。本研究為進一步減輕涎腺損傷程度,減輕口干、唾液黏稠度、味覺改變等臨床癥狀,本研究應用中藥方劑“蘭州方”加味配合調強放療治療,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甘肅省腫瘤醫院放療科初診并接受調強放射治療的頭頸部惡性腫瘤患者22例,將其分為中藥組10例和西藥組12例。所有患者均經組織病理學診斷明確,TNM分期標準按照2007版UICC標準分期,年齡18~70歲;為首次根治性放療,照射野不包括雙側主要涎腺,腫瘤靶區放射劑量大于DT60 Gy;無嚴重系統性疾病及慢性涎腺病史;放療前體力狀況(KPS)評分>70分;外周血常規分析及肝腎功能均正常;愿意接受放療及中藥治療。排除標準:對中藥過敏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22例患者均按預定治療方案完成治療。

1.2 放射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熱塑頭頸肩膜固定患者照射治療,CT模擬定位掃描,圖像傳入Eclips放射治療計劃工作站,勾畫確定治療靶區并給予治療劑量,完成調強放射治療計劃并驗證通過后在Varian 600CD醫用直線加速器上對患者實施治療。入組患者原發病灶區給于總劑量66~69.96 Gy,單次劑量2.0~2.12 Gy/次;影像學陽性淋巴結給予總劑量66 Gy,單次劑量2.0 Gy/次;預防照射引流區給予總劑量46~50 Gy,單次劑量1.6~1.8 Gy/次,每周5次,總療程33 d。

1.3 藥物治療方法

中藥組在放療基礎上配合口服“蘭州方加味”,具體組成:潞黨參15 g、太子參15 g、人參須15 g、北沙參15 g、生地黃12 g、山藥10 g、山茱萸30 g、麥冬15 g、五味子3 g、玉竹10 g、天花粉10 g、葛根20 g、白芍15 g、白扁豆10 g、桑葉10 g、甘草6 g、金銀花15 g、射干10 g、山豆根15 g。每日1劑,水煎濃縮為400 mL,早晚溫服,200 mL/次,2次/d(周六、周日不間斷)。上述中藥飲片由甘肅省腫瘤醫院中藥房提供并煎制,購于甘肅省蘭州安泰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西藥組在每次放療后靜脈輸注還原型谷胱甘肽鈉(昆明積大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30775,國藥準字:J20140016,0.6 g/瓶,1瓶/盒)1500 mg/m2, 1次/d(周六、周日不間斷)。兩組均從放療第1天用藥到放療結束。

1.4 涎腺損傷的評價方法

采用美國腫瘤放射治療組(RTOG)的急性放射反應評價標準[4]:0級:基本上無變化;1級:輕度口干,唾液略微變黏稠,有味覺改變但進食基本無障礙;2級:中度口干,唾液黏稠,味覺明顯改變;3、4級:急性唾液腺壞死。采用直接面訪問卷,所有患者于放療結束時進行面訪評價。面訪問卷內容相同,由指定的同一醫師對符合研究對象的患者作說明和解釋,征得患者及家屬的同意后,由患者獨立完成面訪問卷的填寫,若患者填寫困難可在家屬的幫助下完成。

1.5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秩和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均未出現3~4級涎腺損傷,中藥組改善放射性涎腺損傷療效明顯優于西藥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 = -2.052,P < 0.05)。

3 討論

近年來,頭頸部惡性腫瘤的發病率逐漸增高[5],占全身惡性腫瘤的30%[6]。頭頸部惡性腫瘤通常是指發生于眼部及其附屬器官、耳鼻喉、副鼻竇、顏面部、頸部等處的惡性腫瘤。由于頭頸部集中了大量的重要器官和組織,如眼球、腦干、垂體、視神經、脊髓等,常常會限制手術切除的范圍,影響手術治療的效果。而頭頸部的大部分腫瘤可以通過放療得到有效的治療,部分腫瘤甚至可以得到治愈。鼻咽癌是頭頸部療效較好的腫瘤之一,在鼻咽癌的治療中放療已成為公認的唯一可以治愈該病的手段,患者的5年控制率目前可達到80%以上,其中早期鼻咽癌患者的5年控制率已高達90%。因此,放射治療是治療頭頸部惡性腫瘤的重要方法之一,部分專家提出,頭頸部惡性腫瘤的治療中放療應成為首選的治療方案,而不應作為外科手術后的補救或無法手術的備選方案[7]。但由于放射線對腫瘤細胞和正常組織細胞的電離破壞作用是沒有選擇性的,因而放射治療不可避免會損傷正常的組織細胞,引起全身特別是放射野局部的不良反應及并發癥,其中放射性涎腺損傷是頭頸部惡性腫瘤患者放療最突出的并發癥之一。涎腺通常位于腫瘤組織的前方或包繞于腫瘤的表面,而且涎腺是對放射線敏感的器官,其中含有漿液性腺泡的頜下腺和腮腺更是如此,因此頭頸部的放療無法避免對涎腺的電離輻射,而常常導致涎腺的放射性損傷,特別是對腮腺和頜下腺等大涎腺的放射性損傷,從而導致涎腺功能的減退,臨床常可出現唾液流率明顯減少和隨之而來的口內黏膜炎、口干、口腔黏膜潰瘍、疼痛、齲齒、吞咽困難等癥狀。長期的涎腺功能減退還可導致消化功能紊亂、營養不良、體重下降等全身癥狀,常常嚴重影響此類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8]。

近年來為減少涎腺的放射性損傷,許多學者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其中包括應用膽堿能類藥物如毛果蕓香堿等促進涎腺分泌;應用氨磷汀等細胞保護劑類藥物以減少對涎腺細胞的損傷;應用以黏蛋白型、羧甲基纖維鈉型和黃原膠等為基質的人工唾液作為唾液替代品;外科嘗試采用頜下腺移位術減少和避免涎腺的直接照射[9],放射治療專科采用的放療新技術如調強適形放射治療,如將腮腺的受照劑量限定在腺體體積的50%≤30~35 Gy,可以明顯減少放射線對涎腺的照射[10]。雖然取得了一定的臨床療效,但涎腺作為放射敏感器官,其放射性損傷后的主要表現為涎腺體積改變和分泌功能的減退,產生口干,發生率在放療中為93%,放療后為74%~85%[11]。Gupta等[12]的臨床研究報道32例接受調強放療的患者,放療結束時患者0、1、2級涎腺損傷分別為3%、38%、59%。因此,如何在提高腫瘤局部控制率和長期生存率的同時,進一步防治涎腺放射性損傷等放療并發癥、提高患者生存質量,仍是頭頸部惡性腫瘤放射治療亟待解決的問題。

放療引起涎腺損傷的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多數學者認為約2/3的放射性損傷是由氫氧自由基所致[13]。氨磷汀是美國FDA批準的預防放射性治療導致口干的藥物[14],該藥能減輕自由基對人體組織細胞的放射性損傷,從而改善頭頸部惡性腫瘤患者放射治療后早期和晚期因涎腺損傷而出現的口干癥狀。然而,氨磷汀需靜脈注射使用,常見的副作用為頭暈、全身乏力、惡心、嘔吐、低血壓,部分患者還可出現過敏癥狀,而且其價格仍較為昂貴,不利于在臨床廣泛使用[15]。還原型谷胱甘肽是臨床常用的細胞膜保護劑,是由半胱氨酸、甘氨酸、谷氨酸組成的三肽物質,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解毒的功能[16]。其中的巰基是其發揮作用的主要功能基團,巰基可與自由基結合,使其轉化為容易代謝的酸類物質,加速體內自由基排出體外,減少機體內自由基的數量,從而減輕組織細胞中DNA的損傷,因此保護了受放射性照射而導致損傷的組織細胞。穆雙鋒等[17]報道了鼻咽癌放射治療中使用還原型谷胱甘肽減輕放射性口腔黏膜損傷的臨床觀察,發現放療中應用還原型谷胱甘肽的患者,放療過程中口腔黏膜急性黏膜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其中Ⅱ級以上的口腔黏膜損傷發生率約為37.5%,而對照組高達77.5%。李明君等[18]認為在頭頸部腫瘤患者進行放射治療的過程中,預防性應用還原型谷胱甘肽組患者,急性口腔黏膜炎發生的時間明顯延后,而且發生急性口腔黏膜炎中Ⅲ、Ⅳ級黏膜反應的發生率也明顯低于對照組。常規劑量的還原型谷胱甘肽無明顯毒副作用,為非激素類藥物,臨床使用安全有效,目前在放療過程使用較多。本研究顯示:西藥組患者在調強放療放射治療同時配合靜脈輸注還原型谷胱甘肽鈉,放療結束時患者0、1、2級涎腺損傷分別為8%、42%、50%,未出現3~4級涎腺損傷。Gupta等[12]單純應用調強放療,放療結束時患者0、1、2級涎腺損傷分別為3%、38%、59%。在調強放療放射治療同時配合靜脈輸注還原型谷胱甘肽鈉,其涎腺損傷程度較單純應用調強放療減輕。其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的結果一致。

現代中醫根據“以象知謂”的認識方法,經過大量的臨床觀察研究,確定放射線是一種“火熱毒邪”,放療時放射線直接灼傷人體,導致局部皮膚黏膜紅腫熱痛,甚至腐蝕血肉發為臃腫瘡瘍;火熱毒邪又可傷津耗液,氣隨津傷,津液屬陰,故頭頸部惡性腫瘤患者放射治療后多熱毒壅盛,氣陰兩虛[19]。臨床主要表現為舌質干紅、舌苔黃而少津、脈細數、口干咽痛、鼻腔干燥、進干食困難、尿少黃、大便干燥等。近年來,中醫中藥在防治放射性損傷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并在防治放射性涎腺損傷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療效。王曉萍等[20]認為鼻咽癌患者接受放療過程中采用中藥復方制劑黃連生地方可以有效減輕放療引起的口干癥狀。袁惠芳[21]采用自擬中藥涼血解毒湯治療頭頸部惡性腫瘤放療致口腔炎療效明確,能明顯改善患者口腔pH值。馮淑萍等[22]認為治療放療引起的放射性口腔炎,采用益氣養陰生肌方(黨參、白術、麥門冬、知母、金銀花、白芷、珍珠母、山藥、地骨皮、生地黃、生石膏),其療效優于使用錫類散的對照組。劉倩等[23]認為防治放射性涎腺損傷,使用中藥湯劑銀翹散加減聯合地塞米松漱口液漱口,患者口腔黏膜損害反應較對照組(單純地塞米松漱口液組)黏膜損害程度輕,疼痛緩解明顯。由于使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但目前中醫治療放射性涎腺損傷,大多采用清熱解毒、養陰生津的治則[24]。然而,我國著名中西醫結合專家裴正學教授結合五十多年臨床經驗,在中醫防治放射性涎腺損傷中,不但采用清熱解毒、養陰生津之法,更注重健脾益氣,滋陰補腎。他認為頭頸部惡性腫瘤患者放射治療后,放射線這種“火熱毒邪”導致人體正氣損傷,津液虧耗,氣陰兩虛,局部熱毒壅盛是放射性涎腺損傷的主要病機。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健脾補腎是治療放射線所導致人體正氣損傷的根本。津液是體內一切水液的總稱。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胃為水谷之海,腎為水臟,管理全身水液,三焦為水府參與其事。肺為水之上源,通調水道,通過宣發與肅降功能,治理和調節津液的輸布、運行與排泄。津液通過臟腑作用后才能轉化為汗、涕、淚、涎、唾五液。因此,擬定“蘭州方[25]加味”治療放射性涎腺損傷。方中包括六味地黃湯、生脈散、沙參麥冬湯加太子參、人參須、金銀花、射干、山豆根。取六味地黃湯之“三補”,舍其“三瀉”,其目的重在滋陰補腎。方中熟地黃換為生地黃,苦寒清熱,甘寒質潤養陰,為清涼滋潤之品,擅長滋陰清熱涼血。山茱萸具有補養肝腎之功,一般劑量為6~12 g,而在本方中用量增至30 g,謂:“腎主骨,骨生髓,髓血同源”。現代醫學實驗研究證明大劑量山茱萸能改善骨髓造血功能。而津血同源,同屬人體的陰液,二者在生理上互相轉化,互相作用,參與周身體液調節。因此,補血亦可生津。山藥,味甘,性平;歸肺、脾、腎經,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的作用。楊云霜等[26]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補氣益血八珍湯、滋陰補腎六味地黃丸、扶正解毒自擬方三組中藥進行實驗,分別給予模型組及模型中藥干預組大鼠一次性7 Gy 60Co γ-射線照射,觀察各組大鼠一般體征、體重及胸腺指數、脾臟指數的動態變化,結果表明,補氣益血八珍湯、滋陰補腎六味地黃丸、扶正解毒自擬方均能降低輻射損傷,保護免疫器官,其中,六味地黃丸防護作用最為顯著。生脈散是古代名方,益氣養陰。唐之雅等[27]對加味生脈散防治鼻咽癌急性放射反應作用進行臨床觀察,發現加味生脈散具有組織器官的抗輻射能力,抑制、減輕照射后的組織非特異性炎癥,促進涎腺功能恢復,提高全身免疫功能,從而減輕鼻咽癌患者急性放射反應的發生率和程度,保護涎腺的功能,進一步可提高放療療效。沙參麥冬湯源自吳鞠通的《溫病條辨》,堪稱清養肺胃、生津潤燥之代表方劑。本方還加用太子參、人參須以加強健脾益氣、養陰生津;金銀花、甘草、射干、山豆根清熱解毒利咽;葛根、白芍生津止渴。全方共奏健脾益氣、滋陰補腎、養陰生津、清熱解毒之功,既能減輕放射性涎腺損傷,緩解口干、唾液黏稠度、味覺改變等臨床癥狀,又能扶正固本,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本研究患者放療結束時中藥組0、1、2級涎腺損傷分別為30%、60%、10%,西藥組0、1、2級涎腺損傷分別為8%、42%、50%,兩組患者均未出現3~4級涎腺損傷,中藥組改善放射性涎腺損傷的療效優于西藥組(P < 0.05)。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頭頸部放療過程中配合使用還原型谷胱甘肽鈉,或配合口服中藥湯劑“蘭州方加味”,均可降低放射性涎腺損傷的程度,配合口服中藥湯劑“蘭州方加味”療效明顯(P < 0.05)。中醫中藥對頭頸部惡性腫瘤放療所致的涎腺損傷具有確切的臨床療效,但目前大多采用清熱解毒、養陰生津治標之法,本研究所擬定的中藥方劑“蘭州方”加味以健脾益氣、滋陰補腎、扶正固本為主,輔以清熱解毒、養陰生津,取得了更好的療效,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林鈴,牛道立.下頜下腺放射性損傷及干細胞治療的研究進展[J].廣州醫科大學學報,2014,41(6):101-104.

[2] Vergeer MR,Doornaert PA,Rietveld DH,et al.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reduces radiation-induced morbidity and improves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results of a nonrandomized prospective study using a standardized follow-up program [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9,74(1):1-8.

[3] 李炯輝,劉瑩.中藥治療腫瘤放射治療后損傷的臨床研究進展[J].環球中醫藥,2012,5(11):869-872.

[4] 高玉偉,尹立杰,丁田貴,等.氨磷汀減輕頭頸部惡性腫瘤放療損傷的臨床觀察[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2,19(6):499-501.

[5] Purohit S,Bhise R,Lokanatha D,et al. Systemic therapy in head and neck cancer:changing paradigm [J]. Indian J Surg Oncol,2013,4(1):19-26.

[6] 汪德文,高宏,鄭亞君,等.自制康復新復合液治療頭頸部惡性腫瘤放療所致急性口腔黏膜炎的療效觀察[J].實用癌癥雜志,2013,28(6):776-777.

[7] 王平.放療應為頭頸部惡性腫瘤治療首選[J].中國腫瘤臨床,2015,42(13):657.

[8] Bektas-Kayhan K,Ozbek CD,Yazicioglu O,et al. Long term maxillofacial effects of radiotherapy in young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report of 3 cases [J]. J Clin Pediatr Dent,2013,37(4):407-410.

[9] Liu XK,Zeng ZY,Hong MH,et al. Primary effect of submadibular salivary gland transfer in preventing radiation-induced xerostomia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J]. Ai Zheng,2005,24(5):577-581.

[10] 路偉,趙雪奎,王中和,等.調強放療及常規放療對頭頸部惡性腫瘤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山東醫藥,2014,54(26):49-51.

[11] Jensen SB,Pedersen AM,Vissink A,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salivary gland hypofunction and xerostomia induced by cancer therapies:prevalence,severity and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 [J]. Support Care Cancer,2010,18(8):1039-1060.

[12] Gupta T,Agarwal J,Jain S,et al.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versus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Radiother Oncol,2012,104(3):343-348.

[13] 殷薇柏,余子豪,徐國鎮,等.腫瘤放射治療學[M].4版.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7:228.

[14] Hensley ML,Hagerty KL,Kewalramani T,et al.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8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update:use of chemotherapy and radiation therapy protectants [J]. J Clin Oncol,2009,27(1):127-145.

[15] Rades D,Fehlauer F,Bajrovic A,et al. Serious adverseeffects of amifostine during radiotherapy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patients [J]. Radiother Oncol,2004,70(3):261-264.

[16] 周亞龍,唐浩,林云志,等.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肝切除術后急性肝損害的臨床觀察[J].海南醫學,2008,19(10):47-48.

[17] 穆雙鋒,李敬霞,王培.還原型谷胱甘肽減輕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損傷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0,7(2):48-50.

[18] 李明君,李學章,姚夏雷,等.還原型谷胱甘肽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效果觀察[J].海南醫學,2015,26(8):1220-1221.

[19] 鄭紅剛,熊露,周雍明,等.淺議放化療毒副作用中醫病因[C]//第十屆全國中西醫結合腫瘤學術大會,2006.

[20] 王曉萍,傅辰春,張新良,等.黃連生地方防治放射性唾液腺損傷的臨床觀察[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1,16(7):597-601.

[21] 袁惠芳.中藥涼血解毒湯治療頭頸部惡性腫瘤放療所致放射性口腔炎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5,3(2):72-73.

[22] 馮淑萍,李成田,周淑英,等.益氣養陰生肌方治療放射性口腔潰瘍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2010,32(9):1329-1330.

[23] 劉倩,羅秀麗.連翹散加減方防治鼻咽癌放療后口腔黏膜損傷29例[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12,35(2):43-44.

[24] 石,王志祥,夏靜妮.放射性口腔載膜炎的中醫治療概況[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2):40-42.

[25] 裴正學.漫話白血病之治療[M]// 裴正學:裴正學醫話醫案集.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24-25.

[26] 楊云霜,張蓉,李延暉,等.中藥對免疫器官抗核輻射損傷的實驗研究[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15(2):21-23.

篇10

腫瘤治療應“以人為本”

隨著腫瘤治療理念的深入和百姓的不斷認可,“摘除腫瘤細胞”“照死變異組織”“殺死癌細胞”不再是腫瘤治療的終極目標。近些年,“帶瘤生存”的說法和理念已經逐漸被臨床所接受和認可。而治療的同時,醫生會更加關注患者的生存質量,突顯“以人為本”的治療理念。

就西醫而言,從最早的“模式化”治療方案到如今“個體化治療”方案,以及日益盛行的分子靶向治療,都是腫瘤治療中“以人為本”理念的重要實踐。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著生物治療、放射治療技術的推陳出新,在重視腫瘤患者治療療效的同時,也更加關注患者本身的體質情況,不再發生“腫瘤殺死,人也同亡”的情況。

腫瘤治療“以人為本”的治療觀念正在臨床實踐中不斷深入,但是有些領域的盲點至今還未有很好的西醫療法進行針對性地治療和改善。以頭頸部腫瘤患者為例,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放療后,會出現案例中陳先生的情況,這并不是個別現象。這類患者往往是病情得到控制了,但口干舌燥的情況卻讓他們的生活質量大打折扣。

沒有一種有效的藥物可以緩解此類癥狀,這類患者的生存質量到底該怎么提高呢?

中醫針灸緩解“口干舌燥”

“口干”是腫瘤放療特別是頭頸部腫瘤放療后不可避免的副作用,迄今為止國內外尚無一種治療方法或藥物能夠有效地緩解此癥狀。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科牽頭的“針刺預防頭頸部腫瘤患者放療后口干”項目,經多年試驗后證實:在頭頸部腫瘤患者接受放療的同時,可以通過傳統的中醫方法——針灸來預防“口干舌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