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貿易戰略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4 13:38:4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出口貿易戰略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出口貿易戰略

出口貿易戰略問題思考論文

摘要我國已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和德國的世界第三大貿易國,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不僅引起世界許多國家的關注,我國政府、企業和學者也都高度重視,加強了對我國的外貿,尤其是出口貿易的研究探討。從我國對外貿易的總體戰略問題、外貿總體戰略中出口貿易的戰略地位問題、出口貿易的商品結構的戰略選擇問題、出口貿易的市場選擇幾個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指出中國應堅持以出口為主導的戰略方向,在出口貿易中發揮比較優勢,堅持創匯增收,同時通過技術設備引進及自我發展實現出口商品結構的優化。在出口市場多元化的戰略實施上,根據不同的目的,市場選擇的側重點應有所不同。

關鍵詞出口貿易總體戰略戰略地位商品結構市場選擇

1對外貿易的總體戰略

一個國家的對外貿易,按商品和勞務流向不同可分為出口貿易、進口貿易和過境貿易。不同國家根據本國經濟發展戰略的要求,結合國內外的客觀環境條件,對國際貿易的發展目標和實現手段,特別是對出口貿易和進口貿易或鼓勵或抑制的不同政策,都制訂有各自的戰略規劃,以作為本國對外貿易總的指導思想,即稱對外貿易的總體戰略。

西方經濟學家和一些國際組織,把近幾十年來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發展中國家采取的對外貿易總體戰略大體分為三種類型。

一是進口替代型戰略。最早實施這種戰略的是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國家。該戰略主要是高筑貿易壁壘,限制進口,通過建立和發展本國的民族工業替代工業制品的進口,減少對國外經濟的依賴,保護和扶植民族的幼稚工業。為了解決本國工業發展進口機械設備所需外匯,也出口一定數量的資源型產品和初級產品。

查看全文

出口貿易戰略論文

1對外貿易的總體戰略

一個國家的對外貿易,按商品和勞務流向不同可分為出口貿易、進口貿易和過境貿易。不同國家根據本國經濟發展戰略的要求,結合國內外的客觀環境條件,對國際貿易的發展目標和實現手段,特別是對出口貿易和進口貿易或鼓勵或抑制的不同政策,都制訂有各自的戰略規劃,以作為本國對外貿易總的指導思想,即稱對外貿易的總體戰略。

西方經濟學家和一些國際組織,把近幾十年來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發展中國家采取的對外貿易總體戰略大體分為三種類型。

一是進口替代型戰略。最早實施這種戰略的是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國家。該戰略主要是高筑貿易壁壘,限制進口,通過建立和發展本國的民族工業替代工業制品的進口,減少對國外經濟的依賴,保護和扶植民族的幼稚工業。為了解決本國工業發展進口機械設備所需外匯,也出口一定數量的資源型產品和初級產品。

二是出口導向型戰略。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等實施的是這種戰略。該戰略與進口替代型正好相反,主張大力發展外向型的加工業,擴大工業制成品的出口,促進整體經濟的發展和工業化。這些國家把國際市場作為本國經濟的活動中心,把制成品出口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核心,其主要措施是鼓勵出口貿易的同時,也大量引進外資、技術、進口原料,以彌補內資金和原材料的嚴重不足。

三是混合型戰略。該戰略是上述兩種戰略的結合,把進口貿易與出口貿易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既不過分限制進口,也不過分鼓勵出口。印度在20世紀70年代一度采取過這種戰略。

查看全文

出口貿易戰略分析論文

1對外貿易的總體戰略

一個國家的對外貿易,按商品和勞務流向不同可分為出口貿易、進口貿易和過境貿易。不同國家根據本國經濟發展戰略的要求,結合國內外的客觀環境條件,對國際貿易的發展目標和實現手段,特別是對出口貿易和進口貿易或鼓勵或抑制的不同政策,都制訂有各自的戰略規劃,以作為本國對外貿易總的指導思想,即稱對外貿易的總體戰略。

西方經濟學家和一些國際組織,把近幾十年來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發展中國家采取的對外貿易總體戰略大體分為三種類型。

一是進口替代型戰略。最早實施這種戰略的是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國家。該戰略主要是高筑貿易壁壘,限制進口,通過建立和發展本國的民族工業替代工業制品的進口,減少對國外經濟的依賴,保護和扶植民族的幼稚工業。為了解決本國工業發展進口機械設備所需外匯,也出口一定數量的資源型產品和初級產品。

二是出口導向型戰略。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等實施的是這種戰略。該戰略與進口替代型正好相反,主張大力發展外向型的加工業,擴大工業制成品的出口,促進整體經濟的發展和工業化。這些國家把國際市場作為本國經濟的活動中心,把制成品出口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核心,其主要措施是鼓勵出口貿易的同時,也大量引進外資、技術、進口原料,以彌補內資金和原材料的嚴重不足。

三是混合型戰略。該戰略是上述兩種戰略的結合,把進口貿易與出口貿易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既不過分限制進口,也不過分鼓勵出口。印度在20世紀70年代一度采取過這種戰略。

查看全文

我國出口貿易戰略試析論文

1對外貿易的總體戰略

一個國家的對外貿易,按商品和勞務流向不同可分為出口貿易、進口貿易和過境貿易。不同國家根據本國經濟發展戰略的要求,結合國內外的客觀環境條件,對國際貿易的發展目標和實現手段,特別是對出口貿易和進口貿易或鼓勵或抑制的不同政策,都制訂有各自的戰略規劃,以作為本國對外貿易總的指導思想,即稱對外貿易的總體戰略。

西方經濟學家和一些國際組織,把近幾十年來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發展中國家采取的對外貿易總體戰略大體分為三種類型。

一是進口替代型戰略。最早實施這種戰略的是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國家。該戰略主要是高筑貿易壁壘,限制進口,通過建立和發展本國的民族工業替代工業制品的進口,減少對國外經濟的依賴,保護和扶植民族的幼稚工業。為了解決本國工業發展進口機械設備所需外匯,也出口一定數量的資源型產品和初級產品。

二是出口導向型戰略。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等實施的是這種戰略。該戰略與進口替代型正好相反,主張大力發展外向型的加工業,擴大工業制成品的出口,促進整體經濟的發展和工業化。這些國家把國際市場作為本國經濟的活動中心,把制成品出口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核心,其主要措施是鼓勵出口貿易的同時,也大量引進外資、技術、進口原料,以彌補內資金和原材料的嚴重不足。

三是混合型戰略。該戰略是上述兩種戰略的結合,把進口貿易與出口貿易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既不過分限制進口,也不過分鼓勵出口。印度在20世紀70年代一度采取過這種戰略。

查看全文

對外貿易失衡分析

摘要:新疆對外貿易不平衡表現為進出口失衡、貿易方式單一、貿易對象集中商品結構單一、貿易主體發展不平衡,其原因是出口導向、技術落后與缺乏產業支撐。解決如上問題新疆也面臨較多困境。

關鍵詞:新疆;對外貿易;戰略調整

新疆對外貿易發展長期面臨不平衡的局面,不利于實現貿易雙贏的貿易關系,也不有利于國民福利的獲得,所以改變新疆貿易不平衡發展對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意義重大。

1新疆對外貿易失衡的表現

1.1進出口失衡

長期以來,新疆在國家出口導向型戰略指導下,出口貿易得到長足發展,新疆對外貿易長期保持貿易順差,貿易順差呈現逐年擴大趨勢,出口增長速度較快,2003~2013年新疆出口貿易增速平均為77.6%,進口增速為13.7%,貿易順差由2003年的3.12億美元擴大至2013年的169.8億美元,2013年出口、進口與貿易順差間的比例關系為4.2:1:3.2,貿易不平衡表現很突出。

查看全文

我國外貿出口對策分析論文

一、現階段我國外貿出口面臨的主要問題

1.貿易順差持續增長,貿易摩擦加劇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已經成為毫無疑問的貿易順差大國:1990年~2004年間,除1993年出現122.2億美元逆差之外,其余14年均為順差。2005年中國對外貿易順差達到1019億美元,2006中國對外貿易順差更是高達1775億美元。

然而,與中國貿易順差持續增長相伴隨的卻是頻繁且形式日趨多樣的貿易摩擦。近10年來,中國不僅連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數量最多的國家,一些國家還越來越多地利用技術壁壘、環境壁壘、知識產權壁壘等非關稅貿易壁壘對中國商品出口設限。根據世貿組織統計,1995年~2006年間,中國始終是全世界遙遙領先的反傾銷頭號目標國;從1995年1月1日到2005年12月31日,世界各國共對國外進口產品發起了2840起反傾銷調查,實施了1804起反傾銷措施,反傾銷案件的數量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印度、美國、歐洲共同體、阿根廷和南非是對外國產品實施反傾銷措施最多的幾個成員。各國對中國出口產品發起了469起反傾銷調查,實施了338起反傾銷措施,分別占同期反傾銷調查總量和反傾銷措施總量的16.51%和18.74%,是被發起反傾銷調查和被實施反傾銷措施數量最多的成員。同時,從反傾銷措施占反傾銷調查的比例來看,中國被實施反傾銷措施的比率(72.07%)比世界同期比率(63.52%)高近10個百分點。中國成為世界上受反傾銷調查和反傾銷措施影響最大的國家。

2.巨額外匯儲備給出口企業帶來不利影響

我國從1996年外匯儲備突破1000億美元,到10年之后的2006年10月末超過10000億美元,截至今年3月底,中國的外匯儲備已達12000億美元。外匯儲備的過快增長,不利方面有三:一是我國的外匯儲備,遠遠超出國際經驗的三個月進口貿易需求和短期外債償還的額度;二是外匯儲備的過快增長導致本國基礎貨幣投放過多,進面形成本國通貨膨脹的壓力;三是外匯投資收益率較低,即外匯投資與國內投資比較收益率較低等。但對外貿生產企業和外貿出口企業來說,最大的影響是來自外匯儲備快速增長所帶來的人民幣升值的巨大壓力。自2005年7月21以來人民幣升值幅度已達7%以上,但是直到現在人民幣仍然被巨大的升值壓力所包圍。人民幣的升值不僅使出口企業利潤空間下降,而且影響著我國對出口貿易的政策性態度。上世紀80年代,出口創匯成為改革開放中國的第一要務,外貿生產企業出口貿易可以不計成本,只要創匯,即可得到定額補貼。但目前,中國外匯儲備過多,直接導致供需主導地位的變化,同時也影響了政府對出口退稅度的調整;加之人民幣的不斷升值,使得我國出口貿易超速發展曾依托的創匯補貼、貨幣貶值、勞動力成本等三大優勢,已失去兩項。而本國貨幣的升值又直接導致了生產貿易環節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相對提升,從而在國際市場上減弱了競爭力和價格優勢。

查看全文

出口經濟貿易研究論文

摘要我國已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和德國的世界第三大貿易國,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不僅引起世界許多國家的關注,我國政府、企業和學者也都高度重視,加強了對我國的外貿,尤其是出口貿易的研究探討。從我國對外貿易的總體戰略問題、外貿總體戰略中出口貿易的戰略地位問題、出口貿易的商品結構的戰略選擇問題、出口貿易的市場選擇幾個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指出中國應堅持以出口為主導的戰略方向,在出口貿易中發揮比較優勢,堅持創匯增收,同時通過技術設備引進及自我發展實現出口商品結構的優化。在出口市場多元化的戰略實施上,根據不同的目的,市場選擇的側重點應有所不同。

關鍵詞出口貿易總體戰略戰略地位商品結構市場選擇

1對外貿易的總體戰略

一個國家的對外貿易,按商品和勞務流向不同可分為出口貿易、進口貿易和過境貿易。不同國家根據本國經濟發展戰略的要求,結合國內外的客觀環境條件,對國際貿易的發展目標和實現手段,特別是對出口貿易和進口貿易或鼓勵或抑制的不同政策,都制訂有各自的戰略規劃,以作為本國對外貿易總的指導思想,即稱對外貿易的總體戰略。

西方經濟學家和一些國際組織,把近幾十年來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發展中國家采取的對外貿易總體戰略大體分為三種類型。

一是進口替代型戰略。最早實施這種戰略的是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國家。該戰略主要是高筑貿易壁壘,限制進口,通過建立和發展本國的民族工業替代工業制品的進口,減少對國外經濟的依賴,保護和扶植民族的幼稚工業。為了解決本國工業發展進口機械設備所需外匯,也出口一定數量的資源型產品和初級產品。

查看全文

我國國際經濟貿易應對策略

一、我國國際經濟貿易戰略的概念

1.國際經濟

國際經濟,名詞解釋是指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里,各個國家為了達到自己國家利益的最大化、還有全球經濟利益之間的平衡所進行的資本、商品和生產要素的互換,最后形成國際化的關聯。經濟的全球化使得國際經濟貿易能夠出現,經濟的全球化加快了國際經濟的發展。目前,全世界由于資本的組合改變,還有生產要素的改變,國際經濟貿易出現了新的形勢。(1)隨著國際經濟貿易的調整,出現了發達國家的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發展中國家只能相互協作。(2)金融工具在不斷創新,加快了全世界金融的一體進程。資源是有限的,然而經濟的全球化讓國際之間的經濟資源分配不均,加大了國際經濟的風險性,也使得有些國家有空子可鉆,投機現象越來越嚴重。(3)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愈加成熟化,經濟發展快速,潛力巨大,是將來的主要經濟體,同時還可以促進國際經濟更加的活躍。

2.對外貿易

對外貿易指的就是進出口貿易,是指國家與國家之間互換優勢技術和資源的一個過程。對外貿易主要分為兩塊,即進口與出口貿易。由于全球的資源分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這也給經濟全球化找到了存在的可能性,幾乎每個國家都要去到別的國家進行資源互換交易。發達國家賣腦子里的東西,發展中的國家賣手里做出來的東西,而落后國家只能賣土里種出來的東西,比如,發達國家的勞動人口少,這就必須要到發展中國家尋找廉價的勞動力,而發展中和落后國家需要發達國家科技與資本上的扶持。還有石油國家的石油資源豐富,別的缺石油的國家就都不得不來這里進行貿易交換等。各個國家之間所進行的貿易,使得每個國家都參與了市場的分工,在全世界分配有限的資源,最后每個國家都得到了自己國家所缺的資源,生產與經濟效率都得到了提升。

3.貿易戰略

查看全文

金融危機對外貿易發展戰略思考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發展和蔓延,我國長期以來一直堅持以出口導向為基準的對外貿易發展戰略,這一戰略為我國經濟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原動力。但是隨著經濟危機的爆發,該戰略也暴露出其自身的弊端。因此,相關部門需要制定規范的對外貿易發展戰略,從而促進我國經濟市場的發展。本文主要研究金融危機下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戰略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關鍵詞:金融危機;對外貿易;發展戰略;思考

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國際金融局勢都產生了巨大變動,全球貿易甚至出現了急劇下滑的趨勢,不僅危害了新型國家經濟市場的出口比例,也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我國的國家利益。因此,為了改善這一局勢,需要不斷拉動內需,主動提升我國對外貿易的競爭優勢,在滿足對外貿易需求的情況下,促進我國經濟市場的繁榮發展,為全球的經濟建設做出貢獻。

1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戰略的局限

自從改革開放,我國推行的對外貿易發展戰略一直是以出口為導向的,這一戰略對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其在實際運行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不僅嚴重威脅了國內經濟市場的發展,也不利于提升我國在國際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出口導向戰略的生命線就是不斷擴大出口,因此所有業務的展開都需要以貿易自由化為基礎,同時兼備滿足國際市場中的經濟需求。這就決定貿易戰略的局限。首先,推行這一戰略就決定了國際上一些國家對國際規則的依賴。尤其是在當今經濟局勢的影響下,這些國家能夠從經濟市場中獲得預期經濟效益。但是一旦國際經濟局勢發生變動,就會使這類國家承擔較大的經濟風險,導致出口貿易戰略受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推行出口導向戰略一般是根據國家經濟需求標準建立的,生產的產品結構也與國際市場息息相關,一旦國際市場對該類產品不再需求,就會導致后期的出口受限。再加上長期發展的產業結構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改良,因此會導致國內產品剩余,不利于經濟的發展。其次,出口戰略一般主要強調出口,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為進口國帶來經濟效益,但是越來越多的進口產品流向國內,造成國內同類產品競爭激烈,逐漸影響到本國生產的產品基礎市場,不利于本國的生產平衡,甚至容易使國際間的摩擦增大。最后,出口導向戰略雖然具有先進性,但是卻無法在世界范圍內穩定推進。因為在國際經濟形勢發展穩定的情況下,推進該戰略會為部分國家帶來可觀的效益;一旦國際經濟局勢發生變動,或者多數國家都推行這一戰略,就會對別國的生產結構產生強烈沖擊,不利于國際進口形勢的發展,甚至經濟全球化的建設帶來負擔。

2金融危機下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面臨的問題

查看全文

國際經濟貿易與對外貿易戰略選擇

一、國際經濟貿易發展形勢分析

(一)新經濟力量發展迅速,發達經濟體發展緩慢

世界經濟發展中,美國、日本、歐洲發揮著重要作用,占據經濟力量的70%。隨著信息多元化的發展,美國經濟發展緩慢,平均增長速度為2.5%,在20世紀后十年,平均增長為3.5%。在20世紀90年代,歐洲經濟平均增長速度為2.2%,在后十年,經濟增長為2%。20世界90年代,日本一直處于蕭條發展中。究其原因,主要由于這些發達國家的經濟水平較高,但經濟體空心、人口老齡化、供不應求等,造成經濟發展逐漸緩慢。而一些新經濟體發展尤為迅速。金磚國經濟總量占G7經濟總量的35%,在十年后,預計兩種經濟總量幾乎相近。2015年,我國GDP總量在6萬億美元,俄羅斯在1.8萬億美元。

(二)貿易經濟不均

20世紀90年代后,世界總體貿易增長不斷提升,在2000年達到高峰,貿易總額在64560美元,增長12.5%。但是受“9•11事件”影響,世界貿易額開始逐漸降低,在2001年貿易額增長率出現負值情況。隨著世界貿易的不斷提升,各國開始復蘇,世界貿易逐漸增長。2015年,世界貿易額高達182750億美元。

(三)多邊貿易談判發展較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