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細胞計數范文

時間:2023-04-03 15:18: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紅細胞計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紅細胞計數

篇1

【關鍵詞】 細胞

【關鍵詞】 流式細胞術;網織紅細胞;顯微鏡

網織紅細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其胞漿尚存有嗜堿性的 RNA 物質。眾所周知,網織紅細胞目視計數誤差較大,其原因為操作人員對網織紅細胞的認識不同、血涂片的質量等。流式細胞儀具有對細胞分析和分選的功用,是近年來熒光細胞分析技術的創舉,開創了生物細胞研究及臨床檢測應用的新領域。流式細胞術具有高速度、高靈敏度、高精度、高純度、高細胞數量、高參數等特點。我們應用流式細胞術和傳統的煌焦油蘭法對血中網織紅細胞進行了對比分析,現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對象 正常人靜脈血 56 例,其血常規的各個參數均在正常范圍內。

1.2 儀器及試劑 使用儀器為美國貝克曼公司生產 FC-500 流式細胞儀,試劑由貝克曼公司提供,為進口試劑。

1.3 方法 煌焦油蘭法[1]: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操作。流式細胞術:取肝素抗凝血 50 μl,采用 0.01%的 Pyronin-Y 進行染色 20 min,嚴格按 FG-500 的操作規程操作。

2 結果

2.1 56例血樣檢測均獲成功。流式計數法所得結果為1.60±1.12,涂片光鏡下計數所得結果為0.92±0.24。兩種方法的結果經統計學直線相關分析(r=0.6086,n=56,P<0.01)呈高度正相關,有顯著性差異。

2.2 對其中 6 例血中網織紅細胞用兩種方法進行了 4 次重復性測定,流式細胞術所得結果均值的變異系數(CV=4.8%)顯著低于光鏡計數法(CV=12.2%),說明流式細胞術比光鏡計數法具有更好的重復性。

3 討論

流式細胞術是從 RNA 定量角度去計數網織紅細胞,不僅可自動化計數,還可根據 RNA 含量的不同去揭示網織紅細胞發育過程中動力學的變化,根據網織紅細胞 RNA 含量的分布直方圖,可直觀地了解血中各期網織紅細胞的分布狀態。流式細胞術比光鏡計數網織紅細胞的均值偏高,這可能是一些Ⅳ期的網織紅細胞在光鏡下辨認困難,而流式細胞術檢測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對于發出較弱光的Ⅳ期網織紅細胞也可以探測到熒光信號所致。流式細胞儀測定網織紅細胞 RNA 與計數,具有速度快、信息量大、統計學精度高、重復性好等優點,且網織紅細胞 RNA 含量的分析與網織紅細胞計數相結合更能反映骨髓造血機能狀態。因此,流式細胞術可作為評價骨髓造血功能的一種新方法,為臨床貧血疾病的診斷和療效的觀察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具有更為重要的價值。

篇2

【關鍵詞】網織紅細胞 血細胞分析儀 煌焦油藍手工法 對比分析

中圖分類號:R446.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3-314-02

網織紅細胞是介于晚幼紅細胞和成熟紅細胞之間的過渡階段細胞,在周圍血液中的數值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因而對各類貧血的診斷和治療反應的觀察均有其重要意義。[1]目前大多數實驗室采用的是煌焦油藍活體染色法計數網織紅細胞,但是在臨床應用中有諸多不便,費時而且操作比較煩瑣,且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多,重復性較差。現在COULTER LH750五分類血細胞分析儀計數網織紅細胞與傳統的煌焦油藍手工法進行比較,發現儀器法操作方便,而且結果重復性好。

1 材料、試劑與方法

1.1 標本來源

本院隨機病人(包括住院和門診病人)

1.2 試劑

1.2.1 煌焦油藍鹽水溶液

取煌焦油藍4克,溶于109mmol/l枸櫞酸鈉20ml中,最后用8.5g/l氯化鈉溶液加至1000ml,混勻,過濾后貯存在棕色試劑瓶中備用。

1.2.2 全自動血液分析儀試劑

全自動血液分析儀試劑為儀器的配套產品,由相應廠家提供。

1.3 儀器法

用一次性采血器采集患者靜脈血2 ml于EDTA-K2抗凝管中,混勻。使用COULTER HMX hematology五分類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多次檢測同一標本,檢測試劑與質控品為儀器配套產品,按照操作規程正確操作。

1.4 手工法

1.4.1 將煌焦油藍鹽水溶液2滴加入小試管中,取同一分標本末梢血2滴,混勻染色30分鐘。

1.4.2 取出混合血液推成血片,然后在油鏡下計數1 000個紅細胞中網織紅細胞數。

2 結果

取網織紅細胞標本各10份,每份標本各做10次,結果發現儀器法測定的平均CV為3.37%、而手工法測定的CV為22.31%,結果顯示儀器法所做結果的重復性和精確度較好,而手工法變異系數大,重復性和精確度都比較差,受人為影響因素較多。

3 討論

網織紅細胞是晚幼紅細胞到成熟紅細胞之間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因其胞漿內尚存在多少不等的嗜堿性物質核糖核酸,在活體染色時,被煌焦油藍染色后,嗜堿物質凝集成顆粒,其顆粒又可連綴成線,而構成網織狀而得名[2]。用煌焦油藍計數網織紅細胞時,其重復性較差[3],費時,準確性也容易受到計數細胞少,血涂片的厚薄、細胞是否均勻分布、核糖核酸染色效果好壞及染色溫度、染色時間長短等因素[4]的影響。而DIFF儀器法測定網織紅細胞時,用血量少,而且計數細胞多,所以結果準確性高,重復性好。儀器法操作簡便快速,減少諸多人為誤差因素影響,為臨床提供更加可靠的結果。

雖然手工法測定網織紅細胞可以直觀細胞形態而且無需昂貴的儀器,但其重復性較差,有其使用的局限性;而儀器法操作方便,結果準確性高,重復性好,避免主觀因素的干擾,方法易于標準化,適合臨床大批量標本的快速檢測。

參考文獻

[1]熊立凡 劉成玉,臨床檢驗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34.

[2]叢玉隆.當代血液分析技術與臨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184.

篇3

【關鍵詞】 巨噬細胞;瘀血;泰山散瘀膏

急性軟組織損傷是臨床常見的外傷,外來暴力、扭傷等均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傷,嚴重者可影響工作和生活。其處理方法較多,局部外用藥可以幫助緩解癥狀,促進損傷恢復。泰山散瘀膏是山東省泰安市中醫醫院制劑,在臨床應用20余年,療效顯著。筆者通過實驗對泰山散瘀膏的活血祛瘀作用機制進行初步研究,現將研究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 材料與儀器

1.1 實驗動物 成年SPF級小鼠,體重(25±5) g,雌雄不限,購自山東省泰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1.2 實驗儀器 MIUI-Q超純水系統,購自法國MilliPore公司;JGL-16G型離心機,購自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

1.3 藥物與試劑 泰山散瘀膏主要由大黃、木香、川牛膝、玄參、羌活、當歸、赤芍、三棱、莪術、延胡、南星、紫草、桃仁、枳實、青皮、花椒、降香、松節、透骨草、伸筋草、荊芥、薄荷、紫花地丁、制川烏、蘇木、水蛭、烏梢蛇、制草烏、海桐皮、木瓜、土鱉蟲、地龍、三七、紅花等藥物組成,由泰安市中醫醫院制劑科制;凡士林、吉姆薩染劑等為國產分析純,購自天津市永大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2 方 法

2.1 實驗方法 將泰山散瘀膏均勻涂到透氣薄膜上,剪成1 cm2大小的片狀,4 ℃冰箱內保存備用。取32只小鼠,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6只。取實驗組小鼠,將小鼠腹部去毛并局部貼覆涂有泰山散瘀膏的透氣薄膜1 cm2,四角縫在小鼠腹部,每天換藥1次,連續3天。以透氣薄膜在小鼠腹部停留2 h以上為用藥時間合格,停留時間不足2 h者重新換藥。末次給藥后30 min,腹腔注射濃度1 %的抗凝雞血0.3 ml,分別于注射雞血后6 h、12 h各處死8只小鼠抽取腹腔液,作涂片,瑞氏-吉姆薩染色,鏡下觀察,計數紅細胞、巨噬細胞及巨噬紅細胞的巨噬細胞數量。對照組除透氣膜上涂凡士林外,其余操作與實驗組相同,所得數據統計學處理。

2.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分析軟件處理數據。計量數據以表示,兩組間比較用t檢驗。P

3 結 果

注射雞血6 h后觀察結果。油鏡下觀察腹腔液涂片,可見對照組與實驗組片中均有大量紅細胞及巨噬細胞,多數紅細胞呈游離狀態,部分巨噬細胞呈球形,胞質內未見吞噬的紅細胞,亦可見大量吞噬紅細胞的巨噬細胞,其中實驗組吞噬紅細胞的巨噬細胞數量明顯多于對照組。用測微尺計數1 mm2內的游離紅細胞、未吞噬紅細胞的巨噬細胞及吞噬紅細胞的巨噬細胞數,統計學處理數據,實驗組吞噬紅細胞的巨噬細胞明顯多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

注射雞血12 h后觀察結果油鏡下觀察腹腔液涂片,可見實驗組與對照組中游離紅細胞基本消失,被巨噬細胞吞噬的紅細胞比例明顯增多。計數1 mm2內的游離紅細胞、未吞噬紅細胞的巨噬細胞及吞噬紅細胞的巨噬細胞數,實驗組未吞噬紅細胞的巨噬細胞及吞噬紅細胞的巨噬細胞數明顯多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

4 討 論

急性軟組織損傷屬于中醫學“傷筋”范疇,是局部氣血經絡損傷后的病理反應。現代醫學認為,急性軟組織損傷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外力直接造成局部組織細胞微觀結構損傷和微小血管破裂、出血,以及組織細胞充血水腫和變性壞死致受損局部腫脹、疼痛;另一方面是損傷后局部組織細胞釋放出炎性介質、代謝產物聚集造成內環境改變,引起損傷細胞代謝障礙,從而加重局部癥狀和體征以及病理變化[1]。

祖國傳統醫學認為急性“傷筋”后,脈絡破損,血離經脈而成瘀,瘀血不散,氣血流行不通,不通則痛,氣滯血瘀,筋脈阻滯是筋傷的病機,活血化瘀為治療該病的大法[2]。

現代科學實驗也證實了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中藥起兩方面的作用:①對損傷早期出現腫脹疼痛,活血化瘀藥可以控制和減緩炎癥反應吸收由炎癥反應所致的滲出、充血及水腫,修復由損傷所致的軟組織及血管壁,降低致痛物質的濃度,減輕對游離神經末梢的刺激,同時提高痛閾值起到消腫止痛作用。②對于損傷中晚期出現腫脹疼痛,活血化瘀藥可以使毛細血管擴張,減輕毛細血管靜脈段的壓力,使白細胞與其它有形成分的滲出減少,降低損傷部位壞死發生率[3]。

本膏藥通過透皮吸收作用于創傷局部,從而維持局部相對穩定的血藥濃度,起到散瘀、消腫和止痛的功效[4]。方中君藥大黃、三七、紅花、乳香、沒藥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臣藥土鱉蟲、三棱、莪術、澤蘭破血逐瘀,當歸補血活血、活血祛瘀、涼血消腫;佐藥木香、玄參、烏蛸蛇、伸筋草、荊芥、紫花地丁、蒲公英等涼血瀉火,活血祛瘀,使藥冰片、薄荷、兒茶等引經通絡止痛;以上諸藥配伍使用,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涼血止血的作用。藥理學研究方中大黃可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少滲出,同時能擴張毛細血管,改善微循環灌注,解除損傷后微循環的障礙[5];乳香提取物以及木瓜提取液能明顯降低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及中性白細胞的吞噬功能。土元能明顯降低血脂及促進脂肪代謝[6]。乳香、蒲公英、沒藥、土元均能增加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血小板黏性和纖維蛋白原含量,從而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環,促進瘀血的吸收及轉運,為機體組織的修復創造有利條件[7,8]。

本實驗通過小鼠腹腔注射抗凝雞血構建淤血模型,觀察并比較巨噬細胞及吞噬紅細胞的巨噬細胞的數量。巨噬細胞廣泛分布于機體各臟器和組織,是一類可塑性強、功能狀態呈高異質性的細胞群體,在不同的免疫微環境影響下,表現出明顯的功能的差別。在正常組織中的巨噬細胞處于靜息或未活化狀態,但是外界的免疫炎癥刺激可誘導其活化。結果表明,泰山散瘀膏可通過增加巨噬細胞的數量和促進其活化,吞噬紅細胞的巨噬細胞明顯多于對照組,使巨噬細胞清除腹腔內紅細胞的能力增強、速度加快,從而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4 參考文獻

[1] 李衛星,譚大琦,李秋生,等.散瘀止痛膏對大鼠急性軟組織損傷的治療作用[J].中醫正骨,2000,12(11):11-12.

[2] 王志華,王慧生,高紀和.消腫止痛液的藥理實驗研究[J].中草藥,1998,29(1):31.

[3] 黃俊卿,薛繼強.中藥熏蒸療法治療軟組織損傷疼痛的機理探討[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8(5):22-23.

[4] 程春生,張耘,李春游,等.中藥熏洗法治療急性軟組織損傷的實驗研究[J].中醫正骨,2005,17(11):12-13.

[5] 陰健.中藥的現代藥理研究[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9.

[6] 李淑娟,董曉華,武海霞,等.大黃及其有效成分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05,11(1):76-78.

篇4

【關鍵詞】 血尿;流式尿沉渣分析儀;定位診斷

血尿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癥狀, 而對血尿中紅細胞來源的鑒別, 又是臨床診斷腎小球疾病與非腎小球疾病的關鍵環節之一。1979年Birch和Fairley[1]首先用相差顯微鏡觀察尿紅細胞形態的變化鑒別血尿來源以來,對尿中紅細胞來源進行鑒別的方法報道也日益增多。1986年Shichiri等[2]報告用血液分析儀測量尿紅細胞體積來鑒別血尿來源,認為較顯微鏡法準確。1995年Hyodo[3]使用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來鑒別血尿部位,認為此法具有簡單、快速,且不受主觀因素影響。國內外不少學者對識別尿液中各種有形成分進行了廣泛研究,但對激光參數在鑒別血尿來源的研究較少。作者用UF-100尿沉渣分析儀測定尿紅細胞平均前向散射光強度(RBC-MFsc), 尿紅細胞前向散射光分布寬度(RBC-Fsc-DW), 尿70%紅細胞前向散射光強度(RBC-P70Fsc), 結合尿紅細胞提示信息, 綜合分析判斷血尿來源,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收集自2012年1月~2013年4月本院住院患者尿標本, 其中血尿標本191份,腎臟病理活檢確診腎小球性血尿133例, 非腎小球性血尿58例。

1. 2 儀器和試劑 UF-100尿沉渣分析儀(日本Sysmex公司)及配套試劑、質控品。光學顯微鏡(OLYMPUS CX-21)。

1. 3 實驗方法 用一次性尿杯收集腎小球疾病患者和非腎小球疾病患者的清潔中段晨尿,充分混勻后倒于10 ml專用離心管中, 一管在UF-100上測定其紅細胞參數(開機前先用質控品對儀器進行校準)。尿沉渣分析儀RBC-info分析按新版標準:RBC-P70Fsc >100ch且RBC-Fsc-DW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5統計軟件, 計量資料以( x-±s)表示, 均數比較用t檢驗, 計數資料結果比較用χ2檢驗。

2 結果

2. 1 腎性血尿與非腎性血尿患者尿紅細胞各項激光參數見表1。

2. 2 UF-100紅細胞提示信息與普通顯微鏡檢驗比較見表2, 根據紅細胞的提示信息, UF-100診斷腎性血尿的敏感性為83.5, 略低于普通光鏡的87.2, 特異性為94.8, 高于普通光鏡的92.1, 經統計學檢驗無明顯差別(P0.05)。

3 討論

血尿是泌尿系統疾病常見的臨床癥狀。引起尿液紅細胞形態改變的主要原因有紅細胞通過腎小球濾膜時受到擠壓損傷及紅細胞在腎小管中不同的pH、滲透壓、尿酶、尿素等化學因素的影響, 使受損的紅細胞發生形態改變甚至破裂。明確血尿的出血部位和性質有助于疾病的診斷。

該儀器采用流式和電阻抗原理, 通過一定染液染色檢測尿液標本單個細胞的熒光強度和前向散射光強度及電阻大小來確定細胞類型和形態。國內外已有大量關于UF-100識別尿中各種成分的研究報道。本文通過對UF-100測定紅細胞參數的研究, 發現腎性血尿組的RBC-MFsc、RBC-P70MFsc均值分別為58.5和66.7, 明顯低于非腎性血尿組的98.0和108.3, 與陳巧林報道[5]類似;RBC-Fsc-DW腎性血尿組為33.5, 略高于非腎性血尿組的32.6, 經統計學檢驗無明顯差別, 與陳巧林報道不同, 這可能與所用的儀器、尿紅細胞判定標準及病例不同有關。紅細胞的提示信息是儀器根據紅細胞的各項參數而判定的, 根據紅細胞的提示信息, UF-100診斷腎性血尿的敏感性為83.5, 略低于普通光鏡的87.2, 特異性為94.8, 高于普通光鏡的92.1, 經統計學檢驗無明顯差別, 表明UF-100尿沉渣分析儀可作為鑒別血尿來源的過篩試驗, 另外, 由于UF-100尿沉渣分析儀標本不需離心, 檢測準確性、重復性良好, 不受主觀因素的影響, 在臨床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Birch DF, Fairley KF, Haematuria:Glomeruir or non-glomeruiar? Lancet, 1979,314(8147): 845-846.

[2] Shichiri M,Owada A,Nishio Y, et al. use of autoanayzer to examine urinary-red-cell morphology in the diagnosis of glomerular haematuria.Lancet, 1986,328(8510): 781-782.

[3] Toru Hyodo,Kazuo Kumano,MakotoHaga,et al.Detection of glomerular and non-glomerular red blood cells by automated urinary sediment analyzer.Nihon Jinzo Gakkai shi, 1995, 37(1): 35-43.

篇5

關鍵詞: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急性冠脈綜合癥;紅細胞膽固醇;基質金屬蛋白酶一9

急性冠脈綜合癥(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心病的急性過程,大多沒有先兆,難以預料。尋找預測ACS的簡便指標意義重大。ACS患者紅細胞膜總膽固醇含量(total cholesterol content of erythrocyte membrances,CEM)高于SAP患者和健康對照人群,即不同的冠心病臨床狀態其CEM明顯不同。紅細胞內游離膽固醇在脂核增大導致斑塊進展方面已有研究,但CEM水平與代表粥樣斑塊易損性的炎癥指標MMP-9之間的關系國內外報道較少。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冠心病59例:其中穩定性心絞痛(SAP)28例,急性冠脈綜合征(ACS)31例,在31例ACS中,不穩定性心絞痛(UAP) 13例,急性心肌梗塞(AMI)18例。30例健康體檢者做對照組。除外入院前2月內服用他汀類藥物,未控制的高血壓,合并周圍血管病,腦卒中,肝腎功能不全,甲狀腺疾病,腫瘤,免疫性和感染性疾病,急診介入治療和AMI發病超過12h,血常規中紅細胞計數異常者等。

1.2方法 E-ch:采用全血酶法測定。計算:全血TC( mmol/L)=(Au-Ab)/(As-Ab)×5.46。E-ch( mmol/L)=(全血TC-血漿TC)/壓積+血漿TC。MMP-9: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法(ELISA)原理定量測定。

1.3統計學處理 數據資料采用SPSS11.5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數據進行正態分布和方差齊性檢驗;非正態分布數據經對數轉換后接近正態分布再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士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差異顯著性檢驗采用Bonferroni法,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直線相關分析。P

2結果

2.1基本臨床資料 三組患者年齡、性別、傳統危險因素等基礎資料和紅細胞參數、血脂比較:各組間無統計學差異,具可比性。

2.2 E-ch和血清MMP-9水平比較 見表2。

3.1紅細胞膽固醇與ACS的關系 2003年Kolodgie等在猝死于冠脈疾患者群中發現動脈斑塊的壞死脂核中含有紅細胞膜,且抗血型糖蛋白A免疫染色的程度與壞死脂核的大小密切相關;同時發現:大量紅細胞膜膽同醇的聚集可以導致脂質核心的迅速增大,引起斑塊進展和破裂。說明紅細胞豐富的游離膽固醇是斑塊脂質的來源,紅細胞膽固醇參與了粥樣斑塊脂核的快速增大和進展。Tziakas等的前瞻性研究表明:ACS患者CEM顯著高于慢性SAP和健康人群,并且在慢性SAP和健康人群間無差異,進一步支持CEM增加是冠心病活動的標志物,而不是存存冠狀動脈硬化與否的標志。本研究指標E-ch在實驗中顯示出相似的統計學結果,揭示了E-ch與不穩定性冠心病相關,E-ch水平增高是粥樣斑塊易損性增加和斑塊破裂的促進因素,提示E-ch可能是冠心病活動的生化標志。

3.2紅細胞膽固醇促使斑塊不穩定的可能機制 影響斑塊迅速增大的因素是出血和炎癥。Kolodgie及2004年Moreno等指出:斑塊內出血在進展的動脈粥樣斑塊中很常見,新生血管和斑塊內出血是導致斑塊易損、不穩定的重要因素。2007年Kolodgie等又旨出,進入斑塊內的紅細胞主要來源于外膜血管中的滋養血管向內膜層發展的幼稚易漏的新生血管網。斑塊內急性炎癥是導致ACS發生的關鍵因素。 紅細胞進入斑塊可能觸發及促進斑塊內炎癥反應,可能與紅細胞膜有很多炎癥趨化因子受體有關。還可能涉及紅細胞膜膽固醇和紅細胞降解物,如血紅蛋白或血紅素,鐵和磷脂,尤其血紅素,是強的前氧化物,可觸發過氧化反應,導致炎癥細胞浸潤,尤其當膽固醇和氧化物同時大量聚集于斑塊時,產生氧化LDL-c,后者是促進粥樣硬化進展的一種關鍵物質,可致巨噬細胞浸潤和炎癥因子表達進一一步增高。炎性反應導致了斑塊破裂和血栓形成:①巨噬細胞分泌的MMPs可以降解纖維帽中的膠原和細胞外基質,T淋巴細胞分泌的INF-Y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表達膠原蛋白,使纖維帽變薄,易破裂:②細胞因子如TNF、IL-1等可以促進巨噬細胞和平滑肌細胞凋亡,使脂核變大,纖維帽變薄;③細胞因子可以促進內皮細胞和巨噬細胞分泌內皮素,導致血管收縮,擠壓斑塊,促使其破裂:④斑塊內巨噬細胞分泌組織因子,促進血栓形成。E-ch在冠心病臨床過程中呈一過性或暫時性增高,與慢性病變迅速進入ACS急性過程相一致,從以上論述說明E-ch可能通過炎癥和出血兩個機制促使斑塊快速進展為易損斑塊。

篇6

【關鍵詞】 網織紅細胞參數;再生障礙性貧血;治療過程;變化;臨床意義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3.021

再生障礙性貧血(aplastic anemia, AA)是目前臨床上的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 同時發病過程中也會對患者造成極為嚴重的危害。因此一種及時有效的治療手段極為重要, 但在臨床對患者治療的過程中, 對患者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的參數極為重要[1]。隨著近年來熒光染色技術的發展以及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的使用, 在對患者的血細胞常規參數實施檢驗的過程中, 也能夠對患者的網織紅細胞參數進行檢驗[2]。本院使用網織紅細胞參數作為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過程中的指標, 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100例本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為研究對象。使用1987年全國再障學術會議中制定出的相關標準對患者的骨髓、血液進行檢查, 均能確診。其中經過治療后有效的50例患者設為觀察組, 男30例, 女20例, 年齡4~67歲, 中位年齡36歲。將經過治療后無效的50例患者設為對照組, 男29例, 女21例, 年齡3~65歲, 中位年齡37歲。兩組患者年齡及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中使用的儀器為西斯美康XN-2000血球儀, 試劑為血液分析儀中自帶的試劑。在此過程中, 通過高、中、低3種不同濃度的全血質控物對患者進行相應的檢驗。在臨床實施檢驗的過程中, 將兩組患者的靜脈血1~2 ml放置在EDTA-K2的抗凝管中進行混合均勻, 并在室溫下存放。在4 h內按照全自動血液分析儀中的相關操作規程對患者的靜脈血網織紅細胞參數進行相應的測定, 并每天對患者進行質控處理。在對患者治療的過程中, 將患者的自身血液抽出, 并在抽出后進行干細胞的培養, 在對干細胞培養完成后, 擇期對患者實施干細胞輸入的治療。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網織紅細胞參數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再生障礙性貧血是一種在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貧血性疾病, 主要是以造血干細胞損傷以及外周全血細胞減少為特征的一種貧血類疾病[3]。在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發病原因方面, 實際上并不明確, 患者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 病情往往較為嚴重, 同時治療效果往往不佳, 預后也較差, 患者極有可能出現較為嚴重的出血癥狀[4]。在臨床對再生障礙性貧血治療的過程中, 通過對患者實施藥物治療, 可以對患者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 但在此過程中, 通過一種指標觀察藥物治療過程中的治療效果, 對患者的正確治療以及指導在治療過程中的藥物使用有著重要的意義[5]。再生障礙性貧血是一種物理、化學、生物或不明因素作用使骨髓造血干細胞和骨髓微環境嚴重受損, 造成骨髓造血功能減低或衰竭的疾病, 以全血細胞減少為主要表現的一組綜合征。據國內21省(市)自治區的調查, 年發病率為0.74/10萬人口, 明顯低于白血病的發病率;慢性再障發病率為0.60/10萬人口, 急性再障為0.14/10萬人口;各年齡組均可發病, 但以青壯年多見;男性發病率略高于女性。再生不良性貧血也叫再生障礙性貧血, 是指骨髓未能生產足夠或新的細胞來補充血液細胞的情況。

有研究顯示, 再生障礙性貧血在臨床上是一種由于骨髓造血障礙而引起的一種獲得性的疾病。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在臨床治療前的參數和患者在經過治療后的網織紅細胞參數之間會出現顯著性的差異。這說明在臨床對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 網織紅細胞參數的升高是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得到恢復的一種重要指標。同時目前也有研究顯示, 患者在造血功能受到了刺激后, 幼稚RET會從患者的骨髓中釋放外周血, 在此過程中, 患者體內的HFR以及中熒光強度網織紅細胞百分比(MFR)會顯著的提升, 這說明對于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而言, 在臨床上的網織紅細胞參數是一種重要的衡量患者病情以及治療效果的參數[6]。注意藥物和其他化學物質的影響, 尤其是對于治療無效的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而言, 在臨床實施治療的過程中, 患者在治療前后的網織紅細胞參數并無明顯的改變。這種結果進一步的說明, 在臨床對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治療的過程中, 通過使用網織紅細胞參數的方式能夠在臨床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較為完善的顯示, 因此能夠更好的指導患者進行治療, 對于患者而言也有著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 在臨床對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 通過檢驗患者的網織紅細胞參數能夠更好的表明患者的治療效果, 并指導患者的治療, 對于患者而言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在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汪萌, 葉t.網織紅細胞參數及血清轉鐵蛋白受體在青春期女性鐵缺乏患者的變化.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11, 27(9):679-681.

[2] 陳艷萍, 蔡愛芳, 劉振宇, 等. HiHiLo和LoHi對男子中長跑運動員EPO、紅細胞及網織紅細胞參數影響的比較研究.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2010, 26(2):50-54.

[3] 李麗.運動性低血紅蛋白形成過程中遞增負荷跑臺運動對大鼠紅細胞及網織紅細胞參數影響的研究.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7, 30(3):356-359.

[4] 孫繼興, 韓素桂, 李艷華, 等.網織紅細胞參數和單個成熟紅細胞內血紅蛋白量對CRF血液透析患者鐵缺乏的診斷價值.中國老年學雜志, 2006, 26(7):869-870.

[5] 盛桂芳.紅細胞參數、網織紅細胞參數及血涂片檢測于地中海貧血的產前篩查中的應用價值.中外醫療, 2014(18):187-188.

篇7

1 育苗時間和苗齡

彩虹瓜之寶在河南地區春季采用大棚3膜1苫覆蓋栽培,育苗時間在1月中下旬,2月下旬或3月初定植;大棚單層膜覆蓋栽培育苗在2月上中旬,3月中下旬定植。春季育苗適宜苗齡在35 d左右,或幼苗具有2~3片真葉時定植。

2 壯苗培育

2.1 種子處理

播前種子用0.1%~0.2% 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0 min(分)消毒,用清水洗凈后放入55 ℃ 溫水中,快速攪拌至室溫后再浸6~8 h(小時);也可用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1 h,清水洗凈后再用30 ℃ 溫水浸種6~8 h,置于28~30 ℃ 條件下催芽,70% 的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

2.2 育苗方式

建議購買育苗基質和50孔標準穴盤進行無土育苗,也可直接向大的育苗場或信譽好的育苗公司預訂商品苗,降低早春因天氣反常或育苗管理不善造成的風險。如果大棚重茬2年以上,最好采用嫁接苗,嫁接苗抗重茬能力強,病害輕。

2.3 播種及苗期管理

一般1―2月初播種,育苗期需35~40 d。先將基質裝入穴盤,再用其他穴盤壓出1~1.5 cm深的穴,將已催芽的種子播于穴內,每穴1粒。注意種子平放、芽尖朝下,再蓋1層基質,稍鎮壓后,置于育苗床架上,適量澆水,蓋1層塑料薄膜保溫保濕。

播種至出苗期要求較高溫度,在溫室內可加蓋小拱棚,白天溫度控制在25~32 ℃、夜間15~18 ℃,夜間或陰雪天加蓋草苫保暖。50%~70% 的苗子出土后,白天溫度保持 25~32 ℃、夜間15~18 ℃。苗子長出心葉后,白天溫度保持在20~30 ℃、夜間12~15 ℃ 為宜。無土育苗水分散失較快,應根據天氣、基質及幼苗長勢,見干見濕澆水,澆水應均勻細致。定植前7 d開始低溫煉苗,白天保持 20~25 ℃、夜間10~15 ℃。定植前2 d噴施1次600倍代森錳鋅或多菌靈藥液和500倍液磷酸二氫鉀或健植寶,帶肥帶藥定植,以促進緩苗并防病。

3 大棚準備及定植

3.1 提早覆膜

一般情況下上一茬作物收獲后,大多數種植戶會拆除棚膜,利用冬季低溫殺死有害生物。但為了在定植前有效提高棚內地溫,可在定植前15~20 d 覆蓋大棚膜。

3.2 施基肥

根據棚內土壤肥力 667 m2施腐熟豬糞 4 000~6 000 kg或雞糞2 000~3 000 kg,氮、磷、鉀三元復合肥50 kg,硫酸鉀15~20 kg,過磷酸鈣40 kg,其中一半結合耕翻撒施,另一半在挖瓜溝后溝施。重茬地多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可減少枯萎病危害。

3.3 深翻土地

為了給定植后的西瓜創造良好的根系生長環境,在施基肥的同時應盡量將土地深翻。對于前茬枯萎病嚴重的地塊,可結合深翻667 m2施重茬靈(有效成分蠟質芽孢桿菌)400 g或瓜枯寧(有效成分為40% 五硝多菌靈),以減輕枯萎病的危害。

3.4 土壤消毒

為了減少重茬病害,可采用嫁接苗或進行土壤消毒辦法,減輕土傳病害對西瓜生長發育的影響。土壤消毒可用75% 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配成1 ∶ 50的藥土在翻地時均勻施入龜背畦土壤中,667 m2用藥量 0.5~1 kg。

3.5 開溝、做畦

瓜溝最好南北走向,為便于管理,吊蔓栽培最好采用寬窄行方式種植,溝心距1.2~1.4 m,溝寬60~80 cm、深20~30 cm,龜背畦寬度50~60 cm。普通栽培可起壟單行種植,壟寬30~40 cm,行距1.8 m,畦寬50~60 cm,雙行種植可節約大棚內的小棚膜。

3.6 覆膜

溝、畦最好采用全覆膜方式,以有效降低空氣濕度,從而減輕病害發生。有條件的最好采用膜下滴灌方式灌溉,以降低棚內濕度。

3.7 定植

春季當大棚內夜間氣溫穩定在15 ℃ 以上時,選晴天上午定植。定植時瓜苗具有2~3片真葉。為了有效利用空間,提高光照利用率,吊蔓種植采用三角形定植,株距50~60 cm,667 m2定植1 800~2 000株。普通栽培采用寬窄行定植,蔓爬向兩邊,寬行距1.8 m,窄行距40 cm左右,株距35~40 cm,667 m2定植1 000株左右。在瓜苗移栽和田間管理過程中要盡量避免踩踏畦面,以免影響根系周圍土壤疏松度和透氣性。定植后覆蓋地膜,再扣小拱棚,并覆蓋草苫,定植后澆1次緩苗水。注意定植嫁接苗時,嫁接口一定要留在地面以上,以防接穗發生不定根,失去防病效果。

4 定植后的田間管理

4.1 溫度管理

西瓜定植后應根據天氣情況采取相應措施滿足其不同生長發育時期對溫度的需求。定植后5~7 d盡量不放風或少放風,白天氣溫保持 28~32 ℃,夜間不低于15 ℃,土壤溫度保持12 ℃ 以上,以利于緩苗。緩苗后白天溫度應控制在23~28 ℃,夜間 15~18 ℃。開花坐果期白天溫度 25~30 ℃,夜間 15~20 ℃。果實膨大期白天溫度 25~32 ℃,夜間 15~20 ℃。

4.2 濕度管理

根據品種特性,春季大棚內空氣濕度白天控制在55%~60%,夜間75%~80%,最有利于西瓜生長發育。濕度過高加上夜間低溫,極易引發真菌性和細菌性病害,降低棚內空氣濕度措施除地膜覆蓋外,還應在前期控制灌水,中期加強通風排濕,采用無滴膜等。

4.3 整枝、吊蔓

吊蔓種植采用單蔓整枝或 1蔓半整枝方式,待主蔓長30 cm左右時,撤掉小拱棚,并將主蔓吊起,坐瓜前去除主蔓上的側蔓及分杈,以減少養分消耗,選留主蔓第2朵雌花授粉留瓜,促進坐瓜。選擇晴天下午整枝,以免折斷和損傷莖蔓及葉片,并有利于傷口愈合,減少病害感染。

普通種植采用雙蔓整枝,留1條主蔓和1條健壯側蔓。坐瓜前去除主蔓上的側蔓及分杈,以減少養分消耗,促進坐瓜,選留第2朵雌花授粉留瓜,坐瓜后可不再打杈。

4.4 人工授粉、留瓜、吊瓜

主蔓第2朵雌花開放后授粉留瓜,雌花開放當日待花粉散開后于10:00左右進行人工授粉,授粉時溫度在18~22 ℃。授粉前先取下雄花,去掉花瓣在手上輕微涂抹,檢查花粉是否散開,如呈粉狀即可授粉;若呈粒狀,則先扒開風口放小風排濕約30 min,待花粉散開后再授粉。授粉時去掉雄花花瓣,用雄蕊側面輕輕涂抹雌花 3個柱頭,要均勻一致。授粉當日溫度不得超過28 ℃,并做好授粉標記,以利于判斷西瓜成熟度。如果花粉不足,也可用吡效隆處理,以提高坐果率,但應嚴格根據產品說明書使用。另外,如瓜苗長勢不整齊,可對長勢較旺的瓜秧捏尖,促進其開花坐果。具體方法是輕捏瓜秧近生長點處,聽見響聲即可。

吊蔓種植,當幼果0.3~0.5 kg時開始吊瓜,可用網袋套住幼瓜,再將網袋吊起,或者用尼龍繩系住果柄吊在上方鐵絲或橫桿上。

4.5 肥水管理

水分管理應根據西瓜不同發育階段需水情況和長勢強弱進行。總的原則是幼苗期要少,以利于根系下扎;伸蔓期和開花期要適當,以保證植株正常生長和開花、授粉所需水分;果實膨大期水分要足,此期充足的水分供應是保證果實充分膨大的關鍵因素之一;成熟期澆水要少,西瓜定個后,控制水分供應,采收前7 d 停止澆水,此期適當控制水分,有利于提高西瓜含糖量和品質。

應根據基肥施入量和植株生長狀況合理追肥。一般在植株不同生長發育期適當追肥,伸蔓期667 m2施磷酸二銨或氮、磷、鉀三元復合肥10~15 kg,追肥應距瓜根10~15 cm,穴施或者結合澆水沖施。果實膨大期 667 m2可用高氮高鉀復合肥20~25 kg,結合澆水沖施。

4.6 病蟲害防治

篇8

【摘要】

目的: 研究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模型小鼠的脾臟細胞凋亡及其相關調控機制。方法: 采用ConA活化的同系脾臟細胞誘導BALB/c小鼠SLE, 通過檢測其外周血自身抗體、 腎組織病理學改變確定SLE小鼠模型誘導成功。脾臟細胞凋亡的檢測采用末端脫氧核苷酸轉移酶介導的缺口末端標記法,免疫細胞化學法檢測脾臟細胞Bcl2和NFκB的表達。結果: ConA活化的同系脾臟細胞成功誘導BALB/c小鼠發生SLE, 與鹽水對照組和未活化脾臟細胞組比較, SLE模型小鼠脾臟細胞凋亡率明顯降低, Bcl2和NFκB的表達均增加(P

【關鍵詞】 系統性紅斑狼瘡 細胞凋亡 Bcl 2 NF κB

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體內產生多種自身抗體, 核小體是主要的抗原, 核小體通常存在細胞核內, 體內完整的核小體抗原是由細胞凋亡DNA斷裂產生的。研究表明, SLE患者存在細胞凋亡紊亂, 細胞凋亡過度[1]或凋亡過低[2]都可導致SLE的發生。機體免疫細胞的凋亡紊亂可能是細胞內凋亡相關基因異常表達的結果, 如Bcl2和NFκB。因此, 本研究采用ConA活化的同系脾臟細胞免疫BALB/c小鼠誘導SLE的發生, 同時檢測其脾臟細胞凋亡及Bcl2和NFκB表達的改變以明確細胞凋亡紊亂是否是這一SLE模型小鼠發病的始動因素, 檢測凋亡調控因子的改變以揭示SLE發病機制, 為臨床治療SLE提供理論和實驗依據。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BALB/c近交系小鼠(雌性, 7~8周齡, 體質量18~22 g, 清潔級), 購自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二院實驗動物中心。動物合格證號: SCXK(黑)20020002。刀豆蛋白A(ConA)為Sigma 公司產品。RPMI1640培養基為Gibco公司產品。FITC標記的山羊抗小鼠 IgG 為Santa Cruz公司產品。抗核抗體(antinuclear antibody, ANA)和抗組蛋白抗體(antihistone antibody, AHA)(H2AH2B)ELISA試劑盒為美國BPB 生物醫學有限公司產品。末端脫氧核苷酸轉移酶介導的缺口末端標記(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 TUNEL)試劑盒購自美國Promega公司。兔抗Bcl2和小鼠抗NFκB一抗為Santa Cruz公司產品。兔二步法和小鼠二步法檢測試劑盒為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產品。

1.2 方法

1.2.1 ConA活化的脾臟細胞的制備 無菌取脾臟制備脾臟細胞懸液, 用含100 mL/L胎牛血清的RPMI1640調整脾臟細胞密度為2×109/L, 加入ConA, 使其終濃度為0.005 g/L。然后置37℃、 50 mL/LCO2培養箱內孵育3 d, 收集脾臟細胞懸液,

并用生理鹽水調整脾臟細胞密度為2×1011/L備用。同時制備未添加ConA的脾臟細胞作對照[3]。

1.2.2 動物分組及BALB/c小鼠SLE模型的誘導 (1)SLE模型誘導組(MI組): 取活化的脾臟細胞5×107/只(大約0.2~0.3 mL)分皮下幾點注射。每周1次, 連續3次, 第4 周開始進行相應檢測。(2)脾臟細胞對照組(CC組): 給正常小鼠在相同時間、 相同部位注射同等劑量的未經活化的同系脾臟細胞懸液。(3)生理鹽水對照(NC組): 給正常小鼠在相同時間、 相同部位注射相同體積的生理鹽水[3]。

1.2.3 SLE模型鼠的鑒定 (1)樣本收集: 于實驗第4周摘除眼球采血析出血清待測,留取腎臟標本進行病理學檢測。(2)SLE模型鼠外周血中ANA、 AHA水平的測定: 采用ELISA法檢測, 具體步驟按試劑盒說明進行。(3)腎臟病理學檢測: 進行光學顯微鏡、 熒光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檢查。①光學顯微鏡觀察: 常規石蠟切片, HE染色, 用中性樹脂封固, 光學顯微鏡下觀察腎臟炎性改變。②熒光顯微鏡觀察: 采用直接免疫熒光法, 簡述如下: 取出凍存于-70℃冰箱中的小鼠腎臟, OCT包埋, 5 μm切片, 滴加FITC標記的羊抗小鼠IgG抗體(1∶100稀釋)于組織切片上, 置37℃孵育30 min, PBS液沖洗, 緩沖甘油封片, 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腎小球內有無IgG沉積及分布部位。③電子顯微鏡觀察: 腎臟經30 g/L戊二醛前固定、 鋨酸后固定、 環氧樹脂812包埋、 超薄切片、 電子染色后, 透射電鏡觀察腎小球基底膜、 足突的變化及有無電子致密物沉積。

1.2.4 SLE模型鼠脾臟細胞凋亡的檢測 于實驗第4、 6、 8、 10 周, 無菌取小鼠脾臟, 制備脾臟細胞懸液, 涂片。采用TUNEL試劑盒檢測脾臟細胞凋亡, 具體操作步驟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并拍照, 采用NISElements BR2.30圖像分析系統計數陽性細胞百分率。

1.2.5 SLE模型鼠脾臟細胞Bcl2和NFκB的檢測 于實驗第4、 6、 8、 10 周, 收集脾臟細胞, 涂片固定, 30 mL/L H2O2去除內源性過氧化物酶, 分別滴加1∶200稀釋的一抗(兔抗小鼠Bcl2和小鼠抗小鼠NFκB) 50 μL, 4℃過夜, PBS洗滌, 再分別滴加相應的酶標二抗(抗兔和抗小鼠) 1滴, 30℃ 25 min, 洗滌后, DAB顯色5~10 min, 蘇木素復染, 脫水透明, 中性樹膠封片, 顯微鏡下觀察并拍照, 采用圖像分析系統計數陽性細胞百分率。

1.2.6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1.0統計學分析軟件, 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各組均值的差異明顯。P

2 結果

2.1 SLE模型鼠的成功建立

2.1.1 SLE模型鼠外周血中ANA和AHA水平的變化 MI組BALB/c小鼠自接種活化脾臟細胞后第4 周外周血中出現ANA和AHA, 并隨時間濃度逐漸增加, 到第8周達到最高峰, 第10 周有所降低(圖1)。

圖1 SLE模型鼠外周血中ANA、 AHA水平的變化(略)

2.1.2 SLE模型鼠腎臟病理的改變 光學顯微鏡觀察MI組小鼠第4周即出現腎小球腎炎, 表現為腎小球體積增大, 系膜細胞增生,腎間質有炎細胞浸潤。而CC組和NC組小鼠腎小球結構清晰, 無異常病理改變(圖2)。熒光顯微鏡檢查發現MI組小鼠腎臟冰凍切片中大多數腎小球內都有綠色的斑塊狀沉積物, 可見腎小球毛細血管襻免疫復合物沉積, 呈連續性熒光分布(圖3)。而CC組和NC組小鼠腎臟未見IgG類免疫復合物的沉積,直接熒光染色微弱、 無特異性,腎小球輪廓不清(圖3)。透射電鏡下可見MI組小鼠基底膜區有電子致密物沉積。 CC組和NC組基底膜厚度均勻, 濾過屏障結構完好, 未見電子致密物沉積(圖4)。

圖2 SLE模型鼠腎臟病理形態改變 (HE, ×400)(略)

A: NC; B: CC; C: MI.

圖3 SLE模型小鼠IgG類IC沉積的變化(免疫熒光法, ×400)(略)

A: CC; B: NC; C: MI.

圖4 SLE模型鼠腎臟超微結構的改變(略)

A: NC(腎小球足細胞結構完好, 濾過屏障清晰, ×18000); B: CC(基底膜厚度均勻, 濾過屏障結構完好, ×12000); C: MI(免疫復合物沉積在基膜, ×15000).

2.2 SLE模型鼠的脾臟細胞凋亡的變化 采用TUNEL試劑盒檢測發現正常細胞呈均勻熒光染色, 而凋亡細胞呈致密濃染的顆粒狀或塊狀熒光(圖5)。與NC組和CC組(第4、 6、 8和10周分別為1.46±0.24、 1.37±0.34、 1.40±0.23、 1.28±0.19和1.39±0.23、 1.43±0.18、 1.38±0.32、 1.35±0.26)相比較, MI組(第4、 6、 8和10周分別為0.89±0.16、 0.79±0.32、 0.94±0.19、 1.02±0.27)小鼠脾臟細胞凋亡百分率明顯降低(P

圖5 SLE模型鼠脾臟細胞凋亡的變化(TUNEL, ×400)(略)

A: NC; B: CC; C: MI.

2.3 SLE模型鼠脾臟細胞Bcl2的表達 免疫細胞化學檢測發現Bcl2陽性染色為細胞質中出現棕黃色或棕褐色顆粒, 與NC組和CC組(第4、 6、 8、 10周分別為46.92±10.31、 47.87±6.34、 44.32±9.23、 40.94±5.76和41.67±8.43、 45.78±5.64、 40.82±5.86、 44.36±4.87)相比較, MI組小鼠脾臟細胞Bcl2表達細胞的百分率(第4、 6、 8、 10 周分別為89.78±7.62、 92.45±2.89、 80.67±4.87、 75.63±7.83)明顯增加(P

2.4 SLE模型鼠脾臟細胞NFκB的表達 免疫細胞化學檢測發現NFκB P65陽性染色為細胞質和細胞核中均出現棕黃色或棕褐色顆粒, 與NC組和CC組(第4、 6、 8、 10周分別為31.92±7.53、 28.45±7.42、 34.54±6.43、 31.34±6.85和33.54±6.75、 34.47±5.86、 33.25±7.32、 29.65±4.68)相比較, MI組小鼠脾臟細胞NFκB表達細胞的百分率(第4、 6、 8、 10周分別為52.12±8.87、 59.32±4.76、 50.54±6.78、 47.25±2.87)明顯增加(P

3 討論

SLE的主要特點是外周血中出現多種自身抗體以及病變累及腎臟[4]。因此本研究通過檢測外周血中自身抗體以及腎臟病理學改變以確定SLE小鼠模型的成功誘導。結果顯示, MI組小鼠第4周外周血中出現ANA和AHA, 腎臟出現炎性改變, 腎小球毛細血管襻免疫復合物沉積, 腎臟超微結構改變, 證明MI組小鼠發生了SLE。而兩對照組動物外周血中未檢出自身抗體, 腎臟也未出現病理改變。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 SLE患者淋巴細胞及其亞群的凋亡異常與SLE的發生、 發展密切相關。絕大多數的研究表明SLE患者多種血細胞[5]存在凋亡加速的現象。體內細胞凋亡加速導致核小體釋放增加, 致敏自身反應性T細胞并活化B細胞,觸發SLE的發生。但凋亡障礙也會導致SLE的發生, 這在SLE動物模型中已經得到證實, 如MRL/lpr[6]和MRL/gld[7]小鼠分別存在Fas、 FasL的單基因突變, 通過這一機制大幅度降低凋亡信號, 從而使自身反應性淋巴細胞逃脫凋亡的命運, 最終導致SLE的發生。在人類也發現1例FasL蛋白減少28個氨基酸, 導致淋巴組織明顯增生, 臨床上有SLE表現[8]。因此任何形式的凋亡紊亂(凋亡的增加或降低)都可能導致SLE的發生。

Bcl2和NFκB是兩個重要的凋亡調控因子。Bcl2基因是人們在研究B細胞淋巴瘤中發現的一種異常表達的原癌基因, 其高表達能阻抑多種凋亡誘導因素所引發的細胞凋亡。NFκB是近年發現的轉錄因子家族中的新成員, 是細胞內最重要的核轉錄因子, 是細胞激活的標志, 控制眾多包括免疫炎癥反應、 細胞周期進展、 凋亡抑制和細胞黏附等基因。近年的研究表明NFκB與細胞凋亡的關系密切, 參與多種凋亡相關基因的轉錄調控。有研究表明NFκB的激活是SLE發生所必須的[9], 而且發現NFκB抑制物明顯減輕MRL/Fas(lpr)小鼠的皮膚病。bcl2啟動子上存在NFκB的特異性結合位點, NFκB可通過轉錄途徑直接上調bcl2表達[10]。另外, Bcl2是NFκB所控靶基因表達的激活劑, 它的作用就是能與P50/P56同源二聚體結合, 從而將其從κB結合位點移開, 讓異源二聚體有機會結合啟動子位點并發揮活性。因此, NFκB作為一種抑制凋亡的轉錄因子, 通過對Bcl2一類下游抗凋亡基因的調控, 對免疫細胞的正常程序化死亡產生抑制作用, 從而間接促進SLE的發生和發展。

總之, 我們在研究中發現免疫同系活化脾臟細胞的小鼠的自身脾臟細胞自發凋亡率明顯降低, 這可能是由于體內異常核小體大量增加致敏自身反應性淋巴細胞, 通過NFκB調節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達, 抑制淋巴細胞的凋亡。淋巴細胞凋亡過低可能是ConA活化的同系脾臟細胞誘導BALB/c小鼠發生SLE的原因之一。

參考文獻

[1] Berden JH. Lupus nephritis: consequence of disturbed removal of apoptotic cells?[J]. Neth J Med, 2003, 61(8): 233-238.

[2] Oates JC, Gilkeson GS. Nitric oxide induces apoptosis in spleen lymphocytes from MRL/lpr Mice[J]. J Investig Med, 2004, 52(1): 62-71.

[3] Wu HS, Ma AN, Guo L. Active DNA or active histone triggering the production of antinuclear antibodies: inducing the generation of kidney injury in mice[J].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0, 105(1): S397.

[4] Go KW, Teo SM. Treatment and renal outcome of lupus nephritis: single center experience[J]. Med J Malaysia, 2006, 61(4): 447-450.

[5] Armstrong DJ, Crockard AD, Wisdom BG, et al. Accelerated apoptosis in SLE neutrophils cultured with antidsDNA antibody isolated from SLE patient serum: a pilot study[J]. Rheumatol Int, 2006, 27(2): 153-156.

[6] Oates JC, Gilkeson GS. Nitric oxide induces apoptosis in spleen lymphocytes from MRL/lpr Mice[J]. J Investig Med, 2004, 52(1): 62-71.

[7] Iwai H, Lee S, Baba S, et al. Bone marrow cells as an origin of immunemediated hearing loss[J]. Acta Otolaryngol, 2004, 124(1): 8-12.

[8] Wu J, Wilson J, He J, et al. Fas ligand mutation in patient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J]. J Clin Invest, 1996, 98(5): 1107-1113.

篇9

關鍵詞水情監測;洪水預警預報系統;遼寧省

中圖分類號TV69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2-0331-02

StudyonFloodHydrologicalMonitoringandFloodWarningSystemTechnologyinLiaoningProvince

FENG Lin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Survey Bureau of Liaoning Province,Shenyang Liaoning 110003)

AbstractFlood hydrological monitoring and flood warning system technology of Liaoning Province is a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which is researched by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Survey Bureau of Liaoning after 10 years.The paper summarized and introduced its gains and running practices for years.

Key wordsflood hydrological monitoring;flood warning system technology;Liaoning Province

1項目背景及意義

遼寧省水旱災害頻發。1949―2010年期間,于1951、1953、1960、1962、1985、1995、2005、2010年發生洪水災害,給國民經濟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重大損失。統計“1995.7”大洪水可知:全省受災縣(市、區)達44個,人口584萬人,直接經濟損失347億元,占同期GDP(2 797億元)的12.4%。因此,洪水災害是影響全省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自然災害之一,防洪減災是水利部門的重要職責。在加強防洪工程體系建設的同時,還應大力加強防汛水情監測及洪水預警預報系統等非工程措施建設。在系統開展該項目研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有以下幾點:①水文監測手段相對落后。水位以人工觀測水尺、流量以測船、降水以雨量計等人工監測為主。②水情測報站點嚴重不足。雨量等自動報汛站有342處,不足現在的1/4。③水情信息遲滯嚴重。受水情信息編、轉、譯報等環節傳輸技術影響,僅有1/3報汛站能在規定時限內(30 min)將水情信息上報至省水文局。④水文分析、展示、會商等手段單一。可靠性、實時性、信息量等都難以保證。⑤水文預報方法模型單一,參數遴選等受GIS等技術限制,匹配難度大,預報精度低,尤其74座中型水庫和285座小型水庫信息空白、預報方案空白,一旦遇有險情,后果嚴重[1]。

2主要研究內容與技術路線

2.1研究內容

針對遼寧省的防汛形勢和決策支持要求,項目主要開展以下研究:一是加強水文監測、通訊傳輸、數據處理、決策支持系統建設,增加現代科技含量,提高自動化水平。二是實施遼寧省現代實用洪水預報系統建設,將現代洪水預報理論、專家經驗和智慧、人類活動影響的實際情況有機地結合,實現數字化洪水預報,提高洪水預報精度,增長洪水預見期。三是優化水庫、河道聯合洪水調度系統,發揮工程防洪最大效能。

2.2技術路線

該研究充分立足于現有防洪工程體系,著力加強非工程措施建設,在防汛水情數據采集方面,通過新技術和新儀器的試驗和應用,改變原有人工觀測的模式,實現全省2 000余站點水情信息的自動采集和傳輸,以提高水情信息采集的數量、質量和傳輸速度;在水情信息接收、分析處理和信息方面,通過研發信息交換技術等新技術手段,實現國家部委、省氣象、國土等數據信息的直接全面共享,以擴大遼寧省防汛信息資源量;通過新技術開發和應用以最快捷、最全面、最清晰的方式在不同的平臺上給各級防汛工作者和決策者予以查詢和顯示,以便隨時掌握防汛水情信息;通過研究和應用最優化、最適合遼寧下墊面情況洪水預報模型和洪水預報方法,提高洪水預報精度,延長預見期,為防汛決策和搶險贏得寶貴時間[2]。

2.3開展的主要工作

該項目由遼寧省水文局、遼寧省防辦于2003年開始相關研究和建設工作。2003年研究并編制遼河流域實用洪水預報方案;2004年編制遼寧省西部、東南部實用洪水預報方案;2005年開始開發遼寧省實用洪水預報系統,全省雨量、水位、流量觀測等大量引進和應用新技術和新儀器;2006年引進中國洪水預報系統,開發遼寧省防汛抗旱水情信息網,進行水情自動測報系統的建設工作;2007年開發遼寧省防汛抗旱水情值班系統;2009年進行中小水庫洪水預警預報系統的建設合水庫洪水預報方案研制工作。2010年研發水情數據交換系統、水情易信通顯示系統等,同時實現水情信息全面共享。其系統技術路線見圖1。

3主要研究成果

該項目結合遼寧省水文防汛工作實際需求在水情信息監測、傳輸、分析、、洪水預報預警等方面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

(1)在水情信息采集、洪水分析模擬計算、水文預報等功能模塊的關鍵技術環節中,應用GPS、GIS、ADCP、超聲波、固態存儲、遙測、雷達先進技術;應用新安江模型、MIKE-11、NASH單位線、三維模擬、遼寧模型等先進實用模型,構建了適合遼寧省實際情況的水文情報預報系統集成,保證了用于防汛決策支持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2)在各類水情信息傳輸過程中,最新采用水情信息交換技術,擺脫了原有各個環節需編碼、解碼等大量繁冗數據處理工作,充分實現了水情分中心、省水情中心、松遼委、國家水情信息中心的水情信息全面、直接、開放式共享,水情信息的時效性由原來的1 h縮短到5 min,解決了信息傳輸方面的關鍵技術問題。系統特點:低成本、易安裝、易維護;業務覆蓋全面:集數據輪詢、發送、接收、入庫、實時監控、提示預警等功能于一身,同時能夠應對網絡故障、大數據量傳輸等特殊情況;畫面較直觀,操作較簡單;運行穩定且可靠[3]。

篇10

關鍵詞: 蒺藜皂甙;睪酮;EPO;紅細胞參數

中圖分類號: G 804.5文章編號:1009-783X(2013)02-0170-04文獻標志碼: A

蒺藜皂甙是中藥蒺藜的主要有效成分,蒺藜具有性強壯作用[1-2]。大量的研究表明蒺藜皂甙可以提高人體中性激素的含量,特別是雄性激素的含量[3]。雄性激素,特別是睪酮在增強合成代謝,促進運動員恢復,預防運動性疲勞的發生具有重要作用。中長跑運動員的有氧能力對于其運動成績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目前采用單純補鐵或補充蛋白質的方法并不能很好地解決運動員的運動性貧血問題。雄性激素的下降與紅細胞的生成存在重要聯系,因此本研究希望通過補充蒺藜皂甙的形式觀察中長跑運動員睪酮以及EPO、紅細胞相關參數的影響,以此為通過營養補劑提高中長跑運動員的運動能力提供一定依據。

1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男性中長跑運動員20名,年齡17~25歲。所有研究對象均無肝、腎及內分泌疾病史,未服用過影響紅細胞代謝的藥物。將20名運動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營養補充組,每組運動員均為10名。運動員的基本特征見下表具體情況見表1。

1.2研究方法

1.2.1運動方式

為了避免由于運動訓練負荷強度以及負荷量的不同而影響實驗結果,兩組運動員所有訓練安排訓練內容、訓練量與訓練強度基本相同,避免由于運動訓練的不同引起的測試指標變化。

1.2.2取樣方法

每組運動員在干預前的周一晨(07:00)取空腹安靜時靜脈血5 mL,2 mL放入EDTA抗凝管中進紅細胞參數的測試,同時將剩余的3 mL血液放入普通采血管中待測。干預8周后周一晨相同時間取空腹安靜時靜脈血5 mL,2 mL放入EDTA抗凝管中進紅細胞參數的測試,將剩余的3 mL血液放入普通采血管中待測。

1.2.3營養補劑成分與補充方式

服藥組運動員每天服用美瑞克斯硬鐵激勵皂甙,主要成分為蒺藜皂甙。每天補充3次,每次補充1粒。對照組運動員給予相同劑量的裝有淀粉的膠囊,每天補充3次,每次補充1粒。干預時間為8周。干預期間除了服藥組補充蒺藜皂甙外不服用任何營養補劑,避免其他運動營養品對測試指標的影響。

1.2.4測試指標及測試方法

紅細胞參數采用法國產ABXmicros-60細胞分析儀進行測試。其余3 mL血液在靜置1 h后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20 min取血清置于冰箱冷凍室內待測。測試時預先取出,在室溫下化凍。血清睪酮(T)、游離睪酮(FT)和皮質醇(C)均用天津DPC公司提供的放免試劑盒測試。采用德國BM公司的ELISA EPO測試試劑盒進行血清EPO含量的測定。

1.2.5數理統計方法

實驗數據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包采用配對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對進行數據處理,實驗數據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顯著性水平為P

2實驗結果

2.1補充蒺藜皂甙對運動員血清睪酮和皮質醇結果

見表2,服藥組與對照組運動員在補充營養品前后的血清睪酮和睪酮/皮質醇比值沒有顯著性差異。補充激勵皂甙后,服藥組運動員的血清睪酮值與對照組相比出現了顯著升高,與自身在干預前相比也出現了顯著升高。服藥組運動員的睪酮/皮質醇比值在補充營養品后與對照組相

比顯著提高,并且與自身在干預前相比也出現了顯著升高。兩組運動員的皮質醇水平在干預前后沒有顯著變化。

3分析與討論

3.1補充蒺藜皂甙對運動員血清睪酮和皮質醇的影響

睪酮是雄性激素,在人體內具有廣泛的生理學作用,尤其是與運動能力有關,主要表現在強烈的促合成作用和促進EPO的分泌進而有利于血紅蛋白的合成。睪酮在體內的分泌主要受到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的調節,長期的大負荷量運動訓練以及過度訓練易造成運動員的睪酮降低[4],從而導致運動員身體機能降低和恢復能力下降。因此對于長期從事大負荷量運動訓練的運動員來說保持和提高睪酮水平至關重要。

本實驗結果表明在營養干預前2組運動員睪酮、皮質醇及睪酮/皮質醇比值無顯著性差異。對照組睪酮、睪酮/皮質醇比值相對于干預前降低,但無顯著性差異。長時間的大負荷量運動訓練會造成皮質醇的分泌增加和組織 LH/CG 受體親和力下降;皮質醇是引起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多環節受到抑制的因素之一,而組織 LH/CG受體親和力下降是造成睪酮生成和分泌降低的重要因素[5]。由于本實驗的受試對象是專業中長跑運動員,為了提高運動員的運動能力,運動員要承受大負荷量的運動訓練刺激,這是引起睪酮降低的重要因素[4]。運動訓練對下丘腦—垂體一性腺軸系統以及合成-分解代謝激素的平衡產生影響,大量研究發現時間長、中等強度及反復負荷后,運動員的睪酮水平就會出現下降[5]。經過8周蒺藜皂甙干預后服藥組運動員睪酮值以及睪酮/皮質醇比值與干預前及對照組比較顯著升高。蒺藜皂甙中含有甾體皂甙和皂苷類物質[3],其具有增強、促進生成、提高生殖能力[6-7],是治療男性性機能低下的良好中藥,同時具有增強女性卵巢功能,延緩和預防更年期綜合癥[8]。本研究中補充的美瑞克斯硬鐵激勵皂甙中含有濃度較高的蒺藜皂甙,蒺藜皂甙提高了機體的睪酮含量,使得運動員睪酮水平提高。蒺藜皂甙提高運動員睪酮的可能機制是:1)蒺藜皂甙中的原薯蕷皂苷元具有提高3β-脫氫酶活性的作用;膽固醇由Leydig細胞內StAR轉運進入線粒體后,其側鏈發生羥化、側鏈裂,繼而生成為孕烯醇酮,孕烯醇酮從線粒體透出,在滑面內質網內經過酶的催化合成睪酮,而3β-脫氫酶是催化孕烯醇酮轉化為脫氫表雄酮和雄烯二酮的重要酶,然后進一步轉化為睪酮。因此服用蒺藜皂甙可以提高3β-脫氫酶的活性,進而促進了機體睪酮的合成過程[9]。2)蒺藜皂甙的服用可通過改善促黃體激素(LH)的分泌,進而緩解了由于大負荷量運動訓練造成的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的抑制[10]。3)蒺藜皂甙可以提高大鼠腦組織雄激素受體的活性,從而改善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的機能,進而提高睪酮的生成和分泌能力[11]。4)蒺藜皂甙可能提高了由于運動訓練造成的組織 LH/CG受體親和力下降,從而促進了機體睪酮的合成增加[5,21]。5)蒺藜皂甙可能降低了P450arom酶活性;睪酮在P450arom酶催化下不可逆的轉化為雌二醇。因此,補充蒺藜皂甙可能是通過緩解和改善由于運動訓練造成的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的功能降低,提高了運動員機體睪酮的合成能力,同時降低了睪酮的降解速率,從而提高了運動員的睪酮水平。

睪酮水平的提高能夠很好地促進機體的合成,盡快消除疲勞,承受更大的運動刺激。對照組運動員由于沒有進行相應的營養干預,使得睪酮的分泌在訓練期間被抑制,分泌量下降;而皮質醇是一種促進分解的激素,許多研究都說明,不論什么運動負荷后血清皮質醇都上升[12],但長期運動會導致皮質醇的過度分泌,不利于疲勞的消除,會導致對照組運動員整體機能下降。對照組運動員睪酮/皮質醇的比值降低就是最好的證明。而服藥組運動員由于蒺藜皂甙的干預使得其合成能力與分解能力的維持在平衡狀態;睪酮的升高,促進了身體機能的提高,保障了身體各種營養物質的快速恢復,促進疲勞的消除[13]。

綜上所述,本實驗結果表明服用含有蒺藜皂甙的營養品可以促進中長跑運動員睪酮的分泌,提高自身合成能力,促進疲勞消除。

3.2補充蒺藜皂甙對運動員EPO的影響

EPO是一種肽類激素,具有促進骨髓中紅細胞數目、血紅蛋白濃度和紅細胞壓積及紅細胞平均容積增多的生物學功能,是紅細胞生成的重要調節因子[14]。機體缺氧時可以促進EPO的分泌,EPO與骨髓中紅系祖細胞、幼紅細胞表明受體結合后,通過多種信號轉導系統調節紅系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從而促進紅細胞的生成[15]。實驗前2組運動員的EPO水平無顯著性差異,這表明2組運動員在紅細胞的合成與機體運輸氧氣的能力上沒有差異。8周后對照組EPO水平略有降低,但無顯著性變化,而經過8周蒺藜皂甙干預后的服藥組運動員EPO與對照組運動員相比出現了顯著性提高,并且也高于自身在服藥前的水平并且與睪酮的變化存在顯著相關,相關系數為0.70。研究表明,睪酮是刺激機體EPO分泌的重要因素,睪酮水平與EPO呈現正相關關系[16],在大負荷訓練期間,睪酮水平下降,EPO水平的也明顯下降 [17]。本實驗中補充蒺藜皂甙組運動員睪酮水平顯著提高,其可以促進運動員機體EPO的分泌增加,本研究的結果進一步證明了EPO的分泌與機體睪酮水平的高低有十分密切的聯系,這從二者的相關系數達到0.70中就可看出。

本研究的結果進一步證明,通過提高機體睪酮水平的提高就能很好地促進機體EPO的分泌,提高機體血細胞的生成能力從而增強自身的運氧能力。

3.3補充蒺藜皂甙對運動員紅細胞參數的影響

血紅蛋白的功能主要體現是轉運氧氣,而對于耐力運動員來說影響運動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機體的轉運氧的能力;因此,通過科學合理的措施以提高運動員EPO水平是升高血紅蛋白濃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耐力運動員的非訓練因素之一[18]。

本研究表明服藥組運動員與對照組運動員在進行營養品干預之前,2組運動員的紅細胞數、紅細胞壓積和血紅蛋白值3項指標沒有顯著性差異。而在進行營養干預后,服藥組運動員的紅細胞數、紅細胞壓積和血紅蛋白值3項指標與對照組相比均出現了顯著提高,并且高于服藥組在干預前的水平。

中長跑運動是以有氧供能為主的項目,因此機體的載氧能力對于運動成績的提高又十分重要的意義。紅細胞數、紅細胞壓積和血紅蛋白值3項指標均是反應機體載氧能力的參數,3項指標升高表明運動員的載氧能力提高了,可以為機體提高充足的氧氣供應。結合表3可以看出,這3項紅細胞參數的增加與EPO的升高有關。分析原因,Heinicke等[19]認為EPO濃度顯著性提高有利于紅細胞與血紅蛋白生成。相關研究也指出,發揮EPO的促紅細胞生成和抗自由基及抗細胞凋亡的作用,能夠增強機體的運輸氧的能力和提高有氧運動能力[20]。因為EPO的生物學效應主要是促進骨髓造血干細胞的分化,有核紅細胞分裂,巨幼紅細胞的成熟并釋放,加強鐵的攝取,加快血紅蛋白(Hb)的合成,增加紅細胞(RBC)的數量,提高血液的攜氧能力[17];因此,正是由于EPO水平的上升才能使得服藥組運動員與運氧能力相關的3項紅細胞參數顯著增加。這是因為EPO加速了機體造血功能的提高,加強了對鐵的吸收,促進了血紅蛋白水平的提高。EPO的提高不僅僅讓紅細胞的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更為重要的是血紅蛋白的增加與紅細胞數目的增加同步,從而真正提高了機體的載氧能力。

總之,通過補充富含蒺藜皂甙的美瑞克斯硬鐵激勵皂甙運動營養品,在提高睪酮水平的同時通過睪酮的作用刺激了機體EPO的分泌增加,促進了紅細胞與血紅蛋白的合成。這說明睪酮—EPO—紅細胞參數之間存在一個反應鏈,促進了中長跑運動員的載氧能力,對于合理提高中長跑運動員的EPO水平,提高中長跑運動員的載氧能力又十分重要的意義。

4結論

1)補充蒺藜皂甙可以顯著提高中長跑運動員的睪酮水平和睪酮/皮質醇比值,可能與蒺藜皂甙改善和提高下丘腦—垂體—性腺軸機能有關。

2)補充蒺藜皂甙可以顯著提高中長跑運動員的EPO水平,并且顯著了運動員紅細胞參數,從而提高中長跑運動員機體的載氧能力;中長跑運動員EPO水平的提高與睪酮水平的提高顯著相關,蒺藜皂甙提高運動員睪酮水平是促進運其EPO水平和紅細胞參數的升高主要原因。

參考文獻:

[1]Phillips O A,Mathew K T,Oriowo M A,et al.Athypertensive and vasod ilator effects of methanlic and aqueous extracts of Tribulus terrestris in rats[J].JEthnophamcol,2006,104(3):351-355.

[2]Gauthaman K,Adaikan F G.Effect of Tribulus terrestris on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diaphorase activity and androgen receptors in rat brain [J].J Ethnophamacol 2005,96(1-2):127-132.

[3]褚書地,瞿偉菁,李穆,曹群華.蒺藜化學成分及其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3,22(4):4-7.

[4]種煥朝,呂新穎.運動引起性腺軸睪酮分泌特征的研究進展[J]. 阜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8(4):92-95.

[5]肖梅,張毅.體育運動對血睪酮的影響[J]. 韶關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0(12):85-88.

[6]蘇衛東,徐雅娟.蒺藜的研究進展[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22(3):72-74.

[7]朱辛為,田洪艷,李質馨,等.蒺藜皂苷對衰老小鼠生精功能影響[J]. 中國公共衛生,2012,28(5):636-637.

[8]李君玲.蒺藜皂苷化學及藥理研究概述[J].中醫藥學刊,2006,24(8):1509-1511.

[9]Gauthaman K.The hormonal effects ofTribulus terrestris and its role in the management of male erectile dysfunction-an evaluation using pri-mates,rabbit and rat[J].Phytomedicine,2008,15(1-2):44-54.

[10]Martino-Andrade A J,Morais R N,Spercoski K M,et al. Effects of Tribulus terrestris on endocrine sensitive organs in male and female Wistar rats[J].J Ethnopharmacol,2010,127 (1):165-70.

[11]武桂新.刺蒺藜的藥理及在運動中的應用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1,27(3):1-3.

[12]馮煒權.運動生物化學原理[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5.

[13]馬蘭軍,李峰,張昕.補充蒺藜皂苷對CBA男子籃球運動員生理機能和某些生化指標的影響[J].時珍國醫國藥,2009,20(2):387-389.

[14]熊正英,劉海英,柏海平,等. EPO的生化功能及其在競技體育中的濫用[J].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3,18(5):65-67.

[15]趙玲莉,耿惠,鄧麗君. EPO的臨床研究進展[J].青海醫藥雜志,2011,41(3):74-77.

[16]馮連世,洪平,宗不芳,等.高原訓練對男子中長跑運動員血清激素的影響[J].體育科學,2000,20(4):49-51.

[17]林彥山,尚久華.大負荷游泳訓練后血清促紅細胞生成素、游離睪酮變化的研究[J].哈爾濱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03,19(5):107-109.

[18]孟志軍,高炳宏,高歡.高原訓練對男子賽艇運動員 EPO 和紅細胞系等指標影響的研究[J].體育科技,2012,33(2):75-81.

[19]Heinicke K,Heinicke I,Schmidt W,et al.Three- week traditional altitude traininn increases hemonlobin mass and red cell volume in elite biathlon athletes[J].Int J Sports Mel,2005,26(5):350-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