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工藝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5 01:30: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處理工藝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通過降低熱處理的工藝溫度能有效減少由此產生的變形。降低工藝溫度,能相對減少工件的高溫強度,并增強其塑性抗力以及抗應力變形、抗淬火變形、抗高溫蠕變的能力。降低工藝溫度,還能夠減少工件加熱、冷卻的溫度區間。溫度區間減少后,由熱處理引起的各部位溫度的一致性也會增強,而溫度的不一致性正是引起工件組織應力和熱應力的根本原因,隨著溫度不一致性減少,由此而導致的變形也會相應減少。此外,在降低工藝溫度并縮短工藝時間的情況下,將縮短工件的高溫蠕變時間,從而減少變形??茖W合理的熱處理工藝是減小熱處理變形的關鍵因素。由圖1可以看出,在650%球化退火后的硬度梯度和740%球化+680%等溫處理的硬度梯度結果相近,未經球化退火的齒輪的硬度較前兩個低。這是因為球化退火可使淬火后滲層表面殘留奧氏體量減少,從而提高了齒表面硬度,因此20CrNi2MoA鋼齒圈滲碳后應采用球化退火工藝,同時為減小熱處理變形,在650℃球化退火效果更好。
2變形的其他影響因素及減小措施
2.1預備熱處理在熱處理過程中,有可能引起內孔的變形增大,如存在混晶、大量索氏體或魏氏組織以及過高的正火溫度。因此需要對正火溫度進行控制,也可以采用等溫退火的方式來對鍛件進行處理。金屬最終的變形量與很多因素有關,如淬火前進行的調質處理以及退火和正火。金屬產生變形進而導致金屬組織結構也發生變化。研究和實踐表明,為使金屬組織結構均勻,在進行正火處理時采用等溫淬火是一種有效的減小其變形量的措施。
2.2運用合理的冷卻方法金屬淬火后冷卻過程的控制也是必須考慮的一個因素。淬火后采用油進行冷卻,因此其變形直接受到油的冷卻能力的影響。通常來說,熱油淬火產生的變形小于冷油淬火,一般控制在100+20%。同時,變形還受到淬火的攪拌方式和速度的影響。在進行金屬熱處理時,金屬產生的應力及模具的變形與冷卻的速度和冷卻的均勻程度有關。過快的冷卻速度和不均勻冷卻都會導致應力及模具變形的增大。因此,應盡量采用預冷,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應保證模具的硬度要求。為減少熱應力和組織應力,可以選用分級冷卻淬火,這種方式對形狀復雜的工件十分有效,能顯著減少其變形。采用等溫淬火的方式,則適用于十分復雜并且有較高精度要求的工件,能使金屬變形顯著減少。
2.3零件結構要合理改善零件的結構是減少熱處理變形的關鍵環節。經過熱處理后的工件,其厚度不同的部分冷卻的速度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滿足工件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應使工件的厚度差別不能過大,盡量使零件的截面均勻,減少由應力集中導致的過渡區的畸變和開裂現象。保持結構與材料成分和組織的對稱性,避免尖銳棱角、溝槽等。此外,采用預留加工量的方式也是減少厚度不均勻零件變形的有效方式之一。
2.4采用合理的裝夾方式及夾具通過采用合理的裝夾方式和夾具,能夠使工件獲得均勻的加熱和冷卻,從而減少熱應力以及組織應力的不均,有效減小熱處理導致的工件變形。
2.5機械加工工件的加工通常需要經過很多道工序,如果熱處理加工是最后的工序,則應控制其畸變的允許值,使之滿足圖樣規定的工件尺寸。依據上道工序的加工尺寸來對畸變量加以確定,因此掌握畸變規律尤為重要,為使熱處理導致的畸變處于合格的范圍,在進行熱處理前應對尺寸進行預修正。如果熱處理是中間的工序,機加工余量和熱處理畸變量之和即為熱處理前的加工余量。導致熱處理變形的因素多而復雜,因此相較于機械加工余量來說,熱處理的加工余量不易確定,在實際加工中應留出足夠的加工余量用于機械加工。
2.6采用合適的介質在熱處理的過程中,介質的選擇也十分重要,應選擇有利于減小變形量的介質。研究和實驗表明,硬度要求相同的情況下,采用油性介質是更好的選擇。不同介質具有不同的冷卻速度,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同油性介質相比較,水性介質的冷卻速度較快。此外,水溫的變化也會對介質的冷卻性能造成影響,其變化對油性介質冷卻特性產生的影響較小。熱處理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水性介質淬火后會產生相對較大的變形量。
3結束語
篇2
1、除油除銹
優質的磷化膜只有在徹底去除了油物、銹、氧化皮等異物的工件表面上形成。因為殘留在工件表面的油污、銹蝕、氧化皮等會嚴重阻礙磷化膜的生長。此外,還會影響涂層的附著力,干燥性能、裝飾性能和耐蝕性能,徹底去除這些異物是磷化的必要條件。
除油和除銹是磷化之前的兩個基本工序,相對而言,油比銹的危害性大,而且有油的工件直接影響除銹速度,所以,除銹應在除油的基礎上進行,但對于油少銹多的工件也可以將除油與除銹兩個基本工序合二為一,在一個槽中同時完成除油除銹工序,可縮短生產線,降低設備和廠房投資費用,但處理質量不如分槽好,對要求不高的場合可采用。采用此工序后,除油劑也應選擇酸性藥劑和除銹劑配套使用。除銹仍采用鹽酸,鹽酸除銹速度快,除銹干凈徹底,對氧化皮也有很好的去除功能,且又是常溫使用,弊病是鹽酸除銹酸霧較大,有害健康,環境污染嚴重。隨著的,環境保護和勞動條件的改善已成為人們共同關心的。因此,在選擇藥劑時應考慮環境保護的需要。所以選擇除油劑時要求配制簡單,去污能力強,不含常溫下難清洗的氫氧化鈉,硅酸鹽,OP乳化劑等成分,常溫下易水洗,不含毒性物質,不產生有害氣體,勞動條件好;選擇除銹劑時要求內含促進劑,緩蝕劑和抑制劑,能提高除銹速度,防止工件產生過腐蝕和氫脆,能較好的抑制酸霧。尤其值得重視的是酸霧抑制,酸洗除銹過程中產生的酸霧,不僅腐蝕設備和廠房,污染環境,而且可引起人們牙齒腐蝕,牙結膜發紅,流淚,疼痛,咽喉干燥,咳嗽等癥狀,所以,有效抑制酸霧,不但是環保的需要,還是本單位自身的需要。
考慮上述要求,經篩選,除油和除銹劑我們采用了
祥和磷化公司的XH-16C除油除銹添加劑與驗算配制而成,常溫下使用,處理時間10-30min,它能提高除銹速度,防止工件產生過腐蝕和氫脆,能較好的抑制酸霧。
配方:XH-16C4%+HCL(35%)60%+H2O
2、水洗
除油除銹后的水洗,雖然屬于涂裝前的輔助工序,但同樣需引起足夠的重視。除油除銹后工件表面易附著某些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及CL-等。這些物質若清洗不徹底,就可能引起磷化膜變薄,產生線狀缺陷,甚至磷化不上。因此,要提高除油除銹后的水洗質量。須經多次漂洗,采用兩道水洗,時間1-2min,并經常更換清水,保證清水PH值在5-7值之間。
3、磷化
所謂磷化,是指把金屬工件經過含有磷酸二氫鹽的酸性溶液處理,發生化學反應而在其表面生成一層穩定的不溶性磷酸鹽膜層的,所生成的膜稱為磷化膜。磷化膜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涂膜附著力,提高涂層耐蝕性。磷化的方法有多種,按磷化時的溫度來分,可分為高溫磷化(90-98℃),中溫磷化(60-75℃),低溫磷化(35-55℃)和常溫磷化。
為提供良好的涂裝基底,要求磷化膜厚度適宜,結晶致密細小。
中、高溫磷化工藝,雖然磷化速度快,磷化膜耐蝕性好,但磷化膜結晶粗大,掛灰重,液面揮發快,槽液不穩定,沉渣多,而低、常溫磷化工藝所形成的磷化膜結晶細致,厚度適宜,膜間很少夾雜沉渣物,吸漆量少,涂層光澤度好,可大大改善涂層的附著力、柔韌性、抗沖擊性等,更能滿足涂層對磷化膜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一直認為磷化膜厚,涂裝后涂層的耐蝕性高,磷化膜本身在整個涂裝體系中并不單獨承擔多大的耐蝕作用,它主要起到使漆膜具有強粘附性,而整個涂層系統的耐蝕力則主要取決于漆膜的耐蝕力以及漆膜與磷化膜的優良配合所形成的強粘附力。
磷化液一般由主鹽、促進劑和中和劑所組成。過去使用的磷化液,大多采用亞硝酸鈉(NaNO2)作促進劑,效果十分年、明顯,但在NaNO2在磷化液中有很大危害:一是磷化液的穩定性,NaNO2在酸性條件下極不穩定,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分解了。因此,不得不經常添加。NaNO2的這種特性,往往引起磷化液的主鹽不穩定,磷化液沉淀較多,磷化膜掛灰嚴重,槽液控制困難,磷化質量不穩定;二是NaNO2是世界公認的致癌物質,長期接觸危害人體健康,環境污染嚴重。解決的方法:一是減少NaNO2的用量;二是尋找替代物。
配方:XH-1B4%+H2O
4、鈍化
磷化膜的鈍化技術,在北美和歐洲國家被廣泛,采用鈍化技術是基于磷化膜自身特點決定的,磷化膜較薄,一般在1-4g/m2,最大不超過10g/m2,其自由孔隙面積大,膜本身的耐蝕力有限。有的甚至在干燥過程中就迅速生黃銹,磷化后進行一次鈍化封閉處理,可以是磷化膜孔隙中暴露的金屬進一步氧化,或生成鈍化層,對磷化膜可以起到填充、氧化作用,使磷化膜穩定于大氣之中。
篇3
本試驗對3種工藝處理后Fe-Co合金的磁性能進行了比較,具體見表1。3種熱處理工藝的具體制度分
別為:真空熱處理真空度優于10-2Pa,隨爐升溫,到溫后保溫2h,氬氣淬火,冷卻速度300℃/h。氫氣保護熱處理加熱爐到溫后將加熱容器馬弗罐入爐,零件到溫后保溫2h,罐體出爐空冷至200℃,全程高純氫保護,氫氣露點低于-40℃。氫氣保護磁場熱處理加熱爐到溫后將加熱容器馬弗罐入爐,零件到溫后保溫1.5h后施加環形磁場,保持0.5h后磁場停止,罐體出爐空冷至200℃,全程高純氫保護,氫氣露點低于-40℃。從表1可以看出,和真空氣淬工藝相比,氫氣保護處理可以明顯提升材料的磁性能,施加磁場后效果更加顯著。但隨熱處理溫度的升高,磁場作用下降,840℃時磁場基本不起作用。圖1比較了740℃溫度下,Fe-Co合金經氫氣保護熱處理及氫氣保護磁場熱處理后的磁化曲線和磁化率曲線。可見,材料在磁化過程中,外磁場達到200A/m時,氫氣保護磁場處理及氫氣保護處理合金的磁感應強度分別為1.6T和1.4T;外磁場達到400A/m時,二者的磁感應強度分別為1.9T和1.7T,這表明磁場熱處理使得合金在低磁場下就具有較高的磁感應強度。氫氣保護處理主要是通過氫氣在高溫下和材料的C、S等雜質元素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氣相化合物并排出爐外,從而達到凈化合金的目的,隨著溫度的提高,原子擴散速度加快,凈化作用得到提升;磁場處理主要通過干涉熱處理過程中材料組織的變化,如形核、晶化、晶粒長大過程,使之在磁場方向上形成一定的織構。這種織構的形成機理,目前認為是在組織變化過程中原子擴散受磁場影響,在磁化方向上形成了能量最低狀態,并在隨后的冷卻過程中保持下來,隨著溫度升高,原子擴散容易,磁性織構容易形成,對于磁性能的提升有益,但溫度繼續升高并接近居里溫度,原子磁矩排列趨于紊亂,磁場作用反而下降。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高強Fe-Co軟磁合金熱處理的試驗結果符合這些原理,從應用需求角度出發,熱處理溫度的提高會降低材料強度[8],為了確保材料強度達到1000MPa,一般熱處理溫度不宜超過760℃,所以磁場處理成為優化材料磁性能的首選工藝。
2磁場熱處理
由于磁場熱處理對高強Fe-Co合金性能影響顯著,因此,對不同保溫溫度、充磁時間和磁場強度等參數進行了研究,結果見圖2。從圖2可以看出,熱處理溫度對磁性能的影響明顯,隨溫度升高磁性能上升,這和常規熱處理結果是相同的;保溫時間對磁性能的影響相對較弱,隨保溫時間的延長磁性能上升,到2.0h后則基本不變,這和常規熱處理結果基本一致;充磁磁場強度對磁性能的影響不強烈,隨磁場增加,磁性能增加,150A之后變化不大,150A時產生的有效磁場為1330A/m。
3降溫速率
由于Fe-Co軟磁合金在730℃附近存在無序-有序化轉變,導致性能惡化,所以1J21、1J22等Fe-Co合金熱處理工藝中,必須控制降溫速率,通常是在730℃以上緩冷,730℃后快冷。如前所述,高強Fe-Co軟磁合金的熱處理溫度區間一般低于760℃,處于敏感區間,降溫制度對材料性能的影響至為關鍵。為此,利用真空氣淬設備對降溫速率可控技術,研究了不同降溫速率對高強Fe-Co合金性能的影響,結果如表2所示。從表2可見,降溫速率對材料的性能具有一定的影響,但總體變化不大。從數據對比來看,降溫速率為150℃/h和600℃/h時,力學性能略低,但磁性能和其他樣品差別不明顯。前者可以認為是無序-有序轉變的結果,后者則應該和過快冷卻造成的內應力有關。為了評估Fe-Co合金添加元素對合金升、降溫過程的影響,采用DSC測量了750~1050℃的差熱曲線,如圖3所示。3種Fe-Co軟磁合金中,1J21含V元素1.2wt%左右,1J22含V元素2.0wt%左右,而高強Fe-Co合金除含V元素2.0wt%外,還添加了Nb、Cr等其他元素。從圖3可以看出,隨著添加元素含量的增加,居里點(以極值點數值定義)呈下降趨勢,但升溫和降溫過程表現不同,升溫過程居里點相差不多,為964~972℃,降溫過程居里點相差較大,為867~926℃,而且放熱/吸熱峰寬也隨著增大。這說明添加元素的增加,合金的居里轉變滯后程度增加;降溫過程的影響更加顯著,表明添加元素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對磁疇的釘扎。無序-有序化過程同樣受添加元素的影響,從居里點的變化來推斷,高強Fe-Co合金的無序-有序轉變會受到更大抑制,這也是降溫速率對性能影響不大的主要原因。從以上試驗結果來看,300~600℃/h的降溫速率都適用于高強Fe-Co合金熱處理的冷卻。
4結論
篇4
論文關鍵詞:超濾膜,組合工藝,飲用水處理
與常規處理工藝相比,超濾具有出水水質穩定,占地面積小,能耗及維護成本相對較低等優點,加之膜造價的不斷降低,超濾技術已成為替代傳統處理工藝的適宜選擇。但是,由于超濾膜的截留相對分子質量較大,單純超濾工藝去除溶解性有機物的效果不佳,易造成膜污染、膜通量降低等問題。因此,超濾膜常與其他工藝組合,組成超濾膜組合工藝,以提高對溶解性有機物的去處效果?;炷?超濾、常規處理/超濾和活性炭/超濾等工藝是最為常用的超濾膜組合工藝,在飲用水處理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1混凝/超濾組合工藝
混凝工藝通過電性中和、卷掃、吸附架橋等作用可改變原水中懸浮顆粒的尺寸分布,從而增強了超濾膜不能去除的小顆粒和溶解性污染物的去除作用。此外混凝還可改變顆粒物的表面電性,使濾餅層不會緊密附著在膜表面。因此,采用混凝作為預處理,可與超濾工藝形成互補,降低膜過濾阻力,提高對低分子有機物、無機物和無機離子等污染物的去除率[1,2]。
混凝/超濾組合工藝一般可分為兩類,一是將混凝形成的礬花去除后進膜過濾,二是不去除礬花直接過濾,即在線混凝/過濾工藝。比較而言,后者的預處理流程較為簡單,且基建費用較低,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1,3]。
1.1混凝/超濾工藝的處理效果
1)對濁度及微生物的去除
混凝/超濾組合工藝對濁度及微生物的去除效果在眾多研究中都予以了肯定。一般情況下,混凝/超濾工藝出水可保持在0.1NTU以下,且出水水質穩定,出水水質明顯優于常規處理工藝。
從表1中可以看到,不同水質的原水,不同的混凝劑,經過混凝/超濾工藝后的出水濁度都能穩定在一個較低的水平。
表1 混凝/超濾工藝對濁度的去除效果
序號
原水濁度(NTU)
出水濁度(NTU)
混凝劑
參考文獻
1
12.3~26.9
<0.1
聚合氯化鋁
[1]
2
16.3~75.5
<0.1
聚合氯化鋁/硫酸鋁
[4]
3
3.0~18.0
0.057~0.13
氯化鐵
[5]
4
6.17~8.54
<0.3
篇5
1.1沉淀法
沉淀法是化學方法中的一種,在對汞廢水的處理中效果較為明顯,且具有可行性。一般使用促進沉淀發生的催化劑為Na2S,應用效果為:Hg2++S2—HgS下降。沉淀法是對工業生產中含汞廢水的酸堿值進行改變,將其控制在9-11之間,Na2S的增加量是基礎增加量的5-20,將兩者進行綜合,添加質量數值為0.01%-0.03%的無機凝結劑,在沉淀之后進行濾除清澈的部分,這種沉淀法能夠降低廢水中汞的濃度。
1.2交換法
交換法是進行離子樹脂之間的交換,將這種方法使用在汞廢水的處理中,能夠有效的進行汞含量的處理,特別是堿性較大的陰性離子進行交換樹脂以及擁有選擇性的綜合樹脂,交換的時間短,較少污染能力較強,擁有良好的化學穩定性,體現出這種方法的有效性。交換法是將幾種樹脂裝柱組成廢水凈化系列,這樣含汞廢水通過幾個交換柱后,出水中檢驗不出來汞。
1.3加熱法
加熱法是進行蒸發然后使物體被濃縮出來的方法,蒸發的晶體是蒸發的催化劑,促使溶液溶解速度不平衡達到平衡,不間斷的進行蒸發流程,把多余的溶液物質進行結晶分析的過程,適用于溶解的速度會因為溫度的變化不發生較大變化的物質。蒸發結晶的安裝設置由七部分組成,分別是:兩個加熱空間;兩個分離空間;表層制冷機器;真空泵;離心作用的機器。將含汞廢水的酸堿值調節到酸堿度適中的之后,使用兩種加熱空間和兩種分離空間的蒸發法進行處理。廢水中的物質在第一個加熱空間和第一個分離空間中沒有形成結晶,但可以增強蒸發效果,促使在第二個加熱空間和第二個分離空間中出現結晶,因此,加熱法可以有效的進行汞廢水的處理,使廢水中的汞含量去除率達85%以上。
1.4電解法
利用微電解技術進行廢水除汞,主要是在微電解的流程中加載金屬物質和其他增加物,通過水環節產生化學反應,汞就會被分解出,再通過濾除環節就可以去除掉廢水中的汞,減少污染現象。在進行微電解除汞時,酸堿值要適中,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需要在反應器中放置半個小時,經過微電解的環節和處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廢水中的汞含量,使汞含量達到廢除處理的要求。
2電石法聚氯乙烯含汞廢水處理
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是氯乙烯單體,在過氧化物中的誘發劑,曾經是全世界生產數量最大的一般塑料,應用非常廣泛,比如:工程材料、生活用品、電線管道、包裝材料等。據相關資料和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的聚氯乙烯生產數量達到1300萬噸,一種電石法聚氯乙烯的生產數量就有1000萬噸,對汞的利用率較大,占整個中國使用汞總量的80%以上,使用汞的流程主要有以下七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廢汞催化劑;去除催化劑中的廢水;轉化器中的活性炭去除汞含量;溶解吸附汞;含汞廢水中的堿性物質;進行廢水除汞之后的廢水物質;除汞之后的流程。在氯乙烯單體的生成環節中,由于氯化汞會因為溫差變大,從固體形態不經過液體形態直接變成氣體形態,造成汞的浪費,剩余大量的汞滯留在廢水的催化劑中,在直接有固體形態轉變到其他形態的過程中,浪費的汞會順著某些物質反應形成的粗制氯乙烯氣體流入進之后的廢水凈化體系中,出現一連串的含汞物質。在電石法聚氯乙烯制造業中含汞廢水中的汞濃度較高,但是水量卻較少,為了去除其中的汞含量,可以先使用沉淀法,降低廢水中的汞濃度,然后使用離子交換法,促使汞廢水的處理符合標準要求,這兩種方法,操作起來都比較方便且簡單,能夠有效的對電石法聚氯乙烯汞廢水進行處理,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可以促進工業進程的發展。
3結語
篇6
教育體制是教學的前提和保障。完善的教育體制可以為各科教學提供制度和系統保障。作用到初中歷史教學中,可以為歷史教學和學生意識、品質培養提供正確引導。就目前來說,初中歷史教育教學體制建設的主要內容有:建立健全教師工作、學習、管理機制,加強教師理想信念教育和教學能力培養,將能否做好本職工作、實施素質教育列為教師考評目標之一;建立一支強有力的德育工作隊伍,制定德育工作規章制度,有組織、有步驟地推進德育工作,營造濃郁的校園德育氛圍;頒布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條例,將品質、道德、責任感培養當作歷史教學的主要目標;生成初中歷史教學實踐機制,創新歷史教學方法,提高歷史教學學生品德、意識培養質量。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根據歷史教材內容進行教學改革,變靜態教育為動態教育,變灌輸教育為形象教育,切實發揮歷史學科在學生品質、意識培養方面的優越性。
二、因材施教,分類加強學生社會認知
教師按照一個標準要求所有學生,忽視學生個性差異和需求,是歷史教學中長期存在的問題。新課改要求教師必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年齡、認識能力、心智水平加強學生意識培養和品質教育。這就要求初中歷史教師根據低年級學生盲從、自覺性差等特點,開展愛國主義道理、責任感說服教育、榜樣典型示范教育和道德規范約束教育。而面對具有一定創新能力、辨別能力的高年級學生,歷史教師可以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合作教學等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歷史知識使用鍛煉,鼓勵他們通過知識歸納總結形成正確的責任認知和價值取向,進而實現學生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培養目標。
三、立足教材,深挖意識責任培養的素材
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優良的品質并非是生而俱來的,但是有效的后天教育卻可以激發個體身上蘊藏的巨大潛能,使之成長為一個品質優良的人。鑒于此,初中歷史教師可以采取一切有效途徑去培養學生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對于處于心智發展時期的初中生來說,許多人都有英雄情結和英雄崇拜心理,因此,教師可以立足歷史教材,深挖教材中有利于品德和意識培養的素材,用偉大人物的思想和事跡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堅強意志。如初中歷史教師可用衛青、霍去病、岳飛、戚繼光等人的英勇事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用勾踐臥薪嘗膽、司馬遷著史、蘇武牧羊等故事鼓勵學生磨煉自己的意志,敢于同困難作斗爭。當然,教師還可以運用現代網絡技術進行歷史影視資料、電子素材搜索和整合,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歷史情感養成和責任感培養提供有利條件。總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強化課程資源意識,因地制宜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深挖社會責任感培養素材,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多載體、多渠道培養策略
新課程背景下的歷史教學不僅不能局限于課堂和教材,還要教師有效拓展、利用各種資源、各種渠道、各種載體向學生傳遞更多的歷史知識,為學生情感和意志培養打下堅實基礎。就目前來說,可以利用的歷史教育資源有:歷史教科書、圖書館藏、網絡資源;社區和地方歷史資源,如歷史文化古跡、博物館、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時事報紙、國內外時政熱點、歷史影視資料等。而行之有效的歷史教育、學生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培養載體有:歷史教學課件、歷史圖文資料、校園德育文化活動、校史劇創編、校園網絡、板報、宣傳欄等。常用的學生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渠道有: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開放性作業、課外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公益活動、勤工助學、志愿服務等。總之,教師要對初中生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問題有清醒的認識,能夠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激勵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文化知識,鼓勵其樹立報效社會、報效國家的理想。
五、結語
篇7
淮南市天順生態養殖有限公司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區蘆集鎮秦圩村,公司占地4.67hm2,主要以種豬繁育和商品豬養殖為主。現有豬舍12棟,存欄母豬近500頭,每年為市場提供育肥豬10000頭以上。該養豬場實行雨污分離,豬舍采用干清糞方式,污水主要來自豬舍沖洗污水,日排污水約100t,總固體濃度(TS)為1.2%~1.5%。福州北環環保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根據淮南市天順生態養殖有限公司現狀、養殖規模,結合當地氣候條件及項目設計要求,建設紅泥塑料沼氣池500m3,貯氣袋200m3。
2工藝流程
該工程采用基于CSTR-ABR工藝的紅泥塑料畜禽污水處理技術。
3工藝技術
3.1前處理系統
前處理系統包括格柵、沉砂池、集水井、固液分離機、豎流式沉淀池、酸化調節池。由于采用干清糞方式,養豬場廢水包括豬尿、散落的飼料末和豬舍沖洗水,懸浮固體濃度(SS)、TS高,這些固體物質在系統中很難被降解,容易造成堵塞,對整個厭氧過程影響很大。所以,在廢水進入厭氧處理系統之前分離出廢水中的固體物質,能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SS、TS,從而減輕后續處理負荷,為高效的厭氧工藝創造了條件。該工程使用的固液分離機為全自動高效固液分離機,整機為不銹鋼結構,契型水切濾網配擠壓裝置,可實現全自動連續工作(啟動、過濾、壓干、中間洗網、停機時洗網),使用、維護方便。分離后液體部分進行厭氧發酵,固體糞渣可生產有機肥,有利于農作物的增產增收和生態農業的良性循環,同時又給養殖場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3.2厭氧處理系統
該厭氧處理系統系臥式半地下鋼砼結構,拱頂采用紅泥塑料覆皮。紅泥塑料覆皮氣密性好,安裝、拆卸容易,減輕了密封層施工的難度,且進出料方便。紅泥塑料作為厭氧發酵池覆皮,吸熱性能好,能充分吸收太陽能,提高厭氧發酵溫度和降解效率,產氣率高,并有抗腐蝕、抗老化、抗紫外線等優點。厭氧發酵槽采取前槽和后槽設計。厭氧發酵前槽為高負荷區,采用CSTR結構。根據進水的高懸浮物濃度和高有機濃度,采用多池并聯進水,以達到較合理的容積負荷。池底部設有沼氣攪拌裝置,使高濃度的有機廢水在前槽形成完全混合的狀態,以達到較好的去除效果。池頂部設有回流噴淋系統,以達到內循環攪拌及防止浮渣結殼。每級前槽末端頂部設有出水口,底部設有剩余污泥排放口、剩余污泥沉淀槽,剩余污泥沉淀槽底部設有排泥斜底和錐形排泥斗。厭氧消化過程中產生的沉渣通過剩余污泥排放口排到剩余污泥沉淀槽,沉淀后經污泥泵抽至污泥干化場,以降低厭氧后槽的負荷。厭氧發酵后槽為中負荷區,采用多級串聯的ABR結構。厭氧后槽每級均設有上下折流板,底部進水、上部出水,污水經過多次的上下折流,使污水中有機物與厭氧微生物充分接觸,有利于有機物的分解,保證較好的出水效果。
3.3沼氣凈貯供氣系統
該系統包括沼氣氣水分離器、沼氣脫硫裝置、沼氣卸壓裝置、貯氣袋、沼氣增壓裝置、沼氣貯壓裝置、沼氣阻火凈化分離器、增壓機房等。沼氣凈化采用低壓脫硫和高壓脫水技術,整套系統集中了低壓濕式柜和干式貯氣柜的優點,可廣泛應用于沼氣、天然氣的收集、貯存和應用,能實現可調恒壓供氣、容易控制、方便使用,用氣效果穩定。
4主要工藝技術特點
厭氧處理裝置大多采用砼體或鋼材制作,投資大,建造麻煩。砼制池體運行數年后容易出現裂縫,且不易進行改造;池內發酵溫度在25℃左右,屬于近中溫發酵,周期較長,而且溫差隨氣候變化較大,冬天產氣率很低。與砼體或鋼構沼氣工程比較,該沼氣工程主要特點如下:①紅泥塑料是一種改性塑料合金材料,具有成本相對較低、抗老化、耐腐蝕、阻燃、使用壽命長、吸熱性能優、拆裝方便等優點。②紅泥塑料貯氣袋為低壓干式柔性貯氣裝置,重量輕、施工簡單、安全可靠、使用壽命長,使用條件不受季節、氣候的限制,可根據需要隨時增減貯氣袋數量,安裝、拆卸、維修、搬遷方便簡單。③采用恒壓裝置可以確保沼氣壓力恒定,實現紅泥塑料厭氧發酵裝置無骨架支撐。整套系統實現可調恒壓供氣,方便使用,供氣穩定。
5工程效益
該沼氣工程建設遵循生態學和循環經濟發展原理,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利用養豬場糞污進行厭氧發酵,項目投產后可年處理豬糞污水約2.1萬t。年可產沼氣約5.5萬m3,沼氣可用于養殖場職工炊事和洗浴、仔豬舍保溫等,解決了養殖場的生產生活用能問題。沼氣的低位熱值為20924kJ/m3,標煤的熱值為29306kJ/kg,按沼氣熱利用率55%,標煤熱利用率25%計,年可節約8.6萬kg標煤。正常年可生產有機肥1.5萬t,按80元/t的銷售價計算,年有機肥銷售收入120萬元。污水經發酵產生的沼液,可用作果園、農田生態園灌溉用肥,不僅減少了化肥和農藥的施用量,還提高了農作物產量和品質。該沼氣工程的實施有效地處理了養殖場糞污,實現了養殖糞污的資源化和綜合利用,減少對周圍環境的污染,改善了生態環境,增加了優質可再生能源的供應,促進農業、能源和環境可持續循環發展,對農村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6小結
篇8
論文摘要:英語習語中蘊含豐富的文化信息,例如宗教文化,神話故事,歷史,風俗觀念等。在翻譯的過程中,根據“對等理論”,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需要注意結合意義上的對等,以及美學功能上的對等。同時,為了防止文化缺失,還應該對部分特定的文化意象加以保留,以達到傳播文化的目的。
英語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語言,也是國際交流的載體。英語翻譯過程中,習語經常會給個譯者帶來障礙。習語的約定俗成的意思,一般是經過長時間的歷史發展后沉淀下來的,因此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該國家歷史,社會發展各個方面的影響。在翻譯英文文獻的過程中,習語由于其承載的文化信息和其約定俗成的意思,經常會給譯者帶來一定的理解困難或理解錯誤。本文將大致探討下英語習語中文化信息的類型,并初步探討怎樣處理這些文化信息以達到最佳的翻譯效果。
1英語習語中文化信息的類型
由于英語習語的形成經歷了一個較長的時間,受文化各個方 面的影響都會比較大,其中蘊含的文化信息,大致劃分,可以分為 以下幾類。
1.1宗教影響
許多英語國家都是基督教盛行的國家。許多和基督教有關的短語都進人了語言并且形成了約定俗成的意思。基督教的圣經中的語言和故事對英語語言,尤其是習語的發展,起了相當大的作用。比較簡單的價格例子是“thirty pieces of silver""Noah’sArk" "olive branch".
1.2希臘羅馬神話
希臘羅馬神話是西方文化的重要起源之一。許多習語一般都和這些神的名字故事相關。因此,這對于不熟悉這些故事的人來說會造成很大的理解障礙。比如時代雜志曾有報道“Nixon’sOdyssey to China".這就是巧妙化用了希臘神話中奧德賽的故事來指代一個充滿艱辛的開創性的旅程。
1.3文學典故
經典的文學作品除了以其藝術性感染世人外,還會以其獨特的人物和語言一代一代傳遞下來,從而豐富語言的發展。莎士比亞這一大文豪的貢獻尤其巨大。他的作品給英語語言注人了許多新穎生動的表達方式,比如在下面的句子中:"All the othergreatest powers want to have their pond of flesh of Turkey".這里的pond of flesh就是化用了《威尼斯商人》里面吝音鬼夏洛克向人討債欲置人于死地的陰險毒辣做法。
1.4歷史傳說
有些歷史事跡或人物由于代代相傳而融人了語言當中。比如短語“cross the Rubicon“指代的是凱撒大帝凱撕在公元49年,違反元老院的命令,率大軍渡過盧比肯河。他在大軍渡河前,下令燒掉所有的戰船,說:“般子已經擲出去了。"("The die is cast"),此舉使其軍隊士氣大振,最終戰勝了龐培的軍隊,奪取了羅馬。因此這個短語用于指代采取不可逆轉的行動,破釜沉舟。
隨著歷史的發展,近代的特定用語由于交流的加快往往能更快的融人語言,被人們接收特定的意思。比如二戰時候的”D-day",原來指的是二戰諾曼底登陸日,后來就也可以用來指代一個重要的計劃開始執行的日子。
1.5風俗習慣
不同國家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這不可避免的在習語中有所反映。第一類型與飲食有關。西方的主食是面包,因此有許多與面包有關的習語。"to take the bread out of one’ s mouth" "to eat the bread of idleness”就是典型的例子,反映了面包 在生活中的基礎作用。其次,由于生活及觀念上的差異,英語國 家與動物有關的習語也會與中國的有所不同。比如,"love me,love my dog".再比如,龍(dragon)這個動物的形象在西方一般都 是殘暴或者是邪惡的動物,這就與中國大相徑庭了。此外,對于 常見的顏色,中西方的認識也有一定的差異。比如,在英語中,"He seems quite blue today”意思是一個人心情不好。這與中文中 的顏色所代表的意思顯然沒有直接的對應關系。
2結合功能對等理論,探尋英語習語翻譯中文化因素的處理
2.1功能對等理論的基本內涵
功能對等理論即英語中的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這一理論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奈達。他對于翻譯中的對等概念做了 比較詳細的闡述。他自己的學說也經歷了一系列的發展過程,先后提出了形式對等((formal equivalence)和動態對等((dynamic equivalen閑兩個概念。前者在形式和內容上強調語言信息本身,后者則體現另一種譯文質量,即原文信息在接受語中得以傳遞,以至譯文接受者的反應與原文接受者的反應基本相同,此后為突出翻譯的交際功能井且避免誤解,奈達又用功能對等(functionalequivalence)代替動態等值提法。
奈達提出的“功能對等”概念,簡單來說是指用目標對等語再現源發語的信息。譯者著眼于原文的意義和精神而不拘泥于原文的語言結構,所以它并不是象有些人望文生義那樣的理解,是要譯文和原文完全一致。此理論強調的是目的語聽眾或讀者在理解和欣賞譯文時所作出的反應,與原文聽眾或讀者對原文的理解和欣賞所作出的反應基本上一致。可見,對等理論的范圍不僅是語言內部也還包括讀者反應。
2.2英語習語翻譯時必須達到的兩個層次的對等
功能對等理論對于英語習語翻譯中文化信息的處理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根據功能對等的內涵,所謂的對等其實并不局限于原文和譯文在字面的對比,而是主要從原文對讀者產生的效果和譯文對譯文讀者產生的效果之間來做一個對比,盡量達到一致。那么,從這種對比效果要達到一致,需要考慮哪幾個方面呢? 第一,意義理解方面要求,原文和譯文對各自的讀者傳達的意思應該是一樣的。但是在翻譯英語習語的過程當中,卻經常會有一些陷阱。譯者覺得自己在翻譯正確的意思,但卻有可能是望文生義。比如,英語中的”yellow pages",有人不假思索翻譯成“黃色報紙”,但事實上卻是指的黃頁是國際通用按企業性質和產品類別編排的工商企業電話號碼簿。
第二,美學價值方面的對等。比如音律方面的,有些詩句文章抑揚頓挫,讀來或慷慨激昂,或韻味深長,令人陶醉。從意象上看,有些修辭手法的運用,妙趣橫生,塑造的形象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絕。還有,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還會被激起各種情緒,或陶醉,或傷感,或痛恨,或惡心,這些都與文字的美學功能是分不開的。比如有很多節奏感很強的:"stuff today and suffer tomorrow""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 Birds of a feather flew together”等等,讀來朗朗上口;有些表述例如“as cool as a cucumber" "heart in one’ s mouth”則是生動形象。"Never show your face in this place again,you Judas",簡單一個詞,鄙夷的語氣呼之欲出。這些都是英語習語美學價值的的體現。
2.3文化信息的缺失
在用功能對等理論指導英語習語翻譯時,以上兩方面的對等都是極為重要的。但是有時候譯者為了譯文讀者能夠與原文讀者有對等的理解和欣賞,會不得不放棄原文的一些文化意象,而用譯語中熟悉的文化意象來代替,從而出現文化缺失現象。這種文化缺失就會影響原作整體內容的傳達,甚至會影響對原作意境及其人物形象的把握,還會造成文化專屬性傳遞上的偏差。在翻譯時對文化意象的處理存在著幾種種弊病:一是文化意象常常被略去不譯:二是文化意象被譯者解釋、引申而遭破壞,從而使讀者不能真正地了解原語文化的意象。
2.4英語習語翻譯需注意的問題
在現實的翻譯中,完全的對等是很難達到的,而且正如上文所說,如果一味的追求對等,還有可能犧牲文化傳播的作用。因此,在具體操作中,對待包含不同類型文化意象的英語習語,必須采取不同的方式來處理,在各個目標之間做一定的取舍。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幾點:
第一,對于部分并不具備非常特殊文化意義的習語,在翻譯成目標語時可以重點考慮對等功能,也就是意義優先,讓譯文讀者看到以后也能產生同樣的意義上的理解并且能兼顧到美學上的價值,這樣才能令譯文的表達自然。為達到這個目的,譯者必須擺脫原文語言結構的束縛又要盡力避免原社會文化因素對譯文讀者造成的陌生感和翻譯腔。在這一類型的翻譯中,比如“aflash in the pan",被翻譯成為“曇花一現”,顯然就非常生動,并且意思也把握的很好。還有‘`to grow like mushrooms”也可以直接使用漢語中的“象雨后春筍一樣冒出來”,雖然文化意象換了,但是效果幾乎是沒有變化的,如果一定要翻譯成“象蘑菇一樣冒出來”,顯然就達不到這樣的效果了。
第二,在考慮功能對等的時候,也必須要考慮到不同的語境,不能不加區分地采用目標語的文化意象。比如有人把‘`You areas pure as Psyche”翻譯成“你真象西子一般無暇”,這樣把中國傳統的人物代人,顯然是很牽強,很不自然的。
第三,對于西方文化有的文化意象,在翻譯的時候不能簡單粗暴的直接不譯,或者是用其他的譯語中的熟悉意象代替。這種做法有兩大弊端。首先,這種文化意象通常很難找到完全對等的,因此會造成一定的意義或美學價值的變動;其次,這樣做完全沒有起到文化傳播的功能。因此,對于這一類型的文化意象,比較好的方式是直譯加注釋的方式。
篇9
【關鍵詞】建筑設計 建筑概念設計 概念設計 設計思想 應用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A
一.引言
水資源緊缺問題已成為世界性問題,目前全球范圍內約有60%以上地區的陸地淡水供應不足,有40多個國家處于嚴重缺水狀態,全世界約有1/3的人口無法得到安全供水。我國同樣面臨水資源短缺的問題,為了水資源緊缺問題,各個城市開始研究水回用技術和再生處理技術。城市處理污水的中水回用技術就是其中典型的水資源再生利用的一種方式。
二.我國污水回用現狀。
我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目前我國最大的水資源再利用項目:高碑店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回用項目已經實施全線貫通。用于園林、環衛、工業等行業。我國早在1985 年將城市污水處理與利用列入國家科研課題,相繼在北京、青島、泰安、天津、大連、太原、淄博等城市開展了污水回用的實驗研究工作,其中有些城市己修建了污水回用試點工程并取得了積極的成果,為全國的中水回用提供了技術依據,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
北京是我國污水回用發展較快的城市,至2010 年污水的再生利用量達到10 億m3。大連市自1994 年以來,先后在12 座大型建筑中配套建設了中水實施,日節約淡水2000m3。
寧波市目前僅有一家中水回用單位,即寧波市污水處理廠的中水初級回用工程,污水處理后的出水灌溉廠區的草坪綠化。雖然我國部分城市在中水利用走在了前而,但是中水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總體進展緩慢。
三.中水回用技術。
城市中水深度處理回用的處理技術按其機理可分為物理化學法、生物化學法和物化生化組合法等;按工藝路線可分為傳統石灰石法、膜法處理工藝。以上工藝技術都能把污水處理為適合各種回用途徑的出水,甚至達到高標準水質要求。先進的膜處理技術可以獲得高質量的處理出水,但投資較大,傳統深度處理技術的投資相對較低,但存在不少問題,且回用范圍較小。因此,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中水深度處理回用新技術和工藝設備,對于經濟、安全、快速地解決我國城市的缺水與水污染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城市中水深度處理回用在嚴重缺水的中東、非洲地區和經濟發達的北美、西歐已成功應用多年,研究成果頗豐。特別是美國和加拿大,多數火力發電廠都是采用市政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出水作為電廠的水源,在此領域技術處于領先地位。近年來,其工藝技術也在不斷改進,過濾方式已逐步改變為膜處理工藝。
我國在城市污水回用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已經建成的中水回用工程多以傳統石灰石處理工藝為主,應用膜生物反應器技術的大型工程實例還較少,且存在通量低、易污堵、能耗高、一次性投資較大等問題。目前,不少單位正在積極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尋求適合我國國情的經濟合理的新工藝技術。國內污水廠中水回用大體有五種處理模式:一是采用膜過濾—反滲透雙膜處理工藝;二是采用水解酸化—生物曝氣—深層過濾—消毒處理工藝;三是采用浮選—過濾處理工藝;四是采用高效過濾處理工藝;五是采用絮凝沉淀工藝。
1.中水回用工藝流程:
中水回用處理一般包括預處理、主處理及深度處理三個階段。其中預處理階段主要有格柵和調節池兩個處理單元,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中的固體雜質和均勻水質;主處理階段是中水回用處理的關鍵,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的溶解性有機物;深度處理階段主要以消毒處理為主,保證出水達到中水水標準。
中水回用主處理技術主要包括生物法、物化法及膜分離法。其中生物處理法是利用水中微生物的吸附、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包括好氧和厭氧微生物處理,一般采用多種工藝相結合的辦法;物理化學處理法以混凝沉淀(氣?。┘夹g及活性炭吸附相結合為基本方式,提高出水水質,但運行費用較高;膜處理技術一般采用超濾(微濾)或反滲透膜處理,其優點是SS去除率很高,占地面積少等優點。
處理工藝流程為:原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生物反應器循環泵膜組件消毒裝置中水貯池中水用水系統
中水回用技術作為目前節約水源、防治水污染的重要途徑,充分利用中水回用技術一方面緩解城市供水壓力,同時大大節省企業排污費,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保護周邊環境的衛生,給城市營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氛圍。
2.中水回用技術特點:
(1)能高效地進行固液分離,將廢水中的懸浮物質、膠體物質、生物單元流失的微生物菌群與已凈化的水分開。分離工藝簡單,占地面積小,出水水質好,一般不須經三級處理即可回用。
(2)可使生物處理單元內生物量維持在高濃度,使容積負荷大大提高,同時膜分離的高效性,使處理單元水力停留時間大大的縮短,生物反應器的占地面積相應減少。
(3)由于可防止各種微生物菌群的流失,有利于生長速度緩慢的細菌(硝化細菌等)的生長,從而使系統中各種代謝過程順利進行。
(4)使一些大分子難降解有機物的停留時間變長,有利于它們的分解。
(5)膜處理技術與其它的過濾分離技術一樣,在長期的運轉過程中,膜作為一種過濾介質堵塞,膜的通過水量運轉時間而逐漸下降有效的反沖洗和化學清洗可減緩膜通量的下降,維持MBR系統的有效使用壽命。
3.新型兩級過濾膜生物反應(DF-MBR)技術
新型兩級過濾膜生物反應(DF-MBR)是利用生化過濾單元去除水中的大部分有機污染物和懸浮顆粒物,減輕后續膜過濾單元的運行負荷,提高膜通量,減小膜過濾單元的設計規模及占地面積,進一步降低系統造價。
DF-MBR基本工藝流程為:
4.生物接觸氧化法。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介于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之間的生物膜法工藝,即采用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接觸氧化法相結合的方式,好氧曝氣采用活性污泥工藝,利用好氧微生物菌群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接觸氧化工藝是通過生物膜的作用進一步吸附,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具體結構采用的是多段推流式,即生物接觸氧化池內分成多格,污水串聯流過每一格間??墒姑扛裆L的微生物與負荷條件相適應,有利于專性微生物的培養馴化,提高了處理的效率。
四.結束語:
中水處理技術是基于全球水資源緊缺和廢水外排污染而興起的技術,城市污水處理中水回用,既減少了污水直接排放的污染程度,同時又能最大程度的對水資源進行再生利用,可謂一舉多得。城市污水就近處理并回用,可以保證水資源穩定可靠,同時又能減少供水管網的壓力,有利于環境城市污水處理及排水管網的壓力,緩解水資源緊張的問題。城市污水處理、中水回用正成為污水處理和發展的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楊文昭 YANG Wen-zhao 城市處理污水的中水回用技術探討[期刊論文] 《廣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年4期
[2]謝攀峰 平頂山市污水凈化公司中水回用項目技術探討 [期刊論文] 《環境保護》 PKU CSSCI -2008年14期
[3]楊承鴻 YANG Cheng-hong 中水回用技術及其存在問題探討[期刊論文] 《山西建筑》 -2010年23期
[4]李善仁 肖艷 LI Shan-renXIAO Yan 上海市白龍港城市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工程[期刊論文] 《中國給水排水》 ISTIC PKU -2009年2期
[5]王曉 過濾吸附在中水回用處理中的應用研究 [學位論文]2010 - 青島理工大學:環境工程
篇10
論文關鍵詞:城市污水處理廠,層次分析法,指標體系,權重
概述
隨著國家對城市水污染防治要求的提高,對城市污水處理率及處理程度的要求越來越高,一些污水處理率不高的城市逐步新建城市污水處理廠。我國現運用于實際生產的城市污水處理工藝眾多,有A/O工藝、氧化溝工藝、CASS工藝、CAST工藝、BAF工藝、UNITANK工藝等。每種工藝有其自身的優缺點與使用范圍,不同的工藝之間也存在許多共性,如某地新建污水處理廠時,選用的技術可以為A/O工藝、氧化溝工藝或CASS工藝,但具體選用何種工藝最好,不僅需要多名專家考慮各備選工藝特點,還需要考慮新建污水廠實際情況,如氣候、地理等自然條件,因此,新建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工藝的選擇是一個多屬性群決策問題,需要運用一套方法學對其進行評價,從而確定選用處理工藝。層次分析法(AHP)為決策者解決這類問題提供了依據。運用AHP法首先要建立新建污水廠處理工藝評選的指標體系,指標體系包括具體的指標和指標的權重。建立的指標體系包含了城市污水處理工藝經濟、技術和環境三方面的主要性能,因此,AHP法作為新建污水廠處理工藝選擇的計算模型兼顧考慮并量化了候選處理工藝的經濟、技術和環境性能,計算結果有科學依據并易于被決策者接受。
1.AHP法簡介
層次分析法(AHP)法是由美國著名運籌學家、匹茲堡大學教授T.L.Saaty提出的。AHP法是將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多目標綜合決策方法,將決策者的經驗與主觀判斷用數學方法進行處理。AHP法的核心內容是將評價問題層次化,然后由高到低逐層進行分析判斷,最后得出評價結果。AHP法具有眾多優點:簡單易懂、將思維問題層次化、定量與定性計算相結合、便于決策者與決策執行者溝通等。目前AHP法及其變形方法以在眾多領域得到普及運用,如:城市規劃、招標評價、教學評價等。
AHP法分析過程分為四步:(1)根據評價對象與評價目標,將問題層次化;(2)選定合適的比例標度,構造判斷矩陣;(3)進行層次單排序及一致性檢驗;(4)進行層次總排序及一致性檢驗。具體求解過程如圖1所示:
圖1層次分析法分析過程
將問題層次化是指將問題層層剖析,選擇適合各個層次的因素,并按照一定原則將相鄰的上下兩層因素進行關聯,下一層因素是對上一層關聯因素的細化和具體化。構造判斷矩陣是指專家根據選定的標度對同層次與上一層次某因素相關聯的因素兩兩之間進行比較并賦值而得到的矩陣。本研究采用1-9標度,如表1所示。構造的判斷矩陣結構如表2所示。層次單排序是指計算某層次與上一層次某因素相關聯的因素之間的權重系數,為了保證單排序的準確性,需要進行單排序一致性檢驗。層次總排序是指各層因素相對于總目標的權重系數,為了確保總排序是否合理,需要對總排序一致性進行檢驗。
表11-9標度法判斷矩陣標度含義表
重要性標度
含義
1
表示兩個元素相比,具有同等重要性
3
表示兩個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比較重要
5
表示兩個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顯重要
7
表示兩個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非常重要
9
表示兩個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極為重要
2,4,6,8
表示上述判斷的中間值
1-9倒數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6處理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