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名勝作文范文
時間:2023-04-08 08:41: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風景名勝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人民幣作為在全國流通的貨幣,設計和印制十分精美,體現著中國自然.社會.歷史.文化的特點。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第五套人民幣20元背面的風景名勝。
第五套人民幣20元背面的風景名勝是桂林山水。看哦!一條猶如明凈的小河向遠方緩緩流去,一座座山就像一個個調皮的孩子戲弄著猶如薄紗的霧。在那像一面明凈的漓江上,有一葉小舟,上面站著一個年老的漁翁,只見他旁邊那個小魚簍里已裝滿了活蹦亂跳的魚兒,但老漁翁已被這猶如畫卷的美麗風景吸引住了,忘記了回家,仍在這蕩著他的小漁船,欣賞這美麗的風景。山下面蒼勁挺拔的竹子,直插云霄。寒來暑往,它們仍然英姿颯爽,頑強的屹立在那風雨中,那不正是我們革命戰士的風格嗎?不正是我們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傳統美德的真實體現嗎?
第五套人民幣20元背面,一張無比美麗的圖畫,你那山讓人陶醉,你那水讓人陶醉,你那竹讓動物陶醉。你永遠為我們展示著你那迷人的風采!
篇2
那是一片干涸的土地,熱浪帶走了濕潤;那是一片灰暗的天空,烏云遮住了太陽;那是一群落魄的英雄,饑餓占據了心靈,那是一張破爛的桌子,殘損霸占了桌角,然而,不必驚慌,總會有一滴水,帶走熱浪,總會用一縷光穿破黑暗,總會一顆糧食,拯救英雄,總會有一顆螺絲釘修好桌子,他們,叫做是雷鋒,這,便是雷鋒精神,如生命中永恒的豐碑!
有人說“雷鋒精神就是助人為樂的精神”我認為,這個觀點是片面的,雷鋒精神,不僅僅體現在助人為樂這一個方面,恰恰相反,雷鋒精神很細微,它存在于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
重慶女警任長霞,我們從她的身上看到了雷鋒精神的影子,只因她一生為民愛民,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心心掛念著她的人民;好人叢飛,我們從他的身上看到了雷鋒精神的影子,只因他的默默無聞,在身患重病的時候仍不忘資助困難大學生;“最美媽媽”吳菊萍,我們從她的身上看到了雷鋒精神的影子,只因她的無私母愛,在危難時刻選擇伸出雙臂。他們完美的詮釋了雷鋒精神的含義,而雷鋒精神,也使他們原本平凡的人生熠熠生輝,閃爍著無比耀眼的光芒。
那么,雷鋒精神是個人的嗎?不是的,雷鋒精神更屬于團體,雷鋒精神就在我們身邊。放學的時候,你可曾注意馬路中央換班的交警?你可曾看見他們身上閃耀著盡職盡責的雷鋒精神?吃飯的時候,你可曾注意站在一旁的服務生?你可曾聽到他們身上演奏著熱情待人的雷鋒精神?走路的時候,你可曾注意路邊彎腰拾起地上廢紙的老者,你可曾觸到他們身上燃燒著為人著想的雷鋒精神?他們成功的演繹了雷鋒精神的發展,而雷鋒精神也使他們原本簡單的生命繁花似錦,散發著令人折服的芬芳。
雷鋒精神早已隨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一位位偉大的人物,一首首動聽的歌曲,融化于我們華夏兒女的血液之中,雕刻在我們炎黃子孫的骨髓之中,不斷感染著周圍的人們。還記得我們一遍遍唱的那首歌?“學習雷鋒好榜樣,忠于革命忠于黨。愛憎分明不忘本,立場堅定斗志強……”在雷鋒日到來之際,讓我們頭頂漫天星河,腳踏祖國山川,仰起頭,再一次大聲地唱響這支哥,再一次激昂地念起那句話——
篇3
所謂人文景觀,是指可以作為景觀的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與成就,是以人為事件和人為因素為主的景觀。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中華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社會實踐中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并成為人類社會的重要而又獨特的文明成果。在內容非常豐富、門類異常復雜的成就中,可以成為人文景觀的大約可分為四類。
1文物古跡
包括古文化遺址、歷史遺址和古墓、古建筑、古園林、古窟卉、摩巖石刻、古代文化設施和其它古代經濟、文化、科學、軍事活動遺物、遺址和紀念物。例如,北京的故宮、北海,西安的兵馬俑,甘肅莫高窟石刻以及象征我們民族精神的古長城等等這些聞名于世的游覽勝地,都是前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人文景觀。
2革命活動地
現代革命家和人民群眾從事革命活動的紀念地、戰場遺址、遺物、紀念物等。例如,新興的旅游地井崗山除也具有如畫的風景外,“中國革命的發源地、老一輩革命家曾戰斗過的地方”這些人文因素,無疑使其成為特殊的人文景觀。而大打“魯迅牌”的旅游城市紹興,起主導作用的魯迅故居、三味書屋、魯迅紀念堂等旅游點也都是這類人文景觀。
3現代經濟、技術、文化、藝術、科學活動場所形成的景觀
例如,高水準的音樂廳、劇院及各種展覽館、博物館。像農業示范園、農業觀光園這樣把科研、科普、觀賞、參與結合為一體的符合新時代要求的觀光地也是此類人文景觀的一種。
4地區和民族的特殊人文景觀
包括地區特殊風俗習慣、民族風俗,特殊的生產、貿易、文化、藝術、體育和節目活動,民居、村寨、音樂、舞蹈、壁畫、雕塑藝術及手工藝成就等豐富多彩的風土民情和地方風情。例如,近幾年的旅游“旺地”云南,除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外,還有賴于居住于此的各民族獨特的婚俗習慣、勞作習俗、不同的村寨民居形式、服飾、節日活動等。傣族的潑水節、彝族的火把節、白族服飾上的“風花雪月”、石林和蝴蝶泉壯麗的愛情故事,這些都為如畫的風景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正因為這些獨特的人文景觀,才使得云南更具魅力。
我們應該清楚,中國悠久的歷史為我們提供了無比豐富的人文景觀資源,只有充分開發和利用好這些資源,才能使我們在風景規劃中取得成功,發揮人文景觀資源在旅游業上的作用。
無論是自然的景觀,還是人造的景觀,好與壞的評判都不能離開人類的審美觀。在古代中國,人們強調內在的情感想像與外在的形象塑造的統一。中國古詩詞中講究“托物寓情”,由此豐富引申出更飽滿的情感。“情景合一”由此而出。情景合一才能使人產生意境,由此達到審美的最高境界。園林意境的產生也離不開“情”。紹興沈園是宋代的“越中名園”,而真正使其成為千古名園的卻是那首千古絕唱《釵頭鳳》。重新修復開放后的沈園,吸引了無數的游客,人們暢游在“竹影清幽”、“紅梅照水”的美景之中的同時,無不為陸游與唐婉凄美的愛情悲劇而唏噓不已,“情景合一”的詩意境界由此而生。園林審美的過程就是游客對園林藝術的觀感、體味、思索,直至升華為主體意境的過程。這也是園林藝術的生命。而園林景觀中最能引起人們情感變化的即為人文景觀。故從美學意義上來說,人文景觀不僅是風景名勝區規劃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而且也是人們審美出“情”的主要對象,一個風景區的靈魂之所在。
轉貼于
自然景觀是園林景觀的主體,人文景觀是園林景觀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植物造景的過程中不可忽視人文條件的作用,有目的地把人文景觀融匯大自然的環境之中,會使園林景觀呈現多彩的現象。如:風景名勝區內的楹聯題對既借助景觀環境的動人效果,又運用語言文字的表意功能,使觀者的情與眼前的景融合起來,使游人的審美感受超越了具體時空的限制。杭州云棲寺“身比閑云,月影溪光堪證性;心同流水,松聲竹聲共玄機”的楹聯,不但生動地描繪了實際的景觀,而且表達了一種心靈的感悟,從而使人的感受大大地豐富和增強;摩崖石刻,既是造型藝術,又是文學藝術,能起點景作用;神話傳說,雖無形影,卻給景物籠罩上神奇的色彩;徐霞客的山水游記散文,流傳天下,使自然美景存在于人們想像之中。這些人文因素不僅限于視覺感觀,而且還包括景物在季節、氣候、時序、音響、光影、馨馥氣味以及歷史傳說、宗教等影響下所產生的特殊效果和觀賞者各種官能的體察、情緒和意識。正是由于引入這種人文因素,才使景觀環境的審美價值得到了很大的豐富和提高。人文因素與景觀的有機契合使得人們從自然景觀中得到了豐富的耐人尋味的景感,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人文景觀在風景名勝區規劃的應用,豐富和發展了自然景觀的內容,使景觀環境藝術更趨完美。
每一個風景名勝區規劃時都應把保持和發揚原有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作為規劃的指導思想。充分挖掘當地歷史文化造就的人文景觀和潛在景觀,適當地應用到規劃設計中,使其具有自己獨到的地域風格和民族特色,是一個風景名勝區經久不衰的秘密所在。揚州瘦西湖二十四橋景區一問世,就引起了海內外游客的濃厚興趣,大大超出了建設者的預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它的人文價值。古人謂“文章藉山水而發,山水得文章而傳,交相須也。”我國傳統園林從構思、布局、興造、題名,直至游賞的全過程,都與歷代文人和傳統文化密不可分,這就給予了人文景觀以豐富的文化內涵。在風景名勝區規劃中保持和發揚原有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會使園林景觀更具特色,更富有文化內涵。由于人文景觀本身往往就很具知名度,所以,選取恰當的人文景觀,對于提高風景名勝區的知名度,促進旅游業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
篇4
貴陽導游詞作文400字【1】
在貴陽眾多的文物古跡中,有1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息烽集中營;有全國唯一的一幢木結構三層三檐不等邊的九角攢尖頂閣樓、建于明萬 歷三十八年(1610年)的文昌閣;有作為目前貴陽市標志、建于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的甲秀樓;有貴州佛教第一大叢林、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的弘福寺,有為紀念明朝著名哲學家和教育家守仁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陽明祠等。
貴陽是一個以漢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悠久的歷史孕育了這塊土地上38個民族璀璨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濃郁的民族風俗,有少數民族青年男女通過飽含深情的歌舞、尋找意中人的“四月八”、“三月三”、“六月六”、“跳場”等節會;有稱為中國戲劇雛形和“活化石”的儺戲、地戲,追述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記錄著中原文化和貴州民族文化的交融。
刺繡與挑花是貴陽民族傳統工藝百花園中盛開的兩朵奇葩。蠟染制品則蘊含著民族文化的藝術魅力,它們與粗獷、古樸的儺面具等民族文化的精品一樣,備受國內外友人的青睞。
貴陽導游詞作文400字【2】
中國古語說:“山北為陰,山南為陽”,因城區位于境內貴山之南而得“貴陽”之名,同時,古代貴陽盛產美麗的竹子,故貴陽簡稱“筑”。它地處山地丘陵之間,故還有“山國之都”的雅譽,而且市內自然景觀,文化古跡,民族風情星羅棋布,因此又有“公園省”的“盆景市”之美稱。
篇5
[摘要] 文章通過闡述國內部分旅游景區的門票漲價對旅行社的經營產生的影響。分析了矛盾是由于景區單方面的門票漲價,從而引發的旅行社的消極的選擇其他景區的沖突。這樣結果只能是雙方的損失,筆者認為:可持續發展的機制只有通過加強相關法律的建設,建立協調溝通的機制,依法創造良性的發展環境,實現合作共同發展。
[關鍵詞] 景區 門票 旅行社 影響 協調
一、從2006年開始,各個景區門票普遍上漲
自申遺成功以來,全國各景區門票上漲了約20%左右。2007年以來,漲價風更是越來越猛,廬山門票自2007年4月1日起從135元漲到180元;曲阜孔廟門票從原來的50元調整為90元;黃山牯牛降景點門票從55元上升到100元;武夷山從2007年9月1日開始,將原本220元的門票漲到了250元。除去因為世界遺產漲價而帶來的漲價因素外,一些名人效應也成為了景區漲價的砝碼:最近因為姚明拍婚紗照取景地而吸引了大批游客的太湖源景區,人流量激增,景區抬高了門票。
二、門票漲價,對旅行社的經營產生了較大影響
1.景點漲價抬高了旅行社成本,部分線路價格將有所提高,從而導致消費者流失。由于這一輪景點門票漲價相對集中,并且幅度較大,很多旅行社因此提高了相應線路的報價。依據經濟學“需求交叉彈性”原理, 在消費總額固定的前提下,一種消費高了,消費者必然會減少其他消費。所以景區門票漲價可能會減少旅游者的其他消費。而從更深層次上看, 門票價格上漲所帶來的消費交叉效應顯然不利于當地經濟的協調發展。景點漲價抬高了旅行社成本,旅行社肯定會提高相應線路的價格。消費者在參團出游之前,都有一個心理價位,一旦旅行社的報價超出了這個價位,消費者很可能就會放棄出游計劃。
2.很多景區價格是突然上調的,沒有給旅行社一個緩沖的過程,這給旅行社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因為旅行社之間的報價,往往要在時間上有一定的提前量,而突如其來的價格調整,往往讓那些已排線路或是做了廣告宣傳等前期投入的業務的旅行社無法應對,因為這些線路做起來無利可圖,調整起來也很難。
三、旅行社面對景區門票上漲的消極調整與沖突
景區之所以能夠促成門票價格的上漲,在利益爭奪中占強勢地位的前提條件如下:資源稀缺性、價格彈性小、監管不力和多頭管理(張維,郭魯芳,2006)。由于景區在門票漲價中處于絕對的強勢,以及漲價中存在的“定價基礎、定價程序的不合理”(向榮,2006)。旅行社在門票上漲風潮中別無選擇,在景區正常經營的狀態下,旅行社也許只是表現為一群景區的顯性契約人而已;然而,在其利益要求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或是受到損害時,他們可能就會從蟄伏狀態躍升為活躍狀態,其反應可能會非常強烈,從而直接影響景區的生存和發展。
在此次漲價風潮中,多數旅行社只得被迫采用一些消極對策,調整線路或景區,甚至放棄一些高價景區。一些旅行社為了節省成本,就會在景點的選擇上大作文章,選擇質差價低的景點。除此以外,景區門票價格的突然上漲,也會遏殺旅行社推銷景區的熱情,有的甚至遭到了“封殺”。2005年周莊門票價格上漲至40元時,上海上百家旅行社曾集體封殺周莊旅游;2006年云南大理景點門票捆綁銷售,變相提高門票價格時,也遭到了北京、廣州和上海等各地旅行社的封殺。風景區與旅行社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風景區使用價格杠桿調整盈虧平衡、景區容量,但當門票的漲幅超過了旅行社的調整范圍的時候,旅行社往往應用靈活的選擇性,放棄他們認為不合理或是難以承受的風景區,利益集團之間的博弈最終受損失的還是廣大的消費者,他們最終承受了高門票,或是放棄高質量的風景區的結果。
四、對策與建議
1.完善相關立法。已有的與風景區保護相關的法律, 如:《文物保護法》《森林法》《環境保護法》等的相關條款,及國務院頒布實施的《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針對性也不強,且在實際運用過程中還存在相互協調的問題。鑒于風景名勝區盈利模式單一,盈利手段嚴重缺乏,無法在門票外產生收入,彌補景區運營的成本支出的嚴峻現實,我國迫切需要一部專門針對風景名勝區管理和保護的相關法律。國家應該成立隸屬于國務院的專門機構,統一管理分布全國各地的重要的風景名勝區。并且,在管理標準和管理效果的評價體系方面應該做出相應的改進, 逐步減少直至刪除盈利性指標,增加景區資源保護方面的評價指標。
2.各級政府應對景區門票漲價的幅度和模式進行規范。國家發改委已經對此做出了相關的規定,但執行上,還需要配套的監督體系的建設。2005年5月國家發改委正式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游覽參觀點門票價格管理工作的通知》。該《通知》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明確了景區門票定價的基本原則等很多重要內容。
3.要在法制的框架里,把利益集團的博弈規范化和制度化,透明化。價格聽證的參與人應該是景點漲價的所有利益相關者,包括政府主管部門,相關部門,景區負責人,旅行社,專家,消費者代表等全體參與者。將聽證的結果公開,改變“逢聽必漲”的不正常現象。建立景區與旅行社之間的良性溝通機制。
參考文獻:
[1]龐明川:從“漲價”到“轉嫁”的演繹――世界遺產門票漲價的動因與實質[J].發展研究參考, 2005, (5)
篇6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陳導,今天就由我來給大家講解頤和園的風景名勝。請大家隨著我走。現在,我手指的這個是著名的長廊。這個長廊可不一般。它全長700多米,分成273間。大家可以看到,每間的橫檻上都有許多五彩圖畫,畫得各式各樣,有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難怪被稱為“世界第一廊”。大家往前看,這就是碧波蕩漾的昆明湖。這片湖靜得像一面鏡子。游船經常從這里經過,大家可以聽到船上游人們的歡歌笑語。在昆明湖的上面,就是聞名遐邇的萬壽山。站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頤和園的全部風景。站在這里看,整個頤和園真可謂是無比壯觀。郁郁蔥蔥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墻。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這就是古香古色的佛香閣。大家快隨我看看這美麗的石橋吧!這座石橋有17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姿態不一的活靈活現的小獅子。這座在歷史上為帝王建造的古典園林,現已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旅游參觀熱點之一,每年接待游客數百萬人。1986年,頤和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大家聽了我的介紹,也心動了吧!那就親自到頤和園看看吧!
豫章小學(2)部四年級:***
作文 zuowenku.net
篇7
1.we will establish some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zones and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ounties. Specifically, high-efficiency ecological agriculture will be developed;抓好生態示范區和生態農業縣的建設,發展高效型生態農業;
2.We will expand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zones.加強生態示范區建設。
3.The regional ecological system is fragile.區域生態系統脆弱。
4.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places embodying cultural, historical and natural relics will be promoted. Integrated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will give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tourism and improvement of forest parks and scenic resorts.加強有關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環境保護工作,加強旅游業統一規劃管理,開展生態旅游,強化森林公園和風景名勝區建設。
5.A variety of tourism products designed around sightseeing, conferences and contests, vacations, business trips, academic studies, cultural explorations, technology, sports, ecological tours, and traditional customs shall all be improved.完善觀光旅游、會獎旅游、度假旅游、商務旅游、修學旅游、文化旅游、科技旅游、體育旅游、生態旅游、民俗旅游等旅游產品。
6.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加強生態農業建設。
7.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quilibrium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
8.system analysis of ecosystem生態系統的系統分析
9.Sub-plan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篇8
一、巧選景物,確立游記中心
我們在游覽過程中觀察到的景物五彩繽紛、林林總總,我們該選取什么景物作為游記的寫作重點,確立文章的中心呢?每一處風景名勝都有它最吸引游客、最聞名的景觀,我們可以以此作為游記的寫作重點,或者從游覽過程中,選取自己最值得描繪的景物,以此作為所寫游記的中心內容加以詳細介紹。
二、游蹤清晰,記游井然有序
游蹤就是游覽一個地方所經過的路線、蹤跡。有條則不紊,有序則不亂,寫作游記時,需要采用恰當合理的順序來展現游覽時所見名勝風景的優美景色。最常見的方法是“移步換景”法,這種方法對于介紹比較復雜的風景尤為適宜,一步一景,隨著作者的立足點和觀察角度的變化,相應地描繪出不同地點、方位的景物,使景物雜而不亂,給人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景’的效果。如寫“游古琴臺”,可以依照走進文化宮——石獅——瓊閣——琴斷口——回廊——走出琴臺的游蹤,一步一景的介紹。如果要描寫同一地方在不同時間里景物的變化,就應該采用“隨時變化”法,采用這種方法描寫景物時,一定要仔細觀察時間推移中,景物發生的細微變化,并把時間交代清楚。如寫“觀潮”“看海”“海上日出”,可以采用這種方法,具體描繪出潮水、海水、太陽在光線從無到有過程中發生的細微變化。此外,還有第三種安排游記順序的方法,叫“畫面組合”法,它適宜于多角度,全面地展示一個地區的風貌和景象。采用這種方法注意選擇的畫面要有代表性,還要注意各畫面之間的內在聯系。如寫“夜游潮州”,可以選擇描繪廣場上的音樂噴泉和選擇古墻城兩個畫面,來展示潮州作為一個古老城市獨有的文化底蘊。
三、抓住景物特征,寫出地方特色
任何一處景觀都有它吸引游客的獨特之處。正如人們筆下:泰山雄、黃山奇、華山險、廬山秀一樣,我們寫景時,只有抓住景物的鮮明特征,做到“人人目中有,個個筆下無”,文章才會新穎、別致。那么, 怎樣才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呢?首先要觀。即對所見景物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全面觀察,如觀察景物時,可以從遠和近的不同距離,動與靜的不同狀態,點及面的不同角度進行觀察,觀察細致,體驗深刻,自然能繪出景物的各自形態。其次要感。要調動多種感官去捕捉事物的特征。如從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等多方面進行感受,寫出景物的形、聲、色、味等,讓讀者對景物有更深刻、更完整的印象,仿佛看得見、摸得著、聽得清,從而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四、恰當介紹風景知識,增添文化韻味
在介紹景物的同時,還應當適當介紹與所游之景相關的知識。在描寫景物之中,插入一些故事逸聞、典故名言、文史資料、神話傳說、民俗諺語,使景和物蒙上一層神奇的色彩,使趣味性和知識性相結合,增強文章的感染力,激發人們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與神往。如一位學生在介紹揭東縣桂嶺鎮的石母山時,只對石母的大小與形狀作了客觀的介紹,文章顯得平淡無奇,我指導她去尋找關于石頭的美麗傳說,然后把它寫進作文里,后來,在她交上來的《游石母山》中,果然增添了一個傳說: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它是包孕著大鬧天宮時“齊天大圣”的一塊仙石,孫悟空遁出仙石以后,仙石迸裂,飛濺到四面八方,其中一塊就降落在此。因此,迷信的人便認為這塊石具有了所謂的“法力”和“靈氣”,逢年過節都會到此一拜。來到這里的很多游客,也會拿一塊小石頭,向上扔過石母,傳說能扔過這塊大石母的人就能永保健康,長命百歲……加上這一個傳說,文章就讓人感覺到耳目一新。
五、融情于景,抒寫真實感受
篇9
2009年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為突出中職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特色,少數民族中職語文教育必須在重視學生職業教育為特色的基礎上,形成以“全面素質、綜合職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能力”為目標的現有中職教育理念,努力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綜合素養。綜合素質不僅包括審美、創新素質培養,針對少數民族中職學生來說,還包括許多更重要的如重拾信心、積極的心態、自我制約能力、健康的個性等德育方面的內容。
(一)讓學生重拾成功的信心,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
由于少數民族中職學生大多數來自農村家庭,經濟狀況普遍不好,加之學生本身成績不理想,經過中考的打擊或者根本沒有經過中考而被直接分流到中職學校,自身的價值長期以來得不到社會的承認,所以這些學生普遍缺乏自信心,與人溝通能力也較差,不愛學習,出現破罐子破摔混日子的情況。因而幫助這些學生們在新的學習環境中重拾成功的信心,樹立成功的信念,以便充分挖掘出他們的潛能,學會良好的生存技能,成為語文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特點,選擇一些與他們有相似家庭出身或有相似學歷背景的成功人士的事跡,作為學生勵志的榜樣。還可以多安排學生動手寫作、動口講述的環節,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勇敢地發言,講述自己喜歡的人、事、物等等,對學生的發言與寫作采取多鼓勵多贊揚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希望,被認可的態度,這樣便于他們更快更好地找回信心,樹立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
(二)培養較強的自我制約能力與健康合群的自我個性
很多少數民族中職生因為父母長期外出務工等特殊原因,父母長期無暇管教或疏于管理子女,使他們養成貪玩、自控能力差等不良習慣,有的學生甚至自我封閉,性格孤獨怪僻。而自我約束力欠缺,生活散漫,意志力比較薄弱,學業上不思進取,責任心不強正是影響其無法學會職業技能,形成良好生存能力的致命因素。因此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健全的人格教育應該成為我們語文教學的內容,可以多選取古今中外杰出人物通過對自身長期以來要求嚴格,不懈地努力不斷追求才獲得成功的例子來感染學生,同時,在教學環節中多設計學生之間協作完成的任務,培養學生溝通交際的能力,還應對學生的課堂考勤、作業、紀律做嚴格的要求與記載,以督促學生形成嚴謹的學習與工作態度,團結合作的集體觀念,銳意進取的生命活力和堅強的意志力,吃苦耐勞踏實肯干的敬業精神,永不停息的拼搏精神和跳出現狀的批判創造精神,為其將來職業生涯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職業語文能力的培養
由于少數民族中職學生文化基礎普遍較差,加之學校教學條件也相對落后于中東部的中職學校,這些中職畢業生要想在社會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實用職業技能的培養尤為重要。語文課教學更應突出職業技能培養的特色,學生的學習要滿足未來職業崗位的實際需求:
(一)強化學生應用寫作能力的培養
當今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文字表述已經成為處理、存貯、傳播、交流信息的一種主要的手段和媒介,應用文寫作成為十分重要的實用技能。所以應用寫作能力已經成為畢業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換句話說,它已經成為學生就業的一種競爭手段。常見許多單位批評中職畢業生連請假條也不會寫,這充分說明利用中職語文課程培養學生應用寫作能力的重要性。
修訂后的中職語文教學大綱也要求從應用文文種和寫作要求兩方面對教學進行強化。要求便條、單據、書信、啟事、通知、計劃、總結、求職信、應聘書等應用文寫作種類必須入選我們的中職語文教材,同時,我們應該根據各專業的特色,有側重點地選擇不同種類的應用文進行教學,如工科、理學專業的學生掌握如計劃、總結、報告等日常事務類寫作就可以了,而經濟貿易專業的學生可以適當增加如經濟合同、標書、市場調查報告、廣告等經濟應用文類寫作文體,而法律專業學生可以增加如訴訟文書類的應用文寫作,做到“以就業為導向”的要求。
(二)強化實用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學生除了能寫,還要會說,表達準確,語言文明,儀態大方,交際能力強,這不僅僅是單純說話技巧的體現,本身也是一個人思維能力、知識水平等個人整體素質的體現。部分少數民族中職學生由于生活環境、語言交流障礙等諸多方面的原因,普通的口語表達交際能力不強,因此,我們應該通過語文教學,充分提高學生這方面的能力,這樣不但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敏捷性、靈活性和邏輯性,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找回自信、重拾信心,為將來成功就業,謀取更大的發展修煉扎實的內功。根據新大綱的要求,我們的中職教材應加入介紹、交談、復述、演講、即席發言、應聘、接待、洽談、答詢、協商、講解、采訪、討論、辯論等訓練項目,這些都是未來學生在工作中使用頻率較高的口語表達交際項目。特別是演講與辯論項目,是最容易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教學內容,我們除了講解相關的知識技巧外,還可以在課堂或課外,模擬如競聘、述職等現實場景,要求學生在現實場景中扮演相關的角色,進行競聘演講與現場述職,這樣既可以鍛煉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也能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另外,在課外,我們可以多組織學生辯論會,鼓勵學生參與觀看,努力快速地提高學生語言表達技巧與能力。
(三)注重學生閱讀與欣賞能力的培養
少數民族中職學生相對來說閱讀面窄,知識積累不豐富,視野也不夠開闊,因而,在語文教材的編排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是不能或缺的。如從《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到現當代的新詩中可選擇一些經典的篇目要求學生背誦,從孔孟、老莊、司馬遷、唐宋家到現當代的魯迅、老舍、郭沫若、朱自清,還有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沙翁、近代著名大師雨果、巴爾扎克、列夫托而斯泰等等,他們的作品都可作為學生課內外閱讀欣賞的內容,以豐富學生的文學知識儲存,培養學生的閱讀與欣賞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文化修養。同時,在教學模式的安排上,應盡量避開單純的認字識詞的基礎知識教學,應該讓教材的課文成為學生自身感悟、得到人文思想的熏陶和感染,提高人文品位,調動學生內心的人文關懷的佳作名篇,因而要求老師在講解時不要一味的灌輸,機械的分析,而只起恰當的點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多誦讀、多感悟,多思考,多談自己的想法,這樣才能加強學生敏捷、準確的“語感”能力,切實地提高學生的審美感悟能力,閱讀與欣賞能力,增強自身的內在氣質修養。
三、少數民族文化教育的滲透
我們國家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少數民族文化是我國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我國各民族創造了各具特色、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豐富和發展了中華文化的內涵。語文教育對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少數民族地區中職語文教學中還要特別關注少數民族語言、風俗習慣、和經濟文化等,可以將本地區本民族特色文學作品、文化民俗、旅游景區、特別是成功人物的事跡編入教材中,給學生一種貼近生活的親切感,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使學生對自己本民族本地域有更加深刻的認識,這樣打造出的少數民族中職生必須具有自己的品牌特色,將來通過學生的流動宣傳,也可以將本地區本民族的文化、民俗等廣為傳播,這是雙贏的教學模式。具體來說:
(一)將文學作品及文化習俗、民間工藝等的介紹融入教材內容中
將文學作品及對文化習俗、民間工藝等的介紹融入教材中,能使學生在學習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更加深對本地區本民族歷史文化的了解,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湖南湘西地區為例,湘西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地,在湘西文學作品選擇方面,應首推沈從文先生的《邊城》。這部唯美小說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凈,同時更多的向人們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鄉村生命形式的美麗。其次,古華的小說《芙蓉鎮》打破了唯美的模式,通過湘西芙蓉小鎮的風云變遷史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寓政治風云于世態民情的風俗畫、一曲哀婉而又嚴酷的山鄉民歌,字里行間濃縮進作者對鄉里鄉親鄉鎮濃厚的愛戀情懷。除此之外,湘西土家族、苗族地區有許多富于民族特色的文化習俗、民間工藝,如土司文化、喪葬嫁娶文化、祭祀文化、苗鼓、民族歌舞等文化習俗,挑花、織錦、銀飾、泥哨、竹編、馬尾斗笠等民間工藝,這些都是本土文化中的精品,民族文化的瑰寶。我們可以將這些優秀的文學作品及反映民風民俗和民間工藝的歷史、特色或制作流程等的優秀文章納入語文教材,使學生學習了解,還可利用課外時間組織以“弘揚、傳承民族文化”為主題的各種形式的專題活動,如指導學生實地考察、走訪、參觀,了解本地區本民族杰出人物、民族風情、民間工藝等,還可組織作文比賽、演講比賽、手抄報比賽等,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提高學生對本地區文化特色的充分認識。
(二)將本地區旅游景區介紹融入教材內容中
少數民族地區自古以來自然風光奇秀,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之大統,風景名勝區眾多。如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區,著名景區就有張家界、鳳凰古城、中國南方長城、里耶古城、猛洞河漂流、王村(芙蓉鎮)、文學大師沈從文故居等。以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張家界為例,它是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風景區、天子山風景區三大景區構成的武陵源自然風景區1992年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做為湘西中職學生來說,必須對這些著名風景名勝區及其相關的知識有較為系統的了解,這既是內在知識儲備的需要,也是增強自身競爭能力的需要,所以我們可以把這些知識納入語文教材,也可以將這些知識做為音影資料在課堂中播放,或者課后專門組織學生觀看欣賞,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三)將本地區本民族杰出人才的事跡融入教材以鼓舞激勵學生
仍以湘西為例,湘西地區人杰地靈,俊才輩出,先后涌現出眾多的杰出人物,如民國內閣總理熊希齡,以沈從文、蕭離等為代表的湘西著名作家群,現代著名畫家黃永玉,現代民間工藝美術家葉水云,現代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等。這其中許多知名人士出身也比較寒微,他們的成功都經過自已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是自身不畏艱苦、不怕艱難,勤奮努力的結果。他們的成名經歷、特別是那些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的奮斗故事,完全可以做為入選語文教材的內容,用來激勵學生向杰出人物學習,堅定信心,相信自我,不斷向著成功進取奮進。
篇10
“的”用于偏正詞組,出現在定語之后,中心語之前,它能使它前邊的結構變成修飾成分,用以修飾后面的中心語,而中心語一般都是名詞或名詞性詞組。它的作用就是說明它前邊的成分是定語。
例如:
1.風景名勝,是大自然賜予的寶貴財富。
如果去掉“的”,“大自然賜予寶貴財富”就成了主謂詞組,加上“的”,就變成偏正詞組。“大自然賜予”就成了定語,對中心語“寶貴財富”起修飾和限制作用。
2.懸崖邊的天梯,在“嗖嗖”的山風中肆意搖蕩。
“懸崖邊”是定語,對“天梯”起限制作用,“嗖嗖”也是定語,對“山風”起修飾作用。
“地”的作用是表示它前邊的成分是狀語。狀語是用來修飾或者限制動詞或者形容詞的,所以“地”的后面是動詞或形容詞或動詞性詞組。
3.我們必須繼承一切優秀的文學藝術遺產,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東西,作為我們從此時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學藝術原料創造作品時候的借鑒。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批判吸收”是聯合詞組做謂語,和“有益的東西”組成動賓詞組,加上“地”,就使“批判”成為“吸收”的狀語。表示“吸收”的方式。
4.我神秘地拿著一個大塑料袋來到爸爸面前,得意地說:“爸,生日快樂!這是女兒的一點心意,請笑納!”
“神秘”是狀語,它和“拿著塑料袋來到爸爸面前”這個連動詞組發生修飾關系,“得意”也是狀語,和動詞“說”發生修飾關系。其中的“地”表示它前邊是狀語成分。
5.下課了,同學們一個一個地走出教室。
“一個一個”對“走”起限制作用。
“得”的作用是表示它后邊的成分是補語。它出現在動詞和補語之間。補語是動詞或形容詞的后置成分,用來補充動詞或形容詞,回答“怎么樣、多少”或者“什么時間、什么地方”等問題。
6.看到我們班贏球了,大家高興得又蹦又跳。
“又蹦又跳”是形容“高興”的程度,在句子里是補語成分。
7.雖然過去了這么多年,但這事他依然記得清清楚楚。
“清清楚楚”是修飾“記”的程度的,是補語成分。
8.敵人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
“熱鍋上的螞蟻”是修飾“急”的程度,是補語成分。
在寫作中,要注意三者的區別,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