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專業技術人員個人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1 08:28: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師專業技術人員個人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畢業后醫學教育是整個醫學教育體系中一個重要的階段,是繼醫學基礎教育后,結合崗位工作需要、加強專業培訓、充實專業知識、培養獨立從事專業技術工作能力的醫學教育,是院校教育過渡到繼續醫學教育的橋梁。我國目前畢業后醫學教育的主要形式有臨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
(一)臨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
臨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對初級臨床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的畢業后醫學教育的一種培訓制度,是畢業后醫學教育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合格臨床醫師的重要環節。通過臨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為造就一支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扎實專業知識、全面臨床能力的臨床醫師隊伍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國目前實行的臨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主要內容為政治思想、職業道德培訓、臨床實踐培訓和理論培訓,一般五年為一個周期,分二個階段。第一階段(2~3年),培訓對象參加本學科及相關科室的醫療工作,在上級醫師指導下,進行嚴格的臨床工作訓練,學習和掌握本學科基本診斷、治療技術以及相關專業技能,同時學習有關醫學理論和外語、計算機應用等,鞏固和提高專業知識,成為能獨立從事本學科工作的住院醫師;第二階段(2~3年),為專業定向培訓,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進行專業定向培訓,進一步學習和掌握本學科臨床專科工作的各種技能,能擔負住院總醫師工作,達到人事部、衛生部《臨床醫學專業中、高級技術資格評審條件》中規定的主治醫師的基本要求。
(二)全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
我國全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還處于探索階段,它是對高等院校醫學專業本科畢業后擬從事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醫師進行畢業后醫學教育的一種培訓制度,是培養合格全科住院醫師的重要途徑。通過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造就一支具備全科醫學思維能力和診療策略,在社區衛生服務專業隊伍中發揮技術骨干作用,能向個人、家庭和社區提供以人為中心、以維護和促進健康為目標、融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生技術服務為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主力軍。培訓內容主要為政治思想、職業道德培訓、業務培訓和全科醫學理論等培訓,一般四年為一個周期,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3個月)為理論學習;第二階段(33個月)為醫院輪轉:第三階段(12個月)為社區實踐。通過全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達到人事部、衛生部《臨床醫學專業中、高級技術資格評審條件》中規定的全科醫學專業主治醫師的基本要求。
二、畢業后醫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我國畢業后醫學教育工作在衛生部的領導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特別是臨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積累了經驗,但由于畢業后醫學教育起步較晚,各地區發展不均衡,培訓制度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制度尚不完善
由于對醫學教育這一特殊的、必要的畢業后醫學教育的認識不足,宣傳力度不夠,各地區的畢業后醫學教育發展極不平衡.沒能按照各專業學科人才的實際需要,確定統一的人才培訓標準和培訓內容。由于培訓體制的影響,缺少行業的權威性認定,評估機制不完善,導致培訓質量不統一的問題比較嚴重。在人事制度上,雖然設置了全科醫師系列職稱,但沒有具體的細則,使全科醫師隊伍不穩定。
(二)培訓對象概念模糊
由于我國醫療體制的緣故,各級醫院的醫療服務模式沒有明確的界定,導致醫學本專科學生畢業后進入各級醫院,在選擇臨床住院醫師培訓和全科住院醫師培訓時還存在著盲目性。例如,一些以初級衛生保健服務模式為主的醫療衛生單位的住院醫師,也進入臨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使他們沒有機會接受全面的、符合二級學科要求的住院醫師訓練,引起住院醫師培訓流于形式。
(三)實踐環節不扎實
畢業后醫學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強調臨床能力培養的培訓,部分畢業生分配到基層醫院后,沒有機會接受嚴格正規的住院醫師培訓。例如,畢業生分配到專科醫院,無法接受全面的、符合二級學科要求的臨床相關科室輪轉培訓,從事全科醫療的住院醫師由于本單位人員不足,醫療工作無法脫身,難有機會到上級醫療單位進行臨床實踐培訓;另一方面,雖然衛生部制訂了臨床基地管理辦法,但對基地的管理、評估沒有制度化地進行,臨床基地、社區實踐基地管理不規范,帶教指導醫師缺少嚴格規范的培訓也影響實踐培訓的質量。
(四)培訓經費問題
畢業后醫學教育均在本專科畢業生進入單位的最初4~5年里進行,一般醫療單位沒有專項經費,特別是規模較小的衛生院,經濟壓力更大,而政府又難以提供全部的培訓經費。經費難以落實,給畢業后醫學教育帶來很大的阻力,特別是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有許多內容需要到綜合性醫院進行臨床培訓,更是矛盾的焦點。
三、發展畢業后醫學教育的對策
(一)加強科學管理與制度建設
畢業后醫學教育管理運行機制中,法制和行政手段是核心,對畢業后醫學教育運行起著制約和導向作用,具有強制和約束力量。加強畢業后醫學教育管理,要運用法制和行政手段,以保證畢業后醫學教育的實施;同時,加強對培訓的過程管理,建立科學的評估制度,使培訓的每個環節達到預期的效果。畢業后醫學教育應該與醫學專業技術人員的使用相結合,實行培訓、考核和使用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建立切實可行的畢業后醫學教育的各項管理制度。
(二)明確界定培訓對象,營造教育支持環境
畢業后醫學教育是醫學終身教育的重要階段,參加畢業后醫學教育是每個住院醫師應有的權利,也是必須經過的教育階段。畢業后醫學教育分別是對從事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工作的全科住院醫師和從事其他臨床二級學科住院醫師的培訓,根據所從事的二級學科不同,分別進行嚴格的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和其他二級學科臨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在此同時,必須建立畢業后醫學教育的外部支持環境,例如,要建立全科醫師專業設置和中高級技術資格評審的具體條例,使進入不同培訓的住院醫師有奮斗目標,可以得到政府和社會的認可。
(三)加強畢業后醫學教育的科學研究,尋找適合我國醫療模式的畢業后醫學教育
畢業后醫學教育是醫學及相關學科整合的綜合教育,因此發展畢業后醫學教育必須根據醫學教育規律,結合我國現行醫療服務模式,加強科學調研,制定出適合我國實際的畢業后醫學教育模式。高等醫學院校在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畢業后醫學教育不僅在醫療實踐方面,而且在理論方面都需要進行研究,通過學術研究,才能促進畢業后醫學教育發展,同時,要圍繞培訓標準的制定、相關政策、培訓基地的標準與認定、考核評估指標體系等內容進行研究,為制定政策、計劃和工作方案提供科學依據。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發展畢業后醫學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必須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按照專兼職結合,以兼職為主的原則,加強畢業后醫學教育師資隊伍的培訓和建設。要發揮高等醫學院校在畢業后醫學教育的主導作用,同時對臨床住院醫師培訓基地、社區全科醫師實習基地的帶教指導老師進行統一培訓。使他們熟悉畢業后醫學教育的培養目標,嚴格要求培訓對象,完成培養計劃。
(五)增加投入,保證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