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檢查技術范文
時間:2023-04-03 08:09: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影像檢查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要】:影像物理學是各種影像檢查技術的基礎學科,是現代醫學影像技術、腫瘤放射治療學和核醫學的基礎。本文介紹了影像物理學的發展情況,闡述了影像物理學在四大醫學影像中的應用.影像物理學知識解決了放射醫學和核醫學所涉及的物理問題,為提高臨床工作水平奠定基礎。
【關鍵詞】:影像物理學;聲學;核磁共振;放射性核素
物理學的很多新理論都為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帶來了革新,X射線、激光、電子顯微鏡、核磁共振等技術為醫學研究及臨床應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對現代生命科學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借助于某種能量與生物體的相互作用,提取生物體內組織或器官的形態、結構以及某些生理功能的信息,為生物組織研究和臨床診斷提供影像信息。
20世紀中葉,一批物理學工作者進入醫學領域,從事腫瘤放射治療及醫學影像的研究.并于1958年成立了美國醫學物理學家協會,1963年成立了國際醫學物理學組織.并將具有定量特征的物理學思想和技術引入到臨床的診斷和治療中.物理學與醫學的結合不僅促進了醫學的發展,也對物理學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1 聲學的應用
超聲成像90年代以來,由于數字化處理的引入,高性能微電子器件及超聲換能器的出現,以及各種圖像處理技術的應用,超聲成像的新技術、新設備層出不窮。超聲不但能顯示組織器官病變的解剖學改變,同時還可應用Dopper技術檢查血流量、血流方向,從而辨別器官的病理生理受損性質與程度。超聲診斷采用實時動態灰階成像,在掌握正確劑量的前提下,可連續對器官的運動和功能實施動態觀察,而不會產生像X射線成像那樣的累積效應及危險的電離損害。由于超聲診斷具有無損傷性、檢查方便、診斷快速準確、價格便宜、適用范圍廣泛等優點,得以在臨床中迅速推廣。超聲波成像的物理基礎是超聲醫學的基礎,超聲成像是利用超聲波遇到介質的不均勻界面時能發生發射的特性,根據檢測到的回波信號的幅度、時問、頻率、相位等,得到體內組織結構、血液流速等信息.
2 光學的應用X射線成像
X線實際上是一種波長極短、能量很大的電磁波。醫學上應用的X線波長約在0.001--0.1nm之間。X射線穿透物質的能力與射線光子的能量有關,X線的 波長越短,光子的能量越大,穿透力越強。X顯得穿透力也與物質密度有關,密度大的物質對X線的吸收多,透過少;密度小則吸收少,透過多。利用差別吸收這種性質可以把密度不同的骨骼與肌肉、脂肪等軟組織區分開來,者正是X線透視和攝影的物理基礎。X射線成像包括X射線透視和攝影、X射線計算機體層成像. X射線計算機體層成像是以測定人體內的衰減系數為基礎,采用一定的數學方法,經計算機處理,重新建立斷層圖像的現代醫學成像技術[1].X射線的幾種特殊檢查技術,分別是X射線的造影技術、X射線的斷層攝影、數字減影.
3 電磁學的應用磁共振成像
MRI成像的先決條件MRI成像的先決條件是被成像樣品中的原子核必須具有磁性,而這種磁性源于原子核本身的自旋運動.因此,對原子核等微觀粒子的自旋屬性進行的深入研究是量子力學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客觀上也是MRI得以產生的知識前提.磁共振成像利用了人體內水分子中的氫核在外磁場中產生核磁共振的原理.由于人體不同的正常組織、器官以及同一組織、器官的不同病理階段氫核的弛豫時間有顯著不同,利用梯度磁場進行層面選擇和空間編碼就可以獲得以氫核的密度、縱向弛豫時間 、橫向弛豫時間作為成像參數的體內各斷層的結構圖像.近年來產生很多新的成像序列和技術方法.如擴散加權成像是通過測量人腦中水分子擴散的特性來反映組織的生化特性及組織結構的改變,在臨床上可用于急性腦梗塞的早期診斷[2].螺旋漿掃描技術,明顯消除患者因運動或金屬異物造成的偽影, 可生成高分辨率、無偽影、具有臨床診斷意義的理想圖像。
4 原子核物理學的應用放射性核素成像
放射性核素成像的物理基礎放射性核素具有放射性,利用放射性核素作蹤劑,結合藥物在臟器選擇性的聚集和參與生理、生化功能,達到診斷疾病的目的。檢察方法 有4種:掃描機、照相機、單光子發射計算機體層和正電子發射計算機體層(PET).核素檢查中產生的正電子只能存在極短的時間,當它被物質阻止而失去動能時,將和物質中的電子結合而轉化成光子,即正負電子對湮沒.轉變為兩個能量為0.551 MeV的光子,并反沖發出.放射性核素在正常組織和病變組織分布不同,產生的光子強弱也有不同,PET成像技術通過探測光子對的差別形成影像.
5 結語
影像物理學在影像檢查技術中的意義非常重要,對影像檢查技術的發展影像深遠,隨著影像物理學的不斷發展,新的影像技術不斷出現,必將對疾病的診斷總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婦產科急腹癥;康復診斷;急救措施;療效比較
急腹癥的主要臨床癥狀為患者出現急性的下腹疼痛,且患者的發病突然、病情發展迅速 [1]。特別是女性患者,女性患者的下腹部又有非常多的生殖器官,器官分布復雜。對患者的病灶診斷的困難性增多[2]。目前臨床上對婦產科急腹癥患者的主要診斷依據是對患者的下腹部進行超聲影像學檢查,并根據患者的檢查結果觀察患者的下腹部是否出現積水、器質性病變等問題。本文通過對所選98例患者的臨床診斷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8例婦產科急腹癥患者。患者的年齡為18~59歲,平均年齡(48.25±6.29)歲。所有患者均在我院通過超聲影像學檢查并最后確診為婦產科急腹癥患者,其中異位妊娠患者為3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35例、流產患者26例、黃體破裂患者為7例。所選患者的臨床癥狀均為患者的下腹部出現疼痛、患者疼痛難忍,出現惡心、嘔吐癥狀。本次實驗前患者均簽署了相關同意書,本次實驗符合相關倫理學規定。
1.2方法 對患者進行超聲檢查,檢查的儀器型號為飛利浦HD11型超聲儀,在檢查前將探頭選擇為C5-2,也就是具有3.5MHz的頻率的探頭。在患者檢查前對患者進行腹部檢查前的膀胱充盈,主要的方法是讓患者大量飲水,或是在緊急情況下通過導尿管進行1%的生理鹽水的注入。當患者的膀胱狀態能夠進行檢查時,對患者下腹部的掃描檢查。并觀察患者的子宮內膜厚度、患者是否出現盆腔積液或粘連現象等。
1.3療效判定 比較不同癥狀下的患者的超聲檢查結果,并與臨床最終的診斷結果進行對比,計算超聲影像學檢查的準確率。準確率=檢查準確結果/診斷結果*100%。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的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在所選98例患者中,通過超聲影像學檢查診斷為婦產科急腹癥的患者為90例,另8例患者出現誤診,診斷的準確率為91.83%,其中異位妊娠患者為30例,超聲影像學檢查確診患者28例,準確率為93.33%,急性盆腔炎患者35例,超聲影像學檢查確診患者為32例,準確率為91.42%,流產患者26例,全部檢查確診,準確率為100%,黃體破裂患者為7例,超聲影像學檢查確診患者為4例,確診率為57.14%,見表1。
3討論
婦產科急腹癥的發病原因較多,但發病癥狀大致相同,都是患者突然出現下腹疼痛,嚴重者會出現休克癥狀[3]。當患者出現休克癥狀時,醫生無法通過患者主訴觀察和判別患者急腹癥的發病原因[4]。婦產科急腹癥的主要致病因素有:患者出現異位妊娠、流產、黃體破裂以及急性盆腔炎等[5]。如果不能及時的診斷和救治,患者極易出現多個器官衰竭而導致患者死亡。通過對本文所選98例患者的臨床診斷資料的回顧性分析可以看出。在所選98例患者中,通過超聲影像學檢查診斷為婦產科急腹癥的患者為90例,另8例患者出現誤診,診斷的準確率為91.83%,其中異位妊娠患者為30例,超聲影像學檢查確診患者28例,準確率為93.33%,急性盆腔炎患者35例,超聲影像學檢查確診患者為32例,準確率為91.42%,流產患者26例,全部檢查確診,準確率為100%,黃體破裂患者為7例,超聲影像學檢查確診患者為4例,確診率為57.14%。超聲影像學檢查能夠有效的觀察出患者的下腹部是否出現器質性病變、或是患者是否出現盆腔粘連以及子宮內膜厚度增加等癥狀,對婦產科急腹癥患者的診斷具有非常高的臨床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王秀玲,庫爾米拉,德文潔,等.超聲影像學檢查技術在婦產科急腹癥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07(15):51-52.
[2]孫惠.超聲檢查在婦產科急腹癥診斷中的應用[J].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學報,2014,26(02):52-53.
[3]趙君萍.超聲影像學檢查技術在婦產科急腹癥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4,23:88-89.
篇3
關鍵詞:分析研究 插件技術 功能 計算機軟件 靜態
中圖分類號:TP311.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3)08-0086-01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在計算機應用與發展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在人們的生活與工作中,計算機已經成為必不可缺的重要工具,而計算機的主要發展方向就是軟件的開發與應用,軟件在計算機上的應用給人們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工作方式,軟件其實就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順序組織起來的計算機指令和數據的集合。軟件通常分為應用軟件、系統軟件、編程語言等等。軟件也是指社會結構中的法律法規、思想政治覺悟、思想意識形態、管理系統等等。為了使相關軟件被人們更好應用,誕生了插件技術,對于相應軟件而言,該技術帶來了新的機遇,可以說插件為進一步開發與集成軟件提供了實用和理論面的價值,該技術還能夠將軟件的范圍擴展性與應用性更好地開發出來。
1 插件技術概述
在應用程序運行的過程中,會應用相應的結構來規范插件,而插件就是采用統一接口規范編寫的程序。在計算機軟件插件中,相應接口規范插件是為了擴展應用程序功能。應用程序在運行過程中的功能擴展為軟件的進一步開發奠定了牢固的基礎,軟件開發商僅需要在源代碼的前提下做出相應更新,而不需要重新編譯整個代碼程序,換言之,通過規范預定義接口,軟件開發商相應擴展軟件功能。要實現更新,可重譯和整理整體程序即可。
在不對軟件程序進行修改的基礎上,計算機插件技術更新和擴展軟件功能,任何一個個體或者公司只要在軟件接口予以公開后,即可根據自己的需求,完善相應軟件功能的插件進行制作。插件結構域開發軟件平臺共同組成了軟件開發,與此同時,待開發的軟件程序還可以由插件和平臺組成。插件就是功能補充模塊,即為功能擴展;而平臺則是主體框架。總之,插件結構和軟件平臺共同組合成了軟件的開發,具體軟件的實際需求是軟件開發過程中的基礎。
2 插件技術原理
以特定條件為基礎實現插件在計算機軟件中的運行,該運行不僅需要程序運行過程中相關軟件接口的支撐,而且還需要控制臺鏈接庫自身的動態支持。作為一種具有特定功能的軟件模塊,動態鏈接庫是無法單獨運行的,需要經過其他獨立運行程序的調用,或者輸入相應的類、函數,才能確保動態鏈接庫的運行。調用動態鏈接庫功能方式有動態調用方式和靜態調用方式,其中,靜態調用方式在應用程序結束后,或者對DLL進行加載后,利用編譯系統,來實現相應編碼的卸載。若其他程序也在對DLL進行使用,應知道相應程序不再對DLL進行使用之后,可停止使用窗口減少DLL記錄,該方式靈活性較差,但是能達到基本需求,且使用簡單。為了達到目的,編程人員利用API函數對DLL進行卸載或加載,即靜態調用方式。雖然靜態調用方式的應用較為繁瑣,但是在對大型程序進行編輯時卻十分方便,且能夠有效利用其內存。在開發插件的過程中,為了能夠完全發揮出軟件的功能,應設置軟件支持接口。當插件與宿主程序進行通訊時,應該先對相應通信標準進行制定,這是為了更好確保插件與宿主程序正確的通信。
3 插件技術類型研究
計算機軟件指的是計算機系統中的文檔和程序,文檔為了方便掌握程序所需要的闡明性資料,文檔不一定植入機器,通常是給人看的。而程序是描述計算任務處理規則和處理對象的,要想程序工作,必須在機器的內部裝載程序。插件的種類繁多,很多軟件多有插件,插件是一種采用應用程序接口編寫的、對一定規范進行遵循的程序。開發實現應用軟件平臺不具備功能的程序,則為插件的定位,因此,插件無法脫離制定平立運行,僅能在程序所規定的系統平臺下開展運行,這是因為插件的使用需要調用原系統的數據或函數庫。
已有程序環境插件、腳本語言插件、命令插件是計算機常用插件的3種類型。命令插件運行后,給用戶提供出相應的選擇和輸入,再按照用戶所輸入的信息,將已經定義好的操作步驟執行。該類型的插件的自由度較低,但卻方便做插件,例如不是很了解程序也能夠制作出相應軟件。但是其擴展性小、功能簡單,且都是文本文件。與命令插件相比較,腳本語言插件的應用較為復雜,在制作插件的過程中,為了解釋內核,研發人員必須先制作出一個程序。程序環境插件是指相應插件的制作依靠的是程序開發環境,例如:PHOTOSHOP軟件。在進行制作時,為了便于插件對不同資源進行自由訪問,應將多個自定義接口建立于軟件接口。自由度較大是程序環境插件最大的優勢所在,研發人員可以將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充分發揮出來,進行插件的開發。
4 結束語
軟件在計算機上的應用給人們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工作方式,軟件其實就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順序組織起來的計算機指令和數據的集合。在一定程度上,插件技術在計算機軟件中的應用借鑒了硬件系統思想,在軟件技術插件應用的過程中,軟件更新是插件技術所具有的的最大的優勢,插件技術實現在源代碼前提下進行編譯,而不需要重譯整個軟件系統。計算機軟件中插件技術的應用能夠更好滿足用戶要求,有效節約了開發軟件成本及時間提高了效率。
參考文獻
[1]趙翔,劉耀林,劉殿鋒.基于插件技術的人工免疫智能空間優化平臺研究[J].國防科技大學學報,2013(2).
[2]卓越,呂飛鵬,黃斌,易雷,胡鵬飛插件技術在繼電保護整定計算軟件中的應用研究[J].繼電器,2010(21).
篇4
關鍵詞:壓力管道;斜井段;攝像檢查;實施應用
中圖分類號:TP391.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6)18-0022-02
1 工程概況
官地水電站位于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市與鹽源縣交界的雅礱江上,東距西昌市直線距離約30 km,是錦屏一、二級電站和二灘電站的中間梯級電站。
官地水電站樞紐主要建筑物由左右岸擋水壩、消力池、右岸引水系統及地下廠房發電系統組成。右岸布置引水發電系統,官地電站共安裝4臺600 MW機組,總裝機容量2 400 MW。壓力管道采用單機單管供水,共4條壓力管道,每條壓力管道內徑為11.8 m。每條壓力管道分為上平段、上彎段、斜井段、下彎段和下平段。壓力管道上平段長85.8 m;斜井段傾角為60度,長 76 m;上彎段轉彎半徑35.00 m,長36.6 m,為平面轉彎;下彎段轉彎半徑35.00 m,長40.6 m,為空間轉彎;下平段長58.6 m~133.9 m(#1~#4機組)。
目前官地電站已處在運行期,筆者所在的官地電站水工維護項目部承擔機組檢修時對壓力管道排空后進行機組壓力管道上彎段、斜井段、下彎段管壁的開裂、滲漏水、混凝土掉塊等缺陷進行檢查。壓力管道內為全黑、潮濕、無任何外部通訊信號(移動、聯通等)環境,頂部可能有滲水、滴水、刺水、混凝土掉塊,下部可能有滲流水等情況,為確保人員安全和檢查質量,決定使用壓力管道斜井段外觀攝像檢查系統進行壓力管道放空后的缺陷檢查。
2 攝像檢查系統的技術說明
針對上述合同工作內容及壓力管道內整體為全黑、潮濕、無任何外部通訊信號(移動、聯通等)的特殊環境、壓力管道斜井段傾角為60 °的結構型式等既定條件,人工檢查上彎段、斜井段、下彎段難度及安全隱患較大且與官地電廠的安健環要求相違背。對此,決定使用無人小車搭載攝像系統,卷揚系統為提升和牽引動力的總體結構作為壓力管道斜井檢查的實施工具。
整套檢查系統主要包括無人小車、卷揚系統、照明系統、攝像系統和吊籃提升系統,其中吊籃提升系統作為人員、設備和工具進出通氣孔的特有工具。攝像系統和照明系統由可拆卸的支架及抱箍等鋼構件固定在小車上,整套攝像系統由安裝在上車上的電池組進行供電,無外接電纜以保證小車提升、溜放過程中的安全,攝像系統的圖像實時觀測和記錄采用無線AP進行傳輸,其中無人小車上設置無線AP信號發射裝置,上平段內設置無線AP信號接收裝置與視頻顯示終端互聯。
具體實施方法:無人小車(2.5 m×2.5 m×0.4 m)自進水口通氣孔(6 m×1 m)通過25 t汽車吊運至壓力管道上平段內,連接至壓力管道上平段內距上彎段20 m處已安裝的卷揚系統鋼絲繩上,通過卷揚系統將無人小車緩慢溜放至壓力管道下平段內,工作人員攜帶照明系統、攝像系統及固定所需的鋼構件等從蝸殼進人門(0.7 m×0.9 m)進入壓力管道下平段內,將照明系統和攝像系統固定在無人小車上,開啟照明和攝像系統,再通過卷揚系統將無人小車緩慢提升至上平段內,提升過程中,通過無人小車上搭載的攝像系統對壓力管道斜井段的全貌進行實時拍攝和影像記錄,工作人員在上平段內通過視頻顯示終端可以對攝像機鏡頭進行全角度擺動及清晰度調節等操作,以確保對斜井的混凝土狀況進行無死角觀測。完成后,整套系統在壓力管道上平段內拆解、裝箱,通過25 t汽車吊和吊籃提升系統運出壓力管道。
本套系統在實際應用中的成敗,主要取決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攝像系統的無線AP傳輸和接收距離滿足壓力管道的實際情況;二是攝像系統攝像頭的分辨率和傳輸的圖像品質有觀測和分析價值;三是無人小車搭載的攝像、照明和電池組等滿足防水要求;四是照明系統能夠為攝像系統提供無死角的全斷面照明;五是整套系統的安全性保證。綜合以上條件,筆者根據攝像系統、電池組和照明系統的實際情況,設計了整套系統,下面簡要介紹下整套系統的結構和組成。
2.1 無人小車
小車主體車身采用Ф100×5 mm的不銹鋼方管制作,為了保證拉升時小車的整體強度和穩定性,小車制作為焊接配合鉚釘錨固的完整體,所有焊點全部滿焊,其上支架、抱箍等鋼構件可拆裝。小車整體尺寸為2 500 mm(長)×2 500 mm(寬)× 400 mm(高),共裝設4個實心膠輪(順水流方向前后排各2個,每只膠輪可承重350 kg),膠輪直徑按照小車底板離地高度 30 cm來配置。
在小車上安裝金屬支架,支架與小車采用螺栓進行連接,可拆卸,用于安裝攝像系統和照明系統等設備。用于加固攝像機、照明及電池柜的抱箍等小型構件按實際采購的攝像機及配套設備尺寸制作。全套小車系統總重約1 t,詳細計算,見表1,(攝像機等由于重量較小,忽略不計)。
無人小車搭載攝像系統實物,如圖1所示。
2.2 卷揚機系統
卷揚機采用地錨固定在上平段距上彎段20 m處,卷揚機外形尺寸:1 545 mm(長)×1 290 mm(寬)×740 mm(高)。荷載為5 t,功率為11 kw,配備直徑21.5 mm鋼絲繩,地錨采用直徑20螺紋鋼8根,造孔深度24 cm。卷揚機構造,如圖2所示。
卷揚機鋼絲繩的安全保證計算:
按照官地電站電廠要求,卷揚機鋼絲繩容繩量滿足使用要求的情況下,配備最大型號的鋼絲繩。綜合考慮壓力管道上下彎段及斜井總長度約為170 m及卷揚機鋼絲繩的安全使用距離及繩筒上預留等因素,至少需要卷揚機容繩量達到240 m。通過上述卷揚機參數計算可得,配備21.5 mm鋼絲繩,則卷揚機容繩量可達258 m,滿足使用要求。且21.5 mm鋼絲繩破斷拉力 245.5 kN,壓力管道內牽拉按8倍安全系數計算,可承受3.069 t以下重物,遠大于小車整體自重1 t,可滿足使用要求。通過以上分析,小車整體的安全性可以保證。
2.3 攝像系統
攝像系統采用無線AP裝置發射和接收信號,同時可無線遙控攝像機,包括前端攝像單元、無線遙控和無線監看等部分。由于攝像系統使用環境差、不通視、傳輸強度要求高、質量可靠性要求高,攝像系統部件要求有在相關電站惡劣條件下應用案例的合資或國際名牌。筆者所在項目部通過細致的市場調查、詢價以及電廠主管部門詢價文件的要求,選擇的是我國臺灣地區Brickcom公司的產品。該產品的無線AP裝置可達到空曠1 000 m、壓力管道內350 m的發射和接收距離,鏡頭為當前國內較高水準的高清攝像頭,輔以夜視和補光的功能,能保證洞內傳輸的圖像品質,噴淋實驗證明整套攝像系統完全防水,以上三個要素與上文分析的成功要素相呼應,是整套系統成功應用的關鍵。整套攝像系統不使用外接電源,供電采用的是伊頓UPS標準直流電壓96 Vdc(即:每套UPS主機配置8只12 V電池串聯為1組),防爆、防淋。單只電池容量:12 V-150 AH,重量35 kg,當前配置滿足2 kVA延時8 h后備延時。電池組分裝在兩個防水電池柜內,UPS主機單獨承裝在主機箱內,三只箱子按上圖(小車實物圖)所示固定在小車上。
2.4 進水塔通氣孔提升吊籃
根據現場施工需要,在進水塔通氣孔處布置一臺ZLP630提升吊籃,主要滿足人員上下通行,以及其他手持式小型設備垂直運輸。ZLP630吊籃由懸吊平臺、提升機、安全鎖、工作鋼絲繩、安全鋼絲繩和電氣箱及電氣控制系統等組成。
2.5 照明系統
使用可充電鋰電池防水防爆探照燈,使用抱箍等輔助鋼構件固定在小車后部的支架上(詳見小車實物圖),共配備16只(其中8只泛光,8只聚光),品牌為深圳海洋王,每只探照燈配置4個3 WLED燈( 探照燈型號為RJW7102A/LT)。通過小車圖示的方法進行安裝固定,可確保照明無死角。
綜上所述,筆者設計的整套無人小車搭載的攝像系統滿足在壓力管道斜井段內成功應用的關鍵要素。下面簡要介紹一下整套系統在實際應用中的實施方法。
3 攝像系統檢查實施方法
3.1 關鍵作業面
具體實施要通過以下2條路線:
線路①:右高線EL1 334.0 m上壩公路進水塔塔頂EL 1 334.0通氣孔壓力管道上平洞;
線路②:進場交通洞安裝間主廠房蝸殼進人門下平洞。
以此線路形成的關鍵作業面為進水口通氣孔和壓力管道的上下平段。
3.1.1 進水口通氣孔布置
進水口通氣孔布置示意圖,如圖3所示。
3.1.2 上下平段布置
上下平段布置示意圖,如圖4所示。
3.2 攝像檢查步驟
①檢查進水口、壓力管道相關安全措施具備檢查條件,機組蝸殼內設備全部清理、人員撤離;
②施工人員通過通氣孔吊籃和機組蝸殼進人門分別進入上下平段,進行用電線路接引及現場施工照明的布置;
③采用25 t汽車吊從進水口通氣孔將卷揚機、小車等設備通過進水口通氣孔調入壓力管道上平段,在上平段裝設安全圍欄及配備相關安全設施;
④在上平段設置地錨,將卷揚機固定在地錨上,鋼絲繩定滑輪安裝在上平段末端附近,利用卷揚機將小車經上彎段緩慢溜放至下平段,再人工推至蝸殼段;
⑤工作人員從蝸殼進人門將攝像系統、照明系統等設備運入壓力管道蝸殼段。在蝸殼段將攝像系統、照明系統安裝在小車上,小車人工推到下彎段末端;
⑥將鋼絲繩、小車連接好。下平段內工作人員撤離后,緩慢提升小車上上進行逐斷面對壓力管道下彎段、斜井段、上彎段進行攝錄檢查;
⑦檢查完畢后,小車提升至壓力管道上平段空曠處,就地拆卸,整理裝箱,從上平段利用吊籃和25 t汽車吊吊至進水塔塔頂,集中入庫。
4 結 語
綜上所述,經過在實際中探索與應用,該系統在筆者所在的官地電站已經成功應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篇5
【關鍵詞】 斷層掃描; X線計算機; 鼻竇; 圖像重組; WorkStream4D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WorkStream4D direct coronal reconstruction images in paranasal sinus exam. Methods Thirty patients were studied on a 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DSCT (Dual Source CT) scanner. Helical axial CT scan acquisition was used with slice thickness 0.6 mm × 64, Pitch 0.9. Method A: direct use raw data with WorkStream4D technology to generate coronal images; method B: using raw data to reconstruct images at 1-mm thick 0.5mm increments, then generate coronal images with 3D reformat software using MPR(multiple planar reformat)function. The image quality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workflow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image quality had no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but WorkStream4D directly generated coronal images, no thin thick axial images was needed,and significantly reduced data volume. Conclusions WorkStream4D is a new high efficient workflow which eliminates manual reconstruction steps and reduces data volume. It provides a good solution for MSCT workflow in daily work.
Key words tomography; X-ray computer; paranasal sinus; reformat image; WorkSteam4D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2007年7月29日至9月14日間到浙江醫院放射科進行鼻竇橫軸位CT檢查的連續30例患者進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為平掃檢查,不包括鼻竇增強掃描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15~73歲,平均(40.40±16.32)歲。
1.2 器設備和掃描方法 采用SOMATOM Defini-tion CT掃描儀(由德國西門子醫療系統集團生產),掃描時患者取仰臥位,掃描范圍從額竇上緣到上頜竇的下緣,掃描條件為120kV,80mAs(智能mAs),螺旋掃描,原始數據采集層厚為0.6mm×64,螺距0.9。所有患者均進行常規標準橫軸位重建,層厚及間隔為4mm,用于觀察診斷及攝片;影像后處理使用主控臺Navigator及專用工作站 Leonardo均為德國西門子醫療系統集團生產。
1.3 影像后處理 方法A:WorkStream4D直接冠狀位重組,采用SP oblique(SPO)模式,在實時橫軸位及矢狀位上確定冠狀位角度及范圍,顯示層厚及間隔為4mm,以下簡稱為直接冠狀位重組技術或WorkStream4D技術;方法B:進行橫軸位圖像減薄重建,參數為層厚1mm,層間隔0.5mm,使用隨機的3D軟件,MPR(multiple planar reformat)功能,重組冠狀位圖像,層厚及間隔均為4mm,以下簡稱為常規冠狀位圖像重組。WorkStream4D技術在主控臺Navigator上進行處理,常規冠狀位圖像重組在Leonardo專用工作站上進行,以上圖像均分別進行軟組織窗圖像及骨窗圖像重建,卷積核分別為H30S和H60S,軟組織窗窗寬400Hu、窗位40Hu,以觀察鼻竇解剖和周圍軟組織;骨窗用窗寬1 500Hu、窗位450Hu,觀察骨質情況。兩種類型冠狀位圖像均經1名放射科醫師及2名技師在隱去成像參數的Leonardo工作站顯示器上共同評價,按優、良、差三個等級對所有患者的影像進行評分,主要評價鼻竇的解剖結構、周圍軟組織、骨組織及病變的顯示情況:優為影像清晰,無明顯偽影,滿足診斷需求;良為影像有少量偽影,但不影響診斷需求;差為有較多偽影,影響診斷效果。同時對兩種圖像重組方法的工作流程差別進行對比研究。
2 結果
30例患者均順利進行鼻竇橫軸位掃描,并行WorkStream4D直接冠狀位圖像重組及常規冠狀位圖像重組,見圖1、2。
由圖1、2所見,肉眼觀察,WorkStream4D直接冠狀位重組圖像與常規冠狀位重組圖像在圖像質量上相似,顯示效果并無明顯差別。
WorkStream4D直接冠狀位重組圖像與常規冠狀位重組圖像兩種方法在鼻竇解剖結構、軟組織骨骼及病變顯示評分情況見表1。
由表1所見,所有30例患者的兩種方法重組的冠狀位圖像影像評分均為優,既影像清晰,無明顯偽影,滿足診斷需求,兩種重組方法均能滿足臨床診斷和治療要求。
假設每個病例僅進行兩種圖像重組技術中的一種用于診斷,則可對比兩種方法在影像數量上的差別,見表2。其中①為WorkStream4D直接冠狀位重組圖像,②為薄層橫軸位圖像和③為常規冠狀位重組圖像。
由表2可見,WorkStream4D圖像重組技術的圖像總數較常規冠狀位圖像重組技術少。
3 討論
鼻竇直接冠狀位掃描以其顯示解剖結構清晰明確,更符合耳鼻喉科實際情況而被廣泛應用,但直接冠狀位掃描時由于患者后仰角度及機架傾斜角度限制,通常得到的圖像往往是斜冠狀位而非標準的冠狀位圖像。對于有頸椎病等疾患的老年患者,后頭仰幅度過大,患者難以忍受,配合困難,很難得到滿意的CT圖像。此外,直接冠狀位掃描圖像常常遇到口腔內金屬假牙偽影的干擾。行橫軸位螺旋掃描,MPR重組,可得到符合耳鼻喉科實際需要的鼻竇標準冠狀位解剖,對鼻腔內窺鏡術前檢查和術后復查具有重要意義[1,2],同時舒適的使得患者在檢查中沒有直接冠狀位掃描的限制,這種優勢尤其有利于頸部病變、眩暈癥及其他不能合作患者的檢查。多層螺旋CT成像優勢更加明顯[3,4],以西門子SOMATOM Definition 雙源CT機為例,200cm的掃描范圍,原始層厚和間隔均為0.6mm,具有更高的z軸分辨率、更快的掃描速度及優異的各向同性特點,在不增加射線劑量和掃描序列情況下,能對獲取高質量的多平面重組圖像提供可靠保障,可以同時得到病人的橫斷面和冠狀面的圖像。
WorkStream4D是西門子醫療集團開發的全新高效自動的數據工作流程,WorkStream4D直接根據厚的橫軸位圖像確定任意平面成像范圍,計算機自動根據原始數據得到冠狀位重組圖像,用于觀察攝片,所有步驟均在掃描界面完成,而常規圖像重組需重建出大量薄層圖像,并在相應三維重建軟件中導入這些薄層圖像,運用MPR功能重組出各平面圖像,用于觀察攝片,需依次在掃描界面及三維重建軟件界面內完成。兩種圖像重組方法在工作流程上的差別如圖3所示。常規冠狀位重組技術依賴薄層橫軸位影像,因此有大量的薄層橫軸位圖像。鼻竇掃描中,根據掃描范圍不同,薄層橫軸位圖像一般為100~180幅不等,這些圖像僅是常規冠狀位重組時必需,一般不攝片用于診斷。WorkStream4D優化了容積CT 成像過程的效率和靈活性,大大降低了人動操作的無效時間消耗,使得醫生和技術人員們不必耗費過多時間,進行橫軸位薄層重建,然后手動多平面重建,在標準狀況下,使用者只需簡單地設計出醫生診斷所需的成像平面,其它的工作可以自動在后臺處理。任何復雜的解剖部位均可達到實時多平面傾斜或雙斜面成像。這種任意層面上的實時成像功能明顯地減少了每個病人的圖像數據,極大地減少每次檢查中所產生的無效數據。鼻竇掃描中,根據掃描范圍不同,薄層橫軸位圖像一般為100~180幅不等,這些圖像僅是常規冠狀位重組時必需,一般不攝片用于診斷。因此,應用WorkStream4D技術后,由于不需要大量的薄層圖像而是直接應用原始數據進行冠狀位重組,平均每例患者的影像數量僅約為常規重組技術的1/6,使每例患者最終的總圖像顯著減少,可充分發揮西門子 64 層CT 對大量數據的處理能力,將軸位圖像的數據量降至16層CT的水平。
根據我們的肉眼觀察及病灶CT值測量,直接冠狀位重組圖像與常規冠狀位重組圖像并無差異。兩種成像方法均能滿足診斷需求,因此我們沒有對兩者的影像質量差異進行統計學分析。常規冠狀位重組圖像受多種因素影響,最為明顯的為層厚和層間距。根據研究,常規冠狀位圖像重組受薄層圖像層厚及層間距影響,掃描層厚、重建層厚和重建間隔越小,容積圖像質量越好[5,6]。而WorkStream4D直接冠狀位重組技術不依賴薄層橫斷位圖像,直接根據原始數據重組,不存在重建層厚和重建間隔選擇問題,圖像質量與掃描層厚(掃描時選擇的探測器寬度)有關,理論上WorkStream4D技術得到的影像更加穩定可靠。
應用WorkStream4D技術也存在不是之處,它是在原始數據(raw data)的基礎上直接重組出多平面圖像,一旦原始數據刪除則無法進行重組,而目前raw data只能保存在設備主機或專用的磁光盤(Magneto-Optical Disk,MOD)等存儲介質中,無法像薄層圖像一樣刻錄光盤或通過網絡傳輸到醫學圖像歸檔和通訊系統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中保存,數據在線時間較短,一般僅為幾天,無法對既往病人進行圖像重建,因此,對于那些有教學價值的病例還需保存薄層圖像,以便進行回顧性影像后處理。此外,目前WorkStream4D只能進行直接MPR處理,還無法應用原始數據進行直接容積再現技術重建 (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 VRT)等圖像后處理,也限制了WorkStream4D 在三維影像處理的應用。
應用WorkStream4D直接冠狀位圖像重組技術進行鼻竇冠狀位檢查是一項新的高效自動的數據工作流程,通過原始數據基礎上的直接三維技術,自動產生診斷需要的多平面圖像,與常規工作流程比較,可以顯著減少有效圖像,優化了容積CT 成像過程的效率和靈活性,大大降低了人動操作的無效時間消耗,減少每次檢查中所產生的數據,這在胸腹部等大范圍掃描中更加明顯,為多層螺旋CT出現后帶來的龐大的數據流造成的瓶頸效應提供了較好的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 周汝環, 謝金. 鼻竇CT冠狀位掃描對鼻內鏡手術的價值 [J]. 安徽醫學, 2006, 27(1):42-43.
2 李院華, 胡愛生, 康紅祥. 螺旋CT多平面重組在副鼻竇檢 查中的應用[J]. 放射學實踐, 2004, 19(12):899-900.
3 雷子喬, 韓萍, 余建明, 等. 16層螺旋CT鼻竇區冠狀位重 組圖像與掃描圖像的對比研究[J]. 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 雜志, 2007, 27(3):290-292.
4 胡志華, 項勁馳, 羅天友, 等. 64層容積CT冠狀位重組圖像在副鼻竇檢查中的價值[J]. 重慶醫學, 2007, 36(9):838-839.
5 柳學國, 洪國斌. 螺旋CT對塑料球并突起模型的成像觀察[J]. 中華放射學雜志, 1998, 32(1):36-40.
篇6
關鍵詞:鍵肌寧;重癥肌無力;差異蛋白;胸腺;串聯譜法
中圖分類號:R28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717(2008)01-0066-04
重癥肌無力(Myashema grads,MG)是累及神經肌肉接頭處突觸后膜上乙酰膽堿受體(Acetyleholine Receptor,AehR),主要由乙酰膽堿受體抗體(AchRab)介導、細胞免疫依賴、補體參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臨床上對于MG的治療多采用西藥對癥處理,如膽堿酯酶抑制劑、激素、血漿交換等,尚缺乏有效根治手段。本研究以實驗性自身免疫性重癥肌無力大鼠為模型,采用雙向電泳一質譜(Two dimensional.gel dectrophorcsis―mas8 spectrometry,2DE-MS)技術分離和鑒定生理狀態與病理狀態的差異表達蛋白,并觀察中藥復方健肌寧對EAMG大鼠胸腺差異蛋白表達水平的調控作用。
1 材料
1.1 主要試劑與藥物 固相pH梯度干膠條IPG strip(Amersham公司,非線性pH 3-10,13cm)。CHAPS、二硫蘇糖醇(IYIT)、尿素、硫脲、碘乙酰胺(IAA)、丙烯酰胺(ac-ryhmide)、甲叉雙丙烯酰胺(N,N2-methy|enebisacrylam-ide)、四甲基乙二胺(TEMED)、過硫酸銨、三羥甲基氨基甲烷(tris)、甘氨酸(glycine)、十二烷基磺酸鈉(sDS)均購白Bio―Bad公司。瓊脂糖購自華美生物公司。其他試劑均使用國產分析純試劑。所有溶液均用MilliQ水配制。弗氏完全佐劑(freundcomplete adjuvarlt,FCA),購于Sigma公司。強肌健力膠囊由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提供;醋酸潑尼松龍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藥劑科提供;健肌寧由黃芪、枸杞、何首烏、白術、當歸、柴胡等藥物組成。生藥材購于上海中醫藥大學龍華醫院。
1.2 主要儀器高速冷凍離心機(eppendorf,德國),Et-tan“IPGphorⅡn.(Amersham Bioseiences),分光光度儀(P-2000,Hitachi公司),電泳儀(sE-600全套電泳設備,Amersham公司),純水裝置(Millpore公司),光密度掃描儀(cs-710,Bio-Bad公司),冷卻水循環系統(Cole-Panner公司),Broker-Dahonics AutoFlex TOF-TOF LIFT Mas8Spectrometer(美國Bruker―Dahonics公司),LcQ Deca XPplus(Thermo Finnigan,美國)。
1.3 EAMG模型的制備與評價雌性Lewis大鼠96只,SPF級,體重(170±lO)g,由中國科學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隨機分為模型組、正常組、佐劑組。其中造模組80只,正常組和佐劑組各8只。造模組每只給予80ug乙酰膽堿受體(AchR)分兩次免疫,造模按Lennon氏方法進行,正常組予等體積生理鹽水處理,佐劑組予等體積弗氏完全佐劑處理。
成模標準主要以Lennon氏積分及肌電圖衰減率>10%為參考,同時檢測血清中乙酰膽堿受體抗體水平。造模組大鼠在第2次免疫后兩周內相繼出現爬行無力,叫聲減弱,躬背低首,刺激時反應遲鈍等現象。其中Lennon氏2分動物7只,Lennon氏1.5分動物4只,Lennon氏1分動物35只,Lennon氏O分動物34只,其中Lennon氏積分≥1分的大鼠中肌電圖衰減率均>15%,成模率為57.5%。
成模后,取Lennon氏積分1分大鼠16只隨機分組:模型組、健肌寧組,每組8只。按《藥理與中藥藥理實驗》人鼠等效劑量換算方法計算藥物的人鼠等效劑量:健肌寧19.6g/(kg?d)。從第5周開始,每日1次,連續給藥干預4周。正常組、佐劑組、模型組每日給予等劑量生理鹽水灌胃。第9周起處死大鼠取胸腺,生理鹽水沖洗后,700C冰箱冷凍保存備用。
2 方法
2.1 胸腺總蛋白的提取與定量取大鼠胸腺組織并稱重。放入液氮冷凍,接著進行液氮中研磨,轉移到勻漿器中勻漿,并將裂解液加入進行蛋白提取。[裂解液:8M尿素(U.1ea),4%CHAPS,65mmDTr,蛋白酶抑制劑]。Agilent 5K超濾管進行濃縮除鹽,并采用Bradford法進行蛋白定量。
2.2 等電聚焦將20℃保存的ipG膠條,于室溫下平衡10rain,以70ug蛋白上樣量加入上樣緩沖液(8M Urea,2%CHAPS,18mM DTr,0.5%IPG Buffer,Bromophenol bluertace),總體積250uL,沿IPG聚焦盤中槽邊緣自左向右線性加人,膠面向下輕放人泡脹槽中,加入礦物油覆蓋。程序設置如下:重泡漲12hr;500V―lhr;1000V―lhr;8000V一6hr。恒溫20℃,電流上限為70mA。等電聚焦后IPc膠條分別于平衡液1(50mM Tris―HCI pH6.8,6 M Urea,30%Glycerol,2%SDS,10%IYIT,lrace bromophend blue)、平衡液2(50mM Tile―HCl pH6.8,6M Urea,30%Glycerol,2%SDS,40%IAA,trace bromophenol Mue)中平衡15rain。2.3 SDS-PAGE垂直電泳采用12.5%的均勻聚丙烯酰胺凝膠[water 31.78mL,Arc/his(30%T,2.67%C)41.67mL,l_5M'Iris―Hcl,pH8.8 25mL,10%SDSl.0mL,10%am-monlum persulfate 500ul,TEMED 50ul,Total Volume100mL],20mA電泳15mln,40mA電泳至溴酚藍離膠下沿0.5cm。電泳結束后,立即予以硝酸銀染色,通過固定、敏化、銀染、顯色、終止等步驟,直至背景清晰。
2.4 圖像分析每個樣品常規進行3次二維電泳,通過光密度掃描儀對二維電泳凝膠掃描,Imagemaster軟件對凝膠進行強度校正、點檢測、背景消減、均一化、匹配、建立平均凝膠分析等。蛋白質點的相對強度百分比用來進行組間比較,以Ratio值≥1.5為差異點。
2.5 MALDI―TOF―TOF串聯質譜分析用手術刀片切下膠上目標條帶,進行切膠、膠上酶解(trypsin,20h),抽提酶解肽段,Zip Tip脫鹽后點樣,行MALDI―TOF―TOF/MS分析[飛行管長2.7m,加速電壓20kV,反射電壓23kV,基質:HCCA(5mg/mL)]。將第1級質譜得到的肽片段質量指紋圖譜、肽質量指紋圖譜與第2級質譜得到的肽序列信息一起用來檢索蛋白質數據庫,找出匹配的蛋白質。
2.6 統計分析實驗數據以x±s表示,采用軟件SPSS12.0進行統計分析,組間差異性比較采用方差分析。
3 結果
3.1 蛋白濃度及2-DE結果Bradford法定量胸腺蛋白濃度:iE常組28.78ug/uL;模型組29.20ug/ul。經2-DE技術及銀染色后,得到了兩組胸腺的雙向凝膠電泳圖,并于相同的條件下重復實驗3次。正常組雙向電泳圖譜上觀察到792個蛋白點,蛋白點主要位于分子質量(25-70)×10Da,等電點PI(4―8)處;而模型組864個蛋白點,蛋白點主要位于分子質量(25-70)×10Da,等電點PI(5―8)處(圖1―3)。
3.2 差異蛋白點的鑒定選擇明顯的11個差異蛋白點,經切割、胰酶降解、肽提取后,用MALDI-TOF-TOF串聯質譜檢測,11個點中獲得了8張肽質量指紋圖譜(PMF)。將查詢到的結果再結合雙向電泳相應點的表觀等電點、分子質量、匹配片段的多少等進行綜合分析。在數據庫中匹配到符合結果要求的已知蛋白質有3種。相應的蛋白質點為細胞凋亡雙向調節因子、醛還原酶l、真核生物翻譯起始因子4B(表1)。
3.3 差異蛋白點在各組別凝膠中相對強度的表達在質譜鑒定出的3個蛋白中,應用中藥復方健肌寧連續干預4周后,與模型組比較,其相對表達水平發生了較明顯變化(表2)。
4 討論
重癥肌無力是一種由乙酰膽堿受體抗體介導、T淋巴細胞依賴所引起的神經一肌肉接頭處興奮傳遞障礙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實驗室檢測中,僅85%左右的MG患者血清中可檢測到AchBab。除AchRab外,MG患者血清中還發現了多種非AchRab蛋白,MG是多種機制參與發病的復雜性疾病。
MG屬于中醫“痿證”范疇,多數醫家認為本病由脾腎虛損所致,在立法上多以補脾益腎為主。前期研究顯示。以黃芪、首烏、白術、當歸等藥物組成的中藥復方制劑健肌寧具有明顯緩解肌無力癥狀,調節MG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健肌寧為干預手段,利用雙向電泳一質譜分析技術觀察中藥對EAMG大鼠差異表達蛋白水平的影響。
細胞凋亡雙向調節因子為多功能蛋白,是被作為細胞凋亡的抑制因子而發現的,在人腦中含量較高,在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細胞中高表達,而過多的表達又將促進細胞凋亡。本實驗結果提示重癥肌無力疾病過程中,細胞凋亡雙向調節因子呈高表達狀態,可能與發病過程中細胞大量凋亡,包括骨骼肌細胞凋亡,影響機體運動功能相關。
真核生物翻譯起始因子4B(eIF-4B)是蛋白復合體的一部分,在翻譯起始階段,可促進KNA依賴性三磷酸腺苷水解,又能促進三磷酸腺苷依賴性RNA螺旋酶的活化,將真核生物mRNA 5’端未翻譯區的二級結構暴露出來。eIF-4B在將40S的核糖體亞單位整合到mRNA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eIF-4B可與病毒再起始因子TAV競爭性的結合elF3,而在eIF一4B移除的宿主體內,TAV與eIF3結合啟動翻譯過程,編譯出病毒的反義RNAl。Raught B等認為eIF-4B可能通過調控s6-激酶而發揮翻譯功能。Hemdndez c等通過實驗證實,在果蠅細胞內過多的表達eIF-4B將促進細胞增殖。在EAMG過程中,大量表達eIF-4B,可促進蛋白質翻譯與合成,畢竟生物功能的主要體現者與執行者是蛋白質,而在EAMG大鼠體內,過多表達eIF-4B是否也有促進細胞增殖,尤其是肌細胞增殖的功能呢,目前未見報道。筆者推測,EAMG疾病過程中,過多的eIF-4B表達可能是機體的一種反饋性的自我保護機制。
1990年,Yamada和Sldmizu等從擲孢酵母(sporobolo.myces Salmonicolor)分離出一種醛還原酶(aldehyde reduc-tase),命名為醛還原酶1(ALR I),并發現其可不對稱催化還原4-氯3-羰基丁酸乙酯(COBE)成L-肉堿合成中的重要中間體(R)4-氯-3-羥基丁酸乙酯(CHBE)。目前醛還原酶1與重癥肌無力的相關性研究,國內外尚未見報道。
篇7
據悉,該項目是2007年國家科技部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項目之一,具體由武夷山市科技開發中心牽頭組織,聯合武夷山市永生巖茶廠、正山茶業有限公司、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武夷世家茶業有限公司等四家重點龍頭企業和省農林大學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共同組織實施。
項目主要針對多年來武夷山巖茶產業存在的茶葉經營分散、企業多,生產規模小、缺乏龍頭企業,標準低、市場相對混亂等一系列問題,旨在通過利用科研與示范手段提高巖茶產業的科技含量,擴大生產規模,提高茶葉質量標準,讓武夷巖茶走上產業化道路,把武夷巖茶產業培育成與旅游業并駕齊驅的支柱產業,以帶動縣域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立項后,武夷山市科技部門便主動與相關企業取得聯系,經過反復論證,明確了推動此項計劃的三個攻關任務,即武夷巖茶有機化生產技術應用與標準化制作技術推廣任務;武夷巖茶種質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任務;武夷巖茶產業化發展的服務體系建設任務。2007年10月由黃村茶葉協會與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福建農林大學茶學系合作組建有機茶合作社,就是從第一個任務中分離出來的一項內容。
合作社由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對入社的茶園,以及茶葉的種植、管理、加工等環節嚴格按有機茶標準把關,包括茶園所施的生物肥料、噴灑的生物農藥都由公司統一配送,福建農林大學茶學系則進行技術跟蹤指導。
加入有機茶合作社的茶農,可以低于市場的價格購買到肥料和生物農藥,并且無需馬上付費,等年底再進行結算。有機茶加工后,公司即就市議價,批量收購,如果市場價格高于公司的收購價格,茶農也可選擇自行出售。
篇8
【關鍵詞】 XE-2100型全自動血液分析儀;網織紅細胞;調查,參數
The inves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n the XE-2100 automated hematology analyzer detecting reticulocytes and related parameters
FENG Yong-qing,REN Geng-pu,PENG Yue-zhong.Department of Laboratory,the Second Hospital of Liaocheng,Shandong 2526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reticulocytes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its related parameters were evaluted by the XE-2100 automated hematology analyzer,so we can understand the precision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and the reference range of healthy adults,but also the reticulocyte change in the anemia condition.Methods We selected ten normal human fresh blood samples to make replicate test,and invested each parameters average of 200 healthy adults and 116 anemia specimens in order to study the change of the HLR and IRF with different causes.Results The Cv of the RET replicate test is 3.4%,and the RET range of normal humen being is between 0.58%and 1.88%.The normal HLR mean is 0.32%;but each HLR value of the anemia with different causes including hemolytic anemia,acute hemorrhage,chronic anemia、leukemia and aplastic anemia is 4.13%,1.73%,0.76%,0.34%,0.30%separately.The change of the MSCV value is unnormal,and it is about 23%in anemia specimens,but 7.2%in healthy samples.Conclusion The precision and accuracy of the instrumental analysis is.
【Key words】 XE-2100 automatic hematology analyzer; Reticulocytes; Surley; Parameter
網織紅細胞是晚幼紅細胞脫核后到完全成熟之間的過渡細胞,是反應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標,對貧血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療效觀察和預后評估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1]。它可以分為低熒光強度網織紅細胞(low fluo rescent reticulocyte,LFR)、中熒光強度網織紅細胞(middle fluo rescent reticulocyte,MFR)和高熒光強度網織紅細胞(high fluo rescent reticulocyte,HFR)三部分,因此網織紅細胞的檢測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重視。但是由于傳統檢測手段的不準確性,以及檢測參數的單一和不確定性,檢測網織紅細胞的醫學應用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XE-2100血液分析儀可以克服以上的傳統缺陷,它在分析檢測網織紅細胞時,主要測定網織紅細胞的幾項指標:網織紅細胞百分比(RET%),網織紅細胞絕對值RET%,未成熟網織紅細胞指數IRF,低熒光強度網織紅細胞LFR%,中熒光強度網織紅細胞MFR%和高熒光強度網織紅細胞HFR%。我們對以上幾個參數做了有關的調查,同時對HLR和MSCV的臨床應用做了初步的探討。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儀器和方法
1.1 儀器和試劑 XE-2100血液分析儀。為日本Sysmex公司生產,測定前儀器按使用的要求做相關的檢測和校準,儀器的操作均按照操作手冊進行,測定試劑均為原裝配套。
1.2 方法 ①選取10份新鮮的正常人標本,確認無溶血、黃疸和乳濁,充分混和后連續測定20次做重復性試驗,觀察儀器的精密度(s和CV%);②在健康成人體檢者中隨機選取200份標本(Hb:120 g/L~170 g/L),經測定后統計各個參數的正常平均水平(x)和參考范圍;③調查116份貧血標本(Hb
2 結果
2.1 儀器測定 RET為全自動分析過程,但有手動進樣和自動進樣兩個方式。為了保證各個條件的一致,我們采用自動進樣的方式。儀器測定各個參數的精密度見表1。
2.4 MSCV MSCV為紅細胞在網織紅細胞分析過程中的體積改變,其理論值應比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大。調查過程發現:MSCV
3 討論
XE-2100型全自動血液分析儀的檢驗操作包括血液的吸取、分配、2種試劑的加入、溫浴以及進入分類池測定等過程。這與MAXM型號的機外人工預先處理后再進行測定的方式相比較,顯然減少了許多人為的影響因素。曾調查MAXM型號的RET的重復性測定:s為0.09,CV為6.5%,XE-2100型全自動血液分析儀與之相比較,精密度明顯提高。RET的正常成人參考范圍一般在0.5%~1.5%之間,但有資料顯示其最高值至2.5%[2]。本調查結果的RET的正常成人的范圍(x±1.97 s)為0.58%~1.88%,處于以上兩者之間。同是以上的資料顯示MRV的參考范圍96~108 fl,略低于本文調查的結果98~122.4 fl(x±1.97 s)。其差異是屬于抽樣的誤差或者是不同儀器分析的結果有待進一步的探討,但建立各實驗室的參考范圍似有必要。IRF為不成熟的網織紅細胞數與網織紅細胞總數的比值,IRF的值越大表示不成熟的網織紅細胞的數量越多。RET、MRV和IRF三者總體上呈現正相關。
XE-2100型全自動血液分析儀采用流式激光細胞術原理測量網織紅細胞胞漿內的RNA含量,并根據細胞內RNA與試劑中的熒光染料結合后發出的熒光強度,將網織紅細胞分為低熒光網織紅細胞(LFR)、中熒光網織紅細胞(MFR)、高熒光網織紅細胞(HFR),并計算出未成熟網織紅細胞比率(IRF),以反應網織紅細胞的成熟程度,儀器顯示出的網織紅細胞散點圖可反應網織紅細胞的成熟階段,RNA含量越高,網織紅細胞(Ret)越幼稚,幼稚的網織紅細胞顯示最強的熒光,更能反應骨位紅系造血水平。LRF由于胞漿內RNA含量較少,其熒光強度較弱,為接近成熟的網織紅細胞;HRF其胞漿中殘留的RNA物質較多,顯示最強的熒光,為較幼稚的網織紅細胞;MFR跟則介于兩者之間。紅細胞生成正常時,MFR、HFR的水平較低,在造血受到刺激時,大量較為幼稚的網織紅細胞從骨髓釋放認外周血,使MFR、HFR的水平顯著增高,因此,MFR、HFR更能反應紅細胞生成的開始[3]。IRF為HFR和MFR之和,可總體反應MFR、HFR水平,由于其水平與骨髓增生狀態相關,可以在鐵代謝指標與細胞變化不典型的情況下,提供骨髓增生狀態的信息,輔助鑒別貧血的類型[4]。有資料報道LFR、MFR、HFR三者在網織紅細胞中的百分含量分別是86.1%、11.3%和2.6%[5]。本文調查結果認為,XE-2100型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出的HLR似應包括以上的MFR和HFR,因為兩項的臨床意義基本相同。本文調查200份正常人標本HLR平均值為0.32%,116份貧血標本HLR的平均值為1.97%,其結果反映了貧血時血液中成熟度較低的網織紅細胞的含量明顯增高。除了骨髓造血機能受抑制的貧血外,大多數情況下的貧血,由于機體的造血機能受到刺激,使較多的不成熟的網織紅細胞從骨髓釋放入外周血,此現象同時反映了紅細胞生成速度的加快。因此,有文獻認為此種變化比RET的變化有更重要的意義。
從表3可見,不同原因引起的貧血、貧血的不同時間里的外周血中的HLR的值相差很大,總體來看以溶血性貧血的結果最高,從高到低依次為溶血性貧血、急性失血、慢性貧血、白血病和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時最高可達8.79%,白血病治療時可低至0.06%。急性失血之初可高達5.47%,2 d后可降至0.38%;調查中還顯示HLR隨著血紅蛋白的升高而下降。白血病和再生障礙性貧血的HLR則接近于正常人的參考范圍。有資料分析了LFR、MFR和HFR3個參數在不同的貧血情況下的差異,本文調查分析的HLR結果與之相接近。HLR與IRF的值增大均表示不成熟的網織紅細胞增多,因此兩者有一定的相關(r=0.701 2)。
MSCV為正常紅細胞在網織紅細胞分析過程中的體積改變。正常的紅細胞呈雙凹盤狀形態,儀器在分析網織紅細胞時,為了更加準確的檢測細胞中的網狀物(RNA),使用了既使紅細胞膨脹增大成球型,又不至于脹破的低滲液體-透明劑。因此正常的情況下,MSCV的值應該比MCV值大。當出現MSCV的值比MCV值小或接近時,表明已有部分的紅細胞脹破而在液體的壓力下呈現皺縮。調查中顯示貧血的標本比非貧血的標本較多出現該現象,表明貧血標本中多有紅細胞膜結構功能異常的情況。因此,MSCV參數與MCV結合起來觀察,似可以初步了解、區別貧血的不同病因,即貧血僅僅是單純的失血引起,還是屬于或伴有紅細胞膜的結構功能的異常,使紅細胞破壞增多所致。該參數的應用價值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探討。
參考文獻
[1] 張大蓮,孔繁林,等.網絡紅細胞參數在貧血疾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現代檢驗醫學雜志,2008,23(4):10-12.
[2] 李艷,夏紅,梅四青.新編臨床檢驗雙向實用手冊.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74-75.
[3] 叢玉隆,王淑娟.今日臨床檢驗學.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5-24.
篇9
關鍵詞:重視影像技術;成像方法;研究
近年來,醫學影像設備的不斷革新以及相關技術的升級,影像設備的功能也較以往強大很多。縱觀醫學影像學的發展沿革,總體影像技術成像方法也在發生著變化。在這種情況之下,從事醫療影像技術工作的相關人員要不斷強化自身的臨床醫學知識與影像技術知識、技能,跟上現代醫學影像技術的快速發展。
1 影像技術成像方法概述
1.1影像技術成像方法及其研究背景 從技術原理的角度來分析影像技術成像方法有一定的實踐價值,能夠幫助相關的影像技術操作的醫療工作者更熟悉該技術應用的機理,從而依據影像技術得出更加精準的診斷結論。近幾年來,我國醫學影像檢查技術體系當中已經涌現出很多種類,包括X射線、超聲、CT以及核磁共振等影像檢查技術手段,為醫療領域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1]。從總體情況來看不同的影像技術在成像原理及其方法方面存在著一些異同,因此,將其應用到不同醫療診斷科室之中,有著一定的理論依據。從現實的角度來看,作為從事醫療機構影像診斷工作的醫務工作者,需要在臨床實踐過程中逐步掌握各種類疾病在不同成像技術和檢查方法中的異常表現及其診斷要點,從而進一步了解和比較不同成像技術的應用優勢,明確將各類型影像技術成像方法作為診療依據的優勢與劣勢,進而得出更精準的醫療診斷結果,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檢查服務。這樣一來,便極大地突顯出現代影像技術成像方法的實踐價值與社會意義。
1.2影像技術成像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 醫學影像技術也可以稱其為醫學影像學,它指的是專業的內科或外科醫生用來診斷肉眼無法直接觀察到的身體部位的技術,從而提升臨床醫療診斷的精準度。通常我們所熟悉的影像技術為X光、超聲等,這些技術的成像方法及其原理有所不同。在進行X-射線成像時,實際應用到的成像方法是"平面"和"斷層",其基本技術模式為"模擬"與"數字",而核醫學成像方法還需要用到"正電子湮滅成像"模式,超聲成像的原理為"杜普勒成像",往往通過黑白以及彩色兩種方式來成像的。就以X射線成像的基本原理來看,當該類型射線穿過某一具象化的物質時,部分光子被吸收,其強度呈指數趨勢衰減,此時,未經吸收的光子穿過物體后被檢測設備所接收,這樣便形成了圖像[2]。
在以往,菲林影像技術是利用感光材料銀化學感光物成像的,現代的醫學影像技術是基于以往的技術手段之上升級而來的,尤其是數字化成像設備的出現,使得基于先進技術方法的放射科室無需在暗室之中進行影像操作。實質上,普通的X線的攝影經歷了諸多借鑒的演變,最開始的影像成像技術方法是"屏-膠"體系,并在技術升級后,轉換為暗室技術,后來,直至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涌現了數字化攝影技術以及激光打印膠片技術等等,這些不同種類的影像技術成像方法為現代醫學注入了活力[3]。醫學成像技術可以作為一種極佳的醫療輔助手段用于診療以及疾病治療的過程中,相關技術方法也可以被應用于生命科學項目的研究過程之中,促進我國整體醫療水平的提升。
2 不同的影像技術成像方法的實踐特征及其優勢研究
在醫療診斷臨床過程中了解到,針對不同的人體系統以及解剖部位,需要使用不同類型的影像技術成像方法。實際上,由于各種類型的成像技術的原理及其所呈現出來的圖像特征較為不同,所以在利用其給出醫療診斷結果的依據也有所不同。所以,需要根據所要診斷的醫療項目,來選擇診斷價值較高的影像技術成像方法來輔以臨床醫療決策。
2.1深入了解各類型影像檢查技術成像方法的特點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在進行影像學檢查時,不同的成像技術的綜合應用較為關鍵,因為往往一種影像技術成像方法并不能精準地判斷出患者的疾病種類及其病變的特征,所以,需要憑借臨床經驗以及技術診療方法來進一步確定醫療結論。多項影像技術成像方法的綜合運用,能夠提升臨床診斷的效率及其質量。事實上,選擇科學的影像檢查方法是在了解各類型技術手段的基礎上而來的,就比如,呼吸系統疾病檢查最恰當的醫療檢查方法則是X線胸部攝影結合CT掃描,選擇最佳的影像檢查技術,不僅能夠節約檢查時間,還能夠降低患者疾病醫療檢查的經濟成本。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需要醫療機構當中相關技術人員的助力,技術人員不僅要不斷吸收新的技術知識、理論知識等,還要深入研究成像技術的成像方法,進而提升醫療診斷的精度,使其診斷結果更具價值。
2.2關鍵影像技術的成像方法及其實踐效能分析 從臨床診療以及影像技術操作的工作經驗來看,進行"核磁共振成像"所得出的診療結果更為精準,因為這種技術是應用于人體內部結構的成像,是一種具備劃時代意義的醫學診斷技術。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手段的應用過程中,融合了快速變化的梯度磁場的應用,從而提升了核磁共振成像的速率,使得"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手段更廣泛地應用在醫療臨床診斷以及類似項目的科學研究領域之中,促進我國醫療科學診斷方面的快速發展。此外,以"CT成像"方法的原理來分析,該技術手段的檢查較為快捷,將其應用在CE結腸成像診斷等項目中,具備較高的實踐價值,因其不會對患者的身體狀況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較為精準地顯示出患者腸管病變的基本情況,有利于及時進行病患診療處理。
總之,通過針對影像技術成像方法的深入了解,能夠明確這樣一個現實問題,對于醫療領域而言,某一疾病的臨床檢查處理,需要確定所應使用的成像技術后,在進一步選用恰當的檢查方法來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臨床診斷的準確度要高很多,這樣能夠保證所給出的醫療診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有助于我國醫療健康服務質量的提升。另外,從事相關工作的技術人員,要不斷補充自身的臨床知識以及影像診斷知識,掌握必要的影像技術成像方法,并能夠靈活地運用不同類型的技術方法,從而更好地駕馭影像技術手段來為現代醫療領域服務。
參考文獻:
[1]武林會,趙會娟,易茜,等.用于提高成像靈敏度的區域DOT/FMT混合成像方法[J].光學學報,2013,10(10):109-113.
篇10
[關鍵詞]臨床醫學;CT檢查;病理診斷
醫學影像包括X線、CT、MRI等多種檢查手段,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進步,臨床診療對各種檢查手段的依賴性越來越大,由于不同醫學影像技術有其各自的特點,在應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異,CT影像在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適用于多種疾病的臨床診斷和病情評估[1]。對2015年1月—2016年1月間該院診治的55例結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CT影像的臨床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診治的結腸癌患者55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癥狀為主訴,其中男性36例,女性19例,年齡39~61歲,平均年齡為(49.2±3.6)歲;經CT等檢查確診及病理診斷證實,符合WHO關于結腸癌相關診斷標準,均接受手術治療,其中乙狀結腸癌19例(占34.5%),降結腸癌16例(占29.1%),升結腸癌13例(占23.6%),橫結腸癌7例(占12.7%),對于合并嚴重慢性全身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以及其他腫瘤疾病患者予以排除。
1.2CT診斷
經CT檢查并確診,術前禁食,清洗腸胃,保留灌腸,所用藥物為泛影葡胺(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3021314),初次使用在再次使用劑量分別為900mL、1000mL;行常規腹部及增強掃描,取仰臥位,所用儀器為64排螺旋CT掃描儀(LightspeedVCT),全腹部螺旋容積掃描,適當擴大范圍,層厚和時間分別為1.0cm、6s左右;再行增強掃描,所用造影劑為碘海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83570)或碘帕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53103),肘靜脈快速注入血管內,速率為4.0mL/s,達到閥值后,行動態三期掃描,容積和多平面重建,對獲得圖像進行后處理,綜合分析血管情況。
1.3評價標準
術后留取患者部分病變組織,鏡下查看病理變化,對可疑復況進行病理分析,根據TNM分期標準,對癌變及進展情況進行評估,以T表示原發腫瘤,分為無法評估、無明顯證據、原位癌、腫瘤侵襲黏膜下層、固有肌層、漿膜下和漿膜層等情況,依次以Tx、T0、Tis、T1、T2、T3和T4表示;以N表示淋巴結,分為無法評估、無轉移、存在1~3、≥4的區域轉移,依次以Nx、N0、N1和N2表示;以M表示遠處轉移,分為無和有兩種情況,分別以M0和M1表示[2]。納入患者均接受為期6個月的隨訪觀察,記錄術前CT診斷和術后復發CT檢查的陽性和陰性,與病理切片結果進行對照分析。
1.4統計方法
運用spss18.3統計學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結合病理診斷結果,術前CT診斷準確率為85.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隨訪結果顯示,復發17例,CT檢出88.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CT影像診斷是指通過掃描獲得多層次圖像并在此基礎上對疾病做出診斷,該檢查技術適用于多種疾病的診斷,具有分辨率高、操作便利、無創等諸多優點,CT掃描成像為三維圖像,也可為疾病鑒別診斷提供參考依據。結合臨床醫學實踐,CT影像診斷在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血管疾病、頭頸部、胸部等疾病診斷中均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以胸部疾病為例,通過增強掃描可清晰顯示縱膈、肺門腫塊以及淋巴結增大等情況,對于中晚期癌細胞的診斷以及轉移、侵潤等情況,均可通過圖像顯現出來,CT掃描對實質性器官的成像效果較為理想[3]。值得注意的是,CT影像技術對早期癌變的診斷可能存在漏診、誤診情況,需要聯合其他影像檢查手段,多項影像技術在臨床醫學診斷中的聯合應用價值更是受到了廣泛的認可。從醫學影像臨床使用情況來看,具有專業獨立性和互補性兩大特點,CT等影像技術有其自身系統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巧,同時相互之間又存在緊密的聯系、聯合應用有助于提升影像診斷水平,這對于CT影像技術的拓展應用也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4]。在臨床診斷中,CT等影像技術對不同疾病的檢查結果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即各自有其自身的優勢的局限性,任何一項影像技術都不是萬能的,影像技術的選用還應考慮到適用性和經濟性,即需從多方面入手[5-6]。CT影像技術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常規檢查中,所需的費用較高,多次檢查的輻射較大,對于一些特殊患者,如孕婦,應酌情考慮使用,避免因濫用引發不良反應[7]。有關CT影像診斷在臨床醫學中應用效果的研究報道較多,宋澤[8]對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照CT影像檢查結果與手術病理診斷結果,急性水腫型和出血壞死性型的診斷準確率合計為97.5%,CT影像診斷在急性胰腺炎中的應用價值得到充分證實。CT影像技術在多種疾病診斷及鑒別診斷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一些重癥疾病檢查中應用較多,該次研究中,選取55例接受手術治療的結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術前經CT影像常規腹部及增強掃描檢查,與病理診斷結果對照,T分期27例,N分期19例,M分期9例,術前CT檢查的診斷正確率合計為85.5%,可見CT影像在術前癌變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準確度;隨訪觀察結果顯示,術后復發17例,不同分期CT檢查的診斷正確率合計為88.2%,提示CT影像在癌變術后復發診斷中仍可獲得較高的準確度。與上述報道相比,該次研究中CT影像技術在術前和術后腹部疾病診斷中所獲準確率相對較低,分析認為主要受到多種疾病表征相近影響,但是總體診斷效果及其在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還是值得肯定的。綜上所述,CT影像技術的廣泛應用是臨床醫學進步的一大標志,該檢查手段能夠清晰且詳細地反映病變情況,可為臨床診療提供可靠的參照依據,結合臨床實際情況,應用CT影像技術,有助于提升醫療診斷水平。
[參考文獻]
[1]宋照亮,王錫明,紀曉鵬,等.128層螺旋CT低管電壓聯合低對比劑技術在下肢動脈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4,10(4):595-598.
[2]FranzBuchegger,ValentinaGaribotto,ThomasZilli.Firstimagingresultsofanintraindividualcomparisonof11C-ac-etateand18F-fluorocholinePET/CTinpatientswithprostatecanceratearlybiochemicalfirstorsecondrelapseafterprostatectomyorradiotherapy[J].EuropeanJournalofNuclearMedicineandMolecularImaging,2014,6(12):411.
[3]韋志武,吳書信.多排螺旋CT在急性肺動脈栓塞影像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學工程,2014,17(7):131-132.
[4]DevangOdedra,JoergBlobel,SaadAlHumayyd.Imagenoise-baseddoseadaptationindynamicvolumeCToftheheart:doseandimagequalityoptimisationincomparisonwithBMI-baseddoseadaptation[J].EuropeanRadiology,2014,9(15):241.
[5]袁立華.CT影像診斷在臨床醫學中的應用價值[J].中外醫療,2013,35(1):12.
[6]赫明鋒.醫學影像技術在醫學影像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10(3):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