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期英語學習計劃范文

時間:2023-03-29 03:41: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本學期英語學習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本學期英語學習計劃

篇1

【關鍵詞】英語教師 半開放型 學習計劃

正文: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提出了PDCA品質管理循環: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處理(Act)。PDCA循環是ISO9000族質量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既針對品質工作按規劃、執行、查核與行動來進行活動,以確保目標達成,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它不僅在質量管理體系中運用,也適用于一切循序漸進的管理工作,如教育管理。這個循環的起點就是要有合理的計劃。

英語教師作為英語教學活動的絕對領導者,面對英語學習興趣高低不同,性格各異,水平參差的眾多學生個體,筆者認為半開放型新學期英語學習計劃是一個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便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在新學期取得應有的進步。那么什么是半開放型新學期英語學習計劃?怎樣才能設計出適合于學生實際的合理的半開放型新學期英語學習計劃呢?

一、 半開放型新學期英語學習計劃的概念界定

全開放計劃指教師在新學期初,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新學期想法去寫一個英語學習計劃。這個學習計劃完全出自于學生,教師的指導基本限于計劃前簡單要求,計劃上交后簡單“點撥”。這種計劃常?;蛴捎趯W生無從下手而被應付,或在學生雄心勃勃地長篇大論后被束之高閣。當然還有一部分教師不屑指導學生新學期初計劃的制定,或忙于開講新學期課程而泛泛提醒學生制定新學期英語學習計劃。

所謂半開放型新學期英語學習計劃就是在新學期初,教師指導學生在一個內容基本固定,但又相對開放的框架下,學生自己制定的計劃。

二、半開放型新學期英語學習計劃的制定

半開放型新學期英語學習計劃由于內容基本固定, 就要求教師對計劃要精心設計。那么在設計過程中,教師該注意些什么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認識到在設計半開放型新學期英語學習計劃時,應該考慮到計劃的 “六性”, 即:相對開放性、目標與措施的連通性、技能培養的全局性、學習方法的引導性、呈現形式的直觀性、語言表達的簡捷性。

1.計劃的相對開放性。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了“最近發展區”這個概念。他認為兒童有兩種發展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每一個學生都是能力、表現與眾不同的獨特個體,只有我們制定計劃的要求難度處于其自身的“最近發展區”內,才更有利于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全面發展。學生才更樂于不斷爭取進步。因此教師設計的計劃可通過提供選擇,為學生提供可選范圍,讓每一個學生根據自己學習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來完成計劃。

教師設計的計劃還可通過留白給學生留有發揮空間。學生需要仔細思考,填出自己的答案,這有利于發揮學生主動性,能確保學生計劃的難度在其自身的“最近發展區”內。

2.目標與措施的連通性。學生的學習目標是學生努力的方向,具有激勵、導向和凝聚作用,還要具體且可度量。如“本學期我希望我能取得105分以上英語成績,我的挑戰目標是XX同學?!敝小?05分”與“XX同學”就是具體可以度量的目標。

明確目標后,還要引導學生制訂實現這個目標需要采取的措施,使教與學的目標與具體措施形成連接,以便通過落實具體措施來實現目標。

3.技能培養的全局性。聽、說、讀、寫是英語學習的基本技能,只有平時加強技能訓練,才能真正提高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所以在設計半開放型計劃時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

4.學習方法的引導性。學期計劃是學生自己制訂,自己履行的學期英語學習規范,學生會依據計劃要求安排自己的學習,是滲透學習方法,培養學習習慣的重要陣地。

5.表現形式的直觀性。計劃一定要落到紙上形成書面形式,這有利于學生間相互分享、借鑒,也便于伙伴相互鼓勵與督促。書面形式的計劃還要便于學生隨時查閱。教師甚至可以讓學生寫在作業本的扉頁上,或貼在自己房間的明顯位置。這樣可以在學生學習,做作業或改作業時不經意間受到提醒,也有利于教師與家長了解學生計劃與現實學習情況間的差距,對學生進行鼓勵或督促。

6.語言表達的簡捷性。計劃的目的是為了通過落實計劃,提高教與學的質量,因此,表達一定要明了簡捷,一看就懂,簡捷明了的條款式計劃最為合適。這樣可保證學生準確理解并制定計劃,并在計劃制定后,也便于教師、學生及家長在最短時間內獲取信息,更便捷地予以關注。

教育管理工作,教師幫助學生設計好合理的半開放型新學期英語學習計劃才是PDCA循環的開始,還需要教師在實施(Do)、檢查(Check)、處理(Act)環節中扎實推進,才能切實收到應有的效果。

參考文獻:

篇2

(一)各班級周計劃

1.鑒于英語學習需要長期性和持續不間斷性,每周自習中至少一天定為班級英語學習日。根據個人英語能力的不同,可以采取適合個人的英語學習方式,例如練習聽力,或做一套模擬題,或復學英語課本知識,并記錄好自己在學習中的疑點和難點,之后去請教老師或其他同學。貫徹落實每天早上晨讀制度,讓同學們根據個人自身情況制定與之相適應的英語單詞背誦任務,由學習委員來督促大家完成自己制定的背誦任務。2.面對高數的學習,采取在個人努力學習的基礎上,班級利用一天晚自習的時間進行高數周考,考試內容為本老師講解的習題和書后練習題,由高數課代表在考完之后批改卷紙并為同學們講解習題。而且每次作業由高數課代表督促同學及時按量完成。3.對于馬概,思修,中國近代史,先進材料概論等課,由學委定時督促同學們進行階段性復習,并幫助同學們搜集復習資料以便更好的針對重點進行復習。4.對于計算機的上機和理論課的部分,以個人為單位,進行小組學習。5.體育方面:大學體育與高中上的體育課有很大的不同,相比以往的體育學習,大學體育更加正規化、系統化,對于學生體能的要求也更加嚴格,許多以往不注意體育鍛煉的同學感覺到頗為吃力。各班由體育委員嚴格監督早操的出勤和跑步狀況,重點抓班級中體育有掛科風險的幾位同學。

(二)各班級月計劃

1.每月的第一周和第三周的周一晚上召開班委會,由班委對上一周的學風建設工作做出總結,討論并研究如何做好學風建設工作,并制訂出具體方案。2.每月的第一周周三晚上召開學風建設動員會及學風主題教育班會,全班同學集體討論并研究學習方案和如何有效的預習、學習和復習。并進行征集活動,可贊揚的優良風氣、可批駁班級里的不良現象、可對班風學風建設提出建設性意見。之后結合班委會的制定方案,有班長進行集體動員。3.每個月會為大家至少播放一次英文電影,以調動大家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4.每個月月初會找本專業的導師和同學們進行一次深入的交流,旨在為同學提供更多關于專業方面的知識,以加大同學對專業的熱情。5.每個月中旬會找優秀的學長和學姐為大家介紹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為大家提供與師兄師姐更多深入交流的機會。

(三)各班級年計劃

1.為調動同學們學習的主動積極性,每學期期末在全班范圍內評選身邊的學習標兵和優良學風寢室,樹立德智體全方面發展的優秀典型,各寢室評選1名學習標兵,班級選出兩個優良學風寢室,進行材料收集后并展出。2.在每學期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的前一周,進行班級范圍內的模擬各科考試,統一批改并由成績優異的同學進行講解。之后針對自己學習的漏洞和不足進行細致的學習,即考前的“查缺補漏”。3.在六月初和十二月初,進行班級范圍內的模擬四級考試,并有各部分成績優秀的同學為大家講解習題,同時與大家交流學習心得與經驗,并且搜集A、B、C各班英語老師對四級復習的建議與大家共享。4.在每學期初,班級成員必須根據個人情況為自己制定一個本學期學習計劃,上交給導員,審閱后由導員給大家提出相應的學習意見和建議,并在每學期期末對本學期的學習計劃完成情況做出一個總結,交給導員,促使同學們都能夠度過一個充實的大學生活。5.在每學期中旬召開一次班級學習心得交流大會,每位同學都要上臺講述自己這段時間的學習心得和經驗總結,并對今后的學習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二、以宿舍為單位

1.學習為主,建立良好的學習心態。2.宿舍內應當建立良好的學習氣氛,不能在宿舍內大聲喧嘩。3.宿舍內數學、英語學得好的同學幫助學習不好的同學復習前面的知識。4.大家應充分利用上課與晚自習的時間來學習,宿舍成員將采取互相監督地方法來促進同學的學習。5.宿舍內將進行成員互相評比的活動,以促進大家的良性競爭,最后達到你追我趕、共同進步的目標。6.為了繼續晨跑時早起的好習慣,又不至于影響到第一節課的質量,定于每天6:30起床。這樣可以幫助大家規劃自己的時間,一日之計在于晨。7.每天利用零碎時間背英語單詞,把課本后面的光盤拷貝至手機等輕便的東西上,方便隨時聽。8.在宿舍區內設立公共圖書區,放上有益的圖書,大家共享。

三、以個人為單位

按照新生手冊要求,完成時間管理規劃,嚴格執行。

四、結語

篇3

  

關于優選英語老師工作計劃范文   一、學情分析

  今年高一總共10個班級,學生能力參差不齊,層次差異較大。經初步了解大部分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一直屬于薄弱環節。因此,首先要想辦法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習慣。主要工作是從書寫和朗讀著手:利用早讀培養學生的朗讀習慣;在下半學期安排一個英語書法比賽,養成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高一第一學期是初中向高中的重要轉折點,學生能否在短期內快速適應高中英語學習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這對高一英語教學提出挑戰,教師應該多用心,應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做到真正有效教學。

  二、指導思想

  在市、區教研室的指導下,全面貫徹學校工作計劃,以年級組的工作計劃為指導思想,以學生為核心,抓好基礎,培養學生對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

  三、總體目標

  1、 完成教研組工作計劃中提出的各項工作要求。

  2、 尋找有效的措施,拿出有效的培養思路,既保障尖子生的穩定發展又培養后進生學習興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使他們適應高中英語學習并有所進步。

  3、 集體備課充分,作業批改及時,上課學生滿意率高。

  4、 期末考試成績能有效體現一學期來教學成果,學生能力有所提升。

  四、具體措施

  1、加大備課投入,發揮集體優勢。每周都會安排一次集體備課活動,為實現腦力資源共享,我們將更嚴格執行集體備課程序:個人深備—主備人說課—集體討論—修改完善———分頭執教—教后反思。

  2、 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根據高一學生特點,任課老師指導學生明確學習計劃,維持好課堂秩序,指導學生聽課、記筆記、及其它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及時監督學生每天完成“預習—聽課—復習”三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盡快適應高中英語的學習,并對英語能有興趣和熱情。

  3、 注重英語基礎知識,強調詞匯量的積累。同時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每一模塊專門設置一節閱讀課,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4、 書面表達方面,教給學生寫作的方法。每兩周進行一次作文訓練,教師及時批改講評,且對卷面嚴格要求。

  5、 采取得力措施,關注后進生。教師多課下輔導,多鼓勵談心,逐步培養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從而逐步提高成績。

  6、加強對學生周末自主學習的指導,精選習題,認真批改,下周講評。

  7、加強聽力訓練。每周利用周一下午第四節時間對學生進行聽力訓練,并加強對學生聽力方面的指導。

  8、 搞好大小考試的質量分析,認真查找原因,尋找對策,為提升教學質量,踏踏實實做好一切工作。

  總之,我們將一如既往,多溝通,勤研究,重探索,重實效的原則,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前提下,努力,認真完成高一備課組的各項任務。

  五、教學規劃表

  略

  

  

關于優選英語老師工作計劃范文   

  一、指導思想

  以“英語課程標準”為宗旨,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正確把握英語學科特點,積極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積極地情感態度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的與要求

  要求學生有較明確的英語學習動機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能聽懂教師對有關熟悉話題的陳述并能參與討論。能讀供七至八年級學生閱讀的簡單讀物和報紙雜志,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能根據閱讀目的運用適當的閱讀策略。能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并報告結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能在學習中互相幫助,克服困難。能合理計劃和安排學習任務,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和日常交際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異。

  三.教材簡要分析

  八年級英語下冊共十個單元,每單元設計一個話題,并以此為中心,通過語言結構、功能項目為主線展開,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方式,以循序漸進的生活化的學習程序引導學生學會運用英語,有目的地做事。新教材中設計了許多活動,如填寫問卷、調查、訪談、書信、郵件往來等,使學生在語言學習中更好地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同時增加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為任務型教學創造了條件。

  同一話題隨著學習的深入,內容不斷充實,通過“滾動”呈現學習,不斷深化。如提建議話題,在七年級出現,在本教材Unit8也“滾動”呈現,支持話題的“任務”、“活動”也不斷“升級”,伴隨語言學習不斷從“低級”走向“高級”,貫穿于教材始終。 此外,教材中每個單元設計的 Pair work、Group work、Survey及Game為課堂活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每個單元以一個話題為中心,分設Section A,Section B和Self check三個部分,自成一體,又相互照應:Section A是單元基本語言內容的呈現,Section B是語言知識的擴展、深化與運用,是Section A的延伸。Section A與Section B是實現單元話題的主要載體。兩部分在教材中都有明確的要求。Self check是將單元基礎詞匯、詞語用法、語言運用等進行提煉,供學生了解、檢查對本單元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

  本冊主要內容是 健康與急救、could、should的用法、時間狀語從句、用過去式學會講故事、復習鞏固比較級和最高級、和現在完成時態。

  四、教學手段和措施。

  (一)、使學生明白學習目的。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不能代替學生讀書,代替學生感知,代替學生觀察、分析、思考,代替學生明白任何一個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條規律。 要學好英語,首先要使學生認識到學這一語言的目的和意義。因此我結合本地區學生的實際情況,通讀和節選教材,圍繞著最簡單、最基本、最常用的英語詞匯、句型、交際會話等進行教學,使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形成學習動機。

  (二)、努力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正確認識學生的主體地位。我用自己滿腔的愛去關心、尊重學生,耐心細致地指導學生,溝通和學生的思想感情,使自己成為學生歡迎和愛戴的人。上課時我是學生的老師,循循善誘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膽求異創新;課后我卻成為他們的好朋友,無話不談,亮起心靈之光;生活上,我是他們的父母,關懷備至。

  (三)、積極創造語言情景。

  八年級英語這本教材充分吸收了國際上新的外語教學理念和實踐經驗,注重對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有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為教學營造了輕松愉快、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教材圖文并茂,安排了大量生動有趣的活動內容,使英語學習變得容易而有趣。教材圍繞著實用的話題,逐步開展教學內容和實踐活動,符合中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和學習語言的規律。

  

關于優選英語老師工作計劃范文   在本學期的英語教學中,堅持以下面的教學理念為指導:第一,在切實了解學生的真實水平和結合學生學習成績的的基礎上,適當改變教學方法,加強學法指導;第二,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第三,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第四,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倡導學生體驗參與學習,完成設計目標;第五,注重過程性評價,建立能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展提高的綜合評價體系。

  一、學生情況分析

  1、本屆高一學生在英語基礎方面很薄弱。在詞匯,語法規則等方面存在很多缺漏。所以,在聽、說、讀、寫這四項技能上,學生水平存在很大差異;

  2、學生在學習策略和情感態度方面也存在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例如:學習缺乏主動性、自覺性;大多數同學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主動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工作,學習沒有計劃性和策略性,也不注意知識的積累和鞏固;

  3、在課堂上,習慣于以往被動地接受所傳授的知識,不善于發現和總結語言規律,學習的主體性不突出。

  二、教材與教輔的分析

  本學期教學任務繁重,時間緊迫。每一單元除了關注閱讀、寫作、聽力、視聽說等語言實踐活動,還關注語言知識、情感態度、文化意識和學習策略等。其中,通過并利用教材培養和堅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以前的必修教材有很大的不同。

  本學期的選修教材強調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所以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難點在于學生在情感態度和學習策略上的改變,達到用英語思維和表達的目標。

  三、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讓學生有豐富的生活常識、多文化背景的積累,并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有積極的情感態度和跨文化的交際能力,同時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積累學習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會僧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應試水平。

  四、教學措施

  1、讓學生每天積累幾個單詞,利用“互測及教師抽查”及時檢查,保證效果并堅持下去;

  2、實行過程性評價,調動學生積極性,通過不同方式的檢測,讓進步的同學體會到成就感,讓落后的同學找出差距,感受壓力。由此在班里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和競爭意識;

  3、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4、在教學中根據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

篇4

最新關于通用英語老師工作計劃范文   一、學情分析

  今年高一總共10個班級,學生能力參差不齊,層次差異較大。經初步了解大部分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一直屬于薄弱環節。因此,首先要想辦法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習慣。主要工作是從書寫和朗讀著手:利用早讀培養學生的朗讀習慣;在下半學期安排一個英語書法比賽,養成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高一第一學期是初中向高中的重要轉折點,學生能否在短期內快速適應高中英語學習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這對高一英語教學提出挑戰,教師應該多用心,應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做到真正有效教學。

  二、指導思想

  在市、區教研室的指導下,全面貫徹學校工作計劃,以年級組的工作計劃為指導思想,以學生為核心,抓好基礎,培養學生對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

  三、總體目標

  1、 完成教研組工作計劃中提出的各項工作要求。

  2、 尋找有效的措施,拿出有效的培養思路,既保障尖子生的穩定發展又培養后進生學習興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使他們適應高中英語學習并有所進步。

  3、 集體備課充分,作業批改及時,上課學生滿意率高。

  4、 期末考試成績能有效體現一學期來教學成果,學生能力有所提升。

  四、具體措施

  1、加大備課投入,發揮集體優勢。每周都會安排一次集體備課活動,為實現腦力資源共享,我們將更嚴格執行集體備課程序:個人深備—主備人說課—集體討論—修改完善———分頭執教—教后反思。

  2、 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根據高一學生特點,任課老師指導學生明確學習計劃,維持好課堂秩序,指導學生聽課、記筆記、及其它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及時監督學生每天完成“預習—聽課—復習”三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盡快適應高中英語的學習,并對英語能有興趣和熱情。

  3、 注重英語基礎知識,強調詞匯量的積累。同時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每一模塊專門設置一節閱讀課,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4、 書面表達方面,教給學生寫作的方法。每兩周進行一次作文訓練,教師及時批改講評,且對卷面嚴格要求。

  5、 采取得力措施,關注后進生。教師多課下輔導,多鼓勵談心,逐步培養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從而逐步提高成績。

  6、加強對學生周末自主學習的指導,精選習題,認真批改,下周講評。

  7、加強聽力訓練。每周利用周一下午第四節時間對學生進行聽力訓練,并加強對學生聽力方面的指導。

  8、 搞好大小考試的質量分析,認真查找原因,尋找對策,為提升教學質量,踏踏實實做好一切工作。

  總之,我們將一如既往,多溝通,勤研究,重探索,重實效的原則,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前提下,努力,認真完成高一備課組的各項任務。

  五、教學規劃表

  最新關于通用英語老師工作計劃范文

  一.指導思想

  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以及發展需求,我把小學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確定為: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形成初步運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主要擔任一年級的英語教師。一年級的孩子比較活潑,天真,好動,充滿了好奇心,想象能力和觀察能力都非常的豐富,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能力?,F將計劃如下: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我們主要使用三年級上冊的英語課本,總共有10個模塊,每個模塊有兩個單元,每個模塊里都有一首歌曲,歌謠,目的是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快速記憶所學過的單詞和句子。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征,本學期只上三年級上冊的前五個模塊,重點是讓學生會讀,會認前五個模塊的單詞和句子,并學會運用簡單的句子與班里的同學以及教師進行簡單的問候和對話。同時還要掌握課本里涉及到前五個模塊的歌曲,歌謠,教師還可以增加一些課外的歌曲和歌謠,同時還可以配上一些相適應的動作,而且動作要自然,大方,規范,表情要面帶笑容。為了達到此目標,我覺得小學英語教學應具備以下特點:

  (1)教學內容貼近生活。

  (2)符合小學生興趣的需求。

  突出興趣培養,保護和發展求知欲,寓教于樂。小學英語教材突出對學生的興趣培養。教科書全部采用彩_畫,情景會話貫串全套教材。緊密結合兒童好新奇、愛活動、善模仿、愛說、愛唱、愛跳、愛表演的特點編排和設計教材的內容與形式。在教學中應該多安排一些兒童喜聞樂見的歌曲、游戲、繞口令、謎語、小詩等和一些淺顯易懂的寓言故事。

  四.教學目標

  一年級英語的目標是:主要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讓學生喜歡上英語,對于教師所教的內容要會讀,會認,而且發音要清晰,標準,語音,語調要適中,要帶有感_彩,這就要求教師要使用多種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加強訓練自己的語音,語調和感_彩。

  五.教學方法

  采取方法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集各家所長,多和老英語教師溝通,采用綜合的教學路子。情景法、視聽法、直接法、結構法、功能法(交際法)、全身反應法、沉浸法、折衷法、綜合法等,只要有助于教學目標都可以采納。

  2.創設情景、相互交流、激勵情意,啟發學習動機,樹立學習信心。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課文創設栩栩如生的情景,如打電話、購物、生日聚會、野餐、旅游、問路、看病等,為學生提供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每當孩子們進入角色,成功地做成一件事,他們便情不自禁,喜形于色,因測興趣倍增、信心加強,動機和情意受到了很大地激勵。

  3.練習形式多種多樣,手、腦、口、耳、眼、肢、體并用,靜態、動態結合,基本功操練與自由練習結合,單項和綜合練習結合。通過大量地實踐,使學生具有良好地語音、語調、書寫和拼讀地基礎,并能用英語表情達意,開展簡單的交流活動。

  4.設計任務型活動(task-basedactivities),開放空間,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創造思維。這類活動,可以自始至終引導學生通過完成具體任務活動來學習語言,讓學生為了特定的學習目的去進行特定的語言活動,通過完成特定的交際任務來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課堂上所設計地任務一般都要給一些語境(圖示或文字說明)和詞語提示,但要給學生留有思考和想象地空間,啟發學生動腦思考同思維(convergentthinking),更有利于發展他們地求異思維(divergentthinking)。

  另外,在教學組織和課堂安排靈活,以學生為主體,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短時間、高頻率、保證學生多次接觸英語和足夠的實踐量,這樣可以更好地發揮效益,加大每個學生地實踐量。

  2.開展兩人小組、多人小組、成行、成排、半班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只有開展這些活動才能使每個學生充分地參與課堂實踐,才能體現出語言的實踐性,才能實現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性。

  3.課堂上課桌椅的擺放形式根據教學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秧田式、半圓式、全圓式、雙圓式等,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開展各種教學活動。這樣做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起互相關心,合作團體精神。

  最新關于通用英語老師工作計劃范文

  從事小學英語教學工作僅僅一年多的時間,但是感覺自己在這一年中學到了很多,在知識上我還欠缺很多,在能力上我還有很多不足,因此我要繼續努力學習,鉆研教材,學教結合,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下面是我個人的學期工作計劃:

  一、教育工作中

  要課前精備、課上精講、課后精練,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三環節,面對有限的課時,以改革精神探索提高教學效率的科學方法,激發學生自覺參與學習的意識,限度地提高單位時間里的教學效益,這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有了較大提高。

  1、搞好練兵:認真備課,鉆研教材,抓緊課堂教學,做到當堂內容當堂掌握。提高思想認識。為了提高自身認識,將從自身業務水平、教育科研等多個方面大力加強集體教研備課-——模擬演課——聽課走訪——吸取精華——實際課堂五方面的教學環節。

  2、多讀書,讀好書;讀書是凸現英語教學邊緣性特征,實現英語教師自我“充電”的途徑。讀書不僅為創造提供原材料,而且能夠啟發英語教師創造的靈感。

  3、多多請教是關鍵;教學中我認真的調查研究,虛心向同仁學習,地拜訪求教。不斷吸收別人的經驗,以豐富自己,使自己成長進步的速度快,

  4、加強英語教學方法多樣化的運用:運用各種不同的肢體語言來輔助教學。

  5、在課堂上多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游戲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英語,在生活中學習英語;多為學生營造一些學習氛圍,如:創設英語角等等;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盡量的運用已經學習的英語進行對話;多看英語畫報,多讀英語故事,多看英語書籍;多與學生交流,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二、工作中要注意的事項

  首先,要注意教學目標的整合性。傳統的目標設計有重結論輕過程、重認知輕情感、重智能變化輕心理體驗。新課程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的有機結合。

  其次,要注意教學內容的開放性。要使英語課由單一轉向綜合,由平面轉向立體,由封閉轉向開放,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篇5

論文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學 自主學習 交際教學法 教學改革

論文摘要: 自主學習能力是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之一。本文闡述了自主學習的內涵,并從大學英語教師教學觀念的樹立、教學方法應用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方面探討了如何在自主學習模式下培養大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1.自主學習模式與語言應用能力

20世紀70、80年代以來,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對學習的最終結果起決定作用的是學習者本人。(束定芳,1996)因而,自主學習成為外語教學實踐中的一個熱點話題。自主學習可以概括為學習者自愿承擔自己的學習責任,能夠管理自己的學習行為,根據自己的目標(包括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和方法,監控學習過程和計劃進展情況自我評估學習效果和目標實現程度。由此可見,自主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習者自我管理和自我負責的過程。隨著國內外教育界對自主性學習研究的廣泛深入,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現代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所需的自主學習能力為最終目標。大學英語學習同樣應強調學習者的自主性。我國2004年最新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中明確規定,自主學習能力是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之一;教學模式改革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而語言應用能力,則是自主學習者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后所習得的對該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一般包括聽、說、讀、寫、譯等各項能力,則可以看作是自主學習模式下的語言習得結果。

2.自主學習模式下的語言應用能力培養途徑

在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踐中,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的前提下,應當以《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為指導原則,把語言知識的學習作為基礎,把語言能力作為目的,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為自主學習模式的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踐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2.1正確處理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四大關系。

2.1.1正確處理語言交際工具與語言交際能力的關系。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但不同于其他的交際工具。語言是人們思維和社會活動的產物,與使用者的思維模式、社會體制和文化傳統有密不可分的聯系。語言知識(詞匯、語音、語法)是語言能力前提。有一定的語言知識和文化背景并不等于語言交際能力的提高。這種交際能力的獲得有賴于我們對這種語言所處文化和社會的了解和把握。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注重語言交際能力的提高自然要求語言知識的獲取和鞏固,而只注重語言知識的掌握會導致忽視語言運用技能的培養。

2.1.2正確處理測試和教學的關系。測試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和教學效果,以利于改進教學方法。但是,測試應以教學內容為主,著重考核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應避免為追求考試通過率而搞應試教學,要堅決將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F代化的教學手段有助于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應當給予重視。錄音、錄像、電影、電視、網絡及多媒體課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都是可以實現的有效手段,應充分加以利用。

2.1.3正確處理閱讀與聽說、寫、譯的關系。從語言發展的內在規律來看,聽、說、讀、寫四項語言基本技能是緊密聯系的。聽讀過程實際上是學習者自外而內獲取語言知識,即輸入過程;而說和寫則是學習者將所學知識自內而外的再現過程,即輸出過程。毫無疑問,輸入是輸出的先決條件。而傳統教學法在要求學生練習說或寫的時候往往忽略了輸入對輸出的作用。

2.1.4正確處理語篇分析、詞匯釋義、文化背景知識的關系。語言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掌握語言形式,更重要是培養大學生使用語言的能力。人們的交際是在語篇水平上進行的,語言學習也必須在語篇水平上組織教學。因此大學英語教學應從整體到部分進行,信息獲取先于語言難點分析,在速度中求準確,在整體中把握細節。  2.2廣泛應用交際教學法。

交際法教學思想的形成是國際語言學界在20世紀對全球外語教育事業的重大貢獻。以英語教育學家威多森(H.G.Widow son)和威爾金斯(D.A.Wilkins)為代表的交際教學法的倡導者認為外語教學應著力于培養學生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使用外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而不只是對語言結構的掌握,實現以意念或功能為綱,以及教學過程的交際化。交際法原則在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語境化(contextualization)是外語教學的基本前提。脫離了語境,話語(discourse)就不具備交際功能。因此,教學活動應以話語在語境中能實現的功能為線索組織教學內容,以便學習內容盡可能符合學生的需要,真正培養其使用語言的能力。第二,語言教學過程必須交際化,整個外語教學過程應當在真實的社會情景下使用真實的語言進行交際活動,這意味著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應該排斥機械操練,盡量創造較為自然的言語交際條件,按情景題材組織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真實的或接近真實的交際場合中進行操練、大量使用信息轉換、情景模擬、游戲、角色表演(role-play)等活動形式。第三,大學英語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作用應當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Organizer)、“導演”(Director)、“參與者”(Participator)。提供和組織各種教學活動,給學生提供交際情景、場合,幫助學生創造性地、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愿。

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和發展學生使用這種交際工具的能力。當前,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面臨著重大的變革。傳統的英語教學評價體系即將進行重大改革。其中最重要的變革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將原來的以評價語法、閱讀理解為主轉變到以聽說為主、以實用為目的。交際法教學為實現這一重大轉變提供了理論基礎和依據。

2.3課堂教學全面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Student-centered or learner-centered Idea)。

在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的培養前提下,要求教師課堂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全面對課堂教學負責,努力設計出能夠幫助學生從事語言習得的教學環境。自始至終強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教學活動要頻繁發生,教師要努力使課堂始終處于“激活”狀態。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是多元化的。課前,教師是策劃者,他必須對整個課堂的教學活動進行周密、細致的安排。課中,他是組織者兼顧問,他必須有效地組織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隨時回答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并就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結果給予評論和總結?;谧灾鲗W習模式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形式多樣,主要有:Group Work/Group Discussion, Pair-Work, Inpidual Work, Self-Access, Full Class Interaction, Choral Response, Teachers’ Talk, Teacher Questioning, Teacher’s Evaluation, Academic Writing Assignment, Neighbor-hood Tours等。

2.4幫助學生轉變學習觀念,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

由于缺乏英語習得的環境,大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渠道仍是學校和課堂。而長期以來學生已習慣于在課堂上靠老師“教”,依賴老師詳細的講授,被動地接受知識,然后通過大量的練習、模擬與測試檢驗他們是否掌握了所學內容。進入大學后,許多學生認為大一尤其是第一學期,英語學習沒有高中時收獲大,感到很“虛”,不做試卷心里沒底。這是原有英語學習觀念與大學英語學習的要求和教法發生沖突的表現。其次,高中英語學習基本上是在老師嚴格指導訓練下進行的,什么時候學什么材料,做什么卷子,均由教師圍繞高考而制定,學生只需要執行,不用自己去安排。只要能按老師要求在課堂或自習課上做好,就能考出好成績。而在大學自由支配時間較多,學生僅僅靠課堂英語學習遠遠達不到學業要求。許多聽說、讀、寫的任務是靠學生自覺、長期堅持來完成,大學老師不可能也不應該天天緊緊盯著學生去完成這些“軟”作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才是英語教育的根本。我們認為首先必須轉變學生學習觀念,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樹立自主學習意識,加強自我管理能力,克服依賴心理,主動承擔學習的責任。因為英語語言學習是一個積極、動態的過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需要學生大量的自覺操練來鞏固所學的知識。新生第一次上課時教師就應向學生明確本學期的教學目的、要求和目標,如教師可以明確:本學期詞匯量應該新掌握多少,累計應達到多少;每天閱讀多少詞匯量的內容;聽力能力應達到什么標準寫作能力及翻譯速度等內容都應標準明確。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找準自己的薄弱環節,制定符合個人特點的學習計劃。

3.結語

總的來說,在自主學習模式下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的指導和支持對培養學習者自主性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根據學習者的性格興趣、學習動機、語言潛能等個體差異,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條件,利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主動性,發揮創造性,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生也不再是被動的語言知識“接受器”、教學活動組織的“旁觀者”,而是富有創造性的學習主體,積極主動地計劃、組織、參與教學活動,并自主承擔負責管理自己學習的任務,這樣才能達到提高自身語言應用能力這一自主學習模式下的目標。

參考文獻

[1]Oxford. R. L.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New York:Newbury House,1990.

[2]Corder.S.P.Error Analysis and Inter languag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3]O’Malley.J.M.&A.U.Chamot.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4]浙江大學外語系.深入探討教學原則.促進大學英語改革[J].外語界,1998,(2).

[5]彭金定.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學習者自主”問題研究[J].外語界,2002,(3).

[6]王篤勤.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外語界,2002,(5).

篇6

2016個人學習計劃書范文一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個學期之計在于開始,新學期初始,一切事物都充滿了活力與生機。新生活意味著新開始,新開始象征著新的挑戰。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新年、新春、新學期,我也該有新的打算。過去的一年在我的努力之下,學習部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本年的學習中我們將繼承優點,改正不足,爭取把學習做的更好。本學年工作計劃如下:

一:主要學習目標

明確學習目標,打好一定的語言基礎。爭取獲得優良成績,能切實在大學里學到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基礎常識。增加文化素養,提升自身能力,端正學習態度,培養積極勤奮的學風。做學習計劃來自我敦促,自我勉勵。反思自己有哪些方面做到不足,反思自己該如何改善、反思自己繼續努力的方向方法,并且反思自己有哪些反面值得肯定,只有不斷地反省,才能為未來的路指明方向。

二:具體安排

1. 堅持預習,堅持在上課前先預習一遍課文,在上課之前對所上的內容有所了解,能提高聽課效率。并且在老師上完一章的內容后,能夠主動復習。溫故而知新。

2. 每天早起一個小時時間背誦英語課文。

3. 每天堅持到自習室上晚自習兩個小時。

4. 對于課程知識,要多想多問,并且把其中有收貨的部分記入筆記之中。

5. 每個月進行一次學習清算,反思自己這個月是否達成了學習計劃,有哪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下個月要注意改進。

6. 訂閱英語輔導報,自學報紙上出現的一些英語單詞,并且完成報紙上的練習題。

8. 在這學期通過全國大學生英語四級考試,英語是我的專業,我系一直都比較重視英語的學習,抓好英語學習對我說也是很重要的,尤其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關乎大家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為進一步提我的英語成績,能夠更加自信、坦然地面對四級考試。

7. 身為一個英語專業的學生,對于英文的寫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應該堅持在平時多寫一些練筆。

8 .爭取利用周末時間多學一門外語。

9 .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關鍵是積極的學習、主動的學習。漸漸把自己帶進書的海洋中,這樣,才能潛移默化地使自己愛上學習。古人說:學為立世之本,學可以立德,學可以增智,學可以致用。學習是成就事業的基礎,是人生的出發點,也是人生的極致。在這世間,任何事都講究公平,公平,人心就平,心平了就和,和諧安樂由之生焉。學習也是如此,你愛它,它也會回饋于你。

以上各項內容便是本學期的大體計劃。如有不妥請老師同學指正。

2016個人學習計劃書范文二

提高學習效率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許多學生學習成績不佳,往往起因于學習效率不高。學習效率不高往往由多因素造成。較低的學習興趣、不良的學習習慣、身體的疾病等都能影響學習效率。下面,我們對此進行綜合考察。

一、學習問題自我評價

每一個學習不良者并不一定真的了解自己的問題之所在,要想對癥下藥,解決問題,對學習問題進行自我評價便尤其顯得重要了。對學習問題可主要從如下幾方面進行自我評價:

l.時間安排問題

學習不良者應該反省下列幾個問題:(1)是否很少在學習前確定明確的目標,比如要在多少時間里完成多少內容。(2)學習是否常常沒有固定的時間安排。 (3)是否常拖延時間以至于作業都無法按時完成。(4)學習計劃是否是從來都只能在開頭的幾天有效。(5)一周學習時間是否不滿10小時。(6)是否把所有的時問都花在學習上了。

2.注意力問題

(1)注意力完全集中的狀態是否只能保持10至15分鐘。(2)學習時,身旁是否常有小說、雜志等使我分心的東西。(3)學習時是否常有想入非非的體驗。(4)是否常與人邊聊天邊學習。

3.學習興趣問題

(1)是否一見書本頭就發脹。(2)是否只喜歡文科,而不喜歡理科。(3)是否常需要強迫自己學習。(4)是否從未有意識地強化自己的學習行為。?

4.學習方法問題

(1)是否經常采用題海戰來提高解題能力。(2)是否經常采用機械記憶法。(3)是否從未向學習好的同學討教過學習方法。(4)是否從不向老師請教問題。(5)是否很少主動鉆研課外輔助讀物。

一般而言,回答上述問題,肯定的答案(回答是)越多,學習的效率越低。每個有學習問題的學生都應從上述四類問題中列出自己主要毛病,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例如一個學生毛病是這樣的:在時間安排上,他總喜歡把任務拖到第二夫去做;在注意力問題上,他總喜歡在寢室里邊與人聊天邊讀書;在學習興趣上,他對專業課不感興趣,對旁系的某些課卻很感興趣;在學習方法上主要采用機械記憶法。這位學生的病一列出來,我們就能夠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了。

二、自我改進法

1.SQ3R法

羅賓生(Robinson)提出的SQ3R法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種好方法。SQ3R是由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view幾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縮寫成的。

(1)概覽(Survey):即概要性地閱讀。當你要讀一本書或一段文章時,你必須借助標題和副標題知道大概內容,還要抓住開頭,結尾及段落問承上啟下的句子。這樣一來,你就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目標有利于進一步學習。

(2)問題(Question):即在學習時,要把注意力集中到人物、事件、時間、地點、原因等基本問題上,同時找一找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力。如果是學習課文,預習中的提問可增加你在課堂上的參與意識。要是研究一個課題時你能帶著問題去讀有關資料,就能更有的放矢。

(3)閱讀(Read):閱讀的目的是要找到問題的答案,不必咬文嚼字,應注重對意思的理解。有些書應采用快速閱讀,這有助于提高你的知識量,有些書則應采用精該法,反復琢磨其中的含義。

篇7

一、適用多種功能,激發學習興趣

初三學生雖然經過兩年多的英語學習,但不少學生仍然死記硬背單詞的字母拼寫,有的不會讀,有的讀不正確,這樣就嚴重地影響了教學效果。摸清這個規律,為了掃除語音降礙,我總是在開學初抽出時間復習音標、讀規則等語音知識。在單詞教學中,讓學生利用音標進行拼讀,用拼讀規則來幫助記憶單詞。

對于新單詞識記,讓學生根據音節有停頓地邊讀單詞邊寫(不是邊拼字邊寫)如population-po-pu-la-tionexpensive-ex-pen-sive。還要求學生眼、耳???、腦、手協同活動,做到眼睛看著單詞,口里讀著單詞,耳朵聽著單詞,心里想著單詞,手指寫著單詞,從而提高識記效率。指導學生采用單詞部分注音法,增強對單詞的記憶力,例如sweep,只在字母ee下面注音【i:],farthest,只在字母ar下面注音【a:]。學生只要記住注音的字母,單詞會讀就一定會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做一些聽音辨音游戲,以鍛煉其辨音能力。

初中學生對單詞往往感到難度很大。很難過單詞關。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憊識地補充一些構詞法知識,讓學生舉一反三,擴大詞匯f。如,許多名詞,sun,wind,rain,cloud等詞加后級Y就變成形容詞,許多動詞+er就變成名詞。又如,通過學習friendly這個單詞,請學生體會二therly,brotherly。comradely等詞的含義。通過學習interest,interesting,interested這些同根詞,不僅要求學生注愈不同詞性的詞的不同種用法,而且著重講述相同詞性詞的不同用法,以增加信息t,提高記憶效率。這樣,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就容易產生自己研究學習的興趣,嘗試利用這些規律進行有效的探知,從而在學習新知識時,鞏固了舊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要想方設法利用各種方式方法增強學習英語的氣氛,徽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注意師生之間的互動,培養學生的參與愈識。如教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時,筆者先說一句陳述句,然后問學生hatdidIsay?引導學生說出“Yousaidthat""""然后又問WhatdidIaskyou?引導學生說出“Youaskeduswhat"""?”然后又讓學生互相提問,教師再引導學困生復述一遺,從而增加學困生學習英語的機會。

此外,還可以多種多樣的練習激發學生的興趣,如除了書面練習,還有口頭練習如值日生報告、扮演角色、根據提示完成對話、游戲活動、競賽等。使學困生始終處在活躍的思維中,從而提高英語成績。

二、認真研究教材,確定學習重點

學生到了初三年級,學習任務相對較重。要在有限的時間里提高學生的成績,必須要向課堂教學要質t。因此,教師在上每一節課之前,首先要熟悉該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同時耍熟悉初一、初二已經學過的教學重點。在備課時要有計劃、有重點地把初一、初二學過的重要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在上課時做到以新帶舊、以舊促新,把過去學過的舊知識與本學期要學的新內容有機地聯系起來,便于學習、記憶。如,在第三冊中出現lookup(查閱)這個詞組,我就復習lookat。lookfor,lookoutof,lookinside,lookaround等詞組。出現not"""but"""(不僅…而且…)這個句型,并分析了它們的異同。這樣既復習了已學知識,并使之加深鞏固,在這些舊知識的墓礎上學習新知識,化難為易,便于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獲得知識,不僅靠課堂,還耍靠課后的總結和歸納,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培養學困生的自學能力。首先,要幫助他們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提出一些思考問超,指導他們課前預習,從而提商預習效果,減輕上課的心理負擔,養成預習習慣。其次,要指導他們作好課堂筆記,便于課后自己復習。經常槍查他們復習的情況,使他們養成復習的習慣。幫助他們將學過的語法、詞匯、語言點進行歸納、對比、分類,使其條理化、系統化、結構化。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英語學習成績才能提高。

三、開發智力因素,創建和諧氛圍

一些學生學習久不見提高,究其原因,非智力因t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所以英語教師要致力于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減輕學生的英語學習負擔,為他們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給學生提供獲得成功的機會。事實證明,隨粉英語學習的裸入,詞匯、句型、語法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一部分學生無法跟上,學習f無疑超過這些學學生所接受的范圍。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習困難的學生同樣具有進取心,自葬心,他們也渴望進步。因此,筆者在課堂上特別注愈這一部分學生,積極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例如英語讀得較好的學困生,筆者幫他們預習新課的單詞,課堂上讓他帶領全班同學讀;字寫的好的學生。讓他們到照板寫答案,增強他們的上進心。在課堂問魔設計時分難中易。對學困生提問一些他們力所能及問題,如果回答不完全或未答好,就加以引導,從不指責,這樣給他們養成良好的開口習恨,以后逐漸地由易到難。在出考月時筆者注愈分配好難中易理的分數比例,讓荃礎差的學生有瓜可做,增進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徽發他們進一步嘗試成功的學習愿望。:

篇8

一、檔案袋及其類型

檔案袋評價(portfolio assessment)檔案袋評價是以杜威的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民主化的教育思想為其理論根源,以始于80年代的評價改革的思想基礎為其思想基礎的一種評定方法。檔案袋評價的實踐始于美國,屬于發展性評價的一種,又譯作成長記錄袋評價或檔案錄評價。

學生成長檔案袋的種類很多. 比如:學科成長記錄袋、綜合性成長記錄袋、個人成長記錄袋、組合性學生成長記錄袋、展示型成長記錄袋、評估型成長記錄袋等等。英語檔案袋收集學生在一學年的英語學習中的各種各樣的作品,反映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它包含三個部分:主要作品產生過程的說明、豐富多樣的學生作品和學生的自我反省。通過學生檔案袋材料的收集使學生養成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質疑和反省的學習習慣;檔案袋的材料印證學生的成長,以幫助其成為能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省和評價。通過學生對自己的檔案袋的回顧,從而看到自己的進步,發現自己的優缺點,并提出下一步的發展目標。

英語檔案袋作為學生學習的工具和教師設計教學的基礎,其主要目的是反映學生的成長,讓學生成為評價過程的主人。實際上,學生檔案袋的分類方法還有很多。本人認為,英語檔案袋從其結構形態來說最常見、最常用的有三種類型(1)成果型檔案袋(product portfolio),它是展現學生學習過程中取得的學習成果及優秀作品,它反映學生的努力、進步和成就。它收集的是學生最好或最喜愛的作品,基本上由學生自己選擇。其目的是向家長和其他感興趣的人展示。(2)課堂型檔案袋(class portfolio),是一種總結性的檔案袋,用于向家長報告學生情況。它包括學生的課堂表現、課堂學習中的自評與它評、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而作出的學生評語。(3)評價型檔案袋(evaluation portfolio),它用于向家長匯報預定的標準,是對學生作品方面進行標準化的評價。

檔案袋有效地促進了教育與評價的有機結合。它能向教師、家長和學生本人提供豐富的內容,反映學生知道些什么和能做些什么。應用檔案袋的最大優點,就是它為教師提供了其他評價手段無法提供的很多有關學生學習與發展的重要信息。

二、 英語檔案袋建立的基本步驟

建立英語成長檔案袋的目的是通過大量的材料的收集和學生對材料的反思,客觀而形象地反映出學生在英語學習各方面(包括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背景)的進步、成就以及問題,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自我評價、自我反思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習慣。成長記錄袋的形成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向每一個人介紹成長英語檔案袋以及制作英語檔案袋的材料

(2)明確制作英語檔案袋的目的

(3)介紹英語成長檔案袋的特征及記錄袋的 內容

(4)確定英語成長檔案袋評價的內容和評分 方法

(5)確定要收集的內容和收集的次數、頻率

(6)制定交流計劃和保存、使用計劃

整個建立的過程通常由學生和教師共同完成。成長記錄袋的內容通常涵蓋了一項任務從起始階段到完成階段的完整過程。 檔案袋十分注重評價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學生可以選擇將什么裝進檔案袋,可以參與檔案袋評價標準的制定,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和進步與他人分享。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檔案袋評價提供給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自我評估和反省的機會。檔案袋評價尊重和發揚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調動其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其潛能與創造性的發揮。

三、 英語檔案袋的內容

英語檔案袋主要用于收集學生評價、測驗檢測、學習計劃、個人作品、作業。通常以學生的較好和較差兩個方面為主要收集材料。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從他們所完成的作業、作品(如每一課的學習記錄、課文錄音、單詞默寫、詞匯拓展、口語競賽、作業情況)試卷等中,選出比較特殊的幾份,并且對他們所學到的東西和學習的方法加以反思。學習檔案可以展示學生在努力學習前后所取得的進步和成績,同時學生也可以思考及對比他們學到了什么和他們是如何學習的這一過程,從而使學生增強了對自己能力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學習檔案也為老師,家長提供了學生進步的記錄。上述的學生評價、測驗檢測、學習計劃、個人作品、作業等這些材料可以作為英語檔案袋收集的內容。

學生英語檔案袋中不僅包括課內學習情況記錄還可包括課外學習情況(如記錄學生的自編英語小報、學生上網與在圖書館查詢資料的情況記錄、市場調查、動手操作、訪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記錄,等等。學生是發展的、富有潛力的、整體性的人,是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在英語教學中要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語言的交際活動,讓學生都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長選擇展示自己才能的活動內容。)檔案袋的內容還可包括教師、家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觀察評語,以及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態度、方法與效果的反思評語。

四、檔案袋材料收集中的幾個特點

一是互動性。不同人的評語的被選率相當高,這體現出了一種共同建構的理念。二是方便性。學生的作品、作業和測驗是現成的材料,不需要特別的制作,節省了時間和精力。學生本人是建立學習檔案的主要參與者,教師指出要求并給予適當指導,使學生在建立學習檔案的過程中對自己學習情況及努力方向有比較明確的認識,因而自覺把握進步,體驗點滴成功,逐漸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與技能,亦可產生對自己成果的擁有感,掌握反思學習的技能以及決策技能。

五、英語檔案袋的設計及應用原則

學生是實施英語學習檔案袋的主體,學生可以自己決定學習檔案袋的外形與結構,按照自己的興趣與想象對學習檔案袋進行設計和包裝,但封面必須包括Name,No.,Class,Grade,Teacher’s name,Date:from_____to________等等。

董奇(2002)在《成長記錄檔案的基本原理與應用》一書中說“是否需要袋子或容器來收集作品,取決于起作品的性質與使用的便利性,在某種意義上說,‘袋’只是一種象征意義?!币虼?,英語學習檔案袋的不一定非得用“袋子”來作容器。教師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取現成的一種“容器”,也可以鼓勵和指導學生制作適合自己的容器。如文件夾,詞匯袋,濃縮站等。

為了更好地做好英語學習檔案袋的工作,我認為教師必須遵循以下原則:1。計劃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教師要對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和目標了如指掌。如本學期學生要查哪些資料、做哪些調查。但教師的計劃只是一種設想,在實施的過程中要隨著教學的進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信息的反饋,靈活、及時地調整自己的計劃。2。評價主體多元化、互動化原則。對學生的評價要根據教學對象的年齡特點和英語程度選用恰當的,科學的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家長評、教師評的互動評價。3。全面性原則。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特點,教師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個學生。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發揮其自身優勢,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整個教學過程。4。及時評價鼓勵原則。學生的成長需要鼓勵,英語檔案袋的使用也是如此。學生只有從中不斷得到鼓勵,并展示自己的成果,才能把這種行為持續下去。而學生則必須遵循現實性,及時性,同步性,反思性等原則。

六、英語檔案袋評價的存在的問題:

首先,檔案袋的應用需要本已十分忙碌的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可是由于教師的理論的薄弱直接導致檔案袋評價實踐中出現種種問題的重要原因。據有一份權威雜志的調查報告,參與檔案袋評價的老師理論水平都不能算高。81.3%的教師只“學過一些理論知識”,僅12.5%的老師“學過較多”,校際之間的差異不大。很多老師在實踐中都感到自己知道的東西不夠,能獲取的資料也不多,也沒有有力的指導,幾乎是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來參與的,大多是僅憑經驗。此時,學校應該發揮重要作用。學校應該為老師提供理論學習的渠道。比如,開設集中式的校本培訓,請科研處老師或外請專家上課;開展分散式的以課題組為單位的小組學習;訂購有關課程評價的書籍、刊物,提供可供借鑒的案例。其次,還要為教師提供理論學習的時間。

其次,及時更新檔案袋。個人在變化,新的作品在產生,材料應該是及時更新的,這樣才能保證檔案袋動態地反映學生的成長過程??偨Y實踐經驗,比較適宜的做法還是老師指導學生完成更新。在學生更新材料時,老師要引導學生思考哪處的材料可以考慮更新,為什么要更新這處材料。對于可以卸載的材料形式,如圖表、表格、作品原件,可以卸去陳舊的,裝上最新的。對于不可卸載的,如文字記錄,則可以重新記錄,不過應該在被更新的文字處注明,何時何因更新此處材料。更新是必要的,不過也引發了老師們的一個顧慮:更新會不會造成反映學生學習過程的材料的損失。其實是不會的。因為更新只是限于一個階段內的材料,目的是讓材料在階段性評定前最真實地反映本階段學生的表現;而非跨階段,用后一階段的材料去覆蓋前一階段的材料。因而更新不會造成過程性材料的損失。

篇9

一、教學方法的銜接

在銜接教學中,有效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感覺學習英語是成功并快樂著的。

小學英語教學以口語教學為主,一般是采取“聽說為主,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初中教學任務和要求有所不同,初中要求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全面能力,常采用“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研究中,我們小學六年級教師努力在教學方法上逐步向七年級靠近,如適當地在課堂教學前幾分鐘安排“On duty”或“Free talk”這樣的話題;也可以在閱讀教學時,讓學生看圖說話,學寫小短文。比如在學6B Unit3《Asking the way》E部分時,這是個故事情節較強的小短文,我們可以改編,讓學生表演,再加上旁白。再如Unit5《The seasons》時,讓學生選其中的一個季節進行描述。對于表現特別好的,可以鼓勵學生寫下來發到老師的郵箱,保持學生的新鮮感和積極性。另外,每節課適當安排一些聽寫或抄寫作業,以加強聽寫和書面表達能力,解決七年級學生英語單詞拼寫和書面表達能力不足的問題。本學期開始,我們在每周的集體晨會中,增加了全校師生“同讀英語格言”的活動,既幫助學生積累了英語知識,又創設了英語學習氛圍。

七年級教師也充分了解新生的心理特點及其認知規律, 保留小學英語課的活潑氣氛,盡量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和交際性,利用游戲、歌曲等形式進行教學,寓教于趣,充分利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創設真實情景,學以致用,在此基礎上,再慢慢加快課堂節奏,完成小學英語到初中英語教學的平穩過渡。

二、教學評價的銜接

自銜接教學開展不久,我們就對六年級223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98.3%的學生認為英語學習重要,但是只有38.2%的學生對英語感興趣,57.6%的學生不喜歡英語的原因是“考不好”。

目前教育部還沒有出臺詳細、具體、可供操作的任務大綱,全國上下只好采用單一的書面測試,“重知識、輕能力”這一現象難以避免,這嚴重削弱了許多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因此,評價方式的銜接尤為重要。我們堅持正面教育,表揚為主,多層疏導,及時鼓勵學生的成功,耐心誘導、啟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興趣,增強學習信心和決心,在自信中提高英語水平。在教學中,經常使用“Very good!”“Great”“Well done!”“Excellent”“Good job”等激勵性的語氣來肯定學生,發自內心地贊揚學生,讓學生由衷地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同時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在小學六年級的評價中,我們嘗試著組織一些難易適中的診斷性英語考試,在卷面上采用分數,滲透一些初中階段的評價方法。七年級英語教師在評價學生學習方面,宜改變只偏重分數的思維定式,評價要求不宜過高。命題時可適當降低些難度,部分題型可以以小學英語內容為基礎,再逐漸增加內容,避免挫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以使學生逐步適應中學英語教學。

三、學習習慣和方法的銜接

初中部大容量的課堂教學和繁重的課業壓力往往致使教師忽視對學生學習習慣和方法的培養,從而導致有些學生興趣遞減。因此,六年級和七年級的英語教師更為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和方法的銜接,要求學生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技能基本上是機械模仿,書寫字母和單詞,是一種被動的技能培養。學生學習只憑一時興趣,缺乏主動性,視、聽、說的活動多于讀、寫的活動。讀的技能也只側重拼讀和模仿朗讀,寫的技能也只側重書寫規范的字母和單詞。學生通過聽和直觀感知,學習了一些常用的詞匯,簡單的句子和少量的語法知識。所以,學生進入七年級后,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傳授學習方法。英語學習不僅是知識的積累,更重要的是能力的提高。

我們小學六年級的英語教師在近一年的教學研究中,設法使學生的語言積累、語言的擴展和使用轉化為以聽說為主,逐步向“視聽說領先,讀寫及時跟上”轉化;從簡單英語學習向內容較復雜的英語轉化;從只用Yes、No的簡單言語交流活動向用特殊疑問句的回答方式轉化;從機械地模仿向真實情景中交流的活動方式轉化。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能力,幫助他們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掌握學習的主動性。

夯實基礎是六七年級英語教學銜接的關鍵,培養興趣是兩個年級英語教學銜接的基礎,培養能力是兩個年級英語教學銜接的目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提高英語教學質量。今后我們將繼續堅持不懈地把“銜接教學”的研究進行到底,不斷探索小學初中英語教學銜接中出現的新問題,并在教學過程中研究相應的對策和方法, 以學生為中心,踏實走好英語教學中的每一步,努力實現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零障礙”銜接。

【參考文獻】

[1]《中小學英語銜接教學的現狀與思考》.揚州市邗江區教研室.滕家慶

篇10

回顧本學期,115班各個團隊的配合愈趨完美,班?基本實現學生自主管理,越來越多的學生成長為自覺、自主、自發、自為的陽光少年。

陽光少年成長篇

一、營地教育

暑假期間,我班給高一致遠班策劃了一次兩天的營地活動,活動非常成功。本次活動從策劃到實施完全由115班的學生執行。高一時還是普通營員的孩子們逐漸成長為導師助理、營地導師和營地活動策劃者,這些身份的轉變帶來了成長,溝通表達能力、領導力、團隊協作能力、創造力等軟實力的提升,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存在感和崇高感。通過營地教育,學生有了更清晰的自我認知,在學習中投入了更大的熱情。最好的智育是培養學生服務他人的能力,最好的德育則是讓學生享受到服務他人的樂趣,營地教育給孩子們提供了極好的成長機會。

二、時間規劃

開學之初,班上已有一部分孩子有了高三的緊張感,但大部分學生仍不在狀態,于是我給他們上了一堂關于“時間管理”的課,教他們如何制訂學習計劃和規劃時間。然后欣喜地發現班上大部分的學生都開始制訂自己的學習計劃并堅持每日打卡以檢查任務完成情況。一個學期下來,堅持得好的同學收獲很大,不僅成績提高了,更重要的是成為時間的主人,養成了受益終身的好習慣。

三、開闊視野

“不去觀世界,何來世界觀”是我一直非常認同的觀點。在我的班級,我總會想辦法讓學生開眼界、開腦洞。進入高三,班級圖書角仍然向全體學生開放,并增加了雜志、期刊和報紙以了解時事。充分利用讀報課的時間和學生分享時文,多篇相同主題的文章參照閱讀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我時常會邀請一些名校畢業的朋友來班上做分享,他們與學生的真誠交流,不僅帶來了新的視野,更重要的是激勵了學生。十月底應PEER(教育公益機構)的邀請,帶劉苗、黃琛、周佩、王世昌四位同學前往北京參加“PEER十周年體驗日”活動并參觀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這四位同學的積極樂觀、恭謙有禮給同行的老師和同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自己的收獲也非常大,對未來的規劃更加清晰。

四、參與公共事務

怎樣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我一直認為服務是最好的途徑。青年學生參與社會公共事務能激發他們的社會責任感。12月,婁底市中心血站的采血車進校園,我和劉家寶、黃琛、劉源聰、王世昌參加了無償獻血活動,獻血之后,學生們說特別激動,這是一份最好的18歲成人禮,并且以后還愿意參加這樣的活動。

班級自主管理篇

一、給力的班干部團隊

在項目負責制理念的指導下,班級從高一開始就嘗試自主管理,歷經兩年多的嘗試,雖然班級幾經分分合合,班干部團隊成員也有變動,但是班級自主管理愈趨成熟。每個部門都在自己的領域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班級基本實現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學生們的班級主人翁意識很強,每周一早上的班會課,班干部團隊悉數上臺總結一周的班級各項日常,表揚優點,提出待解決的問題,然后全班一起探討解決途徑。班主任充當引導者,適時點贊和把握大方向。

二、高效的助教團隊

學習部下設的各科助教團隊,不僅僅是科任老師的好幫手,更為班級學習氛圍的營造和各科學習情況的落實立下了汗馬功勞。語文助教劉苗和曾怡主動承擔了班級時評演講團隊成員的挑選和培訓,并組織各組自主命題默寫古詩文,經典篇目的背誦、默寫登記;數學助教李妍每周一次的小考登分,并在白板上及時更新表揚和批評的名單;英語助教鐘思及時布置每天的作業、背誦、默寫任務并詳細地記錄了每位同學的英語學習情況,主動幫助英語較弱的同學;政治助教秦玲、秦雨凡制訂了周全的政治背誦計劃,充分發揮了助教的作用,幫助全班同學政治要點過關;地理助教鄧澤湖、李婷挑選重要的地圖和地理題型,帶領大家靈活學習地理知識;歷史助教陳琰、鄒帆制作思維導圖,負責落實歷史知識的識記和背誦。

三、腳踏實地的學習社

學習部長黃倩主管的學習社從高一開設以來,三年如一日地堅持。每天的第八節課自習時間,115班的教室里面總是有幾十個學生或寫作業或看書,需要背誦的同學會自覺地到走廊上面以免影響他人學習。學習社的制度非常嚴格,每個同學都可以自愿報名加入,但是一旦違反規定就會被要求退社并且取消再次入社的資格。學習社成員輪流管理、每日總結,在完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學生都非常自覺,而且日復一日的堅持既培養了他們堅毅的品格,成績也穩步提升。

四、溫暖的生日策劃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