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工程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4 09:29: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通訊工程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通訊工程論文

篇1

1.1我國移動通訊工程項目主要特征分析

從實際發展來看,移動通訊工程項目自身有著較為鮮明的特征,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這一市場為買方市場,運營商在可選擇的范圍程度較大,而為了能夠對設備兼容以及網絡調整穩定,經常會選擇兩三家設備商作為設備的供應商,并形成長久合作關系。再者就是移動通信工程項目的風險相對較高,主要就是新技術的不穩定性以及這一項目的風險承受能力比較弱,在網絡發生癱瘓的時候就會造成很大損失。還有就是這一項目所涉及的面比較廣等特征。

1.2我國移動通訊工程項目現場管理模塊分析

對移動通訊的工程現場管理的模塊來看呈現出多樣化的形式,最為主要的就是進度管理和質量管理以及成本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這幾個模塊。成本管理模式主要就是對移動通訊工程現場的成本信息進行分析的的一個模塊。而進度管理模塊就是對工程現場的不可控因素進行專人負責并分析跟蹤,然后將相應的處理措施制定好,這樣就能夠將這一工程的延期最大化的減少。再者就是質量的管理模塊,也就是完善的有效工程現場網絡指標檢測的體系和自查制度,對故障的排除起到重要保障作用。最后就是人力資源管理模塊,主要是參與調動工程充分的將專長得到發揮,使其業務水平不斷得到提升。

2移動通訊工程現場管理可視化設計探究

2.1可視化設計應遵循的相關原則分析

對移動通訊工程現場管理進行可視化設計的過程中,要能顧遵循相關的原則,這樣才能夠將工程現場管理可視化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在這些原則當中,主要就是實用性原則、先進性原則、通用性原則、安全性原則、可伸縮性原則、完整性原則和經濟性原則。其中的實用性原則主要就是要能夠使得系統的開發是比較實用,系統的設計盡量簡單化,能夠輕松的實現人機交互。在通用性原則方面主要就是在能夠完成通訊工程的現場管理基礎上能在同類現場管理中可以使用。完整性原則主要就是對移動通訊的現場管理要能夠完整進行,不能對其中的數據信息有遺漏,要確保形成完整的鏈條。

2.2移動通訊工程現場管理可視化具體功能設計

移動通訊工程現場可視化的功能是多樣性的,所以設計過程中也要逐次的進行。首先就是對移動通訊工程現場管理可視化的數據子系統的功能設計,這一功能是通過數據管理模塊以及編輯模塊所構成,前者是對數據的分類以及查詢等進行功能的實現,后者則是對數據圖形和影響數據的功能實現。另外,在移動通訊工程現場管理可視化的質量管理模塊主要分為施工工序年的質量控制子模塊以及材料控制子模塊和人員控制子模塊、施工質量控制子模塊這幾個管理的模塊。這幾個模塊都各自有著分工,例如材料控制子模塊,其主要是對施工管理中的成品以及半成品等進行的抽樣和跟蹤式的管理。除此之外,在管理子系統當中還有人力資源的管理子系統以及進度管理子系統。前者主要是完成參加項目人員的培訓以及管理和考勤的,而后者則又能夠分為重點工期警示子模塊以及速度計劃子模塊和實際進度子模塊,它們也都各自有著分工。例如在進度計劃子模塊方面,其主要能夠輸入合同項目中規定的各項工作開展信息,以及工程的完成日期和工作間的邏輯關系等。在管理系統當中還有著成本管理這一模塊以及安全管理的模塊,重點對安全管理模塊加以說明,在這一模塊的設計過程中,主要有兩個重要的設計模塊。首先就是安全管理記錄子模塊和安全制度子模塊,對這兩個模塊而對設計有著重要的意義,前者能夠有效的將移動通訊工程現場的日常管理和四項權利得到有效的實現。而厚澤可以對個人的安全保障同時來建立合法安全項目法人的管理機構,將安全作為指導思想來制定相應的安全制度,從而來實現登錄以及刪除等方面的功能。而在GIS子系統設計過程中,其主要有三個重要的模塊構成,也就是圖形的瀏覽模塊,以及雙向查詢模塊和圖形的編輯模塊。其中的圖形瀏覽模塊主要是通過3個子模塊所構成,在圖形上能夠顯示工程的進度以及動態的三維圖形,也能夠顯示實體工程當中的總體平面布置圖以及散點圖和直方圖。而雙向查詢這一模塊則能進行實時的查詢和圖形對應的現場工程的信息,同時也能夠實現三位平面的布置圖查詢功能。

3結語

篇2

英文名稱:Letters in Biotechnology

主管單位: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主辦單位: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種:中文

本:16開

國際刊號:1009-0002

國內刊號:11-4226/Q

郵發代號:82-196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9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篇3

一、運用“學生本位”教育模式,突破新聞寫作教學的瓶頸

目前新聞寫作學科多數高校使用的教材,都以理論為主體編著的。教師在教授新聞寫作理論時,很容易成為一言堂,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這和“學生本位”的教學模式完全背道而馳,因為新聞寫作能力是新聞專業學生和新聞工作者應具備的基本能力。新聞寫作這門課程要求學生掌握新聞寫作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并能夠靈活運用到采訪和寫作中。但教師容易忽略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重理論而輕實踐,使學生只記住了理論而沒有提高寫作能力,也就無法培養出實用型的新聞人才。

2004年,清華大學李希光教授的《新聞采訪與寫作教程》被列為國家級精品課程。李希光認為好的新聞教育應該是:教學永遠為新技術和新知識敞開大門;通過師生間的交流傳播知識;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最好的關系狀態;學生和教師共同探討問題;教師激勵學生提出問題,引導他們理解和認識新聞報道的復雜性和觀點的多樣性;教師幫助學生發現宣傳、意見、事實三者是有區別的。①李教授的這些理念在新聞寫作教學中具有適用性,對于新聞寫作課程的教學具有啟迪作用。

二、運用好“學生本位”教育模式,在新聞寫作教學中處理好三大關系

學生不能很好的吸收課堂知識,甚至不愿意聽課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課程內容不能引發學生興趣。怎樣使學生對課程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就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去求知,讓學生想聽要聽想參與學習中去。推行“學生本位”的理念要處理好三大關系:

1、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美國心理學家羅克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詳的課堂氣氛。”②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務進行交往而產生的關系。尊師愛生,民主平等的和諧師生關系是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也是現代教育強調的一個重要思想。和諧的師生關系往往從破除教師權威開始,特別是像新聞寫作課程,只要新聞作品反映了客觀現實,承擔了媒體應該承擔的責任就是好的新聞作品。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權威自居,搞“一言堂”,不許學生提出異議,現在的90后學生有自己的個性和想法,面對這樣的教師,他們往往反感,也不會因為老師的“權威”而產生崇敬感。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抱著互相學習、平等互敬的態度面對學生反而會贏得學生的尊敬,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2、處理好教學中指導與教導的關系

在新聞理論教學中,處理好指導與教導的關系至關重要。真正把握好總體指導,具體教導的原則。大學的學習是自主的學習、興趣的學習。課上教師將學生領進門,學生課下的學習也很重要,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對學生的課下學習沒有引導的責任。學生課下的學習往往以課本為主,由于理解能力和知識系統程度等方面原因,很多學生對于教材的編排思路,知識的重點和難點等不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和理解,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梳理教材,分析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劉明華、張征著的《21世紀新聞傳播學系列教材·新聞寫作教程》為例,其上編新聞部分為總論,介紹新聞報道的基本原則、基本方法、基本要求、角度、跳筆、語言等帶有普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專業寫作畢業論文和教育教育職稱論文,歡迎光臨DYlw.neT]遍性的內容;中編和下編則分別系統地介紹了消息和通訊的寫作。此外,教材對網絡新聞也給予了較多關注。在具體理論部分,以人物通訊為例,教材主要介紹了人物通訊的定義、我國人物通訊發展軌跡、人物通訊報道對象以及人物通訊的寫作要求,需要強調的是寫作要求是這一部分的重點和難點。這樣通過橫向與縱向的結合,點與面的結合就使學生清楚了教材的編排思路和重點難點,甚至能夠復述出教材主要內容和重點內容。破除了教材理解上的難度,學生便有了學習興趣。

3、處理好教與學的互動關系

“教”與“學”的有機結合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核心。“教”、“學”本就相輔相成,有機結合才能實現教學相長。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顧自己,不顧學生是否理解是否能接受,只為追求教學進度,單純地認為教師職責只是“教”,學生職責只是“學”,為教而教,是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的。真正好的教學是“教”與“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多拋出一些有引導性的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大膽創新,敢于突破窠臼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時也要拋出一些具體的案例,讓學生動手去做,比如以新聞寫作教學中的導語的寫作為例,給出以下材料讓學生進行導語寫作的練習。

“一個上海青年,他是位個體戶,他名叫程鏗,今年5月10日,北京一家研究所,聘請這位青年為總工程師,這位青年一無學歷、二無職稱。”③

一般說來,學生在寫作中會出現很多種組合形式。如:

(1)以時間開頭:今年5月10日,一位上海個體戶青年程鏗被北京一家研究所聘請為總工程師。盡管他一無學歷、二無職稱。

(2)以人物開頭:上海青年個體戶主程鏗,雖然一無學歷、二無文憑,今年5月10日卻被北京一家研究所聘請為總工程師。

(3)以人物的定語開頭:一位一無學歷、二無文憑的上海青年個體戶主程鏗,今年5月10日卻被北京一家研究所聘請為總工程師。

(4)以用人單位開頭:北京一家研究所今年5月10日聘請一位一無學歷、二無文憑的上海青年個體戶主程鏗為

--------- 總工程師。

針對以上導語,充分調動學生,讓學生發表意見,究竟哪種導語更具有可讀性和新聞性,教師加以總結,不一定要有最終結論,這樣能夠引起學生注意,掌握幾種導語的寫法。

三、運用好“學生本位”教育模式,建立以實踐為主體的教學機制

1、讓學生在新聞寫作實踐中去體會理論

新聞寫作是一門理論豐富的課程,但它也是一門需要將理論應用到具體實踐中的課程,而新聞寫作的實踐無非就是撰寫新聞作品。要提高新聞寫作能力,除了鼓勵學生到媒體實習,切身感受媒體氛圍和日常運作,最重要的就是抓住學生的日常學習。以人物通訊寫作為例,人物通訊是以通訊的形式報道具有新聞價值的人物,反映其行為、事跡和生活,再現其精神境界、人生軌跡和生存狀態,從而達到教育啟迪或監督批判、警示社會的目的。基于人物通訊的這些特點,需要學生深入了解具有新聞價值、具有故事性和可報道性的某一人物。很顯然,僅憑學生自己的能力很難找到符合要求的人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采訪一些有故事的人物,例如當地養老院的老人或退休的老兵,聽他們講自己的故事。或者教師利用自己的人脈邀請有豐富人生經歷的人為學生做演講,并實時提問,這樣既能夠使學生感受到真正的采訪氛圍,又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品,一舉兩得。

再比如,學生如果要采訪一個在養老院工作的人員,可以去養老院做一周的義工,體驗工作人員的辛勞與酸甜苦辣,那么學生在采訪和寫作的時候就會有方向感,也就能集中地把握主題。

2、讓學生在經典新聞作品閱讀和點評中去感知理論

閱讀經典新聞作品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寫作能力,閱讀各種社會學和自然科學的書籍可以增加學生的閱歷。“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對于各種類型的新聞作品有了一定的閱讀量后自然能夠積累豐富的背景知識與專業寫作知識,從模仿中開始,在創新中升華。這樣學生在將來的新聞工作中才會“下筆如有神”。曾經有一個已經參加工作五年的學生說,他讀作品的時候無論文學的還是新聞的還是其他書籍,他都要做筆記,記經典的詞匯,經典的手法,還寫讀后感。后來他在寫新聞的時候經常能夠信手拈來,就得益于他平時的積累。有總結的閱讀,有意識的閱讀會構筑一個人博大的精神世界。

3、讓學生在新聞作品的考核中去升華理論

教師應該認識到評價新聞寫作課程教學成果的最終標準還是學生的新聞寫作能力,而不是教材中的理論。所以在課程的考核中,教師大可不必通過一紙試卷評價學生的學習。而是適當增加實踐在考核中的比例,例如綜合學生的課堂表現以及歷次新聞作品的好壞最終給學生一個公正合理的評價。這樣也可以避免學生在考試前瘋狂記憶理論知識而不重視平常的寫作能力培養的現象。

4、讓學生在創新中培養寫作能力

篇4

【關鍵詞】轉臺;方位軸;俯仰軸;DSP;SCI;PWM

1.系統介紹

整個控制系統以TMS320F28335DSP為CPU,它作為主控芯片。上位機與DSP通過RS422進行通訊,上位機將轉臺的目標位置指令發送給DSP。角位變送器通過RS232將轉臺當前的實際位置反饋給DSP。DSP將接收到的目標位置指令與反饋回來的實際位置進行PID運算,將解算出的數據賦給PWM模塊,最終通過調節PWM的占空比控制電機的運動。

2.硬件

總體硬件控制系統包括dsp主控板控制部分和電機驅動板控制部分。主控板電氣控制部分包括供電電路、程序仿真口、488電路組成的422通信、232通信電路、I/O口電路,電機驅動板控制部分包括電源供電電路、方位MSK4201驅動模塊電路、俯仰MSK4201驅動模塊電路。上位機通過422通信給DSP發送預定位置指令,通過DSP中PWM調節來控制俯仰、方位電機的運動狀態,另外通過232通信檢測轉臺的實際運動位置送給DSP,通過PID調節使轉臺到達預定位置,從而完成整體控制。

(1)電源模塊

MSK4201驅動模塊DC12V供電電路;

角位變送器DC24V供電電路;

主控板DC5V供電電路;

片內CPU DC1.8V供電電路;

片內flash、片內I/O、仿真下載口, DC3.3V供電電路;

(2)14針仿真下載口

(3)RS-422通訊串口

RS-422是EIA推薦的“平衡式電壓數字接口電路的電氣特性標準”。此標準是為改善RS-232C標準的電氣特性和與RS-232C兼容而制定的。它的特點是采用平衡發送,差分接收方式。其中發送接收一個信號均用兩條線,而完全不使用信號地,且數據傳輸更遠,抗干擾能力更強。MAXIM公司的MAXR88收發器芯片主要為了滿足RS-422通訊而設計的一種芯片。在此論文中用RS-422通訊,實現上位機和DSP的通訊,上位機發送位置信號給DSP,DSP將接受的指令進行處理,計算出電機要運動到的目標位置。

(4)RS-232通訊串口

MAX232是德州儀器公司推出的一款兼容RS232標準的芯片。由于電腦串口RS-232電平是-10V到+10V,而一般的單片機應用系統的信號電壓是TTL電平0到+5V,max232就是用來進行電平轉換的,該器件包含2驅動器、2接收器和一個電壓發生器電路提供TIA/EIA-232-F電平。在此論文中用RS-232實現角位變送器與DSP的通訊,將受到的數據處理,得到電機運動的實際位置。

(5)電機驅動模塊

MSK4201芯片是控制轉臺電機的驅動模塊,它等效于橋式PWM雙極斬波電路,通過調節PWM占空比來改變輸出電壓,最終改變電機的速度大小,從而實現了對電機的自動控制。當PWM的占空比為50%時,驅動模塊模塊輸出電壓為0V,控制電機停止。當占空比大于50時,電機反轉,并且隨著占空比的增加,控制電機的速度逐漸增大。當PWM占空比小于50%時,控制電機反轉,并且隨著占空比的減小,但控制電機速度逐漸增大。

3.軟件

3.1 程序流程

軟件主要分為五大模塊:定時器模塊,RS422模塊,RS232模塊,PID模塊,PWM模塊。主函數里面有一個while循環,while循環里有一個RS422子函數,一個時間中斷函數。RS232子函數,PID子函數,PWM子函數都在時間中斷里面。每進一次中斷便將中斷里面的子函數執行一遍。

3.2 RS422子函數流程

RS422實現上位機和DSP的通訊,上位機發送目標指令(轉臺要運動到的位置)。

RS422子函數,首先對SCIC進行初始化,然后進入for循環,最多接收13個字節。如果收到數據,接收緩沖寄存器便為1,判斷條件成立,將接收到的數據存到數組里并且加以處理。

3.3 RS232子函數流程

RS232通訊將轉臺的實際位置,通過旋轉變壓器和角位變送器反饋給DSP。

RS232的程序和RS422的程序原理一樣,只是寄存器不同,RS422用的時SCIC而RS232用的是SCIA。

3.4 PID子函數流程

PID子函數將上位機發送的,目標位置和角位變送器反饋的實際位置進行計算,得到PWM所需要設置的占空比。

4.程序

422通訊:上位機與DSP的通訊程序。

void rx422(void)

{

Uint16 i=0,j,k=0;

scic_fifo_init();

scic_echoback_init();

ScicRegs.SCIFFRX.bit.RXFFOVRCLR=1;

for(i=0;i<13;i++)

{

while(ScicRegs.SCIFFRX.bit.RXFFST !=1)

{

if((i>4)&&(ReceivedChar[i]==0)&&(ReceivedChar[i-1]==0xFE)&&(ReceivedChar[i-2]!=0xFD))

{

break;

}

}

if(ReceivedChar[i-1]==0xFE)

break;

IER=0x0000;

ReceivedChar[i] = ScicRegs.SCIRXBUF.all;

}

if((ReceivedChar[0]==0xFF)&&(ReceivedChar[i-1]==0xFE))

{

switch(ReceivedChar[1]) //指令狀態位

{

case 0xA0://發送當前轉臺位置至上位機

scic_xmit(0x55);

break;

case 0xA2://歸零指令

if(ReceivedChar[1]==ReceivedChar[2])

{

FW_obj=0;

FY_obj=0;

}

case 0xA3://運動到停止位

{

if(ReceivedChar[1]==ReceivedChar[2])

{

FW_obj=-180;

FY_obj=0;

}

break;

}

case 0xA4://按照收到位置指令運

{

for(j=0;j<5;j++)

{

if((ReceivedChar[j+k+2]==0xFD)&&((ReceivedChar[j+k+3]==0xFD)||(ReceivedChar[j+k+3]==0xFE)||(ReceivedChar[j+k+3]==0xFF)))

{

Posdata[j]=ReceivedChar[j+k+3];

k=k+1;

}

if (ReceivedChar[j+k+2]!=0xFD)//自己將ReceivedChar[j+2]! =0xFD改為ReceivedChar[j+k+2]!=0xFD

{

Posdata[j]=ReceivedChar[j+k+2];

}

if ((ReceivedChar[1]^Posdata[0]^Posdata[1]^Posdata[2]^Posdata[3])==Posdata[4])

{ //方位角度解算

if((Posdata[0]>>7)==0)

{

FW_obj=(float32)((Posdata[0]*256)+Posdata[1])*0xb4/0x8000;

}

if((Posdata[0]>>7)==1)

{ FW_obj=-(float32)((~((Posdata[0]<<8)+Posdata[1]))+1)*0xb4/0x8000;

}

//俯仰角度解算

if((Posdata[2]>>7)==0)

{

FY_obj=(float32)((Posdata[2]<<8)+Posdata[3])*0xb4/0x8000;

}

if((Posdata[2]>>7)==1)

{ FY_obj=-(float32)((~((Posdata[2]<<8)+Posdata[3]))+1)*0xb4/0x8000;

}

}

}

break;

}

}

}

5.總結

論文提出了一套以TMS320F28335DSP為CPU、以旋轉變壓器和角位變送器為位置反饋原件、以力矩電機為轉臺的伺服電機,采用閉環的全數字伺服控制系統方案。論文闡述了各個部分模塊的功能和實現方法,并在TI公司的C200 Code Composer Studio集成開發環境完成了系統的軟件調試。

在硬件方面,我們利用TMS320F28335DSP芯片的高速運算能力和豐富的接口電路,專門處理、計算系統的控制算法。

在軟件設計中,我們對閉環采用了傳統的PID控制算法。用RS422實現上位機和下位機的通訊,用RS232實現角位變送器對于實際位置的反饋。

通過在實際轉臺中的應用,得出以TMS320F28335DSP芯片為核心的轉臺的伺服控制系統方案是可行的。

參考文獻

[1]蘇奎峰,呂強,常天慶,張永秀.TMS320X281XDSP原理及C程序開發[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8.

[2]孫儷明.TMS320F2812原理及其C語言程序開發[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3]謝青紅.TMS320F2812 DSP原理及其在運動控制系統中的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

[4]蘇奎峰,呂強,耿慶峰,陳圣儉.TMS320F2812原理與開發[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5]蘇奎峰,呂強,鄧志東,湯霞清.TMS320x28xxx原理與開發[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

篇5

由于機器人具有可靠性高、適應性強、功能強大的特點使其成為執行高危險任務的理想平臺,具有步行能力的機器人更是該領域研究的前沿課題。

本論文為6腿機器人控制系統研究與設計,采用了1種分層控制系統結構,采用1點對多點的串行通信模式。論文對單關節控制器的數學模型進行了簡單研究并采用PID控制算法對關節的位置控制進行控制。完成了基本的硬件設計,包括主從控制器的設計,主從通訊設計,延時及驅動電路的設計,傳感器及其信號處理的設計。在軟件設計方面,給出了主從通訊,步態算法的軟件實現程序框圖。

關鍵詞:6腿機器人、Motorola MCU、PID控制、主從通訊、編碼器、步態

第1章 緒論

1.1 課題的研究背景及意義

機器人學是迅速發展的交叉性學科,但世界各國對機器人的定義各不相同,聯合國標準化組織采納美國機器人協會給“機器人”下的定義:“1種可以反復編程和多功能的,用來搬運材料、0件、工具的操作機;或者為了執行不同的任務而具有可改變的和可編程的動作的專門系統”。

機器人技術成為高科技應用領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預言,機器人技術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它正向著具有行走能力、對環境的自主性強、具有多種感覺能力的智能機器人的方向發展。機器人技術的進展與其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引起了各國專家、學者的普遍關注。許多技術先進國家均把機器人技術的開發、研究列入國家高科技發展計劃,進行大力研究。機器人學作為1門邊緣學科,成為當前高科技發展的前沿學科,它與高等動力學、材料科學、近代電子學、計算機科學、自動控制理論與系統、傳感技術、人工智能、仿生學、系統工程等學科關系密切,相互滲透,共同發展。機器人的要害是自動控制,是計算機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它解決CAD, CAM, CAE等1系列問題。機器人先進程度和功能的強弱,通常直接受到其控制技術的影響。由于機器人動力學模型具有變參數強耦合、高度非線性的特點,機器人控制要求精度高與速度快;并具有通用性、柔軟性與靈活性,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機構運動學和動力學分析、感知能力與伺服技術。現代控制理論的發展、高級控制策略的探求,新1代計算機的出現與人工智能開發將給機器人技術帶來新的生機。

機器人學是迅速發展的交叉性學科,但世界各國對機器人的定義各不相同,聯合國標準化組織采納美國機器人協會給“機器人”下的定義:“1種可以反復編程和多功能的,用來搬運材料、0件、工具的操作機:或者為了執行不同的任務而具有可改變的和可編程的動作的專門系統”。

機器人可分為固定式和行走式。1般的工業機器人如立柱式、機座式和屈伸式機器人大部分為固定式.但是隨著海洋科學、原子能工業及宇宙空間事業的發展甚至人類娛樂的需要,可以預見,具有智能的可移動機器人、能夠自行的柔性機器人肯定是今后機器人的發展方向。

篇6

論文關鍵詞:直讀式電子壓力計;單芯遠距離傳輸;曼徹斯特碼;編碼;解碼

論文摘要:本文從現有存儲式電子壓力計的技術現狀出發,分析了在井下高溫、高壓、遠距離條件下,實現壓力、溫度數據實時可靠采集、傳輸、分析的壓力計——直讀式電子壓力計的數據傳輸方案和實施,并從技術需求分析、通訊方案選擇、單芯遠距離傳輸、曼徹斯特碼編解碼的軟硬件設計等方面,對直讀式電子壓力計數據傳輸方案進行了深入研究。試驗數據分析結果表明,本文研究結果解決了直讀式電子壓力計的關鍵技術,增強了電子壓力計在油田測井領域的市場競爭力。

一、引言

目前存儲式電子壓力計已廣泛應用于國內各大油田高溫井下壓力和溫度的測量。存儲式電子壓力計在工作過程中,儀器內的單片機系統和各種傳感器共同完成井下壓力和溫度的采集,并以數字量形式存儲于電可改寫型存儲器中,待測試過程完成后,再將壓力計返回地面,用專門配套研制的數據回放儀與壓力計連接,通過軟件和硬件接口通訊進行數據的接收、回放和處理,使用很不方便,影響生產。

因此,為克服存儲式電子壓力計的上述缺點,提高油田生產效率,提升電子壓力計在油田測井領域的市場競爭力,必須研制在井下高溫、高壓、遠距離條件下,實現壓力、溫度數據實時可靠采集、傳輸、分析的壓力計——直讀式電子壓力計。

二、直讀式電子壓力計技術需求分析

(一)功能及主要技術指標要求

直讀式電子壓力計實現井下壓力和溫度參數的測量,并將測量結果通過單芯鎧裝電纜實時傳送至地面解碼控制儀,主要技術指標要求如下所示。

a) 壓力測量范圍:(0~30、45、60、80)MPa;壓力測量誤差: 0.04%F.S;

b) 溫度測量范圍:(-20~+150)℃, 測量誤差:±1℃;

c) 傳輸距離不小于6000m;通訊誤碼率1.0×10-7。

(二)基本方案及工作原理

直讀式電子壓力計由井下電子壓力計和地面解碼控制儀兩部分組成,其中井下電子壓力計由壓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信號放大電路、模數轉換電路、單片機系統、編碼電路、數字通訊接口電路和裝載于單片機系統中的相關工作軟件組成,解碼控制儀由解碼電路、通訊接口電路、通用計算機(油田配置)和相關工作軟件組成。

工作過程中,井下電子壓力計由地面解碼控制儀通過單芯鎧裝電纜提供能源,溫度和壓力傳感器分別將環境壓力和溫度轉換為電信號輸出,該電信號經放大和模數轉換后由單片機系統進行數據實時采集和處理,然后按一定周期經數字通訊口輸出。井下電子壓力計和井上解碼控制儀之間通過單芯鎧裝電纜連接,解碼控制儀中通訊接口電路接收井下電子壓力計輸出的壓力和溫度數據,并經解碼后輸入計算機中進行實時分析和處理。

三、數據傳輸方案選擇

設備之間數據通訊通常有并行通訊和串行通訊兩種方案,并行通訊的缺點是傳輸距離短,通訊信道所占點號多,而串行通訊與之相反。根據井下電子壓力計與井上解碼控制儀的數據傳輸特點,需選擇串行數據傳輸方式。

在曼徹斯特編碼中,用電壓跳變的相位不同來區分邏輯1和邏輯0,即用正的電壓跳變表示邏輯0,用負的電壓跳變表示邏輯1。

在油田測井中,井下電子壓力計在井下采集大量信息,并傳送給地面解碼控制儀;但井下電子壓力計到地面解碼控制儀這段信道的傳輸距離較長且環境惡劣,常用的NRZ碼不適合在這樣的信道里傳輸,而且NRZ碼含有豐富的直流分量,容易引起滾筒的磁化。曼徹斯特編碼方式使得信號以串行脈沖碼的調制方式在數據線上傳輸,和最常用的NRZ碼相比,消除了NRZ碼的直流成分,具有時鐘恢復和更好的抗干擾性能,這使它更適合于從井下到井上的信道傳輸,因而在井下電子壓力計和地面解碼控制儀之間選用曼徹斯特編碼使數據傳輸可靠性更高、傳輸距離更遠。

四、曼徹斯特碼編碼軟硬件設計

每一周期井下電子壓力計需將采集到的壓力和溫度兩個參數分別進行曼徹斯特編碼方式輸出,井下電子壓力計與地面解碼控制儀之間按如下通訊協議進行。

a) 壓力與溫度均以字為單位進行傳送,先發送壓力字,后發送溫度字,一個壓力字和一個溫度字的組合稱為一個消息;

b) 每一個字由20位組成,第1~3位為3個起始位,第4~19位為16個數據位,第20位為奇偶校驗位;

c) 壓力字3個起始位電平為先高后低,溫度字起始位為先低后高,高低電平均各占一位半,壓力字與溫度字校驗位均采用奇校驗;

d) 傳輸的波特率:5.7292 kbps(175μs/位),傳輸一個消息共耗時3.5ms。為保證數據傳輸可靠性,井下電子壓力計同一消息在一個采樣周期內重復發送兩次,地面解碼控制儀根據校驗位判斷每個字的正確性。

由單片機編程輸出兩路I/O控制信號,經過濾波電路、運放電路、整型電路后,產生曼徹斯特編碼雙相電平信號,并經單芯鎧裝電纜送至地面解碼控制儀。為滿足曼徹斯特編碼格式及井下電子壓力計與地面解碼控制儀之間的通訊協議,井下電子壓力計軟件采用如下的編程方式輸出波形。

a)壓力字同步頭為262.5μs高電平后跟隨262.5μs低電平,溫度字同步頭為262.5μs低電平后跟隨262.5μs高電平;

b)若數據位為邏輯0,則在87.5μs低電平后跟隨87.5μs高電平;

c)若數據位為邏輯1,則在87.5μs高電平后跟隨87.5μs低電平;

d)校驗位的波形產生方式與數據位相同。

五、曼徹斯特碼解碼軟硬件設計

地面解碼控制儀需將井下電子壓力計輸出的曼徹斯特碼進行解碼,并按通訊協議用軟件將接收到的曼徹斯特碼數據轉換為井下電子壓力計測得的壓力和溫度數據,即地面解碼控制儀中的解碼過程為井下電子壓力計編碼過程的逆過程。曼徹斯特碼解碼過程可分為如下三部分:

a) 同步字頭檢測,并辨別其為溫度數據還是壓力數據。

b) 對曼碼形式的數據進行解碼,從曼徹斯特碼波形中分離出同步時鐘,并將時鐘和數據進行處理使曼碼數據轉化為非歸零二進制數據。

c) 將串行數據轉化為并行數據,并進行奇偶校驗,以檢驗數據傳輸的正確性。

經過幾千米鎧裝電纜傳輸上來的數據,幅度衰減到毫伏級,因此井上需要精密的解碼電路,才能保證數據傳輸無誤碼率。井下傳輸上來的數據經過濾波電路、精密運算放大器、雙D觸發器輸出曼碼波形給單片機,經過單片機的程序轉化為井下的壓力與溫度數字量。

六、試驗結果

直讀式電子壓力計首臺產品完成廠內試驗后,到油田用8000m的鎧裝電纜連接井下電子壓力計和地面解碼控制儀,將電子壓力計下放到井下6500m的深度,在溫度高達150℃、壓力為30~60 MPa的油井中測試壓力和溫度。在三次連續5個小時的測試過程中,數據傳輸準確可靠,沒有出現丟點現象,誤碼率為零。

七、結束語

試驗數據統計分析結果表明,本文研究結果解決了直讀式電子壓力計通訊方案、通訊協議、單芯遠距離傳輸、曼徹斯特碼編解碼軟硬件設計等關鍵技術,增強了電子壓力計在油田測井領域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篇7

本刊主要發表學術水平高、研究方法新穎的論文,中、英文均可,且優先發表有基金項目的論文(特別是國家重大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同時,歡迎汽車相關領域知名專家和學者撰寫本領域的技術發展綜述與展望性文章。

本刊內容定位

綜述?展望 研究?開發 設計?計算 試驗?測試 材料?工藝?設備 節能?排放 安全?碰撞

振動?噪聲 車身?造型 汽車電子 新能源汽車?電動汽車?新型式汽車

稿件要求

為保證本刊的學術水平以及滿足相關檢索機構要求,對來稿作如下要求。

1.必須有創新性、學術性、探索性,立論科學、論據充分、預見準確,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可讀性。

2.應包括以下項目:英漢對照題目(中文題名一般以20個漢字以內為宜)、英漢對照作者姓名、英漢對照作者單位、英漢對照摘要、英漢對照關鍵詞,關鍵詞最好3~5個。

3.來稿以5 000字以上為宜,最低不少于4 000字。

4.請附論文責任作者和通訊作者簡介、詳細地址和聯系方式;并在省部級以上基金項目或攻關項目產生的論文首頁頁腳注明項目名稱與編號,具體格式執行《GB7713―87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

5.摘要包括中、英文,執行《GB6447―86文摘編寫規則》,英文不超過150個單詞。摘要采取第三人稱表述,重點報道論文研究的目的、方法、具有獨創性的具體結果和結論。摘要首先寫出作者的研究目的或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其次,寫出作者的主要工作過程及所用的方法,包括邊界條件,使用的主要設備和儀器等;最后,寫出體現作者主要成就和貢獻的結果和結論,以突出論文的創新、獨到之處。

6.為了方便讀者檢索、提高論文的被引頻次,請注明論文中圖分類號,中圖分類號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上查找。

7.參考文獻執行《GB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參考文獻建議引用本領域近年研究成果,中文和其它非英文參考文獻必須要有對應的英文表述。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標出,并將序號置于方括號中,排列于文后。

8.本刊為全彩印刷,因此請作者在投稿時使用彩色圖片。論文插圖必須清晰、規范,請不要以(JPG\BMP、TIFF)格式插入Word文件,應以矢量格式插入Word文件(照片除外),鼠標雙擊圖時可鏈接原軟件。矢量格式有:*.ai、*.eps、*.fig、*.dwg、*.org、*.vsd等。作者照片必須為標準一寸免冠彩照,最好為白底。

9.稿件刊出即付稿酬。被錄用稿件的版權(包括紙質版權、電子版權和網絡版權)歸《汽車工程學報》所有。

篇8

【關鍵詞】圖書館員;讀者;和善;創新精神;電子閱覽室

Abstract:Technology,mobility,the speed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a global and multi-cultural are changing the Electronic Reading Room.Costs of network connections continue to decline while capabilities continue to rise.Mobile connectivity is growing at an unprecedented rate.The growing importance between librarian and reader kind is a natural way to build a healthy and friendly atmosphere.

Key words:librarian;reader;being kind;enterprising spirit;Electronic Reading Room

在網絡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高校圖書館館員不僅人心和善占據道德高地,提高政治素質、文化素質,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等也都具有各自獨特的服務含義,作為知識的導航與傳播者,應提高專業素質、信息素質、及創新素質,在電子圖書館、數字圖書館、云數據圖書館的時代,不斷學習、積極進取。例如,如何應對4G網絡時代,人人低頭把玩移動通訊設備的現實,電子閱覽室以往蜂擁踏至,如今門庭冷落[1],如何拓展服務方式,完善電子閱覽室的服務成為首要任務。

4G移動通訊,高速光纖網絡,敗也蕭何,成亦蕭何。圖書館與校園網硬件合理配備資源,利用免費校園WiFi將電子資源呈現給校園內師生讀者,拓寬電子閱覽室的時空,提高校園網資源的利用率。在軟件與服務方面,則努力提高同學的信息利用能力,寓教于樂,使之在利用校園信息平臺中,收獲良多,能利用電子閱覽室的拓展空間優勢,實現圖書館與師生的良好互動,要培育電子閱覽室的良好聲譽,使以人為本的服務思路落實到實處[2]。集網絡、信息、學習、研究多功能于一體,能吸引更多有求知欲的讀者前來學習,讓讀者自主地學習,拓展圖書館服務空間,發揮校園網的效能,對校園網電子信息資源愛不釋手。電子閱覽室直接提高服務質量的做法如下:

1.友善氛圍與歸屬感。萬事開頭難,在新生入館時,現場講解如何訪問圖書館電子資源,在過去以往的定期培訓基礎上加大宣傳力度,增加電子資源、隨書光盤、文獻檢索等內容。演講者,對于剛剛離開家庭獨立生活的新生,注意養成微笑服務、和氣用語、耐心解釋的良好習慣,以老師和朋友的身份吸引讀者,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又感到友善與溫暖。同時,大一新生開始因對電子閱覽室的好奇心,帶著熟悉、了解的心態而來[3],使之有家的感覺,則可建立歸屬感。

2.精心設計、完善服務環節。編寫介紹電子閱覽室功能的宣傳手冊,并鏈接在免費WiFi首頁,自動導航,引人入勝。另一方面,在一樓大廳滾動屏幕中增加對電子資源宣傳內容,介紹電子閱覽室的功能。此外,聯機公共目錄查詢系統(OPAC),在館藏資源揭示方面存在檢索功能過于專業、書目數據關聯性差、檢索結果可用性低、沒有充分挖掘用戶借閱數據等問題[4]。圖書館可以采用聚類的思想和數據挖掘技術,從基于檢索字段的書目數據聚類、基于用戶分類的書目數據聚類、基于用戶資源利用行為數據統計分析的聚類3 個方面完善OPAC 資源揭示及書目推送服務[5]。

3.培養受益終生的檢索能力。人在大學階段只能獲取所需知識的10% 左右,而其余90%的知識都要依靠在工作以后不斷學習才能取得[6]。因此,“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養大學生的信息意識和文獻檢索能力,教學生學會學習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圖書館網頁中,刊載各種文獻檢索、論文寫作等內容以及相關講座錄像,拓展講座的利用時效,擴大講座宣傳空間。促進電子資源的利用,拓展電子閱覽室時空。

4.拓展學習功能。許多讀者利用圖書館購買的學習類數據庫以及其它網絡教學視頻、教參資料,學習英語、計算機知識,或者練習計算機作業、復習功課等。若在電子閱覽室進行信息利用技術講座,電子信息資源的檢索與利用技術的可操作性強,上機講座效果更佳,豐富數字圖書館的服務內涵。

5.滿足研究型讀者的興趣。針對性培訓,針對課程論文、畢業論文、期刊投稿論文等科學論文寫作與電子資源利用環節,SRT、學位論文選題與網絡信息服務等問題。邀請各學院專業老師進行針對性講座,在電子閱覽室里進行現場培訓,拓展電子資源利用率,特別滿足研究型的讀者的科研興趣。

6.借力雙贏。在拓展電子閱覽室服務內涵方面,主動聯系各學院,為一些課程提供在電子閱覽室授課,增加檢索信息、評價信息、處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實踐環節。

休閑文化強調對師生身心愉悅和情緒調節,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精神享受。大學生活需要學生的自覺性,如在電子閱覽室聊天、聽歌、看電影、讀網絡小說、打游戲等現象[1]。午休期間播發一些輕松的音樂,通過電子閱覽室,使師生獲得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放松心情、增長欣賞水平的功效服務。還可以通過休閑閱讀、學術報告、時事論壇、藝術休閑、運動休閑,增加圖書館對讀者的吸引力,增強圖書館文化服務的親和力。最大限度地發揮電子閱覽室的服務功能。通過圖書館員營造和諧的人文環境,使師生感到人文關懷,獲得文化休閑的樂趣。使廣大讀者在此學習到真正想學的知識,獲得最大的收益。使它成為校園讀者群中最具影響力和吸引力的素質教育單元,讓教學在此得以延續。

讀者座談會,讓館員走近讀者的有效途徑,可以不定期組織座談,參加人員要包括一些熟悉的老讀者,也要一定數量的新面孔,通過座談讓館員傾聽了解讀者心態,閱讀需求,從而及時反饋,這樣得到的信息才是比較真實可靠,這也是不斷改進服務措施的好方法。

電子問卷調查這種方式是一種常用的方法,通過一些有代表性的,針對性的問題提問,包括服務態度和服務內容,有針對性的改進不足,盡可能滿足讀者要求。網絡溝通這種方式更適合現代的讀者。

通過圖書館主頁的電話咨詢、服務臺的當面咨詢、讀者留言版的咨詢,QQ在線咨詢等方式,與讀者進行溝通,也可以主動地在BBS上發帖,就一些較為集中的問題進行討論。還可以把問卷調查的結果公布在上面,讓讀者和館員以這種方式進行交流,以便成為使圖書館更好地服務于讀者、服務于社會的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娜.高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現狀分析[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4(4):141-142.

[2]唐國萍,陸芹英,席慶奎,嚴謹.“寬帶中國”工程背景下電子閱覽室功能開拓[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3,25(12):

178-180.

[3]楊靜,鄒宇瑞.高校電子閱覽室讀者心理與服務淺析[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4(1):245-246.

[4]唐國萍.淺析利用大學圖書館OPAC的信息尋求行為[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5):52-54.

篇9

論文關鍵詞:智能電網;電力特色教學模式;電力信息化和智能化

隨著智能電網、綠色能源席卷全球,電力行業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新時期,電力不但要信息化還要智能化,電力企業將需要大量高水平的既精通信息技術又有電力專業背景的人才,這給電力大學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帶來機會和挑戰。結合電力大學的大電力特色,為培養智能電網急需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開展計算機專業電力特色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培養智能電網急需的信息人才,需要開展計算機專業的電力特色教學,首先要開設“電力信息化”課程。

一、我國電力信息化現狀及智能電網的目標

電力信息化是指計算機、通訊等信息技術在電力工業各個環節應用全過程的統稱。我國當今電力信息化現狀是實施電力工業生產過程各個環節的信息化,包括電力工業規劃、設計、施工、發電生產、輸電、變電、配電、用電、電網調度、供電營銷、物資及管理等各個環節。由此可見,信息技術是電力信息化的基礎,各類電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電力信息化的核心。提高電力企業的經營決策水平和經濟效益是電力信息化的宗旨。智能電網將使電力信息化從數字化向智能化發展。智能電網是電力信息化的延續和飛躍。智能電網是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與新能源變革融合在一起的產物。中國的智能電網目標是分三個階段推進:2009年至2010年為規劃試點階段,重點開展“堅強智能電網”發展規劃工作,制定技術和管理標準,開展關鍵技術研發和設備研制及各環節試點工作;2011年至2015年為全面建設階段,加快特高壓電網和城鄉配電網建設,初步形成智能電網運行控制和互動服務體系,關鍵技術、裝備實現重大突破和廣泛應用并自主可控;2016年至2020年為引領提升階段,全面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技術和裝備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通過分析我國電力信息化現狀及智能電網的目標可見,各國探索智能電網建設的先行策略是信息技術應用。為實現智能電網的戰略目標,電力企業將需要大量高水平的既精通信息技術又懂電力信息化業務的復合型人才,因此,對計算機專業學生開展電力特色教學是非常必要的。

二、電力大學計算機專業電力特色教學模式

面對電力行業信息化飛速發展的形勢,特別是智能電網席卷全球,電力大學計算機專業的教學模式在保有原有優勢的基礎上創建特色,開展以計算機技術為主、電力專業背景為輔的特色教學模式。2010年學校設立了計算機專業電力特色教學模式研究和實踐的教改項目,以實現計算機專業的電力特色及工程應用能力的培養。電力特色教學重點要放在計算機技術和電力專業交叉點上,電力特色教學的先行策略是由電力信息化這門課程承擔此重任。2010年學校將電力信息化課程列入433門核心課程中。修改后的2008版教學大綱中電力信息化這門課程是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這不但要求電力信息化這門課程的內容不斷優化,同時也要求對電力信息化課程的教學進行改革。

電力大學計算機專業電力特色教學模式的后行策略是在電力信息化這門課程改革和研究的基礎上進行課程群建設,開設代表計算機技術和電力專業最新技術交叉點的“電力云平臺”、“電力物聯網技術”等課程,并將“電力信息化”、“電力云平臺”及“電力物聯網技術”三門課程納入到一個課程群來建設。可見電力大學亟待探索并建立適合計算機專業的電力特色及工程應用能力的培養模式。

三、電力信息化課程特點與教學現狀分析

1.電力信息化課程的特點

電力信息化這門課程具有如下特點:

(1)涉及面廣。電力信息化這門課程內容涵蓋電力工業生產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電網調度等全過程的信息化與智能化。課程內容包括發電企業的信息化與智能化、變電站的信息化與智能化、電力調度中心信息化與智能化、配用電生產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電力信息安全技術及物聯網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等。

(2)技術先進前沿。電力信息化這門課程內容涵蓋當今信息和電力領域的前沿技術、熱點技術。如在講解變電站的信息化與智能化這部分內容時要詳細分析電力領域的熱點技術IEC61850。在講解電力調度中心信息化與智能化這部分內容時要詳細分析信息領域的熱點技術SOA和電力領域的熱點技術CIM及其在電力調度的應用。在講解物聯網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這部分內容時要詳細分析當今信息和電力領域的前沿技術物聯網、智能電網及云平臺。

(3)與電力行業實際工程緊密結合。在講解課程的各部分內容時緊密結合實際工程。如在講解發電企業的信息化與智能化這部分內容時緊密結合發電企業的實際工程,如水電站廠級監控系統、火電站的DCS系統、發電廠?SIS系統、發電廠智能管理信息系統等。

(4)多學科的交叉。電力信息化課程是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控制技術、電力系統背景知識的融合與交叉。在講解課程的各部分內容時處處是多學科的交叉,如在水電站廠級監控系統中涉及計算機的網絡通訊技術,涉及控制領域的PLC技術和現場總線技術,涉及水力發電特性專業背景知識等。

(5)電力信息化課程的教學內容是動態的,是與時俱進的,隨著電力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發展而不斷地補充新內容,沒有現成的教材。當今世界電力信息化和智能化發展非常迅速,如國家電網公司已經開展廣域全景分布式一體化的電網智能調度技術支持系統研制。在講解電力調度中心信息化與智能化這部分內容時就必須補充這部分新技術。

2.電力信息化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1)沒有現成的教材,課程難度大,師資緊缺。從上述分析的電力信息化這門課程的特點可見,要求老師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及電力工程經驗。

(2)課程內容與電力實際緊密結合,學生沒有現場工程概念,又是多學科的交叉,學生感覺課程難度大且抽象,學習興趣不足。很多學生很想學好這門課,但他們中只了解信息技術,沒有其他學科技術知識的積累。本課程開設在大三的第六學期,很多學生感覺困難后就放棄了,準備考研復習。

四、電力信息化教學改革的思想和方法

電力信息化這門課程是綜合應用課程,教學思想和方法的改革是必要的,具體措施如下:

1.組建一支優秀的教學團隊

通過引進發掘培養人才,組建一支優秀的教學團隊。吸納不同學科的擁有前沿的信息技術、豐富的電力背景和工程經驗的老師進入團隊,可以根據老師的特長安排講解相應的章節。電力信息化這門課程可由若干老師共同完成。由于國內市場幾乎沒有相關專著和教材,已經組織講課團隊老師撰寫并出版電力信息化教材。教材包含當今電力信息化和智能化最新技術并提供老師們的最新研究成果。該團隊的老師需要及時了解電力行業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最新動態的最新技術。除了合作項目途徑外,老師要利用一切機會參加合作、進修和交流。通過團隊的力量來解決沒有現成的教材、課程難度大的問題。

2.補充課程中需要的其他學科知識

鑒于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比較單一,在學習電力信息化課程時先為學生補充必需的計算機控制與通訊基礎技術知識,包括計算機控制通道接口技術、PLC技術、串行通訊技術、現場總線技術及工業以太網技術等。在學習電力信息化的具體相關內容時為學生鋪墊必需的電力背景知識和工程背景內容,如講解水電站廠級監控系統時要先補充水力發電廠相關內容。通過利用一定的學時補充課程中需要的其他學科知識來降低學生課程學習的難度,使學生能快速全面地了解并掌握電力信息化技術。

3.新技術、新理念的引入

由于沒有現場工程概念,學生在學習電力信息化課程時會感覺抽象、難以理解,老師有必要與時俱進地將新的技術和理念引入課堂中。例如可以引入當今電力行業流行的先進仿真培訓軟件,比如三維變電站仿真培訓軟件,讓學生在軟件上仿真漫游變電站并模擬各種操作。通過仿真軟件讓學生模擬接觸電力工業現場,建立對電力工業現場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了加強學生課后鞏固教學環節,幫助學生消化和應用所學知識,可以將新的理念引入課堂中。借鑒西方本科教學及我國研究生培養的經驗,本課程課后作業鞏固環節可以嘗試不同于常規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方法。本課程要求學生在課后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每章的作業是查閱與本章相關的文獻資料并撰寫提交小論文,期末每個學生制作PPT文件并開展討論。

在學生課后鞏固教學環節中老師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指導本科學生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時,首先要教會學生如何在海量信息中查找到需要的優秀文獻,如何充分利用校圖書館提供的優質庫資源,然后指導學生如何讀文獻,如何寫小論文。要求學生在每章節后閱讀15篇以上相關文獻資料并提交小論文。教師要認真批閱學生的小論文,總結學生容易出現的普遍性問題,在下次寫小論文時提醒學生注意。

4.實施案例教學

新的電力信息化教學實施方案與國內外電力發展緊密結合,既具有理論性又有很強的實用性。此課程在教學方法上必須將理論與工程案例結合,實施案例教學。案例可以來源于實際經典案例,也可以來源于老師們的最新研究的相關成果。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如何將工程應用問題轉化為計算機問題的能力。如在講解IEC61850和CIM技術時,要剖析IEC61850和CIM是如何利用計算機技術中的面向對象技術來建模的。

篇10

>> 我國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論文的共詞聚類分析 我國科技前沿領域博士學位論文概況分析  對我國檔案學核心期刊電子文件保護研究論文的統計分析 我國檔案學碩博學位論文研究熱點透視 2001—2010年我國體育學博士學位論文被引頻次統計分析 2008年~2012年我國高校檔案學研究生統計分析 我國圖書館學碩博士學位論文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 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博士學位論文研究方法調查分析 從博士學位論文看我國近年高等教育研究的發展 我國首批武術博士學位論文在滬答辯 博士學位論文匿名評審的總結與思考 我國檔案學教育論文計量分析 我校創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資助的實踐與探索 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的計量分析與思考 近十年中國旅游類博士學位論文分析與展望 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生物學類)獲獎的要領剖析 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參考文獻的調查與分析 中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計量分析 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校際與省際分布特征分析 2006-2011年比較方法在我國檔案學研究中的應用統計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9]蔣冠.政府信息公開目標取向研究[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8.

[10]候衛真.論政府信息化取向與信息能力構建[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8.

[11]譚必勇.政府信息資源的目錄控制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08.

[12]王少輝.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07.

[13]邵華.檔案學的邏輯起點與學科建構研究[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14.

[14]高大偉.檔案學的元問題及可能的形而上[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11.

[15]馮惠玲,張輯哲.檔案學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195.

[16]蔡夢玲,高俊寬.從檔案學碩博招生看檔案學研究的發展走向[J].檔案學通訊,2014,04:21-26.

[17]胡瑩.檔案學視野下的東巴古籍文獻遺產保護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