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財務管理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5 07:50:0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村級財務管理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村級財務管理對策
1主要問題
1.1賬面模糊。通過檢查,大多數鄉鎮村級運轉經費支出大額發票比較多,而且只注明辦公費,沒有明細清單,資金用途不明確。
1.2監督不夠。大部分鄉鎮村級財務缺乏有效的民主監督,透明度不高,比如村級部分設施維修等大額支出,不經過民主議事程序,沒有資金預算申請報告及批復,無協議和合同,整個過程隨意性強。同時,部分村委主任實行“一言堂”,對大額資金的開支,不協商、不研究,私自簽字報賬。
1.3使用不合理。部分鄉鎮對村級資金使用存在不合理的問題,比如大莊、巴州、古鄯等鄉鎮,召開村干部會議時,用村級運轉經費發放會議補助。
1.4票據不規范。部分鄉鎮支出原始票據基本為收據或白條,沒有正式發票。同時,部分鄉鎮村級運轉經費支出發票無村干部簽字蓋章,無村民理財小組簽字或由一人代簽。
1.5管理混亂。各鄉鎮村支部書記和村主任“一肩挑”、兼職、交叉任職比較多,并且領取雙方報酬,有些鄉鎮村干部報酬超額發放或未按標準發放(主要為其他組織人員),領取報酬時由一人帶領。同時,大多數鄉鎮村民主理財小組成員由村干部指定,形同虛設,民主理財活動走過場,起不到監督作用,使村級財務公開流于形式或搞半公開甚至不公開。
村級財務管理論文
一、村級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村級財務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具體問題:
1.會計賬務處理欠規范。主要表現在:一是會計賬簿、科目設置不規范。如財產物資等有賬無物,有物無賬,有總賬沒有明細賬;對同一經濟業務前后年度會計賬目處理不一致;總賬、明細賬不一致;現金與存款不分。有的村部分財產早已賣掉或報廢,但賬面沒作任何處理。不少村有帳無物,賬實嚴重不符。個別村干部對自身要求不嚴,打著借用公物的幌子,實則占用集體資產長期不交,最終達到個人占有的目的。二是一些工程、項目開支另行建帳,甚至不記賬,未能納入總賬之中。三是會計、出納自行記賬,對帳不及時,憑證傳遞方式不規范,出了問題互相推諉。四是會計檔案管理不善。
2.發包、出租欠規范。主要表現在:一是手續欠規范。口說為憑,口頭協議代替書面合同,書面合同少;合同要素不全,條款不明,權利義務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等。二是程序欠規范。個別村主任、干部搞暗箱操作,不進行招標,有的不開“兩委”會,少數人說了算,即使開了會,個別干部又擅自變更集體決定。三是付款收費欠規范。大部分工程項目的付款以領款憑證方式入賬,農村已成為工程承包商逃稅的“黑洞”;有的以其他費用支出直接沖抵承包款和租金,收支均不入賬;有的收取后,私自保管挪用,長期不報賬;有的由于集體收入少支出大,于是只好提前收繳承包款和租金,村集體資產被嚴重“透支”。
3.財務公開流于形式。一是一些地方將公開形式化,當作政績之一,一哄而上,圖形式,求名聲,對于財務、村務落實的具體情況,則告之甚少,往往虎頭蛇尾,形式主義泛濫,短期行為嚴重。二是公開不規范,在財務公開的內容方面存在著欠細欠具體的問題,對于重大支出項目沒有專項公布。三是實行會計電算化后,對電腦打印賬目校核不細,產生失誤,引起群眾誤解。
4.財務管理混亂。一是應收款增多導致資金沉淀,資產被個別村民無償占用導致集體利益受損。一些村主要干部擅自出借或自借資金,大量借款無法回籠,群眾罵聲不斷;有的村集體房屋、設施被個別村民無償占用,村干部或袖手旁觀或有心無力。二是多頭開戶普遍存在,存款短缺屢有發生。由于金融部門“吸儲”不正當競爭以及少數村干部和財務人員的私心作祟,集體存款多頭開戶,甚至采用個人名義存單存款,該問題在土地被征用的村,表現較突出。由于出納素質良莠不齊,以及村主要干部直接“自收自支”等原因,致使賬款不符,存款短缺。三是開支大手大腳招待,借公濟私。一部分村在資金安排上沒有量力而行,有的盲目上項目,造成嚴重虧損;有的開支無度,揮霍浪費,借機中飽私囊。四是違規賬目較多,會計核算及檔案管理混亂,自行設置會計科目,憑證不裝訂,不編制會計報表,違規問題多,財務收支混亂,有的收入不入賬,有的財會人員對凡是村委主任、村長審批的就付款而不管審核憑證。由此形成財務管理混亂。五是鄉級財務支出預算約束不嚴,年初預算人大會通過的只到大項,無細項;具體執行時還是領導說了算。在執行上繞過人大監督。財政預算成了一紙空文。村級財務收支基本無預算。
村級財務管理調查匯報
村級組織是根據村委會組織法規產生的村民自治組織,主要職責是自主履行村務管理職能,具體落實國家各項惠農政策,協助政府從事日常行政管理工作。是普通群眾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級組織,因此村級財務管理狀況倍受群眾關注,成為廣大農村干部群眾最關心的熱點問題。近年來,村級財務管理,實行“村帳鄉代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村級財務管理有章不循,有令不行的狀況還非常突出,影響了農村社會的穩定和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村級財務管理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視。
一、目前村級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財務管理混亂,核算不規范。主要表現在(1)會計核算不及時。收入開支長期不做帳,以收抵支,坐收坐支現象較為普遍,有的一年只報一次帳,還有的幾年前的費用開支現在來報賬。(2)收支票據不規范。普遍存在白條入帳。(3)費用審批手續不規范。有審批人無經手人,有經手人無審批人,有的既沒有經手人也沒有審批人,時間、事由含糊不清,證明人情況不明,隨意證明現象普遍。(4)現金制度形同虛設,部分村委會庫存現金巨大。(5)少數村委重復設置會計、出納崗位。實行村帳后,各行政村按規定只設置一報賬員,但有的村自行建帳,單獨運行,規避監督。
2、收支失衡,非生產性開支沒有節制。(1)招待費用居高不下。(2)補貼、福利名目繁多,標準不一。電話補助、誤工補助、交通補貼、摩托車汽油費補助、目標獎、防火補貼、干部補貼、招工獎、等十幾項。(3)辦公、報刊雜志、差旅費失控。
3、墊付資金過多,收款不及時,造成資金沉淀。為了完成任務和鄉鎮對村里的考核目標,村一級大量為村民墊付資金,包括農村合作醫療、水稻保險、社保個人部分、計劃生育撫養費等,很多村民長期在外務工,墊付的資金很難收回來,集體利益受到損害。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村級財務管理自查報告
按照省、市、縣關于開展農村財務管理專項檢查的相關文件精神,我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迅速組織鄉農經站、財政所、紀檢口等相關人員,對所轄五個行政村的財務管理工作進行了檢查、調研,現將梳理、總結的情況匯報如下:
一、村級財務管理各項工作開展情況
村級財會基礎工作方面。我鄉所轄五個行政村均實行村賬鄉制度,各村成立了村民民主理財小組,指定了報賬員,村級組織在銀行保留基本賬戶。在規范村級財務管理工作上,我鄉實行定期報賬和報賬審核制度,即各村報賬員按月或按季向鄉中心辦理收支報賬手續;鄉中心在受理報賬員報賬時,逐一審核有關憑證和資料,符合村財務支出規定,已履行簽字手續、印章齊全、憑證合規的開支方可報銷入賬;對不真實、不合法的收支憑證不予受理,對手續不完備、要素不齊全的收支憑證及時要求補充更正。
村級審計工作方面。考慮現實條件和實際需要,在村級審計方面,我鄉一般組織鄉紀檢口、農經站、財政所工作人員,對村級財務進行不定期審計,內容包括村級日常財務收支、農村集體“三資”、村干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等,對于集體土地征用補償和涉農財政資金管理等方面會進行重點審計。
村級財務民主監督落實方面。我鄉充分尊重各村農民群眾意愿和民主權利,保持集體資產所有權、使用權、審批和收益權;各村經過村民代表會議,民主推選村民代表,成立了村民民主理財小組,對村財務的收支情況具有審核、監督的權力;村財務報賬需經村主任簽字、村民民主理財小組審核、鄉農經站批準才能入賬;村級財務實行定期公開制度。整個程序、機制,確保了村民對村級財務有充分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村級財會隊伍建設方面。目前各村均有指定的報賬、記賬人員,其工作補貼和待遇均按相關規定予以保障。鄉一級現由農經站負責村級財務工作,相關人員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并經過統一登記備案。
村級財務管理調查報告
一、村級財務現狀
1、財務檔案得到規范的管理。
以前村級的財務檔案都沒有得到規范管理,如:記帳憑證上的回行針、大頭針已銹,也不取掉,沒有裝訂成冊;講究點的就拿張報紙或塑料口袋簡易裝一下,不講究的就散放一堆;有的財務檔案被雨水打濕,字跡也看不清楚;有的被老鼠啃掉,如要查看有關財務資料,半天都找不到。現實行制后,各種帳冊、票據有了專人的保管,分類編號,裝訂歸檔管理,并實行了檔案查閱登記手續的程序。
2、摸清各村村務的家底。
本鎮大多數的村在未實行委托制前,根本就沒有認真對各項往來款項、固定資產作過清理,帳目含糊不清,時間拖得過長,債權債務關系不明確,固定資產有其名無其實,無專人管理,無安全存放,存在這些現象,給村級集體資金流失創造條件,集體資金的安全得不到保證,應收、應付的款項也不及時兌現,失去信任感,給群眾干部帶來不良的影響。我鎮托管中心在村級財務移交前進行了認真調查,清理了各項往來款項和固定資產,在清理進程中能兌現的及時兌現;能作調整處理的及時處理,明確了固定資產的存放地,專人保管,確保村級資金的安全。
3、收入來源明白。
村級財務管理的調查與思考
村級財務涉及到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是廣大農民普遍關心的熱點,是農村工作的難點,是農村諸種矛盾的焦點,是“三農”工作的重點,事關農村社會穩定的大事。近年來,吳興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村級財務管理工作,陸續出臺了《關于健全和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的實施意見》、《吳興區村級財務管理和村級財務指導服務中心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有關加強農村財務管理方面的措施。20*年,在全區全面實行了會計委托制,在堅持“二穩定、三不變、四不準”的基礎上,將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統一納入到鄉鎮村級財務指導服務中心記賬、結賬,有效地解決了部分村長期不做賬、財務管理混亂的狀況,使村級財務管理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一、村級財務管理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規范管理實行了村級財務收支預決算制度。堅持量入為出,留有余地原則,全區165個村,根據各自實際,分析資金來源,預算全年收入,按照收入合理安排支出,做到開源節流,增收節支,認真編制了預決算。20*年全區總收入為6954萬元,總支出為4817萬元。預算編制后,有162個村結合民主聽證會、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審議討論通過,真正做到年初預算年終決算民主化,收入、支出明朗化,及時向群眾張榜公布,并把預算交“中心”作為列支的主要依據。對1萬元以上的工程項目有162個村實行預決算制度,有116個村預決算通過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有114個村實行招投標制度,與中標單位簽訂工程協議,規范了工程的管理。全區20*年度通過收益分配,有165個村根據預算進行了決算。為此預算決算的覆蓋面比20*年廣,質量比去年明顯好轉,透明度明顯提高。
(二)貨幣資金管理、開支審批更趨規范。貨幣資金管理直接關系到村集體經濟財務的安全運行,作為這次檢查的重點內容之一。經檢查,有131個村執行了備用金限額制度,1000元以上開支通過銀行結算達41個村,有160個村在提取現金時事前填寫現金使用報告單履行審批手續,有163個村按現金使用范圍使用現金,165個村集體經濟所有收支納入“中心”核算,無謊報用途套取現金、未發現私設“小金庫”情況。村取得收入后經手人在3天內交村會計有119個村,村會計收到現金后當日解入銀行有94個村。同時銀行賬戶也作為檢點,全區有128個村在銀行開設一個賬戶,開設三個以上銀行賬戶比原先減少21個村;165個村都按時與銀行核對賬戶,未發現出租出借銀行賬戶等情況。
隨著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的不斷深化,尤其通過今年開支審批制度貫徹執行,取得了明顯成效。全區有165個村做到了原始憑證有經手人、證明人、審批“三人”齊全的手續,有165個村做到每筆開支先經民主理財小組審核同意并由理財小組長簽字后,再報村財務負責人審批的開支審批程序,并實行分級審批,500元以下由村財務負責人審批,500元以上的由村兩委會集體討論通過,再由村財務負責人審批。八里店、道場、東林等鄉鎮一次性開支500元以上的在村兩委會討論通過基礎上還實行了聯合審批制,形成了有效的審批約束機制。招待就餐制度得到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加強了招待(就餐)報銷管理,有效地控制了非生產性開支過快地增長,比往年有了很大好轉。有128個村招待費用不掛單簽字賒賬,做到當日現金結清再報銷,有165個村對招待(就餐)費用使用區統一的招待(就餐)報銷單進行報賬,明確了每次招待(就餐)的事由、地點、人數,并有經手人、證明人、理財小組長審核簽字、審批人審批,招待就餐基本做到了公開透明。埭溪、道場等鄉鎮對村級招待費出臺了文件,明確規定了招待的范圍和總額控制等措施,有效地遏制了招待費用過快增長,到20*年底全區招待費578.66萬元,同比下降27.34%,受到了群眾的好評。
(三)財務公開透明度進一步提高。村級財務是一根敏感的神經,涉及到農民的切身利益,村里的財務農民最關心、最注重、最想了解,財務公開是農民了解村級財務開支用得如何管得如何的一條便捷途徑,我們把財務公開作為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干部一個清白的重要舉措來抓。全區有165個村設立了財務公開欄,共有財務公開欄237塊,其中設在群眾聚居地帶方便群眾觀閱的公開欄194塊,在公開欄旁配備意見箱168只,群眾觀閱后有什么意見和建議可及時投入意見箱,向村委會和鄉鎮“中心”反映,便于日后規范財務行為,收到意見或建議3條,村民在10個工作日內解決或答復6條,做到條條有回音、條條有著落。在公開形式上由“中心”會計人員在公開欄中張貼公開有159個村,利用會議等形式重復公開有95個村。在公開內容上有165個村將各項收支逐項逐筆公開,其中重大事項單獨公開有150個村,將村干部報酬公布到取得收入對象的有107個村。在公開時間上按月公開有131個村,按季公開有41個村,有165個村做到財務公布文稿由村財務負責人、民主理財小組長、“中心”會計簽字,財務公開比原來更規范,群眾能及時了解村級財務情況。
村級財務管理論文
一、農村村級財務管理工作面臨的現狀
1.基層領導干部思想認識不夠,法制觀念比較淡薄
一部分基層領導干部不能從思想意識方面真正認識到村級財務管理的重要性,有的甚至認為在當今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條件下,整頓村級財務會影響經濟發展,挫傷干部的積極性。另外一方面一些村干部雖然了解有關法規,但是由于自身的法制意識淡薄,導致財務活動常常是主要領導說了算,村級財務制度形同虛設。
2.村級財務工作在賬務處理流程方面的不規范性
首先,在憑證填制和審核方面存在諸多的問題。原始憑證的內容填寫不完整,許多原始憑證的重要內容存在著漏填,少填或不填的現象,從而使原始憑證無法成為經濟業務發生的客觀的唯一的證據,導致會計原始憑證的失真。另外有些單位在會計核算中忽視對支出的審核和控制,對原始憑證審核不認真,原始憑證規定的內容填寫不全,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有關制度規定。上述現象實際上反映了基層領導干部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會計工作的嚴肅性,失真的原始憑證不僅嚴重影響了會計信息質量,也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和財政收入減少。
其次,在賬簿設置方面也存在著不規范性。一些單位沒有使用財政部門統一印制的賬簿,沒有定期地對賬簿進行核對,賬簿沒有分工保管,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混用。錯賬更正不規范,挖補、涂抹、刮擦,數字書寫錯誤的現象嚴重。
村級財務管理研究論文
【摘要】在我國,村級財務管理問題始終是農民關心的熱點問題,但由于種種原因,使得村級財務管理問題突出;另外,隨著我國農村稅費改革的深入和黨中央對“三農”問題的進一步關注,農村集體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原來的村級財務管理體制的弊端日益顯露,建立新的財務管理制度的要求也愈加強烈。
【關鍵詞】村級財務管理;村級財務制度;會計基礎工作
在我國,村級財務管理問題始終是農民關心的熱點問題,但由于種種原因,使得村級財務管理問題突出,直接影響到村級班子的團結,影響到黨群、干群關系的融洽和農村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村級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村級財務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具體問題:
1.會計賬務處理欠規范。主要表現在:一是會計賬簿、科目設置不規范。如財產物資等有賬無物,有物無賬,有總賬沒有明細賬;對同一經濟業務前后年度會計賬目處理不一致;總賬、明細賬不一致;現金與存款不分。有的村部分財產早已賣掉或報廢,但賬面沒作任何處理。不少村有帳無物,賬實嚴重不符。個別村干部對自身要求不嚴,打著借用公物的幌子,實則占用集體資產長期不交,最終達到個人占有的目的。二是一些工程、項目開支另行建帳,甚至不記賬,未能納入總賬之中。三是會計、出納自行記賬,對帳不及時,憑證傳遞方式不規范,出了問題互相推諉。四是會計檔案管理不善。
村級財務管理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從加強法制宣傳、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規范管理措施、加強民主監督、加大審計力度等方面探討了加強農村村級財務管理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財務管理對策
當前,農村財務管理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家底不清,產權不明,無資產臺賬,集體資產出租和發包不規范;專項資金管理不善,使用不當,財務管理不規范;會計人員業務水平低;缺乏民主管理和監督。針對這些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加強村級財務管理的對策。
一、加強法制宣傳,提高認識,做到依法治村
采取各種切實可行的辦法,加強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制度的宣傳教育,使干部群眾思想認識大大提高。首先,要充分認識加強農村財務管理的重要性,把村級財務管理列入基層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明確專人分工負責,解決實際問題。其次,對村干部和財務人員開展財經管理、法律知識的培訓,提高村干部的綜合素質,切實做到按章辦事,為群眾謀利益。第三,要對廣大村民開展民主教育,把政策、法律、法規、有關制度交給群眾,使他們真正懂得村民的權利,增強村民的參政意識,使其敢于監督、善于監督,以堵塞財務工作中的漏洞。
二、規范集體資產管理,力求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
村級財務管理研討論文
[摘要]本文從加強法制宣傳、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規范管理措施、加強民主監督、加大審計力度等方面探討了加強農村村級財務管理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財務管理對策
當前,農村財務管理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家底不清,產權不明,無資產臺賬,集體資產出租和發包不規范;專項資金管理不善,使用不當,財務管理不規范;會計人員業務水平低;缺乏民主管理和監督。針對這些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加強村級財務管理的對策。
一、加強法制宣傳,提高認識,做到依法治村
采取各種切實可行的辦法,加強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制度的宣傳教育,使干部群眾思想認識大大提高。首先,要充分認識加強農村財務管理的重要性,把村級財務管理列入基層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明確專人分工負責,解決實際問題。其次,對村干部和財務人員開展財經管理、法律知識的培訓,提高村干部的綜合素質,切實做到按章辦事,為群眾謀利益。第三,要對廣大村民開展民主教育,把政策、法律、法規、有關制度交給群眾,使他們真正懂得村民的權利,增強村民的參政意識,使其敢于監督、善于監督,以堵塞財務工作中的漏洞。
二、規范集體資產管理,力求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